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農業是什麼狀況?

德國的農業是怎麼的狀況?

有農業嗎? 占的比例是多少? 很先進嗎?


不才本人就是在德國學習的農業科學專業,具體方向是農業生態系統。

關於德國農業先進不先進這個問題,直接回答很難回答,因為你說的「先進」是什麼,我不知道。
機械化程度高就是先進?還是產量高是先進?有機是先進?還是可持續是先進?還是什麼別的

如果說機械化程度,德國的確顯著高於中國,但是和美國法國等現代農業大國基本一致甚至還稍低。而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在絕大程度上是因為高人工成本導致的。以機械化採收馬鈴薯為例,如果用機械化採收產量要比人工採收減少20-30%,但用工量可以從6個工時降低到2個。中國之所以機械化程度低,很大程度就是因為用工成本低,每年到新疆棉花採收的時節,大量的外地工人進入新疆參與人工采棉,人工收穫的棉花產量要高30%以上而且雜質少,品質高,而在美國棉花基本都是機械化收穫的,為什麼,並不是美國的收穫機器比我們先進,只是單純的因為人工貴而已,所以犧牲了產量和質量。所以雖然德國農業機械化程度高,但並不意味著比對中國先進。

再說產量,世界上小麥單產最高的國家事實上是中國,而且在學界中國的產量增長曲線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東西——理論上以及實驗中,隨著施肥量的增加產量應該是先增加後趨於平緩甚至過量施肥會導致蟬聯下降,但在中國,隨著施肥量的增加,產量不斷的增加增加,這個增加有點望不到邊,這使得我國小麥種植每公頃氮肥用量甚至超過200kg,而這個數值在德國只有40kg。所以如果說產量,中國是高於德國的,但這能代表先進嗎?

再說有機,現在國內大量的鼓吹有機,拿個有機牌照就肆意漲價炒作,更何況他們的有機是不是真有機也不知道。德國的農產品中60%是有機的,如果我沒有記錯這個數據的話。在超市裡蔬菜水果大概一般是有機一半不是,價格差距在0-30%。上學期間有跟著老師去參觀了一些有機農場,在國內說起有機農場大家想到的就是溫室大棚無土栽培各種機械化高科技,而在德國你很少會在學校實驗室以外的地方看到大棚,就算有大棚基本都是做花卉的,沒人用大棚種菜,或者說其實德國種的農作物用來吃的大概就只有土豆洋蔥各類生菜和蘋果,其他的全部是進口,有機農場大部分是種養結合的,沒什麼高科技,和中國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比較講究動物福利,每個動物都有足夠的生活空間保持清潔使得大家不用睡在自己的便便上,以及要能出去放風溜達,法律規定的放養密度大概是一傾5-6隻牛,你們想像下是多麼的悠哉。一般一個30頭牛的農村得配套個10傾用來種草共給飼料,較少使用合成飼料。我自己平時一般不會可以選擇有機,研究表明,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沒有任何差異,包括德國人自己在一些調查中也現實只有極少數人會刻意選購有機食品。我覺得對於中國,我們需要的不是有機,而是安全。現在很多有機企業誇大宣傳,把其他一切食物推向有機地背面,有機是無農藥無化肥,難道用化肥用農藥的就是有毒的了?有機是不含轉基因,那轉基因就是有毒的了?食品安全問題絕不是靠有機或者反轉能解決的,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合理有效的使用化肥農藥,提高監管機制才是正路。

在可持續和生態保持問題上,德國做的灰常好,可以說讓人震撼,在我所在的拜仁州,有1/3的閑置草地,什麼概念,就是這些地是很好的地塊,但既不用來種地,也不用來放牛,就在那閑著。本科的時候學習三圃制,兩圃制,可以有效的提高地力,但我從來沒見過,為什麼,因為誰能讓地閑著啊,不產糧食就得餓死。但德國不同,地廣人稀,成年人口負增長,大量大量的閑置土地。如果地不多,種一年才掙個幾千歐,乾脆不如讓他閑著。所以很多農業技術中國不是沒有,也不是不知道,但做不到,因為產量要求在那壓著,哪個專家敢說咱空出三分之一的地閑著,好輪著種,肯定會被拍死。所以中國的農學從業者也很無奈。德國這一點上是比中國先進,比如我剛剛說的人家只要40kg氮肥,中國要200kg。但考慮到中國國情,中國的農學家們已經很努力了,這些年的測土配方施肥,麥岔直播,綠肥,農林系統,中國的農業技術研究層面上絕不輸給其他國家。

那德國農業到底先不先進呢? 別的我不好說,但說農業教育這個層面,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我本身學習的是耕作學,主要課程包括作物栽培學,病理那一套,主要就是和植物有關的。來德國以後,才發現他們的農學要比我們寬泛的多,動物、植物、經濟、政策、管理都有涵蓋,當時老師問我聽課怎麼樣,我說我大學沒學過關於動物的,對方一臉吃驚的樣子我現在還記得。或者說,其實不是他們先進,而是我們退步了,記得本科的時候老師有說過,十年前的農學還是大農學,不管是種地、種樹、還是養雞養豬,甚至開拖拉機都要學,後來課程改革被拆分了,簡化了,所以學耕作的只懂小麥玉米,連蔬菜都不懂,也是個悲哀。農學專業學出來,種地不如農民,也沒有管理和經濟的相關課程,進到農業企業也只能是技術工作,一切還要自己在學習。

我們常說贏在教育,教育理念的先進才是真正的引領未來的一種先進,在這一點上,中國真的應該多向德國學習。


感謝邀請。

許多人喜歡說去德國留學是下鄉,部分原因就是德國到處都是農田。農業利用的土地大約一千七百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47.4%,在衛星圖上看就是這個效果:


而森林面積則占國土面積的30%,所以在德國放眼不是農田就是林地。

不過,也許一百年前農業是德國的支柱產業,但現在已經不是了,國民增加值的貢獻僅有1%。德國農業基本上都是精細農業,需要的人手很少,大量地機械化和信息化了,工作人口之中,從事與農業相關職業的有2%左右。從這個角度來說,德國農業很先進。

數據來源 http://de.wikipedia.org/wiki/Landwirtschaft#Deutschland

評論中 @小Y 指出:

德國農業在另一方面的作用是保護自然資源,特別是保護物種的多樣性,保護地下水、氣候、土壤,提供良好的休閑放鬆場所。因此,作為提供糧食的第一要務已經弱化。


說德國農業功能退化純屬胡扯。

農業是德國最重要的經濟基礎,沒有發達的農業就不要談發達的國民經濟。

2014年德國農業生產總值超過500億歐元。他們從事農業工作的人口只有一百萬人,是我們的500分之一(我已經去除了外出打工的勞動力了,不然是1:900)。秘訣就是:集約化,大規模,純機械。

最後,德國的蛋奶肉全線比國內便宜,只有鴨肉稍貴。土豆豬肉和牛奶不但完全自給自足,還有20%用於出口。


如今的理念是生態農業,一方面農業不可或缺,另一方面承擔著影響社會的重任


德國農業主要是以糧食作物為主,全部機械化。一部分蔬菜如土豆胡蘿蔔南瓜等會採用比較原始的方式種植。大部分蔬菜和水果靠進口自歐盟國家如西班牙義大利和匈牙利。


德國的農業最大的特點是農業教育和培訓水平比較高,作物單產也高,尤其是土豆(曾經的第一大作物,現在少多了)。有機佔五成到不了,一成也沒有。作物安全性和可追溯很好,說白了屬於安全無公害。至於地大物博么,有很大偏差人均耕地面積比日本多點,和中國差不多。算是人地均衡的國家,歐洲除了俄羅斯就沒有地大物博的。土地休耕是歐洲共同農業政策指定和執行的歐盟總體戰略,是無法承受的歐盟農業補貼產生的產能過剩和低效農業競爭力的結果。德國的牛奶最牛,產量和中國一樣,主吃麵包,豬肉,土豆,牛肉,乳酪,果蔬極少,而且以罐裝為主。說白了,是游牧和全民戰鬥沿襲下來的飲食習慣。德國的農業特別值得中國學習,尤其是農民素質和農業培訓值得稱讚。這才是根本,否則再好的機械與技術送給他,他也不知道怎麼用。日本同樣值得學習。美,加,澳大利亞,紐西蘭,巴西才是地大物博,不過,他們可不是我們學習的方向。


德國農業不發達,必須要有金克拉。


國民基礎教育的構成,決定國家思維的方向,決定國民勞動分配的細分,決定社會生產效率的高低。


想了解更多休閑農業,請關注微信公眾號,etianyou123,網址,http://www.123ety.com


推薦閱讀:

德國的物價怎麼樣?
德國人相對於其他國家的人有什麼特點?
德國人真的像傳說中的那樣嚴謹嗎?
為什麼德國在19世紀才由普魯士統一為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呢?在歷史上,它們裡面的小公國跟鄰國譬如法國也有不斷的開戰,卻沒有因而促成一個大國?

TAG:德國 | 農業 | 農業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