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紐約時報》關於蘋果「血汗代工廠」的報道?

報道一:How the U.S. Lost Out on iPhone Work
英文原文:http://www.nytimes.com/2012/01/22/business/apple-america-and-a-squeezed-middle-class.html;中譯:http://tech.sina.com.cn/it/2012-01-27/16056663320.shtml

報道二:In China, Human Costs Are Built Into an iPad
英文原文:http://www.nytimes.com/2012/01/26/business/ieconomy-apples-ipad-and-the-human-costs-for-workers-in-china.html;中譯:http://international.caixin.com/2012-01-25/100350812_all.html


謝謝承剛給我的鏈接,有機會在這裡跟大家說說我所了解的一些背景。

a.關於採訪

我從9月底開始加入這個系列中第二篇故事的報道,最開始的任務很直接,是找到「成都富士康5月爆炸事故的受害者」。據公開報道,事故當場死亡2人,第二天又有一人傷重不治,總共死亡人數是3人。再後來,跟所有類似事故處理的結果一樣,不了了之。我聯繫過當時到現場去過的幾位記者,對方反映都是「怎麼現在還在關注這事」。(當時理解,現在想來,正是因為我們的新聞熱點太多,對於很多未竟的新聞沒有精力和餘力追蹤下去,不了了之的事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我們媒體人有未盡到監督之職的責任。)
後來通過層層引見,QQ,和運氣,我找到了兩位經歷了爆炸現場的工友,還有死者小東的姑父。引薦小東姑父的人告訴我,他脾氣有點怪,不好接觸。當時電話聯繫時也不置可否,但是也不拒絕見面。
就這樣,我們9月底最後幾天,第一次到了成都,我們見到了小東姑父。他居然非常配合。那裡我們看到了小東的工資單,還有送進醫院的照片。看過照片的人,都會心裡扯著疼。但他也不斷地問,我們的報道目的是什麼,他甚至提到,富士康這麼大的廠子,養活了我們多少人,有問題可以慢慢解決。david(寫作此文的第二作者,負責國內這塊的報道與寫作)與小東姑父聊,說因為美國很多人用蘋果的產品,但是並不知道它的生產過程有多艱辛,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中國工人的處境。小東姑父接受了這個說法,馬上給小東父母打電話,促成了我們與小東直系親屬的見面。
在綿陽與他的父母弟弟見面,主要採訪是由我的同事現場翻譯的,他恰好是成都人,如果是我一人,聽到方言,大概什麼也不傳遞不了。
空隙中我跑去與他弟弟聊天,補充了其他一些細節。更重要的是,他弟弟把小波女友小紅的聯繫告訴了我。
我從來沒見過小紅。有時也代入地想,如果我的戀人下午還在給我打電話,晚上見面,已成炭人,會是怎樣。
後期,因為程序上要做fact-check,我每天都給他們打電話,複述細節,看有沒有不妥之處。比如小東打的遊戲是鬥地主么之類。這些尚好,最可怕的是,給他們複述小東當時的傷情,或者問他們當時是否有人開車拿了一張90萬的支票,帶來一個骨灰盒之類。
然後是大家常說的「富士康其實相對其它工廠環境好很多」。一點沒錯。工人們(聊過兩小時以上的,大概有十來個)都是這麼說的,我看到也是這樣。它按時發工資,繳納五險一金,有免費洗衣房,大食堂,住宿條件相對良好。一個問題是,到底是我們的標準太低了,還是他們的標準太高?
關於它的硬體到底如何,我沒有辦法回答。況且全國各地的富士康情況也不一樣。
有一個問題是更為關鍵的,也是紐約時報那篇文章並未關注的,就是這批80後90後的工人精神上的出路在哪裡。這不是一個提工資就能解決問題,他們不如父輩逆來順受,有所渴求,但是不知道上升的路徑在那裡,富士康里重複勞動,對他們精神幻想上的剝奪,比對他們經濟權利的壓迫更為迫切。我看到的,很多人要麼認了,要麼被傳銷直銷吸引。
在《替他們舉一回手》(http://www.guhuini.com/?p=113)這篇小小的工作後記里,我想說的也是這點。

b. 關於美國記者的動機
主筆查理人在美國,我沒見過,聽說是王牌記者,做過很多叫好的系列報道。關於蘋果那部分的報道,主要由他來完成。david是我老闆,我跟他的交流比較多。

他用蘋果機寫作,文章發表後還在蘋果店買東西。他說他愛蘋果的產品。但是it"s my job to tell the story。我們因為常年受新聞=宣傳觀念的影響,不大容易相信每篇商業報道的背後沒有利益的驅動。事實上,我比較了解的一些西方的職業新聞人,引起他們興趣的,通常僅僅是這是否是個值得報道的好故事。如果是,怎麼把這個故事儘可能真實地還原,怎麼從技術角度上做得無懈可擊。謹此而已。至於這篇文章出來之後,反響能這麼大,這是我們所有人都沒有料到的事情。(到現在我都沒想明白,畢竟血汗工廠這樣的題材報導得已經有很多)

我對這些記者的尊重,主要在他們的敬業與執著上。david一周7天從不曾休息,下午進辦公室,凌晨2點還會給我發郵件。他的辦公室是一個小型圖書館,到處都是層層疊疊的資料。查理( 另外那位記者)雖未見過,但是從他郵件發給我的問題列表,光是問題,就有1-2千字。我被他們這樣折磨的時侯,天天在肚子里罵娘。罵完之後,就是學習。

至於觀點,視角,人人都會不一樣。何況他們是儘力試圖了解的美國人。

最後,我只希望我自己日後有機會獨立執行選題的時侯,能記住這種標準,用這種標準去寫作我們自己更關心的東西。


我剛好寫了一篇一萬字的長文,沒法全貼,給地址吧。
太長了,摘錄幾段貼在這裡吧:

富士康的生活區宿舍像一個蜂巢,質密而合理,任何一個房間到飲水機的距離不會超過三十步,每台飲水機上都會有兩個引人注目的標籤,一個是「請勿注視,內有紫外線殺菌燈管」一個是「濾芯定期更換記錄」,這構成了一個合理的保證,讓你確信,你的健康公司也會替你負責。

但張敏還是很高興能買到玉米,儘管只有夜班的早班才能買到,因為那位村民只被允許在早晨六點之前在生活區必經的路口售賣,這是保安與他達成的妥協默契。

如何分辨高級台干?林乾來到這裡的第二個月就無師自通,快步、眼鏡、白髮、運動鞋、雙肩背包。

而後主管私下裡告訴他,不要那麼死腦筋,如果不小心帶進來了,可以告訴課長或是他,課長以上有權利免掃描進出,除此之外,便只有孕婦擁有這項特權。
每個人都知道,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即使是工作多年的老員工都會變得脾氣暴躁起來,連續重複積累的工作壓力,即使是豐厚回報的誘惑都顯得軟弱無力。

但這樣是不行的,在富士康車間里,並無任何娛樂方式,沒有手機、任何存儲設備禁用、電腦只連內網、報刊禁止帶入,你只被允許工作。而且,林乾的背後就坐著本車間最高級的領導,他只能讓自己忙下去。

每天有幾噸的食品材料送進來,還會有幾噸的剩飯運出去養豬,食堂工作人員在早上五點開始工作,分兩班一直工作到凌晨一點。四頓飯、幾十萬人次、製作數噸的食品、保證營養與安全,在此之後任何一個理性的人都能得出口感問題不在考慮之列的結論。

在每個月的11日左右,都是這裡商人的狂歡節,郵局裡永遠擠滿了人,每個工商銀行的提款機都取不出一分錢但依然有很長的隊。

他可以看到自己的未來,就好像這間辦公室的座位,一兩年後他會掛副組職,五年內會升為組長,再等五年,或許會成為課長,然後等到他所在車間的主管退休,他大概會成為專理,一直做到他快退休,或許退休前會升為副理。

富士康的車間里永遠拉著窗帘,晝夜開著日光燈,在其中工作的人,偶爾會忘記,現在是黑夜還是白天。

他的工作是每天拿著秒錶與紙,計算每個人的工作,如同計算一台機器的「稼動率」,如何能做的更快,如何做的最省力,如何平衡雙手的勞動量,東西放在哪最安 全取拿最方便,在做這份工作之前,他從來都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工作,在他所在的改善組努力下,一條原需要十一個人的生產線,現在僅需要6.5個人。

http://yaoyer.com/2012/02/23/295


我給作者之一顧卉妮的留言:卉妮,蘋果的血汗代價我讀了,非常讓人欽佩,但也提些建議哈:)覺得有些更期待的內容沒有讀到,比如蘋果公司與富士康之間的關係,利益鏈條以及衝突、合作,是什麼決定了他們之間的糾葛和不可分割。比如蘋果曾宣布向富士康補貼,而富士康也曾為挽留蘋果而讓出部分利潤。兩個巨頭之間如何博弈,博弈中又是否忽視及如何忽視了工人。我更想看到的是從利益鏈條、產業模式、企業運作的視角出發所得的觀察及分析。

她的回答:我跟很多朋友說過,那篇文章我感覺有很大的遺憾,但畢竟我是具體的操作者,沒有決定方向的能力,畢竟他們寫作的潛在讀者是美國人,所以關注的角度也是跟我們(起碼我)有區別的。這個系列的主角是蘋果,富士康只是它們用作寫蘋果供應鏈環節的一個具體例子,所以沒有你提到去把放到同一水平線考量兩者相互關係。但是你說的這個,也確實是採訪過,只是最後沒有當作重點去說。


How the U.S. Lost Out on iPhone Work (或者 Apple, America and a Squeezed Middle Class http://www.nytimes.com/2012/01/22/business/apple-america-and-a-squeezed-middle-class.html?_r=4smid=tw-nytimesseid=autopagewanted=all )是一篇非常牛非常具有分量的報道,它呈現出一個當前全球化工業社會的大圖景,刺激的不僅是美國人或者中國人,這樣的報道是能引發思考以及具有激勵改進和變革的號召力,而不是與「血汗工廠」掛鉤的抵制情緒。文章的材料並不是突然挖出的隱蔽事實,但當其將外形勾勒而出時,就不是簡單的幾個事實了。

【2012/03/17 註:以下提到的Mr. Daisey and the Apple Factory 因事實捏造已經被 This American Life 召回並澄清,詳細見 http://www.thisamericanlife.org/blog/2012/03/retracting-mr-daisey-and-the-apple-factory 】

在這幾篇報道之前,1月6號 This American Life 電台節目 Mr. Daisey and the Apple Factory (http://www.thisamericanlife.org/play_full.php?play=454podcast=1),是 Mike Daisey 一位自稱蘋果教徒在看到 iPhone 組裝工廠員工用 iPhone 拍下的照片後,激起去探究到底誰製造了這些產品的興趣,他的經歷就成為這期極富煽情力的節目,諸如「為製造 iPad 被機器碾碎一隻手的工人從來沒看到過一台開啟的 iPad」這樣「顯而易見」的事實發現,即使對於我們身處中國的人一樣具有衝擊力,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分工或者貧富帶來的等級差距現象,我們都深知這是一個全球化的現代工業社會,它並不是簡單的機器和人工的問題。借用 Mr. Daisey and the Apple Factory 的文藝情調,我們可以說蘋果創造偉大的產品讓員工感到自豪,但是不會讓一位「製造」它的中國工人感到一絲自豪,可是這樣的現象不是到處都是嗎,我們消費的每一件(中國製造)商品背後都可能帶有血汗,是真正的血汗或者被分工奴役的血汗,而不是情感的血汗可以讓製造者感到自豪,工業時代你很少可以像手工時代那樣製造者在制品上投注了勞動的美,「勞動的美」是納粹以及社會主義國家歌頌和營造過,相比前者至少為工業化作出了貢獻(施佩爾的 Beauty of Labor )。當然,這些背後的「血汗」也不只是算作中國的問題,只不過中國不把這些當問題,工人的自覺是需要經濟基礎的,他需要付出自己血汗去交換別人用血汗製造而出的東西,那麼這個關於血汗的問題就是價值的確定問題了,這就屬於經濟和社會工程了,所以蘋果不可能也不能通過為製造組裝它產品的工人提供工資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哪怕表面的問題。

蘋果公司不是黑心的,它的作為也是有目共睹的,通過自己公布以及媒體報道並進行橫向對比,它的地位以及媒體的關注會讓表面的問題得到一步步的調和。不過,同樣值得期待的是,Tim Cook 在工業生產管理運營上具有出色突破力,或許會對現代工業化帶來大變革。

《紐約時報》這篇文章的精彩之處就是足夠可以引發每一個人的思考,包括一些細枝末節的描述,比如開頭與美國人普遍因製造業消失傷及的民族自尊心,而這個自尊心與美國根基也是相關的(中產及工人階級,奧巴馬就職演說中幾個工人大叔模樣的鏡頭很具代表性)。還有資本主義的極致是社會主義國家在撐腰,而這些主義以及蘋果先進的設計又在上世紀初有前世的恩怨。甚至從設計師的角度,除了設計所要涉及與生產製造形成的倫理問題(比如榮譽的佔有之類),還可以聯想到新時代的手工業以及新的生產形式,如何調和消費的縱慾一面,等等問題。或許這些思考,可以將時代的邊界再向前推一些。

所以,這是一篇非常好的報道。


血汗工廠是一個偽命題,具有「胡不食肉糜」的優越感。

在去年的某段時間,和富士康走的比較近,所以知道一些內幕。很多工人想進富士康,不但要託人,而且要給招工的工頭送禮。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血汗工廠?好吧,你是準備讓他們不去富士康去小煤窯和建築工地嗎?


在多年前,IT圈子一直在轉發,谷歌的辦公環境。按照同樣的對比,中國IT公司的環境,尤其是創業公司,就是基本等於沒有環境。有人跳出來指責中國的IT公司強制勞動,沒有加班費的血汗工廠嗎?


沒有。因為這就是現實。
好吧,如果你認為廣東的小制衣廠,皮革廠,小商品廠比富士康更不像血汗工廠,我什麼都沒說。


這件事不單單是蘋果的責任;蘋果說到底只是一個商人,追求自己的最大利潤是商人本性,無可厚非,而那些通過惡性競爭壓榨員工來控制成本,以低價優勢拿到蘋果訂單的富士康一類的代工廠,他們才是最大的兇手;甚至政府的某些引導性政策,例如為了吸引外資企業而縱容代工廠之間惡性價格戰,也是為虎作倀助紂為虐。
我認為,國家在經濟結構調整的階段,應該慢慢注意到,靠卑躬屈膝地吸引外資企業不是長久之計。一來我們國家的勞動力成本會慢慢上升,勞動力價格的優勢會漸漸被東南亞國家蠶食;二來我們作為一個大國,本不需要這麼低聲下氣的求外資企業,而應該找到更好的,更加平等的與外資對話的機會。說到底,這是我們自己國家的問題,如果是靠國外媒體的力量國外人民的力量使蘋果退讓,我會覺得羞愧。我們的政府本應該在這種事情上表現的更強硬的。
樓上的,我們的員工值得有更好的選擇,不能因為這是他們唯一的工作機會,就無底線地壓榨。這個底線,最起碼應該是:不會幹活乾的想自殺。


想從價值的角度說說所謂的血汗工廠。

一個公司能賺多少錢,或者一個產品線上不同的公司各自能賺多少錢,本質上是由其自身產生的價值大小決定的,產生的價值越大,就會賺到越多的錢;反之則越小。價值到價錢的轉化不需要一個非常顯式的規則或者規定,一個充分的市場會自然而然讓價錢趨近於價值。

下面的問題是,每個環節的價值有多大這個如何決定呢?這就回到了到底什麼是價值。勞動多的就是價值大么?花的時間長就是價值大么?參與的人多就是價值大么?這些都不是。價值的大小主要決定於其所提供的資源(或者能力)的稀缺性,所做的事情越稀缺價值越大。

整個蘋果產品的鏈條裡面,工業設計是最最稀缺的部分,這是其他所有廠商最難以替代的。所以,這部分的價值是最大的,最後得到的回報也會是最多的。相對的,如果是一些程式化的製造過程,可替代性相當大,產生價值也就非常少。如果通過政策的方式提高最低工資,只要世界上還有同樣低的工資的地方存在,只會讓這部分工作轉移,原來做這部分工作的人失業,結果不會是真的讓工人的收入提高。

既然價值很低,工廠的利潤就會非常的薄,工人其實是被當作機器來用。因為環境的改善等價於成本的提高,從企業的角度這個和增加工人的工資沒區別。環境一差,工資不高,各種問題就出來了。

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1) 要做更有價值的事情。既然價值的大小取決於稀缺性,除了一些天然的稀缺(比如石油),只能靠素質與創新。素質說的是工人的素質,他們能夠做更有技術含量的事情,他們能夠做沒有素質的工人做不了的事情,這樣他們才更值錢。創新,就是創造出新的能力,創造出只有自己才能做到事情,這樣的事情才有更大的價值。

2) 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想一些辦法,提高生產率,用同樣的成本使得工人需要付出的勞動更少或者工作用更少的血汗。這樣的企業才更有競爭力。總之,光靠政策不能本質上解決問題,還是得有更聰明的辦法才是社會的真正進步。文明的進步往往都需要依賴於生產力的提高。


也許《財富》的"Apple 2.0"專欄能夠提供另外的角度,http://www.fortunechina.com/column/node_4942.htm

蘋果不關心供應鏈員工健康與安全的說法「很明顯是錯誤的,是對蘋果的無禮冒犯」。
通過上述表達,我們可以看出,自打史蒂夫?喬布斯去世後,蘋果公司至少在某一個方面發生了變化。
當蘋果公司(Apple)新任CEO蒂姆?庫克認為蘋果遭到媒體誹謗時,他並未表現出任何退縮之勢——而是迅速地、公開地做出回應。
筆者認為,正是《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中國「血汗工廠」系列報道之二惹惱了庫克,尤其是報道提及的以下幾個方面令庫克感到憤怒:
? 庫克長期擔任蘋果公司首席運營官,並親手組建了供應鏈,而《紐約時報》針對蘋果供應鏈的大肆報道,無疑是對他個人的「特別關照」
? 有很多美國公司在亞洲僱傭勞工,他們願意在惡劣的環境中努力工作、超時工作,而薪水卻比美國勞工低得多。蘋果並非唯一一家。但是,每一位經濟欄目的編輯都知道,蘋果是最能吸引讀者眼球的品牌
? 也許有人會說,提到《紐約時報》記者所披露的工作環境問題,蘋果公司監督與改善工作環境的工作力度超過任何一個競爭對手
? 文章中兩條最犀利的引述竟然來自蘋果公司的現役員工和前員工
最後一條或許最傷人。我們可以從庫克致員工的電子郵件中讀出他的憤怒。郵件是這樣開頭的:
「無論作為公司還是作為個人,我們都遵循我們的價值觀。不幸的是,現在有人對此產生了質疑。在此,我向各位同仁直接做個介紹。我們關心全球 供應鏈中的每一名員工。發生的每一起事故都令人痛心,任何與工作環境有關的事情都值得關注。任何有關我們漠不關心的說法很明顯是錯誤的,是對我們的無禮冒 犯。因為各位同仁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樣的指責與我們的價值觀相左。這不是我們所追求的價值觀。」
上周四,科技博客9to5Mac首度公開了電子郵件內容,筆者也確認了內容的真實性。以下為電郵全文。
各位同仁,
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我們都遵循我們的價值觀。不幸的是,現在有人對此產生了質疑,我想向各位同仁直接做個介紹。我們關心全球供應鏈中的每 一名員工。發生的每一起事故都令人痛心,任何與工作環境有關的事情都值得關注。任何有關我們漠不關心的說法很明顯是錯誤的,是對我們的無禮冒犯。因為各位 同仁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樣的指責與我們的價值觀相左。這不是我們追求的價值觀。


其實我覺得,即便是血汗工廠,即便假設蘋果有責任,當地政府和蘋果的責任一樣多。單單把責任推到任何一方身上都是不公平的。假設蘋果督促富士康改善工人的生產環境,你不可能指望蘋果甚至任何一家客戶自己拿錢出來幫助富士康改善環境,那麼富士康用來改善環境的花費就會變成多出來的成本,經過各個營銷環節,最終被放大數倍,體現在零售價上。你去問問美國人民,他願意在每個iPad多花100美元,只為改善中國富士康工人的生產環境么?為了維持現有的零售價,蘋果或者另找供應商,或者壓低利潤;蘋果倘若另找供應商,富士康在中國這麼多工人的出路在哪裡?如果蘋果壓低利潤,蘋果又改如果向自己的員工做出合理的解釋?

不做血汗工廠的出路只有一條,不在產業鏈的最底層。但產業鏈最底層總是要有工廠的,不是富士康就是囧士康。


血汗工廠sweatshop)一詞出現於19世紀中期的美國,泛指那些讓工人在嚴苛的管理制度下做超時的、流水線式工作的工廠。這類工廠一般嚴重缺乏對員工權益的保障意識,包括勞資、工時、安全和健康、工作穩定性等。目前,全球至少還有18個國家運營著血汗工廠,這其中就包括中國大陸和台灣。


而對於蘋果公司將70%生產鏈外包給中國的「血汗工廠」此類事件,我們或許可以這樣看:合作是雙方的決定,不能完全地將責任歸在交易受益方身上。


1. 中國血汗工廠及其產生的勞工問題,在國外企業選擇外包生產鏈之前就已經存在


一方面,中國依舊有大量的低技能工人需要工作來保障生存。社會對於教育程度較低的人來說是很殘酷的,他們並沒有太多的選擇。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段小視頻,有個朋友想在成都勞務市場找幾個記時清潔工給公司做定期清潔,他的合伙人只是在路邊問了一句,十幾二十個人就圍了上去。由此也可以想像富士康門口工人排隊等工作機會的畫面了。


另一方面,很多私有化工廠的管理者,缺乏或者沒有最基本治理意識,工廠環境和安全控制不到位是比較常見的事。前兩年去過一些西南地區的私營化工廠,如果不是親眼看可能都不相信,還有人願意在如此偏遠、髒亂、無安全保障的的環境里工作。富士康這樣的工廠,可能已經算是進階版的「血汗工廠」了。


2. 不完善法律、缺失的監管給「血汗工廠」留了生存空間


不得不承認的是,在保護工人權益方面,我們和美國以及歐洲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首先,中國沒有一個獨立、合法的工會組織來維護基層工人權益,生產鏈接上的工人普遍缺乏維權意識,更沒有統一的渠道與僱主協商如何改善雙方狀況。在西方國家、大學裡經常講到的 「Collective Bargaining」(集體協商權:允許工會成員集體與僱主協商薪資、工時、福利、培訓等問題)和「Employee Inlovement」 (參與決策權) 等員工享有的基本權利,在中國幾乎是不存在的。

其次,還是有很多地方監管部門對於工廠安全問題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過去有聽工廠老闆提到,他們違反環境保護法後所採取的措施,是每年交十幾萬的罰款給當地政府,而沒有被強制要求對工廠進行改建。如果本國政府都沒有給工廠施壓,我們還能指望跨國企業或者國際組織來治理工廠髒亂差的狀況嗎?


3. 社會和媒體對待此類事件的重視程度還不足以起到制約作用


大多數人,同時也作為蘋果公司的消費者,都處於一種【即使了解也不抵制】的心態。我們的社會,還沒能夠發展到能從道德角度去思考這個產品是否值得購買的階段。在歐洲國家,一個薯片生產商都會在包裝上印生產流程以證明自己是良心商家。社會文化的不同,也會影響企業管理者對待企業社會責任的態度。(可以看看蘋果公司現在的官網供應商責任 - Apple (中國),品牌形象已經做的很好)


4. 勞工交易的本質就是利益最大化,我們很難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要求誰去承擔社會責任


簡單一點說就是,蘋果公司股東、管理者在選擇合作廠家的時候,首先考慮的一定是在如何在合理預算內用最短時間拿到產品。而非考慮怎麼才能像慈善家一樣幫助國際工人解決維權問題。

而供應商/代工廠首要考慮的是,拿到和國際大公司長期合作機會,保證一段時間內能養活自己養活工人,而非考慮如何在利潤微薄的情況下提高工人幸福度。對於富士康來說,他們應該考慮如何改變「蘋果公司打了一個噴嚏,自己都會感冒」的狀態,這樣才能減少跨國企業規避本土監管、利用法律漏洞來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的傾向。


1、富士康在中國,絕不算血汗工廠。

我見過晉冀魯豫這些地區的上百家私營的塗料廠、大理石廠和保溫建材廠。也巡視過幾十個工地。
這些地方的一些農民工待遇情況:五險一金,零。有毒、危險作業的勞動保護,處於自我心理安慰級別。除非應付檢查,否則連口罩都欠奉。很多童工,很多,很多,
吃住比十年前大有進步,但依然和富士康不在一個水平線。至於精神生活。。。沒有假期,幾十人有一個電視。剩下就是賭博嫖妓為主。
更極端的,我去過西部一些礦區,個人感覺,那些地方的工人生存情況,大約不如養殖場的牲畜。

2、即使富士康是血汗工廠,他也有存在的必要。
人權是天賦。但在惡劣的生存條件下,活著,才是基礎。
「哈佛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1997年曾表示,雖然他從道義上反對童工及虐待工人,但是:「我關心的不是血汗工廠太多了,而是太少」。克魯格曼(Paul Krugman)也曾經將血汗工廠主稱為「沒良心的只知道抓住機會通過廉價勞動力賺錢的跨國公司和貪婪的地方企業家」。但他也強調所有的發展都是從血汗工廠起步的。」
在柬埔寨的珍珠岩加工廠。平均工資往往不足100美元。但正是這100美元,讓很多家庭可以在底線生存,孩子不至於失學,女人不至於淪為妓女。

3、
這裡並不是沒有問題。
我們有勞動法,又有社會主義這一金光閃閃的遮羞布。
更重要的,我們目前的政府收入(稅收)已經是全球第二。富甲天下。每年公款消費幾千億,順便援助他國無數。
咱尊重馬太效應,也承認基本經濟規律。
但,作為民眾讓渡了選舉權、土地權等等基本權利的執政者,是不是該做點什麼?


請容我用小人之心來度一下他們的君子之腹。
此報道的結果:是對中國的一個巨大打擊。
早在80、90年時,我們心中的美國是何其高大,感覺出國就會特漲見識,去了金山就能很挖黃金。。。但早先的形象漸漸開始弱化,美國等發達國家,不在那麼遙不可及,有錢就能去逛逛。。由於兩國經濟差距不斷縮小,出去了再回來的精英還在漸漸增加,所以它必須輸出新的東西--價值觀。目的應該很簡單,維持美國的精英化國家價值。
而不斷出現價值問題英才輩出的中國,是理想的爭奪目標。
如果因為這篇報道而藉由蘋果所宣稱的價值觀來改變遠在彼岸的中國同胞的待遇(還只是供應鏈上的公司),那是一個什麼狀況?我們又多少工廠將盼望這蘋果的關照?人民要多麼盼望美利堅合眾國同志的解救?
再稍加宣傳,這完全不需要干涉中國內政,就直接干涉人心了。從工人階級開始瓦解,影響擴散後,人民對美國這種尊重人命等等的價值觀就會無限的羨慕(幹嘛羨慕?請對比自己周邊)。更多人投美,貪官帶去金錢,價值帶去人心。
如果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能搞掂世界第二大,嗯以後地球就很美好。。

其實這不是陰謀論,是收益最大化考量。。

好吧 我承認是胡思亂想了而已


在douban寫的,貼過來:

最近蘋果富士康這事情又升溫了,先是This American Life先批判後道歉,然後是Cook到中國,然後又是No More iSlave,FLA的調查報告也馬上就要出爐了。

我 其實是個很奇怪的人,我其實是很相信熱血英雄,人性本善之類的,不過同時也很冷很悲觀,記得以前每每在和朋友討論國內的法制問題,我最常說的就是「問題並 不是法律,而是沒有人遵守法律啊……」於是和我討論的就被說成是熱血的文學青年,而我則是對一切絕望的理科生(等等,對一切絕望和理科生有什麼關係啊!) 而最後就常常說到要先提高素質,不過因為說修改法律或者別的什麼問題似乎都給人一種可以立竿見影的感覺,而素質則是要等著一代代長大,所以這種討論最後多 半掃興的不了了之= =其實我的問題並不是絕望或者悲觀,而是我常常會問,然後呢?

就拿這次富士康的事情來說好了,其實我覺得那裡應該是 有未成年工作者的(但應該不會非常小,12歲孩子的高度不可能能在生產線上做的,不要和我說現在孩子早熟或者長得高,沒有錢到需要去富士康工作的可能有營 養到年紀小小就長得很高么?15,6歲差不多)我也覺得的確是有人被事故或者某些化學物質弄到殘廢的,我也覺得超時加班是有的,因此造成的各種心理問題也 是有的。

當然,對於造成無法勞動的,富士康和蘋果的確應該負責,這點上我也認為富士康的確有隱瞞,應該有調查,之後也應該有妥善處理,生產安全也是需要提高的,這個不能商量。對於未成年工作的,我也不贊成,並且有很激進的觀點,等有空開別的文章說。

然後呢?對於剩下來那些佔了絕大多數,沒有殘廢,成年的,加班加很多的那些人呢?被認為也是在相對底層的人呢?

記 得家裡以前有個親戚,文革的時候上山下鄉沒有讀書(讀書和沒讀書有時候真的差很多,比如我家父王母后最後就咬著牙都讀了大學,之後境遇完全不同),之後回 到魔都,畢竟要養家就去廠里,也是生產線上做工,雙手在藥水的作用下先是發軟,然後開始爛,出血,指甲脫落,過得不比富士康里的工人好,但是怎樣呢?「如 果一個人去做一份每小時五美元的工作,那表示他多半需要每小時五美元。」那個親戚幸好最後沒有落下什麼殘疾,手也漸漸好了,現在退休了孩子也能自己賺錢 了,現在還活得很開心,其實中國很多人都是這樣。

你看,富士康說要減少加班時間之後很多工人開始抗議,說要多做,說他們能夠加班。(我要 說這點上外媒反而比中媒更理性,我聽他們的報導里就常常說到「我們不要自己覺得站在道德高點上,以我們的標準來衡量,要了解到那些人是需要養家糊口的,他 們從很偏遠的地方到富士康工作,說明他們很需要那些額外的工作時間和收入。」)好吧富士康說會提高薪水(其實一直在提高),就算我們說現在工人只要每月加 班40小時就能賺到本來60小時就能賺的好了,我相信依舊會有很多人會要每月加班60小時,或者更多,能加多少是多少,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那能夠多賺的部 分真的很重要,從10000到10500對很多人來說沒什麼,但是對他們來說從3000到3500就是非常大的區別了,也許就是春節能夠回趟家,或者攢夠 錢能夠做點小生意,或者多攢點錢讓老家的孩子能夠讀上大學的區別。或許有人說,那就再把工資往上漲啊,不要以為工資是能夠一直漲的,富士康運營的成本再怎 樣有個上限,蘋果再財大氣粗能夠接受的開價也是有上限的,世界上的工廠也不止富士康一家(而且,根據美國一個中立調查的結果發現,就算工廠開在美國,每台 iPhone的成本是漲了大約80美元,當然這個數字不算小,但是工資真的按照某些理想主義者的演算法,超過人家美國製造的價也很容易),很殘酷的現實就是 再怎樣人家也是要利潤的,而中國那些工人也是需要工作的,而即使有了各種報告,抗議,改進,讓他們的工資有提高,工作環境有改善(這一切都是很好的)但是 他們永遠達不到人們所理想的狀態,他們依舊會是小時工資很低,加班超長,工作環境惡劣,我很悲觀地說,他們境遇改善的一天,會是這個階層在中國基本上消失 的那一天,而那個階層則會在別的地方出現,比如說非洲,或者哪一天機器人和流水線可以完全在各方面都替代工人。(好吧,我的確是絕望悲觀的……)

其 實不僅僅是富士康事件,我寫這個的時候順便想到了轟轟烈烈的佔領華爾街,其實在羊島也有相應的佔領惠靈頓和佔領奧克蘭,這活動開始的時候鬧得很大,特別是 在美國,網路也鬧得很熱鬧,最後造成的效果……比富士康的調查還小,可以說幾乎是沒有,我們這裡佔領奧克蘭的還因為佔用和破壞草坪收到了一份很大的罰單 XD然後我某個很喜歡吐槽的朋友說那些抗議的人應該去學習一下什麼是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XD

其實佔領華爾街的問題是,這個活動的確是提出 了問題,但是沒有給出具體的目的和方法,他們做的彷彿只是在叫口號「打土豪分田地」(我用了彷彿)但是你終究不可能真的去打,所以當問到「然後呢?」…… 然後就沒了,而且資本分配的不均本來就是任何社會發展所必然的現象,在抗議的人來說這不公平,但是被抗議的人似乎覺得這本來就是這樣的(而且,這本來就是 這樣的啊= =)除非到一個物質極大化的時代,每人都可以輕輕鬆鬆得到現在富豪的所有物質,或者所有人都變成了聖人,否則就永遠都會有佔領XXX這樣的活動,而這樣的 活動也永遠都無意義(除非他們真的拿槍杆子打天下……)

其實很多時候都是這樣,我們可以提出不對的地方,或者不公平的現象,但是很多事情的發展並不是隨人的意願可以改變的,歷史有其發展的進程,有時候即使強如志志雄那樣戰翻齋藤,戰翻四乃森,戰翻相樂,戰翻緋村,最後還是化為灰燼……(我果真是絕望的啊……)

理想主義者能看到現實的樣子,也能看到理想的樣子,他們看不到的是現實和理想之間那巨大的鴻溝。我也能看到那兩樣東西,但是我也能看到鴻溝。

但是,歷史依舊慢慢在進步,而且似乎是變得越來越好了。我相信,一個人,幾個人也許無法越過那鴻溝,但是人類作為整個集合,也終究能越過的。(我覺得這個結尾轉得好牽強)


分工本來就是這個世界進步的體現,太多所謂企業責任感的討論只會給企業帶來沉重的成本,把一切搞得更糟。

你使用蘋果的產品,你就是在支持那些在生產線上的工人的生計,而不是在加害他。

每個人都願意抱怨自己工作辛苦,如果完全沒有工作機會又是怎樣的境況。


在一個沒有獨立工會,民眾沒有罷工權利,以及集會,遊行,結社權利的國家,勞動者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而且還是可以隨意被處置的工具,資本是敢於把勞動者的最後一滴血壓榨出來的。


共同面對勞工問題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蘋果的供應商普遍還是比較遵守法規的。


什麼叫血汗工廠,煤礦就是血汗工廠。做著和職業風險不成比例的工作,工資都不一定能發出來,煤礦效益差,你見過有拿著1000 多的大學生嗎? 乾的還是體力活,什麼叫絕望?


我覺得血汗工廠並不是偽命題,這是事實。


某些同學過度解讀了,主要是因為中國製造業產業鏈的完備(暫時不一定高端)和人力資源的成本廉價以及政策限制較少(嚴苛的環保機制、嚴格的工人利益保護等),中國製造業有很強大的競爭力和吞噬能力,這造成美國製造業空心化以及對於無法改變這種狀況的恐慌,因此,美國現在試圖從道德制高點和政治正確上佔領制高點,希望給予美國企業以壓力,希望他們把產業和工作機會遷回美國,為美國製造業和就業市場注入活力,而通用等給美國創造了幾百萬的就業機會,而蘋果卻是反面例子,多數都是在亞洲包括大陸、韓國、日本和中國台灣,甚至部分在非洲去製造去生產甚至部分設計(日本部分),因此給予美國的就業機會是偏少的,而且是那種特嚴重的那種。

這篇文章不是說明對中國什麼打擊,更能說明美國日落西山,黔驢技窮,開始用道德制高點和政治正確這些商業非核心競爭力來說事了。

不過中國的確存在血汗工廠,而且很普遍,但這是發展的必然階段,資本主義通過殖民戰爭和殖民掠奪完成了原始積累,我們已經錯過了那個階段,我們選擇了用老百姓的血汗作為完成原始積累的手段,對於個體是利益損失的,對於國家主體和民族主體是階段性損失長遠的是獲利行為。

現在中國初步完成了原始積累,所以現在講產業升級,但產業升級不是那麼容易的,但無論如何血汗工廠和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是不可以持續的,是遲早會被淘汰或被邊緣化的,中國政府也有意識到,但僅僅是這樣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民眾和外界的刺激,促使他們更有決心更高效率的去做好這件事。


幾周之前我在電台上聽到麥克-戴西(Mike Daisey)關於蘋果公司在中國的工廠里工人的慘狀的獨白節目(英文音頻):http://www.thisamericanlife.org/radio-archives/episode/454/mr-daisey-and-the-apple-factory ,不禁為之傷心流淚。 紐約時報此事的報道,我已轉載中文綜述: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7209321/


戴西現在已經開始用這個獨白在全美各地巡迴演講,轟動一時。他的獨白秀題目里有喬布斯的名字,但他並不僅僅是一個要跟蘋果、富士康這些為了利益不顧員工死活的企業較勁的鬥士。聽他講到那些中國童工身心所遭受的摧殘和全世界消費者的冷漠,他的聲音開始顫抖,在他的憤怒與無奈之下你可以聽出深深的人文主義的悲憫和關懷,真的是催人淚下。戴西為了深入到富士康的工廠里去了解工人的情況,不得不喬裝打扮編造借口,但他面對的,是龐大無比、手工密集、鐵石心腸、絕不給工人組織結社的自由、也絕不給外界了解、報道的自由的「來料加工」工廠,在那裡數以十萬計的「人肉機器」(甚至包括很多童工)每天十幾個小時把自己的健康、青春、尊嚴、自由。。。全部犧牲在無比廉價的手工苦勞中。這些人、這些孩子十年後可能變成殘廢,但他們也許一輩子都買不起、永遠都買不起一台從他們手裡做出來的iPad或者iPhone。。。聽戴西演講這個題目的美國人中也許有一些難免有一種「第一世界」的人特有的負罪感,但我相信戴西的演講能打動這麼多美國人的心,跟美國人注重人權和自由的價值觀還是有關係的。而對我來說,他講到的「悲慘世界」裡面這些生活在苦難之中的孩子和成人,還是我的同胞弟兄姐妹,因此更讓我悲傷心痛。

這個「全球化」的世界就是這樣反諷。當喬「教主」去世在中國有那麼多「果粉」為他哭泣的時候,在地球的另一邊,卻有一大幫美國人在為中國的蘋果產品加工廠里的童工哭泣。到今天為止,http://change.org上公開徵集簽名的《蘋果公司:請保護在中國工廠里生產iPhone的工人們》公開信簽名已經超過十六萬,穩居網站榜首不下。我自己已經去簽名,也盼望更多的中國人能關注、關心我們自己苦難中的同胞,一起為他們的權益和處境呼籲。


推薦閱讀:

TAG:紐約時報 | 企業社會責任(CSR) | 富士康 | 蘋果供應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