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哪個人物讓你覺得「他如果不死歷史一定會大不一樣」,從而惋惜的?
個人認為以下幾條可以排除
1.已經完成了自身或歷史使命的 比如秦始皇 曹操 于謙等
2.求仁得仁的 比如 文天祥 閻應元等 投降可富貴 但一心求死的都算。
3.不可逆轉性的 比如即使項羽過了江也一定會敗 石達開過了河也一定會死的之類
我個人推薦3個人物
一個是周世宗柴榮 此人善待百姓 雄才大略 真讓他活三十年 我認為一定能做到他說的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一個是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 歷史上只有韓信是和楊一樣從底層直接成為軍隊總指揮的,他在世時戰無不勝極具戰略眼光 能吊打曾國藩,可惜死於自己人之手。死時年僅33歲也是一生中最巔峰的時候 ,正像EZ說的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就死了
最後一個是 民國的宋教仁,他死 也徹底斷送了中國和平發展之路 中國憲政之路。陷入軍閥混戰南北混戰的近代中國。
袁世凱。
如果當時袁大總統沒有鬼迷心竅去當皇帝,沒有眾叛親離死於尿毒症,那麼中國的近代史或許會少去許多黑暗。之後的北洋割據,軍閥混戰,北伐戰爭等或許可以避免。
我不認同題主所說,民國的宋教仁的死,徹底斷送了中國和平發展之路,中國憲政之路。使得中國陷入軍閥混戰南北混戰。我認為真正讓中國從名義上的統一分崩離析,陷入軍閥混戰的歷史轉折點,恰恰是袁世凱之死。
在我看來,袁世凱的才華能力,橫絕當時中國,不亞於李鴻章和曾國藩,勝於孫中山宋教仁之輩。勸清帝退位,使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通過和平方式完整繼承前朝疆域的政權。
其為政舉措,恰似近些年來各種穿越文中所述:
一、軍事方面
在華北組建中國近代第一支新式軍隊,僱傭德軍教官,創辦警、步、馬、炮、工、輜等兵科,設立現代化的通訊兵學校,培養大批軍事人才,先後有5人當上中華民國總統或總理。至接掌北洋,裁撤舊軍改編警察,令中國軍警分離,清末巡警制度的創立是中國警察制度近代化的開始。
北洋軍成為了當時中國最具戰鬥力和凝聚力的准現代軍隊。
二、經濟方面
袁世凱對工業、農業、商業三者並重發展,甚為得策,尤其對中國的工業化有很大貢獻。工業方面,他積極發展實業經濟,1905年,他出面籌錢,督修了中國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自1912年到1914年這3年間,新開的工廠為4000多家,民族資本興建的麵粉廠、火柴廠、捲煙廠、造紙廠以及採煤、冶煉企業,得到長足發展。袁世凱在遭譴歸隱之後還說出「官可不做,實業不可不辦」的話。袁世凱當政時期,頒布實行了一系列有利於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經濟政策,扶持弱勢的民族工商業,提倡國貨,增加進口稅並減少出口稅,加強國貨競爭力,擴大國貨銷售市場。農業方面,袁世凱在興辦農業教育、創設農業基金和推廣農業新技術方面做出嘗試。財政金融方面,袁世凱籌公債、整頓稅收、開辦銀行、疏通金融、改革幣制,這些舉措不僅緩解了當時的財政危機也促進了中國近代財政金融的現代化。在對外經濟交往方面,袁世凱主動對外開放,開通商埠,這在近代中國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袁世凱主張引進外資和僑資,前後素志不移,這在蘇杭甬鐵路、文辭協議、中美輪船公司等問題上即有體現。經過袁世凱的治理,中央財政也有很大改觀,從民國初年的借債度日到每年庫存可余兩千萬元。
三、教育方面
袁世凱興學重教,主張廢除科舉,興辦新式學校,積極倡導學子留洋。在他的努力下,中國沿襲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在財政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袁世凱寧可壓縮軍隊,也要推廣全部免費的新式學校,即四年制初級小學。另外,他多方籌措經費,培養師資,編輯新教材,創建新式小學、中學、大學和各種軍事學堂、實業學堂等新教育設施,建立河北近代新教育體系,從而使河北教育擺脫了舊教育的羈絆,步入近代化的發展軌道
四、政治方面
袁世凱在政治層面的成果體現在清末政體、官制改革、近代法律、地方自治、維護領土完整等方面。袁對中國民主化進程的推進起了積極的作用,袁世凱在晚清時期高舉「立憲」大旗,幾乎是孤軍奮戰請求立憲,對晚清憲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他的襄助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才得以成立。
五、禁煙禁毒
當選民國總統後,袁世凱更是規定吸鴉片者立即戒除,販者分別停歇,種植者若不將煙田改種他物則一律治罪,凡官員故縱者,按情節輕重予以懲治,期間頒布的《禁煙令》至少有七次之多。在禁賭方面,袁世凱自小站練兵時期就禁止軍隊賭博,在其制定的《簡明軍律二十條》中有兩條為罰律,其中之一即是關於賭博,犯者插箭責罰。直隸總督時期,在直隸師範學堂和小學堂《學堂條規》中規定學堂上下人等一概嚴禁賭博,違者由總辦分別責飭開革。任職民國總統後,袁世凱則以法令的方式禁賭,1912年6月頒發的《暫行新刑律》對賭博者、開設賭場者規定有不同的刑罰。
袁世凱堅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時,竭力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保障國家利益。1912年4月22日,袁世凱發布的大總統令中明確宣告蒙、藏、回疆各地方的一切政治俱屬中國內政。在英國政府的施壓下,堅持拒絕承認麥克馬洪線。清末民初,在俄羅斯的鼓動下,外蒙古曾一度獨立,經過袁世凱立場強硬的談判,外蒙於1915年6月7日取消獨立,俄國只得承認外蒙為中國領土。另外,袁世凱竭力主張的清帝優待退位保障了清朝政府擁有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地移交給民國政府,保持了主權和領土範圍的延續性。
不要以為大總統好當,袁世凱當了4年3個月的政府首腦,為北洋政府之最,如不稱帝,可以一直任職到期滿。其後任者,短者如馮國璋,黎元洪,曹錕均僅在位一年,長者如徐世昌這種好好先生也不滿4年。可見當時政局混亂,執政者面臨的內外交困。
「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曹操 《讓縣自鳴本志令》
袁公一死,一語成讖。後任民國大總統——孫中山,黎元洪,馮國璋(直系軍閥),徐世昌(北洋軍閥),曹錕(直系軍閥),段祺瑞(皖系軍閥),張作霖(奉系軍閥)。
更有東北王張作霖,山西王閻錫山,五省聯帥孫傳芳等梟雄,中國進入了歷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時期,直至新中國的建立。
楚悼王
如果楚悼王晚死二十年,或許我們的歷史上就沒有大秦帝國,而是大楚帝國。
因為,在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的前三十年,楚悼王已經找到了幫助他變法圖強的大才,比商鞅要更牛的,吳起。
吳起有多強,我們看來:
首先,吳起儒家、兵家、法家、史家四門學問都是頂尖,他先隨曾子學儒家,後又自學兵家(著作有《吳子兵法)》,再後來又跟孔子高徒子夏學習法家和史家(著作有《左傳》),這讓他最終身兼四家之長,變成了一個經天緯地、諸子全能的奇葩軍政全才。此人在中國歷史上,真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他媽的太牛了。
楚國變法之前,吳起在魏國擔任西河守,此期間他徙木立信(沒錯,商鞅的徙木立信是學吳起的),明法令,改兵制,小試牛刀,便以一郡之力,打造出戰國時代最強悍的步兵——三千「武卒與七萬河西兵,與諸侯大戰七十六次,全勝六十四次,平局十二次,闢土四面,拓地千里,陰晉一戰,更是大敗秦國五十萬大軍,從而一舉將秦國壓制在洛水以西八十年不得翻身,那真是秦國最黑暗的一段歲月,也是秦歷代統治者最不堪回首的一段往事。
後來,吳起被魏國奸臣所讒害,不得不來到楚國謀事,遇見他了一生的知己——雄心勃勃的楚悼王。
跟秦國一樣,楚國在變法之前,情況非常糟糕,公元前402年,楚悼王的父親楚聲王竟至為「盜」所殺。一個國王為「盜」所殺,這在楚國歷史上是唯一的一例,顯然是一起嚴重事件。然而由於史料缺乏,楚聲王為何被「盜」殺死,無從獲知,但既為「盜」殺,證明其時楚國社會動亂,民不聊生,只得挺而走險,起來當「盜」,犯上作亂。
可以想像,楚悼王在接手過這個混亂不堪的爛攤子時,心裡是何等的迷茫與頹喪。
好在,楚悼王遇上了吳起。
由於史料的匱乏,我們無從所知楚悼王與吳起相遇的情景,因而這段故事便少了很多秦孝公遇商鞅、秦惠文王遇張儀、秦昭襄王遇范睢時的那些傳奇色彩。
但我們可以想見楚悼王的欣喜,因為只一年後,吳起便當上了楚國的令尹。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與秦魏等國不同,在楚國八百年的漫長歷史中,基本上所有的高層官員都是楚國親貴出身,只有吳起一人是出身平民士族,且是外國客卿,而楚悼王卻一舉打破了這數百年的陳規,這需要多大的政治勇氣!由此,更顯見悼王對吳起之信任,對變法之迫切。。
於是,一場扎紮實實徹徹底底空前絕後的大變革,在楚國開展了。當時魏國的李悝變法跟它比起來,簡直就是一個溫柔的小姑娘。這種變法與其說是變法,不如說是革命。
吳起與楚悼王要革的,就是楚國那些大貴族的命。楚國弱後的癥結所在,就在於楚昭王復國之後,為了收拾人心所實施的「封君制」,這與當年晉文公復國後所實施的「六卿制」如出一轍。
封君制的特點,一是封地賜田,二是被封的貴族大吏,又給予以「君」的尊號,世襲罔替。這種制度比晉國的六卿制更可怕,因為六卿只是六個,而楚國推恩極濫,封君之眾,如過江之鯽。這些個世襲大家族,掌握了楚國大量的經濟特權與政治特權,上威脅君權,下盤剝百姓,如同一群瘋狂的白蟻,在步步蠶食著楚國肌體的同時,越養越肥,越養越笨。
這就是一切古老王國因歲月而積累起來的通病、沉痾。在楚國這個失卻了光明的牢籠中,黑暗往往以太陽的名義,公開地掠奪;而人民,往往在這種令人窒息的黑暗中,默默地偷生,默默地死去,永無出頭之日。
吳起要做的,就是舉起變法這把鋒利屠刀,朝這些該死的蛀蟲們一刀砍下去,撕開這個黑暗王國腐爛的沉重外衣,為它迎來一股自由的新鮮空氣。
所以,對於大批的政治垃圾——只會吃飯拉屎享樂就是不會做事的庸官,以及尸居餘氣的花花公子型舊貴族——吳起削他們的爵祿,免他們的職務,將他們統統逐出政府;對於那些有才幹有功勞的人員,吳起提高他們的爵祿,提升他們的官職;而把節省下來的政府經費全部用到楚國的常備軍,「練選之士」上。養兵,可比養蛀蟲划算。
然而,對於那些被升了官封了爵的政治新人,誰也難保他們的後代不會腐敗墮落。所以吳起又想了個釜底抽薪的狠招,那就是廢除貴族世卿世祿制。吳起規定,所有貴族的封地和爵位,有效期只有三代,三代之後,土地收歸國有,爵位也不算數,一切成空,從頭再來。
我猜,我們常講的「富不過三代」這個俗語,大概就是這麼來的。
緊接著,吳起又與楚悼王商量:楚有所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如今君王把本來就很少的人民集中在有限的土地上,而讓南方大片的土地沒人管,這是不對的。不如令貴族往遷南疆,以實廣虛之地。
好一個狠招,好一條妙計,如此一來,吳起不但在政治、經濟上徹底扒光了蛀蟲們的特權,另一方面還改變了楚國人口集中在地少人多地區的局面,且有助於對荒蠻的邊境地區的開發,促進楚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可謂一石三鳥。
面對吳起的提議,悼王表示了最大程度的支持,他在朝堂上宣布:「令尹之行,乃用王命,有不服者,殺無赦!」
吳起要的就是這句話,於是他一聲令下,所有蛀蟲們統統跑去開發大南部,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以免留在首都不干事光搗亂。
楚國貴族怨聲載道,但有了楚悼王的大力支持,吳起更加雄心萬丈,於是大刀闊斧,繼續奔進。在政治上,他杜絕權門請託之風,廓清吏治,要求官吏公私分明,言行端正,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外交上,他杜絕一切合縱遊說之士,堅定地實施遠交近攻政策,即聯合齊秦,死命的揍對自己最具威脅的三晉——多麼類似後來秦國統一天下所走的那條路!
吳起在楚國一系列的變法收效快的驚人,不到一年,楚國國庫充盈,兵強馬壯,大有雄視天下之勢。之後,吳起統率楚軍,向南征服百越,進而攻佔洞庭、蒼梧,使楚國的南疆,直拓至今天的廣西一帶;接著,向西攻秦,深入漢水上游(陝西南部),在於地(今陝西商洛地區)大敗秦軍,將秦國死死壓在了秦嶺以北;然後,吳起轉而向北,肅清北疆陳蔡的殘餘勢力,兵鋒直抵三晉,與自己的老東家魏國很快就開幹了。
於是,這兩支用同樣方法訓練出來的軍隊,兩支在吳起的指揮下都取得過顯赫戰功的軍隊,兩支在當時最精銳的軍隊,在州西大戰一場,結果在吳起的出色指揮下,楚軍大勝,並一路攻到魏都大梁城門附近,飲馬黃河,方才迴轉。
楚自從南霸天楚莊王問鼎中原以來,數百年未曾兵抵黃河,而這個驚世壯舉,竟被吳起如此輕鬆達成。不知楚莊王和魏文侯若地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然而,楚國的吳起變法竟在其最巔峰的時候,突然之間,全面崩潰。這一本該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徹底的歷史性變革,竟然堅持了不到五年,就夭折了!!
所以楚國終究沒有變法成功而成為戰國第一強,舊貴族舊勢力在變法中雖然受到沉重的打擊,但變法時間畢竟不長,其成果並未完全鞏固下來,沒過多久,又恢復了故態,一路下坡,直至滅亡。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於楚悼王的死亡。
是的,雄才偉略的楚悼王,還沒來得及享受多久成功喜悅的楚悼王,在此時突然暴斃了。而吳起失去了最大支持,變法當然進行不下去,他自己也被楚國舊貴族們聯手殺死。
數十年後的商鞅雖然最後也是慘死結局,但好在秦孝公活的夠長(或者說遇到商鞅更早),而使得商鞅變法得以堅持了二十二年,所以最後還是穩固下來,得使秦國一統六合。很可惜,楚悼王與吳起的變法雖然徹底,卻只堅持了不到五年,否則戰國時代的中國,恐不必等到秦國來一統。
唉,這個楚悼王,死的真不是時候。
想要了解更多吳起的歷史,可點擊:
烈烈先秦(上)
謝邀。
朱標。
朱標不早逝,多活三十年。
這我還真不知道後面能咋樣。反正大明的走向乃至後世,肯定和現在不一樣。——————萌萌噠分割線——————
來意淫一下朱標不死可能會咋樣。
1、朱標不死,那麼很多功臣都不必死。朱標早就被確定為接班人大力培養,朱元璋要殺人的時候,他經常會進善言。其實這是典型的讓兒子恩加於臣下。活命之恩,日後這幫人敢不效死?朱標從小跟著老爹火里來水裡去,一幫打江山的舊臣也是承認這個太子的,不必要怕朱標威望不夠而大加屠戮。至少和朱元璋打江山的小字輩,全部不用死,朱標肯定罩得住,可能藍玉也不用死。這一來帝國能多留下不少人才。
2、朱標不死,不會像朱允炆那樣用人。他參政多年,政治上比朱允炆不知道成熟到哪裡去了。他有自己多年一起走過來的太子黨,哪還會有李景隆什麼事。
3、那麼朱標削藩嗎?我覺得會,這是加強集權的必由之路。但是他削藩一幫弟弟們應該不太敢造次。如果溫和一點,不會迅速激化矛盾,很可能會有好的結果。到時候兄弟和睦,為了帝國各盡其力,那場景還是很美的。
4、老四造反?朱標削藩你找啥借口造反?反了也沒戲。其實朱允炆自己不作死朱棣都贏不了,何況你憑區區燕地對抗政治成熟的中央政府。
5、說朱標太軟嗎?不,朱標不是劉盈。和朱元璋比起來,他是仁慈的,溫和的。那是臉厚心黑的朱八八啊!劉盈不能成事,劉邦早就知道子不類父。朱標如果是這樣,大力培養了那麼多年能看不出來?那朱元璋也太差勁了。
6、那麼基本上大明帝國開國不會有啥太大的風雨。會按部就班的成為一個穩定而強大的帝國。遷都嗎?難講,但是基本不會到北京了。明朝多少制度是成祖時候建立的?然而現在連成祖都沒有了。
7、這麼一來的話。
額(⊙o⊙)…
當然,歷史不相信假設。
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肯定是秦始皇啊,人家壓根沒完成使命,怎麼就排除了呢!
我們來回顧一下那段歷史:
公元前210年,病入膏肓的嬴政非得帶著一身病巡行出遊會稽,順著海邊北上琅琊。趙高李斯全程隨從,順手還拎著胡亥這個小拖油瓶。
那天陽光明媚,天空萬里無雲,正是秋意濃濃,大家談笑風生,然後秦始皇就駕崩了。
沒錯,他駕崩了。我們可以想像嬴政的心理陰影面積得多大。你帶著小弟兒子,出了城,吃著火鍋唱著歌,還沒等讓麻匪劫呢,突然自己就tm駕崩了。
也是6。
徐福這個坑爹貨到底也是沒能給嬴政搞來仙丹。彌留之際,嬴政知道被忽悠了,於是要來紙筆,下詔給扶蘇:「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
意思就是告訴扶蘇,把軍隊讓蒙恬帶著,你老子我要不行了,趕緊見我最後一面。結果書信剛寫好,還沒給到信使手裡,一口氣沒接上,掛了。
這信就落在當時任符璽令的趙高手裡了。趙高是何等人物。當機立斷,就找到胡亥說,你爹死了,皇上得重選,問題是他欽點了你哥,到時候你可連個廁所大小的地方都沒有。要不我幫著你,你來當皇上,吼不吼啊?
胡亥是個老實孩子,說我不能這麼做,我爹還能不了解我們哥幾個了?他讓我哥當皇上,那肯定是對的。你別挑撥我們兄弟。
趙高就說,你呀,畢竟是圖樣。我告訴你,我是身經百戰的!咱們大秦國有句話,叫做悶聲發大財,你管他什麼哥哥弟弟的,現在把皇位拿到手,這是最好的。知道廢了齊康公的田和不?他比你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胡亥一聽也對,說行,我聽你的。趙高大喜過望,又跑去找李斯。倆人絮絮叨叨小半天,最終偽造了份詔書。
書云:「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秏,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大概意思就是你和蒙恬倆廢物,不忠不孝,啥也幹不成,送你把刀自裁吧。
這邊扶蘇畢竟是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收到信當時就嚎啕大哭。蒙恬看出不對勁,說咱核實一下再決定。扶蘇破口大罵,說我爹賽高,你tm懂個屁,核NMB核實。
然後這傻逼就把自己捅死了。
請允許我做個悲傷的表情…
後來的事兒大家都清楚了,秦始皇經營30多年留下的足以維持一個帝國的文臣武將,留下的大好河山,趙高兩年時間就給敗光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以扶蘇、項燕為名發動大澤鄉起義,農民起義席捲全國,六國也紛紛復辟,秦王朝風雨飄搖,兩年後滅亡。
如非如此,以秦國之強盛,歷史肯定是大為不同。
估計秦始皇死都不能瞑目,畢竟就tm差一秒。
Via.@溫酒
伽羅華
阿貝爾
高斯
公子扶蘇。扶蘇性格仁厚,跟始皇帝在治國方面有很多分歧,因而遭到外放。始皇帝駕崩後扶蘇被繼位的弟弟脅迫自盡。若扶蘇不自殺而以其號召力召集力量反抗,則歷史可能很大不一樣了。
霍去病。天才的英年早逝很是令人嘆息。如果他不死,則戾太子的悲劇就很可能不會發生了。
鄭成功要是不死,中國歷史可能會拐彎。他不死,施琅根本就不會投清,清朝拿什麼打台灣?
當時他已經準備征服菲律賓即呂宋島,就像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一樣。
鄭氏其實是海盜出身,海上勢力很大,掌握了日本朝鮮南洋各地的航線和通商,富可敵國,造船業發達,武器也很先進,招募的水手也很有戰鬥力,比西方殖民者也毫不遜色
在暫時不能反攻的時候,他為了應對清朝的海禁,一定會大力向南洋發展。
南洋華人眾多,主要是沒人起頭,有個主心骨就好辦,以台灣為基地,發展出海洋型國家。到時候華人國家一陸一海,推演下去很有趣的。
後周世宗柴榮。
多給他幾年時間,幽雲十六州應該都能收回,也沒大宋後來那麼多毛病了吧。
16歲學數學,19發表群論。曾有人說他過早地逝世使得歷史晚進步了50年。
扶蘇
必須是伊藤博文啊!
伊藤博文只要活著,日本就絕不可能將朝鮮徹底吞併,只要朝鮮保持半獨立,斷然不會有關東軍存在,後面的故事就有很大迴旋餘地了。
唯一一個能保住朝鮮主權的人,明治四傑里唯一一個親中派,這位真正為亞洲復興操碎了心的人,還被朝鮮人幹掉了,就這種白痴行為還有人為之叫好,真是醉了。
有本事你打死山縣有朋啊。五胡亂華時的前秦帝國,丞相王猛王景略。
一個堪比諸葛亮的偉大政治家、軍事家、及陰謀家:)
王猛拒絕了如日中天的東晉權臣桓溫邀請,與苻堅卻一見如故,出山輔佐苻堅成就帝業,肅清關中、掃蕩西涼、滅慕容前燕、一統北方,軍事才能凸顯無疑;幫助前秦帝國修規定法、注重教育、培養人才、促進民族融合等方面,其治國評價可以和管仲、諸葛亮、張居正相當。
就在前秦帝國在苻堅與王猛這兩位傑出拍檔的努力下蒸蒸日上之時,王猛積勞成疾,51歲離世,比孔明死時還年輕3歲。王猛臨死前勸苻堅,不可進攻晉國,應該先肅清國內各民族野心勢力(如鮮卑、羌),鞏固民族團結,穩定過渡二十載再去實施統一大業。
無奈苻堅大帝終究還是沒聽進去王猛的遺言,在慕容垂、姚萇等野心家的鼓動下開始了南下統一戰。一場淝水戰役毀掉了整個前秦帝國。而後姚萇、慕容垂趁機立國,大帝慘死於姚萇之手,北方再次陷入混亂,而漢人正朔東晉王朝又殘喘二十載。王猛臨終遺言,寥寥數語,卻都關係到前秦國家的興衰存亡,可謂一言九鼎,勝過千言萬語。他死後八年的歷史結局完全證實了他非凡的遠見。苻堅在淝水慘敗後經常痛悔自己忘記王猛遺言的大錯,但已悔之晚矣,終成千古之恨。
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王猛再多活十年,中國南北朝時代可能就不會出現了。千百年後我們依然為之惋惜。
怎麼沒人說窩闊台啊。你們難道沒玩過帝國時代2嗎?當年拔都帶領的蒙古軍隊6個月時間橫掃波蘭匈牙利,把波蘭,匈牙利,神羅聯軍打得不要不要的。歐洲各國幾十萬大軍跟紙糊的一樣被蒙古人殺到團滅,比殺豬都慘烈。
結果窩闊台突然掛了,和拔都有深仇大恨的貴由汗上台。拔都為了回去把貴由汗拉下馬,帶著十多萬蒙古大軍在維也納城下轉了圈就回去和貴由汗撕逼了。在回去的路上「順路」就滅了當時巴爾幹強國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拔都回去撕了好幾年才把蒙哥扶上大位,還沒等再回到歐洲就病死了
當年小時候玩帝國時代蒙古戰役鬱悶了好久,明明已經打爆了歐洲聯軍,結果什麼狗屁大汗一死,就被劇情殺了,強行遊戲結束。那會還沒有發達的網路,還以為自己玩錯了,讀了幾次檔窩闊台都掛了,當時差點直接掀鍵盤。
要是窩闊台在多活兩年,以當時拔都和速不台的實力,橫掃整個歐洲不成問題。要是歐洲文明被蒙古擊敗。估計可以像滿清入關那樣斷送歐洲文藝復興和資本主義萌芽。之後中國會不會沒那麼慘我不知道,但是歷史肯定會大不一樣卡爾·馮·克勞塞維茨
假使我不幸早死而結束了我的工作,則所留下來的著作當然只能算是一大堆尚未成形的概念,那將會受到無窮的誤解,並成為許多不成熟批評的目標。
這可不是若干個如果得出的巧合,也不是推測某人的能力
只是一件未竟的事業,不是說一個人多牛逼然後定能掃清六合席捲八荒
結果被他說對了,他死得太早,只留下一堆稿紙
他死後,一百年的軍事藝術與一千萬人的生命為他殉葬
這種問題想一想都覺得難過…
既然最高票的答主說袁世凱可以比肩李鴻章,我就順便說幾句李鴻章吧。
「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間凈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籠,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李鴻章臨終前,寫了這樣一首詩: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梁啟超說:
「自李鴻章之名出現於世界以來,五洲萬國人士,幾於見有李鴻章,不見有中國。一言蔽之,則以李鴻章為中國獨一無二之代表人也。」
又說:
吾敬李鴻章之才,
吾惜李鴻章之識,
吾悲李鴻章之遇。
都說時勢造英雄;可戴著鐐銬跳舞、一個人背負起整個國家,也是可敬的。晚清那一大批英雄人物里,一大半都是李鴻章的學生、晚輩,以及受了李鴻章蔭蔽,得以留美、留歐的學子們。
有時甚至讓我覺得,他才是一切開始的地方,
回過頭來,再看看他年輕時的詩: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出山志在登鰲頂,何日身才入鳳池?
倘無駟馬高車日,誓不重回故里車。
即今館閣須才日,是我文章報國年。
馬足出群休戀棧,燕辭故壘更圖新。
遍交海內知名士,去訪京師有道人。
他日燕台南望處,天涯須報李陵書。
只覺得可悲可嘆了。
自了解李鴻章起,不再艷羨能說會道之人,只求成就經世致用之才。歷史上有太多壯志未酬身先死的,如果他們再多活幾年,也許歷史真的不一樣了。
但是換個角度想,就算他們多活了幾年,改變了歷史,無非就是後來的朝代的名字,延續的時間,才子佳人的姓名,與我們的歷史不一樣了。
可是生產力並沒有改變,生產關係沒變,中國仍然是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後被槍炮打開了國門,被迫走上了近代化道路。這種假設的歷史無非就是合與分的時間和我們的歷史有個幾十年甚至一二百年的誤差,僅此而已。但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其實沒有什麼區別,我們仍然是普普通通的過日子。也許歷史改變後很不巧,現在我們還會處於亂世呢。
也罷,「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沒看見曹睿?
曹睿如果不早死,司馬氏沒有一絲機會,人們慢慢習慣了曹魏,也就不會有司馬得位不正引發的各種崩壞,王八之亂更是不會出現,中原元氣不傷,五胡亂華和南北朝也就沒有。。。
算了,都特么怨丘處機
崇禎算一個,但並不是說他有多厲害,而是只要他跑回南京(就算自己死,至少把太子王子送到南京),就不會有福潞爭立,唐桂內戰,江左四鎮也不會那麼跋扈,把北方丟給闖滿互斗,至少也能保住半壁江山。
曹昂。
首先死得確實非常冤,老爹作死兒來償;其次曹昂作為一個有能力的嫡長子威望擺在那,如果他不死首先曹操在繼承人問題上不會猶豫,其次他也應該不會像曹丕那麼沒有安全感玩命打擊宗室。曹魏政權是建立在宗室(及其提拔的寒族)與士族的平衡之上的,宗室一倒士族地主的代表司馬家奪權也就無法避免了。
另外不要提曹沖了,即使賈詡不說老曹也不會不知道袁本初劉景升之故事。曹昂死後曹丕作為新的長子繼位以後兄弟們都不服,要是曹沖繼位那還得了?恐怕曹魏早就死於內部火併了。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名妓的生活和工作是怎樣的?
※古時候走蜀道入蜀,為什麼一定要走劍閣?
※如何評價重農抑商政策對中國傳統社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