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的利潤來源都有哪些?
也是很巧合的一個機會,能夠接觸到電影產業。
雖然影院數量每年都在逐步增長,我們隨處可見並能進入體驗,但是對於影院相關的了解,我們還知之甚少。正好利用工作之便,也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影院的主要利潤有那些。
唔,剛好有一家電影院線上市公司的財報,可以解答我們的問題。就是萬達收購的AMC Entertainment啦。
AMC的財務報告里,把收入分成了三塊:
Admissions就是指的我們平時所說的跟電影相關的銷售收入啦。美國的影院分賬方式與中國影院略有不同,由於美國是採用多級階梯式的分賬方式,首周院線分賬比例最低,而映期越長,分賬比例越高。而且不同級別的電影,分賬方式也略有不同。因此院線的排片選擇和計劃尤為重要。另外,部分發行商還會針對部分電影,在單一影院票房達到一定程度後給以獎勵。因此在Admission里還包括了這部分獎勵。
Food and Beverage就是食品和飲料(賣品)。AMC的財報里提及,有三分之一的顧客是從不購買食品飲料的。但這也意味著有三分之二的顧客是會購買食品飲料的,這個比例遠大於國內大多數院線的比例。這其中,中國的院線主要是出售爆米花和軟飲。但AMC的招股書里特別提及了他們幾大制勝法寶:
1. Food Beverage Kiosks 。在傳統菜單基礎上提供隨點隨做的熱食,比如熱狗、炸雞、單人份的披薩等。
2. Marketplace 。開放選擇的零售超市Marketplace,和Post-pay賬單寄送式購買體驗。他們特別提及:We find that when customers are allowed to browse and choose, overall satisfaction goes up and they spend more.
3. MacGuffins Bar Lounges。這主要針對成年用戶(大於21歲),有助於提升他們的忠誠度。
4. Dine-In Theatres。這其實是他們全服務式餐廳的名稱。他們特意在這類餐廳里突出家庭氛圍,介意吸引全家觀影的觀眾。
由於食品飲料這塊不需要與其他方進行分賬,因此不少中國影院,會將票房收入的一部分轉變成食品飲料收入,被稱為「偷票房」。這也是很多國內大片不得不一再設立「最低票價」的原因。
Other theater里主要有三樣:廣告收入、單位銷售、禮品卡以及會員卡銷售。有些電影院將部分場地出租給餐廳或服飾店,這意味著還有租金收入。另有舉辦各類活動的場租或者租金收益等。這其中廣告收入實現辦法很多,從映前廣告和物料廣告這些基本款,到大廳里的視頻廣告,還有電影票、物料、海報、燈箱等等多種廣告方式,甚至一些小影院的放映廳冠名廣告燈。
上表是2012年AMC招股說明書的數據,基本上票房65%,賣品25%,其他收入5%應該可以作為北美院線的營收參考。由於AMC的各類食品飲料方面的運營,在近兩季季報里,他們食品飲料的銷售佔比,已經能超過30%。
在國內目前電影消費渠道的多樣化,很多團購都會將電影票和賣品捆綁銷售,「偷票房」的事例也屢見不鮮的情況下,中國院線普遍食品飲料銷售數據仍應該遠低於25%。鑒於食品飲料的毛利相對較高,基本能達到80%以上;因此我覺得與其花心思在各種廣告收入上,不如想更多的創新運營手段在食品飲料銷售方面。這也更符合,影院為人們提供一站式娛樂服務的定位。(當然目前很多影院其實是和一些商業地產捆綁在一起,這些商業地產中的餐廳和各類食品店,無疑會降低影院本身的食品飲料銷售能力)。
大致說說在國內數字同步影院的主要利潤有以下幾個方面:
1.票房收益,大概佔到70%,來自最新上映的影片。增加票房收益的方式就很多了,但主要是以增加售票窗口,比如我可以和各大團購網站合作,由他們幫我進行產品推廣,但不建議長時間採用此種方式,因為畢竟團購的價格是很便宜的,何況也不能凸顯VIP的優勢。然而作為觀影人群,價格越低當然越好,順帶分享一下吧,大家可以結合會員卡和團購,沒有團購的時候用會員卡,有團購的時候果斷下手啊!!!!!
2.賣品收益,約佔20%-30%,主要來自於可樂爆米花甜品,也有一些CD、玩偶等。去年萬達光是爆米花和可樂的收益就達到4個億。在國外,影院的大部分收益也來自於賣品,而對於我們大部分的「平民」來說,光是消費了一張影票就已經算是一種很高的享受了。所以在賣品區域還是有很大的空間去獲利。很多影城也會結合其他業態,比如咖啡吧,獨立書店等。
3.會員卡。這是一種快速收回資金的方式。一百到幾千元不等的會員卡,自己看也好,送人也好。對於影院來說,只要我賣出去就是賺錢了。有會員卡的你能夠用完裡面的錢、但所有人都這樣嗎?
4.廣告。包括片頭廣告,也就是咱們看電影之前5-10分插入的廣告;影城的燈箱廣告,有電子屏的,也有紙質的;大廳空白面積,自行選擇商家合作,把廣告位租賃給別人,或者提供5-10平米的場地給銀行,讓他們辦理信用卡。這些都是利潤。
5.其他
1)商家合作,樓下超市買滿300送一張影票,隔壁酸菜魚火鍋消費200送影院優惠券2張,諸如此類。
2)包場,公司年會、舞蹈排演等等。
3)承辦學生愛國教育影片播放啦。。。。。雖然單項收益不及1、2點,但是總和加起來也很可觀吶~~~~
大家也可以一起交流一下哇
在手機上辛苦碼的字一發布就沒了,還讓我被反垃圾給幹掉了,汗
在電影院工作了兩年的人現身說法
1、票房
2、賣品
3、廣告
下面都以一家1000萬票房的影院舉例
一、票房
刨去5%電影專項資金、3.3%營業稅之後,影院留凈票房的55%左右,收入應該在500萬左右,然後影院每年的房租、水電費、人員支出等都會算從票房收入中走,年利潤約在50萬元。票房收入中包含了各種團體包場、團購票等。
二、賣品
賣品占票房的15%(近幾年有下降,常年在13%左右,方便計算取15%)約為150萬。成本:利潤=4:6,利潤約為90萬,但其中爆米花與可樂一般可佔80%以上。
三、廣告
約佔票房的7%,年收入約70萬。其中主要分為兩類:映前廣告與展示廣告。映前廣告現在絕大多數影城基本交給了代理公司。展示廣告主要是針對片方對影片進行宣傳的一般含有噴繪、地貼等。
四、總結
票房決定了一家影城的人流,人流決定了賣品。而賣品在沒有新的爆款出現之前,15%左右的票房佔比是固定的。廣告收入是影城現在動腦筋最多的,有一些近幾年做的較多的形式:影廳冠名,包括影廳門頭燈箱與影票廳名更改,一個廳一年冠名費約為10萬左右;影票LOGO,影票印刷贊助商的LOGO,一般可以抵消票紙成本。
以上
如果論總收入,毫無疑問是票房所佔比重最高。但是如果按投入產出比的話,妥妥兒的是賣品。萬達去年光爆米花賣出去四個億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了。
除了爆米花,一些電影周邊(尤其動畫周邊)的收入也非常可觀。這些東西成品可能只有個位數,但賣到100都是有可能的。很多熊孩子在櫃檯前不買真不走啊。。
作為曾經在某電影院打發無聊時間的BO(box office)兼職人員,我想就我工作過的一些崗位談談我的感受,(當然片前的廣告部分的廣告是必須有的,不過我不太清楚和其他部分比那個比重比較大。)
個人的主觀感受是,賣品。就是爆米花啊飲料一類的統稱。
記得以前看過一本很專業的電影書籍,大概內容就是美國某時期電影院線的某老闆說「我根本不關心今天上座了多少人,我只關心今天賣出了多少可樂和爆米花。」
可能我現在的記憶和原話有出入,可是就我在職的那家電影院而言,這是真的。
因為每天我們的值班經理都會極力強調一件事情:推銷賣品!!!!!!
首先說說我工作的電影院吧,在我所在的城市不是什麼太好的電影院至少我是不會掏錢去的那種,但是後來發現它本身其實不差因為是邵氏投的,因為自己對邵氏投的一些電影(銀翼殺手)比較愛,所以對我兼職的那家電影院有了幾分敬意.....這其實都是離開的時候才知道的,都是後話了。
扯遠了
那家電影院因為位置,宣傳等原因,客人並不太多,所以就極力推出了團購形式,幾乎能想到的團購都能買到它的票,可以說,每天票房的99%的收入都是來自團購偶爾3D會加5-10塊的差價,特別的電影會加到20,因為團購類目太多,還有我不知道3D和2D在票房上本質的區別,所以在這裡不做評價,引進的時候應該會貴一些吧...
在買票類目裡面有一項叫做「最低限價」因為系統是預設好的我一直想知道所謂最低的限價是幾塊。
實際上從我們的機器上顯示的是8塊錢,也就是說 比如一張票賣30,那麼按照八塊的限價它至少是賺22的,實際上,每天團購票的人更多,按照最低限價的底線來說,一個座位就賺了2快-10塊不等(每個團購網價格不一樣)
我不知道我這樣算是不是科學,但是如果遇到倒霉的人來看電影了,又沒有團購又沒有會員卡的情況,就要購買70元每張的電影票,3D就是120一張,這種價格顯然是大家不能接受的,但是偶爾還是能遇到土豪來買的.....
但是一般這種情況,按照上級要求,要向顧客推薦「套票」
所謂「套票」就是和你說這是一個活動,買原價票,送可樂和爆米花,但是你票面上顯示的金額不在是70 了,要向顧客說明,
顯然,一部分錢是給可樂爆米花的,估計是為了達到業績的均衡。
如果這還不能打動顧客,可以推辦卡,(辦卡有個20塊錢的制卡費,那個我不太懂是是么意思不過一張卡片的利潤肯定很低,但是有一個好處就是綁定消費者吧大概,想到這裡還有20呢,我有很多電影卡就是老是會剩一些錢,比如4塊啊6塊啊根本不能用的情況,這樣就可以促進再消費)
剛剛說了關於BO的成本,不過只是我很主觀的看法,對於賣品,
有一次下班要點帳的時候很無聊,我就在看賣品的進價,
某綠茶進價1.68一瓶,實際賣價12一瓶,其實這還好。
超市裡0.8元一瓶的礦泉水,影院賣價10塊
爆米花中的22,大份28.我對爆米花的成本,因為沒有明確價表所以並沒有概念,但是就是椰油,白糖,爆谷,還有爆米花桶的成本,一份最多最多1、2塊錢吧因為有段時間為了推爆米花,降到了加4元換購爆米花的活動,這樣一算,賣品的利潤大家應該心裡有數了。不過可以說我兼職的那家電影院還是比較有良心的,每天的爆米花都是現成出爐的,當天下班前都是洗鍋然後給清潔阿姨去處理的。這點相對某些大影院,一吃就能吃出年代味道的爆米花還真是尷尬。
寫完這些我想了想,如果所有人都是厭惡可樂爆米花等一切食物的人,那麼我這種演算法就欠妥當了。不過我自己去影院的時候,基本上都會買一些飲料或者是爆米花的,
消費嘛,圖個痛快就好不是嗎。
補充一下吧
萬達去年賣爆米花賺了4個億好像。
我覺得目前的影院VIP思路簡直是奇葩一個,網購,團購拿的折扣比VIP還低,對得起自己的核心用戶么?腦殘才辦VIP啦
電影票房的分成
零售商品(水、爆米花、紀念品。。。)
地皮出租的租金(附帶的小美甲店啊什麼的,那些門面的租金)
陣地廣告
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返還。也就是補貼。1,電影票房(60%—70%);
2,賣品(20%—30%),包括零食,飲料,非食品類商品,例如電影衍生品,但在國內市場不好
3,廣告(5%—10%),銀幕廣告和其他影院內的廣告位
4,場租(1%—5%),影院大堂的場地租賃(大家常見的娃娃機等)和影廳的租賃(公司開會,學校給學生提供表演的舞台等)
5,透漏的票房(佔比:不好說)
電影院實在回本太慢,令人捉急。
現在的情況是:互聯網購票是大頭,佔據了70%的票房。
好處是有票補:比如8.8元的特價票,根據影片發行通知中的最低票價和影院進行結算。進口片發行通知價格一般不變,一般就是要求2D最低20元,3D最低25元,IMAX最低30元。國產片可就沒準了,10元的最低票價我都見過。
在來說說結算:一般而言在線票務會找發行商做活動,發行商一般會有票房和補貼的考慮不敢不接,發行的補貼來自在線票務。舉個例子:18.8元的特價3D最低結算價為25元,和影院結算價差6.2元。那麼這6.2元誰出呢,一般是在線票務或發行打電話給對方,問對方是否想做補貼,然後談妥一個比例互相補貼,比如1人出一半,一人補貼3.1元。
發行的錢來自票房分成,比如發行可得20%也就是5元拿3.1元做活動自己是不虧本的,互聯網燒錢獲得用戶表面看也不虧本。況且不是每一張特價票都是按25元最低票價賣的。肯定也有高價賣的往低價票身上倒的情況,當然這個具體怎麼操作我不知道,因為現在查票房都按照票麵價格來查了。
言而總之:綜合來看大家收入全減少了,但是實際上是不虧本的,中國的票房增長數據是可信的。
(後面有空在更,下一條我要更新幾個弊端,對於想開電影院的人可能有一定參考價值)爆米花,隨隨便便十幾二十塊,一瓶礦泉水10塊起。。。。還天天排隊。。。
爆米花最賺了
萬達 很多來自爆米花
現在廣告做的很厲害呀,電影院都會講電影票上寫的放映時間往往要延後三到十分鐘不等去投放廣告。簡直不看不行。。。誰知道哪場會放廣告哪場不放。。。萬一錯過了電影開頭那還有啥好看的
當然是爆米花啊!
補充
拍攝於某萬達影城
某些企業打廣告 以其公司名字命名
爆米花
妥妥的爆米花( ̄^ ̄)ゞ
1、票房
2、廣告
3、食品飲料
4、補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