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救護車收費是否合理?
看了答案有點模糊:
120救護車是否屬於醫院的資源?還是120是獨立的一個單位。
如果是獨立單位,如暗夜之瞳而言發展的並不是很良好,為何不併入醫院。
頂樓提問「120救護車是否屬於醫院的資源?還是120是獨立的一個單位。」這個心問題的答案是……兩者兼有。在中國不同的城市是不同模式的。據我所知在北京是後者,而廣州是前者;廣州120救護車由120中心通知出車,由120中心調度而由醫院自負盈虧。可能樓主所說的併入醫院就是廣州模式?
在談到120救護車收費是否合理之前先列下數據吧,在廣州這裡單純出車一趟的收費是148元,其中包括相應醫院轄區內的運送至醫院,醫生護士各一名的出診費用,擔架員兩名的費用,以及院前搶救的費用,需要用藥或者車送到轄區以外的地方再另外加收。加收的里程不是按計程車那樣打表的,而是根據離轄區醫院的公里數從地圖上直接算。
在醫院錄的費用明細當中,出車費用是58,範圍大約5公里,考慮到車的設備、耗油量都不是計程車級別的,而且考慮來回兩趟耗油,58元已經沒比計程車費用貴到哪裡去了吧?醫護人員出診費,醫生和護士是各15元,這是以醫院急診科臨時缺少了兩個勞動力為代價的,而出車一趟的時間絕對比在急診流水看一個病人的時間要長,結合佔用的醫療資源來看,這相當於是跳樓價了。擔架工人兩名,20元,結合其他沒那麼多專業要求的搬運工,並且攝像自己體會一次搬病人,一般人都不會同意20元的代價——還得兩個人分——就去干這一部分的工作。院前搶救費是按照標準的必收費用,40元,不要覺得沒有胸外按壓沒扎輸液沒幹別的就等於沒有院前搶救,基本的病情判斷、決策也是搶救的一部分來的,病人不需要搶救而叫120所造成的醫療資源消耗(包括人力)也理應由呼叫120的人承擔。轄區外轉運費用沒比計程車貴多少,更是一把辛酸淚。這麼一算,這個費用真的不虧,尤其是讓醫院自負盈虧的前提下真的差不多是保本價(記得算人力成本不是光油錢)。
另外,收費都是轉運後的,所以極少見死不救的問題,甚至有經歷過低保戶為了能報銷只能含淚轉運到相當遠的轄區醫院、最後出車醫護因為同情又為了保本免掉了人力費用只收出車費用的事情。另外考慮到現在身上連200都掏不出的人實在罕見,而由110聯繫出車的意識不清的身份不明人士醫院也有義務送到醫院接診並報行政值班,沒錢付或者沒法付錢就沒醫院接診都極少發生,見死不救的事其實非常少見。
最後,最常見的虧本買賣是很多人叫了120之後到現場沒人接應,然後再電話聯繫就直接說我們不需要120了請回吧……真的是燒油出力之後血本無歸,一車5人的急救資源就被白耍了。懇請看到的各位結合價錢和病情需要,好好判斷是不是需要叫120吧。社會急救資源有限,浪費出診資源事小,萬一耽誤真正有需要的人就是悲劇了。
=========================
補充下,因為是醫院的內科醫生,不清楚120中心出車模式的情況,僅說明自己所知道的。從經濟學角度看,收費多少能夠保證資源應用在更需要的人身上。
比如說,如果救護車完全免費,那麼必然會導致人們有大病小病都會選擇叫救護車——今天我心臟病了,救護車!!!明天我感冒了,救護車!!!
反正是免費的,而且我確實有病了,為啥不坐?
有的人覺得對啊,就應該這樣。
我對這種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人只能說一句,呵呵。
如果大病小病都叫救護車,得有多少救護車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呢?
就看現在大中城市看病如此之難的狀況,這個數量將是相當龐大的,我覺得和六七十年代的「大鍋飯」的結果會很像,每個人都拚命地利用資源,最後資源會不足的。
救護車資源不足的結果將會很可怕——想想看,救護車被用於搭載一個並不嚴重的患者,結果導致重病患者得不到及時救治死掉了。
而收費能多少減輕這個問題,一些比較輕的患者想到誒,還要花錢啊,算了,就不用叫救護車了,把它留給了最需要的人。
何況現在救護車收費也不是特別貴,11年我媽在北京住院,救護車好像是200一趟吧。在這個上門修個馬桶水箱都TMD要150的城市裡,我覺得不算貴了。
順便說說米國的救護車問題。之前看到有童鞋在米國叫了救護車,收費是1000多刀,摺合人民幣得10000多。當時我就嚇尿了,這才是真搶錢啊。不過這童鞋說最後他只出了50刀,剩下的錢是保險公司付的。這其中也許有些我們可以借鑒的?
服務收費顯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種事情需要討論什麼合理性?
唯一的問題是,這個費用應該找誰來收。
原則上來說,誰享受服務,誰為此付費,但是醫療服務的特殊之處在於,如果不提供這種服務,就可能引起一些道德和倫理上的問題,所以在實踐中,最基礎的醫療服務一般是作為國家福利由國家統一付費購買的。
無論如何收費都是合理的,唯一的問題是找誰收和收多少的問題。如暗夜之瞳所言,大眾們所熟悉的120是院前急救,醫院的急診科實際屬於公共服務的一部分。一般不講收益的。救護車收費一般是出診費+車費。醫生護士收出診費是因為急診科不做效益評價,而臨床科室可以根據收益調整收入。算是補貼,不然誰願意來。車費主要是油錢和車輛保養費還有司機辛苦費,這部分和計程車差不多。
所以120收費算是用來補貼醫生護士司機。病人接回來能處理的外傷,打點滴這些不賺錢。處理不了的馬上轉臨床科室,骨折去骨外科,危險的先進重症監護。什麼病去什麼科。急診120根本沒錢賺,還不要說接回來的病人很多是三無,流浪人員,吸毒。
120和110,119最大的不同在於服務對象具有選擇的權利。即使嚴格遵循就近就診原則,也存在後期轉院的可能,患者和家屬自然需要對自身的選擇付費。
當然,這樣回答問題,題主肯定是不滿意的。實際上人民群眾意見最大的地方在於,救護車剛把患者送抵醫院,治療還未開始,家屬心急如焚的時候就很不合時宜的要求繳費。的確,這樣做顯得有的不太人道。
可是,若不這麼做,司機和隨車醫生的工資誰發呢?汽油錢誰出呢?車上各種醫療設備誰購買,以及所有維持120運轉的費用又該從何而來?
事實上,我國的公共衛生服務還處於較為初級也存在一定問題的狀態下。不久的若干年前,我國幾乎所有縣市根本沒有獨立的公共急救中心,各地設立120的方式也是千奇百怪。有設分機號轉各相應醫院的,也有掛在某固定醫院的。後來即使成立了獨立的120中心,其經費數量也很存疑,以至於醫療設備,醫學水平以及醫生培訓都會受到影響,就更別說極個別地區有拿此成為打老百姓甚或醫保基金主意的可能。
然而120,只是我國醫療現狀一個小小的縮影罷了。
由此又牽引出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即一個真正和諧的醫療環境應該是怎樣的?
曾經,有人提出我們應該學習英國模式,理由之一是英國的醫療單位主體也是公立醫院,私立不佔大主流。不過這個說法現在已經鮮有耳聞了。因為英國模式,其實也是整個歐洲的核心,是完善的福利性醫療保障。顯然我們實現起來很困難。
公立醫院,一個和國產奶粉一類社會反響的名詞。因為存在的盈利性它已經是千夫所指。普遍的觀點一致認為,公立醫院應當公益性。但,真的是這樣嗎?
公立,是一種產權所有;公益,是一種運營模式。事業單位有的可以盈利,比如出版社,國有企業有的必須公益,比如北京公交集團。但盈利或公益的程度卻因政府投入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中小學教材的編撰質量遠在一般出版物之上,費用卻很低廉;北京上海的地鐵服務沒有顯著不同,但收費天上地下。這背後,都是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投入力度使然。
同理,人民群眾看病費用的多寡,第一要義在於醫保建設的完善和完美程度。私立醫療機構也可以公益,比如比爾蓋茨投入數十億的艾滋病科研與防治;相反,政府也可以考慮適當成立少量商業性的醫療服務集團,滿足人們的個性化或高端化需求。很多醫院的貴賓樓,整形美容科,甚或整形醫院本身,多少就帶有這種性質。所以,從深層次的制度思考來說,公立與公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
但是,患者需要看病,人民渴求健康,社會對醫療的依賴決不會糾結於幾個名詞幾種概念。在周總理於五十年代定下以葯養醫的政策以來,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幾乎沒有做出任何實質性的改變。當年計劃經濟鎖死葯價固定產量,國家得以迅速有效的建立全民醫療體系。必須承認,這條政策曾經建立過很大的功勛。
可是,現在是市場經濟。大大的自由,價格自由,產量自由,醫生開藥自由……醫療保障卻還沒跟上。於是,患者倒霉了。
一對一的醫患關係中,患者處於絕對的劣勢,不論是錄音錄像甚或各種法規強制,都不能改變這一事實,因為醫生是勞動者。在各種不論是否正確科學合理的要求或情感面前,醫生至少還有拒絕勞動的權利。什麼,有人說醫生不能拒絕看病?那我不做醫生了行嗎?什麼,有人說沒見過醫生改行?你可知每年醫學院的畢業生放棄從醫的數以萬計?
那麼患者的平衡在哪裡?在選擇權。好比買車,再富裕的車主也鬥不過車企,但我們可以選擇口碑好的公司。同樣,醫生的口碑也一樣在患者當中流轉。只是買車賣車是一個真正的市場,有充分的競爭存在。可醫院不是。
說起醫療市場化,贊同者有之反對者有之。現在的主流基本是徹底否定。當然筆者並不想非主流,但在全盤倒向公益性的同時,我們不能否定市場化的價值。那就是充分競爭帶來優質低價的服務。100元看感冒很貴,那是因為95元在買葯;倘若反一下,95元來挂號,5元來買葯,這一百元還貴嗎?醫生的服務價值幾何,決然不是衛生廳出的收費指南所能規定。如何衡量人的價值,除了市場,真不知還有什麼好辦法。
況且,諸君須知,我國的糧食就是自由流通的,取消了公糧,農民可以任意價格在任意地方出售大米,當然要符合制度規範。國家的政策是最低保護價,即當市場價低於保護價的時候,農民可以高於市場的價格賣給國家;倘市價太高就開倉放糧。既保證了農民種地,又讓人民有飯吃。
糧食都能走市場,何況醫療乎?
更深進,醫療市場可粗分兩塊,一即醫療的大眾服務市場,一即醫療的勞動力市場。嚴格來講,前者只要醫保到位,看病未必很花錢。而後者直接決定醫生的收入水平,這一塊不走市場化,醫生的勞動力價值根本無法估計,也極容易傷及醫生的勞動積極性。更延展至前一市場,也就無法預測整體上可能需要的醫保投入。
現在的每項醫療收費,都由物價部門嚴格管制,且不談價格制定時是否有基層醫院的科學調研,更不談制定後是否會每年調整,但就價格管制本身,就是嚴重的反市場。所以,那些反對醫療市場化的人請注意,中國的公共醫療,從來就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你們確定現在的醫療問題,是市場化的原因,而不是市場化不充分的原因嗎?你們反對的東西,從來不曾存在過。
北京市衛生局開設「葯事服務費」,以示對醫生勞動力的尊重。另一面,各地的收費標準對「挂號費」均解釋為醫生的技術服務收費。從基層的市三甲醫院,到國家級醫療中心,筆者待過醫院的專家挂號費(除外特需,貴賓門診)未曾見過20元以上。這是醫生不值錢,還是患者不值錢?
北京協和醫院的專家號,最高炒至2000元以上。京城各大醫院門前的號販子屢殺不滅,事何以如此?事如何是好?其實方法很簡單,把挂號費直接提到2000元就是了。號販子能賣這個價錢,代表人民認可這個價錢,代表在國人的心中,協和的專家值這個價錢。金杯銀杯,這是人民的口碑。
但是,倘若協和真這麼提價,只怕會被活活罵死。中國人,就是這麼擰巴。
醫改這麼多年,實際效果不顯,人民信心有限。各種分析總結流轉於世,但在筆者眼中,一個一直被有意無意迴避的問題只怕才是真正的核心,即醫生的錢,到底應該怎麼賺?什麼時候開始討論這個問題,就說明社會的失理智情緒得以平復;什麼時候解決這個問題,才保證醫生在工作中的勞動積極性。任何一場改革,只有在保護勞動者勞動積極性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成功。
最後回到提問。
技術上這個問題很好解決,政府出面協調一下,由就診醫院代收,再轉移支付一下就好。但題主若想實實在在的少花錢,看好病,還需要政府下大力氣完善制度增加投入,這是真要義。那個,美國911出一次車600刀,如果吐了或是流血了把車裡弄髒了加倍。醫保不保流血弄髒車的那部分,基礎的600美元報銷多少視保險不同而定,但一般不會全cover。如果你家在農場啊森林啊之類的地方救護車過不去的沒準要出直升機,貌似一次五千刀,具體數字記不清了。
相比之下,120真真是良心企業了。
個人認為,收費最大的作用是限制了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叫救護車的人,減少對公共資源的濫用。
在急救一線工作4年,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經歷,異常的精彩。從稀疏的回答中看到了普通群眾公共衛生常識的薄弱,和宣傳工作的缺失。
大家口中的"120"其實是院前急救系統的俗稱,是急診急救系統的院前環節,是公共衛生資源,由政府衛生部門直管,服務於區域衛生建設,服從當地衛生部門調度。
說說收費:
1.120是公共衛生資源,提供的醫療服務對象是病人及病人家庭,與醫院的服務是類同的,看病收費合情合理。
2.120不是針對所有的病人都收費的,特殊患者是不收費的,例如因公負傷的警察,來投資的外賓,三無殘疾及流浪人員等,特困和低保人群有減免政策。
3.急救人員的工資主要靠是政府財政撥款,人員編製包括衛生局在編和外聘人員。底薪不高,一半的月收入要靠工作量賺獎金,否則只能讓這些晝夜開車的(疲勞駕駛?),晝夜拎心電機診箱,晝夜抬擔架的人喝西北風了。
4.大型公共衛生事件和大型事故120是無條件服從上級調度的,120是半"軍事化單位",無正當理由拒絕出車是要受到嚴厲處分的,包括大型車禍、火災、煤氣爆炸都要無條件到場。以及承擔大型商業活動,大型會議,大型比賽的衛生保健工作。
5.全國的院前急救建設水平並不均衡,發達地區及一二線城市院前急救系統比較完善,相對獨立,少數120依託於醫院。「120」里害群之馬肯定是有的,但是系統承擔了大部分院前急救工作,其積極作用誰也否定不了。部分區縣還沒有120,任重道遠。
接著補充點,資料來源於北京急救中心培訓資料,我國現行的院前急救制度並不統一,沒有法律法規,急救費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無法報銷,一部分地區120是獨立的機構,擁有急救資源,收費,如北京;一部分120依託於醫院,急救資源是醫院的,但是歸120調度機構統一調度,收費,如廣州;還有一部分急救資源就是醫院自己的,不收費,但是只向自己的醫院送患者。 我工作的機構是獨立的,這個模式和制度不適用於所有地區,資料不全請大家補充。補充一下相關費用,車費,按往返收費,基礎價每公里3元,漲不漲價不知道了,有地區差異;出診費醫護大概60,擔架費大概40元左右;藥費,非常之便宜,幾毛錢一隻藥品,檢查費,特殊材料費,搶救費,特殊處置費用,例如電除顫,全套醫護擔架搶救一趟大概二三百元左右,特殊處置另加。強調一下有地區差異。
我在120的時候還是萬能的臨時工,而且是資深臨時工,最遠曾轉運病人2000多公里,搭檔過十幾位司機和護士,數十個擔架員,吃過苦,受過凍,現在考試考進了另一家醫院,做康復醫師。說這些其實就是科普一些東西,讓大家了解,我們很忙的,懶得做無謂的爭論,請勿人身攻擊。無聊人士太多了,呵呵!
120是獨立運作的,全部由當地的120報警中心指揮。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醫院裡明明停了急救車,但是需要轉院的患者還是不能直接用。
併入醫院就存在這樣一個問題:
X君出了車禍,斷了三根肋骨。消防隊到場,把X君救了出來。
消防隊要趕快把X君送到醫院去。
消防隊的A君問X君:你要坐那個醫院的急救車?
X君:最近的醫院。
A君:最近的醫院是個是個縣級醫院,處理不了你這麼嚴重的傷。
X君:那就去最好的醫院。
A君:不行啊,最好的醫院的急救車到這來得一個半小時。給你送到醫院有得一個半小時……
X君:就不能讓縣級醫院出車,把我送到大醫院去嗎?
A君:哎呀,人家縣級醫院的救護車就是給自己拉客的,怎麼可能把你送到別的醫院去呢?
X君:就就是人道主義?
A君:現在各個醫院都虧損,哪有時間講人道主義。
X君:不對啊,為什麼你們消防隊沒有救護車呢?
A君:……等把這次事故上報以後,批下來資金再說吧
這個問題其實真正的重點有三層:
- 第一層是「個人權力和政府權力的相對邊界在哪裡?」
- 這個問題解決了才能判斷第二層「救護車急救是屬於市場交易行為還是政府應當提供的公共服務?」
- 然後才是是否應該收費,或者說是否作為納稅人應該免費享受。毫無疑問,每樣服務都有其價值,我們要享受就必須交費。但是這裡的核心是「該服務費用是否已包含在納稅中?」
很可惜,不透明才能有灰色收入。所以網上找了半天沒搞清楚我國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是否包含這個。然而雖然信息不對稱,我們卻可以將這個問題放在心中,按照這個思路在以後小心求證。
而不搞清楚這三個本質問題,使用再感性和激動的方式也無法說服人。
按照規定,120等急救資源應屬於政府管轄。
但是!費用誰出?納稅人?真好笑。一幫人打群架,互相砍傷了,你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納稅人,你為他們的醫療費買單?
事情到了要叫120的時候,基本都是重傷,不是半死也差不多了。整個治療費用下來,幾錢上萬那是打了好幾折的了。120出車有大部分是找不到付錢主的,例如打群架、流浪漢、路上車禍,還有大部分是救命的時候「醫生救救我!你一定要救救我!」,到了醫院包紮好後偷偷從廁所跑掉!剩下20%左右會結算治療費用,這還不包括心有不甘扯點事鬧一鬧的。
你知道這筆120的費用有多少嗎!!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們這一家比較大的三甲醫院,政府強制它們為120,幾年下來,虧空厲害,一定要政府接手120。政府也沒餘糧啊,怎麼辦呢?車錢我們擔了吧~至於病人,劃片,就近負責,虧的費用地主擔。虧空平均嘛。
順便多扯一句,為什麼覺得醫院這麼黑,醫生這麼黑,根本不是什麼葯啊醫啊,根本在於,挂號費太便宜了!性質同公務員買房的房價一樣,號販子手上的價格,才是正確的價格!坐標德國,參加過幾次有急救車參與的事件。只看價格,細節別問。
因為急診醫療資源匱乏,特別是嚴重傷病急診資源非常匱乏,所以德國的急救業務是相當發達的。需要拉到醫院的用急救車,就地處理的有急救醫生,一般的有值班醫生。
某次參加處理一個醉酒。當時救護車來時沒提錢,後來記得好像是出了車,測了血和心率,打了針,送到醫院。最後賬面花費約五百歐元。
某次處理一個大病,救護車深夜疾馳三十公里往大醫院送,加上先期搶救,這個真不知道多少錢了。絕對超過這個得多。
某次得知,動用直升機費用好像是一千歐元起價。
但是還好,每月平均每人一百來歐元的醫療保險可以償付其中大多數費用。
還有一次是處理緊急但是不嚴重的病人,夜班醫生打車出診,看了看,打一針,給片葯,一百歐。這個醫保不報銷。
值得乎?虧乎?人一輩子在德國交的醫療保險總額應該是人均在一年一千多左右,一輩子也有七到九萬歐吧。
住一次院,比較嚴重的老年病可能得花個幾萬歐。所以如果一輩子非常健康,無疾而終的話,經濟上是虧的。。。
所以叫急救車,都來,還不用現結賬,因為國家真正純擔負的費用不敢多說,應該是不到一半。
所以德國人才這麼重視研究怎麼掙中國人的錢嘛。
用以參考,中國的120體系從價格角度來說其實相當有良心。但因為我們得直接交錢給急救車,彷彿形成了即時的服務關係,才會有意見吧。國內醫保個人繳費係數是工資的2%,單位6%(老數據),德國可是稅前工資的15%喲。
在國內一般人一個月5000塊錢工資那麼用於醫保的是400,人民幣。
在德國一般人一個月稅前工資2500歐元的用於醫保的是325,歐元。
在美國,一個朋友撥打911以後2分鐘救護車就趕到了,醫保賠付之前的價格是600美元,如果在荒郊野外或者情況緊急,會有直升機過來。直升機急救醫保賠付前的價格超過2500美元。
@Akatsuki Ryu 提到的日本急救的模式很有意思,政府提供免費的急救服務,同時允許民營的收費急救服務。這樣讓有支付能力的人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並把這部分流量從免費急救服務的需求中分離開來。民營急救企業可以很好的和銀行合作,把業務提供給高端卡的持有者。
這樣養活了一部分民營企業,又減輕了政府負擔豈不是很好?
因為我的母親在120工作,所以我了解一點。我所在的是一個三線城市,救護車加起來也就五輛左右,但救護的範圍包括了整個市縣,資源配置根本不夠。
如樓上所說的收費確實是可以緩和一些有事沒事都打電話的情況,但事實上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120收費。
實際上,司機即便拉了警笛,也很少會有人讓,大家都是看熱鬧,假如司機趕路時不小心擦到了人,,接踵而來的就是被投訴,,賠償,,而且很多都是碰瓷,,問受傷者,拉了警笛為什麼不讓開。。。他說,不知道警笛是什麼意思(真有這種人!!教育還是要從娃娃抓起啊!!)。。
救護車如果在路上速度快了,造成事故,司機是要負責任的,如果慢了,有時整車的人都會被情緒激動的家屬毆打(我媽就被打過好多次了,但沒辦法)所以這份工作干長了往往會失去當初的熱情,更多的是一種出了事只要我沒責任就行。
大家都覺得120來了就應該把死人復活,就應該照顧病人家屬情緒,事實上哪那麼簡單?(很多時候叫120的人並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是覺得120免費,省個打車錢。確往往耽誤了真正需要的人。)
我們這邊是一次120+,但真的要是沒錢的,沒帶的,都直接不收了。難道就為了120+就把人送到警局?
個人覺得120所承載的意義其實完全大於他的實際效果,大家對他的期望值實在太高了!希望以後各位在打120,為自己家人,朋友著急的時候也能換位思考下吧。。。。為了說明是否該收費,首先得舉幾個相關例子。
計程車行業是否應該漲價呢?按照從業者的邏輯,當然應該漲。因為我在高峰期堵車時是虧損的,所以高峰期不出車。但是消費者希望在高峰期打到車。沒辦法,目前只能漲價。雖說從法律上來講,這些計程車公司都是承擔公共運輸服務義務的,如果拒載或者隨便收錢,那就是違法的行為。最近因為打車難火了幾款打車軟體,加5到10元就能找到願意出車的,消費者和從業者很高興。但是政府以擾亂市場價格秩序為由叫停了。
還有更極端的例子。前幾年到夏天,火電廠就不發電了,因為市場煤,計劃電,煤電價格沒有形成聯動,火電廠越發電,越虧損。那麼消費者如果想要在夏天用電高峰期享受到空調,就必須給火電廠更多的錢。最近一直在推電力市場改革就是這個原因。
以上兩個例子都可以看出,消費者在用錢購買相應的服務。大家都要混飯吃,不能老便宜一方。美名其曰,市場選擇。
但是問題在於,市場是有局限的,市場只認供需和錢。所有的服務,只要被定義為公共服務,定價就不能高。比如計程車,在我們國家就被定義為公共服務,既然是公共服務,再漲價就過分了。而在日本,計程車是公共交通的輔助,所以隨隨便便起步價就40人民幣。你要想便宜,就擠地鐵去,想要高級的服務,就坐計程車。你甚至不用搬行李,不用開關車門,司機各種為你導航,絕對不會出現在北京司機不懂就不去的情況。
看到這裡,關鍵的問題就在於,救護車是否被定義為一種公共服務。如果是的話,又有必要支出,那麼費由該誰來承擔。政府現在有一種傾向,凡是賺錢的自己干,凡是不賺錢的,市場干。所有的公共服務全部推向市場。住房如此,教育如此,醫療也是如此。一但出現問題,就開始在媒體上批判黑心開發商,殘忍的幼兒園園長,還有無良的收紅包的醫生。於是就出現了醫患矛盾。於是政府就躲在角落觀察,死人了,出來搞個運動式執法,公安部又開始搞聯合行動,意思就是說,看吧,我的確在為人民服務。於是就有知友上這來問問題了。
日本因為有全民醫保,所以不收錢。美國雖然沒有全民醫保,但是實行先看病,後付費的制度,所以也不收錢。雖然急救救護車是不花錢的,但是還是那句話,總的來說,免費的午餐不好吃。即便有全民醫保的國家,想要用醫保,就得排隊,排到你,可能3個月以後了。前段時間英國的NHS不是還出現了把患者放在尿液中不搭理的醜聞么。即便社會主義國家瑞典,要想使用醫保,也至少得等像在工行排隊一樣的時間。
我們的醫生其實真的是很辛苦的了。學了那麼久,卻只領那麼點工資。有次去海南省人民醫院看口腔科,目睹了一個老父親來醫院幫他兒子問就業的事情。首先護士說,一般你進不來;其次護士說即便進來了,工資也是很低的,實習期大概只有850元。當時老父親就傻了。每當這個時候,都深深感嘆中國知識的廉價。以前曾經有官員說中國的醫療制度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被許多網民罵到死。其實當時我是很理解這個官員的意思的。因為網民的比較標準錯了。網民拿我們的市場服務價格和發達國家的全民醫保價格比較,當然是貴的了。但是如果是同樣比較國外的市場服務價格,我們的價格真心是低啊。我們能保證這樣的低價格,靠得是犧牲醫生的利益,堂堂協和博士,三甲醫院也就才拿每月5000多,而在國外起薪就得20萬美金。低價同樣也犧牲了患者的利益,以葯養醫的,醫藥代理這些陳詞濫調就不說了。
想要徹底解決這個矛盾,只能靠政府加大投入,靠保險事業的發展。窮人用政府醫保,富人用商業醫保。同時還得仔細研究如何不加大政府財政壓力的問題。即便像美國這種沒有全民醫保的國家,每年財政收入的超過6成都給了醫療了。而有的國家花費的就相對較少,比如日本和瑞士。這兩方面必須同時努力。畢竟也沒有人願意看到政府破產或者用印鈔票來還債的那一天到來。這麼老的問題還有人邀請。。。。。不管怎樣謝邀。
1、收費合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真的有,那就大家都吃不到。
2、收多少合理?類似挂號一樣,收少了就看病難(掛的上號,卻要排N久的隊),收多了就看病貴(病人怨言大)。所以地方差異性較大,自己看著辦。
3、有併入醫院各自為政的,也有區域間統一管理的,都有利有弊,地方各自權衡。
4、無論什麼制度,都多多少少存在腐敗空間和灰色地帶。但因為專業度過高,又存在一定的公益性質,市場化速度很慢(黑120和私人轉運病人的情況請自行百度)。
享受服務了也應該付出金錢,這無可厚非。但是,無恥就在於我們一直以來接受的這方面宣傳教育,雖未明確指出,但給每個人的感覺好像是120是義務的免費的,這也是之所以有人會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
子路撜溺而受牛謝,孔子曰:「魯國必好救人於患。」子贛贖人而不受金於府,孔子曰:「魯國不復贖人矣。」子路受而勸德,子贛讓而止善,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遠。——《淮南子?齊俗訓》
孔老先生說的還是很中肯的。
救護車是歸急救中心調配的,不歸醫院,醫院也沒有餘力去接這種急救電話。醫院裡的救護車一般是轉運病人用的,並不是120或999。120該收費嗎?且不說合理不合理,你可以想像如果不收費會有多少人不必要的時候去叫救護車,很簡單的道理。
一年內坐了兩回120,從使用者角度來講北京120的服務和收費還是成正比的。
第一次是去年夏天,我媽晚上九十點鐘突然感覺心跳快血壓高,讓我打120說是有綠色通道看病快,我也不知道她是跟哪學的!120來了以後司機跟醫生是倆小年輕,態度溫柔服務細心,尤其是小醫生忙前忙後又是上設備又是安慰我媽,我媽說渴了翻箱倒櫃找礦泉水,我這個當兒子都沒他上心,司機是詢問我們想去哪家醫院然後忙著聯繫醫院。等到了醫院小醫生先是忙活著安頓我媽,安頓好了又領著我去挂號繳費,等都折騰完了我才想起來還沒給人家結賬呢,一共車錢100設備錢200,小醫生還一個勁囑咐我設備的錢能去街道報銷別忘了,這態度,這效率,就算不給報銷300我也認了!
至於我媽,呵呵,到了醫院立刻血壓心跳恢復正常,各項檢查一切正常,醫生診斷結果是長期低頭玩iPad造成,夜裡兩點打車回家......
第二次是今年五月三號,還是這一出,不過這回沒上設備,就車錢一百,我都不稀得說這老太太了!
推薦閱讀:
※自由經濟是否會形成壟斷? 還是說政府主導的要好一點?
※各地地方政府自行發債具體是如何操作的,有何潛在風險?
※南水北調能改善南北方水資源分布不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