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在北京的 80 後北漂們的未來在哪兒?

最近老與一些身邊的80後的朋友聊天。大多數北漂,來京十年以上的佔大多數,沒有北京戶口的佔大多數,干IT互聯網的佔大多數,年薪在20-50萬的佔大多數。


就這樣一類人群,當之無愧算得上中國的中產階級吧?但最多的問題是,這群人的未來在哪兒?


留在北京?沒有戶口,孩子的教育是最主要的問題,遲早要回去高考。家裡的父母雙親逐漸年邁需要照顧,而我們卻在千里之外。接到北京,一是北京的氣候和交際老人不習慣,沒有道理讓老人到了落葉歸根的年紀還要陪你在外打拚。二是醫保還沒有做到異地就醫靈活報銷。再加上霧霾和堵車以及每天投胎一樣的擠地鐵,北京已經越來越不堪重負!


回老家去?到底做什麼?如何與家裡的人融合?離開了北上廣等一城城市,其它內陸城市的IT互聯網幾乎一片荒蕪。在這個行業打工自然不可能。


回家創業?在北京這麼好的機會這麼好的環境都不容易成功。回去又憑什麼成功?

干其它的小買賣?第一是自己能不能彎下腰。第二,即便你彎下腰,你未必有哪些靠這個掙錢吃飯的做得好。第三,收入如何保證?

相信這是所有漂在大城市的80後共同關注的問題。期待能有理智而清醒的分析!


PS:請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收入討論上,請關注問題主體!謝謝!


可能有些答主沒明白題目的意思。我解釋一下,也順便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樣說吧,樓主所說的20-50萬是一個範圍,從我身邊的朋友和當初招聘的員工情況來看,大部分在20W左右,至少佔了70%,30萬左右的20%,能上50萬的寥寥可數,不到1%。大多數是碼農,產品經理,BD商務。相信這是北京互聯網公司普通至中層員工的主流薪資,也是大多數人的薪資標準。當然,有牛逼的人,但畢竟是少數,也不在這裡的討論範圍。

按北京大多數IT公司的13薪的標準,20W的年薪,實際月薪也就15000左右,繳完各種社保公積金3330,基本上拿到手的只有11670。一般女性收入差得多,兩口子能到手2W/月就算相當不錯了。一年凈收入頂多25W。

這個收入,如果純粹在北京過日子,肯定是沒有問題的。算不上過得好,但至少過得還不錯。其實問題的關鍵是孩子,以我身邊的情況舉個例:

我家附近的公立幼兒園,每月900元,而旁邊稍稍過得去的私立幼兒園,基本沒有低於5000/月的,一年就是6W。可能有人會說了,為什麼不上公立的啊?那我就告訴你吧,公立幼兒園除了要在對口小區有房子,還有要戶口,不光要有戶口,還要相應的某區某鄉的戶口。看到這個,基本上95%以上的北漂就只能選擇上私立了。

再說說小學,沒有孩子的人,基本是不會知道北京的幼升小有多慘烈。從網上查,市教委公開的外地學童在北京借讀規定是5證,但是5證可以衍生出近20多證。

對 了,這些證準備齊了,沒有北京戶口,你小學也未必能在北京借讀。北京的幾個區會有一些額外的要求,比如有的區會要求夫妻雙方工作生活都在這個區內,有的會要求夫妻雙方的社保繳在這個區內,有的會要求社保必須在本區繳納一年以上,有的會要求暫住證必須提前半年以上辦理,還有的會告訴你,開的證明格式不對,重新回老家開。呵呵,在北京有多少人是住在一個區,上班也在同一個區的?往上投訴?沒用!而且市教委是默認這種要求的。

對 了,這些證準備齊了,沒有北京戶口,你小學也未必能在北京借讀。北京的幾個區會有一些額外的要求,比如有的區會要求夫妻雙方工作生活都在這個區內,有的會要求夫妻雙方的社保繳在這個區內,有的會要求社保必須在本區繳納一年以上,有的會要求暫住證必須提前半年以上辦理,還有的會告訴你,開的證明格式不對,重新回老家開。呵呵,在北京有多少人是住在一個區,上班也在同一個區的?往上投訴?沒用!而且市教委是默認這種要求的。

沒辦法上公立的怎麼辦?上私立?直接百度了一下,相對中等偏上的私立學校。基本上一年的學費在12-24W/年。你有這個實力么?上差點的,我有同事的孩子就在裡面上,一年2W,算很一般般了。。。


好吧,你牛逼,你進了公立。但即便你在北京上完小學,上完初中,到了高中,基本沒有學校會願意收你。為什麼?因為你沒辦法在北京參加高考,會影響學校的升學率!因此,除了繼續交錢讓學校收你,你就只能回家念高中!

即便讀完高中,依然解決不了問題。目前北京非京籍子女所謂的高考只能在北京考高職院校。說白了,要想考個普通大學,你還必須回原籍考去。但考得怎樣就不好說了,北京的教育方式講究素質教育,能力是強,但分數的確不強。回去同一群只看分數不看其它的學霸競爭大學名額,你憑什麼?

教育還只是一方面,再說說北京的空氣。說多了就麻木了。咱們這一代人習慣了無所謂。有心人可以去北京的兒童醫院或其它醫院看看,小孩子看病的佔大多數,而這裡面治療感冒咳嗽呼吸道疾病的至少佔了90%。我身邊曾經有不只一個北漂的朋友嘗試過,讓孩子回家呆一段時間,回去咳嗽馬上就好了。回北京,咳嗽又重新複發。。。看一次病多少錢?北京好點的專家大夫掛次號都至少是50-100,買點葯至少是5,600.如果做點其它,其它不會少於1000,一個孩子生病一兩個月不好是常事,一周去醫院一次。所以在看病這塊基本一個月就要幹掉5000以上。隨便生個病幹掉幾千上萬是常事!不要覺得匪夷所思,沒孩子時我也覺得有這麼破費嗎?但有了孩子發現真TM就有這麼破費!!!別告訴我可以報銷,北京規定,非京籍是享受不了北京的「一老一小」保險,所以只能自己掏腰包。。。

如果在北京租房,4環內的2居基本得5000-6000吧。一年算上水電其它一起不到10W。算了,不細說了,相對於孩子來說,這都是小錢。有人說為毛不合租?哥又笑了。。。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兒不知道養兒費。除了萬不得已,有幾個家長會帶著孩子跟人合租?不說其它,單一個安全問題,一個衛生問題,就可以讓你省的錢全部交給醫院!


說白了,在北京,家庭25W的年凈收入,除去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兩個人一年能存十萬,就已經算是牛逼中的戰鬥機了!!!

這實力,還敢在北京買房么?當然,有膽肥的。。。現在北京北五環邊上80平米左右的兩居室(一 家三口,要求不為過吧?),價格不用我說了,各位都可以查查,300W左右應該是普遍市場均價。即使按這個價格來算,首付30%+稅費,準備100W不為過吧?100萬是什麼概念?就是我上面說的,兩口子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十年能夠交得起首付。注意:這個十年,還是指你從剛畢業到現在,收入一直保持在這個水平。事實上不可能,因為大多數人這個年代的人剛畢業的時候也就能夠拿到2,3000塊,能拿到這個水平基本上是工作五年以後。另外,你要一開始就遇到你的另一半,兩個人一起掙錢。兩個前提條件缺一不可,否則這個時間會繼續延長。所以如果現在不靠家裡,不靠父母,不靠乾爹,純粹靠自己快速在北京買房,有是有,但絕對是鳳毛麟角!大多數在京買房的普通北漂,基本都是自己前幾年沒壓力的時候小存了一點,然後結婚時讓雙方父母贊助大部分,然後自己供月供!

說了這麼多,不是說北京不好。相反,北京是一個給大家帶來夢想和實現夢想的地方。值得大家共同感謝與珍惜。但如同那些80後的朋友們,他們還沒畢業就遇上非典,別說找工作,出門都成了難事。畢業後又遇到一個房價飛漲的時代,工作時朝9晚6甚至沒日沒夜加班加點,其它大多數時間消耗在地鐵公交上。有的人成功了,但大多數人是平凡人,普通人,不可能奢求每一個人都是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周鴻褘。但這樣一個人群,依然要生存,要生活,要養家活口,要教育培養下一代。同時,在北京拼搏的這十餘年,大多數IT人因為職業和工作的原因落下一些身體上的毛病。。。頸椎病,脂肪肝,心臟病,抑鬱症,失眠。持續在北京呆下去,事業當然短時間是有保障的,但是生活如何保障?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又如何保障?父母老人在家翹首以盼,生你養你二十年,你算算一年回去一次,到死還能見你多少次?事業是一個人生命的全部嗎?更何況,IT行業,40歲後的大叔你還期望有人要你寫代碼嗎?做產品嗎?有些人說,轉做管理!我就呵呵了,95%的人都是普通人,更何況80後本來就趕上一個生育高峰,都做管理,管理誰去?

我也有些朋友選擇了一些二三線城市,比如成都,比如大理,比如南京,比如重慶,比如青島。在大理的朋友算做得好的,開了一家酒店,至今做得風生水起,但盈虧如何,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在青島的朋友開了一家雜貨鋪,本來喜歡淘東西的她把一間雜貨鋪+咖啡廳做得有聲有色;在南京的朋友也開始在自己創業做影樓,他自己都說,沒掙什麼錢,但離家人近,壓力小點,充實。在成都的創業的多些,大多自己做開發,做遊戲,做APP,用他們自己的話說,也就掙個稀飯錢。在重慶的朋友自己開了一家瑜伽店,依然在每月虧損中。。。

其實,我要說的是,對於大多數IT人來說,一線城市產業集群的優勢是其它城市短時間無法比擬也無法實現的。如果有夢想,有能力,年輕的時候出來打拚打拚奮鬥奮鬥。當你年過30,膝下有子,父母已然老邁多病時,如果此時還不能在北京拿到戶口,未能成為企業高管,不能持續獲得高薪,缺少明顯的機會,不能為下一代打好良好的物質經濟和人脈基礎的時候。對於大多數普通的80後來說,理智的選擇依然是回去。回到自己老家,回到父母身邊,回到那個生你養你的地方,回到父母經營了幾十年的地方去。同自己的鄉親朋友同學一起,用自己在大城市打工掙下的資金基礎,用自己在一線城市獲得的思維模式和成功經驗,再加上父母親人遺留下來的一些人脈基礎。做點你自己喜歡而有成就感的「小事」,掙點小錢,過點小日子,照顧好父母和孩子。即便,那個地方相對於北上廣依然貧瘠;即使,那個地方的很多習慣你開始不堪;甚至,你的收入只是之前的一個零頭。但是,相對於父母子女家庭,事業上的成功真有那麼重要嗎?為什麼你能從一個小城市習慣大城市,而就不能從大城市習慣小城市呢?說白了還是精英思維在作祟!但你離開了北京,北京不會少你一個「精英」,但父母身邊會多你這樣一個兒子,子女身邊也會多這樣一個父親!


另外,回復一下下面某個答主的回貼。對於一些一線城市的本地人(俗稱土著)來說,壓力其實要小得多。而這些北漂的壓力,即使說出來,本地人實際上也很難感覺得到。他們從小生活在這個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的壓力對他們來說其實根本無法理解,即使了解一點,程度也要比北漂們弱得多。但就是這些無形的鴻溝,讓一般的普通人難以逾越。本地人能收入20W以上,的確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非常好的生活。因為他們在教育,住房,生活養老等各方面的成本都比北漂們要少得多。我身邊的北京土著朋友,相較於北漂們,大多數收入要略低。其實跟能力和水平沒有太大關係,也沒有其它意思。我的感覺是一種長期在制度保護下的慣性,讓大多數本地人失去了菱角和衝動。面對同樣的機會,本地人能夠付出的遠遠比不上那些住過地下室,查過暫住證,拿青春和生命在奔跑的北漂們。中國的戶口制度,其實說白了就是一種保護制度。之前是保護城裡人,現在是保護大城市裡的人和擁有土地的農民。制度難題,短期無解!


其實說白了,每個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有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標!當你在畢業後一無所有的時候,你的主要目標是工作和事業,你就應該選擇北京這類大城市去打拚奮鬥;當你有家有室,成為一家之主,擔負老小責任時,主要人生目標就是生活和家庭。如果兩類目標能夠同時滿足,那是皆大歡喜。如果只能滿足一個,那麼就選擇最主要和你心底最願意的那個。這個世界上,十全十美的選擇,魚與熊掌,能兼得者少之又少!


最後,做個廣告:本人投100W人民幣以內天使,也尋覓有理想有原則的北漂合伙人,有興趣有項目的同學請私信!

2014-11-16補充:

其實沒有想過這個貼能夠這麼火,短時間關注的人都已經3000多了,回貼也遠遠超過我的想像。說明這個問題的確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也有一些朋友提出了質疑,我盡量回復。但有些抬杠性質的,我就不一一作答了。提醒一下:


1.沒在北京呆過一年以上的請慎噴!區域不一樣,即使上海廣州深圳跟北京的區別都很大。拿其它城市的眼光來看待北京,無論戶口問題還是生活問題,其實沒有價值;

2.沒有小孩沒當父母的請慎噴!有孩子跟沒有孩子完全是兩種心態和兩種思維模式。說出來也無法理解,我之前年輕的時候也理解不了,有孩子了自然就理解了;

3.北京土著慎噴!別跟我說什麼漂二代也是漂。有些東西,土著是理解不了也不可能體會得到的。而且部分土著有抬杠亂侃的習慣,一葉障目卻覺得自己是在居高臨下,自我感覺良好。說的東西也讓人貽笑大方,對問題討論沒有意義!

4.糾結於文章內的什麼看病的挂號費,買房的位置等問題的請慎噴。我說的都是普遍現象,有特殊情況,那是少數!看病每個醫院不同,科室不同,大夫不同,價格不同,挂號的難度也不同。有孩子的都會盡量選擇好點的醫院,而好點的醫院基本是緊缺資源。如果普通號能掛上,社區醫院能治好病,北京各大醫院的黃牛也不會如此泛濫,某些醫院的專家號特需號也不會漫天要價。這是現狀,也是某些部門無能的表現,如何辯解也無用。另外樓下有回貼說在中關村上班可以去燕郊南五環買房等的,然後不在燕效買房就是想在中南海住,這類腦殘言論我以後直接無視;

5.那些動不動就說買房很簡單,不就是自己存一點,然後拿父母錢出來做首付的人,請慎噴。因為這種人我真心瞧不上。父母辛苦一輩子,存的養老錢還要給你交首付?這種價值觀我理解不了!


最後,我希望各位把重點放在這個題目的關鍵問題上,也就是未來如何?我的回復前半部分是說問題,後半部分是說未來如何操作,操作正確與否,見仁見智。但說的問題是現實的,某些人非要掩飾得多麼完美也沒意義,不然不會有如此多的人來討論這種題目!關鍵是未來如何走?OK?

再次補充:

剛看到一個兄弟的回貼,短小精悍,卻又一針見血!是為數不多能夠理解本貼的回復。

------------------------------------------------------

原文:

除了極少數的個別人
——你們沒有未來

用不了多久,就會有更廉價,更年輕,更高效的勞動力
把你們從自己曾經熟悉的地方,徹底趕出去。

這個答案雖然冷酷,但是卻是事實

---------------------------------------------------------


根據題主描述的情況,一句話:沒有出路。
為什麼呢?不只是房價,不只是戶口,不只是異地高考。
還包括很多,比如問題描述里一開始就提到的:

家裡的父母雙親逐漸年邁需要照顧,而我們卻在千里之外。接到北京,一是北京的氣候和交際老人不習慣,沒有道理讓老人到了落葉歸根的年紀還要陪你在外打拚。二是醫保還沒有做到異地就醫靈活報銷。再加上霧霾和堵車以及每天投胎一樣的擠地鐵,北京已經越來越不堪重負!

這段話等於是說:我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又不願把父母接過來,又想在父母膝前盡孝。
這個矛盾存不存在解決方案呢?——在人類掌握瞬間移動技術之前,不存在。

別的幾個問題也都可以類推,是同一個句式:
我的現狀是A,而我的心愿是B,我覺得沒法實現B,我的出路在哪?
拋開情緒化的牢騷不談,目前大家討論的方向是:是否有可能讓那些B被實現?得到的結論大抵是:在北京幾乎不可能,在別的地方也許有可能。這部分我覺得已經論證得很充分了。

我只是想補充一點對這種句式本身的看法。
這個句式背後隱藏了一個前提:我這樣的情況應該有一條出路(最好就在北京)。
這個前提,首先我不得不說,它是錯誤的。一個普通人要想運籌帷幄,提前看到未來的出路,除非他生活在一個極其穩定的,幾乎一成不變的年代。人們各司其職,各得其所,沒有變革,沒有挑戰,當然也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幾十年前,個人服從國家安排,服從組織分配,那個年代差不多就是這樣,可以一眼望穿自己的人生去向。組織會幫你安排好一切:吃食堂,住宿舍,孩子在大院里從小玩到大,上子弟學校,學習不用太拼,長大反正是接父母的班。生於斯,老於斯,說來也是很美好。但這個年代已經過去了,留下我的祖父母這一代人,迷惘而失落。幾年前我還在為房子發愁的時候,我姥姥就覺得很費解:「你都考上北大了,這麼優秀的人才,國家為什麼不管你?」
我向她解釋:國家不會操心我的事了,我的出路在哪,誰都不知道,國家它老人家也不知道。
國家恐怕連它自己的出路在哪都不知道。變化太快了。乾脆說,已經不存在一條所謂出路了。

——再說一句題外話,被大家吐槽最多的戶籍管束,正是那個「能看到出路」的年代的產物。
那時候,大多數普通人根本連「去北漂」這個選項都沒有。

再說回「應該有一條出路」這個想法。剛剛說了它是錯的,現在說,它並且是有害的。
這樣的想法,等於說我們希望把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轉化為一條確定的途徑。就算是HARD模式,總應該存在通關的策略吧!——這種想法,說難聽點是逆天而行,是狂妄的。道德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們這些芻狗卻說:「天地應該給我們留一條出路!」憑什麼?我們以為自己是誰?難道就因為我們「帝都北漂80後」人又多,又可憐,又很努力,命運就應該暗搓搓地為我們埋伏一條通道(最好在北京),讓我們又能買得起房,又能從事對口的職業,生活質量還不低,還能陪在父母身邊(並且讓父母就像生活在老家一樣習慣),醫保報銷,小孩接受高質量教育,高考分數線還比別的省份低?——這就是狂妄。這跟我姥姥說的「國家為什麼不管你?」沒什麼本質區別。
這樣想的人,既不笨,也不懶。他們有的是才華,大多數也願意拼搏努力(真的,你告訴我有這條路,你讓我怎麼拚命都行)。但他們的問題在於,不願意直面現實。必須依靠一個幻想中的,帶有確定性的,完美的未來,才足以支撐他們奮鬥下去。從心理感受上講,這樣當然會安全很多。但這種安全感是虛妄的,是飲鴆止渴,一旦得不到這種虛幻的保障,就感覺現實寸步難行。
對未來的期盼,人人都有。但是歷朝歷代,不會有人相信「我盼望的,就一定能實現」。唯獨今天這個時代,也許是有太多人致力於提供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了:學習、溝通、戀愛、生子、教養、職場、創業……都搞出一套一套的教程、方案、成功案例,連出門吃個飯都有按口碑排序,旅個游都能搜出最佳線路,跟朋友見個面都要打開手機記入日程,在工具理性主義的全面圍攻下(加上技術的不斷升級),人生好像已經變成了電腦上的思維導圖,一個可以拼裝拆解的模型。所以才有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我可以為我的未來找到一個最佳解決方案」。這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幻覺。

沉浸於這種想法的人,一路順風順水還好,一旦遇到挫折,或者乾脆像題主一樣,發現模型中怎麼也找不到出路,就很可能一蹶不振。他們不會直面現實:「我在荊棘叢生的地方四處摸索,我需要接受這就是我此刻的人生」,而是會選擇逃避,逃避的方式就是去尋找更好的模型:「應該有一條給我這樣的人的出路吧?」如果他們實在找不到這樣的出口,就只能自責:「當初腦子進水了,怎麼會選擇這個專業?」或者「都是因為我過去不夠努力」。然後被負能量裹挾,然後自暴自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就算未來變得更好了,不如意恐怕還是十之八九。從古至今,有誰敢說把事業、住房、子女教育、父母養老都解決得十全十美呢?不是這裡有遺憾,就是那裡有犧牲,這就是人生常態。在北京要遭遇種種限制;回到二三線城市又覺得池子小不甘心;出國移民,離父母更遠,把父母接過去語言文化還不通。能怎麼辦呢?生活不就是這麼亂七八糟的嗎,活著唄。

回到問題上來:帝都80後北漂的未來在哪裡?我的回答是:站在今天是看不見的,也不必看;過五十年再回頭,自然就能看到。也許這一代人其實是時代的寵兒,也許這一代人成為了時代的炮灰,也許這一代人挽起袖子改變了這個時代。都有可能。但站在今天不宜多想,多想無益。
看不到未來在哪,但還能堅持向前走,沿途偶爾還能樂呵樂呵。能做到這樣的,了不起。
看不到未來在哪,但還能堅持向前走。能做到這樣的,也是正常人。
看不到未來在哪,就沒法向前走,亟需看到一條出路……這樣,就是被幻想毒害的一代人。
借用弗洛姆的說法,安全和自由不可兼得。你想要生活得更自由,就必須承擔相應的不安。
世界上本沒有路,你走過去了,它就是你的路。


(2015年5月)用我個人的案例說說吧,依照慣例這類話題匿了,基層公務員一名,月入2000多,沒有房補車補任何福利獎金,只有純工資,三月底剛剛放棄了中央某部位offer繼續在基層埋頭幹活。本地很少人知道這件事情。


1.個人背景:

米帝常青藤畢業在西部某地級市基層一線,經貿口工作,公務員之前在帝都某上市公司做過兩年半,離職時月薪大概6W,被同樣幾十萬年薪的同事質疑,各種不理解為何要去那窮鄉僻壤(也不是老家,家在1000多公里外某二線城市,父母500強國企幹部)。


2.拿到中央offer:

去年11月閑著沒事考了國考報的是中央某實權部位,錄取2人筆試第三,剛剛3月份去帝都面試已過,由於面試前早就做了決定不去,只是想看看中央各位同僚的水平如何,so在體檢前寫了放棄聲明讓給了第三名(第三名是個美膩的小姑娘),當然這些事情都沒跟單位同事說過,對於我們這種十七線地級市而言,幾十年也沒有考進中央的。這種事情還是低調為上(你懂得,地方某些同志略微八卦)。此次赴京最大感受還是中央人才藏龍卧虎,首先名校出身,與我同進面試的幾位都是帝都頂級985;其次工作強度很大,加班嚴重。專業面試那天我經過部委門口武警小哥層層檢查進到院子里沒有直接進辦公樓,觀察了幾分鐘,周六早上7:15AM站在部委辦公樓前已經有不少人趕來加班,對其工作強度感慨萬千。。。


3.地方公務員中的「奇葩」

按照地方報道同事的原話「你是本省公務員中的另類,咱們這窮鄉僻壤難有什麼人才,像省直機關里北航人大畢業的已算鳳毛麟角「我的位置非常囧,本地人除了哈佛耶魯,其他美帝學校基本都沒聽過,自己常常遇到「你是米帝野雞大學畢業的渣渣「那種異樣的目光,慢慢也就習慣了(米帝學校在我朝官場真心不如清北人大好用,前段時間和北大赴某省選調生吃飯了解他們種種優勢。哎~早知道當年就好好複習考清北了)。


4.基層公務員最大的困境?

首先基層最大的問題在於「沒人看得到你」,直白點說很大概率你會永無出頭之日,一輩子下來還是個小科員退休,在我到基層後也真切目睹太多五十多的老科員,狀態不怎麼好。但是基層想熬出頭比中央難太多,儘管習老大說「宰相必起於州郡」,但在我市混到副處退休已算得上是個人物。而且地方主義也存在,像我這種外來的本上就。。。所以自己也沒指望什麼飛黃騰達,踏踏實實做點事比什麼都好。我對自己的底線定位是「終此一生還是個小科員,踢皮球不擺衙門臉的辦事員」


5.在十七線城市圖什麼?

「想做一點事」,這是我放棄帝都數十萬年薪和所謂「金燦燦中央實權機關「的唯一原因。

基層政府的問題:在地方工作這段時間,看到了少數人員不作為,非常心痛,尤其部分年輕幹部。。。哎!有太多次自己去其他部門辦理公對公業務也。。。。。哎。。。。。只能一遍一遍磨,你不去儘力做這件事情很有可能項目最後黃了或者被其他地市搶走,現在各地都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許多地方政府恨不能從上到下全民招商引資,我們這裡如果不努力項目肯定落戶別家,最後受害的還是本地經濟

本地有很好的氣候環境優勢和資源優勢區位也很好處於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重疊區,可就是發展不起來,自己思考過許多次認為還是軟環境出了問題。現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建設後感覺這是很好的機遇,倘若這次機會趕不上那本地更難有什麼大發展。此地雖不是我故鄉,還是有感情的,我常常周末一個人開車下到鄉鎮去看,經濟作物有哪些、三通一平情況搞得如何、某些手上負責的項目進度如何。要了解一線情況必須要自己多跑多看


6.為何選擇基層?

中央人才濟濟,這個崗位我不去自然有更優秀的人才頂上,不缺我這個海歸小科員,但我國人才基本都聚集一線城市,名校畢業連二線城市都不太願去,更別說回老家下基層。因此相比之下基層迫切需要人才,選了更需要我的地方

在帝都和一些中央公職人員聊過,總的來說中央政策制定層面,地方執行層面。我自認為屬實幹派,執行力強,因此棄中央選基層
我想引用中組部和習老大都說過的,我們現在最迫切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幹部?原話是「有豐富基層工作經歷的年輕幹部」。當然這種說法具體是否會落地執行我也不知道,不排除只是中央幾句空談畫畫大餅而已。

我認為這樣的幹部應當具備的特質為:一定程度的教育水平+深入了解基層情況+踏踏實實做事的心。但是高高在上的中央衙門總歸「居廟堂之高」,要了解一線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入基層,哪怕到頭來只是中央幾句空話給基層的諸位同僚畫了一個大餅而已,就把我當官場實驗小白鼠吧,我也不虧


7.基層苦不苦?

我離開北京赴地方報道時確有「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感,覺得下去要受苦。我從小就在省會城市長大,後來去美國、帝都等等都還算在大城市,沒有過在基層生活過的經歷。我市確實建設的很一般,父母第一次來看我時開車帶他們在市裡走了一圈,我媽邊哭邊說「怎麼能受得了這些」

但是作為在地方待了這段時間,我想告訴你「基層沒有你想像的那麼苦」,儘管沒有帝都的高樓大廈和各種便利,但是至少生態環境好、物價低、交通不擁堵,而且基本的生活設施比如超市電影院也都有,生活必需品和必要保障都還是有的。

基層沒你想像的那麼苦,真的。


8.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應該是項目落地簽約時,換算成對本地稅收、就業、公共設施建設能起到不小的貢獻成就感還是有的,儘管我作為一名小小的科員在項目中也只是龍套角色,但是我能做到不踢皮球,企業要跑其他部門遇到難處我會自己帶著他們跑,我搞不定時會藉助單位發函形式再去跑,總歸是多少有點作用,好歹兄弟單位的人親自帶著過來總歸是給點面子的。


9.放棄中央什麼感覺?

老實說有過猶豫,有人掰著指頭給我算賬一個北京戶口值多少錢,中央分房值多少錢(部委福利房或經適房),我這一放棄幾百萬嘩就沒了。這還不算中央在職級上提拔的優勢和到基層考察享受到的各種尊重。何必要在「窮鄉僻壤「吃了些苦?

我覺得「中央人才濟濟,不缺你一個米帝回來的辦事員,但是地方缺乏人才,尤其是當你看到許多人為為因素導致地方經濟發展滯後時。「我還是想把手上這幾個投資認真跟好讓其成功落地。帶動的經濟增長和新創造的就業崗位能讓多少本地民眾從中受益,這些是你給我一套北京房子或者戶口比不了的。


10.關於錢:

錢是個繞不開的話題,當年我筆試崗位第一,面試全市第一消息傳開後有不少準備國考省考的人來取經,問我「你覺得什麼樣的人適合做公務員?」。我答的很直接「經濟條件好的,要麼你自己底子厚,要麼你家裡底子厚,其他的真的不建議走這條路,你很有可能禁不住誘惑」。在我來此地報到前在帝都花銷也不大,衣服全部淘寶偶爾單反燒個鏡頭僅此而已,所以我計算過我銀行卡餘額足夠我來基層保證十幾年ok的生活。

一定的財力保證是你踏踏實實做事不受誘惑的必要條件。對公務員這個群體而言尤甚。

念這麼多年的書,不能總是只為你自己考慮對吧?有能力的話還是想憑藉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過得好一點。

希望能踏踏實實做點事,不負所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10近況更新:很久沒來(看到評論中許多人分析我在哪裡工作,答主現在在廣西,北部灣沿海城市下屬的一個縣裡工作)距離寫這篇文章已過去大半年,有了些許的成長吧。


這個答案是我1年半前寫的,我女兒已經完成入學手續,但並不是我答案里講的丰台一小,而是我們買了西城區的學區房,落戶在了廣外學區一所名校。


本來我們考慮女兒在丰台一小和北京12中也是個還可以的解決方案,但人總是有點情懷和不服氣,去年早間有個機會以可以接受的價格買了一套40多平的2010年的學區房,位於西城廣外學區,對口中學是:北京4中,北京八中,師大實驗中學,師大附中和14中這五所北京頂級的的中學。雖然並非本部,但以首選西城大學區,再根據經濟實力選小學區的原則,已經滿足。


一年半以來,我無時無刻不在督促我女兒努力學習和加強舞蹈專業訓練,雖然不設任何指標和考級壓力,但女兒也從不放鬆自己的要求。


這次西城區入學的經歷,讓我感觸良多。雖不敢叫囂什麼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作為父母,為孩子這一場人生長跑準備最好的體能訓練,技術訓練和長跑裝備,責無旁貸。


在北京的外地戶口十分艱難,本地戶口也不輕鬆,如果為人父母指望孩子單方面努力,那恐怕有愧於心,本次入學經歷,讓我對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感受到了新的壓力和新的動力,孩子也是這樣,從普通的少年宮考上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藝術團,成為專業舞蹈小演員,到順利通過幼升小面試進入一所名校,她也在成長,對自己的要求一刻不敢放鬆,並樂在其中。


人生長跑是全方位的支持和較量,作為父親和教練,我必須貢獻我全部的能力支持她奮勇向前。


======================================================================

作為北漂12年,又不是那麼缺錢的我告訴題主,如果沒有北京戶口,又不能嫁給北京人或者找一個北京戶口的妹子結婚,基本沒有出路


有句話怎麼說的?比你條件好的人比你還努力,所以呢?沒錯,這就是慘烈的現實,因為北京教育資源集中在西城,東城,海淀,因此北京戶口的娃的父母都在想一切辦法送孩子在這些區域讀書。就算你有北京戶口,如果你在朝陽,丰台你怎麼辦?丰台考大學有希望的只有十二中,十中和丰台二中,小學只有一小,五小,你怎麼辦?

剛才看到幾個很可笑的分析,大致是北京在發展等我娃高考那是幾十年後的事情,嗯,我很佩服這樣的神邏輯,敢情娃在家自學然後直接參加高考?作為一個北京娃的爹,戶口丰台,我也發愁娃能不能精準的考上十二中。

很多人完全就是自我意淫和幻想,在帝都資源如此珍稀的今天竟然幻想帝都會給外地戶口的娃放鬆高考政策,我也是醉了。來,爺再來點負能量,從畢業開始,打盲目樂觀主義者的臉。

22歲或24歲畢業,進BAT無北京戶口,年薪20萬起(十年前我月收入一萬起,各位可參照,我也被買房子折騰的半死)

設定26歲談婚論嫁,賣血賣腎五環外置業成功,背負貸款150萬,月供12000

28歲娃出生,三年後幼兒園,突然發現五環外沒有好幼兒園,公立園不收非本地戶,3000元每月的私立園還不如750+600的一類公立園(此處秀優越,我娃每月1300,北京市重點一類幼兒園,本班無外地戶口)。不能讓娃輸在起跑線,節衣縮食,去伊頓國際,每月8000,誰讓咱是BAT呢?!

高端,高端了三年,娃上小學,北京小學根本不收,沒學籍,咋辦?借讀基本把娃的前途毀了,借讀到高三回江蘇只能慘死在考場,回老家讀?老人照看不靠譜啊!繼續伊頓匯佳楓葉?嗯,一年20萬綜合費用,干不幹?娃從小學讀到高三再SAT出去沒個400萬根本不成才,要不讓娃讀西太平洋大學?呃…

好了,別做夢了,如果不能給娃一個安全兜底的方案(底線是保證娃順利考大學,不管在哪),就別意淫了好嗎?!

指望北京放鬆政策?得了吧,還不如指望你自己在BAT年薪百萬更實際!

夢是要做的,但別老做白日夢,北京市落戶政策很清楚,弄盆開水照照自己有多大能耐落戶,實在沒希望的,就別做萬一實現的夢了,有那時間還不如去深圳上海南京成都武漢更實際


多說幾句關於帝都發展的,首都現在已經是不堪重負和超載,首都未來精英化,資源稀缺化是大勢所趨,這城市的前途很簡單,這就是中國的政治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和資源最珍貴的地方,就憑這個,外地狗就很難存活。


有人說市場經濟會使得北京資源合理化,現在首都恰恰就是按照市場規律在運作,資源稀缺,必然導致價高者或身份尊貴者留存,淘汰沒有足夠資質和資本的人留在這裡。


首都本來就是要把沒有資質的人往外面逼,現在首都已經外遷了許多工廠和機構,未來還會在大河北和環渤海生態圈內趕走更多的人,留下的,除了本地土著,就是這個國家精英中的精英。


我早就說過,北京是個國家,其他城市只是北京資源輻射的殖民地而已,上海好點,其他的,呵呵呵呵。


其實關於為什麼沒有戶口就等於沒有出路,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經寫得很好了,作為一個過來人,女兒也是北京戶口的人,我只能友善建議北漂們,如果你們沒錢沒資源給自己爭取一個名分,就不要在北京安家,你可以在這裡混,但這裡永遠都不是你的家,有錢,要看量級,幾百萬在北京,你拿不到一個有尊嚴的地位,遠比不上每天吃小菜啃包子,每月3000元的土著。


北京有些父母也曾幻想未來,但是娃一轉眼就上幼兒園,再一轉眼就上小學,有些父母就是這麼把娃的未來給毀了,個別辦了借讀的父母賭博一樣的賭北京高考政策鬆動娃可以在北京高考,等來的是什麼?晴天霹靂而已。永遠都不要拿你孩子的前途去賭你的預判,永遠都不要幻想自己一定可以送孩子去國外名校留學(說實話我都不敢確定我一定可以送我娃在匯佳讀三年然後參加SAT和托福,申請美加的好學校,雖然我資源很多,所以我給我娃的兜底方案是考上北京十二中,然後踏踏實實的參加高考),永遠都要想到最差的結果,給孩子一個兜底的方案,否則,你會愧疚你孩子一輩子。

悲慘閱讀: 非京籍母子的高考掙扎:繞了半天還是只能考大專


所以我真心負能量的善意的勸各位,不能為孩子謀求前程的,還是該咋地就咋地吧


除了極少數的個別人
——你們沒有未來


用不了多久,就會有更廉價,更年輕,更高效的勞動力
把你們從自己曾經熟悉的地方,徹底驅逐出去

這個答案雖然冷酷,但是卻是事實


不請自來,從我個人在北京漂了四年的經歷來看,面對戶口,子女教育,稅收三座大山,實在是看不到未來。

戶口:
我是08年暑假去的北京,當時僥倖過了baidu的面試,混了進去實習。暑假裡拿了部門季度最佳實習生,所以經理幫忙爭取到了special offer,按照研究生給了我年薪,但是鐵定拿不到戶口。沒戶口小孩上學怎麼辦?找個有戶口的北京大妞?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駐馬(斯特丹)店小農村出來的孩子,家庭背景就那樣了,人不高也不帥,北京社會資源完全沒有,顯然是找不到有戶口的妹子的。一路私立學校送出國更不用提,隨便算下來就要500萬,靠工資幾個人掙得出來?反正我是沒戲。 難不成送回河南高考? 老家縣城十年沒一個清北,總不能折騰爸媽去大城市陪讀去?

其實08年時二十幾萬在北京還是很爽的,想吃烤大腰子吃大腰子,想吃西餐吃西餐,周末看個音樂劇,和同學同事打打桌游k個歌,來個(正規)按摩足浴啥的,各種運動辦得起會員卡請得起教練。但是想想自己,原來在小縣城讀書,五點起床上學到晚上十一點,還有英語老師那和河南話混在一起說完全區分不出的英語,總不能下一代還回去受這個罪?(鳳凰男的觀念么,總是想一代比一代強啊。)

當時猶豫了很久,怎麼辦呢?沒家庭背景沒有好看的臉,只能讀書唄。知識改變命運么。雖然讀不過清北那些學神,但咱別的更不會了不是?所以就推掉了offer,保研去了中科院。當時戶口政策沒那麼緊,北京高校畢業生還是有渠道爭取一下的。當然現在去IT企業基本都不要想了。

房子:
讀研的時候老媽看著北京的房價天天發愁。獨生子嘛,有算是爭氣,想著能幫我一點是一點,七湊八湊湊了一點點錢,要我去看看房。不要大不要新不要近,起碼有個落腳的地方不是?租過房的都知道,真不是矯情。不用擔心年年被房東趕搬家,能買點自己的傢具,不求多好,有個小電視,弄點宜家的,好好布置一下,幸福感完爆租房的。

誰知道看了看房子更加覺得沒未來。05-10年那波房產漲價,真正是中國財富和階層的大洗牌。最有錢的那部分人不說,普通老百姓,趕上了,咬牙貸款買了一套兩套房子的,轉眼就成了百萬或者千萬富翁。靠房租就財務自由了。沒趕上的,基本就沒什麼希望了,首付不提,光月供動不動就要一萬,這還是五環外的幾十平的房子,每天還要擠排隊半小時才能進地鐵站的地鐵。

這樣一下划出來的有房和沒房階層,生活狀態,安全感天壤之別,和個人努力有關係么?和個人天賦有關係么?我覺得沒太多關係。所以才叫做看不到希望,因為能決定住房這種基本需求的各種因素,基本都不是個人可以掌控的。

稅收:
增值稅,汽車關稅,房子土地收入這些都不談,就說說個人所得稅。這是個工薪階層專屬的稅種。為啥呢?中國的大部分(或者說絕大多數)有錢人,掙錢靠的是灰色收入。不承認這點的都是不客觀。即使再退一步說,「有能量」的人,是有辦法避稅的。工薪階層呢?全國上下統一稅率,不考慮不同地方生活成本區別。月薪的個稅,算上企業用人成本等,工作幾年的程序員很快稅率就可以達到40%甚至更高。這在很多國家都是只對富人階層收的稅率,但是在北京就是收在了戴口罩擠地鐵,搖號買捷達,租住在回龍觀順義的人頭上。 辛辛苦苦掙了錢,再被截胡一次,我的感覺就是加班完回家的路上背上的包袱更加重了。

哪怕是好命,趕上了BAT某家上市,也不見得就能翻身。 當年在baidu很多同事手裡拿著原始股,賣掉變現後發現個稅率達到了近50%。四五百萬的股票,到手就只有兩百多萬,剛好夠首付。當然這個錢其實還挺多的,羨慕嫉妒ing。。。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趕得上,比起早早買房,財務自由的人,少了很多很多吧?

總結:
北京好不好?當然好!我喜歡各種博物館,各種展覽,各種演出,還有無數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機會。以及永遠看不厭的北京大妞 ^_^.
可是,想了想實習時在微軟和百度各種大牛:拿了原始股的元老為了換到海淀學區奔來奔去,國際知名學者拿著global pay只能住回龍觀每天為了避開早高峰六點出門。再看看自己,終極此生可能也不見得趕得上人家那麼好的機會,達到人家成就的十分之一,真的是看不到希望。

所以一怒之下考了GT,申請來了美國讀書。相比北京,美國又無聊,又不好吃,妹子又少,唯一的好處就是能有希望:綠卡,不愁生活的錢,和住的舒服的大房子,都是眼睛看得到的。

說真的,如果我有能力在北京搞定戶口和能走路上班的小房子,我是肯定會留在那裡瀟洒快活的。
「可惜,我們的故鄉,容不下我們的夢想。」


數年前我看到有人說,別讓這座城市,留下了你的青春,卻留不下你。

彼時我仗劍遠行,並不在意居無定所。

我知道,有那麼多的年輕人,曾賭咒發誓,一定要在北京留下來。

他們會暗暗捏緊拳頭,咬合牙齒,拼了命的讓自己更努力一點,只是為了能夠留下來。

可是這座城市,對於絕大部分年輕人的未來,依舊是無解的。

2014年騰訊做了一期名為」再見兩元時代的風景」的專題,我看了之後忽然有點難過。

這座城市太大了,大到了,留不下我們。


數以十萬計的上班族輾轉於國貿和通州之間。他們試圖從這條線上找到一個入口,把自己嵌入這個城市,在這裡安頓他們的人生。

延伸的地鐵線,灌溉了京郊的房市。草房站旁的小區,已成為北京東部最密集的居住區。

延伸的地鐵線,灌溉了京郊的房市。草房站旁的小區,已成為北京東部最密集的居住區。

山頂放風箏的老人腳下,是修建四十餘年的一號線,3分鐘一班的車次,45年不變的路線,穿31公里,每天運送十三分之一的北京人口。

山頂放風箏的老人腳下,是修建四十餘年的一號線,3分鐘一班的車次,45年不變的路線,穿31公里,每天運送十三分之一的北京人口。

從天通苑北站出來,穿越一片空曠的草地,一室一廳一衛的房租低於每月千元。這是北京客流壓力最大的一座車站,每天早高峰一小時進站人數達14000人。

在地鐵末端尚未延伸到的地方,人們只能乘坐擺渡車回家。

人們乘坐4號線去頤和園看傳說中的風景,但很少有人會坐到終點,欣賞五環外,非官方的風景。

人們乘坐4號線去頤和園看傳說中的風景,但很少有人會坐到終點,欣賞五環外,非官方的風景。

地鐵的燈光,是都市深夜裡的燈塔,是寫字樓和棲身地的任意門。

小女孩和城市一起成長,在她的童年記憶里,有地鐵呼嘯的聲音。

第一次來的人,出了站,通常都不知道該往哪裡走,一切都在建,一切都還沒建好。


這裡是都市末端的遙遠風景,也是疲憊的人們,北京的家。

而今年8月,我也將離開北京,像是多年前告別少年時代一樣,告別我青年時代停頓過的城市,奔向我的中年。

多年前那句話,一語成讖。又或許這才是無可更改的既定現實。

北京留下了我的青春。

卻最終,沒能留下我。

這裡有一個答案,或許對你們每個人都有意義:你經歷過的、能想到的對孩童最具精神摧毀力的一句話? - Alex waker 的回答


之前聽人說知乎是程序員的豆瓣
此言不虛


1

北京上海,正在關上的門


我要上車!


北京、上海的年輕人,過去的一年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一個變化——這個城市變得對他們越來越不友善了。

控制人口流入、疏解人口,已經成為兩個城市未來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上海常住人口在2016年首次出現了負增長;北京的動作更大一些,「以房管人、以證管人、以業控人」……實在是把「人」當成苦大仇深的敵人一般了。

當然,近一整年的房價暴漲,甚至比政府的人口調控更有效,直接粗暴地設置了對大多數人高不可攀的安家門檻(參見:如何看待 2016 年初上海房價一天飛漲 70 萬元?)。

高房價與人口限制相輔相成,攔住了人們移居北上之夢。


北京五區公布人口上限 圖片來源:新京報


中國當前如此力度的城市人口調控,可以說歷史上、世界上都是罕見的。

那麼,為什麼一線城市要限制人口流入?

少了新鮮血液補充的北京上海,還怎麼去和其他的世界城市比拼廝殺?

這麼下去,年輕人該去哪裡好呢?


對於這些問題,我最初也非常困惑,然而現在,我對當前的中國城市化格局有了新的理解:

在高鐵的作用下,或許中國在走上一條全新的城市化道路——

發展城市群 + 構建全國尺度的城市網路

2

路線之爭:大城市 vs 小城鎮


整個故事,要從中國城市化的路線之爭說起。


第一條路線,是發展大城市,這一派以經濟學家為主。

城市越大越好,這是符合經濟學規律的。從經濟學角度,可以從「就業乘數」、「規模效應」、「產業鏈」、「正外部性最大化」、「高效率的公共服務供給」等等方面,論證大城市的好處,參見《城市的勝利》《大國大城》等書(《城市化的暗面》)。

基於這樣的觀點,大多數城市管理者都希望看到納稅的市民增加。不少專家擔憂北京上海的自我設限,影響未來的城市競爭力。例如正在進行的兩會中,蔡繼明委員就提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未飽和,無需設上限」。


第二條路線,是發展小城鎮,這一派以社會學家為主。

這一派紮根於中國的社會現實,特別是對三農問題有深刻的理解,認為遍地開花的小城鎮更符合中國國情。相對的,對大城市抱著一種警惕的姿態,擔憂大城市化帶來的各類城市病、資源承載力限制、社會矛盾激化等問題。


向左走,向右走 圖片來源:幾米


現在的我們,並不比兩派的前輩們聰明,但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以得到稍微公允的態度:兩種路線都有可取之處,也都不完全正確

大城市路線支持者主要是基於西方國家經驗,但是西方國家的城市化走過了上百年、幾代人的時間,而中國城市化在幾十年、一兩代人內就將完成大半,帶來的社會劇烈變遷、貧富差距、移民問題、就業問題都不是輕易能解決的。

小城鎮路線是基於對沿海地區的調研(費孝通先生提出了「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珠江模式」),然而這些小城鎮的發展並不僅因為它們小,而更是因為它們的地理條件優越、民風開放。中西部、東北小城鎮大多處於衰亡之中……並不是全國的小城鎮都有條件在市場經濟下發展壯大。

多年以來,中國城市化在兩種路線當中搖擺,既曾經非常激進地趕城市居民下鄉,也曾經毫不拒絕全國人民來北上廣買房炒房。


那麼,現在北京上海的選擇,意味著中國又開始走小城鎮路線了嗎?

不,中國已經選擇了路線——既不是發展超大城市,也不是發展小城鎮,而是發展城市群。

3

走向城市群

圖片來源:全國城鎮體系規劃 2006-2020


全國尺度的城鎮體系規劃,早在2005年就有了。

不過那個時候,高鐵尚未出現,城市之間聯繫的軸帶比較理想化。對各個城市的安排更像是示意性的「排座次」,並沒有真的影響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事實上,在那個時期,城市之間的競爭關係要明顯強於合作關係。(參見:世界上正在發生著哪些國內少有人關注的重要變革? - 周看看的回答 - 知乎

另外,這一版規劃是由建設部單獨編製的,效力有限,還暫時談不上在高層中形成了共識。


2013年發改委城市群方案 圖片來源:江南時報


2013年,發改委放出消息,擬在已經形成的10個城市群的基礎上再打造10個新的城市群。2014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公布。

這一輪規劃沒有非常具體的空間方案發布,也可以理解為決策層正在協調形成共識的過程中。其真正的成果,不是一個方案,而是一條路線:發展城市群的戰略路線。

「發展集聚效率高、輻射作用大、城鎮體系優、功能互補強的城市群,使之成為支撐全國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台。」《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

至此,基本終結了長久以來,經濟學家支持大城市,社會學家支持小城鎮的路線之爭。同時,這一輪規劃初步對中國的城市化格局加以確認,提出了城市群之間的差異化定位。

其不足之處在於,側重於建立城市群內部各市縣之間的聯繫,而較少規劃城市群之間的相互聯繫,規劃圖中都是一些孤立的大小圈圈。

城市群空間分布示意圖 圖片來源:「十三五」規劃


2016年,「十三五」規劃公布,提出了19個城市群,思路上繼承了上一輪的探索成果,將發展城市群作為國家戰略。同時,依然是示意性的畫出了城市群之間的聯繫。

走到這一步,可以說中國的城市化理念看齊了世界水平,要知道,世界級的大城市群全世界也就六七個。稍低一級的城市群,則是各國都在努力經營的,小一些的發達國家也只能勉強拿出一個來。


但是「基建狂魔」中國到這裡停步了嗎?

不,我們還有高鐵。

4

現在與未來的出行故事



大故事繼續之前,來說幾個出行小故事。

朋友某天有急事從南京去蘇州,當天來回,回來直感嘆高鐵的方便:從出門到站台候車總共花了20分鐘,坐車也就個把小時。

等車的人們少有拿大件行李,特別是上海來蘇州的,基本上就當是周末坐地鐵來上海後花園玩一圈。

進而說起,如果有上海的好工作,卻不想承受「嚇人的房價vs老破小蝸居」的兩難選擇,住在蘇州倒是個不錯的方案。



圖片來源:中新網


事實上,早已經有不少人作出了跨市乃至跨省通勤的選擇。

比如,在深圳上班的人,很多在東莞、中山、惠州買房,老人小孩在環深地區養老上學,自己在深圳租農民房住,周中上班,周末才回家。從蘇州、杭州到上海上班的人群也不在少數。


再比如,北京一名叫姜京子的女士,每天5小時花費225元從河北到北京上班。

「我覺得這沒什麼啊。」每當別人對她這一舉動表示驚訝時,一向樂觀的姜京子都笑呵呵作答。她也給記者算了筆賬,交通費每月四五千元,減去這個成本,她在北京的收入也要比在滄州工作收入多。從時間上來說,跨省上班花在路上的時間大概是兩個半小時,比她之前從東六環到單位的時間多了不到半小時(工人日報)。

這個故事的另一半是:她來滄州是為了和丈夫團聚,而她丈夫之所以到滄州工作,是由於所在汽車企業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在河北滄州建設第四工廠。


姜京子2016年的部分車票 圖片來源:工人日報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每個人對工作、居住、通勤的敏感度不同,因此也並不對個人的選擇多作評價。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高鐵的普及,一種過去沒有想過的通勤形式、生活形態正在出現

背後更根本的是:中國城市之間的關係正在發生變化


「門到門」的未來路徑 圖片來源:自繪


2016年,隨著共享單車的出現,從地鐵站到家門的「最後一公里」問題正在被解決。

如果更有想像力一些,也許我們會看到一種全新的出行方式,例如:


共享單車5分鐘+地鐵10分鐘+高鐵30分鐘+地鐵10分鐘+共享單車5分鐘=1小時

————————100公里————————


趕時間的話,還可以前後半段選擇打車約車,或者自己開車到地鐵站。

這麼一來,幾乎可以在1個小時左右,從蘇州市區內地鐵附近的一個地點,到上海市區內虹橋站周邊地鐵附近的一個地點。兩地相距100公里。

圖片來源:百度地圖,實際這條路線要稍長於1個小時


同樣的1個小時,在日本,能50公里外的郊區新城坐火車到達大城市中心。

同樣的1個小時,在美國,能從50公里外的另一個城市開車到達大城市中心。

與日本的方式相比,中國的高鐵通勤更快、更遠。而與美國的方式相比,而中國不需要會開車的成年人當司機,可以是老人、小孩,還可以是一大群人。


這樣的出行故事,充滿了迷人的潛力。

在下一代人的心目中,城市與城市之間或許不是截然分割的關係。相鄰的大城市之間不過1小時高鐵的距離,也就是市內堵堵車的時間罷了。

那麼他們眼中的城市群,又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5

城市網路:比都市圈更大,比城市群更大


首先說明一下「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區別,基本上「都市圈」是由一個大城市向外拓展的單核結構,「城市群」可以只有一個「都市圈」,也可以是多個「都市圈」構成。


美國,汽車交通下的都市圈規模:

洛杉磯都市圈(Los Angeles metropolitan area)面積為1.25萬平方公里(Wikipedia),近似看作100公里見方的範圍(實際上是若干狹長帶狀),這大約是汽車交通所能蔓延的最大範圍。

美國西海岸大城市群,就是由加州南側的洛杉磯都市區,和北側的舊金山灣區都市區組成。但它們之間的距離足有600多公里,開車足足要6小時,往返坐飛機比較便捷。其實兩者聯繫並不太密切,兩者之間的地區也沒有被帶動發展起來。

洛杉磯都市圈 圖片來源:谷歌圖片。加州都市區人口密度參見:美國為什麼不大力修建高鐵? - 社會 - 知乎 魚非魚的回答


日本,在地鐵與城鐵為主的軌道交通下的都市圈規模:

東京都市圈,面積約1.34萬平方公里,大約是以市中心為圓心畫一個半徑60公里見方的圓形,這大約是地鐵與城鐵支撐下的最大範圍。

在高鐵的聯繫下,東京都市圈與名古屋都市圈(靜岡、名古屋),大阪都市圈(京都、大阪、神戶)三個都市圈共同構成了狹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東京都市圈 圖片來源:東京都市圈發展對我國特大城市發展的啟示,李鐵 文輝

東京都市圈的軌道交通,黑框為東京市23區範圍 圖片來源:谷歌圖片


這些都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都市圈,非常了不起。

然而,基建狂魔中國的畫風卻不是這樣的……

雖然以單核為中心的都市圈蔓延還在繼續,但是,中國正在同時「自上而下」地搭建一個完整的城市網路框架——

從「四縱四橫」到「八縱八橫」,馳騁在超過3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超級巨大的城市網路:



中國高鐵線路規劃,疊合人口密度圖 圖片來源:中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從另一個側面可以佐證城市網路正在形成。

2017年,由國務院要求,住建部、發改委等中央19大部委聯合編製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中提出了「國家中心城市」這一概念,是指位於城鎮體系最高位置、且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的城市。除了北上廣深,天津、重慶、瀋陽、南京、武漢、成都、西安、杭州、青島、鄭州、廈門位列其中,一共15座中心城市。

這個提法其實有些奇怪:既然已經在國家戰略上強調了「城市群」的概念,後續也應該繼續按照城市群來布置政策才對。如果要示意城市間的高低次序,那麼已有的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等行政級別也已經足夠。為什麼要從城市群的「面」倒退一步,去強調單個城市的「點」呢?


答案是,唯有將「中心城市放在了全國城市構成的網路當中,它們的「引領、輻射、集散功能」才會凸顯出來。

在高鐵的作用下,前面說到的城市群之間的虛線聯繫,變成了實實在在的關聯,構成了全國性的城市網路。這些中心城市的樞紐作用,就像地鐵的多線換乘站一樣凸顯出來:


中國高鐵運營線路圖 圖片來源:foxtao


同時,中國的城市網路是向下兼容的,各地的地鐵、城際鐵路也可以銜接到這個網路上來。並不影響城市群內部交通繼續如火如荼的建設。


高速公路建設,以珠三角為代表,按照10公裡間距的密度在鋪。當地鄉鎮人民都過起了周末開車游遍廣深港澳的有車族生活,向美國西海岸看齊。

城際鐵路建設,以京津冀為代表,僅去年批複的《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總里程約1100公里。目標到2020年基本實現京津石中心城區與周邊城鎮1小時通勤圈。

地鐵建設,以長三角為代表,各地在同時瘋狂建設。至2017年初全國通車裡程達3700多公里,已批複未建成的則是其兩倍之多。長三角1小時的通勤圏已經基本建成。將上圖局部放大、加上地鐵,就會形成如同主動脈和毛細血管一般的結構:


長三角地區高鐵與地鐵圖,據上圖改繪。這裡僅含上海、蘇州、南京、杭州四市,圖中許多城市也有地鐵,此外還有城際鐵路。


想像一下,在下一代人看來,相鄰的中心城市之間不過是2-3個小時的車程,一個上午就到了。

下一代人的時空觀將是完全不同的——整個城市群,不過是一個大一些的市;整個中國,不過是一個大一些的省罷了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年什麼年,不就是從開封到湖北嘛,高鐵3小時就到啦,柳夫子,下周我去看你吖 O(∩_∩)O~」

「……」

6

結語


1、小結一下,高鐵對城鎮化的影響:


① 城市擴張從蔓延變成跳躍式

「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TOD),在以軌道交通為主時,未來的城市擴張將不再是連續的「攤大餅」,而是間隔跳躍式的擴張。

② 擴大都市圈的範圍

都市圈的範圍≈城市間聯繫的極限≈1小時交通圈的範圍,高鐵將這個範圍從公路網、地鐵城鐵能支持的半徑50公里,拓展到了半徑100公里以上。

③ 強化都市圈之間的聯繫

都市圈之間的相互關聯構成了城市群,而高鐵的聯繫作用強於飛機與長途汽車。

④ 構建城市網路

高鐵模糊了城市群的邊界,沿京滬高鐵、京廣高鐵基本2小時到達另一個城市群,多個城市群構成了全國尺度上的城市網路。

2、城市網路形成後的效用具體如何,可以結合本文最初提出的三個問題來回答:


① 為什麼北京上海要限制人口流入?

是為了更好的構建京津冀、長三角等城市群,將未來人口向城市群內的中小城市、小城鎮引導,同時也向城市網路里的其他中心城市引導。

如上述TOD模式,由於高鐵的通勤距離比地鐵城鐵遠,與其跳躍至一個新建的遠郊新城,或許還不如直接跳躍至一個城市群的次級城市。


② 少了新鮮血液補充的北京上海,還怎麼去和其他的世界城市比拼廝殺?

第一,國際城市競爭的主體,從來不是單一城市的行政區劃範圍,而是作為整體的都市圈乃至城市群。未來雖然限制了北京上海行政區劃中心城區的人口流入,但是對於都市圈外圍,以及京津冀、長三角城市群的其他地區,依然會是鼓勵人口流入的態勢。

第二,中國將追求城市網路整體效用的最大化,而不僅是單個點的最大化。城市網路一旦形成,所有網路間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成本都會降低,增進總體效用。

第三,中國城市間的級差結構將得到優化對內,將會使沿線途經的城市獲得極大的區位改善。單純從高鐵「八橫八縱」圖來看,北上廣的樞紐優勢雖然依舊,但是武漢、鄭州等樞紐城市的地位提升更為明顯。福建、山東等大都市群的中部地區近年來提升顯著。

第四,如同互聯網一樣,任何網路的規模越大,整體吸引力越大。對外,周邊國家和地區將會積極謀求加入中國龐大的城市網路,這種吸引力是難以抗拒的。


德國沒有世界頂尖的大城市與都市圈,只有由中小城市和鐵路系統構成的城市網路,但這不影響德國成為一流的發達國家,同時貧富差距、地區差距等問題大大好於美日等國。中國將用高鐵構建出相似卻更大規模的城市網路。


③ 未來年輕人該去哪裡好呢?


城市拓展模式圖,自繪,圖中軌道交通為單線,高鐵為雙線。


不妨先看圖,給出4個選項:


A.距離市中心20km的外圍郊區(北京六環、上海外環外)

B.距離市中心40km的遠郊新城

C.距離市中心100km的高鐵下一站

D.距離市中心200km的次級樞紐城市


答案解析:A是美國的答案,既不太搞地鐵也沒有高鐵,全靠城市自己蔓延。B是日本的答案,用軌道交通和郊區新城引導發展。

中國過去選擇了A和B,例如北京在搞通州新城,上海在搞臨港新城。而現在,通過高鐵的建設,讓C成為了通勤的可能。但政府真正希望的,不是讓居住人口遷移到C卻仍要往市中心通勤。而是通過城市網路,讓C、D擁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有更多產業入駐,人口也自然駐留在C、D。

要注意,每個選項都是向下兼容的,選擇了B同時還能選A,選擇了C同時還能選AB。越多的選項,意味著城市開發中有越高的彈性,畢竟靠近城市中心的土地總是用一點少一點的。

3、高鐵+城市網路,這是一條沒有國家走過的城鎮化道路。

其他國家和地區,幾乎不可能實現中國式的大尺度城市網路——或者限於國土面積,如英國、日本;或者限於地區自治,如美國;或者限於制度差別,如歐盟國家。未來的其他國家,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高鐵+城市網路,這是一條新型城鎮化道路,也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

---------------

圖片來源:已標註,其餘自繪

城市周看 為思維尋找盲點,為城市尋求共識

微信訂閱:cityzhoukan

鏈接:上海對年輕人關上大門了嗎? - 周看看的回答 - 知乎

鏈接:北京為何要嚴控城市規模? - 周看看的回答 - 知乎

*說明:
這個答案平行放在了幾個問題下,其中本答案下的評論戾氣最重。
情況可以理解,因為關注這個問題的80後北漂們是要一個解決方案,而不是聽我講理論畫大餅的。
但是反過來,我也沒有提供解決方案的義務,將理論畫大餅也不過是一時興起。具體決定是每個人自己的事,而且情況各不相同。

通勤的例子,在本回答中僅是作為一個引子,為了引出一種新的城市間關係,和新的空間觀念。
並不是鼓勵所有人這麼去做,參見結論第2點。也僅僅會是一部分符合條件的人的選擇,例如始終點靠近高鐵站。

堅守或轉進,都需要勇氣。


你知道一個人能獨自在北京生存下來已經戰勝多少人了嗎?

我媽用半輩子努力給我墊腳,才讓我有這個能力。

她本來是縣一中的金牌老師,但是生了兩個孩子後,發現一個問題:我們長大後可能都上不了大學!

整個縣城每年考上大學的都是在縣一中高中部出來的,所以不考上縣一中初中,就沒有考上大學的可能;每年畢業生裡面考上大學的不到一半,所以考上後還必須保持在前十名的成績,這個可能才會變成現實;

而縣一中只有兩個班,一個班30人,錄取一半靠考,一半靠遞條子。每年小學畢業生大概在數千,還在逐年增加。這意味著,如果小升初的考試不能在數千人中考到前30名,等於與大學無緣,這個壓力是巨大的。但通過和去武漢與上一級地區的朋友的通信,她發現一個很簡單的事情:越往上,學生考大學的幾率越大,壓力越小。所以如果孩子要有學歷,她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賭我們的考試能力,一個是賭自己的。

於是那一年她做了一個改變全家命運的決定:辭職,去考成人高考,然後儘可能往上走。

那時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離成人高考年齡截止期只有不到一年時間,初中老師,當時的高考內容對她而言基本陌生。

關於她備考的故事,當我長大後從當年幫過她的朋友口中聽過各個角度的描述,中心內容都是:太不容易了!太厲害了!

家務和孩子全丟給我爸和姥姥,她打起包袱住到同學家,列了一個超級詳細的計劃表,根據自己學力安排進度,三個月啃完課本,三個月做題鞏固,兩個月備考。沒日沒夜學習,不懂立即找該科老師問(當老師就是這點好)。她最津津樂道的事迹是,高考政治前一天晚上複習看到一個題目不會做,晚上十一點跑去學校宿舍把該課老師從被窩裡拽出來講解了背下來,第二天考試,壓軸大題!

就這麼著,名列前茅考上大學,畢業分配到地區銀行,然後把我爸調過去地區,我們全家算是從縣城跳躍了一級。憑著年年拿省優秀的事迹,十來年後又調入省分行,全家又跳躍到了省會。她的夙願得償:雖然我們都沒有遺傳到她的好學基因,但好歹也都順利考上大學,畢業後陸續來北京漂泊,白手起家,安家落戶。

所以我並不特別擔心「北漂的未來在哪兒」這種問題。這個世界從來沒有承諾過誰必須擁有光滑順遂的人生——生在金正日家裡都不定能善終呢。未來的人生是人生,現在的人生難道就是耗材?人長著腳能走呢!資源在哪,我們就去哪;這裡不讓留,就想辦法去那裡,這個時代總不會讓有手有腳的大活人憋死。父母為子女計,能力範圍內能做多少做多少,儘可能提供高的起點,就算問心無愧了。孩子長大後過什麼生活,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想兜底包圓兒孩子的人生,不當人上人誓不罷休,這種額外的壓力我覺得過分了,不利於精神健康。


近況更新:

好多人來問我現在的情況,多謝關心。現在挺好,辦了工作居住證,和這個答覆里的男朋友結婚一年多了,買了一套小房子,正準備要第一個baby。(2017.8.30)

==========================

0:13,我在煙袋斜街的Azucar Bar一邊等男朋友和老闆聊天結束,一邊給你打下這個回復。

22:13,我剛結束了一篇2500字的採訪稿件,準備明天發。

18:00,我剛結束了一次發布會採訪,接到臨時的稿件要求,在東三環中路的財富中心Zoo Coffee館找了一個座位,繼續準備碼字。

16:00,結束了搜狐視頻的2015年推介會,在會場上寫完了早上的稿子。馬上準備前往採訪查爾斯張的專訪室。

14:00,我在吉野家點了一份川香肥牛飯套餐,草草爬了幾口,就上地鐵準備去搜狐活動的會場。

12:00,拖了兩周一直沒空寫的稿子,剛剛碼了一半,一看錶怕來不及,打算出門吃飯。

09:00,刷牙洗臉完畢,坐下來想稿子的提綱。翻了三個採訪超過1小時的錄音整理,找其中的重要信息,列提綱,查背景資料,開始碼字。

08:00,鬧鐘響,按掉,賴床,冥想今天要做哪些事情。

0:30,睡覺,和男票互說晚安。

基本上,周一到周五都是類似的工作,周六睡一天,周日做飯,出去看電影,找一個喜歡的飯館吃飯。

半年前,我第二次來到北京,並且決定在這個地方,在自己選擇的媒體好好工作下去。

一年前,我在上海一家外企實習,膽戰心驚地處理領導和同事們的關係,處理作為甲方實習生和乙方總監對持的關係,和前男友分手,每天和不同的人吃飯,講笑。

不再倒敘了。只想說,之前漂泊不安,未來命運自己怎麼攥也攥不緊,我顯然更愛現在這種有人愛,有所期待,有事做的美好生活。哪怕很忙,但很充實。

忙到沒時間想戶口,沒時間想未來,但穩定的工作、愛情、加薪都迫不及待地在我還沒有準備好就跳到我面前來。我也相信,就這麼忙著忙著,過不了多久那些戶口、職業前景、婚姻等問題也會一點點引刃而解。

在畢業以前我以為我會很在乎這些事情,但你真踏實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好以後,你會發現之前那些擔憂的事情,真的是你想太多了。多到過了幾年你回憶起來,會笑到那時候真是很傻很天真。


說一個60後吧,80,90可以參考一下,是我爸一個朋友,叫他C叔吧。
想當年,C叔在我心中絕對是偶像級別的,八十年代的重點大學畢業生,計算機專業,國內最早的一批程序員,鳳凰男,是他們村高考唯一考上大學的,而且,長的還帥,身高182cm,C叔大學畢業後回我們當地當了幾年公務員,後來借著單位去美國考察的機會,奇蹟的在美國找到了工作,並在美國留了下來,後來國內互聯網熱,在馬上要拿到綠卡的時候,腦袋一熱,沒經住大學一個官二代同學忽悠「誒,這綠卡啥時候不能拿啊,但這發財的機會可不是啥時候都有的啊,過了這村可沒這店,再說了,真有錢了,想去哪不能去啊,是吧?」,放棄工作以及綠卡,回北京創業去了,他屬於技術副總,在我們當地普遍月薪1000多的情況下,他在北京年薪就20幾萬,公司配車,後來也在北京買了200多平的房子,反正妥妥的成功人士,輝煌了很多年。
後來在他47歲的時候,公司發生內訌,他被踢出了管理層,但年薪還是照拿(當時年薪50多萬),又過了半年,變成了月薪5000,他氣不過,去找老闆理論(就是當初拉他入伙的大學同學),結果被一頓奚落:「你知道現在畢業的大學生給他5000他能玩命給我干,別以為公司沒了你就玩不轉,技術嘛,學幾年也就會了,我是念在舊情才沒把你趕出去,你好自為之吧。」C叔聽後,遞了辭職信,之後就開始了創業生涯,剛開始是做老本行,IT,把積蓄基本賠光了,後來把北京的房子抵押,回我們當地開了一家工廠,也是年年賠錢,前一陣跟我爸喝酒的時候說,創業這幾年基本把老底賠沒了,北京的房子也賠沒了,今年再不掙錢,這個廠也維持不下去了。
人們常把聚焦點放在那些富豪,成功人士身上,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人們通常也只會注意到他輝煌的時候,像C叔這樣的人,又有誰會留意呢。

http://weixin.qq.com/r/pDkuNlXEJAhbrRFV92y2 (二維碼自動識別)


真的是個人就能工作幾年20萬+?華為夠屌絲了吧,上海華為應屆本科除非復,交,一般都是985工科碩士。BAT一般都要名校的尖子,名校cs專業拿得到BAT等offer的人不會超過20%。4大行和一些商業銀行的管培生,最差都是交大級別,一般是海歸名校,清北,為什麼啊?就招幾個人,這幾個學校簡歷都夠挑選了,即使是這些人,要過上體面的生活也是很困難的,那其餘的芸芸眾生該怎麼辦?
上海2500萬人,年收入過12萬的大約是90萬人,年薪過30萬的人大約是30萬人(來源統計局和各種社科院文檔,上海在職工作的人大約是1k萬人)
80後收入過12萬的大約10%,過30萬的1%,過50萬的0.3%,前段時間社科院專家統計出來。
能稅前上20萬,這個工資在打工階層算高的了,矯情實在說不過去,天涯論壇時常有這部分人出來發牢騷挨罵,但是如果細想下下,也不無道理。
典型舉例;某30歲大型網路公司高級工程師,未婚,待遇2w * 15月,年薪30萬,月到手約1.5萬不到。年底3個月獎金許多畫大餅的,要打折扣,算到手3萬。
開銷如下:
1 房租 3k.
2 生活雜費 3k。
3 交女朋友,動不動幾k一個月正常,我見過許多國慶情人節一次性用掉5,6k的男的。
算月均剩餘8k。如果家裡出得起30萬首付,那要買一套250萬的房,首付80萬,還差50萬,起碼工作5,6年,這還是房價不漲的情況,如果還要結婚生子,上幼兒園的大筆開銷,基本是月光族,何況沒買房,在丈母娘眼裡連結婚生子的資格都沒有。這是近憂,遠慮呢?我認為是有的。
1 高薪伴隨著高強度的工作,晚上9點後回家是常態,你要老闆的錢,老闆要你命,外人看似高薪,其實舉例人物說白了就是高等點的碼農,也是看人臉色做事的,職業成就感不是很高,而且上漲通道窄,很難上升到管理層,哪怕最基層的。
2 年薪30萬以上工種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金融等更新換代,依賴於腦體力的行業,一定程度重複勞動,除非個別出眾的人上升到管理層,不然對行業影響力並無提高,隨著年齡增大,工作狀態下滑,完全可能被更能加班吃虧,待遇要求更低的90後取代。
你高薪人士忙10幾年,充其量有套250萬的沒還清貸款的房子,上海土著只要不是平民窟的,有個1,2套房,固定資產600萬問題不大,土著2代即使拿個年薪7萬工作,靠房租一年10萬活的很好無壓力,土著的工資是零花錢,而80後打工階層工資是活命錢。
創造社會財富相對低土著人群,生活質量超前者,這種狀況在可預見未來無法改觀,所謂的高薪人士遠遠過不上他們想要的衣食無憂的生活,這才是困擾這些所謂高收入階層的真正原因,大城市特有社會價值觀衝擊著北上的精英打工階層。

事實上打工確實沒前途,還是前面為例,年薪30萬,以月薪2萬 * 15計算。
單位月繳納保險等,大約有7k。這樣算上去每個月創造了2.7W財富,因為單位繳納的費用也是用工成本。
1 年到手22萬,被政府吃掉8萬,單位繳納的也是被政府持掉7萬,號稱年薪30萬,被政府竟然持掉15萬,即使這樣,政府還是嫌少,延遲退休年紀壓力很大,而個人繳納的養老金要至少等35年才能拿到手,和稅無異。
2 買房子,月供1.1萬,前4年基本70%都是利息,4年被銀行搞掉30萬利息。
這樣算上來,工作4年創造財富了(2.7 * 12 + 6)* 4 = 150萬,但是竟然有90萬以各種形式截胡,迴流到政府,銀行,開發商等國家機器手中。而打工仔幾乎成為了月光族。

不是高薪人士創造的財富少,而是被隱形剝削了太多,掌握的著大量財富的人群可以利用規則躲避各種稅收,比如馬雲買飛機,邁巴赫,可以通過公司走賬逃稅,價值幾億的股票套現可以合理避稅,而打工仔卻成了國家機器眼中的唐僧肉,中國的稅收主要是有工薪階層來承擔。

一般正常it公司金字塔結構是這樣的,領導層,前1%,年收入7位數以上,完全掌握這個團隊命運,一般都是創業成功者。
骨幹,主管,佔5%到10%,活的也不錯,一般年收入30到80萬,基本都有房有車,有一定事業,要進入這個階層一般也不是很容易,機會運氣都要有。
能在任何單位進入以上2個階層,應該說在北上廣立足了,是生態系統的優勝者。
難就難在其餘90%的流水線的兵了,無核心競爭力立足,而且隨著年齡增大,競爭力不增反減,隨時有更便宜的勞動力所替代,危機就在不遠處。
大部分80後就處於這尷尬第三層,事實上據我觀察,能進入前2階層的人中,80後佔比例不超10%, 回老家,連目前收入狀況都沒有,留下來,似乎有無法突破的瓶頸。


除了少數人,其實確確實實沒啥未來。

爸媽都要老了,而你還在為你自己都說不明白的夢想努力折騰。

房子沒有車也沒有女朋友也沒有,你除了自以為是的努力之外沒有一點價值

當初爸媽說留在老家進體制吧,你上多了知乎,上多了一些人均GDP完爆梵蒂岡的社交網站——嚯,人家起薪就幾千幾萬,人家每天的生活充滿了高大上的體驗,大牛們彷彿在告訴你,你來你也行。大牛們在無情鞭撻體制內工作,大牛們在召喚你們去北上廣浴火重生。於是你說呵呵,老子是要賺大錢的人,怎麼能在這種地方浪費青春。

爸媽看著你,有點失落,但是還是表揚你,哎呀,孩子長大了,懂事了,一定要賺大錢回來呀,給爸媽吃好的穿好的啊,再找個好點兒的媳婦呀。

你也很自信,嘻嘻哈哈和父母做下各種各樣的約定,比如要用第一桶金給爸媽買點高檔衣服,比如要賺大錢給爺爺奶奶買高檔保健品,比如要把家人接到大城市過上好日子。然後,你就坐上了去北京去廣州去上海的火車,去了你心中美好的他媽夢想城市。

幾年過去了,當時說不在體制內浪費青春的你,現在卻在某個企業里浪費時間,每天跟著那些奇奇怪怪的英文名高呼團隊榮譽夢想,想到最後也沒見你有了夢想。當年說要賺第一桶金的你,每個月要交房租的時候臉色都嗷嗷白,自己買一件衣服都要咬牙切齒半天。什麼?給父母買東西?我什麼時候說過了?

結果都二十來歲快三十的人了,爸媽還得跟安慰幾歲小孩一樣安慰你:沒事的,沒事的,一切都會好的,大不了不幹了,回家,回家跟爸媽在一塊,注意身體,多吃點好的。爸媽身體都好,一切都好,你別擔心,快點找個女朋友,請人家姑娘吃頓飯,別在人家姑娘面前一副窮酸相,缺錢的話爸媽給你寄過去。

電話里的爸媽聲音似乎不如以前有了活力,你問起爺爺奶奶的情況,爸媽支支吾吾,但還是馬上告訴你,爺爺身體不是太好但還很精神,奶奶有點犯糊塗記不住事,沒事兒的你好好努力,你不敢親自過去問,你內心知道有些事很快就會發生,也許下一次過年回去,也許見到的就是虛弱的,甚至記不清你是誰的老人家,或者。。

然後你回到了知乎或者什麼其他亂七八糟的網站,看到上面那些女王們,拽爺們紛紛說自己和家人決裂鼓吹獨立自主出來賺大錢,你覺得很無力,你有一個愛你的家庭,沒人逼你這個那個,甚至知道你要出去的時候爸爸媽媽還在想盡辦法編點兒詞兒讓你有點信心。但是呢。

大城市混了幾年,跟土豪二代吃過飯,跟學霸天才聊過天,最後權貴們還是那些個權貴,你還是你,因為你的朋友A去了高大上的公司,你的朋友B去了另一個高大上的公司,就你自己還在一家明天就要倒閉的小作坊里吹牛逼。你看多了各種雞湯雞血雞脖子,你說自己現在混的屎也不是,都是因為自己的懶或者無能,可是就算你認識到了又能怎麼樣?那些好的工作好的機會能因為你認識到自身缺點就把你招進去么?

你說不能拼爹,你說當年我沒去當公務員是因為老子懶得和別人拼爹,你說自從大大上台之後拼爹的時代就過去了,現在是拼實力的時代!——你在和別人的飯局中無數次強調著一點,但也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當年是去參加了公務員考試的,只是行測申論加一塊還不到一百分。朋友公司的年輕高官比你還小几歲,是真正的二代,又拼爹又拼實力,然而這些你自己是沒想過的。

回家的時候你和朋友說的話都是互聯網上新鮮熱乎的梗和話題,談到手機滿嘴情懷體驗,提到生活滿臉視野見識,張口VCPM團隊組建。閉口天使A輪融資IPO。那一瞬間你好像忘了你下個月的房租都沒錢交了的事實。

你朋友啃著家鄉的豬蹄,看著你,覺得你像個深井冰。你看著他們覺得他們的青春都被浪費了,過著自己看不起的「一眼望到80歲的生活」,可憐,可嘆!連生命中的可能性都不去追求!然後你被你朋友開車送回了自己家。

是啊,你的老家朋友全都是low逼,可是也沒見你比老家的朋友強到哪了。你的定位也無非是「哦內誰在北京打工呢」,你指望誰在介紹你的時候說你在追求夢想嗎。

醒醒吧,打工仔們。遠方能給你帶來的,也許就僅僅只有遠而已。


我覺得其他答案里好多說題主矯情的人並沒有找准問題根源。

根源不是收入、霧霾、擁堵什麼的,而是子女高考。
其餘都不是大問題。

年薪20~50萬當然可以讓北漂生活得很好,只要別硬要過那種自己收入水平達不到的生活,比如三環內大宅、百萬名車之類,日子還是相當滋潤的。

甚至子女入學都不是大問題,北京市工作居住證能保證免借讀費上中小學,當然,優質教育資源永遠會稀缺,想上好學校要麼有錢要麼有人要麼有特長,這不是一紙北京戶口能解決的。
問題就卡在當前非京籍生源不能在北京高考這問題上。題主的憂慮很現實:既然要回分數線高的老家高考,那就得從小開始抓成績、拼題海,你在北京上到高三再回老家鐵定連個三本都未必能上,所以孩子一定要很小就回老家,就算老家有父母照顧,長期隔代教育影響也不好,那自己回去也是無奈的選擇了。
前面說的「小城市沒有互聯網公司、創業不易、小買賣不會做」就是這個背景下的無解難題。

當前互聯網從業的年輕人大多還沒有或者不敢往這麼長遠去想,畢竟這行里未婚未育還是佔了大多數,甚至不少人幾年都沒有個穩定的可以考慮結婚的對象。提到子女高考,怎麼也是近二十年後的事了,不願多想也是情理之中的。
況且近兩年戶籍改革正在加快,部分省份已經取消了城鄉差別,很多人還預計十年內地域差別也將打破。被北京戶口憋死這種事說不定幾年後就根本不是問題了。
但誰也不敢打包票,把自己子女的未來就這麼賭上。

當然要解決這個困境也不是沒有辦法:

  1. 老家(不一定是本縣市,只要在本省就行)如果有信息產業的招商引資項目,可以攜自己多年在北京積攢下的資源去合作試試,確實有不少成功案例,當然小城市的辦事方法和北上廣不同,適當變通;
  2. 出國,移民;
  3. 通過各種渠道比如有進京指標的單位等,拿到北京戶口;
  4. 跟北京人結婚;
  5. 單身,或者丁克一輩子。

哪個比較適合互聯網北漂們,就看你們自己的了。


今天給一個70歲左右的老人演示怎麼使用共享單車,在杭州是一個H開頭的公司的車,二維碼一掃,卡的一聲鎖就開了。

然後老人嘆了口氣跟我講,你知道我年輕的時候家裡有輛自行車是啥感覺?北京上海的我不知道,你知道我老家是浙江二線小鎮,那時候有輛自行車對娶媳婦都能有影響。哪能想現在,車都能亂停在街上一塊錢隨便騎。

我也不知道該回什麼,只笑了笑說這社會跑太快,跟不上很正常,我都驚訝新玩意兒怎麼出那麼快。

晚上看到這問題,說不定二三十年後你跟年輕人講,當年北京上海的房子戶口多值錢,有了它們娶媳婦都方便多。現在你看房子亂放在網上掃個二維碼就付那麼點錢隨便住真是想不到。

那孩子也不知道回什麼,只好笑一笑說社會變化快,跟不上很正常。嘿嘿。


你自己的未來在就看你能不能從牙縫裡摳下一套房來。
就像很多來上海的外地精英一樣。
其實很多人以為,奮鬥啊,拼搏啊,年薪百萬啊,當上ceo迎娶白富美啊才是出路。
簡直放屁。
奮鬥了幾個年頭的人會很清楚有個叫做:職業收入天花板的東西存在。
那是什麼東西呢?
絕大部分普通人在這個行業所能達到的收入天花板。
譬如在上海程序員目前的天花板在30w-50w。
你要說50w的有沒有,100w的有沒有,當然有,還有很多。
然並卵,程序員有更多。剩下的絕大部分,當達到一個數目以後,工資就只能等著和物價一起漲了。
所以,到了天花板以後,接下來怎麼辦?這點收入,抽掉稅,抽掉金,然後交個房租,還能剩下多少?
----------------------------------------------------------------------------------------
社會金字塔結構的必然規律是上層吸下層的血。
在北京就是土著赤膊老爺們兒抽白領精英的血,為啥呢?因為房租。
所以啊,如何擺脫掉房租這個包袱,讓自己可支配收入可以完全使用到自己頭上,
從而離開金字塔的底端,成為中下層。慢慢謀取第二套房子讓自己成為中層吸別人的血,才是真正的出路。

以上內容有效對象僅僅針對於普通人。
至於那些隨隨便便能超過工資天花板的天才,和那些認為自己隨隨便便就能超過天花板的蠢材,請不要看我的答案。

最後,我特么還沒提孩子呢……
如果您要給您孩子謀個出路……
呵呵了就……
----------------------------------------------------------------------------------------
順便說下地域歧視,就我身邊觀察下來看,在上海,最歧視不想在上海落戶的「外地人」的,恰恰是想要在上海落戶的「外地人」。想想為什麼吧。有時候,人類真的是用屁股思考的。"這種游擊隊真討厭,都擠來上海把房租抬那麼高」。這是很久以前一次租客在我面前說給我聽到的原話。


80後「們」出路如何我無法回答,因為我只能想到已經想好的自己的出路,想不到"們「 的。

那就說說幾個人吧。

先說自己。我算是運氣比較好,沒什麼比較價值。大理人在北京,無論混成什麼鬼樣子,還有個山水如畫吃喝不愁的家鄉當後盾。我對房子、戶口這些東西,一直都沒有什麼概念,現在租的房是一居室的小公寓,裝修不錯,交通便利,已經十分完美了,我不知道我為什麼需要降低現有的生活標準背著還貸壓力去買一個各方面條件都不如現居處的房子,只為了房本上的名字?要知道租房還有一大好處是換工作可以換地方呢,上班離家近有多幸福想必北漂們都清楚。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首先我今年結婚,但是近五年內大概不會有要孩子的打算,以後要不要另說。如果要孩子,我必然會帶回大理養,我不稀罕北京有多好的教育資源高考優惠,我只希望我的孩子有和我一樣乾淨簡單自在健康的少年時光,什麼幼教班什麼名牌小學都是浮雲,在孩子小的時候,他要知道天是藍的水是清的,12月開的是冬櫻花,沒蟲眼的蘑菇不能采,以及除了ipad和手機以外有趣的東西還有很多。為此,我未來的規劃大概如下:1、存款,時機合適的時候在家那邊看看有沒有不錯的商鋪(是的,商鋪價格都遠低於帝都五環外的住房,不過不是古城裡的),這樣能保證即使我一段時間沒有工作,我依然有一個可以維持日常生活的收入(而且這個收入與當時的物價還能基本相當);2、職業方面多接觸可以遠程工作的內容,理想形式是項目制,只需要短期駐京這樣(老公工作性質也差不多,現在也能接到很多價格比較不錯的私活);3、發展更多的愛好和技能,比如我做飯非常棒,聲名朋友圈的棒,將來回大理開個私人小館子也蠻理想的。
綜合來講,我的幸運在於我有一個真正的後盾,我的家鄉很好,我的父母養老有保障,我的愛人支持我的一切想法,我愛人的家庭也一樣。是這個後盾給我」淡泊名利「的權利。

再說說我的表哥。
表哥大我十幾歲,差不多二十年前開始北漂,早些年待過聯想之類的,漂了十年有餘,和表嫂一起,攢了些錢,數年前回雲南,包下半個茶山,買斷一些古樹,開始做茶葉生意。他們的茶一年只做一季,剩下三季就是帶著侄女各處去尋好的茶樹、拜訪友人、旅遊。侄女從小就沒有去學校上過正規的學校課程,表哥和表嫂完全由著她的性子去教,喜歡什麼就學什麼。今年10歲,自己會把自己烘焙的曲奇餅包裝好到鎮上去賣,成本算得倍兒清;喜歡畫畫,自己在山裡玩認識了一個畫家,跟著學得很好;喜歡鋼琴,就對著視頻自己練;去年開始跟著學做茶,自己做了一批,今年索性背著爸媽開了個微店,賣自己做的那一批茶……家人無不喜歡她的聰明乖巧,早熟懂事。表哥和表嫂最近看準小鎮上沒有英語培訓,和幾個朋友合計,在不做茶的季節去鎮里給孩子們做興趣班性質的英語學校,現在好像已經註冊下來了在裝修。
他們不是富裕的家庭,沒有一擲千金的實力,但也豐衣足食,小侄女小小年紀自己賺到的錢幾乎可以應付自己的日常開銷,十分厲害。他們的生活理想化嗎?在很多人看來也許是的,我和身邊朋友提起,他們總會說,唉,哪能說包個茶山就包個茶山啊……
他們的奢侈,不在於北漂時候年薪多少,不在於在北京建立了如何厲害的社交圈,他們的奢侈和我一樣:志同道合的愛人,理解支持的家人。

朋友A。比起上面的內容,A的經歷可能更為現實有代表性。A是行業內中等偏低收入層的男人,北漂兩年以後家裡逼婚,就回家結了婚,湖北的,老婆在湖北老家,新婚後沒幾天他就回北京上班了,一直兩地分居。A的月薪不到8K,到手再交完房租,每個月大概寄回去給老婆2K~3K,然後自己過得節衣縮食,非常辛苦。去年A的孩子出生了,A找我和我老公出來聊了很久,決定回老家。A回去以後和以前的發小一起,兩邊家裡各出了些錢,合夥開了個網吧。前一陣問到他最近過得如何,回:踏實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還圖啥,哈哈,我都胖了。

我不太懂很多人勢要獲取帝都戶口的決心是為何。我剛來北京的時候,住的還是床位,同屋一個女孩子和我聊天的時候發誓說,死也要死在北京,40歲出嫁也要嫁個北京人。不知道她現在過得怎麼樣,有沒有如願以償。但是她的願望我不懂。

無論我漂在哪個城市,我不是為了這個城市而活,我也沒有非這個城市就做不了的宏偉事業,我是為自己、為愛人、為家庭而活著,只要可以不停地看到新的東西、做自己不討厭的事情,就是值得滿足和驕傲的。而這些」們「,各有各的未來,都是自己選的,自己覺得好就好。


這篇是去年這時候自己寫的一個日誌,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來了。貼在這吧。

晚上的城鐵里,儘是滿臉倦態的人。手機沒電了,沒法看書,於是我就一直端詳對面座上的一個女人,看她一邊懶洋洋的打電話,一邊隔著裙子搓大腿,眼妝遮不住的倦怠從眼角處溢出來。這時候兩個男人上車,正站在我面前,擋住了那個女人。好吧,女人看不成了,聽這哥倆聊天吧。

兩位中一個特別瘦,一直蜷著腰。聽他說,忙完手頭的活要去做個手術,把腰直過來。唉吆,車廂遇病友啊,趕緊跟病友搭話。曾幾何時,我也曾以身試了各種法,差點去拜師學醫。什麼叫有病亂投醫呢,這位老兄見我坐的松肩拔背,語速又慢的出了點莊嚴感,似乎已經得了道,於是各種請教。最後,他竟然坐過了兩站。

瘦兄下車後,他朋友接著跟我聊,講瘦兄的腰已經變形了,保守治療怕是沒用了。這二位是大學同學,都是程序員。瘦兄早先自個整了個公司,接活干,終日累的不死不活,又趕上家裡出了事,拉下了饑荒山。這不腰疼了三年,沒找過一次醫生,搞成今天這樣。

這位老兄說,都已經三十五、六了,應該也算活的明白點了,同學裡有發達的,有慘的,大部分都一般情況,當然也有沒了的,人怎麼活,不都是活一輩子么?早些年做程序員,那時候收入高,地位也高,現在呢?我就說,這程序員,大部分就好比是虛擬世界裡的管道工人、保潔員、建築工一樣,每天修修補補。他大笑,說是。

出來霍營的城鐵站,外邊都是黑車。司機們為了省燃料費,打開車窗下來推著車攬活。老兄他說你年輕啊,還有希望,然後各自走開。

這是兩周前的事了,今天想,如是昨天。時間過的多快,回到北京已經一年了。年輕?晃悠幾下,不久也老了。

剛畢業後回到老家某號稱國內第三的都市報做記者,大領導欣賞,小領導排擠,但如果只想拍拍照片寫寫稿子而不願意去跑跑廣告,無論如何工資都一直極低,多數時候不到3000,搞到最後自己也沒好好乾。辭職回來北京到現在整整兩年了吧,前一年一直在各種亂七八糟的媒體混,寫過稿子,拍過照片,畫過插畫,遇見了許多說出去沒人信的奇葩經歷,混到最後幾乎吃不上飯了,多虧了在北京的同學和朋友接濟撐著,業餘還能給人定做些皮具、寫幾個毛筆字什麼的手藝活掙口飯吃。第二年終於做了以前看不上眼的企宣,這才把收入穩定下來,但跟做IT的同學比起來,我那點收入簡直就是乞丐了。現在不敢提自己畢業的學校,怕給母校丟人。大學時器重自己的那些老師,現在也不敢去拜訪探望,覺得沒臉見老師。

樓上有人講在國內只有進體制內最好,要不就出國移民去,這些年我自己體會著,差不多就是這樣。前兩天一個在航天系統的邊緣混了幾年的同學要回老家了,我們同宿舍的三個人一起回學校吃飯,同席的另一個同學說自己剛回家結了婚,聽起來女方家世不錯,他自己現在在航空系統內跟空軍倒騰軍火。每次同學小聚,以往的許多同學如今都在體制內混的不錯,也多結婚生子了,搞得我也有點小感慨。

有幾個在體制內的同學,有在研究所的,有在國企的,收入沒有互聯網企業里那些同學那麼高,都說要是有能力,還是去個企業能發揮自己的能力。他們當初進研究所,也是為了個北京戶口。

說到北京戶口,北京本地人沒啥感覺,我以前也沒啥感覺,但這兩年感覺就深了。有北京戶口簡直就是古羅馬帝國時的羅馬公民一樣啊,在中國,北京人所享有的是一等公民待遇,雖說拿北京戶口跟發達國家綠卡比有點誇張了,但也差不多。這點只有北京人真正在北京以外的中國落地生活過才能體會到,北京這幾年空氣不好,環境惡化,但是別忘了,這是因為北京是集中了全國所有能搜刮來的資源建起來的,在北京周圍活不下去的人們只能擠進北京這個發展中國家中的發達國家才能活下去,這才導致北京的城市病。

北京戶口為啥那麼多福利呢?有個小事,聽說過很多次,認識的很多北京人,上一輩有人在國企工作的,都經歷過上世紀80年度末的風波,那會北京國企的員工都給發個棒子,說是去打學生用的,當然那些人說後來都沒打成,但是不少人家還有那時候發的棒子,據我以前的女朋友說,她家那個還是紅木的,現在還留著。古來所有的中央政府駐地,對所在地的居民都要額外關照。當然有例外,歷史上也有不關照的,比如周厲王人家就不關照,然後公元前841年的時候,周厲王被京城的老百姓揍跑了。什麼?您有了北京戶口覺得沒啥用啊?那是您用法有問題。您拿著美國護照去阿富汗遛彎也是作死不是?

已經有北京戶口的人們,再努把力就只能是去移民了吧。比如我幾個北京的同學不是去美國就是去瑞士的。其實做個北京人也不是特別值得嚮往的事情,多少北京本地人一家人擠在衚衕里的棚戶里吃著低保,哪怕那個低保水平不低呢,吃低保總歸不是什麼特好的生活,看看也挺心酸的。誰讓北京是北方的最大的城市啊,大城市裡那麼多人才,競爭那麼激烈,不給本地老百姓留什麼安貧樂道的空間的。北京要只是個政治中心還罷了,但是中國這錢、這經濟,都要看政治臉色,所以只能一起擠進北京來,北京就成了各種東西的中心了,這中心邊上可真不是過日子的地方,所以北京本地人很多覺得自己過得並不好。

中國這個國家比較特殊,中央政府特別有權利,所以才能保持幾千年的相對統一穩定,這種權利是自從漢武帝實行鹽鐵專營之後鞏固下來的,在漢武帝之前,玩鹽鐵的人都是能左右政府富可敵國的大商人。也就是說中國的中央政府永遠掌握著這個社會中最穩定、最暴利、最無法替代的財源,而這個財源是從商人那裡搶來的,國家對商人是提防的。需要給大家提個醒,都說咱國家政府啥的不民主、不聽老百姓的的嘚嘚,這還真不是單純的政治制度問題。俺奶奶在世時寬慰工作中受挫的俺爹:「吃誰的餑餑,聽誰嘚嘚」。咱們國家這個政府啊,還真不是吃的老百姓的餑餑,他憑啥聽老百姓嘚嘚呢?因為政府早就把最賺錢的行業壟斷了,優質資源都是國企,中央政府也不缺你們這幫老百姓的小錢,所以做百姓的也別學著西方人說自己是納稅人,要求納稅人的權利啥啥的,您那分量真不夠格。惦記著老百姓手裡小錢的是誰呢?是地方政府。所以您看前幾年地方賣地賣的那叫一個歡,逼得多少家庭家破人亡。

改革開放以來,有幾波發財的機會,都是政府開放一部分原來政府壟斷的領域造成的。比如第一波發財是開放消費品市場,讓一部分人發財了;隨著消費品市場飽和,政府又把部分國企變成私營,開放對外出口貿易,並開啟商品房市場,這一波發展紅利一直到現在也差不多被瓜分完了;現在這屆政府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首先放出來的是金融市場,於是有了這幾年的民間金融熱,這波紅利估計在兩年內會成就新一批富人。

至於互聯網,比較特殊,是純粹在民間底層發展起來的,國家在這塊的控制一直有心無力,現在這屆政府開始意識到互聯網經濟按以前的控制的方法沒有用,官方建的網站沒幾個活的好的,於是開始嘗試新的控制方法。現在基本就是詔安的辦法。

另外互聯網經濟之所以在中國發展的格外快,並且現在大有超過美國的勢頭,我想還是因為中國政府在技術原因下被迫開放了一直被封閉的信息領域,互聯網經濟的繁榮,說到底是信息經濟的繁榮而已,在歐美信息經濟一直是大生意場,傳媒大亨個個富可敵國。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央一直依靠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壟斷著信息領域,直到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撕裂了原本被國家壟斷的信息市場。所以我認為中國互聯網經濟的發達,本質上與中國改革開放期間的房地產、消費品、金融等市場領域的繁榮是相似的。

中國絕對是當今世界上最獨特的大國,我們跟基督教文明不搭邊,頂層設計也沒有像印度一樣完全複製西方體制,政治傳統一直極端穩定。中國是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而且這些稠密的人口相對來說人均受教育水平要比印度、非洲這樣的地方高的多。大家看中國從漢朝以來的歷史,只要全國統一,整個東亞大陸就成為一個統一的巨大市場,一般二、三十年就能成長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這方面現在的歐盟也沒法比。可以說中國是以武力統一的方式在東亞大陸建成了一個巨大的自由貿易市場,這個貿易區內政治制度、語言文字、宗教信仰、貨幣制度都高度統一,明清時的人的自負來源是有道理的,明清鎖國相當於關閉了西方國家進入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市場的渠道,想像一下如今歐盟或北美自由貿易區限制中國資本的進入就好了,基本上一回事。那時候大清拒絕英國人進入中國市場,就好像原來的WTO拒絕中國差不多,都是一個發達的、內部相對統一的市場體系不願意帶圈外的人玩。自己日子過得好好的,就不喜歡外來的人進來攪局。

中國政治未來會走向何方?我想大統一還將是最重要的政治特點,只要中國還想保持大統一的中央集權這一延續了幾千年的政治傳統,政權統治工具體系就永遠是佔有最多社會資源的社會集團,在統一的強大的中國里是不允許商人有能力干涉國家政治走向的,商業也只能是為國家積累財富的工具,國家不會為了商業發展讓出最核心的領域的。中國也不可能有羅斯柴爾德家族那樣巨大的商業力量存在,除非政權易手,統一不在。誰也別說什麼天賦人權之類的,沒有能力去維護的權利那不叫權利。千萬別忘了誰手裡有槍。

美國的獨立跟商業力量在歐洲不能獲得統治地位有很大關係,有錢的人在歐洲一個武裝貴族控制的社會裡搞革命奪權很費勁,在美國這個新大陸就容易多了,以前老說「美國夢」,其實美國夢就是你只要努力掙到大錢,隨便你的錢是咋來的,都能享受原來在歐洲只有世襲貴族享受的社會待遇。納粹當年總是把美國當成一個猶太人控制的、要摧毀西歐文明的國家,實際上美國是當時最徹底的被資本家控制的國家,只不過資本家大部分是猶太人。而兩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的貴族幾乎死光了,美國的價值觀得以通行天下了。所以很多人說國內混不下去,就移民去西方,這也是因為西方世界槍是在有錢人手裡,你只要能掙到足夠的錢成為有錢人就能成為所謂納稅人,你就是那幫能掌權的人,你的權力大小可以直接由錢來決定,當然如果不考慮種族和文化問題的話。這在中國是辦不到的。在中國你有錢你也不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掌權的把規則一調整,你就成人民公敵了,你的錢是誰的還不一定呢。

好在什麼呢,中國現在這個各方面制度還不完善,農村什麼的還有點法外之地的感覺。歐美那個制度太完善,不容易有特別好的發財機會。如果是梟雄啊,要想發財還是在制度比較亂的地方,發了財就趕緊去制度完善的安全地方關門過日子去了。


我覺得了解中國的歷史發展脈絡,還是有利於我們做一些人生選擇的。有機會也要多看看新聞,看看時政,雖說新聞大部分沒啥價值,不過在這社會上還是要多長几隻眼,別哪天快要被賣了自己還不知道。


這些話說起來都是物質層面上的,要想過的好,精神上還是要有個信仰好。當然,最好還有愛情,最好。

是不是有點跑偏了呢?好像是。聊起來就剎不住了。大家來這看的大概也不是真想找到啥出路的,這也就是一起交流交流,抱團取個暖吧。人各有命,誰的建議也不太當用,自個還是要忙活自個的事啊。

————————————————

沒成想這個答案的贊同數過了百,還是頭一回呢。說來好笑,我一度想把這個有點跑題的答案刪了,結果放了一天,半夜發現點贊的人越來越多,一天就過了百,整個過程中我一直觀察來點贊的人是怎樣的情況,留意點贊的人最集中的時間段。看來大家真的很關心這個話題,這是題主關注到了咱們這幫人的痛處啊。

最早來點贊的人是周日晚上和周一的凌晨,足見關注此話題者的作息習慣了。我自個有點覺得自己挺無聊的,幹嘛關心這個呢?不過分析沒啥用的事成了一種習慣了,也算種樂趣。

看來大家都很焦慮,這也正常,我這裡說這個點贊的情況,也是想告訴大家,其實你不是一個人在孤單,那些每天早上跟你肌膚相親擠在一個車廂里上班的人們,都是半斤八兩。北京那上下班時等車的人群,誰看到誰都難受。

難受就要想出路啊。知道體制內好混,但是一來進體制不算容易,二來確實也不喜歡體制內那個環境,進去也未必能混好。相信在北上廣混的各位,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吧。

昨天看到一個中學同學在南方一個省會辦了個美術培訓的學校,乾的很紅火。我第一反應是:他哪會畫畫啊?關於畫畫這個事,在跟我一起學畫的人里還真沒見過比我畫得好的,但是我就是沒信心畫下去,也是很多原因吧,根源還是自己覺得找不到繪畫的意義。我覺得大家老提夢想理想什麼的,其實也是都有一個差不多定下來的價值判斷,符合這個價值判斷的事情,大家才會認同,才會甘心去付出。要不然,說真的,就北京這交通,擠過一次就精神失常了,別說一直堅持到收入提升到30萬、50萬了。

以前做新聞跑口,接觸過很多部門很多級別的公務員,其實同齡人的話,大家都一樣,而且考上公務員的人優秀人才還是很多的。我從報社辭職後,也有過進入體制內的機會,到底還是自己放棄了,因為知道自己在那裡面玩不轉。對於體制這個東西,心態還是要開放點,只是種活法而已。事業編里的那些人的辛苦也有,他們的福利也有,他們裡面也有每年登個雪山潛個海的,個人追求也沒妨礙著。

我剛畢業那會在義烏呆過一段時間,有發小在那邊辦個小廠子,掙錢還不少,生活也算輕鬆。中國這個南方,跟北方還是不一樣的,要是想憑自己本事吃飯,經商創業什麼的,還是去長江以南吧,天高皇帝遠,當地政策對商業也寬鬆。有個小細節很有意思,那就是對陌生人的尊稱:北方飯局相互稱某領導、某主任,還有某老師、某總;南方就比較直接,叫某老闆。另外就是寒暄,北方人見面是問您哪個單位啊,在哪裡高就?南方人是您做什麼生意啊,在哪裡發財。你看看,這就不一樣。馬雲當年要是賴在北上廣,阿里也不會有今天,這段歷史大家可以查查看,還是挺能啟發人的。

以前喜歡玩《帝國時代》那個遊戲,經常有主城被摧毀的時候,這種時候要想反敗為勝,那就要拋棄守城的概念,要把戰略眼光放開,把整個地圖都當成自己的土地來經營。哪裡有金礦我就去哪裡,哪裡資源豐富我的人就放在哪裡,一旦有機可乘就主動進攻,消耗對方的力量。如果各位誰想創業的話,請記住一個事情,那就是資本無疆界,越自由的資本流通越能創造價值,而資本永遠是要流向利潤最高的地方。商人重利輕別離,我做記者時和私底下接觸過的所有事業有成的商人,都是輕別離的,沒有什麼主基地的概念,哪裡有生意就去哪裡,不要留戀什麼故鄉啊、大城市什麼的。如果你要決定盡量遠的離開體制,又想過的好,那你的征途就是星辰大海。我黨就是農村包圍城市啊,要想造體制的反,想革命成功,那就要到體制最薄弱的地方去。

現在電商已經瘋狂的布局農村市場了,只不過我們在城市裡看不到這些事情。別說IT出了北京就玩不轉,剛剛城鎮化的農村社會的經濟互聯網化還剛剛起步,現在手機這種移動終端也很便宜了,三四線城市已經是下一步中國經濟的主要增長點了。房地產那也不是只有北上廣,房地產也是靠著全國農村的城鎮化發大財的。

要是能力夠呢,還可以把眼光放在海外上。代購那也算是國際貿易啊。聽老家的人講,好多人還去非洲種地去了,過的聽說還行。北京啊,自古也不是什麼宜居的地方,建在長城腳下,胡漢之交的地方,古代更多時候只是個軍事堡壘,現在其實也是出於軍事考慮,防禦北方某軍事強國么。您看這北京周圍,哪有富裕的地方?

先說這些吧,挺希望之前關注這個問題的人回來看看的,說不定能引來個新的好答案呢。

還是說啊,人生沒有完美的答案,沒活到最後就都說不準。


今天又有朋友跟我說她正在糾結是回家還是留在北京,在北京意味著機遇和鍛煉,回家意味著過過溫暖小日子,各有各的好,很難取捨,這是他的原話,其實她已經想的很明白了,就是在糾結在掙扎。

很多北漂都有糾結過回還是留這個問題,到底是什麼人會糾結這個問題?北京人不會糾結這個問題、我在九江的朋友不會糾結這個問題、在北京全款買房買車的東北同事不會糾結這個問題、嫌北京房租太貴就隨便付了首付在北京買了一套房的河北朋友不會糾結這個問題,父母幫忙在老家全款買房的人也不是太糾結這個問題。真正糾結這個問題的是這樣一群人,畢業後滿懷憧憬來到北京,艱苦奮鬥幾年後從地下室搬到隔間,從隔間搬到次卧再到主卧,隨說有些改變,薪水多了,職位也高了,交的朋友多了,混的圈子也大了,但還是沒有能力和信心在這座城市駐紮下來,駐紮下來首要問題就是房子其次就是妹子,小笨笨剛在北京買房就很快就結婚了,雖說是特例,但還是有代表性的,你看房子多重要。工作三四年在北京薪水過萬已經很不錯了,除去每個月必須的房租,吃飯,路費,買衣服,水電費煤氣上網有線電視費,還得繳稅和五險一金,最後也剩不了多少了,如果你有了女朋友,每個月還得一起看看電影吃吃飯,各種節日給女友準備禮物給她驚喜,照這樣存錢想在北京付首付幾乎不可能,別說買房,一個月薪水都不夠北京一個月房子上漲的幅度,當然月薪兩千工作五年最後父母給了598萬全款在北京二環內買房子的另當別論。

北京回還是留困擾著這群人,留在北京雖說資源多,機會多,各種便利,但仔細想想跟自己也沒多大關係,周末出門也只能辦一兩件事,這還得順利。經常參加各種展覽、講座、跟各個圈子的朋友交流扯淡最後還是得回到自己十幾平甚至幾平米的蝸居,曲終人散各回各家,聚餐沒吃飽回家照樣還得自己煮泡麵。北京留不下那就回吧,回,有那麼容易嗎?離開老家好幾年,老家已經不是自己想像中的老家了,各種改造各種拆遷,半年不回家可能你連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老家的朋友也各種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圈子和朋友。老家的房子可能已經被拆遷,可能已經找不到曾經玩玻璃球的小樹林和曾經裸泳的小河了。在我看來北京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公平的,三四線小城市,很多公司里大部分都是老闆的親戚,老闆巴不得工作全是他們家裡的人。政府機關單位你要是沒點關係就別想了。這樣一個環境,要不就是家裡有點關係給安排到機關單位混 吃等死,要不就去找一份薪水比之前少的多的工作,或者是自主創業開個超市,擺個攤兒賣煎餅果子?離家難回家更難。

我也被這個問題糾纏了很久,在我看來這事兒得因人而異,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北漂,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在這座城市駐紮下來。最後我的看法是如果能留在北京在這裡駐紮下來對下一代是有很大好處的,至少自己的子女就是北京人,北京的社會環境,教育,信息獲取,高考等都有很大的優勢。我有一個朋友,東北人,多年前嫁到北京,現在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雖說是在延慶,但也是北京,她說她帶孩子回外婆家,外婆家的小孩看到陌生人都會躲到大人身後,他的孩子就不會,還會主動跟陌生人打招呼,活潑,開朗,懂事,有禮貌。你看,這就是優勢,這更多的取決於孩子的成長環境,孟母三遷就是這個道理。我認識北京的朋友里就有是父母那一輩從河北山東搬遷到北京的,在他們的父母來看會覺得自己是北京人,但我的朋友就是北京人,和父母是老北京的孩子沒什麼兩樣,很具有北京人的性格。這就是優勢。

回老家自身壓力沒那麼大,能陪在父母身邊,父母年紀大了,有點什麼事也能照顧點兒,家裡人多了有人氣兒父母心情也會好很多,但機會和發展前景就會小很多,要是結了婚有了小孩那這輩子基本就這麼過下去了,其實也沒什麼不好,就看自己怎麼想了。

PS:我2010年10月去到北京,2013年11月回老家。
這是我2013年11月20日下午10:24發在facebook上的一篇日誌《北京,留還是回》。
我原封不動的複製過來了。


推薦閱讀:

TAG:北京 | 80 後 | 北上廣 | 北漂生活 | 北上廣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