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醉了」怎麼越聽越難聽?
開始沒什麼感覺,但是為什麼聽得越多越覺得難聽,甚至有些反感?(本人並不是那種死板的不接受網路語言的人)
分場合。具體情況不同,語言給人的感受就不同。
一般來說,需要吐槽,逗樂的場合,比較適合使用網路用語。網路天然有一種輕鬆的氣質,又潮,顯得自己很酷。所以平時講個調侃的笑話,加一句「我也是醉了」,效果應該不錯。
需要認真的場合,不適合使用網路用語。除非是為了調劑氣氛,雙方在共謀的默契下見縫插針地笑一笑。為什麼呢?因為網路用語很難傳遞出「嚴肅」的情緒。網路上的社交,是一種匿名的,異地的社交,天然地傾向於拉開距離,消解關係。所以反對「端著」,反對傳統價值傾向,喜歡吐槽,喜歡油腔滑調,沒正形。用《大話西遊》的台詞來說:「哎,跟你研究研究而已,幹嘛這麼認真」。
舉幾個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莫裝逼 / 多大事,還以為搶雞蛋呢 / 打醬油 / 前排圍觀 / 跪了 / 躺槍 / 現在問題來了...
可見網路用語總體而言的調性是偏於表淺,隨性,娛樂化的。萍水相逢,玩玩就好。而且隨著這些語言被廣泛傳播和反覆使用,情感成分會越來越淡薄,而戲謔的感覺會越來越強。這是網路的趨同化所附帶的傳播效果。就好像在一篇帖子的評論里,所有人都在保持隊形。第一個人說「強帖留名」,也許他是真的在表達欣賞;第一百個人跟著說「強帖留名」,他毫無疑問(至少在別人看來)就只是在開玩笑。再鏗鏘有力的句子,情緒充沛的宣言,也逃不過千百萬人眾口一詞的消解。
有任何一句網路語言可以飽滿地,熾烈地傳達出對一個人的愛意嗎?恐怕找不到。《挪威的森林》里有句經典的表白:「像喜歡春天的熊一樣」,鮮亮,柔軟,明媚,感情濃得幾乎化不開。但是把春天的熊放到網上試一試?一千個人輪著說一遍,最終也會成為一句浮皮潦草的口水話。
不幸的是,我們熟知的網路用語,都已經被使用過成千上萬遍了。
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有這麼一個場合,需要我們很嚴肅地提出反對意見,怎麼辦?
這種情況下,直接說「我不同意這種觀點」或者「這種說法荒謬可笑」都沒問題。但如果用「我也是醉了」開頭,就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一種扭曲感。一方面,我看上去是想跟你討論這個觀點,另一方面,作為流傳廣泛的網路用語,這句話里蘊藏了太多的戲謔和漫不經心,甚至帶有一種「你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笑料」的輕蔑。我既想罵你,又想顯得自己很俏皮,既想跟你討論,又懶得扯上關係。這種微妙的違和感,會一滴不漏地被對方接收到,並且被格外地注意到。形象地說,就像你在講話,我弔兒郎當地在一旁聽,看上去漫不經心,同時用一個你其實能清晰聽到的音量小聲說「切」,眼睛還根本不瞟你。你會有什麼感覺?它甚至還不如拍著桌子罵「你是個傻逼!」——後者起碼還表達了我的憤怒,你會感知到:哦,他沒有禮貌,但他真的很生氣。可是前者算什麼呢?一邊攻擊,一邊裝作很有分寸;一邊惹人注意,一邊又裝作懶得搭理。太狡猾了吧,好事都讓你佔了!
具有同樣功能的一個詞,是「你國」。這個詞同樣也常用在開啟爭論的場合,並自帶「老子眼高於頂,根本不想多說」的高冷。你永遠搞不清他想說還是不想說。請自行體會以下例句:
「心理學工作者就這個水平,看完也是醉了...你國,呵呵。」
聽話的人都不傻。心口不一,再怎麼正確也很難招人喜歡。要想討論,就用嚴肅一點的語句,傳達出討論的誠意。要想開罵,就直接一點,丟兩句粗口也沒問題。網路用語,就是太輕巧了,太缺乏情感的厚度。很多人說順了嘴,在不適當的場合用出來,就給人造成油腔滑調的印象。
再多補充一句,網路用語的時效性也非常關鍵。使用正在旺盛傳播的網路用語,有時可以顯得自己很潮很in。但「我也是醉了」這句話,恐怕已經過了這個期限。再用它來表現俏皮,就有可能反而顯得自己很土(且沒有自知之明),從而招致反感也說不定(可參看馮鞏老師的春晚相聲)。樓上有很多回答都在圍繞網路用語的重複使用所造成的疲勞在做盡量切題的回答。
一句話使用率再高如果是夸人的,即使使用再多次,也不會讓人聽到「越聽越難聽」
一句話能產生怎樣的聽後感,是要建立在它本意的基礎上來說明的。之所以會越聽越難聽,是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句難聽的話。
「我也是醉了」 這句話開始在網路上泛濫,成為流行語是源於dota
使用環境是當對手或隊友出現匪夷所思的操作和低級失誤的時候。說出這句話用於嘲諷。
說白了就是「噓」人用的,委婉的表達「你是個菜逼」
「XXX你這走位我真是醉了」 「隊友都不在一個人跑去送,我也是醉了」 「三個人越塔被人反殺,醉了」
當然如果說話者本人因為打得不好坑了隊友,這句話也可以用於自嘲,藉此緩解氣氛
總之不論是說給別人聽,還是自言自語,都是一句嘲諷語。這句話從誕生那一刻起就是用來罵人的。聽上去不舒服太正常了,如果誰聽了這句話還滿心歡喜那才是真的有問題。
有些人用這些網路用語就是想展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
「我也是醉了」——智商上的優越感,潛台詞是「你太low b了,我都懶得反駁你。」
「你國」,「呵呵」——身份地位上的優越感,居高臨下的俯視你,潛台詞就是「朕知道了,一邊玩去。」
每一個網路用語流行起來的那一刻,就已經過時了。
我一直不敢說,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就覺得挺噁心,還有「也是蠻拼的」,好多人就是在跟風,這只是營銷號炒起來的點。這種病態跟風怎麼治呢,只要讓她們討厭的和看不起的那些群體開始說這句話,她們慢慢就不說了,因為原來她們覺得這句話很「潮」,覺得說這句話的人很潮,自己如果也說,那麼自己也是很潮的,而如果這句話被貼吧的屌絲或者qq空間的腦殘用爛,她們自然就不會用了
看到這個問題,我也是醉了,哈哈哈。其實不只這個詞,一些網路語在經歷了廣泛傳播後,後期都有這種情況。
首先,這些語言的產生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全民吐槽時代,以往語言,在表達這種微妙的情感時跟不上了,這些語言的改造有新意,新鮮感和好奇心致使他們病毒式的傳播。
其次,流行元素,一般都屬於潛在的高虛榮範圍,對詞的前沿性有更高要求,拿著過時當時尚,很容易被鄙視。就像時尚界,一個流行過了的東西你還在用,讓你感覺不是一般的鄙視了,簡直是厭惡(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時尚女王看誰穿的都是土鱉)
這些詞流行後,他們出現的頻率過度,伴隨著新鮮感的消退,就出現了心理層面的感覺適應和疲勞,加上虛榮心,就變成特別厭惡了。我比較噁心的是飛機中的戰鬥機,你懂得
因為它太無聊了,既無邏輯,也不好玩,沒有任何讓人會心一笑的要素,還到處都是。不存在與和我說這句話的人討論的慾望。
實不相瞞,每次看到這玩意就會湧現出一種生理上的想吐的感覺,在各種流行語中可能是第一個。並不是因為我討厭的人用(雖然大部分用的人我都討厭),如果我比較喜歡的人用了這句話好感度絕對是下降的。
偶爾說一下無所謂,比如吐槽什麼事情的時候,但是有個同事,不管跟他說什麼,他就回一句「醉了」,然後問他東西也不說,真想掐死他
不管誰說都想回他一句,喝多了吧,喝多了就洗洗睡吧,說實話真是頭一個讓我聽著很不舒服的網路用語。
第一次聽見別人講,是在我發了一堆廢話之後,聽見對方說「我也是醉了」。
在那之前,不知道已成為網路流行語,只覺得這話好傷人,一時哽住語塞。
強烈的心悸,激烈的思想鬥爭後。
我也果斷習慣了這種隨意的調侃方式。
雖然沒了惡意,但確實很不尊重人,很難聽,帶有鄙視自嘲或諷刺無語等一系列負面效應的句子。
還是很。膈。應。
別扯沒用的,你們只是討厭那個說「也是醉了」的人而已。
你討厭他沒文化還跟你拽詞。
你討厭他Low B一個還學人潮。
你討厭他揣著閏土裝高端。
1、「我也是醉了」言語將注意力轉向「我」;
2、「我也是醉了」一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牛逼既視感;
3、吐槽的樂趣就是「我們在一個戰線上罵別人」,現在你自個罵的很爽最後還想讓我覺得你很牛逼、你比老子吐槽功力高一階,老子又沒法接「呵呵~其實我們是同時醉的」,老子不爽~
這句話應該是來源於DOTA直播,水友們調侃主播喝假酒醉了胡言亂語瞎比操作,然後主播們口中多了句吐槽"我tm真是醉了",後來水友口中變成"也是醉了",個人覺得這變得相當蠢,"也是"這詞非常容易遭人煩。
之後,"我也是醉了"成為一種居高臨下的語氣形容語句,水友們在彈幕里以"我也是醉了"打頭,其威力大過"呵呵"不知道多少倍。
後來在LOL里更加流行,現在甚至成為網路流行語。
總之我是相當反感這種一開頭就不屑地鄙視別人的態度以及跟風狗。
打從第一次聽到這個詞就令我很反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些彆扭的發音,讓人聽後感覺不順暢,如果細摳可以發現這是個病句。語言發展至今,語法的存在並非只是擺設,流暢的語言才有助於表達和溝通。
時效性沒了,新鮮感沒了。
就像:
不要迷戀哥,哥是只是傳說。
與題主類似,但我是從最開始就很厭煩這句話。我本九零年生人,其他網路用語均能輕而易舉接受,唯獨這句,覺得難聽得要死。
我也考慮過其中緣由,大概是從語法和意思上雙重的不認同:語法上,漢語很少出現「我是醉了」這樣的表達方式,更別說在「是」的前面加個毫無道理的「也」;意思上,我作為一個北方人,實在無法與南方(武漢?)方言產生共鳴。
這些流行的文字,我還未用得幾次,竟已泛濫成災了。
這些可惡的網民,沒有絲毫節制,一點都不懂得優雅。
我說一段話,你自己體會。
本寶寶一覺醒來就看到這麼個辣眼睛的問題,表示你們都弱爆了!弱爆了!弱爆了!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這麼ez的事都不懂,我也是醉了。你反感?然並卵。寶寶就是喜歡關你什麼事啊?你行你up啊?你來創造幾個不明覺厲細思極恐的詞啊?
no can no bb,再吐槽本寶寶就用盡洪荒之力打得你自己都認不出自己。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厲害了我的哥!
無聊嗎?我記得以前春晚還能創造流行語的時候,一句流行語能說到下一年春晚。
現在一句話能說上一星期,下個星期就不知道哪裡又出來一個新詞,然後你在到處都能看到有人在用。一開始我注意到這個現象,還仔細思考語源,後來我發現這些這個時代的網路流行語真的是完全無法理解其中的有趣之處。
最可怕的是,我的同齡人都樂在其中,只有我完全不懂。
尤其是當你接觸一個有特定共同點的群體時,他們還會有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詞。一開始上知乎的時候只看一些物理方面的問題,後來不學理了一看社會教育這方面的內容,什麼公知五毛美分…一個我也聽不懂…但幾乎所有人都在用,我被貼上這些標籤我完全不知所措,我只好去查這些詞是什麼意思,來證明他們貼標籤貼的毫無道理…
但這遠遠不夠,我並不只上知乎啊。前段時間玩了個手游,聽說這個手游國內也有不少玩的。於是就加了個群。
然後就聽到了一大堆新詞,什麼「dalao」「歐皇」「德國骨科」「氪金」啥的…就我唯一聽懂的一個「課金」居然還必須得使用錯別字,不能用正確的「課」字…
然後我把群屏蔽了。中文真難我學不會啊…
你看鄰國日本流行語多簡單…一個あなたとは違うんだ夠我用半輩子了…(壞的意義上
一個網路語言被大眾廣泛應用後,就變成了消耗品,因為大多數人根本不會巧妙地用它而使它發揮出原本應有的幽默效果,只是在追潮流。
比如流傳廣泛的: 「明明喜歡我,為什麼不告訴我?」 「別說了,我想靜靜。」 「你給我說清楚靜靜是誰?」 「你先告訴我明明是誰?」 當這個段子流傳開後,於是當你說了一句「我要去上學校」之後就有人回復「學校是誰」,當你說「我想睡沙發」的時候就有人回復「沙發是誰」……
最開始的版本中,「明明』」和「靜靜」這兩個梗都用得很巧。但是,但是,那些追趕潮流的網民就不考慮這些了,只要能用上這個段子的地方就會見縫插針。
最開始的版本中,「明明』」和「靜靜」這兩個梗都用得很巧。但是,但是,那些追趕潮流的網民就不考慮這些了,只要能用上這個段子的地方就會見縫插針。再比如「有錢,任性」,出處是一則大爺明知對方是騙子仍然給對方匯錢稱想看看對方到底能騙多少錢的新聞,一句簡單的「有錢,任性」的四字評論瞬間將氣氛點燃。但這句火了以後,所有的空間、朋友圈到處都是「一會兒出去吃火鍋,別問為什麼,任性」、「剛剛給山區捐了錢,有愛,任性」……不論幹什麼都可以在後面加上一句任性,沒有體現出來最開始那句任性的精髓。鑒於「任性」實在已經太火,可能很多人已經理解不了最開始那句「有錢任性」的精髓在哪了,已經把它當成跟「吃火鍋任性」、「捐錢任性」同等化了。
嗯就是這樣。一個網路語言火起來之後所有人都去用,而大多數人又用不出它的精髓,所以雖然用了同樣的梗但是帶不出幽默感。一再一再地重複之後,也就沒幾個人再去用了,此梗的生命就到此結束,之後還會再出現新梗去供大家消耗。
可能因為你的語言環境不同?
畢竟在這句話出現之前湖南人就經常說搞醉噠~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我根本沒有認為它是網路語言╮( ̄⊿ ̄)╭純是抖機靈的答案~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