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樂壇下一個時代會怎樣開啟?

樂壇上升期總是星光燦爛,就像十多年前的周杰倫、孫燕姿、他們那一代。現在華語樂壇應該算下坡路吧,選秀出來的一大票人氣歌手,音樂上都沒能翻起什麼大浪,就像熊市裡上漲的股票。
那麼大家覺得,為了開啟下一個時代,華語樂壇需要什麼樣的新人,還是創作型么?
或者不是由人,而是由其他的什麼。

補充:美國近年依然有Bruno Mars,Katy Perry等在音樂上很有成績的人,我不怎麼聽英文歌都知道他們,所以沒有出現重量級音樂人應該不能歸因於網路發達、選擇太多。

這裡想問的不是近年」為什麼「沒有劃時代的東西出來,而是」怎樣「才能出來,或者可能是」怎樣的」?

另:我覺得許嵩汪蘇瀧等人只能說玩出了自己的一點風格,遠遠談不上把華語樂壇帶入新時代。


謝謝邀請。

我無法告訴你華語樂壇下一個時代會怎樣開啟,但我想說說我希望它應當怎樣進步,而後才能迎來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啟。

以下全部針對華語樂壇。

我希望熱歌不再全是翻唱作品。排行榜應該以原創為主。
我希望音樂不再被認為是"人聲+伴奏"。他應該是"人聲+吉它+貝斯+鼓+鋼琴+管弦樂器+電子合成器+環境聲"
我希望更多的歌手開始參與歌曲製作。
我希望少一點MIDI,多一點audio。
我希望搖滾不再與嘶吼是同義詞。
我希望流行歌里可以少用一點音樹。(bling bling bling bling 嘩啦嘩啦的那個東西,像豎著排著的風鈴)
我希望"pocket"和"envelope"這兩個概念在音樂人中開始普及。
我希望錄音師和混音師這兩個行業的重要性開始被大眾所知。
我希望大部分音樂製作人和編曲可以得到更大的自由發揮空間,而不是為了商業效果而被壓迫。(謝謝評論里編曲人@CLow的說明)
我希望出現更多主流音樂人唱歌和樂器演奏一樣強。(John Mayor,李泉)

我希望更多彈鋼琴的孩子們開始彈音樂。

我希望版權的維護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我希望更多的樂隊開始注意細節。

我希望更多以唱歌為主的藝人們開始把自己的音樂除了人聲以外的部分當回事兒。

然後,我才能指望人們開始自豪自己在音樂上花錢。

P.s 剛正好刷微博聽到梁歡的「小機器人」,感覺他的發展方向就很符合本答案的描述。製作,編曲和錄音混響都聽得出來非常用心了。


舉個籃球的例子。
在美國,小學開始就會有籃球聯賽。而且很正規。有教練,有固定團隊經營球隊。
這就是基礎。
所以美國男籃橫掃世界也不奇怪。

音樂也一樣。

在國內的大環境,除了考試從小學開始就有深厚的基礎,還有什麼有?

所以,國內想出類似周杰倫這樣的旋律天才,基本靠運氣。

靠運氣的事情,怎麼預測的了。


以購買正版為榮,以下了一堆還不聽為恥(聽眾)
以音樂感動為榮,以「多努力造嗎」的腦殘粉邏輯為恥(聽眾)
以樂曲編排為榮,以把酸詞兒當正餐為恥(創作者)
以原創音樂為榮,以照搬國外模式為恥(創作者)
以真情實感為榮,以不合時宜的炫技為恥(演繹者)
以紮實唱功為榮,以任何形式的假唱為恥(演繹者)
以風格多樣為榮,以千人一面的歌曲樣式為恥(音樂圈)
以歌曲本身為榮,以炒作話題甩節操為恥(音樂圈)
做到了這些,華語樂壇一定能夠再度繁榮昌盛!
不過什麼時候能做到這些呢?
你猜

哦對了那個八榮八恥的格式是我隨機開腦洞糊出來的,如果造成了您身心上的不適請務必告訴我,我改還不行嗎...

哦對了那個八榮八恥的格式是我隨機開腦洞糊出來的,如果造成了您身心上的不適請務必告訴我,我改還不行嗎...
我對天發誓我不是黨員!還請知友們饒命啊!


等什麼時候國內有個真正像樣點的榜單,有個像樣點的音樂獎,不會覺得買cd很奇怪,itunes
開下載,對付費音樂習以為常,估計才會有音樂市場吧


另:我覺得許嵩汪蘇瀧等人只能說玩出了自己的一點風格,遠遠談不上把華語樂壇帶入新時代。

——————————————————————

被這句話嚇到了。他們那樣的如果叫玩出了風格,也就別期待新時代了。


我之前也和樓主一樣悲觀,後來發現其實情況也許沒那麼糟。原因是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獨立音樂人。

我覺得現在環境反而給獨立的音樂人更多的發展機會與自由。原因有兩點:

1. 與以前相比,做音樂這件事比以前更容易個人完成。無論是錄音還是編曲混音,都可以自己在電腦上完成。這需要一定的設備(話筒電腦音效卡監聽耳機midi鍵盤等等),但是如果不非要追求專業錄音室效果,其實花費還是可以接受的。而編曲軟體與音源的豐富也使得做出好的編曲更容易。也就是說,對一個有才華又愛音樂的人,自己一個人做出一個完成度很高的作品變的可能,不再一定要依靠出名之後唱片公司的支持。


2. 音樂人謀生手段的增加。我個人的感覺是各地的live house以及其他的表演場所有所增加,音樂節也從當年只有迷笛到現在越來越多遍布各地。而在網路平台上豆瓣金羊毛計劃(按照收聽次數,豆瓣付給音樂人報酬,用戶並不用付費)和蝦米給音樂人的高清或無損音樂下載模式都是很好的嘗試,如果一直發展下去也許能解決音樂上的版權困局。這些平台也使得作品的發布變的很簡單。

上面兩點能夠給很多獨立音樂人靠著音樂生活下去的可能。當然也許僅僅是很平常甚至有些窘迫的生活。但是對於很多愛音樂的人來講已經可以支持下去了。過去,如果不簽約某個唱片公司,不出名基本上靠音樂是很難獲得什麼實際報酬 的,所以也許很多有才華的人都不得不放棄了。

於是我覺得近兩年我看到了更多獨立的有才華的音樂人,做新民謠做電子做英式搖滾做說唱等等,也許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也是因為這樣所以能更無雜念的做音樂。

題主談到下一個華語樂壇的時候,問的是下一個璀璨的群星時代何時來臨,就像很多人會問還能不能再有一次Live Aid。


但是,其實音樂環境的大方向就是類似「去中心化」的趨勢。四大天王人盡皆知這種情況也許再也不會出現。這種趨勢也許不是壞事,因為這至少說明人們的選擇更多了。而且音樂和明星其實是不一定要有關係的。做音樂的人其實身份就是簡簡單單的音樂人也很好。我反對人們說的做音樂不應該賺錢,但是也不覺得做音樂就應該出名賺大筆的錢。也許做音樂應該回歸成一份薪水正常的職業(而且音樂製作者如編曲應至少與演唱者一樣對待)。

回到題主的問題:如果不執著於以往那樣的星光耀眼,那麼下一個時代也許可以說已經開始悄悄的開始了。

利益相關:在豆瓣和蝦米音樂人上傳了第一首歌的業餘音樂愛好者。估計其實算不上利益相關。


先說結論:華語樂壇的下一次迸發,會在中國人整體文藝品味的提升之時。

回顧2000年代,華語樂壇的最後一次迴光返照,原因既不在於周杰倫的蓋世才華、也不在於孫燕姿的清新自然、更不在於蔡依林對濱崎步的拙劣模仿,而是在於:那時候進入流行音樂的門檻,依然很高。(當然,我不否認周杰倫的創作水平和陳奕迅的唱功這些個人特質,但更多的,是時代造就了他們。)

周杰倫,尚需經過吳宗憲一個星期五十首歌的考驗、而且是在給江蕙等台語超級天后寫過大熱金曲後才有機會發片(一星期五十首歌那個傳聞真實性待考,但憲哥在出道前對Jay的嚴苛也是公認的),陳奕迅,在TVB新人歌唱比賽上拿到冠軍才有出片的機會——而且出了一張廣東歌唱片後,由於成績不算太亮眼就被立即「發配」到台灣,而他後面的歷任冠軍還都沒有他這樣的幸運;孫燕姿,在出道前經過了一年的打造,甚至是,用「燕姿」還是「孫燕姿」的名字出道,也經過了精心雕琢;而筆者並不喜歡的蔡依林,在聽取唱片公司的建議,屢屢轉換風格,經過周杰倫等創作人的加持之後,也才邁入正軌。

回顧到2000代的前的黃金一代,也就是1995代,那時候還是滾石唱片的天下,無印良品,辛曉琪,劉若英,還有內地的羽泉(嚴格來說他倆不算「滾石系」),哪個不是自身水平不錯、又經過了多年的苦熬,才有了出道的機會?而那一年,一位叫王力宏的歌手也出道了——可是那時候,有幾個人知道他是誰?

儀錶堂堂的王力宏,唱功驚人的陳奕迅,才華蓋世的周杰倫,哪個,不是經過了數年的打磨,才發出耀眼的光彩?


那個時候,音樂的製作,還是精英在把控——香港的音樂製作人,剛剛從翻唱日本歌的死循環中跳脫,台灣的創作者,也剛剛把流行歌曲製作得沒那麼「家國情懷」,開始娛樂化,他們的成熟,在這一輪浪潮中,功不可沒。

而音樂的聽者,卻邁入大眾,本土優秀的製作人和歌手,自然對流行音樂相對閉塞、娛樂相對「正兒八經」的中國年輕人,有了很大的衝擊。聽眾群的擴大,成了這一輪浪潮里最為重要的原因所在。

成也大眾,敗也大眾啊,當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拿起手機,當網路歌手自己買了台合成器,當楊臣剛自己寫了首《老鼠愛大米》後發現幾百塊錢就可以拿去編曲。

「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

幾句簡單的旋律,一個平庸無奇的嗓音,卻足以將建成剛剛20年的紅磡體育館,震得支離破碎,瓦梁崩塌。

「看我流淚,你頭也不回,哭過了淚乾了心變成灰……」
「我和你纏纏綿綿飛,飛躍這紅塵永相隨……」
「那一夜,你沒有拒絕我,那一夜,我傷害了你……」

有人說,周杰倫07年後聲勢下滑,是因為《我很忙》的質量下降——那聰明的,你告訴我,那些年聲勢日隆的龐龍、楊臣剛,都他媽是什麼狗屁!《我很忙》如果是某些人口中的垃圾,那《兩隻蝴蝶》,又是什麼?

音樂告別了精英主義,告別了CD實體,告別了門檻,多了一群網路歌手,多了很多在網路指點樂壇、卻從不買CD的聽眾,多了民工兄弟們手機里日益增加的曲目,那麼,華語樂壇的徹底死亡,也就為期不遠了。

也許網路歌手的品味,沒有那麼差。
@王麟 小姐在知乎的發言,讓我們知道,很多網路歌手這樣做,只是由於大眾,而並不是由於自己的音樂理念,而大眾也會被網路歌手們指引,長此以往,惡性循環。

那麼,華語樂壇的下一次浪潮,也就不能指望周杰倫這樣的才子、陳奕迅這樣的歌神來指引我們前進,只能等待,當組成社會的主體有一個不錯的文化修養之後,才能進行一場「自下而上」的音樂革命。

只是那一天,遙遙無期。


http://m.iqiyi.com/w_19rtcxl6e1.html

靠這些人。

「華語樂壇,急需一位天嬛巨心,來引領整個華語樂壇。而我就是這個人。因為我已經做好了準備,我願意奉獻出我的一切,包愧我的森命」

笑死我了。


我感覺現在音樂市場競爭激烈,排除一些過分的內容大方向還是比較理想的。

《我是歌手》等一系列節目讓一些聽眾知道了真實的樂器,逐漸地讓大家都知道有水準的樂手伴奏很棒很酷~~
我感覺現在音樂市場競爭激烈,以後的電視節目和演唱會應該會把伴奏基本取代。

假唱會被越來越多的聽眾/歌手所鄙視,逐漸被市場拋棄。

今後願意投身音樂事業的人會越來越多,當然業餘的也算進來~
金字塔底層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往上頭爬的人自然也會越來越多。漸漸地會有足夠的沉澱,有厚積薄發的一天,下一個「周杰倫」下一個「王菲」不久就會出現~

我覺得下一個時代將是HEXFIRE樂隊開啟的NWOCTM(中國鞭擊金屬新浪潮)!


題主可以把火星哥的最新冠單《上流放克》和水果姐的大熱單曲《加州女孩》《青少年夢想》的歌詞翻譯成中文唱一遍,感受下他們與鳳凰傳奇和龐龍的區別。真的,試一試您會發現除了編曲,其他方面差不了太多,一樣的簡單無腦。

題主舉例的這兩位,他們的代表風格funk和synth pop由於語言的隔閡,您僅僅因為律動和旋律而覺得好聽,但是一旦配合上歌詞,不敢說他們在音樂上的成就多麼高不可攀,只能說他們在市場上獲得了極大成功。然而鳳凰傳奇也在中國市場上獲得了極大成功,所以單純名氣上的比較意義並不大。

國人總是高估美國人的文化水準,然而任何國家大熱的主流的東西逼格都不會太高,老百姓永遠愛好通俗直接的東西。就詞曲創作來講,國人的詞曲未必不如人家,就作品整體而言並不能說katy perry不知比鳳凰傳奇高到哪裡去了,我們只是輸在了製作。

下面說重點:從編曲製作方面,的確是我們輸太遠了。

國外樂壇真正遠遠領先於國內的是他們對技術與風格的領悟與創造,他們創造出了blues,funk,disco,house等等一系列主導未來音樂市場的風格,並將其融入到了通俗市場歌曲的編曲製作中,這是大家覺得Katy perry和Mars好聽的原因,也是唯一值得讓所有國人甘拜下風的。

國外有很多各個風格領域的探索者,他們發的唱片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國人這輩子都不會聽到,即使在國外他們也算小眾。但是基於國外相對優異的創作生活環境,他們卻活下來了,甚至活的很好,正是他們主導了一次次流行音樂的革命,為現代音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國不是沒有優秀的,鑽研於各個風格領域的音樂人,而是從來沒有人為他們買單。不知道有多少未來的優秀的製作人和樂手轉行做了銷售經理和產品經理。blues衍生出了搖滾,然而大家會為五月天的搖滾買單,卻不會有人為一張blues專輯買單。Katy perry幾乎所有的冠單都是Max Martin負責創作和製作的,無數這樣的金牌製作人成就了歐美樂壇的輝煌,中國的優秀製作人和樂手卻只能改行才能活的更好。

曾經看過一個Max Martin製作過的金曲聯播,五六十首歌,從后街男孩,布蘭妮,Katy perry到tylor swift,幾乎首首耳熟能詳。我在想,中國像這樣真正牛逼的製作人,或許從來沒有存在過,又或許正在某個真人秀當評委撈金吧。

沒人關心過大廈的地基,於是一陣風吹草動大廈倒了,大家也就散了,或許中國的音樂市場從來就沒繁榮過。

附個視頻吧:
視頻封面【猴姆獨家】頂級製作人Max Martin近20年參與制作金曲mv大合集!—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我覺得華語樂壇要想再經歷一個高潮,就必須要有倆個回歸。一個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回歸,就是在歌曲中實質的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思想、性格、傳統等,不再一味的模仿,這不僅僅是流於表面的中國風這麼簡單,當然這可能是個開頭。一個是對心靈的回歸,流行音樂的那套東西已經出現的太多了,太多的空洞與言之無物讓人厭煩,詩言志,同樣歌也應當言志。


其實新的時代早就到來了,就是網路音樂和選秀音樂的崛起。只是大部分還不願接受這個事實罷了。對比一下美國樂壇,傳統大物也是在經受著許多網路音樂人的衝擊。比如打雷,蹲妹,JB都是收到網路強大助推。而且現在趨勢也很明顯,就是莫名奇妙就會火一首歌,比如今年的各種莫名奇妙冠單。國內也是一樣,火起來的永遠不再是當年那些正經打歌出專輯跑通告的人。大家只是不願承認我們現在的樂壇被tfboys 本兮 筷子兄弟,, 等等各種佔據罷了,
火星哥說不定在國外就是閏土的存在,凱蒂派瑞說不定就是火一百倍的王蓉。
不過趨勢就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火的是誰。


首先,請保護知識產權,尊重藝術家的勞動成果。
讓eason他們不用一年到頭都在開演唱會來維持團隊運作生存,不用為了讓我們這些不尊重他們的人聽到下一張專輯而奔波。這樣他們就能停下來,靜下來做出更加精緻優質,有深度有品味的好音樂。
所以請支持正版吧,無論是買互聯網上的音月,還是買實體專輯。


想開創一個新的時代,先把正版的問題解決一下吧。
數字音樂的時代,歌手們只能靠商演掙錢了。網上盜版橫行,你辦個會員就能免費下載音樂,但這些錢有多少給了歌手?所以就這樣的體制怎麼期望音樂人有動力寫出更好的音樂呢?一個個都想著宣傳,炒作來掙錢了。
音樂是相互的,就像你喊出去的話得有回應我才會說下一句。 如果國內會出現一個類似於itunes的音樂平台,下載定價不用很高,1角 5角總可以吧?不願意付費就只能試聽1分30秒。 你會說我真天真,但這確實是早該解決的問題。你可以花30元錢看一場電影,花幾毛錢下載首正版音樂不過分吧。
初中時候周杰倫的摩羯座發行同學們都爭著去買cd,那時候唱片還沒有如此不景氣。
我一直覺得,每個時代都不缺少人才。少的只是一個好的平台和發現的眼睛。


我個人感覺之前樂壇群星薈萃的原因很大程度取決於人們娛樂活動的匱乏,上世紀90年代中國也剛剛改革開放不久,人們的精神需求開始變得迫切,在那個電視網路不發達的年代,歌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強大前所未有的衝擊和享受,所以那時候會出現瘋狂的追星族,現在娛樂方式多種多樣,電視,網路,旅遊,無疑樂壇的受眾被分散,人們注意力的轉移也變得格外的快,劉德華可以火20年,周杰倫可以火10年,現在誰能做到,那幫韓劇里的棒子偶像可能就能熱個1,2年,這是時代在改變,所以我個人認為,流行音樂作為全民娛樂,全民追捧的時代已經過去,它會更多的扮演配樂,主題歌,等輔助角色,樂壇會變得越來越小眾。至於說它的下一個巔峰期,連電視產業的黃金期都已經慢慢過去,我實在看不出流行音樂還會有什麼新的時代


1.電子樂風潮。《曉說》有一期介紹格萊美,高曉松說,國內的人還以唱爵士、布魯斯為新潮,這些歐美幾十年前就玩的東西,電子樂已經在北美開始颳起新的風潮。無論是新近的這些神曲,還是其他歌手,很多音樂都開始或多或少的引入電子樂。除了電子樂本身有很多新鮮的元素,和其他音樂樂的結合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效果。電影不無聊的嘉賓陶責談《猜火車》道,音樂也在進步,搖滾的時代過去了,新的時代來臨,電子樂成為了新的風潮。
2.樂隊的時代。五月天一年近三十場的演唱會,蘇打綠在金曲獎上對五月天的緊緊追趕。在所有製作人和歌手抱怨音樂市場不景氣的時代,發片就賠錢的情況下,怎樣即要出唱片,又要保證音樂的質量和水準。我覺得樂隊是一種既節省音樂成本,又保證音樂質量最好的方式。而且個人認為近幾年,華語市場專輯質量最好的也就是五月天和蘇打綠。
3.偶像組合速食化。TFBOYS的走紅,會不會是內地開啟日韓的偶像模式,找幾個小娃娃,包裝宣傳,速成速朽,大撈特撈,榨乾即棄。
一個聽歌的胡思亂想………


YouTube入駐大陸,不用多解釋了吧


由聽眾開啟


題主你好,其實,你說的這個時代已經開啟了。

不過說來慚愧,這個偉大時代的締造者,卻不是中國人,而是三個分別來自美國,日本,以及非洲某個不知名的小部落的國際友人。

甚至,他們本身都不是音樂人,而只是終日駕駛著一輛掛著巨大化肥廣告牌的白色卡車,穿梭在鄉間兜售傳說中只要用了就可以畝產八億八的化肥的銷售人員。

生活和工作壓彎了他們的腰,眉宇間也寫滿了中年男人的焦慮。似乎不再有什麼事能使他們快樂起來。

直到那一天,這個奇怪的三人小組在雲南遇上了一位愛唱歌的老司機。老司機的出現對於他們而言,就像普羅米修斯帶著天火走到了人類面前。

從此,三個人的生活里出現了一磨抹亮色,那就是音樂。憑著對音樂近乎虔誠的渴望與熱愛,他們在閑暇的時間裡瘋狂地寫詞,譜曲,練唱,高音,轉音,和聲……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苦練。

終於,在2010年那個炎熱的仲夏,一曲 《某科學的超肥料炮》 響徹整個華夏大地,為這片早已乾涸枯竭的音樂之地帶來了一場及時而又溫潤的雨。

一粒名為金坷垃的種子緩緩滾落進濕漉漉的泥土中,裂開殼,鑽出芽兒。

華語樂壇的新紀元就此打開。


往後樂壇應該要出現像周杰倫般開創潮流的人物,畢竟這類的太少了。同時保持樂壇實力派偶像派個性派多元林立局面,讓聽眾有更多選擇。且華語樂隊是最薄弱一環,尤其跟日本相比,要多注重他們發展


推薦閱讀:

TAG:音樂 | 音樂人 | 音樂產業 | 華語流行音樂 | 作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