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 10 至 20 年,中國繼「北上廣深」之後的第五大都市會是哪裡?

各行各業的同志們覺得,未來 10 - 20 年,京滬穗深之後的第五城會在哪裡? 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還是哪裡?還請詳述分析理由。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我已經盡量調整成大陸用語,有疏漏請見諒)

我覺得應該是台北…因為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嘛…未來總該給我大台北一個舞台


言歸正傳,我自己是台北人,我的祖上也都是;但必需注意的我講的是「台北市」!


台灣地區有所謂的「五都」號稱「直轄市」,五都裡面的三都曾經進行縣市合併,走的套路跟大陸的直轄市或地級市概念類似,就是把一堆郊區併到一個所謂的「市」的概念裡面,這些郊區都圍繞在原本的市,行政層級比較低,被稱為「縣」;但後來就順理成章的跟原本的「市」合併了!例如原本「法律上」只有高雄跟台北兩個「直轄市」,但後來「五都」出現後原本的高雄市也與周邊的「高雄縣」合併成為新的「高雄市」;不過台北可沒有跟外圍的台北縣合併成為新的台北市,台北市繼續是台北市,台北縣則改稱「新北市」。


至於為何會演變成這種情況,原因很多啦,但並不是我在這裡要申論的重點,有興趣的小夥伴另行提問吧…

總而言之台北的腹地沒有變大,但卻繼續保有台灣地區第一大城市的光環,當然自身跟中央分配的預算也還是杠杠的,更不用說相對於其他台灣二三線城市的無形優越基礎。很多台北以外四都的人都樂乎著自己升格能夠得到更多的中央補助,但事實上我身為台北人暗自高興的是還好台北市沒有跟台北縣合併,而不用拉拔外圍區域的發展。並不是說我身為老台北人妄自尊大,但很多住在台北地區的人都表示過「台北縣與台北市簡直兩個世界」。因為台北縣承載了台灣其他地區最大的外來人口,所有想上台北尋找就業機會的人其實都棲身在台北縣(也就是今天的「新北市」),在加上台灣的公共建設早年很不上軌道往往都是房地產開發商騙了一群人來住套房,等了N年以後終於有個班距還算頻繁的公交車;事實上今天台北地區以外的公交車班距半小時或一小時為間隔的比比皆是;哀…不然你以為台灣人真那麼愛騎摩托車嗎?那是因為車子太TM貴,公交太TM爛了!總之就是台北縣即使到今天升格為新北市已滿5年,整體公共建設還是掉隊,雖然比起新北市以外的地區算好的,但新北市龐大的人口壓力卻不時給市政增添困難


然而台北市僅270平方公里(大概比上海寶山區小一點點),人口也不過280萬人左右,其實說穿了規模也不過就巴黎、柏林這種等級而已。我在上海待過兩個月,每次去市區遊走的感想就是:台北真是萬萬不如上海…有待加強…而且比起財政預算來看,台北的水平也遠不如香港或是上海,香港一年的財政預算約4400億港幣,上海大約5000億人民幣,台北大概1800億…台幣;上海人口大約2700萬,香港大約720萬;數學題自己去做吧,反正台北不論比總額或平均值都大大不如前兩者。更不用說在台北的外企大多只是辦事處而已,而上海與香港可都是地道的分公司,還有!雖然我不是果粉,但我還必需提醒台北目前連一家官方直營的Apple
Store都沒有,HM大概是一年前才進軍台北…我還記得兩年前次在上海跟一位特斯拉Model S車主攀談,他得知我是台灣來的,說:台灣應該好幾台了吧!我很害羞的回答道:哦…沒有啦…


這樣看來台北好像並不怎麼樣,說滿了也不過就相當於大陸2線到1.5線城市左右的水平。但我認為正是這種排位才讓台北有了爆發的可能性,自娛一點的講,如果你都已經第一名了,哪還有進步空間。台北市相對於兩岸都市的優勢在於,因為它的人口壓力小(如果是北上廣請比較市中心,比總平均台北當然又輸了),而且雖然這幾年也經歷亞洲各大城市的房價問題,但台北的物價還是相對於世界各大城市偏低的,而且今天真的能在台北生存的主要人口(不論是自己奮鬥還是祖上基德)都算真正骨幹的中產階級(當然那些土豪、大企業家等等就不在話下);這對一個」資本主義」城市的發展是極其有幫助的;同時台北的生活步調相較於香港跟上海也算比較不緊張的,不管是正牌的還是裝x的文藝青年也滿多,其實我覺得台北就算不能在經濟發展上趕超,也絕對能夠在「文藝界」上「彎道超車」(我們有台北故宮,雖然現在台灣人幾乎不去了…去的除了特定少數藝文愛好者…要嘛都是帶海外有人去的…哀)。同時我們現在的市長是一個「雍正型」(不是影劇中的是歷史上的)的無敵工作狂,正在焚膏繼晷整頓台北吏治,假以時日台北的官僚組織應該會變的耳目一新極其洗鍊,就算不耳目一新好了,也至少能夠解決長年超支的預算問題。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台北的醫療水平「性價比」簡直破表,享有東亞一流的醫療資源,但卻不必花大錢(感謝台灣「健保」),但坦白講就算你去比較醫療費用本身,也比歐美國家甚至大陸的立醫院便宜不知幾條街…


總之,身為一個台北人,我想以我個人的情懷(呵呵…不代表組織立場)告訴大陸的朋友…」台北市」絕對是角逐第五大一線都市的有力人選!


這個問題下面的數據把頭都看大了,我來攪個局,我的回答是:
不會有第五城的概念出現了,也不需要了。

「第五城」不是用數字比出來的,是觀念累加出來的,需要展現的不是經濟能力,而是人口吸附力。舉個例子,比如一個小地方的年輕人說「我要出去打拚了」,一般來說有幾個層次:
1、出國
2、去大城市(也就是現在的北上廣深)
3、去本區域的中心城市(比如西南的去成都重慶、西北的去西安、東北的去大連瀋陽)
4、去本省省會城市
5、去和自己有聯繫的地級市(地理最近的、有親戚投靠的、有介紹工作的等等)

所以本題中討論的,無非是3、4、5變2的可能性(當然主要是3變2)。

以這樣的背景來看,我的回答無非基於以下簡單的原因:
1、中國的總人口巔峰期已到,勞動力總數呈下降趨勢,勞動力流動總量在減小
2、中國的城市發展已經從單個城市發展進入城市圈、經濟帶發展(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第三梯隊齊頭並進,很難有單核爆發
3、中國的城市發展千城一面,難有特色、特型可言
4、像深圳這樣因史無前例的的政策(基於史無前例的歷史背景)發展起來的城市,不可複製

中國城市發展的前景,很明顯應該是城市圈、經濟帶的發展,這一點很多朋友也提到了。說什麼」第五城「,在我看來毫無意義。

謝邀。


就算是華西村成了第五個一線城市又怎樣?
城市不過是用於管理的行政區劃而已。
先舉個實際的例子
我做一件滌綸浴袍出口,滌綸絲是太倉的,織造在常熟,印染在渭溏(隸屬蘇州的鎮),縫製在張家港,有時,配套的拖鞋,毯子還會發到山東、安徽去做。包裝衣架在泉州做,衣服上的系帶或扣子問浙江人買,檢測在上海。成品最後經由上海洋山港出海,特么洋山港根本就在浙江了。

能明白我想表達什麼嗎?
像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它所能夠整合的資源、影響到的人口遠超出現有行政區劃所限定的範圍。江蘇浙江等周邊大片的城市群和上海其實是一體的。像北上廣這樣的城市是能夠在未來10-20年里不斷整合資源、吸引移民的。這根本不是一個相像中的未來的某個孤立的一線城市所能比的。即使是中國這種十幾億人口規模國家,也不過能有兩三個這樣的城市群而已。

大城市要能夠吸引大量的人聚集生活,在那裡幾乎每個環節都能出得起最高的工資,還得提供最廉價的產品。這可不是一紙政令或幾份統計數據就能決定的。

說得再直接一點,目前中國的工業產能已經公認過剩了,未來的第五個一線城市,重複建設不可行,做相對高端的產業,能和北上廣比人才和配套設備么?低端產業轉移,只會更分散而不是集中,因為利潤更薄了,就必須利用各自更加明顯的區域優勢。所以不會有第五個一線城市了,死了這條心吧,同學們。


另,作為一名江蘇人,我當然希望南京上一線,作為一名蘇南人,當然也希望蘇州上一線。但是不服不行啊,雖然我也不待見上海人。


我覺得吧!北上廣深都有其優勢產業,而且這些優勢產業,不說在全球,至少在亞洲都是有非常大的影響力的。
比如上海的金融;
北京的文化與互聯網;
深圳的電子科技;
廣州的貿易。

而那些剩下的二線強市中,成都重慶武漢天津南京蘇州杭州等城市,說真的,除了杭州,其它城市都不存在有較大影響力的優勢產業。
杭州的電子商務在大陸算是有一定的影響力了,但在大陸以外還差得太遠。
而北上廣深呢?上海的金融號稱要超過紐倫港之一的香港,雖說還差得遠,但這也可以看出上海金融的影響力與潛力;北京的,文化產業是TG要牢牢握在手中的,互聯網行業,亞洲有哪個城市能相提並論?深圳呢?有中國科技之都的美譽,又叫中國矽谷。可能有人說深圳差矽谷太大了,我覺得比矽谷差才是正常的。要是深圳比矽谷還牛,那可就該把矽谷稱之為美國的深圳了,而不是說深圳是中國的矽谷。雖說如此,可在中國,甚至在亞洲,這領域哪個城市能跟深圳相提並論?再說廣州,有中國商貿之都的美稱,又叫黑人之都,第三世界首都。
相比之下,杭州的電商就差了太多,更何況,電商本來就只是互聯網行業中的一個分支而已,無論是對經濟GDP以及對城市地位的影響力都比北上廣深的核心產業差了很多。
而且,目前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可以預知的將來會改變中國,甚至改變世界的一些行業,或者說一些非常有想像空間的行業,多數也被一線城市牢牢掌握在手中,
比如金融領域、物聯網領域、機器人、電動汽車、無人駕駛、集成電路等;還有互聯網金融這點,我看好阿里,看好杭州。

所以,我覺得未來十年,中國不會出現新的一線城市;十年之外,二十年內,最有可能的是杭州吧!


-----------2016年2月已更新(前面是原答案,更新在最下)------------

假設中國繼續良性發展下去,以後的區域經濟將不會是單個城市所能承載的了

個人看法

前三(國之脊樑):
北京經濟圈(北京-天津)
上海經濟圈(上海-杭州)
南中國經濟圈(廣州-深圳-香港)

戰略城市圈(放牛班):
西南城市圈(成都-重慶)
中部城市圈(武漢8+1)
長沙城市圈(長株潭)

-----------2016年2月更新------------
雖然點贊不多,但是這個當初隨手寫的答案過去了兩年還是會偶爾有人點贊,這裡就補充一下最近的一些看法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其實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進入了衰退通道,進入2015年這種衰退的跡象愈發明顯。經過了這兩年政治經濟的不斷作死。包括國內經濟的不斷調整。我說說一個有趣的現象。

我是武漢人,但是從這兩年的經濟發展來看,
武漢的8+1明顯是無法承擔起經濟戰略支點的作用
甚至於武漢整個城市的產業發展未來也是極其不明朗的。

但是,這幾年,被武漢 的整體經濟數據所掩蓋的,一個新興的類城市新區---武漢光谷的發展,在未來卻是勢不可擋的。未來甚至於不排除會出現光谷崛起。武漢成為光谷經濟及產業後盾的可能。

這裡先貼幾張有趣的圖


1、百度百科的資料明顯比較落後

2、2013年的新聞

3、2014年的新聞

4、2015年

5、2016

湖北新誕生的首富也來自於光谷,但這個首富僅僅是光谷光電子和互聯網產業的冰山一角

湖北新誕生的首富也來自於光谷,但這個首富僅僅是光谷光電子和互聯網產業的冰山一角


結論:
如果把剔除掉光谷,武漢這幾年的經濟數據估計會很難看,但是如果將光谷單獨拎出來看,數據增長簡直就是逆市飄紅


5月23日第二次修改。


答案貼上來後口水很多,聽取了一些建議後做了以下修改:

1.重慶爭議較大,我又針對主城九區重做了數據,但是數據不全,詳細解釋請看關於重慶的介紹。

2.經濟質量上刨除了每萬元GDP用電量。

3.地鐵在分析交通時的地位上升。


然後想向大家諮詢幾個問題:

1.關於經濟質量,現在僅剩兩個指標,請問有沒有其他既能反映經濟質量(與規模相對)又比較權威且易於找到的數據?

2.科教方面的爭議很大,我還是暫時不變,請問現存幾項權重如何分配比較合適?

3.交通也是一樣的問題但我還是想重申一下這裡判斷的是交通運力而不是通暢度、便捷度,所以想吐槽大城市這麼堵還分數這麼高的可以歇歇了。

另外還是歡迎大家評論,十分感謝大家的建議,要是有數據支持你們的觀點就更好了。

5月19日修改。

一開始把這個答案貼出來只是想展示一下一年來作為一名合格的經濟學本科生所做的數據收集成果,沒想到被知乎日報推薦,於是關注的人一多,爭議蹭蹭蹭就來了。

有人說我是利益相關,我申明一下,我自己是杭州人,但一切判斷都建立在數據下,與主觀感受沒有任何關係。我去過浙江除麗水外所有的地級市,去過上海、重慶、南京、廣州、深圳、香港,對蘇錫常十分看好。在做這個數據之前,我覺得杭州只是個三線城市,跟重慶天津武漢根本不能比,但是只有真正把數據比較之後才發現,丫的原來破破爛爛又這麼小的杭州有這麼厲害,你可以說我有故鄉情結,但這也是建立在事實依據上的。況且我也沒說第五城一定是跟前四在一個檔次上的,據我的了解,差距還相當大。

因此凡是用「感覺」或者缺乏依據的論斷來吐槽的,抱歉不在此題討論範圍內,因為這個回答本來也不是權威的,我只是想做出來看看是怎麼樣子的,很粗略,不夠完善,因此希望大家多提建議,有經濟模型就更歡迎了。


我是分割線


題主問的是10-20年後中國的第五城是哪一座,這個問題其實相當難回答。

一方面來說,這個時間跨度太長了,政策上的不確定往往會造成結果上較大的出入,尤其是在經濟發展如此之快,政策影響城市發展如此之大的中國,深圳、浦東和各城市的CBD、經開區的發展速度便是很好的例子。因此預測10-20年後的第五城著實很難。

另一方面,全國的資源有限,且會繼續向大城市集中,因此若是沒有大的政策變化,資源集中的狀況沒有大的改觀的話,10-20年後的城市實力格局和現在並不會有較大變化


因此判斷10-20年後的第五城可以等同於判斷現階段北上廣深之後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第五的城市。這是一個衡量城市競爭力的問題,也是一個制定城市分級的問題。

於是我們往往會引入一線、二線城市的概念,為什麼北上廣深會被列入一線城市,樓上幾位已經說得很好了,不僅是因為他們是國家中心城市、人口排名和GDP排名前列,更是因為作為「一線」,在與外界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資流上在全國具有巨大優勢,抑或是某一行業在具有全國影響力。


對於居民來說,一線意味著可以買到最新、最國際化的商品,享受到最好的公共服務,當然需要較高的生活水平來支持消費;對於公司人來說,一線意味著大量的工作機會,充足的公司,尤其是大公司可供選擇;對於企業來說,有著便捷的交通、先進的科教支持、強大的金融實力和開放的經濟環境。於是,衡量是否為第五城的依據便是一個綜合的評估體系,而不是一兩個城市特色,幾家大企業就能決定的。更不是根據個人感受來排名的。


樓上幾位分析得很到位,各城市的具體情況便不再贅述,只不過似乎缺少數據上的支撐。雖然數據不能說明一切,不少人也對統計數據的可信度嗤之以鼻。但是就像一個真正優秀的人在各方面都很出色一樣,一座真正強大的城市,統計數據上也不會差,因此我認為這個一個直觀、精確、公平的衡量標準。

因此,我構建了以下對城市綜合競爭力的衡量標準


如圖所示,第一塊是經濟實力,包括總量和質量。一個城市的經濟總量重不重要?重要,但不是全部,我個人強烈反對唯GDP論,但也不同意不看城市經濟規模的做法。高GDP可能是由龐大的投資額堆積而成的,但同時也意味著大城市所特有的規模效應,無論是生產、消費還是生活,大型城市都比小城市方便許多,不少城市基建也需要足夠大的城市規模來支撐,因此需要將經濟總量和質量結合起來看。

這一塊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後):天津(經濟總量最高)、蘇州、南京、杭州、無錫(經濟質量最高)、武漢、青島、大連、成都、瀋陽、長沙、寧波。

毫無疑問,生活質量代表了一個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我在做的時候,給城鎮居民的權重較大,農村較小,從而更好的代表了「城市」這個意義。

這一塊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後):東莞、無錫、南京、杭州、寧波、長沙、蘇州、常州。


這一塊代表了城市經濟的外向度,可以從很大程度上說明經濟活力和對外開放程度。

這一塊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後):蘇州、天津、東莞、大連、寧波、廈門、青島、重慶、成都、無錫、杭州、南京。


交通這塊較少涉及貨運總量,而是將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航空和城市公交加入進來,更能體現城市便捷度。

這一塊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後):武漢、西安、廈門、天津、南京、成都、瀋陽、重慶、昆明、杭州、大連。

這一塊不少人吐槽蘇錫常,我想說這三座城市在交通上是比較吃虧的。在我的模型里,並不是說交通越通暢,一個城市的交通水平就越高,可以發現我所採用的幾個指標,比如公交客運密度,可能一個公交車十分擁擠的城市得分比一個公交車十分寬敞的城市要高,因為這裡考慮的是運力的問題而不是通常的問題。至於航空方面,蘇錫常比較吃虧,北邊的南京、南邊的上海擺在那兒,蘇錫常都無法發展自己的機場。


一個城市的地位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多少大公司願意進駐。

這一塊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後):成都、杭州、重慶、武漢、天津、南京、蘇州、青島、瀋陽、長沙、西安、大連。

一座城市的購物便捷度對於在其中生活的居民十分重要,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城市居民的消費能力。在這裡選取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購物品牌。

這一塊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後):杭州、瀋陽、南京、西安、重慶主城區、大連、寧波、無錫、成都、武漢、廈門、天津。


科教這塊就不說了,寬頻覆蓋率這裡乘以三是為了是數據更直觀。

這一塊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後):寧波、杭州、蘇州、無錫、西安、武漢、南京、成都。


醫療這塊也不說了,三甲醫院代表了整體實力,人均醫療資源則代表了看病的便捷度。

這一塊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後):太原、長沙、成都、杭州、濟南、西安、武漢、瀋陽、昆明、鄭州、南京。這一塊省會城市的優勢相當大啊。


金融這塊主要還是參考2013年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DI
CFCI)排名,參考依據為金融產業績效、金融機構實力、金融市場規模和金融生態環境。保費、儲蓄、證券交易作為參考。

這一塊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後):杭州、天津、南京、成都、重慶、大連、蘇州、武漢、西安、青島、瀋陽。


旅遊這塊其實並不算在城市競爭力衡量範圍之內,僅做參考。

這一塊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排名有先後):天津、杭州、武漢、蘇州、成都、東莞、廈門。


另外還做了環境的數據分析,包括人均綠地面積、AQI優良指數佔比等,但沒有計算在內。


這個衡量標準的亮點在於,撇開了許多講求絕對競爭力(GDP總量,重工業強不強,城市規模),把大多數的指標都留給了人均數據,這就意味著一些靠人口堆積、工業集聚所造成的好看數據往往不具有說服力,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分塊分析完了,那麼讓我點評下每個城市的競爭力狀況: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天津

經濟實力最強的天津,在經濟總量和質量上的表現都可圈可點,作為北方經濟中心,濱海新區GDP快速發展,每年大量固定資產投資帶動下,經濟指標相當好看。

天津的優勢在於經濟實力、外向度(進出口額和實際利用外資都很搶眼)、交通、大公司、金融、旅遊,這點上來看其經濟規模上佔了很大的便宜。

但是由於人口基數大、北方生活水平總體不高,天津在生活水平、科教(網路和專利短板)、醫療(人均資源太少)總的來說排名比較靠後。


蘇州

在最新出爐的2014城市競爭力排名中,蘇州表現很是搶眼,大陸地區僅排在北上廣深之後。無疑,蘇州的工業實力相當恐怖,中國是世界的加工廠,蘇州就是最大的車間。它的優勢在於經濟實力、生活水平、外向經濟、大公司、科教、金融、旅遊,但是尤為重要的交通、醫療上面則是大大落後,甚至弱於不少中西部省會,因此蘇州是個短板十分明顯的城市。

類似的城市比如無錫。


大連

仗著常住人口少(691.75萬),大連在各項都佔了很大的便宜。但還是因為在北方,人均收入實在沒辦法跟江浙滬相比,科教、醫療也不盡如人意,因此第五城離大連還是有距離。


南京

左右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南京坐擁資源優勢,短板很少,在生活水平、交通等方面尤為突出,是第五城的最佳候選人之一。


武漢

武漢的競爭力也是相當強,中部經濟中心享有了太多的好處。強項在於交通、大公司、科教、醫療,弱項是生活水平、外向度和金融。


杭州

杭州印象里一直不過是個旅遊城市,國際名聲比較好,經濟上真沒看出來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但是這套評估體系做下來,杭州竟然是表現最好的,也是最均衡的,根本找不出有什麼不足的地方,每一塊的提名都有杭州,尤其是生活水平、金融、醫療、科教、購物、大公司、旅遊,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第五城沒法選其他城市了。


青島

北方雙子星之一(另一個是大連),除了交通和購物稍弱,其他都跟大連沒有什麼差距,科教反而比大連好。


成都

《第一財經周刊》新一線排名第一的城市,在大公司、醫療方面有絕對優勢,可是跟杭州相比,生活、科教、金融方面輸面較大,不夠均衡;跟天津相比經濟實力、外向度、旅遊欠缺。


重慶

不少人覺得重慶才是第五城,看在其經濟總量和政治地位上重慶確實不錯,可是重慶虧就虧在人實在太多了,2970萬對於任何城市來說都可以把資源稀釋掉,於是總量上很好看,人均一筆就根本慘不忍睹。生活水平、交通、購物、科教、醫療是最大的短板。

於是我重新做了下重慶九個主城區(北碚、渝北、江北、渝中、巴南、南岸、大渡口、九龍坡、沙坪壩)的數據。出現以下幾個問題:

1.渝中區的統計公報要6月才出,因此只有經濟實力上的分析。

2.交通方面根本無法計算,雖然地鐵、機場都在主城區,但計程車、公交客運量這兩項重要數據無論是2014統計公報還是2013統計年鑒都沒有細分到每個區,難道除9個區以外的兩千多萬人不用坐公交出租嗎?

3.大公司方面,已經把所有駐在重慶的公司都算駐在9個區了。

4.購物方面,第一財經周刊收集了140個品牌在重慶的入駐數量,若是只算9個區,意味著萬州、璧山、涪陵那些地方連麥當勞肯德基如家錦江之星都沒有嗎?

5.科教方面也是一樣的問題,除了9個區,重慶再也沒有一戶人家用寬頻、沒有一個大學生嗎?

6.旅遊的話每個區也不會做單獨統計,可以洗洗睡了。

綜上所述,雖然說只取重慶9個區有一定道理,大家的心情我也能理解,但是數據上實在不能證明9個區就會比原來2970強多少,想要噴我把2970萬人作為基數的知友們還是饒了我吧。

但是我還是要列清一下9個區的重慶到底是什麼樣子:

重慶市全市2013年GDP為12656.69億人民幣,而面積僅佔全市不到7%、人口佔全市27.22%的重慶主城九區GDP即達到5391.84億元,貢獻重慶直轄市GDP達到42.6%。其實經濟上貢獻的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經濟上,本來還具有總量優勢的,現在連這個都沒了,換來的僅僅是不起眼的質量優勢,體量退步為西安、濟南、東莞的水平,總體實力下降為哈爾濱、福州的水平,跌了相當不少。

生活水平略有上升,與西安、鄭州持平,低於成都。

外向經濟、交通、旅遊由於沒有數據,還是按照直轄市來排,但是由於將地鐵地位上升,重慶在交通方面排名有所上升。

大公司、金融保持不變。

購物水平直線上升(唯一值得欣慰的= =),在略帶一點水分的情況下排到了第五,可喜可賀。

科教、醫療的話渝中區的數據還沒出,出了我就進行重新排名。

總的來說,重慶真是個糾結的城市啊啊啊。


西安

西北最強城市,外向度、經濟實力、大公司、旅遊上一般,但是交通、醫療上相當強,沒什麼特別大的短板。


廈門

在《一財》里,廈門被歸為新一線,爭議很大,於是廈門便是我的重點考察對象。結果顯示,廈門的經濟實力、醫療、金融很不夠格,外向度、交通比較好,其他指標都比較平庸。


長沙、瀋陽、寧波的表現較為一般,就不再贅述。


總的來說,除北上廣深外,第一梯隊為:

杭州

天津

成都

南京

武漢

第二梯隊為:

西安

蘇州

瀋陽

大連

寧波

廈門

青島

重慶

長沙

無錫

濟南

其中,各梯隊內部差別並不太大,但杭州從綜合實力上緊緊跟著北上廣深之後,是第五城。

數據來源:各城市2013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年鑒,公開新聞。

歡迎拍磚、討論。


還是武漢 畢竟天津距離北京太近 遲早也會同城 重慶成都太遠與東部沿海北上廣聯繫較不便 還是武漢比較好 交通發達 自身底子較厚實


以下都是個人觀點,我並不專業,只是單純想回答知友這個問題,噴子們無需噴,並不存在任何地域性質的攀比心,畢竟我本人的夢想是:世界和平~!

必須是武漢了,武漢的面積目前除了北京與上海他是最大的,我在武漢六年了,見證了武漢這六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爪機不好排版,咳咳,大家將就著看吧~

2014年仲量聯行發布的全球城市活力榜,全球前十名城市中,上海和武漢分列第四和第五位。[3]在2013年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布的中國城市(包括港澳台地區)競爭力排行榜中,武漢排名全國十三,中部第一,2013年被評為中國新一線城市。(我承認這一段是後來我複製加上去的,畢竟不拿點專業數據,總是容易受傷~)

武漢市轄江岸、江漢、硚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東西湖、漢南、蔡甸、江夏、新洲、黃陂13個市轄區,3 個國家級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吳家山台商投資區),總面積 8494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12萬(2012年末)。

地理位置無需多說,中國的中部平原地區,九省通衢,這裡有幾乎通達全國的交通系統,濱臨長江,水陸空都是如此,我因為工作性質也經常出差,只有在武漢,你能買到幾乎始發終點全國各地的票,無需轉來轉去的麻煩,真的很神奇,武漢現有大的火車站有3個,武昌、漢口、武漢站都各有各的風格和特色。當然作為一枚文藝的孩紙,晚上花1.5從中華門做個輪渡,可以看遍三鎮交匯點的美景。原來身在武漢的時候,常常吐槽公交票那麼貴,的士燃油費又漲了,去過北上廣的孩紙們都知道,武漢的起步價才6塊啊親,高級一點的也才8塊啊,這個價格在三線城市都沒有競爭力啊~~況且武漢擁有比較彪悍的公交系統,從武昌南到漢口北,一趟717也才2塊錢坐到底啊,除了幾趟遠城區的9字開頭的公交車是階梯票價,幾乎城區轉遍也就2塊錢的。況且司機蜀黍都比較彪悍,完全讓你有坐高速的感覺,我曾在廈門坐公交,急的都差點跳車了。(咳咳,不存在地域攻擊,親愛的廈門是相當美的)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中國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作為僅次於北京、上海的中國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武漢高等院校眾多,在校大學生118.33萬人,是全世界在校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城市。人才也不需要多介紹,武昌光谷幾乎三站路一個大學。光谷現在幾乎都能趕超一個二線城市,光谷生物城,未來科技城,金融港,各種科技園匯聚了大量上市公司和高端行業創新人才,現在市區幾乎都在全面動大手術,路會變寬,地鐵會變長,孩紙們請耐心等待,就如zf說的那樣,今天的不便是為了明天的快捷。

現在說一下大家比較關心的房價啦,房價在和北上廣這些城市對比,確實算比較實惠的,至少努力了就覺得不遠,武漢的城區樓盤主要是武漢本地的開發商在做,像萬科、保利這樣的大開發商主要集中在南湖、光谷的邊邊上,當然萬達這樣的土豪除外,畢竟人家的廣告語就是:「萬達廣場就是城市中心」嘛,其中心城區房價均價目前在12000~15000區間,二環在8000~12000之間,三環主要在5000~8000左右,我的朋友今年四月份在野芷湖大橋這個位置買的,那時候房價在7200,到街道口也就半個小時,所以大家只要加加油,在武漢買套自己的房子,其實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夢想。
說到萬達廣場,那麼再來說說商業區,武漢現在數的過來的萬達有漢街萬達廣場、菱角湖萬達廣場、沌口經開萬達(可能還有我不知道的~)商業街的話,武昌有司門口老商業區(裡面逛個半天沒有問題,有外地遊客必來的戶部巷就在那裡哦),光谷步行街(據說是全國最大的外國風情商業步行街,有西班牙、義大利、法國等各種風格的建築)還有從廣阜屯到洪山這一片,(有點類似深圳華強北的樣子),廣阜屯就是武漢的華強北,買電腦手機啥啥主要集中在那一塊,當然也是好壞參半,本姑娘就不予置評了,街道口有新世界百貨和台灣的品牌群光廣場,比較高端大氣上檔次咯,再就是本土的武商亞貿和工貿家電,裡面的品牌比較符合武漢本地人的口味,再往前的話就是中南路到徐東,掐指一算差不多10站路的距離,這裡是比較繁華的商業和辦公的位置,中商廣場、銀泰百貨、保利廣場、洪山體育館、經視大樓、楚河漢街、銷品茂以及旁邊的福客茂,都彙集大量的企業和購物中心,也是武漢各大銀行的彙集地,高上大的漢街萬達和萬達總部國際也在這裡哦,穿過萬達就是省政府的腹地,作為省會城市,很多省直機關單位都在那裡,大量高校也主要集中在這個位置。省博物館、省美術館、東湖風景區,武漢歡樂谷、瑪雅水上公園等等,只要你有時間,你可以天天玩不重樣

介紹完武昌,再就是漢口了,武昌是學府雲集,那麼漢口就是娛樂美食雲集的地方,江漢路步行街,幾乎白天夜晚燈火通明,包含了王府井百貨、中百百貨、新民眾樂園(老武漢人的記憶,貌似最近裝修剛剛重新開業)HAPPY站台等商業區,漢口江灘彙集了大量的星級酒店和高端餐飲品牌,不一一介紹了,然後就是漢正街,打貨的天堂,哈哈哈,什麼商品在哪裡都能找得到的,漢口的江灘是市民最愛的休閑場所,曾經在江灘雙休日放個風箏,晚上放個孔明燈,都是最愜意的事情,當然酒吧也是少不了的,一直到武漢天地,這裡大大小小的酒吧咖啡館也是特色,什麼高端消費的驢牌啥啥的,就不暴露我的屌絲身份了,西北湖有新世界國貿、金融一條街,武漢目前的地標民生銀行大廈就在那裡,但很快有可能會被超越了(會不會被掌嘴~~?!),那塊的人看樣子都節奏比較快,可能是那邊土豪比較多的原因。當然在就是航空路到崇仁路了,武漢廣場,世貿,崇光百貨,新世界,中山公園、同濟協和碉堡的全國三甲醫院都在那裡,繁華的讓人比較焦躁。

其實對於漢陽都是比較有爭議的,在我看來漢陽是非常有潛力的,不說他是個工廠雲集的地方吧,文藝小資的漢陽造,越來越繁榮的王家灣、一橋邊的鐘家村,還有非常地道的沌口金色港灣,法國人比較多,有很地道的外國美食,規劃的幾條地鐵線都貫穿了漢陽,我相信大漢陽終究會越來越重要~

再來說說武漢人,大家都說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不知道出於什麼心態,我剛開始來的時候也很不適應,呆久了你會發現,他們沒有那麼多的拐彎抹角,說話都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很可愛,總比憋在肚子一肚子壞水的強,可能大家都對武漢人的說話素質都比較反感,但是,去過了別的城市,真心覺得武漢人的直爽來的更直接,我有很多武漢的朋友,很真實,每次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幾乎也是義不容辭,很感激,武漢的女孩子,美女數量全國第四(這不是我說的啊~~),武漢紡織大學、武漢音樂學院、湖北美院幾乎拍個肩膀都能遇見你心目中的女神(會不會有點誇張),真的讓你感受真實的陪伴,敢愛敢恨,真性情。
我不是武漢人,我即將離開這片深愛的土地,不是不愛它選擇離開,我只希望有生之年能夠載譽歸來!希望每一個願意在武漢的人,好好奮鬥,為這座城市貢獻你的力量,這座城市也需要你的投入和愛護~


其實武漢是最有潛力的,只是現在的武漢糟蹋了這麼好的條件了。交通優勢太明顯不過了,長江水運,京廣鐵路,武九線,漢丹線襄渝線,漢宜線宜萬線。人口優勢,江漢平原上唯一個大城市,附近人口密集城市眾多,而且輻射豫南,鄂西,鄂西北,安徽等地。無論是人口,交通,工業,還是教育等都足夠稱得上潛力巨大,只是不知道為啥這麼好的條件把武漢搞的中國最大的城中村。本人雖然不是武漢人但是在武漢上過幾年學,對於這麼一塊好地方糟蹋了感到惋惜。。。成都,重慶神馬的交通就是硬傷啊。。。鐵路再怎麼比都比不過水運啊。。。而且地勢起伏限制了鐵路重載,武漢完全不存在啊。。。京廣高鐵,合武高鐵多條高鐵匯聚,還有城際鐵路,曾經中國中部的城市群。。現在。。
只是現在的武漢。。。


截止2016年11月14日,本提問250個回答中,各城市被提及的次數
重慶 178
武漢163
天津148
成都139
杭州115
南京67
西安53
蘇州45
鄭州36
長沙35
青島28
合肥24
大連20
瀋陽15
無錫13
寧波13
濟南7
石家莊2
南昌2

大概是這樣,,,

大概是這樣,,,

當然更好的是根據每個回答的點贊次數賦予權重,比如城市A在答案B中的得分等於(贊- 踩)*(提及A的次數 / B答案中提及所有城市的次數總和),再算A的得分總和,還在學python,以後有空做吧



漏掉了台北,68.。。


目前的問題不是誰是第五城,而是,第五和前四差距太大。
就好比一個班,有四個尖子生,兩個考98,兩個考90。剩下還有十來個80分上下的爭第五名


2016.6更新:評論里有些朋友對廣深很不屑,尤其是認為廣州和後面幾個追趕的城市其實很接近,很相似,我想貼張圖:

這份報告由社科院發布,權威性還是比較高的,我們在討論一線城市時,一般限於大陸,因此香港、澳門、台北可以暫時不予考慮。廣州在大陸地區城市中,綜合經濟競爭力第三、可持續競爭力第四、知識城市競爭力第五,以投資為主要經濟驅動力的天津,在可持續競爭力指數排行中,甚至不如南京、青島,哪來的底氣來叫板廣州呢。

很多時候,我們在說一線城市時,不是在比GDP、比資源、比人口,而是在衡量民營企業的活躍程度、市場經濟的完善程度、文化觀念的開明程度、思維方式與國際接軌的程度,這一切構成了對大學生、創業者、外地人、外國人的吸引力。大家言必稱北上廣深,也是基於此。

另外補充一篇關於中國城市國際知名度的文章供參考: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U2MzQ3OQ==mid=400860963idx=2sn=80fb88fa8ecc1380c507b4126a519f5cscene=2srcid=1124TImdFuvejw7xtc0qTLS6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個人認為不可能出現跟北上廣深同樣等級的城市了。 我們要從經濟圈的角度看。經濟圈是有一個大城市的經濟輻射 溢出多形成的,它的產業鏈十分完善 經濟結構完整 不偏科 可持續性強。北上廣深之所以是一線 是因為它們不光自己吃飽了 還養活肥了一群小弟。其實各明星城市都各有各的優勢 但是除去優勢的點之外 其他的跟北上廣深差距過大 大到可預見時間內無法追上。 四大城市之間數據對比 各有高低 但是 每一項數據單獨拉出來跟其他城市比 基本都在前五名。
試問未來可預見時間內 中國還會有成型的城市群嗎?

我國目前的城市群(經濟圈)成型的也就3個 長三角 珠三角 環渤海

長三角 上海是頭 大部分資源 人才集中在上海。上海先吃肉。 旁邊的小弟 蘇州 無錫 寧波 常州 紹興 上海要什麼 就給上海造什麼 上海吃不完的肉就分給他們吃。杭州原本也是個給上海造東西的小弟 後來阿里出來了 某方面有了個優勢 風頭好像好大的樣子 甚至還想著跟老大平起平坐 但是身邊的小弟覺得還是上海的飯吃的香 所以上海還是老大。杭州還是好好發揮自己的特長 跟上海形成互補更好。

環渤海 北京是頭 。周邊的 河北小弟 全得上貢 河北小弟窮 上貢完了自己就吃不飽了。天津 先天條件好 有優良港口和製造業。北京有時候干買賣還是要找它 但是它還是要上貢 不過上貢完了 自己還是能吃飽。

珠三角 廣州是爸爸。深圳當年靠香港乾爹富了起來
然後不需要再靠乾爹了 有了自己的優勢 當了媽媽。佛山東莞中山惠州 連小弟都不當 果斷認爸認媽 所以也被喂得蠻滋潤的。

南京 長三角裡面 面前蹭著上海邊 帶著蕪湖 宣城等隔壁家的孩子 自立山寨 其實也就上海手下的一個小隊長

武漢 都還不能讓身邊的荊州 宜昌 鄂州等小弟吃上飯 怎麼能當老大呢? 港真 內陸的經濟活力還是跟沿海地區有一定差距

重慶 還沒收到小弟就開始跟隔壁成都打起來。 去旅遊的時候 覺得這內陸城市真繁華 高樓一座挨一座 很光鮮。但是平民的生活跟這些繁華景象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越來越覺得【重慶】,離其他四個都足夠遠。

中西部稱王。(位於西安、武漢、成都交匯的地方)

而且重慶的新聞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3000萬人口的城市對其他也是碾壓級別的,後勁足,城區數量多。


說是哪就是哪!
真希望是遍地開花而不是一枝獨秀!
中國這麼大,同胞這麼多,啥好事為啥只是小眾的樂事呢。


超級大都市的核心特徵是人口多,一個城市吸引更多人口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業容易且掙的多。
一個城市如何能就業機會更多,重要原因之一是其自身經濟或及政治的輻射範圍更大更遠。
北京政治文化輻射全中國,上海金融輻射全中國,廣州貿易輻射至少大部分中國。
所以,個人認為天津肯定沒戲,根本是在北京的陰影下,或者說就是大北京的一部分。
蘇州、杭州、南京機會也沒有,根本就是大上海圈的一部分。深圳與廣州也更是用不著分家了。
未來城市的競爭一定是人口爭奪的競爭,誰擁有的人口多,誰就是贏家。
下一個大都市可能有機會的也許是重慶與武漢吧,離現有幾個大太陽夠遠,所輻射範圍內人口夠多,現有發展基礎也很好。
重慶如想上位,可能完全取決於未來中國西拓一帶一路的成功與否。
武漢位處東西之中的交通樞紐,如果中國向西一路的發展戰略受阻,那麼也許武漢的機會就最大了。
當然,在中國人口出生率早已下拐的形勢下,在中國所有行業產能過剩的形勢下,招商引資擴大就業肯定重要,但這條路不好走啊,各城市都沒轍,所以,當下更聰明的城市發展戰略應是先搶人口啊,人口多了所有生意都好做。至少一招是降低或取消入城門檻,如城市戶籍之類。


天津?


成都。
好喜歡成都。

最近Muji,星巴克,Prada,Dior以及各品牌都在那裡搞大動作
反正我先留下答案,五年十年後再來驗證。


很看好重慶,天津,杭州。這三個地方現在發展得飛快。不過感覺重慶需要把地理因素變為優勢會更好。


成都或者鄭州。直覺而已…大家等20年!勿噴!


推薦閱讀:

你做過什麼讓你覺得很酷的事情?
如何應對懷疑你消費能力且不願意搭理你的服務員?
有哪些你吃過一次就不會再吃的食物?
什麼是「日式漢語」?
「做決定」為何是一件很難的事?

TAG:生活 | 城市 | 經濟 | 經濟學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