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是如何知道自己被導彈鎖定的?

鎖定通過熱輻射來確定,不需要發射信號吧


前空軍電子情報分析師怒答

1.首先糾正問題。戰鬥機不知道」被導彈鎖定「,應該是」被敵機鎖定「

2.什麼是鎖定?
簡單來說,雷達鎖定目標,指的是在一段時間連續、正確地得到目標的方位、距離、和速度。以美帝F-16戰鬥機的AN/APG-66V3A雷達為例,在鎖定時發射的雷達信號與搜索模式有顯著區別。

3.戰鬥機如何知道被鎖定
(1)在平時,我軍有電子戰部隊(從總部到下屬的基層部隊分隊),偵查和截獲敵軍電磁信號,包括雷達、通信、數據鏈、網路。經過長期的積累,可以分析出敵軍雷達各種工作模式的信號模式和特徵,乃至能精確到雷達個體。
(2)從(1)中獲取並整理出的數據,會裝定進戰鬥機的電子戰吊艙或機載設備(ECM)。因為在實戰乃至平時,電磁空間有N多的電磁信號,多到一架戰鬥機不可能實時分析。所以戰鬥機的ECM只對從(1)里存在的有威脅的信號響應。一旦ECM發現高威脅級別的敵方雷達信號(比如戰鬥機火控雷達鎖定),就會立即向飛行員告警。

4.如果被沒有見過的雷達鎖定怎麼辦?
現在能上檯面的機載自衛電子戰裝備,都有內置演算法,可以根據雷達信號的模式(比如載頻,PRI,PW,掃描周期)判斷威脅度。如果符合一定條件,也會向飛行員告警有不明信號。

當然,現在的雷達設計的越來越賤。出現了LPI雷達(低截獲概率),用各種手段讓被鎖定的戰鬥機不知道。

5.所以回到開頭的問題。

a.電子戰部隊知道戰鬥機被鎖定會出現什麼信號。
b.a把信號特徵輸入到戰鬥機
c.當戰鬥機發現上述的信號特徵,才知道自己被鎖定。


糾正幾個概念:
1、飛機只能知道被雷達鎖定,這個雷達可以是敵機,也可以是導彈。
2、現在票數最高的,這句話【戰鬥機不知道」被導彈鎖定「】不嚴謹,對於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導彈引導雷達從掃描模式,切換到單目標跟蹤模式,對於飛機來說確實是被導彈鎖定。
3、飛機通過一些感測器(紅外,紫外)可以知道有尾焰快速接近。但有沒有被鎖定不知道。


-----------引言---------------
1、天空那麼大,想找到一架飛機,絕大部分情況下都需要雷達照射。
2、紅外引導頭的導彈,攻擊距離都相對近。一般都是為了在幾公里的範圍內格鬥用的。米國和毛子也擁有中程的紅外製導空空導彈,最大鎖定距離是30km左右,但是實際這個鎖定距離大都在10km了。
3、遠程攻擊複合引導,前期也是需要雷達介入的。不然那幾分鐘的飛行時間,敵方飛機很可能就飛出導彈引導頭的探測範圍了。
4、全程光學擊落,不是不可以,F-14,Su-27等時代就已經有了這種技術,但是這個需要很多條件都滿足才可(比如可見度,對方行動航線情報)


-------------正文分隔線----------------
來用Su-27舉個例子吧。

Su-27基本型用的是N001 脈衝多普勒雷達,對於戰鬥機大小的目標,迎頭探測距離可以達到80~100 公里,尾追探測距離為 30~40 公里。在邊跟蹤邊掃描模式下,N001 雷達可以同時跟蹤多達 10 個空中目標,並且攻擊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目標。

為什麼迎頭追尾距離不一致呢?這是因為脈衝多普勒雷達的工作原理決定的。
雷達在高脈衝輻射頻率對於用前半球指向本機並有接近趨勢的目標(迎頭)有最大的探測距離,當目標以後半球指向本機並有遠離趨勢(追尾)的時候,使用中脈衝重複頻率比較有效,脈衝頻率越高探測距離越大。
當進入單目標跟蹤模式時,雷達會一直對準一個目標照射,並且調整波束,將輻射能量全聚焦在一個目標上,以提供更高的準確性。地空導彈系統,一般會同時擁有掃描和火控兩部雷達,當火控雷達開機,基本可以認為對方已經準備鎖定本機了。

大多數現代戰機都會裝備雷達告警系統(RWS)來探測敵方雷達的照射。
雖然各大公司和設計局都有各自獨特的方法去設計這類系統,但是所有雷達告警系統(RWS)都有著共同的工作原理的。

雷達告警系統是一個被動系統,也就是說,它不會向環境中輻射能量。它探測雷達輻射並根據資料庫中已知的雷達類型進行對輻射來源進行分類。
雷達告警系統也能確定輻射源方向以及輻射源的運作模式。但是雷達告警系統無法確定輻射源的距離

為了獲得更好的態勢感知能力。一般任務總會使用雷達告警系統的模式選擇功能。模式選擇功能可以讓雷達告警系統只識別工作在目標跟蹤模式的雷達,或者正在發射導引指令信號以便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或者主動雷達制導導彈的導引頭追蹤的雷達。

需要注意的是雷達告警系統本身不具有敵我識別(IFF)的能力。

雷達告警系統可以依照下列順序按照優先邏輯確定主要威脅與次要威脅「
1. 主動雷達制導導彈或者被探測到正在發射導彈指令導引信號(發射導彈)的目標
2. 雷達正處在單目標跟蹤(STT)模式(或者任何鎖定模式)的目標
3. 可以歸類到」普通類型「的目標,下面就是屬於「普通類型」的目標列表:
機載雷達
遠程雷達
中程雷達
近程雷達
早期預警系統
機載預警和控制系統(AWACS)
4. 信號強度最大的目標

上一張Su-27用的 「白樺」SPO-15LM的界面圖(超級落後的報警器)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雷達告警系統面板上顯示了兩個威脅。
1. 黃燈顯示主要威脅在本機左側 50°(10 點鐘)方向。"П"上方的亮起的燈代表「攔截機」。
由一圈黃燈圍成的圓形刻度盤(「燈光條」)顯示的是主要威脅的雷達相對發射功率。
壓在飛機符號下面的紅色圓燈表示本機已經被主要威脅的雷達鎖定。
位於飛機符號中央亮起來的帶有"В" 和 "Н"字元的半圓形黃燈顯示的是主要威脅相對於本機的高度。在這個例子中B/H都亮了,表示主要威脅與本機的高度差不多,範圍在俯仰角+/- 15°內。

根據面板上的顯示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當前主要威脅為一架從 10 點鐘方向接近本機的戰鬥機,高度與本機大致相同,根據信號強度
與鎖定提示,這架戰機已經準備向本機發射導彈。

2. 根據兩個綠色燈,可知次要威脅的位置在方位角 10°-30°之間(1 點鐘到 2 點鐘方向)。
綠色的"Х"表示本機已經被一個中程雷達發現。
除此之外沒有更多關於次要威脅的信息。


一般的空戰模式:
預警機/地面中程雷達,發現敵機給出一個大概的高度和方位,我方飛機起飛,地面中程雷達或預警機引導我方戰機,儘可能在不被發現的情況(關閉雷達)下到敵機附近;或通知航線範圍的地空導彈單位。

除非對方位置已經較精確可知或者目標巨大(比如轟炸機那種大飛機),我方飛機/地空導彈系統雷達開機,進入掃描模式或邊跟蹤邊掃描模式找到目標,這時雷達只能提供一個大致的方位距離高度差。


預計距離和預計相對高度的初始值,一般由預警機或者地面中程雷達經由數據鏈輸入。當然飛行員可以自己去設置這個數值。(飛機自身雷達也能給出這個數值,但是相對不如預警機和地面給的准)

當目標進入不可逃逸範圍後,雷達自動鎖定或手動鎖定目標,雷達進入單目標跟蹤模式,先發射中遠程導彈,進行超視距攻擊,然後視上一輪攻擊情況決定是否繼續接近敵機攻擊。(誰都不想死呀,遠遠的打下來最好)

------------資料來源--------------
From an article posted in the rec.aviation.military newsgroup in 1999.
Su-27: The History
MILAVIA Aircraft
AFM (2007-1), Air Forces Monthly #226, January 2007, p. 18, Key Publishing, UK.
Butowski, Piotr (2007). The Next Generation in Combat Aircraft, European Edition, Vol.8 No.5,
October-November 2007, pp.22-25, Ian Allan Publishing, UK.
Butowski, Piotr (2008). Sukhoi"s Latest "Flanker", Combat Aircraft, European Edition, Vol.9, No.3, pp.
52-55, Ian Allan Publishing Ltd, UK.
Fomin, Andrei (2000). Su-27 Flanker Story, RA Intervestnik, Moscow, Russia.


通常來講,雷達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向外發射電磁波的特性不同。
傳統的戰鬥機機掃雷達通常會有幾個基本模式:

  • 掃描,在前面一百多度的空間中來回左右掃,高低方向可能只掃幾道,掃完整個空間可能要好幾秒鐘。
  • 跟蹤,每秒向這個目標探測很多次,以獲得比較精確的軌跡信息。
  • 發射半主動雷達彈,需要連續波照射。

換成遠程預警雷達,天線尺寸可能有好幾十米,掃一周可能需要十幾秒甚至半分鐘。
所以從目標的角度看,如果有個電磁波隔若干秒掃你一下,那它八成是在掃描模式;如果非常急促地掃你,那你已經被連續追蹤了。如果被連續波照射,那你很可能已經被導彈攻擊了。再配合已知雷達的工作頻率、型式,就可以給出雷達型號的信息。

但現在情況又變得很複雜,比如相控陣雷達,掃描模式下也可以每秒鐘掃空域幾十次;或者一些低空補盲、探測雷達,可能也有很高的刷新率。這樣目標就很難判斷自己正在被掃描和被追蹤。前些月爆炒的TG軍艦「鎖定」日方直升機,好像就是因為這個。
再比如使用頻域擴展、隨機跳頻的雷達,其脈衝不是在一個頻率上,而是分散到很多個頻率,而且前一次和後一次的脈衝頻率還不一樣。這樣老式一些的偵聽設備可能根本沒有反應。配合主動中距彈,前期使用數據鏈控制,靜默接近,那麼很可能等到導彈離你只有幾公里,打開彈上的雷達,你才會知道。


補充幾句,LPI啥的,也是相對的
今天你雷達低截獲了,明天我電子戰系統也會更新換代,提高靈敏度
這也是一條「隱蔽戰線」,電磁方面,干擾,抗干擾,截獲,低截獲,強國間都在不斷升級的,從硬體到軟體都是如此,F15C/E系列作戰系統OFP升級是兩周一次,電子戰系統估計也是類似的頻率
所以那些小國啊,攢錢買點還算先進的飛機,買點遠程防空導彈,不要以為自己建成了防空體系,缺少升級以後幾年就落後了,大家都是S300,越南的比起俄軍的,可能就是燒火棍了
運氣好,還能指望向南聯盟一樣,湊巧打下一架高價值的目標,然後在首都挨炸後吹噓一下,雖然被炸了,但是我們還是擊落了xxx,運氣不好,那就真的是燒火棍了
原答案:
現在都是綜合系統了
導彈羽煙,火箭發動機的紫光波段,包括EODAS都能提供光學信號上的預警
AIM120這種不好對付,它發射以後載機不用HPRF連續照射了,只要維持DTWS模式就可以完成中段導引了,上鏈靠IFF或雷達副瓣(不同主動彈不一樣),理論上電子戰系統夠靈敏也能捕捉到蛛絲馬跡
等到主動彈自身雷達開機RWR才發現的話,導彈已經離目標只有10-20km,說啥都晚了,祈禱真主或者上帝或者馬克思吧
早一點的,像AIM54這種,中段需要短時間間隔照射目標(相當於上鏈數據),RWR夠靈敏還是能反應很多問題的
然後就是根據機隊的情況分析,敵機從廣域搜索轉入TWS以後機隊不同飛機受到雷達信號也會不同,通過數據鏈交換分析也能有結論,不過戰場上電磁環境複雜,特別是大機群作戰,有多少用並不好說
進入TWS以後目標機被掃描到的間隔等也有改變
再者就是發現敵機特定的機動或者雷達信號突變,也是敵發射導彈的信號,也要引起注意,必要時候要利用多普勒消隱區域躲避跟蹤或者及時拋投誘餌等
總的來說,這個是很考驗一個國家電子戰水平的,美國人冒著生命危險把偵察機飛過來不是瞎轉的
和蘇聯一樣到解體都沒有悟出combat tree的奧秘,恐怕打起來要吃大虧


以下引自Silencsrv的《大地驚雷——蘇制薩姆-2 防空導彈系統》
S-75的火控雷達有150和75公里兩種工作模式,區別在75公里模式下脈衝重複數加倍。一般在發射導彈後引導技師也會切換模式,所以美軍把工作模式的切換(脈衝重複數加倍)當作了導彈發射徵候。蘇軍援越專家在研究反電子戰時發現:模式切換後,戰轟會做大機動試圖擺脫或者投棄彈藥,重轟會開干擾機,而無人誘餌不會理會徑直向前飛。於是這個模式切換開關被當成假髮射開關在全軍推廣,用於恐嚇美機放棄攻擊。另一方面,假髮射的使用令美軍對越軍防空和後勤能力嚴重高估,也從某些方面影響了美方的戰略判斷。


樓上說的並不是很準確,樓主的問題描述也有些問題,戰鬥機並非被導彈鎖定,而是被敵方戰機的火控雷達鎖定的,那麼戰鬥機是如何感知自己被對方的火控雷達鎖定呢?
我們知道,在同樣的功率下,雷達的頻率越低,探測距離就越遠,但探測精度就越差,難以滿足精確打擊的需要。但如果換成頻率高的,探測精度是夠了,但距離卻近了。所以現代戰爭中,往往會高低搭配著用,用低頻雷達(比如從米波、分米波等)做為搜索雷達,先保證遠距離早發現目標的需要,然後待其進入火力打擊範圍時,再啟動高頻的火控雷達(比如厘米波段),精確地測定目標位置並制導導彈命中它。
  搜索雷達是掃瞄360度方向,所以落到目標那個點上的功率並不大。而火控雷達是定向的,所以落到目標上那個點上的功率會很大。
  明白這個道理後,我們就可以在軍艦和飛機上安裝上雷達告警器,通過接收對方發射的雷達波來判斷其態勢。最簡陋的告警器只能接收某個特定波段的雷達波,所以你必須得知道對方雷達的精確波段才行,而且人家如果用兩三種雷達,你就得加兩三個。更好點的能接收某個較寬範圍的雷達波,測定對方雷達的頻率和功率大小。
  如果接受到的對方雷達波屬於低頻的,比較分米波,而且功率不大,你可以斷定只是被敵探測雷達照射了。但如果發射對方接收到的是高頻的,比如厘米波,那很可能就是敵火控雷達啟動了。特別是功率猛增到最大值時,那就很可以即將發射導彈甚至已經發射了。
  哪怕對方只用一種雷達,比如現代戰機上用的是X波段火控雷達,其在搜索模式下要兼顧前方几十度的範圍,而轉入鎖定模式時,就把所有功率集中於目標一點了,這也體現在功率大小的明顯變化上。所以戰機被敵發現時,告警器就會發生較緩慢的鳴響,而被鎖定時,改為急劇的鳴響。玩過空戰遊戲的朋友對此不會陌生。
  特別是對方使用主動雷達引導的雷達時,彈上的火控雷達在末段開機時(大概是個二十公里左右的距離),你的雷達報警器也會接收到並發出最後的警告。
  就拿這些鬼子炒作的事情來說。咱國防部說了沒開機,這問題先不管,咱不妨談談如果是開機了會是個什麼情況。
  軍艦上的各類火控雷達很多。據日方稱,有一次是054級護衛艦針對日軍直升機,那就應該指的是艦上630近防炮或海紅7艦空導彈的火控雷達,前者可能性大些,它的347G火控雷達工作在I波段,而該艦的363S對空警戒雷達工作在E/F頻率,應該不難區別的。但該級艦上還有對海警戒雷達甚至導航雷達,也都是工作在I波段上的。而日本艦載反潛直升機上的雷達告警裝置未必會很先進,產生誤判並不是沒有可能。
  另一次據說是我江衛II型針對3公里外的日本軍艦及其直升機,這麼近距離打艦艦導彈肯定沒用,所以開的只可能是主炮的火控雷達和近防炮火控雷達,介個分別工作在J波段和I波段,依然與有些其它雷達比較接近。
  總之,日方所指控的兩種我方軍艦都是很老的型號了,其火控雷達的工作頻率並不高,甚至與有些其它雷達相重疊,所以日方如果二點兒,神經過敏的可能性確實還是存在的。如果真如此,其狀態可實在不敢令人恭維,畢竟仔細些還是可以從功率大小和照射特徵區分的。


其實人家報警的不是導彈來了(當然尾跡告警是,說人家發動機點火了)
雷達報警是表示你被火控雷達連續照射了。

相當於掃黃警察衝進你家拿手電筒照你是一樣的,人家還沒拿手銬呢。


其實根本不知道……
某年,某個淺淺的海峽。
某年輕的7B機師平和而順利的完成了第一次巡邏任務,精神飽滿的彙報了情況,放下傢伙就去吃飯了。
同時,某不太年輕的10機師臉色發白滿頭汗水的下來,喝了一瓶水,默默地坐了一會兒想了想靜靜。
你們猜這是為什麼?


其實告警機就相當於高級電子狗


雷達告警設備。
用於截獲、分析、識別雷達信號以判斷威脅程度並實時告警的雷達對抗偵察設備。又稱雷達告警接收機。通常安裝在作戰飛機、艦艇、戰車等作戰平台上,用以快速發現雷達控制的武器系統的攻擊,以便採取干擾、規避等自衛對抗措施,其顯著特點是截獲概率高,反應速度快。
安裝在作戰飛機上的雷達告警設備應用最廣泛,典型的機載雷達告警設備主要由天線、接收機、信號處理器、控制裝置、顯示裝置和告警裝置等部分組成。四個寬頻帶天線分別位於圍繞機身的各個象限上,以實現360°全方位告警。天線輸出端的多路分配器將告警設備覆蓋的頻率範圍分成幾個相鄰的射頻頻段,每一頻段的信號用一套寬頻晶體視頻接收裝置進行檢波和放大,輸出該頻段上的交錯脈衝串。信號處理器把各路接收裝置送來的脈衝串進行測量和分析處理,把各部雷達信號從信號流中分離出來,得到雷達的工作頻段、信號幅度、脈衝寬度、脈衝重複頻率、天線掃描特性和信號到達方位等數據。然後將各部雷達的數據與資料庫中的已知威脅雷達的特徵參數進行比較,識別出雷達類型、屬性、用途和威脅程度。顯示裝置以數字、符號和圖形形式顯示出威脅雷達的態勢(編號、威脅雷達類型、所在方位及大致距離等),音響和燈光告警裝置實時發出告警信號。控制裝置用於自動或以人機對話方式對設備有關部分進行控制。雷達告警設備還能輸出數據,用以引導控制干擾設備或引導投放箔條幹擾彈等。
雷達告警設備按安裝平台和用途的不同分為機載雷達告警設備、艦載雷達告警設備和車載雷達告警設備。機載雷達告警設備安裝在作戰飛機和軍用直升機上,用於監視敵方炮瞄雷達、地空導彈制導雷達、空空導彈制導雷達、機載截擊雷達等對載機的照射,能對雷達從搜索到跟蹤狀態的轉換及導彈發射狀態作出實時反應。艦載雷達告警設備主要用於監視敵方機載、艦載雷達及反艦導彈上導引雷達對艦艇的照射。由於艦艇的雷達截面積大,運動速度較慢,要求這類告警設備偵察距離較遠,以便獲得較長的預警時間。車載雷達告警設備安裝在坦克等各種戰車上,主要用於監視敵方的戰場活動目標偵察雷達,火控雷達和導彈制導雷達對戰車的照射。雷達告警設備的應用領域在不斷擴大,除了安裝在上述各種活動作戰平台上之外,還可安裝在近距離防空和區域防空場所,用於發現雷達控制的武器系統對重點目標的襲擊。
雷達告警設備的戰術技術性能指標主要有:工作頻段、警戒空域、測向精度、反應時間和截獲概率等。典型雷達告警設備的性能參數是:工作頻段1~40吉赫,警戒空域:方位360°、仰角±45°,反應時間0.1秒左右,截獲概率接近100%,測向精度±10°。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雷達告警設備用於實戰。1941年,德國最早在軍艦上安裝了第一批雷達告警接收機,美國、英國也相繼在作戰飛機上安裝了雷達告警接收機。在太平洋戰爭中,美國又把雷達告警接收機安裝在潛艇上。早期的雷達告警設備很簡單,只能給出己方艦艇和飛機已受到雷達信號照射的告警信號。20世紀60年代雷達告警設備大多由晶體視頻接收機和模擬式信號處理器組成,信號分析處理能力有限。70年代初,雷達告警設備逐漸採用數字處理技術取代模擬處理技術,增強了信號分析處理能力。70年代中期以後,計算機技術普遍用於雷達告警設備。為了適應日趨複雜的電磁信號環境,出現了寬開偵收的數字化雷達告警設備,其頻率覆蓋範圍達到2~18吉赫,能在複雜信號環境下同時處理多部雷達信號。80年代以來,雷達告警設備的性能進一步在提高,採用寬頻接收機和窄帶超外差接收機相結合的體制以提高測頻精度,增加毫米波雷達告警能力,具有識別多參數捷變信號和連續波信號的能力,能適應50~100萬個脈衝/秒的密集信號環境,具有可重編程能力,能同時顯示多個輻射源的方位、類型和威脅等級,並控制雷達干擾設備和箔條投放裝置工作。雷達告警設備的發展趨勢是:進一步擴展告警工作頻段;提高信號處理能力和系統響應速度;發展各種平台通用化的雷達告警設備;發展雷達告警、紅外告警、激光告警一體化的綜合告警系統。


光電雷達和紅外導引頭鎖定是沒有告警的


說白了就是辨別雷達特徵。
相當經典的就是土鱉當年打U2的例子。
U2裝了「12系統」後,薩姆一開雷達就會被發現,因此我軍發明了近戰大法,35公里再開機,開了立馬打。
擊落後繳獲了一個「12系統」,拆開看了其辨別的什麼特徵,於是加上照射天線,去掉特徵,接著實戰中,果然又順利打下。
然後么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互相升級
你搞個「13系統」,我搞個「X號」抗干擾。
。。。就這麼搞來搞去,還是搞下了好幾架U2。


我猜大概就是。。。

房子里有老鼠,你拿著手電筒到處掃,等你發現老鼠了你就一直跟著照。

你是老鼠,突然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你會不知道嗎。。。

手動滑稽


陣風戰鬥機的導彈逼近紅外告警.

陣風戰鬥機的導彈逼近紅外告警.

導彈逼近紅外告警器的高解析度紅外圖像

導彈逼近紅外告警器的高解析度紅外圖像


目前知道被導彈鎖定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靠RWR雷達信號威脅告警系統。美軍之類的叫anpvq
第二種是靠眼睛
第一種針對主動雷達導彈
第二種針對被動制導紅外製導
第一種導彈是會在發射前期被敵方火控雷達照射並且提供數據鏈而自動尋路並且到達了目標飛機一定距離以後才打開導彈上自帶的雷達照射你並且修改彈道。
這樣導彈發射出來的雷達波會被雷達告警接收機接收到,經過軟體的處理識別為導彈。
手機碼字


目前比較出名的能對空主動導彈是AIM-120 R-77 地對空系統類似於S300都是這個樣子。

下面是俄羅斯和美國最多服役的系統樣子。


從目標的角度看,如果有個電磁波隔若干秒掃你一下,那它八成是在掃描模式;
如果非常急促地掃你,那你已經被連續追蹤了。
如果被連續波照射,那你很可能已經被導彈攻擊了。
再配合已知雷達的工作頻率、型式,就可以給出雷達型號的信息。


bi...........bi.............bi..ibibibibibibibibibibibibibibibibib


戰鬥機在被鎖定的時候,自身探測系統也會感測到雷達波,所以戰鬥機會知道有雷達正在照射著自己。而在平時,信息偵察部門會對不同類型的雷達波進行歸類存檔,大多數雷達波的信息數據都會被記錄,這些記錄資料也存儲在戰鬥機的數據系統中,所以戰鬥機一般能識別出這是什麼類型的雷達,並對其屬性進行判別。
為了避免敵我誤判,高端戰鬥機和雷達系統還會設計敵我分辨密碼,比如美國的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專用雷達在鎖定戰鬥機的時候會一併發送溝通密碼,戰鬥機受到密碼之後也會予以回應,這樣雙方就會互認為是己方對象,不會發生誤判。
不過美軍的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也曾經出現過分辨失誤的情況,錯誤鎖定了飛行的F16戰鬥機,F16飛行員為了保證自身安全,直接發射反輻射導彈擊潰了愛國者防空雷達。由此可見,僅通過智能識別系統自動操作是不夠的,信息收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對於戰鬥機而言,被雷達鎖定是極為危險的事情,因為這個時候飛行員不清楚對方是否已經發射了導彈。因此必須作出有效的規避和對抗,否則自己就會成為標靶。
頭條號白虎堂作者署名:白虎堂


戰鬥機有雷達告警器,被雷達照射的時候接收到雷達的輻射信號就會報警,這個雷達可以是戰鬥機的也可以是導彈的


首先說機械掃描雷達。顧名思義,是靠一個機械設備轉動雷達天線,改變無線電信號發射的方向。這個方向改變的最大角速度是受機械結構限制的。

搜索目標過程中雷達天線是按照固定的周期往複轉動,因此目標是周期性的被照射到的。

發現目標後密集掃描的過程中天線轉動的角度範圍變小,掃描的角速度不變,所以目標被照射到的頻率變高。

當連續跟蹤和制導的時候天線是指向目標的,因此目標被持續照射。

目標機上有一個叫雷達告警器的東西,可以簡單理解有幾個定向天線,機載設備分析這幾個天線收到的信號,分析信號來源方向,根據重複頻率確定威脅程度。


相控陣雷達沒有機械改變照射方向,可以近似的認為改變照射方向的角速度無限大。因次可以邊掃描邊跟蹤,方向變化沒有周期性,並且可以在改變方向的時候隨時改變照射功率,因此在雷達告警器看來是由多部雷達照射造成的,不會被認為是威脅。


同樣的,主動雷達制導導彈一般會在主動段開始時先掃描,發現目標後轉入跟蹤狀態,也是一部機械掃描雷達,因此也可能被雷達告警器發現。


推薦閱讀:

美國太空梭計劃中止的原因是什麼,未來有可能重啟嗎?
航空母艦戰鬥群厲害在哪裡?用一堆導彈給他全部炸翻很難嗎?
為什麼朝鮮戰爭美國人沒能打贏?
美劇《兄弟連》中有哪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
殲-20與美國四代機比較是什麼水平?

TAG:飛機 | 軍事 | 戰鬥機 | 導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