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前排縫隙這麼小,安全氣囊是如何在這麼小的縫隙中彈出的呢?


題主,反問一個問題,你說的縫隙那麼小是什麼意思?是指的你看到的副駕駛那裡的縫隙嗎?氣囊其實不是從縫隙中鑽出來的,而是破蓋而出的,你看到方向盤中央和副駕駛前面儀錶盤上一般都是沒有縫隙的,很光滑,但是光滑的表面下面會有一道精心設計的一條線,那條線位置塑料的厚度一般只有0.5mm甚至更薄,這就是傳說中的撕裂縫。這也是氣囊設計的關鍵,這條縫的設計是通過大量不同條件的試驗確定的。其他位置有1到2mm。很大的反差吧?在氣囊點火的時候氣體發生器瞬間釋放大量的氣體,氣袋以極高的速度膨脹,快到什麼程度呢?看圖

左上角的圖是氣囊通電點火,上排中間是破開蓋子的時候,這個時間一般是5ms以內,也就是千分之五秒。到右下角是完全展開的狀態,時間是30ms,也就是百分之三秒,這時候已經具有最好的保護功能了,這時候人撞上去傷害最小。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氣袋的力量是很大的,甚至可以讓2mm厚的鋼板發生扭曲。這麼快的速度衝擊這個蓋子,蓋子四周又是很堅固,偏偏有這麼一道溝溝,不從這個溝溝撕開蓋子都是沒天理了。然後你就看到了這樣,看圖


副駕駛那裡也是同一個原理,就是用瞬間膨脹撕裂蓋子衝出來。沒展開的時候方向盤內部就是這樣


副駕駛氣囊結構有差異,氣袋更大,氣體發生器也是更大,原理還是一樣的。

汽車也是奢侈品,當然希望外觀漂亮,所以不會為了氣囊而在儀錶板或者方向盤上留大口子給氣囊衝出來的。就是要做的表面什麼都看不出來,需要的時候可靠地撕裂蓋子保護乘員。

氣囊蓋和撕裂縫都是需要大量驗證的,不論是85°高溫還是-40°低溫,還是高溫加15年老化之後都要保證氣囊從這裡撕開蓋子,而不許蓋子有碎片飛出。這對材料要求很高的,要求延展性很好,不要碎掉;延展性差,可能在低溫或者老化的時候氣袋破蓋就讓蓋子成碎片了,我想沒人希望上百公里時速(待考證)的塑料片打到臉上吧?延展性太好又有風險不能正常撕裂,像橡皮筋一樣扯著,到時候就有可能氣囊往邊上亂串。你的撕裂縫設計的太薄,塑料表面就會有一道很難看的痕迹,想消除這條痕迹的話要非常牛逼的工藝,成本巨高,整個設計還是挺難取捨的

不知道是不是解答了你的疑惑?這些圖來自網路,我不負責哈


氣囊在擋板里,觸發的時候,氣囊里會發生一個微量的爆炸,氣囊就是被爆炸產生的氣體吹起來的,這個力量足以把擋板推開。


螃蟹都是吃過的哈?掀開殼子,就能吃到蟹黃。ok,氣囊也是這個道理。
複雜的我就不說了,被撞部位的感測器給出一個電信號,類似火藥的玩意兒就瞬間點爆,爆炸產生大量氣體,bang!把氣球吹起來了。大概是百分之幾秒計算的(按照不同大小,略有快慢),說得遲那時快,人就撲上去了……
回答為什麼縫隙那麼小它也鑽出來的問題,上網扒了兩個圖,一看就明白了,它是跟孫猴子一樣炸開然後蹦出來的,而不是鑽縫。
好,接著說一下注意事項:
1氣囊不會一直充氣,保護了一下下以後它就跟個脫下的杜蕾斯一樣軟趴趴的了,如果自己還安好,摸摸自己腿腳手臂如果都還在,哪怕眼冒金星,也趕緊下車找個安靜地方打電話求救吧,別發生二次碰撞。
2氣囊不可盲目迷信,事實是這只是個輔助,真管用的是安全帶,安全帶負責把你捆在座椅上(尤其是現在好車安全帶主動預緊,比如賓士pre safe系統等),讓你身體不會前傾去撞擊安全氣囊。要知道氣囊在辣么短時間爆出來,對著臉部彈出的速度少說也有一百幾(瞎猜的,具體數字自己百度),要是沒被安全帶捆住,你也沒啥好果子吃了。這是血的教訓,美國佬曾經打算用氣囊取代安全帶,結果撞車照樣死人,所以,安全氣囊全名是SRS Airbag
(很多車有這個小logo,方向盤上)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的簡稱,即座椅安全帶輔助保護系統。輔助,看到了吧?


3別在方向盤上扶手箱上瞎包皮、擺假冒羊皮、擱個大車模什麼的,讓你家女人不許在方向盤和副駕副手瞎貼一堆花花綠綠的鬼貼紙。安全氣囊一彈出來的時候你打算到眼珠子里去找車模的零部件嗎?講個真實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姑娘在方向盤上貼了一張好看的hellokitty貼紙,不幸的是撞車了,撕開的貼紙跟刀片一樣,把她的臉花掉了,徹底毀容,去韓國也沒戲……
4安全帶不是瞎撞就會開的,位置角度速度不對它都不開。
5別試,如果你要試麻煩幫我拍段視頻,用來證明我說的1234是不是正確。
搜微信公眾號「吳佩頻道」,我告訴你更多。


讓我給大家詳細講一下安全氣囊工作原理大家就明白了.


安全氣囊:

指安裝在汽車上的充氣軟囊,使用在車輛發生撞擊事故的瞬間彈出,藉以達到緩衝的作用,保護駕駛和乘客的安全。氣囊絕對要與安全帶兩者配合使用,才能得到防護效果。


作用原理:

當撞擊感知器檢測到撞擊時,相關控制系統會判斷撞車程度決定是否觸發充氣裝置,通常由汽油或炸藥等氣體發生劑配合點火裝置組成充氣模塊。為了廢棄處理上的安全,通常只高溫引爆氣囊。

汽車的安全氣囊內有疊氮化鈉(NaN3)或硝酸銨(NH4NO3)等物質。當汽車在高速行駛中受到猛烈撞擊時,這些物質會迅速發生分解反應,產生大量氣體,充滿氣囊。(疊氮化鈉分解產生氮氣和固態鈉;硝酸銨分解產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N2O)氣體和水蒸氣。由於撞擊過程時間非常短,一般氣囊由觸發至完成充氣過程約 25-35 毫秒, 它會先把蓋板撞破再進行充氣.(部分內容參照維基百科)

(圖片來自新浪汽車)


氣囊種類:

經過數十年發展,安全氣囊依據位置不同可分為

  1. 前方氣囊:駕駛氣囊 乘客氣囊
  2. 側邊氣囊:前后座側邊氣囊
  3. 側邊氣簾
  4. 膝部氣囊

瑞風

瑞風 S3

側面氣囊是保護汽車遭側面碰撞以及車輛翻滾時乘員的安全,一般安裝於車門上,在車輛遭到側面碰撞會導致車門嚴重變形,以至於無法開啟車門,車內乘員被困於車內,側面安全氣囊可以有效的保護車內駕乘人員來自側面撞擊導致的腰部,腹部,胸部外側,以及胳膊的傷害,保證身體上肢的活動能力和逃生能力。( 智庫百科)

在一些高檔豪華車中出現了高達 30 幾個氣囊從頸部、膝部、甚至是在車頂的兩側會配有兩條管狀氣囊,在意外情況發生時能夠有效的緩解來自車頂上方的下壓力,配合側面氣簾能夠有效的保護乘客的頭部和頸部。膝蓋部分的氣囊位於前排駕駛座椅內,一旦打開能夠有效保護後排乘客的腰下肢體部位,從而也能緩解來自正面碰撞的前衝力。

氣囊打開條件
  為了保證安全氣囊在適當的時候打開,汽車生產廠家都規定了氣囊的起爆條件,只有滿足了這些條件,氣囊才會爆炸。雖然在一些交通事故中,車內乘員碰得頭破血流,甚至出現生命危險,車輛接近報廢,但是如果達不到安全氣囊爆炸的條件,氣囊還是不會打開。
  安全氣囊打開需要合適的速度和碰撞角度。從理論上講,只有車輛的正前方左右大約60°之間位置撞擊在固定的物體上,速度高於30KM/h,這時安全氣囊才可能打開。這裡所說的速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理解的車速,而是在試驗室中車輛相對剛性固定障礙物碰撞的速度,實際碰撞中汽車的速度高於試驗速度氣囊才能打開。
  汽車發生碰撞時的主要受力部位是保險杠和車身縱梁,為了緩衝碰撞時的衝擊力,車身前部大都設計有碰撞緩衝區,而且車身的剛度公布也是不均勻的。在一些事故中,例如當轎車與沒有後部防護裝置的卡車發生鑽入性追尾事故,或轎車碰撞護欄後發生翻車事故,或發生車身側面碰撞等,這樣的事故往往沒有車身前部的直接撞擊,主要是車身上部和側面發生碰撞,碰撞車身部位的剛度很小,雖然車艙發生了很大的變形,造成了車內乘員受傷或死亡,但是由於碰撞部位不對,有時候氣囊並不能打開。

安全氣囊同樣也有它不安全的一面。據計算,若汽車以60km的時速行駛,突然的撞擊會令車輛在0.2秒之內停下,而氣囊則會以大約300Km/h的速度彈出,而由此所產生的撞擊力約有180公斤,這對於頭部、頸部等人體較脆弱的部位就很難承。因此,如果安全氣囊彈出的角度、力度稍有差錯,就有可能釀出一場「悲劇」。

安全氣囊的發展趨勢
  智能化、多安全氣囊是今後整體安全氣囊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
  新的技術可以更好地識別乘客類型,採取不同的保護措施。系統採用重量、紅外、超聲波等感測器來判斷乘客與儀錶板遠近、重量、身高等因素,進而在碰撞時判斷是否點爆氣囊、採用1級點火還是多級點火、點爆力有多大,並與安全帶形成總體控制。通過感測器,氣囊系統還可以判斷出車輛當前經歷的碰撞形式,是正面碰撞還是角度碰撞,側面碰撞還是整車的翻滾運動,以便驅動車身不同位置的氣囊,形成對乘客的最佳保護。


所以說,氣囊不是從縫隙「滋」出來的,是「破繭而出」的。在此,請大家不要用什麼方向盤手機支架,會被崩死的。。。


不是彈 是炸出來的。真正炸藥
否則速度跟本不夠用
小學數學題駕到
來算算速度和時間
汽車正面100%碰撞測試 歐洲規範是64公里
整個的碰撞時間差不多也就30-50毫秒 基本上100毫秒以後碰撞過程就完成的差不多了
你測量一下你胸口到方向盤的距離 再扣除氣囊打開以後的厚度

那麼問題來了 64公里的速度 半米不到的距離 幾十個毫秒的時間 還要去掉電子系統的反應時間
除了炸藥 爆速幾千米每秒 瞬間製造大量氣體外
別的手段有足夠的速度吧氣囊給撐起來嗎
如果打開速度慢了 你會撞到方向盤上
骨折
如果打開快了 你會被氣囊拍扁
骨折
珍惜生命
開車時候沒事別離方向盤太近
尤其是別放手機啥的擋了氣囊炸開的道
至於64以上速度的碰撞
提前默念
愛過
爽過
不後悔

以上


題主~你覺得氣囊是從邊上飛出來的么?拿衣服啊!


其實氣囊的背面是這樣的,這是一個副駕駛的氣囊,駕駛員位置的也差不多


通常會在氣囊彈出的位置畫好合適的區域,一般稱為氣囊弱化,就是把局部畫好槽,讓它從槽處裂開,避免彈出氣囊的時候產生碎塊傷人(嗯,子彈糊臉問你怕不怕)
氣囊彈出的原理樓上已經有高手解釋過了,直接blink過去看就好了~~


配備安全氣囊的汽車發生正面碰撞時,降低乘客受傷程度可達到64%。

氣囊爆發時的音量大約只有130分貝,在人體可承受範圍里。

氣囊中78%為氮氣,十分穩定且無毒,對人體無害。


疊氮化鈉


一句話:不是彈出來,是炸出來的,而且還是定向爆破。


在方向盤中間位置可以看見預留出來的凹槽,氣囊會先把凹槽頂開然後和你的臉來一個親密接觸. 中低端副駕駛位上也可以很明顯看見預留的槽.


前一陣也有這個疑問,然後搜了下氣囊爆開的慢動作視頻,知道了氣囊彈出時,是直接撕開面板的。


我可能是理解錯了,題主不會是認為前排安全氣囊會從座位間縫隙鑽過去保護後排的人吧…


你可以把氣囊外殼想像成一個門,一個邊是連著的,另外三個邊是虛連的,氣囊把門推開了。


氣囊不是從縫隙里出來,而是直接從中間爆開,頂開蓋板。


推薦閱讀:

TAG:人性 | 國際政治 | 安全 | 交通事故 | 安全氣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