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動漫人物顏色和造型奇特的頭髮沒有如現實中令人產生違和感?
感謝邀請。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我最近在看遊戲《最終幻想15》的預告片時也想到這個問題,所以要認真解釋一下。
首先比較一下二次元和三次元的差距:
在我那個年代,曾經有個遊戲人物非常受歡迎,那就是八神庵(暴露年齡鳥~~)。以下為著名畫師森氣樓為其所做的帥氣圖:而現實生活中,如果有人這樣穿著打扮,如下圖:
咳咳,民間說法叫「洗剪吹」、「殺馬特」、「肥豬流」,學術說法叫「後現代」、「超現實」...
我想,如果不是COSPLAY,木有人在現實生活中穿成這樣吧...
回到題目:為何動漫人物五顏六色的髮型木有違和感?這裡要介紹一個重要理論:當一個擬人體(2D也好,3D也罷)與人類相似程度超過75%,不相似的部分會非常刺眼。人會自動忽略那極為相似的的部分。如果技術夠牛,相似度上升到99%,大家會再次接受接受擬人體。經知友@鄭思晴 提醒該理論稱為「恐惑谷」現象(在此鄭重感謝orz)。
這個有趣的理論來自日本的模擬機器人學家。你知道,日本人對於「機器人」有著某種變態的愛,有不少研究者在研究製造模擬機器人。實際上,他們在模擬機器人的製作即使不是以假亂真,也是惟妙惟肖,比如:你大概可以分別出何為真人,何為機器人。看到這幅圖,你的第一反應是「尋找不同點」,而不是感嘆「哇塞!真的很像!」
你大概可以分別出何為真人,何為機器人。看到這幅圖,你的第一反應是「尋找不同點」,而不是感嘆「哇塞!真的很像!」
動漫人物——我想題主是指2D人物吧——擬真度其實很低,你本能的將其劃分為「非人」,並在動漫人物和現實人物之間尋找相似點。因此就算動漫人物打扮得再奇形怪狀、五彩斑斕,因為你心中已經將其預設為「這本來就是假的嘛」,所以不會產生違和感。
但是,如果動漫人物以3D擬人,情況就不同了。以遊戲《最終幻想》系列為例,當這部遊戲剛剛轉型為3D時,由於人物擬真度不高,所以大家接受起來並無難度;但是隨著近幾作的擬真度越來越高,違和感也出現了。我來貼圖比較一下:7代的Cloud有著標準的洗剪吹髮型,但是由於當時CG技術還比較落後,所以大家接受起來並無難度。相反,當年我第一次看到3D版的最終幻想7,整個人都驚呆了:「遊戲技術真是一日千里!萬歲!」
而到了最終幻想7電影版,情況就有點不妙了:在人物擬真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Cloud的洗剪吹髮型就很扎眼了。更糟糕的是,全片主要人物沒幾個髮型正常,整部電影就像一場大型3D人物Cosplay(唉,日本人的電影理念啊...我就不吐這個槽了...
Square Enix的遊戲設計師野村哲也以其設計人物的洗剪吹髮型聞名。他包辦了自7代以來至今除了9代、12代的人物設計,最新作品就是最終幻想15。到了這代,人物型的洗剪吹造型已經令我無法忍受了。因為到了15代,3D技術使人物的擬真度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髮型穿著上的超現實感會造成觀眾的不適感:最終幻想15男主角造型。我看到這造型的第一感受是:「媽蛋最終幻想要是再不換人設遲早要毀在野村爸爸手裡啊摔!!」
最終幻想15男主角造型。我看到這造型的第一感受是:「媽蛋最終幻想要是再不換人設遲早要毀在野村爸爸手裡啊摔!!」
而將最終幻想15的男女主角換成2D漫畫版:趕腳是不是好了許多?就讓洗剪吹回歸到超現實的領域去吧!
趕腳是不是好了許多?就讓洗剪吹回歸到超現實的領域去吧!
綜上,這依然是人的心理作怪,在「相似」與「擬真」之間尋找平衡。本文收藏次數已是贊同次數的兩倍,感謝各位主且噴且收藏就是不贊同的全無違和的傲嬌行為。對於偏題:
如果題目是「為什麼動漫人物頭髮的奇特的顏色和造型沒有如現實中令人產生違和感?」的話確實偏題了,但題目偏偏是:「為什麼動漫人物顏色和造型奇特的頭髮沒有如現實中令人產生違和感?」,也就是說,有可以理解為「動漫人物顏色」和「造型奇特的頭髮」的餘地。所以不算偏題。相對的,筆者覺得最高贊拿大量遊戲的例子作分析,才是真正對題目「動漫」這個詞的偏題。
僅就動畫中顏色答題。本答案將與本題其它答案的側重明顯不同。因為動畫中的顏色往往在本身的藝術性之外,會有為了達到繪畫美術和角色性格的統一以及凸顯敘事主題的目的,而不是像現實生活中純粹為了美的實用性。譬如筆者在動畫考察11 在盛夏等待的五大主題(那朵花,拜託了老師,龍與虎,我的女神,E.T.) - 動畫考察 - 知乎專欄里就舉過動畫導演長井龍雪運用顏色的例子:
2. 命運
在談第二個主題之前,有必要將《龍與虎》(參考閱讀:動畫考察4 被事先決定命運的孩子們——關於龍與虎的歷程 - 動畫考察 - 知乎專欄),《那朵花》,《在盛夏等待》這三部作品的導演長井龍雪在作品OP、ED中所呈現的一種「角色與顏色」的演出特徵提出來說說。作為近年來當紅動畫導演的長井龍雪,其擅於運用食物來作為舞台道具描繪人物的心情變遷和人物關係的變化的特點已經在動畫考察1 那朵花初探 - 動畫考察 - 知乎專欄里有所分析。然而在他所導演的OP、ED中,以至於片中「用顏色來象徵角色」的特徵也同樣是十分明顯的。
動畫的核心就是其表現的近乎無盡的可能性,而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顏色的可控制性了。首先我們將長井導演所主要使用的幾種顏色的含義做個總結。其中補色的意思是指某兩種特定的顏色,在繪畫美術、色彩或是光學系統中,該顏色與其「互補色」混合後將呈現特定效果。就是說,兩種顏色(等量)混合後呈黑灰色,那麼這兩種顏色一定互為補色。這種互為補色的顏色組合處於色相環中正相對的位置關係。
紅(補色為天藍色) 在色彩的光譜中,紅色是最為濃烈的顏色。這種顏色是一種讓人感受到熱情和能量的顏色,它給予精神以刺激,表現出活力和肉體上的力量。紅色的特徵有頑強任性、積極性以及力量等等。過火了就會發展為憤怒、激怒,以至於反抗心理。
橙色(補色為藍色) 處於紅色和黃色之間的顏色,同時擁有紅和黃色雙方的性質。作為像紅色一樣具外交性和獨斷性的顏色的同時,也接近黃色而有著活動性,給人以輕快的印象。該顏色表現出自然而坦率的開朗性,不僅會帶給人以自信、勇氣、開朗、自發性和積極的姿態,也會帶來健康和活力、創造力和喜悅。這個顏色的特徵是交流、行動、冒險。而在負面也會含有傲慢和具有威懾性的態度的可能性。這會以貪圖華麗、具有自我顯示欲的形式展現出來。而在弱的一面則會和憂鬱悲傷相連結,極端的時候會以沒有活力和具有破壞性的態度而展現出來。
黃色(補色為紫色) 展現出了知性和好奇心。會給人情緒高漲、帶來精神的感覺。暖色中也算是最為明亮的這個顏色,給人以光芒和希望,以及一種會萬事順心如意的感覺。這種感覺就好似會打開人的心扉,使人奮發進取。和黃色一致的,有眼識、洞察力、決斷力等性質。在負面,則會有破壞性的地方,過於深謀遠慮的思維方式、惡意、恭維等等。這些都可能發展為與精神憂鬱、深刻的悲觀主義等相關的極端消極態度。
綠色(補色為洋紅,粉色) 表現出平衡和調和。有著安全和自由、不給他人添負擔的中立形象。給人帶來寬容、擲地良識、良心性行動和理解力。這個顏色有著安全和保護等的形象,會營造出一個適於做出決斷的氛圍。綠色是生命復活的契機,展現出發展的精神。在負面,則會有淡漠而不關心、不安感、過度的提防、疑念的弱點。最壞的時候則會引起停滯或墮落。
天藍色 (補色為紅) 追求變化,總是生機勃勃的顏色。有著熱情開放的性質,自由而有益的使人感覺神采飛揚的顏色。這個顏色給人以變化、變身的機會。在負面,則會有因為不成熟而煩惱並導致混亂、不能前進等問題。其可能含有的孤立感和孤獨感更是消極的特徵,帶來在感情面的不直白明快的問題。
藍色 (補色為橙色) 這個顏色是冷色,其寂靜、誠實帶來獻身和信賴。藍色的安詳還會帶來和平、誠實,以及美妙的放鬆感和治癒感,並具有吸引人的能力。在負面,則會有容易起疑心和不夠現實的一面。這個顏色有著會太過放鬆散漫而走向自我滿足的危險,最終容易落為沒精打採的狀態。
紫色 (補色為黃色) 這個顏色與藝術才能、忍耐力和體諒關懷相關。其光滑寂靜的力量展示出的是一種實踐性的理想主義。在負面則有一種容易忘事和缺乏忍耐力的缺點。代表了不現實的理想主義,容易惡化成自尊心過高、傲慢、墮落。
洋紅(粉色)(補色是綠色) 溫柔、溫暖地給觀者以保護的顏色。所有顏色中最為洗鍊的顏色,因為其表現出了一種純粹的理想主義。這種顏色所特有的就是一種獻身、尊敬、感謝的感情。
接著就是例子了,例如在《交響情人夢》後期ED中將千秋和野田惠染成粉紅色,
《龍與虎》中將逢坂大河染成偏紫的粉紅,
御坂美琴則完全是粉紅色,
《龍與虎》前期的OP,ED以及後期ED中也有這種現象,前期OP中標題的背景以及綢緞顏色暗示了四個主要人物的顏色,
前期ED中則是用傘的顏色描述了包括亞美在內的主要女主角的性格顏色,
到了後期ED中則乾脆將各個角色染成了龍兒的顏色,
曲名的「Orange」也是顧名思義。
而《電磁炮》中下回預告中的橙色也是想要表達這種意思。
這些例子在近期的《那朵花》和《在盛夏等待》中也能找到。其中角色間的關係是通過互為補色的形式互相暗示的這一點也是極為明顯的。例如《那朵花》是OP中人物背景的顏色從小時候的綠色背景
變成了長大後的天空的天藍色背景,
ED中則是傘的顏色決定登場的女主人公們的性格特徵,
《在盛夏等待》ED中的六人所站成的一個圓更是對於色相環的一個直接象徵。
上文雖沒提到具體含義,片尾的黑星星配白背景和白星星配黑背景的變換也是一種「從宇宙繁星的夜空(黑背景配白星星)到無窮可能性中的一個個互不相連的個人世界的子宇宙(白背景配黑星星)」的運用顏色表達含義的過程。
在用較大的篇幅說明完這個用顏色象徵角色的手法之後,再來看《在盛夏等待》ED,就會發現色相環里存在著唯一沒有與她互為補色的角色,那就是黃色的山乃檸檬。
她是一個一開始充滿謎題的角色:高中三年級的女生卻一直穿著跟大家不同的校服,吃著與她身型不搭的大號盒飯,勸大家喝疑似含有酒精的飲料,她不但出手不凡,彷彿還能洞察一切,在每個關鍵鏡頭用她的攝像裝備記錄下來。雖然在最終,我們發現她其實就是MIB外星人對策本部的一員,
但是更值得我們注意的就在於,她和《龍與虎》中的川島亞美一般,是一個獨立於海人等人的世界的一個獨立的觀察者,也就是在動畫考察4 被事先決定命運的孩子們——關於龍與虎的歷程 - 動畫考察 - 知乎專欄中提到的天使般的存在。
正所謂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正因為她是唯一一個處於這個「廬山」世界之外的人(校服不同正是表達了她的身份),她才能作為這個故事的真正「導演」去記錄下這段回憶。正所謂「導演」是決定故事命運走向一般,檸檬在各個關鍵鏡頭通過她的道具劇本決定、攝像設備記錄了海人和貴月學姐的命運,可以說某種程度上也正是她改變了大家的命運,這一點是只能將自己降為凡人與命運無力抗爭的川島亞美所不能做到的。其他作品中我們也可以舉出被大家譽為檸檬的前身的《拜託了老師》中的森野莓,
和《那朵花》中昵稱波波的鐵道。
前者雖然在關鍵關頭促使緣川小石跟草薙桂一時性地在一起,卻最終難逃「停滯」的命運,還被草薙桂的行為所救;後者則是一開始看穿大家對面麻的思緒,用他的幽默和開朗使得大家齊心合力實現面麻的願望,卻在最後的一集吐露「面麻是溺死在自己面前的」這個壓抑許久的心聲,而他自己結果只是想要減輕當時的罪惡感,才受命運所趨將大家聚集在一起的。他們雖然都在其餘主人公所處的命運之外,卻都難逃最終受到命運影響的結果。然而,仔細想想,山乃檸檬又何嘗不是如此?正如檸檬所象徵的酸澀嫉妒的含義一樣,她雖然最終轉學,並風光地回到了MIB本部,然而正如她本人所說,她的電影是還缺少一個結局的。而這個結局是需要貴月前輩才能完成的。正像這部作品原作名義的「I Chi Ka」是由來於貴月前輩的名字一樣,光有導演是決定不了命運的,關鍵還需要主演的人。於是,檸檬的轉學所象徵的、意識到自己不能完全左右命運的退場也就成了必然。
閱讀全文:動畫考察11 在盛夏等待的五大主題(那朵花,拜託了老師,龍與虎,我的女神,E.T.) - 動畫考察 - 知乎專欄
本文出自:動畫考察 - 知乎專欄
【專欄已於2016.6.26開啟讚賞,您的讚賞將直接幫助豐富和提升對動畫的考察】
我感覺是因為動漫裡面的環境和現實相比鮮艷不少,頭髮也就不那麼引人注意了
特意來贊同 @丁勾 回答的。
基本認同他的分析(以及他的配圖,那是配得相當到位!)。
個人以為,需要補充幾點:
1、動漫人物角色的非現實性
事實上,所有動漫人物基本都屬於架空概念的造型藝術角色,因此動漫角色的整體特性是由其所屬的故事內容決定。在文化藝術創作領域中,動漫角色是構築一個全虛擬藝術造型世界的基本元素,所以動漫角色具有很強的非現實性,設計時就會允許對現實人物造型進行一定程度的藝術改造、加工和誇張。
這就是非現實動漫造型的一個典型範例,從五官的誇張度很容易看出來。
2、動漫人物角色造型的藝術誇張度
基於動漫人物角色的非現實性,人物設定的藝術造型對藝術誇張程度並不設限,可以很寫實,也可以很誇張。即使基於現實所創作的人物角色,依然會給予一定的誇張,這可以從寫實派漫畫作品中看出,譬如歐美漫畫中的超人、蝙蝠俠等,均基於寫實人物造型,只做了適當的面部和體型的結構誇張,所以他們的髮型也只做了小幅誇張。而部分動漫影視作品或遊戲作品,其人物造型則根據故事內容整體做相應的誇張設定。
這個就是基於寫實基礎的動漫人物角色造型,所以五官只在結構有誇張,造型方面無誇張。
3、動漫人物角色造型的整體性
針對動漫人物角色的整體造型進行設計,這是一個動漫人物角色面部與髮型是否協調的關鍵所在。一個寫實的人物造型,必須配以相對寫實的髮型;而一個誇張的人物造型卻可以有寫實和誇張的兩種選擇,其誇張程度則必須以角色自身的誇張程度為標準。
在 @丁勾 配圖中森氣樓的人設就屬於寫實造型,八神的髮型基本源於寫實,但為突出其角色的易怒、狂暴等特點,將顏色設定為紅色,同時與其服裝的紅色相搭配,顯得比較協調,古列的板刷頭在森氣樓的設定下就略有點怪異了(回憶一下吧)。這就是人物造型寫實化必然產生的問題。同理,FF VII的問題也在於此,人物整體造型越來越寫實,但還必須保留其初期設計中的誇張髮型,就很難達到協調統一的整體性。
(這裡稍微提一下「擬真度」,相信 @丁勾 所說的應該是「寫實度」,是相對於「誇張度」而言。常說的「擬真」應當屬於製作工藝範疇,而「寫實」與「誇張」則屬於藝術創作範疇了。比如功夫熊貓,其造型的擬真度相當高,但其誇張度也很高)
例如,我們看到的這類就屬於寫實造型,同時擬真度很高,整體造型寫實程度協調,這樣的人物走過我們身邊,我們一般接受無障礙。
如下這種造型就屬於誇張造型,髮型偏向寫實,總體協調較好,擬真度高,但人物不能現實化。(這個造型實際上有明顯的日漫風格,但結合了歐美藝術誇張手法,就顯得不扎眼了。)
這種造型就很難被cos,原因在於面部的強烈誇張,因此其髮型也就不能寫實處理。
這個就更誇張了,無論五官還是髮型,這樣的人物無法想像出現在現實中,儘管擬真度很高。
這種介於寫實與誇張之間的,髮型偏寫實,總體服從於五官的誇張程度。
總結一下:
不管2D還是3D、擬真製作工藝繁複或簡單、藝設寫實還是誇張,歸根結底,人物的髮型設計必須與人物面部寫實/誇張程度保持一致,才能維持動漫角色造型的視覺協調性,降低違和感。
樓中有提到"uncanny valley"的答案,我來補充下從資訊理論角度的解釋。
以2d為主的cartoon,anime等中出現的人形角色,無一例外都是在某一個3d真實原型的基礎上進行簡化之後(高維到低維的投射,材質的簡化,光影相互作用的簡化等),再根據設計者的品味,進行(簡化之後的)信息的修改和追加(如修改形狀和顏色)。這些修改和追加的信息和簡化後的原信息是在一個LOD(level of detail,或者說信息的複雜程度)上的。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修改和追加信息(藝術創作的基礎)的技術壁壘,大幅提高了創作效率。
而將經過簡化並追加修改的信息(動漫角色形象)重新在3d現實中重現(如cosplay),是一個反向追加信息的過程。這個「追加信息並保持原數據的特徵」過程在實現上的難度是遠大於信息化簡過程的。
舉個不那麼通俗的例子順便表明一下答主身份。在用Monte Carlo 方法做muVT系統的模擬時,向系統中添加粒子比從系統中移除粒子要困難得多。
其實單單是給2d角色建立3d模型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你在嘗試追加大量原本不存在卻「應符合某種嚴格但沒有準確定義的要求(觀者感到沒有違和感)」的信息。ff15角色的髮型你都不滿意何況真人cosplay。主要還是看臉。
。
。
。
。
。
。
。
。
。
。
。
。
。
。
。
承認吧。就是長的丑,沒別的原因,
我想動畫中人物的各種奇葩髮型與發色沒有強烈違和感 是建立在其中的人物臉部光影等細節 是統一且十分有限的前提下的。
而真實中臉部細節與光影要複雜的多的多的多。因為現實人物的頭髮是一根一根的啊
因為符合大部分觀眾的心理期待
大多數觀眾、讀者在看動漫時,知道什麼是動漫,什麼事真實世界,外加美術風格的影響,會有個比較強烈地潛意識:這些作品裡的東西是不真實,但他們也本就應該這樣。事實上不少人看動漫的人的出發點之一就是為了看些和平時看的寫實電影不同的東西、特別脫離現實的東西,對於發色髮型這些東西,他們的心理準備是非常充分的。涼宮裡的阿虛說過:「在虛擬的世界尋求真實感的人腦子一定有問題」。(當然我不是說題主有問題)同樣地,看動漫時很多人也潛意識裡覺得在一些地方較真是沒有什麼意義的,髮型和眼睛大小的事都是一樣的。
這個是wiki上得藍發色條目下的一張圖。如果不說,可能有不少人都不回留意到這圖中得佛是藍發的。視覺風格對心理預期的影響是很強大的。(這個胸是怎麼回事 (??′? ? `?)??)
這個是wiki上得藍發色條目下的一張圖。如果不說,可能有不少人都不回留意到這圖中得佛是藍發的。視覺風格對心理預期的影響是很強大的。(這個胸是怎麼回事 (??′? ? `?)??)
上面說的潛意識是後天的,因為我們有一定見識的人知道什麼是動漫,什麼事真人片。經驗建立了我們的潛意識。而還不能區分兩者的嬰幼兒就不一定行了。有些小孩在第一次看到動漫時甚至會因為動漫角色眼睛過大而嚇哭。有經驗的人會直接問「為什麼違和」,而不懂的小孩會問「為什麼和我(們)不同」。
如果你真的看到長成hello kitty一樣的貓、喜洋洋一樣的羊、米老鼠一樣的耗子……以及穿褲頭的發糕……你肯定也會被嚇尿的……
難道不是因為動漫人物都膚色好,造型優,發色正?且不論動漫人物那些現實中不可達到的稀奇古怪發色、質感以及自發光屬性,就說現實中一個美白漂亮妞,基本上戴各色發套也都不會太違合。
對於這個題目,我只想回答,毛利·角·蘭。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可是我就是要掛一掛這個腦闊上有包的少女。
心疼新一基,死於女朋友的髮型
感覺他最喜歡的動物應該是獨角獸沒錯
其實 動漫中的人臉也和真正的人臉差距巨大。但是如果把形象照搬到三次元比如做個cosplay,就會覺得髮型是最違和的?——因為髮型可以很容易做到非常接近二次元的原型,人臉基本就光化化妝罷了,基本照搬不了。如果人臉也能原樣照搬,也會非常違和。
簡單一個詞語解釋一切:看臉。
沒人提「恐怖谷理論」嗎?如果朝真人那個方向去做,反而會讓人產生強烈的厭惡和排斥感。恐怖谷理論_百度百科
2D動畫中髮型及人物都是平面,和真人完全不同。比如說這圖中的坂田銀時,頭髮都是勾勒出來的,髮型師不能做到完全還原,因為動畫中有些細節根本沒畫出來。只能大體上相似加上人物的臉也是平面。真人COS出來肯定會有違和感。
[img=1113707240]
[img=1107979408]
[img=1115004368]
看看《最終幻想》中的人物,先真人不會有這種精緻的臉部,PS同樣不行。其次這些動漫中人物的髮型每根髮絲的長短及距離都是經過計算繪製出來的,真人的頭髮要完全還原,這工作量太過巨大。造型師只能還原一個大概。並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動畫中人物頭髮的動態效果,靠定型膏或假髮還原出來不會有那種動態效果。
[img=1113637776]
簡單的來說,顏值可以撐起一切具有違和感的東西。
個人體驗其實只是習慣了而已才不覺得維和。
記得小學還是初中第一次接觸日本漫畫,是對五顏六色的發色很不習慣的,覺得是「壞孩子」才做得事。
後來看習慣了,根本沒注意發色有什麼異於常人之處,倒覺得是因為畫師畫人常常臉容易很像,不得不用發色髮型來區別不同角色。
試想如果現實中所有人都是各種發色,比如在紐約時有見到挑染或全染,或者處於《飢餓遊戲》首都那種環境,也並不覺得維和。然而如果三次元全都膚白貌美如我家沖繩小巨人
Lovelive變成黑白的頭髮散下來不看胸你分得清人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