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自己人云亦云的缺點?
謝謝邀請。
人云亦云算是一種比較典型的「從眾」現象。
首先,從眾不是少數人身上才有的,我們先來看個心理學著名的實驗:阿希從眾實驗
實驗者以大學生為被試,每組7人,坐在一排,其中6人是實驗者的助手,只有一位是真正的被試,被試並不知道其他6人的身份。實驗開始之後,實驗者向所有人展示了一條標準直線X,同時向所有人出示用於比較長度的其他三條直線A,B,C,其中有一條和標準直線X長度一樣。然後讓所有人(其中包括6位助手和1位真的被試)說出與X長度一樣的直線。實驗者故意把真的被試安排在最後一個,前面6位由實驗者的助手偽裝的被試們,都會按照事先的要求說出統一的錯誤答案,最後由真的被試判斷哪條直線和X長度一樣。
實驗結果是被試做出所有回答中,有37%的回答是遵從了其他人意見的錯誤回答,大概有3/4的人至少出現了一次從眾(一共18次類似測試),大約只有1/4的人保持了獨立性自始至終沒有一次從眾發生。
圖片來源:http://www.wikiwand.com/zh/%E9%98%BF%E5%B8%8C%E4%BB%8E%E4%BC%97%E5%AE%9E%E9%AA%8C
答案這麼簡單明顯的問題,還是有不少人選擇了人云亦云的錯誤答案,這還是在文化氛圍崇尚獨立自由的西方社會做的實驗。
至於從眾現象為什麼會發生,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
1、信息掌握局限的壓力。每個人的認知是有局限的,很少有人能夠100%信心地判斷自己掌握的信息比別人全面、準確,所以,當很多人針對同一事物斬釘截鐵地提出與自己不一致的看法時,自己內心就會開始動搖——是不是自己之前真的搞錯了?
2、對看法負責的風險壓力。堅持與別人不同的意見,就意味著你要獨自承受結論錯誤的風險,而你與別人持相同看法,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人與你承擔相同的「認知錯誤」風險。以人趨利避害的本性,從眾也就不難理解了。
3、不被團體接納的壓力。道不同不相為謀,團體意見與你相左而你並沒有把握說服團體時,結局只能是不被團體接納了。而被別人接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煢煢孑立形影相弔這種詞可不是古人一拍腦袋隨便想出來的,就算特立獨行的人大多也喜歡結成小團體來一起特立獨行,鍾期相遇不是還奏高山流水由此無憾嗎?這麼清新脫俗的人,也同樣有被別人接納的需求,只不過每個人的底線和原則不太一樣罷了。
回到題主的問題,如何才能避免人云亦云呢?
要避免人云亦云簡而言之就是要抗住上述的壓力去做出自己的判斷,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要提升個人閱歷和實力。所謂閱歷,一是閱二是歷,多看書能拓寬你的信息局限,由此減少做判斷時信息局限的壓力;多歷練在增加信息掌握的同時,也能讓自己更敢於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今後也將不容易被為自己看法負責的風險壓力嚇退。
最後,這世上大多數事情的規律其實還是取決於實力,當你真正有實力的時候,就不再是你去迎合團體被團體接納,而是會有團體主動找到你希望你能領導他們了。
可見,要避免」從眾現象「,說起來並沒有捷徑可走,沒有實力基礎的」不從眾「,往往會成了嘩眾取寵。
最好不要刻意地總想讓自己快速地脫離某個狀態。
一旦覺得自己人云亦云,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接下來如果只想著拚命找到自己的聲音。
一不小心,是會用力過猛的。
不要因為聽了一句:要麼庸俗,要麼孤獨。就想著尋求孤獨,那很可能換來的只是孤立而已。
總之一句話:
想說自己的話,就先學會做自己的事吧。
好像是第一次有人邀我答這麼熱門的問題,也不知道是不是知乎的推薦系統抽了…獻醜說一下我的看法吧。
首先人云亦云分為幾種,一種人是對自己以外的世界漠不關心,這裡稱為A類吧;另外一種是缺乏自信、對自己的觀點沒有信心,盲目崇拜其他人,這裡稱為B類;還有一些是的確沒有自己的想法的,稱為C類。
我還是習慣用優化瓶頸的角度來分析。
A類人首先要做的還是需要加強自己對世界的好奇心,我的建議是看一下童話故事,比如《愛麗絲漫遊仙境》、《銀河鐵道之夜》,重新思考一些簡單的東西。據說愛因斯坦也是成年了之後重新思考像時間、空間這樣的日常概念,革新了人類對物理世界的認識。我也覺得成年以後靜下心來重新思考一些簡單的問題有時候收穫挺多的。
B的自信心不足的問題,我想盡量還是換生活圈子,很多時候是損友或者糟糕的父母/監護人造成的。比如換一個城市生活很多生活問題就解決了。放心,人沒那麼容易餓死的。假如說有配偶或者孩子,那操作起來就困難多了,只好找一些更適合的更有技巧的方法。
至於C,那估計還是不要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持有什麼看法,另一方面也可以換生活圈子逼迫自己獨立。
對這個問題沒什麼調查總結卻寫出了這麼幾條,感覺我也是挺閑的。多謝閱讀,請愉快地摺疊我吧。
對對對,就是樓上諸位說的方法。
@GayScript 的總結很好,但是我覺得忽略一點就是,很多時候「人云亦云」是一種情緒煽動。
「人云亦云」投射到網路上,成本太低了,不過是按一次轉發,點個贊,分享。但好像可以顯示出自己參與進去了一件事,獲得了自我滿足,升了逼格。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其實和GS的第三點
有相似之處,最終還是完成自我滿足):
有相似之處,最終還是完成自我滿足):
【人很容易在一種覺得自己頓時充滿正義(或心濟天下或……)的主觀情緒的煽動下實現對「人云亦云」的「鞏固」和「發揚」。】
相應的,就是客觀情緒的煽動,例如利用人們仇富仇zf的心理等等。
其實投射到知乎就是看到長篇就點贊之類的神馬的但是我就不說了,一個理。。。但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強大所以面對大牛或者看似狂拽吊炸天的答案時,還是會忍不住點個贊。。。
無論如何,你自己強大了,很多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首先你要對一切觀點持懷疑態度,對一些問題盡量先自己思考,而一些對問題在知識方面的缺失不做伸手黨,自己百度自己搜。
面對一個問題你有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要表達出來,你只在腦子裡想是不夠的,想的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用語言表達出來寫出來這中間有一個過渡,需要你更加嚴謹地思考。思維是不斷地鍛煉的,最開始一定有欠缺,但是不要怕,不要怕別人的挑錯。因為這是必經之路,如果你想有自己獨立的思維,不再在思維上偷懶人云亦云。
邏輯是越用越嚴謹的,語言能力是越用越強大的。而這些的第一步,就是有自己的觀點,並且(負責任地)說出來。
千萬千萬,不要怕。
少說多想,運用常識。
首先,我覺得人云亦云不能算作缺點,在當下的中國,這是一個安全的特質。
其次,我不認為讀書能改變這一點,讀得書越「高級」,你往往越佩服作者,越容易「作者雲,你亦云」。
最後,回到題目,談一點自己的方法論。
讀初中的時候,我數學成績不好,常常看不懂例題,後來,學會了一種方法,不看標準答案,自己想辦法解出來,這樣做的好處是,自己至少能摸索出一點解題的思路,往往還能開闢出與例題不一樣的解題方法。
所以我認為,想要改變這一點,最好的辦法就是:1認識到世界上並不只有一種標準答案,給自己一點解題的信心。2蓋住標準答案
可以應用在任何事情上,比如在知乎答題,即使第一個答案有了幾十個贊,也不妨礙你為這答案多添一點花兒,不是嗎?^_^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有其內在原因,如果想知道答案,就要看清它背後的形成所需。
場景模擬一次會議中,你再次人云亦云,那麼會具備以下條件:
1.有人提出問題;
2.有人提出答案;
3.你沒有確定答案;
4.你不確定別人提出的答案正確與否;
5.你需要作出決定,支持某個觀點;
6.你害怕提出相異觀點而出醜;
以上6個條件,只要你減少了1個,便不能人云亦云,長時間如此,便少了人云亦云的習慣,也就改掉了這個缺點,那麼該如何改變呢?
條件1和2,除非你與世隔絕,否則不能改變;
條件3和4,多讀書,多經歷,多知乎,多提問,見識和知識才是問題解決的根本,不能急於一時。
條件5,說明你沒勇氣,你敢不敢,不知道,就不說?
條件6,說明你沒自信,其實你就提出自己不確定的觀點,又能怎樣?難道你沒發現過,你曾經支持的某個答案自己也想到過嗎?
多讀書總是對的!啥?沒空讀書,那多走走路也是極好的!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每一段經歷都大含智慧,多思考,知行合一而已!
閉嘴
首先自己心中要有觀點,再推敲他人所說的,不正確則不要跟隨,堅持自己就好。
1避免獨斷論 2運用懷疑論(不是那種絕對的懷疑論)
注意一個人是否把話說絕了 我們能否從其它甚至反面的條件推出同樣結論或者同樣的條件下有無其他可能的結果
有的講話雖然聽上去正確無比,卻沒什麼實質內容,例如同義反覆和一些分析性命題還有共產主義腔調。聯繫具體的現實條件或情景也是避免被正確性誤導而忽略真實性的方法
多運用辯證法:有正題時,看反題是否成立,接著是否能從正題和反題推出合題
以上只是說如果在講話生活做事中講邏輯求實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所謂人云亦云
大家都喜歡鏗鏘有力的論斷,,這一方面可以強化自己處在萌芽的想法(可同時也抹殺了其他相異的觀念);另一方面處在集體當中,理性判斷會被周圍環境所干擾例如歡呼掌聲鬨笑,處在這樣環境下最可能先做出感性回應(不合群的反應必然反身作用於自身判斷)而非對情景內容進行判斷,理性判斷總是基於感覺材料的收集之上,延遲是不可避免。 無論是感性反應還是感覺印象是人際交往最快捷方便的途徑,所以人云亦云是不可避免的社會對人的選擇
在一些場合從眾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面對一場富有感染力的演說或者久別的朋友聚會,在這種表達感官體驗和感性需求的情景下表現地人云亦云也是避免自身異己感和融入社團 正常社交的有效手段。所以不認為人云亦云這樣一種狀態是絕對的負面,在合適場所做出相適宜的選擇,並對此有清醒的認識,想必已經脫離了人云亦云的"人云亦云"
當你還不了解的時候,不妨沉默。
這世界上最巧取知識的方法就是讀書。
不以閱讀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形成自己的判斷,自然容易讓自己的腦袋成為他人思想的跑馬場。別太看得起別人,更別太看得起自己。
沉默是金
少說,多聽,多想,
根本上是自己太空虛,充實自己嘛!你知道怎樣充實,但是你沒有去做~
如果談到你的專業,估計不會人云亦云了吧
總結就是因為智商不夠用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