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企業,在看財務指標的時候,你第一個看的指標是什麼?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學一點財務分析,更多「財務分析」討論歡迎關注。

往往第一個就是你默認的最重要的。
分為兩類吧~一類是上市企業;另外一類是非上市企業。

選擇的目的呢,是投資。。

嗯~就一個。only one


1.經營性現金流和銷售收入的比率,反應當前業務的資金回籠情況
2.經營性現金流與營業利潤比率,反應賬面利潤里現金利潤的比率和質量
3. 經營性凈現金流量對凈利潤的比率,反映企業盈利質量和利潤實現程度
4. 資產的經營現金流量回報率,反應資產綜合管理水平

看企業財務數據,要看質量而不是數量,這幾條是馬靖昊老師教的小技巧,屢試不爽


其實 做投資只看一個財務指標是很危險的 就像買股票只看PE一樣 這樣會忽略很多重要的信息 在財務分析的時候 我通常的經驗是把各項數據都算出來 然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
以上各位說到的都是很重要的數據 上市企業 EPS是最重要的 對應的非上市企業指標就是當期收益 然後 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都要看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只看營運現金流應該會遺漏一些與投資活動相關的重要信息 特別是capex要求高的企業


上市公司:我會非常看中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的質量,特別是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與營收、凈現金流與凈利潤的比較,可以直觀看到企業資金的實際回籠。

非上市公司:第一個財務指標是報表平不平。。。三表間的勾稽關係是否有硬傷。在實際的接觸中,確實有很多非上市公司壓根不懂得編製現金流量表的,這造成的影響很大。

在報表沒有硬傷的前提下,此時會特別留意「其他」的收支項目,很多財務會在這裡擠數,某些時候處理不平滑,金額特別大,甚至方向相反;有時也可能是一些性質特殊的業務,總之會多留一些心眼。


其實這是個偽命題!
不論專業還是非專業,看一家企業的報表(不論它是上市還是非上市),第一眼看的基本上都是凈利潤,這是下意識的反映好不好,說看現金流通常都是在裝B好不好!
試想一下,老闆要投資一家公司,讓你做個調查,彙報一下這家公司的基本情況,你會在彙報時第一句就說:這家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多少多少么?信不信老闆敲你!
如果讓你評價一家公司,那你一定要綜合分析,先不說財務報表是否真實可靠,就算它是真實的,那也不能光看那一個指標就做評價。
當然,做為普通投資者,比如你就是個股民,不想做什麼專業分析,那叔建議你最少也要看三個指標,一個凈利潤,這個看總量;一個看每股收益,這個看資產的贏利能力;最後看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這個要結合凈利潤看,如果兩者成正比,說明凈利潤比較實,如果成反比,就要再另外分析原因了。


經營活動凈現金流


現金流,應收賬款周轉率。


先了解企業所在的行業和盈利模式,再看財務報表,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你這種分類不科學,關注什麼指標是要分行業的。


1、大體了解:營業收入、凈利潤、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資產負債率

拿到一家企業的財報,不管它在哪個朝陽產業,還是夕陽產業,我首先看的是它的凈利潤,以及本期凈利潤和上期凈利潤的比較,接著再看一看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

一般而言,企業營業收入增長、凈利潤也增長的同時,但是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減少、甚至為負的,則說明企業的凈利潤質量不高,企業沒有及時收回應收賬款或者企業的存貨管理不夠完善,嚴重的說,企業可能提前確認收入,凈利潤不夠真實。如果多看幾期,都是這樣的情況,暗示著企業存在一定的財務困境

通過這個對比,對這家企業的營收和凈利潤有個基本的認知,再結合企業所處的行業分析一下。

如果有現成的財務比率,我會看看資產負債率(負責總額/資產總額),沒有的話自己算一算,通過這個比率大體對企業的總資產有多少是通過負債取得的,有個基本的了解。

2、深入了解:財務比率

為了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企業財務狀況,我們要看一看各種財務比率。財務比率一般分為短期償債能力比率、長期償債能力比率、營運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等。

①短期償債能力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現金比率=(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流動負債

現金流量比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流動負債(期末數)

一般我比較傾向看現金比率和現金流量比率

②長期償債能力比率

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

產權比率=總負債/股東權益

權益乘數=總資產/股東權益

長期資本負債率=非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股東權益)=非流動負債/長期資本

利息保障倍數(EBIT)=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紅線值=1

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利息費用

現金流量債務比=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總負債(期末數)

一般我比較傾向看資產負債率、EBIT和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

③營運能力比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次數)=銷售收入/應收賬款

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流動資產

非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非流動資產

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總資產

營運資本周轉率=銷售收入/營運資本

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存貨

一般我比較傾嚮應收賬款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和上年同期對比一下,發現異常。

④盈利能力比率

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每股收益/每股銷售收入(同時除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股數)

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

總資產凈利率=凈利潤/總資產(平均數)=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同時除銷售收入得到)

權益凈利率=凈利潤/股東權益(平均數)=總資產凈利率×權益乘數(同時除總資產)

一般我比較傾向銷售凈利率、毛利率,尤其關注毛利率的變動,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同行業對比。


1. ROIC
2. Growth
3. 各種償債指標


當期損益!


資產負債率,這算是第一反應吧


營業收入增長和應收款收入增長的關係。


上市公司不了解,只了解非上市公司,對於企業做賬手段和經營能力都可以從報表體現(不只是過去和現狀,還可以預測)。

單看財務報表是不能解決所有投資所需決策信息的,但絕對是必要手段。
我想從一個企業做賬的角度說說,企業怎麼做這些表(只說一般納稅人)。我不是學財務的,我是做企業的,大多語言不算財務專業用語,只為能看懂。

只有涉及銀行和稅的才會上表。
根據企業類型和情況,不涉稅,沒發票等的業務佔比有多有少。大量的無票收入在很多未上市企業中還是很常見的。有的企業決心上市了,會調報表並補交稅款。
看未上市企業的報表就是為了能看出真實的故事,故事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只有是否適合投資人需求。
這個就涉及了兩個點:a. 如果看報表,看什麼表; b. 怎麼知道企業有無票收入,或者偽票成本。c.關聯企業
a. 看什麼表:
如果只能看到三張表(資產負債、損益、現金流),那麼至少三年一期才能反映問題(過去3年加上最近報稅期1期的報表)一起看,在分開看。如果可以,找企業要前三年彙算清繳的申報報表,這個表比較厚,包含很多有用信息,是稅務管理機構強制申報的內容,都是乾貨。

b.《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資金構成十分重要:每一項都要問問財務主管數字構成,然後跨期看看變化情況。這體現了企業的「用錢習慣」,現金庫存有的時候是發現隱藏無票流水的突破口。
票據往來突出的企業,警惕「票據資金池」現象。不是「資金池」不好,它是一種風險行為,有隱蔽操作。
整體報表的合理性:我覺得對於一個未上市企業來說,拋棄企業所在行業特點和上下游特性去單純看報表的利潤率神馬的都是不現實的。不是利潤高就是好,沒有這麼簡單粗暴。各種財務算式是很容易做出來看的,找個事務所也能給調平了報表,但是如果碰到排兵布陣成熟的財務報表,這些指標很少有能看出問題的。(往往這類企業的經營能力特彆強,更有投資吸引力。)
這個就涉及到要多橫向參考一些行業經驗。企業為了合理避稅,手段多如繁星,但是每個行業有自己的特色,多考察幾個同類企業就不難發現規律,也對本行業關聯企業現象能有所了解。
如果是正經的無票收入,則需要填寫「未開具發票」。

c.關聯企業
這個比較多可以說的,手機碼字,未完待續。


第一個先看roe.....
後面一般經營性現金流驚愕和凈利潤比照看。。。


財務總監的薪酬


各類公司不一樣,豈能一概而論,比如電力上市公司,他的下家就是電網,不存在賣不出去的問題,關注的點與純市場賣衣服的上市公司不能一樣


銷售凈利率


實話說,我也挺希望有這樣一個指標,可以不在考慮行業背景,公司歷史數據,公司戰略的情況下就一目了然地反映出公司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運營能力和成長能力。
最好大家披露這個,以後發審委就按這個過審,市場按這個定股價,實現金融行業的一大進步!
我覺得財務分析是一個系統和靈活事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企圖按某一套路或某一指標作出判斷的,輕則錯過機會,重則血本無歸。


ROE


推薦閱讀:

24 歲時應做哪些事?如何鋪墊未來?
有名的悖論有哪些?
你認為日本新生代演員(30歲上下)里,演技最好的男女演員分別是誰?
如果北京爆發喪屍病毒,逃跑路線是怎樣的?
有哪些平平無奇兩樣東西結合在一起之後大放異彩的例子?

TAG:調查類問題 | 財務 | 個人投資 | 財務指標 | 企業財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