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喜歡問「為什麼」的時期,如何合適引導?

當我從冰箱裡面拿出一塊豆腐。什麼來的?豆腐啊。什麼豆腐啊?.....豆腐啊。誰做的啊?叔叔啊。哪個叔叔啊?。。。
PS 孩子只有三歲哦!!你們叫她怎麼百度google - -


孩子開始問為什麼?表明孩子開始關注除自我之外的事物,是孩子成長的一種表現。
在幼兒剛剛出生至3歲~5歲之間,孩子開始擺脫對單純生存需要,開始注意到外界環境,這是孩子邁向世界的第一步,務必要非常重視。
孩子提問是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同時也是一種有益的探索,這個世界對於孩子就是一片未探索的地圖,他開始想要了解出生地之外樣貌,也想要了解除父母自己之外的生物。這種探索本能會出現在每一個適齡孩子的身上,但每個孩子的成長並不相同,其原因是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的提問,亦即「為什麼」(也包括「是什麼」)
做老師做了很久,我經常觀察孩子在提問的時候,父母的回答,不得不說正確的處置方法會帶來善於思考,勤于思考,主動思考;而處理不當回讓孩子羞於提問,歸於內向,甚至有自閉傾向。
一、孩子的提問要不要回答?
答案是肯定的。孩子的提問得到反饋,不管回答的方法和質量如何,對孩子而言都是一種激勵,孩子在下一次提出問題時會減少顧忌,更積極和主動。而不回答則要視情況而定,但粗暴的打斷和批評無論如何都是不可取的
二、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
我看了以上的評論,慶幸大家都認為回答孩子的問題更好,但似乎有對孩子的回答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傾向。這種操作看似對孩子的支持和鼓勵實則不利於孩子的全面成長。
我舉一個的例子:大家知道上課中孩子最常問的是什麼問題嗎?很簡單「老師這道題怎麼做?」基本是上課中最常遇見的提問了,但你會發現很少有老師直接回答的,如果真的學生問你什麼,你就答什麼,對孩子的幫助極少,原因呢:缺少孩子的主動思考,缺少孩子自己探索的過程。所以老師要做的事情是引導,我們主張啟發式教學正緣於此。
那麼回到生活中,初為人父母缺少老師的豐富經驗,就會出現為了鼓勵孩子而全部問題都回答的狀況,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發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增長孩子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一個簡單的公式:
孩子能自己想出來的&>&>孩子自己看書得到的&>&>孩子與小朋友探討出來&>&>父母直接回答的
所以孩子問你為什麼的時候?父母的最好回答應該是「孩子真棒,這個問題都想到了!那麼你能不能先說說你的看法呢?」先對孩子的提問作出肯定和鼓勵,然後詢問孩子的看法。這裡要了解,我們詢問不一定要得到孩子的答案,只是需要孩子有個自省的過程。
接下來可引導孩子查閱相關書籍(1、孩子需要閱讀的能力2、書籍的選擇很重要、通俗易懂),或者引導孩子與其它小夥伴討論(這個不可控性較高,但對孩子能力的提升是綜合性的),最後父母給出較明確的回答。
三、什麼樣的問題值得回答?
上面簡單說了下如何回答問題,但並不是說什麼樣的問題都要這樣重視的,畢竟考慮到孩子的知識結構和眼光,很多的問題並不具有長期參考的價值,我總結有以下幾種問題家長要重視:
1、生活常識:為什麼要等紅綠燈?為什麼飯前要洗手?……不僅是問題,還需要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2、情感類問題:為什麼媽媽要哭了?……對孩子的人生觀建設非常重要
3、科學知識類問題:為什麼月亮會變化?……這類問題可建立孩子最初的科學態度,對待這樣的問題家長也一定要有科學的態度,不能簡單敷衍
4、個人的問題:為什麼我不高呢?為什麼我沒有好看的衣服呢?……對孩子的價值建設非常重要,務必給孩子積極向上的回答,充滿希望的回答。
其實總的來說,會影響到孩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問題都是必須要認真思考在回答的。
另外,如果孩子拿學校里的問題來問家長,建議直接將包袱丟給老師,讓專業的人士解決專業的問題。
四、如何對待「窮追猛打」?
其實題主的問題是指向這裡的。
前面說了,不是所有問題都有價值的,那麼如何應對孩子的無理問題。這裡就需要家長的智慧了,轉移話題,反客為主,圍魏救趙,請熟讀36計,孫子兵法,總有一款適合您!
比如,什麼豆腐?就是早上吃的豆腐呀,**你喜歡吃什麼菜呀?——轉移話題
什麼豆腐?一種可以吃的豆製品,不僅好吃,還很好玩呀,叔叔帶你用用頭撞豆腐好不好?——繼續轉移
什麼豆腐?這個就是豆腐啦,**,仔細觀察一下,你看它是什麼顏色的呀?摸摸看,有什麼感覺?來寫一篇《觀豆腐有感》吧?——反客為主
等等等等
總的來說,再不傷害孩子的前提下,有合適的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就好了
但總有一種孩子,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怎麼辦呢?請在自己知識體系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給孩子講清楚,另外問上一句「剛才的意思明白了嗎?」「你去給媽媽/爸爸解釋一下好不好」保證孩子真的認真聽了,並能有一些自己的理解,這已經是傳道授業的範疇了。


哈哈哈終於可以讓這幅圖出馬了:


引用自新浪微博的fall_ark,版權屬於他。

我很多時候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回答女兒和兒子的,就是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不敷衍、儘力回答,直到他們理解的邊界。
相信我,小孩子的理解力遠超過你所能想像。


跟他好好解答啊


孩子他媽你好,
這個問題我很有資格回答。因為我從小就是一個這樣滿嘴為什麼的招人煩小孩:P
【但是小時候的事我是真不記得,所有的說法都來自於爹媽親戚的口述以及照片和磁帶。。。。。
跟同齡人相比,我走動很遲,但是說話很早。
所以——
我成了一個話癆= =
加上我有一顆好奇的?~
於是,凡是在我周身幾米範圍的人,不論性別性取向膚色戴不戴眼鏡,只要我想說話,基本就是問句:
「你知道XXXXX嗎?」
「XXXXXX是啥呀?」
「為什麼會XXXX?」
「怎麼X跟O不像?」
……
等等,諸如此類。

這樣的後果就是:
1.基本沒有什麼小夥伴可以平等地交流
2.我媽覺得我很煩於是又生了個小孩玩

所幸我有一個超級好的爸爸,他非常耐心,同時他也算是博學,至少在當時的小縣城來說。
他會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回答我的問題【我真的會重複問問題,而且是很多很多遍,我不喜歡通過哭來換得擁抱,但我需要有人回應我的問題,這是我存在感和安全感的來源。
當然你知道我是一個很煩人的小孩,有時候我爸都感到有點煩了。這時,有個新的人物出現了:
小伯。
小伯跟我爸爸同齡,他很喜歡我。
他的小孩大我幾歲,但是由於工作原因沒能陪伴成長,於是我算是得到了很多類似父愛的關懷。
在我爹都對我感到有些【小祖宗你消停點】的感覺時(他從沒這麼說過,但我能感覺到那種無奈+不爽的混合心理),他總是笑眯眯地回答我,開解我爸爸說小孩子愛問是聰明;後來慢慢大了,有些問題他們也解答不了,就鼓勵我自己去看書,和嘗試,或者去找更懂的人。
就這樣,我在這樣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了~!~

雖然後來因為搬家等等跟小伯沒什麼見面的機會,但是很感謝他過往的所有關懷。
我也努力做到不辜負他們對我的期望:成長得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強。
現在的樣子也是我自己滿意的。
雖然因為價值觀以及事業心,我沒有辦法跟爹媽很好地相處。。。
【對了這點我要很嚴肅地跟題主提個醒。

其實小城的中國式父母,面臨一個兩難的窘境:如果孩子書念的不好,在他們的世界觀里這是一個非常丟臉的事情;而如果孩子書念的好,就會到大城市或國外念書和生活,思想觀念和他們越來越遠,會源源不斷的做出在他們的世界觀里更丟臉的事情:晚婚單身或丁克、不進體制內等等……奉勸他們,長痛不如短痛啊

雖然說出來感覺有點搞笑,但是事實好像也真的沒差多少。
我的情況就是有點冏rz,希望你跟你的孩子可以一起保持成長~
加油呀!


我讀小學的時候 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 但是沒有人來解答我的問題 於是我只好問書了 給孩子買《十萬個為什麼》《中華上下五千年成語故事》《中華古代神話故事》這些書 帶他一起看電視看動物世界 盡量詳細解答他的問題 而不是忽略或迴避 滿足她的好奇心 如果孩子童年時的好奇心沒有被滿足,長大後可能會去嘗試一些禁忌 或者對這個世界感到麻木 漠不關心
比如有個小女孩 她很害怕鬼怪 小學四年級晚上還是不敢一個人睡 睡覺要開著燈 晚上起床上廁所要人陪著 她會問我 這個世界上有沒有鬼 我不會因為這個問題無法回答而迴避她 也不是簡單粗暴地和她說 沒有 睡覺!
我會告訴她 她在家裡是安全的 假如這個世界上有鬼 那麼死去的親人也會在你身邊守護你 不讓你受到傷害 但是我們誰都沒有見過鬼 如果世界上沒有鬼 就更沒什麼好怕的了 巴拉巴拉 講到她睡著為止 雖然不奢望我的話能讓她淡忘她的恐懼 至少她感受到她的好奇是有人耐心解答的 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不是嗎?


很簡單,不要把孩子問為什麼當成對你的挑戰,而是把它看成一個讓孩子自我表達的機會

當孩子問了為什麼,你可以誘導它:
「你覺得呢?」
「為什麼你那麼想?」
「它會不會XXXX啊?」
等等。讓孩子來自我分析自我表達。很多時候,當他說完了自己猜測的觀點,其實他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就得到了鍛煉。家長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千萬別忘記,無論他說出什麼觀點,你都要對他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給予及時的誇獎!!!我們的大腦就喜歡這樣一個獎勵的制度!

如果孩子大一些了,的確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那麼可以買一些兒童讀物來解答它的疑問。然後讓他給你做一個小的presentation。那就更有樂趣了。


女生用屁股尿尿嗎? 西瓜蟲能變成西瓜么?
。。。
。。

中心思想是:本著實只求是、認真負責的態度,竭盡所能,盡量從他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經驗出發,力求客觀、合理還要不失童趣和想像力地做出解答。

下面是啰嗦:

孩子每天都會產生無數的問題,範圍涵蓋廣,天文地理,雞毛蒜皮,人文哲學,馬列主義,無所不包;難度跨度大,有些問題是兩三歲的水平,有些則是七歲以上的。內啥,孩子五歲半。
這就對我們做父母的知識儲備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不但課餘時間要注重學習,課下還要去做功課。當夜深人靜大多數人都已經進入夢鄉而我還在『備課』的時候,我突然原諒了高中時經常被我問倒的那個年輕的物理老師。
另外因為要回答的對象是孩子,所以還需要我們有極大的耐心和平和的心態,這兩點的重要性應該排在知識儲備之前。
能夠把題給別人講明白,才是真得會了,在認真為別人解答的同時,自己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鞏固了對知識的掌握。是的,當年老師就是這麽教導我們的。所以說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
有人或許會問,不會的你就說不知道不行么?答案是不行。
首先,平時裝出來的什麼都懂的形象徹底被毀了還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會以為你知道故意不說,就是輕視他,不在乎他。即便問題白痴,但就像新聞里的領導講話一樣,前面必定要加上個『重要』二字。所以,面對孩子的親切提問,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因為這種知識問答已經遠遠超過了學術交流的性質,更關乎十三億祖國人民對我們的信任,是一種對於親情的驗證,孩子對於自身受重視程度的鑒定。
再者,孩子也不答應啊,其嚴重程度絲毫不亞於十三億中國人民絕不答應。你若說不知道,他就在一旁鬧,一直鬧到外婆橋,一直鬧到你知道。
看,多好的老師。這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教學態度,值得每一位老師學習。當年不會的時候,如果老師們不是譏諷嘲弄和威逼恐嚇,而是像這樣半撒嬌式的鬧,哈佛肯定會限制華人學生的人數。
有點兒技術含量的問題反倒比較好回答,最不願回答的是近乎於答案的問題。剛在電腦上點開一張美女的圖片,他剛好經過,問題就來了,『爸爸,這個小狗怎麼閉著眼?』,『它困了』,『它為什麼困了『,』困了就是想睡覺了』,『它為什麼想睡覺了』。。。隨便一個問題都能追溯到宇宙的起源。
怕的就是平淡無奇的問題。當年考試時就有這種體會,很難的題一開始做不上來,但是沉下心琢磨琢磨或許還有戲,反倒是那種看上去非常簡單的,往往潛伏著殺機,極有可能是根本沒看懂題,自己還奇怪,老師怎麼出了這麽簡單的題,然後就被帶走了。
更何況,回答孩子的問題,跟普通考試不一樣,更像是武林高手之間的對決,一開始普通的招數只是摸底,後面才是真格的。忐忑不安地回答完第一道題,這時候天真的孩童才開始露出他兇殘的本性。
開始不假思索地從各種匪夷所思的奇葩角度出招,沒人知道他下一招來自哪裡,會攻擊哪裡,環環相扣,絕不給人緩息之機,招招封喉,稍有不甚便有可能無言以對。誰說問答就不能殺死人,參考《唐伯虎點秋香》里的大戰對穿腸。
有時候我真的懷疑,他或許根本沒有那麼好奇,他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玩死你,至少把你逼瘋。
刑訊逼供完全沒有必要,整一群孩子團團圍住,分分鐘就招了。
剛開始時,只道是尋常;5分鐘後,腦袋開始有迴音,以為是錯覺;10分鐘後,一股寒意,不敢直視他的雙眼,企盼這一切趕緊結束;15,深深的恐懼,想奪門而出;20,打了個嗝,喉嚨處湧起一股腥鹹的味道;25,頭頂青煙裊裊,奪門已經不可能了,扶牆而出的力氣或許還有;30、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無力地癱倒,他彷彿正心滿意足地看著,眼神在說:哼,你也有今天,還記得我3歲前你打過我幾次么?這麽多年的忍辱負重,還不是為了今天--我終於長到5歲了。


怪不得戰鬥力這麽強,原來是怪獸。

儘管隨時都可能有繩命危險,儘管也不是一個黨員,但對於怪獸,不對,是對孩子的問題,依舊本著實只求是、認真負責的態度,竭盡所能,盡量從他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經驗出發,力求客觀、合理還要不失童趣和想像力地做出解答。
幾年來,通過這種知識問答,自己的業務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體能更充沛了,心理素質也變強了,對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看得更開了,原本好多的執著也都放下了。
=============
附上孩子最新的問題
女生用屁股尿尿嗎? 男生愛哭為什麼很丟人? 我愛哭媽媽為什麼沒有面子?
小嬰兒為什麼不會說話? 人為什麼會變老?
人為什麼會死? 死了為什麼會閉眼睛?
死神會不會死?(這個是我最喜歡的問題,以上幾個疑問都是在不小心看到我玩《模擬人生4》後提出的,他知道人會死的那晚情緒非常低落,讓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第一次接觸這個問題時的感受,但是安慰了他一下後,他又開開心心了,後來重提也沒有情緒變化)

樂高小人沒有鼻子;是呀。樂高小人也不像我們一樣眨眼,我們睡覺的時候它們會閉眼么?
警察睡覺的時候要把帽子摘掉嗎?--近期看樂高積木動畫多,多數人物都戴帽子,尤其是職業帽子,故有此疑。
西瓜蟲能變成西瓜么?
星星為什麼眨眼?人為什麼眨眼?
汽車為什麼跑?積木為什麼不會跑? 坐汽車看路邊的樹為什麼會跑?
跳繩時,為什麼一根繩子變成了好多繩子?
猴子的爪子為什麼像手一樣(靈活)? 樂高小人的手為什麼是爪子(形狀)?
時光倒流是什麼? 火箭能飛到外太空嗎?
為什麼我最討厭蘑菇和木耳?
我們的世界裡有殭屍嗎? 殭屍為什麼喜歡吃戴夫的腦子? 殭屍的褲子為什麼撕了?
壞小豬為什麼偷憤怒的小鳥的蛋? 爸爸為什麼那麼喜歡打遊戲?
垃圾食品為什麼那麼好吃? 踩到香蕉皮為什麼會滑倒?
除此之外,還有兩條重大研究發現:
1)寒冰射手和火炬樹樁不能配對使用。
2)土豆地雷不能放到荷葉上使用。

最後,祝題主好運。


如果你能夠回答,papa/mama也不知道啊,要不我們一起去看看,付出行動,即使徒勞無功。你就能成為他成長路上的朋友。

如果你能耐心解析,並且樂此不疲地引導他問更多的問題。懂的你繼續解析,不懂的看上一條。

最終的結果是,你們都有一個聰明的朋友。


回答他啊,也許他是想知道答案,也許只是想跟爸爸媽媽說話,但是講的多了總歸他會記住一些知識。
不知道的就告訴他「媽媽、爸爸現在不知道,等下查到答案告訴你!」
我的寶寶也在一個十萬個為什麼的時期,他有些問題會很搞笑,有些會重複重複的問,但是他問問題的表情會很可愛啊!耐心告訴他就好了。


我喜歡問一下小孩為什麼要問為什麼。確定其真正意圖後,再判斷一下答案措辭以及深淺後回答。盡量會控制在兩個為什麼左右。如果小孩繼續追問,則提示其自行找到答案,並提供研究方向。如果小孩賣個萌不深究了,說明他只是想找個討巧的方法獲取信息,而非真的感興趣,你也不需認真。說白了就是想從你這裡得到吹牛B的資本。
如果其進行了思考,我會主動與其一起找答案。


按母上大人的說法。。。
差不多就是那麼個年紀,我會一路「為什麼為什麼」的問下去。。。
老爸老媽。。一邊覺得我聰明,一邊恨不得一巴掌拍死我,一邊乖乖的一個一個的都回答了。。


給他買一套兒童百科全書或者十萬個為什麼,年齡太小可以買科普動畫片的影碟。
小時候我就是這麼過來的,完全滿足好奇心。


我很疑惑。
一般而言,不是他問我為什麼,而是我會問他為什麼。
讓他思考,每個我正在思考的,以前思考過的好玩問題都扔給他好了。
想到什麼說什麼,和他討論,思考他說的每一句話,把他作為一個心智已然成熟的人來對待。
你會發現你有些地方真的比不上孩子。

----------------------------------------------------------------------------------------------------------------------------------
不過我還沒有孩子,我只是對我身邊的每個小朋友這麼做的。


只提問題太簡單了,給小朋友增加點難度
1、這是豆腐,你覺得是用來做什麼的?是用來吃你猜對了,你怎麼猜到的?
2、你覺得可能是為什麼呢,猜猜看
3、我覺得/據我所知,是這樣的....你覺得有道理嗎,為什麼?
4、這個問題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們可以去問問看誰/去維基百科上問一下/去圖書館找一下相關的書


被問時把你知道的也確定是確切的知識告訴他…不確定的說等會兒一起查查看(別忘記自己說過這個要真查);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把你知道或者了解到的渠道告訴他(我們是有聖經和各種百科全書類書籍,不知道或者不確定的就到書里查…他學會這一招好處多多:有動力認字有動力看書…);如果你的回答是逗樂就讓他了解這是逗樂的(注意比例合適的話,這樣可讓他有幽默感,他回答你時會也逗樂)。
供參考。


首先孩子問為什麼是很值得鼓勵的事情,這證明他有好奇心,有探索世界的慾望。目前中國教育乃至世界教育都在 在孩子越來越大的時候 磨滅他得好奇心。有沒有發現,越大越不去問為什麼了?而是接受別人所說,或是社會上約定俗成的東西。

孩子問問題,也可能是他很喜歡這種問問題給自己帶來的樂趣。可以讓他問下去。
在你給答案之前,還是要做到讓他自己想答案。你可以問「你說是為什麼呢?你有什麼答案嗎?」你會發現他得解釋很哲學性,很深刻,很令人訝異,或是很好笑。但是你讓點燃了他得思維細胞,讓他更加自信的去問問題並且自己解答問題,相信自己有這樣的能力。

然後,根據你得經驗和知識,可以告訴他:媽媽是這樣想的,省略無數字。

你也可以轉移話題,說你問的問題可難住媽媽了,媽媽目前還不清楚怎麼解答。你自己長大後就能解答了。或是你們一起上網看看,或是讓他問別人。

你要讓他知道,答案有時候並不重要,而且有時候也不需要答案。重要的是他能夠思考,每天鍛煉自己的大腦,並能自己探索問題怎麼解決。這個過程是最重要的。答案就算是有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可能會改變。但是探究的精神永在。

他小得時候也許不能理解,但是你給他植入了一顆正知正見的種子,以後將受益無窮。


我是盡我所能地回答所有的"為什麼",無一例外. 自己不懂得往百度上搜, 基本沒有解決不了的,回答到孩子不想問下去為止. 小孩聽懂多少大人無法清楚了解, 但認真的態度和敷衍的應付小孩是非常能敏銳覺察的. 認真回答絕對對激發小孩思考有幫助.同時也是鍛煉自己耐性的機會.

向三歲的小孩解釋豆腐,要編個小故事,就是發現豆腐的過程故事化趣味化,小孩聽了故事很享受就不會追根問底.小孩問我地鐵的黃線為什麼不能站人,我在他小一點和他講有人掉進地鐵的新聞故事,大了的時候和他解釋氣流變化產生吸力這些東西, 他實際明白多少我不知道,但對於站在黃線之內是非常危險是很清楚的.

我最痛恨小時候問為什麼的時候大人敷衍了事的表情, 再就是"大了你就會明白"這類回答,這是家長對孩子好奇心和理解力極大的不尊重,同時也是家長本人懶惰的表現。即便把百度上我都不理解的文段念一遍,我也不會說「給你講你也不懂」這種話。這個過程體現的是對幼小心靈的尊重。


讓他/她上知乎,然後告訴他:不問是不是先問為什麼就是耍流氓!


讓他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懂的好好說,不懂的拉娃一起好好上電腦查……一舉兩得有木有,又能熟悉電腦又能弄清問題


推薦閱讀:

如何向小孩子解釋同性戀?
在幼兒園時期,孩子最應該學到什麼?
兒童受到虐待會對以後的生活造成哪些影響?應當如何疏導?
如何懲罰兒童?
小孩子在聚會中被開玩笑說「沒別人漂亮」之後慪氣大哭,由此聯想到如果孩子太自傲(嬌氣),家長該怎樣引導?

TAG:兒童 | 教育 | 家庭 | 兒童教育 | 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