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影院里很多大片都是 3D 的?
做為一名終端從業者,來說一下一部影片同時發行 2D、3D 版時,為什麼你很難看到 2D 版。
1. 3D 影廳沒有 2D 版本密鑰
影院開業前需向中影提供每個影廳的屬性(是 2D 廳還是3D 廳)。之後,當遇到一部影片同時發行 2D、3D 版時,中影會根據影廳的屬性提供相應版本的密鑰。即,3D 廳給 3D 密鑰,2D 廳給 2D 密鑰。因為目前 3D 市場的火熱,現在的影城大多數影廳,甚至全部影廳都是 3D 廳,所以儘管影片發行了 2D 版,但影院沒有密鑰,自然無法排片。
2. 普通觀眾選擇
3D 電影看著又暈又暗,帶眼鏡還不舒服。但是,還是有很多觀眾喜歡這種體驗。一般的普通觀眾也多不知道什麼是轉制 3D ,中國特供 3D 版又是怎麼回事。我所在的影院,在開業初期,每逢影片同時發行 2D、3D 版,都會排幾場 2D 版。但是,2D 版本上座率太低,和 3D 版本的上座率完全不能相提並論。遇到這種情況,影院自然會調整排片,減少 2D 版場次或者直接不排。
3. 3D 票價高
這點不用解釋了,票價高,上座率還高。 2D 版哪還有機會!?
中國 3D 電影的虛火,是多方面的原因,看這架式,一時半會這火是下不去。做為觀眾,現在能做就的是用腳投票,在能看到 2D 版本的時候多支持,用實際行動留住 2D 版。對於 3D 單發的電影,選擇亮度有保證的影院,條件允許的話,就選擇 IMAX 或 雙機 3D。
PS:本身就帶眼鏡的朋友,推薦自購夾片式 3D 眼鏡,佩帶舒適還衛生。購買前請確定常去的影城使用哪種 3D 系統,避免購買後眼鏡不可用。
3D電影在國內大範圍上映實際始於2008年的《地心歷險記》,近在咫尺的細微生物、呼嘯而過的珍奇異獸、過山車般身臨其境的美妙感覺。100元的高昂票價和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力,讓該片在有限的80塊3D銀幕放映27周,票房達6700萬元,平均每塊銀幕票房80萬元。以票房3.2億元的《赤壁》(上)為例,它在3600塊銀幕放映合每塊銀幕票房8萬多元。比較兩部影片,3D電影平均銀幕票房數是普通影片的10倍。
一系列引進的3D大片掀起了3D熱潮,國內眾多院線紛紛擴建、更新放映設備,力推3D電影。2008年中國的3D銀幕數量還只有86塊,一部《地心歷險記》6700萬的票房極大的刺激了各院線老闆的胃口,紛紛上馬升級3D銀幕和設備,到暑期《冰河世紀3》上映之時,中國的3D銀幕數量已經迅速發展到350塊。《阿凡達》上映之時,中國的3D銀幕數量將突破600塊,成為緊隨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3D電影市場。
短短一年半時間,3D銀幕數翻了近五番,而且這一增速還在持續。只要有數字銀幕,在此基礎上花20多萬元添加設備就能放映3D電影,成本不算高,複製起來非常容易。3D電影為什麼現在開始成氣候?以前用膠片拍3D,一套攝影機有三四十斤重,到了數碼時代,3D攝影機已經不到10斤。而在放映環節,以前的膠片3D電影必須兩台放映機一起放,稍一不同步電影畫面就慘不忍睹,而現在數字電影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3D電影得以快速上馬。
在以《阿凡達》為代表的3D電影影響下,國內外很多電影專業人員和影評人紛紛提出2009年成為「3D元年」的說法。影評家們認為3D電影的製作及觀影方式可能成為將來電影的主流,就像有聲電影取代無聲電影、彩色電影取代黑白電影一樣。
《阿凡達》點燃全球影迷對於立體影像的狂熱之後,3D似乎成了一部電影的標準配置,引得無數電影人競折腰。如今每到熱門檔期,3D製作都會佔據大半江山,就連面向低齡兒童的動畫電影也打出3D招牌,大肆渲染其上天入地的特效場面及「如假包換」的3D效果。在《阿凡達》巨大成功的影響下,國內導演也紛紛積極嘗試3D立體電影這種新的創作方式,最先推出的是袁和平導演的《蘇乞兒》。不幸的是,無論從票房還是口碑來看,3D立體版《蘇乞兒》無疑是失敗的。
2010年迪士尼經典動畫作品《獅子王》3D重製版上映,雖被戲謔為「舊瓶換新酒」,但憑藉經典的故事內容與出色的3D效果,重返熒屏的《獅子王》依然為迪士尼贏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與口碑。嘗到甜頭的迪士尼隨後陸續將自己的經典之作如《美女與野獸》、《小美人魚》、《愛麗絲夢遊仙境》等轉制3D,搬上熒屏。3D轉制引起的更大轟動顯然不止如此。2012年熒幕經典《泰坦尼克號》轉制3D後,吸金狂熱更勝當年,這一成功極大地鼓舞了電影製作商們。緊隨其後,2013年,斯皮爾伯格的驚悚經典影片《侏羅紀公園》以3D格式重返熒屏,全球票房超10億,創造了另一個2D轉3D影片高票房的神話。
隨著國內3D電影概念的升溫以及3D轉制技術的成熟,在國外3D轉制影片大放異彩的同時,國內2D轉3D的發展步伐也不斷加快。《大鬧天宮》等多部國產動畫納入轉制計劃,首開經典影片3D轉制先河,之後系列國產片如《太極1》、《太極2》、《血滴子》等納入3D重製範疇。一時之間,國內標榜3D轉制或重製的影片如春筍般湧現。不過時至今日,真正引起轟動效應的依然屈指可數,其中《畫皮2》、《西遊·降魔篇》、《十二生肖》等算是典型的成功代表,而更多轉制的國產3D影片則因3D效果不佳被指責為「偽3D」,或因差強人意的內容、效果等因素不幸淪為票房啞彈。
近年來,3D電影進一步促進了電影的數字化進程。中國3D電影銀幕也經歷了跨越式的增長,由2008年的80塊(《地心歷險記》)增加到2010年上半年(《阿凡達》)的500塊。2012年,中國3D銀幕數量超過5000塊。2012年,中國內地共上映3D電影40多部,其中將近半數票房過億,佔總票房的比重超過40%。2012年上半年,3D電影繼續引領電影市場熱潮,僅《泰坦尼克號》一部電影即創造了9.3億元的票房收入;下半年,國產影片《畫皮2》票房亦超過7億元,刷新了國產影片的多項紀錄。
與此同時人們發現,看3D電影時畫面總是黑乎乎的。到底有多暗?有研究表明,3D電影的亮度只是普通電視機亮度的十分之一,與2D電影相比也遜色不少。《阿凡達》首映時,為了滿足卡梅隆的要求,拷貝的亮度、色彩經過特別調整,使用最先進的雙機播放,亮度達到了10FL(英尺朗伯,一種亮度單位)。但一般影院里放映的3D電影只能達到3.5FL的平均亮度水準。加上目前絕大多數3D電影都是先以2D格式拍攝完成後再轉換成3D,這一過程會不可避免地損失亮度,導致畫面偏暗從而影響畫質。有些影院為了省錢,還會調低放映機燈泡的亮度以延長使用壽命,這使得3D電影體驗更加糟糕。
3D電影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震撼,但與此同時,也讓我們對電影的本質多了一些思考。難道僅僅依靠3D技術就能拯救電影?好萊塢「編劇教父」羅伯特·麥基的一句話或許能給出答案——「沒有故事,再好的3D也只是技術」。麥基對於如今盛行的3D技術持中立態度,他認為,一旦觀眾將自己融入角色或者故事中,他們不會在乎那到底是不是3D,「一部偉大的電影足夠激起你的思維想像,《卡薩布蘭卡》、《冰風暴》,回想那些你看過的好電影,它們需要是3D的嗎?」
一
很多電影院在放3d,是因為很多電影都被製成了3d。
注意,是製成,而不是拍成。
電子騎士所言單純後期也超過拍攝,是指泰坦尼克號吧?但是大家看看這部片子,它只能是一個孤例——300名藝術家兩年一幀一幀的轉制,為了一個回憶,也為了一個科研項目。
卡梅隆說,轉制後的泰坦尼克號只有2.8D。他又說,其他的3D電影充其量也只達到了2.4D。
大陸電影市場近幾年才又一次火起來:一方面影院、銀幕迅速鋪開,另一方面大家的觀影習慣被重新培養。各線城市,走進電影院的多數觀眾,他們的選擇餘地是非常少的。大片之間廝殺,有3d總會顯得「高端」一些。大片強檔傾軋之下,中小片不得不極盡營銷噱頭,而3d無疑被認為一個四兩撥千斤的玩意兒:近100年前,3d電影已經出現,天朝也在半世紀前製作出了3d電影。
所以3d真的高端嗎?值得你多掏幾十塊嗎?
二
至於3d電影的「泛濫」。不管是歸結於政府鼓勵、分成偏高,或者片商限制,這些既和行政盲目管制有關,也和市場無序競爭有關。
影院里絕大部分所謂3d電影,首先它們完全沒必要做成3d,惡果是片商僅僅出於多掙幾塊的目的而完全拋棄電影藝術的考量。
其次它們多數根本不是3d電影,更多的是「後期3d字幕片」等讓人看後直喊坑爹的次品。
最後,即使影院放映了真正的從拍攝到後期到轉制到放映皆符合規範的3d電影,你也沒必要去追著看。為什麼?這還是跟國內商人的傳統——缺斤短兩有關:放映機燈泡亮度達到標準的影院,也許在你的城市,一個都沒有。
所以你的多數3d電影觀影感受是:眼前的銀幕昏暗模糊,你不得不努力睜大雙眼,然而還是看不太清楚。。。好累
三
《龍門飛甲》《畫皮2》是近年值得看的國產3d電影,照這個標準選應該沒大差,畢竟3d電影需要的製作成本和規模是一般片商不願意、或者沒有能力付出的。
《霍比特人》《環太平洋》這種在電影科學、藝術方面成就巨大的3d電影太少,有的話,最好還是去有IMAX條件的影院去看。
四
3d這種技術,用在醫學、科研等方面是很不錯的,用來在遊樂園放卡通片也不錯。
針對目前鋪天蓋地的3d電影,
北野武認為,3d唯一應該發揮作用的地方,是用來拍攝Adult Video。
預計下一個被大家吐槽的東西,是4k。
(我們在網上看到的各種標榜高清超清原畫以及4k,都是嚴重縮水的,應該按照消法退一賠三,但是生意人卻利用公眾相關知識的缺乏來掙黑心錢。另一個,4k電視在技術和片源方面還沒有巴鐵成熟,僅供實驗室,卻被炒作成先進的產品。一句話,騙子都是利用信息和知識不對等來行騙,只是這種騙術並不違法,反而顯得很光彩。)
看到回答中有很多觀點、事實似是而非,盡量以我的了解來澄清一下,有業內的大牛可能會說得更清楚更準確。
1,同樣一部影片,3D版比2D版票價高,這樣影院的分成也會更高,因此影院很願意放3D版的影片。
2,對國產3D及巨幕影片,政府有補貼政策,令片方更願意發行3D和巨幕版。(國產3D和巨幕電影享更多補貼 最高可得1000萬獎勵)
3,有些進口影片引進時有2D和3D版,但中影不發2D版密鑰,導致影院只能放3D版。
4,有些片方(包括上面一條說的中影)不發2D版的原因,是因為3D版無法被盜版,因為3D電影只能在2K及以上的放映機中放映,而2D版則可以在1.3K的放映機上放映。由於1.3K放映機無法播放數字水印,而且伺服器和放映機是分離的,只要中間加塊採集卡,就可以盜錄原視頻。
5,3D版的好壞不能用是原生雙機3D拍攝還是後期轉制來判斷。有些原生3D拍攝的影片3D效果未必比得上認真轉制的3D影片。
6,國內影院播放3D電影的環境和設備水準參差不齊,缺乏標準規範,一些豪華的影廳都達不到6FL的亮度標準——自然,6FL是個較高的標準,但高規格的影廳應該是能達到的。據我所知,國內有些號稱能達到6FL的影廳,在經過專業人員調試後,其實也只有5.8FL、5.9FL。
7,國內居然還有特供3D版電影這種奇葩:就是某影片,全球都沒有3D版,只有在天朝放映時有3D版或IMAX 3D版。1、3D票價至少比2D票價每張貴5元錢,C類城市2D電影票價一般20或25,3D就在這基礎上加5塊。賺得多啊!這是最主要的一點。(如果這家影院是買3D眼鏡而不是免費發放的話就又最起碼每張票多收10塊)
2、這裡要討論一下電影密鑰了,並不是中影或華夏單單不發2D密鑰的問題,密鑰是可以影院單獨申請的(最起碼我們影院是這樣的),有好多影院因為放映機或伺服器部件更換,又或者原先發布的密鑰有問題。這都是需要重新向中影或華夏申請重做密鑰的,再說了現在基本上2D、3D密鑰都發布,說到底還是影院自己想多賺點。
3、目前絕大都數觀眾還是偏向觀看3D影片,這也就是圖個新鮮。過一段時間會好的,我們這C類城市現在就有觀眾去選擇2D電影觀看了。
4、就那些一般意義上的大片來說,3D電影更能帶來視覺上的衝擊,增強浸入感,讓觀眾能更好的入戲。類似現在的VR現象。放張圖尋龍訣電影(烏爾善導演版)里就有幾個鏡頭利用3D來增強視覺衝擊(長圖流量黨慎入)
PS:我們影院因為這幾個鏡頭,當時影片上映時,幾乎每天都有觀眾投訴3D效果不好,後來索性把這圖做成展架放在大堂了,檢票時也提醒觀眾觀影時會有幾處觀影效果不正常。
PS:我們影院因為這幾個鏡頭,當時影片上映時,幾乎每天都有觀眾投訴3D效果不好,後來索性把這圖做成展架放在大堂了,檢票時也提醒觀眾觀影時會有幾處觀影效果不正常。
5、再討論下3D效果問題,我個人還是認為轉制3D比不上那些用3D攝影機拍的那些效果好,當然極少數花費大量時間和軟妹幣的轉制除外,不過就目前的的市場環境來說微乎其微。(早期IMAX為了打市場每年免費為電影公司轉制幾部3D電影,過段時期又要收費才轉制,現在給錢也已經不轉制了。不過對觀眾來說就是IMAX版3D要比普通數字3D的視覺效果要好,當然要是真IMAX。又一大坑啊)
6、講一點我個人覺得的乾貨。
1、如果你是一經常看電影的人,建議還是到當地的影院買一副3D眼鏡吧,近視的話就買副夾片的。不建議網購,因為3D成像方式有好幾種,買錯了再退還要花時間。再就是衛生會好一些,絕大部分影院做不到3D眼鏡及時的消毒清潔,而且重複利用的眼鏡或多或少的會有鏡片磨損,從而影響觀影質量。
2、當有一些新片上映時,如果沒有什麼特殊情況,完全可以在影片上映5到7天後再去觀看。一般影片會排映10到30天左右,還有部分影片會延期上映1個月甚至2個月。另一點是現在絕大多數影院都是數字影院了,不會因為影片上映的時間而對電影膠片造成磨損,從而影響觀影效果。最重要一點是,影片上映1周後怎麼樣都會有靠譜的影評出現,可以參考進而選擇性的觀看。再就是可以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站上提前看看影片的背景故事啊有沒有片尾彩蛋啊之類的。
3、關於購票,如果對於什麼積分兌換電影周邊產品,購買小食品打折,參加會員活動之類的無感的話,建議大可以在能夠在線選座的網站上或者銀行活動提前買一些19.9/9.9甚至1分錢的活動票。這一些低於全國最低票價的,差多少錢由網站方補齊。是不是覺得什麼美團大眾點評瞬間良心了。BUT經常會有一些網站比如某度會單方面上線一些低於最低票價的影票,剩下的差價還不補。然後觀眾在它那購了票,到影院出不了票觀眾就罵影院,網站又走了流量又伴了好人。(全國最低票價是由中影和片方等制定的,如果影院以低於最低票價出票就算是偷票房,這也是為什麼網站要補差價。而那些什麼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票價也是分檔次固定的,不會有太大的波動。PS:還有一種是限價影片全國統一一個最低票價,這樣就要網站和觀眾補差價了。)
4、簡單說一下座位選擇吧,只是個人看法。盡量選擇中後排數,然後具體座位可以略微向兩側偏一些。因為會有極個別影院前4排不論是什麼3D電影都是重影的,觀影效果極其糟糕。而且現在影院普遍是大熒幕,坐在前排想要視線里充滿電影畫面很有可能還要仰頭,總之也只是我個人的習慣罷了。
5、最後給小朋友家長和懷孕的媽媽們提個醒:盡量不要帶小朋友看3D電影,現在的3D電影實質上都是利用了人的視覺錯覺而製造立體效果,小朋友的身體又處於生長發育時期,可能會造成某些影響。而那些懷孕的媽媽們也盡量暫時不要看到影院看電影,畢竟影院里環境嘈雜人員構成複雜,影廳里也黑暗,萬一摔倒了或心情過於激動就不好了。
PS: 過段時間要上映的寄生獸就不要帶小朋友看了
知乎第一答,請各位大神輕噴,以上啰里吧嗦的都是個人的拙見,與其他個人、組織、機構無關,應該也沒人轉載。
0、3D作為一個營銷噱頭,有比沒有好。
1、院線配備了3D放映機是要花錢的。花錢就要賺回來。
2、3D的平均票價更高,而作為投產和院線方,沒有其他附加成本(轉製成本如果在製片成本中佔了可觀的一部分,那是不是可以直接說製片方被轉制承包商玩兒了?)的情況下,當然3D排片多掙的更多。
影院賺錢。
在電影院里等入場的時候,不知道聽到多少人在買票的時候說:這片3D的,就這個吧,人傻錢多的大國,當然3d更好騙一點,老外都知道
從幾個方面來說說這個問題吧,說得不對的請大家指點。
首先電影的分成制度,票房到手後經gov剝削8%以後由影院院線製片方發行方瓜分,提高票價但如果客源沒有下降的話大家分的錢都多了,我記得剛出來的時候有好些3d電影還是都有2d版本的,票價差距在10-20左右,但大家都貪新鮮,便宜的2d版上座率反而不如3d,而製片方和院線也達成默契,3d的排片率越來越高,雙贏,何樂不為?
關於成本,那肯定是3d比較高,但也沒在票價上體現出來的那麼多,以前記得杭州剛放阿凡達的時候報紙採訪過影院經理,說是換3d播放設備的錢一個禮拜就能賺回來,最近剛和一個院線的老闆談了下,1個100人左右的廳新購放映設備的價差在5w左右。拍3d片的成本也沒有想像中高,記得以前看到過2000w以上的電影差價在10%左右,且成本越高的差價越小,2d轉3d的成本我去查了下《泰坦尼克號》3d轉制花了60周1800w美元,算很高的了,國內轉一部可能只要600w。這麼低的成本,大家自然願意多排3d電影咯。
其實對我來說,現在的3d效果都一般啊,最3d的部分只有字幕,讓我多花錢又讓鼻子招罪看這3d字幕真心不爽...其他想到再補充吧3D貴這點,在北京體現的不多。團購經常有9.9看3D大片的時候,不搞活動二三十也能看3D了。貴不到哪裡去
有的電影院里有那種直接夾在眼鏡片上的膜的,不用戴兩副眼鏡的
可能在觀影群眾眼裡,類似於撞豪車撞飛機撞坦克的3D才是大製作,更值票價
然而個人表示真心覺得戴個塑料片看電影的時代真的土爆了。。。或許下一步是VR,或者全息?
放 3D 當然是為了多賺錢,為了上座率,這有什麼奇怪的?
其實很多人是這樣想的:2D 片有必要去電影院去看么?自己都能下載了。
「只有 3D 片才值得去電影院看」。很多人就是這麼想的。
象這麼想的人多了,自然影院只放 3D 了,因為 3D 賣座,2D 沒人看。一部好片子被3d眼鏡毀了,我看片從來不注重視覺效果,什麼都搞3d快煩死了,看電影看的是情節啊……
為什麼沒人說真正的原因呢?
防盜版啊!!!
防盜版啊!!!
防盜版啊!!!
因為不喜歡3D的,所以基本不去影院,而是等檔期過後下載盜版高清片源在家裡看。別說我不支持正版,mlgb的。
這種情況下合同形成後才涉及到是否「侵犯」這個概念吧。你想看2D,但是沒有2D,買不到票那麼你們就無法形成一個合同關係,簡單來說就是你們不相干了。PS:小白:老闆!我要一碗燉蹄花,一份回鍋肉,再來一份鹵豬嘴!快點快點!某清真拉麵店老闆:………………
因為大多數人都喜歡看3D的,像你這麼想的人肯定不會多。
我也戴眼鏡,但是我寧願托兩個小時的鏡框,也不願去看2D的了。中國現在是世界最大電影市場,否則多數是膠片電影而已
我真是受不了文藝片也做3d,也受不了3d眼鏡!
推薦閱讀:
※《一代宗師 3D》的實際效果如何?如何評價這個版本?
※頭部中槍後還能有意識地行動嗎?
※《泰坦尼克號》劇情設計是否有些庸俗?
※為什麼好萊塢的大製作電影有時會請一些看似完全配不上的導演?他們選導演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如何評價林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