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看,韓寒的編劇水平如何?

1. 若以100分為滿分,郭敬明、韓寒各多少分?

2. 希望得到客觀、專業評價。


傳媒相關者。隨便說。
晚上剛看完,感覺韓寒跟導演沒什麼關係,他就是一編劇,還是一破編劇。有一種攝影聲控分鏡圖剪輯都幫你到這份兒上了怎麼還是不能講一個可能有邏輯的故事的感覺。
知乎上看到很多精緻的影評人在電影的故事性這個層面上給出了很多有趣中肯的評價。
從藝術價值和電影本身作為工業製成品這個角度說,我覺得很失敗。
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小時代和後會無期這種電影,能掙很多錢。
這樣的作家拍這樣的電影本身就是把粉絲和長期積累的噱頭變現的一個過程。
韓寒也說到,拍電影是個夢想,這就跟實現個人價值也拉上關係了。
事實是,這樣的電影瞞不了滿足不了製作人也沒想滿足的部分觀影人。
但用噱頭安撫沒觀過世界的小年輕,亂入的大媽,陪孩子的家長,還是剛剛好。
能做一個叫電影的東西出來,並且掙大錢,即使沒什麼藝術價值,在國內,現目前還是絕對的主流。


郭敬明的沒有看過,但韓寒的《後會無期》,昨天看的首映。
編劇水平太差。
我記得不止一個老師對我說過,要破除心中的執念,也就是我執。別太把自己當回事。編劇是藏在故事後面的人,要學會藏。埋得越深,長的越好。韓寒在《後會無期》中則自以為是的抖機靈似的講自己的「反雞湯」似的人生感悟強加在人物口中。這不是人物想說的話而是導演自己自作聰明。曾拿羅丹所做的「巴爾扎克」雕塑做比較,藝術作品強調的是整體而不是局部。
看完這部電影,也不知道韓寒想表達什麼。故事很簡單就是我在路上,見過很多人,遇到過很多事,那些男孩,那些女孩,教會我很多事情。
韓寒自己說:我不喜歡跌宕起伏的電影。可是,他也沒有能力拍好小情節的電影啊。幾個故事之間並沒有什麼聯繫。都說韓寒是作家拍電影,韓寒根本不懂劇作,戲劇性動作和小說是不一樣的啊。況且韓寒好意思說自己是作家的話。
不過是韓寒拍的,我同學問:這麼無聊,我是不是沒看懂啊。

韓寒小聰明全用在了營銷上面,比起早期的彭浩翔差遠了。彭浩翔當年也是想做斯科塞斯的。韓寒的電影品味比郭敬明高不了哪裡去。某老師的話:韓寒微博里電影的推薦簡直是小縣城應付藝考的編導生的水平。

配樂用的太多,妄圖通過音樂來敘事,一會小女孩的夢想,一會女兒情,一會東極島,一會成了迷。這真的不是MV大混剪嗎?朴樹的那首歌跟這電影有什麼關係啊。

還有說看到微博上魏君子在說韓寒的後會無期,一直在轉發好的評論,他為什麼這麼努力啊,一看才知道,他是策劃人啊,賣了錢好票房他有一份錢拿呀。

還有那隻狗都有自己的微博了,天天賣萌賣蠢我還以為作用多大呢,完全就是個裝飾品呀。對劇情完全沒有發展。
————————————————————————————————————
客觀的分析一下:(當然藝術作品不是科學計算,比如前幾天分析《一代宗師》,故事講散了,但依舊很喜歡這個電影。這個是導演魅力。)

主題/主題思想:主題就是兩個人送一個人去最西的大陸去教書。主題思想我是在不知道韓寒要教給我們什麼大道理。 開始以胡生為講述人,走到一會兒,胡生沒了。韓寒當然可以俏皮的解釋,我想寫一個故事,主角不到一半就消失。

情節/人物:人物孤零零的站在螢幕上。我不知道怎麼敘述一種感覺。不說人話也就算了,想著法的給你抖機靈。sun of beach怕你不知道,還在字幕上做文章。有人說,沒有情節,追求一種散文化。可是你看看侯孝賢的《童年往事》,看看《天水圍的日與夜》。看看小津,那才是生活化,散文化啊。你不能說沒有起伏就是散文化啊。幾個故事幾乎沒有聯繫,完全可以拆分成微電影。電影根本拆不出起承轉合。

微博上@閃靈愛說:歸根結底,電影劇作是通過動作來視覺化揭示一切的,劇本是需要放置在戲劇化的情境結構中,運用畫面、對白及描寫所講述的故事。近來國產片,「段子電影」多現,實質是劇作技術含量過低,依賴語言講述,而無法建構合適的場景和環境來展現人物動作,整體欠缺視覺化思維。長此以往,百害而無一利。

結局:本來以為兩個人告個別,平凡之路唱一下就結束了。結果幾多年後一人是作家,一人成演員。這就是平凡就是唯一的答案嗎?

應該來找陳老師唱主題曲:

你看過了許多美景

你看過了許多美女

你迷失在.................(腦洞大開就腦補。)


韓寒基本上在自說自話,福樓拜說「小說家應該隱藏在作品背後」,因為藝術不是表達自己,而是對世界的探索,是對人物的探索,是對每一個陷入世俗陷阱的人生的探索,不是你高興了就讓他好過,你不高興就讓他難受,你要把自己的觀念隱藏起來,從人物本身出發,他的性格他的境遇他的情感才是決定人物的發展方向的,而韓寒更喜歡自己跳出來說話。很多人覺得電影好不是因為作品本身好,而是因為喜歡作者。


這電影需要電影專業人士評論。當然我的評論是,以我不專業的水平看,爛。
我不喜歡給爛片寫影評,今天是個例外。因為之前我看到太多好評了,所以我想正下視聽。當然藝術這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死忠者還是會堅持己見的。
  電影大致情節是,浩漢想干旅遊失敗,東極島破敗不堪,於是想出去旅行散心。江河要去西部教書,還有一個失蹤的胡生,莫名其妙地上了路。他們見了第一個人——做替身演員的周沫,扯了半天不痛不癢了的淡。路上江河要了個應召女郎蘇米,結果被騙。遇到一個號稱環遊中國的阿呂,還是被騙,車都被阿呂開走了。後來江河出名了,東極島旅遊的人也多了。
  情節線簡單到令人髮指,除了大片片的野外景色,就是不咸不淡的對話。看到三分之一就想沉沉睡去,如果說慢節奏,王家衛慢節奏,但是我覺得能在電影里看到我自己,那畫面看著不疲勞。伯格曼,一點都不無聊,還讓人深思。但是韓寒的電影,你究竟在表達什麼?善良的人總是吃虧,只是到最後會逆襲?年輕人應該出去走走而不是窩在家裡?賣淫應該合法化?如果說有情懷,我不知道是什麼情懷。像傻逼一樣出去旅行?我真的很想旅行,很想,每天工作枯燥死了。但是枯燥乏味的工作還要人做,不然養尊處優的人怎麼生活?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你明明心裡想的是魔戒,為什麼總是表達著情懷這種高尚的說辭?原諒我忽略了電影里的狗,不知道誰家的狗,就這麼被帶走了,有點物權概念好不好,這又不是武俠片。城市裡養狗 嚴重污染環境。我上班路上總是踩到狗屎。
  從電影專業角度看,畫面可以,音樂不錯,情節太乏味,情懷太脆弱,所有對白都應該是從一個人嘴裡蹦出來的,對話與人物不對照,而且雕琢痕迹太明顯。
  想想這世界變化太慢了。十年前是小四與韓寒搞基,到了今天還是如此。說什麼為了夢想,其實都是為了名利。這世界變化也太快了,十年前韓寒是要立牌坊的婊子,現在是想立立不起牌坊的婊子。想裝逼怎麼都裝不像。就像電影里的江河,人家明明是小姐,非要跟人家談戀愛。
   六億票房,簡直是一個笑話。可能導演太想迅速圈錢了,更大可能是他沒有足夠的能力拍好。
  另外我覺得《綉春刀》很好,雖然不知道好在哪裡。

一地雞毛——《後會無期》 (後會無期 影評)

我覺得知乎網友還是比較理智的。對比寧浩的公路片,高下立判


我來兌現吐槽《後會無期》的諾言了,我們處女座最擅長黑處女座了。


本來想在另一個問題下回答的,發現是從原來的預測貼變的,已經回答過了,不如存照為證吧。

作為韓寒的處女座,他在攝影、剪輯方面都算是過關的(當然風光攝影是一種比較討巧的做法,並不能見出功力)。整部電影最讓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劇本,以至於片尾字幕出現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哈?結束了?

劇本不像散文可以任意收尾,一般情況下,它需要完成從起點A到結尾B的跨越,無論是故事還是人物的展開和成長。而在《後會無期》里,你只看到主角的價值觀分歧,用通篇的大道理和小段子來告訴你韓寒理解的生活,實在有點不太重視我們的智商呢。電影所提出的問題呢,他似乎根本無意去解決,只是用故作深沉的「後會無期」來潦草地告別一段往事。

另外故事的動機在哪兒呢?

我看過的公路片不少,不是因為我愛看,只是國外有太多這類題材。給我的一個感受是,公路片必須有一個強烈的「上路」動機,哪怕驅動的點看似荒唐。比如《陽光小美女》里,一家人為了Olive參加選美才踏上旅程的;又比如《共產小子西遊記》里的不會英文的東德小子分別為了尋父和金門大橋組團橫跨美國;再比如《內布拉斯加》里的酒鬼老父深信自己中獎,執意要從蒙大拿跑去內布拉斯加。相比之下,浩漢送江河去學校入職,未免太規矩了,從初始設定就丟棄掉公路之旅一條能情感爆發的主線。

然而,在荒誕的動機背後,是要看到刺眼現實的。韓寒正好反著來,一個過於正常的目的,卻光用直白的方式和行動來表現現實的荒誕(你甚至不能說是隱喻)。

及至江河和蘇米那段,我腦中的小燈泡瞬間亮了,這不就是《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里的故事么。回去一翻,果然是這樣的!從小旅館服務員的態度、環境的描寫到兩個人物之間的互動以及後來警察的介入,幾乎照搬了當年小說里。過了 N多年,甚至還在用那個包日包夜的梗。或者說這些年來,韓寒終於有機會把腦內劇場搬上了銀幕。我只看了《獨唱團》里轉載的那部分章節,其他的不能多談,看網上似乎也有粉絲找出了小說和電影諸多雷同處。從創作上來講,懶到這種程度也算是一種境界了,讓人有種韓寒抄了一把韓寒的強烈趕腳。

我們看的是電影,不需要你來總結中心思想……

「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一生」
「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
……
諸如此類的語錄式的台詞,聽得讓人直起雞皮疙瘩,這種典型的小說對話,放在電影的語境下,就像是在給你用紅線划出重點。

袁泉這個人物徹底暴露了韓寒的文藝腔,邊打撞球邊講了一個晦澀故事,末了還神轉折到「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克制」,光這個論點就需要用一個章節去解釋的,擱在末了著實不知所云。不過觀眾還挺吃金句這套的吧,就像灰姑娘有了水晶鞋其他已經不再重要。我之前在寫文章的時候,也發現在一大段文字後加上一句似是而非的話,常常會被大家反覆引用,看起來似乎意味深長很值得玩味,但其實我的用意不在這句話上呢(淚)。


也不奇怪,韓寒一直是金句控,那會兒還不是翻譯了砰然心動里那句「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 」 看電影的時候我完全沒印象,大概是太說教的關係。


簡潔明了的台詞往往更能擊中人心,比較一下「就這樣吧」和「那些曾經覺得很重要的事,如今早已不值一提」,又或者「我挺好的」和「你不了解我,又怎能明白我的悲傷」,小說和話劇都可以用文藝腔演繹,但這是喜劇,不是蔡明亮的藝術片。親,說人話不行么。


如果結尾是給《旅行者》做植入或是純粹想吐槽《繼承者》,那我只好認了。

如果不是,那我就不客氣給差評了。


等韓寒哪天明白了「後會有期」,我想那才算是成熟吧。從當年對教育體制的抨擊到現在作為公知的姿態,他始終為了反對A,而擺出一副-A的立場。不過我也不會因為討厭韓寒而去喜歡郭敬明的,我對《小時代》別說黑,連好奇心都沒有。


說到底,他有提出問題的能力,但沒有建設性的答案。當衝突正面爆發後,用分道揚鑣來處理本質就是迴避問題,所以劇本會再通過一個事件來消融彼此的矛盾,使主人公對生活產生不一樣的領悟,讓人在觀看這段漫長的旅程中為小人物的不平凡擊節讚歎。公路片其實拍得都是夢想隕落的過程,但在一路上,我們得到的是超越夢想的人生滋味。


而非像《後會無期》,深吸了一口氣,都懶得呼出來。


P.S. 電影院里的觀眾笑點,多到我真要懷疑自己和他們看得是不是同一部電影,簡直敞開著咯吱窩等著韓寒撓痒痒。


看完才知道,原來韓寒對導演這個職業的理解,就是當一個段子手啊~~~~~~~~~


額。。。。我只能說韓寒干職業編劇會餓死。。。。整部電影是一部放棄劇作的電影,各種不對,台詞不對,結構不對,人物不對。
笑尿了,下面有人說公路片是很難拍的類型。。。。SORRY,公路片恰恰是類型片的裡面最容易拍的了。。。。


比他做導演的要好。


韓寒、郭敬明和張嘉佳,建議題主可以把他們三個人放在一塊比。

嗯...

額......

韓寒十分,郭和張平分秋色,姑且都七分。

滿分一百。


有佳句無佳章
後會無期細節部分確實有亮點,但整體看下來不夠出彩


爛成一坨狗屎,為了表達而表達。
還不如郭敬明。人家起碼拍成個mv。
韓的電影深度贊一個,沖著他的幾句話我都願意貢獻了六十塊的票房。


挺一般的,總覺得他的故事是為台詞服務的,人物所做的事情,不過是為了引出那幾句「佳句」,所以整體拼湊感很強,想做好電影,還差得很遠,但是韓寒目前卻熱衷於這種抖機靈的講故事方式,比較陶醉於人們將他的幾句口水話放在嘴邊,如果韓寒沒有意識到,我覺得他的編劇能力不會提高的。
利益相關:韓粉。


講不好一個完整動人的故事!

利益相關:十年韓粉


韓寒和小四都是背後有一個團隊運作,說白了都是生意人。真以為是他完成的么


說實話真的是有點失望。
感覺有點不痛不癢,除了裡面幾個笑點以外,讓人提不起勁罵同時也沒法誇。


表達人生無常,命運弄人,萬萬沒想到。你非得要看出什麼鬼才算?


好像大家都把小四都自動無視了,爛歸爛,至少還值得批評。


謝邀
占坑,這幾天來準備一下來答 @追木木夕


今天看了謝飛導演對一些新晉導演、新的類型的電影的評價,感到一種如今很難得的「文化包容」。是啊,我們首先應該允許多元化的存在,才能談到進步與優秀。


這問題真相就是,大家來找茬。。。


推薦閱讀:

編劇、導演和演員在拍「爛片」的時候是什麼心情?
劇本如何表現人物的恐懼?
做「抗日神劇」的編劇是什麼樣的體驗?
如果英劇《黑鏡》拍新一季,你來寫一集劇本策劃,你想寫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編劇究竟是怎樣一份工作?

TAG:電影 | 韓寒 | 編劇 | 電影編劇 | 後會無期(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