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電話恐懼症」的原因是什麼?
包括但不限於:
聽到電話鈴聲會感到神經緊張甚至嚴重焦慮。
不願意主動給人打電話,不願意接電話,未接到的來電也不願回電(出於禮貌,會回,但內心反感)。
以簡訊、微信、QQ、郵件甚至面談等方式交流時,都能夠及時回復他人,且十分健談,獨獨對電話交流感到抗拒。從心理學專業角度看,這種情況跟其他類型的「恐懼症」如深海恐懼症、幽閉空間恐懼症等,本質上有什麼異同?
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恐懼,以及此種情況帶來的負面效應?此題目的在於希望能從根源進行分析。純粹陳述個人感受可移步相關問題為什麼總有些人永遠不接電話而用簡訊回復?
----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我很焦慮,更多焦慮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謝邀。「電話恐懼症」不是一個正式的診斷,但的確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先邀請你做一個想像練習:
設想讓你心驚肉跳的手機鈴聲就在此刻響起,等等,先別去掏手機!認真地問自己一個問題:在最糟糕的情形下,你最怕來電者會是誰?如果真是這個人來電,你最怕他會說什麼?
比如:「說好的論文呢?上周不是就說已經寫完了嗎!怎麼我現在還沒收到!」
通常來說,你會想到一個或幾個讓你特別害怕的來電對象(就像你的老闆),你會想他的來電理由肯定不是為了問候你夏天快樂,很可能是為了討債或是給你布置新的任務,總之,是一些給你帶來壓力的話題。而我們的壓力已經夠大了。所以,害怕電話帶給我們更多的負擔也是正常的。
人際關係帶給我們的負擔,往往是我們在感應到他人的期待、審視、評價,甚至不滿之後,自己心裡相應的擔憂和負面聯想(比如,會不會被他懲罰?)。所以跟自我心態特點有關。比較搞不定社交的人,當然也會比較害怕這樣的事。所以算是社交焦慮的一種具體表現。至於說,為什麼怕電話而不怕面談?為什麼很少有人出現「敲門聲恐懼症」?你要考慮到多數面談之前,通常也會先來一個電話,這時電話就具有預警功能。所以在沒接到電話或進一步的通知之前,敲門聲還算安全,也許是送快遞的上門。——但如果為了躲債,關掉手機躲在屋裡,敲門聲可能也會讓你心驚肉跳。
有人說,郵件、簡訊也可能會帶給我們壓力,為什麼我不怕?我的解釋是:因為跟郵件、簡訊比起來,電話具有更高的強制性。鈴聲一響,我們就要即刻回應。當然,我們可以裝作沒聽見,但是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只會讓下次聽到鈴聲壓力更大。而簡訊和郵件對於響應時間就有非常大的寬容度,我既可以馬上回復,也可以花一兩分鐘時間慢慢措辭,不急的話半天時間都可以(而且當對方選擇用郵件或簡訊發起交流時,通常會默認對方也沒那麼著急,需要立刻得到回復)。——時間鬆緊,就會導致掌控感的不同。哪怕壓力是同樣的,但我可以「選擇」什麼時候捲入到這個壓力里,也可以「選擇」什麼時候暫時地逃避一下。這個念頭就算想一想,也能喘一口氣。有人說,我發簡訊時從來不需要暫停,即收即回也不會緊張。是,但起碼你知道自己有放下來的權利。有時候我們並不一定真的逃避,但我們需要知道自己有選擇權,這會讓我們心裡感到安全。打電話的過程是受人脅迫的,不可能打到一半先放下來,喘口氣。所以打電話比簡訊、郵件、或者QQ更讓人緊張。
此外,一個人對表達能力缺乏自信的時候,他相對於語音的輸入方式,會更希望使用文字。因為文字可以反覆修改,斟酌之後再發送。而語音必須一步到位。所以,害怕打電話也可能是因為「語音表達」不熟練帶來的。要確認這一點,可以看自己是不是同樣害怕微信語音聊天?看它是更接近於打電話的焦慮,還是更接近於發簡訊的放鬆?——如果是前一種,就是語音輸入的壓力。
承上,電話鈴響,意味著我將被脅迫捲入一段有壓力的人際關係,無法暫停或退出,帶有一定的侵擾感。由此你可能想,面談是否也具有同樣的特點(老闆讓你去他的辦公室聊聊)?但是事實上,電話的脅迫性更高於面談,因為電話里只能通過你一句我一句的語音交流,對方說完一句,就意味著我必須在一兩秒之內給出回應,避免冷場。電話中的冷場特別讓人難堪,一旦沒了聲音,就徹底是空白了。所以會有特彆強烈的,催人作答的壓力。而面談的情境中,好歹我們不說話時,還可以喝喝茶,可以假裝思考或是望著對方苦笑。這些互動可以填補沒有聲音的尷尬,作為我們無話可說時的緩衝,讓氣氛沒那麼僵硬。也就是說,面談時我們都可以鬆口氣,比電話的侵擾感要低。
考慮到電話交流可能帶給人這些潛在的不舒服,我們對於主動給別人打電話,就好像主動去侵犯別人的生活一樣,會有潛在的焦慮感。尤其是對領導或長輩等地位更高的人,更覺得有一種以下犯上的不客氣。對這種焦慮,我們最常見的表達是:「這時候打電話不太好吧?」——早上起床,太早;工作時間,人家萬一在開會呢?用餐時間,打擾別人吃飯會不會不好?下班時間,萬一在路上開車?晚上,太晚了可能已經休息了;周末,大周末的肯定不樂意接電話啦……其實從這些表達的背後,也可以看到有一個假設是:打電話是有侵擾性的,對方接到我的電話,可能會對我不滿。
所以一般情況下,如果不是太著急的事情,我們都會先發簡訊過去:方便接電話嗎?如前所說,簡訊是強制性很低的,相當於是把選擇權送給了對方。所以無論他同意現在通電話,還是約定一個其它的時間,我都會在心裡長舒一口氣:至少現在這個關係,不完全是我脅迫他建立的。
作為一個曾近的有電話恐懼症的,癥狀持續了半年的人,現在來回答一下。
--------------------------------------------------------------------------------------------------------------
我當時的表現最嚴重的是不想聽電話聲,聽到電話響就心驚肉跳,很不想聽到鈴聲,但又深怕聽不到鈴聲,洗澡都要把電話放在身邊。
有一次休假電話充電器壞了,沒注電話馬山沒電,然後迷迷糊糊睡著了,半睡半醒間好像電話響了,然後我一看電話,是一惹不起的人的電話,然後剛要按接聽鍵,手機沒電了,電話關機。一下驚醒,冷汗直冒,渾然分不清到底是做夢還是現實,馬上跳起來,衝出去買充電器,查看未接來電,原來是個夢,長出一口氣。
原因嘛,估計老葛知道 @安嘉門院。簡單說就剛大學畢業因為自己犯二,加上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被弄到一個以前想都沒想過的地方夾到尾巴做人。(多說一句,那次給我人生上了一堂重要的課:不要高估了大人物們的節操)
那段時間三月份到六月,我印象中有幾次,前面有或沒有風聲,然後突然或者不突然,下午或者晚上一個電話過來,說又出現啥啥情況,第二天就飛回去,然後拜訪人、處理事情,呆幾天然後去火車站,只買站票,站回去。
在當時情況下想的就是「no news is good news」,後來胡總說的不折騰,對,就是別折騰了。
剛工作,新環境,陌生的人,加上種種壓力,工作環境相對封閉,簡直可以說在自娛自樂,有電話進來肯定就是有事兒,破壞現有的、暫時平靜的節奏,很不願意接。
兩項疊加,我把手機鈴聲從急促的換成舒緩的,差點換成佛經吟唱
現在回想起來,原因就一個是恐懼:恐懼不受自己掌控的事情蹦出來,然後還不得不去處理;還有一個是厭煩:打破面前生活、工作節奏。
後來工作地方變了,環境變了,自然而然好了。
--------------------------------------------------------------------------
最先打電話也是很抵觸,不僅是給上司打,給上級部門打,給平級其他單位打,連給親戚打都要磨蹭很久,電話千斤重,那撥出鍵,簡直是炸彈的引爆鍵。撥出電話到接通的時間要喘氣,深呼吸,接通後臉說話聲音都變陌生了。
原因未知,當時我列了一張很長的表,把可能的原因全部列出來,好像一個都不是。
克服的招數嘛,找了一個時間把最畏懼打電話的幾個人的電話全部列出來,一個個的打,按時打,過了幾周就習慣了。
果殼有篇文章跟我寫的這個基本一致,闡述得比我好,可以見:我們為什麼害怕打電話?
==================================================================
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簡單解釋一下。
題主說自己:「簡訊、微信、QQ、郵件甚至面談等方式交流時,都能夠及時回復他人,且十分健談」,面談既然沒問題,那麼性格內向、社交焦慮等障礙基本可以排除。
==========================================================================
對電話恐懼包含兩個方面:
1、抗拒打電話。
2、對電話鈴聲感到神經緊張及焦慮。
一、為什麼會抗拒打電話?
題主提到幽閉恐懼症,題主對電話的恐懼跟這類病症確實有相同的地方,都是跟條件反射關係密切,但是,遠沒有前者嚴重。
幽閉恐懼症這類嚴重癥狀往往是由於某些創傷性事件後產生的障礙,這種障礙是非常容易泛化到相似經歷上去的(電梯、狹小的室內空間等都可能產生恐懼),而題主別的溝通方式障礙不大,
題主更可能的是對電話溝通方式產生了「習得性無助(Learned-helplessness/)」。這個術語描述的情形很簡單:做某件事遭受了失敗,之後再做這件事的時候也總是做不好,久而久之,對這件事放棄了努力。著名的實驗如下: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用狗作了一項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里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
習得性無助的深層心理機制主要有兩個方面:
1、控制感被剝奪。
人在失敗後,都會主動去尋找失敗的原因,進行總結,避免下一次失敗。但是,當人找不到失敗的原因,並且一次又一次在同樣的問題上犯錯,就相當於對這件事失去了控制感。
而電話溝通本身,由於對方來電時間的不確定性、自己需要即時回復而反應時間短暫、不能通過表情等方式揣測對方心理狀態等等方面,充滿了更多不能控制的因素,人對其控制感本身就要弱於郵件、面談等其餘溝通方式。
控制感被剝奪,人就很容易產生無力感,焦慮等情緒的出現也是難以避免。
2、間歇性強化。
焦慮等情緒的出現跟厭惡事件(打電話)的出現是有先後順序的。
打電話→溝通失敗(相當於懲罰)→焦慮
幾次強化以後,就形成了操作性條件反射——讓人一提起電話,就會感到焦慮(潛意識的認知已經默認為溝通將失敗)。
而微信、簡訊、郵件等替代電話的方式,由於其很容易得到控制感(可以細細斟酌清楚字詞,不必即時作反應),並且實質上也獲得了不少成功的話,那就如下:
微信(簡訊郵件等)→溝通成功(相當於獎勵)→心情愉悅
於是,打電話不斷受到懲罰性的負面強化,同時可替代電話的微信等溝通方式不斷得到正面性的強化,人自然趨利避害會越來越不喜歡打電話而越來越喜歡替代溝通方式了。
二、為什麼對電話鈴聲感到神經緊張及焦慮?
上面說了操作性條件反射,比這種反射更基礎,更讓人無需思索的是經典條件反射。
相信每個對巴甫洛夫略有了解的人對那個狗聽見食物鈴聲響就流口水的實驗都不陌生:
把食物顯示給狗,並測量其唾液分泌。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如果隨同食物反覆給一個中性刺激,即一個並不自動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鈴響,這狗就會逐漸「學會」在只有鈴響但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分泌唾液。
人也遵從這簡單的法則:本來電話鈴聲是個不至於引起人情緒強烈變化的中性刺激,但是當電話溝通多次失敗後,這個中性刺激就與溝通失敗(條件刺激)形成了聯結(老是接到加班電話什麼的也難免讓人下班後對電話鈴音焦慮)。
本來是:條件刺激(溝通失敗)→焦慮
多次強化後則變成了:中性刺激(電話鈴)→焦慮
大致機理就是這樣。
==========================================================================
那麼,該如何解決。
其實沒必要想很複雜,兩個方面來解決:
1、從一些沒有任務負擔的簡單溝通開始,多嘗試著用電話去溝通,此後的工作電話,提前做好溝通計劃(甚至可以把要點先在筆記本上、電腦上列出),有條不紊地表達清楚。慢慢形成正強化,逐漸消除此前因為失敗而產生的焦慮感。
2、降低對電話溝通效果的期許:電話溝通做得不好並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問題,事實上電話溝通雖然有其跨空間即時性的優點,但及時效果不如面談,針對性不如簡訊言簡意賅,全面性不如郵件圖文並茂。
所以,電話本身雖然有其優勢,但非要達到跟別的溝通手段一樣的效果是不合理的。關鍵是要在長期溝通中找准電話溝通的定位,即跟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情境下討論什麼樣的事最適合用電話,在實踐中慢慢摸索清楚。
就是這樣。
我有這病,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具體癥狀為:
1、陌生號碼絕對不接
2、電話從來都是靜音,聽到鈴聲就特別恐慌,導致很多重要電話接不到
3、能發簡訊絕對不打電話,能QQ/微信說的話,絕對不發簡訊
4、接了電話不知道該怎麼說話,急切地想掛掉
其實這已經有些干擾我正常生活了,公司電話我都不敢接,明知道是工作的事就是不想接
本來想附一張昨天的通話記錄截圖的,但貌似爪機版不能插圖,換電腦了再來吧)
(圖來了_(:3」﹤)_ 完全沒救的節奏啊)
因為已經影響生活了,所以其實我有認真思索過這個問題,就我自己認為的原因
1、缺乏自信
我是個嚴重缺乏自信的人,從小就是,幾乎不敢和陌生人接觸,所以朋友圈子也很小,講電話讓我有種陌生感,特別是陌生號碼,我不知道接起來對方會是誰,不知道他會說什麼,更加不知道自己會怎麼應答,太多未知擺在面前就會膽怯,不想應對一個可能會陌生的人,我會害怕。
2、太過謹慎
其實這個原因也是自卑吧,所以太過於謹慎交往,生怕對方不高興或者惹到人了自己都不知道,如果是面對面交流,我會很輕鬆,因為我可以看到對話人的所有表情,我會及時處理一些言論,就算是細微的表情也能展示對方的情緒,我可以根據對方情緒說話,盡量做個老好人。而講電話的話,我沒法判斷對方的情緒,不知道我這句話有沒有踩到對方不舒服的點,有時候聊天的人可以很好的控制語氣,但卻不能控制自然反應。聊QQ更簡單了,我說的每一句話都可以反覆思考,不像直接講話,說出來就不能改了,電腦打字可以斟酌再斟酌,幾乎不會出現一時衝動就把話說出來了的情況。至於簡訊的話,我知道對方想說什麼事之後,也有相當充裕的時候來考慮怎麼回復,可是思考得非常完善。(我知道這樣和人交流挺累的,所以乾脆不接電話)
3、怕尷尬
其實還是因為不自信,害怕尷尬,尤其在和人聊天的時候,與人交往如果對方不善言辭的話,我會拚命找話,越尷尬說得越多,自然是想掩飾自己的慌張,講電話最怕陷入沉默,其實我不是個特別愛主動說話的人啊摔!當然在熟人面前我話還是很多的,可是不熟悉的話,自我保護機制就不自覺開啟了呀!一旦聊天陷入沉默真的很想去死啊,特別怕這種情況啊!總感覺對方會嫌棄自己啊,兩個人一起尷尬其實是會更尷尬啊!面對面還能假裝做其他事情或者傻笑,講電話的時候怎麼轉移注意力啊!
4、自我保護
不想被對方看穿,不想太多接觸,我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你別想進來,我不想和你聊!如果是虛擬世界,比如遊戲里,比如網上,比如知乎這樣的地方,沒人知道我是誰,就算站在我面前你們也不會知道我就是我!(真繞口)我不會怕呀,你們都不知道我是誰,就算跟我很熟又怎麼樣?就算知道我的弱點又怎麼樣?就算我把你惹到了又怎麼樣?拔了這馬甲誰認識誰啊!可是電話不一樣,電話是很真實的世界,不認識的人也不會有我的電話,一個真實的我擺在誰的面前時,必須360度無死角的自我保護,言多必失是句真理!絕對不能讓你知道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好吧我知道這樣也挺累的)
5、拖延症
我承認我是個懶癌晚期患者,很多事能拖就拖,我很怕有人打電話來催我做這樣做那樣的,包括工作,我也很宅,初中畢業後就沒有出去旅遊過,能不出門絕對不出門,因為太懶了,一般周末有人打電話就是叫出門玩的,我不想編各種借口逃避朋友的邀約,索性不接電話了。
就算很熟悉的人,其實電話里傳出來的聲音也是陌生的對吧!!
先從易信的一個更新說起——可以關閉『已讀』了!!
這是一個非常安全的設計,用老羅的話說,這是「有情懷的!」,想想這三句話:
這是一個非常安全的設計,用老羅的話說,這是「有情懷的!」,想想這三句話:你為什麼看了消息不理我!
怎麼又是已讀沒有回復!
分明在線為什麼不回復我!
想想多可怕啊。大熱天瞬間透心涼啊。
問題是,為什麼讀了就「一定要回復呢」?如果把交流對話視作一種攻防的話,一攻一防之間,電話一定是極其易攻難守的。
如果沒有了這個「已讀」,你不知道我有沒有看消息,我就可以不回復,無論你怎麼攻,我都可以安全的守,這才是一種比較安全的交流方式,和QQ的隱身是很像的。
那麼,按照攻擊性排個順序,大概是:電話&>簡訊&>QQ微信等即時通訊&>留言板
另外,面談和電郵不大好劃分。
所以,這是第一點:攻擊性。無論你是否作答,你都被迫立即做出了回答。沉默也是一種回答(畫外女聲:你怎麼不說!你啞巴了!你說啊!)
電話的攻擊性在於它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你的還擊之力,像電話、即時通訊的私聊模式等這種狹窄的對話環境易於形成不停的追問。那種難以忍受,我想男人們都懂。
不知道是不是普遍的,很多人找我有事情的時候喜歡這樣問:「XX號下午你有空沒?」
如果你恰好有事,那祝賀你,暫時躲過一關 ,可是,你的XX+1,XX+2......XX+n號的日程大概都會遭遇不測。
如果你沒事情,那麼問題來了,這句問話是有著這樣的不合理的預設的:「如果你沒事情,就聽我的安排/就幫我做件事吧」
可是。。。憑什麼啊?
吃了不少啞巴虧後,我發現,最安全的答案是「(稍作停頓)額,是什麼事情啊」
這才是正確的邏輯嘛:你說清楚什麼事情,我才能告訴你,我的日程可不可以受到你事情的影響。
另外,如果你懂的如何拒絕別人,情況會好很多。
我對於電話是十分恐懼的 ,所以手機常年靜音。我的邏輯是,無論是我錯過了電話也好,還是我故意不接也好,有什麼事情一定要跟我講的話,你很可能退而求其次,通過文字(簡訊/qq)的方式把事情概括給我,然後我可以選擇看或者裝作不看。(如果他發來的 消息是「請回電話/怎麼不接電話」那真是友!盡!了!)而你打電話來時,我是根本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這種未知,蘊含著恐懼。
這就引出了第二點,未知性。
(qq聊天時的「在嘛」同理)
當然,以上說的都是大多是發生在私人對話關係中的不適感,非公。如果是工作上的,那多是因為「無事不登三寶殿」而起的。
而很多身份不夠那麼親密的人,通過電話也可以入侵你的私人生活,你還要毫無選擇的應答。
扯遠一點,私人生活被侵入,當然會有不適感,如果一個朋友和我是QQ/微信/易信/微博/豆瓣/手機聯繫人全部都是好友的話,多少有點可怕 ,因為你無處逃遁,你的一舉一動對方都可以知道,一種不安全感油然而生。這也蠻可怕的
我爸的生活狀態,我個人認為很安全,不配自己專用的手機,不定期更換手機號,沒有任何sns,十分逍遙。自己的日程不會被別人莫名的左右。那麼多好友,都來指手畫腳你的生活 ,怎麼能承受。
書信時代是安全的,交流的那麼慢,吵一架也很難。沒那麼具有攻擊性。
快節奏、封閉式的交流是有一定危險性的,說回頭來,這個時代的交流太容易,方式上就變得壓抑了。
想念友人。雪夜,乘興而去,及門,興盡而反。
這種適度的和盡興,今人不大體會過。
另外,開著拔了電話卡,連上wifi是一種很美妙的狀態,進可攻退可守。可惜就是網購收不到驗證碼。
---------7.13----------
最近新增了個奇葩,於是我又見識了一種情況此人知道我和我家人的電話,我是真不想接他電話,於是找我時會輪流打。。。。。要不多麼不禮貌!!!我覺得一般這種情況只有我失蹤了才能這樣做的吧!!!
-------7.20--------
理論上說,語言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輔助性工具,語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但是,文字克服了語言在時間上,空間上的不可延續性的劣勢,語言只可此時此地交流,文字則可以異時異地。這是進化出文字的優點,文字是更加進化的工具啊親!
當面溝通,或許要面臨周遭喧鬧的打擾,但如果雙方都吼叫起來,那麼也沒有什麼問題了。
簡訊,或是其他文字形式的溝通手段,更是可以將一段信息完整無誤地傳遞給他人,毋須擔心收到干擾,除非這段電波要穿越幾個光年的距離。
但是,通過電波進行的交談,總是要被劣質的信號干擾。而這種干擾,我們還無法控制,更是難以避免。在家中打電話,或許可以走到信號較好的陽台,但若是汽車駛入隧道,那雙方都只能對著虛空喊話,直到通話不得不結束為止。
有段時間,我在深夜中打出過一些私人電話,交談時,對面一開口,就可以聽見像是快進音軌般的嘶吼,像是電波串線,問及對面,卻對渾然不知,只得讓其不斷重複。
*
我們對於「電話」上的交流缺乏控制。在固定電話逐漸式微的當下,尤其如此。
比如,兩人邊走路邊聊天,忽然有一人被推銷員纏上,數秒後才得以脫身。那麼同行的另一人,自然也是知道對方遇到的麻煩。但是在電話中,若是另一頭的聲音突然暫停,我們也難以知曉其原因。
兩人在電話里爭執,一方可能直接掛機,然後忽略之後的每一次鈴聲。電波兩頭的兩人,不似隔著桌子相對的兩人。掛電話太容易,而從桌子邊走開就沒那麼容易了。
當面交談時,我們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講話的音量,在極端靜謐的環境中低聲私語,在極端嘈雜的人群中對著耳朵吼叫。但若電話中的一人站在寧靜的公園,另一人站在吵鬧的市場,那麼公園裡的那一人,或許也不免要打破這寧靜,用菜市場的音量去對著電話交流了。中學自讀課本里有一篇文章,叫做「催魂鈴」。可以看一看。
我覺得和小時候考試不好或者犯錯,被老師逼著打電話叫家長來有關。最早打電話的記憶和挨打關聯了。
另外就說和父母通電話的時候被問東問西,感覺隱私被侵犯,但又不得不打。內心產生排斥。
我有和樓主題主說的一樣的癥狀。很長時間裡只願意發短消息。工作的時候迫不得已很多時候必須打電話。每次都很不舒服。後來時間舊了慢慢適應。慢慢調適回來的。多做做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但我感覺我的問題還不是算很嚴重,至少調整回來了。也有一直轉不過來的人。
實際上就是交流恐懼吧
一般出現在喜歡2次元的、性格比較內向的宅男身上
而且一般是存在社會壓力的情況下
因為電話帶來的一般是比較緊急的、比較正式的話題
恐懼電話本身並不是恐懼這個通訊方式
而是恐懼電話對面的人和預測到即將展開的話題
這個問題應該可以和交流恐懼、NEET、拖延症合在一起分析
個人認為電話恐懼症是上述心理問題的延續,而非獨立問題
看到這個問題,分享一下我之前寫的專欄文章《陷入「XX恐懼症」的你,明白自己真正恐懼什麼嗎?》,希望通過案例分析能夠對題主有所借鑒。
——————————————————————————————————
陷入「XX恐懼症」的你,明白自己真正恐懼什麼嗎?
(1)寧扣違約金,也不敢坐飛機?
剛剛裸辭的小C想要用一次旅行來犒勞自己之前的勞累,可是臨行前卻取消了行程,還被扣了許多的違約金。身邊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議,小C的內心也痛苦不堪。她暗自納悶,自己就是因為百度了許多空難而不敢坐飛機嗎?如此小的困難都無法克服,那麼未來的人生該如何走下去呢?帶著這樣的困惑,小C走進了我的諮詢室。
在仔細詢問和聆聽了小C的近期狀況後,我開始慢慢意識到,小C的這種恐懼,看似莫明,甚至她覺得會影響到未來的人生髮展,並陷入情緒的低潮與恐慌中,實際上絕非表面上看上去的那麼簡單。
我勸小C不要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個問題上,試圖很快解決它、消除它,因為那樣會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相反,通過恐飛這一問題表現,我們也許能找到三觀中的深層次恐懼。
(2)童年經歷打下「世界很危險」的烙印
我進一步向小C了解她的生活經歷,慢慢的,立體的答案被一層層揭開。小C的童年,被嚴格地控制著,不準亂跑,不準做這做那,並曾經因為亂跑而遭到了家庭嚴重的指責。童年經歷將小C的三觀塑造成:這個世界很危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不好的事,令我受到傷害。因此,小C的內心對世界產生了深深的恐懼。
在成長的過程中,小C慢慢學會,只有很小心地保護自己,嚴格遵守規條,才有可能幸免於難。如果她不遵守這些,就會讓父母擔心受傷,這就會使她產生深深的愧疚感。於是,她從小就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渴望,做個循規蹈矩的孩子,但是,被壓抑後產生的負面情緒也就因此一直積壓在她的內心。
(3)潛意識,竟採用了巧妙的迴避方式
而這一次,小C其實面臨的是一個很特殊的情境,首先是裸辭,未來工作的不確定,使她的內心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對未來的人生走向感到迷茫。其次是坐飛機,它的潛在危險正符合了她內心對於世界的預期。
雖然她的學業和工作都較順利,也實現了很多目標,但是它並沒能消除她「世界是危險「的觀念,反而使她對「我是無法完全掌控生活的」這一現實有了更深的恐懼。因為只有掌控了生活,她才是安全的,一旦無法掌控,生活就有可能意味著崩潰。
小C本來就因為辭職以及由此引發的對於前途命運的影響而產生巨大的壓力,坐飛機這件事,可以說是一個導火索,最終引發了這種恐懼。實際上,在與小C的交流中,常常流露出對找工作的擔憂,正是佐證這一點的最好證明。
因為當我們害怕一件事時,我們就會下意識地迴避去做它,這樣就可以避免痛苦了。小C的潛意識選擇了用「沉浸於恐飛的痛苦」這種方式,來迴避想起「萬一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我的人生該何去何從」的痛苦。但其實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假性迴避,問題根本沒有得到解決。但是因為直面找工作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因此我們的潛意識只能採取這種直接的方式去迴避。
(4)價值觀是影響個人選擇和行為的根本因素
因此,現在要解決這個問題,小C最重要的是先去理解和消化上述的分析,檢視自己的內心,我請她思考以下問題:如果她不能很好地掌控生活,那麼,她的生活會是怎樣的一個樣子?如果她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那麼她的人生會是怎樣的樣子?她要求的成功,對她個人而言意味著什麼?它要求她要如何做?同時,進而反思,兒時家庭環境的約束,對她的價值觀究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從她的回答中可以發現,小C並沒有真正可供她支撐自身價值感的事情。「我總是比不上他人」,這是小C內心一直都有的念頭。誠然,有一些追求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我們只以超過他人、比他人好作為衡量自己價值的標準,那麼,這就會陷入永無止境的比較,而且,我們永遠都會在比自己優秀的人面前感到自卑。所以,小C的問題最終回歸到價值觀的重塑——一個人究竟要怎樣才會覺得自己有價值?自我的價值該以什麼方式衡量?
小C的現象,其實也是現代不少人的生活縮影,很多人的潛意識都充滿對於生活失控的恐懼,只不過並非體現為「旅遊恐懼症」罷了。人們因為對於生活有自卑和無力感,事事唯恐不及他人,而這些壓力和情緒平時都無處訴說,也無處釋放,一直積壓在心中,最後它自己尋找到了一個釋放的出口,那就是這個恐懼症。所以,如果我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話,只會像是在一棵樹上不停摘花,但只要樹還在,花就會一直開出來。
(5)由表及裡,方能知行合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們在過去二三十年形成的世界觀、性格,不可能輕易地改變。在生活中形成的問題,也必然要在生活中去解決。諮詢師需要通過來訪者對過去成長經歷的回顧,為其分析與解釋,令他明白自身性格形成的原因,並且釋放長期鬱結於心中的負面情緒。只有真正認識到原有世界觀的局限性和不適應性,人們才能慢慢改變對自身、他人和世界的看法。
然後,諮詢師將和來訪者根據生活的實際情況制訂計劃,積極行動,在諮詢關係中模擬練習,在日常生活中堅持實踐,才能慢慢獲取新的現實回饋。我們的感性只相信事實,它根本不相信理性上沒有具體內容的道理。所以,我們只能慢慢由表及裡,思考與行動相輔相成,才能起到真正的治療效果。王陽明所謂「知行合一」,其實就是最終我們想要得到的結果。如果沒有真正的思考、自省和領悟,只想要改變行為模式,則依然會繼續陷在惡性循環中無法自拔。
——————————————————————————————————
原文鏈接:陷入「XX恐懼症」的你,明白自己真正恐懼什麼嗎? - 談心理諮詢 - 知乎專欄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五萬多人,堅持定期回復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微信公眾號:心理諮詢師曹懷寧(caohuaining)。新浪微博和知乎: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因為來電顯示為「住院總」或者8542開頭……
原因?還不是條件反射搞怕的!
我大一開始瞎忙,又是社團又是學生組織又是班長的,成天電話都是講事情的,全是給心上添堵的,這能不恐懼嗎?
室友電話天天都是和小女友聊天!
我的電話那頭天天都是系輔導員!
我操你媽!我忍不下去了!
為什麼我如今這麼恐懼電話!
為什麼我如今手機永遠靜音震動!
為什麼!
還不是因為這些操蛋的麻煩事!
和我一樣癥狀的「病友」們!
哪個不是手機用來聯絡工作多!
恕我多嘴!
電話恐懼症勾起我太多壓力了!
老子兢兢業業做班長!做團支書!做支部委員!做部長!
到最後所有人只知道我是班長!
幾乎所有人都忘記我也是人!
電話一接,「班長啊,XX東西哪弄啊?」
我操你媽!
你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
就不能和我聊聊天啊!
問完事情就說再見,我是人還是Siri啊!
沒錯!我就是成了Siri!
這些標籤貼在我身上!
電話那頭永遠是各種壓力!
而那些添壓力的人也不會聯絡感情!
最後壓力沒法疏導!
埋怨領導!
埋怨同學!
最後直接埋怨手機!!
各位親愛的領導、同學!
手機不是僅僅用來辦公的!
我也是人!
逢年過節給我打個電話聊聊天吧!
太爽了,罵了放空了好多壓力,這輩子不會患上「知乎恐懼症」了
題主所說的癥狀,我全部符合!
我非常不喜歡給別人打電話,無論給誰打,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我一個月的電話費大概30來塊,這包括了套餐費。大概每個月給家裡打一次電話, 通話時間最多10分鐘。給熟悉的朋友打電話,三句之內他們必問「什麼事」,因為他們知道我要不是被逼急了,是絕對不會打電話的。接電話時,一看到那個被呼叫屏幕,我的心跳就莫名加快,一股厭煩情緒自然而生……這當然跟誰打過來的沒關係,而是對「打電話」這件事形成了條件反射式的抵觸。
至於原因,除了上面大家說的,因為對互聯網通訊手段的依賴,以及缺少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帶來的阻礙,這些都有。但對我而言,最大的原因,就是「打電話」的這種交流方式,一句接一句之間,沒有足夠的思考空間,我怕抓不住對方說話的要點,又擔心自己的表達沒說清楚。
而這一切的深層次原因,來自於我的不自信。
其實一開始,我對電話還沒有這種恐懼感,也和大家一樣。但直到後來我喜歡上了一個女孩。
她的學校和我不在同一個城市,那時我們都沒有電腦,所以平時交流最多的通訊工具,就是電話了。每次接到她的電話我都好開心,雖然是老式的諾基亞,但她的來電鈴聲對我來說簡直是天籟之音。
在我眼中,她是個非常好的女孩,不能說完美,但剛好「好」到領先其他女孩一大截,你努把力又能追到的地步。她身邊自然不乏追求者,其中有不少優秀的男生。她和我打電話,也會經常說些他們的趣事,彼此都很開心、放鬆。
但慢慢我就有了擔心:她身邊的追求者那麼多那麼優秀,我憑什麼能讓她青眼有加?跟她玩的好男生不少,我又憑什麼不是千軍萬馬中普通一卒?說不定她在跟別人打電話時,也會把我的糗事當作笑話說給別人聽了……
「我一定要成為一個很有趣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當時我暗暗發誓。
在之後的打電話中,我努力裝得很「高尚」,很「脫離低級趣味」:和她聊人生,聊理想,聊哲學,如果我們聊到一些私人話題,我也會故意引到其他領域上去,一般不作評論,要評論也是站在偉光正的立場。同時,為了顯得「有趣」,我也會說一些笑話,當然,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那些笑話有個統一稱呼叫「冷笑話」。。。。。
當時沒有「裝逼」這一詞,如果現在拿這詞來評論我當時的作為,我簡直裝得盤滿缽滿、滿載而歸。。。。。
如此犯二的行為,並沒讓她放棄,電話依舊!只是通話的質量卻一次比一次在下降,因為我們經常說著說著,會突然冷場,突然兩人同時沉默,一段默契的、尷尬的、長時間的,沉默。
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我當然不想滅亡,我要爆發!於是每次出現沉默,我就絞盡腦汁想著下一個話題,我甚至能聽到大腦高速運轉的引擎聲,嗡嗡嗡嗡嗡嗡……可惜轉半天也想不出一個有趣的話題!
於是我就陷入到這樣一個矛盾中:既期盼打電話,又怕打電話。如果是她打來的,我會有些驚慌失措,不知怎麼應付。如果是我打過去,我會在打之前想好要說的話題,一二三四五,分條分點列好,甚至哪個話題可以拓展哪個話題點到即止都事先想好。
為了收集更多話題,我開始涉獵廣泛,文學、藝術、體育、娛樂、八卦、遊戲……只要是我接觸到的領域,我都想了解更多。遇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會趕緊記下來,在腦海中過一遍,默想在什麼環境下、用什麼語氣說出來會效果更好。開始更多地接觸互聯網,收集網上的笑話段子、奇聞軼事、新鮮頭條。在做這些的時候,我驚奇的發現自己的天賦:跳躍思維,我能從A跳到B,從B跳到C、到D、E、F……只要兩者之間有一丁點的相關性,我也可以把它們聯想到一起。於是,這讓我在收集話題方面更加得心應手興趣盎然。
做這些讓我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但在當時,有個致命的缺點:見效太慢。
我和她的通話次數越來越來少,我越來越不敢給她打電話。不僅是對她,對其他人也是這樣,我怕電話里講不出我要表達的意思,我怕沒弄明白對方在說什麼,我為了要讓電話繼續下去,不停地在想下一個話題,但一掛電話就忘了對方剛才說了什麼。
妹子最終嫁給了他人,我在話題方面也算是略有小成,在別人眼中,我能侃會說,「挺搞笑」的一個人,但我明白,我內心有著深深的「電話恐懼症」。
現在我和她仍是保持著聯繫,有時候也會逗得她哈哈大笑,她說我越來越會逗人了,我心裡一聲嘆息:要不是你,我怎麼會變成今天這樣一個逗逼!我也是電話恐懼症患者,原因如下:
1,打給我的電話90%以上都是拜託自己做事情的,小則取快遞,大則有活干,我可超級怕麻煩喏
2,不僅怕被麻煩,也怕給別人添麻煩,打給別人的電話往往也是拜託別人做事情的,怪不好意思。
3,性格內向,不善言辭,打給陌生人或者是比自己高級別的人時要斟酌好久語言,太煩惱
4,不安全感。例如,父母從來不給我主動電話,萬一有一天他們有電話來,我可不就嚇壞了……
總之,no news is good news,清凈才是最好的生活。
在【暴露療法】下過了幾個月,對電話的恐懼就少了很多。因為我發現,
1,不是每個人都討厭被打電話耶,有些人還蠻喜歡被採訪的,態度也超溫柔,講話也有條理,聽他們講話是一種享受。
2,時間緊迫,要趕deadline,電話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3,電話打多了,那套話就熟了,開門見山噼里啪啦把你自己的話講完就OK了,溫柔而有氣勢地壓倒對方,他就不會拒絕你啦!
4,因為自己帶去的常常是好消息,收穫的也常常就是好消息啦。
我也有過一段時間電話恐懼症,一響起來就很煩很害怕,那是因為我知道平時沒人會找我的,一找我肯定是有事或者工作上的事。電話一響就特別不想接。
我是當記者的。這意味著我下了班事情也總是沒完。因為,編輯剛加工我的稿子呢?
這時候,電話就總會讓人心驚肉跳。
「你給的稿子不對啊!是個空白文檔。」
「你的稿子有點問題,要回來大修一下。」
……
後來,我只要看到結尾894(編輯的電話)的電話,就會本能地心緊一下。實際上稿子有問題的就那麼幾次,多數時候是布置任務啥的。只是,一篇稿子要編輯看、主任看、副總編看、美編看,如果跟客戶有關的,客戶還要看。隨時都有出錯的可能。而只要有一兩次問題,其實就夠你提心弔膽了。
那一年國慶回家,突然一個電話浮起來,末尾是894.我從看電話到接電話只有1秒鐘,可是心理活動卻極其曲折漫長。國慶版不是停了嗎?稿子不是國慶後才交嗎?上周的稿子都出街了,還能有什麼問題?布置下周的選題也沒那麼早啊?
一接電話,原來是米老鼠甜甜的聲音:哥哥在家嗎?下午來我家嗎?我們在家恭候你哦?
那時我突然就像在沙漠里喝到一口清泉一樣。頓時鬆弛下來。
放下電話才發現,剛才那電話是加區號的,一共12位。可是,那個長度只是在腦海里划過,我只注意結尾那個894,那已經形成反射了。
電話恐懼症除了因公事,還有私事。
有一天晚上,我媽打電話來,拉拉家常後,她突然說,你外公過世了。
我只是問了她,你為什麼不告訴我。
因為之前我媽根本沒跟我說過外公病重。我知道情況時可以說毫無徵兆。
然後,我媽說啥我都忘了。也許是一些叮囑,然後我每句都是嗯,嗯,嗯。
放下電話,我就去洗碗,一邊洗,眼淚就一邊掉進碗里。然後睡覺時也一邊哭著。
後來不知不覺,我就害怕接到我媽的電話。因為平時我媽基本就不打電話給我。都是我爸打來的。
我猛然就發現,我爸媽也五十多歲了。外婆80了。
我變得很脆弱,總害怕意外發生。
就這樣。電話恐懼症是基於自身無法掌控的未知對所有的電話鈴聲和所有接打電話感到恐懼,而非幾位所說具體到因為怕被借錢之類,這根本不屬於電話恐懼症好嗎。
個人認為原因有如下幾點:
1.嚴重不自信。
2.性格內向,不喜也不善社交,至少不喜或不善純口頭語言的社交。個人認為面對面的社交反而相對容易,可以有面部表情或手部動作作為輔助和緩衝。而打電話這件事情只能靠「說話」建立,這對於一個不怎麼健談的人實在有些煎熬。當用一段時間專門去說話的時候,稍微停頓就會造成冷場或令對方有「你沒有在聽」的誤會。
3.因為職業關係常接到業務電話而造成的壓力(這屬於工傷的範疇吧)。
4.正在專註地冥想或做事。
5.神經衰弱,除恐懼電話鈴聲還恐懼雷聲、鞭炮聲等突發聲響。
6.處於非常時期。首先對於恐怖症產生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是首先還是要對於當事人進行病理上的排除,看家人中是否有相關精神疾病的遺傳史,確定排除後我們再來進行電話恐懼症的原因分析:
1.無效溝通
電話是我們用來進行溝通的一種載體,它本身是沒有任何的威脅性,更不會讓人產生恐懼感,但是在多次利用電話進行溝通時沒有建立的一份有效的溝通結果,長期的無效溝通會使人產生習得性無助,對於電話溝通沒有期待,因此對接聽電話產生恐懼心理。
例如:異地戀的情侶們,大多時間都是電話進行溝通的,但是在產生爭執後在電話中多次溝通解決無效產生更大的矛盾,最終迫使兩人分手,這時就會有可能產生電話恐懼症。
2.恐懼聯結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恐懼的產生可能是和人們的經歷有關的。也就是說對於電話的恐懼可能是一種創傷後應激障礙,在兒童時期經歷過或目睹過與電話相關聯的威脅性行為或負性生活事件,導致對於電話產生了恐怖記憶的聯結。
分享一個來自於我本人的經歷,有一段時間自己也處在電話恐懼的階段,那時候只喜歡藉助簡訊或微信等聊天軟體與別人溝通,聽到電話鈴聲響起就會產生焦慮不安,心煩意亂,緊張到不敢接聽電話,有時候乾脆手機靜音,不接聽任何來電。被要求給別人打電話時會果斷拒絕,迴避不掉時會緊張到口齒不清,無法交流的地步。這樣的處境讓我很長一段時間處於一種嚴重的自卑狀態,以至於影響到後期簡單的叫外賣這種事情都變得很困難。
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後尋其根源,是高中期的班主任,對於我在學校的問題會直接在晚上打電話給我的父母反饋情況。每次我的父母都會嚴厲的訓斥我,有時還會有一定的暴力行為。所以到後期每聽到電話鈴聲就覺得很恐懼,由此我也開始了漫長的心理折磨。所以談及電話恐懼症,真正是被拉回到了那時候的灰暗時光。
3. 社交障礙
也就是說的社交恐懼,拒絕與他人溝通交流,害怕人群,這種情況很顯然是一種大範圍的恐懼症,所以這種情況很可能泛化到電話恐懼症上面,影響到一個人的正常社交和工作生活。
至於解決方案,我想根據上面的原因逐條解釋:
(1). 若是因為長期的無效溝通的話,可以通過建立有效溝通,努力打幾次電話,在電話中可以講一些有趣的,自己認為美好的事情,慢慢地幫助自己去改變現狀,這樣一點點的讓自己擺脫電話恐懼症。
(2). 對於恐懼聯結,我們只能通過後期自我認知,對於恐怖的記憶和經歷進行自我分析,不斷地破壞原有聯結,達到記憶重塑的目的,這個過程十分的艱難與漫長,但是自己要清楚,如果長時間不從這個陰影中走出來,人的精神是會崩潰的,所以系統性的鍛煉自己去接觸電話也可以讓別人幫助自己多建立一些美好的回憶去掩蓋之前的經歷,這樣對電話恐懼症的改善有一定的幫助。
(3). 就社交恐懼症而言,自我改變起來會很艱難,所以這種情況下還是建議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會更專業更容易一些走出這種癥狀來,如果不想要尋求他人幫助的話,可以自己努力向外拓展接觸外界,嘗試著和別人去交往去溝通,然後在考慮電話交流的問題。
真正讓我們感到恐懼的,只是恐懼本身 —— ——羅斯福
我是前年開始有電話恐懼症的。去年加重,到今年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
前面的大神們都進行充分的分析,我是認可的,比如被迫巻入一段具有強迫性的關係。我倒不算是個不自信的人,也沒有交流恐懼症,但我還是得了電話恐懼症。
細想一下原因,我的原因,大約是這樣的:
1、電話干擾了我正常的日程安排。平時的日程非常緊湊,做實驗、寫論文、讀專業書,需要非常專註,這時候,我真的很討厭被人打斷。有時候我戴著手套口罩眼鏡在做無菌操作(這需要相當長的準備時間),專心致志,突然來個電話,到底接還是不接?
2、電話機很大程度上變成了「騷擾機」。如果真是有重要的事情打斷了手頭的事也就算了,問題在於,打來的電話,十之八九都是推銷、騙子。MLGB的老子正在做事情,你丫來個電話把我打斷,結果是騷擾!心中真TM F**K一萬遍!!!所以陌生電話,我極不情願接。相對來說,QQ、微信,就好多了,都是驗證通過的人,垃圾信息少,我也不需要立即回應,我有自由處置權。家中固定電話也是,經常半夜響,結果都是什麼傳真啊,XX功啊之類的。怒火衝天都不足以表達我的憤怒!
3、閑扯的電話,浪費時間。電話在我看來,只適用於十萬火急的事情(媽蛋十萬火急的電話讓人更緊張)。然而,多數事情真的是十萬火急嗎?有時候接了半天電話,發現對方可能就是閑著沒事,跟你扯一扯。你有時間扯,我沒時間扯啊!
4、公安、通信。因為有個網站,公安和通信部門一天到晚各種政策變,一天到晚這要求那要求,其實多數中跟我們沒有關係,但是要照做,今天交這個表明天上那個詞表後天要到哪裡備案再過幾天要這制度那措施,各種電話,一來就是麻煩,還TM釣魚執法(其實不過是他們的部門規章,他們想怎麼規定就怎麼規定,隨意性太大了!),一個閃失,就威脅關站罰款,真的把人逼成神經病。
5、信號問題。尤其是我在家裡,信號真是不好,有時候真的是聲嘶力竭了。然而我是個好靜的人。
6、效率問題。微信上、QQ上有時候一句話的問題,幾秒鐘解決,電話可能要講半天(當然反過來的情況也有,那時候我會優先選擇電話),P大點事,真的不要講電話(然而有的人P大點事情還是要講電話)。
接聽電話多數時候都是一肚怒火,哪裡還讓我愛得起來打電話接電話呢?
我真的很討厭打電話!!!無法形容的恐懼!!!
前段時間姥爺住院,由於我在上學無法探望,我媽就讓我給姥爺打個電話慰問一下!
我一聽都快炸毛了。。。真的,一般人真的無法理解我的這種痛苦。
準確來說在電話接通的那一瞬間我的內心非常恐慌+焦躁不安+詞窮想掛電話!!!!
於是很多次我緊張到說錯話。。。或是啪的把電話給掛了。。。
至於給我姥爺打電話嘛,我先是在紙上打的草稿,大概就是我們之間會產生哪些對話。。。。按照對話念。
現在有些發愁這個毛病,因為以後工作的話接打電話真的必不可免的啊。。。。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