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西遊·降魔篇》?
《美人魚來了,但星爺之前的《西遊降魔篇》你看懂了嗎?》
2013年,「五年磨一劍」的周星馳在賀歲檔推出其第二部西遊題材電影《西遊降魔篇》,影片一經上映,迅速刷新國產電影票房記錄。
然而在如此高的票房背景下,影片的口碑與反響卻平平無奇,豆瓣電影給出的大眾評分僅7.1,遠遠低於當年《大話西遊》的9.1分。
許多觀眾在觀影過後,紛紛表示對《西遊降魔》失望透頂,認為《西遊降魔》笑料老套、思想以及表達方式缺乏深度、且遠不及《大話西遊》感人至深等等。
而實際上,我認為《西遊降魔》與《大話西遊》是兩部完全不同的電影(除了音樂),根本沒有任何可比性。
《大話西遊》想表達的是愛情與抗爭。
而《西遊降魔》想表達的是頓悟與皈依。
(此樹即菩提樹,是釋迦牟尼修成正果的地方。)
(此樹即菩提樹,是釋迦牟尼修成正果的地方。)
電影一開始,一位父親被水妖吃掉。看著父親沉入海底,海面溢出鮮血,小女孩以為父親在與自己玩鬧,隨露出令人不寒而慄的笑容。而正是這笑容為整部電影定下了一個基調:黑色幽默。
然後一名道士來到村莊,炸死一條大魚,說:「這就是水妖。」,而玄奘卻說:「這不是水妖,只是一條善良的大魚。」
這時,被水妖吃掉老公的女人站出來問玄奘:「你有沒有死過老公?」(諷刺某些人常說的「你行你上啊,不行別BB」)
聽到這句話,村民們的道德感迅速湧上心頭,來不及分辨青紅皂白,便群起毆打「沒有同情心」的玄奘。
後來真正水妖出現,把小女孩也吃了。母親見此景隨奮不顧身跳入水中,向水妖討要女兒。
最終,村民幫助玄奘合力將水妖抓住。師父告訴玄奘:「這水妖原本是位善良人,因救一小孩,被村民誤當作人販子,將其打死拋入河中。」
這說明什麼?
村民並非惡人,只是無知。
如今社會上也存在許多無知的人,他們在網上甚至現實中肆意謾罵,對某類所謂「人民公敵」作出道德抨擊、人肉搜索。
那些自以為站在「道德制高點」的網民,經常會用隨意的謾罵給人以傷害,那他們是壞人嗎?
不是,他們可能是家裡的好父親,公司的好員工。他們,只是無知。
這就如同曾經把國家崛起作為人生理想的青年紅衛兵,他們的起點並沒有錯,只是方式欠妥。
後來玄奘歷經跋涉去取真經,就是為了解決大唐子民的無知。
電影中的「三個驅魔人」是什麼角色?
道教。
無論在神話小說還是電影里,高高在上的驅魔者一般分為兩教:佛教、道教。玄奘、段小姐(舒淇)是佛教。一開始坑蒙拐騙的道士與後來的三位驅魔人,都是道教。
天殘腳、形意拳都是道教武學,劍是道教最常用的武器,所以腎虛公子(對不起,空虛公子)也是道教。
佛道並不相同,佛教驅魔只為積德行善,而道教驅魔更多是為了賞金和道行(自身利益),所以驅魔界非常黑暗,同行之間如同敵仇,彼此互相爭鬥。
這一點和西遊記原著其實有些相似,因為西遊記實際上也有一點尊佛貶道的意味,以聖傳佛教真經為主旨,而道教則是一個類似於「朝廷」的機構。
天庭(朝廷)拿不住妖猴孫悟空,就將其招安,但永遠不會予以它重要職位,最多讓它養馬看桃。這就好比宋朝招安水滸好漢後,不但想方設法分散其兵力,還命令人家去征剿方臘。名為招安,實則厚黑。
後來孫悟空把玉皇大帝鬧得無可奈何,只能去請佛教權威如來佛祖,而如來卻只一巴掌就將孫悟空壓倒山下。
電影中也是如此,當道教驅魔人全部被孫悟空秒殺後,如來顯聖。
電影中的「段小姐」是什麼角色?
其實電影結尾已經明確表明了,段小姐其實是觀音,因為段小姐送給玄奘的指環最終變成了孫悟空的緊箍。
而電影沒有表明的是,段小姐其實和玄奘師父早有串通,因為無論師父讓玄奘去哪裡,段小姐都會出現。無論玄奘作了什麼,師父也都知道。就連「泡妞」這種玄奘不可能和師父說的事情,他都詭異地瞭然於心。
那師父究竟是誰?我猜是降龍羅漢(周星馳曾演過降龍羅漢。經評論指點,師父也可能是如來或彌勒佛,但與下文並無衝突)。
師父的心中鵝腿一說其實是一句諺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引自道濟禪師(降龍羅漢、濟公活佛)。
而師父與觀音聯合,其實就是為了祛除玄奘的心魔,好讓玄奘能取經正果。那玄奘的心魔是什麼?欲,塵世之欲。
段小姐(觀音)的段即「斷」,斷絕塵欲,無牽無掛。而若要想「斷」,就必然得先懂得,否則就是無知。
師父告訴玄奘:你還差那麼一點點,差的就是懂得世間人慾,也就是所謂「小愛。」
玄奘之前只懂得救世濟民的「大愛」,而忽略了人世間普遍存在、也是人類之本的「小愛」。這就如同通曉八股文,卻不懂人情世故的古代儒生,治國只能致亂。
當段小姐被妖王孫悟空拍死後,玄奘終於懂得了:
歷盡滄桑,才可看破,才可皈依。
喬達摩·悉達多(釋迦摩尼、如來佛祖)開創佛教的經歷也正是如此,他先作為印度王子嘗盡珍饈美人,而後深山苦修渡劫,最終大徹大悟,修成正果。
最後說一點,電影中有一個小細節,不知是否還有人記得:玄奘尋找五行山的時候,看見一座亂山。此為佛教第一層境界:看山是山(無知)。
之後,玄奘在破廟洗臉時,看到井中刻著四個字:鏡花水月。
這四個字同樣引自佛教諺語,意思是意境不可以形跡求,唯有用心才能洞悉事物的本來面貌。當玄奘真正理解了「鏡花水月」這四個字之後,他看到,亂山變成了佛像。此為佛教第二層境界:看山不是山(頓悟)。
最後,段小姐死了,玄奘說出那句「我愛你」之後,也終於知道自身心魔之所在(塵世之欲)。
心如塵土,萬念俱灰。在最終時刻,玄奘終於懂得世間一切大愛小愛了,「兒歌三百首」也終於變得「大日如來真經」。
就在這時,孫悟空把佛像打碎,佛像又變回了山,玄奘也被真佛附體。
此為佛教第三層境界:看山還是山(皈依)。
這就是玄奘的正果之路。細思極恐,因為他的命運其實是被三個人一路安排好的:師父、如來、觀音。
苦海泛起愛恨,在世間難逃命運。
你以為你有很多路可以選擇,但是在你四周有很多看不見的牆,其實你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今何在(今何在曾與周星馳合著《西遊降魔篇》小說。)
完。
——
我特別想對某一些人說:周星馳的電影不但以喜劇外殼包裹藝術思想,而且每部想表達的東西其實都不太相同,所以沒必要拿曾經的作品與現今作對比,然後對其中一個作出批評。
就如同J.K.羅琳已經寫出一部處於魔幻巔峰的《哈利波特》,所以她沒必要再去寫一部同類型小說,因為再怎麼寫,後者也不會超越前者。
藝術家存在的意義在於靈感創新,而非周而復始。
人不該因為懷念而成為時代的阻攔者,因為再往前走,就不會再懷念。——白岩松
我希望眾多影迷能夠不要只迷戀事物的表象,而儘可能地去思考電影中的內涵。我們不是聖人,但也應當達到第二層境界:看山不是山。@劉看山
我發現總有這麼些人:看見別人給紅樓夢弄了個研討會,因為完全自己不懂紅樓,所以覺得研討會上這些人都特高端,特牛逼。恨不能給弘揚中華文化的紅學家跪下;而到了西遊記這兒,因為大家都看過電視劇,都覺得自己很懂,你要說點他不懂的,他就說你裝逼,說你過度解讀。
這世上從來就不存在什麼所謂「過度解讀」,在一部藝術作品裡,你能看到什麼,它就是什麼。
————
文/羅罔極。於2016年大年初四在毒舌電影/知乎同時首發。
另想轉載關注公眾號。
請別把對另篇答案的評論發到這裡,謝謝。http://weixin.qq.com/r/_jnp8QHEelwFrUWS92zo (二維碼自動識別)
關注微信公眾號:
luowj1996
不定期推送角度刁鑽的電影原創文章
時而瘋瘋癲癲,時而正經無比。
時而浪漫花心,時而痴情專一。
時而傻傻乎乎,時而才華橫溢。
時而懦弱怕事,時而捨生取義。
過往電影中的周星馳,不完美,很多缺陷。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形象,大多講的卻是普通人的故事,道出草根們的悲歡離合,演出平凡人獨特精彩。從奮鬥到逆襲,給人無盡的動力和幻想。無厘頭的演技,卻能演出你我最真的痛。看到了他,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看到了那些或快樂或辛酸的過往曾經。歡笑過後,滿是凄涼。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十三億人心中,有十三億個西遊記。
做為演員,他獨一無二。做為導演,他也獨一無二。西遊降魔篇,則是星爺心中獨一無二的西遊世界。西遊交待電影背景,降魔篇則是原創故事。情節精彩,節奏緊湊,堪稱全片無尿點。
有人卻被嚇尿了,說此片故事過於暗黑驚悚,鏡頭血腥又殘忍。說此片太過重口,小清新們痛心無比。說此片毀掉美好記憶,小白兔們童年崩塌。西遊記,本就是個妖魔橫行的世界,真乃白天不懂爺的黑。妖怪的世界哪有這麼美好?暗黑的情節更能凸顯人間煉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也是食物鏈中的一環,妖怪吃人,烤人,就像補充維生素ABCDEFG,一天不吃人,一口氣不能上五樓。
就像人吃紅薯呀,生吃紅薯,還是烤著吃。你有想過紅薯的感受么?只會想著生著吃很脆,烤著吃很甜。別有一番滋味。
一部風格這麼明顯的B級片,cult片,血腥暴力爽到極點。身為暗黑系的擁躉者,愛這部電影愛的不行。氣氛太好,導致電影院很多熊孩子都被嚇哭。大陸真該快點建立電影分級制度,熊孩子不能進入電影院看,自然就不會被嚇到,觀眾們也不用擔心被小孩的喊叫聲煩死。
心靈雞湯喝多了會膩,我比較喜歡心靈虎鞭湯,西遊降魔篇就是這種感覺:重口中夾著幽默,猥瑣中帶點清新,吐槽卻不失公允,色色的卻挺熱血。第一眼看著想笑,體會深了卻心酸。刺激受眾情緒G點,讓其濕了又干,幹了又濕。
貌似重口,實則黑色幽默,刻畫出詭異恐怖的妖魔西遊世界:水寨上,父親在女兒面前被魚妖吃掉,女兒在母親面前被魚妖吃掉,最後連母親也被吃掉,一家三口喪命魚口,慘到了極點。而這間隔,母親問陳玄奘:「你死過老公么?」一系列對話下,悲傷放大成了莫名的笑點,黑色幽默到了極點。
黑店高老莊,詭異到極點。眼看是帥哥,實則是豬妖。眼看在烤豬,其實在烤人。京劇小帥哥,滿面是油光。邪魅豬剛鬣,酷似馬里山。不言語都是好風景,一張嘴嚇哭老百姓。這麼一重口的貨,做得一手好人肉叉燒,還有個悲慘的身世。不得不讓人讚歎星爺渲染氣氛的能力確實強。而細節方面也做的非常用心:兒歌三百首封面上的童子,意指佛祖誕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下,惟我獨尊」。這也為後面的兒歌三百首化為大日如來真經埋下伏筆。
很多人不滿此片的原因,覺得片中孫悟空堪稱史上最丑,毫無一分大家幻想中的英明神武的齊天大聖的模樣。但說實話,黃渤演的孫悟空猥瑣是猥瑣,但最出彩:
妖王之王孫悟空,入地府銷死籍,上天宮盜蟠桃。打敗十萬天兵天將,完勝天庭諸多神仙。好不威風,誰料遇到如來佛祖,受到五行山壓身,吃銅丸喝鐵水之劫難 。從齊天大聖到階下囚,失去自由五百年,怨念是如何的重?老版西遊電視劇,孫悟空初出五行山。就甘心拜入唐僧底下,任勞任怨,做牛做馬。可妖王之王哪有這麼容易屈服?
此片中的黃渤把孫悟空的怨念狠辣狡猾,演的及其到位。為騙陳玄奘上鉤,把自己的經歷笑稱為:「想當年,我手拿著兩把西瓜刀,從南天門一直砍到蓬萊東路,來回砍了三天三夜,是血流成河。可我就是手起刀落手起刀落手起刀落,一眼都沒眨過! 」為掩飾自己的怨念,不惜誇獎心中最恨的如來:「所以大日如來真經,真是好,真是秒,真是呱呱叫。」騙得玄奘拔掉洞口封印蓮花,解開封印,逃出五行山後,便狂性大發殺掉三個驅魔人,狂毆玄奘,秒殺段姑娘。嗜血妖猴凶性大發,萬妖之王當之無愧。
把西遊降魔篇看做一個單獨的故事就好,關於愛情,與大話西遊真的沒有可比性。玄奘段姑娘小兒科的愛情沒法超越悟空紫霞之戀,對白也不曾有大話經典。
降魔篇:「一萬年太久了,我要你愛我,現在」 。
大話:「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你的劍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猶豫了!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 一萬年!」
四根老蔥,腎虛公子,玄奘跳的排骨舞,悟空教段姑娘跳舞,噴血不止的三煞,玄奘與悟空的基情香蕉,都挺有笑點。女神段姑娘月下舞,也挺文藝小清新。個個有亮點,人人皆搞笑。故事很精彩,台詞很幽默,讓人蛋疼的是結局實在太過倉促。打著打著,玄奘使出大日如來真經,一招如來神掌砸在悟空頭上,於是世界春暖花開,悟空溫順的看著玄奘,一副超級賽亞人乖寶寶的模樣。因由都沒講清楚,孫悟空就老實的戴上了金箍。好似啪啪啪,眼看就快要高潮,男主秒射,一切戛然而止。大話西遊承載了太多記憶,西遊降魔篇不好比較,也無法超越。過弱的愛情線,也讓人感覺離經典就是差了一點點。於此,只能用一句歌來形容:
悟空你不懂愛,如來神掌會掉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發於我的微信訂閱號:cmf2015,寫一些文字,歡迎來聊電影。
我只能說,這是唯一一部讓我想看西遊記原著的作品。
昨天看了,這個電影很好啊,確實很好啊。
講如何評價「這個電影」的話,就評價「這個電影」嘛。別評價喜劇演員周星馳,更別評價《大話西遊》啊。
好什麼好?
所以這個評論又會寫長一點,好在有四個小標題作為提綱來簡化一下,還會配幾張圖片作為解悶哦。
1 、目前為止,這是唯一把佛教精神講出來的電影。
比貝爾托魯奇大師的《小活佛》講得明白,也比仁波切大師《高山上的足球隊》拍的好很多。濃縮了邏輯極限的《金剛經》就這樣輕鬆被拍出來了,很意外。《西遊記》原著里最重要的佛教精神,也第一次在屏幕上被基本還原了出來。
佛經是非常枯燥煩人的,所以有了佛教故事。但佛教故事除了少數有禪機的,大多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實際上《西遊記》可能是全世界寫得最好的一個佛教故事。
央視版《西遊記》和劉鎮偉《大話西遊》,這倆一個是兒童連環畫,一個是戲說都市三角戀,可算不上是佛教故事。我們知道《大話西遊》是一個MIX,王家衛《東邪西毒》的感情底子,劉鎮偉的搞笑段子,周星馳的表演,成就了這個MIX。
今天周星馳這個西遊,從思維深度上講是邁了大台階的。用電影里的台詞講,就是」只差一點點。」
當然,現在當道的知名導演里,有佛教思維的也不少,科恩兄弟、科利馬基、賈木許、昆汀、沃卓斯基姐弟、杜琪峰都比較典型。但現在開始,這個名單里要增加一位,這一位就是周星馳。
在整個亞洲的導演圈裡,周星馳的眼界、觀念、手段都是非常前衛的。他將是一位可以確立自己風格的厲害導演。
所以其實大家可以把喜劇演員周星馳忘掉了。來討論一個「業餘導演」。
如果說導演昆汀是從看錄像帶開始的,那麼導演周星馳就是從看漫畫和表演喜劇開始的。
2 、所以,周星馳的風格就是漫畫的風格。
簡單很好。
周星馳自從自己當導演開始拍電影以後,作為導演就有個好處,他是簡單的。從《少林足球》開始就是。我們說他的電影是一種漫畫式的電影。顯然的,漫畫在這些年他的電影中得到持續推進,以後,這將會是他的一個標籤。也就是我們講「風格」這兩個字。
視覺是簡化後誇張的,節奏是打怪升級的,人物是善惡分明的。這是漫畫。
所以看《降魔篇》,我們就可以看到很多出乎意料的點。新鮮也是畫漫畫的一個要求。
「無厘頭」不是周星馳的導演風格,而是香港電影在上個時期的總體特徵,周星馳領銜主演的眾多電影集中提現了這個。比如我們說《麥兜》、說《家有喜事》、說《東成西就》,這些都是無厘頭的,但這些不是周星馳的。無厘頭是安迪·卡夫曼更早就已經創造的喜劇風格。
實際上周星馳是性格非常認真的人,非常認真地認為電影可以拍成漫畫。這個就厲害了,就像村上隆認為卡通應該是自己的藝術品的表達方法。你以為不行吧,不能登大雅之堂吧,結果人把卡通展在盧浮宮裡了。
3、漫畫風格跟搞笑是兩回事。導演跟演員是兩回事。
因為粉絲心理,我們看這個電影往往抱著期望,希望被搞笑一下,或者希望被感動一下。
這都是偏見。沒有看對,評價當然也就不會在點上。
有人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似乎這是一個保持正見的方法。其實不是,這樣是沒有見解的。因為你根本沒有自己去看,只是聽了。
失去了平常心。就會導致偏見。
因為是周星馳就必須支持——偏見。說是恐怖片——偏見。說非常搞笑——偏見。說是大話西遊前傳——扯蛋偏見。總之一堆偏見。偏見加偏見加偏見。
需要搞笑的時候就搞,不需要搞的時候就不必搞嘛。幹嘛名叫周星馳的就被要求必須搞笑。
再恐怖奇怪的妖魔也都是一顆人心。再牛逼厲害的人也常常陷入魔障。
電影對於妖怪的恐怖設定接近《聊齋志異》和日本浮世繪的一些妖怪,比如河童、《風又三郎》那種。在電影里,這個很新鮮,就算很多日本導演也沒有表現出來過。豬剛烈是《降魔篇》里很重要的角色,蠟像一樣俊美的臉,非常接近佛家裡關於「皮相」的表述。
伏魔比除惡的境界要更高。
我想起來今何在當初寫《悟空傳》寫得那叫一個糾結啊。
《金剛經》《大日如來真經》《兒歌三百首》這三部經書都講:現象是不重要的;執著是不要有的;最後方法也是要拋下的。這非常好。
4、這個片就像杜琪峰當年那個被低估的電影《大塊頭有大智慧》。
也是情節和畫質並不緊緻,故事也有些弔詭,讓不少影迷失望,覺得不爽,然後被吐槽不斷。
卻是實實在在一部好片啊。當然《大塊頭》最終好像也得了大獎。
這個《伏魔篇》比杜琪峰那個拍的更棒。
知識分子不會贊同這個說法,但實際上不需要多少知識你就已經可以講明白同樣的東西了。
一些造型誇張的配角往往是周星馳電影里的亮點,像漫畫一樣。
一些誇張的效果需要更好的CG技術手段做出來,像漫畫一樣。
一些時候連演員笑場都也成了表演的一部分,像漫畫一樣。
這個東西厲害啊,慢慢就會成為風格了。
我們發現,好像全世界還沒有哪個導演搞出過這個。
我們來想想看一個這樣的導演,頭腦簡單,不喜歡知識分子講電影的那一套後現代啊、解構啊的學術東西,也不喜歡香港人拍電影那一套無節操,無理想的東西。結果他必將拍出來一些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新的電影」。
繩命是入次滴景菜,繩命是入次滴回晃。簡直了,非常好。
————————————————————————————————————
下面是把評論里的一些內容貼上來。
(很長,建議別看)
這個貼已經很久了,本來不該做這種無聊的事情。但今天看到《彭博商業周刊》上一篇分析周星馳商業帝國的電影,看到我們的記者是這樣八卦膚淺的視角,很惱火。眼睛裡只有票房票房,很惱火。就算談論票房也沒有說在點上,更火。可能我一直對媒介有些無名火。非常反感媒體這樣誤導人。
怎麼辦呢?雜誌又不是我開的。只好把一些廢話重複上來。
以下是重複。痛快人就不建議往下看了。
周星馳的風格就是漫畫的風格。
這個在電影領域很重要,全世界沒有導演搞出來過,很牛,特別有啟發性。能放下一個喜劇偶像的身份,開始做一個有啟發性的導演,非常厲害。我們看到更多曾經的偶像,老了之後只是在各種綜藝節目里串場子,或者舔著臉不停唱同一首歌。
周星馳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原著里孫悟空到底是九寸獼猴,還是四尺雷公並不重要。孫悟空好鬥的執著就像煙癮。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戒煙很難,最後如果你戒煙成功了,很好。但成功了也並不是就值得驕傲的。皮相,方法,智慧,最後都是要被放下的。理論上講,人人天生都有平常心,但其實真有平常心,是需要最後那一點點頓悟的。
杜琪峰當初拍《濟公》時候就已經很有佛教精神了。作為導演,周星馳要更難得一些。與老杜不同,老杜很專業的。
我們講周星馳是「業餘導演」。電影的手法,講故事的巧妙,都趕不上很多「專業導演」,因為他是個半吊子。
但這個半吊子恰恰擴大了電影這種表現手段的範圍。我感覺他非常認真、執著。
這樣講吧,在他這裡,我們會發現電影原來還可以這樣拍。這是他跟昆汀相像的地方。這是極其重要的。老杜在某個範圍內已經自己集大成了。停了。
周星馳在拓展的是另一種表達方式,很新鮮的一種。就是剛才講漫畫式的。這裡說的漫畫式,跟馮德倫搞的《太極》是兩回事,當然更不是拍卡通電影。
他一出手就沒有去重複別人的路,也反感重複自己。
以後必然他的電影會越來越好。什麼時候徹底告別搞笑,拍個恐怖片也說不定。而「這一種電影」遲早也會集大成一下,要麼是他,要麼是別人。
他不是知識分子,從來不是,但老杜從來就是。
對不對,周星馳和老杜的差距體現在專業上,而專業指的是某個範圍內的東西,所以我們會說老杜很專業,周星馳不專業。
不專業很重要,框子是沒有的。重要的是他開創了另一種。這個仍然是有啟發性的。
《罪惡之城》和《守望者》我看過的,很不錯哦。確實360度多層次全息的,專業!但這兩個是把漫畫拍成電影,不是以漫畫作為一種方法來拍電影啊。這兩部電影的核心是社會學的和知識分子的,確切講是一種分析。
可能我說太黏了。
漫畫作為一種方式,提純之後,是簡單的、誇張的、單線條的。這個是很重要的一種方法,越有知識往往會越有障礙。因為會不簡單。
你講的很對。恰恰是小學生跟博士的區別。
問題是小學生是「一個」,博士是「另一個」。不一定小學生就要變成博士才好啊。
還有我看西方的漫畫不大有感情,再說別人也已經搞的很好了。東方的漫畫風格也很重要,很有愛,不是手術刀式的可以隔成塊狀分析。我希望東方的漫畫精髓也可以被人提純出來。
其它你的吐槽我大部分是認同的。但認為不關鍵,是發展階段不同導致的技術和知識差距。
《降魔篇》這個電影在基本點上是很棒的。獨立,單純,閃閃發亮。
別光支持博士,博士不缺支持。
關鍵就是Key,一把鑰匙。
比如NBA的關鍵先生。看關鍵先生髮揮的時候,我們可以暫時把其他球員和場景忽略了,只看他一個人的慢鏡頭。
如果把這三條看成三個鑰匙,我們這樣來搞搞看,開一扇門就扔一個。
第一個Key:不是有佛教精神就了不起,而是把佛教精神拍出來了不起。
拍精神。這個關鍵,所以別的就不關鍵。那要怎麼拍呢?
第二個Key:佛教精神的麻煩就在於之前太「講」了,這個電影不要講,而是自己體會。
比如我現在,我太講了。講了2000多年,講經、論證、辯解。非常無聊。
周星馳用自己的方法拍自己的領會。你有自己的領會所以你可以進行故事再創作,穿什麼衣服都是可以的,故事也無非是皮相。
顯然《西遊記》《大話西遊》《情癲大聖》《降魔篇》都是同樣的故事,同樣的故事拍出來怎麼會不一樣呢?因為方法。
所謂佛法,就是了解自我的方法,了解了之後,法就不重要了,一口痰吐掉。
用漫畫的方法拍。這個關鍵,所以別的就不關鍵。
第三個Key:用漫畫來表達觀念、人物、劇情。
講故事太難了,所以世界上陸續誕生了史詩說唱藝人、說書人、小說家、編劇團。
越講越細緻。現在的小說家和編劇團是知識分子的天下。
知識分子有個好處,就是有知識。知識可以填充細節,細節多了就可以再現生活。
知識分子有個壞處,就是不簡單。不簡單時間久了,就會生造出來一些界限。
這個周星馳真心不擅長。
他出乎意料地簡單。從《少林足球》開始,他就從沒能編出來過任何一個細節豐富、人物情感複雜的故事。就那幾部,你數數,一個也沒有。
那麼是不是不符合現代小說模型的故事就不是好故事?不符合新浪潮范鏡頭語言的電影就不是好電影?是不是不是大字典就不是好書呢?
不一定哦。
就像包豪斯的校長說的,藝術是教不會的,而工藝技巧可以學習。
我們認為那些缺陷,大部分是不重要的東西,或者有人已經做得挺好的東西。其實,其實可以慢慢來。
當所有的小說家都被文字害慘了,所有的知識分子都被知識害慘了,所有的導演都被情節敘事害慘了的時候。
我們看到一個人,正在用一個自己喜歡的,幼稚的,卻全新的方式,在找辦法。
這個關鍵。
現在你要開一扇門。你推啊推啊推啊怎麼也推不開,再找更多牛逼人來,推啊推啊推啊還是推不開。
好吧,來拉一下,拉一下就開了。
這裡主要還是說電影。
我知道大部分快人快語的觀眾,都是像吐槽者那樣看電影的,很直率,贊一個。
但今天在說拍電影和看電影的另一種方式,別坐在椅子上看,繞到屏幕背後去看。
其實你看到這裡要是明白了,下面就不用看了。用現象來認識現象是越走越遠的。因為只會造成現象更多,也就是信息的深海化。就像網路,就像用百度知道和維基百科來回答問題。這樣對認識本質並無任何幫助。就像我,現在正在給這個世界增添垃圾信息,我感到愧疚。
我們這樣品頭論足是無意義的。什麼有意義呢?創造是有意義的。
提到過的那些導演都有這種精神。我們只能拿成功的人來打比方,因為成功是被廣泛承認的。我一個同事是這樣說,「情感在昆汀的大馬戲裡,屬於出來客串一下,就像他本人一樣。你縱向看他的片,就知道他追求的是什麼了。「
這樣講,看起來是時尚的。卻是不懂。
反過來,應該是這樣:昆汀的形式,是他整個電影語言裝置的屋子,血漿、罵人、絮叨、打斷也好,都圍繞著他對感情的終極追求,都是他感情的一部分。
「感情」。是滴,這是昆汀。如果我們把昆汀看作一個文字作者,一個作家。判斷就再明顯不過了。你不覺得整個文學裡都缺少一種「簡單、直率」的類別嗎?兩千年來,整個文學被修辭大師們牢牢霸佔著。莎士比亞也罷,博爾赫斯就博爾赫斯,沒有問題嗎?「所有的作家都被文字害了。」確實如此。
所以我們把周星馳這種稱為作者電影。也就是靠他一個人的意志力和獨立方式完成的電影。就像紐約的伍迪艾倫,缺陷是明顯的,優點卻是無以倫比的。誰來演也都是周星馳電影,好比我們知道電影里有個出彩的配角,給羅志祥抬轎子的某大媽,那是隨便找來的群眾一枚。這個演員是可以替代的,但這種方式是獨家奉獻的,全世界來看,我們講這個導演「有一號」。
八卦很多,吐槽無數。這是團隊合作的麻煩。我們來說一個,就是《打擂台》的導演才是這個電影的導演,《打擂台》的導演也很棒啊,周星馳是作為監製出現的。不重要啦。都講了是作者電影,這次這個作者是監製。作者電影不同於商業電影,商業電影是團隊化的,所以價值觀就也比較一致,因為混合而一致。比如《鹿鼎記》,現在被稱為周星馳電影,其實那是王晶導演的。因為周星馳表演方式特殊,產生了主推動力,我們才叫它周星馳電影。但《鹿鼎記》並不是作者電影。
周星馳是現在才真正開始當作者的。沒做好的地方極多,再好一點點都是很重要的,我們不要神話他了。同時所以做的好的地方尤其重要。
這一號是一個創造性的方式。漫畫。
漫畫簡單。不管你喜不喜歡,沒有人會說這個漫畫你看不懂。所以這種電影沒人會看不懂。就像你謙虛地說,佛教我不懂。有什麼懂不懂嘛,2000多年了,就算是聽說的,你常用的都有一堆了,比如「比如」這個詞。這個跟昆汀的「感情」不同,感情常常複雜,所以其實有時候昆汀的電影讓人看不懂,這倒是真的。
我們說漫畫這個方式里的三條。1簡單誇張;2打怪升級;3善惡分明。
簡單誇張指的是一種抽象的能力。跟所有的抽象派繪畫、雕塑一個道理。輪廓勾勒出來,最鮮明的特點表現出來,其他細節,忽略。故事也是如此。再複雜的武俠小說抽出提綱,都是「父被害,子學藝,終報仇。「
而現在的作者電影,包括沃卓斯基姐弟在內,其實大部分是小說電影。我們講他們不簡單,現在的小說是越來越複雜越意識流的。所以我們看他拍的好不好,其實是在看他的小說寫的好不好。這樣就容易判斷了。
要緊的是,現在不缺複雜。
周星馳不同。電影是一種視覺表現,它不同於語言。視覺上最簡單的就是塗鴉、是漫畫。細節要靠你自己去填充,別都指著別人啊,這是個容器。你理解它是什麼它就會是什麼。這是一種自由。王家衛也擅長視覺,擅長光影視覺,當你在欣賞王家衛的情感,其實你是在欣賞一種纏綿的城市情感。如果你是村裡人,你就會看不懂,無法欣賞。王家衛的故事是平常的。
每一個西遊故事都是降妖除魔升級打怪的。外斬妖魔跟內伏心魔是一碼事。九把刀說,「人生就是不停去戰鬥。「孫悟空也是這樣說的。
但升級打怪恰恰是人生軌跡。你總是要不斷面臨新的問題,克服,再面臨,再克服,就像你我現在。那麼簡單生活就很重要,這是故事上的抽象能力。也是漫畫構建故事的要點,因為你必須顯而易見,顯而易見才沒有障礙,從兒童到老人都一眼可以看到底。
善惡是一個複雜的命題。本質上講善惡同源,所以你不能講「人之初性本善「。人並沒有自身的性質,人只是存在。尤其現在是一個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觀點不一致的時代,我們就養成了爭論的習慣。以前是慢的,慢的就容易預料,一個東西好,我們幾乎是眾口一詞地說好,比如周星馳以前當演員時候拍的電影。現在我們對一些新事物的判斷,還沒有能凝固成一種標準看法,新東西出現地太多太快了,這讓人陷入一種嗯嗯啊啊的狀態。具體可以參考周星馳答記者問,這個人反應慢,只能是嗯嗯啊啊的。
電影一上映就是一個交流。人交給你的是見解,你流過去的卻是知道,那就不等價了。因為那些知道,作者是知道的。
漫畫就會把人或者動物畫得善惡分明,這樣容易判斷,好弄明白道理。但這樣一下就破壞了現在電影手段的主流方式。其實你說那些他不知道嗎?有些東西連小孩子都知道,但有些東西大人恰恰不知道。
我為什麼要如此吹捧這個電影呢?對這個電影的吹捧太不夠了,對這種方式的吹捧太不夠了。
啊。忘了還有個重要的東西要吹捧一下,就是配樂。
《功夫》里的民樂從前為人稱道,在這電影里被重複用了,也用得很好。剛才講了這是電影裝置里的重要一項,鑼鼓點是一種節奏,中國的民樂也是非常簡單的,簡單就已經可以引導情緒了。這個跟漫畫的原理也是共通的。
我們喜歡由這樣的人來代表中國風格,而不是國師。
我不是要用愛國來綁架誰,而是「中國風格」在這個世界裡特別重要,也被鼓吹地遠遠不夠。
這裡討論的是「漫畫作為一種方式」,至於是「漫成了哪一種?」這個是更進一步的問題,還沒有展開討論,上面只是略提了浮世繪,和香港漫畫。我是希望以後能漫成現在沒見過的一種。
或者可以自己從網上搜索一下,是有線路的:
1、浮世繪對日本漫畫風格的影響
2、中國工筆畫與日本浮世繪
3、中國民間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4、小孩子為什麼喜歡看漫畫
5、村上隆的卡通藝術是如何形成的
6、漫畫與卓別林電影
7、安迪卡夫曼為什麼會發明美國春晚
8、漫畫與周星馳的表演方法
9、中國的動漫產業為什麼搞不起來
10、卡爾維諾,小說與故事的區別
11、提綱、情景,與意識
12、塗鴉、寫真,與現代藝術
13、昆汀塔倫提諾為什麼要把電影搞成那樣
14、《故事會》和《知音》為什麼沒有倒閉
15、漫畫對日語的影響
16、漫畫對現代漢語的影響
……
如果都寫下來就太長了。又不是論文。這裡只打個小比方:
「石化」=震驚=呆住了。所以我們講瞬間石化了。
這個詞是一幅漫畫,經過簡化、誇張後達成的一個易理解的抽象。
再看這個: -_,-
這個方式已經是一副漫畫了,其實它裡面有很複雜的信息。
再比如我說我:捉急
捉急=著急。這個詞並沒有簡化,但卻被誇張了,這仍然是漫畫式的。
百度百科:
【漫畫】是一種藝術形式,是用簡單而誇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
感覺像是周星馳寫給自己過去的情書。
如果沒有那些「無厘頭」,此片在鄙人迄今為止看過的所有《西遊記》相關作品中是最深刻的一部。
在我心裡是部好電影,看完電影回到家,好朋友給我發了一篇他花了20分鐘寫下的感想。
看了以後,說不出來的感覺。只覺得比那些說周星馳電影歷史、電影拍攝技術方面的影評要深刻得多。朋友本人不玩知乎,分享給大家————
西遊降魔篇後,那些現實般燦爛的悲哀與麻木
本來是想找部賀歲喜劇片看的,我沒想過看個周星馳的電影,最後是心頭猶如壓抑著一片黑雲走齣電影院的。好像看懂了些什麼,但又好像丟失了什麼,看著旁邊朋友嘻嘻哈哈笑的開心,我不知道
是剛剛我們看的根本不是一部片子,還是我理解錯了片子的含義。
想問問別人看懂了沒,可是連我自己都說不出來心底壓抑的是什麼。
回家後上網搜了搜影評,五花八門,爭議確實很大,好評和差評,但基本上都是圍繞著片子的感動什麼的,讓我迷惘中,好像真的以為,那下午的不到兩個小時,我坐在西遊降魔的影廳中,看到的卻是另一部片子。
所有人都在說著什麼,主題不夠明確,片中貫穿全篇的是用真誠感化邪惡,留下真善美什麼的云云。而影片表現的卻不夠到位,最後依然是用暴力征服的猴子什麼的,所以片子怎樣怎樣,如何如何。
這年頭影評確實比電影還好看,看的我瞠目結舌。雖然完全和我看完影片後理解的東西不一樣,但確實讓我終於明白了,我心中壓抑的是什麼,腦海中那最後不斷閃過的畫面到底代表著什麼。
影片想說的是真誠可以感化邪惡?簡直就是扯淡!!!這部影片,完完全全的就是一部在饋反著現實的黑暗童話,黑的那麼徹底,黑的那麼壓抑。
我印象尤為深刻的,直到走出影院後,還不斷在腦海中閃爍的畫面是什麼?不是舒淇的月下獨舞,不是黃渤的精湛演技,更不是如來現身的大氣磅礴,而是師徒四人選擇西天取經後的那定格了許久的四張麻木的臉龐。
我記得畫面定格在那一刻的時候,影院里聽到了滿場笑聲。我不懂,為什麼大家會笑。沒有人覺得那幾張臉的定格是一種近乎發瘋的詭異嗎?那麼自然而又茫然,陌生而又熟悉,那是一種怎樣的表情啊,沒有人覺得熟悉嗎?回憶一下,自己忙忙碌碌上了一天班,風塵僕僕的擠回家,打開空曠冰冷的房門,在那水龍頭前一遍又一邊水洗著臉龐後,抬起頭通過鏡子看到的表情吧。
那是什麼?那不就是被這社會已經壓榨乾了所有,夢想、希望、激情、驕傲、和活力之後,我們自己那張近乎麻木的臉嗎?
這部片子貫穿全片的,不是真,不是善,不是美。
那是一個曾經純正的孩子,在相信著真善美,帶著一顆赤子之心,走入社會後,被徹底碾碎了所有幼稚與嚮往的黑暗童話啊。
魚妖是怎麼收服的?被舒淇暴力收服的!
豬妖是怎麼收服的?被黃渤強行打軟的!
猴子是怎麼收服的?被如來一巴掌拍跪的!
何等強大的一巴掌,何等偉岸的一巴掌?就這麼生生的拍碎了猴子的執著,拍垮了猴子的驕傲,拍滅了猴子的反抗,拍跪了猴子那自以為強大的身心。
那是什麼?那只是一巴掌嗎?那是社會大勢,現實炎涼,拍出的五個大字:「這就是現實!」 就是這五個生生大字,猶如一座五指山般。生生拍碎了,那些初入社會的,純正未泯的,性良本善的一顆童心,一點堅持,與一抹自尊。
想必很多人都在失意時聽別人說過這五個字 ,但同時想必大家也都清楚,當聽到這五個字時,當別人對你說起這五個字時,絕沒有人是希望你反抗到底,堅持自我,發揚什麼什麼邪不勝正的大無畏精神。而是希望你能忍下去,縮回去,龜起來,順應這時代的大潮,變成一個接受現實,接受弱勢的群體中的一員罷了。
是啊,這就是現實。
就像,電影里的那本兒歌三百首,哪怕他代表著再多的純正,代表著再多的真善美,你擁有著再怎樣無與倫比的執著與信念,可它依然只是本兒歌啊。
正如那影片中的兒歌,最後如果不是變成了上位者的大日如來經,唐僧如果不是最後跟著上位者的節操去哼哼唧唧的學舌著大日如來經,那麼也許舒淇的旁邊早就又添了一具屍體了吧?這時候,看著那本碎散的大日如來經,我想唐僧的心底還是依稀記得當年的那本兒歌三百首的吧,可是他還會把希望寄托在那些純稚的兒歌上嗎?他還敢再像當年一樣自信的唱起那些溫馨的兒歌嗎?一切早已如風散去了吧。
就像玄奘最後對他師父說的那樣,想要成佛,不是人世間的芸芸情愛,而是天竺的大乘佛法,所以我要去西天取經。
這是什麼?這是我們年少輕狂,多愁善感後,被現實一巴掌接一巴掌甩醒的覺悟與不甘,但卻又不得不接受的規矩,是的,就是規矩,那些好像不是正義的,不是道德的,卻已被我們稱為潛規則的規矩。
像魚妖那樣,好人不一定有好報?像豬妖那樣,沒錢沒本事,沒有女人會在你的自行車後面笑?還是像猴子那樣不服從上級,不服從領導,那就揉圓捏扁,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整到你服軟為止?
或許也像玄奘那樣,抱著一顆邪不勝正的赤子之心,相信著好人有好報,世間道德有大愛的,最後無力看著親人死在自己面前,卻沒錢沒勢,沒能力去阻止。
腦海中,回蕩在師徒四人最後那麻木不仁的面容,看著影評中說著,降魔不同於大話的種種種種,我笑的無聲無息。當然不同了,大話西遊的現實,是二十年前的那個現實,是當年那個還有人相信著愛情,還有人糾結著信義,還有人維護者麵皮上的道德的時代現實。那是一個最起碼還有那麼一絲溫暖與質樸,殘存著一抹遺憾與悔恨的時代。
是一個最起碼良知還在期望著時間的倒退,來給我一個彌補過錯的機會之時代。
而二十年後的降魔,反映的卻是如今的現實,是當下這個人已吃人,麻木不仁的現實啊,這又怎麼可能一樣呢?
二十年啊,已然二十年了,僅僅二十年啊。
我們甚至還能觸摸到二十年前的那些感動,卻已在這二十年後的現實泥沼中,不敢直目,不堪回首。師傅拿起鵝腿說:我不見鵝腿,所以不為所困。
玄奘抱起段小姐說:小愛也是大愛的一部分。於是頓悟伏魔。
這確實是很老的典故了。
但我想到的無關佛祖,而是如何面對心裡的執念。斬卻執念可以成道,但斬什麼、如何斬卻大有講究。何謂堅持本心,何謂斬卻執念,更是不可能如觀眾視角中的一支鵝腿那樣容易區分、拿起和放下。
玄奘一直想普渡眾生,勸魔向善。最後發現苦海無邊,靠自己是做不到的,於是西天取經。
段小姐是玄奘的鵝腿,大愛是玄奘的本心,玄奘發現兩者並不矛盾,執念即為本心,由此頓悟。
我的理想從不遠大,但少年時是不知道「如何去做」,現在卻連「理想是什麼」也不知道了。
我的鵝腿和本心又是什麼呢?真的不知道。
批評這些段子老套的人,不知道又有幾個人能看得清楚自己的鵝腿和本心。
悟空說:如來真經真是好,真是妙,好的呱呱叫,我身體里已經完全只有真善美了。
悟空又說:我殺了你心愛的女人,佛在哪裡?
悟空還說:你壓了我五百年,看我打殺你。
最後,悟空被戴上金箍,不發一言。
佛祖壓了五百年,如來真經亦未感化悟空。是悟空執念未斬,還是它在堅守本心?
當欲渡之人不願被渡,是否仍然該堅持去渡?
成就斗戰勝佛果位,是悟空的勝利,還是佛祖的勝利。
我不知道。
這是未能斬去執念,還是在堅守本心。
我還是不知道。
最接近《西遊記》原著的暗黑瑰麗妖魔世界。
比如很多人說孫悟空又矮又丑,其實原著中孫悟空身高四尺,是86版美化了孫悟空。
作為一個星爺理智粉,對網上很多文章分析看的目瞪口呆。
大話西遊被過度解讀就算了,連西遊降魔也被這麼過度解讀。
說句不好聽的,如果三打白骨精的導演名字掛個周星馳,馬上豆瓣8.5往上走。
西遊降魔和美人魚的導演名換成別人,立馬跌到6分以下。
稍稍寫一點吧。這部電影的可貴之處是我看到了誠意。
1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周想在賺錢之餘,還念念不忘主題表達,這點堅持是值得肯定的。
2其次是相比之前劉鎮偉的翻炒冷飯,周居然有意在表現上保持了距離,這也是他的理智的地方。
3還有就是高家莊的漫畫式場景設計確有可圈可點之處。
-------------凡是有但是----------------------------
一.掙扎的愛情。
我一直有種偏見,在大話之後,就流行倒貼女自賤自輕,或是勾起曾經有過感情挫折經歷的傷感共鳴,或是滿足無人關愛者移情感受。
劇中Miss 段的追求,讓我有些哭笑不得。其實把她當做喜劇元素,還是大有潛力可挖的。偏偏編導意圖讓這段愛情在短短不到2小時的篇幅中,與視聽雜耍,終極關懷的包圍中殺出一條血路,還要呈現出笑中帶淚,呼應主題的偉岸身姿。
這裡就存在兩個問題:
1.劇組高估了自己的組織能力,還有觀眾的腦補水準。
2.雖然電影板塊之間沒有脫節那麼嚴重,卻一定程度上構成了衝突,是減分項。
二.教人無法直視的結尾
這裡實際上周有取巧之嫌。眾所周知,後來取經四人一行萬里,輾轉十數載。還會發生許多故事。這裡的借用了西遊原著及相關衍生作品幫助他完成敘事。之前在片中他所做的解構嘗試統統功虧一簣。我想關於這一點,片中的一個橋段做了一個很好的借喻。劇組人物封閉在一個人氣戰車裡,依靠讓人覺得嘈點滿滿,不細想又能自圓其說的動力系統,全速前進。當發現豬妖不直線尾行,改迂迴了。Miss 段(編劇)說,不管了,就這麼撞上去吧,誰怕誰。
三.單薄的配演人物
不得不承認,周的作品的魅力,其個人的出色發揮功不可沒。回顧周過去的作品,往往能夠合理的利用主演的表現填補戲份,推動情節發展。配角傾向於符號化的表現,觀眾能夠通過這些配角的特色細節建立起人物形象。在小格局裡的小敘事,周一貫遊刃有餘。時過境遷,當至尊寶要化身佛祖,操持劇中人物命運的時候,他顯得手足無措。天殘腳,空虛公子的表現我認為很無聊,甚至鄙俗。但我看到他們只能化為證明孫悟空暴戾殘忍的炮灰時,感到赤裸裸的浪費。似乎他們上場就是為了扮丑領便當,作用還比不上懸空的古式魚。
給好評高分的人情有可原,周的首輪效應其實還是餘力尤熾。就沖他曾經創造的影像記憶,就不應該招致過分的批評。
相應地,失望的人也是可以理解,曾經的輝煌,沒有誰忍心就看著黯淡下去。
我站在這裡,懷疑這個世界
這部電影從評價來看毀譽參半,只能說刨除營銷、黑和水軍,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讀所見。認為大有深意或藝術水平極高的,除開感情分,總是在電影里看到了一些自己同樣在追尋和提問卻沒有答案的問題映照自己的尋找和思考;說很糟糕大失所望的也許反而是深深喜愛到失望的忠實粉絲,畢竟如果他們抱著看《快樂到家》的心情,和對待龔玲娜的態度,大概就不會嫌棄《西遊降魔篇》故事不足表演不足笑點不足深度不足了。因為在他們的認定里,周星馳是那樣的導演,怎麼能拍這樣的電影呢?「那樣」的導演是一種極致的讚譽,可能給差評的親們比給好評的愛的更深沉。評價是極其私人的事情,所以罵戰可以停止。我喜歡這部電影開放了讓人思考的餘地,因為當娛樂不再只是放鬆緩解沉重人生的調劑而變成生活的唯一,當這個世界充斥著非誠即搞的各路綜藝、充斥著各種精讀精編三分鐘快速了解世界名著的冷飯書籍,當每個人最大的好奇不過是誰和誰在一起、誰和誰亂搞、誰和誰離婚的各路八卦,當越來越多的人慣於接受答案相信權威不再懷疑,我們將真的活在最悲哀的美麗新世界裡。
這不是一部喜劇,事實上融合了玄幻暴力驚悚懸疑無厘頭黑童話和言情,雖然3d效果略渣,故事顯得略急,轉折略硬,梗還是熟悉的星爺式的梗,電影院里也時不時爆發集體大笑。但,這真的是一部周氏思考哲學的悲劇電影。不管星爺是不是說清楚自己了,但比起用力過亂的《功夫》和幼齒到可恥的《長江七號》,星爺重新開始審視和切割自我的表達和對世界的提問,總是可喜可賀。
有人從《長江七號》開始計算說周星馳磨劍四年再出新作,但事實上這十多年來無論《少林足球》、《功夫》或《長江七號》,我都不曾再看到星爺關於執念自我的切割和自嘲。2000年後的周星馳電影,更像一個成功人士或者說一個經歷過風雨起伏的人急著灌輸自我價值觀和理念的作品,用成熟或不成熟、好笑或不好笑的故事給答案,近乎讀者文摘,卻離周星馳電影漸行漸遠。
十三年後,星爺重新開始試著不給答案只提問題,無論故事是否講通透了,電影是不是缺了一點順暢和轉折的合理邏輯,至少這是一個很導演的表達,用作品提問是一個導演和觀眾的交流,相比越來越多所謂大導演說故事給答案式的價值觀強加,其實是種成熟和回歸。從這點上,《西遊降魔篇》是部好電影,基於對《長7》等電影的嫌棄,我對星爺的上一部電影定義在1999年的《喜劇之王》。相比被大部分八零後奉為神作的《大話西遊》系列,大量的解構和解讀早就讓兩部電影衍生出很多新的意味。反而是《喜劇之王》里跑龍套和妓女的愛情,小人物在命運里的碰撞和顛沛流離,是周星馳從《射鵰》里被一掌拍死的匪兵甲到功成名就的知名演員,一直極力想要表達和尋求自我平衡但永遠無解的命題。
我並不是星爺的腦殘粉,但我是這類題材的腦殘粉,關於每一個個體的人在環境里被打磨挫折,關於體制規則自由與抗爭,關於堅持自我懷疑一切,關於愛以及孤獨。
《喜劇之王》里的周星馳問的是理想主義和最純粹的愛情是否會在命運與環境的揉磨下變的面目全非;個體的人在龐大世界面前的抗爭顯得如此薄弱,努力和拼搏抵不過命運的安排(像不像不可一世的妖王孫悟空被如來輕輕一掌打碎),那麼個體的人應該堅持什麼?就像尹天仇永遠嚴肅的說:其實我是一個演員。這句台詞永遠被安排在最荒謬的環境里,比如對著一群在理想主義青年眼裡如同行屍走肉的鄰居阿叔阿姨,或者是一幫只是為了裝學生吸引恩客的妓女。作為群眾演員出身,內心堅持自我和規則的周星馳從臨演到大導演,在命運面前把自卑全部轉化成為一種自嘲。(我給你說個笑話吧,你快看我~)他電影里的他,永遠看起來熱愛生活、永遠用力活著、永遠好笑的堅持自己、永遠看起來輕率卻不肯把深深的傷痕示人,天然的認為沒有人能理解自我的孤獨,卻又那麼渴望有靈魂接近自己解讀自己。
在我看來,《西遊降魔》的周星馳問的則是純粹的愛情龐大洶湧卻脆弱易碎,情之所起和覆滅一樣毫無蹤跡,什麼才是愛情的證明;而人是應該順應規則去活還是應該本著自我去抗爭,環境的擠壓和不自主的改變,所有的指針都指向不可知的命運,包括愛情,那麼在命運之下,到底有多少是順從天命,又有多少是軟弱自欺的借口?
被規範的和諧與美
西遊降魔里的世界基本都是丑的,村民莽夫的粗鄙、驅魔人和段寨主的兄弟姐妹都長得不但空虛而且腎虛、被害的路人甲乙丙也歪瓜裂棗的可以,滿面塵土色的段寨主、三隻長相猥瑣的妖怪,連玄奘在還是驅魔人的時候也是一腦袋爆炸頭的傻逼樣子。而所有美的東西和好的皮相不是被毀滅就是被壓制進普世價值,比如被吃掉的小蘿莉、跳完驚艷舞被孫悟空打到渣都不剩的段寨主、被收服以後的三隻妖怪和皈依所謂天命的陳玄奘。自身自長的個體本我是粗糙野蠻但具備生命力的,而所有美和和諧卻是在某個意義上拋卻了自我的表現。個體無法被認同,只能選擇順應普世價值做出調整和修正,其實是一種社會化的偽裝。
降魔里作為配角的三個妖怪,是最值得玩味的。都是因為善被惡或「烏合之眾」的勢力迫害,然後放棄原有的善來對世界進行復仇,玄奘的善無法收服他們(看兒歌三百首被打的那叫一個慘),能收服這些因為惡而變的更有力量的依然是強權及規則(佛主本身就代表了最高的權利和規則)。
黃渤演的贊,妖王孫悟空的生命力,從天真而強大到被鎮壓,封印五指山洞裡學會的隱忍、藏鋒、欺騙,封印被解後的秒殺全場。那個矮小的猴子身材是星爺自己和自己的自卑開的一個玩笑,然而最強大的妖,作為最野蠻生長的力量被輕輕一掌收服。整個底色悲涼至極。
「神」管不住的就叫妖,規則無法束縛的就是賊寇,所有特立獨行的少數都是異端,不是皈依就是燒死,群體作為烏合之眾從來沒改變過人類的劣根性。
因愛照見的孤獨
作為一部故事以二貨女寨主苦追二逼男屌絲為主線之一的故事,感情串起劇情的轉折。憑心而論後半段的頓悟處理的太過簡單粗暴。當糾纏變成一種互相制約,當失去才體會到愛。究竟什麼才是所謂的愛情?
如果說段寨主的愛來的莫名其妙,皮相和特殊都是被吸引的理由,或者愛起源於需要,被不同生命個體吸引或被身體吸引,我倒不會覺得來的突兀或沒有鋪陳。也許這種愛才是周星馳心裡認定的最純粹的愛。毫無理由毫無條件,一心一意追隨到底。但如果說無所圖無所因是最純粹的感情,那從何而談吸引?而如果因為零零種種不同的其他個體特質才吸引而產生愛戀的感覺,那麼當那些特質失去或只是呈現的表象,什麼才是愛的純粹?
在段寨主死前被告白之前,其實作為情感主體的段寨主和陳玄奘彼此是完全不真正了解或理解對方的。一方情感洶湧到認定對方是唯一,另外一方一直執著於大愛和使命,無論是沒有情感需求還是因為認知被愛而忽視自我感情,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單戀。所以整個故事看起來,段寨主愛的情深意切卻像在表演自我的行為藝術,不知道是不是星爺對「愛是一個人的事」的孤獨感的詮釋。
玄奘的深情告白鋪陳是不足夠的,但卻是星爺提出的另外一個關於愛情的疑問。當個體被感動催生感情、玄奘所謂的一開始就愛上對方,這種感情究竟有幾分真實?世人都渴望相識相惜自然而然的相戀,可我們真正去看感情的起源,我並不認為在相愛中的兩個主體,感情的萌發和推進是可以同時同步的,可好笑的是所有相愛的人都願意將感情放在一起同步的狀態去看,認為這樣才算完美。可時間程度標準和表達其實都是極為個體和私人的體驗,而愛的出發點又都是不同的小到一個眼神大到一個承諾,究竟什麼才是最正好的相愛?(是要當即死在你面前,我才配說我這一生最愛的是你么?)
那麼這樣的愛,又如何能讓玄奘突然就頓悟了小愛而至大愛,降服了最有生命力的妖王孫悟空?那麼淺薄突兀的小愛,能令玄奘鑒證大愛徹悟,相當諷刺不是么?
降魔圈作為重要的道具,配合故事轉折的同時也側面在說愛的傳遞。起初作為寨主救愛郎的法器,後來作為寨主想和玄奘確定關係和承諾的戒指,最後變成玄奘束縛妖王孫悟空的金箍。大話西遊里為了愛人帶上金箍,西遊降魔里束縛最自我最強大的妖王孫悟空的又是一個人深愛另一個人並為之犧牲的感情,仔細琢磨真是苦澀。
星爺又帶我們繼續懷疑愛情了。
一分為二的周星馳
降魔與大話本質並無關聯,降魔里的玄奘和悟空代表的應該是這一次星爺電影里的「他」。
一個是堅持天命處處被嘲笑的無用驅魔人,和周氏電影里每一次設定的小人物一樣,真誠執著憑著自己相信的使命感努力生活,被命運推擠走上某一條道路,內心最初的單純和堅持全都轉化成另外一種形式的自我說服。被命運安排歸順某一條道路,卻永遠都帶著懷疑和不可置信的去活。
另一個是最自我又最自卑的妖王,星爺把孫悟空的身高定的那麼低,從代表「他」的部分角色來看,依然出於他內在濃厚的自卑帶來的自嘲。就算功成名就,依然是個曾經連和導演商量能不能死的慢一點都被pass的小臨演。與其說是某種甩人巴掌的宣言,不如說他永遠都在反覆的表達自己不可被解的孤獨感,但表達的同時並不真的認為會被理解。自卑到及其驕傲,恐懼到及自大。
出離這部電影而言,無論是美猴王孫悟空還是齊天大聖孫悟空,作為最自我的生命個體代表。這是一個從來不曾屈服於某種規則的生命,活的恣意放肆到極致。代表規則的天庭收不得管不住,只能許一個齊天大聖的稱號;討厭生老病死的規則,勾銷生死簿讓生命無法被規則管轄;哪怕是被更強大的力量降服,也沒有因此順服或改變自我;被玄奘放出是因為需要藉助他的力量而不是因為這是一個可控制的個體;他不信服任何權威和規範,只相信力量和自我判斷的善惡;連最後得成正果得到的封號都是「斗戰勝」,這是某種程度上規則和體制敗給一個個體生命後的遮羞布。
一、不照搬照抄原著,可是忠實於原著
章金萊的美猴王,馬德華的老豬,都太可愛了。星爺弄了一隻野豬,和長著獠牙的猴子,雖然看著噁心了點,可這才是他們的本尊
二、禪意綿綿
章金萊版的西遊重點在打鬥,星爺的可不是哦,充滿了禪意。
其實周星馳這部電影看似天馬行空,其實有它的文學根據。
記得第一次看降魔篇的時候,對於舒淇所扮演的女性角色感到很好奇,那時候便自以為是星爺想像出的人物,其實並不然,她的原型其實是西遊記中的觀音菩薩。
觀音當初從西天出發去大唐感召玄奘到西天取經,她一路上先後收服了沙僧(也就是電影中的水怪),豬八戒(電影里的豬剛鬣),最後收服孫悟空,來到唐玄奘身邊,如此一來唐僧一路而去才先後收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為徒,這樣說來降魔篇其實是西遊記前傳。
看完降魔半個月後,重新看了大話西遊。
再回想降魔篇,覺得大話西遊和降魔篇都是因愛生恨的故事。
真善美,美是最後一個提的,卻在人心裡占的分量最重。
因為美和愛恨相關。
美好的東西和人,你喜歡和它們呆在一塊,哪怕它短暫,你也想要。
你以為得到了就會開心。
等你發現得到之後你會擔心失去,會想怎麼相處更久得到更多,你開始恨了。
這種恨沒有盡頭。
因為無常,你早晚都會失去你愛的「美」。
人因為「美」生出愛恨。
當至尊寶不愛白晶晶,悟空會愛上紫霞,
當他變成玄奘,又愛上段小姐;
當沙僧因為愛去救落水兒童,
當八戒愛高小姐,
當悟空愛強大愛自由
——不要怕你短暫的愛會耗完,反正一場愛結束又開始一場新的。
每個人都在愛恨里輪迴,生生世世。
也許有一天,你和玄奘他們一樣,開始好奇有沒有人、有沒有辦法,從這短暫的快樂、和無盡的痛苦裡超脫。
你像他們一樣開始西行之旅。
你想看到真正發生了什麼,想觀察自己和別人的心——或者說,什麼才是心。
也許幾百萬億個輪迴結束,會找到無字真經。
轉載一篇豆瓣評論,唯一一篇我覺得有用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774255/ 來自: Bearkiii
今天重看回答發現自己寫得好像軟文真尷尬
水平果然不夠T T
不管了
今天看完西遊伏妖,演員的驚艷感不及降魔,但是想像力和特效足夠,劇情據評其實沒有那麼簡單。和降魔不同的是唐僧從走上成佛之路又承認了自己只是凡人。
又是另一種感覺了。
總之沒有那麼網傳的差。
……………………分割線……………………………
記得第一次看是和一班高中同學在課室放的,整個片子的氛圍很棒,全神貫注的看完。被黃渤的孫悟空表演震驚到了。但是當時看完和同學評價的時候在腦里是用功夫做對比的,認為不算好笑還結尾倉促了些,文章演的沒周星馳好笑。
最近有回看了一遍後發現其中的有些笑點依舊尷尬,但是看的心境卻不同了。看完總有種很悲傷的感覺。
文章的演出喜劇色彩還差點,但從始至終都帶著迷茫和悲涼的味道,像另一個處境的至尊寶,段小姐如紫霞仙子,世間大愛如白晶晶,是前世執著要救的娘子,是要堅守的道義。玄奘堅信自己要為了芸芸眾生捨棄小愛,不惜嘲笑段小姐想要溫馨家庭的簡單理想。至尊寶為了拿到月光寶盒回去和娘子成親,對紫霞撒了一個又一個的謊。兩人從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愛上。
玄奘的師傅一番「心中無鵝腿吃了也無妨」和「你嘴上說不要心裡卻想吃」的言論相似於葡萄和至尊寶關於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的終極命題,指引著玄奘或至尊寶去思考自己的內心還差的那一點點到底是什麼,在後來經歷的各種事件中都帶著自我懷疑和抗拒。直到其他人殘忍地把真相剖開,赤裸裸的擺在他們眼前。大話西遊裡面完成這個任務的是春三十娘,直接乾脆地取出至尊寶的心; 西遊降魔裡面的是邪性的猴王,憤怒不甘地折斷段小姐的脖頸。最終不管是紫霞留下的一滴眼淚還是段小姐化做的漫天星辰都讓至尊寶和玄奘明白了自己尚未承認的一生所愛。
兩個故事都是荒誕的,魔幻的。我以為大話西遊至尊寶和孫悟空相互毀滅,西遊降魔中美猴王和唐玄奘相互毀滅,我更願意把邪性的猴子看成是玄奘的內心投射,就如同至尊寶的前世今生,他明明像山洞裡的孫悟空,沒能把本性里的真情小愛、貪念嗔痴排出體外,嘴上仍要堅持說身上只剩下真善美。
玄奘和至尊寶一樣註定要走取經之路,西遊降魔,悟空是妖,挑明了要降的是玄奘的心魔。至尊寶為救紫霞帶上了頭箍成為了孫悟空,愛而不能。段小姐給玄奘留下的無定飛環又何嘗不是困情的枷鎖,如同金箍如影隨行,告訴你,你還有愛你還會痛。
若是再想哪裡來的紫霞仙子?哪裡來的段小姐?不過是為了要人走上正道準備的劫。那些註定要失去的人推著我走向要走的路,叫我學會放下,不再牽掛。
可是一生所愛,又怎能放得下?
***有劇透,本文只適合看後吐槽用***
一部成功的電影,我覺得在於其基於老套故事西遊記上新奇的創意
創意一: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故事應該是在唐朝某不知名的地點。那個地方,妖怪叢生,於是有了降妖人這個行業。找不同的妖怪有不同懸賞,抓妖人也有排名。在這樣的故事背景下,有兩點是很容易被拿出來好好發揮的,一點是妖怪的種類,出身;另一點,是降妖人的種類,法器,出身。在這種天馬行空,我們只在兒時童話故事聽過的環境里,人的想像力很容易被激發出來。
創意二:妖怪的出身,人間的醜惡
豬剛烈因長的醜陋,被妻子和他妻子的情人合謀用九尺釘耙害死。化為妖怪,在一個叫做高老莊的山洞裡布下迷陣害人。那家黑店首先讓人吃下人肉,被豬剛烈打死後皮被剝下,人皮灌入沙子成為活皮囊,肉體被放入到火中炙烤。
外表終究是空的皮囊,靈魂存在於這一個大皮囊中。豬剛烈因為醜陋而死,因為抱負心理,想取下更多的人皮。人吃乳豬,饕餮不知節制,為報復人類,豬剛烈將人肉放到火中炙烤。剛吃到肉的人,稱肉香,還是在暗諷人們只知道看外表和口中可以嘗到的味道,而不重視這肉的實質,原來是自己的同類。
沙和尚,因為救人被誤當作壞人,被村民打死丟入河中。化為魚妖,襲擊村民抱負。
這是一個人與人不懂得相互信任的悲劇。好人陳玄奘只因為說了幾句真話,被無知的村民吊起來準備處死;因為吊上來一隻大魚,村民佩服假道士,與之銀兩,也不問問題是否已經解決。村民的悲劇,還是在於他們的無知,不懂得自我思考,只會盲從權威,盲從大伙兒。說信服就信服,說殺就殺。不會過問半句。當然最後,還是村民的相互幫助救了自己。
星爺的很多電影。實際上是用一種喜劇的手法表現出一些人世間的醜陋。九品芝麻官也好,少林足球也好,還有包括這部電影。沒有一隻妖怪會莫名其妙的成為壞妖怪,惡一定是因為惡而生。
至於猴子,在五指山下壓了五百多年後,那一身暴戾的殺氣被壓在心中太久,而表面上缺失一副偽善的樣子。「心中只留下真,善,美。」這五百年,給猴子的改變,除了因為強權和剝奪自由而變得趨炎附勢和更加虛偽之後,真的達到了佛祖關他所要達到的效果嗎?無奈相由心生,剛看到黃渤扮演的猴子前額禿頂,面色蒼白,而口中口口聲聲大仁大義,我就知道這絕非是通透之人,殺氣全都留在心裡,這樣,是要得心理疾病的。
所以,這也是我對片中邏輯唯一的不滿意之處,孫悟空被佛祖壓在洞中五百年,而沒有變得聽話一心向佛,為什麼後來和文章決戰,被如來佛一掌打敗,就可以在草地上抱著文章的大腿不放?第二次的暴力制服,就可以換來一個人,不,一個猴子,內心真正的皈依嗎?
創意三:陳玄奘
原來陳玄奘並非不愛女人,只因為他已經經歷過最銘心的大愛,所以才可以放得下小愛。終究這是一部愛情片,所以我對片中舒淇扮演的除妖師為什麼莫名其妙愛上和尚和和尚為什麼莫名其妙的因為所謂大愛而能放得下這段感情不聞不問。愛情片裡面的邏輯,往往超越了世界的真實情況,所以我們願意在電影中被這種不可能真實發生的事情所陶冶。
但是,陳玄奘的確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和尚,他除妖的出發點不是名不是利,而是我為人人這樣一種的大愛精神。別的除妖師,勇氣的來源是心中成功的慾望,而玄奘,勇氣之源是自己的向善信念。在這部電影中,成功模式設置的是這樣,只要經歷過大磨大難,大喜大悲,經歷過常人之不能經歷而仍然一心向佛者,佛自然會渡他成功。玄奘堅持這一條最最簡單,但實行起來卻是最最困難,最最需要勇氣的信條,悟空這個磨難是他的引路人,指引他走向了彼岸。周星馳說,他的電影中經常會體現出小人物在亂世中的正能量。玄奘,從一個什麼也不會的低級除妖人,變成了收復了妖王悟空的高僧,也許這個過程,就是這部電影中的正能量吧。在現實世界中,誰說成功又不是這樣呢?堅持最簡單的信條,克服一個又一個的磨難,終有一天到達常人所無法到達的境界。
創意四:除妖人
周星馳這些年的電影,往往可以可以掀起一陣模仿追風的風潮,那麼我相信,只要這部電影的影響力足夠,會有很多作品延續「除妖人」這個概念,夠新奇,無論是法器,還是背景身世人物關係,都足夠撐起一個故事。
最後一點關鍵點不算是創意,是周星馳電影中特有的幽默。這幽默,往往通過巨大的反差(比如抬轎子是老太太而不是美女),極大的誇張(不停噴血的吊絲),以及精心設計的周氏幽默。孫悟空有72變,但是在這部電影中,每一個為電影貢獻笑點的演員都有了點周星星的影子。周星星的電影,就是周星星的電影,即使你不告訴我這是誰導演,即使我看不到周星星在裡面演出,但我就是知道,這部電影屬於周星星。
ps:在電影里看到了嘻哈四重奏的盧正雨,這位多年佩服周星馳而想和他合作的年輕人,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不僅貢獻了演出,也獻出了劇本的創意,可喜可賀,也許這是電影的隱藏彩蛋之一。早就看過吳閑雲的水煮西遊,所以對孫悟空的外貌毫無不適,反而覺得有想法。在那麼多人把孫悟空拍的越來越帥的情況下,還原一下原著反而不錯。
但我之所以不喜歡(沒說片子差)的原因是:
1. 劇情太傷腦啊!我不明白為什麼舒淇會忽然就喜歡一個蹩腳的驅魔師啊!我不明白羅志祥這種腎虛空子出來是幾個意思?你要是拍一般的無特殊設定的粵語片,來個天殘腳致敬什麼的,我忍了!但這是西遊記啊,起碼的世界觀你要遵守啊!
2.我不是人身攻擊,但我覺得舒淇真不適合跳舞。還有,雖然舒淇長得很符合我心目中女神的形象(我喜歡大嘴唇怎麼啦!),但我還是得說,個人感覺不搭啊!當然也可能是故意設定上的原因。
3.五行山那段的特效好假啊!看不下去啊!河妖那魚特效的感覺就是死的一樣沒有生氣。
4.節奏感覺不對啊。剛開始河妖那一段很出彩啊!配合小刀會的音樂,贊到爆啊!但是後來的豬精和猴子那一段拍的都不怎麼樣啊!當然我必須承認黃渤的表演還是很出彩的!
附個人影評:
深夜凌晨看完《西遊降魔篇》,爆滿的影廳見證了這部影片的火熱。過程中廳內猥瑣的笑聲、錯愕和沉默交互上演,我想它至少戳到了大部分人的笑點,驚到了不諳世事的「孩子們」,也讓部分女性眼中閃爍起晶瑩的小東西,所以它不會差。
有人說,周星馳個傻逼還在以扮丑來娛樂大眾,這麼多年一點進步沒有。我不知道逼真算不算錯,創意算不算進步。
有人說,大話之後再無西遊,文藝青年懷舊的情懷顯露無疑。他們眼中的神聖是不可侵犯的,可能這只是緣於星爺把白色連衣裙美女加黑長直換成了厚嘴唇「女神」加栗色大波浪,這麼做的原因可能是男一號換成了文章,我寧願相信星爺是懂美而且自私的。
還有人習慣性的說,周星星同學你的水平不行了就不要再瞎拍了吧。這應該是一位星迷,痛斥著星爺的江河日下。
這讓我想起了有人說,劉德華你這麼老了還出來蹦躂什麼,把記憶留給曾經的美好多好。這真是一群只能由記憶的乳汁滋養的群體。《新三國》出來的時候,他們說褻瀆原著,刪減劇情,可尊重原著的時候,照本宣科、毫無新意變成了他們新的口頭禪。《新水滸》出來的時候,他們撿起板磚,瞅了兩眼就丟了過去。翻拍,就會翻拍,一看就是垃圾。中國的編劇不是泥人,可以迅速隨意捏成任何模樣。創意這個東西,是天賦,在已有的空間里,翻拍就讓他拍去吧,只要別把令狐沖拍的跟東方不敗步入洞房。
在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年代,一碗粥就能讓你望眼欲穿垂涎欲滴。
在三月不識肉味,半年不見新衣的歲月里,過年是件頂值得期待的事情。
在網路仍顯得高端,手機還是大哥大,麻將還沒那麼深入骨髓的日子裡,春晚是場溫馨、美妙、有趣的盛宴。
在頓頓像過年,隨時有新衣,減肥勝過美味,網路普及智能機遍地,麻將聲麻將聲麻將聲聲聲入耳的今天,肥肉像妖魔一樣恐怖,春晚變得像個拙劣的小丑,站在舞台上拜年。他們開始緬懷那些單純的歲月里簡單真實的快樂,彷彿科技的步子邁大了,扯到人類幸福的蛋了。
很贊同白岩松說的一句話:「人不要因為懷念而成為時代的阻攔者,因為再往前走,就不會再懷念。」在欣賞或享用的時候,放下成見,立足時代,就如即便我們再怎麼享受紙質書的快感也無法阻礙電子書時代的到來,一個kindle,裝下整個圖書館。甩不開前女友的體香,你是一輩子找不到性福的。
星爺步入中年,在上部作品《長江七號》理滿篇生硬說教,可跨度大的就如讓黃渤去扮韓國帥哥,丟掉特點,自然一敗塗地。沉寂多年後的《西遊降魔篇》在詼諧惡搞的大背景下用《兒歌三百首》教人孩童般的真善美,用調侃不太煽情的話語演繹愛情,獨缺了對人性桎梏的諷刺,這不知是看淡了自由之類大而泛的名詞,還是為自己政協委員的名頭獻禮。無論怎樣,星爺的改變是成功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一步之遙》首映式後,微博上差評如潮?
※電影《花樣年華》好在哪?
※如何評價《卧虎藏龍》?
※如何評價電影《北京愛情故事》?
※如何評價高圓圓的演技?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周星馳(人物) | 如何看待/評價 X | 西遊·降魔篇(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