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古人做的最浪漫的事是什麼?


張岱《湖心亭看雪》——更有痴似相公者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多年前初讀就不禁嘆服,此人實在是浪漫到了骨子裡。

———————————————————————————————————————————

吳均《與朱元思書》——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怡然自得,隨它帶我到哪兒去——想起那句「我不知道風是在往哪一個方向吹」,好生浪漫!
———————————————————————————————————————————
韓氏《題紅葉》——題詩葉上,隨水流去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據傳此詩出自唐宣宗時期一宮女韓氏之手,其中的故事讀來實在浪漫——
據《雲溪友議》記述,唐宣宗時,詩人盧渥偶然在長安御溝旁,看見一片紅葉,上面題有此詩,就從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內。後來,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宮的姓韓的宮女。一天,韓氏見到箱中的這片紅葉,嘆息道:「當時偶然題詩葉上,隨水流去,想不到收藏在這裡。」
———————————————————————————————————————————
王子猷——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劉義慶《雪夜訪戴》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實乃脫凡超俗,一代名士啊。(好浪漫!)
———————————————————————————————————————————
評論中有人提到居然被我愚蠢至極地遺忘了(==)的沈復的《浮生六記》,評論中提到的是「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我另外補充一個——琴棋適性,曲水流觴

閑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調湖海茫茫。逢時遇景,拾翠尋芳。約幾個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適性,或曲水流觴;或說些善因果報,或論些古今興亡;看花枝堆錦繡,聽鳥語弄笙簧。

沈復的《浮生六記》整本書都很清新樸實動人,記錄了沈復和妻子陳芸的生活,林語堂曾寫過,「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深表贊同。芸死後,沈復傷心欲絕地寫下「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
———————————————————————————————————————————
曲水流觴這一浪漫之舉的歷史非常古老——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上巳日,晉代貴族、會稽內史王羲之偕親朋在蘭亭修禊後,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引為千古佳話。這一儒風雅俗,一直留傳至今。當時,王羲之等在舉行修禊祭祀儀式後,在蘭亭清溪兩旁席地而坐,將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經過彎彎曲曲的溪流,觴在誰的面前打轉或停下,誰就得即興賦詩並飲酒。據史載,在這次遊戲中,有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成詩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詩,各罰酒三觥。王羲之將大家的詩集起來,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乘興而書,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


提到古人的浪漫,首先翻騰腦海的便是有著小紅樓夢之稱的《浮生六記》。

說起古人的小資,當屬浸著滿滿小布爾喬亞情調的沈復、芸娘這對伉儷了。


書作者沈復是清朝人,他以自己的夫妻生活為主線,娓娓敘述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坎坷際遇和浪遊各地的所見所聞。


陳芸是他的表姐,她天資聰穎、擅長女紅,而且從小便會背誦白居易的《琵琶行》。沒有讀過私塾便自學認字,漸通吟詠,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真可謂才女。


二人婚後生活甜蜜,談詩文、說飲食、比肩調笑,充滿溫馨浪漫的情調,放到現在,也算標準的小資生活。

然而這是一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諸君還是聽我細細道來~~~


沈復十三歲時,跟著母親回外婆家看望親戚,跟陳芸一見如故。他無意中看到她的詩作,心中不免嘆息:芸雖然才思眷秀,溫柔嫻靜,但其家境如此破落,又無父親兄長替她撐腰,整天操勞辛苦,很是可憐,日後出嫁,也不知道能不能保證不被欺負。

想到此,不知哪裡來的勇氣,便開口向母親央求:」如果以後讓我娶妻,我此生非芸不娶。「

母親見他人小鬼大,一面有點吃驚,一面因為芸脾氣溫和心裡也挺喜歡,便脫下金約指跟陳芸的mum定了親。


兩小無猜、青梅竹馬。

或許陳芸活到今天還水知乎的話,一定可以回答「青梅竹馬是一種什麼體驗?」

假使沈復過五百世仍能娶她為妻,必然可以回答「女朋友聰明、漂亮、有趣是一種什麼體驗?」


「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是從一開始就許下的誓言。

歷史的滾滾車輪碾過,卻總有情比金堅的痴男怨女譜寫出一幕幕愛的詩篇:

「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分割線============


小的時候,芸娘就藏起粥來,留給沈復吃,被發現後大夥還笑話她,真有意思。


在女子的脂粉堆里,陳芸著裝通身素淡,顯得更典雅素潔

因知其早晚會成為自己的妻子,沈復不免作登徒子狀細細打量起她來——

她身材有點瘦弱,但瘦不露骨,偏有種嬌弱動人的味道。臉龐巴掌大小,蜜色皮膚,眼睛最是迷人,顧盼神飛,靈氣逼人,眉是水月眉,彎彎細細,精緻極了。一舉一動,都有一種纏綿之相,令人心曠神怡。


也或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吧,反正從此見了其他女人,也不覺得有多漂亮了。

其實陳芸的相貌並不驚艷,但難得是二人郎情妾意、你情我願,難得是這份天賜的緣分,總之蛤蟆看綠豆——對上眼了。

愛一個人,便時時刻刻想同她在一起,見她同女伴話家常,連眼睛都不瞟我一下。

年輕人,總是沉不住氣。我厚顏上去再與她講話,因其他人都知道我是她的未婚夫,調笑著走散了,她有點惱怒,又不好意思說出來,臉色緋紅,似怒非怒,似嗔非嗔地看著我。

我的心其實有點緊張,撲撲直跳,搜腸刮肚了半天,才跟她東拉西扯地說起了詩詞,求她帶我到書房,看她寫的東西,實為想單獨同她相處。

芸娘喜歡讀書、作詩,很有些今天文藝青年的味道。陳芸被沈復纏不過,只好帶他到書房」看詩「,桌上的詩稿厚厚一沓,可見她用功的程度。但有的僅有一聯,或者三、四句。大半都沒寫完整。沈復大為不解問她:這是怎麼回事,為何不寫完整?
她說:都是無師之作。

見我剛準備張口,又笑著將話接下去:
我是希望有一天,能找到一個知己,拜他做師傅寫完整,那才有意義!
見她含笑調皮的摸樣,眼睛星星點亮。
我也樂趣橫生,便在詩稿上提筆寫上:錦囊佳句。
寫完,兩人大笑,情趣盎然。

真真是玩出了品味、玩出了情趣、玩出了腔調、玩出了境界,玩得浪漫溫馨、玩得不亦樂乎!

==============分割線============


兩人結婚時的場景:

喝過合巹酒後,我坐在桌邊,把她拉到我的身邊坐下一起吃消夜,宴席上我被灌了很多酒,實在沒吃什麼,肚子有點餓,估計她也一直呆在房裡,沒吃什麼。她舉起筷子,吃的很小心。時不時幫我添菜,吃了個半飽,我開始不規矩起來。她穿著一件大紅的喜袍,袖子寬大,抬手露出半截白膩蓮藕似的手腕,腕上掛著一個墨玉鐲子。雖然偶時跟幾個兄弟也去過煙花喝酒,但從不敢造次,一開始我還有點拘緊,況且畢竟年少尚未更事,只敢暗暗地在桌下捏住她的手腕。感覺指尖溫暖滑膩,心中不免得抨抨作跳。

在書的後面沈復也記載了和其她青樓女子交往的經歷,不過都是在芸娘香消玉殞之後了。

沈復不是什麼有本事、有能力的人,按照今天的觀點,他還有點登徒浪子的趕腳,畢竟你去過煙花柳巷、畢竟你做過大保健。不過這個愛好風流的浪子自與他人不同,即便將來芸娘不在了,他找姑娘都是找長得像陳芸的,都是連著找同一個.........
唉~千金難買爺願意。.

起先她怔了一下,很快便乖乖的由我捏住(接上文,不要誤會是捏的手),也不動彈。臉又紅了起來,眼睛含水,幽幽地朝著我望。見她含羞的摸樣,心中喜愛,忙挑起一塊魚肉遞到她嘴前喂她。不想她卻搖頭,說道:我已經吃素多年了。

我好奇,問她:什麼時候開始吃齋的?她說:是大前年開春時。
我轉眼一想,那個時候正是我出水痘生大病的時候原來她是為我乞福而戒食的,心裡不免一陣感動,這世上太多同床異夢,只為傳宗接代而結合的男女。有什麼能比兩個相愛的人能結合更幸福的事情呢?我大樂。


芸娘為了將來的愛人健康,採取吃素的方式祈禱佛祖保佑。且不論她這種方式有沒有效,難得是這份誠敬的心、難得是這顆熾熱的心——這樣體貼的女子哪裡去找?
任是再冷酷的男人思及於此也不免頓生愛憐、身心融化,何況是沈復這種多情男子。

娶陳芸為妻是沈復這一輩子最大的福氣。

又轉想,她這麼消瘦,也或許是因為戒食有關,心中又是一陣憐惜。

我笑著點了點她的額頭說道:傻瓜,現在我身體健康,也沒麻子臉,你大可開戒,多吃點。
芸一聽,知道我已明白她吃齋原因,想想也對,便含笑點頭。

或許這是古代溫婉賢淑的女子所能奉獻的最大浪漫了吧!

再看夫妻嬉戲這一段:

伴嫗離開後,房內只剩下我們夫妻兩人,也不用避嫌了,我急急地把她抱在腿上,將她擁入懷中,兩隻手也開始不規矩起來,將手伸到她的衣服內(好吧,這次是胸了),試探摸索,只覺得她左乳心臟處,如小鹿怦怦作跳。我俯在她耳邊吹氣,惹得她一陣發酥,渾身顫抖(會!)。見她面紅耳赤的摸樣,又忍不住調侃她:「心怎麼跳的這麼快?」芸回頭看著我,也不說話,只是微笑。見她如此嬌媚,頓時英雄氣短,只覺一縷情絲搖人魂魄,將她擁入帳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這是白話文版本的,我全部使用了引用符號,如果諸位看官不信,參見原文:


「遂與比肩調笑,恍同密友重逢。戲探其懷,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爾耶?」

芸回眸微笑。便覺一縷情絲搖人魂魄,擁之入帳,不知東方之既白。 」


這一段寫得極美而純情,嬉戲中兩人真情盡現。每至此處,讀者莫不驚詫讚歎:

原來古代也有此等調情高手、痴情男兒。


我輩嘆服!

我等吊絲悲切感服!

答主這個奔三的大齡單身男吊絲羨慕至極、合掌恭敬、涕淚悲泣,而自言語:服!


==============分割線============


倆人都喜歡遊山玩水,但礙於封建教化,女人不可隨便出門逛街(這個制度倒是給老公省不少錢)沈復替她惋惜:可惜你是個女人,不方便出門。若你是個男人,我一定和你一起訪名山、搜勝跡,游便天下,那該多好?

陳芸回答:那有什麼難的,等到我老了,孩子們成人了,雖然不能遠遊五嶽,但比較近的地方,像虎丘、靈岩、南到西湖、北往平山,都可以盡情遨遊了。

沈復感嘆:就怕你老了,走不動了。(當你老了,走不動了——葉芝表示英雄所見略同)

陳芸想了想,又說:沒關係,這輩子不行,還有下輩子呢

沈復突然之間有點傷感,想到夫妻兩人再恩愛,還是終有一日要生死兩隔。

於是他牽起她的手,認真的對她說:

來世如果你是男人,我就做女人,生死相從!

芸反握住他的手,安慰他說:今生只要我們好好珍惜,不辜負緣分,來生定能再續前緣

沈復轉憂為喜,對她說:今生連一碗粥你都要躲躲閃閃,要是來世有緣,結婚的當晚,我就一晚上不睡,跟你秉燭話前世過癮。                          

芸掩嘴大笑:都說月下老人專門管人間婚姻的事情,今生我們夫妻蒙他牽線,來世姻緣也需要靠他安排,我們不如求人畫一像,早晚上香乞願來世能再結夫妻吧。

==============分割線============

三白有一天出去玩,回來跟芸娘說哪裡哪裡可好玩啦,芸娘聽得饒有興緻,說可惜我是個女的亞!
女的那又怎麼樣,你穿上我的衣服,眉毛畫粗一點,而且步行街有賣蝴蝶鞋的,男女都能穿,回家可以當拖鞋(很可能是類似人字拖)。因此芸娘喬裝打扮,一起出去愉快的玩耍了。

中途還不小心,芸娘撞到了一個少婦,少婦當即展開罵街態勢,芸娘摘了帽子,腿一露,」我亦女子爾「~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令人捧腹~~~

==============分割線============


美好的生活總是那麼短暫,由於各種原因,沈復他們過得比較貧困。孩子夭折後,芸娘大病,妻子堅決不同意找醫生看病,她知道丈夫賺錢不易;丈夫寧願天寒地凍一身單衣,四處乞借,也要為妻子治病。最艱難的時候,他們仍不棄不離。


讀《浮生六記》不下十數次,每每讀到此處,恨不能自己立馬變出萬貫家財,送了二人、成全他們白頭到老。奈何總是天妒良緣,而我卻無時光機器;

看到逢森(二人的孩子)忽大哭,曰:「噫,我母不歸矣」時,不自覺間已是淚如雨下。


芸娘最後對沈復說:「憶妾唱隨二十三年,蒙君錯愛,百凡體恤,不以頑劣見棄,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遊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神仙幾世才能修到,我輩何人,敢望神仙耶?強而求之,致干造物之忌,即有情魔之擾。總因君太多情,妾生薄命耳!」


因又嗚咽而言曰:「人生百年,終歸一死。今中道相離,忽焉長別,不能終奉箕帚、目睹逢森娶婦,此心實覺耿耿。」

是啊,結婚二十三年,「鴻案相莊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畢竟,並非世間每一對夫婦都能有這樣的福緣,即此一條,「便勝卻、人間無數」。芸娘臨終前握住沈復的手還想說什麼,但只能斷斷續續重複「來世」二字,兩行熱淚涔涔流下,不久便離去了。芸娘大概想說,來世他們還做夫妻罷。


上天對這對伉儷何其不公,我們看到了「天長地久,此生不渝」的愛情,卻缺唯獨沒等到「持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結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世事無常,最教人難以消受。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05年還在讀大學的我機緣巧合去了滄浪亭。那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曾是芸娘和沈復住過的地方。否則,我必定仔仔細細、前前後後的走遍這裡的每個角落、好好感受這裡的一草一木。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沈復晚年回憶起與芸的恩愛情長,一定會滿臉幸福。他想起她為他藏的米粥、做的醬瓜,想起夫妻間的插科打諢、互相取笑,想起她寫的不成篇的詩句,還有滄浪亭畔的日日夜夜。

因這世間最浪漫的話語不過是:


有女子對你說,

布衣菜飯,可樂終生。


有男人對你說,
來世卿當作男,我為女子相從。


謝邀。
所謂浪漫,對於許多人來說,可能是天馬行空的想像,也可能是是雲間穿透清空的金彩。
我想起了現代社會裡所謂的旅行,人們穿梭在喧囂里,向別人宣告自己的爛漫,卻極少在內心激起什麼感觸。
那麼,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是遊歷?
是探求內心?
還是尋找自己?
徐霞客告訴我們,因為我想去。
僅此而已。

徐霞客是一個讓人敬仰的旅行家,但在當時,人們更願意視他為肝膽相照的朋友。
他從家裡出發的時候,一個南京的和尚找到了他,說想跟著他一起去雲南看看。因為雲南有個雞足山,他要去看雞足山迦葉寺的菩薩。
徐霞客答應了。
可走到湖南,在湘江上就出事了。
因為他們碰到了攔路搶劫的。
那個叫靜聞的和尚,被一幫流氓狠狠踹了個半死,他們把東西搶走了以後,靜聞就奄奄一息,後來就真的死了。
徐霞客沒有太過沮喪,他默默地為靜聞收屍。像這種情況,隨便找個地方把和尚的屍骨埋了也是可以的。
但他沒這麼做,他背著靜聞的骨灰,一路連賣綢、蹭飯,甚至要飯,跑到了雲南。他不僅是為了完成朋友的夢想,還兼顧自己的夢想。他遊歷了山川河流,到了麗江南的時候,自己也不行了。
這是徐霞客的第二十四次出遊,他的腿腳已經走壞了。在病患的極度痛苦中,他花了三個月寫好了《雞足山志》。
麗江的木太守得知徐霞客病重,備好了竹轎和糧食,派人一路把他從麗江抬回了江陰。

這時候,已經是崇禎十四年,也就是1641年。

這時候,已經是崇禎十四年,也就是1641年。

徐霞客回到江陰,呼吸都很困難。
他聽說朋友黃石齋被皇帝下了詔獄,讓長子徐屺去打聽朋友的消息。
徐霞客等了好久好久。
有多久呢?
他大概不會記得了,徐屺三個月以後才回來,還帶來了不好的消息。
徐霞客聽完兒子的描述,據床而嘆,他曾無數次向朋友訴說自己的志向。那些走向仕途道路的朋友,他也沒有刻意阻攔,但是他是知道仕途艱險的。曾經說好的一起去旅行,可惜,無論是黃石齋,還是徐霞客,他們再也等不到那一天了。
徐霞客據床浩嘆,不食而卒。

但我想說的,還不是這些。
徐霞客死後一年,也就是1642年,他的外甥兼家庭教師季夢良根據他的委託,和朋友一起整理了徐霞客寫的六十萬字的遊記,裝訂成冊。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部偉大的著作。
不知道大家看到1642年、江陰兩個詞後,有沒有聯想起什麼。
是的,在「江陰八十一日」的具體細節是怎樣的? - 豆子的回答里我已經說過這段故事了。

徐霞客是江陰人,徐屺自然也是江陰人。
徐霞客死後的第四年,清軍就對這裡進行了不留活口的大屠殺。江陰的徐氏並沒有倖免,徐霞客的兒子徐屺、侄子徐亮工等一門二十餘人全部被屠,《徐霞客遊記》原稿被焚毀,季夢良的整理版也不見蹤跡。
於是,《徐霞客遊記》永遠消失在了這個世界上。
可惜並沒有。
因為季夢良、王忠紉在緊鑼密鼓地整理徐霞客遊記的時候,王忠紉接到命令,要去福州上班了。
原稿還給了徐屺。

然後,在追悼會上,一個來自宜興的名叫曹駿甫的傢伙硬要徐屺借給他看看,說是要謄錄一遍,很快就還。
你也知道,借書借畫這種事真的很操蛋,一般都是有借無還。曹駿甫拿到手稿以後,抄了一年才把手稿還給徐屺。到這時候,季夢良才拿到手稿,繼續他那個版本的抄錄。
所以,江陰大屠殺的時候,徐霞客的手稿、季夢良整理版大部分焚毀,但《徐霞客遊記》並沒有丟。雖然有所散失,但很大一部分最終被人整理以後留存了下來。
我覺得,這是天意。

因為承擔起整理重任的人,是徐霞客的兒子。
但他不姓徐。
他叫李寄,母親周氏是徐霞客的小妾,不知什麼原因,總之剛懷孕就被族人趕走了,再嫁給了李家。在江陰被清兵圍困的時候,李寄在江陰城東面組織反抗,與閻應元、陳明遇遙相呼應。城內的徐家人全部死亡,而身為徐霞客的親生兒子的李寄,卻得以存活。
李寄開始整理徐霞客書稿的時候,已經六十多歲了,他打聽到宜興有個名叫曹駿甫的人有謄抄本。曹駿甫卻告訴他抄本沒了,十八年前就讓人借走了,是宜興的一位熱愛學習的同好史夏隆借走的,你找他要。李寄找到了史夏隆,那時,史夏隆已經七十三歲了。
他等得太久了。
就為了等到這一天!

史夏隆顫顫巍巍地從書櫃里翻出了徐霞客的遊記,鄭重其事地把書稿交給了李寄。他是徐霞客的粉絲,為了能整理徐霞客的稿子,他從曹駿甫那裡央求了二十年,終於如願以償。但他發現曹駿甫當年為了快速完成六十萬字的謄錄,採取了摘錄的手段,已經相當於把精美文章縮水成了快進版。所以史夏隆又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整理了曹版《徐霞客遊記》。
四十年,他從三十來歲的壯年,變成了行將遠去的過客。他把書稿交給了李寄,囑咐他,你一定要好好保管啊。
李寄答應了,他把書稿帶回了江陰,又整理了五年。

在經歷了幾百年的動蕩之後,《徐霞客遊記》幾乎恢復了廬山真面目:

根據線索,周寧霞和吳應壽終於在北京圖書館找到了劉翰怡所藏的季夢良的第二次抄本。此後便把複印件帶回,決定以季會明抄本與乾隆刊印本為底本,再參考其它抄本進行整理,互相對照,增補缺漏,核正誤字,規範標點成新的整理本。這樣滬版《遊記》較「丁本」《遊記》便多出156天日記,增加文字14萬字。從而使《徐霞客遊記》基本上恢復了原始面貌。通過這次整理,《遊記》產生了質的飛躍。褚、吳整理本於1980年11月正式出版。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群神經病。
是的,舉杯邀明月的人,在現實里也是會被罵作神經病的,一些口口聲聲說那叫浪漫的人,在真的碰上李白後,可能也會覺得這孩子這麼個喝酒法,早晚得得肝硬化。大家,只不過是葉公好龍罷了。
徐霞客們呢?
徐霞客是天縱奇才,不去當官,卻偏偏離群索居,翻山越嶺,寫什麼狗屁遊記,最後因為朋友入獄,病重的自己也絕食而死。
他那個兒子李寄,更是不可理喻。從小就被人譽為天才,也學著祖先的樣子,不去當官,書全是連蹭帶拐借來的,他住在山野,窮得叮噹響。江陰有人去山裡玩耍,看見樹杈上晾著一條褲子,但見一個人坐在樹下面摟腿看書,正是李寄,他不敢起身,因為他只有一條褲子。

但我認為,他們的確都在做著這個世界上最浪漫的事。


時至今日,縹緲錄於我留存餘溫的畫面有很多——阿蘇勒與姬野締結一生的盟誓,御殿月將軍默默行走在硝煙紛飛的征途、將秋玫瑰的花籽撒入戰火孕育的泥土,息衍漫不經心地用煙桿撥弄箜篌,曼聲長吟:有生當醉飲,借月照華庭。


但是言及「浪漫」,漫天匝地的硝煙便會隱至那個靜謐的涼夜身後,固執的羽烈王伏在案前,小心翼翼輕捻著偷花打棗跳板子的過去,顛倒史筆,將餓殍遍野的南淮,粉飾成記憶中最美好的樣子。

——在這個問題底下的答案里,我印象最深的浪漫,不是釃酒臨江的英雄氣,也不是遺俗獨往的魏晉風,而是《浮生六記》里的沈復與陳芸。我稍作補充。


沈復游幕經商,未科考入仕,一生在底層漂泊,這也使他與愛妻陳芸之間的感情,多了一份恬淡自得。


他們的生活再簡單不過,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瑣碎的,無非柴米油鹽、乳腐鹵瓜,再升華些,便是作詩聯句、暢談書畫,當然,還有一些生活的情趣,穿插在雅俗之間。


他們刻了「願生生世世為夫婦」陰陽文兩枚印章,作為日後書信往來之用。


他們收集破書匯訂,名為「繼簡殘編」;修補殘損書畫,謂之「棄余集賞」。


他們租賃鄉野茅舍,垂釣柳蔭,採菊東籬,夏日聆蟬對飲,秋季持螯賞月。


他們在鬧市中觀玩「花照」,陳芸甚至不拘禮法,女扮男裝。


他們供奉月老畫像,約好來世互易男女身份,再續前緣,踏遍山水,浪跡天下。


他們不像孟昶的帝王愛戀,可以為了紅顏一笑,滿城芙蓉,綺羅為陣。彷彿開頭那個記憶中的南淮,他們不僅因著情趣態度而浪漫,更因著長情的陪伴而浪漫,如同書里的文筆,素雅清淡,娓娓如微波之痕。


然而這道波痕,背後卻潛伏著無數浪潮暗涌。

藐視八股、吟詩作對、品鑒《西廂》,種種橋段與紅樓夢的寶黛若合一契,和美嫻靜的字裡行間,卻處處埋伏著情感的引信、回憶的倒鉤,一旦拉扯,不堪設想——


——《閨房記樂》一文通篇記樂,篇末卻以「芸竟以之死」五字淡淡結尾。賭書消得潑茶香,猝不及防的痛楚從我腦中炸裂,蔓延開來。

逆境中的浪漫,對抗著禮教宗法這些陳腔濫調,卻往往最難能可貴。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伏願天龍八部,長為護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寧;次願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現世業障,並皆消滅,獲福無量,永充供養。——敦煌古卷


張岱《陶庵夢憶》:

一、

崇禎二年中秋後一日,余道鎮江往兗。

日晡,至北固,艤舟江口。

月光倒囊入水,江濤吞吐,露氣吸之,噀天為白。

余大驚喜。移舟過金山寺,已二鼓矣。經龍王堂,入大殿,皆漆靜。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

余呼小傒攜戲具,盛張燈火大殿中,唱韓蘄王金山及長江大戰諸劇。鑼鼓喧闐,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張口,呵欠與笑嚏俱至。徐定睛,視為何許人,以何事何時至,皆不敢問。

劇完,將曙,解纜過江。山僧至山腳,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陶庵夢憶·金山夜戲》

二、

吾輩始艤舟近岸,斷橋石磴始涼,席其上,呼客縱飲。

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靧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

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於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

——《陶庵夢憶·西湖七月半》

三、

天啟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許。

晚霽,余登龍山,坐上城隍廟山門,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馬小卿、潘小妃侍。

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坐久清冽,蒼頭送酒至,余勉強舉大觥敵寒,酒氣冉冉,積雪欱之,竟不得醉。

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簫和之,聲為寒威所懾,咽澀不得出。

三鼓歸寢。馬小卿、潘小妃相抱從百步街旋滾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頭車,拖冰凌而歸。

——《陶庵夢憶·龍山雪》

四、

殿前石台高爽,喬木蕭疏。六月,月從南來,樹不蔽月。

余每浴後拉秦一生、石田上人、平子輩坐台上,乘涼風,攜餚核,飲香雪酒,剝雞豆,啜烏龍井水,水涼冽激齒。下午著人投西瓜浸之,夜剖食,寒慄逼人,可讎三伏。

林中多鶻,聞人聲輒驚起,磔磔雲霄間,半日不得下。

——《陶庵夢憶·雷殿》

五、

崇禎七年閏中秋,仿虎丘故事,會各友於蕺山亭。

每友攜斗酒、五簋、十蔬果、紅氈一牀,席地鱗次坐。緣山七十餘牀,衰童塌妓,無席無之。在席七百餘人,能歌者百餘人,同聲唱「澄湖萬頃」,聲如潮湧,山為雷動。

諸酒徒轟飲,酒行如泉。夜深客飢,借戒珠寺齋僧大鍋煮飯飯客,長年以大桶擔飯不繼。

命小傒岕竹、楚煙于山亭演劇十餘出,妙入情理,擁觀者千人,無蚊虻聲,四鼓方散。

月光潑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夜半,白雲冉冉起腳下,前山俱失,香爐、鵝鼻、天柱諸峰,僅露髻尖而已,米家山雪景彷彿見之。

——《陶庵夢憶·閏中秋》

六、

仲叔守瓜州,余借住於園,無事輒登金山寺。

風月清爽,二鼓,猶上妙高台,長江之險,遂同溝澮。

一日,放舟焦山,山更迂譎可喜。江曲渦山下,水望澄明,淵無潛甲。海豬、海馬,投飯起食,訓擾若豢魚。看水晶殿,尋瘞鶴銘,山無人雜,靜若太古。

回首瓜州煙火城中,真如隔世。

——《陶庵夢憶·焦山》

七、

戊寅冬,余攜竹兜一、蒼頭一,游棲霞,三宿之。

山上下左右、鱗次而櫛比之岩石頗佳,盡刻佛像,與杭州飛來峰同受黥劓,是大可恨事。

山頂怪石巉岏,灌木蒼鬱,有顛僧住之。與余談,荒誕有奇理,惜不得窮詰之。

日晡,上攝山頂觀霞,非復霞理,余坐石上痴對。復走庵後,看長江帆影,老鸛河、黃天盪條條出麓下,悄然有山河遼廓之感。

一客盤礴余前,熟視余,余晉與揖,問之,為蕭伯玉先生,因坐與劇談,庵僧設茶供。伯玉問及補陀,余適以是年朝海歸,談之甚悉。

《補陀志》方成,在篋底,出示伯玉,伯玉大喜,為余作敘。取火下山,拉與同寓宿,夜長,無不談之,伯玉強余再留一宿。

——《陶庵夢憶·棲霞》

八、

龐公池歲不得船,況夜船,況看月而船。

自余讀書山艇子,輒留小舟於池中,月夜,夜夜出,緣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盤旋其中。

山後人家,閉門高卧,不見燈火,悄悄冥冥,意頗凄惻。

余設涼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頭唱曲,醉夢相雜,聲聲漸遠,月亦漸淡,嗒然睡去。

歌終忽寤,含糊贊之,尋復鼾齁。小傒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

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寢。此時胸中浩浩落落,並無芥蒂,一枕黑甜,高舂始起,不曉世間何物謂之憂愁。

——張岱《陶庵夢憶·龐公池》

九、

當然,

還有,

——《湖心亭看雪》


王子猷雪夜訪戴,乘興而來,興盡而歸,何必見戴。
感覺浪漫不一定是男女之間的專利。


我年紀很小的時候讀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我覺得元稹對他的亡妻韋從真真是情深一片。後來因為想更多的去了解他這個人,讀了許多關於他的記載。我才知道原來崔鶯鶯和張生不是杜撰的故事,元稹就是張生。後來遇到有權有勢的老丈人就愛上韋從兩個人恩恩愛愛的過起日子來了。崔鶯鶯最後也只能說一句,且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韋從病故之後,有野史說元稹又娶了正妻的,也有說礙著老丈人的面子元稹沒有再續娶。但是元稹在韋叢病故之後,確實是有不少新歡的,有跡可循。元稹有新的感情生活不是多令人髮指的事情,但是能別一邊摟著新歡一邊寫下這千古名句么。
我一度認為金屋藏嬌的典故很浪漫,一個皇帝為了心愛的女人打造一個所有女人都會幻想的宮殿。可是最後陳阿嬌的結局是什麼?
說著說著跑題了,我只是認為古人流於表面的浪漫是不能深究的。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是浪漫。
皇太極為海蘭珠的寢殿取名關雎宮,海蘭珠的兒子一出生就立為太子,這也是浪漫。
朱見深為萬貴妃做的任何一件事,拿出來說道,只要有少女心的人都會覺得太浪漫了。
………
一個人花心思費力氣做讓人覺得驚喜感動的事情,那都是浪漫。
中國歷史悠久,文人墨客,留下的記載太多啦。


雖是同性愛,但沒有人覺得哀帝對董賢的愛之深也極其浪漫嗎?

可「斷袖」而不忍驚醒愛人的那種細緻入微,歷史中實再難於找到可與之比肩的愛情了。

《漢書.佞幸傳第六十三》:「常與上卧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

董賢曾任郎官,為人秀美且好修飾,一日為漢哀帝所見,帝愛其美貌,與之相談,以此而獲帝寵幸.於是帝出則陪乘,入則侍奉,十餘日賞錢數以萬計.賢之位尊而驚百官,時與帝一道卧睡.一次,賢與帝午睡時,壓帝之衣袖,帝欲起身,見賢未醒,不忍驚之,遂斷袖而起,其愛至此.亦作「斷袖之寵」.


謝邀。張心齋以《幽夢影》二卷 ,開古人微博體之先,無一言無一行不浪漫。
但由於忘記了關閉評論,招致吐槽無數。好比美女遇到野獸,豆瓣遇到草榴,老禪師遇到理工狗,小清新遇到段子手。

聊陳數例——

張心齋曰:窗內人於窗紙上作字,吾於窗外觀之,極佳。(浪漫!)
江含徵曰:若索債人於窗外紙上畫,吾且望之卻走矣。(。。。)

張心齋曰:有地上之山水,有畫上之山水,有夢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畫上者,妙在筆墨淋漓;夢中者,妙在景象變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浪漫!)
余香祖曰:余景況不佳,水窮山盡矣。(。。。)

張心齋曰:吾欲致書雨師:春雨宜始於上元節後(觀燈已畢),至清明十日前之內(雨止桃開),
及穀雨節中;夏雨宜於每月上弦之前,及下弦之後(免礙於月);秋雨宜於孟秋、季秋之
上、下二旬(八月為玩月勝境);至若三冬,正可不必雨也。(浪漫!)
張竹坡曰:此書獨不可致於巫山雨師。 (。。。)

張心齋曰:月下談禪,旨趣益遠;月下說劍,肝膽益真;月下論詩,風致益幽;月下對美人,情意益篤。 (浪漫!)
袁士旦曰:溽暑中赴華筵,冰雪中應考試,陰雨中對道學先生,與此況味何如?(。。。老袁你是來踢館的嗎?)

張心齋曰:花不可見其落,月不可見其沉,美人不可見其夭。(浪漫!)
朱其恭曰:洵如所云,則美人必見其發白齒豁,而後快耶?(。。。老朱你是跟老袁一起的嗎?)

張心齋曰:藝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雲,栽松可以邀風,貯水可以邀萍,築台可以邀月,種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蟬。(浪漫!)
龐天池曰:不仁可以邀富。(他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

張心齋曰:雖不善書,而筆硯不可不精;雖不業醫,而驗方不可不存;雖不工弈,而楸枰不可不備。(浪漫!)
顧天石曰:雖不好色,而美女妖童不可不蓄。(。。。妖童是什麼鬼?!)

張心齋曰:抄寫之筆墨,不必過求其佳;若施之縑素,則不可不求其佳。誦讀之書,不必過求其備;若以供稽考,則不可不求其備。遊歷之山水,不必過求其妙;若因之卜居,則不可不求其妙。(浪漫!)
冒辟疆曰:外遇之女色,不必過求其美;若以作姬妾,則不可不求其美。(。。。這個可能是顧天石的馬甲)

張心齋曰:古之不傳於今者,嘯也,劍術也,彈棋也,打球也。(古之浪漫!)

黃九煙曰:古之絕勝於今者,官妓、女道士也。(。。。顧天石的又一個馬甲)


張心齋曰:予嘗欲建一無遮大會,一祭歷代才子,一祭歷代佳人。俟遇有真正高僧,即當為之。(浪漫!)

顧天石曰:君若果有此盛舉,請遲至二三十年之後,則我亦可以拜領盛情也。

釋中洲曰:我是真正高僧,請即為之,何如?不然,則此二種沉魂滯魄,何日而得解脫耶?

釋遠峰曰:中洲和尚,不得奪我施主!(。。。貴圈太亂!)


張心齋曰:以松花為糧,以松實為香,以松枝為麈尾,以松陰為步障,以松濤為鼓吹。山居得喬松百餘章,真乃受用不盡。(浪漫!)

施愚山曰:君獨不記曾有「松多大蟻」之恨耶!

江含徵曰:松多大蟻,不妨便為蟻王。(。。。)


張心齋曰:酒可以當茶,茶不可以當酒;詩可以當文,文不可以當詩;曲可以當詞,詞不可以當曲;月可以當燈,燈不可以當月;筆可以當口,口不可以當筆;婢可以當奴,奴不可以當婢。(浪漫!)

宗子發曰:惟帝王家不妨以奴當婢,蓋以有閹割法也。

江含徵曰:婢當奴,則太親,吾恐忽聞河東獅子吼耳!(你們都經歷了些什麼。。。)


張心齋曰:五色有太過,有不及,惟黑與白無太過。(浪漫!)

江含徵曰:又不聞「玄之又玄」乎?(。。。)

杜茶村曰:君獨不聞唐有李太白乎?(。。。)


張心齋曰:媸顏陋質,不與鏡為仇者,亦以鏡為無知之死物耳。使鏡而有知,必遭撲破矣。(浪漫!)

張竹坡曰:鏡而有知,必當化媸為妍。

江含徵曰:鏡而有知,遇若輩早已迴避矣。(古代也是一個看臉的世界。。。)


張心齋曰:為月憂雲,為書憂蠹,為花憂風雨,為才子佳人憂命薄,真是菩薩心腸。 (浪漫!)
江含徵曰:我讀此書時,不免為蟹憂霧。 (吃貨!)
張竹坡曰:含徵此言,直是為自己憂蟹耳。 (看透不說透,還能做朋友。。。)

張心齋曰:閑人之硯,固欲其佳;而忙人之硯,尤不可不佳。娛情之妾,固欲其美;而廣嗣之妾,亦不可不美。(浪漫!)

江含徵曰:硯美下墨可也,妾美招妒奈何?

張竹坡曰:妒在妾,不在美。(後來含徵和竹坡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張心齋曰:蝶為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別號。(浪漫!)

張竹坡曰:蝶入花房香滿衣,是反以金屋貯才子矣。(。。。入字境界全出)


張心齋曰:春雨如恩詔,夏雨如赦書,秋雨如輓歌。(浪漫!)
張諧石曰:我輩居恆苦飢,但願夏雨如饅頭耳。(。。。)
張竹坡曰:赦書太多,亦不甚妙。(張竹坡你夠了!)

張心齋曰:景有言之極幽而實蕭索者,煙雨也;境有言之極雅而實難堪者,貧病也;聲有言之極韻而實粗鄙者,賣花聲也。(言之極浪漫而實有理者!)
張竹坡曰:我幸得極雅之境。(。。。)

張心齋曰:芰荷可食,而亦可衣;金石可器,而亦可服。(浪漫!)
張竹坡曰:然後知濂溪不過為衣食計耳。(張竹坡二十多歲就死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說,古人做過最浪漫的事,莫過於 吐槽老基友!
以上。


本乘興而行,興盡而反,何必見戴?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將唐詩保留下來,是我認為浪漫到極致的事。
這種浪漫,很高貴。

以下轉文均為轉載,若侵權請告知,立刪。
為尊重原作者的勞動成果,附上作者的名字和新書鏈接。
非利益相關,僅為好文與諸君共享。

文/六神磊磊
一、
老是讀金庸,換個口味吧,再聊一聊唐詩。
400年前,大明朝天啟年間,魏忠賢公公正在亂搞的時候。
有一位老人,默默脫下了官袍,整齊疊好。這是綉著精緻白鷳鳥的青袍,代表著他是五品官員。
外面有人喊:胡書記,你怎麼還不出來?我們等著接你去德州上任呢。
「上任?」老先生淡淡一笑,自言自語:再見了,官場!對於你,我早已厭倦。
我要回到家鄉,用剩餘的歲月,去完成一件更重要的事:
「編一部最全的唐詩,不要再有遺漏,不要再有散佚,讓後世子孫都能讀到它!」
讓我們記住這個老先生的名字——胡震亨。
現在人可能很難理解,不就是編本唐詩么,很難嗎?
事實是,在那個年代,真的好難。那時可沒有這麼多出版社、印刷廠、圖書館,沒有谷歌百度噹噹京東亞馬遜。你要找一首詩,說不定就要跋涉千山萬水去抄,還不一定能抄到。
那麼,如果老胡偷懶,不編這本唐詩,會怎麼樣?
答案是:後果很嚴重。
二、
那時候,唐詩正在以今天物種滅絕般的速度在失傳。據胡震亨估算,到他所處的年代,唐詩已經至少失傳了一半。
你也許以為:詩怎麼會失傳呢?只要詩人夠棒,寫得夠好,不就會口口相傳留下來嘛。
呵呵,你以為是你們家菜譜呢?
先問一個好像不太科學的問題:在所有唐詩里,最猛的是哪一首?
可能有不少人會回答:《春江花月夜》,所謂「孤篇壓全唐」嘛;那麼作者是誰?不少讀者也能答上:張若虛。
這位張先生寫出了這麼猛的作品,一定是個大名人了?沒錯,他當時就被人尊稱為「吳中四士」,江湖地位就算不如明教四大護教法王,也差不多夠「五散人」了。
然而,這麼猛的一位先生,到今天留下來了多少詩呢?一百首?八十首?答案很令人震驚——只有兩首。
此外,唐代的五言絕句里哪一首最猛?有很多人會脫口而出:《登鸛雀樓》,就是每個人小時候都背過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它的作者,一般認為是王之渙。
這個王猛人有多少詩留了下來?答案觸目驚心——只有六首。
一千多年裡,也不知道有多少「白日依山盡」、「海上明月共潮生」被淹滅失傳?
三、
王之渙、張若虛先生的遭遇,不是偶然的。
李白有多少詩留下了下來?最慘的說法是:大概十分之一。這個偉大的天才寫了一輩子詩,估計有五千到一萬首,十之八九我們永遠見不到了。
李白去世前整理了畢生稿件,鄭重託付給了族叔李陽冰,請他為自己編集子,以便流傳後世。李陽冰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用心整理出了《草堂集》10卷,然後……失傳了。
那些湮滅掉的詩文,都是因為水平爛嗎?不是的。比如唐人記載說,李白的《大鵬賦》和《鴻猷文》特別偉大,讓上一代辭賦霸主司馬相如和揚雄都汗顏。
今天,《大鵬賦》幸運地流傳了下來,但《鴻猷文》呢?對不起,沒有了,永遠淹沒在了歷史中。
再說杜甫。這個同樣偉大的詩人,四十歲之前的詩幾乎全部失傳,而他活了多少歲呢?只有58歲。
還有「初唐四傑」里坐第一把交椅的王勃,沒錯就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的那個,他的集子艱難地流傳了幾百年,終於在明代徹底湮滅。
直到明朝都快亡了,人們才從別的圖書里找出一些王勃的詩文,讓我們感受他的風采——就好比《金庸全集》全部失傳了,你只能跑到六神磊磊的專欄里去找幾段金庸原文來過癮,想想都要哭。
偉大的孟浩然算是幸運的,死了沒幾年,就有人給他編詩集,但許多詩當時就已經散佚;還有偉大的李商隱,就是「春蠶到死絲方盡」「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那位大牛人,親自編了四十卷詩文集,可惜全部失傳,沒一卷留下來。他的詩是多年之後人們陸續一點點搜求到的。
不光是詩歌在消失,前人編的各種詩集、詩選也在消失。何況,過去編詩集的路子往往不對,有的拚命選盛唐詩,中唐、晚唐選得很少;有的只選些清湯掛麵的詩,粗豪一點的一首都不選。
在當時,號稱最全、最完整的一本唐詩,叫做《唐詩記》。胡震亨找到這套書,只翻開第一卷就怒了:「開篇就把人家唐高祖李淵爺爺的一首詩給記漏了,這也號稱是最全的唐詩嗎?」
他下定決心:我距離唐朝已經700年了,再不編一本完整的唐詩出來,我們怎麼對得住那些偉大的前輩詩人?
四、
有人不解:老胡,這麼難的事情,你一個人干,憑什麼能幹成?
老胡充滿信心:就憑我家的萬卷藏書!
所謂「萬卷藏書」,一點也沒有吹牛皮。他家有一個巨大的藏書樓,叫做「好古樓」,其江湖地位大概接近於少林寺的藏經閣,包羅萬象,「收藏圖書萬餘卷」,什麼冷門武功都有。
老胡本人的學問也很淵博,十八歲中秀才,二十九歲中舉人,這都不說了,而且涉獵廣泛,連兵書都啃,能忽悠得當時的抗金名將「劉大刀」劉鋌都和他做朋友。
1625年,老胡挽起袖子,幹了起來。
「我不但要收錄最全的盛唐詩,也要收錄最全的中唐詩、晚唐詩、五代詩!」
「我不但要收錄詩歌,還要整理出每一個詩人的小傳、評語,讓他們名垂後世。」
「我不但要收錄些完整的詩,還要收入斷篇零句,甚至詞曲、歌謠、諺語、酒令,什麼都不遺漏。」
我讀《射鵰英雄傳》時,每當讀到大高手黃裳寫《九陰真經》這一段,就想起胡震亨老先生編全唐詩的故事來。
無數個晝夜過去了,終於有一日,胡震亨放下筆,完成了著作。時間已經是1635年——他整整工作了10年。這部巨著,被取名為《唐音統簽》。
這部超級大書有一千零三十三卷,按天干之數分為十簽,不但有當時最完整的唐詩,還有極其珍貴的文學評論、傳記史料,堪稱中國古代私人編書的超級王中王。
更誇張的是,老胡還不過癮,又用了七年時間,吭哧吭哧寫出了研究李白杜甫的《李詩通》《杜詩通》兩部大書。
這時,已經七十四歲的老人才露出微笑:我終於完成了一生的夢想。這才叫不辜負我的時代。
這樣一個人,《明史》竟沒有他的傳,也沒有一篇生平事迹傳世。但那又怎麼樣呢?歷史無視他,卻不敢無視他的巨著,《明史·藝文志》里收了好多他的書。
五、
至此,全唐詩的編篡偉業算是完成了?還沒呢。
第二位猛人登場了,他的名字叫做錢謙益。
一聽到這個名字,估計立刻有人開罵:呸!大漢奸!千刀萬剮他!
沒錯,你可以叫他大漢奸。他是東林黨的領袖、明朝的禮部尚書,卻帶著老婆投降了清朝,照樣做大官。不過,「大漢奸」就一定做大壞事嗎?歷史要真這麼簡單就好了。
錢謙益是研究唐詩的大咖。如果當時成立一個唐詩學院,他老人家鐵定要當院長、副院長。直到今天,你要是想研究杜甫,都沒法不讀他的注。
老錢下決心要編一本全唐詩,轟轟烈烈地搞了很多年,估計已編到了數百卷的規模,卻天不假年,掛了,沒能完成。
他的遺稿遭際很慘。要知道,當時是什麼年代?那可是金庸《碧血劍》故事發生的年代,戰火紛飛,生靈塗炭,他的書稿也七零八落,今天丟一卷,明天丟一卷,逐漸亡佚過半,眼看就要丟光了。
幸虧另一個猛人出現了,他的名字叫季振宜——我寫專欄從不隨便提生僻的名字,一旦出現人名,就說明他確實很重要。
這個人,十七歲中舉人,十八歲中進士,不要問我為什麼,神的世界我也不懂。季振宜發現了老錢的殘稿,重新開始全唐詩的編輯工作。
這位季先生和前面的胡震亨、錢謙益一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家裡的書多。多到什麼程度呢?反正當時江南幾個最大的藏書樓,包括毛述的「汲古閣」、錢謙益的「絳雲樓」、錢曾的「述古堂」等都歸他繼承了,江湖人送外號「藏書天下第一」「善本目錄之王」。
他的藏品又牛到什麼程度呢?別的不細說,僅舉兩件他老爹的藏品,你隨便感受下:
一件叫做《神龍蘭亭序》,是王羲之先生的《蘭亭序》傳世最精美的摹本,沒有之一。眾所周知,《蘭亭序》的原件沒有了,神龍蘭亭本就是最牛的。
另一件叫做《富春山居圖》,沒錯,就是現在大陸收了一半、台灣收了另一半、林志玲女士露著乳溝玩命搶的那個絕世大寶貝。
為了編好全唐詩,季振宜挑燈夜戰,努力工作。又十年過去了(這些猛人寫書,動不動就是以十年計算的),他終於又編出了一部宏偉的唐詩集,共七百十七卷,每年僅詩人的小傳就要寫兩百篇。
彷彿上天的安排般,在書稿編成的第二年,季振宜就病倒了,很快撒手人寰。
現在,胡震亨、錢謙益、季振宜,三位猛人已經給我們留下了兩部龐大的書稿,只差最後一項工作——把它們合併起來,修補完善,成為理想中的《全唐詩》。
六、
第四個猛人於是出場了。
他是大家的老熟人,《鹿鼎記》的主角之一——小玄子,又稱康熙皇帝。他酷愛唐詩,對過去那些不稱意的唐詩集,他表示受夠了:
「唐人搞的唐詩集子,不夠好,too simple。」
「宋人搞的唐詩集子,錯漏很多,naive。」
發完牢騷,他開始撂出狠話:「朕,愛新覺羅.玄燁,要把我家裡所有的全唐詩拿出來,加上胡震亨的《唐音統簽》,搞出一本《全唐詩》,讓子孫萬世都可以讀到!」這本書,一定要牛,要猛,要全!
究竟選誰去修書印書呢?康熙皇帝選定了一個人——江寧織造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爺爺。
康熙拍拍曹寅的肩膀,無比鄭重地給了他兩部書稿:
「兄弟,這是季振宜的《唐詩》,這是胡震亨的《唐音統簽》,朕都已經集齊了。你拿著它們,去召喚神龍吧!」
公元1705年,在胡震亨編全唐詩整整80年後,曹寅督率十位翰林官,在揚州開局修書,編纂《全唐詩》。
這是集全功於一役的最後一戰,可謂勢如破竹、水到渠成。僅僅一年後,曹寅等人就完成了工作,把《全唐詩》放在康熙皇帝的面前。
面對這部中國所有大一統王朝中唯一的斷代詩歌總集,康熙很激動,很興奮。他潤筆磨墨,親自給這部書寫下了驕傲的序言:
「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厘為九百卷。」「唐三百年詩人之菁華,咸采薈萃於一編之內,亦可雲大備矣!」
他可能想起了李白的話:「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現在,朕可以輝映千春了。
七、
今天,每讀到一首唐詩,我都覺得很慶幸。
我的主業是讀金庸。對比一下那些同樣偉大的武功秘笈吧,從凌波微步到六脈神劍,從九陰真經到北冥神功,都無一例外湮滅了。降龍十八掌到元末就只剩十五掌,最後統統失傳。
它們的擁有者都是強橫的武士,卻沒能保住這些經典。
相比之下,守護著我們的唐詩的,是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柔弱書生。
在這個特別喜歡摧殘文化、喪失記憶的國度,他們呵護著脆弱的紙張和卷冊,他們的藏書樓建了燒、燒了建,編的書印了毀、毀了印,仍然讓四萬多首唐詩穿越兵火燹災,渡過重重浩劫,一直傳到了今天。
因為他們,我們今天才能看到唐朝的偉大詩人們朝辭白帝、夜泊牛渚、暮投石壕、曉汲清湘;看詩人們記錄下千里鶯啼、萬里雲羅、百尺危樓、一春夢雨;看他們漫卷詩書、永憶江湖、哭呼昭王、笑問客來。這是何等的享受,又是何等的幸運。

六神磊磊新書《你我皆凡人》,現在最全的精品合集。作者簽名本目前噹噹仍有售,先到先得。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分割線——————————
樓下評論為什麼歪到約炮上去了?我不是這個意思啊嗚嗚嗚嗚 (>﹏<)
既然如此,我來說一下為什麼寫這個答案吧。
題目是「你認為古人做過的最浪漫的事情是什麼?」

首先,我認為浪漫是人類的一種生活態度。玫瑰花和燭光晚餐,都不配叫浪漫,充其量只是有助於營造浪漫氣氛的手段而已。浪漫是一瞬間的詩意,伴隨著真性情的流露,和外溢的對生活的熱愛。
真正具有浪漫氣質的人,應當是生性樂觀曠達、從容大度、並且具有一定審美的性情中人。嗯就是李太白大叔那種。

這首詩的詩名為「問劉十九」,內容可以解讀為在一個即將下雪的傍晚,作者白居易邀請朋友劉十九到自己家中小酌一杯。所謂劉十九,是白居易同時代詩人劉禹錫的堂兄劉禹銅。(哈哈哈哈,這家是不是應該還有劉禹銀、劉禹鐵、劉禹鉛? →_→ )

要下雪了。備好新釀的美酒,升起紅泥築成的火爐,邀一知交好友,乘興賞雪,不知他倆又要如何笑談春秋,揮斥方遒,又有多少詩文要作了。是不是活得悠閑從容、趣味盎然?是不是活得生機勃勃、充滿詩意?

這件事情本身已經是一種浪漫。而將這樣普通小事寫成如此輕鬆可愛幽默詼諧的小詩,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浪漫呢。


-

冷兵器時代,拿兩把菜刀就能建立自己的皇朝。

-


1、清溪淺水行舟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2、微雨竹窗夜話 (雨夜秉燭夜談,美哉)
3、暑至臨溪濯足
4、雨後登樓看山
5、柳蔭堤畔閑行
6、花塢樽前微笑
7、隔江山寺聞鍾
8、月下東鄰吹簫 (咳咳……
9、晨興半炷茗香
10、午倦一方藤枕
11、開瓮勿逢陶謝
12、迎客不著衣冠 (自在隨意一基友
13、乞得名花盛開
14、飛來家禽自語
15、客至汲泉烹茶
16、撫琴聽者知音
17、酒闌隨興揮毫
18、飯後賞書品畫
所以說,談真風流瀟洒是避不開蘇東坡的~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出自吳越王錢鏐。吳越王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橫溪郎碧村的一個農家姑娘。戴氏是鄉里出了名的賢淑之女,嫁給錢鏐之後,跟隨錢鏐南征北戰,擔驚受怕了半輩子,後來成了一國之母。雖是年紀輕輕就離鄉背井的,卻還是解不開鄉土情節,丟不開父母鄉親,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時間,看望並侍奉雙親。錢鏐也是一個性情中人,最是眷念這個糟糠結髮之妻。戴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帶信給她:或是思念、或是問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這句話出自錢鏐給他夫人的一封家信,意境優美,寓意美好。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可以解釋成兩種:


1.田間阡陌上的花開了,你可以一邊賞花,一邊慢慢地回來了。

2.小路上的花兒都開了,而你呢,我想我可以慢慢等你回來了。

意思就是我在等你啦,而且是甜蜜的等待^_^
另外錢鏐少時是個無賴,後來靠販私鹽為業,生平頗有水滸好漢行徑,後來參軍通過鎮壓黃巢起義軍發跡,終成一方霸主。也就是說這錢鏐其實是個領兵打仗奪取天下的雄主大老粗,不是像李後主那樣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成天吟詩作賦的文藝小清新,英雄鐵漢柔情起來,實在比文人騷客成天矯情更加可貴和浪漫。

哎,看到人家吳越王這麼秀恩愛我也是醉了,令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感情生活:


我也忍不住來一句了:
1.「陌上花開,可緩緩來矣。」小路上的花兒都開了,女票你咋還不來呢~
2.「陌上花落,可緩緩來矣。」我等得花兒都謝了,女票你咋還不來呢~~


以上。


  • 騎最快的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玩最利的刀,殺最狠的人。
  • 再說個《閑情偶寄》的李漁李大寶

談起李漁的一生,那真是平淡無奇的一生,無話可說的一生,碌碌無為的一生,潦倒一輩子,不得已讓家人組成了戲班,辛苦遭逢,頗受時人所輕。
所以他在回憶往事的時候也就不能說他已把自己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鬥爭,只能說:"哎呀,螃蟹確實真好吃"。。。。
看那些試圖嘗試追尋靈魂氣息的類麗江小文藝者,個個似乎一瞬間在貌似安靜純潔的小鎮開了竅,發現了生活的真諦,繼而聲稱放棄年薪百萬千萬的工資,於是披著二十三十的披肩,慵懶的在小鎮中傾聽靈魂的聲音,靜靜的感受時光的流淌,然後雙手抱膝,把頭深深埋在臂彎里,蛋蛋的憂傷不呼而出。
至於」大丈夫立於亂世「的類太史慈者,格調對於我們又似乎太高,難望其背,於是不如退而羨慕一番,口頭說說就罷了。理想太高,難免不拘小節,難顧細謹,偶爾時候可能對生活有些感觸,剛要感傷一下,卻立刻被自己的遠大理想喝退,以為墮落了,於是驚醒,於是奮發,最終」以升天子之階「。
由於上面兩種人太多,於是《閑情偶寄》成了奇書,因為老李在書中談的都是些生活中的瑣事,衣食住行,花草庭院,無所不談:喝酒吃螃,搗鼓卧室,畫工程圖。。。。。。一些常見的不能再常見的東西,在他眼裡卻愣是充滿了濃濃的樂趣。
書其實不錯的,只是可惜我買的是個刪節版,這讓人非常的不爽,就像關鍵時刻遇上了馬賽克一般,更加讓人惱火的是,編者還自以為是的註上自己的所感所想,難道我不認識字么!我跟你很熟么!誰要聽你的感想!他!丫!的!
最後上幾節老李平淡而快樂的生活:

  • 天然萌的鄰里:

老李媳婦眾多,家裡大大小小五十多口人,吃飯難免是個問題,有時候不免壓縮成本,於是老李去地里摘青菜。
到了地里,老李一邊摘,一邊又發出了感慨:」哎呀呀!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哇!隔壁張三平時挺勤快的啊,怎麼他種的菜又黃又小。」
剛好張三路過,招呼老李說:「卧槽!李漁啊,只做湯的話用不了那麼多青菜的」。
老李略有不爽:「我摘自己的菜,吃多少管你鎚子事啊?」
張三也不滿了:「卧槽!能不關我事么,你丫每次摘菜都摘我家的,旁邊那塊又黃又小的才是你家的。」

  • 創意發明家:

老李要是活在現在,絕對能憑藉其無窮的創意Idea進入創新工作園。
老李的一個愛好就是牆上鑿洞。
鑿洞的鼻祖那就是匡衡了,憑藉鑿壁偷光,這位西漢大相愣是完成了草根的逆襲,成就其傳奇一生。所以鑿洞本是個格調悲壯高雅的事情,而老李的想法是,鑿個洞再插上個竹子,這樣噓噓就不用出屋門了,並為能有此想法而洋洋得意。
所以我推算,老李的菜園子一定就在屋外洞口下的,要不然他家的青菜何以又黃又小?

  • 享樂主義:

老李雖然窮,可懂生活。
於是一天,他把自己的床周圍都擺上了花草,一覺醒來,「忽嗅臘梅之香,咽喉齒頰盡帶幽芬,似從肺腑中出,不覺身輕欲舉」,便一臉小資情調的對妻子說:「哎呀,我們有何德何能啊,能想到如此快樂,這得是我們多大的福分哇?」
而他媳婦顯然是個現實主義者,回道:「是啊,我們這麼窮,也是因為這個。」
老李立刻恍然大悟, 深以為然,一副痛心疾首,悔不當初的樣子。就在他媳婦以為他浪子回頭的時候,這貨居然又買回來一些綾羅綢緞,將床圍了起來,說是給床加了裙子,道冬暖夏涼,美哉美哉哇,順便大加讚美自己。
這貨!

  • 現代妹紙之敵

老李天然呆,自然萌,矯情可愛,創意層出不窮,深知化妝之道,放在今天,應算個婦女之友,為何怎麼會走上一條不歸路呢?
  首先,在聲容部開篇,他r便義不容辭,開門見山,一陣見血的指出:「婦人本質,惟白最難」 ,然後儼然化身成果殼愛好者,以一個工科生的身份出發,從科學的角度十分繞嘴地解釋了妹紙為什麼能長得白,一個長的白的妹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長的白那是因為人家老爸是下了血本的啊(老爸獻精越多,女兒越白。具體原因可參考原文,本人沒看懂)。所以他說,看到長得白的妹紙,一定要誇,衷心的誇,使勁的誇,不分場合的誇!這樣一來,自然是要得罪一部分妹紙的。
  與現代妹紙為敵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老李煞有其事,正中自然,無比推崇的論述一個好的妹子應該具備哪些業餘愛好:「翰墨為上,絲竹次之,歌舞再次之,女紅乃是分內事,自不必道也。」老李業餘時間也常常教媳婦們賞花下棋,一副郎有情妾有意的樣子。可在當下,放眼望去,絲竹歌舞還勉強湊活,除了蒼老師,有幾個妹子深諳中華文化業餘時間在那裡研墨汁練書法?
  更可氣的是他在最後還有勇氣說:「縫縫補補的家務事是妹紙的分內事,沒有啥值得稱讚的。」居然說的還自然之極。
不作死就不會死啊!
我的老李同志!


在我眼中,古人的浪漫情懷,莫過於豪放派的蘇東坡寫下的這首《行香子》,大氣中可窺見細膩,豪爽里又不失柔情。
在歷經坎坷的仕途後,蘇東坡也看淡了許多東西,筆下流露出人生沉澱下來後閑適、豁達的心境。

行香子·述懷
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如果說上面這首《行香子》是表達了蘇東坡感嘆人生短促、不想追名逐利的浪漫主義心態,那麼下面這首他為故去十年的前妻王弗所寫的悼亡詞《江城子》,則是他對已然消逝的愛情所表現出來的「痴」的浪漫。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王弗乃蘇軾的結髮之妻,十六歲時與比大她三歲的蘇軾喜結良緣,婚後的日子相當恩愛。她才貌雙全,溫柔體貼,既是蘇軾生活上的賢內助,又是其紅顏知己。

在風風雨雨十幾年的夫妻生活里,日子過得幸福而美滿——不幸的是,這對恩愛夫妻未能白頭到老,王弗竟於二十七歲時突然病逝,紅顏薄命。

一朝分別,魂牽夢縈。十年後的一個夜晚,蘇軾又做了一個夢,夢見與亡妻往昔的情景,醒來不禁潸然淚下。百感交集之際,蘇軾便作下了這首著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以追念亡妻。

讀這首詞的時候,我們很難想像,那位放聲高歌「大江東去」的詞壇大俠蘇東坡,竟然也會有如此多情的一面。


推薦閱讀:

《雷雨》的故事為什麼可以流傳這麼久且有很高的文學/戲劇地位?
有哪些精簡卻震撼人心的劇本?
如何看待《紅樓夢》排在「死活讀不下」榜單四大名著中的第一位?
你讀過的最孤獨的一句詩/詞是什麼?
有哪些讓你讀起來每句話都著迷的書?

TAG:歷史 | 調查類問題 | 文學 | 浪漫 | 中國古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