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容《紐約時報雜誌》的封面設計風格,優秀之處體現在哪?

負責《紐約時報雜誌》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近十年封面設計的人是剛跳槽去 Apple 任職創意總監的 Arem Duplessis 嗎?如何形容他們的雜誌封面設計風格,有何特點?(Google 圖片搜索)

&>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is a Sunday magazine supplement included with the Sunday edition of The New York Times. It is host to feature articles longer than those typically in the newspaper and has attracted many notable contributors. The magazine is also noted for its photography, especially relating to fashion and style... (via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原答案已被刪除,以下是新出爐的...... 希望新答案更對得住22位贊同上次答案的知友。

2013年的最後一天,收到邀請,頓時熱血沸騰,於是開始了第一次答題。事實上,NYT Magazine我沒有看過,只是在網上搜了些圖片,就寫下了現在看來非常粗淺的答案。所以,我做了些功課,現在我重新寫下我的答案,因為英文水平有限,答案中說得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

要對紐約時代雜誌的封面設計風格做個總結,我想先和各位分享一下它的背景:
NYT Magazine的歷史

創刊於1896年9月6日(118年了),最初,它是寬幅紙的(這個我查不到更多資料,也不太能理解)。創刊的第二年也就是1897年,刊登記錄了維多利亞女王的登基鑽禧慶典照片,使雜誌廣受歡迎,並且成為了16跨頁。早期它的作者有非常多的名人:比如: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托爾斯泰Leo Tolstoy、托馬斯.曼Thomas Mann等等。

這段歷史,載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NYT_Magazine,更多內容請查看原文,如果有哪位大神能幫助翻譯,這裡表示感激。

NYT Magazine的定位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is a Sunday magazinesupplement included with the Sunday edition of The New York Times. It is host to feature articles longer than those typically in the newspaper and has attracted many notable contributors. The magazine is also noted for its photography, especially relating to fashion and style.

以上,是維基百科上對NYT Magazine作出的闡述,它就是一份紐約時報周日版的副刊。

以至於,我去圖書館查,最後是在報紙區找到它的,紙張非常薄,估計也就是80g左右,整本刊物也很薄,在100pages以內(我拿到的9本裡面,5本是75p以內,3本是80p左右,1本是98p),也就是50頁紙以內。

所以,現在我明白了NYT Magazine的封面設計為什麼可以不同於其他雜誌,可以如此簡潔,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一本雜誌,雖然它叫「Magazine」。

以下僅憑自己搜集的資料,以我所見,總結一下NYT Magazine的封面設計的優秀之處:
1. 有故事的畫面:
一張會說話的圖片,勝過千言萬語! 封面圖片,至關重要,它往往是一個選題或者是多個選題中,對選題的核心思想作出最有力的視覺詮釋。
其中一類畫面來自於先天優勢,紐約時報海量的優秀照片可以拿來用,
比如:

副標:the 13 leading ladies of 2012.

副標:the 13 leading ladies of 2012.


另一類畫面,應該是來自於設計師的創作,比如「twitter」的這個:


2. 引發思考的標題:
幾乎所有封面,單獨拿出來,就是一則可以參加評選的廣告稿。 絕大部分封面只有一個大標題,副標後面都跟著作者名字,應該是該期主題專欄的作者。
一個獨特的切入點、一幅有意味的圖片、一句點睛的標題,成為了每一期NYT Magazine的固定元素。

副標:let』s ask a guy from Bain Capital(貝恩資本)

副標:let』s ask a guy from Bain Capital(貝恩資本)
最下面小字看不太清楚,有麥當勞,應該是一些商業巨頭。

左下角小字是:but has tennis left him behind?by…….

左下角小字是:but has tennis left him behind?by…….

最下面小字是:the obama campaign"s digital mastermind cash in. by jim ....

最下面小字是:the obama campaign"s digital mastermind cash in. by jim ....

副標:because they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副標:because they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最下面小字是:has the contrarian ethos that made barneys an iconic store gone out of fashion? by …

3. 排版的藝術

老設計師陳紹華告誡年輕人:設計絕不是拉幾根線那麼簡單。從NYT Magazine的封面上,可以看到,排版的手法是很多元的,有些文字編排很精緻,如:

有些編排很大膽,比如:

有些編排很大膽,比如:


最下面小字是:has raising awareness became important than saving lives? by …

最下面小字是:has raising awareness became important than saving lives? by …

有些則相當低調,比如:

標題很小:where is cuba going? by……

標題很小:where is cuba going? by……

還有就是大留白和純文字的:

可以看到,當圖片的視覺夠強,能把故事說明白,文字編排則弱。

可以看到,當圖片的視覺夠強,能把故事說明白,文字編排則弱。
當圖片比較平淡,則用文字編排來加強視覺。

綜上,NYT Magazine的封面設計風格,我總結為:
用平面廣告的思路來做期刊封面。

這是跳槽去蘋果市場營銷部的Arem Duplessis:


感覺現在得票最多的回答前面說的還比較對,但是後來就跑題了。(作者貌似刪除了,此評論也只針對原來的那條)
用我們老師的話說:稍微合格點的設計師都能把圖形字體組合排列的很好看,但是設計的質量取決於設計背後思想的質量。
尤其Arem Duplessis又是創意總監,不是設計師,他的工作主要還是發展IDEA,最後是字在左邊還是圖在左邊,哪個圖大哪個圖小就是設計師的工作了,而New York Times Magazine裡面的設計師相信視覺方面的能力還是相當強的。
所以我覺得首先他們每個封面背後的IDEA都是很強的,並且肯定是被放在首位。也是國內雜誌封面設計缺乏的。
最後想到的是,好多美國雜誌都能做到風格多變,所以可能這也不算他們一家的特點。
關於風格多變還想補充一點,NYTM的多樣風格取決於這本雜誌內容本身的多樣,看封面標題就可以知道NYTM文化政治科技等等方面都有涉獵。如果是VOGUE之類的比較專一的雜誌,是不可能拋棄封面模特去搞別的的。而NYTM每期選題本身質量很高,本來就即有趣又新穎,設計師可以發揮的空間也就比較大了。


哎呀!!你確定邀的是我?
各位大神吶,磚頭求放好,有話好好說,小弟第一次被邀,怎麼也得扯兩句,給些面子吶。
(圖我少貼,這題貼圖的人肯定很多)

問題一:Arem Duplessis 去跳槽水果公司,是有這麼一回事。我猜跟Jony Ive有聯繫吧,因為...因為他倆都是光頭......


問題二:Arem Duplessis 真是平面天才。他在以前還是《GQ》的設計總監,我覺得他確確實實的把《GQ》的封面提高了一個層次。看《GQ》封面請點可愛的鏈接:《GQ》封面組圖: 50年型男一覽。你會看到,《GQ》的版面文字小了瘦了看著更舒服了、顏色少了雅了時尚了、主角穿各種有品位西裝的多了。到《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後,封面不再有選材局限,他能極大的發揮自己的才能,對於他設計的看法,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多變、空間感、極凈(不是乾淨)、會講故事。
多變:看圖


這是2013年1月的連續三刊的封面,我講他的風格多變,應該沒人反對吧。
空間感:


很有無印良品的感覺,有木有...

!!他是怎麼把那麼多字這樣舒服的排進去的,看著不累贅還有很通透!畫面控制GOOD.

!!他是怎麼把那麼多字這樣舒服的排進去的,看著不累贅還有很通透!畫面控制GOOD.
極凈:不出現任何不需要出現的東西。這是對提這個詞的原因。你看他的設計,你會發現非照片的封面幾乎都是單色底,不需要跟多顏色。你看,巴馬哥哥變黑白了。

會講故事:用畫面會講故事是他的強項,舉例:

畫面告訴我:這將會講一個悲慘的故事。

畫面告訴我:這將會講一個悲慘的故事。

被人邀了,耶耶~好嗨森~好嗨森~~題主萬福金安!!


第一次被邀,謹慎估計也就是隨機出來的名字然後就被批量邀請了吧(哈)
那我說一下拙見好了。
設計本身的優秀體現於是否表現清楚了廣告主需求,是否在受眾群體中引起共鳴,是否同時也體現了設計師的專業。越來越多的設計再也不是單純的設計,更多的是與「人」產生良好的關係,不論是營銷關係還是心理關係,能影響一個時代的設計才是一個優秀的設計。
至於,題主說的紐約時代雜誌,我一本也沒有看過,看到大家上傳的圖,我的感覺只有兩個字:平衡。不論元素大小,構圖總是平衡的,不會一味的全部都是大塊元素,也不會全部是細節,這就是厲害的地方吧。可惜,在國內,設計師並沒有受到很多的尊重,所以國內的設計大多數還都是老闆的審美。看看國外的雜誌,能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把知識和能力握在自己手中,畢竟這才是最重要的。
謝謝。


個人覺得海外的平面設計一般會比較「有意思地說什麼」,而不是「大聲說」。和受眾群體有蠻大關係的。


第一次被人邀請,實在受寵若驚,作為長期伸手黨和潛水員,講話邏輯性可能欠缺,觀點也只是個人見解,缺乏考證和調查,僅代表個人的粗淺意見,太認真的看官權當一曬。

我想,優秀的設計和平庸的設計本質上的區別在於是否「有趣」和「有故事」。先說「有故事」,紐約時報的性質決定了每一期他都有足夠的故事來講,而且是有深度和原創的故事,設計在封面選題和表現上就有足夠的選擇和縱深,並且往往是一針見血的點題,這和他們的運作流程有關,畢竟他們在流程管控上浸淫了幾十年,我相信他們從選題到采編到最後完稿,都是全流程參與,所以設計師對於要表現的內容和重點非常清晰,最終呈現的絕對是形式服務於內容並且結合的非常成熟的作品。


關於表現手法,我個人把它劃在「講故事的能力」里,同樣一件事,郭德綱來講是笑話,換個人講是流水賬,這是有趣和無趣的區別,許多年前一個前輩對我講「手法無所謂對錯,只要做到極致都是好的」於是在一幫各門各派招式爛熟於心的人手裡,設計封面是「玩」的場所,各位可能要問:「你不是說形式要服務於內容么」,沒錯,所以他們的形式可以變化多端,但都是手法成熟且絕對服務於內容。

至於Arem Duplessi的價值,這類作業都是Team Work,身為AD只要把握最後呈現的效果即可,我相信他的能力更多在於引導、啟發和過程式控制制,成熟團隊的優勢在於跑龍套的人都是非常專業的人才,所以效果一定差不了。

小吐槽一下,一方面在國內,設計大多是甲方市場或一言堂,淪為配角和美工的地位,造成很多設計師不敢玩,只能老老實實去講故事,這樣的流水賬自然難以吸引人;另一方面有些設計師一味追求講故事的方法而忽略了內容,肌不附骨,皮毛何存?總之要產生更多好的設計,我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愛用事件的重組做暗示,引眼球,發深思。


我沒看懂呢


用簡單的設計元素講大故事、並且很有戲劇性。


沒怎麼看過什麼雜誌
但是我覺得如何把自己所想像的 所表達的東西
用一些具象的形式描述出來才是最關鍵的
當然想像力真是非常重要


環境不同,沒有那麼多複雜的充滿專業辭彙的解釋,同樣的設計你放在國內就是不容易被通過,這和受眾等關係極大,當然水平上面也有一定差距,但已經不是那麼大了。


感謝邀請,不過小弟實在不是專家,受之有愧。
那我就簡單說說吧:設計充分符合雜誌的主題,突出時代感,視覺衝擊力強。我想這也是商業設計最主要的因素。也許封面不能用藝術感或者美感來形容,但確實能夠迅速抓住讀者眼球,這就達到了商業宣傳的目的。這也是我們在設計中需要借鑒的。
對於國外的先進設計,我們一定要學理念,而不是學毛皮,這也是我一直在提醒自己的。


簡單明了 時代感 趣味跟嚴肅並存


看到了是與我喜歡的紐約時報雜誌有關,就來跑個題。我看了去年八月至今年三月的大部分紐約時報雜誌英文版,每一期都有幾篇精彩文章,讀起來甚是喜歡。關於封面,我不評論設計與美學意義,只討論理解。幾乎每一期的封面設計都有很深的含義,如果不懂裡面的隱含文化意義,其實是很難真正理解作者與編輯的意圖的,大部分都有明確的揶揄、嘲諷、暗示事件或人物,經常都與政治實事有關係。所以其實我的意思是,看懂了封面的意思,就會覺得封面設計很好。


抱歉,一直沒敢來答這個超出本人專業能力的問題.今天特來道歉並學習.雜誌的封面是體現雜誌風格定位的第一扇窗子.第一眼一定要是個美人啊!不過對於何為美,不同的人群有不空的界定.紐約時報雜誌的封面,給人的感覺和他的目標人群一樣:中產高智商有情趣有一種精緻的吸引力.


首先,極簡是time一直信仰的設計風格。在保持與時事同步的同時,並不缺乏趣味和再次創造性,又保持了雜誌所傳遞內容的嚴肅性。而配合封面選圖的文案更是經典,簡短有力含義廣泛。
不過我最喜愛的還是time早期對世界各國政治人物或事件的主題封面,以誇張的插畫為主,即便放在今天,也是張張精品。


推薦閱讀:

TAG:封面設計 | 創意總監 | 紐約時報雜誌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 Arem Duples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