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阿里巴巴投資新浪微博?這筆交易是否划算?

阿里巴巴集團戰略投資新浪微博


前幾天剛寫來著,來自我的博客。http://kant.cc/post582.html

近日消息,阿里巴巴以5.86億美元購入微博的優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全稀釋攤薄後總股份的約18%。另外,新浪授予了阿里巴巴一項期權,允許阿里巴巴在未來按事先約定的定價方式,將其在微博公司的全稀釋攤薄後的股份比例提高至30% 。

得知收購消息後,第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是:

為什麼雙方願意?

阿里巴巴而言,主要有6個方面的原因,分別是社交情結、現金儲備、上游流量控制、大數據、微信壓力、騰訊微博壓力。

社交情結很好理解,阿里巴巴早年注意到社交將崛起時,早就強勢資源注入淘江湖來嘗試,但時間證明以電商為本質目的的社交,只會成為一個推廣的地方。

現金儲備,則是阿里巴巴作為國內電商第一的固有優勢,只是不知在回購阿里和入股微博後,還有多少現金流存留來作後面的投資。

上流流量控制,可能是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的最大原因。早前有數據顯示,新浪微博已成阿里系電商的第四大流量來源,前幾大中的美麗說這類導購網站絕不願意被阿里入股,並且新浪微博正處在商業化進程中,入股微博將可能影響其商業化更加傾向電商流量導入,這裡是阿里的一塊流量沃土。

大數據,則是阿里巴巴結合新浪微博後,能夠產生的最有機的合作成果。試想若能夠獲取用戶微博的各方面數據加以挖掘分析,得知用戶喜好和興趣點,描繪完整的用戶畫像,對阿里巴巴而言意義重大,相信不必多言。

微信和騰訊微博的壓力則是督促阿里儘快完成收購的原因之一。騰訊微博上的微賣場等電商嘗試雖然效果一般,但至少說明騰訊在社交結合電商這裡開始了思考和安排,這也體現在了微信的一些事,這裡不細說。

新浪微博這裡的原因也比較明顯,包括4個方面的原因,分別是商業化不利、資本壓力大、微博價值開始凸顯下降趨勢,以及來自騰訊微博和微信的壓力。

從新浪整個公司的產品結構幾乎僅剩微博一隻獨苗可以支撐公司盈利增長的時候,微博的商業化進程只能一直加速,加速到病態。無論是數字帳號、增值服務等其實吸引力一般的C端收費,還是營銷接單平台、粉絲通這類的B端收費,效果都比較一般,對微博的商業化形勢打擊不小。

商業化不利的結果,使得整個資本市場對新浪公司投注的壓力開始變得越來越大,投資者的耐心越來越不足,特別是在這個在騰訊微博和微信的雙重壓力下,新浪微博活躍度開始出現下降的消息,可變現價值開始被質疑甚至看低的情況下。

為什麼是這個時候?

那麼為什麼是這個時候達成一致了?我們知道,阿里收購新浪微博的消息也傳了小半年了,但到現在才終於塵埃落定,雙方為何在此時終於才能談攏?

同樣分兩頭看。

阿里自己當然不是錢多了沒處花,一定要花大錢買微博的,阿里巴巴自己各種方面上嘗試了社交,但均告失敗。前段時間甚至傳出淘寶網首頁將改版社交化的消息,可想而知,在多次失敗且認定社交是未來大趨勢,然後同時還眼睜睜看著微信和騰訊微博可能深度結合對其威脅最大的騰訊系電商後,阿里巴巴對這塊的焦急與日俱增。

新浪這邊,同樣不是那麼願意把自己最有前途的一塊業務賣人的,他自己還是想反覆試試商業化。但從微博商業化進程一開始,微博自身就顯得並不堅定,對微博商業化的信心不足,這就讓其在阿里投出橄欖枝後,一直游移不定,一會消息一會闢謠。然後在這個B端C端的商業化步驟全都嘗試過後,新浪微博發現微信的崛起讓投資者開始看低微博價值,焦急之下,待價而沽的悠閑變成了唯恐微博變成明日黃日的焦急。

兩方焦急之下,交易自然能成,只是新浪作為大公司,也絕不可能把可能的金蛋讓人,只是賣了18%的股份,和30%的期權,或許新浪覺得,微博商業化能做的事情,大概就是結合電商了吧,那既然如此,和不幹脆攜手阿里,對投資者注以強心劑?

真的是好消息嗎?會帶來什麼影響?

明面上,雙方表示,將在用戶賬戶互通、數據交換、在線支付、網路營銷等領域進行深入合作,並探索基於數億的微博用戶與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台的數億消費者有效互動的社會化電子商務模式。

我們來解讀一下這些合作內容,分析可能帶來的影響。

帳號互通和數據交換,是互聯網公司深度合作的基本內容了,能夠為前文說的大數據帶來的用戶畫像描繪帶來切實效果,未來淘寶網和新浪微博的賬戶綁定,將為淘寶網的商品推薦、用戶個性化服務等方面帶來重大好處,只這一條,此次交易或許阿里就不會虧。

在線支付和網路營銷,則是很明顯想要在新浪微博上賣東西。就是,把微博這個流量沃土,直接變成交易完成地,在體驗和流程上做極度簡便。這裡看起來是不錯的,但微博上的大號和營銷公司良莠不齊的現狀,是否會把這種涉及錢的業務搞出運營問題,我個人是不樂觀的,或許,阿里會把360拉來合作一下?

但長遠來看,變成賣東西場地的微博,真的還是那個刷微博、看新聞、交朋友的微博嗎?這樣做,會不會把新浪微博的價值和前景,推得更加快速地轉移到微信上?

看得出,合作內容方面,阿里方是談判的主動方。別看新浪微博在此次消息放出後,股價大漲近10%,但這件事反而對阿里是好事,微博數據和流量能為阿里整個體系的體驗和產業鏈監控帶來好處,但對微博而言,資本利好和商業化壓力減輕,換來微博後面商業化進程的急功近利、微博定位的混亂、微博用戶的加速流失,真的是好事嗎?

【覺得文章有點價值,可以分享到朋友圈,或點擊「這裡」,通過支付寶,賞我個幾塊的辛苦錢吧~】
【微信搜索「kanthouse」關注kant讀科技,收聽每日科技要聞解讀吧!】


是去年還是前年我忘了,馬總就提出淘寶必須全面SNS化。
之後出了一系列產品,湖畔、來往、新版我的淘寶、頑兔神馬的;
還做了SNS大討論,內部的阿里味和外部的大牛(思踐),但產生的效果貌似還沒有達到馬總的戰略預期(個人看法)。
如果把電商比作盈利的終點,那現在的起點是搜索,以後的起點有可能是SNS。
從這個角度講,阿里在糾結怎麼抓住起點的同時,新浪也在糾結怎麼到達終點:)
所以,如果這是真的,確實是個1+1=全部的事,呵呵~


一般來講划算不划算,是從結果的維度來講,也就是這起投資最終給阿里帶來了什麼。
從長遠來看,如果阿里的設想都可以完成,或者哪怕完成70%-80%。
毫無疑問,這期收購都是非常划算和有意義的。
從消費者這段開始,將通過生活、消費的大數據,深刻的改變後端的供應鏈和前端的購物體驗。
相當值得期待3、5年後的新購物體驗。


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說做什麼社會化的電商平台,我不明白什麼意思了。在我看來,是阿里巴巴憑藉自己的精確客戶行為分析,在新浪微博上面投放廣告吧?也就是說我們會在新浪微博見到各種廣告,而廣告中的商品正是我們需要的東西,兩家的合作是提高了廣告的轉化效率。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意思呢?求指導..


不管怎樣,我只是非常希望微博不要總是強硬的給我一個商家的廣告微博,或者允許個人是否接收這些商家的廣告,按照頻率,喜歡的內容等進行詳細的分類,再把淘寶賬戶跟微博賬戶捆綁,得出一個人的購物習慣等等,,數據挖掘,雲計算什麼的都可以排得上用場了。。。

另外微博可以提出一個返點政策,返點可以用在微博升級勳章等等,又可以作為淘寶的購物優惠卷等等,估計用戶主動願意接受這種廣告微博,讓廣告微博,廣告微博返點作為一個產業就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

只是個人想法!


很看好 新浪的人懂得做媒體 不善於將流量變現 不善於賺錢


阿里有錢沒處砸了。微博是死定了,阿里虧點錢,倒沒什麼。


以鄙人愚見,電商朝著社交平台去發展的初衷是不錯的,畢竟,購物不是生活的主旋律(站在普通的用戶角度而言),同時,社交確實現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必需品了。
我們也得承認,阿里巴巴與新浪微博的合作可以利用數據挖掘技術提供更全面、精準的廣告投放服務,而且即使是廣告也有點「定製化」的感覺。
但是對於新浪來說,除了現階段送點現金流過去,我不知道阿里還能為新浪微博做些什麼?難道是曬單這種十個人裡面只有兩三個人會做的無聊事么?(不是說曬單不好,而是個人喜好不同,而且也沒有什麼好處)
但是接下來的發展就值得思考了,一方面,用戶比較喜歡單純的媒體微博,現在倒好,電商運營了,商業化氣息濃郁得化不開,試想:你正瀏覽某某地區地震新聞呢,旁邊的廣告位不斷閃現你想要買的東西,多讓人寒心、討厭。因此,這裡面雙方的合作還是應該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度在裡面,過了就把用戶朝其他社交媒體推過去了,違背了雙方合作的初衷。
套用一些大話,合作應該建立在雙方共贏、共建、同時可持續、為後人造福的商業模式的創新上面。
僅是個人觀點,歡迎指正。


推薦閱讀:

開發一款手機格鬥網遊需要注意些什麼?
「菜鳥網路」的中國智能骨幹網如果真的建成,人們的日常生活會有哪些改變?
將數據交予阿里巴巴 ODPS 大數據分析服務,會不會導致信息外泄?
為什麼當初很多人不看好的阿里雲做起來了?
阿里巴巴推出餘額寶對銀行會有什麼影響?

TAG:互聯網 | 移動互聯網 | 新浪微博 | 投資 | 阿里巴巴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