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長債短借在中國很普遍,公司是出於什麼考慮?
通常意義上的「長債短借」雖然也從形式上滿足了資金使用的連續性,但銀行會對公司有較多的限制,同時短期借款的頻繁到期和續借也會耗費財務工作一定的時間和精力。
2014.6.30日補充:短債和中長債在09年明顯有一個結構變化,中長債比例稍有增加,請問各位專業人士這是為什麼呢?
2014.7.13補充:上面一張圖有明確的欺騙性,下面的圖是 短期貸款 除以 長期貸款,其比例從2010年一直在上升。
所謂短貸,一般是指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或者銀行承兌匯票或者貿易融資項下的信用證、保理等等。它們的期限和額度是要和一個公司經營的資金需求量和周轉周期匹配的。
所謂長用,一般是指投資到長期項目裡面去了,一般是固定資產投資。
正常的項目在不違背大的政策(比如房地產限制政策)的前提下證照齊全直接申請長期貸款是比較正常的做法,但是
1、銀行資金沒有那麼寬鬆啊,尤其是長期資金,已經被信貸大躍進時期動輒幾十年的項目佔用得差不多了,而且長期資金管理成本比較高,即使批了,能不能提款、提款的價格能不能接受都是問題。
2、即使能提款價格也能接受,可研當時的測算和實際的建設進度能不能匹配也是問題。項目時間那麼長,其中的成本變動和收益測算偏差太常見了,就是有了項目貸,又有幾個是真正封閉運營並且靠項目本身現金流能夠正常回款的?
前幾年大家喜歡放長期貸款的時候,有的項目,尤其政府背景的項目,多有一個標的反覆融資的情況,這兩年隨著實際利率市場化的發展,銀行都越來越注意資產負債管理越來越少為了放貸而放貸,長期貸款新增比以前困難很多。相比之下,短期融資的管理還是比較寬鬆的,三法一指引的測算其實有很多漏洞可以鑽,也就是說短期融資發放起來容易多了,成本也低,所以公司會出於以上各種考慮去短貸長用。
最後免不了吐個槽:通常意義上的「長債短借」雖然也從形式上滿足了資金使用的連續性,但銀行會對公司有較多的限制,同時短期借款的頻繁到期和續借也會耗費財務工作一定的時間和精力。
親我們一句一句來:1、形式上滿足了你還要怎樣?2、短貸的限制你嫌多做個正經項目你再看看就知道誰更多了;3、呵呵。
是比較普遍。原因主要有三:
一、短期利率較長期低,可節省財務費用。這又分老闆算得比較精和財務部門考慮自身KPI兩種情況。
二、長期項目貸款的使用受限制較多,比如銀行會有資本金按比例投入,按項目實際建設進度提款等限制性條件,而中國人很看重靈活性這種東西。
三、部分銀行略顯粗放的授信審批理念,比如認為長期貸款的風險就是比短期貸款高。還有@meta 提到的,銀行越來越注意對自身資產負債表的管理,銀行發放長期貸款在資金頭寸靈活性和市場利率風險上皆不如短期貸款。
一直在混知乎,基本上很少回答。好不容易碰到個相對熟悉的,乾脆也來貢獻個回答。
首先普及一下概念:一般來說,短期貸款系指貸款期限在1年以內(含1年)的貸款;中期貸款系指貸款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5年以下(含)的貸款;長期貸款系指貸款期限在5年(不含)以上的貸款。通常呢,中期貸款會和長期貸款並在一起稱為中長期貸款或乾脆直接叫長期貸款。事實上,除了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或回報期較長但穩定的(如酒店)外,很少會有超過5年的長期貸款,所以一般概念上也可以理解成,短期1年內,長期1至5年。
短期呢,一般就是流動資金貸款(以及變種的貿易融資、訂單融資、銀票等),中長期貸款則分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和項目貸款(廣義,包括經營性物業貸、開發貸、併購貸款等,內行的就不要計較了)。概述:項目貸款一般是中長期貸款,流動資金貸款則既可能是長期貸款,也可能是短期貸款。嗯,基本就這麼個狀態。
回到題主的問題上,「長債短借」又叫「短貸長用」,就是在本應該使用中長期貸款的地方使用了短期貸款,在銀行看來這是一種違反銀監會規定的做法。對貸款的公司而言,我只要能借到錢,你銀行內部是什麼品種跟我沒有一毛錢關係。那麼選擇短期貸款的優勢是:1、成本低(目前基準利率1年期6%,5年以上6.55%);2、靈活性強(有錢就還,沒錢再借);3、監管相對寬鬆(沒有資本金的考量;也不需要可研報告、發改委批複、環評批文什麼的——這個很重要,你投的未必能拿到批複,因為可能你投的不是國家鼓勵的方向,或者需要用錢的時候還沒辦好手續);4、銀行的審批手續相對簡便,容易批,特別是你要搞個收益很低的項目的時候;5、金額不大的建設,懶得搞複雜的長期貸款了;6、……暫時只想到這麼多了,歡迎補充。
這麼說貌似中長期貸款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等等,中長期貸款雖然麻煩,但有個很重要的優點,那就是穩定。銀行和你簽了中長期貸款的合同,就和你捆綁在一起了,除非觸發了合同約定的違約條款,否則是和你捆在一起的,就算你今年效益不好砸鍋賣鐵發工資了,銀行也不能抽回這部分貸款,只能幹瞪眼。要是短期貸款的話,一看形勢不妙,到期就收回裝口袋,轉身就不認識你了。第二個優點是持續,不需要還了再借借了再還(這個下面會提到,不光是麻煩,還有成本的問題)。
所以,能玩得起長債短借的一般都是實力較強,有一定話語權的企業,能夠在需要的時候便捷地取得銀行貸款,這是主動的長債短借。還有就是被動的,又想上項目,又沒辦法拿到銀行長期貸款(很多原因,比如:手續不全、行業前景不佳、產能過剩、環保風險、銀行不看好、銀行沒規模、銀行領導心情不好看你不爽……),只好冒著風險長債短借硬上。其實,一般的企業搞項目(蓋個廠房上個生產線什麼的)的話還是希望拿到中長期貸款的,否則心裡抖抖霍霍的弄個6個月的貸款上項目,到期要從其它地方拆資金還(這個成本很高,雖然時間短,可能就是高利貸),還了還得盼著銀行趕緊批下來,還要等規模,萬一哪個環節出問題了拿不到銀行貸款了就很可能完蛋(資金鏈斷裂)。
補充:有人問如何通過公開資料(我想是報表吧)確定是否長債短借。我的想法是:應該沒有辦法做精確判斷的 ,因為感覺上長債短借描述的是個混沌的狀態,也是經驗的判斷。比如:我花100塊改造個生產線的一根管子,和花1000萬改造生產線的關鍵設備,都用短期借款(銀監實貸實付另算,我可以是增加貸款用於流動資金需求,置換自有資金做改造嘛),後者是長債短借,前者恐怕也沒人說我長債短借。一般來說,比如兩期報表中,固定資產增加10,同期凈利潤和折舊帶來的現金流只有3,短期借款增加了6,其它科目基本無變化,收入也基本穩定(即流動資金需求沒有增加)。那麼基本可以判斷是長債短借。或者近期在不需要新增流動資金的情況下增加了不少流動資金貸款,就要看看是什麼資金什麼去向了。
省級分行信貸審批部門人用實際告訴你,因為長期貸款不好批。長期貸一般為項目融資,銀行認為風險高,期限長,流動性差。資料要的多,什麼可行性,風險報告,調查報告,評級等。光材料都弄死人。
反正都是拿錢,乾脆就以流動資金的名義拿,到期再貸一次唄。
長債短借確實可以節省融資成本,但對於公司的流動性管理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我希望大家關注一點,非理性分析,落地中華的實際環境。
非央企國營或上市企業,中小民營企業絕大多數能拿到的只有1年期貸款,大額更加如此,不論用途是短期的拆借,還是長期的生產線改造都如此,非不想長期,實不能,而且多數企業得另走擔保程序,增加融資成本。我想問一句,有哪個行業用幾千萬貸款,僅用一年財務上就能回本盈利並順利結算?除了金融類和少數礦類,以及投機型的炒賣,實體有沒有? 銀行的這個政策實質就是利用現狀(壟斷正常融資渠道),挖坑埋實體。
實質很多企業的資金鏈斷裂,包括我的朋友,表面看是高息融資,實質是前期銀行忽悠的短期貸款到期後(一般說可以續貸,故用途為長期使用),銀行抽貸(宏觀微觀因素都有),只能融資還貸,本指望續貸,無望後就被高息捆綁,最終慢性死亡! 核心問題是絕大多數企業現狀是必須融資,成熟市場利潤薄,人工,材料成本暴漲,原有盈利模式不適應,要更新或換行得融資,怎麼辦?(註明,中小企業現狀,非壟斷上市企業)真是要感謝溫的四萬億
只要做企業都是求發展,基本屬於企業家的本性,尤其在中小企業階段。現只求金融和實體互相促進,否則死亡率更高,尤其在這兩年。老溫留下的後遺症,哎,都是淚
聽說中國企業都是長債短借,兄弟,這句聽說,飽含多少在中國做企業的苦和累!
08、09年中長貸比例增加基本都是去了四萬億計劃里的基礎建設貸款以及政府融資平台貸款。
比較簡單,長期貸款額度是稀缺資源,銀行一般不給做,所以只好銀企合作做短期。短期貸款最長一年,固定資產投資現金流回款有個周期,工業企業一般三五年才能收回投資,企業出於現金流考慮,還是願意要長期貸款的,跟現金流匹配,財務狀況更健康。但是,希望是希望,路不好走。
補充一個原因,來自於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銀行業對於實體經濟長期穩定性的不信任
還有一個實際情況是:
中長期貸款或者項目貸款到期要再續作的話,要再找項目,難度較大,企業不可能一直有項目上馬,很可能到期就收了,或者銀行只能部分轉成流貸;
短期流貸的話,一年期,到期的時候一般正常情況銀行不大會壓縮或者收掉,即使企業出現資金緊張的情況,面對現在整體經濟形勢不好,針對這些企業,考慮到地方政府的壓力,銀行不會輕易抽貸,一般還是硬著頭皮續作
其他成本啊什麼的,樓上大家已經說得很全了,我就補充這一點
最大化追求利潤是自由市場里每一個參與企業的使命。
確實很多中小企業都這樣干,沒法啊,融資環境那麼差。
長債短借跟短貸長投一樣,會給企業造成很大的財務風險。
1,連續性問題,短借到期後銀行縮貸或者兩次短貸間隙過長(銀行大家懂的效率不是一般慢,突發因素不是一般的少啊)都會造成很大的財務成本(過橋的資金都5分了)。最悲劇的是短貸到期然後銀行不貸。畢竟當初借的錢已經投出去變成資產,資產的流動性能好到哪呢?跑路的節奏就要開始了。
2、回報率問題,借來的錢投出去到有回報總有個時間吧(以年為單位)。辛辛苦苦撐到最後,事情是做成了,市場給你的回報能滿足你當初的最低要求嗎?要預測市場這個有難度吧?銀行會投入人力財力來論證你的項目嗎?銀行一般只會要求你有擔保有抵押,項目怎麼樣沒幾個人看得清楚。
中小企業在不發展就被淘汰的市場里,很不容易啊。
樓上都答得比較完整了,我只針對「在中國比較普遍」補充一點解釋。
@garhom 提到短期利率比較低這一原因,因為目前中國尚未放寬利率管制,正常情況下短期利率要低於長期利率,在精確計算下確實可以節省財務費用。而像美國這樣的利率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則很容易出現利率倒掛,長債短借並無多少好處。因為在中國銀行不傾向於借長期貸款,申請長債比短債困難吧,所以企業才用短期借款的方式代替吧。
至於為什麼不傾向...是因為政策還是環境什麼...坐等大神回答..
不是公司「出於什麼考慮」,而是一種無奈而冒險的行為。如,我們個人要買房,一般房貸都是長期、大額、分期償還的債務,搞不到房貸就只能放棄購房計劃,如果有朋友說:「我可以給你100萬用半年。」那麼你敢要嗎?因為你知道半年時間裡你是籌不到100萬的。如果你已經完成購房,但是由於失業或投資失利而無法還貸的時候,有銀行願意給你短期平價貸款,你會接受嗎?不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當場就混不下去,接受了到還貸的時候再說,其中還不出錢的風險不言而喻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估一款固定收益類信託產品的風險?
※什麼叫做資金空轉?
※直覺上如何理解二叉樹定價會收斂到 Black-Scholes?
※假設金融機構將前台業務外包,公司主控中後台,這個模式會有哪些潛在的風險?
※事件驅動策略在國內能不能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