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于謙和苗阜、王聲的相聲對比,各自的特點,有優劣嗎?


喵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藝術方面,跟郭於的天賦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尤其是捧哏這個角度上,郭最近幾年瞎說八道,沒有于謙捧,怕是挺不了這麼長時間。
至於什麼是相聲,我想說一堆4秒一個梗那種方式根本不是相聲。沒錯,誰都想改進自己這門藝術,但是一門藝術有自己的規矩。誰都想讓汽車開的更快些,但是你要給它加個翅膀換個航油發動機,快是快了,它也不是汽車了。


苗王:正格的,要說您二位最近說的相聲可是大踏步地後退,水平太差啦!
郭於:嗯,倒是沒把精力放在這上頭
苗王:您二位簡直啊,稱得上是相聲混子
郭於:不敢不敢
苗王:相聲懶漢
郭於:過獎過獎
苗王:開相聲的倒車
郭於:誒呀,慚愧慚愧
苗王:我們認為,您只要再發揚缺點
郭於:歐?
苗王:克服優點
郭於:嗯嗯?
苗王:不出三年呀
郭於:怎麼樣呢?
苗王:就趕上我們倆了
郭於:嗨,還是不如他們呀?
(鞠躬)


當初不想答這題的。感覺答了就似乎會被裹挾進綱絲和喵汪粉的論戰中。結果被6月29日的一個答案吸引出了興趣,嘗試著答一答。

剛來知乎的時候,覺得這裡好多懂相聲的內行觀眾, @嫩嫩的老逗比@田海龍@珠簾寨主@立黨@國樂joker 等等,不一一列舉,感覺自己說話一定要字斟句酌,生怕哪些地方說錯了貽笑大方。來這晃了一年多漸漸發現,『學術自由』的氛圍日漸濃厚,正所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心防一下卸下不少。(這段算外插花。)

正所謂『太陽底下無新事』,從2008年到2015年,七年了,一部分『體制外相聲演員』的擁躉竟然還是用『他們開專場賣票了么?靠商演發家了幾個?』來評判相聲藝術的優劣,七年如一日呀,你們好執著。

更變本加厲的是,現在已經進入到『什麼是相聲』都需要爭論的時代了。如 @上官人 答主所言, 『如果把相聲嚴格限定為「天津地區的傳統語言類曲藝節目」,那麼喵汪、郭於、奇大,甚至牛馮都不算說相聲的。』那這就真的令人好奇了,到底什麼叫相聲呢?相聲不能被改變的內核是什麼?天津大學生里有一對叫裘英俊、于丹,他們也經常演『用一根故事線,串起了很多小段子』式的相聲,他們能不能算『天津相聲』?為什麼?

另外,郭德綱于謙這倆天津人演的竟然不是『天津地區的傳統語言類曲藝節目』,笑……郭德綱連他的天津味兒的語尾音都改不掉,我也不知道這位答主採用的是何種標準進行評判的。

那位答主還提到了黃西,至於那句『幾秒鐘一個包袱』的話是不是黃西原文我不確定,但是這種說法本身就是對相聲不了解才會產生的誤解。包袱是需要鋪墊的,需要一定的語言結構進行支撐。說個什麼台下『嘩』就笑了,那叫『梗』,或者用相聲的術語,那叫『砸掛』,跟包袱沒關係。

這大概屬於公眾對曲藝術語的誤讀吧。就像『包袱』之於『梗』『笑點』,『壓軸』之於『最後一個節目』一樣。不對就是不對,並不是說幾萬、幾十萬人都這麼說就是對了。

另外,對於『相聲能否借鑒美式脫口秀』的看法,我更想聽聽馬克·羅斯韋爾先生怎麼說,他的中文名字叫陸世偉,外號叫『大山』。我覺得他的觀點才是最有價值、也是最有說服力的。為什麼?因為他懂相聲,黃西不懂。……當然,黃西用中文表演的那些笑話,也是差強人意,甚至都應該是差強『己』意吧。最重要一點,跟相聲看上去沒有什麼明顯的關係。當然,不明顯的也沒有。

零零散散說了好多,無非想說明一個事情:評判相聲需要基於充分了解相聲的基礎上。什麼火學什麼、什麼火借鑒什麼,那是中國足協才喜歡乾的事情。提到足協不得不說一句,每年足球產生的票面流水比相聲多多了,但是質量怎麼樣呢?還不是仗著造噱頭、會忽悠。

———————————以上是衍生問題的答案,以下回到主題———————————

郭德綱、于謙的相聲和苗阜、王聲的相聲,有共同點,也有區別。妙難盡述,簡單說幾點。

共同點。首先都主要在體制外進行演出,自負盈虧。其次,都注重宣傳造勢。最後,他們都有門戶。

談談區別吧。不想用太激進的辭彙和語句,如果不小心迸出來的話,請大家幫我指出我去修改。

郭於的相聲,在技巧上幾乎沒有硬傷。即使《汾河灣》那次如此車禍現場,二人在技術面上仍然是優秀的。包袱、尺寸,不散不亂,甚至在出現重大失誤的時候,二人憑藉相聲技巧即興的進行彌補。這看出二人對於相聲表演的修為。當然,他們也就僅限於技術了,談到『相聲藝術』就要稍微弱一些,具體的就不刨了,說得太多了我都貧了。

喵汪的相聲,在技術面上就已經被郭於完爆了。
甲方的包袱結構種類很少,就那幾種搞笑模式,翻過來掉過去的玩命用,逮住蒼蠅擠出腦黃金來。這直接導致了兩人演出風格嚴重單一,所以才會鬧出『一段四名』的笑話來。沒轍呀,又火又能上電視的就這十來番,排列組合吧,改個名字就新穎了。
乙方在捧哏的技巧方面感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三分逗、七分捧』,捧哏的難度是逗哏的兩倍還拐彎。感覺他們的作品裡,捧哏的不知道是一直都沒發揮好,還是沒找到自己舒服的包袱結構。捧哏演員甚至連『短促有力』這四個字做起來都很費勁,經常是用一個長難句來翻包袱。這不知道算不算對捧哏技巧的『創新』。春晚那個《這不是我的》,刨頂蓋撞外加羅索,我的第一觀感就是:為什麼這段不錄播,讓捧逗兩個人以最默契的版本面對全國觀眾。…………後來有人說,這不叫捧哏,這叫『吐槽』、『人肉彈幕』,我感覺捧哏演員是不是借鑒了南開國樂于丹的一些風格,但是個人感覺並沒有借鑒到精髓。人家于丹有尺寸,快慢句高矮音分配得當,是藝術化的語言,這點每借鑒過去,太可惜了。

如果說喵汪的相聲在大步追趕郭於,我寧願認為是在營銷模式上,而非表演藝術上。郭於只是沒時間排、不好好演,喵汪感覺即便用盡全力,仍然會受到自身技術水平的制約。

但是共同點是,兩對兒都不用好好演,那麼多死忠粉給送勞務,足夠了。

感謝觀看。

———————————對應 @上官人 答主的回應進行更新———————————

既然提到了相聲的定義,請君移步相聲的靈魂在什麼地方?它應該以一種怎樣的方式被繼承和發展才是合適的? - 夏花的回答 。極為簡單且並不確切的說,用種差+鄰近的屬的格式描述的話,相聲應該是使用獨特的語言技巧、進行無實物表演的一種戲劇形式。

知乎曾經有一句名言,『先討論有沒有,再討論為什麼。』討論一切問題,應該基於對其足夠了解的基礎上,這是實事求是的作風。無意樹立什麼專業牆,事實上知乎上參與討論的專業的相聲演員也並不多。但我還是覺得,在您提出相聲應當借鑒脫口秀的時候,能明確的了解相聲與脫口秀在創作和表演形式上的根本區別;在您對相聲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的時候,能明確的了解相聲之所以成為相聲,不能改變的內核是什麼。——————事實上,郭於說的是相聲,喵汪說的也是相聲,只不過他們有些相聲並不是優秀的相聲,而已。

您提出相聲應當是廣義的,兼容並蓄,海納百川。那您所認為的相聲,它的定義是什麼、界限是什麼呢?期待您的真知灼見。

您說我在用『藝術價值』去偷換『技術比較』的概念。我在上文的回答中已經明確的指出了喵汪部分作品中的技術層面存在硬傷,同時也提供了天津大學生相聲的一個範例(裘英俊、于丹),您盡可以比較收聽。從您行文的筆鋒來看,我並不認為您是那種不經過調查研究就隨便發表見解的人,我還是希望您如果願意的話,請公正的作出一個論斷,喵汪在技術面上是不是天津大學生相聲高潮時的水平。

您自述『我的確並非專業演員,也不是資深相聲愛好者,甚至,我都不能算相聲愛好者』,如果是真的話,您能有如此見解已經值得讚賞。既然您在更新中at到我,我也就必然會有此回應。希望理越辯越明。

盼更新。


這種純粹個人喜好的問題沒法比較。
你能比較民謠跟搖滾哪個更好聽嗎?
你能說蔥姜蒜到底哪個好吃嗎?有人喜歡蔥就覺得蒜不是蔥的味兒,沒法吃,有人蔥姜蒜都不吃,看到這個問題根本不屑一顧。
還有人很專業的評論什麼是相聲,這種專業知識也並不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對於普通人來說,相聲就是門語言的藝術,能再開車、睡覺前、無聊時打發時間的一個藝術形式,具體誰的更好誰的不好,這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首先是沒辦法拿來評論的,其次也沒必要評論的。
看相聲能樂就是好的,兩個都能看樂了,就都好,都不樂就都不好。就好像是吃了一口飯覺得很好吃,突然聽別人說,這個飯色香味都不行,吃起來如同嚼蠟,難道自己的味覺也會隨著他的評論而改變嗎?
我沒怎麼研究過相聲,但是聽的很多,而且隨著年齡的變化喜歡的人也不一樣,從蘇文茂到李大白活、王謙祥李根銳、師勝傑趙寶樂、大兵奇志、到現在的郭德綱于謙、苗阜王聲、還有新上過春晚的那個叫李丁的,都挺喜歡的,但是最喜歡的還是牛群馮鞏。當然有人說牛群馮鞏說的不是傳統相聲,那我們現在說的都不是古漢語,住的也不是老房子~
………………………………………………………………………………最新修改……………………
或者我的言論有不恰當的比喻:我覺得這種主觀感受的類的東西沒法有個絕對的對比,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口味和愛好,我喜歡的不應該也沒必要要求你喜歡,就好像這兩對說相聲的我都喜歡不行嗎?又或者我覺得兩個人都好沒有優劣之分就錯了?


(2015.6.29小更新)
謝邀。
先說觀點:苗阜、王聲正在大步追趕郭德綱、于謙。
有人說苗、王是票友水平,甚至還有人說「苗阜、王聲是靠說郭於的相聲活著的」……這話都足夠能讓郭、於、苗、王建立「哪怕我們業內先不打架,也得先左右開弓給你四個大嘴巴」的革命統一戰線了。
這路偽粉絲估計近五百年是沒怎麼聽過哺乳類動物說的相聲了。
我先聲明一下:我非常欣賞于謙,但我從來沒把他捧到神的地步。
所以曲解我意思,在評論里擺出一副「于謙天下第一」的姿態的外行混蛋,趁早滾。郭德綱已經被你們這幫腦殘粉毀了,你們就饒了于謙吧。
另外,只知道郭德綱的人就不要評論甚至妄想說服我了,你不配。
鄙視一切給郭德綱跪舔的行為。
正文:
苗阜、王聲正在大步追趕郭德綱、于謙,從業務水平、影響力以及經濟市場三方面。
這一方面要歸功於苗、王多年來不懈的努力自己對於傳統藝術的堅持。
但另一方面,也是我認為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為近幾年郭德綱對相聲本行的不重視。
總的來說,相聲演員在觀眾心裡的地位,大概其主要是通過「演技?節目質量?名氣」來展示出來的。
不提巔峰時期,苗、王的演出水平即使是與現在的郭、於比,也還差一些。也許不大,卻仍然有。但是,如果郭德綱還只是如此吃老本,混日子,在台上越來越依賴于謙賣萌、吐槽的話,只要苗、王堅持創新修改,批判性繼承的路子(這其實也是讓郭德綱當年火起來的路子)不鬆懈,他們之間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小,甚至超越之也是可能的。
而追趕甚至超越的最大資本,便是段子質量。苗、王最近展示出來的段子,就是比郭德綱最近的強,即使是不如郭德綱巔峰時期,但饑渴的觀眾們也不會在乎。郭德綱當面憑藉皮兒薄餡兒大的段子而成名,又因為沒有好段子來展示水平,所以也導致了郭德綱在台上越來越有「胡說八道」的趨勢,只能搜羅一堆過氣的零碎包袱,用于謙的父親串起來,當作一個節目。而且,我覺得,正是有于謙的存在,才使得郭德綱的吸引力沒有大幅下滑,而于謙與王聲之間的差距,要比郭德綱與苗阜之間的差距要大得多。
德雲不倒,于謙功不可沒。
總的來說,德雲社憑藉多年積累
的人氣和粉絲(內行的、外行的和腦殘的),一時半會兒還不會被青曲社以及其他新興團體超越,而郭、於也的確有繼續首屈一指的能力,但如果郭老闆再如此不重視自己發跡的本門藝術,再創作不出哪怕是一個能與《滿腹經綸》相比的節目來證明自己「老娘風韻猶存」的話,一蹶不振,未必是危言聳聽啊。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後續補充,不定有沒有。
見笑了~
————————————————————
如果您有耐心看到這裡,
那我再掏心窩子地跟您說一句:
在我心裡,苗、王並不是相聲界對德雲社「威脅」最大的演員了。換句話說,現在的相聲界,也不再是21世紀初某些人口中黑暗的「沒落」時期了。新人已經湧現出來了。


真沒勁,比對說話、相聲和脫口秀就好比寫字、書法作品和電腦字體;或者說塗抹、繪畫作品和電腦製圖。&藝術的認識與界定應該是一個形而上的問題,而非某一特定理論下的標準界定。&藝術是有準入門檻的,同時,不好意思,准入門檻是由藝術家訂的。&只要你想進門,不一定說一定要拜師或怎樣,至少要通過一定的了解與揣摩。&你心裡得知道這個形而上的東西它在哪裡是靈活的,哪是不變的。&死剛死口也是相聲多年來的講究,為什麼?&您要是不想演就跟著樂一樂吧,我們有個學術討論的地方不好么?& 回到您所謂相聲的定義上,如果一定要定義它,那麼就要求對包袱的結構和翻法有一系列的列舉。第一,有些感覺並非語言描述,作為一個聽了多年的票友,我覺得票友團體里沒人做到,專業演員也知道幾位,我覺得他們也不能做到完美,包括老先生。了解和描述是有區別的。第二,就算能做到,也不會有人做的。那樣相聲演員就沒飯了。人人都懂的東西是不能賣錢的,你理解吧?& 藝術,至少它被認為是藝術就絕對是有準入門檻的。& 您還沒入相聲的門。& 等您聽遍郭德綱許多年,知道20位以上老先生,聽過10位以上的錄音,對現在市面上的園子如數家珍地時候,你就懂了。@上官人

貼段評論,回答問題。
如果以現在能力最高峰為一百分,郭德綱能演一百演六十,那倆實力和演出來的水平都是六十浮動。
實際上差別不大,看誰都是看。
在陝西演出,苗王有15分buff。


個人認為苗王兩人短時間內不可能超越郭於,如果帶點感情色彩來說二者目前差距不是一星半點,但凡老郭這幾年稍微干點正事這話題也就不會存在了。
_
首先滿腹經綸確實是近年來質量很高的作品,苗王兩個人也很有小聰明,賣萌加賣腐收了一大批年輕粉絲,詳情可以參見b站,說實話我很懷疑這些粉絲大部分估計都沒聽過老郭,因為單就相聲而言苗王真是有些被炒的過熱了。
我覺得苗王相聲最大的問題就是審美疲勞,比如滿腹經綸我聽三遍會笑聽十遍肯定覺得沒味兒了,然而老郭早年間的我要xxx系列等等我從中學聽到大學仍然笑成狗,主要還是苗王抖包袱的手段太單一,青曲社也聽了不少但感覺苗基本就是念錯字記錯事,可是聽老郭的相聲光于謙的表情就能有千百種,是的我就是於老師的腦殘粉!
青曲社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處於相聲的邊緣地區,這對相聲來說真是太太太重要了,不過也是雙刃劍,老郭這麼多年沒真正走出北方地區也是這個原因,畢竟我來南方三四年身邊所有人沒聽說過上車有大座兒因此他們聽不懂西征夢的一個巨大笑點,他們不吃煎餅果子所以文武雙全一半兒get不到,我在南方基本沒什麼同學聽老郭,苗王有大批南方粉絲估計也是因為如此,他們的段子相對來說比較沒有地域性,但是這在我看來無論如何也是個缺點了。
_
最後說說岳雲鵬,德雲社的歷史我沒我爸懂(專註老郭一百年的中年老頭兒),不過多少也聽過一耳朵。在我印象里何雲偉李菁曹雲金那批人出走前基本沒岳雲鵬什麼事兒,他一個河南北漂男屌絲在德雲社比較邊緣於是搭上了巨胖的關係戶孫越。岳雲鵬能有今天也算是自己奮鬥出來的,國外演出爸爸去世神馬的說說也是一把辛酸淚,也難怪他上春晚那麼激動。其實岳雲鵬和孫越這對兒從形象上上春晚太勉強了,嚇得我家電視瞬間失去16比9的功能了好嗎!我感覺春晚沒太能體現岳雲鵬的本領畢竟他比較靠扮丑,但是看過德雲社小劇場的就不得不承認岳雲鵬的確討喜了,9和7的梗當時讓我爸念叨了好長時間,然而孫越起點不算低成長上真的不堪恭維,小月月開箱封箱他有時候搭于謙說一段,感覺於老師平常和老郭比較斂著,和岳雲鵬這種晚輩的時候有點張狂格外有意思,相當推薦去看看。
看樓上有說岳雲鵬沒法和苗阜比的我感覺不太同意,滿腹經綸是佳作但岳雲鵬也不是沒作品,單就去年春晚來說反正小月月的那段正月里一重播我和我爸就看,苗王的卻感覺比較失望。

在知乎潛水也一段日子了作為一個三俗的文科少女第一次遇到自己能長篇大論的題,233


看完了整個回答區,贊同的是個匿名用戶的回答。

嚴格來說,郭德綱如今說的相聲,喵汪的相聲,都已經在不停的脫離傳統相聲的框架。這些事情,並不新鮮,奇志大兵時代,他倆說的那玩意兒就已經屬於相聲中的奇行種,往前找,牛群馮鞏二人當年對相聲早就做過諸多嘗試,再往前,侯寶林大師也讓相聲不那麼像相聲過。

還是那句話,相聲是不斷發展的。真正能檢驗藝人和藝術的,唯有時間和市場。很多人以天津為正溯,聲稱喵汪相聲只有「天津大學生相聲高潮時的水平」,我就問一句,這些「天津大學生」,他們開專場賣票了么?出了天津有人捧么?靠商演發家了幾個?

如果把相聲嚴格限定為「天津地區的傳統語言類曲藝節目」,那麼喵汪、郭於、奇大,甚至牛馮都不算說相聲的。可是那又如何?天津相聲名家敢到東北賣票么?一個小瀋陽在東北能滅了全天津的相聲名家,你強調藝術性,我也承認藝術性,可是市場不買賬啊!因為「太藝術」而死亡的藝術還少么?您欣賞傳統相聲,您B格高到哪兒了?我還欣賞京劇呢,我難道可以瞧不起你?那位還欣賞歌劇呢,我在他面前也抖擻不起來啊。

在美國有個說脫口秀的中國人,曾經在奧巴馬的晚宴上說過一段,裡邊對英語雙關的應用非常解癢。那時候正趕上郭德綱火,有記者採訪他,問他對郭德綱的相聲怎麼看的,注意,高潮來了,他認為「相聲節奏太慢」,一個節目四十幾分鐘就那幾個包袱,而他幾秒鐘就必須抖響一個包袱。為此,他準備了幾百個小段子。其實他的這種表演形式在中國早就有人學了,那幫唱二人轉的,唱之前必須先有一段脫口秀表演,甚至脫口秀的時間比唱的時間還長。姜昆春晚的相聲,郭德綱如今的相聲,喵汪相聲中讓某些老觀眾不爽的地方,都是借鑒了脫口秀的方法,用一根故事線,串起了很多小段子。

你說,囧司徒,奧利鵝這種脫口秀主持人,中國的周立波,小王爺,他們的節目不好看么?他們有眾多的粉絲,並且都非常火。他們的節目不好笑么?他們的節目非常好笑,連外國人都能欣賞他們的節目。他們的表演沒有藝術價值么?他們的藝術價值很高,並且有自己的體系,方法、技巧等等。

那麼,說相聲的在相聲里能借鑒京劇、評戲、大鼓、梆子,怎麼就不能借鑒脫口秀呢?怎麼就不能發展地區相聲呢?怎麼就「不叫相聲」了呢?

他們最多不叫「天津地區的傳統語言類曲藝節目」,如果相聲被天津人申遺了,那就換個名字,小王爺已經徹底叫脫口秀了,奇志大兵叫「湖南相聲」,姜昆叫「網路相聲」,喵汪叫「西北相聲」。說白了,無論是Standup,Talkshow,相聲還是清口,能被觀眾接受,就是好節目。
-----------------------------
感謝 @夏花指出,梗、笑點和包袱是不同的。我的確並非專業演員,也不是資深相聲愛好者,甚至,我都不能算相聲愛好者。引述黃西那段也只是我大概的回憶,原話是什麼已經記憶模糊了。

但是我認為,是不是這裡邊有什麼誤會,夏花大談相聲的定義和邊界問題,他認為不懂相聲就不要討論相聲,我認為這是對的,我也希望虛心學習什麼才是真正的「相聲」。但是夏花在樹立了專業牆之後,卻並沒有給出任何關於相聲定義的討論,卻只給出來了一些對苗王主觀評價,這讓我覺得,您這破而不立,頗不厚道。

更變本加厲的是,現在已經進入到『什麼是相聲』都需要爭論的時代了。如 @上官人 答主所言, 『如果把相聲嚴格限定為「天津地區的傳統語言類曲藝節目」,那麼喵汪、郭於、奇大,甚至牛馮都不算說相聲的。』那這就真的令人好奇了,到底什麼叫相聲呢?相聲不能被改變的內核是什麼?天津大學生里有一對叫裘英俊、于丹,他們也經常演『用一根故事線,串起了很多小段子』式的相聲,他們能不能算『天津相聲』?為什麼?

您這到底是認為相聲的定義是明確的、規範的,還是模糊的、鬆散的?如果是明確的,您卻並沒有明確的提出相聲的定義;如果是模糊的,那麼自然需要去定義。我看不出這有個什麼「變本加厲」可言,這是討論一個事情的基本態度。

我認為相聲應當是廣義的,兼容並蓄,海納百川。但是我卻在知乎上看到的是各種「郭德綱那玩意兒也叫相聲?」「姜昆那玩意兒也叫相聲?」「苗王那玩意兒也叫相聲?」之類的評價。那到底什麼是相聲?是符合「天津地區的傳統語言類曲藝節目」標準么?只有符合這個標準的才叫相聲,不符合的就不叫?

我們可以逐步明確相聲的定義,例如,如果你認為黃西的不是相聲(我沒聽過他中文的脫口秀,只聽過英文的,我也沒提過他中文的脫口秀),而郭德綱于謙的是相聲,那麼我們可以找到很多介於二者之間的中間狀態,例如奇志大兵的相聲,或者你提到的一個條線串起一大堆段子的相聲,或者王自健的那個脫口秀之類,然後通過解析這些中間狀態,找到相聲的邊界到底在哪兒。

這樣才能回答,「郭德綱說的那玩意兒到底是不是相聲」和「喵汪說的那玩意兒到底是不是相聲」的問題——如果評價標準都是錯誤的,評價結果有什麼意義?這是其一。

其二,可以比較技術,基本無法比較藝術。你下面這一句話,偷換概念,避實就虛。

七年了,一部分『體制外相聲演員』的擁躉竟然還是用『他們開專場賣票了么?靠商演發家了幾個?』來評判相聲藝術的優劣

我用「開專場賣票了么?」這個反問,批駁的是這一句:「苗王的水平」=「天津大學生相聲高潮的水平」。這個比較,比較得必然不是藝術價值。你這裡偷換概念,塞了個相聲藝術的優劣進來,這是我所謂的「避實就虛」。藝術價值是無法比較的,藝術沒有優劣。技術有。

舉個例子,周杰倫和韓紅的藝術價值如何比較?比較不了,謝謝。誰說「周杰倫也就是韓紅那水平」,或者反過來,那麼連專業人士都要噴他一臉唾沫。

要比較流行音樂的歌手,除了演唱會數量、人數就是唱片銷量,這都是直接參數,複雜一點的比如格萊美獎項,奧斯卡獎項之類,中國的則是上過什麼級別的晚會等等。

而青歌賽之類,我是歌手之類,也從來不敢標榜自己比較的是「歌唱藝術」,青歌賽作為專業歌唱比賽,比較的也是「歌唱技巧」;我是歌手更慫,比較的是大眾聽審的偏好。

你在自己的回答里,比較的也是郭於和喵汪的「相聲技巧」。相聲藝術云云,你語焉不詳,我其實很好奇,不知道行內人是怎麼比的。馬三立比馬季的藝術到底高到哪裡去了,侯寶林比少馬爺到底優多少,量化標準如何,咱一外行,完全鬧不清楚。

最後吐槽一句,如果郭於帶天津口音的相聲就是天津相聲,王西帶中國口音的脫口秀還成了中國脫口秀了?


不腰自答,外行視角。
先總一下,本人專業知識淺薄,只是覺得相聲就愛個好聽好玩,而且一門藝術一定是不斷發展的,拿基本技法水平來評判可以,拿歷史名家的傳統表演模式來批判今不如古就沒必要了,你可以說跳水運動員水花壓的好不好、動作是否利落、打開是否及時,但不應該說老名家們都是轉體三周半,你不可以多轉、還須得順時針翻轉云云。。

1、首先是風格上,郭於互相埋汰居多,較為穩重、注重韻味,激烈的少。 喵王「互掐」更多(面噴也很過癮啊),這跟倆人兒時玩伴關係親密有關,也符合年輕人的性格。
2、表演模式上也和風格呼應,郭的角色扮演更多的是見識淺薄、屌絲范兒一類,把高大上的事情拉到通俗視角演繹、瞎掰,而于謙擔當的是忠厚明白人角色,專職兜底救火。
喵王最特色的則是「文盲瞎掰,先生矯正,漫天聯想,瞎基巴扯」,苗老師東一腳西一腳的串聯,各種關公戰秦瓊、呂布斗悟空,聽起來十足過癮,王先生恨鐵不成鋼,一邊維護經典文化一邊狠掐這個不學無術的傢伙。
我覺得這是他們的「跟腳路數」,一般他們的節目是這個套路的話,就非常可樂。
3、郭老師近年本職乾的少了,在天朝當前的環境下,一輩子堅持做一件事情的匠人精神確實也沒氛圍了,綜合發展是常態,而且他的半隱,也給了自己的徒弟和其他年輕人機會,我覺得還是好事的。
喵王則在上升期,不管他們現在的商業化程度如何,他們的段子里常說的「中興西北相聲,發展陝西曲藝」的抱負還是很讓人讚賞的,一個創業團隊能走的遠,就絕不能以經濟利益作為最終目標,一定要有一個「理想」、「抱負」作為核心支撐,希望他們不會迷失在經濟收益中,堅持自己最原始的理想,越走越遠吧。


我覺得苗阜王聲兩個說相聲,聽幾段就煩了,全是靠裝瘋賣傻假扮文盲混淆概念取樂兒……內容遠沒有郭德綱于謙的覆蓋面廣、機智幽默。我個人覺得還沒有光頭方清平的單口說得好。而且說白了郭於兩人在曲藝行當里摸爬滾打這麼多年,基本功也是要好很多。只不過人家德雲現在盤子做大了,涉獵不少其他行業,相聲這一塊有點「不務正業」的感覺,要再拿起來卻也不難,畢竟死忠粉絲已經培養了大批。我個人認為苗阜王聲達不到老郭他們這個層次,差很多


苗阜和王聲是不能和郭德綱于謙相比的,至少在這個階段還不行。
也許有人說他們幾個很火的段子能夠在水準上大超郭於,但這就像歌手唱歌一樣,很多歌手有一首歌那麼那麼好聽,可是等他們再出新歌就不如從前。這並不是因為他們越來越次,而是之前這個作品恰好是他們超出自己本身實力的超水平作品而已。
他們的沉澱不夠,對很多地方的處理都有問題,沒有很多年的經驗很難達到郭於的水平,恰到好處的拿捏冷熱,於的接話不是一時半會能領悟的。


傳統相聲目前面臨這廢校危機。。。就這樣。。。個性鮮明的喵汪兩人決定一起努力成為偶像。。。


一個好的藝人要耐得住寂寞,在這個浮華的世上,郭老闆已經沉淪了,希望苗王不要再走他的老路。
相反倒是很看好謙哥,可是謙哥自己孤木難支。


首先,定一條說話的原則,那就是一切從受眾出發,這個受跟攻受沒多大關係,請留意。
郭於和苗王,現今來看,最大的不同就是年紀不同(看到這裡你要是說洒家廢話,洒家須得劃圈圈問候一下你,因為洒家慢慢要讓你明白,很多問題歸結一點就是年紀的問題)。
這種不同在兩派(估摸著多數人都因為這幾位而對立,洒家現在此處替你們講明)的相聲內容以及諸多的表現形式上都有明顯體現。
郭於在牛群馮鞏霸佔春晚多年,直至牛馮轉行演小品,眾人感嘆相聲滅絕的大環境下,異軍突起,重新豎起了相聲大旗,挽救了一門流傳已久的藝術,憑這一點,二人在中國相聲藝術史上必將留下誰也擦不掉的一筆。雖然很多人,尤其是「內行人」討厭這一筆如同討厭牛皮癬小廣告。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討厭郭於?
1.春晚語言類節目被東北幫搶奪之後,愈來愈多的人都認為相聲已經滅絕。彼時大量的不穿長馬褂的相聲演員並沒有都駕鶴,不少前著名相聲演員甚至正當盛年。要說這幫老先生倘若能奮起一搏,本著老驥伏櫪的雄心,弄幾個像樣的作品出來,也不枉藝術家三個字了。可惜老驥伏櫪沒幾個記得,老漢推車到是很有幾個熟稔,據說當年還有推車被抓現行的。一把年紀還喜歡推車,不管是人老心不老,還是衣食足而思淫慾,總不能憑推車推得好而證明相聲沒死吧。老演員不思進取享安逸,新演員饑寒交迫求出頭,這真的是件悲慘的事情!後來這一幕被大個子導演陳凱歌在道士下山的時候表現過:何安下捂著咕咕叫的肚子,隔著玻璃窗看崔醫生一邊吃肉一遍吧唧嘴。但何安下可比青年演員
幸運多了,上沒有高堂下沒有妻兒,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一個人餓,不是餓,全家人餓才是真的餓。陳大個子對慘的表現形式太膚淺,很明顯他沒餓過。如果一個行當面臨滅絕,那麼在這個行當裡面混的人有兩個選擇:要麼在船沉之前趕緊跑,要麼再做一條船。有一個沒有跑的人,經過無數次深夜被餓醒之後,發現了一個事實:相聲快滅絕的原因是,台下聽相聲的除了一部分裝笑的,其他人根本不會笑。如果一個人總是花幾十塊錢來聽兩個人慷慨激昂作報告,這個人肯定是來學中國話的,而聽相聲能讓人一本正經,這是一件多麼具有諷刺意味的喜劇。郭德綱可能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跳出來做的出這麼一個決定,相聲必須要回歸娛樂性。這個決定很快給他帶來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無數的觀眾又把目光轉移到相聲來了,相聲中興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如果到此為止,那麼一個傳奇的勵志故事又將傳遍大江南北。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搜狐發明的微博和稍微久一點的騰訊發明的微信圈上會流傳這樣的文章:知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告訴我們生活的真諦,著名相聲大師郭德綱這樣看待愛情,郭德綱談論語......
事實證明洒家還是too young too simple。在中國有一個很神奇的現象,你可以很自豪的告訴別人你崇拜哪個影視明星哪個商界巨人,可是一旦是你身邊的某個熟人有朝一日也成為了知名演員商界巨人,你談起他或她的時候能夠不酸溜溜正常說人話,你絕對夠資格跟洒家喝一大碗。事實上,洒家很久沒有遇到這種喝酒的機會。就是有那麼一幫人,眼看著船破了,要沉了,就是不允許有別人去救!一旦旁人救了,他們領導的位子就不保了。唉,洒家拔的起垂楊柳,卻拔不了世道人心險惡。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有意思了,你不是讓別人笑了嗎?你那種笑是可恥的,是不高雅的,是要被消滅的!這幫人或是因為沒了面子,或是因為賣不出去票,最終堅定地走到一起並成立了倒郭陣營。
2.郭德綱的優點缺點太明顯。郭德綱和于謙的搭檔本身起到的藝術反響可能是他們倆自己也沒想到的。郭在之前也搭檔過好幾位,其中就有老先生張文順,後來也跟高峰合作。這些合作應該說也是成功的,可比起郭於,總是缺點什麼。郭於的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時間除了相聲,兩人又先後涉足電視界電影界,憑藉重新定義相聲,在廣大的青年學生中產生了巨大的號召力,這種號召力直接轉化成了經濟效應,進而又給郭帶來了更豐厚的名利回報。一個人長期飢餓,忽然有天大魚大肉山一樣堆在他面前,隨便他糟蹋,結果大家都能猜得到。老郭日常的相聲表演細節,以及主持節目時的臨場發揮,慢慢都會透漏出一絲可以察覺的霸道。他不給當初可能真的為難過他的人好臉色,這可以理解,甚至和某些人或公開或私下惡言相向也能理解,但是後來有些事情越鬧越僵直到一發不可收拾,這就不應該了。電視台台長事件只是一個導火索,即便沒有這根線,可以預見還會有另一根線等著他。大凡有才學的人都有點橫,比如劉文典,遠一點的如辜鴻銘,再遠一點的比如黃藥師,這些人的橫多少都有點恃才傲物的意味,跟洒家頗不相同,洒家是真橫,所以洒家只攻,沒人敢讓洒家受。郭德綱也是有才華,他整理和傳承的一些久已失傳了的民間藝人的藝術表現形式,從目前來看,這一幫說相聲的裡面,沒有人有他做的好,退一步講,至少所謂知名相聲演員裡面沒人能比。默默無聞的咱不提,你要說二十年後你一定出名,這裡必須把你提出來,洒家告訴你這麼做只能害了你。卡扎菲要是知道2011年他會被幾個士兵用匕首後入而亡,這幾個士兵可能一輩子只能是個未成年了。像河北梆子、河南墜子這類極其小眾,但當年又極其紅火的藝術,如果不是郭德綱等人不遺餘力的宣傳,恐怕沒幾天就真的沒人知道了。郭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前半生做了很長時間的受,終有一天修的圓滿,轉受為攻,便覺得做攻挺好,但他忘了一件事情,洒家能攻一輩子,是因為洒家從來就沒有受過,一個受過得人,永遠不能變成攻,雖然有的時候你的行為看起來像攻。在一個不完全自由的文化市場,有一個非常神奇的審查部門站在高岸上看著下邊人表演,這個部門的人不是靠豐富的藝術細胞和高尚的藝術修養來區分文化市場的優劣,而是靠聖旨和自由地解釋聖旨。郭再有才華,也只是一個有才華的草根,所以,忽然有一天從電視和電影上都看不到郭於了。
這個時候就可以再聊聊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郭德綱也就這個樣子了。
電視電影這類渠道來錢快,不費事不費時。可以預見,要不是郭德綱出這事,于謙的兒子一準兒能參加爸爸去哪,這樣一通火下去,于謙的動物園又可以升級了。然而這個事情就沒有然後了。渠道被封死了怎麼辦呢?還好郭於還沒有吵著要分行李。他們重新走回了戲園子。戲園子是練硬功的地方,稍不留神有人起鬨退票就完了。經常聽相聲的人都知道,即便郭德綱自己在台上的時候也會有人中途離場,所以要想留住人,就必須講人家愛聽的。那麼問題來了,請問各位,有幾位是抱著欣賞高雅藝術的目的去聽相聲的?很多人說郭德綱現如今在吃老本,這個洒家非常同意。而且洒家可以非常深刻的指出,能夠看清楚郭在吃老本的人,基本上都是相聲藝術的愛好者。洒家也曾為此煩惱過,甚至一度非常迷茫,後來洒家喝多了的時候慢慢就想通了。當年洒家打上二龍山,弄死鄧龍,幾百個小嘍啰有些個不服一律拚死抵抗,楊志兄弟青臉發白,一氣之下統統點了天燈,剩下的人立刻老實。郭德綱顯然看過我們的優秀事迹,並從中受到啟發:一旦滿足了幾個刺兒頭的需求,剩餘的人就不足為慮了,反正他們也不敢要退票。這個時候,文化就讓位於口糧了。說實話,他們這麼搞,洒家也挺擔心的。郭德綱可以做的更多,甚至於可以編一個相聲發展簡史,他完全有這樣的實力,問題是,現在的他有沒有灰心。

再聊聊苗阜王聲。
第一次接觸他們是在2014年北京電視台的春晚上。那個時候真的是耳目一新,覺得未來江山可能就得這二位擔著了。
1.藝術表演效果上來看,他們完全有能力在十幾分鐘內讓觀眾高潮連連。這是能力問題。
2.從內容來看,他們的笑點都是80前後青壯年耳熟能詳的知識範疇之內,這意味著他們將擁有一個廣泛的並且擁有超強經濟消費能力的潛在客戶群體。
3.他們在一個非常大的平台干成了一件非常成功的事情。
可這些想法僅僅持續了半個月。他們走上了著名的CCAV。
我實在看不出,他們為什麼要把北京電視台那麼精彩的一個節目改的毛毛糙糙。在洒家的印象中,只有官軍借著剿匪之名,敲老百姓玻璃,牽老百姓牛羊,順便激情犯罪強行侮辱老百姓兒子女兒的時候,為了防止糟蹋,長得好看點的男孩兒女孩兒才會把自己畫丑一點。
到了2015年春晚,我徹底死了心。
CCAV是個坎兒啊!
回顧他們以前的那些作品,才發現從內容創作到站場效果,這兩位還是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他們面臨著絕大多數他們那個年齡段的人擁有的一個通病,沒辦法創新。藝術創作需要生活的歷練,這一點來看,他們倆跟郭於還有一定的差距。從對傳統相聲藝術的繼承發揚來看,他們做的也不夠明顯。我覺得,現如今他們最該做的就是回到西安,從練攤重新做起,找到一些可以加工的靈感,出幾部拿得出手的作品。

這個時候談郭於和苗王對比或者是特色,太早,不合適


老郭和于謙的業務水平沒得說,于謙的翻包袱功力實在是太高了,但是老郭的段子缺乏細緻打磨,總感覺網上的段子大雜燴


苗王的【滿腹經綸】水平挺高,但別的還真沒聽出有多高水平來,與郭於的差距還是有的吧。至少這兩對組合西安的巡演都來過我們學校,從票價,黃牛,觀眾規模來看,還是郭於的影響力更大。苗王這才火幾年,不管是電視節目,國內巡演,還是團體建設,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現場聽的比較少,但郭德綱于謙的現場掌控能力沒的說。


說幾句,苗王的活很靈活,反映也快,學的能力不錯,但結構上有致命傷,大吐槽而已,手法太單一,王聲有些放不開,總是一副正人君子相,有一點點呆萌氣,太單調,不像于謙,拿自己砸掛而且沉藏不露。老郭不用評價了,不下功夫是假的,沒有合適的活是真的。他現在的身份說什麼別人都不信,這是最大的問題。此外,其實很看好劉春山許健一對,娃娃腿,有文化,在茶館砸出來的,颱風洒脫,只是沒有更多的機會而已


半夜看完一些關於喵汪的爭論想到一些東西不吐不快,不過一來我是外行人,二來我怕被噴,還是匿了吧

我的觀點
相聲如果一味的死抱著傳統不放那就真有一天要完

您先別著急噴我,我說的是傳統不是指什麼傳統段子,而是這個"做不到說學逗唱樣樣全你就不是一個好相聲演員"的這麼一個想法.

不說網路吧,就是在這個樓里都有不少人在批判苗阜口齒不清活兒不專業,再往大了說您看隔壁有些個帖子裡面說到老先生互相之間瞧不起水平這那的.我認為這種心態才是阻礙相聲發展的最大因素.

一個傳統的,好的相聲演員需要學習一系列的基本功,口齒伶俐聲音脆甜,學唱學貫口學倒口學老段子,除了少數天才外我實在質疑到底有多少演員能夠做到在完成了一個標準的相聲演員課程之後還能夠做到相應的文化積累?完成這些課程之後還要不停的在舞台磨練,磨練不出來的話還得自己找旁活兒以謀生,那麼到底能有多少時間放在創作上?郭德綱是天才,我承認,但是一個東西要爆炸要出來靠天才可以,要發展要壯大靠的不是天才而是基礎和基層,年輕演員需要的真的是苦練"基本功"嗎?說實話我認為,不見得.他們更加需要的是學習如何在舞台上如何掌握節奏掌握火候,還有就是最重要的,創造力.而創造力(或者說開腦洞?)則是基本功無法提供的,需要的是大量的資訊攝入消化然後相應的思考和再創作.

舊年頭相聲能火最大的原因我覺得歸根到底只有一點,資訊不發達。前頭有人分析剛解放時相聲這種形式適合廣播推廣等等因素,這些的確沒錯.但是講笑話說段子人人都會,如何能讓大家心甘情願來到劇場花錢買票聽你逗樂子而不是刷微博看段子手這需要的是什麼?那無非還是你如何將一個短則十來分鐘長則近一小時的完整段子講的好笑可樂.網路沒有興起的年代資訊流通並沒有今天這樣發達,一個或者說一類笑料傳播的速度並不快,創作出來的段子大伙兒聽著新鮮可以反覆聽,因為你能獲取樂子的渠道只有這麼一個,所以以當時創造力水平來說吃得開(我並不是否認老先生們的水平,但是很多人也承認聽老段子更多的是節奏感,如何將一個包袱抖的響亮),套一句某圍棋小說中的話"這是個飛刀無數的年代,也是個飛刀絕滅的年代"當今社會資訊爆炸,段子滿天飛今天聽明天忘,那自然造成了靠段子本身無法吃飯你聽了上句知道下句進而無法發笑的這麼一個現象.所以很多人提倡回歸傳統.但是在這麼一個快節奏的社會中花兩三分鐘抖一個包袱的節奏註定是無法獲得廣大歡迎的,那麼與其讓演員們苦練這個那個,乾脆不如交給舞台說話,交給創造力說話.

當然您可能會罵我,這TM還是相聲么?傳統都不要了?傳統的東西的確好,老東西的確經得起時間的推敲,這些我無法否認也並不想否認.但是,當一個傳統已經不再符合時代的節奏的時候,你就是死命攔,也是攔不住的.我喜歡相聲,但是我更喜歡的是從語言藝術當中獲取的快樂.

說的有點大了,總結其實還是這麼一句話,我認為在今天相聲最重要的不是那些個基本功,而是創造力和舞台表現力.

另外說說喵汪,我覺得最近兩個人受CP影響有點大了,賣腐可以是手段不要變路子,然後最近創作的新東西有點緩了,希望還是能拿出更多的創造力出來.兩個人我最喜歡的還是那種胡七八扯從水滸傳能扯到喬布斯上面去的那種東西.

再補充一下,上面有人覺得歪說不是正道,再拿圍棋來打比方吧,武宮正樹大師宇宙天空流大氣磅礴好看異常,但是六超裡面他是頭銜最少的,而今天的圍棋主流也不再是當年的溫文爾雅而是坑蒙拐騙打打殺殺,一個風格有人傳承那就夠了,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是和你一樣走一個路子而需要的是百花齊放才能將這一個大範疇給發揚光大.

11.27
時隔大半年編輯下,最近這半年的喵汪我有點失望,真的....靜靜觀察一下吧,興許是我太高估了.
另外容我放個地圖炮,90後的年輕演員真的,別TM自認是相聲了,換個名字叫兩人逗什麼的都成,成天被這幫子滿嘴都是春典坎兒散發著一股遺老遺少氣息的人拿著個"相聲"的帽子扣著也不嫌累么,姜昆都比你們開放


共同點:代表作真好

差異點:代表作數量


2015/2/24
有感於大家說道郭老師最近是在倚老賣老,或者是吃老本,我稍微說一下自己的見解。
人的慾望是沒有滿足的。以前老先生留下幾段經典錄音然後撒手而去,大家真的是把他捧起來,立為標杆。如今郭老師」開天闢地「,目前留下極為可觀的相聲素材,而且在公眾眼裡一直表示謙和,對於評論德雲社以外的的人早已收起鋒芒的語詞。但是大家對郭老師卻越來越不滿意。所以這就是佛陀能夠住世一劫卻要執意涅槃,不是不想救大眾,而是看到了留下越久,佛法可能會被越來不不受重視以至於害了眾生。這也是為什麼遠親不如近鄰的意思。
對於郭老師的相聲實力毋庸置疑,更可貴的是在綜合實力方面的無人能及,無古人能及。 但是好多次對於採訪提問,他都回答自己是個民間閑散藝人,但如果現在還說自己是個民間閑散藝人那就是抬杠了。但是郭老師為什麼要這麼回答?因為他做不到持久如一的保持相聲水平。 好多大師留下傑作然後就與世長辭,那麼可以被稱為大宗師。王勃留下滕王閣序,二十歲渡海溺水而死;凱撒大帝32歲征服歐亞非版圖然後遇刺身亡王。如此多當時極其絢爛的人物都是這般遭遇,難道都是巧合嗎。郭老師沒那麼大能耐,但是在傳統領域也是古今少見了。蠟燭不能兩頭燃燒,周杰倫又怎麼能不江郎才盡,他寧願成名後做了些被認為是灌水的事,也不想如同煙花一樣剎那即滅, 何況他也不是在灌水。就算是捕魚的還知道,必須給他們幾個月產卵期是不是。
如今德雲社成名的少,張嘴吃飯得多,還得靠他出去奔飯。 葉問當年開武館不知戲裡,可以拒交保護費,洪老大沒辦法,面對面交手前道出他手下幾百個弟兄都要跟他吃飯的艱辛。
-------------------------------------------------------------------------------------------
2015/2/20
大家如果能聽一下「青曲社苗阜王聲2014年6月7日長春專場」 就知道這兩位有多厲害,進步有多快了。
從滿腹經絡到長春專場足以聽得出苗阜實力驚人。郭德綱常說抖包袱」理不歪笑不來「,苗阜是真的學到了老郭的技巧。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有心人處處能留心,無心者力行亦不行,深度的傳統功夫的積累是紅多長時間的基礎,也是拈來即用的素材,瞭然於心的刀法是觀眾叫好的保證,菜不好光耍刀謂之貧,菜好了沒刀工亦是浪費。即使苗阜好多包袱直接拿老郭的用,但是他拿出了自己的東西。

苗阜學到了精髓,隨時歪解成語,顛倒俗語,延伸古典文籍,而且包袱裡面能設圈套,逼得王聲說出正確答案掉在坑裡面。

雖然苗阜沒有拜師郭德綱,但是受郭德綱影響太多,他吸收,領悟的太好了,所以還是要感謝老郭吧,給相聲界年輕人灑下了足夠的養分,誰有造化誰能吸收誰就能用上,領悟力排在第一,拜師真是其次了。
題外話,我聽過老郭絕大部分相聲,看過老郭全部的節目,有的節目看了不止一遍,今夜有戲,非常了得,郭的秀,以德服人,其餘幾個北方電視台的不太火的節目我沒怎麼看。我熟悉老郭的技巧,著實佩服他隨時現場砸掛調侃嘉賓,今夜有戲裡面,章子怡與顧長衛宣傳新電影那一期:因為顧長衛不善在節目言辭,兩句話加一個動作和章子怡對一個眼神,調侃了顧導演,結果笑的章子怡在節目岔了氣。
以德服人裡面和3d女神藍燕的那個節目更是經典,當時藍顏打了個哈欠,老郭馬上問困了? 藍顏說:沒有,昨晚沒睡好。 老郭馬上就搞壞也打了個哈欠,然後大家開始笑,于謙他也是嘉賓,太滑頭了馬上說我乾脆躲躲得了,老郭就揉揉眼睛說你就多餘在這,藍顏領會到老郭多壞,笑的趴在桌子上,然後說郭老師我們躺著聊吧。當時就聽見攝影棚裡面的製作人都笑出了聲。
我說這些意思是老郭現場包袱,咂掛無能能及,他的功力只能越來越深。
同時我看到苗阜潛質太大,他出口的包袱像極了郭老師的風格。是不是能做到現場高密度砸掛不得而知,但是憑著這股領悟的勁頭,覺得指日可待。
長春專場我只說個他的包袱:
------------------------------------------------
」...論語,論語者 二十篇, 群弟子,記善言 「
」有木有, 有木有」
王:「有有有」
」孔子,這是我特別佩服的一個人,至聖先師,孔老二....」 (抖機靈
............
王「 至聖先師 後面不要帶孔老二,孔丘 孔仲尼 天不生仲尼 萬古長夜」
「別說這個」( 跟老郭段子裡面那個兒子為了眼鏡要殺人,老郭說你怎麼能賭博,一個用法
」上論 下倫 亂倫 三目 在歷史的長河當中 儒家思想.........」(亦是模仿老郭歪理曲解,倫理哏
王:「你等會 你等會」
------------------------------------------------
以及好多自創的詞類,具體詳細大家自己看完整版視頻吧
「畜類拔萃」
「竹馬竹馬」 (若是結合上下台詞能體會一下,可知苗阜遣詞用句功力不淺了
「卧槽眉」
這些只是節目中前二十分鐘的預熱,後面則是兩個人對對聯。這兩個人一來一去說出的對聯,真的是夠水平,不像老郭一樣矇混過去一樣,雖然我知道老郭功底絕對不淺,但他只是不想再賣那麼多力氣了,所以但我當時聽苗阜對對子已經是聽得出了汗,他思維太敏捷,對子質量高太多,需要時間消化。
前部分高質量包袱,高密度,亦借用了老郭不少好包袱,後半部分對對聯讓人對他們的傳統功底刮目相看。
他們倆前景不可預測。
有人說他的對手是岳雲鵬,我承認岳雲鵬也是不錯,包袱質量高,但是台上沒有老先生氣質,苗阜有,王聲更是比孫越高出一大截,
岳雲鵬台上表現出不自覺對過去的成就飄飄然;
苗阜則是不停創新,進步奇快
岳雲鵬台上太多反串表演已經讓我懷疑是不是不自覺的表現出女性特徵還是怎麼滴?苗阜則是抖包袱配合滑稽動作,比較神似馬三立台上怕包袱太狠又不會太佔便宜賣乖,不停肢體動作拍打搭檔,增加了台上表現效果。
孫越太多次對於狠包袱不能夠對答,往往會急了眼,給與低質量的接話。
王聲不急不慢,無論你是什麼來話,基本上穩穩接話,好多次翻包袱,沒看過急眼,他文學功底厚實,底氣足,包括臨場反應都能配合好苗阜,所以看王聲那個勁頭完全能唬住逗哏的意思。于謙唬不住老郭。如果老郭是純陽于謙就是純陰,倆人優勢分明,誰也離不開誰。如果苗阜是少陽,王聲就是少陰,能獨當一面。
岳雲鵬遠遜色於苗阜。


推薦閱讀:

相聲的靈魂在什麼地方?它應該以一種怎樣的方式被繼承和發展才是合適的?
網路文化對語言類節目有哪些衝擊?

TAG:相聲 | 曲藝 | 郭德綱 | 于謙 (相聲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