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開店前的考察工作?


Saying and doing are two things,尤其在營銷調研中更是如此。
「要想做好開店前的考察工作,需要在微觀上調研顧客、競爭對手和潛在進入者,在中觀上了解產業上下游發展狀況及產業營銷;在宏觀上了解國家經濟背景以及國家營銷。」
這就是最標準化的方法;可惜除了標準之外毫無意義:上述方法讓你「知道如何做好開店前的考察」,但無法讓你「做好開店前的考察」,有過程無結果。
引用《Start with why》中的原話:

數據再多也未必有用,要是你的行動建築在一個錯誤的假設上,那就更是如此。做決策的時候,有些因素是必需考慮進去的,而我們這個理性的、擅長分析的大腦根本看不見它們。

開店前的考察工作亦是如此。要想做好開店前的考察工作,我們需要「把行為建築在正確的假設上」,即開店期間的周期利潤。 不是廢話的廢話:「開店累死累活不為賺錢為了什麼?」
影響開店後未來利潤的因素才是開店前的考察工作的重點。
問:如何做開店前的考察工作;答:圍繞以下3個零售業利潤指標觀察現在、想像未來;收集比較變動成本;最終在完成周期利潤公式計算的過程中完成開店前的考察工作。

  1. 日均客流量:每天有多少目標消費者從店門口經過?(註:客流量不等於人流量,不是所有從店門口經過的人都是你的目標消費者。)
    這是開店前的考察工作的核心。觀察現在,沒什麼取巧的方法,就是坐在你所選址的門口進行為期一周單調乏味的數人活動,並根據市場定位估算其中的目標消費者數量(也可以繪製客流曲線圖用於指導未來店鋪運營);想像未來,分析店鋪服務半徑內的居住區規劃與周邊的商業區規劃,綜合分析未來從店門口經過的目標消費者是增加抑或減少?
  2. 進店率:從店門口經過的目標消費者中,多少百分比的目標消費者會進入店鋪
    這一條看似後天因素, 只關乎氣候、品牌、產品、競爭、促銷、宣傳、店面形象、導購培訓等等,實則也有一定的先天基因。
    例如廣為人知的7-11的選址技巧,其實就是高進店量旺鋪的選址指南:1、有紅綠燈的路口,顧客容易進入;2、有車站的地方,車站下方的位置,好於車站對面的位置;3、不開在下坡的地方,行人速度會比較快;4、在住宅區開店,要避免道路狹窄;5、建築物過於狹長,也不是開店的首選。
    更多指南到風水學與消費者心理學裡找,不再贅述。
  3. 成交率:進入店鋪的目標消費者中,會有多少購買商品?
    作為先天基因的成交率,關乎服務半徑內目標消費者的購買力。使用「客流量」中「想像未來」方法做類比分析即可。
    可以引入連單率(一次購買兩件以上商品的顧客數)、回頭率(有過兩次以上購買記錄的顧客數)作為評估依據,也可不引入。畢竟這些完全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推高。
  4. 周期收入核算
    日均收入=日均客流量×進店率×成交率
    周期收入=日均收入×周期日數
    周期成本核算
    周期固定成本,即加盟費、保證金、商標使用費、管理費、鋪貨金、鋪貨費用或進貨費用、裝潢費與廣告費可能有,等等基本不隨店鋪位置變動的因素,這些應該在先期即已明朗,不需要在開店前的額外考察。
    周期變動成本=租金+轉讓費+裝修費+運輸費+水電費+庫存成本+當地平均工資+當地稅收+公關費(中國特色你懂的)+(如為商場店,還需加上扣點、進場費、條碼費、店慶費、端架費、貨架費、宣傳費、促銷管理費等等苛捐雜費)+其他成本與費用
    指導開店前的考察工作的終極公式
    周期利潤=周期收入-周期費用=日均客流量×進店率×成交率×周期日數-(租金+轉讓費+裝修費+運輸費+水電費+庫存成本+當地平均工資+當地稅收+公關費+賣場運營費用+其他變動成本與費用)-周期固定成本

至此,相信你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當然沒有也沒關係:
完成周期利潤的計算,你就於不知不覺間完做好了開店前的考察工作
直指人心故能見性成佛。
祝商祺。


如果之前沒開過,就去附近的同類店裡面上班3 4個月。
雖然說這句話有點老生常談了,但是還是一個萬金油的做法。
為什麼要去,因為你去上班了就很直白地了解了,那個地方,一家店,一個月大概要多少的開銷,人工,水電,房租,老闆現在在做,是虧還是賺了。
這些東西都很明了。
你去打工了,才知道他們用什麼牌子的原材料。
這是成本最低,而且還可以拿 2 3個月工資的方式。
當然,千萬不要說我來這裡上班是為了來搶你生意的。你即便真的要搶他生意也得慢點啊。親


開店前的考察工作三點:
一、先看自己,看自己喜歡做什麼,能做什麼,擁有什麼樣的能力。
二、研究你所在城市或者片區的需求,如果需求需要什麼,或者即將需要什麼,就去看看你們同等城市的是在做什麼
三、選擇行業後再去看看自己缺什麼,再去找資源或者合伙人
先看懂自己,才能去看懂市場


@波旬說得很全面了。
補充一點,還要看店面周圍環境與品牌定位是否切合,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感性把握。


開店是坐商所以除了客流人流之外,附近的常駐人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1. 從周圍小區的建成時間,可以部分推測人口年齡結構
2. 從社區網站找到詳細的地圖,觀察樓群的密集程度;常駐人口數量
3. 觀察附近是否有高等學校或人口密集的單位,可能會造成過高估算客流的隱患

其他方面:
4. 本街道上其他店鋪的經營情況,經營時間長短,盈利情況,是否有互補性;這個很重要
5. 店址前的綠化,護欄,台階等是否有不利影響;是否便於停車購物,是否方便行人行走
6. 現在很多民居該成的底商,起照都很麻煩,這個需要事先打探清楚

一直在為這個問題發愁...


開店前期要做哪些考察?開店說容易很容易,說難很難。主要先考慮這兩點,不要想得太複雜。

1.項目/市場考察。現在想開奶茶店的人很多,但是很多人都開始懷疑這個項目,甚至一致認為品牌才能做成奶茶店。近年皇茶火,不僅是因為網紅茶,還是因為他的奶蓋茶開啟了市場;一點點火,不僅僅因為他網紅,還因為他是便宜的網紅茶(哈哈哈哈)。總而來說,雖然營銷還是重要,但是產品才是老根底。

相信這幾年下去,你會發現一點點可能沒有以前那麼火了,在人們消費能力提升並且對物質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健康、悠閑會成為主題。雖然現在還不是很火,但是慢慢已經有人加入這列行業。譬如早期在深圳很火的地鐵站總部,已經推出「健康+輕食」的新品牌——E-CO,以健康水果飲品、抹茶飲品+雞蛋仔類為主的,單從產品上看,現在很少有品牌雷同。

目前在深圳店鋪較多,從2017年年前開始,目前為止應該是6.7家店。



~~我拍的,別嫌丑,雞蛋仔霜淇淋很好吃~~

2.店鋪考察。有時候項目都沒有店鋪來的重要,店鋪是決定客流量的80%因素。選店鋪時,你要分析周圍人流量環境、周圍競爭對手(300米內可以開)。店鋪要盡量避免 「隔著馬路、商業街最尾部、樓道下位置不起眼」,最好選擇「電梯口、商場門口邊等等」。總的來說,就是不要理人群來往最多的地方太遠。

如何觀察店鋪呢?白天12點-晚上9點的時間都可以去觀察,周六日、節假日重點觀察。一般一個位置要盯上好幾天,一定要有耐心。

先把這兩點做好,其餘的可以慢慢再考慮!


可以下載微信看不同時間段的人數


說下我的實際經驗吧,前提是你已經要入住這個行業了:
1、這個行業最好是你自己熟悉的行業,比如戶外燈你首先要自己愛旅行,女裝店你最好經常購物
2、貨源,最好是比較個幾十個廠家拿到一手的好貨,一定要多對比,尤其是版型,號碼這些,有些不是標準的
3、店面,前期要走下周邊的店鋪,問下行情,計算除了房租人工水電水費這些一個月賺多少錢
4、好的銷售,自己也好,僱人也好
5、隨時準備賠錢關門


一位很好的朋友,在九十年代電話超市興起的時候,很想開個電話超市。
那時候他也是剛剛二十歲出頭的樣子。
一杯茶水幾個饅頭一個筆記本,一連三天在別人家的電話超市門口對面蹲守,數人頭,算時間。。。。

最後店沒開,因為他算來算去賺錢不多。後來沒過多久,手機鋪天蓋地地普及。。。


我沒開過店
但是隨便想也應該得考察下 地段是否好 也就是人流量大不大
周圍小區居民的購買力怎麼樣 還有就是同行多不多 他們的營業狀況怎麼樣等等這些
對了 還有得看看未來的政策是怎樣的 比如說 未來幾年這段地段是否會有市政規劃
隨便說的:)


幾位說的很全面,我選過址,提供一些上面沒提到的細節。房東情況:一手二手,單位個人,個中區別行業不同理解不同。租期及付款方式:也是行業不同,要求不同。具體到方位,多參考風水學。當然,數人頭,商圈考察等工作是必須的基礎。
做店辛苦,祝順利!


如何做開店前的考察工作?

工作流程(傳統實體店適用):

1 意向客戶流量統計

意向客戶:即有可能成為顧客的人;如女性服裝店(年輕)意向客戶即女人(年輕);或飲品店的意向客戶即青中年。注意:成為意向客戶的可能性很少的可以忽略不計,如飲品店就不要指望老年人或者伯伯叔叔去買了,要看你所定位的是哪種店鋪、店鋪市場主要消費消費人群,才是你的意向客戶


2 產品的價錢定位

調查意向客戶的生活水平、消費能力,最好的、也讓收集的數據最準確的方法有市場問卷調查,設計一些跟你店鋪出售的商品相關的問題,調查客戶能接受的價格和以往實際消費這種商品的價格,利用收集的數據,給你的商品定位最能讓顧客接受的價格(關於如何設計問題,以及如何讓意向用戶很好的配合你調查請評論諮詢)


3 進店因素

吸引用戶進店的因素有很多,裝修、商品擺設、店名、店鋪客流人數、店員樣貌給客戶的感覺等等都是吸引用戶最大的因素,這個因店鋪的定位不同而不同的,如果是藥店的話店名還有店員的重要性是很大的;如果是定位高消費的實體店鋪裝修以及環境的重要性又會比較大(關於這個因素的詳細分析可以評論告訴我:你所希望經營什麼店鋪、上面數據的調查情況,我會詳細回答,僅供參考)


4 成交因素

最平常可見的成交因素有店員因素(店員的銷售方法、親切度、溝通給客戶感覺是否靠譜、商品信息方面的專業程度;所以好的銷售員重要性就在這裡)、商品質量、品牌效應、售後保障(快消品除外)、售賣時的銷售環境(如:做活動時很多顧客排隊搶購時的從眾心理--怕有便宜沒佔到而產生失落感...)


以上是回答你問題的答案--店鋪經營的前期工作(僅供參考,如有疑問或不認同的地方請評論相互討論。)


開店之前真的要多聽聽成功店主的經驗,可以少走不少彎路。

開店前最重要的就是選址了。舉個例子吧,北京一家網紅麵包店,叫麵包會有的,那家老闆娘相中了朝陽區幸福路的一條街,然後為了拿到這條街的一個店面,虎視眈眈的盯了一整年,抓住機會拿下了她相中的那一塊地方。

她現在的店鋪臨街,一層是麵包店,二層是民宿,朝陽區很多外國人都會來這兒買麵包喝咖啡。

音樂人常石磊

而且這個老闆娘以前是在央視工作的媒體人,所以可會搞營銷了,運用了很多朋友資源,音樂人常石磊,邢嘉銘和梁嘉珮夫婦,作家苗煒等等。他們家臨街,在門口放了幾張桌子和陽傘,讓長得好看的帥哥美女領著好看的狗狗在門口喝咖啡,也吸引了很多人過來。

邢嘉銘和梁嘉珮夫婦

而且他們家麵包確實好吃,裝修也很溫暖,所以很多人都去拔草,老闆娘自身經歷豐富,也愛跟客人聊天,回頭客非常多。

作家苗煒

這個線上課有一期她會講。9月18號晚八點,其他三位店主也都很厲害的,汲取經驗嘛,看看人家是怎麼賺錢的。千聊


http://m.51biaoshi.com/ (二維碼自動識別)

市場調研

區域行政法規和政府因素調查:消防、產權、證照辦理,主要是風險規避,其次是找到競爭優勢。

受眾調查:受眾畫像、消費場景、需求痛點、收入結構、習慣(很重要,喜愛口味,禁忌食品等)、品牌、信息接收渠道等。

環境調查:調性、租金、交通、商超、人流、人口密度、周邊品類、競品、外賣平台、配套設施等。

注意,如果是連鎖店,還需要對品牌曝光效果進行預估;對政府扶持,經濟發展規划進行諮詢和了解,如果有資金支持可以了解下當地餐飲圈KOL及機構組織。

影響因素

選址:人流是開店最直接的影響,開店不僅需要人流量大,還要選有消費動因(意願)的區域。比如麥當勞最早在加油站、各類收費站周邊開店,解決了長途汽車無法長久停留吃東西的需求,這也是對消費場景的結合。

從業者:世界上所有的消費模式歸根結底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餐飲和其他行業相比,更考驗從業者的經驗值。

餐飲人的素質和技能需求矛盾在所有行業中名列前茅,從服務、後廚到管理,每個環節都可能影響消費轉化率。中國乃至世界成功的餐飲集團主要通過兩種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嚴格的標準化、提升從業者的能動性。

其中,嚴格的標準化比提升能動性更重要,因為人的培訓成本非常高,通過嚴格的制度去限制行為比培訓能動性來的更方便。但對於中餐這種難標準化、多需求、多品類的餐飲而言,一直以來的解決模式都是收效甚微的。

海底撈是個特例。其激發能動性、全員參與感管理讓其他餐飲意識到能動性的重要性。這不僅能提升回頭率,也是提升品牌形象的利器,比高額的廣告費更有效。

營銷和宣傳:個人門店一般是根據經營的品類,用當月預估經營額的5-10%進行宣傳比較穩妥。我建議從親朋好友出發,結合當地社群,進行小範圍的額線下地推,這樣成本相對可控。宣傳的核心不在於龐大,而在於周邊人群的擴散。

前期宣傳要逐層擴大,穩定的製造聲浪形成消費記憶。從店鋪周邊擴大到周邊寫字樓再到三公里內的消費群體。可以用大屏巨幅廣告向目標客戶傳遞品牌認知,重點突出新鮮、有趣、時尚等不同關鍵點。同時建立粉絲群,新品打折或免費試吃。用系列組合拳帶來有效的品牌傳播和客源銷售。

直營、招商加盟等不同模式選擇

一是員工和經營模式能否形成標準化與能動性管理,如果不能通過直營形成標準化、能動性管理,加盟模式更適合。

二是對品類及消費模式的判斷,特別是小品類的餐飲品牌。因為容易複製,所以是否能很快形成自己的管理標準是決定性的一環,環節越少越能在有限的條件下降低加盟及加盟商的風險。

三是由企業的規模和品牌。蘭州拉麵、沙縣小吃選用加盟是因為放棄了對品牌的打造,通過極致化的地域管控形成了特殊品類的建設。

四是企業所處階段。企業的成熟度決定其控制力、人力和物質支持,成熟的企業手能伸到一般中小企業達不到的地方,為什麼要加盟商來分食利潤呢?畢竟做企業的目的還是盈利。但是隨著產業化鏈條的不斷完善,加盟和直營制度下又增加了合夥制度,加盟商即股東,加盟管理由總部統一負責。

菜品選擇

首先,結合餐廳主題。除非你的核心競爭力特彆強,不然一定要有主題。

其次,一定要有成熟的品類,菜品品質可控能夠規模化生產。

最後,復購率要高,現階段餐飲的淘汰機制很嚴重。

——————————————————————————

微信公號ID:woyaobiaoshi
營銷需求 官網
鏢獅,一個低成本、高效率解決營銷痛點的網站


開店大學問,選址是關鍵,可以參考肯德基!!!


實操開店指南


首先考慮市場前景,選中行業,然後去看看同行的生意,以及選址。看看自己預算等等~


啥?開個小店還整這麼系統,這麼麻煩?不知道開店的人一怕錢不夠,二怕麻煩嗎?
我給出個主意:直接了解你的競爭對手就行。如果競爭門店的實力強勁(團隊強、門店大、裝修、服務好)還沒賺什麼錢,別找死了。如果競爭對手的門店一看是個爛樣子,還有錢賺。就要搶他們的利潤,不搶沒天理。
總之:
1,一個外行去調查(貌似很專業),不如問問他們的員工——腐化他們員工——對不起,我是卧底
2,現在開店,不進當地行業前三很難賺到錢。開店就是比競爭對手強那麼一點點。所以競爭對手的實力很重要。——你分析了半天,豈料,你的對手是喬布斯轉世,整死你啊整死你


開店前,還是得先明確好自己店的定位(銷售產品的品類定位,價格定位……),目標客群是哪些人,你和其他同類店的區別特色優勢在哪? 明確好這些你再去做市場調研,了解周邊的商業情況,劃分商圈,可以在商場門口計算人流,估算該商圈人流規模;確認該區域的人流動線比如這個區域大部分都是通勤動線,順向車道,也有這個區域是回家動線的。同時評下和你相近的競爭店鋪,這些店鋪的面積大小,銷售品類,營業時間,相對的位置,人流情況(日均人流、月均、年均) 經營情況,通過這個來評估你自己的店。如果你已經有明確的選址,那你可以做這個區域的具體調研,通過周邊小區數量、房價、房租的獲取;周邊寫字樓的數量、租金;該區域的餐飲客單價,周邊的公共設施配套,商業體數量來評估。 要是想很快的獲取到這些數據,你——邊界獵手,那個應用是免費的獲取市場數據的,你可以下一個試試。


開店前一定需要開展考擦工作,尤其是開店小白,沒有開店經驗,不要盲沖衝殺進一個大染缸裡面,分享最近一點身邊事和一些想法。

最近在飯局上聽說兩位朋友想開店,一位想開家中式快餐店,籌備中還沒有開起來,另一位已經開起來了,是牛排杯店。牛排杯店的加盟人員可不簡單呀,到處都有被你們坑的人。

那位想開中餐廳的朋友是打算做當地一家做了16年有16家連鎖店的中式快餐品牌,朋友很想加盟,算算加盟費用和保證金需要大約20萬左右,沒有做過廚房經驗,加盟的話只要請初級廚師就可以搞定,加盟總部會把加工好的菜配送到分店。那位朋友動力來源於算賬,他替對方算過,一家店流水一個月45萬,凈利潤25%,一個月就10萬多,16家店一個月就是160萬,想想都很興奮。

說到這裡,回想到我當年開餐廳前,躲在被窩裡細算利潤,甚至可以把自己算成富豪一樣,連第二天去上班走路也都很神氣,感覺那個錢已經到了自己的口袋似的。

那位朋友也操心後面產品標準,以及加盟或連鎖的一些問題的,想得挺遠的,也挺有理想和格局的,心中算盤也打得挺如意的。

我的感受有三點:

第一,我開餐廳之後的感受就是,如果不懂廚房,開餐廳就是先天不足。什麼叫懂廚房,一,會炒菜,而且好吃,二,會開發新品,而且好吃,三,懂各種調配料,四,廚房的工種和相關的管理安排。

當然,不是說不懂廚房就不能開餐廳。除非你很有錢,比如像雕爺牛腩一樣,可以花500萬去香港買個牛腩配方,產品花一年時間測試,廚師不行或者不幹了,有錢折騰得起。

第二,新手開店前,可以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但是少花點時間在上面,因為目前真正重要的事情是:把一個店開起來,然後持續盈利。如果第一家店能盈利,後面才有無限的可能。

第三,新手開店,失敗概率特別特別大,所以犯錯成本不能太高。這位朋友如果加盟一個中式快餐,200平米以上,投入至少100萬。普通人搞不起,需謹慎。

第二位朋友的牛排杯店已經開了半個多月了,感覺他都想放棄了。因為情況很不理想,遇到了幾個大問題:

第一,產品出品慢,顧客體驗差。加盟時培訓的那些東西根本不適合店面操作。

第二,成本很高,賣價幾乎就是成本價。一個牛排杯賣18塊,成本價也是十幾塊,因為一個牛排就十塊。

第三,生意不理想,位置很好,營業額差不多就是各項開支成本了。

也是第一次開店,一共投入了10萬多了,開始想著三個月收回成本,現在看來完全不可能了,沒有經驗,很亂,甚至都不知道怎麼調整。加盟總部完全不管不理的狀態。

問她為什麼做這個項目,她說,自己沒開過店,以為加盟有人教自己,然後在百度里搜了就找到這個牛排杯項目了。

跟很多開店新手聊過,大部分都會問,這個項目怎樣,那個項目如何?都希望通過加盟給自己找一條捷徑,最後大部分發現這條捷徑其實是最遠的路。

創業的捷徑也許有,但是一個人的成長是沒有捷徑的,只有經歷了,參與了,才能成長。加盟這種方式就是讓你少參與而且賺到錢,萬一不賺錢,成長也就錯過了。別人給你做好的,未必適合你。更何況這個社會還有很多不良商人,就是利用別人的無知賺錢。

取自個人微信公眾號 : 開店這些事兒


推薦閱讀:

TAG:市場營銷 | 零售店鋪 | 市場調研 | 市場分析 | 市場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