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故事為什麼可以流傳這麼久且有很高的文學/戲劇地位?


其實寫過本子的人都知道,三一律的本子是最基礎,也最難寫的,如果你寫不出一個三一律的本子,那麼你基本沒有做一個劇作的能力。這種感受在整個話劇發展上也是這樣的,中國話劇一直到曹禺的《雷雨》才有了第一個出色的三一律作品,可以說單就這一點,《雷雨》就有了祖師爺式的地位。當然,你可以說莎士比亞、可以說牡丹亭,但你要知道,中國的現代話劇是在引進西方話劇的基礎上重建的,學不會走絕不可能跑,而結結實實的第一步就是曹禺的《雷雨》。(說實話,《雷雨》其實是易卜生《群鬼》的山寨,不過看歷史要公允,這一點不減其出色和歷史意義)

曹禺是一個劇作天才,他幾乎是一個人將中國的現代白話文話劇從三一律這個基礎一直前推到了象徵主義、甚至後現代色彩十足的階段,將中國的白話文話劇從李叔同、洪深、歐陽予靜時代的摹仿、實驗一鼓作氣推到成熟,要知道中間其實不過十多年。很可惜,他很早就失去了創造能力(有主觀因素,更多是客觀因素),一生真正貢獻給戲劇藝術的時間實在太短暫了。但他和田漢、焦菊隱、老舍依然是中國話劇(事實上也是戲劇,包括電影)綜合成就最高的一代。


1、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比《雷雨》對「貴圈真亂」刻畫更深入的劇本。
2、在保守年代,《雷雨》是可以安全的當艷情話劇看的。


曹禺的《雷雨》,很多人以為它講的是個人倫劇本,說它狗血啊過時什麼,其實我覺得它講的是「命運」。


它講的是,每個人都在用力的尋找出路,最後卻都搞砸了的一個悲劇故事。

我們看最後,魯媽知道了周萍是她的兒子,跟自己女兒四鳳亂倫了,魯媽崩潰之下的本能反應是什麼?是要兜住這個局面,趁著周朴園還在樓上,真相未明的情況下,讓他們這對兄妹戀人趕緊走,走了再也不要回來了。魯媽很清楚,如果真相一破,這一雙兒女都保不住了。


但是這個時候,另一個人綳不住了,那是誰?繁漪啊,她愛周萍啊,愛周萍又留不住周萍,她只有一個辦法呀,把周朴園叫下來,讓他阻止周萍帶傭人私奔!假如繁漪知道這件事真相必然送掉周萍的命,她就不會這樣做了,問題是她不知道,那一刻,她要努力的兜住的是自己的希望和愛情。


接著,繁漪把周朴園叫下來了,結果周朴園又是一樣的心理,自己要把控住整個場面,他見到周萍叫魯媽叫媽,以為周萍是認了魯媽,其實周萍是隨著四鳳叫的媽,是叫岳母的意思。這時候,周朴園怕自己落入被動場景,趕緊站在主動位置,裝腔作勢的跟周萍說,既然你知道真相,那也好,不許因為四鳳是傭人,而不當妹妹。

看這環環相扣的悲劇,很多人看不懂《雷雨》,是因為看不懂這命運之手的翻雲覆雨,每個人都在努力,最後卻適得其反。

最後我要安利滬劇版的《雷雨》,簡直了,尤其是滬劇宗師丁是娥的繁漪,簡直了,她沒有留下全版視頻,但是就沖那音頻里的聲音,這真是繁漪。


謝謝邀請。

但這個怎麼說呢。在歷史之後來談時間的篩選作用,這很難下嘴。好像一個夾太多層的漢堡。另外今早還看到一個人在知乎上說,「我的回答之所以那麼多人支持,是因為.......」。太自以為是到我不得不在這兒找到了一個最契合的時機來踩一腳。爲什麽受歡迎是當事人,和當時的人難以捉摸的。

一個群體,在不同時間對某一事件的反應,很難用幾條單一的,數理型的原則去推論。

但我想提出幾點。

在那個年代,能戰勝時間的文藝作品,創作人難免需要有積極的政治狀態。戲劇久不上臺就被遺忘,看看我們現在身邊的戲劇多麼紅火,能一演再演的都是多麼成功的戲劇啊。現在幾乎已經由市場決定哪些戲劇可以反復上演,可當年不是。當年能反復上的戲劇,都是什麽啊?人藝可以將這個劇演五十年,在那個全憑人治的年代裡,換了多少派?這個劇堅毅地挺過來了。

創作人要有好的政治背景,但同時,這個作品本身是可以多方位解讀的。最重要的,它指向的核心是家庭和人性。人性這個東西太西方了,不過五四以來的青年迷戀這個話題,甚至到今天,我們還在迷戀這個話題,這是超越左中右的主題。而家庭,是整個東方反復斟酌了幾千年的話題。現在再看這個主題是多麼的巧妙啊。而在新舊社會秩序亟待更迭時,家庭內部的秩序也亟待重整。壓抑最終走向了爆發和變態。這又是在這幾十年以來,人們最可以切身感受到的問題。當劇的背景為當權者所認可的時候,劇的核心又可以感染觀眾,這也太天時地利人和了吧。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了以前的一個劇本分析作業。當時我們在做經典話劇的舞美設計,我當時想的就是,既然做就做最經典的,所以在讀完了曹禺全集和老舍全集以後,我選擇了《雷雨》。
為什麼《雷雨》最經典?首先在於這個本子敢於道破別人不敢道破的人物內心隱秘活動,這個劇本里每個人都有秘密,只有周沖乾淨的跟水一樣,可是最後第一個死的就是他,不要問我曹禺是不是在表達好人都死的早這個觀點,我也不知道。然後是四鳳,其實四鳳很善良,然後第二個死的……魯大海這個角色我個人感覺其實相當自私偏執,字裡行間都是只想著自己。其他人呢,幾乎都是在人性的天平上一半一半的。所以說,曹禺把所有人的人性描寫的相當矛盾糾結,對蘩漪的塑造尤其細膩。此時覺得曹禺是不是學過心理學啊。
再說劇中對亂倫這個社會禁忌話題的討論,這個話題當代中國劇作家沒有一個人敢寫了,以前也只有曹禺寫了,多麼大的膽量啊,戲劇其實一直是一個實驗的過程,《雷雨》剛上演時,應該也是劈出一道天雷的趕腳吧,如果換個作家寫這個亂倫這個題材……彗星把中國撞出翔的感覺,反正未來20年也不會有人敢寫。
再說三一律這種戲劇結構,可以說曹禺寫出《雷雨》的時候,中國的戲劇處於並不成熟的階段,但戲劇在西方是從古希臘開始的,在中國剛有話劇的二三十年里,能有如此完整成熟矛盾激烈的劇本,而且曹禺當時才20歲左右,那真的比韓寒還有才華啊。
綜合這麼多的因素,《雷雨》當然很經典,而且會一直經典下去,而且現代很多導演為了反應當代中國,而不得不選擇解構《雷雨》,重新翻排,讓《雷雨》又煥發了活力。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如果不演雷雨,重新寫劇本,可能就會有不能上演的危險,但雷雨是經典啊,只要別改的面目全非,就會讓你演下去……跑題了,題主湊合看吧


此劇集狗血之大成,不但具有超越日式兄妹(周萍與四鳳)、艷母(周萍與繁漪)等經典隱蔽性橋段,也有英式工人革命(魯大海)、莎翁風情(周沖)等戲劇衝突,更可貴的是它還包含了中式大陸小三上位(繁漪),屌絲逆襲(魯貴,接盤俠前輩)等經典組合,同時還具備港劇妻妾鬥爭、家產糾紛等新瓶裝舊酒的特質,以及摒除了台劇意難忘、再見阿郎式的冗長拖沓,濃縮於一景一時一地。此劇經久不衰之處,你既可以領略到韓劇那種「戀個半死發現是兄妹」古典傳統風格,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剖析美劇「劇本不夠香艷來湊」現實主義風格。最後總結一句——現在的編劇通通滾犢子吧,那些個爛招,老曹早就用過了。


同意 @何日君回來的「命運」主題,順便藉此聊兩句自己一次看劇的感受。
前年有一個劇團來我們這兒(二線城市)演《雷雨》《日出》《原野》。
劇團不差,可演得差強人意,怎麼說呢……
還真是跟我們心目當中「一台好戲」的標準有些距離。
演《雷雨》現如今是個辛苦活。
因為當年的故事情節與人物設定,放到今天看來有些顯得過時而可笑。
在舞台上,這些「笑點」由演員演出來,「笑果」會被加倍放大。
觀眾時不時用笑場來挑戰演員對於劇本內假定事實的信念感,演員的抗壓能力必須得過硬——
換句話說臉皮得厚,不然演員被笑得慌了,演不下去可就麻煩了。
那年楊立新老師演《雷雨》公益場被年輕觀眾笑場氣著了,也不能全歸咎於志國同志氣性大。
看戲的時候,所有的觀眾也一樣在笑場,笑周沖的天真痴愚不通世故,笑四鳳的糾結與委蛇,笑魯大海的莽撞暴烈。
當然最大的永遠出在NTR界知名人士周萍大少爺身上,他的少爺作派和偷情繼母,本來是人物的性格悲劇,卻已經在今天的觀眾當中成了笑點。
其中周朴園訓子「我聽說你近來在家很不規矩」一段,層層推進造成了喜劇效果,觀眾席中爆發出陣陣大笑。
我也沒少跟著樂,一個原因是演員的演繹可能確實欠點兒火候(沒能讓舞台上的人物活起來,以此引發觀眾的同理心,把悲劇應有的代入感演出了喜劇應有的間離感)。
另一個原因自然是被略顯逗比的台詞逗樂了(劇本上讀覺得沒什麼,一從演員嘴裡聽到怎麼就那麼怪呢)。
當然,沒敢大樂,一個是因為讀過劇本,明白有些台詞其實隱含著人物的性格特點與悲劇意蘊,樂不出來。
再一個就是感覺笑得太歡對演員是一種殘忍(如第三段所說)。
還有就是感到了心中神話崩塌般的遺憾:對不起,曹老,成為經典必過的「歷久彌新」這一關,您好像沒能過去……

但越往後看,越發現自己想早了。
隨著劇情發展到高潮,我才得出一個結論:
今天我們看《雷雨》,可以笑周萍愚,笑周沖痴,笑魯大海莽,笑魯家母女弱,笑魯貴貪,甚至笑蘩漪作,但有一個體現著悲劇意蘊的人物讓人震撼——周朴園。
楊立新老師也提到過,按照劇本故事發生大致時代背景與周朴園出場時年齡計算,周朴園可能是中國最早幾批留歐的知識分子之一。
一個本該有著開明新思想的青年如何一步步成為近乎控制狂的大家長,這期間的軌跡曹禺沒有詳寫,只能從台詞中尋找蛛絲馬跡(單拎出來一條線索豐富一下,也是一出悲劇吧)。
總之從一出場起,我們能看到一個成功商人,社會賢達,但也無疑是一個失敗到極點的丈夫與父親。
從這一點,我們已經隱隱看到了他在後面三幕中的遭遇。
當然,在周董事長(杰倫老師你別轉身)的心目中自己還有一個隱隱值得驕傲的頭銜——「模範·准未亡人」。
因為這裡含著他潛意識深處的自矜——對一個無婚約但因自己而死的舊愛念念不忘的長情男人。
當年那次有意無意的奪子棄妻,也是他心底最暗處,時時刻刻在無意識掩蓋的黑歷史。
跟這相比,以冷暴力殘虐妻兒,壓榨工人,乃至人為製造生產事故,導致工人傷亡以換取並私吞保險金,這其中的「惡」,他老先生根本從未意識到。
論交遊人脈,家財門第,商業頭腦乃至知識背景,周朴園能在一座發達的港口城市的社會(原型可能為天津)當中成為聞人,沒問題。
但在一個人所應有的基本感情上,周朴園的愚弱無能到了殘廢的地步。
他以為自己愛的是家人、事業、亡妻,其實他愛的只是自己的體面。
如同一件珍愛的玉器,「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所以他對待所有不遂自己意願的人,對待方式都跟雞毛撣子對待灰塵一樣簡單粗暴,為的只是抹去一個「麻煩」。
這樣的「愛無能」,至今還在中國部分成年男性身上或多或少廣泛存在著。
所以,周朴園給自我造就的「完美人設」,在他將支票遞給侍萍的那一瞬間,塌得粉碎。
之前的威權強迫還不太讓人反感,但他一遞,侍萍一撕,暴露了他威權與「深情」下掩蓋的,是一個貪婪自私而愚蠢短視的人格。
他的悲劇之一在於:他的不斷作惡,與他自己對「惡」的無意識之間的鮮明對比。
侍萍上門了,他隱隱意識到,自己靈魂深處最大的恐懼,自己不斷在鎮壓掩埋的幽靈,以最不可能,卻能造成最恐怖破壞力的方式,回來了。
隨著這一事件,以及自己此前從未意識到的醜陋靈魂在侍萍面前的徹底暴露:
他一直以為自己最愛她,可當他們再見時,他卻以最卑賤的方式侮辱了她,還以為自己是在行善——他意識到自己可能並不像他自以為的那樣完美。
他開始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與兒子們接觸,甚至想做一件自己從未做過的事:與自己的小兒子聊聊天。
可他的突然轉變卻沒能讓兒子們接受。
尤其是一向開朗樂觀的周沖,對辱罵自己的魯大海都能握手道謝,卻不願意接受父親欠了他十七年的慈祥。
這不僅讓周朴園剛剛軟化的威嚴再次受挫,還暴露了他的另一重悲劇所在:當他開始自省,逐漸獲得愛的能力時,他身邊的人卻由於他造成的無法彌合的傷害,再也無法接受他的愛了。
這一重嘗試失敗了,可他要面臨的是更緊迫、更嚴重的問題:
一旦陳年舊案東窗事發,他的半生心血所在,也是他賴以生存的基本:家庭與名望,隨時可能毀於一旦!
他開始想方設法阻撓這一結果的發生。
甚至可以說,相對於周萍與蘩漪的掙扎撕扯,侍萍、周沖、四鳳的一味逃避,他的方式反而像是更有效,破壞力最小的矛盾解決方式:
先儘力把事情壓下去,日後再想辦法解決,但絕不能讓所有矛盾一齊爆發。

但命運還是讓他遭遇了最沉重的審判。
在那個雷雨夏夜,讓所有人出現在了周公館的大廳當中。
雷鳴,電閃,槍響,哭鬧。該來的,最終來到了。
周朴園最大的悲劇在於,他盡了他的意識範圍內所能盡的最大努力,只為了留住自己所珍視的家庭與個人的尊嚴,卻仍然不能阻擋命運對他最殘酷的報應。
而這一切的起源,全是他一切「無意識的惡」當中,最初的那一次:
在不知情卻默許的情況下,任由家人趕走了侍萍,奪走了她的孩子。
只要做了惡,無論作惡動機有無意識,無論什麼樣的理由,都無法抵消命運對你的殘酷審判。
那天在劇場,當看到台上的周朴園終於吐露出「萍兒,這是你的母親」時,全場大笑,我卻寒毛倒豎,渾身起了雞皮疙瘩。
第一次眼睜睜看到命運的殘酷。
天地不仁,報應不爽。
而這,可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
原劇有交代周朴園結局的「序幕」與「尾聲」,其實刪掉也並無不妥。
讓周朴園這個悲劇人物在舞台上的最後一個永遠定格在他人生中最痛苦的一瞬間,一遍,一遍,也許也是對這個不自知的惡人,最殘酷的一種懲罰吧。
這種報應與懲罰所帶來的震悚,才是悲劇的精髓所在:給人以代入感,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恐懼,使自己的情操得到一定的陶冶。
此時我才意識到:曹老沒過時,只是我一個年輕人見識少。
而戲劇的功用之一,正在於讓無緣活出無數種人生的觀眾們,於舞台之上見人生百態。


很多劇本在當年看起來情節震撼,衝突強烈,但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若干年後,很多情節和衝突便不過爾爾。當年讓人震驚的情節變成身邊的平常事。
但是《雷雨》的各種亂倫各種矛盾各種衝突,在中國戲劇發展到今天依然能衝擊觀眾。
這就是它故事厲害的地方。


這次一定要強行答題了!高中時班上排過課本劇,我演周萍(人生第一個男主戲,不謝),同桌演魯四鳳。有一幕戲是四鳳知道自己身世真相後受不住刺激,冒著大雨衝出家門,好了高潮來了!同桌不知從哪裡找出一瓶礦泉水猛地澆在頭上!而且綵排時並沒有這一出!場上所有人和語文老師都驚呆了,求周萍的心理陰影面積!
(四鳳我造你在看這個帖子,是你嗎鳳鳳~?)
現在我只要看到雷雨腦內就會自動播放bgm:
為所有愛執著的痛~
為所有恨執著的傷~~
我已分不清愛與恨~~~
是否就這樣~~~~


一,戲劇「三一律」的最好體現。
二,戲劇性的充分體現。
三,雖然有很多技術上的巧合的設置(曹禺本人也說《雷雨》真的太像戲了),但是人物關係設置十分精彩,四鳳是當年的魯媽,周萍的未來是周朴園......
四,故事充滿人物命運的悲劇性,體現了那個時代從家到整個中國的「悶」,好像雨前的低氣壓。


「戀母弒父」俄狄浦斯式的悲劇,最經典的悲劇母題(或無之一),反映的是人最「原生」的衝動與人倫的衝突,無法逃脫的悲劇,這或為其故事本身的結構和內核的經典性。


窩就吐個槽啊,《雷雨》中的亂倫情節是很正統的悲劇中的因素好嘛= =根本沒必要大驚小怪的。
請摺疊。


《雷雨》有個很神奇的地方好像沒有人說到:

就是它除了狗血和三一律還是用了很多象徵手法的。

比如那種 「蒼天哪!」(窗外一聲大雷)

還有從頭到尾貫穿的夏天雷雨前要來的悶熱。是一種情緒象徵。


曹禺本人創作還是很講究真實與詩意的結合的。。。他自己說過想探究宇宙的未知一類的話
其實這劇是高於家庭倫理劇層面的,而且這麼多年雷雨的完整版也沒用上映過(書上寫的)


另外他很注重悲劇的命運感,這個跟古典主義戲劇蠻像的,
講真法國的古典主義戲劇也都是家長里短的。。。


「命,是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


1、除卻舞台,但看文本也具有很好的文學性,文辭講究,環境描寫,樓上說的象徵手法,語言的準確性,符合人物身份的表情與語言和行為的拿捏,不突兀,每一個人物鮮明而深刻的人物形象
2、三一律。24小時之內,一個地方,完完整整講完一個豐滿的故事,有頭有尾有高潮。合情合理且震撼。在那個年代寫出這樣真的奠基。
3、語言:當時很多人白話寫的小說現在覺得有些不順口,魯迅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我們還覺得挺不舒服。但曹禺這個劇本看文字已經很接近選擇的白話了。
4、思想。這實在不需多說了。借著思想表達出那個時代。再按照做高中高考語文做題思想把它升華一下。就知道這部作品思想性


誰說雷雨經典不衰的,它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及各種狗血於一體,但是你沒有覺得什麼不對,一切都那麼自然!


因為寫的是人性。


記得高二班上放這部電影,最後二十分鐘驚呼聲此起彼伏。此後就沒有再看過此類電影電視劇了。


魯大海:那三個代表呢?
周朴園:昨天晚車就回去了。
魯大海:(如夢初醒)他們三個就騙了我了,這三個沒有骨頭的東西,他們就把礦上的工人賣了。
———《雷雨》第二幕


推薦閱讀:

有哪些精簡卻震撼人心的劇本?
如何看待《紅樓夢》排在「死活讀不下」榜單四大名著中的第一位?
你讀過的最孤獨的一句詩/詞是什麼?
有哪些讓你讀起來每句話都著迷的書?
哪些書的結尾語讓人印象深刻?

TAG:電影 | 文學 | 話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