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價值與用戶體驗哪個重要?

現在大家都在追求用戶體驗,但是豆瓣主張提供用戶價值的網站。從用戶價值中提升用戶體驗。


這是我在UCDChina寫的一篇隨筆,正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以下是正文:
對於產品,特別是互聯網產品,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出現一個新的概念,並試圖以這個概念解釋產品的全部。一些互聯網評論家也努力尋找一個成功的方程式,用戶體驗為王、渠道為王、內容為王...這些概念就是在此基礎上產生並「發揚光大」的。產品從無到有的設計、研發,一直到推送到用戶的面前,中間經歷了很多複雜的流程和步驟,並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就能描述清楚的,顯然產品的成功也並不能靠一兩句話去解釋。

產品的成功是數種、甚至數十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有的得益於依託於龐大的資源、有的依託於暢通的渠道、有的依託於政策優勢、甚至有的僅僅是因為運氣好...本文僅試圖從產品的角度將產品價值和用戶體驗從眾多因素中剝離出來,做一個對比分析。

產品價值和用戶體驗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呢?要想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究竟什麼是產品:產品是指能夠提供給市場,被人們使用和消費,並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任何東西,包括有形的物品、無形的服務、組織、觀念或它們的組合——百度百科

從定義中可以看出產品的主要價值在於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這也是產品最重要的一點,如果產品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用戶就不會去使用,這個產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圍繞這個產品的所有盈利方式也就無從談起。產品對用戶的價值是產品得以立足的基礎,也是一切商業行為的基礎。

例子一:QQ
QQ最早推出的時候非常粗糙,功能也非常簡單,但是為什麼發展起來了呢?因為它有獨特的價值,與郵件相比,它提供了實時的交互通訊(IM)——這個獨特且巨大的產品價值使它能夠快速發展起來。
備註:QQ能夠從數十款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並最終發展壯大,是另一個命題,在此不做討論。

例子二:飛信與QQ
在後期,即時通訊領域QQ一家獨大的局面下飛信之所以還能存在到現在,是因為對用戶來說飛信也有獨特的價值,飛信除了可以在飛信客戶端內進行即時通訊外,還可以免費給手機發簡訊——這是QQ所不具備的,且對用戶很有用的價值。雖然QQ和飛信的基本功能相同,但是每個產品獨特的價值讓他們都生存了下來,回到2005~2010年的大學校園裡,你能看到多數人的電腦上同時安裝了QQ和飛信。例子三:微信與米聊:
在2010年末小米推出了手機端的跨平台即時通訊應用「米聊」,2011年初騰訊也推出了類似產品「微信」。一直到2012年初,米聊和微信的功能類似,而米聊進行了很多細膩的微創新,所以一直是領跑者。但是在2012年2月24號微信推出了V1.2版本,加入了QQ離線消息後,微信開始後來居上,最後遠遠甩來了包括米聊在內的競爭對手。微信用戶量早已過億,而米聊用戶還不足千萬。
與米聊相比,微信能夠收發QQ離線消息,這無疑是一個殺手級功能——對90%中國用戶來說,在PC端的交流是靠QQ完成的。經過十幾年的發展,QQ基本上複製了用戶線上和線下的全部關係,微信與QQ的無縫結合對用戶來說價值巨大——用戶不需要重新費時幾天甚至幾周去跟聯繫人重新建立關係。
備註:當然,微信的成功還依賴於其他因素,騰訊的巨大資源、全方位的推廣、直接使用QQ登陸、QQ郵箱提醒、後期引入的附近的人、搖一搖、漂流瓶...這些都是微信賴以成功的要素——但是沒有收發QQ離線消息的功能,作為後來者的微信在競爭中不會這麼快脫穎而出,遠遠拋開競爭對手。如果給米聊半年的發展時間,行業格局都可能會改寫!
例子四:最牛逼的電商
沒有VC投資,成立才一個月,它界面醜陋,它UI粗糙,它伺服器不穩定,它用戶體驗更是爛到極點。但它卻是史上最牛逼電商!未做一分錢的廣告,半年內全球ALEXA排名暴漲至260名,訂單量有望第一、轉換率高達95%,不愁銷售額、轉化率,當之無愧的第一————這就是http://12306.cn
備註:產品價值大於用戶體驗,在一個沒有競爭的(壟斷)行業,完全可以不關注用戶體驗,仍然能取得成功——我們應該慶幸我們從事的是相對公平的互聯網行業。

那麼,是不是只要產品有價值用戶就會去用呢?理論上是這樣,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互聯網發展到今天物質已經極大豐富,用戶的任何一個需求都有多種產品能夠滿足,在同樣的產品中用戶會選擇最好用、最方便獲得、最容易遷移、最有品味、最體貼、最...總之,用戶會選擇綜合體驗最好的產品。
移動互聯網由互聯網拓展而來,基本不存在物質極大匱乏的時期,同時鑒於其屏幕更小、操作更加簡單,對產品體驗的要求更高一些。對於移動互聯網產品來說產品要取得成功,更需要取得產品價值和用戶體驗的雙成功。
例子五:米聊與手機QQ:
騰訊十幾年的時間幾乎複製了中國互聯網民線上和線下的全部關係,那麼手機版的QQ理應一統手機IM的江山,為什麼實際情況卻是沒有遏制米聊等產品的發展呢?
誠然,手機QQ已經滿足了大家溝通的需求,但是手機QQ終究還是PC的生硬移植,集成了太多與手機使用情景不相符的功能和邏輯,臃腫的產品與移動互聯網的基因不符。反觀米聊,根據手機的特點和用戶的使用情景重新演繹了產品。簡單的功能、簡潔美觀的UI、直觀的操作、趣味的語音對講等都給用戶以全新的體驗——正是這些全新的體驗讓用戶寧肯花時間在米聊上重新建立好友關係也不去用手機版QQ。
產品價值大於用戶體驗:一個沒有價值的產品就像無根之萍。
用戶體驗決定產品成敗:在多個有價值的同類產品中,綜合體驗好的會更接近成功。


http://ucdchina.com/snap/12248


我想樓主其實真正想問的問題是一個決策問題:「如果我有機會親自操刀一個產品,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提高用戶價值上,還是用戶體驗上?」
要談到決策問題前要先鋪墊兩個觀念:
1. 理解用戶體驗與用戶價值之間的關係( 用戶體驗是圍繞著用戶價值上下波動的 )
2. 我們在說的決策是長期還是短期的?(短期注重追求提高用戶體驗並不影響長期用戶價值的實現)

一、 理解用戶體驗與用戶價值之間的關係
樓上討論了很多,我在這裡用一個比喻來解釋我的觀念,希望讓它更容易理解
這兩者的關係就像價值與價格,或實體經濟與股票市場之間的關係一樣。用戶體驗是圍繞著用戶價值上下波動的。
和你在市場上買到的其他實體產品一樣,我們可以給產品進行MCEC分類:
低價值低體驗的產品經常是被鄙視並很快死掉的。
低價值高體驗的產品能鬨動一時,但長久來看很可能被拋棄。
高價值低體驗的產品有忠實的用戶群,但是總是不溫不火。
高價值高體驗的產品就是最佳產品了。
從上面分類可以看到,如果你自己想操刀一個能活下來的產品,一定要追求用戶價值。要讓這產品活得更滋潤,一定要追求用戶體驗。

二、長期決策與短期決策有時候並不衝突
長期決策,由上可知:做長期一定要追求用戶價值。樓主不是想做撈一筆就走的短線產品吧?
而著重討論短期決策,樓主說到大家都說「大家都在追求用戶體驗」這個印象事實上是因為我們通常看到大家在做(或談論)短期決策
而這並不妨礙一個產品繼續追求其用戶價值。
就像一個賣水果的阿姨把水果擺放得很漂亮甚至做成水果拼盤一樣,爭取讓當下水果的價值能賣出最好的價格。
但這不妨礙這位阿姨制定好全國水果連鎖店的制霸計劃,不斷尋找更多各類的水果,更好的供應貨源以提高客戶能接收到的價值。

最後、怎麼決策?
長期決策:一定要確定產品提供什麼用戶價值(不會有公司把提高用戶體驗做為產品根本方向吧),並把價值的改進和改善放進戰略議程中,並定期檢查修正(產品環境關鍵因素是否發生變化,競爭對手是否變化,用戶需求是否變化等),細分到可執行的短期目標中。
短期決策:老掉牙的一句話,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真正到你去操刀一個作品的時候,在信息環境的包圍下你一定會知道什麼時候「一定要想辦法改變用戶價值提供方式」或什麼時候」該想辦法改善用戶體驗了」。
即使像豆瓣號稱以「用戶價值為主」(這是一個長期目標啦),我們來假設一個場景,當它做完市場調查後發現大多數用戶離它而去是因為其用戶體驗相當糟糕,它這段時間肯定要集中精力改進用戶體驗(短期決策)。

當然,做短期決策的關鍵心態是:你選擇一條路後,不要去羨慕另一條路上的人,要相信自己的路走得到長期的目標上。
林中有兩條路,你永遠只能走一條,懷念著另一條。——弗羅斯特

希望拙見對大家有所助益。


要回答這個問題,應該要先界定清楚什麼是用戶價值什麼是用戶體驗吧?

假如「用戶價值」=是否幫助用戶解決了一個明確存在的需求,而「用戶體驗」=是否在解決用戶需求的過程中給用戶帶來了更多額外的驚喜(包括但不限於更好的設計,更NB的交互等等),則——
用戶的需求越剛性,市場上的解決方案可選項越少,則用戶價值的權重更大。換句話說,只要你能夠解決用戶的某種痛苦,且可與你PK的競爭者沒那麼多的時候,你是可以不那麼注重體驗的,典型如Craiglist這麼個熊樣。

而如果是從更大的維度上,例如立足於整個產品和項目來定義所謂「用戶價值」的話,我個人的理解,一個產品所創造的用戶價值應該是=用戶總量*用戶留存率*用戶活躍度+用戶貢獻收入的。
在這個維度上,不言而喻,更順暢的體驗是為了能夠創造更高的用戶價值而服務的。


搬一個自己在另外問題中的答案過來,類似:

之前招聘的時候問到產品的核心是什麼,印象很深,有應聘者認為「用戶體驗」甚至「UI」是產品的核心。但在我的理念中,產品的核心仍然是用戶需求,而非用戶體驗(不排除在某些情況下,用戶體驗也是滿足用戶需求的方式,但概念上用戶需求應該高於用戶體驗)。

一個並不完全恰當的比方:那些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核心功能,像是一個商店的商品,而用戶體驗,像是這個商店的提供的附加服務,UI則像是商店的裝修。

在大多數比較藍海的領域,一個商店是否成功,拼的是商店賣的商品,以及商品本身的質量,而附加服務和裝修,則提供附加值——你如果賣的是其他人都不賣的東西,你服務再差,裝修再差其實也問題不大。 (當然,也得看怎麼差,你如果把你賣的獨一無二的那樣商品藏在犄角旮旯里,那就太糟糕了……)

但是,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尤其是中國的,真-創新能力不強的互聯網,那些大眾化的需求正在不斷被滿足,很多起初是藍海的領域正在變成紅海——當大家都賣一樣的商品的時候,服務,乃至裝修,就成了你的賣點,在這些產品中,用戶體驗和UI就變得重要起來。

這也部分地(在騰訊的大入口與大規模用戶之外)解釋了為什麼騰訊總能迅速地「抄襲」(我並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對)其他團隊的產品,並將對手擊倒——他跟你滿足同樣的需求,但他的用戶體驗及UI能力極強,隨時秒掉一些創業團隊,於是這些團隊就可以消失了。用上面的例子來說,騰訊跟你賣一樣的商品,但他提供更好更貼心地服務,店面也裝修地更好(還很「巧合」地開在了一條人流如織的大街上!)——用戶為什麼還要去你的商店?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993990/answer/13594670


沒媳婦和有媳婦但媳婦難看你選哪個?


用戶價值不就是用戶體驗的體現的嗎?
把產品的互動體驗等同於用戶體驗是不全面的,或者用詞不當。
交互體驗服務於產品價值,放大用戶價值,兩者是同一維度正比的東西,沒什麼可糾結的。


用戶價值要遠大於用戶體驗。但我並非說用戶體驗不重要,但一切皆需以滿足用戶需求,給用戶提供用戶價值為前提。用戶價值是你的核心競爭力,用戶體驗是你的產品的附加值。一個產品首先要滿足用戶需求,然後才是追求用戶的使用體驗。就像我們先要解決溫飽,再來追求高層次的享樂。反過來想之,用戶會常去一個不需要但用戶體驗很好的產品么,或許會嘗鮮,或許會衝動,但決不會長久。但是用戶會留在一個提供價值的產品,即使難用,經典的例子莫過於黃色網站或者12306了。當我們考慮換產品,其實是站在產品都滿足了用戶的需求的前提下,然後才有了追求使用體驗的「跳槽」


國內傻子太多了,很多人沒用過好的產品,習慣於各種湊合。
經常是好的用戶體驗人們知道好,但是不好的用戶體驗用戶也不覺得太壞。所以忽悠和推廣帶來的收益往往比提高用戶體驗的收益更加明顯。

但是在商品同質化,主要靠拼服務的市場,比如電商,由於用戶體驗就變得非常重要。真貨保證,物流售後,都對用戶的選擇有非常大的影響。


用戶體驗是方向,用戶價值是方法。

說用戶體驗,很容易陷入到兩個不同的極端,一個叫全流程;一個叫細節;

因為不同的用戶,對於體驗的理解和感受可能完全不同。

舉一個例子,有的郵件軟體會在發郵件的時候,檢查主題是否有「附件」二字。如有且沒有附件,就會在發送的時候提示用戶。

有的人覺得這個體驗非常好,有的人覺得這個體驗非常差。不一而足。

但是這個功能是不是有用戶價值呢?很明顯是有的。

再舉一個豆瓣的例子。豆瓣用群組來做租房。有的人覺得這個體驗很好,有的人覺得不如58同城好。

那麼這個功能對於訪問豆瓣的用戶價值是多大呢?這個是可以評估出來的。

當然上述例子,以及對於用戶體驗和用戶價值的理解,純屬個人理解。


我來嘗試「長篇大論」一番,看看會不會被頂到前面 ;p

----------
「一個產品沒用,體驗再好用戶也不會去用。——你覺得這句話是對還是錯?」我曾在微博里發起了這樣一個討論。

看到「一個產品做到60%才需要用戶體驗」的評論時,我很吃驚:用戶體驗難道只是錦上添花?不了解用戶,不知道用戶在體驗的哪些環節發生什麼事情,你的產品是如何做到60%的?

第一個反思:用戶體驗的概念和落地情況

籠統地說,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簡稱UX 或是UE),它指用戶在使用一個產品、系統或者服務時建立起來的純主觀感受。

這裡邊有兩個重點。一是用戶,二是純主觀感受。用戶是指產品、系統或者服務的目標使用者,不是你自己。受個人經歷的影響,對待同一件事情但每個人的感受可能不同。但是當我們了解到一個群體的感受時,比如淘寶的買家評分。一個買家的主觀差評,可能是特例,但多個買家給差評時,就已經能客觀地反映出一些事實了。因此,儘管體驗是主觀的,但也絲毫不影響我們對它的重視程度。

在與用戶體驗有關的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類似的意見:

  • 是不是足夠易用?
  • 是不是足夠易學?
  • 是不是足夠美觀?

不管你承不承認,大多數人在落實用戶體驗工作時,還是把可用性和用戶體驗混淆了,認為可用性就是用戶體驗。

這個現實有必要被改變。

儘管UI的可用性很重要,但它並不等於用戶體驗。用戶體驗和可用性之間具有非常奇妙的關係。大多數的情況下,可用性高意味著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體驗好。但也有例外。高速公路就是一個例子,它又寬又直,可用性極高,但對於駕駛者而言,它的體驗遠不如彎曲狹小的盤山公路。

對於用戶體驗而言,它是一個全方位的概念。從我們的用戶看到產品廣告、媒體報道,到知曉我們的產品然後作出選擇;再到他使用產品之後遇到問題諮詢客服。在不同階段,不同渠道,每一個可能和你的產品、服務,甚至是企業本身接觸到的地方,都能夠產生用戶體驗。

越來越多的用戶體驗設計師開始使用「用戶體驗地圖」來指導設計工作。用戶體驗地圖是對用戶需求,以及滿足這些需求的一系列交互行為的情緒狀態的視覺化呈現。通過這張地圖,我們很容易進入用戶的世界,感受他們的體驗,了解痛點和機會。這個方法也可以更好地將用戶故事傳達給每一個關聯的角色去負責優化產品和服務。

【圖:adaptive path公司為歐洲鐵路公司創建的用戶體驗地圖】

【圖:adaptive path公司為歐洲鐵路公司創建的用戶體驗地圖】

第二個反思:用戶體驗與產品價值

當你局限地將用戶體驗等同於用戶接觸UI時的可用性的時候,或者是局限地理解用戶體驗只是發生在用戶使用產品過程中的時候,你就會說:有比它更重要的事情,比如用戶價值、產品價值。

是的,沒錯。如果產品沒有用,即對用戶沒有價值,UI的可用性絕對不是最重要且最緊急的事情。

但是我們仍然得時刻提醒自己,可用性不等同於用戶體驗,可用性只是用戶體驗(使用中)的一部分而已。用戶體驗設計超越產品設計。用戶體驗設計包括組織開展用戶調研、可用性研究、創建人物角色、設計信息架構、設計使用流程、設計低/高保真原型等多項技能。它的本質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系統設計和服務設計,它並不僅僅關注UI的可用性,還關注用戶在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後各個階段、不同渠道的所有感受。用戶體驗設計既包括了有形的產品、系統的設計,又包括了無形的服務設計。


一個產品對用戶有沒有用,即能否滿足用戶的需求,決定了這個產品是否具備用戶價值。解決用戶價值的問題,等於解決產品有用性的問題。讓產品具備有用性,是用戶體驗設計的基礎。除此之外,用戶體驗設計還需要解決產品的可用性和吸引力的問題。

在商業環境中,一個有價值的產品,除了能夠幫助用戶解決問題,還需要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商業目標,即同時具備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用戶體驗設計師針對用戶與產品、系統或者服務的每一個接觸點進行細緻的調研、分析,然後結合商業目標設計有用的、可用的、有吸引力的產品,最終實現有價值的產品。在這個過程中,產品經理與設計師有時候需要在用戶和商業之間作出平衡。畢竟,追求更好的用戶體驗也意味著需要更高的成本。


一點總結:

當我們在UI上不斷提升可用性,優化用戶使用中的體驗的時候,也需要關注用戶使用前、使用後的體驗,儘可能全方位地覆蓋用戶的每一個關鍵接觸點。對於用戶體驗設計的目標而言,有用性是基礎,可用性是要求,吸引力是期望。

你可以說使用http://12306.cn的體驗不好,即UI的可用性差。但是這個領域的特殊性決定了這個產品特別的有用性和吸引力,因此它仍是一個有價值的產品。與這個例子同樣的還有招聘_人才網_找工作求職,UI的可用性可算是差到一塌糊塗,導致在使用中的體驗很不好。但是,它的有用性毋庸置疑,時至今日仍有千萬網民在使用它來進行求職和招聘,它的股票表現[JOBS]也表明了它的產品價值。

不過也別忘了,糟糕的用戶體驗給競爭對手留下了機會,激烈撕殺的創業環境中,每一個機會都非常寶貴。你不會小瞧這一點的。

回到文章開頭的討論,我認為「一個產品沒用,體驗再好用戶也不會去用」、「一個產品做到60%才需要用戶體驗」這樣的結論是錯誤的,但若描述為「一個產品沒用,可用性再好用戶也不會去用」這樣結論是正確的。用戶體驗從決定做這個產品的時候就需要考慮,絕不是錦上添花。
-----------------
原文鏈接:關於用戶體驗的兩個反思 - AZERO UX - 知乎專欄


用戶價值更加重要,但當其他競爭者都挖掘到用戶這方面價值的時候,就需要通過用戶體驗來抓住和吸引用戶,用戶價值是基礎,用戶體驗是更好的延伸


你說反了 豆瓣是靠體驗提升價值的網站。


非常認同harbuzi的看法。在很多時候,產品價值和用戶體驗確實有重合之處。
他上面舉的那兩個例子,都可以從KNAO模型去分析,都是先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然後再滿足期望需求,最後是增值需求。其實大多數情況下,用戶的基本需求一般是產品價值帶來的,而期望需求和增值需求可能是好的產品價值帶來的,比買東西時商家贈送我們的VIP卡,也可能是好的用戶體驗帶來的,比如說購物流程的簡單快捷。而很多時候好的產品價值可以帶來良好的用戶體驗,比如說用戶被贈送VIP卡之後會有愉悅的購物感受,在享受了貼心的服務後會覺得非常享受等等。而這種好的用戶體驗會讓我下次還來這裡購物,促進產品價值。
所以我覺得,產品價值和用戶體驗有區別,但也有聯繫,產品價值可以帶來好的用戶體驗,而好的用戶體驗又會反作過來促進產品價值。 很多時候,二者會有重合。
有一點我不太贊同。就是harbuzi說認為產品的核心價值仍是用戶需求,而非用戶體驗。我認為用戶的需求既包括產品價值,又包括用戶體驗。在前邊KNAO中已提到過。所以確切的說,應該是產品的核心價值是產品價值。其實更好的說,產品的可用性才是產品的核心價值。不同之處,希望能接著討論。


價值是終極之目標,體驗是完善之手段~


產品的價值——也就是說產品本身滿足的用戶需求更重要一些,當一些潛在的用戶需求得到了滿足,用戶體驗也會相應提升。比如兩個同樣類型的產品,有同樣的UI和流程操作設計和產品性能,如果其中有一個產品滿足了用戶更多的一些潛在的需求,提供了更多的用戶價值,那這個產品所產生的用戶體驗就會更好。
其實產品的根本就是在用戶價值,不管是UI還是好的流暢的體驗,都是用戶其他相關需求的滿足,對於一款產品來說,在把握核心需求,滿足核心需求的基礎上,以核心需求為中心滿足其他非核心需求,就能不斷的提升用戶體驗,停止需求的滿足,除了外在的一些因素影響會造成一些微小的用戶體驗的提升之外,用戶體驗不會產生太大的提升。美化界面,提升UI性能等等,都是滿足用戶的需求,漂亮的UI是滿足人愛美之心的需求。
綜上述,個人認為核心的用戶價值是根本,用戶體驗只是核心用戶價值衍生出來的另一種次要的用戶價值。


當然是用戶價值更關鍵了。用戶價值和用戶體驗的關係相當於在冬天穿個絲襪長裙,漂亮是漂亮,也能吸引一些眼球,可是很快,你就冷的臉發青,手腳發抖了,還好看嗎?這樣做自己不但會生病,得到的回頭率過不了多久也會消失的。
用戶體驗應該是貫穿在用戶價值里的,為什麼,為了讓價值更加容易的被彰顯和實現。換句話說,用戶體驗服務於用戶價值,用戶價值是圓心。


核心競爭力和差異化競爭:贊同 @phoenix_lzq 和 @harbuzi。


用戶體驗是為了更好地體現用戶價值。
試想:
12306的用戶體驗好么? 肯定不好,但是為什麼還這麼多人擠破頭地用? 因為他有很大的用戶價值,人們為了獲取用戶價值,寧願忍受糟糕的體驗。

一個好的體驗 但是沒有用戶價值的 例子,小弟一時也想不到。

總的來說:用戶價值是產品能活下去的根本,好的用戶體驗是可以活的更好、發展的更快。
以上,個人見解。


簡單說,用戶價值是核心和基本,用戶體驗是提高競爭力的手段,拋開用戶價值的用戶體驗是沒有意義的,用戶體驗需要建立在用戶價值基礎上,二者孰重孰輕便可窺一斑。


其實用戶體驗在你設計一個產品時,就已經在考慮範圍了,只是很多時候你並沒有把它單獨列出來系統的考慮。試問,一個產品,先不說有沒價值,你不想客戶怎麼用嗎?如果想了,就是想了用戶體驗,只是想的有深淺之分,設計的有高下之分。所以我不同意什麼用戶體驗只是錦上添花,用戶體驗是產品的一部分。
這裡我同意之前很多人說的,產品如果沒有價值,基本上什麼都別談,而一個處於獨一無二價值的產品,體驗差點也會被趨之若鶩,但是,所有使用者都張著一隻眼睛瞄著別的機會,一旦有可替代的,且體驗稍微好一點的,一定會跑掉!
多說點別的。現在很多創業的人,有個好點子就開始做某些產品,我常問的問題是——客戶為啥用它?我發現產品設計者經常掉到一個執著而執拗的縫隙中,因為他要解決他自己的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出現時,也是很偶然的。但是他們會告訴我喬布斯、馬雲等等當時也是這麼執拗的……我一直認為在人群中,我們大部分不是天才,所以去了解你的點子是否能夠給別人帶來價值是非常必要的,不用給所有人,只要哪怕1%的人帶來價值,就是一個好點子,而很多時候情況並不是這樣,只是關於產品價值我看到的現象。
再說為什麼用戶體驗那麼難,在我以往接觸客戶的經驗中,我們發現不是那些產品經理或者那些公司不想做好用戶體驗,而是不能跳脫自己的視角,不去以一個小白客戶、一個熟練客戶等等的視角真正去用一下他自己的產品,所以我們常用「客戶之旅」的方法來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當你真正站在客戶立場上看一個產品時,你就能發現問題。


推薦閱讀:

互聯網產品有哪些常見的用戶激勵機制?
有錢買蘋果但選擇用 Android 的人是什麼樣的?
什麼叫做用互聯網思路做產品?

TAG:用戶體驗 | 產品經理 | 互聯網產品 | 產品設計 | 用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