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音樂作為一個趕晚集的音樂應用,有何特色,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移動音樂客戶端勝出?


互聯網產品,永遠沒有"做的太晚"這一說。
napster 出來後, itunes 就太晚了?
itunes 出來後, last.mf 就太晚了?
last.fm 出來後,spotify 就太晚了?

你看,誰「太晚」了?只要你向前看,就永遠不會"太晚":因為技術和產品形態不斷進步,而用戶的轉移成本非常低: QQ 音樂並不能真正鎖定用戶。

而中國目前沒有一個 Spotify 的成功拷貝。但是 Spotify 已經證明了社交對於音樂的重要性。其實,豆瓣都已經證明過了。

所以任何一個解決了曲庫版權的雲音樂產品,都是有機會的。而社交確立的關係網,卻可能真的鎖定用戶。

不過,網易雲音樂的魔咒在於:丁磊很喜歡。而丁磊喜歡的產品?貌似沒有成功的。


2014年12月16日更新
也算是閑來無事,看著自己很久以前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慚愧當時的修為確實是淺,今天更新下此刻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利益聲明:網易雲音樂是我所在部門應用的競品,但我不負責音樂應用的設計工作,所有觀點都是個人觀點。
以下是正文。
=====================================================================
1、版權
一切內容類應用,首先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內容從哪裡來?應用對內容的控制力是何種程度?、
如果我想獲取的內容在你這沒有,我就不用你,後面的事情都免談。這個邏輯很簡單。
如果內容獲取成本很高,或者同質/同一個內容在競品應用上易於獲得,那是很令人傷感的事。音樂類應用做為內容類應用的一種,不能例外。
其實音樂工業仍然是一項傳統工業,內容產生至今為止主要還是遵循著原有的那一套邏輯。歌曲的來源,無非就是唱片公司通過授權提供、獨立音樂人合作這兩種。
正常情況下獨立音樂人只是將「音樂人平台」和音樂應用作為曝光渠道使用,幾乎沒人會把自己綁死在某一個平台上。這部分需求量尚不足以覆蓋大眾的音樂需求,暫且不表,
唱片公司是否提供授權,就是重中之重了,近期的下架600首事件,是一個縮影。版權是音樂應用的命門。版權能不能拿下來,多少錢拿下來,拿誰下來,除了錢,還有很多方面的因素,這裡面複雜得很。
2、應用體驗
狹義的音樂需求是「發現音樂、消費音樂、管理音樂」三點。下面分別展開敘述。
2.1 發現音樂。
發現音樂主要有四種形式:媒體化、工具化、情境化、社交化。

  • 媒體化:媒體模型可以簡化為影響面積和影響力。常見的具體產品形態包括榜單、首頁推薦等等。無論我們所處的世界有多麼分眾,我們都必須承認,在一個特定群體中,至少文化仍然是自上而下傳播的,把握了媒體性的本質能力,就是把握了文化的傳播方向。在冗長的音樂產業鏈條中,我國缺少一個鏈條或者說有一個鏈條沒有起到它應有的作用:文藝批評。這一點在音樂和電影工業都存在,這是我在這裡強調的「媒體性」發揮作用的一個機會。可喜的是有人開始做這件事情了。
  • 工具化:推薦系統等。難於積累技術,一旦積累後可形成競爭壁壘。可惜目前我國最廣大的音樂聽眾還不是這麼發現音樂的。
  • 情境化:根據時間、位置等各種外部訊息為用戶提供「適宜」的音樂服務。泛需求大概也可以往這裡捏。現在音樂的伴隨性和工具屬性有可見的提高,可以審時度勢向該方向發力。市面上已經有所謂的」場景電台「、」智能下載「出現了,產品和交互層面完全可以更好。
  • 社交化:對不起,我不認為音樂存在可行的社交方式,只能說歡迎探討,不服來辯。

以上「四化」並不是一股腦都要有,或者說簡單地捏在一個應用中,具體網易雲音樂自己肯定是心裡有數。
2.2 消費音樂
兩點:暢聽、好聽。乏善可陳。
有可以講一下午的例子來說明,截至目前為止,大眾用戶尚不能清楚認知怎樣的音質算是好音質。所以在好聽這件事上,要做到的是「讓用戶覺得似乎好聽的那種感覺」。
2.3 管理音樂
將用戶獲取過、消費過的音樂,以手動或自動的方式組織起來(風格、標籤、時間、邏輯文件夾等維度),便於用戶重複消費和以此為原點對其他內容進行消費。可在精耕細作階段嘗試投入。
3、服務延伸
這裡指除去「發現音樂、消費音樂、管理音樂」三大基礎體驗之外的體驗。這裡有一些腦爆的成分在裡面了,但還是有事實依據的。

  • 粉絲經濟:打榜、應援團裝備等等。命門仍然是不掌握在音樂應用手裡,但做入口分一杯羹也不錯。
  • 在線演唱會直播:解決內容來源和資源控制力的問題,是不是有需求毋庸置疑。雖然視頻應用作為入口更合適一些,誰又說音樂應用不能搞了呢。
  • 娛樂化:明星訪談啊,甚至是明星面對面之類的,網易現在就在做。還是要解決藝人資源和內容控制力的問題。
  • 周邊產品販售:耳機就很好,知不知道怎麼賣是另一件事。

4、總結
建立版權壁壘/反制竟品版權壁壘,這是立足之本。
優於竟品的幫助用戶發現音樂的能力,這也可以是核心競爭力。
適當的服務延伸,有助於差異化。
做到上面這些,最多也就能保證「在競爭激烈的音樂應用堆里保持相當市場份額」,和掙不掙錢、能不能活下來是兩個話題。掙不掙錢、怎麼掙錢是整個互聯網音樂行業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可以單開一個話題了。


網易雲音樂主打發現音樂和分享音樂。

它的特色主要有三點:
1.引入社交元素,用SNS登錄後關注由主持人、音樂人等組成的DJ(音樂達人),去聽這些達人們喜歡的歌。
2.強化歌單的概念。不論是你關注的達人的歌曲是按照歌單組織的,甚至你自己的音樂都是按照歌單組織的,而你喜歡的音樂,就算是自成一個歌單。
3.引入陌生人社交,可以聽身邊陌生人在聽的歌,也可以根據音樂搜索歌曲。


如何勝出?


雖然引入了附近的人這一概念,但是用這個約炮不靠譜,況且聽陌生人的歌沒意思,聽別人唱的才有意思,所以這個功能不是爆點。
至於社交元素倒是有些炒作的資本。在網上看到了眾音樂人祝賀網易雲音樂上線的視頻,雖然很短,估計也沒有在電視上播放,但是借明星的號召力引爆產品也未嘗不可。這個方法用的最好的是新浪。不過話說回來,網易不是新浪,音樂產品和SNS的價值也完全不能比。而雲音樂團隊選擇低調發布而不是象啪啪一樣迅速積累用戶,不知道是有什麼高招呢?


斷斷續續用了網易雲音樂很久,但是覺得它的音樂管理功能太弱,所以一直沒有從千千/百度音樂遷移過來,直到它出了導入歌單(音頻指紋)的功能,頓時覺得這才是「雲」音樂好嗎!!!

這麼多年陸續收藏的近1000首歌,它幾乎全部認出來並同歌庫關聯上了,只有41首沒有識別出來。關聯的時候,自動忽略重名歌曲、自動糾正歌名、歌星名這種事情我就不誇了。能夠全部用320Kbps替換多年前的64Kbps古董這種事情我也不誇了。最牛逼的是,它居然把我從電影中截出來的歌曲都認出來了。最最牛逼的是,它居然把我從電影中截出來的口哨聲都認出來了(捂面君也沒想到這段還真被錄成單獨的原聲了,參考Kill Bill 1 - Twisted Nerve)。

比起這段牛逼的經歷之後,之後的事情就顯得平淡多了,比如期望很久的跨平台歌單終於實用了,偶爾偷窺一下周邊用戶的歌單什麼的。

知乎首答獻給讓人咂舌的網易雲音樂。


從一個普通用戶的角度來談談感受。
最開始使用網易雲音樂是因為前HitFM的DJ加菲眾開通了賬戶並且在上面製作了一期廣播節目,一直是他的聽眾,在他離開廣播界之後這可能是目前唯一能聽到他節目的地方。所以當時就下載了,登錄之後發現有待老師也在上面,後來又發現了很多不錯的廣播節目。所以廣播是一開始吸引我的一個點。
用下來整體感覺也還行,曲目也算齊全,雖然也有好幾次找不到想聽的歌。播放界面個人覺得比較好看,至少比QQ音樂有質感,目前已經很少使用QQ音樂。
後來用著用著就成習慣了,現在已經很久沒有通過itunes來更新歌曲了。。。。基本都是先上雲音樂去找找有沒有資源。節省時間。。。
明星歌手這一類用戶反倒沒有吸引到我 ,只是個噱頭。


內功
做為一個音樂產品,最基本的就是音樂本身。這點可以說網易雲音樂做得還是挺不錯的。
可以歸納為音質高,曲庫全。音質可以達到320kbit/s。而其他的同類產品比如QQ音樂或者百度音樂,都只有128kbit/s。豆瓣電台只有可憐的64kbit/s。320kbit/s的音質只有付費用戶才能享受得到。但是網易雲音樂目前還是免費的。用了一個比較小眾的專輯the lost pillow的《Here is where the story ends》做了下實驗,在百度和QQ音樂都沒搜到,但是在網易雲音樂搜到了。這還是讓我很感動的。而且百度和QQ音樂還出現曲不對名的情況,比如原來在百度搜一首陶喆的《流沙》,結果顯示的第一個結果點開是網友翻唱的。這種情況在網易雲音樂也還沒發現。

外功
所謂外功就是「怎麼聽」的問題。傳統的音樂產品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搜索欄+榜單。對於這種方案如果你只是想搜一下歌其實還好,直接搜就行了。但是榜單這種東西能夠給人的驚喜實在太少了,缺乏個性。就像是統一配發的盒飯。然後豆瓣電台在發現音樂這塊給出了新的解決方案:通過標記自己喜歡的音樂,電台會推薦給你喜歡的音樂風格類似的音樂,標記得越多,推薦就會越准。但是我現在在標記了一千多首歌以後卻也發現獲得讓自己驚喜的音樂的概率越來越小,相反,我曾經標記為喜歡的歌,可能因為被收錄在不同的專輯中,結果豆瓣電台就是老是會把這首歌推薦出來。有一個社會學的研究顯示,真正有用的關係不是親朋好友這種經常見面的「強聯繫」,而是「弱聯繫」,那些不那麼熟的人。因為跟你處於強聯繫的人見識都差不多,往往很難為你帶來意外的改變。我覺得豆瓣電台的推薦演算法可能也會讓人逐漸陷入這種「強聯繫」的圈子內。它的推薦最終可能由準確走向乏味。
而網易雲音樂又提出了新的發現音樂的方案,區別於豆瓣電台對演算法的依賴而依賴於人。比如推出了大牌DJ這個項目。這就比榜單這種形式要有人情味得多了。還記得電影《海盜電台》么,那群傢伙在海上漂泊,卻通過電台讓世界跟他們一起搖滾。音樂不僅是消遣或者是欣賞,也可以是情感的傳遞。還有歌單,通過輸入某一個主題,就能欣賞到用戶編輯的同一類音樂。這也是一種可以情感化組織音樂的形式。你可以輸入傷感,柔情,動感,甚至情色,都能找到對應的音樂……

橋樑
可以說網易雲音樂雖然進入得比較晚,但是並不是一款盲目跟風的產品,相反它是有自己的調性的。不僅如此,它還支持從豆瓣和蝦米導入歌單,尋找自己的好友。這都大大降低了用戶轉換的門檻。還在為豆瓣電台不能下歌而煩惱么,把歌單導入網易雲音樂就能下載320kbit/s的了呢。綜上所述,網易雲音樂完全可以後來居上。如果能把情感化和用戶推薦做得更深入更好的話,完全可以成為一款牛逼的產品


正好五一放假三天,在家用新買的HIVI箱子聽了三天的網易雲音樂,可以來寫點看法了。

總的來說,網易雲音樂是個有誠意的產品。就聽歌這一件事情,比百度音樂、豆瓣FM、酷狗之類做的都要好。

首先,漂亮,這就秒殺百度和酷狗一條街。在Iphone上的鎖屏界面的黑膠封面感覺很漂亮有質感。不會有找不到封面的情況。

其次,音質不錯,基本上不會出現稀奇古怪的格式和音質混入其中的情況;對比在百度或者酷狗中找歌的時候,能找到一大串下載鏈接,但靠譜的不多。昨天再找了找,還看到能選擇下載和播放的音質,能普遍提供320K。

第三,夠全。凡是我聽過的歌,基本上都能找得到。十幾年前我聽過一張《斷弦的耳朵》,這其中一直沒有能下載全,但在網易有,而且很完整。

第二條和第三條提供了在聽歌這件事情上優秀且持續一致的體驗,這是最重要的優點。

第四,歌單在往一條好的路上走,能省去不少找歌的力氣。有希望湧現一大批優質的歌單。

第五,噱頭功能也還不錯,例如名人推薦,知名DJ的節目。DJ這塊很有感覺,比直接聽曲子更舒服。這一點可能是解決同質化路線的利器。

至於社交化之類總的來說只是個營銷手段。對於普通人來說,丁磊等名人效應,更重要的是能幫助發現好歌,而不在於去追逐偶像的喜好。

聽歌這一件事情,在最重要的「聽」和「歌」上,網易雲音樂都做的不錯,就夠了。現如今的音樂應用,又有幾個能做到這最基礎的事情足夠出色呢?


第1期 宋冬野:我就是忘恩負義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2期 惘聞樂隊:做音樂隨心很享受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3期 海龜先生:對權威失望才要自我拯救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4期 莫西子詩:想讓自己回歸土地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5期 痛仰樂隊:理想就是帶點殘缺的美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6期 木瑪:我喜歡孤獨者的遊戲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7期 旅行團樂隊:赤裸裸的30歲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8期 龍寬:一不小心掉到這個星球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9期 2014年終策劃:獨立音樂人剝離驕傲 純粹真實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10期 二手玫瑰:本是天上逍遙的仙兒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11期 程璧:離詩歌最近的聲音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12期 窒息樂隊:鐵漢柔情你懂嗎?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13期 大飛:北京爺們兒 就這麼任性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14期 郝雲二手玫瑰:當民謠頑主遇上搖滾老炮兒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15期 祁紫檀:雙十年華的孤獨小孩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16期 李志:逼哥的青春史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17期 趙照:人生如棋 得之我幸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18期 周子琰:我的青春任性不認命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19期 簡迷離:怪獸思維的音樂夢遊家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20期 金玟岐:我不是蘿莉是「金大哥」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21期 腦濁:沒了肖容又怎樣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22期 蛋堡:來嘗嘗我這個「怪味」蛋堡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第23期 馬頔:裝滿蒼老的小鮮肉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至少雲音樂可以做這樣沒有任何商業化的深度視頻專訪。
還有《超級面對面》。


我是xiami中度用戶,看了上面那麼多回答,那些誇網易雲音樂的基本上,我是說基本上,都適用xiami,個別地方勝過xiami的我覺得有這麼幾個:

1、曲庫方面有蝦米沒有的一些歌,為什麼呢,因為蝦米有一些藝人的音樂因為版權問題下架了,比如周杰倫。但網易有。
但是,另一方面,蝦米上新專的速度絕對快過網易,尤其是歐美音樂。因為蝦米的專輯是用戶上傳的。你想,成千上萬用戶盯著一張新專呢,還不比網易自己上傳的快。

2、在海外,網易雲音樂的連接速度快過蝦米,蝦米在線聽經常斷或者跳歌

3、網易可以免費下載。但好像現在也不是所有專輯都可以下載了。

勝過xiami的就這三點。

不如的方面除了上面說的新專速度不及蝦米,另外主要就是歌手、曲風、專輯信息網易基本完全沒有,蝦米還算比較全。此外,蝦米的樂評質量也高很多。當然,douban在樂評這方面更強。雖然很多都是瞎扯的無病呻吟文。


用了幾天「網易雲音樂」,就把以前喜歡的歌都分類做成歌單,將其變為個人最全的歌曲收集地。
個人認為「網易雲音樂」之所以吸引用戶,主要有以下三點:
1.曲庫全(幾乎所有人都提到的)。
2.個性化與「維基」思想的結合。既可以按自己意願個性化組織歌單、個性化命名歌單;在此過程中,可以很方便的,在別人的歌單基礎上加加減減,變成自己的歌單。
3.以上兩點都做到的,也有,但「網易雲音樂」用戶體驗更好。網路條件可以的情況下,播放時很少卡,打開鏈接時很少死機等。。。
需要改進的,也有兩點:
1.前面有人提到,歌單主頁沒辦法排序,歌單一多,每次找很麻煩。另外,再提一點,歌單沒有大的分類,可以自建大的分類,如古典音樂,歐美歌曲等,在每個下面可以有多個歌單。
2.標籤沒有個性化窗口,目前只能選擇給定標籤。


這個產品非常的有新意,正如@閆石 所言,歌單提供了一種發現音樂的新方式,有趣好玩;DJ也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功能,引入了UGC元素,擴大了音樂的範疇;身邊的人和歌手入駐,不僅讓用戶感受到活生生的人的元素,也強化了產品的品牌,讓聽歌從此不再是一件孤獨的事。

除此之外,整體產品結構、界面和交互等產品基礎做得非常成熟紮實,紅黑配色和特有的播放界面,給人一種活潑而又沉浸的快感,總而言之,這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產品,迅速取代了QQ音樂和豆瓣FM在我心中的地位,成為我日常第一音樂應用;不僅我是如此,我那位傻乎乎、笨兮兮、不懂什麼互聯網的GF,也迅速愛上了這款產品。

如果要說什麼正兒八經的遺憾的話,大概就是網易雲音樂這個名字不夠好,不知道為什麼網易系的App,都偏愛在產品名加雲,在我看來,這是個離普通用戶非常遙遠的概念,也沒有什麼想像空間,為什麼不直接叫網易音樂或者網易聽之類的。

期待網易雲音樂的後續表現。

PS:最新版的改進,不僅解決了我在當前產品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也驗證了我的一些想法,感謝。


很多人在講音樂社交的前景。我想問問,絕大多數人是怎麼使用音樂產品的? 概念再牛逼,用戶不買賬,也是白搭。
就我對用戶的了解,音樂的主要場景:1.上下班路上;2.睡前音樂;3.上課或上班期間,作為放鬆。 這些場景的共同點在於,消遣,並不會去用音樂社交。 從這一點上講,為用戶提供足夠豐富,足夠符合其個性化需求的音樂才是最重要。如果網易雲音樂能夠實現這一個,那就沒問題。否則就看細分市場是否足夠大。
如果網易雲音樂走社交方向,個人感覺不是很靠譜。倒是引入電台模式或音樂人互動之類,是有比較大想像空間的。


我相信,網易雲音樂可以在競爭激烈的移動音樂客戶端勝出, 是因為有著眾多像我一樣喜愛產品並且願意為產品提供建議並且幫助它越來越好的真愛粉絲。

比如,在這個比賽中,
為了網易雲音樂提優化意見,
我忘記睏倦、不知疲憊,
看著日落天黑 然後天色又亮起來,
通宵做好了這個ppt。
只因為喜歡和熱愛。
(?????)??


當然在通宵前,也有搜集資料和思考的積蓄和醞釀啦。

(第一次嘗試寫的產品體驗及優化報告,也希望大家多提建議,可以進一步優化成更好的產品體驗作品。)

作品如下:

以上。

——————

2017年3月17日更新。

因為被點贊又回來看了這個曾經的回答。

啊,原來職業規劃的目標和夢想是可以變化的。

現在一家公司都工作一年多啦!雖然沒有做產品經理,但當初建立的產品經理思維(從用戶需求出發)卻對工作、生活和學習都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和幫助。

依舊有夢想,依舊有熱情,這種狀態,就覺得很棒。


我想聽某明星聽的歌?這麼愛屋及烏嘛?吃她嚼過的饃?

明星真的自己知道聽什麼嘛?如果發現其實她也在用網易雲音樂聽某大師在聽某人的歌怎麼辦?


網易雲音樂如果能成為詞作者、曲作者、歌者展示和合作的平台,那就牛了。網易雲音樂可以請詞作者、曲作者、優秀導師進駐,幫助新銳歌手打磨作品,就像最早的中央台6+1一樣。人們除了能聽到音樂作品,還能看到音樂作品的誕生和音樂人的成長。


沒有人說國外能用嗎!


看附近哪些人在聽歌、語音搜索、音頻指紋,以後應該會成為音樂試聽類APP的標配,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網易雲音樂的特色主要就是DJ電台節目,但這個我覺得依然還是很1.0的東西,沒有將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麥克風結合起來,沒有解放DJ的生產力,意味著局限了想像空間。

另一個明星用戶這個會走多遠,我覺得得先讓微音樂的人看一遍才好說。

更多參考《網易雲音樂——有誠意的半成品》 http://tech.qq.com/a/20130129/000023.htm


論本地媒體庫管理和播放,和iTunes、Foobar2000甚至WMP12都是天上地下的差別,一個資料庫漏洞百出的軟體,你能指望它有什麼前途呢?

數據是雲音樂的根基。演算法是要依靠數據的,否則談什麼社交、互動?數據從哪裡來?不是簡單買個曲庫就解決了,曲庫也好數據也罷,在一個真正理解音樂同時理解數據的團隊手裡才是有價值的。據我使用網易雲音樂的體驗,無論是莫名其妙的信息錯誤還是驢唇不對馬嘴的音樂匹配,充分說明了網易雲音樂的團隊根本不懂音樂。

抄襲Spotify抄得四不像,這明顯就是欺負國內用戶眼界窄、要求低罷了。

我不是什麼網易黑,只是看不慣太多無知的見解,聽得少用得少不怪你,胡亂吹捧還是算了吧。你們真的希望這個產品更好么?拜託,先聽三萬張唱片再來發表見解好么?不要讓你的「誠意」、「良心」成為軟文的噱頭和點綴。

謝謝。


最近科技博客的熱點啊,一直沒有細看,作為號稱是音樂挖掘機的用戶,我今天第一次下載使用了這款應用,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說實話,這款產品讓我驚喜
1,曲庫很強大,搜了幾個樂隊,不算大眾也不特別冷門,都有
2,居然還可以下載到本地,且速度極快,本以為是流媒體類會有些限制(不知如何解決版權問題)
3, 播放界面精緻,有格調,播放和停止時候的老唱片設計都很好,黑膠趕腳,復古感強烈
4,名人入駐是亮點,不過大多不入流,選秀歌手居多(說實話,好久之前就收到網易雲的要求註冊newsletter,標題很帶感,世界那麼怪,你聽歌還是那麼乖?點擊進去居然把名人推薦歌單作為亮點,好吧,我看到了陳楚生,大概猜測出了受眾群,遂放棄了進一步操作)
5, 整合地理位置、移動社交和音樂是亮點,但是基於音樂興趣點的交互有限
6,無論是首頁還是歌手列表都太過於主流,和「世界那麼怪,你聽歌還是那麼乖?」這樣的slogan不符,歌手列表一路拉下來居然是按照流行度來排列的,如果不是手動搜索可能會讓人有定位「非主流」用戶的刻板印象,容易流失一部分用戶;此外,首頁進去的內容如果不感興趣的話,不知道從何入手,缺少基於音樂類型的圖譜
7,沒有保存歌手的功能
8,內容運營上需要下功夫
我想說,最重要的事曲庫夠強大,這個是重點,其他是加分點


因為平時主要使用網易雲音樂和蝦米這兩個,而且一般在家用電腦的時候會用蝦米網頁端,而用手機的時候(包括ipad)卻是用網易雲,所以也談談這兩個產品的使用感受。

先說說它們兩家的曲庫問題,搜了下網路上大家的意見,比較多認為網易的曲庫還是相對比蝦米全面。我切身體會找了最喜歡的國內樂隊賭鬼的曲庫看了下,網易有3張,蝦米只有賭鬼出道的第一張碟。



想起逼哥李志好像幾年前和蝦米鬧翻了,也去查了下:

逼哥的蝦米:真的一首歌都沒了。

網易:嗯。比較全。


看來網易這方面做的還是相對較好一些,說到了版權問題,也去專門搜了下這兩家公司版權處理的怎樣。

-------------------------------------------------------------------

網易的:

在這這篇2013年9月對王磊的採訪中找到了下面這段話:

網易雲音樂:異數、情結、大圖謀

王磊:「雲音樂曲庫的建設也在逐步進行中,將吸納更多的歌曲。但版權問題是行業的通病,在版權方面王磊也承認還沒有做到 100% 的正版,雲音樂正在逐步與唱片公司洽談,爭取越來越多的正版化,版權問題的完全解決還有待時日。」

還有這篇2014年3月的採訪:

網易雲音樂王磊:數字音樂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CSDN.NET

問:網易在雲音樂在版權上投入了多少?

王磊:網易在雲音樂整體資金大概在幾千萬的規模,版權大概佔了80%。

-------------------------------------------------------------------

蝦米的:

這篇2011年對王皓的採訪中說到:(有意思的是王皓對版權使用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

ifanr訪談:蝦米網 王皓——數字音樂的理想、現實以及版權

ifanr :用戶除了自己下載消費外還帶著一個傳播去盈利的行為,可能還是有一點版權問題,對版權規定這一塊有侵犯。

王皓:對,這個其實說到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說到版權的制度,我們大家在用版權的概念就是從19世紀就開始了,就一直是一個所謂先授權後使用這麼一個概念,從19世紀就開始了,你可以說這個針對是文字的出版這個行業,所以它這個還是非常符合之前的那個時代的,但是在互聯網行業我們說,每十年就會發生很大的一些變化。我們十年前也想不到現在聽音樂是件這麼方便的事情。所以有一部分問題是我們版權制度本身出問題了,你可能不能這麼去來限制版權的使用。簡單的說大家不停的在網上傳播音樂肯定是有問題的,而且實際上互聯網已經成為音樂傳播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你一個歌手能不能紅起來,其實好多歌手都是從網上紅起來的,那為什麼不好好利用這個東西呢?

ifanr :現在用戶 P2P 上傳,比如說我上傳一首歌,然後我通過這首歌賺到了錢,這個賺到的錢有直接分成給版權方嗎?

王皓:現在是有的,我們會後台每一首歌每一次下載的收入都給對應的版權方都記錄下了。其實有些已經在付了,有幾家唱片公司已經在付了,但是更多的我們現在還是給他們一個保底費用。

可能正是這種方式在實際執行上沒處理好(說白了就是私自拿別人東西來賺錢,而且是賺到了還沒分給人),導致了眾多音樂人的唾棄。有興趣的可以看下這篇文章還有裡面的相關鏈接(分兩部:從蝦米事件窺視音樂版權在中國
;從蝦米事件窺視音樂版權在中國
有的文章原地址刪了,百度一下還是能找到的。)

提醒:過度探尋真相可能會導致對蝦米感到不適,產生負面情緒。


大概的搜了下網易在版權方面的負面新聞比較少(雖然前面王磊也說了不是100%都有版權),從網易雲上相對蝦米多的國內音樂人的曲庫,也可以看得出網易更用心(更有錢!)一點吧,可能與起步較晚所以在處理版權問題更加謹慎一些。關鍵是網易沒收費這點相對蝦米來說更能拉攏人心。

不過上面說的蝦米的負面新聞都是早幾年的了,現在蝦米已經被馬雲收了,估計也不差錢了,應該能越做越好吧。

版權的事不小心說了一大堆,但是我覺得既然討論產品,那麼他們背後的故事肯定是多少會影響使用者心情的。當然版權只是其中的一點而已。

------------------------------------------------------------------------------------------------------------------------

下面說一下網易和蝦米的實際體驗:

說一下我個人的使用習慣,無論是蝦米還是網易一般都不會去仔細看他的首頁,而是直接進自己的收藏里選歌聽,再就是使用搜索功能通過名字找到某個音樂人或者某首歌。


先說兩者的收藏界面:

蝦米的收藏界面個人覺得更好用一點,分的稍微細一點。分為歌曲、專輯、藝人。還有「不喜歡」這個分類!!!沒用過,沒有過痛恨一首歌到了不收藏算了還要進黑名單的情況……應該是跟推薦過濾之類有關係吧。

但是有個小煩惱就是比如經常會忘了前幾天收藏了一首好聽的歌,但是把它藏在了哪個分類里。因為蝦米的界面里,你在點到了某首歌的專屬頁面裡面時,只能點收藏到歌曲的分類,如果你對這首歌的專輯或者藝人也感興趣就得回到各自專屬頁面再點收藏,對於我這種懶惰的人,可能當前是哪個頁面就直接點了,之後再倒回來找。希望能夠在每個頁面都能一鍵選擇收藏三項。

網易的相對簡單,因為主要是從手機端使用網易,而手機上都是一張一張的專輯下載,要下載的話都得先收藏了才能點整張下載,所以我的網易收藏界面都是專輯(手機和網頁端同步功能真是好!),幾乎沒有收藏藝人。都從專輯順藤摸瓜會多走幾步,但起碼不會出現蝦米那邊的煩惱。好處就是簡潔乾淨了,這主要還是個人使用習慣(或者說是被網易設計的操作步驟逼的)導致的吧,因人而異。


順便簡單說一下它們的播放界面,蝦米的播放器是單獨一個頁面,而網易是在每個頁面下方(上圖可以看到,但是每個頁面的播放器不是同步的+_+),個人覺得是網易做的更方便美觀一些,但是由於使用蝦米的時間更早,而且主要的收藏都在蝦米上,所以也習慣了蝦米的收藏方式和播放器,問題不大。

提一下自己看法,在兩家的收藏方式下,只要收藏多了找起來就會麻煩。如果能像iTunes電腦端一樣自動把專輯按藝人、時間歸類,藝人又能按字母歸類就會方便簡潔很多。


再說下社交功能

這個功能網易做的不夠完善,歌曲頁面很少有人評論留言。再加上起步晚,也就沒多關注他,類似騰訊微博一個道理吧。所以就主要說一下蝦米的社交功能,也正是這個功能讓我坐在電腦面前的時候主要用蝦米。

蝦米上可以看到其他用戶的動態,也很豐富,不過我一般不會去點開來看,因為我覺得每個人口味都不一樣,就算他跟你喜歡某一首歌。要在別人歌單里找到自己喜歡的歌時間成本太高,雖然還是比網站的推薦靠譜(畢竟聽歌還是個人主觀的東西,通過演算法之類的推薦一般都不看,就不說了這功能了)。


一般遇到喜歡的歌就兩種途徑,一種是聽電台電視劇或網上瞎逛之類偶爾碰到的,還有就是下面這種情況:

像第一張圖中賭鬼下面的評論:

就會發現到The Libertines了!!!去了解The Libertines,你又會發現更多有意思的故事。


神童King Krule的評論下就發現了他更有趣的事。:

紅領巾們真的值得尊重!

紅領巾們真的值得尊重!


------------------------------------------------------------------------------------------------------------------------


最後簡單說下手機端


我用的是ios ,安卓下的界面應該也區別不大

2014-8-3更新了它們倆最新的客戶端來對比

收費:

都免費,網易比較厚道

因為不常用蝦米,試了下最新的客戶端,發現改善了很多,以前用安卓手機上的蝦米不是會員只能下幾首,現在貌似已經無限制了,但是網頁端下載還是要收費。音質方面網易下的是高音質,蝦米免費的只能下低音質(應該還是128k吧),下高音質還是要交錢滴

操作界面:

網易界面簡潔,蝦米某些操作更快捷


1.選歌:

對比前面的圖片,網易手機端和網頁端的界面類似,不需要花時間學習。選歌相對快捷。

蝦米的界面就複雜一些,比如說查看收藏的專輯,蝦米要再按一下「查看全部」,再從出現的列表中尋找並選取。

還是那點,兩家人要是專輯都能按藝人來分類顯示一下真的會方便很多。像我現在如果要找較早之前下載的專輯就得往下拖好幾回才選得到


2.下載:

蝦米更方便一點,可以直接在搜索到的專輯頁面,一個鍵就能選擇下載全部,同時也幫你把專輯添加到收藏夾里

網易就麻煩一點,到了專輯頁面,得1.先收藏成為歌單;2.點返回到我的歌單列表;3.點進去剛創建的歌單;4.再點下載全部。唉……


雖然兩者都有不足,但就我個人習慣來說還是網易用的更舒服一點,既選歌方便,又是高音質歌曲。因此在手機端主要都是用網易。目前ipad上只有網易出了客戶端,數據同步很方便,所以更少用蝦米了。不過在這次用了蝦米最新手機端之後覺得也做的越來越好了,只要花點時間習慣,應該也挺好上手的。

最後:

上面說的這些,只是針對我平時常用的幾個功能,根據個人聽歌習慣做出的結論。兩個產品都還有很多功能因為我很少用到,所以沒去研究。如果有更好玩的方法希望大家能一起交流一下。


推薦閱讀:

TAG:音樂 | 網易 | 網易雲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