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決定」為何是一件很難的事?

為什麼那麼難做決定呢?從晚上吃什麼到人生抉擇,似乎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如此。選擇困難症是一種怎樣的病症呢?是因為不願承擔選擇的風險和責任嗎?如何解決?


我自已有一些讓決定不那麼困難的方法,在這裡和大家共享~

最近十年里,幾乎每天都面臨著大大小小的決定,和創業有關,和投資有關,和移民有關,和孩子有關...,慢慢我逐漸總結出來,如何迅速的做判斷和做決定,那就是尋求「不差的決定」,而不是「很棒的決定」,好處如下:

1、「很棒的決定」是沒有標準的,因為似乎永遠有更棒的選擇,但不差的決定是比較容易選擇出來的。(大家一定聽過那個在河邊選船的故事~)

2、迅速做出不差的決定後,把時間花在執行上,同時又可以一個接一個做出不差的決定,這樣的疊加對事情的發展會幫助很大。(巴菲特似乎也是這麼想的,呵呵~)

3、不差的決定使得我們壓力不至於過大...

所以,我現在幾乎養成了這樣的習慣。

補充一句:我是摩羯座。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心得吧。雖然我是天秤座,但我想這個毛病和星座是沒有關係的。

我以前是一個超級害怕做決定的人,任何一個決定的思考過程都很冗長、緩慢、痛苦,像用一張砂紙在大腦溝回之間搓擦。然而,每天你都需要做出大量的決定,各種尺寸的決定,於是每天都過得非常折磨。八年前,當我試圖改變那些令我難以忍受的性格缺陷時,開始審視這些毛病的根源和路徑。

難以做選擇,正如@負二 的回答中所說,是迴避後悔情緒。當時的我是一個非常容易為自己的選擇後悔的人。換言之,不管選擇 A 還是 B,我都容易在選擇做完後產生後悔情緒。因為 A 有 A 的好處,但也有不足;B 有 B 的優點,但也可能帶來其他危險結果。

後來我想明白了,既然我無論如何都會後悔,那麼——

當我做出比較小、日常瑣碎的決定時,只要確定哪些選項屬於最優解,則不管選擇最優解中的哪一個,我都能接受。

1. 有足夠的智力去快速判斷哪些選項是最優的。如果難以選出一個,那就選出 Top 5 來。
2. 告訴自己:沒有什麼是完美的。
3. 從 Top 5 最優解中,隨便選一個。
4. 有勇氣承擔任何一個決定帶來的所有後果。它既包括你能預見、或希望達到的後果,也包括你無法預見、你不希望出現的後果。
5. 告訴自己:不會死人的。

你足夠聰明,並且以這種方法處理過大量日常決定後,上述整個過程是非常快的。

如果是比較重大的決定,那麼就要看你是不是想清楚了自己要走什麼樣的人生道路。這個問題的確更難,但一旦想好了,任何重大決定,都是比小決定更容易做的。因為,越重大的決定,越容易看得出它和你預期的人生軌跡有多大重合或有多大偏差,也就越容易選擇是或否。


剛走上社會時,因為眼前一摸黑,會經常感到不知所措,做決定困難。現在多數時候,已不覺得做決定有多難。犯難只在個別時候。

想了一下不覺難的原因:

一、愛冒險

沒覺得做錯事有什麼丟人的,做事失手也不一定表明自己小白。只要以後不重犯同樣的錯誤,那麼,因冒險而做錯事所帶來的新奇、刺激、驚喜、收穫足以補償我付出的代價。我是個千足金的樂觀主義者,習慣從積極面、光明面找理由。

二、敢承擔責任

我20歲前,就明白了一件事,這世上,別指望任何人替你埋單。只要是我自己做出的行為,不管是不是受人慫恿,也不管最後在金錢上、名譽上還是交情上蒙受何種損失,後果絕對自負!我不賴任何人,不埋怨任何人,不恨任何人(哪怕是Ta欺騙了我)。如果有人替我背了責任(甭管是Ta自願的還是我去說服的),那是我「走狗運」了,屬於意外事件。所以,我做決定之前,如果覺得自己承擔不了後果,那我乾脆就不做,閃了。這時我也不在乎別人譏笑我慫。

三、能承受失去

我明白,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保住已經擁有的一切。想想,你連命都保不住呢!你還能保什麼呀?所以,我把失去視為一種常態。人有時怕做錯決定,是因為錯了你就會喪失機會、失去愛、損失錢、丟掉對自己有重要意義的人……或者受到其它嚴厲的懲處。我如果有所喪失或遭到處罰,也會痛心、難過。但是只要我還活著就行!我難受一陣兒就好了——我把不幸當作我的命運來接受。畢竟,活著便可能再創造。總會有什麼事發生的!失去了A,還有B會出現。所以,不用對失去不依不饒。任何時候,眼睛都要堅持往前看、往四周看,不能只顧往回看、往自己的內心看。

四、求事理對,不求最佳結果

我認為,除了與藝術有關的事務,都不用追求完美。

因此很多時候,我是「差不多主義」。只要大差不差,好點、賴點都行。所以,有時別人會不滿、吃驚地問:「你就不能再做得好一點嗎?」「你的要求怎麼這麼低啊?」正因為我對結果、結局不抱很高的期許,所以做決定會很快。

我以前愛打牌,打牌是有牌理的。按牌理出牌,打輸了就輸了,沒什麼好懊悔的,照樣開心。我發現很多人牌打得差,是Ta根本就不懂牌理,全憑感覺和自以為是瞎出。同樣,做事有事理,只要事理對,不用太對結果耿耿於懷。這裡難就難在你要先把事理搞清楚。有的事,你死到臨頭或許才能明白其中的事理。悟性好的人,就會在斷事方面佔便宜。

我發現有人這麼考慮問題:「這事如果做不好的話,就會失分。做了還失分,就太虧了!」但事實上,很多因素你控制不了,老考慮不失分,自己會特別累,弄不好就鑽進死胡同了。所以我傾向於看總的結果,如果基本上成功了、優良了、及格了,就OK;局部有紕漏,有損失,無所謂。實現最大化,好做就做;不好做,就拉倒。

另外,做事成敗與否還有運氣的成分。我牌技不差,但有時玩牌會抓一把特爛的牌,牌技好根本不頂用。有一次玩雙升,我坐莊,打貓,結果起底牌前,我抓了4個貓、2個長套,還天絕1門。這牌我怎麼打怎麼有。這就是運氣!做事情時,你不知道這一單是好運還是霉運,你也不知道運氣在其中佔多大比重。所以,做決定時,你其實沒有萬全之策。想太多沒用!

儘管我不是求全責備的人,但我也不是對什麼都說「隨便」的人。如果別人給我選擇的權利,我就選自己心裡喜歡的,在小事上也不讓別人擺布我。沒必要讓別人把你「隨便」得不舒服。

五、願意彌補

認識到錯了,我就心軟、嘴軟,樂意重做一遍。那麼,有可能把局扳回來,甚至因禍得福。有時,別人不會給你改錯的機會,那麼,就按第三條處理,認命!任Ta「一江春水向東流」……

結婚、離婚、換職業、買房子等等通常屬於難以做決定的事。面對這類事,仍然要把事理先整明白,然後按事理走,無怨無悔。


前面談的很多了。在我看就六個字:不自信,怕後悔。
如果是機器人,靠程序、邏輯、演算法,無非個運算效率問題。不「難」。
如果是聖人,靠智慧,靠閱歷,靠胸懷,無非呼吸之間,也「不難」。
難的其實不是做決定,會難基本是自己的演算法複雜了,心裡慌亂了。


幾種邏輯打架有時候也會妨礙做決定。

看到很多朋友其實不僅回答為什麼決定不好做,也講了自己做決定的方法,我也多說兩句:

本來想不涉及星座,也不涉及數學,但可能很難迴避這些問題,因為做決定既是因人而異的,又是有很多量化的考慮方法的。

當然選擇本身就是要考慮代價,經濟學講成本,博弈論也講很多如何做決策的問題,這些理論很多,有些是管用的。比如很常用的是劃格子,給出:成就感、收益、安全性,然後給不同的選擇後會在這三方面帶來什麼結果打個分,當然你心理一定對這三方面的重要性有一個自己的排序,比如年輕時成就感、收益需求更多,年紀大了對安全性要求更高等。

這方面的例子有一個經典是框架最終賣給分眾的故事,譚智當時選擇了賣,而沒有選擇獨立上市,完全可以根據劃格子打分的方法推演一遍。譚智當時的狀況是對成就感和收益有一定的需求,但對安全性要求更高,賣掉框架後,進入分眾做了一段時間的CEO,他就退休了。而賣掉框架對於譚智來說收益可能比獨立上市稍微低一些;成就感方面,賣掉也比上市稍微低一點,但框架當時完成了一連串收購,也是一個商業上的經典案例,後來為此到哈佛商學院做過報告,現在譚智可以作為創業導師,過比較令人尊重的退休生活,做做天使投資,成就感方面企其實也不差了。相對應的,對於當年的江南春,獨立上市的成就感非常高,他才30出頭,既是後面有很多隱患,未來也還有機會。對於另一家被分眾收購的聚眾來說,也同樣可以用劃格子的方式推演出後來的選擇。我不知道未來2、3年團購這波大潮會不會再次有機會讓某些人用到這種選擇方法。

再說一個做第一步決定的經驗,Zappos的創始人謝家華在他的書里寫過一個玩德州撲克的故事,就是講某個事情的第一步選擇有多麼重要,講的是他常去賭場玩德州撲克的,去多了就發現,其實每天晚上做得最重要的決定不是出了哪張牌,而是你剛剛進場的時候選擇坐哪張牌桌。

這方面有一個經典的例子是王興跟我講的。他說做校內之前,他們已經在泛SNS市場做了一年多,沒什麼起色,而且很多當年做泛SNS的創業公司最後都完蛋了,這似乎證明不是誰的牌好不好的問題(團隊、技術、資金、創業經驗等),而是這個牌桌有問題。其實當時王興的團隊沒什麼優勢,產品是當時比較晚才上線的,所以看到很多家都沒什麼起色,於是趁著錢還沒完全花光,開始考慮選擇細分SNS市場。這個時候做的決定是做小區SNS,還是做校園SNS,校園和小區比為什麼更好大家現在都很清楚了,當時做這個選擇更重要的是,它是重新選擇一個牌桌,決定了做校園SNS,然後很快就有後面幾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比如選擇三所高校開始,比如做了清華電子系的學生節活動,做了學生在校內上團大巴去車站的推廣等,都很成功。可以說進入校園SNS,是選對了牌桌,而恰好千橡等更有實力的競爭對手都還沒進來,原來泛SNS的競爭對手都快支撐不下去了,王興團隊雖然沒有什麼好牌,但卻是當時細分市場里做得最好的。其實在2009年12月,王興團隊也慎重的做了一個到底是做Foursquare,還是做GroupOn的選擇,事實證明這又是一個相當重要而且現在看比較正確的決定。

巴菲特好像說過一句話,忘了原話,大概是說坐到一個牌桌上,30分鐘沒有發現誰比你差,就說明你就是最差的。其實巴菲特說的這個情況,就應該換牌桌。其實這些只是說,要特別重視第一個選擇,進入賭局之前,要充分考量環境、對手的牌等,在你可以選擇牌桌的時候(好多人恰恰忽視了,其實你是可以選擇進入哪個市場的),慎重的選擇一個有利於自己的牌桌。

至於如何做出第一步的重要決定,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方法,王興是2月18日(好像和薛蠻子同一天),水瓶座的最後,介於水瓶和雙魚之間,喬布斯是2月24日,雙魚座的開始,不知道星座有多少影響,大概這個時間段出生的人做決定屬於想清楚了就比較堅決的類型(我是2月20日的雙魚,這點有所體會),但通常他們做出重要的決定會花上很長的時間醞釀,可能是1年甚至好幾年。比如,對於王興創業來講,第一個最最重要的決定是選擇SNS這個大方向,這個決定他花了至少有一年的時間,甚至更早學習計算機時候認真讀過Minix之父塔能鮑姆教授的著作《Operating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都對他看準SNS方向有很大幫助。王興說過很多次,他習慣收集大量信息,然後做幾個重要的決定,而不是經常性的做許許多多非常小的決定。

供大家,特別是創業的朋友們參考。


楊德昌電影《麻將》里,有段話說,這個世界人們都害怕做決定,因為他們害怕發現自己原來這麼蠢。他喜歡你告訴他們他們要什麼,如果錯了,他可以埋怨你,進而迴避自己蠢的事實——誰不蠢呢,誰沒有蠢的一面呢?

大概是這個意思。難於做決定,是因為大部分人都被羊群效應驅動著。可以一起死,不願意一個人艱難地活。一切背後都是怯懦。


《怪誕行為學》中有一章專門說到,人類的原始心理機制就是「讓多個可選擇的門始終處於敞開狀態」,不希望關閉其中任何一扇門關閉,即使最聰明的人也是如此。

人之所以害怕選擇一個,其實是害怕放棄另外一個,也就是負二所說的,「避免產生『後悔情緒』 」。


我是雙魚,基本上也屬於糾結星座;我學心理學,雖然基本上忘光了。
如果非要從心理學來解釋,認知學派、精神分析、人格心理學等都有很多理論,但是如果非要追求理論的一個一個步驟,個嘛人生還有什麼樂趣。
我的理解是,分成幾種
1.小事情,已經多項有備選;
難以選擇的的原因:不願意放棄某種好的可能性
解決方案:給自己5秒選一個,或者骰子決定,然後告訴自己,已經選了,不後悔了,或者隨便什麼話,意思就是,其他選擇永遠在那邊,今天不去,不是損失,而是你在其它方面獲得了某種新的價值。比如,今天不去吃某個好吃的,其實是減肥了,將來可以更健康,可以更帥更美麗,aabb的

2.小事情,沒有選項;
難以選擇的原因:知識不足,或者沒有偏好,或者真的就是其實隨便都好
解決方案:如果有專家系統,藉助專家方案,比如吃飯,請點評之

3.大事情,已經多項備選;
難以選擇的原因:承擔風險 或者 放棄某種獲益的可能性
解決方案:
1. 諮詢前輩磚家的意見,恩,最好是不同角度的人的,這樣能幫你全面的分析問題;
2. 想清楚自己最想獲得的是什麼,自己拆分問題(注意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不要全盤被磚家前輩帶跑),寫明每一個的收益和可能風險;
3. 選一個,告訴自己不後悔,然後就去做吧,其實很多時候,條條大路通羅馬;
4.如果挫折了,表想如果當初aabb,要想解決事情的方案~
其實很多時候,做著做著,路也就出來來,想多了反而就廢了

4.大事情,沒有選項
你可能還沒準備好,學習點看看路,再說。

這裡不能@,vivi姐,這個回答成么?


患得患失


當我們在「作決定」時,其實早就已經作了決定。在這段看似在「作決定「的時間裡面,不過是給要作的決定尋找一個借口罷了。


這個叫做抉擇綜合症或者選擇恐懼症么?
我周圍有很多這樣的朋友
朋友Z,去吃飯要問我吃什麼好呢?自己基本不點菜,連坐哪也要反覆請示,如果你對他說「你決定」,他就會糾結死。周末不知道該幹嘛,總是說「你來安排吧」。平時不確定幾點下班合適,總是說「你幾點走?叫我」,這是典型的選擇恐懼症吧
朋友J,最怕做AB選擇題,據他自己說只要在A和B里要選一個,他總是選那個錯的。有時候他會強迫自己選擇相反的那一個,結果還是錯的,於是非常怕從兩個里選一個,這也是選擇恐懼症吧

這種癥狀大概是來源於以下幾個原因:
1、對自己的不自信
2、對要選擇的內容不了解
3、對選擇結果太在意
4、有強烈的自我暗示

解決辦法:
1、增加自信
2、了解要選擇的內容
3、重過程輕結果
4、放鬆,不要想太多


我做事也會想很多。
張亮跟我說:「聰明人往往會想太多。」
我覺得這句話太對了


呃,我從來不覺得做決定是一件難事。所以只好反向回答一下。

1.從所有選項中選出總體看來最好的(或者自己最喜歡的)。

2.選出來以後立刻堅定的執行下去。

3.不管結果多麼差,總是會有好的一面的。如果真的感到後悔,多告訴自己這個決定積極的結果。

或者說培養以下品質有利於迅速做出決定:

1.樂觀,不後悔

2.堅決

3.自信(對自己的判斷有絕對的信心)

4.有屬於自己的並且是自己堅信的價值取向


簡單說兩個原因 1責任 2完美 不負責任不力求完美的選擇很容易


本人非天秤座,但有天秤座好友若干,每個人對選擇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儘管表象看起來都是「難於做決定」。

  • 懶惰型-她真的沒有選擇題的答案,她需要的是一個信得過的人的安排,只要這個人是對的,答案沒有那麼重要。
  • 追求完美型-她拋出問題,正面問不同人的選擇與解釋,提出各種問題來辯論,從而得到「相對完美結果」。
  • 不不不型-她覺得哪個選項都很好。你說A的確不錯,她說B和C哪裡不好啊-同理適用於任何一個選項。

其實這些癥狀在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體現,不過大概在天秤座上特徵更明顯些。

我的觀點是,了解想要的結果是什麼,選擇就沒那麼難。

小事
這餐吃什麼?
「最近是不是胖了?要控制飲食--少肉少澱粉少吃碳水化合物多吃水果和青菜
最近是不是上火了?要降肝火--少吃肉不吃辣少油少煎炸
中午開會沒吃午餐?要補補--葷素搭配有湯有水果
....」
有了條件與目標,選擇吃什麼是不是容易些?

大事
「工作時,通常從objective入手,先brainstrom,繼而有了concept,再無論專家法也好調研法也罷,總是會有方法支持目標的達成。當然,同時也會伴有執行的監測與優化方案。」
所以,在「目標很清楚,如何達成目標很清楚,補救方式優化方案很清楚(不清楚的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弄清楚)」的前提下,要選擇的絕非AABB,而是做與不做。
做,說明達成目標的小宇宙足夠強大那就just do it。
不做,大概不是選擇困難,應該是大家都說的「對未知的恐懼」。那就等待小宇宙爆發好啦。


因為選項太多,且難以權衡。


我來給一個比較系統性的答案。
有一個朋友發給我過一個工具,是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認知行為學) 中經常被心理理療師用到的一個工具,專門幫助因為焦慮過度而喪失認知能力、從而無法有效做決定的客戶。先跟大家分享幾個tips:

1、承認問題存在
2、不要憑只覺來選擇
3、多數情況可以拖延做決定的時間
4、要考慮每個選擇的連鎖反應
5、人們總覺得準備不足,這會干擾你做決定。要記住,你有權力做出自己的決定。
6、搜集信息
7、認真衡量每個選擇Carefully
8、為了完成目標去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
9、如果有問題,不要立刻就放棄選擇另一個方案。

最後分享一下這個工具(Google Docs, 英文)https://docs.google.com/viewer?a=vpid=explorerchrome=truesrcid=1gUuDjsZRVhPYWoxf3DVdfH8ZrOQQSGxoMrWTVBDYgc_nss010Wp_d1Y5dxYFhl=en


我覺得難的並不是作決定,而是理清思路以後怎麼貫徹執行。

一般來說,選擇一個後果可以接受的決定就可以了,要知道幾乎沒有完美的決定。而且作決定的時候可以暗示一下自己,比如,最糟糕不會到什麼什麼地步,作了決定就不要後悔,這樣作起決定來就會好很多。


我的答案很簡單,就是太懶…所以很多時候憑直覺…


因為決定背後意味著責任與未來


推薦閱讀:

愛情是什麼?
為什麼有人開著空調還要開著窗?
為什麼中國的物價水平比美國的高那麼多?
為什麼很多中國女孩子不化妝?
如何在三個月內用 1 萬塊賺到 5 萬塊?成功率有多高?

TAG:生活 | 心理學 | 心理 | 選擇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