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沒有自我思維?
我目前在想一個問題:
也許大腦的各種活動只是讓我們感覺到的一種原因,而不是我們直接的感覺。我們的感覺來自於類似靈魂這種存在對這些東西的感知。
但是另外的,大腦的思維活動並不受我們控制,它只是在活動的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了它。相關: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嗎?
今天的腦神經學普遍認為,思維是大腦運行的產物,而不是一個非物質的靈魂。對於思維的定義,有很多種說法。比較符合題主問題的說法,叫做interpreter theory。
我們的大腦分為左右腦(left hemisphere和right hemisphere)分工明確。左腦負責語言,邏輯思維,分析過去,安排未來,右腦負責此時此刻的感官信息,色彩,創造。
我們的兩個大腦的人格非常的不同,通過corpus callosum來彼此溝通。我們平時思考時腦子裡的聲音,和我們說話都是通過left hemisphere,所以我們並不能直接知道right hemisphere到底在經歷些什麼,如果right hemisphere要表達自己,它會通過Corpus callosum把信息傳達給left來表達。
interpreter theory說,我們所叫做思維的東西,只是我們自己創造的一個,用來解釋我們自己的感受和作為的東西。因為我們的思維(consciousness),只是我們的認知(perception)中極小的一部分,我們的大腦自行過濾我們想要的信息給思維。interpreter theory是通過觀察研究split brain patient得來的。
有種病叫做 epilepsy,大腦里的exitation neurons 會帶動其他neuron,一起發出激動信號,通常大腦的迴路會使用action inhibition阻止這些不必要的激動信號,可是有些人因為先天或後天原因,inhibitory mechanism出了問題。這樣exitatory neuron會帶動越來越多的neuron,最終導致患者不受控制的抽搐,以至於無法正常生活。
18世紀,醫生髮現,切斷corpus callosum對於完全根治epilepsy有很好的效果,阻斷兩個半腦的鏈接,一個半腦的信號一般來講不足以導致患者失控,有效的抑制了抽搐的發生。隨著這項手術的興起,科學家們開始研究這些左右腦互不溝通的人們。
由於左腦負責語言,當科學家們與患者交談的時候,他們只是在與半個大腦溝通,雖然患者看上去於常人一樣,可是在剛剛做完手術的時候,患者表示自己的左手(右腦控制左半邊身體,左腦控制右半邊)彷彿有了自己的思想一樣。患者會一邊用右手穿鞋子,一邊發現自己的左手正在脫自己剛剛穿上的另一隻,自己在讀一本很有趣的書的時候,自己的左手突然把書合上了,甚至有一個人發現,自己在跟妻子吵架的時候,自己的左手居然不受控制的去打她,自己不得不用自己的右手來保護愛人。
當實驗者把一個圖片放在左眼前,患者會表示自己什麼也沒看到,然而自己的左手可以把圖片完整的畫出來。當被問起自己為什麼畫了這幅圖片的時候,患者會表示很驚奇,並且用各種借口來解釋。(當患者看到笑臉圖片,表示自己什麼也沒看到之後,他的左手畫出了笑臉,當患者看到自己畫的笑臉之後,很驚奇,並且對實驗者表示,自己覺得笑臉比較好看而已,並沒有看到什麼)。同樣,當左鼻子被堵住,右鼻子聞到一個味道之後,雖然患者表示自己什麼也沒聞到,自己的左手卻可以準確的抓住那個味道相對應的物品。
於是實驗者發現,我們的思維只有在信息達到左腦的時候,才能被叫做「我們的思維「,否則我們會否認自己收到了任何信息。然而事實上我們的右腦依然是存在思維的,患者可以通過用左手指出yes 和 no來於實驗者進行非常簡單地對答。在手術剛剛結束後,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患者有了」兩個「 大腦,彼此都有自己的思維,和自己的想法。比如讀書的時候左腦覺得很好看,可是右腦看不懂,覺得很無聊,由於無法跟左腦溝通,就指揮左手合上了書。然而隨著時間,左右腦會重新回歸和諧,左右手也依然可以正常合作。
人的大腦非常的神奇,我們所每天能夠感知到的,不過是我們大腦所接收的一下部分。很多人打坐冥想,就是為了去除自己左腦的控制,也就是」腦語「(我們思考時腦海里的聲音),讓自己對四周更加敏感的右腦去跟世界融為一體。腦神經學家JIll Bolte Taylor曾經因為腦血栓導致左腦暫時失去知覺,她說左腦是給人」自我「的那一半。失去左腦後,」自己「這個概念消失了,她覺得自己融入了周圍的一切,自己能夠感受到周圍一切的能量,如此的放鬆和完美。
感興趣的人可以去找她的TED talk。
答案就是,大腦的思維不受我們控制,可是我們希望它受我們控制,於是我們用思維讓自己相信自己確實在掌控一切。然而其實在我們思維之外,有一個無比美好,卻又無比神奇的世界。
Sources:
Gazzaniga, M.S., and LeDoux, J.E. The integrated Mind.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78.
Gordan, H.W., and Sperry, R. Lateralization of Olfactory perception in the surgically separated hemispheres in man. Neuropsychologia, 1969, 7, 111-120.
Jill Bolte Taylor"s Ted talk series.謝謝 @劉柯邀請。有點兒沒太理解題主的問題描述,看了附帶鏈接後猜測題主想問的是大腦究竟有沒有「自主」意識,是否所謂決策其實都是「前意識」做出的。不知是否理解正確了。
首先,沒有進入意識的加工有很多,所謂閾下刺激基本都是沒被意識到,但被加工了的。比如知覺上的連續閃爍抑制(CFS),是運用雙眼競爭這種手段以閃爍的色塊抑制被試對目標刺激的「意識」。在這種情況下被試依然會對某些刺激(帶有生物運動信息的、有吸引力的)有反應優勢;注意研究中也有用mask(掩蔽)來研究salient stimuli是否可以在閾下層面上影響注意分配的;記憶的話也有很多採用迫選法證明雖然被試沒有explicit memory但仍然記住某些信息的,典型的有腦損傷病人擁有程序性記憶,但主觀報告自己沒學過相關技能等。相關的在這裡說了,有興趣可以大概看看大腦是否接受到了視線範圍內的所有信息? - 周鉑的回答
上面說的這些與本題可能沒有太直接的關係,但我想說的是,種種這些都說明我們具有非意識加工的能力,且這種能力被普遍運用在認知的各個方面和不同水平上。至於前意識加工,那肯定是會有的。說一句不「專業」的話,所謂「意識到自己的決定」也是建立在神經活動上的,如果在「意識到」前沒有相關神經元的發放,那該如何「意識到」啊……所以提前幾百毫秒檢測到有規律的神經活動不是很正常的事嘛……況且神經元也是根據當前情境和以往經驗「選擇」如何發放,它也不是胡亂選的,難道一定要主觀做出違背optimal option的事才算自主意識么……以上是個人看法,不涉及學術觀點嗯。那麼這種前意識加工是否有意義呢?那簡直太有了。人接收到的信息量遠遠超過自己能加工的,而能有意識加工的信息就更少了,因此進入意識的必須是重要的東西。種種前意識加工就是為篩選信息服務的。而對於decision making來說,如果神經元自動幫你做了決定,那也是讓事情方便了很多。比如「定勢」這種東西,其定義大概是在某些固定情境,或對某些特定東西會有固定的反應,這就減少了大腦的很多工作量。感覺這個挺適合這個問題的,它就相當於是神經元自己作出了某些「準備」,然後發令槍一響,就躥出去了。。。
最後,那人到底能不能「自主」?我覺得這個可以用top-down對bottom-up的調控來說明,是能的。比如下面這個範式,display可以是下圖這種五個圓中一個菱形,也可以是五個菱形中一個圓。總之任務是讓被試找與眾不同的形狀,並且判斷裡面線段的朝向。在進行這個testing任務前,被試通常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習結果是對某些顏色(比如這裡的紅色)具有反應優勢。在這個testing任務里,具有優勢的顏色一定不會是target(獨特的形狀),所以這個優勢顏色會干擾任務的進行。這種干擾自然不是我們所希望的,於是它就是一種「不自主」的干擾現象,稱為attentional capture。但是,最近有研究發現,如果這個testing任務被定義為在一圈各不相同的形狀里找菱形或圓形,則優勢顏色就不會干擾任務了。在這裡改變一下指導語(當然實際改變的東西會比較複雜,畢竟範式從五個圓-一個菱形變成一圈各不相同的形狀了,此處等於是去掉了singelton成分)就去除了干擾,那麼就說明top-down對bottom-up產生了調控,這就是「自主」咯。這個研究還很新,機制有待考察,實驗也需要被更廣泛地replicte,但是普遍觀點是經過長時間的有效學習,top-down是可以對很多bottom-up的東西進行調控的。所以,我們主觀上的意願還是可以突破部分自發進行的加工的。
但是,最近有研究發現,如果這個testing任務被定義為在一圈各不相同的形狀里找菱形或圓形,則優勢顏色就不會干擾任務了。在這裡改變一下指導語(當然實際改變的東西會比較複雜,畢竟範式從五個圓-一個菱形變成一圈各不相同的形狀了,此處等於是去掉了singelton成分)就去除了干擾,那麼就說明top-down對bottom-up產生了調控,這就是「自主」咯。這個研究還很新,機制有待考察,實驗也需要被更廣泛地replicte,但是普遍觀點是經過長時間的有效學習,top-down是可以對很多bottom-up的東西進行調控的。所以,我們主觀上的意願還是可以突破部分自發進行的加工的。
總之,自動加工和主動加工是相輔相成的,雖然有時候我們看到的是衝突,但大部分時候它們都很和諧。從前我堅定地認為,以後人類一定可以搞清楚大腦所有的神經元連接方式,並且根據這些製造出機械大腦,從而製造出本質上和人類沒有任何區別的機器人。那個時候我以為人類思維活動完全是神經元活動的產物。
後來,我接觸到很多一般人接觸不到或者是從來不留意的信息,一點一點地把這些信息編織成網路。於是稍稍感知到這個世界不為人知的一面,或者說是接近事實的一面。我就明白了不論科技多麼發達,人造大腦和真的大腦是有本質區別的,有永遠無法跨越的鴻溝。
現在講那些信息為時過早,等到幾十年後大多數人才能開始逐漸接受那些關於人類,生命的不為人知的真相。
這種問題有時間考慮一下是件好事,但是別深入。就像你穿越回古代,跟那個時候的人解釋一個東西可以同時出現在不同地點是完全徒勞的。因為他們所認識的世界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我相信下面這個視頻可以開啟一扇通往reality 的窗戶Donald Hoffman: Do we see reality as it is? #TED : http://on.ted.com/g12e5
被知乎小夥伴過百封私信轟炸了一天,才知道文章被轉載出去了……寫在前面吧。關於意識,一直是神經科學的最大命題。究竟意識是如何形成的?人類有沒有自我意識?既然已知大腦活動都是神經元和神經遞質的化學作用,那靈魂在哪裡?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特定的人格屬性會具有大腦結構的特殊性,那是不是有一天所有的犯罪都會被認為是病態行為?各種各樣的討論一直存在,哲學、宗教、科學、法學方方面面。甚至有人提出要叫停意識類的研究,以免引出更多的倫理和宗教問題。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現在的人類知道的還是太少太少,我們在做的都是管中窺豹……
-------------------------------------------
非意識領域,曾經讀到過幾篇有意思的文章,拋磚引個玉。覺得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會歸結到如何理解unconscious呢。
2011年Kreiman的文章提供了更加切實的證據證明在腦內額葉皮層存在神經元,在人意識到要行動之前1.5s就開始活躍放電(Internally generated preactivation of single neurons in human medial frontal cortex predicts volition)。簡短結說,他們的實驗對象是需要手術治療的癲癇病人,病人在正式治療癲癇手術前,腦部要被植入記錄電極7-10天來確定癲癇病灶,他們就利用這個植入電極順便做了個實驗……
實驗設計基本和Libet的一致,實驗對象被告知在表走一圈之後,隨時可以自主用右手食指按下一個按鈕,錶針會在按鍵後停止,實驗對象再將錶針指回他們自己覺得想要按下按鈕的時間。然後,他們就通過那個被植入的記錄電極,測得了內額葉神經元的放電情況。
實驗設計基本和Libet的一致,實驗對象被告知在表走一圈之後,隨時可以自主用右手食指按下一個按鈕,錶針會在按鍵後停止,實驗對象再將錶針指回他們自己覺得想要按下按鈕的時間。然後,他們就通過那個被植入的記錄電極,測得了內額葉神經元的放電情況。
可以看到,在時間坐標0(實驗對象想要按按鍵的時間)之前2s已然可以檢測到內額葉神經元興奮性在逐步提高。他們在文章中提到,這種「前」意識(preconscious)的內額葉神經元放電可以精準預測意識行為。以前有工作提出注意力(attention)、動作準備(motor preparation)、決定(decision-making)和意圖(intention)都可能造成前意識放電,但他們發現這些影響因素產生的干擾不會大於200ms,而不是實驗中測得的2s。所以,在自主意識之前,是確實存在前意識的。
可以看到,在時間坐標0(實驗對象想要按按鍵的時間)之前2s已然可以檢測到內額葉神經元興奮性在逐步提高。他們在文章中提到,這種「前」意識(preconscious)的內額葉神經元放電可以精準預測意識行為。以前有工作提出注意力(attention)、動作準備(motor preparation)、決定(decision-making)和意圖(intention)都可能造成前意識放電,但他們發現這些影響因素產生的干擾不會大於200ms,而不是實驗中測得的2s。所以,在自主意識之前,是確實存在前意識的。
但這種前意識究竟是什麼呢???托馬斯·內格爾在《自由意志》一文中提出:「……如果你相信,你的選擇並不是預先決定的,那麼實際上你是在說:是你自己決定了你的行為……但怎麼決定的?不是靠你的慾望、信仰和品性,因為不管這些東西是什麼樣的狀況,你都有可能做出不同的選擇。你決定你的行為,單單靠的是『做出這個行為』。
好玩的問題來了。第一,如果你的行為與你的慾望、信仰、品性都沒有關係,那麼還怎麼稱得上是『你的』行為?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可怕的結論:不論決定論是真是假,我們都不用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它是真的,那麼該負責的應該是之前的環境;如果它是假的,那麼沒有什麼應該為之負責。這真是死路一條。
第二,如果你的行為並不是由某些事物預先決定的,甚至不是由你決定的,那麼它們和那些沒有什麼原因而突然發生的事情,兩者之間又有什麼區別?」
其實就我個人來說,神經科學如果真的證明自由意志是假象的話,那麼它幹掉哲學倒是次要的了,它有可能就此顛覆我們的倫理/道德/法律認知:你以後基本上不能怪罪壞人了,因為他們不可避免地要做這些事情,這是預先決定了的……如此一來,我們怎麼能夠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呢?
這一實驗推動了約翰-戴蘭·海恩斯人生觀的轉變。
2007年,柏林。伯恩斯坦計算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的神經學家海恩斯將受試者推入腦掃描儀內,掃描儀內裝有一個連續閃動隨機變化字母的顯示屏幕。他告訴他們任何時候只要感覺可以就用右手或左手食指按下按鈕,並記下他們做出這一決定時出現在屏幕上的字母。在志願者選擇用右手還是左手的時刻,實驗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實時顯示腦電活動。實驗結果令人相當驚訝。
海恩斯發現,在志願者選擇用右手還是左手的時刻,實驗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實時顯示腦電活動。實驗結果令人相當驚訝。
「我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如果這是真的,我們就必須要校驗一下』,」海恩斯說。「隨後我們進行了比以往任何其他研究項目更加全面的檢驗。」
在實際做出動作之前,為按下按鈕進行的有意識決定花費了約一秒鐘,但是團隊發現根據腦電活動模式似乎在長達7秒之前就可預測到這一決定。這似乎表明,在受試者意識到做出選擇之前很長時間,他們的大腦就已經做出了決定。
作為人類,我們寧願相信我們的決定是處於意識控制之下的——我們擁有自由意志。哲學家們已經為這一概念辯論數個世紀,而現在,海恩斯和其他實驗神經學家們正在醞釀新的挑戰。他們聲稱,決定的意識性有可能只是純粹生化反應的馬後炮,對人的動作行為沒有任何影響。按著這一邏輯,他們認為,自由意志只是一個假象。「感覺上是我們在選擇,但是實際上我們沒有,」倫敦大學學院神經學家特里克·海格爾說。
比如,你可能認為今天早晨是你做出了喝茶或是喝咖啡的決定,但實際上這個決定在你意識到之前很久可能就已經確定。對於海恩斯來說,這實在讓人感覺心神不安。「坦白說,我發現面對這個問題時非常頭疼,」他說,「如果我連它何時出現以及決定如何都一無所知,那麼怎麼能將其稱之為『我的』意志?」
思想實驗
哲學家們並不認可腦掃描能夠如此輕易地摧毀自由意志。有些人已經質疑神經學家們的結論和詮釋,辯稱研究人員根本沒有理解他們正在揭批的概念。許多東西和科學家們根本風馬牛不相及。「神經學家和哲學家各持己見,」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哲學家沃爾特·哥萊倫說。他對神經科學、倫理學和自由意志頗有興趣。
有跡象表明,這種情況正在開始轉變。2011年8月,作為由賓夕法尼亞西肯肖霍肯的約翰坦伯頓基金會資助、為期四年、投入440萬美元的研究計劃——自由意志大課題的一部分,諸多項目開始啟動。該基金會為神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的橋接研究提供支持。有人認為,通過改良的實驗,神經科學能夠幫助研究人員發現隱藏於心靈意圖之下的物理過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在其之前的腦電活動。如果能夠發現無意識的腦電活動能夠完美地預測其後的決定,那麼這一成果就將真正摧毀自由意志的概念。「目前的相關性在某些點上可以構成大腦機制和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這是有可能的,」哥萊倫說,「如果這些成為事實,那麼它對由任何哲學家以任何方式定義的自由意志產生威脅。」
海恩斯並非第一個探究無意識思考決策的神經學家。20世紀80年代,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神經心理學家本傑明·利貝特曾將研究參與者與腦電圖(EEG)連接在一起,並要求他們目視一個有圓點環繞移動的鐘面。當參與者感覺想要移動手指時,他們須記下圓點所在的位置。利貝特記錄到人們在表現出有意識的移動手指意圖前數百毫秒的腦電活動。
20世紀80年代,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神經心理學家本傑明·利貝特曾將研究參與者與腦電圖(EEG)連接在一起,並要求他們目視一個有圓點環繞移動的鐘面。
利貝特的實驗結果具有爭議性。批評者認為鐘錶分散了注意力,有意識思維決策的報告顯得過於主觀。神經學實驗通常採用可控輸入——在精確時刻向某人展示某圖片,然後觀察大腦的反應。但在將參與者有意識的移動意圖作為輸入時,他們是以主觀的方式確定計時時刻。此外,批評者並不認可利貝特在有意識思維決策足以引發一個決定前所觀察到的腦電活動——它或許只是大腦進行預備決策,隨後移動手指。
海恩斯2008年的研究將這一早期實驗進行了現代化改良:利貝特採用的腦電圖(EEG)技術僅能觀察到腦電活動的有限區域,海恩斯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裝置能夠觀察整個大腦;利貝特的參與者僅僅簡單地決定何時移動,海恩斯的實驗則要求受試者在兩個交替變化之間做出決定。可是批評者依然不依不饒,指出海恩斯和他的團隊對於按下左邊還是右邊按鈕預測的最佳精度也不過60%。新罕布希爾州達特茅斯大學(漢諾威)研究自由意志的神經學家兼哲學家艾迪娜·羅斯基反駁稱,儘管這個結果比湊巧意外要好,但仍然不足以宣稱在有意識知覺之前觀察到了大腦的思維決策。此外,「它所暗含的所有意義即存在著某些影響思維決策的物理因素」,而這不足為奇。她補充說,對科學有所了解的哲學家並不認為此類研究能夠足以證明不存在自由意志,因為這些實驗都是思維決策的過簡模擬。甚至於喝茶還是喝咖啡這樣看似簡單的思維決策都要比選擇用右手還是左手按按鈕複雜得多。
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結構決定功能。我們大腦的結構決定了我們的行為。
目前認知神經科學無論從底層的神經細胞刺激,還是頂層的行為訓練實驗來看,人類都和機器沒有差別,什麼刺激導致什麼結果。但是中間究竟發送了什麼,讓人類產生了意識的幻覺,現在還沒有研究出來。
從物理學來說,物質守恆,如果非物質的靈魂存在,而靈魂又能產生動能指揮身體,那麼物質就不守恆了。
相信科學的人都可以相信,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
如果沒有自由的靈魂,為什麼人類思維規律會這麼難找,好像是自由的一樣?因為腦中的神經細胞太多了,10的12次方那麼多。結構太複雜了,這麼說吧,大腦的結構比一個星系的結構還複雜。天氣預報為什麼難預測,蝴蝶效應。
複雜的結構導致了2次幾乎完全相同外界環境刺激,由於一點點的不同,蝴蝶效應,對一個人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反應行為和思考過程。舉個例子,你聽到完全相同的一句話,可能只是語調有點點的不一樣,經過你超級複雜的大腦結構處理,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思考過程,和反應結果。
--------------------------------------------------- 割 ----------------------------------------------------------------
自由意志存在不存在什麼的,都只是小case。小case懂不:)
要玩就玩大的。下面來點兒大的玩玩。
物理大家都中學學過,經典力學認為,既然給定了所有物質的初始狀態,通過力學規律,能精確的推出下一時刻的狀態。那麼宇宙的任意時刻的狀態是確定的,宇宙的規律(雖然還沒被我們掌握,但看樣子是存在的)是確定的,那麼,宇宙的任意以前的和未來時刻的狀態都是確定的。也就是說,經典力學認為,宇宙的未來都被安排好了,我們人類不能預測而已。
oh yeah,你沒看錯,以前的物理學家都是這麼想的,著名的愛因斯坦曰:上帝是不玩骰子的!!!愛因斯坦就是堅持這個想法而不理會自己推導出的概率性結果,晚節不保。具體的我就不說了,自己百度。讓愛因斯坦晚節不保的是量子物理學。量子物理學是符合現代物理學對事實的觀測結果的,由於唯一真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現代物理學走的是量子物理學的流派。
量子物理學雖然比大腦的結構簡單,但還是比較複雜,幾句話說不清楚。在這,給你個充滿希望和正能量的結論吧:宇宙的發展是概率性的,不是決定性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意志是自由的,所以別有「反正未來都定了,我幹什麼都一樣了吧。」這樣的消極思想。(我絕對不承認我這麼想過哦:))騷年,投入到科學的學習中,起來一起嗨!!!
我們或許沒有自由意志 http://io9.com/5975778/scientific-evidence-that-you-probably-dont-have-free-will?post=56183801
自由意志沒那麼自由Is Free Will Just a Mind Trick?
人腦中控制意識的開關 Discovery of "on-off" switch in brain could help coma patients regain consciousness
自由意識或許存在 http://hplusmagazine.com/2015/05/08/new-algorithm-illuminates-free-will/
生命是一場幻覺嗎 Is Life an Illusion? | Seth Shostak
的確是這樣,大腦里的細胞都是活的並且全部在工作!只是你意識到的是其中一部分。最直接的是植物神經控制一切生理活動。而意識之內的,比如你在最初學習騎自行車的時候。你的注意力會完全注意在車上。當你學會之後你可以將注意力完全轉移到其他事情上。甚至在,完全思考問題的情況下,不知不覺你已經騎到了你想要去的地方,而這一切,都是由你自己的意識,來完成的,在你的騎行中,判別道路,躲避車輛,這一切,你的意識並沒有注意而你卻完美地完成了這一切的活動與判斷。
如果題主問的可能是這個意思。
那麼佛經里講,我們能關照的東西,就太小太少了。人能夠意識到東西是非常龐大的,而我們用意念去關照的是一個很窄的區域,如果,我們,刻出了這種意念的關照,而全然的,去,體會自己大腦的想法,和思考,就不得了了。這個狹小思考區域的限制就是「我執」。無我才能解放其餘99%的思考力到意識中來。但也有可能喪失哪1%。那樣就變成了完全不自知的瘋子了。像動物一樣生活,而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
無論是支持自由意志派,還是否定自由意志派,雙方都沒有決定性質的證據.
主要的見解是
腦神經的激活信號早於人的意識反應,某種程度上腦的活動是通過"前意識"完成的.
腦的神經元結構的複雜性是構成人腦智慧表現的關鍵.
腦的基礎生物活動也應該遵循量子力學,這是一個有力的假設.
以上是主流範疇的研究,以下是一些非主流的研究.
關於瀕死體驗的研究,在無腦波狀態下產生了意識活動.
關於前世記憶的研究.
以上兩項研究均有可靠的自我報告.
物質還原論並不一定可靠.
把智慧表現還原到腦部的神經元結構並沒有否定意識是非獨立存在的.
基因學認為,一切生命體都只是承載和存續基因的容器,機體一切的特徵都只是基於保證基因存續這一使命,通過進化進行的自我調整,目的在於應對競爭、適應環境,從而保證基因的存續。大腦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機體的協調運作,其運行聯繫主要是神經衝動,自我意識只是眾多感官及機體功能進化在腦部神經系統內積累的一個產物,作用也只是更好的協調機體運行。所謂的靈魂也罷、外在神秘力量也罷,都是典型的偽科學言論。如果樓主感興趣,可以系統學習下行為生態學、社會生物學、基因理論、遺傳學、進化論,如果想快速了解,不妨看看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不過按照樓主言論中所表現出的知識結構特點,感覺幾乎沒有自然科學基礎,學習起來可能會比較費勁。
和你類似的想法。
我們認為自己做一件事的原因,只是自己的一種解釋,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我們並不清楚。
比如我出去玩,遇到一個十字路口,然後向右走了。之後我可能說是因為右邊的路更寬敞,或者右邊車比較少,但都只是對自己的行為的一種解釋。注意思考本身也是做一件事情,也就是我們思考一件事的原因我們也不清楚。這個很常見,比如突然顯現一個念頭,你不清楚是從哪來的。
如果我們認為思維是自我的話,那就是沒有自我意志。我們有意識做的事情,就是每做完一件事的短暫時間之後就立刻去尋找一個自己能接受的原因,或者沒做之前做預測。但不是每件事的原因都可以找到,於是經常發生自己莫名其妙做一件事的情況,預測也不是總是對的。其他時候我們不去立即尋找原因,表現就是無意識做事情。我的體驗,意識思維也完全是對客觀環境的反應,佛教的中觀、唯識可以大開腦洞
我覺得是沒有自主思維的。而是一種習的性思維
比如看到肉你想吃 一部分是遺傳的本能反應 一部份是後天的生活習慣引起的 。你的感受器官看到食物本能地分泌激素。驅使著大腦做出吃的判斷 。而吃飽後。胃的感受器官又會分泌激素送出飽的感受。讓大腦停止吃以免撐死。這是本能。然後你從小缺肉吃。對吃肉的慾望特強。比如與哥哥小時爭肉吃打過架。可能回導致你的心分泌特別的激素最後吃撐了。所以在這裡。眼睛。舌頭。胃。心等等都是各種感受器官。他們給大腦下各種命令。最後大腦做出判斷。不同的命令依個人經歷,遺傳等不同而對大腦的影響力不同。
所以我覺得沒有自主思維。你說的兩種概念:
1、一件事情發生了,被你的大腦解讀了,帶給你某種特感受。但是感受容易受過去的經驗扭曲它的真實意義,你對感受的理解,只是基於過去類似情景的解讀。思想是小我的心智,思想不是你本人。
2、靈魂,是不是想表達的是意識?你可以用「臨在」(靈修類書籍經常提到的詞語)去觀察你的思想,感受你的情緒。就像看一部電影,你看到的是畫面。用你的臨在觀察你的思維過程,和情緒感受產生的過程。臨在可以讓你和你的思維、情緒之間留出空隙,就不用被思想控制。
推薦你看一本書《新世界--靈性的覺醒》。用不同的維度了解你自己的方式。
你可以在進行對抗性活動的時候,不斷告訴自己,存在著這麼一個東西。然後你會發現自己很容易輸。既然上帝不喜歡我們認為自己是真實的,那我們就聽他的吧。
我思故我在。人類的精神意識是大腦與核心臟腑(五臟六腑)功能互動而產生的。前面,我們已有過相關的論述了。
那是流氓文章。我們當然有「自由意志」。
看了你說的那個實驗。就沒搞明白他想肯定的要表達什麼內容。因為它就沒說。只是讓你猜。只是給了點數據(不知是否真實)。給了點影射的模糊論調(行動先於大腦)。一直在影射(你的行為不是大腦思索的結果與控制的)。
這不是流氓嗎。有這樣其實什麼都沒講,誘導別人得結論的科普,實驗報告或學術文章嗎?
這不是標準的「奧秘」雜誌的文筆嗎?(嚴重懷疑就是那玩意的文章)
反駁這很容易。
我給題主你一個硬幣。做個遊戲。你拋這枚硬幣。正面人左轉,反面人右轉。
這時你的左轉,右轉行為已經不是大腦思索,選擇的結果了。你的左轉,右轉也不是靈魂的選擇結果了。
這行為只受概率的影響。看,你是可以將自己的行動完全脫離出你說的那兩個假設。能隨時擺脫,能選擇。不就是自由意志的體現嗎?
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
作為高級智慧生命的一種,人是完全具有自我意識的。
你的意識就是你,不管你從何而來。
但現在的你絕不是過去的你,你只要存在著,就在不斷的被這個世界所改變。
宇宙對於你所謂的操控,也是在干涉物質的情況下才能發生作用的,物質世界的規則大於一切,你存在,是因為你存在於物質世界,而不是身體讓你感受到存在。
以物質世界的存在來講,人的意識是大腦溝壑發育過程中與環境共同得到的意識流,是以物質為基礎的。
但是你到底是不是你,很難是。
人的思維很大程度受環境與激素的控制,受宇宙的控制,你的身體是你和宇宙共同所有的。
題主我也曾經經常在這種問題上掙扎很久,直到後來我發現自己就是想得太多書讀得太少。很多大神早就考慮過這個啦。
你這個問題直接牽扯到哲學上關於自由意志、機械論、決定論、二元論等等的討論,屬於最終極的那一類問題,歷史上幾乎所有名字如雷貫耳的哲學家都對此有所涉及並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如果對於哲學方面的文獻沒有什麼涉獵的話,推薦一本非常通俗易懂的講西方哲學史的書,林欣浩—《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
祝你能打開一扇通往歷史長河的窗,在思辨的火花中和最聰明的哲學家們一起,冒險吧!
從唯物主義的角度說,沒有。
一個渦蟲,給它光,它就躲,這叫做條件反射,就跟電腦里程序一樣。這種程序越來越複雜,最後就是人的大腦了。大部分人的都能理解,只是不願意承認罷了。啊?難道我和我家的電腦本質上一樣嗎?不!
然而事實就是這樣,有人說大腦是量子化的,很多東西是隨機的。然而量子化電腦現在也有,也可以做出「真隨機數」出來。
所以,真的,人沒什麼神秘的,只是個複雜點的電腦而已。我見過的醫院裡的有些精神病患者,大腦受損了,從本質上來說,可能還不如一個電腦更像「人」。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不能接受就算了,人從渦蟲那種生物進化而來,現在就看不起渦蟲了是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