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梭計劃中止的原因是什麼,未來有可能重啟嗎?

2011 年 7月8日美國東部時間11時30分(北京時間23時30分)許,「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這是美國太空梭的最後一次飛行。美國航天局說,奧巴馬在通話時表示,為期30年的太空梭項目的結束將有助於引領美國進入太空探索以及載人航天飛行的新領域。


太空梭項目被終止的原因實際上是兩條:成本太高和發射安全性。
在美國取得載人登月競賽的勝利後,開始把關注點轉移到可重複用的航天運載器上,即太空梭。太空梭設計的初衷是通過多次重複使用以達到降低發射成本的目的。但是由於對技術水平和運營的估計不足,在實際投入使用後,太空梭高昂的維護費用(例如太空梭的隔熱瓦每次都需要更換),造成的局面是實際運營費用大大超出預期。這已經與其目的大大背離。

另外,太空梭的幾次重大發射事故帶來的人員死亡,對太空梭的影響很大,許多人對太空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質疑。

在這樣的情況下,太空梭項目終止。

雖然從目的上來看,太空梭並未給航天發射成本降低帶來具體的收益。但是太空梭作為第一種可重複使用的運載工具,其在技術上帶來的突破和探索仍然是值得肯定的。為後續的可重複使用運載器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礎。


至於未來是否有可能重啟,這要看多方面的原因了。技術儲備是否足夠,可重複使用的運載器(這裡指升力體式的)在動力、控制、熱防護方面帶來的問題是運載火箭沒有遇到的,這些技術都需要突破;第二是經費,說白了就是投入產出的效費比是否吸引人;還有就是是否有明確的任務需求。

在可重複使用飛行器的研究方面,各國實際上都在開展相關的研究。美國的X-37B軌道飛行器,已經經過飛行驗證並進行過長時間的在軌飛行,從技術角度講,雖然規模比不上太空梭,但是涉及到的很多關鍵技術X-37B都可以驗證;此外美國近期提出的XS-1軌道飛行器也是一種可重複使用的發射工具,雖然規模尚小,但是一樣的,技術共性很強;除此之外美國一些商業公司開展的軌道或者亞軌道可重複使用飛行器的研發,例如追夢者(Dream Chaser)等,可以看作對階段性的從技術上不斷接近概念中的可重複使用運載器的探索。


NASA自己重啟太空梭項目或類太空梭項目估計是不可能了,除了經濟性和安全性外,我覺得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必要性。
美國的太空梭在七八十年代確實代表了當時最頂尖的技術,但野心太大,為適應不同任務需求,系統過於複雜,體量龐大,導致可靠性及成本收效遠低於預期,隨著服役時間增長,逐漸成了NASA的包袱,NASA痛下決心將其退役。
太空梭退役後,接棒者馬上湧現,太空梭能做的事,很快就能通過別的方式完成,天鵝座和龍一代貨運飛船,龍二載人飛船,追夢者這樣的小型空天飛機,SpaceX的重複使用火箭,進擊的私企們已經準備好接管近地軌道這一領域,這些繼任者由於任務明確,定位細分,在各自功能上做的比太空梭更好,NASA大可集中精力往更遠地方探索,這樣的模式其實不管是對牽引前沿技術發展還是促進技術轉化和行業整體進步都是最高效的。


本人的單位就是專門設計衛星和飛船的,所以對這個有點了解,覺得太空梭項目終止的原因有兩點,其實知友也有提到。
一,全壽命周期成本遠遠超出預期。原來設計太空梭的初衷就是想重複利用來降低成本,設計太空梭每架可以飛行一百多次,而實際所有的太空梭到退役總共才飛行一百多次,每次飛行後都要進行檢修,檢修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也都比原來設計高的多,導致太空梭利用率嚴重下降。這些超預期的成本都和太空梭的非常複雜的設計有很大關係。
二,安全性,哥倫比亞號和挑戰者號太空梭的失事是其複雜設計的高風險性的一個反映。我國和俄羅斯採用的飛船都是載人和載貨分開,採用不同的設計。而太空梭是載人和載貨合二為一,機頭的密封艙類似於載人飛船,其餘部分可以載很多的貨物。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它的一個有點。不過這種複雜的設計不可避免的降低了系統的可靠性,一出問題都將是災難性的。培養一名航天員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美國自然不願在當今的經濟背景下,還用著又貴又高風險的太空梭啦,其實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航天是一項只見投入,不見產出的燒錢項目。不是說開發太空不重要,而是你不知道你還要在這上面投入多少資金。如今美國一家獨大,對外無軍事威脅,沒有合適的支持項目的理由,內有失業率和競選的雙重壓力。最重要的是,太空梭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工程,需要花很長時間進行研究和修正。
總而言之,政府為載人航天項目撥款需要極高的風險,連NASA美國政府都不願意養了,更何況是太空梭呢。


謝邀。
看了下前面十幾位知友的回答,已很全面,無需我再贅述太多。
的確,最主要來講,就是經濟性和安全性兩點。
換句話說,當你有了更便宜更好用更安全的工具時,就很自然的會淘汰老式的、相對更貴更危險更不好用的工具。
至於計劃重啟,個人認為太空梭大概是不會再重啟了。但這如我上一段所說,並不是廢止,而是有了更好更完善的新計劃。
近幾年來,由於國際局勢和幾個大國之間關係的微妙變化,各國政府財力投入的側重點都有所調整,比如我國就暫緩了登月等計劃,而將更多的經費投給了國防,但這只是暫時的。往大里說,人類總有一天會離開地球,也許是自發的,也許是被迫的,但終歸要離開,所以對太空的探索和太空運載工具的研發是不會停止的,或者說,此項工作,是必須的。
以上。
再次謝邀,致禮。


蘇聯黑科技那麼多你可惜過嗎
科技就不怕犧牲錢的


美國準備搞大功率運載火箭 探索太空美國怎麼可能放棄


直接引用一下了,詳情請直接時空門。

安全係數低:5架太空梭2架爆炸,14名宇航員因此喪命;
發射成本高:飛行一次耗費5億美元,超過設計預期近百倍;
太空梭老化速度遠超預期,飛行任務被迫大幅縮水;

太空梭:難以割捨的雞肋


NASA的經費被一直削減,所以其打算把近地飛行甚至登月都交給民間和商業公司來做;而美國航天局的重點則轉移到更加前沿的行星探測(如火星)和深空探測(如其他星系、黑洞、太陽系外行星)中去。商業公司來做航空有利於技術的轉化。


謝邀
看到其他回答者的答案基本上都提到了亮點:經濟與安全。太空梭的維護費用是個無底洞,而且無法維護到最佳狀態,所以每飛一次危險係數都要增加一點。美國的設計目標是希望太空梭能夠每周往返空間站,但是事實上每年最多飛行9次。至於安全性,大家都清楚,人類航天史上的重大事故中,太空梭佔了不小的比例。
除了這兩點之外,還有美國在航天事業上的政策變化(這點或許更重要)。停飛太空梭的決定在美國前總統布希任期內就已經確定。布希希望美國能顧早日重返月球,並進一步登陸火星。要實現這些目標就只能犧牲耗費巨大且令人提心弔膽的太空梭了。奧巴馬上任後更是雄心勃勃,直接放棄了重返月球的計劃,希望能直接登陸火星。他鼓勵美國的私人企業開發運送航天員與貨物的「太空巴士」,SpaceX和「龍飛船」應運而生,而美國航天局則將主要精力放在新技術的研究上,為深空探測做準備。
基於多種原因,時任美國航天局的局長邁克爾·格里芬曾直言:太空梭和空間站甚至過去30年來的美國所有的載人航天項目都是十分重大的「戰略失誤」。
至於重啟太空梭計劃,目前看來是不太可能的。美國已經把目光放到了深空之中,經濟實用的航天飛船能夠很好的滿足地球與空間站之間的物質與航天員的運送。太空梭可能真的永遠成為歷史了。


燒錢燒煩了,尋找更省錢的解決方案。但是任何一個大國都不會放棄太空探索的


因為概念太超前了,超出現階段技術水平,但肯定會重啟,原因同上。


最大的原因還是成本太高。這背離了太空梭設計的初衷,雖然可重複使用,但是下一次使用前進行修復和更換部件增加的費用過高。因此,目前來看,採用一次性使用運載器相對經濟。


謝邀~
正在打包行李準備外出過節,我瞎聊吧,比較粗淺。
前面的知友也提到了,原因大概有兩點:經濟性和安全性。
首先談經濟性,太空梭每次發射的費用約為4億美刀,每年只能發射7~8次,成本費用約為30億美刀,這與最初設想的使用效率與經濟效益不相符(據說最初準備每個月發射一次);
再來說安全性與可靠性,太空梭技術先進,但關鍵部件極多,一類關鍵部件達到700個以上,也就是說這700多個部件中只要有一個出了問題都會引發災難性後果。另外,由於採用了液體及固體火箭發動機做為動力源,那麼太空梭著陸時必須一次成功。這點與普通飛機差異極大,普通飛機如果降落時姿態不對,可以拉起重新調整,但太空梭再返回時必須對準跑道一次成功,否則……
另外,載人飛船技術相比太空梭綜合優勢較明顯,不排除美國有採用載人火箭運輸替代太空梭的想法。
以上。謬誤較多,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太空梭是一個很偉大的工程,但是正是因為系統太過複雜,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存在問題。而且它被設計成可重複使用的航天器是為了節約成本,但是從後來的使用情況來看,每次從太空回來更換隔熱瓦都是一大筆錢,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而飛船系統系統可靠,成本相對較低,目前來看實用效果更好一點。


1,太空梭重複使用的翻新成本遠超預計。
2,安全性不達預期。


整一個航天事業還是太早了,不光在可預見的未來毫無可能有任何回報。在經濟上,讓10000人移民月球,代價可能比給每個人配置一架灣流還大。美國所有太空梭一共上天100多次,還沒運幾百人次,就花了幾百億美元,不但如此還炸了兩艘,死亡14人。沒有裝備競賽的需要,很自然就擱淺了。
其實也有好處,滿足了人類的幻想,讓大家看科幻小說和電影看的津津有味還感覺這就是未來。而事實上人類很可能就是永遠離不開魚缸的小魚。

另外很多人過於迷信所謂「科技」,而對現實工業技術很輕視。拿三體舉例,一艘生態完整長達幾十公里的人類太空戰艦,實現難度可能超過了水滴。這就和很多小國家能製造核武器,但只有美國造的出現代化航空母艦一樣。(雖然聽起來還是核彈最屌)


個人認為如果有投入還是可能會重啟的:
首先是電腦技術的飛速發展可以優化控制系統,降低整個飛機的複雜性和相關的重量
材料科學,相關化工的發展也可以增加耐用性
唯一一個普通人可以乘坐返回的航天器(降落1.5G)
有大機翼。。。
能克服耐用性的話成本大大降低(兩個固推和一個大油罐)


現在發展重點在可重複低成本,運載器用戰神I-X這種模塊化組合式的,上面級用獵戶座這樣的飛船


可以說中止了,也可以說沒中止。

航天器轉型了和多樣化了,太空梭,國有為X-37B,私有為 追夢者(Dream Chaser)等;飛船,國有為獵戶座飛船,私有為飛船、天鵝座飛船等。

NASA更適合進行基礎研究和探索;路子走通了交給商業公司讓市場去選擇和檢驗。

美 完成了近地軌道交給商業公司的轉型,短短時間內成就了SpaceX等多個偉大的航天公司。非常了不起。說這是人類航空史的里程碑都不為過,從此航天不是只有舉國體制才能完成的事了。
-------------------------------------------------------
太空梭缺點是通用性弱,經濟性能弱。主要因為其空氣動力外形設計及大量其相關設備等增加非常大的成本、複雜度,卻只在降落時有用。是專門針對特定星球重力環境,大氣環境設計的,需要有跑道,不適合別的星球。

太空梭主要只適合近地軌道特定任務;例如近地軌道衛星在軌維修、加油、回收至地面等。
-------------------------------------------------------
既然太空梭只適合近地軌道的特定任務,既然 NASA 把近地軌道主要交給了商業公司,
原來形式和意義上太空梭就不會重啟了。但類似 追夢者 的 「太空梭」,有其存在的價值,不會被淘汰。
(當「飛碟」研發成功後,太空梭可能會被淘汰,不過那時估計化學火箭也被淘汰了)。


原來的太空梭計劃,實驗意義目前不大了,況且也很貴,恢復不太可能了,目前NASA正在做SLS(Space Launch System)運載火箭計劃, 分為Block1和Block2兩型,比SpaceX的Falcon Heavy和以往的SaturnV都要大.


一般來講最先進的技術,都是優先使用在軍事用途上的。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領域,其技術可以直接轉換為 戰略飛行器和導彈技術來使用。 太空梭誕生的背景是冷戰時期的技術競爭,軍備競賽。 但是在目前美國獨霸全球的地位來看, 已經沒有直接軍事上的競爭對手了。 這種造價昂貴,成本巨大,市場和軍事用途不明顯的項目被終結是明顯可以預見的事情。


沒錢了。能不能重啟看喺大大借不借給他們錢了。


推薦閱讀:

航空母艦戰鬥群厲害在哪裡?用一堆導彈給他全部炸翻很難嗎?
為什麼朝鮮戰爭美國人沒能打贏?
美劇《兄弟連》中有哪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
殲-20與美國四代機比較是什麼水平?
怎麼評價朝鮮的軍事實力?

TAG:美國 | 太空梭 | 軍事 | 科技 | 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