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 網貸在未來一年裡的發展速度會不會減緩?P2P 網貸會不會成為未來理財的潮流?
謝謝 @黃席盛邀請。
以從業者的角度來看,P2P作為一個細分行業存在並發展下去ni已經是確定的事情,這個結論是考慮了行業發展,未來空間和監管態度得出的。
行業發展
P2P這一年多以來得到了爆髮式的增長,這一方面說明了理財端需求的旺盛,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貸款端對於資金的渴求。任何行業在發展之初都是野蠻生長的,亂象另一個角度說明了行業吸引了諸多資本和資金的進入。參考團購當年的盛況,跑路的團購網站其實也不在少數,只是因為性質不同,大家不會有P2P跑路那麼強烈的「肉痛感」。
現在的情況是小貸公司越來越廣泛的與P2P合作,以P2P為主要資金來源,部分小貸已經完全是全盤對接了,大一些的小貸還是有些謹慎地部分合作;線下P2P們有自己開門店的,也有越來越深介入到終端借貸市場的;需要培育的是純線上這部分,目前發展規模很有限。
未來空間
其實我專欄一直欠一篇展望未來的,但因為還沒完全構思好,只能簡單說說我自己的粗淺認識。
隨著監管明晰和競爭加劇,缺乏完整團隊的,風控不過關且後台不夠硬的,缺乏有效推廣手段的平台都將被淘汰。這種淘汰可能是經營不下去的跑路,也可能是 @黃席盛所預測的行業併購。但以我個人態度來看,大部分平台連被收購的價值都沒有,值得收購的有幾樣東西:渠道,技術,數據和人。大部分平台沒有自有渠道,技術很薄弱,數據積累差,團隊就更別提了。像翼龍貸這種平台,雖然看起來有些不夠高大上,但是能勤勤懇懇沉下去開出那麼多家門店,是有自己價值的,也難怪聯想願意高價收購。
P2P從債權獲取層面來說,不太可能變成幾家獨大的寡頭局面,區域性小貸公司的資源能夠支撐一些P2P平台獲得債權(當然這會提高區域性風險),一些特色債權(比如車貸,學生消費貸)也能支持一部分特色平台活下去。
但是從理財端考慮,老平台,風投背景平台和國資平台,由於其隱性信用的作用,在吸引理財客戶上的優勢將會越來越明顯,而新平台和小平台獲客成本會逐漸提高。通過更高的利息或更高的推廣費用吸引客戶,本身就是飲鴆止渴的辦法。P2P的利潤率目前來看是不太高的,當然可以燒錢推廣燒成行業前幾名,但不掙錢的商業模式我自己是不看好的,P2P說到底是金融屬性居多,你見過哪個金融機構是長期燒錢虧本運營的?
因此我認為未來首先會出現類似火球計劃等P2P債權打包產品(這類模式目前有一定的法律瑕疵,也有一定風險,請慎重考慮),解決一部分中小平台的問題,但借貸市場的惡化,較高的政策要求等諸多因素都有可能帶來多米諾骨牌式的衝擊,接下來中小平台會更加難以獲得理財用戶,最後要麼完蛋,要麼淪為單純的債權提供者。
監管態度
一行三會加國務院都已經多次表態對於支持實體經濟的互聯網金融要支持創新,給予容忍度。目前的消息也是行業監管總則已報送國務院,細則可能由各地金融辦制訂。這基本可以確認P2P不會被叫停或禁止,之前回答過一個問題,是問P2P會不會像比特幣一樣被封殺,這兩者本質不同,不可能相提並論的。
多說一句,細則的制訂必然是行業巨頭深度參與的過程,對金融領域政策制訂有了解你就會知道,這類政策制訂時都是由主管部門召集行業中的主要企業徵求意見,很多業務層面甚至都是由這些企業來起草初稿,主管部門匯總後再進行編輯的。行業地位決定了遊戲規則對你是否有利,對於已經在行業中領先的巨頭,門檻越高越有利,這一方面會讓行業走向規範,另一方面也會印證我上面所說的,中小平台生存空間急劇縮小。
至於第二個問題,與其說P2P是否會成為潮流,不如說互聯網理財會不會成為潮流,當P2P的監管明確,徵信統一,標準化程度越來越高時,自然會成為互聯網理財產品中的組成部分。
以上。
P2P網貸未來的發展速度,取決於誰來玩。目前各大佬已陸續進場了(紅杉/IDG/聯想/盛大/小米投資P2P,A股涉P2P等)。如果說第一波草根進入了P2P行業,P2P市場起了點漣漪,那第二波國家隊/正歸軍進入P2P行業,P2P市場將會掀起更大的狂潮。P2P網貸成為未來理財的潮流,這是水到渠成的事。
不少朋友都問過到底什麼樣的平台比較靠譜,笨虎一般不願單獨推薦某個平台。今天這個貼,就是想梳理一下笨虎個人認為判斷平台是否靠譜的幾個重要依據。
1.模式清晰
巴菲特有句名言是「投資你懂的金融產品」,反過來說就是不要投資你無法理解的產品。越是層層包裝的複雜金融衍生品,風險鏈條拉的越長,原始風險也隱藏的越深。
P2P平台有很多種分類方法,但笨虎覺得,要判斷平台的原始風險最關鍵的是辨別平台的債權來源。以債權來源做分類的話,大體可以分為純線上P2P(借款者通過平台線上或線下審核後在線上發標),O2O型P2P(平台通過門店或合作的小貸公司、典當行等機構先放款,再把債權轉讓給線上投資者),產品型P2N(投資者不直接投標的而是投資產品,產品對接N個資產端)。
對於P2P平台來說,每一種債權獲取方式都有其優勢和劣勢,也都有其獨特的風險;但作為投資人的你,投資前一定要先理解其模式;笨虎認為,某個產品的原始收益來自於哪裡,原始風險也必定在那裡;所以不要輕易投資你無法看懂的平台。
2.風險分散
在笨虎(微信號:pinjinrong)的平台監測中,一直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前10大借款人待還金額佔比」,這是衡量一個平台借款分散度的重要標準。而且笨虎把標準定的很高:低於5%為優,低於10%為良,低於20%為中,如果高於20%那就危險了。
有平台宣稱其有銀行級別的風控。但現實中,即便銀行也不能做到零壞賬,就不要說P2P平台了,因此風險分散度至關重要。假如平台的借款風險很集中,一旦一兩家借款大戶出現壞賬就可能是滅頂之災;這時即便平台有擔保、有風險準備金也是不管用的。
當然,如果平台的資金槓桿(演算法為貸款餘額/資本金+風險準備金)低於1,平台若未捲款跑路就還有能力償還;前提是,註冊資金和風險準備金都是真實的數字。但現實中,註冊資金的數字難以查證,大多數平台的資金槓桿也遠遠高於1。
3.股東實力
上市公司和銀行對P2P這塊蛋糕垂涎已久,但此前監管層的意見不明;現在,隨著P2P行業的合法地位得到肯定,不少大資本會進入P2P領域。
P2P平台一旦受到上市公司、銀行機構的青睞,除了得到資金支持,背後的股東還可能給平台背書、增信,提高知名度,這種平台有的還沒上線就已經引起外界關注。
有的股東還會給平台帶來資產等方面的資源,這樣平台藉助股東的資源優勢,發展依託於上下游產業的供應鏈金融,這樣能夠更好地找到資產端且方便控制風險。
(小知識:供應鏈金融簡單來說就是給一家核心企業貸款的同時,也為其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這樣就可以系統性的控制風險。)
4.資金託管
根據傳統金融學定義,資金託管模式下託管方有義務監控資金流向,根據指令交易,定時發布託管報告證明資金未被挪用;而存管方不具備上述義務。所以,即便監管意見沒有強制平台進行資金託管,而僅要求存管;投資者也應優先選擇有託管的平台。
據笨虎了解,資金託管至少包括4種情況:風險準備金賬戶託管,投資者資金託管,借款人資金託管,平台自有資金託管。有些平台僅完成了風險準備金託管,可以保證平台不把風險準備金挪為它用,一旦發生兌付風險時,這些風險準備金才會專款專用派上用場。然而,只有投資者和借款者都在銀行開立了獨立的託管賬戶,才能真正做到資金與平台的隔離;只有當滿標時,銀行才會接到指令將投資者賬戶的錢劃入到借款者賬戶中,不經過平台之手。
有些平台只是將部分自有資金存入了銀行賬戶,就宣稱完成了資金託管;還有的平台宣傳進行了「銀行資金保管」,大玩文字遊戲。這都是投資者應該注意的。
小結:目前天朝有幾千家P2P平台,能完全符合上面4個標準的屈指可數。但是,笨虎覺得至少應該符合其中2個標準吧;若2個標準都沒達到,最好就不要投啦。
更多信息請關注笨虎微信公眾號pinjinrong,投票你想監測的P2P平台吧~
業界盛傳P2P將在不遠的將來消失,持此論者,理由充分,言之鑿鑿,概括起來,大致有如下理由:
1、運營成本高。按照中國目前P2P平台日常的運營,一個年交易規模在50億的平台,運營成本在1500-2000萬一個月,這樣的運營成本,目前大部分平台是不能承受及正常運作的。大部分平台由於沒有P2P運營經驗,之後發現運營成本過高,支出遠大於收入,於是開始走向自融、發虛假標的犯罪毀滅之路。
2、資金獲取成本高,優質資產端少。P2P平台只是充當一個渠道,而沒有在產品端、業務端實際去改變現有金融結構,並不具有實體意義。目前P2P的資金成本在7%-12%左右,獲客成本在更是高達幾百元每人,而優質資產端稀缺,並不足以支撐高利息的回報。尤其在十部委的意見出台後,禁止設立資金池,明確P2P平台只能做信息中介平台。如果嚴格按照指導意見合規經營,P2P的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堪憂,市場並不具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後期將導致整個市場交易量萎縮。
3、專業人才匱乏。絕大部分P2P缺乏專業互聯網金融人才,多數P2P最高決策者均非互聯網金融出身,懂金融的不懂互聯網技術,懂互聯網技術的不懂金融。
4、風控體系不健全,從業者心態不正,犯罪與被犯罪隨時可能發生。目前P2P行業沒有一個統一的風控標準,很多平台聲稱有自己特有的風控指標,但外界無從獲知,我們所知道的是很多平台都沒有嚴格意義的風控,因此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都存在隱患,隨時可能塌陷。另外行業很多P2P平台都是小貸、高利貸、民間金融轉型而來,而這一類群體由於經常遊走在灰暗邊緣,自己對於平台未來格局的認識是有所欠缺的。很多掌權者抱著賺熱錢、快錢的想法加入這個行業,因此誕生了一群創業投機者,很少有掌想把企業做長久。
雖然P2P毀滅論不絕於耳,但也有不同的聲音,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首次被納入國家五年規劃建議後,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國家認可發展。中國實體經濟正趨向完善,根據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發展來看,電子金融、虛擬貨幣將成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7月份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出台,11月互聯網金融首次寫入五年規劃,意味著互聯網金融過去的發展受到認可,行業地位進一步提升,P2P行業再迎發展良機。業內預測監管細則年底或將出台,一旦監管細則出台,將大力規範行業健康發展。
2、P2P已經進入優勝劣汰的階段。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未來的監管會日趨嚴格,風控能力差、資產獲得能力差的平台會被逐漸淘汰。剩下的將是實力強大,信用好的大平台或者在細分領域有著優質資產端平台,現在正是P2P行業健康發展的好時機。
3、P2P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的重要補充,定位於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本身就是一個契合市場需求、填補金融市場空白的創新事物。截止10月底,數據顯示P2P行業交易已經突破萬億大關,發展勢頭迅猛,也反映出P2P在滿足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上逐步顯現出其蓬勃發展的生命力,在小微企業融資方面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提升,P2P已成為小微企業非常重要的融資渠道。
我們認為,任何行業、企業乃至世間萬物,當生則生,當死則死,互聯網金融既不會因「毀滅論」而消失,也不可能僅憑「十三五」規劃而涅槃重生,生有生的道,滅有滅的理。
最後給互聯網金融企業一句忠告:「信用」將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核心靈魂,任何企業概莫能外。《P2P不會因「毀滅論」而消失 也不憑「十三五」而重生》
謝邀
1.不會。2.會
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會有P2P網貸。這種模式簡單地理解,就是直接的債權融資。金融的本質,就是把一部分人手中過剩的流動性,轉移到現在流動性緊張,但是未來具備償還能力 的人的手裡,借出的人獲得資金收益,貸入的人付出成本。過去信息交流不發達,誰有多的錢,誰需要現金,大家相互之間不知道也不了解,就需要有一個中介機構,來起媒介作用,這就是銀行。銀行藉助其強大的渠道能力和專業的風險控制能力,將前者的流動性集中起來,再分配給需要流動性的人。銀行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賺取一定的差價, 由於國內非自由的金融環境,銀行這個差價賺的非常高,大家可以去看看,中國銀行的財務報表不要太好看。
這種模式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促進了過去幾百年經濟的快速發展,未來也會繼續發揮其資源配置作用。但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這種模式面臨著新的挑戰:人們低成本的獲得大量信息,使得銀行不再獨享信息,融資方和投資方直接面對面成為可能。通過這種直接的投融資模式,告別了銀行從中賺取渠道利潤的時代,一方面讓投資方獲得更高的收益,另一方面讓融資方能以更低的成本獲得資金(別說網貸利率高於銀行貸款利率,這些企業如果能以銀行利率貸款,傻子才會來融更貴的錢)
除此之外,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電子化的支付渠道普及,民間機構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都是P2P網貸興起的重要前提條件。這些條件的具備,使得P2P網貸既能讓投融資雙方獲得更大的利益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失去銀行這個中介機構帶來的弊端,比如效率低下、風險不可控等等。
由此可見,P2P網貸是一個非常符合市場潮流的東西,屬於馬列哲學裡面里的說的有生命力的新事物的範疇,道路可能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回到題主說網貸在未來降低發展速度,可能是說現在很多網貸平台紛紛關閉,跑路,平台數量減少。我想這不能說明網貸要減速發展,而是說明要規範發展。就跟團購網站,瞬間從幾千家減少到屈指可數一樣,不代表交易規模小了,只是更規範更集中了。同樣地,中國地網貸,從規模上講,仍然發展的飛快。
另外,網貸遠遠沒有到達其發展的極限,從目前中國地資本市場來看,商業銀行的融資方式仍然是最主要的,可能佔整體的80%,投行的方式可能佔20%,沒錯,兩者加起來約等於100%,網貸幾乎可以忽略,千萬分之幾吧。所以如果這就減速發展,這東西也沒啥值得討論的了。
半個月前參加深圳滙豐商學院辦的一個活動,中科智董事長預測,未來商行、投行和互聯網金融規模比例,可能是5-10年後,可能是5:3:2,再過5-10年,肯那個是3:3:4,再過5-10年,可能是1:3:6,具體數字記不清了,反正就是商行規模會越來越小,互聯網金融會越來越大。如果他預測正確,也就二三十年時間,互聯網金融代表的直接投融資方式,將會成為主流,現在這點規模才哪跟哪?
上面的預測不是我說的,如果大家不同意,請不要打我臉。
還有一刻鐘就要下班了~作為一個關注P2P市場2年,使用P2P快一年的用戶分享一點個人看法,P2P市場未來還會有很大的發展前景,除非政策干預還有監管預期。一方面,P2P市場滿足了廣大青年同胞理財的便利,傳統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可能需要到銀行櫃檯購買,但是現在銀行櫃檯的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群,而且銀行理財產品購買門檻5萬元是一個比較大的限制,設想剛畢業的大學生得花多長時間才能積累到一次性拿出5萬元購買理財產品;另一方面就是互聯網購買理財產品,確實存在著互聯網江湖氣息,包括推廣期間的紅包贈送,設想一下銀行會隨意給人發紅包嘛?而作為普通青年,這很受用,還包括他們使用的用戶體驗;第三方面就是未來資產證券化的規模擴張以後,作為銷售渠道的互聯網快速聚集用戶的能力,這是普通線下櫃檯無法比擬的優勢,一個貸款產品,分拆成100元起售,高收益肯定能吸引人群。總結一句話就是,作為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青年人,沒有多大金融常識去識別那些專業的金融術語,而高收益加上低份額,正好能吸引到我們這些還達不到銀行傳統理財櫃檯門檻的人。
其實我覺得P2P就是未來中國的「私人互聯網銀行」的孵化池
就談兩點未來,一點是本息保障的問題、一點是監管的問題。
1、關於本息保障的問題,首先,我們知道,中國徵信系統是不完善的,其實如果我們把P2P網貸當作投資品的話,而不是一種普惠金融模式,我們要搞清楚,像拍拍貸這樣的純線上模式,在目前中國不是主流,為什麼,我覺得有兩個原因,1、投資人在P2P網貸平台上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是賺點小錢,而不是大錢,借款方,是小微企業主、學生、購物者、初始的創業者,這些人都缺乏資金,但是投資方何嘗不是如此,我曾經說過,絕大多數參與到P2P網貸的投資人,他們的社會階層,最高也不過是大城市的中下層中產階級,實際上,這裡牽涉到一個客戶來源問題了,他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現狀的?他們如何是看待自己的未來的?他們又如何看待社會的未來的。這些都不能忽視。很多人說要去擔保、而從來沒有考慮到中國的現實生存環境,更為搞笑的是,很多人貌似具有這樣一種傾向,他們總是喜歡把我們和西方對比,比如,P2P網貸,喜歡和英美對比,認為英美是無擔保、只提供信用評級的純線上模式(以前是,但現在不是了,現在越來越走向風險準備金模式了)我說的不僅僅針對P2P,而是所有問題。所以我覺得,擔保才是王道,這個可能與許多人的觀點向左了,老百姓投資P2P網貸是為了什麼?慈善?搞慈善可以去眾籌。現在國內的絕大多數眾籌,更像慈善,否則會被扣上非法集資的帽子。給投資者的回饋也多為象徵性的或實物。普惠金融本身就是個笑話。普惠誰?為什麼借你錢,毫無疑問,就是為了收回本息,難道是為了資助你?你是我什麼人?我親人?我朋友?我親人或我朋友的什麼人?哪怕你和我有一點關係吧,有嗎?你和我本來就是陌生人,我可沒這麼高思想覺悟(我相信你也沒有),說露骨一點,借款人和投資人就是純粹的利益關係(而且也只有利益關係),這種利益關係通過P2P網貸平台得以結成。要知道,除非有平台敢聲明無審核、無信用,只要有借款標就全部發到平台上,盈虧全部由投資人自負,如果有平台敢這樣宣稱,那才真的可以做到去擔保、去賠付。(但這樣的平台你敢碰嗎?拍拍貸在業界這麼有名,但為什麼大多數借款標都是1萬以下信用貸款?)因為這等於完全把風險交給投資人自己評定了。只要有風控,無論是自己做還是交給別人做,都是等於必須承擔風險。既然上的標都是經過篩選的,那麼一旦逾期就需要追責。投資人追平台的責,平台追逾期人的責(如果有第三方擔保的話,另說)。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目前中國在網貸平台上借款違約的風險有多少?如果這個借款人在西方那種徵信系統完善的環境中的借款違約的話,風險又有多少?西方P2P網貸最發達的英美國家,擁有如此完善的徵信系統,和高額的違約成本,但都開始施行風險準備金了,中國卻要去擔保、去剛兌?那等於是堵死了中國P2P的前進道路。所以中國徵信系統不完善,容易給人一種誤解,認為是徵信系統不完善,所以中國目前暫時需要剛兌,問題並非如此,徵信系統完善問題可以通過讓更多的P2P平台加入行業聯盟,然後共享徵信數據,如果持續時間長了,相信海量的數據會是一個解決途徑,但關鍵問題是投資人的心理,他是如何看待P2P網貸的,P2P網貸對於他的作用是什麼?西方如此,中國也如此,應該說,由於社會環境的差別,中國的投資人會比西方的投資人對P2P網貸平台的要求更為苛刻。所以想對逾期賠付鬆綁,那是不可能的。難度大小是次要,主要是你必須做到,無論難度多大。
2、如果監管的話,確實會消滅一部分不合規的平台,這樣有利於行業的整體形象,不然會影響投資人對P2P網貸行業的信心,現在倒閉的平台,攜款跑路的平台高管這麼多,如果依然任由其發展下去,而不加規範和約束,不設定行業標準和准入門檻,長期以往,比如會對行業的信譽造成毀滅性打擊,讓一些認認真真辦事、正正經經幹活的平台成為殉葬品。應該說P2P網貸平台目前的利率的確是非常高的,個人覺得20%都是高了、有些達到了30%(至於為什麼這麼高,我之前的短文有說明這個問題),監管這東西,本質上是一個「體制化」的過程,正式納入了官方的許可範圍內,到時候,雖然平台的利率會趨於下降,但依然會高於傳統理財產品,大概能達到10--1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中國幾千年來國家主義傳統早已深入人們的骨髓,那些通過官方審核,存活下來的平台,將會因為有了官方的背書,而在未來的P2P網貸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受到廣大老百姓的信任,P2P網貸平台目前相對於一些投資人就是狂歡節,這也反證了,P2P網貸行業還沒有走向正軌。對於P2P洗牌論,我一直保持質疑的態度。什麼「90%洗牌,99%會死亡」的觀點,作為一個旁觀者,我一直比較疑問的就是死亡數據從何而來?到底有哪些支撐點可以支撐這個數據的出現。是你調研了2000多家平台的運營狀況,還是你知道了每家平台的真實數據,還是你知道了平台的運營策略,資源組合等各方面核心競爭力的軟肋要素。
中國從來不缺少唱衰者,這個可以沿襲到很多個世紀,為什麼唱衰者能夠興起?主要還是國家的動向傷害了其切身利益,而這種本源的東西源於個人自身的貪和慾望無止盡。
相較於八九十年代,萬元戶都是土豪的年代,現今的更多的人在豐衣足食的前提下,還想鯨吞天下,人們並不會因為社會的發展而感到滿足,反而會因為自己無休止的追求而感到空虛和孤獨,當追求和能力不能匹及或者由於種種原因難以實現的時候,所有的怒火都會延伸到國家層面,宏觀角度,自思者甚少。
很多都是基於宏觀,從實體經濟,從國家體制,從金融行業的運營機制,從大環境等大範圍角度切入,殊不知於P2P個體平台而言,宏觀是很重要,但真有那麼重要麼?
實體確實很爛,這是最爛的時代!
從多方數據調研樣本顯示,目前中國的經濟不存在「企穩的說法」一直處於動蕩和下滑的死循環裡面。自2011年末草根調研以來,僅出現的只有2012下半年基出建設行業的回升和2013年中的地產因為政策鬆懈的「局部、間歇性」反彈,經濟整體下滑大格局一直未變。2015年,連續多月的PMI指數低於枯榮值,實體繼續延續下滑,其主要體現在工業潤滑油、出口物流、石材、乘用車、飲料消費。
2015上半年的下滑,主要體現在三駕馬車的弱化:
一是出口銳減。雖然中國出口自2008年以來一直面臨內外壓力,但2015年感覺最為猛烈,這與外幣大幅貶值,中國成本競爭優勢逐漸喪失。中國的人力資源成本,首先在過去的7年當中,平均每年增長16%,如果你用1.16的6次方或者7次方去乘一下的話,大概這個人力資源翻了3倍或者2倍多,其次是勞動力隨著教育的進步在緩步減少,越來越多的新生代勞動人群不願意從事生產活動。
二是消費弱化。在生活當中,我們理想中一直認為穩定的消費,在現今這個時候也出現了「不穩」的現象。最明顯的就是基本消費的飲料,和可選消費的汽車的例子。同時消費還呈現分化,即高端、低端消費好一些,中端最差。
三是投資被動。從今年開始,可以明顯的感受到的就是企業暫停、緩建投資項目,雖然我們從數據上開業明顯的看到有不少的投資額,但其本質基本不是今年的主動新增投資,或者新增很少,而是大多數的投資額都是過去2、3年,甚至5年前的投資計劃的滯後落實,比如油化工行業。而這些遺留問題將會加重了後期經濟的擔憂。
因為最爛,不能再爛我們只能慢慢變好!
從三駕馬車看來4萬億和30年的系統累積,已經逼迫國家自動形成現在這個最爛的局面。所以我們可以反思的事情就是,在歷史上沒有比這個局面更爛的了,既然不能更爛,那麼只能慢慢變好了。
中國人口的紅利在慢慢流失,人力成本逐漸加重,這一點從二胎出台就能夠有所感受。但是就業一直都是國家必須首先解決的民生問題。從產業格局來看,讓絕大多數的人去從事第三產業是不現實的。為什麼?
其一、第三產業的從業者絕大多數都是女性和當代大學畢業生,自08年為了解決農民就業而發展的基礎建設之後,大學生就業一直成為當下的一個痛點和難點,每年的大學生難就業人群成比例上升。其二、離開了與時俱進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何來發展空間,因此第二產業產能升級,技術升級才是應該首要考慮的問題。其三、作為發展中的國家,你的根離不開第一產業的支持,你的身離不開第二產業的與時俱進,最後才是你的型需要第三產業的完美包裝。因此就業人群應該合理有序的分配。
所以遺留給我們的問題就是怎麼樣幫助實體產業在面臨人力成本上升、勞動力減少和利潤空間薄弱等問題的情況下進行產業升級。而中國式的第二產業其核心競爭力告訴我們,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從來都不是自主研發。用從業者的人來說,研發耗時耗力,更多的是面臨失敗的風險,於此形成的核心競爭力更多的還是抄襲和人際關係。
當抄襲因為知識產權的保護而難以複製,人際關係因為大環境下行而難以維續的時候,產業創新造血升級勢在必行,所以這也是這個最爛的時代留給我們的最好機遇,一批新的有創新力的敢於蛻變的企業會在這個最壞的時代蝶變升級。而在其成長過程中,既需要好的環境,同時也需要好的呵護,而呵護更多的是來源於融資。
為什麼會是P2P?
從銀行角度看:在很多人的理解中,首先的融資渠道就是銀行,可是銀行基於風險和成本考慮,一般不會給予小微企業足夠的奶水。其原因大概就是:小微企業經營風險高,資產變資本能力比較薄弱,所以銀行也會以高利率給予小微企業融資,比如前段時間接觸的一個企業去銀行融資,銀行答應放款,但是答應的前提條件就是公司所有的資產全部抵押給銀行,並且銀行還會打4折再給予貸款。
其次就是難以提供足額擔保,即使有足額擔保也難以滿足銀行標準;最後形成的問題就是體制和現實的不對稱,實現難度較大。
從民間金融角度看:如果銀行不行,就選擇小貸融擔吧,事實卻是由於其自有資金在5000-20000這個區間內,首先其本身不能承受太高的風險,因為其能夠成立的前提就是它背負的責任就是銀行風險的再次轉移;其次其整體容量即使加上槓桿也難以滿足天朝以每年15%左右的融資增長需求,目前我國的融資需求在15萬億左右。所以在當下這個面臨國家資本市場升級和第二產業升級同步進行的檔口,其對金融的助力基本杯水車薪。
從P2P角度看:那麼互聯網金融呢?首先其本質有小、快、輕、靈服務實體的特點,一方面可以發現具有地域特色的擁有創新性的企業。這是最壞的時代,對於實體而言,為了存活下去,控制力的流失必不可免。因此這也是一個最好的切入相對核心或者次核心企業的時代,這個時機將會賦予行業很大的操作空間和對於企業的控制力。另一方面可以讓充裕的流動性資金進入面向創新的新生代的中小企業的融資當中去,解決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資金需求。
其次其背上有改變融投格局,提升直融比例的責任,中國現在的整個融資結構當中,中國需要極大發展直接融資。目前直接融資的佔比相對於合理的社會資本結構來講佔比太低,目前中國的直接融資佔比只有15%,正常來說發達國家有60%,美國有80%,因此國家還有巨大的需求,同時去除槓桿降低企業負債率,減少企業負債成本等問題都指向了要用直接融資替換間接融資。而且在間接融資過程中還會增加非常多的成本。
再者互金資金成本已經慢慢回歸理性,未來幾年對於有競爭力的小企業的發展將會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據相關機構統計利率已經在逐漸靠近正常水平。
因此以前專家口中所說的高利率壓死小微企業的言論將在行業未來的發展中逐步被證偽。
最後互聯網時代是眾籌萬物的時代,所有的金融不管你是加上互聯網還是加上移動互聯網最後的格局基本都是基於實體+互聯網為基礎工具而締造的連接萬物的格局。這也是這一次產業升級所必然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從未來10年的角度來看現在,也許這不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最好時代的朦朧摸索期。
總結一下:升級改革創新的前半夜是痛苦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21世紀的經濟已經逐漸互聯萬物化,臨產前的陣痛是必須忍耐的。所以真有洗牌論99%要死亡的話,我認為得有限制條件,比如:高利貸的,抄底實體的,做資本泡沫的,資金盤的,旁氏的,自融的等,這種別說99%,我相信你說100%都沒人有異議。
而因為大環境的不行,將整個行業集體抹殺,用互聯網馬太效應來規避大規模所帶來的風險累積,明顯具有不理智性,深冬已經來臨,就看誰能夠找到春天的出路!
P2P網貸行業兩頭解決的都是剛需,符合未來發展趨勢,有市場就有需求,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也會成為主流的理財方式之一。
在行定飛速發展的前提之下,平台之間的競爭也將加大,平台需要不斷創新,包括模式的創新,產品的創新才能經受住行業的洗禮。而且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未來平台的收益率也會相對下降至合理的水平。
會有比較明顯的馬太效應,利率市場化前都會比較熱
P2P行業詬病長期存在,對投資市場打擊不小,有部分受創投資人已離開P2P投資領域。但P2P給投資人、融資人、市場經濟帶來的良好效應仍直觀可見。鋪天蓋地的P2P廣告引入的新投資人數量上完全覆蓋退出投資人數量,市場投資人群基數在不斷增加,借貸金額在持續攀升,P2P總體呈良性發展趨勢。政策等待出台、市場面臨整頓、行業面臨洗牌與P2P發展衝突和矛盾,對P2P發展起到抑制作用,不少對P2P虎視眈眈的創業人士可能處於觀望狀態。然而現在正是市場發展期,前期擁有客戶數量基礎對未來平台壯大起到很大作用,不少感興趣的人士也躍躍欲試。所以近期P2P行業發展可能呈現緩慢增長態勢。
P2P要成為理財主流需要有完善的監管政策,良好的社會印象,行業自律 ,強大風控體系。說到風控這裡講一下徵信,最近徵信在網上聊得沸沸揚揚,徵信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借貸信息、消費信息、公共信息等四大方面。其中,基本信息包含職業、證書、收入、工作穩定性、街區、房價、居住穩定性;借貸信息包含房貸、車貸、信用卡、學生貸等歷史及使用情況;消費信息包括商場和網路消費頻次、額度;公共信息包括法院判決、稅務拖欠、地鐵逃票、交通違章、親友款……不過網站服務對象中缺乏借貸記錄的人群約佔15%,國外已經誕生了可以補充傳統徵信機構把握不到的數據。數據模式是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FICO只有結構化數據);數據類型不僅是信貸數據,還包括網路數據、行為數據;理論基礎在於成千上萬個變數的機器學習(類似於大數據分析);而且這些變數特徵區別於傳統的還款記錄、金融、貸款類別等,而是房租繳納記錄、典當行記錄、甚至是網站停留時間、填表習慣;這也意味著數據來源除了傳統的銀行提交給第三方數據和銀行當地數據,還有借貸者自己。「FICO」這套信用打分機制之所有在美國好用,是由於他背後有三大互相獨立的數據來源作支撐。換到仍然缺乏個人信用數據來源的中國,如果不下功夫尋找靠譜的數據源,專靠「FICO」這個打分適用性依然不大。中國信用體系建設任重而道遠。未來P2P各方面建設發展成熟以後將真正逆襲銀行貸款業務,成為融資貸款重要工具和主流理財模式之一。
因為第一個問題會,所以第二個回答是不會。
會淘汰非常多的平台,也會有許多靠譜的平台堅挺。
進入p2p半年,感覺前途很光明,現在就是個層出不窮的階段,看個人的把握了,投資好了還真是就賺了,要是太貪就可能得不償失 哦
未來一年P2P的快速發展與否需要看監管的推進程度,但是P2P永遠不會成為理財的潮流。
首先說:風投紛紛投P2P並不是因為P2P有多NB,而是因為風投願意投互聯網概念的商業模式,偏巧P2P也屬於互聯網新興行業之一,隨便舉個例子:泡麵吧的事兒不少人知道一些吧,做在線編程方面的教育,2014年2月拿到天使投資,數月後A輪融資的估值已經1億。不是P2P前景火,實在是風投太饑渴。
關於P2P快速發展的問題,先看一下監管的態度吧:P2P和眾籌融資要堅持平台功能,不得變相搞資金池,不得以互聯網金融名義進行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資、非法從事證券業務等非法金融活動。
如果參考更嚴格的監管措施,不搞期限錯配,不許擔保,估計很多P2P將面臨生存困境。
假如明年各種監管到位,包括資金託管等等嚴格執行。P2P快速發展的趨勢將會明顯減緩並且發生洗牌。
當前火爆的P2P行情和較高的收益是建立在缺少行業規範,投資者對P2P的風險認識不清的基礎上的。而監管機構之所以採取比較寬鬆的態度,是因為P2P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而非為公眾提供了低門檻高收益的福利。寫給P2P投資者,我見過很多投資者,你們以為P2P很好,很適合你們,是因為你們並沒有認識到其中的風險,連一半都沒看到。
想像一下,在銀行貸不到款,貸款成本15%-20%甚至更多的不知名的小企業,可能沒有經營風險么?摘抄一段美國對P2P行業監管的內容: P2P公司必須詳細地披露貸款相關的具體條款,向投資者無保留地揭露所有可能出現的風險。這也符合美國強調信息披露的監管思維。美國的監管機構認為,只要金融機構提供了全面、真實、無偏差的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作為理性人的消費者經衡量後,就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正確的選擇。Prosper和Lending Club在SEC登記之後,就必須不斷地發行說明書補充說明出售的收益權憑證和貸款的具體細節。消費者可以在SEC的數據系統或者P2P公司網站中獲得這些數據。國內的監管體制對於信息披露的要求並沒有那麼的嚴格,P2P公司促成的貸款也很少對外公布準確的數字或者具體細節。縱觀整個金融業,提高對信息披露的要求也是完善監管的主要方向之一。
今天的中國,連信用社會都還算不上,更無從談起以信用為基礎的P2P業務了。今天看起來火爆的國內P2P行業只不過是猖獗的民間借貸,經濟衰退期旺盛的借貸需求以及推波助瀾的風投共同作用下的產物。P2P會長期存在,甚至進一步發展,但是P2P理財,絕對不會成為潮流。
尤其是某個聲稱自己是國內最大的P2P公司,獲得了XXXXX等風投的融資,累計促成P2P交易額500億,採取線下模式拓展業務的公司。我真的好奇有那麼多人願意用那麼高的借款成本去借款么?雖然每個出借人都得到了有著借款人內容的合同。但是我無法理解這些複雜的期限匹配,借款人信息更新,你們是怎麼做到的。25000人的隊伍,嚴苛的業績壓力下,風控又從何談起。
只要在風口,豬都能飛翔。
寫到結尾,順手看了眼全部132支普通債券型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年初至今,第一名22.81%,第100名9.77%。如果摺合年化收益,數字還會再高一些。
我們更願意為會員選擇基金這樣有監管的金融產品,承擔合理的市場風險。並不建議貿然投資無監管的P2P行業。
諾潤理財提供中立的理財建議與意見,並收取費用。
希望了解更多理財知識?關注微信號:nuorunlicai
P2P網貸在未來一年裡的發展速度會不會減緩?
在這個問題上,我的觀點和 @黃席盛 的觀點有些不一樣,我認為未來1年發展的速度不會減緩,反過來極有可能發展速度會加快,簡單的來講,這個行業離進入成熟期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就目前來看13、14年的P2P網貸就像15-18的少年青春期。13年成交1000億,14年成交量或許會突破2500億,而這相對民間借貸好幾萬億、中國的居民存款上百萬億的一個存量來說,還是非常小的一個規模。
1.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金融改革專門作了清晰地表達。從整個社會發展來看,P2P將有非常大的發展前景。
2. 2015年監管政策肯定會出台,監管可能會集中在資金池、自融虛假標、資金監管和去擔保化。對行業進行一次整頓,可能會給網貸平台增加運營成本,導致投資人收益下降,風險下降,但收益方面仍然會比銀行高,這會吸引一部分高端的銀行理財用戶過來投資。
3. 中國中小企業一直得不到金融體系的支持,融資成本一直高居不下,08年開始試點小額貸款機構,發展迅速,部分的緩解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但小額貸款要求用自有資金放貸,不得吸收公共存款,這大大限制了小額貸款機構的發展。原因是長期隱秘而龐大的民間借貸市場和影子銀行市場使得監管者十分頭疼,到底有多大的市場規模一直沒法準確統計,資金去向,整體金融風險一直沒法估計。二作為P2P可以使金融監管更容易更方便。
P2P網貸會不會成為未來理財的潮流?
不說未來,就14年來看,P2P在各個大的平台的大力宣傳下,已經慢慢的進入了人們的視線,當然P2P的普及力度及速度都遠遠比不上寶寶,為什麼?因為某寶寶有阿里爸爸的支持當然能迅速的在市場進行擴張。P2P網貸理財是否會成為理財潮流這個不清楚,但P2P在未來網路理財這個大浪潮上肯定會佔上一席。
當然即使P2P成為未來理財的潮流,但目前來說仍存在很多問題,大部分用戶對P2P平台的評論都各有個的看法,這其實和投資的投資喜好、平台的規則做法都有很大的關聯,以下是我從76676這家專註於網貸的點評平台摘幾句評論,用於了解投資者對平台的看法,以下幾個評論均是對同一平台進行評論,以刪除平台相關字眼。但很明顯,同一平台有好評也有壞評。
「利息超低,而且要不停續投才能達到宣稱的收益。
創始人之一是個富二代,主要是靠老爸的關係創業的,當年在某高大上金融機構任職也是因為家裡的關係,所以拉風投能力超強。
公司發展的不錯,業務模式在P2P行業數一比較獨特的,就是他們家自己不參與放貸,而是把一些小貸公司集合起來,打包成自己的產品,從中收取中介費用。所以他們風控主要是審核小貸公司自身的實力,估計不會參與到每個項目的審核中去。安全上說法不一,這裡不做點評。
這種模式的確不常見,但是反過來想,資質良好的小貸公司,都自己開P2P去了,幹嘛還要走個第三方讓別人賺一筆中介費?
公司的打包成理財產品的模式,也有資金池的嫌疑,感覺有點不靠譜。不過公司不愁小白客戶,錢大把的賺,靠關係估計也能搞定政府監管吧。反正我是不投。」
「從收益方面看:投資凈收益年化12%以上,屬於網貸中的中下級梯隊,相比銀行理財,企業債券有一定優勢,與信託產品收益相當,屬於固定收益類理財中高收益類型。 從風險方面看:產品以小額貸款公司信貸資產證券化為核心,在小貸公司放款風控的前提下,又引入擔保機構增加信用,雙重風控的創新,安全度較高,值得關注。由於對於小額貸款公司信貸資產證券化這樣的操作政策層面尚在不允許的範圍,且不允許小貸公司從銀行之外的其他渠道融資,故有利網借用資產證券化的操作存在一定政策風險,需要高度關注。 綜合評析:獲得風投青睞,創新性互聯網金融的典範之一,收益在固定收益市場及具競爭力,風控尚可,靠譜,值得菜鳥級理財投資者重倉!」
「在平均利率超過20%的P2P網貸行業,有利網只有12%的投資收益讓人不敢恭維,聽說債權轉讓費達1.5%,實在高得太離譜,而且投資期限好像最少半年,這點也是太不靠譜了。更讓人鄙視的是,竟然公開與餘額寶比收益率,稱收益率是餘額寶的3倍,打著安全的旗號在吸金,可謂徹頭徹尾不靠譜的流氓平台。」
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
謝謝,與君共勉!
樓上很多大神都做了詳盡的闡述。
我只想說,我是一個P2P平台的運營,因為我相信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也許中國大陸現在的金融體系還不太完善,導致我們的發展會遇到國外不一樣的阻礙,同時也正因為這一點我認為互聯網金融將在中國掀起高潮而不是西方國家。
P2P的發展會放慢,因為客戶開發的速度跟不上平台增加的速度。但從長遠來看,這個行業才剛剛起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發展好的平台一定是風控水平一流的平台,實際上這個行業准入門檻很高,絕大部分平台未來將會被淘汰。
別的不知道,未來1-2年一定洗牌。
推薦閱讀:
※美國市場是否存在同國內有利網類似的P2P貸款公司?
※P2P 第三方是怎樣進行託管資金管理的?
※賣房300萬,吃利息划算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