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誤解最大的一個歷史人物是誰?

比如曾經以為他是壞蛋,後來發現還不錯,曾經以為他是好蛋,結果真人很猥瑣。
還在上學需要考試的孩子們慎重選擇點開此問題。
敘事拒絕推測、無意義的煽情文學、空穴來風的話。


「別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出穿」
唐寅 唐伯虎
小時候看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看張家輝的《金裝四大才子》
印象中的唐伯虎,猶如電影電視劇中一般,風流倜儻,才華橫溢,妻妾成群,腰纏萬貫,天天與才子佳人們飲酒做對,好不快活。

結果呢,大了之後了解了那個歷史上真正的唐伯虎,一陣心酸。

25歲前的唐伯虎,放在現在可以說是男神級別的,才華橫溢,轟動蘇州,嬌妻徐氏,溫柔體貼,好友允明,吳中才子。結果一兩年的時間,父親,母親、妻子、兒子、妹妹相繼逝世,家道中落,26歲,已有白髮,在好友祝枝山的幫助下,準備科舉。

不出所料,唐寅中應天府鄉試第一,本來前途一片光明,結果卻因牽連徐經科場案下獄,後被罷黜為吏。

出獄之後的唐伯虎辭去小吏的工作,認為那是恥辱,以賣畫為生,更加的放蕩形骸。

四十多歲時,被寧王招入府中,本以為自己可以大展宏圖,結果卻發現,寧王要做的事情是,謀反!
唐伯虎人生中最凄慘的生活開始了,他為了能讓寧王放他走,開始裝瘋,裸奔,寧王信了,放過了他,唐伯虎最後的那些尊嚴也消失殆盡。

之後的唐伯虎,徹底的墮落了,每日縱情聲色,這時候通過賣畫,已經滿足不了自己的日常開支,經常「三日無煙」,最終唐伯虎在窮困潦倒中死去。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唐寅絕筆

——————————————————————————

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網為我的文章維權

轉載請跳轉》》》 維權騎士_一個為原創者提供版權管理和保護服務的網站


有一個大家不會想起來,但一提出來都知道的人物——龐太師!

是的,我和大家一樣,從小就知道這是個大壞蛋!
1、跟楊家將作對,居然從老令公一直作對到楊文廣,整整四代人;
2、跟呼家將作對;
3、跟各種版本的八賢王作對;
4、跟少年包青天作對;
5、跟成年包青天作對;
6、跟三俠五義作對;
7、各種裡通外國;
8、各種陷害忠良;
9、女兒叫龐鳳,淫亂宮廷;兩個兒子叫龐龍龐虎,都不是好東西;
10、從宋太祖一朝一直折騰到宋仁宗一朝,四朝奸賊;
11、從TVB各種作品到CCTV各種作品,從來都不是好人。

但是,我們看看正史上他的列傳:

龐籍字醇之, 單州成碑武人。及進士第, 為黃州司理參軍, 知州夏竦認為龐籍有宰相的才能, 調任開封府兵曹參軍, 知府薛奎推薦龐籍為法曹。升任大理寺丞、知襄邑縣。朝廷準備編修《天聖編敕》, 龐籍任刑部詳覆官。升為群牧判官, 於是上言說:「 過去的制度規定臣下不能使用國家所養之馬, 這是一種重視武裝裝備的表現。樞密院將帶甲馬借給內侍楊懷敏,大臣們反覆上奏, 才被賞賜一匹馬, 三天後, 樞密院又借給楊懷敏一匹馬, 數日後又停止。樞密院掌機要事務, 都是這樣反覆無常。平時, 百官上朝進事, 皇帝不自己親自批閱奏章, 只送給中書、樞密院。近年來朝廷詔書不斷, 逐漸多於過去, 這樣就不能防止私自請託, 杜絕佞幸之徒。以前, 王世融身為公主之子毆打府吏, 按照法律應當交納贖金, 特地停官任職。近來作坊物料庫主管官吏盜竊國家物資, 而自己卻逃避。憑藉著宮親關係, 三司就不再追究。如今皇上決斷不同於過去, 臣下私下覺得很迷惑。祥符(1008年- 1016年)年間朝廷命令有司對屬下逐漸嚴格檢查, 胥吏都相繼空縣離職而去, 縣令因此而被罷免。如果這樣, 那麼清廉的官吏就會感到喪氣。」很久後, 龐籍離開京師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 章獻太后頒布遺詔:章惠太后參議軍國大事。龐籍請求下令門, 將垂簾禮儀制度全部燒掉。又上奏說:「 陛下親自處理國家事務,使用人才應當辨明姦邪和正直, 防止朋黨, 提拔近親大臣, 希望聽取大家的意見, 不要由宰相一人決定。」孔道輔對人說:「 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摸宰相的意圖,唯有龐醇之, 是天子的御史。」任開封府判官時, 尚美人派遣內侍聲稱教旨免除工人市租。龐籍說:「 宋朝建國以來, 還沒有美人聲稱教旨下達州府的, 應當杖打內侍。」詔令有司:「 從今以後宮中傳命, 不要接受。」多次彈劾范諷的犯罪之事, 范諷與李迪要好, 都扣留沒有上報朝廷, 反而說龐籍上奏宮禁之事不實, 以祠部員外郎罷免為廣東南路轉運使。又說范諷沒有將事情全部上奏, 范諷因此而貶官, 龐籍也降為太常博士、知臨江軍。不久又官復原職, 調任福建轉運使。景佑三年(1036年) , 任侍御史, 改任刑部員外郎、知雜事, 判大理寺, 擔任天章閣待制。趙元昊反叛, 任陝西體量安撫使。由於令開封府官吏馮士元買賣婦女而犯有過失, 被降職為汝州知州。調任同州知州,於是授予陝西都轉運使。文彥博審訊黃德和一案,沒有上奏,朝廷詔令龐籍與文彥博共同辦案。龐籍上言說:「黃德和退卻應當誅殺。劉平儘力而戰, 裹屍疆場,應該撫恤其子孫。」又上言說:「 每年發生災異, 天旱不雨。宮中花費奢侈,支出收入不嚴格, 朝廷勒索繁多, 有司無法核對虛實。臣下私自認為凡是皇帝出巡乘車的費用,宮中的花費,應該堅決加以裁減抑制, 仿效先帝修善德以消滅災害的辦法。如今到處駐兵,將士儘力而戰,不能獲得獎賞; 而內官、醫官、樂官, 沒有功勞,享受豐厚的賞賜,天下人都指著他們, 叫作『 三官』。希望稍微進行裁減, 不要對宮人給予豐厚賞賜,應專門獎勵戰功,這樣就不用擔心敵寇不能平定了。」
擔任龍圖閣直學士、知延州, 不久兼任鄜延都總管、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第二年, 改任延州觀察使, 堅決辭謝, 改任左諫議大夫。自從元昊攻陷金明、承平、塞門、安遠、栲栳砦, 攻破五龍川, 邊境之民都被焚燒掠奪盡凈, 龐籍到任後,逐漸修葺治理。戍兵十萬沒有堅壁完壘, 都分散駐紮在城中, 由於畏懼龐籍,沒有一人犯法違禁。金明西北邊有渾州川, 土地肥沃平坦。在渾州川的盡頭處有叫橋子谷的地方, 這是敵寇出入的狹隘通道。龐籍派部將狄青率領萬餘人,在橋子谷的旁邊修築招安砦, 多次招募百姓進行耕種, 將收穫的糧食來作為軍需之用。周美偷襲攻取承平砦, 王信修築龍安砦, 將所有失地全部收復, 修築十一座城池。到開通名、平戎之道, 溝通永和、烏仁關, 將東西陣法更換為方陣,這樣減少了不少兵械。元昊派李文貴帶著野利旺榮的書信說前來投誠, 龐籍說:「這是欺騙。」
宋仁宗剛即位時,章獻太后(真宗皇后)垂簾聽政,章獻太后去世時曾留遺詣,要讓章惠太后繼續垂簾聽政。龐籍時任殿中侍御史,認為不妥,力主仁宗親政,併當眾燒掉支持垂簾制度的《內東門議制》。  仁宗親政後,龐籍即向仁宗上奏,建議皇帝用人應辨邪正,防止朋黨,按照公論和政績提拔晉陞官吏。他的行為得到了朝野的肯定,被譽稱為「天子御史」。
龐籍任開封府判官時,仁宗寵愛尚美人,尚美人常派內侍到開封府傳達旨意,干預政事,龐籍認為美人派內侍到官府宣喻旨意是後宮干政的行為,因此嚴加拒絕,傳令將宣喻旨意的內侍予以痛打,並明令:「今後如再有後宮傳命,不要接受。」作為一個開封府的判官,敢與皇帝的愛妃對抗,足見龐籍的凜然正氣和不畏權貴的作風。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西北党項族首領李元昊建立西夏政權,公開反宋,連破北宋邊城,百姓背井離鄉,宋西北邊防形勢十分緊張,龐籍被任命為陝西都轉運使,與范仲淹、韓琦共同掌握宋西北軍政大權,以防西夏入侵(此時包拯剛出仕不足一年,任安徽天長縣知縣)。龐籍一到邊地立即整頓軍紀,安撫百姓,穩定秩序。為戰勝西夏,確保西北邊境安寧,龐籍向朝廷進言:「天久不雨,災害嚴重,宮中奢靡,三官賞賜過重(三官即指內官、醫官、樂官),應減少宮中花費,裁減三官,節省財力以賞戰功,將士肯於徵戰,不愁西夏不平」。犒賞將士,是提高部隊戰鬥力的重要措施,而朝廷卻把大量財力花在宮中,不獎賞將士,對此,龐籍犯顏直諫,剛正不阿。
渾州西北的橋子谷,是西夏進攻北宋的必經之地。龐籍特選善於騎射,董軍事、有謀略的部將狄青在橋子谷旁築寨駐兵。為解決數萬士兵軍用物資問題,龐籍招募百姓就地耕種,以供軍糧,並以寨為基地,逐漸收復了被西夏攻佔的其它城堡,扭轉了戰爭局勢。不久,元昊派人前來談判,龐籍認為:「這是西夏的奸計,不可大意。」並下令屯兵青澗城以防元昊襲擊,後西夏大兵果然直迫宋境,見宋軍防備嚴密,難討便宜,才撤兵退去。元昊與龐籍較量多年,最後,不得不向宋朝稱臣。元昊稱臣後,龐籍即提出:將矮小老弱兵士進行裁減,安置務農,以減少費用,解決軍餉。得到了朝野的一片讚許。
皇佑四年(1052年),廣西壯族首領儂智高反宋,朝廷多次派軍鎮壓均被儂智高打敗,龐籍時任宰相,認為舊部狄青可勝儂智高,即向朝廷力薦,狄青亦上表請戰,朝廷便任狄青為宣撫使,辦理嶺南軍事。諫官韓絳認為狄青不宜專任。仁宗即徵求龐籍意見。龐籍認為:狄青出身行伍,素被文人輕視,若以文臣為狄青副手,則難以統一號令,不利於戰,還是讓狄青專任為好。仁宗聽從龐籍意見,令狄青統領嶺南各路軍士。狄青熟知兵法,了解軍情,總結宋軍失敗原因,設法鼓舞士氣,奇襲儂智高,大獲全勝。由於狄青指揮得當,士兵作戰勇敢,儂智高很快被平定了。
龐籍後被冊封為「潁國公」,以太子太保退休。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76歲時去世(此時的包拯已於一年前去世了),六月葬於雍邱縣(今河南杞縣),仁宗贈他司空,加侍中,謚號「庄敏」。「田園貧宰相,圖史舊書生」是對他一生最好的總結。子,元英曾任鴻臚寺少卿等職。孫,龐恭孫,德孺,曾任猷閣待制,直學士、成都、陳州知府等職。

我不是專家,只是讀過他的列傳,就找了一篇翻譯文,請大家過目。
我真想說,千古奇冤啊!不知道太師得罪了那個說書唱戲的,幾輩子不遺餘力地黑他。


愛迪生。愛迪生是著名的天才之一,擁有超過2000項發明,其留聲機、實用性白熾燈、電力系統和有聲電影,豐富和改善了人類的文明生活。

在美國,愛迪生名下擁有1093項專利,而他在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地的專利數累計超過1500項。

自打我讀書開始,愛迪生就出現在語文、思想品德等各種教科書中,至今《愛迪生救媽媽》還記憶猶新。他始終作為一個正能量形象「完美」地出現。

愛迪生32歲時,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成立,隨即他將白熾燈推向市場。在給人們帶來光明的同時,鈔票也像水一樣流入愛迪生的口袋,於是愛迪生成為著名企業家。

然而,特斯拉出現了。他是愛迪生公司員工,其改進推廣的交流電發電輸電系統,被認為其物美價廉,更適合廣泛使用。愛迪生經過比較,自然明白交流電的優勢。但此時他的電站已經遍地開花,為了繼續維持利益,他流露出商人的本性,頻頻找特斯拉的麻煩。

有一次,特斯拉同愛迪生談論起發電機的幾種潛在的改進可能,愛迪生輕蔑地說:「如果你能做成,付你5萬美元。」特斯拉用幾個月的時間對發電機進行改進試驗,把改進後的附件裝入發電機後,他完全成功了。當他向愛迪生索取5萬美元時,愛迪生卻回答說:「你不知道我們美國人愛開玩笑嗎?」因為特斯拉的才能過於突出,所以屢次受到排擠迫害,他憤然從愛迪生的公司辭職。在此期間,他為公司取得的24項專利都掛在了愛迪生名下。
  

特斯拉跳槽到新公司後,專門研究交流發電機,並逐步佔領了部分市場。為了打擊對手,愛迪生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商業活動:他發行了一本題為《當心》的小冊子,書中詳細地列舉了交流電所謂的種種危險;他還策划了「死亡表演」,在大庭廣眾之下表演交流電電死小貓小狗的鬧劇,並聯繫媒體進行炒作,以營造交流電很危險的氛圍;他甚至疏通了紐約州監獄的官員,將絞刑改為交流電電刑,把受刑的犯人電個半死不活,渾身黑焦。愛迪生如此不遺餘力地詆毀交流電,讓不明真相的群眾對交流電產生了恐懼。兩大科學巨人的對決趨於白熱化。
  

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供電項目面向社會公開招標。愛迪生公司報出的價格遠遠高出特斯拉所在的公司,特斯拉終於贏得了一次向公眾展示交流電的機會。展示需要燈泡,可是小心眼的愛迪生為了報復特斯拉,居然不准他使用自己公司生產的燈泡。不過這完全難不倒天才特斯拉,很快他就發明了一種新型燈泡。
  

在世博會現場,特斯拉一手拿著電線,一手拿著燈泡,在眾目睽睽之下將燈泡點亮。交流電危險的謠言不攻自破,特斯拉終於獲得完勝。某些利益財團嗅到了巨大的商機,又威脅又利誘,希望特斯拉出讓交流電相關專利。為了不讓交流發電機成為他人的斂財工具,更為了讓人們充分地享受到科技帶來的福利,特斯拉決定將相關專利給社會使用,而按當時的物價,每生產一匹交流電,特斯拉可收取一美元的專利稅,如果特斯拉像愛迪生那樣迷戀金錢,全球巨富將會是特斯拉。

特斯拉這一生不爭名,不奪利,這才是真正地為科學而生。我們小時候不知道特斯拉,長大後,知道了愛迪生和特斯拉這檔子事,由此,愛迪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崩塌了。

部分內容來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185790


包拯的膚色,是我長期以來一個很大的誤解。

小時候特別喜歡包青天電視劇,劇中包拯的剛正不阿和那張黑臉讓我印象深刻,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對包拯那張帶有傳奇色彩的黑臉形象都深信不疑。

直到我看了這張圖:

原來包黑炭他一點都不黑!

後來讀了歷史,發現包拯不光臉不黑,額頭也沒有馬蹄踩的月牙,他的傳奇經歷也大都是後人附會演繹的結果,這多少讓我這種腦殘粉有點失望。不過,雖然包拯沒有電視里演的那麼神,職業也不是天天斷案的『法官』,但他的人生依然是開了掛一般精彩。

後世稱包拯為包青天,除了廉潔無私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夠為民做主,嚴厲打擊不法權貴,這在古代是非常不容易的。

包拯彈劾了很多『顯官』:
張堯佐是宋仁宗的國丈,純粹靠著裙帶關係,被授予3個顯赫官職,包拯前後6次與宋仁宗據理力爭,最後將張堯佐彈劾。

寵臣王逵因為受到朝中權貴和宋仁宗的庇護,在地方上橫行不法,造成極大民憤,包拯又多次與宋仁宗辯論,痛斥王逵的惡行和仁宗的偏袒,最終將王逵彈劾。

宋仁宗的親信太監閻士良監守自盜,貪污腐敗,被包拯知道後也不放過,最後閻士良被彈劾。

據統計,因受包拯彈劾而被降職、罷官、法辦的重要大臣不少於30人,包拯也因此被時人稱作『包彈』!

關於包公其臉為何變黑,還要從一千年前說起。包公出生在一千年前的一個5月28號(沒錯,他是雙子座),與傳說不同的是,他家並不貧困,包拯也沒給人放過牛,相反包家是書香世家,包拯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不僅成績優異,還志向不凡,立志要做一個為民請命的好公務員。

28歲時,包拯終於考中進士,如願當上一名國家公務員,被授任大理評事,並派到江西做一個知縣。

但是,作為一名優秀的封建主義大好青年,年輕的包拯秉持『父母在,不遠遊』的儒家教導,沒有選擇離家赴任,而是留在合肥老家贍養父母,直到10年後父母離世才上任。

這一年包拯已經38歲了!

一上任,包拯就顯示出非凡的執政才能,短短3年就調任廣東肇慶市委書記(端州知府),3年後又調到開封,成了一名京官!仕途可謂扶搖直上。

在廣東時,包拯寫下一首明志詩,這也是他流傳下來的唯一一首詩: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 史冊有遺訓,勿貽來者羞。

簡單翻一下就是:我要做個『直』男,名垂青史的大『直』男!當然,是正直的『直』。

可做個『直男』並不容易,不可避免地,他也遇到了職場『潛規則』,不過與一般人的默認甚至服從不同,包拯一上任就對各種歪風邪氣進行嚴厲打擊,『潛規則』在他這裡不好使了,與『潛規則』 的鬥爭持續了包拯的整個政治生涯。

當時京城流傳一句話:『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就是說有兩個地方沒法通過關係『活動活動』,一個是閻王,一個是包公,在這想走後門、打點送禮,試想閻王是什麼反應。。。

歷史上很多清正廉潔的官員,人品雖沒問題,能力卻不見得優秀,而包拯牛就牛在既有品格,辦事能力也妥妥的,還比較有思想,在朝廷時能夠常常規諫宋仁宗,使朝廷避免了許多決策失誤。

這麼優秀的公務員,自然在哪裡都會發光,由於政績卓著,終於有一天,包拯權知開封府,這就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市委書記,但權力要大得多,此後包拯最高升至樞密副使,相當於副宰相,是朝廷極其重要的官職。

開封是天子腳下,所以權貴特別多,包拯上任後卻一點都不買他們的賬,只要有違法亂紀,必定彈劾而後快,在彈劾國丈張堯佐時,包拯講話激動的口水都噴到了宋仁宗臉上。那麼,包拯如此欺帝太甚,宋仁宗為什麼不把包拯罷免了?

事實上,包拯能夠『直道』而行,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他遇到了宋仁宗,宋仁宗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納諫,而且度量比較大,被稱作『守成賢主』,大臣的諫言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就過兩天再接受......

所以皇上都敢數落,更別說那些普通的王公大臣了,一時間在包拯的治理下,搞得官不聊生,不法權貴紛紛為之斂手,朝廷颳起了一陣嚴明清廉之風。

包拯常在河邊走也能不濕鞋,獵殺鼠輩無數,卻能免遭奸人陷害,這不僅是因為有『守成賢主』加持,更是因為包拯清正廉潔早已威名在外,要陷害他根本都沒人信!

由於包拯能為民請命,不畏強權,所以被後世當成廉潔的化身,民間甚至視包公為神明,也就演繹出很多關於包公的傳說故事。所謂『奇人必有異象』,如果包公就是正常人的樣子,那顯然不夠酷嘛,於是後世又對包公相貌進行了藝術加工,所謂『鐵面無私』,鐵是黑色,於是用黑臉來具象化包公的『鐵面』,簡直完美。

所以關於黑臉這事,雖然不符合歷史事實,但時至今天它已經成為一種符號,成為公正廉潔的象徵,人們用這種方式永遠的紀念了受人愛戴的包公包青天。

——————————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超級Study


楊蔭榆,楊絳先生的三姑母。
對,她就是那位因為魯迅先生的《紀念劉和珍君》一文而廣為社會大眾所熟知的「獨裁暴虐」的北京女師大校長。
通過魯迅先生的文章,相信我們每個人對於她的印象並不好:依仗強權獨裁壓制學生的訴求,強硬打擊學潮,極為保守,與當時的北洋政府連聲唱和。
鮮為人知的是,在美國獲得教育學碩士學位的她,在當時也算的上是一位得風氣之先的時代女性。不過,無視當時的民意基礎,囿於西方的教育理念,她認為學生應該只需也必須只學好自己的學業,不應過問政治活動。基於這樣的教育理念,她對一切學生活動橫加阻撓。
誠然,她的這種行為從一個校長的角度來看的話,有些許愛護學生的因素在裡面。但若是放在整個大局來看,絕對是逆時代潮流而動。在整個民族和國家的風雨如晦之時,他的這種理念,無疑培養出的只是一群沒有家國情懷的死書獃子,反倒委屈了教育的真義。
後來,由於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她被免職。
我們大多數人對她的了解僅限於此,如果要以此為界限從她這之前的表現看來評價她的一生,她無疑是傳統意義上的「黑」「壞人」。
但世上哪有那麼多涇渭分明的黑白。
她的後半生,卻贏得了我們每一個人敬重,讓我們每一個人唏噓不已:
抗戰爆發後,日軍侵佔蘇州,侵華日軍要楊蔭榆出任偽職,遭到她的嚴詞拒絕。當時,楊蔭榆居住在盤門,四鄰的小戶人家飽受日軍蹂躪,她開辦的二樂女子學術社是女學生集中的地方,自然也無法倖免。楊蔭榆忍無可忍,跑去日本軍營,遞交用日文撰寫的抗議書,併當面斥責日本軍官縱容部曲奸淫擄掠,肆意違反國際公法。日本軍官見楊蔭榆氣度不凡,日語講得十分流利,估計她是地方上有名有數的人物,就勒令部下退還了他們從楊蔭榆四鄰搶走的財物。如此一來,街坊上那些被日本獸兵視為「花姑娘」的婦女都將二樂女子學術社視為首選的安全庇護所,楊蔭榆出於正義感和鄰里之誼,對她們來者不拒,悉數收留,為此她拿出積蓄,擴建房舍。這種情形顯然不是敵酋所樂見的,於是他們想出毒招,徵用楊蔭榆的住宅。楊蔭榆怎肯搬家,於是雙方形成激烈對抗的局面。凡此種種,刺激了日本侵略軍,楊蔭榆也成為日本軍方的眼中釘,肉中刺。
1938年元旦,兩個日本兵來到楊蔭榆家中,用一番鬼話哄她出門。在吳門橋上,一名獸兵突然朝她後背開槍,另一名獸兵則猛然將她踹入寒冷的河水裡。他們發現楊蔭榆落水後還在繼續撲騰,又連發數槍,直到河水泛紅,這才揚長而去。一個為楊蔭榆造房子的木工將她從河裡打撈上岸,裝殮遺體時,棺木太薄,不敷所用,只好在棺外倉促加釘一層厚厚的木板,既沒刨光,也沒上漆。楊絳認為,「那具棺材,好像象徵了三姑母坎坷彆扭的一輩子」。
較為全面公正的評價,摘錄如下:
楊蔭榆女士任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僅一年零八個月的時間,曾導致了著名的「女師大風潮」,這是壞事,雖然如此,她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大學校長的史實卻是不能抹去的,她在侵華日軍面前不畏強暴的言行,表現了她作為中華兒女的民族氣節,她的晚節還是應當肯定的。

全面了解了楊蔭榆女士的一生後,只能說,世界上沒有涇渭分明的黑白,任何的對錯,都要放到歷史這個大框架中來整體全局地看。
功過是非,留與歷史,留與後人評說。


康有為
中學時候看教科書上說他公車上書 參加百日維新 感覺他是個有才有抱負的正面人物
後來發現他不但是個牛皮大王、兩面派,更是個欺世盜名的主兒
他自稱聖人,生活卻極度荒淫奢靡
他提倡一夫一妻制,鼓吹女權, 但是他娶了六個老婆,晚年妻妾成群
他主張人人平等,自己卻有幾十號僕人
他跟光緒的合照是他自己偽造的,光緒跟他根本不熟

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


都讓開,讓我來!必須是龐太師啊!


童年陰影《少年包青天》里通敵賣國、結黨營私的大反派,以及三俠五義里的一起組團打BOSS的終極大怪。

然而!!!

人家是忠臣啊!!!而且是大大的忠臣啊!!!委屈╥﹏╥...

龐太師,原名龐籍,字醇之,單州成武(今山東菏澤市成武縣)人。任黃州司理參軍時,深得知州夏竦的讚許,認為龐籍極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不久龐籍又先後升任為江州軍事判官,開封府司法參軍,刑部詳復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累遷至樞密副使,樞密使等。

宋仁宗剛即位時,章獻太后垂簾聽政,龐籍時任殿中侍御史,認為不妥,力主仁宗親政,併當眾燒掉支持垂簾制度的《內東門議制》。

人家根本就不是和太后一夥控制小皇帝的人好伐&<(-︿-)&>

仁宗親政後,龐籍即向仁宗上奏,建議皇帝用人應辨邪正,防止朋黨,按照公論和政績提拔晉陞官吏。他的行為得到了朝野的肯定,被譽稱為「天子御史」。

多麼正直的騷年o(≧v≦)o~~

龐籍任開封府判官時,仁宗寵愛尚美人,尚美人常派內侍到開封府傳達旨意,干預政事,龐籍認為美人派內侍到官府宣喻旨意是後宮干政的行為,因此嚴加拒絕,傳令將宣喻旨意的內侍予以痛打,並明令:「今後如再有後宮傳命,不要接受。」作為一個開封府的判官,敢與皇帝的愛妃對抗,足見龐籍的凜然正氣和不畏權貴的作風

如此耿直的boy!!!實在搞不明白為什麼會被黑成這樣┑( ̄Д  ̄)┍

渾州西北的橋子谷,是西夏進攻北宋的必經之地。龐籍特選善於騎射,董軍事、有謀略的部將狄青在橋子谷旁築寨駐兵。為解決數萬士兵軍用物資問題,龐籍招募百姓就地耕種,以供軍糧,並以寨為基地,逐漸收復了被西夏攻佔的其它城堡,扭轉了戰爭局勢。不久,元昊派人前來談判,龐籍認為:「這是西夏的奸計,不可大意。」並下令屯兵青澗城以防元昊襲擊,後西夏大兵果然直迫宋境,見宋軍防備嚴密,難討便宜,才撤兵退去。元昊與龐籍較量多年,最後,不得不向宋朝稱臣。

有勇有謀有大義,男神啊!!!!!說他通敵賣國的什麼仇什麼怨!!!

龐籍後被冊封為「潁國公」,以太子太保退休。去世後,仁宗贈他司空,加侍中,謚號「庄敏」。「田園貧宰相 圖史舊書生」是對他一生最好的總結。

實在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忠心耿耿大臣會被黑成這樣。留得生前身後名,古人重視名節,所以嚴重懷疑石玉昆和他有沒有私仇。

另外,龐籍還是韓琦、范仲淹等人的好友,司馬光、狄青等人的恩師。

以上。

最後,推送一本慶曆年間,六部未來的花朵們人手一本的話本。

看完記得點贊哦~


swag浩哥:你曾經誤解最大的一個歷史人物是誰?這個洗魏忠賢的答案居然還有這麼多贊同,知乎風氣都成這樣的了嗎?如果說魏忠賢的存在在那個特殊的時期有他的意義是可以探討的,但用「撐起當時明朝半邊天」,「心繫大明」、「知道百姓疾苦」這樣的詞來形容一個心腸狠毒、壓榨百姓、打壓一心為國之良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我是萬萬不敢苟同的!

至於這個答案那我們就好好來表一表。

但從他曾經力排眾議、大膽起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

我怎麼記得是劉一燝、江秉謙力薦復用熊廷弼呢?而這二人卻一直是魏忠賢的死對頭,所以不知魏忠賢「力排眾議,啟用熊廷弼」從何說起呢?而且最後也是魏忠賢迫害熊廷弼將他斬首九邊,你這樣說話熊將軍夜晚怕是會親自來問問你!

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

至於「推薦孫承宗」更是可笑,萬曆三十二年孫承宗就中了進士第二名,天啟元年已經是兵部侍郎並主持遼東防務了,身為帝師的他呼風喚雨的時候魏忠賢怕只想著泡皇上的奶媽吧!就算支持孫承宗的也是首輔葉向高,當時魏忠賢還是個管食堂的太監,和他有吊毛的關係?不巧的也是魏忠賢后來得勢後指示其黨羽詆毀污衊孫承宗,孫承宗才請辭罷官。

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這還是應該被認同和肯定的

哈哈,笑死我了,魏忠賢主政和東林黨的鬥爭對於朝堂對於國家有多惡劣的影響能不知道?而且魏忠賢的「爭」是你反對就直接弄死,尤記得當年閹黨用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楊漣,而楊漣在那麼恐怖的手段下也沒屈服,只是咬破手指血書一封「欲以性命歸之朝廷,不圖妻子一環泣耳!」然後仰天長笑,每次讀來都是錐心泣血,壯哉!壯哉!就閹黨這樣搞得整個國家風聲鶴唳,人人自危,你跟我說「形勢良好」?而且寧遠寧錦大捷是建立在孫承宗推進戰線,修錦州、寧遠兩城的前提下,然後最後一步袁崇煥打的勝仗,偏偏發生在了魏忠賢掌權時期,功勞就算到他的頭上?怎麼不算在當時全體晚明老百姓頭上?當真是無恥至極!

可他也是個辦實事的人。魏忠賢上台時候第一項政策就是向江南那些財閥收工商稅,每年都能有幾百萬兩進國庫魏忠賢還自己出資購買軍需去支援遼東和後金的戰爭。

難道魏忠賢以前明朝從來沒收過工商稅嗎?我怎麼不知道?「收稅」這項能力也是魏粉最推崇的,我不知道為什麼這種說法這麼流行?認真研究天啟元年到崇禎元年的稅收記錄就知道這其中被誇大的「收稅」能力是沒有理由的!天啟元年商業稅確實增加了,對不起,那跟魏忠賢沒有關係,反而跟代表大地主階級利益的東林黨有關係!所以「收稅」這一點別再吹了好嗎?至於魏忠賢自己出資購買軍需更是諷刺,他的巨額」捐款」是哪來的?而且李自成進京也是從閹黨集團家裡抄出最多的銀子!

可是魏忠賢死後,崇禎連十萬兩都收不上。

這一句話最恐怖,我怕小學生都能看出問題,你去查一下歷史再發言好嗎?崇禎元年接近400萬兩白銀的稅收是天上掉下來的?

魏忠賢出身底層他知道百姓疾苦,他從來沒有向百姓增稅,百姓有飯吃自然不會造反。

這一段看的是火冒三丈,魏忠賢年少時是一個標準的混混,賭博嫖妓無所不會,他進宮就是因為賭博引出來的,你告訴我這樣的人會去體驗百姓疾苦?他增沒增稅我不知道,但世人都知他號九千歲,修生祠,原來修生祠勞財傷命的事是「深知民間疾苦」啊!那還有從他嘴裡吐出上交朝廷以及從他家裡搜刮出來的巨額白銀大概不是從老百姓那壓榨的?可能都是用網從黃河裡撈的吧!

魏忠賢當權的時候,雖然遼東軍屢戰屢敗,但每次軍需魏忠賢還是能想辦法供給,所以遼東還是能壓制後金,可到了崇禎軍糧都籌不出來了。

軍需仍可以正常供給的說法不知從何而來,軍隊「餓斃脫巾」,對不起正是在魏忠賢掌權時發生的,遼東能壓制後金前面說過了是孫承宗鋪好了大基礎,袁崇煥打的勝仗跟魏忠賢屁的關係沒有,倒是第二次寧錦大捷,魏忠賢搶了袁崇煥的功勞還把他趕回了老家。

魏忠賢之所以名聲這麼臭,主要是因為他站在東林黨那幫掌握著筆杆子的人的對立面

魏忠賢名聲臭不是因為他以權謀私、勾結黨羽、迫害朝臣、禍亂朝政、欺壓百姓、中飽私囊...而是因為他站在了東林黨筆杆子的對立面,兄台好邏輯。感情後代的歷史學者研究晚明歷史都是從東林黨筆下寫的東西作為唯一研究材料的,感情我們讀歷史的也都是些只聽一家之言、不明事理、不會用其它歷史材料互相印證的瞎子和愣頭青。退一萬步講,魏忠賢死後東林黨還有誰?你倒是告訴我哪個東林黨在他死後掌握了筆杆子「抹黑」他的?

東林黨這幫人只會維護那些江南地主豪紳的利益,其實正是這些人把大明王朝的血吸乾的。

這段話涉及內容太多,我才疏學淺,論述不得,知乎自有明白人講的好,大家自行搜索。

但我想說的是恰恰這樣一沒論證,二沒史料,三無數據、甚至時間線和人物背景都弄亂了的答案得了幾千贊,如果是抖機靈都無所謂,但這是抹黑歷史,更是對本該可歌可泣無數歷史人物的不敬。

我,看不下去!


陶淵明。


語文課本只選用過他的《歸去來兮辭》和《桃花源記》,我讀後一直只知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高雅,被田園詩蒙蔽了雙眼。


查看先生的全集,其實他也可以相當modern:

「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

竟想搖身一變,化為「阿呀呀,我的愛人呀」的鞋子,多麼可愛的胡思亂想。


還可以倔強反抗: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魯迅先生點評其為「」金剛怒目「」,這也說明他並非整天整夜都飄飄然,明明也是有七情六慾的八尺男兒一枚嘛。


噫!


鄭洞國將軍 王耀武將軍
這二位是名副其實的抗戰名將。可這二人抗戰之功,全被人頂替了。鄭洞國的戰功,被那個基本溝通能力都沒有,無論在哪個職位都能搞得不和孫立人給冒了。說起什麼密支那緬北反攻都成了孫立人的功勞了。不過就是顏值不如孫立人,而且最後投共了嗎?至於這樣貪天之功嗎?
接著,就是王耀武。這位國民黨中央委員,山東省主席,74軍威名創造者,青天白日勳章獲得者的抗日名將。如今聲名,居然還不如一個他手下四等雲麾勳章,後三等寶鼎勳章獲得者張靈甫!現在說起74軍就好像是張靈甫打出來的一樣。那張靈甫至少當個綏靖區司令,不然也是個兵團司令吧?怎麼還是個整編師師長?王耀武不也就因為投共了嗎?


人物想不起來了,倒是組織想起一個:北洋艦隊
以前對北洋艦隊的印象就是軍紀敗壞訓練水平極差,除了鄧世昌鄧公極少數人,甲午戰爭中的北洋艦隊就是中國國恥等等。
現在有機會了解更多的史料了,看更多的書籍和當事人記錄,尤其是馬吉芬的回憶錄。
北洋艦隊其實在那個年代是中國人的榮耀,
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的表現是可歌可泣的,他們的勇敢和訓練水平在亞洲也是一等一的水平,北洋艦隊在甲午戰爭尤其是大東溝海戰的失敗很大程度是裝備落後日本整整一代,海軍又是相當吃裝備的。
長久以來我欠北洋艦隊諸公一個道歉。
今年亦是北洋艦隊外籍軍官馬吉芬自殺殉國120周年,在北洋艦隊慘敗,劉步蟾、丁汝昌、楊用霖等好友自殺殉國2年後馬吉芬在同一天用這樣的方式追隨他們而去,有公亦壯海軍威!


我最後講一下那些覺得不是裝備問題上你們死捏著噸位有卵用?
一大堆老掉牙的無用廢物占著噸位連擺設都不如,在那個船台上大建的主力艦晚2年下水就能成淘汰貨色的海軍大發展時代談噸位?
那個時代海軍裝備更新換代速度喪心病狂到什麼地步?大東溝海戰爆發於1894年,僅僅12年後海軍主力艦就跨入了全重型火炮戰列艦的無畏艦時代!

大東溝本子試用了下瀨火藥,下瀨火藥的威力多棒,被燒成黑熊的毛子很樂意用親身體驗回答你們!
北洋艦隊捏著架退炮打出射速不比本子的管退炮差多少!當然你們連能管退炮拼射速的架退炮是什麼概念都沒弄清楚,麻煩不要再夸夸其談逗什麼機靈了謝謝!
兩遠的主炮發射了300發命中11發這個命中率意味著什麼,我想略通海軍戰史的人都很清楚!


戈爾巴喬夫。

我曾天真地以為,歷史課本上的人都掛了。


可是他老人家卻活得好好的。

退休以後,戈爾巴喬夫還演過幾部電影。

對,在電影里演自己,各種宣布蘇聯解體。


不僅如此,他老人家還代言LV。

毫無違和!


嚇得我趕緊喝杯酒壓壓驚……



韓愈,遠比普通人知道的那個韓愈要偉大的多。


小時候知道的韓愈,是一個文弱的詩人。
小學、初中、高中,都有著請背誦全文的要求: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還有那篇好長好長的《師說》。

韓愈真正偉大,卻是《諫迎佛骨表》。
文起八代之衰,在思想領域遏制了中華文明被宗教化的危險。

成功的宗教傳播,其路徑是類似的:
國泰民安時獲得上層包容,在潛伏後,等到國家動蕩時迅速在上層和底層野蠻擴張。
此時,如果上層繼續綏靖甚至接納,國家會被迅速宗教化。

韓愈正處於的那個時代節點。

盛唐,佛教通過玄奘法師在中原流行,唐王朝為展現萬國來朝的氣魄,放任甚至官方資助佛教的傳播。
安史之亂,權力迅速真空化和割裂化,並同思想領域。佛教迅速在社會各個肌體進行擴張,建立經濟組織、推行佛教行為準則。
中唐,幾任皇帝試圖借用佛教力量,卻渾然不知卻是被佛教勢力所利用。
唐憲宗以官方名義,擬迎佛骨入宮供養。
韓愈,以超乎時代的眼光,犧牲自己的仕途,上《諫迎佛骨表》。

由此開始的古文運動,實際上就是中國士大夫階級,托古喻今維護漢家傳統精神領域,遏制中國宗教化的一次思想戰爭。和數世紀後西方的文藝復興何其相似!

至唐武宗李炎即位,上層終於緩過神來,政治上開展的大規模滅佛運動,拔除了佛教政教合一的組織毒瘤。避免中國變成政教合一的國家,佛教也在世俗文明的力量面前善化。

三武一宗的滅佛運動。
韓愈、柳宗元發起的古文運動。
正是在這群有遠見的君主和先哲們的努力下,
中國在國運跌宕中,依舊和現代主流世界一樣,保持著難得的世俗化!

以《諫迎佛骨表》的開篇來結束: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

———————————————————————————————————————————
個人愛好,開始通過喜馬拉雅FM,開始將自己的一些答案和想法錄成音頻,還不專業,看在人帥的份上,去聽聽唄O(∩_∩)O

音頻地址:http://www.ximalaya.com/swf/sound/red.swf?id=30203703
專輯地址:http://www.ximalaya.com/swf/album/red.swf?id=4723849


馬皇后。

小時候聽單田芳的《明英烈》、《燕王掃北》,這馬大腳簡直是頭頂長瘡,腳底流膿,無時無刻不在冒壞水,不整乾淨功臣不舒服斯基的天字頭一號混球。

等翻過明史……


前天看到有人提到愛迪生,看了下高票居然沒人提牛頓。。。



最初知道牛頓,還是課本里那個被蘋果砸頭髮現萬有引力的神奇故事~


後來看金融危機史,知道了牛頓在南海泡沫事件里成了接盤的冤大頭,發出那句著名的感慨

我能預算天體運行的軌道,為什麼無法預測人性的瘋狂?」


再看宇宙時空之旅(超贊的紀錄片),看到了牛頓和胡克之間的撕逼事件


讀到宏觀經濟學之父凱恩斯的 《牛頓其人》 ,了解到牛頓性格的偏執,以及對鍊金術的痴迷


其實所謂誤解,只是在於在某一時間點接觸到的信息不夠完全,後續又由於機緣巧合或主動研究的緣故,去接觸了更多的資料,有了更多的認識


搜了下網上的文章,覺得如下這篇總結的挺好

牛頓誕辰372年:不為人知的一生_果殼網_傳送門

就讓我們一起再重新認識下艾薩克牛頓: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爵士、國會議員、皇家學會會長 ,一位奇特的靈魂,相信自己利用純粹的心智力量就能破解上帝與自然的所有秘密──集哥白尼與浮士德於一身的人物


牛頓誕辰372年:不為人知的一生_果殼網_傳送門

科學家艾薩克·牛頓爵士不僅是一名被蘋果「砸」出萬有引力理論的物理學天才(當然,蘋果只是一個傳說)。在科學領域之外,牛頓老師也是刷足了存在。眾所周知,牛頓老師很軸,很驕傲,這讓他能耐住寂寞搞出宇宙真理(現在來看還不足以解釋整個宇宙),但也能讓他在旁門左道和權力傾軋上一騎絕塵。

迷戀「煉金」的大學教授

牛頓是一名鍊金術的狂熱愛好者,一直相信點石成金的可能。

1936年,一批未公開的牛頓手稿被送上了拍賣台,最終以高價拍得手稿的,竟然是時任劍橋教授的經濟學家凱恩斯。這部分手稿是牛頓自20歲至45歲期間在劍橋時留下的「普茨茅斯手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一些關於神秘世界的記載。牛頓試著推想宇宙的隱秘真理,比如所羅門聖殿的規模、大衛書、啟示錄與鍊金術——特別是嬗變、哲人石和長生藥。

1650年前後的牛頓,沉溺於劍橋圖書館內的早期英格蘭鍊金術士藏書中,不能自拔。據說,每年的「春季6周和秋季6周」,他完全沉浸在鍊金術的研究之中,「實驗室的爐火幾乎未曾熄滅過」。

牛頓投入了近30年的時間,從事長生不老葯和貴金屬提煉的研究和實驗,而他留下的有關鍊金術的手稿竟超過100萬字。不過,用凱恩斯的話說,「這些手稿完全是魔法性的,沒有任何科學價值。……他是那些魔法師中的最後一位。」

迷戀炒股的大土豪

在另一種「點石成金」的遊戲中,牛頓也栽了跟頭。

牛頓曾瘋狂迷戀炒股。1720年初,南海公司的股票瘋漲近10倍,至夏天達到頂點後開始暴跌。牛頓當年4月入市5月清倉,凈賺7000英磅。然而股價仍然在瘋漲,經過「慎重考慮」,他在7月再次大舉入市。然而1周後,股價開始下挫,隨後一泄千里。牛頓未及脫身,共損失20000英磅。

據說,當年建造格林威治天文台,也只花了500多英鎊,可以想像這筆款項的巨大,大約相當於今天的300萬英磅,牛頓當時可是不折不扣的土豪。就牛頓當時的工資水平而言,他任英格蘭皇家鑄幣局局長的年收入僅為2000英磅(這已是他原來在三一學院擔任教授薪金的10倍)。

不過,在炒股這方面,凱恩斯還是給了牛頓挺高的評價。「他是一個極其成功的投資者,克服了南海泡沫危機,離世時相當富有。」

怒打假幣的鑄幣局長

牛頓篤信點石成金之術,他認為冶煉金屬是神聖的,是一種接近上帝的途徑;鑄造偽幣則是假冒的、邪惡的鍊金術,褻瀆神靈,無法寬恕。他在皇家鑄幣局這個崗位上展示出了絕對的投入和敬業,身兼鑄幣局局長、總工程師、總經理、偽幣打擊總指揮、偵探以及檢察官等諸多職務。作為狂熱煉金愛好者的他,算不算是物有其用了?

1696年初的一天,他收到學生查爾斯·蒙塔古(Charles Montagu)的一封信,信中寫道:「皇家鑄幣局前任總監奧弗頓先生調任海關,國王希望您接任此職……」當時,蒙塔古正主持英格蘭銀行。由於軍費激增引發的通貨膨脹,是英格蘭貨幣體系面臨的重大挑戰。皇家鑄幣局需要配合英格蘭銀行,收回全部貨幣並發行新幣。牛頓於是親自出山履新。

鍊金術士牛頓擁有了真正的「煉金爐」——他在財政部的花園後面建起了10個大熔爐,將回收的舊幣熔化。分離出的貴金屬送往倫敦塔,嶄新的貨幣被鑄造出來。他詳細研究了鑄幣的流程和成本: 「通過實驗,我發現在鍍錫過程中,每產生一金衡半克朗的硬幣,就要損失三克半。」牛頓偏執般地追求貨幣鑄造的精確度,說自己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精確,為政府省下了數千英磅」。不久,牛頓從技術總監的職位被提拔為鑄幣局局長,新幣的產量在短時間內提高了8倍。

然而偽造貨幣的行為也十分嚴重。最為囂張的偽造貨幣者是威廉·查隆納(William Chaloner)。查隆納不同於其他「地下」偽造者,而是公然挑戰皇家鑄幣局,印製傳單,向議會舉證,聲稱皇家鑄幣局技術不精,不能造出能夠防偽的標準貨幣,最好的解決辦法是,請真正的鑄幣專家——比如他自己——來改進鑄幣工藝。

牛頓被徹底激怒了,他動用刑法和警察作出了反擊,不僅親自參與偵察,檢驗假幣的特徵,還指揮警察和偵探,順藤摸瓜逮捕了一大批造假者。根據當時的法律,偽造貨幣數額到達一定面值的,要處死刑。最終結果,當然是「正義戰勝邪惡」,查隆納被捕入獄,在牛頓提供的八大罪證下,於1699年被判處絞刑。

老辣的權力鬥爭者

牛頓雖然是一個孤傲的人,但卻不是一個木訥的宅男。法庭上的牛頓,就曾經公然對抗過國王詹姆斯二世的敕令,阻止詹姆斯二世試圖在劍橋安插親信、操控高校。

1687年2月,國王以敕令「建議」劍橋授予弗蘭西斯神父文學碩士學位,並「邀請」這位神父參與學校決策的表決。劍橋大學九人學術委員會——其中一位委員便是三一學院教授牛頓——明確表態,拒不接受此項「建議」。弗蘭西斯神父便手執敕令,將委員會訴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牛頓高聲斥責對方:「按照劍橋大學的慣例,凡是沒有宣誓忠於大學的人,大學只能授予他們名譽學位。而只有名譽學位的人,在我們劍橋大學的領導機構里是沒有發言權和表決權的。」

不過,牛頓把這股軸勁用到傾軋學術對手上,也可謂是毫不留情。

當年牛頓提出引力的大小不隨距離而改變,但胡克寫了好幾封信來反駁,簡潔明了地認為引力的大小和距離成反比,並提出了很多支持觀點的論據。結果,胡克是對的,牛頓也採用了這個觀點,但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他把涉及胡克的引用統統刪掉了。

畢竟牛頓是學術泰斗,胡克被壓得到死也沒能翻身。牛頓當上英國皇家科學院長時,胡克已經死了,這還不夠,牛頓下令將胡克的實驗室和胡克圖書館全部解散,所有的成果研究資料,實驗儀器被分散銷毀,畫像也不留——所以現在也沒人知道胡克究竟長什麼樣。

牛頓跟萊布尼茨關於微積分創始人的爭執,則貫穿了他的整個學術生涯。他們倆近乎同時發明了微積分(雖然研究的起點不同),但牛頓還沒來得及發文章,萊布尼茨的微積分方法和符號系統已經傳遍歐洲大陸。

起初,兩人通信還算融洽,互相欣賞,但隨著萊布尼茨的揚名,牛頓越發不甘心,麾下皇家學會的成員藉此挑起爭端,指控萊布尼茨剽竊牛頓的成果。整個英國學界被牛頓挑起的「愛國情操」所包圍,拒絕使用萊布尼茨簡潔優雅的符號。結果,英國的數學在牛頓死後,和歐洲大陸基本隔絕,因此停滯了100年……

牛頓作為科學家的智慧是偉大的,作為「鍊金術師」的時光是荒誕的,打壓異己的手段是惡毒的,作為鑄幣局長和金融大亨的歷程,則更添幾分傳奇。這就是一個真實的牛頓。

(本文依據十五言文章伊薩克.牛頓:從鍊金術到鑄幣局改寫,李子、林十三對此文亦有貢獻)(編輯:Steed) 權侵刪


按禪宗的說法,參禪有三個境界: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還是山
(與劉看山並無關係)

我覺得這題下相當一部分答主需要用這種眼光去看歷史,說白了好多人只是剛剛進了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急不可耐地跳出來來個歷史大反轉可不是什麼好習慣。

比如隨便用這種思路分析一下這題下一些典型回答。

和珅:
境界一:貪官,肥仔,天天就想著撈錢拍馬屁
境界二:和中堂其實挺帥的,和中堂其實挺有才的,和中堂其實是逼不得已才貪污的,啊和中堂都是被黑的
境界三:身居高位帶頭貪污,與其說是逼不得已,不如說風氣就是他帶動的,誠然有一定能力,但是貪腐帶來的負面影響早就超過了他的貢獻,被黑不冤枉

袁世凱:
境界一:賣國賊,開歷史倒車,獨夫民賊
境界二:其實簽合約也是客觀條件擺在那兒的,其實袁世凱也盡量為中國爭取利益了,其實復辟只是誤判局勢
境界三:作為一國元首,簽訂喪權辱國條約,復辟帝制,軍事獨裁,在任期間國家地位不見提高人民生活一年不如一年,還導致了國家分裂,無論什麼客觀理由都不能給他的罪孽洗白


楊廣
境界一:暴君,敗家子,人形自走炮
境界二:其實楊廣是想干大事的,其實他的功勞利在千秋,其實他是被抹黑的,其實他詩歌挺好,其實他只是步子太大扯著蛋了
境界三:作為一國之君,好大喜功,不考慮人民實際生活情況,徵用大量民力想在短期完成一系列工程,浪費了文帝留下來的大好基礎,京杭大運河用處大不代表必須在幾年內死幾萬人也得修完不修完中國就會原地爆炸。至於詩歌有卵用?評價一個皇帝主要看的不是執政能力?汽車是駕駛安全重要還是車載音響效果重要?

講真,不要一看到點和教科書不同的觀點就咋咋呼呼大喊我們誤解了XX!幾百上千年沉澱下來的歷史評價,有差錯是肯定的,但是哪是張口幾句話就可以黑變白白變黑的?


康有為。
這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里男主角沈星移的化名就用了康有為的康字。
因為歷史書的緣故,康有為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敢於挑戰權威致力於維新的進步青年的形象。

直到我了解到了歷史的真相。(很長,不耐煩可以直接看最後兩句。)
康有為最著名的兩個功績一個是「公車上書」一個是「百日維新」。這讓我們大部分人對康有為的印象是不顧自身功名,一心只為國家富強,雖然君主立憲制有很強的歷史局限性,但在當時已經是進步思想了。

然而真正的歷史真相是:
根本沒有康有為所說的公車上書。
我們看到的公車上書來自於康有為自我編撰的《我史》,漏洞百出,謊話連篇。
我們認知中的公車上書是這樣的:1895年春,乙未科進士正在北京考完會試,等待發榜。《馬關條約》內割讓台灣及遼東,賠款二萬萬兩的突然消息傳至,在北京應試的舉人群情激憤。台籍舉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為、梁啟超寫成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十八省舉人響應,一千二百多人連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帶領,十八省舉人與數千市民集「都察院」門前請代奏。

事實是:康有為組織的此次上書根本沒有付諸實施,康有為根本沒有去都察院遞交過什麼上書,只是在門口鬧了一場而已。
相關證據是很多的,康有為一再聲稱上書之所以未成,是因為都察院拒收。這是對都察院的嚴重誣衊。事實上,都察院在1895年的上書大潮中,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洪良品、余聯沅、褚成博、王鵬運、丁立瀛、龐鴻書、劉心源、高燮曾等20餘名都察院御史都曾上奏極諫,有些甚至連上數折;當日實際主持都察院的三位堂官,裕德、沈恩嘉和壽昌,都上奏反對和約,主張再戰,是1895年上奏浪潮中品級最高的堂官。說都察院守舊頑固拒收康有為發起的上書,完全不符合史實。
康有為說四月八日都察院以和約已成,再上書於事無補為由拒絕接受和代遞自己的上書。這同樣不符合史實。據茅海建教授考證,就在四月八日當天,都察院還向朝廷代奏了官員舉人的上書15件之多!這些奏摺最晚遞至都察院的時間是四月六日; 四月九日,都察院又代遞了10件條陳,條陳上註明的投遞日期,有三件赫然正是四月八日;四月十一日、十五日,都察院再次代遞了9件條陳。其中兩件條陳註明投遞日期為四月十日,一件註明投遞日期為四月十四日。
康所謂四月八日都察院不接受上書,顯然是謊言。事情的真相是:康有為根本沒有去都察院遞送上書。對此,1895年夏天在上海出版的署名為「滬上哀時老人未還氏」的《公車上書記》一書本有明確交代:「是夕(四月八日)議者既歸散,則聞局已大定,不復可救,於是群議渙散,……而初九日松筠庵之足音已跫然矣,議遂中寢,惜哉惜哉。」——所謂「議遂中寢」,意思就是根本沒有去都察院上書。
1895年有沒有「公車上書」?當然是有的。自當年二月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反對和談的奏摺、電報多達150餘次,參與人數超過2000餘人次。其中各省封疆大吏過半數參與其中,京城翰林院、總理衙門、國子監、內閣諸部官員均有大規模聯名上書,官員們早已形成了聲勢浩大的抵制和約的上書運動。在官員們的策動下,入京會試的舉人們的熱情同樣高漲,各省公車自行聯名上書有31件,共1500餘人次簽名。至於康有為在松筠庵所組織的那場簽名,因未曾前去上書,在當時並無政治影響力。
也就是說,有兩個不同概念的公車上書。一個是由政治高層發動、京官們組織操作,各省公車參加的公車上書;一個是康有為在《我史》中偽造的「公車上書」。1895年,沒有什麼「維新派登上政治舞台」。

至於百日維新,也是康有為的自我吹噓。
戊戌變法「百日維新」的骨幹中堅,實際上為光緒帝周圍的一品大臣翁同龢(1830~1904)、楊深秀(1849~1898)等「帝黨」;而後期具體執行者為「軍機四卿」或「四章京」楊銳、劉光第、譚嗣同、林旭四人。皆由光緒帝授予四品卿銜,參與新政,當時有關新政的詔書全由四章京代皇上草擬(章京,官名,清代軍職多稱章京,為滿語的音譯,軍機處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辦理文書事務的官員也稱章京)。四章京掌握實權,按照梁啟超的說法是「名為章京,實為宰相」。
而1898年6月某日,光緒皇帝召見康有為(康有為一口廣東官話,光緒聽不懂),只委以「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的六品小官(行走,清朝制度,不設專職的官員或不專任的官員叫作「行走」)。實際上並沒有像對待「軍機四卿」那樣特別重用。
後來康有為更假傳聖意,說光緒帝曾允他直接晉見,以抬高自己的身份。還自吹他呈摺子可直接遞交光緒帝,其實變法時他所有的摺子都是通過都察院間接遞交的。
只是因為「軍機四卿」都被處死了,康有為流亡國外,方有機會對於華僑們吹噓自己,抬高自己在百日維新中的地位,以便進行募捐,積聚資產。
康有為還ps(用雙重曝光將兩張照片合二為一)了自己和光緒皇帝見面的照片,用假照片吹噓自己和光緒皇帝一見如故。

我們來看看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前後都幹了些什麼。

第一件:涉嫌「剽竊」張之洞門生廖平兩篇文章《知聖篇》和《辟劉篇》,也就是說當年極大地震動中國朝野的《孔子改制考》和《新學偽經考》是抄襲之作,原因是在北京碰壁的康有為急於馬上在學術界奠定自己的地位;

第二件:公車未上書,只是在松筠庵門前召集了各省舉人,準備上書,但終究沒上,原因是康有為從一個內線太監那裡得知他可能考上了進士,如果他帶頭上書,眼看就要到手的進士「學位」就會被取締,他追求了多年的功名將前功盡棄;

第三件:為了取悅於光緒帝,也為了用手中僅有的權力泄私憤、報私仇,康有為製造「莫須有」的罪名,硬把許應當作反改革的典型查辦,許被罷官;

第四件:假傳聖意,說光緒帝允許他直接晉見,還說他上呈的摺子可以不通過都察院傳遞,直接遞給光緒帝,其實變法後他所有的摺子都是通過都察院遞交的;

第五件:製造「偽詔」誘勸袁世凱發兵包圍頤和園。光緒帝給楊銳的詔書中只說要緩和與慈禧太后的矛盾,康有為卻要「圍園殺後」救皇帝,因而製造偽詔;

第六件:錯信袁世凱,康黨中人都說袁世凱不可信,但康有為固執己見,強逼畢永年充當「敢死隊長」,強逼譚嗣同夜訪袁世凱,結果袁世凱告密,但戊戌政變不是因為袁世凱告密發生的,榮祿是在戊戌政變後才被調進北京的;

第七件:戊戌政變的直接原因是伊藤博文的來訪,此前康有為向光緒帝大力推薦伊藤博文,並倡議與日本、英國等國「合邦」,其實就是賣國,也就是說康有為為了實現自己的權欲,不惜賣國,充當漢奸。他與李提摩太交往多年,而李提摩太全是利用他,已經制訂好了完備的分割中國的計劃,只等他上套;

第八件:為了掩蓋「圍園殺後」的計謀,逃到日本後軟禁王照,並與梁啟超一同篡改譚嗣同的「獄中題壁」詩。原作是這樣的:「望門投趾思張儉,直諫陳書愧杜根。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後人論。」康有為認為原詩暴露了他們的計謀,非改不行,由梁啟超操筆,改成了後來流傳開來的這四句:「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第九件:曾寫信給日本「大同學校」的康黨,叫他們「不得招待孫逸仙」,因為怕孫中山革命黨的「惡名」影響他成為真正的帝師,流亡到日本後孫中山曾經求見,康有為又以帶血詔的欽差大臣自居,說孫中山是「著名的欽犯」,不便見面;

第十件:以假詔作虎皮在日本和加拿大騙取錢財,後輔佐張勳復辟。

戊戌六君子慷慨就義,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前一天,他就開始策劃自己的退路了,自己早早地跑道了天津,坐上了英國輪船,直奔上海,所以變法當天,康有為根本沒有參與。
後來他從上海又逃到了日本。並在日本期間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又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複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勳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
可以說如果沒有康有為假傳密詔「圍園殺後」,慈禧太后最初是支持戊戌變法的。就是康有為假傳密詔才導致了慈禧太后翻臉無情鐵手絞殺革命人士。

至於康有為的人品:
民國著名學者梁漱溟披露了康有為兩件事:一件是,康有為在陝西西安的卧龍寺參觀時,將寺中多卷珍貴的古版佛經裝到他的騾車上試圖盜走,後被人發現並追回。還有一次,康有為向銀行家余凡澄「借」一幅十分名貴的字畫,試圖據為己有;余凡澄多次討要不得,便不得不派許多人到康家強行索回。

新加坡巨富丘菽園,一次性交給康有為三十萬兩白銀的巨款發動唐才常起義。就是因為康有為私吞二十七萬購買古董,只分給唐才常三萬兩,導致起義延期而消息走漏,後來被張之洞剿滅。

還有一條花邊舊聞:
身為一個進步人士,康有為鼓吹一夫多妻制,娶了六個老婆。

總結來說,康有為的公車上書是假的,戊戌變法沒他什麼事,騙了很多錢,滿嘴跑火車,娶了六個老婆。

我們可能學了假的近代史。

更新:
評論區很多人都在說康有為這個南海先生換猩猩睾丸的事情。
他真的換睾丸了嗎?這件事談論的根源來自高拜石所著的《新編古春風樓瑣記》此書,據書中記載,康有為在老之將至時翻看報紙,上面講到外國的醫生-沃羅諾夫最新的成果就是可以將年輕猴子的睾丸移植在人身上,由此能夠暫緩衰老,還可以提高性能力。這個時候的康有為根本管不了那麼多,只想「返老還童」!
接下來,康有為通過他的好朋友江逢治的介紹,雖然無緣於沃羅諾夫醫生,但是找了一個醫術不錯的德國醫生進行了睾丸移植手術,由此犧牲了一隻年輕猴子。但是接下來康有為倒是真的感覺精神充沛,彷彿年輕了幾十歲,但由於醫學水平不高,最後康有為因為排異反應死掉了。
這個醫生是存在的,沃羅諾夫這個人從事過很多次睾丸移植手術。江逢治這個人也確實有很多德國朋友,但是沒有更多的證據證明這件事,所以康有為換睾丸這件事屬於薛定諤的睾丸,我們沒有證據不能亂說話。


主要參考文獻:
高陽的《兩朝帝師翁同龢》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
茅海建《從甲午到戊戌》
姜鳴《天公不語對枯棋》
餘音《百年黃昏——回到戊戌變法歷史現場》
鄺兆江《戊戌變法前後的康有為》


受文學、影視的影響,大家誤解的歷史人物很多,比如樓下這位仁兄:

不過,網友普及三國正史的力度也大,很多人物的真實面貌慢慢被還原。但是先秦歷史相對就比較冷門了,這裡我就說一個春秋時期的人物,保證大家百分之百都知道這個人,但百分之九十九可能都誤解過他。

這個人長得又矮又慫,走起路來好像衣服都要掉,可能穿個S- -碼比較合適吧。但就是這麼個人,品格基本卻完美。他愛憎分明、忠君愛國、力挽狂瀾、提倡法制、急流勇退,但偏偏在今天大家的印象中,成了個反面角色。

要從一代雄主楚莊王說起了。楚莊王有個曾孫叫沈尹戌,早年在吳國做人質娶妻生子,後來自己帶著長子諸梁回國,次子後臧留在吳國陪伴母親。長子被封在葉縣(今河南葉縣),史書一般稱為葉公。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在伍子胥、孫武輔佐下,一舉攻破楚都郢,楚昭王逃跑。時任左司馬的沈尹戌力戰而死。

眼見吳楚兩國關係跌倒冰點,後臧連媽都不要了,屁滾尿流逃回楚國。面對這個不孝的弟弟,葉公投去鄙夷的眼光,沒有正眼看他過。吳軍撤走後,楚國慢慢恢復生氣。期間,沈諸梁協助左司馬眅,一夜攻滅北方的蠻氏政權。不久,楚國又發生了一場大動亂。

原來當年楚昭王父親平王要殺太子建,太子建奔鄭,後來被鄭人所殺。伍子胥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勝到吳國,伍子胥死後,楚令尹子西要接侄子勝回楚。這個時候葉公反對了,他認為勝這個人狡猾又亂搞,不能接回來。子西偏說我大侄子是遵紀守法好孩子,於是非要接他回來還安排到白縣做了縣長。俗話說: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白公勝果然搞事,借著獻俘名義帶兵進入國都,突然襲擊殺了子西和司馬子期。

葉公這個時候在蔡地,大家勸他火速發兵國都。但是葉公否決了,雖然他和父親一樣忠於國家,但他也知道白公勝勢大,莽撞進攻未必有勝算。他認為百姓一定不會依附白公勝。果然等到聽說白公勝殺了管修,葉公一拍桌子:可以行動了!這個管修是管仲後人,在楚國做官,名聲非常好,他被殺必然引起大家反對白公勝。

楚惠王這個時候鑽狗洞逃到了母親宮中。而葉公這個時候也攻進了都城,大家看到他,好像沙和尚看到了孫悟空一樣開心。有人叫他戴上頭盔怕被亂箭射中,他也聽從了;有人又叫他摘掉頭盔讓大家看到他安心,他也無所謂。劈頭碰到跟白公勝混的箴尹固,葉公三言兩語把他招降了,然後一起進攻白公勝。白公勝打不過自殺了,楚惠王重登王位。

這次叛亂的平息,無疑葉公是第一功臣。令尹、司馬死光了,於是他一個人掛著兩顆相印,這也是終楚國之世唯一身兼二職的人。所以,他對國王的威脅太大了。國家安定後,葉公明智地選擇急流勇退,他先保舉子西的兒子公孫朝打敗陳國,又把令尹讓給子西的兒子公孫寧、司馬讓給子期的兒子公孫寬,自己回到葉縣養老。退休後,他還帶兵進攻過一次三夷,使三夷和楚國結盟。

重點要說的是,葉公和孔子還有交往。有個熟語叫「近者悅遠著來」,就出自《論語》的葉公問政治,孔子就這樣作答的。不過,葉公和孔子的治國觀點完全對立,葉公說,什麼人才叫正直呢?父親偷羊兒子卻告發。但是孔子卻反對,孔子認為,父親要為兒子隱瞞,兒子要為父親隱瞞,這才叫正直了。可見,葉公更偏重於君臣的「法」,而孔子更偏重父子的「禮」。

後來楚昭王想聘用孔子,但是卻被令尹子西反對了。子西的理由是,孔子這麼英明神武,而弟子又人才濟濟,很可能會威脅到楚王地位。但是,這個理由總感覺是後人的美化。考慮到葉公之前見過孔子,葉公又和子西交好,我的推測是:葉公很可能和子西討論過孔子的為政之道,而孔子這套實際上是不可能被楚國和其他國家接納的。

大概也就是這個原因,所以才有了下面這個故事:

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托僕夫而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塵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夫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不遠千里之外以見君,七日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詩》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新序·雜事五》

子張是孔子弟子顓孫師;葉公子高就是沈諸梁。「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那麼反過來,葉公子高之好龍也,不也似君之好士也嗎?網上有種說法,葉公牆壁上有水系圖,所以被敷衍為龍,但這種毫無根據的腦補證據,解釋不了完人葉公會被抹黑。個人認為,葉公好龍實際上就是影射他不薦孔子。

一個近乎完美的法家人物,就這樣被儒家後學黑成狗了!

然後我配圖的時候,發現個更有意思的。葉縣農民工被拖欠工資,於是集體打橫幅聲討:

葉公真是嗶了狗了,又一次莫名其妙被黑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相關閱讀:你知道哪些名人鮮為人知的一面?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319048/answer/165916916

歷史上有哪些意志力強到開掛的人物?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08742/answer/233737000


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學多久才能明白馬克思主義那句對世間萬物、世事變遷的概括。這世上也許難有一句絕對成立的真理,因為萬事萬物處於絕對的運動當中,可一旦加入一兩個條件,那便成了。

「物質決定意識」,前提是唯物的。在唯物的世界裡,即我們人類社會,你可看到的發展、變遷、存在都可以用這句話概括。


為什麼會出現圖騰與原始崇拜?

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國家和民族?

為什麼會有貨幣、銀行、股票和期權?

為什麼我們開始倡導地球村的概念?

為什麼人們會對未婚先育的看法出現根本上的轉變?

為什麼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長壽?

為什麼年輕人結婚的年紀越來越大?

為什麼高考不再分科?


你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只要在唯物的前提下,當你尋根問底時,答案便是「物質決定意識」。

唯物不是一定要滿足的條件,而是所處位面的限制。如果按照層級將世界看做一個金字塔,地球也許是最底層,而上層可能是太陽系、銀河系、宇宙?甚至宇宙之上還有些什麼。「物質決定意識」在人類社會這一層面是真理,而上層也許會有另一個真理滿足一切的解釋。我們也許都曾誤解過馬克思的偉大,將其跟思想品德等同在一起。可知,我們要讀多少書,要經歷多少事,要思考過多少次人生才能感悟一二呢?



謝邀。
在一些人眼裡,唐太宗發動「玄武門兵變」是因為李建成的昏庸荒淫、嫉賢妒能的陷害所導致的。在《舊唐書》中,對於太子李建成也有避諱刪減。但從第一手文獻《大唐創業起居注》釐清李建成的一生軌跡來看,李建成顯然被後人所誤解。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李建成是什麼樣的呢?



一、晉陽起兵

李建成晉陽起兵前,他的手下已經聚集了一批謀臣,其中兩位重要謀臣劉文靜和唐儉。鼓動李淵起兵,劉文靜功可居第一。劉文靜曰:『今主上南巡江、淮,李密圍逼東都,群盜殆以數萬。當此之際,有真主驅駕而用之,取天下易如反掌耳。太原百姓皆避盜入城,文靜為令數年,知其豪傑,一旦收拾,可得十萬人,尊公所將之兵復且數萬,一言出口,誰敢不從! 此乘虛入關,號令天下,不過半年,帝業成矣。』

(圖.劉文靜)

(圖.劉文靜)

唐儉說淵曰: 『明公北招戎狄,南收豪傑,以取天下,此湯、武之舉也。」唐儉則給李淵提出了取天下的可行性戰略方案。

李淵就派出李建成、李元吉在河東收豪傑,李建成攜領家屬在河東居住, 在河東秘密結交有才能的人,成為獨當一面的人物。而李世民留在晉陽。

二、首征河西

李淵在太原遠近招撫,但西河守將向隋朝廷表忠心,擋住了李淵西取長安的道路。李淵命李建成為帥,李世民為副手,出征討伐。李建成見招募來的新軍沒有經過訓練,於是立下軍法,整肅三軍。在兵進西河的行軍路上,李建成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百姓種在道旁的瓜果蔬菜,一定要付了錢才能吃,得來的食物酒水,也與將士們一同分享。大軍行至西河城下,李建成親自前往告知自己的來意,城內人紛紛來投,只有郡丞高德儒不肯歸降,李建成於是率軍攻打高德儒,郡司法書佐朱知瑾從城上將李建成兵馬引進城中,生擒高德儒後斬首,其他西河人全部赦免。李建成平定西河,往返只用了九天時間。班師後,李淵非常高興說:「以此行兵,雖橫行天下,可也。」

拿下河西以後,李淵建建大將軍府,領導核心是: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唐儉為記室,武士彟(武則天之父)為鎧曹封,李建成為隴西公,為左領軍大都督, 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以柴紹為右領軍府長史。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時李建成及其謀臣成為唐領導核心中居於重要的位置。李淵則給李世民配備了相對成熟的女婿柴紹輔助,足見李建成與李世民在李淵心目中分量是不一樣的。

三、進圖關中

首征河西的勝利,讓李淵下定了攻佔長安的計劃。大舉進軍長安中攻到霍邑,遇勁敵宋老生,李淵親自督統,派李建成佯攻,引宋老生出城,後李建成與父親擋敵軍正面,李世民與段志玄領兵從後面襲擊,贏得了戰役的勝利。在此次戰役中,李世民不在是李建成的副手,開始在軍事上嶄露頭角。

面對護衛長安隋軍主力屈突通部,李淵分兵兩路,一路由李建成、劉文靜率領繼續與屈突通相峙,一路由李世民跟著李淵親率大軍西向進軍,切斷了屈突通河東軍隊及長安部隊的物資供應,奠定了兵占長安的基礎。在進攻長安時,李世民在李淵族弟李神通、女兒柴紹妻( 即後來的平陽公主) 的積極配合,說服了史萬寶、何潘仁、李仲文( 李密叔父) 、向善志、丘師利等,李世民的組織能力開始發揮作用,其勢力開始發展壯大。

李建成與屈突通部對峙時候,李建成派統兵王長諧率兵襲擊並斬殺了劉綱,佔據了都尉南城,屈突通不得不退守都尉北城。李淵接到戰報高興地說:「屈突通向西不能前進,向東沒有退路,只得觀望長安的戰局變化才能採取下一步行動,我們已經不必再顧慮他了。」於是命令李建成從永豐倉的駐軍挑選精兵,取道新封奔赴長樂離宮。

在攻克長安時候,李建成選領護衛永豐倉精銳之兵驅長樂宮,李世民扎長安城北,李淵則親率大軍在長安城東春明門安營,這樣從西、北、東三面合圍長安。最先攻入長安的也是李建成部下雷永吉隊伍,長安之役頭功也在李建成方面。

就從唐推翻隋朝的戰爭中,唐軍主要分成兩部分,一是李淵部,二是李建成部。李建成一直是獨當一面的唐軍統帥。李世民在跟隨父親的進軍中,抓住了機會開始崛起,形成了自己的軍事集團。就這段時期來看,李建成作用的是大於李世民。


四、統一中國

奪取長安之後,唐軍面對眾多的敵手:東面,近處有有屈突通部對峙,王世充稱雄東都,遠處有東有李密、竇建德、高開道在山東、河北圖霸;北面,近處有劉武周兵鋒南下太原,遠有突厥虎視眈眈;西面,有薛舉、薛仁杲父子的割據。南方,朱桀、蕭銑與唐爭鋒,林士弘割據九江,東南有杜伏威震懾一方。


面對這種局面,李建成因為是嫡長子,李淵看中的接班人,所以在留在朝廷之中,整頓朝綱,調兵遣將,進行全局性的戰略實施。而李世民則是南征北戰,統一天下。李世民主要建了四大功:
一、剷除了唐朝西方的威脅,破薛舉、薛仁杲。
二、鞏固唐朝的北方,打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
三、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虎牢之戰後班師返京時,受到長安軍民的隆重歡迎。李世民被封為空前未有的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食邑增至二萬戶。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因此辟弘文館,收攬四方彥士入館備詢顧問,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一個小朝廷。
四、重創竇建德余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但是我們也要看見,李世民能取得巨大的勝利的原因除了他具有卓越的指揮天才、戰略眼光和善於用人的主觀因素,我們也不能忽視這其中的李建成的作用,例如李世民攻打王世充及竇建德時,李建成的手下任瓌在是供應軍糧物資的負責人。戰爭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比拼的是前線物資的供應能力。就像漢初劉邦認為漢朝天下的建立功勞最大的負責後勤蕭何了。


五、共防突厥

而且在李世民統一中國的過程中,無力應付北方突厥。李建成多次巡防北邊防線,主動出擊。

「建成武德四年,北伐稽胡,斷突厥羽翼,收復張長遜部,派將駐紮,調張長遜為益州行台右僕射。時各道有事則設置行台尚書省,無事則罷之。突厥寇并州,遣左屯衛大將軍竇琮等擊之。戊午,突厥寇原州,遣行軍總管尉遲敬德等擊之。甲申,靈州總管楊師道擊突厥,破之。十月壬辰,林州總管府劉旻擊劉仙成,大破之。仙成僅以身免,部落皆降。」

從武德四年八月至武德五年十月,李建成一直局部打擊突厥。

劉黑闥被李世民擊敗後,逃往突厥。不久,劉黑闥引突厥軍作亂山東。魏徵見李世民軍功太盛,於是建議李建成去請戰立功。李建成請求去征討劉黑闥。於是李淵派李建成和李元吉率軍前往,李建成於魏州大獲全勝,擒斬劉黑闥,平定了山東。此戰僅用一個月,可見李建成也是具有軍事才能的。李建成派任瓌、盛彥師安撫河南,又派李神通安撫山東。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之間權力發生了碰撞,李世民有不服從調遣的傾向,威脅著太子李建成的權威,開啟了兄弟權力之爭的序幕。

武德六年二月,突厥聯兵吐谷渾,並大力支持高開道、苑君璋、梁師都進攻唐境。「遣太子將兵北邊,秦王世民屯并州,以備突厥」。李建成與李世民聯手出擊了。突厥見勢不妙,請和親,並以馬邑歸唐。李建成經營山東,收攏李世民的部隊,二人矛盾激化,互相拆台,最終導致與突厥太谷之戰的失敗。這李淵也清楚的認識到了李世民軍權太大。

武德八年李淵聯姻西突厥,外圍牽制東突厥與吐谷渾。唐軍在邊境上設置了十二支軍隊,這十二軍將領都是李建成的人。李世民在邊疆的軍事力量已被消弱。八月,李淵正式對突厥全面宣戰。十一月,加封秦王李世民中書令,實際李淵與李建成將削奪李世民權力。李建成採取強行調離李世民部下的辦法,引來了秦王府的恐慌,李世民為自保加緊謀劃,鋌而走險,終於發生玄武門兵變,李世民取得兄弟之爭的最後勝利。

六、歷史評價

從這唐初這段歷史來看,李建成的地位始終高於李世民的,也是李淵心中一位心中有天下格局的優秀帝位繼承人。李建成推翻隋朝戰爭中,平定山東和南方時,即便面對突厥,他一生沒有打過敗仗,具有很高的軍事才能。他在統一戰爭時期,能在長安協助李淵治理天下,也是非常勤勉,負責前線的後勤保障。他也具有李世民的上馬打天下,下馬治天下的雄才偉略。他知人善任,曾網路一批人才,特別是李建成太子府的部將,薛萬徹、馮立、馬三寶以後被李世民重用,在對突厥的戰爭中建立不朽的戰功。太子府的王珪為唐初名相,魏徵青史留名。總之,李建成、李世民哥兩都是傑出的領袖人才,都有自己一批能臣武將,但是,歷史只是勝利者書寫的。只有更偉大的李世民青史留名,而失敗者李建成也被誤解。

一些史學家還是能給李建成正確的評價的:

司馬光:向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隱太子有泰伯之賢,太宗有子臧之節。
陳寅恪:然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與太宗各領一軍。及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徵之流即後來佐成貞觀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為才智之人。
黃永年:其實從第一手文獻《大唐創業起居注》來看,從太原起兵到高祖進入長安稱帝建唐,建成的功業並不亞於李世民;至於政事上,《舊唐書.建成傳》說建成當了皇太子後,「高祖憂其不嫻政書,每令習時事,自非軍國大務,悉委決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讓建成主持日常工作,學習做皇帝。而史書即使按太宗李世民定的調子多作改竄,也找不到建成此時在政事上弄得如何糟的話。相反,倒可以知道建成在這方面的經驗至少要比李世民豐富得多。


推薦閱讀:

五代十國的歷史如果寫成小說會不會比《三國演義》還精彩?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渣男?
中國歷史上哪個家族最厲害,能夠長盛不衰?
性服務行業不合法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現在生活比以前(或者古代)好了,我卻感覺不到幸福?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文化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