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性結婚後多回歸家庭,對社會發展來說是不是一種損失?

中國女性兼顧家庭工作,從長遠和大的視點來看,是不是可以更好的提升社會生產力?畢竟兩性的力氣都被調動起來了。


其實這種現象在日本已經產生了負面影響,比如不是所有男人都可以做到一個人工作養一大家子老老少少吃喝拉撒,然而,女性出去工作會讓丈夫「有失顏面」,這種壓力日復一日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很多年輕男子畏懼結婚。這樣的情況在不少日本的影視作品中早已有所表達。
而且越來越多年輕女性因為不想失去自由和獨立的經紀能力,而選擇晚婚甚至不婚。
這樣就導致社會上年輕人大面積晚婚/不婚,壓力大、消極、逃避、沉迷於遊戲/漫畫而排斥現實中男女交往等等情況在日本年輕人中非常普遍。(當然經濟低迷也是原因之一,可是此原因亦不可忽視。)
而且,真的以為日本女性是天生的賢妻良母,沒有心機,唯丈夫是從么?另一個現象是,一旦丈夫退休,主婦毫不猶豫的選擇離婚,受了一輩子委屈,就等這一天,拿了一大筆贍養費逍遙快活去了,所以日本晚年凄慘老無所依的老男人也很多。
都說 子非魚 安知魚之樂,同樣,子非魚 安知魚之苦,箇中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吧。


跑題吐槽一下,求摺疊。
知乎上自認為是精英的男人真多。
然後評價精英的標準就被局限在了事業上。
然後這幫自認為精英的男人就直接放棄了對家庭的責任以及教育子女的義務,全身心的撲在工作上以獲得更多人的認可,變得更加精英。再反過頭來說你們女人就是不擅長這個。
家務本身真的不需要把一個人24小時綁在家裡才能完成。教育孩子真的真的應該是倆人一起上陣的。在這種情況下,到底是什麼讓人覺得「一定要犧牲一個人的事業」。至於犧牲就該女的去犧牲,這個大概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扭回來。
我搞不清楚我是否女權,也不大分得清公平和平等的區別。但我知道,現在這個就業狀態讓我噁心。我要的僅僅是自由。
沒有人給我灌輸女孩子就該怎樣怎樣,沒有人僅以性別來評判我的能力,沒有任何工資在招聘的時候隱性的或者乾脆明確地說不要女生。
最後默默的吐槽:那些覺得自己擅長在職場上打拚,不擅長做家務的精英們,我很同情你們,你們至今仍然被禁錮在不知道多少年前的多小的地方的思想里,沒有任何機會遇到那些漂亮優秀同時充滿了女人味職場女性,以至於現在都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絢麗。當然,你們可能會說自己絕對不會選擇這樣的老婆,嗯,說的好像人家看得上你們似的。


這當然是一個反歷史潮流的文化,不僅是父權意識問題,而且是一種極度低效的社會分工模式。。

「日本女性結婚後多回歸家庭」反應的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主流價值觀問題,而男女角色在工業化分工體系中某些結構性障礙,是一個沒有效率的錯配,對於女性本身來說,也是一種結構性歧視。而這種原生於父權結構的文化,本身是會在社會關係中男女在智力化競爭為主的現代經濟分工時代,會隨著女性的社會資源積累和獨立議價能力的增強,慢慢隨著父權經濟結構消失的。而日本卻沒有消失,除卻觀念中主流話語對於女性的歧視和父權傾向以外,那就是父權制的社會關係繼續存在於日本社會中。

這種錯配體現於兩條線:
1,日本線:鼓勵「婦女回歸家庭」---社會觀念傾向於父權家庭制-----就業市場慣性傾向於男性-----由於生育成本(包括產假)被單獨強加給了女性,使得僱主培養女性職員的成本和風險更高----僱主傾向於男性-----就業歧視產生---男性佔據社會分工主體----女性發展受限---家庭制在某些群體得到強化,在另一群體遭到摒棄-----婚姻率下降---經濟發展停滯,男性收入無法支撐家庭主要責任---婚姻率繼續下降,離婚率增高---通過增加「離婚成本」來給予女性家庭貢獻找補,期待改善婚姻狀況---離婚率繼續增高,女性婚齡延後,長期就業歧視造成就業市場矛盾----勞動力成本增高,後備勞動供給不足(準確是沒有給職業女性足夠機會)---然後輿論繼續鼓勵「婦女回歸家庭」,伴隨保守經濟政策。

2,日本新女性線:自主發展意識增高-----女性受教育率增高---女性受高等教育比例增高---女性就業率增高----(受到就業歧視)女性就業率增長停滯----女性高等學位比例增高(以學歷彌補就業歧視帶來的弱勢)-----(繼續受到歧視)女性受高等教育增長停滯。

先不說,第一條本身就是惡性循環,而第一條和第二條更多是相互矛盾的狀態。在工業社會建成後,分工體系的變化以及女性自主意識的覺醒,註定了女性必然會著重於自我實現,而最樸素的自我實現就是事業發展,這是一個現代社會的強條件。所以任何逆其道而為之的文化輿論,都是沒有道理的行為,不僅僅體現於對於女性的極大不公平,而且也是非常低效的配置。

而社會的教育投入是一個社會成本,從互助社會來說,每一絲公立教育培養的人才產出,其最終目的就是在分工體系裡面發揮最大產值,去回饋整個社會。而高學歷女性的增加,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女性在現代社會的競爭力和女性無差別,按照自主意願參與社會分工的強烈願望,而真正優化的配置,是提供足夠寬鬆的環境,歡迎這批優質的勞動力加入到分工體系,即優化就業市場,也一定程度上彌補社會流動性的降低,尤其是底層對於中產階級的上升渠道,最簡單的就是盤活這個階級另一半的人口,將她們從強加的家庭生活中解放出來,參與到就業市場中。
從正當性的角度來說,這也是女性尋求獨立話語權和平等的直接性方式,也符合平權運動的訴求。並且有利於消去就業市場的觀念歧視。

而從觀念上,我們可以尊重按照自主意願回歸家庭的女性,遵從平權的程序正義,但是文化上傾向於鼓勵這種行為,我認為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家庭生活中,大部分日常勞作本身都是重複性,扁平化勞動模型,包括每天做飯,洗衣服,室內衛生等等一大堆,而折損大量經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在這種事務上,是一種典型的錯配,高等教育的女性理應得到社會分工體系的接納,進行更為高效的產出。大部分家務活動,在第三方服務體系充分發達的情況下,相當部分都可以被替代,而若人力成本過高的情況下,部分家務最優,也是最公平的分擔方式就是男女雙方按照自己的情況共同分擔。家庭責任本身就應該男女雙方共同承擔,而不是強加給一方,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對於子女的教育,這方面本身就應該男女共同參與。要知道,把女性擋在就業市場外,本身就是勞動力成本上漲一個重要原因。

而且從正當性的角度來說,這種文化觀念固化了父權社會的性別預設,加劇了對於女性的結構性歧視,而這種結構性歧視對於熱衷於事業的新女性,不管在實質的職場還是社會輿論上,都會造成很多的困擾。而性別角色在父權意識濃厚的輿論環境中,被強加成新的性別刻板印象,處處嵌入到整個社會結構中,比如這種輿論會使得女性被迫承擔大部分生育撫養成本,而男性根本沒有很好參與到這個本該雙方共同承擔的家庭責任中。

而市場機制本身對於職業定位的調配在於,市場機制下的產出體系,和行業評價體系,可以讓適合做某些事,並在這件事情上達到足夠效果的人士進行這項分工,而不是通過某種標籤,或者輿論傾向來進行這個過程。發揮「適宜」的篩選標準,來進行社會分工適配,才是市場機制效率優質的體現,而傳統家庭觀念本身就是在阻礙這種有效的社會分工配置。。

所以說,無論從社會效率的角度,還是對於女性的公平角度,或者說平權訴求的角度,這種號召女性回歸家庭的文化都是不值得鼓勵存在,基本屬於在逆歷史潮流。


大量婦女婚後「回歸家庭」是一種極其可悲的文化。

首先,這是一種自我加強的文化體系。

大量婦女婚後「回歸家庭」——&>僱主不願意栽培女性,因為女性婚後有很大可能性會離職——&>女性事業發展普遍受限——&>女性放棄事業的成本更低——&>男性獲得的機會更多——&>家庭更傾向與男工作女持家的模式——&>大量婦女婚後「回歸家庭」

更近一步地,還有遏制婦女教育水平的循環:

大量婦女婚後「回歸家庭」——&>僱主不願意栽培女性,因為女性婚後有很大可能性會離職——&>婦女獲得高等學位就沒有太大必要——&>婦女不願意去讀高等學位——&>婦女學位普遍偏低——&>僱主更不願意栽培女性——&>女性事業發展普遍受限——&>女性放棄事業的成本更低——&>男性獲得的機會更多——&>家庭更傾向與男工作女持家的模式——&>大量婦女婚後「回歸家庭」

當一個家庭內部壓力比較大,需要有人全職在家的時候,為什麼要女性「回歸家庭」而不是男性「回歸家庭」?

從經濟角度講,是因為通常男性收入比女性高。但在一些社會裡這已經成為一種僵化的思潮,以至於即便女性收入比男性高,卻也要女性「回歸家庭」。

那麼為什麼男性收入比女性高?其實要求女性回歸家庭,正是女性平均工資比男性低的罪魁禍首之一。

以女性婚後「回歸家庭」為常態的社會,不但是在浪費龐大的人力資本,更是在不斷自我增強這種不公平的社會文化和運行模式。所謂「回歸家庭」,不過是給「兩性不平等之下女性不得不放棄工作」找個好聽的名字罷了。

不但女性不能按照自己的興趣來安排事業和生活,男性也要被整個家庭的重負壓得抬不起頭。結果呢?女性「回歸家庭」讓家庭更美好了嗎?日本還不是陷入了嚴重的少子化嗎?常常老公一退休就變成了家裡不必要的人。這種日本家庭還有多少能令人感到羨慕的呢?

認為女性「回歸家庭」就能讓家庭更美好,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還是那句話,到底婚後需不需要有人全職在家、誰來全職在家、全職在家工作幾年,這都是應該根據家庭財務情況、工作負擔、夫妻各自事業發展前景等諸多問題進行綜合考慮才能得出結論的。一個正常的社會絕不應該鼓勵,甚至不應該容忍那種「女性婚後要『回歸家庭』」的思路。

這不但會造成整個社會對女性的不公平對待,更會浪費大量的勞動力和智識,拖慢整個社會的發展,進而是對每個社會成員的犯罪。

————————————————————

有一種論調說,別看婦女在家,那也是創造價值的啊。每年可以換算成XXX日元/美元的價值/GDP呢。

我們不妨這麼說吧,自從工業革命開始,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就是社會大分工,勞動不斷細分。這是因為一個人干一項工作越久,就越精通,效率就越高,水平就越高。

家庭婦女是違背社會大分工的一種職業。它把本能交由社會分工而高效完成的工作強制交給無數零散的、很難組織的勞動者來完成。這些勞動者之間幾乎沒有競爭,沒有提高勞動水平的壓力。優秀的勞動者不能為更多的人勞動,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劣質的勞動者也不能被社會淘汰。因此,家庭婦女整體的勞動水平的發展遠遠跟不上社會本身的發展。

常有人講,如果妻子出去工作,收入4000塊,而雇個人來帶孩子、掃地、做飯卻也要3000塊,那麼何必呢?對家庭不就沒有意義了么?

對家庭也許是這樣,但對於整個社會並非如此。一個專業帶孩子的人,這輩子可以帶幾十個孩子。他的經驗積累和勞動能力,顯然會比平均水平的家庭婦女要高。而且一旦這種勞動交給社會來完成,就會產生競爭。競爭就會導致水平的提高。這意味著整個社會的撫養水平的提高。

家庭婦女每天花大量時間為老公準備午飯。這和社會化生產的午飯有什麼區別?是的,也許社會化生產的午餐在營養配比上面不如家庭婦女的容易控制。但是只要有足夠的社會需求,就會出現相應的產品。一個人除了個人興趣之外,真正應該做的是在自己最擅長的方面為社會提供產品,然後通過換取的報酬再去買別人提供的產品。如此的商品交換才能不斷提高一個社會在各方面的生產效率,讓所有人的生活都更好、更舒適。

大家可以回頭看一下,一個家庭婦女有多少勞動是重複性的、可被社會化大分工取代的勞動:洗衣服、打掃房間、做飯、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除了和孩子必要的感情、智識交流之外)。要讓這些東西被社會大分工取代,尤其是即將到來的機器人產業所填補,必須要基於一個前提:家庭婦女/煮夫必須是一個臨時性的家庭財務選擇,而不能是一個文化上的取向。如果是一個臨時性的財務選擇,那麼一旦有更好的工具,人們就會開始使用這些新的工具來替代家庭主婦的職能。而如果是一個文化上的取向,那麼既然已經要回家做這個事情了,在這些工具上花錢的意義也就相對較小——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機器人吸塵器領域中,最成功的是一家美國公司而不是日本公司,這絕不是偶然。

——————————————————————————

還有人說家庭婦女本身就是創造就業。

這和國企大量冗員不能辭退所創造的「就業」有什麼區別?

商業上有句名言,忘了是誰說的了:十個人能做的工作,非要搞十一個人來做,這結果不是減少了一個失業者,而是十一個人都要失業。

對於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也是一樣的道理。這樣的「冗員」帶來的是整個社會都要付出代價。

——————————————————————————

另一個說法是:母親在家對兒童的成長很重要,而且母親懷孕的時候、哺乳的時候,自然需要在家。

第一,難道父親對兒童成長不重要?為什麼不應該父親回家呢?

第二,我同事的老婆懷孕8、9個月的時候,還是在上班,同時讀著MBA,儘管需要老公和母親的幫助來減輕各種負擔。我的學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仍然在IT企業工作,兩個孩子也是健康可愛。我曾經跟過的一位導師,不但懷孕八九個月還上竄下跳,生了孩子之後一兩周就背著孩子來上班了。

想要做,總是能做到的。更何況,即便是要放產假,也可以父母各放一半。沒有道理說只有母親有照顧孩子的職責。現在衛生和營養條件也足夠好了,也沒有什麼母親需要在家休養好幾個月的問題。

孩子在幼年時是需要成年人的照顧,但並不是不間斷的照顧,更不是說只能由父母照顧。孩子在外面玩耍的時候並不見得需要父母跟著。這些問題在Quora的這個答案裡面有一位家庭主婦說的很清楚了Agnes Martinez"s answer to Feminism: How can I convince my wife to leave her job to raise our child?。

——————————————————————————

還有人說:你這不就是A太太到B家帶孩子收錢,B太太到A家帶孩子收錢嗎?

說這種話的人是不是認為女人出去勞動就只能帶孩子?做不了其他工作?還是覺得日托裡面一個人只能帶一個孩子,不能多帶?

社會化大分工不是我給你做飯同時你給我做飯,是擅長做飯的人給更多的人做飯,把不擅長做飯的人的時間解放出來做自己擅長做的事情。

——————————————————————————

宣揚婦女婚後要「回歸家庭」,這是違背自國內工業革命以來的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遏制了能夠把人們從重複性的家庭勞動中解脫出來的產業成長。這種社會的發展速度、競爭力、文化等方面都會受到負面影響。且不說別的,日本那種「女性不化妝就是失禮」的詭異文化是哪裡來的呢?

中國未來會放開計劃生育,屆時很多家庭的家庭壓力會上升。良好的解決方案並不是讓婦女回家,而是夫妻之間更好地分攤家務勞動,是鼓勵新的初創企業為相關問題提供良好的服務和自動化產品。

有些人說家裡需要啊什麼的,拜託讀一讀《Lean In》,你們夫婦倆忙,能有 Sheryl Sandberg 夫婦倆忙(臉書的COO和SurveyMonkey的CEO)?他們能夠安排出來——即便是要讓孩子晚上穿著校服入睡以便第二天早上節省時間——你也能。

當然,也有一些低收入家庭,實在是條件不足,負擔不起相關的服務和工具。在這一點上,就需要政府的介入。奧巴馬提出的補貼日托的方案雖然短期內不可能被國會通過。但是卻非常有啟示意義。有的人可能覺得這是多此一舉,但是把低收入家庭婦女從照顧孩子只種解脫出來,送她們去工作,這才是解決底層貧困和促進相關產業發展的有效手段。


誰說中國女性工作是無奈之舉。很多女性真心想工作的好吧


知乎上的男權主義真是太讓人忍俊不禁了,一到這種問題,一片人憋不住回答"高素質的家庭婦女對家庭的積極影響","沒辦法啊家裡必須要有人"…好像女性回家是多麼利國利民的事情一樣。下一句就恨不得批評中國婦女回家做主婦的太少以至於家庭不溫暖,老公孩子不滿意,真是太落後了要像日本人學習呢!

那麼你們不妨解釋一下,美國和歐洲竭誠鼓勵婦女接受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不同,研究生教育是高度就業指向的),鼓勵女性從事包括科研醫療等高技術含量工作是什麼意思? 反人類反家庭嗎?

這個問題,拿日本和中國比其實沒什麼意思,兩國在enable女性自由選擇上做出的努力各有勝負,看起來中國完勝是因為,1)相對於各自的發展程度,中國算是本重量級優秀水平,日本算是他們那個重量級的不太能及格水平,無疑日本被拍爛。2)中國女性就業率看上去很美,但很多職業婦女並非自由選擇,等到中國富裕一些的時候,如果女性就業環境仍無改善,這部分婦女會因為家庭和生育的壓力回到家裡,這個過程不出於她們的愛好或自由意願,而是形勢所迫

一個國家的社會進步在男女平權方面得分如何,不是單純考察女性就業率(女性就業率的意義後面說),而是當矛盾出現的時候,女性的自主意願是否能和男性放在同樣的高度被考慮,是否每次"形勢所迫"的時候,大家都自然而然地converge to the same solution:人手不夠了,女人工作去;工作不夠了,女人回家去。女性被當為一塊搬來搬去的磚的同時意味著對男性的認同也高度單一化:只有賺大錢的男人才會被尊重,一個能給家人帶來快樂的好丈夫好爸爸如果賺不著大錢,仍然是沒出息的。這不是一個健康有愛的社會應該有的樣子

鼓勵女性自主選擇包括兩方面:從社會文化上,當家庭責任未被履行的時候,是只批評妻子,還是夫妻共同擔當。從社會政策上,如何降低生育對女性職業生涯的影響。----不要跟我扯什麼高素質家庭婦女的優越性,男性承擔家庭責任及子女教育的好處更多,某些男權主義者是選擇性忽視的

上述兩條,說難聽點吧,日本基本在第一條上就可以負分滾粗了。而中國小夫妻們得益於女性的高就業率,反而在進步著。這就是為什麼女性就業率即便非出自願,仍然是有巨大積極意義的:這不是結果,而是機遇,是女性參與社會的機會,也是女性改變社會默認規則的機會,更是女性更全面認識自己,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最終以自信的態度自由選擇人生的起點。正如Frozen里的女王唱的: It"s time to see what I can do, to test the limits and break through.

最後,考慮到有些人可能不明白為什麼鼓勵女性自由選擇會促進社會進步,多說幾句吧。

我不認為女性必須要做和男性一樣的工作,也不認為女性需要達到和男性一樣的就業率。相當一部分女性自主選擇從事家庭主婦工作是完全可以預期的。但什麼叫自主選擇呢?因為家裡沒人管大家會罵自己而不會罵老公這不叫自主選擇; 因為媽媽說了只有老公孩子伺候好的女人才配得到尊重這不叫自主選擇; 因為懷孕會丟工作不如直接回家這不叫自主選擇; 因為自己是女生老師不願意招,工作單位不願意招,不給提拔…這也不叫自主選擇。

我十年前在德國學習機械工程,那時候機械工程還被認為是male dominant的專業,全系五百人,上課黑壓壓看不見女生。大家都說沒有女人喜歡工科。大概五年前起吧,母校機械工程系女生開始迅速增多,這些女孩子非常進取,討論什麼的特別積極,搶活比男生凶。

後來我到美國讀博,博士這東西,美國姑娘如果不是為了喜歡,絕不會勉強自己來讀,別說還是工科。今年我們30%~40%是女生。隔壁的生物工程系乾脆女生反超了。

原來真的有很多女孩子喜歡

我無法不去想,那些在她們之前的喜歡工科的女孩子去哪裡了呢?消散在了女孩子學不好工科的輿論中,還是消散在了如果工作就要失去家庭的憂慮中?

2014年默克爾政府提出將家有幼兒的父母雙方全職時間壓縮到32小時/周,以鼓勵更多人工作家庭兩不誤。我相信會有更多德國女性可以不必為孩子放棄全職工作,她們會面臨更少的事業Vs家庭的矛盾。

你看,有些國家在試圖幫女性緩和矛盾,竭力保全她們自由選擇的權力;而有些國家全社會聯合起來對她們洗腦,務使她們相信回家是正確的,並相信這種處境才是幸福的高級的先進的。

你說日本這一點很先進么?那就先進去吧。我為我一生居住過的國家都不如他們"先進"而慶幸。


我只知道,我這樣的女性回歸家庭,絕對是家庭的損失。


我覺得至少是失去了一種人生選擇權,這才是最可怕的。

當人還不夠了解或者足夠了解自己之時,就不得不走一條毫無選擇的路。——人生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可悲的呢?

而且還是一半的人!


喂!為什麼不能男性持家,女人出來工作?


半年後補充:

安倍經濟學裡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女性經濟學,促進女性參股社會活動。
我在日本的這段時間,看到了女性全面積极參与日本經濟的各種進步,學習了女性經濟學在日本的發展,還採訪了日本honda第一位女董事,討論日本女性參與經濟社會活動的進展。
打開日本的報紙&,會有一半專門一半的版面是 &, 隨便翻開,裡面內容是這樣的。

翻了一下,有講女性在理工科領域的成就,國際最大的女性商務會議要在日本召開。還有安倍太太自己站出來為鼓勵女性就業宣傳。


如果真的是要女人因為沒地位不肯生育,然後等到國家沒勞動力了女人才能開始受到勞動市場的重視,那才是走彎路!!
希望我們國家不要走日本走過的彎路,要向北歐比如挪威學習,女性就業率其實在合理範圍內是和生育率正相關的。
—————補充完畢———


對於日本女性的就業問題我來日本前就非常感興趣,於是在我在日本的這段時間重點搜集了這個問題的情況,也和很多日本人聊了這個話題,有了一點點新的看法。
先說結論,日本女性結婚後多回歸家庭,是一種社會資源,尤其是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
日本作為全世界大學畢業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前三是加拿大,日本和以色列),教育的福利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福利特別好,國立學校學費很低,尤其是和日本人的家庭收入比起來的話。即使是私立學校,也有很多資助項目和獎學金。
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很大一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的女性在結婚後就回歸家庭,做起了家庭主婦的職業。我在 高學歷女性做全職主婦是不是一種浪費? - 楊大寶的回答 里認為這是一種資源配置的失當,肯定是一種浪費。
然後,日本人也是這麼認為的,尤其是在勞動資源短缺的今天。
前段時間聽BBC說起日本的女性就業問題,裡面有一個日本的職業女性直接說:如果你要回去當全職太太,先把大學教育受的福利補貼還給政府。

那麼,日本已婚女性回歸家庭的原因是什麼?
1、生育以及撫養孩子的壓力。
在日本,幾乎沒有上一輩帶孩子的情況,沒有父母幫忙的年輕夫婦如果需要撫養孩子的話,只能由媽媽辭職全職帶孩子,而且日本的媽媽生孩子的話幾乎不會只生一個,一般是兩三個的接著生,撫養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初來日本我看街上跑的自行車都帶前後兒童座椅的,覺得很神奇,這就是日本全職媽媽的出門裝備,經常會看到媽媽們自行車前后座椅里各放一個小孩,身上還用袋鼠袋袋掛一個小孩,然後穿著高跟鞋化妝精緻的妝容,自行車還騎得飛快,真心讓我佩服不已。
這樣的主婦生活,在中國的話,大家肯定叫苦不迭了吧, 自己一個人帶兩三個小孩還要操持家務,周圍人的「同情」眼光就能淹死你。
但是,這是日本很多媽媽的常態。
而日本的幼兒園分兩種,一種是上午九點到下午兩點半天的上課時間,應該叫幼稚園,一種是全托,也就是朝九晚五,叫保育園。全托的那種名額很少,家長排著長隊等著送孩子進去。
所以,由於沒有長輩們的幫助,以及保育園資源的匱乏,日本的女性婚後不得不辭職承擔起生育孩子的全部責任。
我跟好幾個日本人交流過這個問題,我說,在中國很多長輩都會幫忙照顧小孩,我自己就是外婆撫養長大,他們都表示羨慕和贊同。在日本政府工作的松本先生(也是我同學)說:我覺得這樣很好,我母親自己住在京都,我每個月要去看她,如果跟我們住一起的話,這樣互相照顧對我們都很好。
但是日本人沒有這種隔代照顧的情況,一是文化問題;第二個原因也很有意思,「東京圈的房子太貴太小了,住不下那麼多人呀!」立志做設計師堅決不做全職太太的真依子無奈地笑著說。
2.以男性為主導的職場文化壓力
在終身僱傭制的職場環境里,日本人極其重視人際關係,日本的集體歸屬感也是極其強的,在這種環境之下,人際交往的壓力是很大的,因為他們不想跟別人不一樣。
所以,在日本職場上,即使加班到很晚,也會有同事們下班一起出去喝酒培養感情的文化。
於是,一來,本來工作時間就長;二來,這種要打入同事集體的社交投入女性也負擔不起,於是久而久之的,因為要照顧家庭的女性自然在職場上的發展前途很是黯淡,所以很多時候一開始的時候就不會給女性安排很有前途的核心職位,很多女性畢業後積極進入大公司也是為了在裡面找一個有前途的老公,結婚之後,安心照顧家庭。
3.家務勞動的市場化的缺失
像國內城市一樣,我在這裡能到處看到課外補習班,但是,在日本我沒有看到過任何一個家政公司的宣傳單,更別提育兒嫂這種職業了,(不過我還沒做過相關調查,回頭再問問日本人確定一下)。
這就意味著,所有的家庭工作都內化了,而不是通過產業化或者職業化這種更高效率的方式去解決。一來,可能因為人力成本很高二來,跟日本人注重個人生活的隱私也有關係。
我很好奇其他國家的家政和育兒的市場化情況,有知道的童鞋們歡迎留言交流~
題外話,家政公司真的是好東西,以後其業務範圍還會擴充到養老範圍,前段時間報道的毒殺老人保姆的情況也是由於市場管理不規範的原因導致的,慢慢發展就好了,需求擺在這裡。
4,日本的工資收入夠高,丈夫一個人也能承擔起家庭的經濟責任
不能否認,這樣的經濟基礎是日本職業女性回歸家庭的最大前提了,正因為如此,日本女性在結婚前會很看重未來孩子們的爸爸的經濟實力(不是唯一標準)。不是說女性拜金,只是在這種現實情況下,這跟男性為未來孩子找一個漂亮聰明的媽媽是一個意思。
有一次,同實驗室的德國哥們兒跟我很驚訝地吐槽:我女朋友(日本人)有一個朋友,居然正在同時交往三個男生,而且居然有本事讓三個男生互不知道,我女朋友說她會挑一個最有錢的結婚。看著他一副「嚇死本寶寶了,我的三觀都裂了」的表情,我只能安慰他,這大概是少數情況吧,畢竟能同時hold住三個男人的人才也不多。
不過現在的日本經濟情況不再那麼樂觀,了解日本的宏觀經濟狀況,可以閱讀我的專欄文章《宏觀一瞥:暮氣沉沉的日本》,裡面有一個對日本經濟現狀的簡單介紹。http://zhuanlan.zhihu.com/kaoyan-yangdabao/20428034


在上日本政治經濟學的課的時候,作為內閣高級顧問的老師說,日本政府想,也正在做,去創造女性積極就業的條件,積極鼓勵已婚已育女性就業。
日本正在這個問題上做出積極的改變。
那麼,日本現在怎麼應對這個問題?

政府層面,安倍在政策上大力推進女性經濟學,促進女性就業,提高女性高管人數。包括設施建設方面在積極投入建立更多的幼兒園,即使是在公共設施已經很完善的情況下,也在更努力的投入更多的設施建設方便職業女性;政策方面,日本不再是全部的終身僱傭制(很奇怪,我接觸到的日本人對終身僱傭都是持傾向否定的態度),先從制度上改變,再慢慢涉及到職場甚至是社會文化的改變。

日本的女性自己也在做出調整。
一來,絕大多數媽媽們在孩子們長大之後都會二次就業。
松本先生的太太是個護士,家裡有一個十五歲的女兒和九歲的兒子,太太之前全職帶到小兒子上小學後便返回了職場;真依子家裡是她和她姐姐兩個人,她媽媽在她們上大學後即使家裡沒有經濟壓力的情況下,也在外面找了兼職。
二來,年輕女性們不再被傳統的主婦價值觀束縛,積極追求自己的事業。
雖然很多日本女生還是那麼溫柔可愛,但是在信息化時代成長起來的她們也在接受著女性獨立的價值觀積極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有兩個叫yumi的同學,大yumi將近四十歲,是一名記者,出了好幾本書,頗有名氣,從她身上你能看出一個日本職業女性的獨立,幽默和大氣。
小yumi中學便是慶應生,本科讀的慶應法學院,典型的「慶應小姐」背景,卻不是日劇中那種大小姐樣子,她活潑開朗有主見,現在在一個諮詢公司工作的同時還在上學,前陣子她翻譯的一本書籍成功出版,她說,她的計劃是研究生畢業後去美國哥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學位。

結論:
1.每個國家的文化傳統,經濟情況,政治體制等都不盡相同,因此他國的情況無法直接和我們國家的情況直接橫向對比。日本或者說任何一個其他國家,都有自己的問題,我們要做的便是學習人家的長處,補自己的短處。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莫過於此。
2. 目前網路對日本的女性地位有很多爭議,但其實她們有自己的獨特社會環境,也有自己的問題,我們沒必要同情或者羨慕。我看到的是,日本也有自己的危機感,而且社會各層面都在積極解決自己的問題,包括促進女性的就業,積極吸引更多的外國優質年前人來到日本等。
3. 但是日本始終是一個文化封閉的國家(亞洲各國好像有有點),觀念和意識上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對於他們任重而道遠。
當然,對於我們來說,發展的道路也是漫長,你我仍舊應當努力。
P.S.
1. 關於人口的負增長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其實是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比如中國)現在所面臨的共同問題,一般的概括是,經濟越發達,國民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這一點在許多國家都能找到數據支持,不過因為不是相關答案就不詳細論述了,如果有專門關於人口的結構問題,我可以提供數據分析回答哈。
很有意思的是,許多年前說起人口問題,我們擔心的是人口爆炸(二戰後的生育潮之後),現在卻最擔心人口老齡化。德國吸收難民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德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要吸收勞動力。但是向日本這種文化封閉的島國,老齡化不能內部消化,便尤其突出。
2. 公共教育資源作為一種社會福利資源,是應該平等地向所有公民開放的,所以高考最重要的是保證其選拔機制的公平性,這在日本也是這樣。只要能通過公平的選拔方式,女性就能同樣地獲得上大學的權利。這種公平性是所有公共福利系統得以運行的基礎呀。
3. 在日本的經濟發展很好,資源有多的時候,高等教育女性不就職這種浪費不明顯(或者人家浪費得起),但是等到勞動力稀缺的時候,就需要女性投入職場了。這也是社會福利好的國家女性受教育的一個好處吧,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從家庭走向職場,可以迅速提供高質量的勞動資源。
4.關於中國女性的就業問題,我個人還是抱有積極態度的,一來觀念一旦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了,要倒退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畢竟平權也是世界價值觀發展趨勢;二來,中國的人口結構顯示的老齡化問題非常嚴重,很快我們也會面臨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稀缺的問題,到時候必然會鼓勵女性就業。矛盾點會在於,怎麼把握生育率和就業率這兩個負相關的二者的平衡問題。


--------------------------轉載請聯繫授權,商業轉載請支付稿費, 謝謝!-------------------


我強烈建議所有獨生子女不要在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回歸家庭,日本社會對家庭婦女的保障是比較到位的,比如離婚就有贍養費,比如婚後當家庭主婦有法律規定丈夫必須給補貼等等。然後中國的婚姻法,婦女兒童保障法不是這樣的,在法律實踐中甚至存在各種執行難的問題,更嚴重的是,萬一做了家庭主婦,你將面臨著照顧兩個小孩四個老人的尷尬局面,不要跟我說不可能,照顧完兩個小孩已經六七年過去了,這時候家裡的雙方老人很可能身體也出現了問題,大家都會覺得既然你沒有工作你來照顧最合理,但,如此下去在中國現在的情況下你只會淪為一家子的保姆,而且沒有社保,沒有公積金,什麼都沒有。所有的一切收入建立在你跟丈夫的信任關係上,丈夫如果一旦身故,出軌離婚,可以想像到你下半生的悲慘局面。
最不希望你全職的是你的父母,最希望你全職的是你的丈夫,如果你辭職,娘家甚至要補貼你,不僅如此,他們還
擔心百年以後獨生女的養老問題。


我從一個比較小的角度來談起。
擁有能獨自養活自己的能力,是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贏得尊重與尊嚴的最重要的途徑。
沒有經濟來源的人,在一個家裡是沒有發言權的,他或她無法自由的表達觀點和意見,因為凡事能影響家庭走向的事情,往往都和錢有關。

我高中時有一個很清秀衣著品位也很棒的英語老師,為人熱情健談,而且非常非常有耐心,盡心儘力做好每一分鐘。高考前最後一節課不停的說些她高中時的趣事來緩解一下教室里硝煙瀰漫的氣氛,她說她深愛著當老師這份職業。她美麗的身影我一直無法忘懷(答主是女的)。
可就這樣的一位普通的英語老師,在第一次與她見面時誰也不會想到她有一個非常有錢的丈夫,經常開車來接她下班。以她丈夫的經濟實力,她完全可以在家以男主外女主內的名義坐享其成,何必來當教師職業中最累的高中老師呢?
高中時的我想不明白。

多年後我才知道,在衣食無憂的狀況下,人會漸漸被奢靡享樂的心態淹沒,身心都會因此失去活力。擁有一份工作,不僅生活會會更充實,人也會因為面對挑戰而調動自己一切的才智與精力,從而使一個人看起來生機勃勃,智慧機敏。


只想說,一個大學老師告訴我們,(師範學院,女生多)。女生不用讀研究生,最好歸宿是嫁個好人家,讀到博士,他暗示都變態了。我只想說,班上同學大部分都反感他的話,自己體會。


我歪個樓。

日本少子化現象的原因之一,很有可能就是這個。

首先,社會加大女性權益,比如延長女性產假,保證家庭婦女權益,呼籲女性回歸家庭。

但是資本家是逐利的,反而加劇了女性就業的難度,造成找工作難的現象,另一方面,女性被呼籲回歸家庭,因為找不到工作,只好響應號召,就回去了。

回去之後女性,會讓家庭收入減半,賺錢的壓力全部壓在男人一個人身上。

男人因為工作壓力大,可能就對媳婦不好,比如家暴。

這時候法律會開始保護女性,比如要求男性賠償。

這樣男性的經濟壓力就更大。

然後就會惡性循環。

越來越多的女性害怕做家庭婦女,越來越多的男性經濟壓力大。

他們不敢結婚。

即使結婚了也不敢生孩子。

因為養孩子,也挺貴的。

--------------------------------------------------------------------------------------------------------------

突然想到,如果女性找不到工作,可能就會被說,反正要嫁人的,學習也沒用。

然後女性就被歧視,不讓讀書。

不讀書,教育出來的孩子就缺心眼。

缺心眼的孩子覺得這個政策對。

於是惡性循環。

真怕有一天,我兒子上學的時候,班裡沒有女同學。

更可怕的是,我女兒連上學的權利都沒有了。

------------------------------------------------------------------------------------------------------------------------------------

更新:忘了回的題主問題。

我覺得中國女性兼顧家庭和事業,不是啥值得驕傲的事情,從長遠來看也不是啥好政策。

要中國的夫妻,一起兼顧家庭和事業,從長遠來看,才是好的。

我們要先保證女性作為人的權利,要她們也可以工作,要她們也可以讀書。

再追求女性的權益,比如產假,比如各種保護。

要男性回歸家庭,要女性走出房門。

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結果!


如果聘請月嫂一個月8000塊,妻子一個月收入8000塊,還要不要繼續工作呢?要。因為在現代社會,無論選擇哪個行業,只要精耕細作,假以時日,付出的時間和努力一定可以被固化為行業經驗、經濟收入、社會地位以及自我實現。而如果被高重複性的繁瑣家務纏身,二十年後,固化的恐怕只有臉上的皺紋,即使每天的操勞程度相當。


更新~
聽說放圖是騙贊,哦不,是邀贊的綠色通道,那就來幾張咯~ ╮(╯▽╰)╭

建國時期的宣傳海報:


前陣子登上熱搜榜的新聞——北京民政局掛歧視女性海報引群眾爭議,後被責令撤下

=================================割雞================================

原答案:
不了解日本,不敢胡說。光說我大中國:

建國時期國家急需建設,然迫於長期戰爭導致的男性死亡加上生產力低下,導致人手嚴重不夠,於是乎主席帶頭全社會響應,大聲呼籲「婦女能頂半邊天」,恨不得不工作的女性都是寄生蟲。

時至今日,國家發展到了一個階段,就業形勢艱難了,男人們開始擔心被女人搶佔了飯碗,於是乎調轉槍頭紛紛開始呼籲「讓女人回歸家庭」!

作為一名女性,面對這種邏輯,我實在不知所言……

我只希望能有一天,性在做自己的人生選擇時,能真正的遵循自己的內心意願,而不是被男權社會導向時,女性才是真正的實現了自由。

願那一天早日到來。

===============================不割不割================================

與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在一場戰爭中,戰敗國國王亞瑟被俘,本應被處死,但對方國王見他年輕樂觀,十分欣賞,便要求亞瑟回答一個問題,答對就可以得到自由。這個問題就是:「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亞瑟開始向身邊的每個人徵求答案:騎士、戰士、牧師、智者、法師……結果沒有一個人能給他滿意的回答。

  有人告訴亞瑟,郊外的陰森城堡里住著一個老女巫,據說她無所不知,但收費高昂,且要求離奇。期限馬上就要到了,亞瑟別無選擇,只好去找女巫。女巫答應回答他的問題,但條件是,要和亞瑟最高貴的圓桌騎士之一,他最親近的朋友——嘉文——結婚。

  亞瑟驚駭極了,他看著女巫:駝背,醜陋不堪,只有一顆牙齒,身上散發著臭水溝般難聞的氣味……而嘉文高大英俊、誠實善良,是最勇敢的騎士。亞瑟說:「不,我不能為了自由強迫我的朋友娶你這樣的女人!否則我一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嘉文知道這個消息後,對亞瑟說:「我願意娶她,為了你和我們的國家。」

  於是婚事被公之於世,而女巫也遵守約定,回答了這個問題:「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運。」每個人都知道女巫說出了一條偉大的真理,於是亞瑟自由了。

  婚禮上女巫用手抓東西吃、打嗝、說髒話,令所有的人都感到噁心,亞瑟也在極度痛苦中哭泣,嘉文卻一如既往地謙和。

  新婚之夜,嘉文不顧眾人勸阻堅持走進新房,準備面對一切,然而一個從沒見過面的絕世美女卻躺在他的床上。女巫說:「我在一天的時間裡,一半是醜陋的女巫,一半是傾城的美女。我親愛的嘉文,你想我白天或是夜晚是哪一面呢?……」

  這是個如此殘酷的問題,如果你是嘉文,你會怎樣選擇?

  嘉文略一遲疑,回答道:「既然你說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運,那麼就由你自己決定吧!」

女巫聽完終於熱淚盈眶:「我選擇白天夜晚都是美麗的女人,因為我愛你!」

============================討厭~都說了不割~============================

參加工作也好,回歸家庭也罷,沒有孰是孰非,沒有誰對誰錯,價值觀的問題本就難分對錯,不必討論。
我們需要討論的是:
是否應該尊重人權,是否應該尊重成年女性是作為獨立的自由人,享有「人生而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人生」的權力。
是否不必用功利主義的觀點去綁架女性,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去不斷的調整自我犧牲的標準,去為男權社會服務。

參加工作也好,回歸家庭也罷,那都是她的人生,請讓她按照自我意志去獨立做決定

請把她的人生還給她。

=================================咯咯咯咯咯===============================

重男輕女思想源自於古中國的農耕文明,
當時的人民普遍依靠耕種獲取生存資源。
古代社會生產力低下,
男性的體力優勢使得他們比女性更能創造價值。
加上女性自身特殊的生理結構,
無可避免的「經期」、「孕期」、「月子期」、「哺乳期」等一系列不適宜進行重體力勞動的時期,
更加重了這種社會歧視。
久而久之,「女子不如男」,「重男輕女」的思想開始萌芽。

人類進入封建社會後,
「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女德成為了封建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套思想體系在那個通訊極其落後的社會中起到了極大的維穩作用,它保證了人心的安穩,減少了社會的紛爭。

封建思想是一整套完整的,環環相扣的道德體系,是統治者用來控制人心,維持社會穩定的攻心武器。
這個武器,使用了幾千年啊!
可想而知,它已經多麼的深入人心!

中華文明經過幾千年的進化,終於走到了近現代社會。
經過建國時期由國家撐頭髮起的「平權運動」,中國女性終於迎來了一次集體高潮。
女性終於不再作為男性的「附屬品」而存在。

然而,
上世紀末由獨生子女政策間接導致的「殺女嬰潮」終於在今天引發了惡果。
男女比例失調導致了彩禮水漲船高,經濟落後地區的男性出現「娶妻難」;
貧困地區甚至出現了光棍村。

平權運動不徹底―→重男輕女思想殘留―→民眾選擇性墮胎和殺嬰―→男女比例失調―→彩禮價格水漲船高―→娶妻難,娶不起―→社會出現不穩定因素

比這個更可怕的是,
TG並不走尋常路!

它沒有按照常理直接從源頭抓起,加大力度推進平權運動,使得人民不再「墮女胎,殺女嬰」,以保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反而是試圖通過復興傳統文化開歷史倒車,把女性從職場往婚姻家庭里趕!
試圖通過壓迫女性,來換取社會穩定!


從北京民政局掛海報宣稱「女人不要跟男人搶地盤」,
到央視的「婆婆就是媽」,
人民網微博發文,直指女性「收起少女心,好好過日子」;
再到最近央視公開報道稱「女性不如男性孝順」,
其心可昭!

中國女性能有今日地位,是我們的前輩們以「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貢獻換回來的,到了我們這一輩,千萬不能開倒車。

每一個女性都不妥協,女性這個群體就不會是軟柿子。

如果您已經看到了這裡,
希望您能不吝點贊
舉指之勞
讓這個答案能給更多人看到。
因為,
平權運動需要更多的支持者,而不僅僅是旁觀者。

關於中國全職太太的現狀,我在另一個回答里分析得比較細,有興趣的知友歡迎移步瀏覽指教:

當家庭主婦是在扯女權的後腿嗎? - THE ZHU 的回答
為什麼古代三妻四妾,女生那麼多? - THE ZHU 的回答
為什麼女生城府深就會被罵心機女,而男生卻被稱為有謀略? - THE ZHU 的回答
男性是否擁有生育權?人造子宮的利弊? - THE ZHU 的回答
為什麼現在很多男人認為女人收彩禮就是拜金主義? - THE ZHU 的回答
渡邊淳一說女權主義者多半是性方面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大家怎麼看這種觀點? - THE ZHU 的回答


看看電視劇《晝顏》吧。

講述的就是兩個家庭主婦基本沒有工作(紗和稍微打點零工),每天在家伺候老公。老公也仗著自己賺錢養家從來不關心妻子,妻子在家裡就像免費的保姆一樣。偷情中遇到了真愛,面對各種壓力,不得不放棄真愛,一個選擇離婚自給自足從頭做起,一個選擇歸於黑暗的日常的故事。

雖然從倫理上故事的兩位主人翁偷情是不對的,但是站在主人翁的角度上來看,究竟怎樣的人生對於她們來說是幸福的呢?如果按照樓主所說的,中國女性也回歸家庭。那麼會產生多少不甘於家庭主婦生活,為了追求自身幸福的晝顏妻呢?


1.現代社會的女性需要工作,無論她是否結婚。現實一點吧,連最起碼的經濟獨立都無法實現,談什麼人格獨立和安全感。
2.傳統不代表法律,更不必扯上天職。所以沒有哪條規定說做家務是女性一人的職責。共同分擔可以,坐享其成沒門。
3.如果有了孩子,做出調整和改變是必要的。由於生理和心理的差異,女性前期辭職回家帶孩子並無不妥,但男性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不應缺席,請承擔作為父親的責任。
4.總有一天孩子會不再需要全天候的照顧。無論想與不想,都是女性該恢復工作的時候了 。
5.最後,我承認我有女權主義傾向。成為家庭主婦絕不是我的理想,但不代表不是其他人的願望。所以我尊重每個女性自己的選擇,甚至會有些欽佩為家庭犧牲事業的奉獻精神,但我絕不效仿。


很難說對社會的影響,不過對個人是很殘酷的.....
不論是對女性還是男性...日本職場一些傳統感覺很殘酷...我沒有在日本工作過 不過日劇描寫的很殘酷...
1. 機會/崗位問題 很多女生是派遣員 或者非核心崗位 所以從一開始和男生比在職場上的起點就不同
2. セクハラ (性別歧視) 內部的性別歧視也無法忽視 在工作和晉升的道路上也會有更多阻礙
3. 產假 雖然理論上各種日本公司給出了很好的福利和產假 但是回歸公司以後往往已經沒有了原先的位置(吉良奈津子裡面描寫的真是太殘忍了..)
4. 加班/飲み會文化 因為一輩子在一個企業 人際關係很重要 加班和二次會 讓全職媽媽很難平衡 甚至有了小孩的爸爸也會覺得小孩是負擔
5. 社會配套資源匱乏 很多日劇裡都有描寫到保育園的不足 市立/公立保育園永遠排不上號 私立又非常貴 (mother game裡面描寫的很生動 關於公立保育園的匱乏) 不僅如此 保姆家政好像也不要被接受 (感覺這裡是美國和日本很大不同..美國家裡請保姆和家政是很正常的事情 尤其是雙方都工作 就算沒有小孩一週請三次清潔工來打掃也很平常)
6. 很多男性收入很高 是因為公司考慮了家庭主婦的工作 所以他們的收入才很高 (這個不是太確定..不過我是這樣聽同學講的)

主要是社會常態和期待是家庭主婦...所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男性和女性的選擇...
其實美國或者中國職業女性也很辛苦...比如美國會有could women have it all這樣的話題卻不會有could men have it all :/ 美國也是傳統上家庭主婦 不過感覺公司文化和社會資源的原因 改變起來稍微容易一點點...
中國看上去女性更容易在職業上成功 很大程度是因為薪水不高所以支撐一個家庭需要雙方去工作 (雙職工) 而且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代會來負責照顧小孩 但在家務上卻還是有期待女生來負責的這樣的想法 所以只是女性壓力變得格外大 就算是雙方中收入高的一方也仍舊要負責家務

反正日本對於想要職業發展又有美滿家庭的女性滿殘酷的 (當然其實在哪裡都不簡單)
推薦幾部日劇叭 lol : 派遣員的品格, 性別歧視, mother game, 營業部長吉田奈津子, 我不是不能結婚是不想


從安倍的施政綱領中有一條促進女性就業和提高女性社會地位就能看出,日本政府也意識到日本國內女性留在家庭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

不過日本社會發展得如此畸形也有原因,男性一人的收入能夠完全支撐起整個家庭的正常開支,從家庭角度來看女性沒有就業的必要,也就是為什麼現代日本職場多婚前女性,婚後女性真的是少之又少。

然而國內提倡學日本那一套的男的又有多少人能像日本男性那樣一人之力支撐家庭?他們大多數是既不想拚命賺錢,又想在家做大爺,跟那些要權利不要義務的女權婊是一丘之貉。

還是那句話,你要享受多少權利,就要背負起多少義務。


推薦閱讀:

是否可以培養女性租衣服的消費理念?
美甲這個行業的市場有多大?
如何看待「女神」一詞的泛濫?
婦產醫生真的會問家屬「保大人還是保孩子」嗎?
什麼樣的人適合畫大紅唇?

TAG:日本 | 文化差異 | 女性主義 | 家庭 | 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