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的體育官員考核中,一塊奧運會金牌可以抵全運會兩塊嗎?

看了好幾期老梁的奧運評書,他提到,對於國內體育官員來說,奧運只是個中考,全運會更重要,是大考。各省要爭奧運金牌的歸屬,有一個原因是一塊奧運金牌在全運會抵兩塊金牌,似乎後者才是目標。這個說法有道理嗎?如果屬實,怎麼個抵法?全運會不用比賽嗎?很想知道。


樓上幾位大俠已經說的都差不多了。總之,超級複雜。
俺作為運動員男家屬,再補充點有意思的細節

奧運會單人項目取得金、銀、銅牌,一律*2計入次年的全運會;破世界紀錄算金牌*1。奧運會雙人或多人項目的金、銀、銅牌,*1計入次年的全運會。理論上,一名運動員在奧運又拿金牌又破世界紀錄,相當於給本省次年全運會提前拿到金牌*3。
不過,競技體育中不同項目,視其社會影響力、全民普及程度、領導重視程度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具有不同的檔次地位。就象前面有大俠說的,足籃排三大球若能在奧運會上奪取獎牌,分別按照*3、*2、*1的標準計算。
在其他「重點競技體育項目」上,取得「歷史性突破」的,也會按照*3的標準執行。2004年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取得男子110米欄金牌,這是俺國在男子田徑這一過去一直被歐美壟斷的重要項目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含金量極高,意義極其重大,自然就能享受到與足球相當的最高規格。

另外,計算方法最複雜的,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用人單位與原人才輸送單位共享成績」制度,這是我國文體事業中省一級的「山頭主義」和「地方利益特色」特色的集中體現。
這個說起來有點複雜,話比較長——
我們都聽過總設計師的一句名言「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把主語從「計算機」換成「體育」,也挺合適。體育更是要從兒童階段就開始的一項事業。
俺國舉國體制的體育培養制度,按照從小到大、從基層向上輸送的次序,大致是各市(縣)業餘體校—→各市(縣)專業體校—→省隊—→國家隊,以這個程序逐次選拔體育人才。
就如俺文字上面一段里提到的,不同的項目,受重視的程度不同。足籃排三大球,乒羽網三小球、田徑舉重、游泳跳水等等,這些受眾面廣泛、社會認知程度高的項目,自然也受領導重視,哪怕經濟基礎再窮的省份,也好歹養出一隻專業隊伍撐門面。更不要說象足、籃兩大球,早就實現了深度商業化的職業聯賽了。
但是,體育中還有好多偏門冷門項目,中國人還不太接觸、不了解,社會上不太關心的項目,比如說曲棍球(棒球)水球手球射箭等等(包括部分地域性色彩強烈的冬奧會項目,通常都集中在北方几省運動員,南方省份在冬奧會項目上是先天弱項)
對於這些偏門、冷門項目,各省體育局培養運動員人才,最常見的是兩種方法——

A、第一種叫大項目調濟。
有誰聽說過京劇演員「分科」這個特定名詞嗎?就是京劇學徒,從小在戲班子里學的是一樣的基本功,練過幾年之後,師父按照他們不同的身體素質和形象氣質,再讓他們去專攻生、旦、凈、丑不同的角色。
青少年體育運動員在專業體校階段,同樣有類似階段。剛開始一大撥人,統一算做田徑運動項目下面,都在田徑隊里,練過幾年後,教練挑選出一些「好苗子」,專攻具體的重點項目。但還剩下好多沒被看上的「一般苗子」,一個個才十幾歲,離退役還遠著呢,文化課又趕不上,咋辦呢。最常用的就是從大項目上往冷門項目上「調濟」:這幾個射箭去吧,那幾個練曲棍球去吧。這些人就從田徑大隊給踢到一個以前他(她)們從來沒接觸過的冷門項目去了。08年奧運會女子射箭冠軍、山東青島的張娟娟,就屬於這種情況,當初是田徑隊,不被教練看好,調去射箭了,沒想到無心栽柳柳成蔭。
其他重點大項目,也是如此。游泳領隊教練看不上的,一聲令下,都去試試水球項目,死馬當活馬醫吧。

B,第二種,用冠冕的話說,叫人才引進(輸送)、「轉會」;用很現實的話說,叫「移民運動員」。
各省的體育局的領導官員,和中國官場的官僚風氣一樣,很現實甚至很勢利,就認成績,就在乎政績。這點不用筆者再具體展開,想必對官場風氣略有接觸的人,都能有一二體會。
對於那些偏門冷門小項目,或者筆者前述帶有地域色彩的項目,很多省無人才儲備,領導也不太重視,全無基礎。通常採取臨時招人的方式應付全運會。或者,在體育行業發展形式發生變化時,採取臨時招人的方式,變通解決。
為了降低話題的沉重色彩,俺用一個開玩笑的例子來說明——
比如說,冬奧會因為典型的氣候環境色彩,競技項目並不適合在南方省份開展,在南方沒啥基礎。但是,隨著中國在最近幾屆冬奧會上成績的穩步提高,特別是又剛成功申辦了冬奧會。冬奧概念在最近幾年也就熱起來了。
政府官員對這個事也是很敏感的。假設海南省主管體育事業的相關省級領導,腦子一熱,咱也要重視下本省的短道速滑運動。
底下的人一聽,領導這是吃錯藥了吧,腦子燒壞了說胡話呢。滑冰?咱海南上一次下雪可是前清光緒十九年!
可是領導發話,不能不執行啊。相關負責人想的捷徑,是北上東三省,與黑吉遼三省體育局溝通,引進人才。
你想引進人才,那對方能輕易放走人才么?
肯定不會。
這就涉及到中國體育人才交流中的一些特色(或者說弊端)。
假設東北某省短道速滑隊有專業隊員20名,業餘隊員10名。領隊和教練其實只想把成績最好的前5名留下,為了讓自己有選擇的餘地,放寬到留下成績最好的前10名,達到二選一。
剩下的10名專業+10名業餘,就是應付其他各省來挑人的。這個時候,他會把10名成績最好的雪藏起來,再火線把10名業餘提成為專業。最終把20名專業短道速滑運動員放到從各省前來挑人的領導教練面前,包裝一凡、誇讚一凡,將這些他挑剩下的人推銷出去。
因為年輕運動遠的可塑性強,發展潛力還很大,現在成績一般,不等於未來不會突飛猛進後來居上,其中存在「撿漏」的幾率。要知道這種一鳴驚人的「黑馬」型青年運動員在國內外體壇上也是很多的。所以東北某省這20名運動員推銷出去的同時,甲方(人才輸出單位)與乙方(人才引進單位)之間有個協議,在協議規定期,如果該運動員成為「黑馬」,他在國內外重要賽事上取得的成績和榮譽,以及其他一系列關聯利益,由甲、乙雙方分享。
又因為乙方是來要人求人的,所以在交易中,甲方自然保持主動。乙方不同意這份協議,甲方就不放人。很類似我們往電腦上安裝正版軟體時必須要經過的版權說明程序,你不點擊I agree,就別想next。

反過來,再說乙方。他對甲方這些小心思,包括自己留下好苗子的這種私心,其實都是明明白白的。而且,通過「撿漏」,從這些引進人才里發現黑馬的概率也不高,希望不大,他去引進人才,主要是應付領導「完善我省競技體育項目建設」之類官僚色彩濃厚的形式主義工作,並不指望這些引進人才能在賽事上起到什麼作用。
所以,很多做這種體育人才引進的省份或單位,對引進的外省體育人才,也是不冷不熱的態度。而且通常是短期行為,到這個新省新單位三、二年,如果在最近一次全運會或其他賽事上沒取得成績,就被裁撤掉了。這個引進人員,就變成了乙方不要,甲方也不會讓他回來的三無失業人員,個人處境非常心酸。

俺家那位,當初就是這種移民運動員,也是因為沒取得什麼成績,被乙方拋棄,甲方那裡也回不去,萬幸是北京城市戶口,家境還算小康,趕緊果斷退役專業了。她的好友閨蜜也是移民運動員,成績比她好,「移民」到另外一個省,剛開始能出點成績,還在全運會上拿過獎牌,參加國家集訓隊和奧運會前的全國選拔賽。但是幾年後身體狀態不行了,照樣被乙方拋棄。這時,好幾年耽誤了,歲數大了,自己在其他方面又無一技之長,情況就不太好了。

另外,因為中國體育的舉國機制,運動員的薪資待遇其實不高。俺家那位當初剛「移民」時,居然被告知是「試用」,儘管有國家體委/體育總局/原省體育局頒發的運動員等級證件,但在「移民」省依然被視為臨時工性質,沒有正式工資,只有訓練、營養等名義的補貼補助,每個月到手還不到700塊(管吃管吃住),全靠家裡接濟。人家意思特別明確,必須在重要賽事上取得成績,領導認可了,才給你轉正。
她那朋友兼閨蜜因為取得成績,的確專政了,工資也2000多,加上補貼補助3K多不到4K。拿了獎牌或取得名次,省體育局發幾萬獎金,但幾年後狀態下滑,被人家掃地出門,退役後生活很步順。日子不好過

筆者提到的這種體育人才引進特色,也體現在包括全運會在內的國內外賽事上。當一個移民運動員在全運會上取得獎牌名次,通常除以2,由現身處隊(人才引進單位)與原單位(人才輸送單位)各得一半。
在全運會的參賽方中,除了各省、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外,還有解放軍、通信等代表
隊(過去還有前衛、火車頭、煤礦、金融、水利等大型全民所有制國資壟斷行業代表隊)
這裡面,除了解放軍是體育強隊外,其他的代表隊在體育人才方面並步突出,尤其是通信代表隊這種新出現的,在全運會上基本沒啥表現。這些弱省弱隊,時常是引進體育人才的乙方。
對於國家體委、體育總局來說,對於這種普遍存在的人才跨省引進,甲乙雙方分享現象,也時常採取「民不舉官不糾」的態度——這種人才流動,沒有明文規定他是否合法還是不合法,但只要甲乙雙方都認同,上級部門也就不便說閑話了。


張公子說得基本不錯,不過奧運金牌在全運會的換算規則甚是複雜,可以總結為:

單人項目:+2
兩人或多人項目:+1,但小球即便有多人也最多+2,大球沒限制
向解放軍隊輸送人才:給原輸送省份+2(單人),或+1(多人)
創造世紀紀錄:再+1

從上述規則的細化程度可以推想出各省在體育政績的競爭何等激烈。在奧運發生「內戰」時,老百姓眼裡都是中國運動員,誰拿金牌誰拿銀牌無所謂,在各省體育局官員眼裡可是天差地別。

把這個有中國特色的「金牌統計學」列出來讓大家開心一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競賽規程總則》

(六)運動員在第29屆夏季奧運會和第20屆冬季奧運會上獲得前8名成績,將分別計入運動員註冊的代表團獎牌總數和總分內。統計辦法為:

單人項目:每獲1枚金(銀、銅)牌,按照2枚金(銀、銅)牌進行統計;每獲一個名次,分別按照26、22、20、18、16、14、12、10分進行統計。

兩人項目:每獲1枚金(銀、銅)牌,每人按照1枚金(銀、銅)牌進行統計;每獲一個名次,每人分別按照13、11、10、9、8、7、6、5分進行統計。

兩人以上項目(足球、籃球、排球、手球、曲棍球、棒球、壘球、水球項目除外):每獲1枚金(銀、銅)牌,每人按照1枚金(銀、銅)牌進行統計;每獲一個名次,每人分別按照13、11、10、9、8、7、6、5分進行統計。如同一代表團在同一比賽項目中有兩名或兩名以上運動員,則該代表團只按照2枚金(銀、銅)牌和26、22、20、18、16、14、12、10分進行統計。

足球、籃球、排球、手球、曲棍球、棒球、壘球、水球項目:每獲1枚金(銀、銅)牌,每人按照1枚金(銀、銅)牌進行統計;每獲一個名次,每人分別按照13、11、10、9、8、7、6、5分進行統計。

(七)實行兩次計分的解放軍運動員在第29屆夏季奧運會和第20屆冬季奧運會上獲得前8名成績,在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上按照兩次計分辦法進行統計。具體統計辦法為:

單人項目:每獲1枚金(銀、銅)牌,按照2枚金(銀、銅)牌統計給運動員原輸送單位;每獲一個名次,分別按照26、22、20、18、16、14、12、10分統計給運動員原輸送單位。

兩人以上(含兩人)項目:每獲1枚金(銀、銅)牌,每人按照1枚金(銀、銅)牌統計給運動員原輸送單位;每獲一個名次,每人分別按照13、11、10、9、8、7、6、5分統計給運動員原輸送單位。如同一輸送單位在同一比賽項目中有兩名或兩名以上運動員,則該輸送單位只按照2枚金(銀、銅)牌和26、22、20、18、16、14、12、10分進行統計。

(八)運動員在第29屆夏季奧運會上每創造一項奧運會項目世界紀錄,增加1枚金牌和13分計入運動員註冊的代表團獎牌總數和總分內。

實行兩次計分的解放軍運動員在第29屆夏季奧運會上每創造一項奧運會項目世界紀錄,增加1枚金牌和13分計入運動員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兩次計分代表團獎牌總數和總分內。

具體加分加牌辦法為:在奧運會設置的比賽項目(小項)決定名次的決賽(不含預賽、複賽、資格賽等)中,運動員所獲名次的最好成績超過本項目決賽前的最新世界紀錄,則按1枚金牌和13分進行統計。


謝邀。

全運會本來想法挺好。全國運動會;奧運會前一年順便閱閱兵。但領導們可厲害了,硬把全運會擰成了體育GDP,全運會金牌數是政績,影響加官進爵的。
以前,奧運金牌帶到全運會時,只算一塊全運金牌。但後來,地方都太重視全運會了,影響到奧運熱情了,國家體育總局為了激發地方無條件支持奧運,就土法土製,一塊奧運金牌可以算成兩塊全運會金牌。但是,如果奧運金牌是雙人及兩人以上的團體項目,好像還是只算一塊——似乎演算法是,比如我張佳瑋和史努比拿了奧運會羽毛球混雙,我是江蘇人他是鐵嶺人,最後好像只能各算一塊。不太確定。

總之全運會的奇葩事兒多了。比如為了地方政績,基本舉辦地都基本會是金牌榜首,而且簡直是興奮劑試驗場。還是那句話,在我國只要領導插手的地方,那就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言簡意賅:體育官員指的誰?奧運金牌對於體育總局的每個項目管理中心(總局體育官員)是政治任務,對於各省級體育局多是榮譽象徵;全運會對於各省級體育局(省級體育官員)是政治任務。考核是考核誰要清楚,所說金牌互抵,有些項目針對的是國家隊教練。


此政策已取消
http://sports.people.com.cn/n1/2016/0726/c22155-28584150.html
奧運選拔氣象新 源自與全運「鬆綁」

里約奧運會還有十天揭幕,各奧運陣容也陸續出爐。與以往「緊張」氣氛不同的是,各地方體育主管部門對本地隊員入選奧運代表團不像過去那麼「用心」,「跑名額」和「做工作」現象大為減少,這都緣於國家體育總局出台了奧運成績不與全運會掛鉤的政策。

我們知道,國內全運會舉辦時間在奧運會後的第二年,一來參加完奧運會的老隊員還能堅持一年為地方作出最後的貢獻,二是奧運會上取得了成績便於計入全運會的排名。正是由於一塊奧運金牌抵兩塊全運會金牌,導致地方體育主管部門為了地方利益千方百計讓本地隊員入選奧運陣容,不僅扭曲了體育精神而且滋生了腐敗。為徹底改變這一現象,體育總局在下發的第13屆全運會競賽規程總則中,刪除了奧運會成績計入全運會的條款。

這一政策的改變,徹底將地方和國家隊「從利益上進行了切割」,國家隊隊員在奧運會上奪得金牌不再惠及地方,地方要在全運會上取得佳績必須憑真本事,正緣於此,地方對於奧運名額不再「錙銖必爭」。由於奧運選拔只跟運動員個人有關係,總局各體育中心的壓力也減輕了許多。


如果你弄懂了,恭喜你,你基本了解的全運金牌知識已經和一名體育記者(苦逼的體育記者飄過。。。)相同,而且數學成績也已經達到了小學奧數水平。好了,下面以遼寧全運會為例:
首先,簡單的,除去三大球項目和手、曲、棒、壘、水、橄欖球項目之外,其它的都是冠軍一塊金牌。
然後,三大球,第一名3塊金牌,第二名2塊,第三名3塊。然後第四名就是3塊銀牌,以此類推。。。
手、曲、棒、壘、水、橄欖球項目,第一名2塊金牌,第二名2塊銀牌,第三名2塊銅牌。

然後,接下來,就是牛逼無敵的奧運、冬季奧運的代入法則了,希望你沒暈過去(阿門)(來自國家體育總局):
單人,雙人,兩人以上單人項目:每獲得1枚金(銀、銅)牌,分別按照2枚金(銀、銅)牌進行統計;
兩人和兩人以上項目:每獲得1枚金(銀、銅)牌,每人分別按照1枚金(銀、銅)牌進行統計;如同一單位在同一比賽小項上有兩名或兩名以上運動員,則只能按照2枚金(銀、銅)牌統計;
集體項目:足球、籃球、排球(不含沙灘排球)、手球、曲棍球、水球、冰球項目:
每獲得1枚金(銀、銅)牌,每人分別按照1枚金(銀、銅)牌進行統計;如同一單位在同一比賽小項上有4名或4名以上運動員,則只能按照4枚金(銀、銅)牌統計。
此外,奧運會單項決賽中新世界紀錄=全運金牌×1
解放軍運動員所獲得的奧運金牌依然適用全運會兩次計分的分配原則。
參賽運動員中有實行奧運會聯合培養的,只統計給運動員註冊單位。
兩個單位之間簽署聯合培養協議的運動員在第30屆夏季奧運會上所獲成績,雙方以協議計分方式,即按照運動員奧運會所獲成績的50%分別計入運動員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註冊單位和聯合培養單位的獎牌數。
特別說明:足球、籃球、排球(不含沙灘排球)、手球、曲棍球、水球、乒乓球[微博]、羽毛球[微博]項目的運動員不能簽署第30屆夏季奧運會聯合培養協議

另外
遼寧是近幾屆全運會來唯一沒能獲得冠軍的東道主。
以下是全運會的獎牌榜前十名:(來自官網)
省份 金牌 銀牌 銅牌 總牌子 總分數
1 山東 65 47.5 43 155.5 2895.5
2 遼寧 56 49.5 39.5 145 3143
3 廣東 50.5 34.5 36 121 2696.5
4 上海 45 48 36.5 129.5 2460
5 解放軍 45 38 37 120 2327(我提醒下,一般各省排名不把八一的算進去。)
5 江蘇 45 35 37 117 2588
6 浙江 35 20 39 94 1718.5
7 北京 33 28 25 86 1682
8 黑龍江 22 15 29 66 1366.5
9 天津 20 14 11 45 988
10 福建 18 23 22.5 63.5 1402.5

恭喜你看完了。。


乒乓球金牌匯率反過來算


全運會乒乓冠軍比奧運冠軍更有含金量,所以馬龍全滿貫很牛逼應該是第一個。
全運會很多項目成績比奧運冠軍甚至世界紀錄都高,充分說明社會主義優越性


簡單來說,國家隊是以奧運會金牌為目標的,而各省市體育局真的就是以全運會為終極目標的,這也是體育總局沒辦法,才想出來的辦法,為了更大的提高各省市參加奧運會的積極性,1塊奧運金牌抵2塊全運金牌


能把全運會獎牌的計算方法的弄清楚的人
下一個目標肯定就是會計師


其他的不知道,但是乒乓球得反過來


足球一塊抵N塊,N大於等於10!


乒乓球:what?


舉重之痛


哪有那麼複雜,兩者的受體都不一樣,沒有可比性。

全運會是各省之間比,是各省的體育局和項目中心的考試項目。全運會的目的是為了選拔各省優秀隊員,組建國家隊。所以省里都希望自己的隊員拿了名次進入國家隊。

奧運會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比,這是國家各個項目中心的考試項目,其實更多的情況下是群眾更加關注,讓項目中心有輿論壓力。當然拿了冠軍的運動員所在的省份也是驕傲的,也會有一些獎勵。但是其實國家隊的訓練效果是國家項目中心負責的。

同理,在一些市體育局,他們的考試項目就是省運會,爭取把自己市裡面的運動員送到省隊。

所以,全國各級體育官員那麼多,不能一棒子打死都是用一個標準。不同級別的官員也是根據不同級別的比賽來評價其功績的。


現在全運會都沒金牌了好么


推薦閱讀:

TAG:體育 | 奧林匹克運動會? | 全運會 | 2012 年倫敦奧林匹克運動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