歷史上有哪些意志力強到像開掛一樣的人物?
比如關二哥刮骨療傷;還有一類是司馬遷這種部分生殖器官都沒了還能堅持寫書的;比如馬克思那麼高的文憑結果為了研究社會主義搞得家人都快餓死了;還有邱少雲,火燒啊!怎麼忍住的,難以想像。
照片中這個人,叫列昂尼德·羅戈佐夫 ,曾任前蘇聯新拉扎列夫南極科考站駐站醫生。
「1961年4月29日,他感到右髂部位劇痛,同時伴有乏力噁心和發燒癥狀,他判斷自己急性闌尾炎發作。惡劣的天氣導致科考站無法及時得到醫療援助,列昂尼德·羅戈佐夫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自己給自己做手術。
「手術採取局部麻醉,即使如此,麻醉藥品也造成了列昂尼德·羅戈佐夫神志模糊的不利影響;隊友們用一面鏡子讓列昂尼德·羅戈佐夫可以從12厘米的腹部切口看到體內而進行手術。
「手術進行了105分鐘,最終,他成功了,並自己縫合了傷口!幾天後,順利拆線。那年,列昂尼德·羅戈佐夫才27歲,回國後,他立刻被當局授予英雄稱號。」
當鄙人讀到這裡,突然覺得全身雞皮疙瘩掉了一地,從此再也沒敢在醫生面前大聲說過話。2012年4月,三十多年以來第一次回商務印書館。他洗好了頭,套上一件棕色的皮夾克——這樣顯得精神。在列印店打了幾份材料之後,他小心翼翼地把它們裝進包里,搭著公交來到位於北京王府井大街的編輯部。
進門之後他也不知道該找誰,直到傳達室的人來詢問,他才被告知應該去外語辭書編輯室。編輯室里只有一位小姑娘,問他:「您要出什麼書?」
他說:「出一本詞典,《普什圖語漢語詞典》。」
「沒聽說過。」小姑娘搖搖頭。「大概有多少字呢?」她又問。
「兩百多萬。」他答道。小姑娘驚訝地抬起頭,趕忙去找編輯室的主任。
當編輯室主任張文英趕到時,他把列印好的詞典編寫過程、體例說明的材料交給了她。她越看越吃驚,突然發現這本詞典在商務印書館是立了項的,但她卻完全沒有印象。最後她跑去資料室查檔案,結果在一份1970年代的檔案中找到了記錄:商務印書館接全國辭書工作會議的指示,組織編寫《普什圖語漢語詞典》,時間是1978年。
這意味著,到2014年即將出版為止,這部詞典編了整整36年。
——《人物》雜誌2014年第二期專稿《國家任務》,更多內容摘錄見後
被人遺忘的詞典
車洪才的兒子車然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北京自家的客廳里,擺了一個佔據整面牆的柜子。柜子很像是中藥房裡的葯櫃,上面有一個個的小抽屜,「往外拉能看到裡面是一溜寫滿字的白色卡片,沉得要命。」那時候除了父親沒人能看懂上面寫了什麼,他也不知道父親的工作跟這卡片有什麼關係。
後來,車然又把這些卡片統統搬到了廈門,因為怕丟失不敢託運,只好每次坐飛機帶一部分,「果然沉得要命,每次都超重。」
這些卡片是車洪才在30多年裡積攢出來的,上面寫滿了普什圖語漢語的翻譯詞條。這幾年天冷的時候,已經退休多年的車洪才就會到廈門兒子家裡住上幾個月,沒事的時候他打太極拳,陪老伴去海邊或者乾脆在家裡看詩歌集。但大多數時候他都對著一台電腦,把卡片的內容輸入進去。現在,這台東芝筆記本電腦是他的「寶貝」,裡面存著他積累的包括5萬個詞條、合計250多萬字的普什圖語漢語詞典。
為此他曾經做過兩次眼部手術,其中一次是視網膜脫落,早上一起床發現平時個子高挑的孫女怎麼成了一條縫?結果第二天就看不見了。然後就是這些年耳朵也聽不太清了,左耳比右耳好些,所以家人都習慣站在左邊跟他說話。
鄰居們不知道的是,這個喜歡在院子里溜達、有點耳背的老先生即將完成國內第一部普什圖語漢語詞典。但事實上,連出版社都忘記了這部字典的存在。
當初負責這部詞典的編輯孫敦漢已經80多歲,他還記得當時有兩個人脫產來編這個詞典,其中一個就是車洪才。「當時沒有規定期限,沒人知道要做多長時間。」
在他的記憶里後來又開過很多次辭書會議,有的詞典又分給其他出版社了,「文革」剛結束也比較混亂,加上兩人工作調動的原因,「就漸漸沒了聯繫,出版社也就忘了這回事。」
普什圖語是阿富汗的官方語言,主要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北部使用,建國以來學習這種語言的不到100人,目前長期使用的也就30多人,集中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新華社、邊防和海關等。「除了這些人,很少有人會用這本詞典。」車然一直擔心詞典無法出版,他託人打聽別的出版社,甚至考慮過自己出錢完成父親的心愿。
「我不著急,這都等了30多年了。」車洪才說,「我心裡有底,我編的東西的分量我知道。」這些年,唯一關注他的詞典的居然是一位居住在美國的阿富汗人,車洪才也搞不清他是怎麼知道的,「他打電話過來問我的情況,上來先用英語說,然後開始用普什圖語,好像在考驗我似的。但我答得很好。」這讓他有些寬慰。(可見美國戰略情報工作多麼到位。CIA比任何中國機構都關心中國對中亞的了解——馬前卒注)
天降大任
在車洪才北京家中的書櫃里,大大小小放著他在大使館工作期間和各國政要的合影。書櫃的最深處有一個16開的本子,封面用普什圖語和英語寫著「畢業證書」,是他在阿富汗喀布爾大學文學院留學後獲得的,那裡是他和普什圖語最早結緣的地方。
1955年萬隆會議之後,中國政府開始加強與亞非拉各國的聯繫,與中國建交、半建交的國家迅速增加。
這時外交部翻譯幹部數量不足、水平不高的問題日益突出,有幾個新建使館甚至派不出到駐在國的翻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周恩來指示外交部,從全國各大院校抽調外語系學生去十幾個國家學習小語種,即非通用語。還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念大三的車洪才就是被抽調的學生之一。
他異常興奮,「因為派去蘇聯和社會主義國家比較多,而當時阿富汗還被劃為資本主義國家,機會很少。」那時候他還不是黨員,他覺得這是組織對他的信任。
剛去的時候也不知道學什麼語種,只是被使館臨時分了宿舍,宿舍里就有日後一起編詞典的張敏。最後決定的人隨手一指,告訴他們:「你們這個宿舍的人學普什圖語,另外的宿舍就學波斯語吧。」
他琢磨著國家派他來是為了取經,那就要儘快把經帶回來。於是沒休過寒暑假,花3年時間學了9個學期的課程,他覺得這是一個「歷史使命」。
回國後他先是在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教語言,培養了兩批學生,然後去了國際廣播電台普什圖語組,其間還被要求把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翻譯成普什圖語,「那時候國家對非通用語的需求非常大,我就被調來調去。」他說道。
阿富汗境內語言分布圖,淺綠色為使用普什圖語地圖,分布較廣。
1975年,為了增加中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影響力,國務院召開的全國辭書工作會議決定,準備花10年時間出版160種中外語文詞典,其中就包括《普什圖語漢語詞典》。
「文革」後期,辭書市場是一片荒地。截至1975年年初,書店中公開出售的中外文詞典,僅有《新華字典》、《工農兵字典》和《袖珍英漢詞典》等少數幾種小型詞典,收詞也非常少。
「這是個非常光榮的事情」,1978年商務印書館把《普什圖語漢語詞典》的編寫工作交給了當時在北京廣播學院外語系工作的他,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是國家給我的任務,我出國所學的就是為了這一天。」
同時參與編寫的還包括他的助手——從河北文化館抽調來的他以前的學生宋強民,他們兩人完全脫產編字典。老同學張敏則利用在國際台普什圖語組工作的便利時常幫忙。
「我們那時候就有一股衝勁,想要把這個事做好。」張敏對《人物》記者說 。
車洪才剛接手詞典,信心很足,他希望打造出中國第一本優質的普漢詞典,「可以流傳後世的那種」。他和宋強民都樂觀地認為詞典的完成會在「兩三年之內」。
在北京廣播學院5號樓一間不大的辦公室里,他們把能找到的相關詞典都攤在桌子上。宋強民以前學過木工,他給每本詞典都做了個托架,方便閱讀。車洪纔則開始利用一本從俄語翻譯過來的詞典為藍本進行編纂,直接在上面用鉛筆修改。
這個事情沒有任何經費。他們從國際廣播電台借了一台普什圖語打字機,先在紙上打普什圖語,再換英文打字機敲上英文。後來倆人又想到卡片的形式利於保存,宋強民就找到了當時西單二龍路街道辦事處的一家印刷廠,廠里有一些不用的下腳料,他拜託他們把這些紙切成大小相同的卡片,於是就有了統一的格式:在15×10厘米的卡片上,先是普什圖詞語,然後是注音,下面是詞性,最後是釋義。
「小宋爸爸是戲劇學校的領導,小時候抄過戲文,所以他的字也寫得很工整。那真是一絲不苟地寫字。」車洪才感嘆。
他們甚至考慮到了做好以後怎麼印刷,在「文革」的時候外文印刷廠排過一本普什圖語毛主席語錄,有現成的刻好的鉛字,直接就可以拿來用。但好景不長,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中國政府拒絕承認蘇聯扶植的卡爾邁勒政權,中阿關係陷入惡化。他擔心政策會有變化,但還是安慰編字典的同伴:「這個時候應該更需要這部詞典,因為阿富汗的『親蘇』身份使它成為更重要的調研對象。」
結果等了一段時間,他發現沒有人過問這件事。領導從沒來看過他們,同事除了在每周一次的政治學習上見他一面,都搞不清他在做什麼。只有商務印書館的編輯每隔大半年會打個電話過來,詢問一下進度。
命運不受支配
編詞典的工作繁瑣而枯燥。他和宋強民長時間地悶在辦公室里,只能聽見鉛筆「沙沙」寫字的聲音。因為過度聚精會神,眼睛會很疼,「像針扎一樣」。碰到生僻的辭彙,有時候一上午也編不出幾個。車洪才覺得自己就像是電影《李時珍》里的人物,在經歷一個漫長的而沒有盡頭的採藥工作,「編詞典的時候看著外面的樓一天天上去,我就在想我們這速度怎麼上不來?」
但在車洪才的夫人學平女士看來,他們的速度已經夠驚人了,她經常去辦公室發現倆人默不作聲地一個譯單詞,一個抄卡片,滿屋子紙片堆得都快把人埋起來了。她從不敢打擾他們,因為有一次她拍了一下車洪才的肩膀,結果他像觸了電一樣抖了幾下,「太專註了」。
到1981年,3年時間裡車洪才和宋強民整理出了10萬張卡片,他們把卡片放在木製的卡片箱里,塞進文件櫃,足足裝了30多箱。
「那時的工作已經完成了70%,就快做完了。」車洪才對《人物》記者說。
突然有一天,院里的領導找他談話,讓他把詞典停一下,「讓我為新設的專業做全國調研」,理由是「總該為院里做點事了吧」。車洪才臨走前把裝卡片的文件櫃鎖在外語系的辦公室里,誰知道一鎖就是20多年。
調研回來的時候已經是1984年的春節,他心想:「這回該讓我編字典了吧。」
結果過完年他先是被要求組織開設廣播電視的函授班——這一干就是5年,「趙忠祥都曾是這個班的一員。」結束之後又被外交部借調去巴基斯坦大使館,那時候他已經52歲。這意味著他要從教學工作轉到外交工作,還要在當地學開車,每周都要穿上正裝參加使館的宴會。
他不樂意去,在家躲了3個月沒有回復。外交部幹部司沉不住氣了,車洪才印象很深刻,「我們家那時候都沒有電話,後面傳達室那兒叫我,喊我電話。我想誰打電話找我,結果是外交部的幹部司,哎呀能不能來一趟談一談。」
去了那兒他先是說自己身體不好,「有腎結石血壓高什麼的」,結果外交部醫務室一查沒事,可以去。結果就去了。而他的10萬多張卡片還鎖在北京廣播學院外語系辦公室的柜子里。他對此耿耿於懷很久,後來在寫書面材料闡述詞典工作如何停止時,他寫道:「被強行調動,這項工作由此擱淺。」
到了晚上他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經常拿一張巴基斯坦當地普什圖語報紙,在上面圈新的辭彙,他想想就心痛,「這麼多人的努力就擺在那裡了。」
他也惦記著那些卡片的安全。出國前曾經發生過一件讓他心痛的事,有一次外語系辦公室裝修,他剛好路過那兒,突然發現自己裝卡片的柜子出現在水房,然後滿地都是白色的卡片,窗戶上、外面的水泥地上扔得到處都是。原來工人把卡片櫃中間兩個抽屜卸下來,拿出裡面的卡片,鋪在地上睡覺。
車洪才當時就瘋了,「你們這是犯罪你知道嗎?!」他沖著工人大發雷霆。「我一張一張往回撿,完了以後全部拿回家裡面,女兒幫我排序查漏,有的字她不認識啊,有的看著像就往那兒擱在一塊。」查到最後還是少了百兒八十張,他很傷心,卡片裝在箱子里,他都不願再看箱子一眼。
1992年4月,阿富汗納吉布拉政權垮台,游擊隊接管政權,中阿關係實現了正常化,正在巴基斯坦的車洪才被派到了30多年沒去的阿富汗。他又重燃希望,覺得可以為詞典搜集資料了。結果沒幾個月,阿富汗內戰加劇,中國大使館人員全部撤離。
撤離之前,大使館中了13顆火箭彈,宴會樓直接塌了,房頂也全是洞,還有一個火箭彈卡在上面沒有炸。車洪才當時正躲在一邊避彈,突然就覺得:「我的命運都不是我支配的。」
回國之後,已經沒多少人還記得有一部《普什圖語漢語詞典》需要編寫了。學院里的領導都已經更換了一批,沒有人聽他的彙報,也沒有人給他安排新的工作。他完全被遺忘了。「檔案里都沒這段了,」夫人學平說,「那段時間他不跟人交往,人都有些不正常,沒多久就退休了。」
未完待續
車洪才記得,第一次聽說本·拉登的名字還是在2001年「9·11」事件之前。即便退休了,他仍然關心阿富汗局勢,他分析塔利班裡面應該有正規軍混了進去,「不然不會那麼快控制全國的局勢。」
結果不久之後就發生了「9·11事件」,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拉開了對阿富汗塔利班組織戰爭的序幕,此後自殺性爆炸事件層出不窮,世界進入了一個「全球反恐戰爭」的時代。由於長期在阿富汗作戰,美國政府感到普什圖語人才奇缺,還曾公開向全世界招聘既懂英語又懂普什圖語的人才。
這時候,北京廣播學院也恢復了對非通用語專業的招生,在家待了很久的車洪才被請過去教授普什圖語。他偶爾會在課堂上提到那本沒編完的詞典,還有鎖在箱子里的卡片,學生們都很驚訝,覺得「不編完可惜了」。
此時中阿兩國的交往更加頻繁,普什圖語的需求很大。在甘肅,一個阿富汗人販賣鷹隼,審判的時候沒人懂普什圖語,還專門從北京調了他的一個學生過去翻譯;而一位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普什圖語頻道工作多年的領導,剛下飛機到了烏魯木齊機場就被一群阿富汗人圍住請他幫忙,因為他們不會填寫出入境表格。
這讓他決心把詞典編完。2008年不再教書有了完全閑暇之後,已經72歲的車洪才叫上原來在喀布爾大學的同學、一起編過詞典的張敏,作為共同的主編來完成這部詞典。「前幾天我還打電話問他身體怎麼樣,他有前列腺炎,說最近還要再檢查檢查。我說不要緊,離死還早著呢,堅持把這個干出來。」
「反正也沒事。」張敏樂呵呵的,「就是想給自己總結總結。」他現在需要把過去總結的詞條重新校對一遍,還要往裡面添加新的辭彙。
為了能讓出版社印刷,他們必須先把卡片上的詞條輸入電腦。張敏不太會用電腦,這事由車洪才來做。一開始總是出事故,不是忘記保存了,就是他的普什圖文軟體和系統不兼容。這個軟體是他在瑞典一個阿富汗人創建的網站中找到的。「他一皺著眉頭從屋裡出來,我就想壞事了,又要重裝系統了。」學平說。
他還讓兒子車然公司的員工幫忙,那時候剛好金融危機,員工閑著沒事,4台電腦五六個員工輪流輸入。「他們主要輸中文和注音,普什圖語還得他自己輸,就這樣他還不滿意,嫌人家錯誤率高。」車然說。
又花了4年多的時間,到了2012年初,全部的初稿已經基本完成。車洪才覺得懸了30多年的心終於落定。
他拿做外交和做詞典比較,「搞外交也是很累的,但是跟搞詞典的累不一樣。搞詞典需要一種韌勁,一種不斷地,就是不能有任何動搖地往下搞下去,如果思想放鬆,我幹嗎要這麼費勁,不幹了,也就放下了。」他說,「從個人來講,我更願意搞詞典,它有更長遠的影響。外交工作我能做,別人也能做,但是詞典不是所有人都能去編的,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去編的。」
他另一個編詞典的同伴宋強民2000年前就已經去世,但宋在美國的夫人韋力聽說了他又重新編寫詞典的事,還專門打電話過來詢問,說出版如果需要錢,「我贊助!」她覺得丈夫一輩子做了件有意義的事,就沒有白活。
車洪才說:「我不求名,不求利,到現在沒拿到一分錢,完全是自己花精力在搞這個東西,評職稱什麼的都沒用過這個,用不上。」
2012年4月,去商務印書館的那天,是他30多年以來頭一次回去。兒子的擔憂並沒有出現,張文英女士當場就表示她願意接手詞典。按照合同規定,詞典將會在2014年年內出版,每千字稿酬80元。
相關話題:
有人在不經意間或是在世界上絕大部分人都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拯救了世界嗎? - 馬前卒的回答
什麼是真名士? - 馬前卒的回答
有哪些改變了世界卻鮮為人知的科學家? - 馬前卒的回答
中國當代有哪些足以彪炳史冊、讓後人嘆為觀止的偉大發明或工程? - 馬前卒的回答
徐洪慈。一個銜冤入獄後,在十五年里越獄四次,從雲南一直逃亡到蒙古,最終獲得自由的上海男人。
履歷表:
上海人,1933年出生,1948年加入中共地下黨,解放後擔任華東局青年幹部。後轉調入上海第一醫學院進行調干生學習,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別輾轉安徽、雲南的勞改營服刑。在此期間,曾四次試圖越獄,最後於1972年最後一次越獄中,成功出逃,越境至蒙古,被判一年徒刑。出獄後在蒙古娶妻生子。1982年獲得正式平反,1984年回國定居,2008年因呼吸衰竭去世。
以下引用的內容如未經標明,全部來自於河南文藝出版社《31人說:我們的中國式人生》中的口述實錄《徐洪慈:越獄與越獄之後》。講述人為徐洪慈的妻子奧永(蒙古國籍)與被譽為「滬上調查報告第一人」的媒體人胡展奮,他曾長期和徐洪慈交往,並根據本人口述,系統筆錄了他的事迹。在引用間隙,我會對相關情節進行辨析和點評。
1933年,徐洪慈出生在上海一個買辦的家庭,十五歲就參加了中共地下黨,十八歲成為華東局青年幹部,二十歲參加全國「青代會」,受到毛澤東、劉少奇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二十一歲,他考入上海醫學院。如果不是1957年的那場變化,他將成為一名醫生,成為新中國急需的專業人才。
和同時代很多青年人的生命軌跡類似,腐朽的國民政府令徐洪慈背棄了自己的階級,匯入社會主義革命的洪流。上海解放前夕被發展為地下黨員,並在解放後在華東局工委統戰部任職,滬上作為社會情況複雜,青年人思潮活躍的重鎮,附屬在團系統下的這個統戰部負有重任。統戰部解放後的第一任領導黃辛白最後擔任教育部部長,他的繼任者是喬石,這位大家更熟悉了。
這裡說的「考入上海醫學院」,是種語焉不詳的說法。事實上當時徐洪慈走的應該是調干生路線,算是一種在職人員刷學歷的方式,在五十年代的團系統里挺常見的。不過徐洪慈這裡應該是選擇了離職,重新開始學業。這裡是一段關於調干生情況的介紹。
從1953年開始,凡是國營企業、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系統的正式職工,經組織上調派學習或經本人申請組織批准離職報考中等專業學校和高等學校的,都稱調干生。調干生有帶薪的和不帶薪兩種,保送的都帶薪,本人申請組織批准離職的不帶薪。調干生上學的保送條件主要是本人出身好、表現好、領導信任,至於他原來的文化基礎是不重要的。
1957年徐洪慈被打成右派,過程和大多數右派學生相同,都是在之前的大鳴大放中觸犯了禁忌。具體到徐洪慈來說,是和其它同學一起張貼了一個關於「五十一條意見」的大字報,引起了比較大的輿論影響。
動員會後,徐洪慈回到宿舍,由十四個同學草擬了一份大字報,一共五十一條意見,第二天就貼出去了。
這五十一條意見,有的是對黨的意見,有的是對學校和專業設置的意見。例如,希望大學多派一些其他國家的專家,不要僅僅派蘇聯專家,因為各國都有自己的學術精英;是不是不必只學俄語,可不可以選擇學日語、英語、德語;文中也談及,黨內民主不夠,黨代會總是報喜不報憂。
1957年的6月6日,五十一條貼出來後,在學校內形成了一股貼大字報的熱潮。6月6日,對徐洪慈來說是漫長的一天,也永遠記在徐洪慈心裡,五十一條變成了向党進攻、反黨、反社會主義的證據。
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中的學生右派一般有隻戴帽子、開除團籍、黨籍、學籍等各級處罰,相對於社會上公職人員右派,直接被判刑送入監獄的不佔多數比例,更何況徐洪慈是和他人一起策劃大字報的。他之所以被打為「極右」,並被送入勞改營,原因是當時女友的揭發行為。
苦悶的徐洪慈只有向女友傾訴。他告訴女友,自己已經被批判了,但是,他多說了兩句話,第一句是:
到底是我正確還是毛澤東正確,三百年以後見分曉。
他說這句話時,指的是對蘇聯的態度,對蘇聯盲目崇拜。他說的第二句話是:
如果我在這兒待不下去,我就想出國,無產階級革命是不分國界的。
當時的出國就相當於叛國。
給他致命一擊的,恰恰是他的女朋友--他的女朋友把這兩句話揭發了出來。當時右派分右傾、右、中右、極右。徐洪慈被定為極右中的極右,被開除黨籍、學籍,也成為少數的被送進監獄的學生右派。
在1957年,雖然中蘇關係已經出現裂痕,反蘇仍然是不可觸動的高壓線。徐的女友揭發他的動機不明,八十年代的報告文學中,說他的女友是公開在大會上揭發他的,說實話,這種戲劇性的場景可信性很成疑問,不過還是聊備一說。
M相信人要誠實的道理,但她人生經驗缺乏,不懂得對於錯誤的路線不需要回報以忠誠,更不了解這種「親人式的揭發」可能造成的悲劇。
站在學院大禮堂的講台上,雖然因台下徐洪慈的嚴峻目光掃射而顫抖了一下,但終於定住了神。她相信組織,相信壓倒一切的空氣,相信多數,此時此刻,唯獨不相信自己愛戀的男神。她當眾揭發了徐洪慈對她私下傾談的這段話,包括時間、地點、場景,一應俱全。
會場爆炸了,起鬨了,騷動了。批鬥的烈火,好象被澆了一桶油:原來這個右派分子還要逃離祖國,反黨又加叛國,罪名升級了。
徐洪慈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戀人之間的交心被作為一種揭發,一種表明「站穩立場」的證明物。一切都結束了。這使他的心臟緊縮。迷人的愛情故事的終曲,並不迷人。稍許令人寬慰的是,M沒有添枝加葉,沒有無中生有。她揭發的,是他講過的。這最後一幕表明,她為人的本質不壞,只是身不由己,再加一點天真。
徐被發配到安徽白茅嶺農場勞改,並很快實施了第一次越獄,這次越獄很快成功,並且如兒戲一樣很快告終。
一年之後,向學校求助的一線希望破滅了,徐洪慈動起了另外一個念頭。他要自己回到五百公里外的家--上海。
1958年12月14日凌晨,徐洪慈和同伴從白茅嶺逃了出來。
逃離監獄以後,他們走了很長一段路,然後坐長途汽車回到了上海。到上海後,徐洪慈給家裡打電話,結果暴露了自己。在發現他們逃走以後,監獄馬上行動,上海方面立刻對徐洪慈的家實施了監控。抓獲以後,他被送回了白茅嶺。
這裡的越獄之所以形同兒戲,是因為徐洪慈當時為了逃走而付出的努力還遠遠算不上「越獄」。白茅嶺農場在安徽廣德,劃歸上海政府管轄,於1956年3月開始,作為上海市內遊民、殘老、流浪兒童和孤兒的教養外移基地。而勞動教養制度從195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經過1957年8月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十八次會議批准的《關於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開始,才正式施行。在徐洪慈逃亡時,對政治犯的勞改環境還未達到後來的規範程度,何況徐勞改的地方離自己的家不遠,他應該是利用自己對地形的熟悉,在勞動間隙逃跑的。
當然,這次逃跑也讓徐吸取教訓,他絕不可能再逃回上海的自己家,大都市的監視網路密布,他毫無勝算。他再次越獄,跑到了雲南,並在當地被抓獲。在雲南,他再次籌備越獄,並在即將成功時被抓住。雖然連續失敗,但從徐每次越獄的過程,我們都可以看出他在思維模式上的進步,在身陷囹圄的時候可以保持如此堅強的神經與判斷力水準,這不得不說相當令人驚異。
不甘心的徐洪慈,從白茅嶺第二次出逃。
這一次,徐洪慈逃向了昆明,從昆明到瀘水,他計劃通過瀘水越境到緬甸。瀘水其實已經到了邊境,但是根據原先老地圖的記載,這裡離邊境還有很長的路。新中國成立以後地圖改版了,他不知道,居然大模大樣到食堂去吃鹹肉菜飯,大吃一頓後還大搖大擺到理髮店去理髮。
徐洪慈的頭髮又亂又長,穿的衣服又臟又破,眼神也有點異樣,在這麼一個敏感的地方,這麼一個敏感的時期,帶著外地口音的陌生人,特別引人注目。於是,他在瀘水落網,關押在瀘水看守所。
儘管已經有過一次逃跑被抓回的經歷,但此時的徐洪慈,依然不相信自己會在瀘水看守所這個地方束手就擒。他有一種急切想證明自己的強烈衝動,強烈的自尊被激發起來:「我一定要用行動證明自己。」他想到國外繼續參加革命,用行動來重新證明自己。
徐洪慈立即開始實施他的第三次逃跑計劃。
瀘水是一個偏僻落後的地方,看守所的牆雖然厚,卻是並不堅固的土牆。徐洪慈決心在上面挖洞。他搞來了一把不鏽鋼勺子,上海人叫調羹,不斷地挖,土挖不動,他就向牆上撒點小便,讓它鬆軟一下再挖,一次不行再來一次,挖出來的土就堆到床底下。
多次下來,他慶幸居然沒人發現。粗糙卻並不堅固的土牆,經不起勺子日復一日的刨挖,挖通的那一剎那到來了。
下面的一幕,是真實的,卻極富戲劇性。當徐洪慈挖通了土牆,把手伸出去,正在興奮之時,外面的一把叉子叉住了他的虎口。伸出的手被外面早已潛候多時的人牢牢地抓住。他所做的這一切,已經被發現,人家就等這麼一刻了。
一年之中三次越獄,輾轉七千公里。徐洪慈不但沒有證明自己的清白,反而「一錯再錯」。
徐被當地法庭宣判六年,說實話,他相當幸運。如果在敏感的大城市,依照同時期的類似案例類比,應該會蒙受更重的刑期。在偏僻的雲南小鎮,他的外語與醫療技能被一位麗江的管教看中,點名讓他過去。由於地處偏遠,政治運動氣氛淡薄,又先後遇上尊重自己的管教,在麗江農場服刑的這幾年應該反而是徐洪慈最舒暢的時光之一。
六年刑期宣判之後,他先後輾轉到幾個關押地,其中有麗江大鹽農場和拉馬古銅礦。
逃,也使他在別人的眼中越來越壞。很多人議論紛紛,「看看,就知識分子才有這種壞心思」「多次逃跑,越獄成性」「不服管教」「對,是逃跑專家」「不服管教,還有自己的思想,還很有個性」。管教對他也沒好話,對他的惡評接踵而來。此時,徐洪慈遇到了王金如,這是在大鹽農場。
徐洪慈沒有想到,自己被「調」到王金如手下,居然是王金如把他「要」過去的。王金如說:「這個大學生腦子活,聰明,很多東西都懂。特別是他有醫學的專長,為什麼不能到我們醫務室來工作呢?」就這樣,暗地把他要了過去。
王金如個子不高,見面第一句話就打著哈哈:「好你個逃跑大學生,人家都說你是逃跑專家,我看你還可以啊,你罪不算大,你不就是逃跑嗎?現在你跑不了了,在這裡好好工作吧。」他直言不諱地告訴他,「是我把你要過來的」,並甩下幾句話,「你到我們這醫務室工作吧,發揮你的長處,我們缺的就是醫生。」
在王金如手裡,徐洪慈的工作環境很不錯,王金如更不歧視他,他們還很談得來。但隨著王金如調走,他身處的環境開始惡化。輾轉了幾個地方後,他被安排到最苦的拉馬古銅礦。在這裡,他遇到了另外一個管教隊長梁滿杞。
梁隊長和他進行了一次很懇切的談話。「很多人說你壞話,我看你不是。你只是處處有自己的思想,處處顯得與眾不同而已,就是這樣。但是在別人眼裡,你是一個不服管教的人。其實我不認為你是這樣的人,我希望你在這裡能夠好好工作,讓我證明我的判斷是對的。」這一席話對徐洪慈有非常大的觸動。
在梁滿杞手下,徐洪慈從事的是地質隊的工作,這意味著他能在礦區周圍自由行動,和一般犯人還有區別。徐洪慈覺得這是一種知遇之恩,重新找回了被信任的感覺。他沒有再動一次逃跑的念頭。「我在他手裡,六年就六年。」徐洪慈回憶說。
順便提一下,《黃金時代》的發生地點也在雲南。民風淳樸看來不是說說而已,可惜今天被過度的商業開發毀了。另外,當時中央對雲南的重視程度遠不如其他幾個大勞改農場,這反而使相對寬鬆的管理可以有容身之地。如果王小波在北大荒勞改,想必在對抗飢餓之餘,也沒有閒情逸緻寫什麼小說。宏觀上來看,在徐洪慈服刑期間的三年饑荒時期,雲南省是受影響最小的省份之一。在西南地區,非正常死亡人口占災前人口總數的比例上,四川由於李井泉等高壓政策的影響,高達13.1%,貴州10.5%,而雲南只有4.2%。
不過好景往往不長,隨著政治運動愈演愈烈,再平靜的地方也會受到波及。
刑滿釋放,應該可以回家。但當時的政策卻不讓徐洪慈回家。
監獄領導說:「你不能回家。想回上海?」
徐洪慈說:「我刑滿回家是很正常的要求。」
「不行,就你這惡劣的態度,繼續留場。」
於是,他變成「留場人員」,這是那個時代特有的一種人群,即刑滿釋放後,繼續留在勞改農場從事勞動的人,有一些有限的自由,星期天可以上街去買點東西吃,每個月有為數很少的一點工資。當然,最大的不同,是自己有了一個可以獨立睡覺的地方。
留場以後,徐洪慈的處境並不好,甚至可以說很糟糕。他被分到了管教木世勤的手下。木世勤對他很有偏見。兩人關係惡化。徐洪慈也不服軟。
一天半夜,木世勤還開著喇叭,吵得徐洪慈沒法睡覺。當時,講究喇叭的轟炸,對犯人進行思想改造。徐洪慈被半夜的喇叭聲干擾刺激,忍無可忍,於是衝到木世勤的樓下,說:「請你把喇叭關上好嗎?我們睡不好的話,明天是沒法工作的。」這一下,他激怒了木世勤。木世勤覺得,這個人居然如此大膽,這不是公然向他叫板嗎?所以「文革」一開始,徐洪慈的災難就來臨了。
1966年「文革」爆發後,他被第一批列入運動對象,運動不斷升級,升級,再升級。終於,他被判刑二十年。儘管徐洪慈逃跑已經按照他該受到的懲罰服過刑了,但這些經歷再次被列入罪狀。
這對他是一個無情的打擊。徐洪慈覺得:「我再怎麼好好地改造都是無效的,是沒用的。」「我再怎麼聽話也是沒用的。」那時候,公判大會的形式時常被採用,以起到「震懾」作用。在麗江民主廣場的萬人公判大會上,他被五花大綁,遊街示眾,甚至被踢、打、槍托砸。徐洪慈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幕幕。
徐洪慈應該是因禍得福,類似他這樣背景的壞分子回到運動風起雲湧的大城市,恐怕被碾死就像碾死一隻臭蟲一樣。不過,在農場的鐵罩子下,他勉強還能獨善其身。不過這樣的日子也不會很長了,因為他終於結束了總會遇上為人良善的管教的好運氣,他碰上了自己命中注定的敵人,就像《肖申克救贖》里的男主人公遇上了典獄長。
1969年,徐洪慈被安排在麗江507農機廠。這裡實際上是一個關押重刑犯的監獄。監獄長叫李光榮,他對徐洪慈三次越獄的經歷了如指掌,對這樣的人,他早有看法。
在李光榮眼裡,徐洪慈是個足智多謀的人,有自己的主意,動手能力很強,大家都叫他「智多星」,好像什麼事都難不倒他。他視野開闊,知識面廣,在犯人里享有很高的威信。
例如,犯人的鞋都很臭,人人都討厭臭鞋,怎麼辦?徐洪慈說:「很簡單,拿白酒含一口往跑鞋、球鞋裡一噴,臭味就沒了。」大家說:「你真是神,你怎麼什麼都知道?」還有,犯人的毛巾,都硬得像刷子,像皮革一樣,怎麼把它變軟?他也覺得很簡單:「在水裡燒一下,點幾滴醋就好了。」這都是他以前學的生物化學等理科的一些知識,他不但會學,記憶好,還會聯想,並且善於活學活用,有種學以致用的本事。這樣,上面很恨他,很忌諱他在犯人中的威信。但是,也正因為有很高的威信,就有人為他通風報信。
在監獄裡,犯人是無所不在的,有燒飯的,有在醫務室的,還有理髮的。這些人都有機會接近監獄首長,知道很多內幕。於是,一天,有人突然冒著風險告訴他--
關於你的報告在起草中,說你在組織大家越獄,組織暴動。這可是李光榮對你下最後的毒手了,暴動的報告如果送上去的話,就是槍斃,看來這次是要置你於死地了。
徐洪慈知道,他和李光榮之間的衝突已經不可調解,他知道,凡是打暴動報告的,沒有活的。在監獄中,暴動是最最犯忌的。要置你於死地很容易,就說你搞暴動。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
這次逃跑和前三次兒戲般的逃跑有本質區別:徐明白自己處於公檢法癱瘓的時間段,一旦失敗或者坐以待斃,都必死無疑。而且他已經被轉移到專門的重刑犯監獄,不再是之前半勞改半監獄的環境下。這讓他做了非常充足的準備。徐洪慈在多年後仍然對準備過程了如指掌,津津樂道,可見當時的苦心孤詣程度。
為了能活著走出監獄,徐洪慈開始了準備工作。
他對自己說:「我要證件,得保證在路上經得起任何盤查。必須要單位來說到哪裡去,我因為什麼事到什麼地方去,然後蓋個公章。這東西怎麼弄呢?」
學生時代,徐洪慈已練就了一手非常漂亮的仿宋體,這時候派上了用場。他想,活字印刷字是活字,筆畫為什麼不能是活的呢?漢字是由筆畫組成的,如果把這些筆畫刻成一個個小的圖章,要用的時候把它們組合起來不就成字了嗎?漢字無非就是點、橫、撇、捺、豎、彎、鉤,五六天刻個點,五六天刻個橫,就這樣刻,他居然成功了。
用這樣的辦法,他私刻了「雲南省雲縣革命委員會」這幾個最簡單的字。而且他還把「介紹信」三個字都省了,給人感覺這就是雲南省雲縣革命委員會的專用信箋。信箋上面有了抬頭,下面就是要用的時候他寫上:「茲由徐洪慈從某地到某地探親,特此證明。」
抬頭是要紅色的,這樣,他必須要搞到印泥。
一次,他終於找到了機會,趁沒人看見的機會,用他那留得很長的指甲,深深地挑進去滿滿一指甲,然後把挖去的那一塊抹平。這個印泥幫了他大忙。
下一步則是需要公章。他記得很清楚,監獄裡放了幾年的肥皂很乾,不管什麼牌子的肥皂,把頭切平,很快就刻好一個圖章。這個圖章還用「雲南省雲縣革命委員會」的字樣,按好以後,就把肥皂洗掉。三張介紹信成了。
徐洪慈不動聲色地準備著。介紹信好了,還要攢糧票、備乾糧、搭梯子。而507農機廠四面高牆,有電網,有機槍,有看守,有警犬。要逃離此處談何容易。徐洪慈觀察到一個契機:停電。他要等待一個停電的夜晚。
停電,看上去是無序的,沒計劃也沒規律。但他發現,其實這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停電一般都是夏天用電量激增以後,問題在於,你不知道哪一天會停。於是,一進入7月,他就開始準備。他預感到8月份一定會停電。
8月7日的早上,宣布「斷電」。原因是要把電拉給一個小化肥廠開工。
當一早宣布要拉電時,徐洪慈很亢奮,機會來了。
白天,他把該轉移的東西都轉移到了鉗工間,從鉗工間裡面把可以拆卸的木梯零件,漫不經心地扔到那個早已看好的死角。出逃的時間,只可能選在兩次點名之間,就是晚上9點點名逃出去,早上6點點名被發現。
當晚,他誰也不理,給大家感覺自己很不愉快,不想和任何人說話。這樣,待會兒就沒有犯人來跟他說話了。為了造成這樣的假象,他晚飯不吃,鬧著情緒睡覺去了,大家看他一天都睡在那裡,如果萬一晚上有人跟他搭話,他不理,人家也會以為他在鬧情緒,就沒人會搭理他。他要的就是你不理我的效果。
晚上點名的時候,他和大家一起去點名,點「徐洪慈」的時候,他很響亮地應答:「到!」大家都知道他在。點完名以後,所有人就按原來的秩序,洗臉的洗臉,睡覺的睡覺。他趁亂一下躲進了花壇,悄悄地從監房中轉移了出來。
點名之前,他用衣服和很多雜物捲成一個人形,放在被子裡面。別人一看,以為他還睡在那裡。點名以後,他順利完成了第一步,離開了監房,躲進了花壇。
待到夜深人靜,他利用那個放到死角的、可以拆卸的梯子翻過了牆。過牆的時候發生了一個驚險,他突然發現梯子不夠高,牆高三米五,梯子才兩米,怎麼辦?牆角正好有兩根扁擔。徐洪慈覺得,一定是老天助他。他把兩根扁擔用短繩綁好,成功地翻越過去。
然後,他沿著這條路線,到鉗工間,順利拿到了他白天放在那裡的網線袋,裡面是他要吃的沙糕、要用的小刀、介紹信,還有他準備萬一失敗自殺用的那種用香煙屁股浸泡的藥水等。然後,他從大柳樹旁越過了電網,跳進了蘋果園,撒開腿就往南方跑。
多年以後,徐洪慈和李光榮有一次重新見面。李是相當偏執的人格,但私人品質並不卑鄙,他同樣是被時代錯誤裹挾的悲劇人物,類似於《無悔追蹤》里劉佩琦飾演的那個為了抓間諜陪進一生的老警察。從業務角度,他對徐洪慈的判斷事實上非常準確。這的確是個不會安於監獄一角的人。「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一九九一年,徐洪慈再次踏上了雲南這片土地。他忘不了雲南,他回到雲南,回到麗江。他見到很多獄友。在獄友鄧巨卿的安排下,李光榮和徐洪慈同時出現了。
從當年徐洪慈越獄,到他們重見,將近二十年過去了,李光榮究竟怎麼樣了呢?
李光榮陷進了一個謎,他無論如何要猜透一個迷:徐洪慈是如何越獄的?如果是挖牆的,我氣得過自己,我可以說服自己,他畢竟挖牆了嘛,他挖牆我沒辦法。如果是直升飛機把他帶走的,我沒辦法,是直升飛機把他帶走的。我現在一個理由都找不到,一個人就這麼蒸發了。我沒法向上級交代。
李光榮打那以後,在漫長歲月中的業餘愛好,就是研究徐洪慈。他怎麼逃走的?他研究很多案例,徐洪慈變成了一個他終身的對手。第一,是那天停電,但是停電以前,他所有準備都做好了嗎?應該全部準備好了。但感覺沒有任何徵兆,沒破綻啊,偏偏那麼一段停電的時間,就能越獄?準備工作要做多少?怎麼上牆的?沒有梯子,他不可能有梯子,有輕功嗎?有輕功他早就沒了,早就逃了,他沒輕功他怎麼走的呢?這些問題一直在李光榮腦子裡盤旋。按照常理,這都是沒法想像、無法解釋的。他帶著這個未解之謎出現在徐洪慈面前。
徐洪慈又怎樣呢?多年過去了,徐洪慈說:一聽到李光榮進來的聲音,我渾身血液凝固。這種感覺很少有人能體會。
像演戲一樣,徐洪慈走出來,李光榮愣了一下,立刻把手伸出來,徐洪慈看了一眼,覺得他老了很多。但他還是做了一個符合他脾氣的動作:手不伸,不握手,不原諒。在一般社交場合,這樣的場面是很少的。因為,這是一種很失禮的舉動。中國人的習慣是給面子,再討厭你,握握手,表面文章要做做的。徐洪慈說:我對他連這招也不用。我心裡直接告訴我,我這一生的成就就是戰勝你。就是這樣, 我不說話。
鄧鉅卿不能讓這個場面再尷尬下去,就打圓場:老李,關於徐洪慈逃走的細節,你不是一直打聽嗎?你不是老是問我嗎?我怎麼知道,我知道我變共謀犯了。現在當事人在,你不問啊?
到這個時候,李光榮眼睛立刻發亮。一個久已萎靡的人,眼睛裡立刻精光四射。他到底還是個警察,還是個監獄長,是很精幹的一個人。他的力量立刻迸發,兩眼炯炯有神,盯著徐洪慈的眼睛。
這眼神,徐洪慈非常熟悉,當年他注視任何犯人的眼睛就是這樣的,職業化的眼神。徐洪慈的記憶一下都翻滾起來了,他不由自主打了寒戰。看著徐洪慈,李光榮開口了:我最想不通的就是,你沒有梯子,怎麼上牆的?
徐洪慈說:這是你判斷的致命處,致命點。你怎麼知道我沒有梯子?任何事情都可以分解的,梯子是可以分解的。
李光榮很聰明,聽後失聲大叫:噢,原來你做了一架可以拆卸的梯子。
徐洪慈笑笑:不錯,梯子原本是可以拆卸的,可以用繩索和木頭組合,後越過高牆以後,再把梯子拆了。讓你們永遠不知道梯子是用什麼做的。
李光榮瞪大了眼睛,做了個難以描繪的表情。
逃出雲南重刑犯監獄後,徐洪慈徒步走出雲南,並在四川買火車票,回到上海。在上海和母親短暫重聚後,他又一路向北,最終逃到蒙古。
徐洪慈一夜疾行三十公里。他打算南下東進,取道四川回上海。一場野外生存考驗開始了。金沙江群山中,如果沒有學過定方位,很容易困死山中。徐洪慈不知道方向,也沒有指南針,怎麼辦?他把手錶取下來,那時候還沒有電子錶,機械錶都有分針、時針、秒針,只要用個小木棍,對著陽光插入土地,就會有陰影。只要把時針對著陰影,跟陰影保持同方向,那麼在時針和十二點之間就會有一條中分線,這條中分線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南邊。只要是在北半球,只要當時有太陽,他就不會迷路。
他沿著金沙江走,不會有缺水的問題,但食物吃完怎麼辦?他就動昆蟲的腦子。但凡昆蟲幼蟲,不長毛的,顏色不鮮艷的幼蟲都可以是食物。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盡量尋找各種昆蟲的幼蟲,野外昆蟲太多了,扒開樹皮下面全是。長毛的、鮮艷的一般都有毒。最好的就是天牛的幼蟲,白白胖胖的,在樹皮下挖出來,蚯蚓也是好東西。帶殼的昆蟲不能吃。這些昆蟲身上布滿細菌,生吃不行,要解決這問題,只能燒水,生火,但野外生火會有煙,最容易被發現。
但徐洪慈有辦法避免生火產生的煙霧。他先尋找一棵大樹,樹冠很密的那一類,比如香樟樹、青岡樹。在樹底下,沿著樹根,挖一個十字槽。十字槽的好處是會形成穿堂風,不用什麼磚頭壘灶,也不需要用樹枝架篝火,有充分的氧氣可以讓樹枝燃燒,而且操作也簡單。選擇樹冠茂密的樹,是讓煙往上走的時候,碰到茂盛的樹冠被過濾和疏散。這樣在遠處也看不到煙。徐洪慈帶著刀,他挖了一個十字槽然後點火,用熱水瓶的鋁蓋子盛點水,放裡面一燒,然後將一整把的昆蟲幼蟲放到裡面煮,燒得他們團團轉,蜷起來,沸騰,再蜷起來,凝固,熟透了。這樣吃起來才不會苦。
正如徐洪慈的事先判斷,監獄在第二天早上點名的時候,發現他不見了。五零七農機廠從來沒發生過這種事,所有人都一陣唏噓。李光榮更是惱羞成怒,一場地毯式的搜捕從麗江拉開。
徐洪慈沒有想到,在這麼偏僻的地方會遇上民兵,這幾個民兵盤問他,他就把證明拿出來,民兵一看,有點疑團,但是也找不出什麼茬,這就樣很僥倖地逃過了。如果沒有那張雲南省雲縣革命委員會的介紹信,他就一定會被送回重刑犯監獄。
在過金沙江支流的時候,正是大雨後,河水暴漲。支流旁邊有兩個農民在種地,都勸他千萬不要過去,水太急。八月份,咆哮的金沙江,誰也不敢過的。他知道這樣很危險,但離開那個地方越快越好,越遠越好,因為,後面隨時可能有警犬追過來。
徐洪慈沒有聽從農民的勸告,結果,一下去,水就到了胸部 。在走完三分之二的路時,他發現水更深了,越走阻力越大,馬上就要沒頂。這一剎那,他感覺自己完了。
人在最危險的一剎那會想起什麼?這一刻,還會有思維嗎?經歷過生死之間的徐洪慈多年後告訴筆者,這個一剎那,他想起了他的女朋友,就是那個把他的話向上彙報,出賣了他,以致他被送進監牢的安娜(化名)。一直到最後,他也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臨死都想著她。這個讓他愛恨交集的女孩,在他覺得自己必死無疑的時候,依然會想起……
很快,腳底觸到了硬地, 而且居然漸漸抬高了。他知道,快到河岸了,那個最低點過去了,他渡過了最低點,慢慢慢慢地上去了。
金沙江水沒有沖走徐洪慈,李光榮的腳步也沒有追上他,十四天後,徐洪慈徒步走出雲南。到達四川後,他立即買了火車票,又一次回到上海。
到上海後,他見了母親,母親給他一百塊錢,並很自豪地說:你是我的兒子,有骨氣啊!——上海話說就是:模子,你是模子,你是男人,你還要逃啊,娘都服帖你了。可以看出,他母親也是支持他這個行動。他拿了這家裡最後的一百塊錢,走了。
與母親匆匆見面後,徐洪慈繼續北上。一個月後,他來到了中蒙邊境的二連浩特。
當徐洪慈向著邊防站的燈光走近的時候,意外發生了。明明亮著的探照燈,滅了。多年以後,邊防戰士告訴他:這種現象,那是千分之一的概率啊,三年才可能碰到一次。就是因為突然斷電,否則你過不了。那是非常巧的,那麼強的燈照著你,還有雷達。
事實上,當時徐洪慈並沒有考慮到雷達這個因素,他沿著崗樓的底線走過去, 貼著崗樓走,那地方正是雷達的一個盲區。按理說,探照燈沒有以後,雷達還有備用的電源可以繼續工作,但這個盲區恰恰是雷達掃不到的地方。這都是誤打誤撞,他事先沒有想到的。當他沿著盲區出去,過了邊境線,到了一個窪地,他感覺自己過來了,只是還沒最後認定。但他的方位感告訴他,這個地方已經不是中國了。
到蒙古後,徐洪慈一度遭遇了身份認同的危機——這有可能是比肉體上的傷害更致命的存在。但他再一次以強大的精神力量,克服了這一切。在經過多年迫害之後,他仍然拒絕蒙古方面要求提供中方情報的要求,並因此以非法入境之罪在蒙古服刑一年。我倒覺得,這種行為不能單純理解為忠於母國的氣節,拋開國與國的政治因素,我在這一事例中看到的是徐洪慈對「出賣他人他物,而博取自身利益」這一更廣義上行為的反感。他的人格顯然是很高貴的,尤其在自己因為出賣飽受多年折磨之後。
徐洪慈越獄的時候,本來打算去蘇聯,但是發現錢不夠,所以先到了蒙古。但他始終還想蘇聯。他想去蘇聯還因為他覺得,在蘇聯機會更多。一他會俄語。二他可以找他的老師。當年醫學院那麼多老師,全是俄文老師。至少有五六個老師對他印象特別好。畢竟他當時的成績非常好,所以他要去找老師。而且,蘇聯的經濟情況也比蒙古好。
這樣,他反覆地要求,法官巴依瑪感覺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終於發火了:我們是個主權國家,我提醒你注意,我們蒙古不是你到蘇聯的一條路。我們對你是很講道義的,是吧?你怎麼開口閉口還是到蘇聯?
徐洪慈被他們這麼一說,覺得自己確實有點過頭:蒙古是我的恩人啊,如果他們簡單粗暴一點的話,立刻把我送回了,畢竟是非法越境啊!——徐洪慈是個吃軟不吃硬的人,也很重情義。然後就很明白地向巴依瑪法官表示:我願意留在蒙古。
同意留在蒙古後,蒙古法院很快對徐洪慈的越境進行了審判。此間,法官巴依瑪與徐洪慈有了進一步的交流,他向徐洪慈提出了新的要求。巴依瑪法官在審訊過程中問他:我們救了你,你應該告訴我們一些我們感興趣的事情。比如說,中國現在的經濟情況。你曾經長期在黨內工作,曾經在華東局工作,按你所說,一直和華東局的高層領導有接觸。你應該告訴我們你所知道的一切。還有,聽說監獄裡大量餓死人。你在監獄呆了這麼長時間,而且,三年自然災害,你也在監獄裡,你應該告訴我們監獄裡的真實情況。
他認為徐洪慈掌握很多黨內情況,而徐洪慈確實也了解很多情況。但徐洪慈聽了以後,非常感慨:儘管自己是個逃犯,儘管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但內外是要有別的。
從當時立場,他覺得,中國出現了很多負面的甚至黑暗的現象,這是暫時的。如果以此博求自己的待遇,以此博取自己的好處的話,自己就是卑鄙的。所以他對巴依瑪法官說:好比我們兩家是鄰居,我們家出了事情,我投奔你這家鄰居。你卻說,我是可以幫助你的,不過,必須把你父母的隱私告訴我。你說這樣的鄰居有道義嗎?
巴依瑪一聽,覺得很難為情。他說:是的,是的,是的。那就到此為止吧。
出獄後,徐洪慈和蒙古女孩奧永結婚,並在十一年的蒙古生活中生下三個孩子。1984年,已獲得國內平反的他和妻兒踏上回國之路,擔任上海石化總廠教育中心的高級講師。平反的反覆拉鋸與回國前和蒙古方面的扯皮,又是非常麻煩艱難的經歷。當然,這些對於經歷生死的徐來說,已經不是什麼舉足輕重的大事,所以對於徐洪慈這幾年的經歷,我們在這裡就從簡介紹了。
回國後,徐洪慈見到了很多故人,包括自己那位堅韌地一個人生活了這麼多年的上海母親。當年徐洪慈在上海第一醫學院的同學朱世能已成為醫學界舉足輕重的專家,留校任教後,最終擔任上海第一醫學院副院長,並在八十年代去哈佛訪學。見到徐洪慈後,他發出了這樣由衷的感嘆:
當時你的成績比我都好,沒想到你吃了那麼多苦,相比之下,我們都還算是順利的。我們經常埋怨命運對我們不公,但命運對你是最不公的。
徐也見到了當年的女友,但見面並沒有一笑泯恩仇或者視如寇讎的戲劇性場景,兩人的認識水平已經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了:
姓沈的同學把他安排在一個房間,讓他等著。這一刻,他心潮洶湧,所有的往事湧上心頭。門一開,安娜進來了。在場的一個是姓沈的同學,還有一個叫小熊的年輕醫生。
事後他們回憶說,這個場合他們永遠忘不了。那種面部表情,那種尷尬,那種肌肉的抽搐,那種眉眼,無法表述。兩個人都非常尷尬,可見雙方在對方情感世界所佔的地位,這是無法隱藏的,這一切都會自動出來說話,人的情感自動打開。
小熊和沈醫生借口走了。他們說:「這個場合我們也看不下去,我們也不合適看下去。」
徐洪慈後來回憶說,兩人坐下,長久無語。然後還是他先開口說話,卻是他事後回憶起來,都覺得自己很愚蠢的問話,就是:「你還好嗎?」
安娜也問他:「你還好嗎?你父母還好嗎?」
這種時候,兩個人的大腦都已經停頓。
兩人相見之後,安娜留下了三句話。
她對沈醫生說:「沒想到他的妻子比他小二十多歲,做他女兒還嫌小。」這是第一句話。這是女人的本性,聽上去有點酸溜溜的。
第二句話:「他當時那個處境不能怪我,我也是走投無路。」
第三句話:「我們現在都要感謝鄧小平,不管是他還是我,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鄧小平的恩德。」
這三句話給徐洪慈印象很深,記者曾經問他:「你認可不認可?」
他說:「嚴格地說,前面兩句話總要打點折扣。」
「我現在看來,不是安娜害人,是政治環境害人,所以這場糾結就這麼結束了。」徐洪慈放下所有關於他和安娜的記憶之後,這樣總結陳詞。
徐洪慈面對記者如此陳詞,事實上內心中未必沒有某些更深沉的感慨,只不過多年的罪犯生活已讓他習慣壓抑自己的感情。白雲蒼狗,世事變幻,解放後設計秦城監獄的官員自己在政治運動中入獄,享受自己制定的伙食標準;昨天在北戴河度假、享受特供,耀武揚威的官員,今天會變成反革命階下囚,被紅小將的皮帶抽在頭上;而「鎮反」里被鎮壓的地主惡霸在新時代會成為統戰部的座上賓;當年獠牙兇狠的「戰犯」會在政協的會議席上和藹地微笑。在大時代的浪潮中,無數政治大人物都被拋起落下,徐洪慈這樣的小人物更如同風雨中的一葉扁舟,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但是,起碼,他們應該擁有發出感嘆的權利。時代的一段短促刺耳的插曲,是幾個小小音符的漫長一生。正如徐洪慈如此記載自己回國前的心情:
昨晚我還是「逃犯」,今天已是「華僑」,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做)伴好還鄉。……」可是我還有青春嗎?我的心一陣陣絞痛著。
——《徐洪慈回憶錄》未刊稿
2008年4月17日,徐洪慈因呼吸衰竭去世。
楊繼盛,看過明朝那些事印象最深的一個人。關二哥刮骨療傷是由神醫操刀,楊繼盛割腿上的腐肉是自己用破碗片一點一點的操作,想想都覺得可怕,非開掛做不到啊!
沒耐心看這麼多可以直接看黑體。節選自《明朝那些事》
楊繼盛,即使再過五百年,這個名字仍將光耀史冊。
楊繼盛,字仲芳,河北容城人,正德五年(1510)生,家裡很窮。
……
當嚴嵩自信十足的時候,楊繼盛卻已看清了事情的真相,朝局黑暗、民生凋敝,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正是嚴嵩,這位本應用心勤政的內閣首輔貪污受賄、結黨營私,干過的好事可謂罄竹難書(不是寫不完,是不太好找),心中裝著他自己,唯獨沒有全世界。
於是楊繼盛決定上書彈劾這個人。
在明代,彈劾可謂是家常便飯,比如你看某人不順眼,可以上書彈劾,和某人有仇,可以上書彈劾,政治鬥爭需要,可以上書彈劾,閑來無事找點活干,也可以上書彈劾。彈劾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比如不講個人衛生、衣服沒穿對、腰帶沒系好,長相難看也可以彈,總之是只要想得到,就能彈得了。
而在這種環境下,明代的官員們已經養成了習慣,大凡一個官員干到三品副部級,如果檔案里沒有十幾份彈章,那就是件極不正常的事情。
你彈劾我,我彈劾你,幸福的日子一天天地過,幾十年混下來,一次也沒被彈劾過的,不是人,是神。
在彈劾如吃飯穿衣的時代,平凡而不起眼的楊繼盛卻因此萬古流芳,是因為他使用了最為特別的一種彈劾方式——死劾。
在很多情況下,彈劾是一種政治手段,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大家同朝為官,混個功名也不容易,彈劾貪污,下次就少貪點,彈劾禮儀,那就注意點形象,就算是彈劾長相不佳,最多不過是去整容,你來我往,相敬如賓。
而死劾,並非是簡單的文書,它是一種態度,一種決心,彈劾的罪狀是足以置對方死地的罪名,彈劾的對象是足以決定自己生死的人,彈劾的結果是九死一生。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生命為賭注,冒死上劾,是為死劾。
死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若非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這類的糾紛,是斷然不會有人用這一招的,嚴嵩沒有殺楊繼盛的爹,更不會搶他的老婆,相反,他提拔了楊繼盛,並希望將他收入門下。
然而楊繼盛拒絕了升官發財的機會,他已經下定決心,死劾嚴嵩。
……
他雖然沒有挺身而出的勇氣,卻依然堅守著僅存的良知。
外面大風大浪,斗得你死我活,而事件的中心人物楊繼盛卻是異常的平靜,他鎮定地呆在牢房中,等待著即將來臨的暴風驟雨。
在陸炳的授意下,詔獄的看守並沒有難為楊繼盛,但嚴嵩的能量卻並不是陸炳可以左右的,很快,楊繼盛就為他的勇敢付出了代價。
他被拖出了牢房,接受了廷杖一百的處罰。
廷杖是用大棍子打屁股,一般說來,如果是所謂「用心打」,六十廷杖就足以將人活活打死,即使不死也脫層皮,極為痛苦。
一位同僚實在看不下去了,他託人送給楊繼盛一副蛇膽,告訴他:
用此物可以止痛。
然而楊繼盛再次表現了他的無畏與勇氣:
「我楊椒山(楊繼盛號椒山)自己有膽,用不著這個!」
有種,實在太有種了。
楊繼盛沒錢買通行刑人,又得罪了財雄勢大的嚴嵩,一般說來是必死無疑了。
可讓人驚嘆的是,楊繼盛挨了一百杖,雖說皮開肉綻,傷筋動骨,竟然還是保住了一條命。除了他身體好外,估計也有某些場外因素——行刑者是錦衣衛。
不過一百杖還是結結實實的一百杖,不是打在棉花上的,楊繼盛依然只剩下了半條命,等待著他的不是救護車或高幹病房,只有潮濕而散發著惡臭的詔獄。
然而正是在這個恐怖陰森的地方,楊繼盛干出了一件聳人聽聞、挑戰人類極限的事情。
雖說是硬漢,畢竟不是鐵人,廷杖打折了他的腿骨,腿肉被打掉,一片血肉模糊,已經昏迷的楊繼盛被拖回了牢房,沒有人給他包紮,在蠅蟲滋生,骯髒陰冷的空氣中,他的傷口開始惡化感染。
在那個深夜,楊繼盛被腿上的劇痛喚醒,借著微光,他看見了自己的殘腿和碎肉,卻並沒有大聲呻吟叫喊,只是叫來了一個看守:
「這裡太暗,請幫我點一盞燈借光。」
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要求,看守答應了,他點亮一盞燈,靠近了楊繼盛的牢房。
就在光亮灑入黑暗角落的那一刻,這位看守看見了一幕讓他魂飛魄散、永生難忘的可怕景象:
楊繼盛十分安靜地坐在那裡,他低著頭,手中拿著一片破碎碗片,聚精會神地刮著腿上的肉,那裡已經感染腐爛了。
他沒有麻藥,也不用鐵環,更沒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帶著一副平靜的表情,不停地刮著腐肉,碗片並不鋒利,腐肉也不易割斷,這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然而楊繼盛沒有發出一點聲音。
在這個深夜,單調的摩擦聲回映在監房裡,在寂靜中訴說著這無與倫比的勇敢與剛強。
在昏暗的燈光下,楊繼盛獨立完成著這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以肯定)的手術,當年關老爺刮骨療毒(真假還不一定),也還有個醫生(特級醫師華佗),用的是專用手術刀,旁邊一大群人圍著,陪他下棋解悶。
相比而言,楊繼盛先生的手術是自助式的,沒有手術燈,沒有寬敞的營房,陪伴他的只有蒼蠅蚊子,他沒有消毒的手術刀,只有往日吃飯用的碎碗片。
楊繼盛繼續著他的工作,腐肉已經颳得差不多了,骨頭露了出來,他開始截去附在骨頭上面的筋膜。
掌燈的看守快要崩潰了,看著這恐怖的一幕,他想逃走,雙腿卻被牢牢地釘在原地,動彈不得。
他曾見過無數個被拷打得慘不忍睹的犯人,聽到過無數次凄慘而恐怖的哀嚎,但在這個平靜的夜裡,他提著油燈,面對這個鎮定的人,才真正感受到了深入骨髓的恐懼和震撼。
於是他開始顫抖,光影隨著他的手不斷地搖動著。
一個沉悶的聲音終於打破了這片死一般的寂靜:
「不要動,我看不清了。」
二十年前,曾有一部極為轟動的電影《第一滴血》,後來還拍了續集,裡面的蘭博兄極為彪悍,曾把火藥灑在傷口上,給自己消毒,國人為之側目,皆視其為硬漢偶像。
然而許多人並不知道,在四百多年前,有一個叫楊繼盛的人曾經比蘭博還要蘭博,而他們之間的最大區別在於:蘭博是假的,楊繼盛是真的。
楊繼盛就這樣活了下來,就這樣名震天下,就這樣永垂青史,因為他的堅忍、頑強、以及正直。
……
但至少在楊繼盛的問題上,嘉靖暫時還沒有被耍弄,他十分清楚此案奧秘,畢竟楊繼盛的目標只是嚴嵩,嚴嵩想借刀殺人,他卻不想被人當槍使。
楊繼盛的案子就這麼拖了三年,懸而不決,直到三年後的那起意外事件。
嘉靖三十四年(1555),楊繼盛仍在獄中頑強地堅持著,外面的同僚同事們卻忍耐不住了,人關了這麼久,吃了這麼多苦,連個說法都沒有,你當言官們是飯桶不成?
於是一時之間群臣上書,要求釋放楊繼盛,聲勢浩大,甚囂塵上。
嚴嵩沉不住氣了,此時,嚴黨的中堅人物,著名貪官鄢懋卿向他進言:
養虎為患。
嚴嵩點了點頭。
恰在此時,嚴嵩看到了他的乾兒子,嚴黨的另一幹將趙文華送來的一份論罪奏疏,在這份奏疏上,寫著兩個人的名字。
嚴嵩思索片刻,拿起了筆,在這兩個名字的後面,又加上了三個字:楊繼盛。
因為他十分清楚,名列這份奏疏上的人,必死無疑。而皇帝在盛怒之下,是不會注意到這個小小的筆誤的。
嚴嵩充分地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歷時三年,用盡手段,他終於把自己的死敵楊繼盛送上了黃泉之路。
然而他萬萬不會想到,在他寫下楊繼盛名字的那一刻,他已犯下了一個最為致命的錯誤,覆亡之門就此打開。
在隱忍的日子裡,徐階時刻注意著嚴嵩的言行,而他遲遲不動手,是因為他一直未能發現嚴嵩的破綻。
縱橫官場四十餘年的嚴嵩是真正的精英,他雖然貪污受賄,雖然結黨營私,卻無人能抓住他的把柄,因為他知道哪些錢可以拿,哪些不能拿,哪些人要打,哪些人要拉。
所以這麼多年來,他只受到過一次真正的威脅,然而那位慈悲為懷的夏言先生放過了他,此後他變得更加謹慎小心,狡詐無情。
然而他終於大意了,楊繼盛的死劾激起了他的憤怒,混淆了他的思維判斷,於是他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殺死楊繼盛。
楊繼盛就是奔著死來的。
他不受嚴嵩的收買,不聽朋友的勸告,明知毫無勝利的希望,卻依然押上自己的一切,以死罪彈劾嚴嵩,因為他的目的很明確:
只求一死。
用死來表達他的憤怒,用死來喚醒膽怯的人們,如同春秋時的鑄劍師那樣,楊繼盛用他的生命鑄就了那柄斬殺姦邪的利劍。
事實證明,楊繼盛的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圈套,而嚴嵩義無反顧地跳了進去。
嘉靖三十四年(1555)九月,正如嚴嵩所預料的那樣,憤怒的嘉靖批示了這封奏疏:秋後處決。
消息傳出之後,一個女人在自己簡陋的房中,完成了另一封奏疏。
這個女人是楊繼盛的妻子,偉人的老婆自然也不是常人,在上書里,這個弱女子提出了一個公平的交換條件——倘以罪重,必不可赦,願即斬臣妾首,以代夫誅。
一命換一命,很公平。
嚴嵩看到了這封奏疏,然後扔進了文書堆里。
楊繼盛的妻子文化不高,這封文書是她口述,由王世貞代寫的,在臨刑前,他再次來到獄中,去向他的同年兼好友告別。
王世貞是個講義氣的人,之前他曾多次探監,給楊繼盛送來湯藥,幫助他熬了下來。
可是事已至此,回天乏術,於是在詔獄中,王世貞和他的朋友見了最後一面。
眼前的楊繼盛已經不成人形了,他沒有父母的疼愛,眾人的追捧,他很平凡,即使在那支光榮的進士隊伍中,他也只是一個為人忽視、沉默寡言的人,輝煌顯赫從未屬於過他。
而今的他,只剩下了殘肢破衣、遍體鱗傷,還有即將到來的死亡命運。
楊繼盛卻只是平靜地提出了最後的要求:
「我的後事,就勞煩你了。」
楊繼盛沒有錢,他的妻子也沒有錢,對他而言,要想找口棺材入土為安,是比較困難的。
王世貞用力地點了點頭,這已是他唯一能做的事。
所有的事情都交代完了,楊繼盛即將走向他人生的最後舞台——刑場。
在這最後訣別的時候,王世貞終於不禁放聲大哭:
「椒山,事情怎麼會到這個地步啊!」
然而此時的楊繼盛笑了,他倚著牆壁,用殘腿支撐著自己的身體:
「元美(王世貞字元美),不必如此,」在昏暗的牢房中,他的臉上映射出無比自豪的光芒:
「死得其所,死又何懼!」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月初一日,楊繼盛英勇就義。
在這場實力懸殊的戰鬥中,手無寸鐵的楊繼盛,堅持到了最後一刻,只憑藉他的信念和勇氣。
臨刑前,他賦詩一首: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歷經磨難,矢志不移,叫做信念。
不畏強權,雖死無懼,叫做勇氣。
很多小男孩夢想過做皇帝,覺得大權在握,就可以為所欲為。
那我們就來玩一個做皇帝的遊戲吧,看看你能過幾關,最後能否通關。
玩過這個遊戲,你就會知道,坐上皇帝的寶座,需要什麼樣的意志力。
好吧,我們一起來玩這個穿越到唐朝做皇帝的遊戲吧。
假設你晚上做夢時,穿越到公元八二幾年,降生到唐朝皇宮。
說實話,我真覺得遊戲的主角是穿越來的,不然怎麼會那麼神奇。
這樣的開局,可真是地獄模式,因為李唐皇族一直以來的傳統就是內部屠殺。
而且,到了這個時候,唐朝已經是風雨飄搖了。
安史之亂讓唐朝損失了幾千萬人口,幾十年後仍然沒有恢復多少。
西北邊疆失手多年,藩鎮割據愈演愈烈,宦官動不動就謀殺皇帝。
好了,遊戲背景介紹完畢,主角出場,你穿越後有了新的身份。
你的名字叫李忱,是你的父皇唐憲宗李純的第十三個兒子。
你的母親叫鄭氏,她本來是鎮海節度使李錡的小妾,按理說不會出現在皇宮。
但是,李琦叛亂失敗後,他的女眷按唐律被沒入掖庭做婢女。
鄭氏運氣好,被分配給唐憲宗李純的寵妃郭貴妃作侍女。
果然跟著紅人機會多啊,她居然被唐憲宗臨幸,生下了你。
你穿越後的母親,身份很低微,不但不能給你幫助,反而使你成為笑柄。
你出身這樣卑賤,雖然是皇子,卻從來沒有皇子的待遇,總是被兄弟姐妹們嘲笑。
所以你總是沉默寡言,被眾人當做傻子。
第一關
你剛剛穿越過去嘛,完全不熟悉周圍的環境,連爸媽是誰也不知道。
你也不會說文言文什麼的,這可怎麼辦呢?千萬不能露餡啊。
在你急得要跳樓的時候,幸運地生了一場大病,都差點要病死了。
這時候,大家都以為你已經燒糊塗了,啥也不記得很正常。
你偷偷學習周圍人的言談舉止,終於搞明白大概是怎麼回事了。
你通過了第一關。
第二關
你後悔自己沒有好好學歷史,不知道今後會怎樣。
但你隱隱約約記得自己好像最後做了皇帝,那就試試唄,反正來都來了。
你分析了一下,自己是第十三個皇子,母親出身低微,按理說沒什麼機會了。
不行,你得做點事出來,吸引父皇的注意力,成為他立太子的選項之一。
於是,你開始演戲了。
周圍人以為你已經病糊塗了,看到有光線照到你,你居然一躍而起,
還端正身體拱手作揖,像是皇帝對待臣下一樣,奶媽說你是精神有問題。
你父皇知道後沒什麼反應,你的異母哥哥卻說,你將來會成為李家的英明人物。
你還說,你夢見自己乘龍上天。你母親嚇壞了,她說這事不能讓人知道。
你的作秀行為並沒有撈到什麼好處,還被人記下了你的野心。
於是你更加沉默寡言了,生怕言多必失,開始韜光養晦的計劃。
這一關,你差點倒了大霉,還好你及時懸崖勒馬,勉強通過。
第三關
你的父親唐憲宗李純一直為立太子的事情發愁。
憲宗的正妻是郭氏,但他卻沒有把她立為皇后,因為這位郭氏,身份太不同尋常了。
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再造李唐王朝、卻也功高震主,還好他識時務、知進退,讓皇帝安心。
唐代宗把長女昇平公主,嫁給他兒子郭曖,兩家聯姻、以示安撫。
這兩人,也就是戲曲《醉打金枝》的那兩口子,生下了郭氏,長大後嫁給了還是廣陵王的李純。
但憲宗始終擔心郭家勢力太大,干預朝政,就沒有立郭氏為皇后。
這樣沒有嫡子,就可以長子為太子了。
郭貴妃心裡不服氣,就在朝野內外廣結黨羽,暗中布局。
不知道這位太子被郭貴妃暗算,兩年後一病不起、突然死去了。
憲宗本想改立次子為 太子,但頂不住前朝後宮的壓力,不得不立郭貴妃的兒子李恆為太子。
你父親有20個兒子,奪嫡大戰發生在前3個裡邊,你躲過去了。
第三關你通過了,不是因為你聰明,而是你太弱小,敵人懶得理你。
第四關
你的父親憲宗服食丹藥暴斃後,李恆即位,為唐穆宗。
他立刻派神策軍誅殺了皇次子李惲和支持他的宦官勢力,還把憲宗生前寵信的宦官和大臣或殺或貶,提拔了支持自己即位的舅舅郭釗兄弟和宦官梁守謙、王守澄等人。
穆宗李恆太驕奢淫逸、花天酒地,即位沒兩年就中風了,再加上服食丹藥,很快就死了。
你這個哥哥只殺掉了他之前的對手們,沒有對你下手。
第四關你通過了,不是因為你聰明,是因為你的對手死得太早。
第五關
唐敬宗李湛登基後,不僅比他的父親更加喜歡玩樂,還脾氣很壞,
動不動就打人殺人,讓很多人對他懷恨在心,即位兩年後就被宦官劉克明、蘇佐明殺死。
劉克明等人偽造聖旨,打算立憲宗的兒子絳王李悟為皇帝。
但宦官王守澄、梁守謙不服,指揮神策軍殺死劉克明和絳王李悟,立敬宗的弟弟唐文宗李昂為帝。
第五關你通過了,你很幸運,自己好好的,還熬死了三個皇帝,但你的很多親戚被殺死。
第六關
文宗李昂登基後,宴請李唐皇族,大家都給新皇帝拍馬屁,但你卻依然躲在角落裡不說話。
李昂很不高興,就下令讓人逗你這個不識時務的叔叔說話。
沒想到,不管人們怎麼取笑、戲弄、侮辱,你始終如同傻子一樣沒有反應。《舊唐書》記載:
文宗、武宗幸十六宅宴集,強誘其言,以為戲劇,謂之「光叔」。武宗氣豪,尤不為禮。
其他人笑一笑就過去了,但是文宗的弟弟潁王李炎卻起了疑心。
你的演技十分精湛,騙過了眾人,卻沒有騙過他。
文宗李昂想打擊宦官勢力卻沒有成功,反而被宦官軟禁,最終病死。
第六關,你又通過了,一半努力,一半幸運。
第七關
文宗死後,神策軍左右護軍中尉宦官仇士良、魚弘志迎立潁王李炎為唐武宗。
武宗李炎登基後,殺死了哥哥文宗的妃子楊氏、太子陳王成美、差一點成為太子的安王溶等人。
這位新皇帝太聰明了太厲害了。他迅速整頓了多年以來的亂局,讓朝政恢復了正常。
他還取締了全國的佛寺,用寺院的財產充實了國庫。整個帝國在他的領導下,開始欣欣向榮起來。
殺掉了那麼多人,他也沒有忘記你。他認為,即使是傻子,也不可能對什麼都無動於衷。
你一定是在裝傻充愣、圖謀不軌。於是,他想方設法去試探你,卻一直找不到破綻。
有一年冬天,他帶著皇族遊玩。途中,他暗算你,讓你墜馬,不讓人救你。
他本以為免得自己動手了,沒想到你居然自己回來了。《貞陵遺事》中記載:
唐宣宗在藩時,常從駕回,而誤墜馬,人不之覺。比二更,方能興。時天大雪,四顧悄無人聲。上寒甚,會巡警者至,大驚。上曰:「我光王也,不悟至此,方困且渴,若為我求水
第七關,你意志力很頑強,大雪夜裡長途跋涉,居然死裡逃生,過關了。
第八關
他覺得不能掉以輕心,必須除掉後患。於是你被抓進了永巷關押起來。
他的哥哥被宦官害死,擁立自己的宦官勢力又日漸壯大,讓他不能心安。
他決定聯合宰相李德裕削弱宦官集團的勢力。
你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只能拚死一搏了。
你發現,你的侄子和宦官勢力水火不容,雙方會有一場惡鬥。
於是,你計上心來,決定按照聯合宦官勢力逃出去。
你暗中聯絡了宦官仇公武,讓他幫助你。
宦官仇公武按你說的,勸李炎殺了你,實際上卻違抗聖旨,
假裝殺了你,實際上卻把你裝在糞車裡,偷偷送出宮中。
第八關,你有勇有謀,終於死裡逃生。
第九關
出宮後,你怕走漏風聲,就隱姓埋名、出家為僧,跟隨香嚴閑禪師修行。
香嚴閑禪師慧眼如炬,覺得你這人看似沉默寡言,卻是大智若愚,肯定不是凡人。
有一次,兩人在山中遇見一條瀑布。禪師詩興大發,口佔一絕,曰:
千岩萬壑不辭勞, 遠看方知出處高。
這兩句詩,細細品來,大有深意。
表面是說,涓涓細流,騰石注澗,在經歷「千岩萬壑」的艱險後,才形成了壯觀的瀑布。
但是,惟有從遠處望去,才知道它來自雲煙繚繞的峰頂。
暗中是說,我知道你經歷了千辛萬苦,不是凡夫俗子,而是帝王之後,你還要繼續和我裝嗎?
禪師假裝說,他才力有限,做不下去了,試探你,問他能不能續上後邊的兩句。
這兩句,怎麼續呢?
同樣的詠瀑布詩,白居易是這樣說的:「何必奔衝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如果是這樣,心灰意冷、看破紅塵,
以後恐怕就沒有晚唐中興之帝宣宗李忱了,而是多了一位得道高僧。
你知道禪師發現了你的身份,就不再偽裝,大大方方說出了你的志向:
溪澗豈能留得住, 終歸大海作波濤。
這兩句詩的氣勢果然非同凡響,是真真切切的帝王之音。
一方面,從表面上回應了前兩句,不僅文采斐然,還立意高遠,讓這首《瀑布聯句》最終入選全唐詩。
另一方面,也在暗中回應了禪師的疑問,你不願意青燈古佛一輩子,還是想登上大位,成為一國之君
第九關,你沒有被平靜的生活消磨了意志,仍然在等待機會翻身,過關。
第十關
你的大仇人唐武宗病危了,你發現機會來了,主動聯繫了那一幫宦官們。
宦官們認為,你既懦弱無能又瘋瘋傻傻,容易控制,
不像前幾個皇帝一樣愛找他們的麻煩,就把你迎回長安。
唐武宗病死後,以馬元贄為首的宦官們擁立你為新皇帝。
沒想到你和他們預期得完全不一樣,你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李忱勤於政事,孜孜求治,喜讀《貞觀政要》。
他在位期間,整頓吏治,並限制皇親和宦官,將死於甘露之變中除鄭注、李訓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
對外關係上,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復河湟,這是安史之亂後,唐對吐蕃的重大軍事勝利之一。
李忱在位時期是唐朝繼會昌中興以後又一段安定繁榮的時期,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
李忱性格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所以直至唐亡,百姓仍思詠他,稱其為「小太宗」。
最後,表面上你是服食丹藥而死,其實是又穿越回來了,打通了這個遊戲。
你回憶了一下,你居然裝瘋賣傻、忍辱負重、韜光養晦、奮鬥36年、熬死五朝皇帝、逆襲奪取帝位,這樣的意志力是多麼可怕。
還好你是穿越了,知道自己儘管歷經千辛萬苦,九九八十一難,終有一天會做皇帝。
但是,在別人看來,這真是開掛了,這樣的奇蹟,別人想都不敢想啊,別說是做到了。
登基前的36年里,日日夜夜都擔驚受怕,這樣的環境里,還能熬出來,只能靠強大的外掛了。
這是記載在《閱微草堂筆記》里的一篇故事,講了一個瞽者報仇的事。其事迹相當傳奇,在《筆記》這本滿是怪力亂神的書里,這故事既沒有冤鬼索命,也沒有因果報應,而完完全全通過一個人的努力完成的,格外地震撼人心。
故事開頭,是說有一個三十多歲的瞽者,經常在衛河(運河的一條支流,漕運繁忙)岸邊來往,遇到有停船的人,就一定會問說」這裡有沒有一個叫殷桐的人?「之後又補充說「夏殷之殷,梧桐之桐也」。有和他睡在一起的人,在夜裡聽他說夢話也只是這兩個字。問他叫什麼,則每過幾天就變一次,今說叫張三,明說叫李四,似乎是在刻意隱瞞,也沒有人去深究這事。
就這麼著過去了十幾年,周圍的人就都知道他了。每回都不用等他問,就主動對他說「這裡沒有叫殷桐的人,去別處找找吧!」瞽者也不多說什麼。
一天,一艘糧船停泊在河岸邊,瞽者又跑過去問,這時,一個大漢挺身走到岸上,對他說:「是你小子,殷桐在此,你能怎麼樣!」
話音剛落,瞽者就像一隻發狂的老虎一樣大吼起來,猛地衝上前去抱住了那人的脖子,又用嘴去咬他的鼻子,頓時鮮血淋漓。眾人上前想拉開他們,竟然牢不可解,最後一同掉到了河裡,隨流而沒。
後來在出海口附近,人們才找到二人的屍體。人們發現,瞽者的肋骨已經完全被那個叫殷桐的人給打斷了,可他最終還是沒有放手,十指摳在那人的後背上,深入一寸多,而那個人臉上的肉,幾乎都被瞽者給撕咬光了。
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麼冤讎,終究沒有人知道,有人懷疑恐怕只有父母之冤才會如此。
紀曉嵐在故事後面評論說:一個盲人,找一個健全人,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個孱弱之人,搏一個強橫之人,這更是不可能的事!這跟伍子胥報楚仇比起來,可以說更加困難,可他仍然能十幾年都不改變自己的決心,竟最終生啖仇敵的肉報了冤,真可謂是精誠之至,連上天都不能違背他的意願了!說到意志力有如開掛,我想起了一位心理學家:
米爾頓 · 艾瑞克森(Dr.Milton Hyland Erickson, 1901-1980),美國眾所周知的「催眠先生」,為催眠爭得學術地位,被譽為「現代催眠之父」、「20世紀的首席心理治療師」,甚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溝通者」。他的催眠功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至今仍無人企及。
而最讓人震撼的是,他強大的意志力和獨特的催眠方法,能讓自己應對可怕的疼痛,能讓自己一高一低的雙肩恢復成常人的模樣,能讓自己擺脫癱瘓、重獲新生。
---
1919年,17歲的艾瑞克森得了脊髓灰質炎,他很快陷入癱瘓。「你的兒子就算能活下來,也永遠站不起來了,他會終生癱瘓。」主治醫生給他母親留下這樣的評語。對催眠一無所知的艾瑞克森突然意識到,這是醫生不經意中想將它的意志加在自己身上。他後來回憶道,如果當時自己信以為真,接受了醫生的暗示,他就成功地被醫生催眠了。
他決心挑戰這個暗示。他知道,也許自己不清楚如何戰勝病魔,但潛意識會給出一個答案。他放鬆身心,向自己的潛意識深處發問:「我有一個想站起來的目標,請你幫我一個忙,請你指引我該怎麼辦。」
漸漸地,他的腦海中浮現齣兒時摘蘋果的一段記憶,生動而真實。他看著自己的手伸向蘋果樹的慢動作,體會自己那時每一處肌肉的細微運動、移動手和身體的感覺。在幾周的時間裡,他不斷地回放這段記憶,體驗愈加專註,突然有一天他的手真的可以動了!
這是潛意識的饋贈,雙手的恢復使他愈發相信內在自我的力量。之後的日子裡,他不斷地向潛意識發問,潛意識也總會給出答案。數年後,他不僅站了起來,活動能力恢復到正常水平,甚至還體驗了一次密西西比河漂流。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他頑強地把自己從醫生的判決書中拽了起來。而這一整個自我康復過程,是一個深深的自我催眠過程,它的威力以及其中的豐富體驗,成為後來艾瑞克森發展催眠治療方法取之不盡的資源。
然而,擺脫痛苦遠沒有文字描述這麼簡單,有時候痛苦是永遠無法擺脫的:
脊髓灰質炎的後遺症折磨了艾瑞克森一輩子,癱瘓好幾次捲土重來;
因為肌肉不斷萎縮,他本來就可憐的視力和聽力也在不斷減損;
他右半邊身體的肌肉幾乎徹底失去了力量,只能靠著少許的肋間肌和橫膈膜呼吸;
雖然他用傳奇的催眠技術矯正了自己的肩膀,但他的脊椎也因此嚴重受損;
他70多歲時,每天早晨,鑽心的疼痛襲來,他不得不花費數小時進行疼痛管理……
他無時無刻不在經受折磨,卻依然笑對人生。
---
身殘志堅的榜樣固然有很多,與身體痛苦進行頑強鬥爭的自然能列出很多,但像艾瑞克森這樣依靠精神力量戰勝癱瘓、矯正身體、控制疼痛的又有幾人?更不必說據此發展出心理學理論、運用於臨床了。
這樣的意志力不是開掛,是什麼?
我眼見為實的只有我外婆。
我外公癱瘓四十年了,到如今九十了,外婆一個人獨立撫養四個女兒,還要照顧外公,到如今四個女兒都成家立業,兒孫滿堂,家裡從一窮二白到樓房蔚然。
千秋青史,難得如此。
大耳賊,玄德公。他在入荊州以前的歷史,就是一句話:五易其主,四失妻子。
他從中平元年起兵,到建安十三年擊敗曹操獲得荊州存身,一共26年,顛沛流離,從幽州一路南下到徐州,再從徐州到許昌,從許昌再到徐州,再從徐州到鄴城,再從鄴城到汝南,再從汝南帶新野,又被曹總追著屁股逃到江夏,26年奮戰,他已經47歲了,那還是40歲以上就是老年人的時代。
等於就是走了兩遍長征路,居然還是痛哭「髀肉復生」而不是意志消沉,堅定的帶領自己團隊奮鬥,最後取得勝利,這是什麼鐵一樣的意志力啊……
尤其是,他一直被認為是天下英雄,只要不自己拉團隊創業,在哪兒都能當大爺,袁紹迎接丟掉全部本錢的大耳賊是郊迎200里,曹操跟他是坐一張席子,乘一輛車。結果他還是死性不改的一定要創業……
當然,更可怕的是,他的創業團隊撲街20幾年居然還沒垮……
阿倫·羅斯頓。
他的真實經歷被拍成美國電影《127小時》。
阿倫·羅斯頓在一次偏僻峽谷的遠足中,被掉落的山石壓住胳膊而無法動彈。在接下 來的五天里,羅斯頓精神上經受著巨大的考驗,同時也審視著自己的人生。他利用手上的各種條件想法脫離險境。終於,他痛下決心,以驚人的勇氣給自己的胳膊做 了截肢手術,並攀下65英尺的谷底,同時忍痛步行8公里後,最後獲得營救,成功生還。轉自百度百科。
阿倫·羅斯頓_百度百科
2003年4月25日,在一個叫阿斯本的小鎮上,他開始了冒險,這個小鎮人口不過幾千,因滑雪和避暑聞名。他來到了猶他州莫埃伯附近,在山谷中騎車前進大半天,然後驅車向莫埃伯西面的馬蹄峽谷進發,在那裡,阿倫準備開始為期一天的峽谷之行,因為預計行期短暫,出發時他只帶了一輛轎車,一輛山地自行車,一個急救包,一根登山索,一把8厘米長的袖珍小折刀和一天的口糧,但是,他沒有帶手機。
阿倫將車子停在馬蹄峽谷,此地距公路大約70公里,當夜他就地露營。次日清晨,他騎上山地車,頂風南行了2個半小時,到達藍約翰峽谷(這條峽谷位於峽谷地國家公園之西,馬蹄峽谷之東)。這裡地域遼闊,氣象萬千,公園裡有很多地方非常偏僻,至今無人涉足,而阿倫此次前往的正是公園西部的邊緣地帶。這一代沙地鬆散,行路艱難,峽谷既深又窄,砂岩隨時都可能滑落或移動,即使夏天,晝夜溫差也可達到20多℃。
到達了目的地後,阿倫開始了他24公里的健行,在藍約翰峽谷行進了將近3小時後,這小子還不老實,他來到一條大約1米寬的峽谷,火紅的砂岩凹凸有致,他順岩上攀。起初的一切都很順利,在20米的高處,他成功的登上了一一塊看似十分堅固的巨石,然而,當他在攀越一道3英尺的岩縫時,不幸發生了……
阿倫推著一塊擋住他去路的巨石,準備攀越時,巨石搖晃了一下,阿倫腳下一滑,猛然向下,整個右手和前臂被狠狠地擠在了巨石和岩壁之間!
被壓住的右臂正是之前他在雪崩中被凍壞的手臂,巨石將他牢牢的釘在了半空中,此時是4月26日下午2時45分,星期六。事發太突然,待阿倫從整個事情中清醒過來後,伴著劇痛,無論他怎樣的推、擠、拉、拽都是徒勞,阿倫在大學讀的是機械工程專業,他動用了自己所有的知識、智力和體力,但畢竟那時一塊360公斤重的巨石!因為紅砂岩相對較軟,他起初試圖將石頭鑿碎,可是他只帶了一把袖珍小折刀,在這種情況下,過多的耗費體力無疑是極其不明智的,阿倫所能做的惟有保持清醒,節省體力,等待極其渺茫的救援。
阿倫開始了他絕望的等待,他將抓鉤插進一條岩縫,固定住,再將身上的攀岩馬甲扣緊,這樣它可以懸坐在半空中,解放出雙腳。他背包里有2個墨西哥玉米煎餅,幾塊口香糖,以及僅剩的約350毫升飲水,這是他僅有的口糧,他盡量節省,希望撐的久一點。
夜晚,雖然鄰近5月,但沙漠的氣溫仍會降至零下,僅著短褲、T恤的阿倫只能靠自己的強壯的體魄抵禦嚴寒。在寒風呼嘯中,恐懼、沮喪、懊悔、憤怒和黑暗一起向他襲來。他感到自己辜負了那些愛他的人們,懊悔自己違反了攀岩的安全規則。他把名字刻在了岩壁上,希望有朝一日那些愛他的人能讀到自己的遭遇。
在被困的第3天,阿倫喝盡了最後一滴水,之後只能喝尿為生。
在被困的第5天,阿倫做出了他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決定!
他從登山包里拿出了那柄8厘米長的摺疊小刀和急救包,將它們放在自己面前的岩石上,再用一條繃帶勒緊右上臂,沿著右肘關節,切了下去。 因為刀子非常鈍,阿倫連續切割了一個小時,終於將右臂的肌肉軟組織切下。然後他先折斷了前臂靠近手腕處的橈骨,在接下來的幾分鐘內移動位置,以扭矩原理,藉助岩石折斷了尺骨。
大量的鮮血噴涌而出,染紅了壓住他右臂的巨石,併流淌到地面。由於大量失血,阿倫差點暈厥,然而他從急救包里取出殺菌軟膏,繃帶等,給自己的右臂緊急止血處理。
阿倫被困之處是一個陡峭的岩壁,距峽谷底部有25米的距離,在簡易的止血後,他用登山錨將一根繩子固定在岩壁上,用一隻手臂藉助繩索下降20多米,向生的希望走去。
沙漠峽谷中越寬闊的地方,沙子就越鬆軟,越易下陷,對於普通人來說在這上面行走也是很艱苦費力的,而阿倫不僅要和失血昏迷脫水等搶時間,並且要徒步行走至少7英里才能看到一絲生的希望。好在他的運氣在這個時候爆發了,在他跌跌撞撞地接近馬蹄谷地時,迎面走來兩位荷蘭健行者!兩人趕緊把食物和水給了阿倫,接著為了趕時間,三人繼續前進。他們走過「大畫廊」地區,就在距離阿倫的汽車差不多1公里處,一架直升機來了。(阿倫5天沒有上班,他的同事報了警,警方派出直升機尋找,在馬蹄峽谷找到了阿倫的汽車,正打算著陸檢查時,看見了他們3個!)
直升機降落後警察驚呆了,警察發現除了兩位荷蘭旅行者外還有一個人站在那裡,他渾身都是紅的,從頭到腳,到處都是結痂的干血和正在流出的鮮血,斷臂淌出的血已經把他的右腿染得和紅砂岩一個顏色了。
在飛機上,警官們不斷和阿倫說話,以免他昏睡過去,警官們看到他空蕩蕩的右衣袖管,雖然心裡大體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不過都不敢去想,也不便去詢問。反倒是正在靠著機艙飲水的阿倫直截了當的告訴他們:他為了生存,只得自斷手臂。
12分鐘後,飛機抵達聖瑪麗醫院。整個事件最匪夷所思,讓所有人都目定口呆的事發生了,阿倫居然不用任何人幫助,自己走進了急診室!
事後,警方曾去藍約翰峽谷尋阿倫的右臂,攀岩鎖仍然懸在那裡,從此可以看出阿倫曾以繩索和鐵鉤組成簡單的滑輪,試圖移動那塊巨石。那塊石頭足有差不多400公斤,體積足以裝滿一整個卡車車廂。阿倫的斷臂還在那裡,周圍血跡斑斑。醫生說,就算當時斷臂和阿倫一起被送回醫院,也已經沒有辦法再移植了;再退一步,就算在阿倫遇險的第一天就被他人所救,阿倫依然需要截肢。
事後的新聞發布會上,阿倫說,在那5天里他一直在想如何脫困,他的情緒經過了很多次轉變,但他知道他必須保持冷靜,在岩壁上時,他經常幻想自己在喝酒。表述過程中,阿倫更多的提及精神作用和朋友的力量,「在峽谷里,我感覺有人和我在一起,我感到親人和朋友和我在一起。」
看看普通人的毅力吧:
中新網8月25日電 據外媒報道,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民間傳說,在印度的比哈爾邦,一名男子為了紀念亡妻,演繹了一場現代版的「愚公移山」。
據報道,印度比哈爾邦男子曼吉(Dashrath Manjhi)的妻子1959年在當地山谷中發生意外,但由於事發地地處偏僻,距離最近的小鎮需長途跋涉55公里,當時救護人員未能及時趕到現場,曼吉的妻子最終不幸喪命。
曼吉不希望發生在妻子身上的悲劇重演,於是便在次年開始了「愚公移山」的浩大工程,單憑鎚子與鑿子等工具,夜以繼日的開山修路。最終,他在1982年打通山谷與小鎮間的通道,讓原本55公里的距離大幅縮短至15公里。當地政府也在曼吉完工的30年後,將道路鋪平,這條路成為了當地居民主要的通道。
曼吉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印度寶萊塢電影發行商還將曼吉的故事拍成電影。曼吉於2007年因癌症去世,享年73歲。由於曼吉為比哈爾邦做出了巨大貢獻,當局當時以國葬等級為他舉辦喪禮
當然我國也有這樣的奇人:
2007年12月12日。享譽海內外的重慶江津中山古鎮「愛情天梯」男主人公劉國江病逝,享年72歲。老伴徐朝清悲痛不已。她稱,無法承受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不知道今後一個人該怎麼辦。
五十多年前,江津中山古鎮高灘村村民劉國江和比他大10歲的寡婦徐朝清相愛,遭來村民閑言碎語。他們攜手私奔到與世隔絕的深山,過著近似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靠野菜和雙手養大7個孩子,互稱「小夥子」和「老媽子」。雖然「老媽子」一輩子也沒下過幾次山,但為讓愛人出行安全,「小夥子」一輩子忙著在懸崖峭壁上鑿石梯通向外界,一鑿就是半個世紀,從小夥子鑿成老頭子,鑿出6000多級「愛情天梯」。
女人改變世界啊!
《大漢和辭典》
諸橋轍次(1883—1982),日本著名漢學家。1919年8月到1921年8月,諸橋曾在北京留學兩年,這件事本來就很「軸性」。自明治以來,日本逐漸脫亞入歐,要說留學怎麼也得去歐美,往「支那」這邊扎,算哪門子留學?依照諸橋轍次自己的說法,那便是「寥寥如晨星」也(《我的履曆書》)。當時的北京正熱鬧, 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相繼登場。諸橋遇到了跟他年齡相仿的北京大學的風雲人物:蔡元培、胡適、李大釗、錢稻孫、周樹人、周作人、沈尹默、馬敘倫、陳獨秀……如果當時他也有趕熱鬧的心,那麼首次介紹中國「文學革命」的外國人可能就不是青木正兒教授了。
諸橋轍次到北大學什麼呢?他報給日本文部省的題目是《支那哲學及支那文學研究》,為了做這題目,諸橋轍次拜訪了很多「舊派」人物。比如繆荃孫、沈子培,做過宣統帝師的陳寶琛(此處插一句:大叔老婆的祖上曾做過咸豐帝的帝師),康有為、梁啟超、王國維、章炳麟。並留下了獨一無二的紀錄。
諸橋轍次就是如此在與中國學者及其家庭解除的體悟中推進者他的」漢學「。但坐冷板凳、跟舊書打交道還是他的主要日課。他所遇到的最大的障礙就是找不到供自己學問所用的像樣的辭書。由是,諸橋轍次萌生了編纂辭書的想法。
諸橋轍次的起點是《康熙字典》和《佩文韻府》,前者有字卻無詞,後者收錄的成語雖多卻無解釋。他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做到字、詞、解釋以及出典索引兼備,成為一種全新性質的近代辭書,規模也要超越前兩種。
當時,日本最大的漢字工具書收字1萬左右,印刷廠所備字形也不過八千。所有的字都是在自製的大字格紙上一字一格,一筆一划寫下的,而更大量的工作則是辭彙的手機、解釋、及其索引的建立。如此龐大的工作皆始於諸橋轍次一人。
1925年,剛成立不久的大修館找上門來:」聽說您在編辭書,那麼就在敝社出吧。「諸橋轍次從未聽說過大修館,也沒把這一邀請放在心上,只是埋頭做自己的事情。沒想到,三年後,找上門來的還是這家大修館。諸橋轍次大受感動,於是答應由大修館出。然而,沒想到的是,就這麼個君子之約竟將諸橋轍次和大修館此後的幾十年都搭了進去。
這邊一個字一個字的寫,那邊一個字一個字的刻。到了1934年,諸橋轍次家裡裝不下那些卡片和稿紙了。於是增建一室,取名」遠人村舍「躲進小屋專心編詞典。有些學生趕來幫忙,遠人村舍也逐漸熱鬧起來。
又過了9年,1943年,大修館終於把字刻全了,並做好了通卷的全部版式,共計一萬五千餘頁,而且還印出來第一卷。這在戰時是難能可貴的。至此,大修館近20多年一直沒有賺錢,反到一直在搭錢,但從不抱怨亦不放棄,跟諸橋轍次一樣的」軸「。
1945年2月25日,美軍空襲東京,大修館聯通15000多頁的簽字版樣全部焚於戰火。對此,諸橋轍次仍然保持著儒者不形於色的淡然:」我並不感到吃驚,也並不覺得失魂落魄,自己的這點小小工作亦無法可想「。
諸橋轍次一路坎坷,大病不斷。傷寒、腳氣病、肺炎、肋膜炎、百日咳…能得的大病幾乎都得遍了。1951年,夫人不幸去世。到第一卷出版時(1955年),他的右眼已完全失明,左眼視力也急劇衰退,幾乎是摸著紙在寫字。那些在他身邊幫忙的弟子也一個個在病困中死去。據說當又一個弟子死去時,已無棺入殮,諸橋轍次拆了自己的書架打造棺材為其送行。(諸橋晉六《談父親諸橋轍次》)。
幸好,在戰後山梨縣的一個山洞裡,有人找到了一部有心人保存的全版校樣,照相排版技術也發明了出來,辭書這才得以復原並與1960年全部出齊。這一年,諸橋轍次78歲,用他的話說,他人生中有三十五六年的時間都耗在了這部辭書上。
《大漢和辭典》是一部不朽之巨著,13卷集總計1萬4872頁,收錄字頭4萬9700個,超過了字頭為4萬7000個的《康熙字典》,總詞條達52萬6500多條,其總字數是4300萬字,並附有280幅插圖,先後參與這一工作的人員有25萬8347人。收編詞條之多是該辭書的一大特點,例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10個字頭其下所收入詞條數目均在數百條。「六」的詞條最少,但也達572條,最多的「一」字頭,其下收錄詞條達2708條,僅這10個字頭所收入的詞條就達1萬1408條。
1972年到1976年,小學館初版了20卷本的《日本國語大辭典》,單子五萬。其字量可與前者相比,但45萬的詞條仍不及前者。況且這是由200多位學者參與執筆的地地道道的國家項目。
另外一個國家項目是於1975年開始編撰,1986年到1993年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12卷本《漢語大辭典》,它是一項」五省一市「超過千人參與的國家超級工程,卻只收錄了2萬2千多漢字,詞條也止於37萬5千,分量不及」小學館「,更不及諸橋轍次的個人勞作。
幸運的是,在後半生他因這部巨著獲得了極高的評價,活到了99歲去世。這一點上,他算是功德圓滿。
據《明史·文苑傳》記載,他曾九次自殺:一次先以利斧擊自己頭部,「血流被面,頭骨皆折」,幸而不死;又一次似鬼神附體,他以三寸長的柱釘刺入左耳數寸,然後用頭撞地,把鐵釘撞入耳內,絲毫不覺得痛苦,又不死;後又用椎子擊碎自己的腎囊(睾丸),仍不死。這些殘酷、極端的自殺方式,遠遠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得到的。
================================
有什麼真實的人物,前半輩子極盡榮耀,後半輩子極其潦倒,沒能善終,又或者還沒死已經生不如死嘗盡世間百態? - 韓迪的回答
「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這是其紹興舊居青藤書屋的楹聯,是主人落魄潦倒一輩子滄桑的印記。
節選自《明朝那些事兒》
但隨著抗倭工作的不斷深入,胡宗憲發現,他的精力和智商已經無法適應繁重而複雜的事務,所以絕頂聰明的胡宗憲,決定招聘一個幕僚,而招聘的首要條件,就是這個人要比他更聰明。
很快,他就找到了第二個關鍵的人:
四百年後,國畫大師齊白石老先生曾在瞻仰一幅古人作品時,發出這樣的感嘆:願為青藤門下走狗!
這句話的通俗意思是,如果我能到青藤門下,給他當條狗,就心滿意足了。
青藤者,徐渭也,徐渭者,徐文長也。
在明代,有所謂三大才子之稱,入選的條件很簡單:博覽群書、博學多才,但事實證明,由於競爭激烈,越簡單的標準越難達成,評來評去,連唐伯虎兄這樣的人才最終也沒能擠進去。
所以最終能贏得公認,獲此殊榮的,只有三個人:解縉、楊慎、徐渭。
六七歲開始學習八股文,被譽為「徐門之光」;十二三歲自製《前赤壁賦》琴譜,表現出對音樂的天賦;十五歲仿揚雄辭賦名篇《解嘲》作《釋毀》,轟動全城;《四聲猿》(指《狂鼓史漁陽三弄》《玉禪師翠鄉一夢》《雌木蘭替父從軍》《女狀元辭凰得鳳》四部雜劇)被譽「高華爽俊,濃麗奇偉,無所不有」,令湯顯祖羨慕嫉妒直呼過癮;所撰《南詞敘錄》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一部研究南戲的專著,意義深遠;他的潑墨寫意花鳥畫,氣勢縱橫奔放,不拘小節,自成一家,讓鄭板橋、齊白石紛紛表願甘當「青藤門下走狗」;其書法則享有「散聖」、「字林俠客」之名;最神奇的是從沒上過戰場,卻好奇計,光憑紙上談兵竟也多談多中,常與胡宗憲縱談天下事,旁若無人,引薦戚繼光抗倭也是眼光獨具……對這個有明以來找不出第二人的怪才、奇才,只能說,非「天縱多能」四字不能形容。
嘉靖時期,東南沿海遭受倭寇的頻繁侵擾,由於兵備鬆弛,官吏無能,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慘重損失。徐渭一方面以詩歌對此進行尖銳的抨擊,一方面滿懷熱忱地投入到抗倭戰爭中。他雖然身無一職,卻幾次換上短衣,冒險隨軍隊來到前線,觀察形勢,然後記錄下戰事的經過,分析成敗的原因,向有關官員提出破敵的方略。這些文章大都寫得比較切實,不同於一般的書生議論。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徐渭以才名為總督東南軍務的胡宗憲所招,入幕府掌文書。入幕之初,他為胡宗憲作《進白鹿表》,受到嘉靖帝的賞識。自此胡宗憲對他更為倚重,對他放任的性格,也格外優容。陶望齡《徐文長傳》記載說:徐渭常常與朋友在市井飲酒,總督府有急事找他不到,便深夜開著大門等待。有人報告胡宗憲,說徐秀才正喝得大醉,放聲叫嚷,胡宗憲反而加以稱讚。當時胡宗憲權重威嚴,文武將吏參見時都不敢抬頭,而徐渭戴著破舊的黑頭巾,穿一身白布衣,直闖入門,縱談天下事,旁若無人。
當然在幕府中也有許多不如意的事。胡宗憲出於各種原因,與權臣嚴嵩來往甚密,而徐渭是痛惡嚴嵩的,他最親近的友人沈鍊就因參劾嚴嵩而遭到殺害,但徐渭又不得不代胡宗憲寫了一些吹捧嚴嵩的文字。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嚴嵩被免職,徐階出任內閣首輔。在徐階的策動下,胡宗憲受到參劾,並於次年被逮捕至京(後來因平倭有功,只受到免職處分),徐渭也就離開了總督府。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胡宗憲再次被逮入獄,死於獄中,他原先的幕僚也有好幾人受到牽連。徐渭生性本來就有些偏激,連年應試未中,精神上很不愉快,此時他對胡宗憲被構陷而死深感痛心,更擔憂自己受到迫害,於是對人生徹底失望,以至發狂。他寫了一篇文辭憤激的《自為墓志銘》,而後拔下壁柱上的鐵釘擊入耳竅,流血如迸,醫治數月才痊癒。後又用椎擊腎囊,也未死。如此反覆發作,反覆自殺有九次之多。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徐渭在又一次狂病發作中,因懷疑繼妻張氏不貞,將她殺死,因此被關入監牢。他在獄中完成《周易參同契》注釋,揣摩書畫藝術。
徐渭被下獄後,友人紛紛予以援助。其中援助最為有力的,先是禮部侍郎諸大綬,後是翰林編修張元忭(即明末著名散文家張岱的曾祖父),他們都是徐渭的至交,又都是狀元出身,頗有聲望。在這些朋友的解救下,徐渭坐了七年牢,終於借萬曆皇帝即位大赦之機獲釋。這是萬曆元年(1573年)的事,徐渭已經五十三歲了。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徐渭去世,年七十三。死前身邊唯有一狗與之相伴,床上連一鋪席子都沒有。
這是高三老師在課堂上講的一個真實歷史故事:
明代天啟元年,28歲的談遷在讀明朝的一些史料時,細緻的他發現史料錯漏百出,並且沒有系統的整理,便立下志願,此生要寫一部關於明朝的史書,並且名字都已經定好了,叫《國榷》。
歷時二十六年,遍訪古迹,廣搜資料,六易其稿,匯至百卷。終於把書寫完了!!!
但是,事情往往就壞在這個但是上!!!
就在完稿的那些天,很不湊巧,家裡來了小偷,把這些書稿全都偷走了。(這點我也很疑惑,沒去研究過為啥偷幾疊書)當然,談遷老先生家裡其實也不富裕。半生心血就這樣付諸東流了……
可憐的談遷老先生,年過半百,頭髮發白,嘆了口氣,顫顫巍巍的手又重新拿起了筆,就靠著記憶和廢稿,又開始了頑強的寫作!
四年之後,大作寫成,老先生也六十多的人了,而時間一晃,都已經是清朝了!!!
……汪!汪汪汪!……
抗日英雄楊靖宇
冰天雪地中與日軍打游擊戰,拚死抵抗,最後被自己的手下出賣,自己藏乾糧的秘密地點被日軍破壞。
1940年2月23日農曆正月十四,楊靖宇孤身一人,在蒙江縣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與日偽軍交戰20分鐘後,身中數彈英勇犧牲。敵人將楊靖宇的遺體運到縣城,經叛徒張秀峰確認楊靖宇無誤後,殘忍地將楊靖宇的頭顱用鍘刀鍘下。
對於楊靖宇將軍的英勇和頑強,日軍頗感惶惑:楊靖宇自被陷入重重包圍之中以來,被切斷食物來源。這些天他究竟怎麼生存?為解疑惑,他們命令蒙江縣城民眾醫院的醫生解剖檢查,看他的胃腸里究竟有什麼。經解剖,他的胃腸里一粒糧食也沒有,見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參加解剖的主刀醫生、民眾醫院院長金源大為感慨,在場的日軍也都覺得不可思議:中國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
每次讀到這些,都非常難過。
必須想到貝爺,愛德華·麥克·吉羅斯(英語:Edward Michael Grylls,1974年6月7日-),昵稱貝爾(英語:Bear)、貝爺(多數大陸網友以此稱呼他),是英國的一名探險家、作家和電視主持人,以其主持的求生節目《荒野求生秘技》(港譯:《人在野》)而聞名。1994到1997年,他參加了英國空軍特勤隊,學習了徒手搏擊、沙漠及寒地作戰、生存技能等。曾兩次去過北非。1996年底,他在非洲南部的一次自由跳傘時背部受傷。他在23歲時登上了珠穆朗瑪峰,成為了登上該峰最年輕的英國人。2009年7月,他以35歲的年齡成為了迄今最年輕的英國童軍總會總領袖。
這是度娘的廢話~直接上圖。
噓~你們看 ,我發現了什麼?這裡有一隻落單的樓主 ,我們可以嘗試捕捉它,一隻樓主可以為我們提供好幾天的能量,它們富含大量的蛋白質,不過樓主可不好對付 。我們慢慢從後面接近它,小心別發出任何聲音。 」 「嘿,我抓到了,它掙扎得很厲害!我們把它的頭割下來 ,其餘的部位可以生吃,他的蛋白質含量是牛肉的6倍,當然,如果時間不緊迫,我們可以先烤一烤,那樣會更美味。」 「嗯,它們的口感嘎嘣脆,味道就像雞肉一樣
這是比較正常的~
然後,巴巴里人默默地給了貝爺一個新次元食物~羊蛋蛋
然後,巴巴里人默默地給了貝爺一個新次元食物~羊蛋蛋當貝爺困在太平洋的小木筏上~沒有淡水攝取,於是。。。。他自己開始爆菊了(灌腸,結腸可以吸收水分)真不知道凱文如何直視╮(╯_╰)╭
當貝爺困在太平洋的小木筏上~沒有淡水攝取,於是。。。。他自己開始爆菊了(灌腸,結腸可以吸收水分)真不知道凱文如何直視╮(╯_╰)╭這個大眾點評水印又是什麼鬼~風乾的癩蛤蟆
這個大眾點評水印又是什麼鬼~風乾的癩蛤蟆就是這一集,貝爺在南部大沼澤,我和我弟吃飯的時候看著他用手釣了一條大鯰魚、吃了一條肥肥的鱷魚並且用鱷魚脂肪來了個面膜、一口咬住那個倒霉蛋......身後的麻麻已經嚇cry~準備把我們送去心理治療
就是這一集,貝爺在南部大沼澤,我和我弟吃飯的時候看著他用手釣了一條大鯰魚、吃了一條肥肥的鱷魚並且用鱷魚脂肪來了個面膜、一口咬住那個倒霉蛋......身後的麻麻已經嚇cry~準備把我們送去心理治療這是貝爺的腦子~
這是貝爺的腦子~直到有一天,我發現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竟然會有人跟他一起吃飯~但是看看那個老兄的表情~
竟然會有人跟他一起吃飯~但是看看那個老兄的表情~懷孕的王妃和萌萌的貝爺~
懷孕的王妃和萌萌的貝爺~來張制服~暫時這麼多~
來張制服~暫時這麼多~語錄結尾:人生不應該是一場瘋狂的對慾望的追逐和養尊處優的旅程,而是防止墮落、揭開傷疤,極度地使用身體機能,毫不留情地磨損皮膚,最後尖叫:多麼堅固的靈魂啊!
我們自古以來,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說一個大家熟悉又陌生的人物:歷史上的玄奘法師,也就是《西遊記》唐僧的原型。說是熟悉,因為他的名字家喻戶曉。說是陌生,因為大家更了解的是小說中的他。在《西遊記》中,唐僧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而在歷史上,他面對的困難和危險絕對不亞於小說。這裡簡單說說玄奘的故事吧。
玄奘俗名陳禕,隋仁壽二年(602年)生於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7歲就接受剃度取法名玄奘,21歲受佛教最高戒律「大戒」,在佛學上已經有了很高的造詣。隨著對佛經的鑽研深入,玄奘發現疑問越多,所以想去印度求真經。但是唐王朝初建不久,沒有批准玄奘等人的申請。
其他僧人都放棄了,唯獨玄奘信念堅定。貞觀二年(628),玄奘獨自混在逃荒的人群中離開長安西行,躲過朝廷的緝捕從瓜州出關。這年他26歲。穿越了八百里荒無人煙的的莫賀延磧沙漠,在高昌國(今吐魯番)和國王麴文泰結為兄弟,面對富貴的引誘,他以連續四天打坐絕食為手段拒絕了。
據說,玄奘路過莫賀延磧沙漠的時候,打翻了水袋又迷了路,人和馬連續五天滴水未進,只能躺在沙漠口念觀音名號。直到第五天,玄奘夢見一位身高數丈的大神催促前行,他才猛然驚醒站起出發,幸運的是,老馬終於找到水草。這個神沙神被認為就是沙和尚的原型。
之後玄奘先後經過龜茲(今新疆庫車)、跋祿迦(今新疆拜城、阿克蘇)、凌山(今新疆烏什別迭里山口)、大清池(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迦畢試(今阿富汗喀布爾),翻過克什米爾大雪山,一年多了長途跋涉,終於進了北印度。
玄奘首先到達迦濕彌羅國(今克什米爾),用了兩年時間學習小乘佛教的經典和聲明學(語言文字)、因明學(邏輯);之後又東行到達了那爛陀寺(在今印度巴拉貢),這裡是印度的文化中心,相當於《西遊記》的雷音寺,主要研究的是大乘佛教瑜伽宗,主持是佛學泰斗戒賢法師。
一百多歲的戒賢法師本已不講經了,但他被玄奘不遠萬里的追求所感動,破例用了整整十五個月時間,為玄奘講解了瑜伽宗的主要經典——《瑜伽師地論》。之後玄奘在那爛陀寺修行十餘年,學習了印度各國的語言文字,研究了印度佛教各派學說,終於得到了「三藏法師」的稱號。
這個「三藏法師」,並非是唐太宗所賜。按照佛教規定,只有精通五十部經、律、論以上的僧人才可以稱「三藏」。當時那爛陀寺常駐僧人過萬,但多年來被譽為「三藏法師」的只有寥寥九人。
玄奘終於決定回國了,他拒絕了印度各國的賞賜,只接受一些隨從和一頭大象,然後和一些中國流浪僧人一起返程。翻越大雪山後,一百多人的隊伍就只剩下七個僧人和二十多個腳夫了;到喀什的塔什庫爾干一帶又遇到了強盜,連馱經的大象都跌落山谷溺水而亡了。而這條路,曾經是玄奘一個人走過的。
玄奘一行到達于闐(今新疆和田)時,他上表給朝廷請求寬恕,讓他沒想到的是,唐太宗不但沒治罪,反而命令沿途官員悉心招待。 終於在貞觀十九年(645),玄奘歷經十七年,往返五萬里,終於回到了大唐長安。他進城那天,文武百官都聚集在城門外迎接,長安百姓更是排成數十里的隊伍,來瞻仰這位傳奇法師。而他已經從青年變成中年了。
唐太宗和玄奘第一次見面,就希望他能還俗做官,玄奘拒絕了。又提出寫下他的西遊經歷,玄奘就口授弟子辯機記錄了《大唐西域記》。這部書記載了親身經歷的一百一十個和傳聞得知的二十八個以上的國家、地區情況,至今仍在中西古代交通和中南亞古史研究占重要地位。
此後,玄奘的主要工作就是翻譯帶回的佛經。二十年中,共翻譯了七十三部一千多卷,並創建了中國佛教的唯識宗。他逝世後,安葬在長安白鹿原,那一天,方圓五百里一百多萬百姓趕來,當晚,有三萬多人為他守夜。他的弟子慧立、彥悰將他的事迹整理為《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這部書與《大唐西域記》共同構成《西遊記》的原始素材。
為什麼一個曾經偷渡又遠離世俗的僧人,會受到皇帝的包容和敬重、百姓的追隨和崇拜呢?要知道,李唐信奉的是道教,民眾也不熟悉唯識宗。其實,只是因為玄奘法師有超出常人的意志力!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只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任何理想和目標都是可以實現的!
雖然《西遊記》的主角已經變為孫悟空,題材也變成趣味的神魔小說。但是,這些光怪陸離只是文人的遐想。我們要記住,在那白雪漫天黃沙遍地的西天途中,只有那粒孤寂勇敢的身影,只有那縷永垂不朽的靈魂。
(圖片來源於網路)
意志力強到開掛一樣的人物太多了,很多都是名人。我第一個要講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可帶給我們的卻是心靈上的震撼,非常值得我們反思、學習!
1、50多年的愛情,化作6000多級愛情的天梯!
照片中男主人公叫劉國江、女主人公叫徐朝清,他們是一對夫妻。丈夫劉國江為妻子徐朝清花了50多年修建了6000多級通往山下的階梯(注意,沒有採用任何現代設備,全靠手工鑿出來),感動世人,被評為「中國十大經典愛情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重慶江津區中山古鎮 ,開始的時候,劉國江與徐朝清的愛情並不被人認可,因為徐朝清之前已經嫁人了,前夫突然患病離世,育有4個兒女,而且徐朝清比劉國江大10歲。劉國江經常去幫徐朝清做農活,一點一滴見證著兩人的愛情。然而,閑言碎語就此傳開,可是家人強烈反對也沒有阻止劉國江和徐朝清在一起。不像現代,閑言碎語並沒有什麼阻礙,但在那個年代,就不一樣了。為了逃避別人的閑言碎語,一天傍晚,劉國江拉著徐朝清和四個孩子躲進了海拔高1500米的深山老林。此後日子他們過得異常艱辛,幾乎回到了刀耕火種的年代,因為他們幾乎沒帶任何東西上山,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因為妻子經常想家,也怕妻子出行摔跤,為了方便妻子下山探親,丈夫劉國江決定在崎嶇的山崖和千年古藤間一鑿一鑿地開鑿出妻子下山的愛情天梯。
劉國江用著原始的鐵鍬和鐵鑿,一天累的攤到在地,就這樣,一天最多也只能鑿出幾米,一年下來也就能修一百多級台階,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要修到什麼時候才能修完。然而,他就是每天的埋頭苦幹,能修一級是一級,冬去春來,寒來暑往,劉國江從一個滿頭黑髮,渾身是力氣的青壯年,修著修著,頭髮白了,牙也掉光了。轉眼50多年過去了,有一天,劉國江發現自己的愛情天梯終於竣工了,一共6000多級,為了鑿出這條愛情天梯,劉國江鐵鍬鑿爛了20多根,鑿子鑿壞了40多把,這6000多級階梯,每一鑿都是對妻子滿滿的愛。從一個滿頭青絲的青壯年到白髮蒼蒼的老人,劉國江用了5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這6000多級的階梯,他用他的歲月年華和生命詮釋著他那矢志不渝的愛情。雖然愛情天梯的主人公都已雙雙離世了,但他們留下了愛情的千古絕唱。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真的是被震驚了,不說劉國江對愛情的矢志不渝,就是他花50多年的時間鑿出6000多級階梯,這需要何等強大的意志力啊。
2、「別對自己說不可能」——約翰·庫提斯
無論你認為自己多麼的不幸,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有比你更不幸的人!
無論你認為自己多麼的成功,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有比你更強大的人!
---------------國際著名激勵大師約翰·庫提斯
約翰·庫提斯,一個天生嚴重殘疾的人。上帝似乎要刻意考驗他,一生經歷了病魔、恐懼、侮辱、孤獨、生存的壓力,但他憑藉著強大的意志力堅強的生存了下來。他的經歷對每個人都有著強大的感召力,他的演講雄渾壯麗,聽了讓人覺得熱血沸騰。他憑著自己的努力,贏得了世界級的自尊、自信、自立。他是世界著名的演講大師,用自己的經歷去幫助那些自我放棄的人。
約翰1969年生於澳大利亞,出生時只有可口可樂罐子那麼大,腿是畸形的,而且沒有肛門 ,躺在觀察室里奄奄一息。醫生告訴約翰父親準備後事,但小約翰卻堅強的活了下來。
上學的時候,約翰受盡了同學們的嘲諷與凌辱。有一次,幾個同學用繩子綁住他的手,用膠紙封住他的嘴,把他扔到垃圾箱里,接著在垃圾箱外點起了火。滾滾濃煙令約翰窒息。他恐懼極了,瘦小的身體拚命地掙扎著,直到一位老師把他解救出來。還有一次幻燈片課上,約翰出去上廁所。可是,他在黑暗中每移動一步,都感到鑽心的疼痛。當他來到光亮處,才發現自己手上扎滿圖釘,鮮血直流。。。。。。
他也曾想過自殺,想過放棄自己。然而,約翰的父母一直鼓勵他「你是最棒的孩子,是爸爸媽媽的榮幸」,在父愛母愛的鼓勵下,約翰以超人的毅力學習、生活。
1987年,約翰做了腿部的切除手術,因為他的兩條腿從沒有派上用場,切除雙腿反而使得他更靈活。從此他成為了「半個人」,為了自食其力,他爬在滑板上,敲開一家又一家的店門,問他們是否願意僱用自己。經過了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工作,能夠養活自己了。
因為從小被人孤立,約翰只能寄樂於運動,他有著天生的運動員天賦。 1994年,約翰·庫緹斯獲得澳大利亞殘疾人網球賽的冠軍;2000年,約翰拿到澳大利亞體育機構的獎學金,並在全國健康舉重比賽中排名第二。約翰還獲得了板球,橄欖球的二級教練證書。他用成績回擊所有的嘲笑和侮辱。
一次偶然的機會,開啟了約翰全新的人生。他受邀對自己的經歷做簡短的演講,當他把自己的痛苦經歷以及自己堅強的同命運作鬥爭說出來的時候,贏得了台下觀眾的熱烈掌聲。更有一個女子,跑到台上哭著對約翰說,她的人生非常的不幸,正準備自殺。但是聽了約翰的演講,她覺得自己的遭遇根本不值一提,她決定好好的活下去。這件事情給予約翰強烈的啟發,約翰忽然發現,到講台上去,講述自己的遭遇,並同命運鬥爭的經歷,可以幫助那些自暴自棄的人,他覺得這就是他一生的價值。
於是約翰開始了自己的公眾演講,他那雄渾壯麗的演講,以及語言幽默、反應敏捷、樂觀向上的特點,很快贏得了人們的尊重,人們不再像看怪物一樣看著他了。約翰用自己的親身經歷, 做了八百多場演講,激勵和影響了二百多萬人。
約翰的一生都在與恐懼,孤獨,侮辱,折磨,病痛甚至死亡抗爭,然而他並沒有放棄自己,而是依靠自己強大的意志力,樂觀向上的心態, 一一戰勝了,並且贏得了世界的尊重。約翰曾說:「面對命運,人應當笑對人生,任何苦難都應勇敢的面對。而不是自暴自棄,一切都有可能,別對自己說不可能」。那麼,相對於約翰·庫提斯的經歷,身為健康人的我們,有什麼理由自暴自棄呢?
-----------------------------------------------------------------------------------------------------------------
先寫這麼多了,後續再補上。
- 走過路過的美女帥哥點個贊吧!
楊漣
以下節選自《明朝那些事》
天啟五年(1625)七月,許顯純開始了謀殺。
不能留下證據,所以不能刀砍,不能劍刺,不能有明顯的皮外傷。
於是許顯純用銅錘砸楊漣的胸膛,幾乎砸斷了他的所有肋骨。
然而楊漣沒有死。
他隨即用上了監獄裡最著名的殺人技巧——布袋壓身。
所謂布袋壓身,是監獄裡殺人的不二法門,專門用來處理那些不好殺,卻又不能不殺的犯人。具體操作程序是:找到一隻布袋,裡面裝滿土,晚上趁犯人睡覺時壓在他身上。按照清代桐城派著名學者方苞的說法(當年曾經蹲過黑牢),基本上是晚上壓住,天亮就死,品質有保障。
然而楊漣還是沒死,每晚在他身上壓布袋,就當是蓋被子,白天拍土又站起來。
口供問不出來倒也罷了,居然連人都干不掉,許顯純快瘋了。
於是這個瘋狂的人,使用了喪心病狂的手段。
他派人把鐵釘釘入了楊漣的耳朵。
具體的操作方法,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這不是人能幹出來的事情。
鐵釘入耳的楊漣依然沒有死,但例外不會再發生了,毫無人性的折磨、耳內的鐵釘已經重創了楊漣,他的神智開始模糊。
楊漣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於是他咬破手指,對這個世界,寫下了最後的血書。
此時的楊漣已處於瀕死狀態,他沒有力氣將血書交給顧大章,在那個寂靜無聲的黑夜裡,憑藉著頑強的意志,他拖著傷殘的身體,用顫抖的雙手,將血書藏在了枕頭裡。
結束吧,楊漣微笑著,等待著最後的結局。
許顯純來了,用人間的言語來形容他的卑劣與無恥,已經力不從心了。
看著眼前這個有著頑強信念,和堅韌生命力的人,許顯純真的害怕了,敲碎他全身的肋骨,他沒有死,用土袋壓,他沒有死,用釘子釘進耳朵,也沒有死。
無比恐懼的許顯純決定,使用最後,也是最殘忍的一招。
天啟五年(1625)七月二十四日夜。
許顯純把一根大鐵釘,釘入了楊漣的頭頂。
這一次,奇蹟沒有再次出現,楊漣當場死亡,年五十四。
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東風,於我何有哉!漣即身無完骨,屍供蛆蟻,原所甘心。但願國家強固,聖德剛明,海內長享太平之福。
此痴愚念頭,至死不改。不用說歷史上。。看看身邊的。。
浙江:陰囊被鐵片劃破 男子自己用針縫合
原標題:命根子扎進了鐵片繡花針縫兩下睡覺
金華淡定哥自己動手補蛋 把醫生看得心驚肉跳
美眉們都知道,對付色狼,最管用的一招就是猛踢「命根子」,保證讓色狼瞬間失去攻擊力。
最近在金華,何先生的命根子,被劃開了一條四厘米長的口子。
要是一般人,肯定疼暈過去了,可是何先生淡定地拔出了鐵片,自己拿針縫了縫,然後就去睡覺了。
但何先生被痛醒,當時蛋蛋(陰囊)腫得比拳頭還大,才去了醫院。
連接診醫生都驚嘆:「從來沒見過這麼淡定的病人……」通訊員 吳偉嵐 記者 張一諾
像縫衣服一樣縫了兩針
何先生36歲,在金華一家工廠里當車床工。
11月3日晚上七八點鐘,吃過晚飯的何先生端了一盆熱水,穿著大褲衩,到門口柴房裡洗腳。
洗腳時看到拖鞋有點臟,何先生用洗潔精把拖鞋刷了刷。洗完後,何先生穿上拖鞋走出柴房正準備上樓梯,可突然腳下一滑,一個大馬趴摔在台階上。
何先生覺得下身有一股鑽心的疼痛,慢慢站起身,才發現一塊鋒利的鐵片,穿過了他薄薄的褲衩,命中了他的「蛋蛋」。
「當時雖然痛,但是也沒覺得痛得不能忍受。」何先生趕緊爬起來進屋觀察傷情,鐵片扎中的是他左邊的「蛋蛋」。
他小心翼翼地把鐵片拔了出來,血馬上涌了出來。
何先生嚇壞了,這命根子可千萬不能出事兒啊。
他突然想到之前被鐵片劃傷手臂、眼角,醫生為他看病的場景:「不就是拿針線縫起來嗎,和縫衣服差不多。」
何先生趕緊打開抽屜,拿出一卷白色的棉線和繡花針,也顧不上消毒,像縫衣服一樣在受傷的蛋蛋上縫了兩針。過了幾分鐘,血果然止住了,何先生放心地睡覺去了。
半夜痛醒 蛋蛋腫得像拳頭
差不多睡到半夜,何先生又被一陣劇痛驚醒了,他往下身一看,嚇了一跳——蛋蛋腫得比拳頭都大了。
他趕緊打電話給自己的老闆,讓他帶自己到醫院去。急匆匆趕到金華市中心醫院,已經是11月4日凌晨2點多了。
接診的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朱德勝說:「剛開始只看到病人的陰囊腫得很大,慢慢有血滲出來,但沒看到口子,等到把血清掉,才看到了病人自己縫在上面的棉線。」
醫生們趕緊準備手術,拆掉了何先生之前自己縫合的棉線,切開傷口後醫生們發現,陰囊裡面已經全都是血塊了。
原來何先生這麼一縫,雖然外面看起來不出血了,可裡面還在滲血。
經過檢查,何先生陰囊內一根離睾丸動脈很近的小動脈斷端一直在冒血,好在睾丸並沒有受到損傷。
手術歷時一個多小時,昨天上午,何先生已經順利出院了。
差不多再過一兩個月,他就能恢復健康,身體的各項功能,也不會受到影響。
命根子受傷可拖不得
可能影響生育能力
陰囊受傷的病人,每年都會有,像何先生這樣自己縫的,朱德勝也是第一回見。
「但是這種處理方式是非常危險的,自己縫合,會增加感染的幾率,也會耽誤病情。」朱德勝建議,如果「蛋殼」出現了開放性損傷,應該用乾淨的布包住傷口,趕緊去醫院治療。如果有尖銳的東西插入,千萬不要自己拔出來,要交給專業的醫生處理,還要打破傷風抗毒素針。
朱醫生還說,參加足球、籃球這樣的對抗性運動,也會增加「命根子」受傷的幾率,一些人被踢傷了總是習慣熬過這一陣痛就不管了,其實這也是很危險的。下體受傷,或無明顯原因出現疼痛或腫脹,一定要到醫院及時就醫,不然病情貽誤,嚴重的可能會影響生育能力。
所以我相信關羽刮骨療毒應該不是假的~
推薦閱讀:
※你在哪個瞬間突然喜歡上了一個歷史人物?
※南北朝皇帝為何多變態?
※為什麼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沒有漢唐宋明那麼更吸引人?
※南北朝時沒有南渡的北方士族是怎麼活下來的?
※你曾經誤解最大的一個歷史人物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