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需要改革的稅是什麼?

企業稅收課上的討論,但沒有答案,是增值稅還是個稅呢?或是應該增設財產稅


添把火,爭取把這個問題弄成吐槽大會。
我對目前的所有答案都持保留意見。因為我覺得目前最需要改變的,不是稅,而是稅制,是征管方式,單獨去改變某個1個甚至幾個稅種,相當於掰斷蜈蚣的一條或者幾條腿,不影響它繼續爬。
首先,目前我朝的稅收征管模式最大的問題,就是較高的名義稅負和極低的征管水平之間的差距,而彌補這一差距,靠的是稅務人員手中相當寬泛的自由裁量權。
由此引出的最典型問題,就是由於征管手段落後水平低下,加上部門稅務人員的業務技能不達標,稅務部門的執法行為缺失,造成全社會對稅法嚴肅性的認識嚴重不足。
於是,知乎上居然出現了所謂「中小企業是否普遍偷逃稅款」「用兩張工資卡避稅的原理」XXX地區發票代開」之類的話題。我怎麼就沒發現知乎上有人問「我,學生,首次盜竊不超過1000元是不是就不算犯罪」「今天開車上人行道撞死3個人,非酒駕,算不算以危險方式危害公共安全」「正品金三角海洛因,要的私信我」?
都是刑法上列明的罪行啊!!!

其次,受種種原因影響,我朝的稅務機關對自身定位越來越模糊。一邊要求執法,一邊強調服務。前幾年我還看到一種說法,熱情服務能提高納稅遵從,當時感覺,把海底撈直接改成稅務局算了。本質上,執法和服務並不衝突,但現在被人為的扭曲成一個奇怪的綜合體,於是,稅所的專管員一個電話,納稅人老老實實客客氣氣,辦稅大廳的小丫頭天天被罵成孫子還不許頂嘴。征納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激化。有時候帶隊出去查賬,會計哆嗦的連句囫圇話都說不出來,還得我滿臉微笑和聲細語掉過頭來安慰她。

第三,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態度參差不齊。
一方面,稅務機關工作人員的專業性較差,最近幾年,招考公務員居然不要求專業了。公安局招人好歹還搞個體能測試,稅務局現在連學聲樂的都敢要。IT專業的新人好歹可以往技術崗位放,學中文的連會計分錄都不懂,直接扔到稅源管理部門,沒有一兩年時間,完全無法勝任工作,更別說精通。
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財務部門對稅務的重視程度不夠或者說跑偏了。滿腦子想的都是千萬別得罪稅務局專管員,對稅收政策的更新和儲備遠遠不夠。我這些年查的案子,七成以上不是主觀故意逃稅,全是對稅收政策的掌握不到位。
稅務局年年搞稅收宣傳,春風行動,稅企座談,協稅護稅,究竟有多大效果,納稅人究竟需要什麼?大喇叭扯直了脖子喊納稅光榮,老百姓到飯館吃頓飯,能送瓶飲料就絕不索要發票。
還有代理服務的缺位。
水平高的事務所不願意接小企業的單子,收費表就把人家嚇跑了。
專接小企業的代賬公司濫竽充數,客戶稅務局兩頭忽悠。上個月有知友私信我,說代賬公司沒替他申報企業所得稅,稅務局要處罰他,怎麼辦?我說你把代帳公司老闆拉出來打一頓吧。
稅收本來是個挺專業的事,早年間財經院校都有會計專業,現在稅務專業成了標配。無論稅務局還是企業財務,想干好稅務工作,技能和經驗缺一不可。可現在的局面是,專業的事不是專業的人在干,尤其是稅務機關。伴生的就是效率低下,扯皮,推諉和行政違法。真幹活的稅務人員忙的要死,財務人員怨聲載道。
構建和諧征納關係?要不咱們還是談談國足問鼎世界盃吧。

總而言之,目前我朝低下的稅收征管水平,嚴重製約了稅制向更完善更科學的方向發展。這其中有法律層面的原因,更多的是人的因素,是決策者和執行者共同造成的。
當務之急,不是改變某個稅種的設定,而是明確稅務機關的執法地位,執法手段,執法責任,然後從技術和人力兩方面提高執法水平,比如定期考個試淘汰待崗一批人,把徵收/管理和稽查三項工作相互剝離,鼓勵擴大中介服務,將稅收管理責任部分讓渡給他們,提高效率。
然後,咱們再討論降低哪個稅率,取消哪個稅種。


個人覺得最該改革的是銀行和稅務局信息互享。

全球的銀行對稅務局都是公開的,外國為什麼沒有專門的發票,就是通過銀行交易記錄對現金流和物流比對確認交易的發生。美國甚至要求瑞士和法國的銀行對他公開數據。

我國銀行以保護客戶信息為由,對稅務局核查企業信息要求很麻煩的審批手續,其實企業不逃稅稅務局可以看到賬簿,什麼出廠價格產品配方之類的核心機密一目了然,看個現金流和發票是否一致能泄露企業什麼信息?如果逃稅了不是更應該配合稅務局打擊違法行為嗎?

對個人更誇張,沒有違法就不能查詢,美國發來的情報交換總局的人去查都被拒絕了。這個邏輯極為搞笑,違法我們就處理了,到銀行查詢就是為了收集證據的。沒有證據就不能認定他違法,沒有違法就不能從銀行收集證據,這是個死循環吧。

甚至連開戶信息銀行都沒有和稅務局自動共享,查個企業如果想從現金入手難道還要去全市十餘家銀行挨個問有沒有開戶嗎?不幹別的也得一個星期吧。

而且好多時候,稅務局希望和銀行之間是一種主動的共享信息而不是被動的對具體企業的查詢。以對外支付為例,如果人行不主動把對外付款的企業給稅務局,一個城市的稅務局想發現企業對外付款未申報就只能從數萬到數十萬戶納稅人的賬務憑證中尋找對外付款憑證才能確定,這是個數以億記的工作量,就像大海撈針一樣根本不可能完成。而人行的外匯管理局在雙方單位聯合發文共享信息的情況下,在數年的時間內始終的態度是你發現哪戶企業對外支付未納稅可以來查詢,但是不能主動把對外支付企業的信息提供給稅務局。我要是知道是那戶企業對外付款了,硬翻憑證也能找到付款信息何必找他核對,我需要的是付款企業的名單然後去看他的合同是否需要備案繳稅,在這種態度下稅務局相關工作根本沒法開展。

我們全球最大的宇宙行們其實除了收費以外一切都不與世界接軌的T^T。

如果能夠實現稅務銀行的信息共享:

通過對企業現金流查詢,稅務局可以通過現金流,發票流和物流三方比對來確定交易的真實性,而不是像現在假票橫行,串票遍地,每年出口騙稅損失無數。雖然新的發票系統被寄予厚望,但是我堅信經濟活動中沒有比錢更可靠的憑證。

通過對企業報表共享,使得企業真實的上報盈利情況。而不是像現在通過數套假報表既可以面對稅務局時是虧損不繳企業所得稅又可以面對銀行時是高盈利可以輕鬆貸款。

通過對個人賬戶的監控,使得多卡或多處發放工資被匯總,高消費低收入者被監控而不是像現在工薪階層是納稅的主力而高消費群體卻可以輕鬆逃稅。

總之,只有通過技術手段改進征管方法,完善信息體系,將我國真實的情況了解清楚才能去進行相關的稅務改革,否則的話盲人摸象般的調查之後就進行的改革就如盲人騎瞎馬一樣只是在冒險而不是在改革。


完全個人主觀觀點,先簡述,以後有時間再詳述。

我心目中理想的稅政體制改革方向:

流轉稅:營改增繼續擴容,直到形成完整抵扣聯。然後增值稅稅率降到一個較低的幅度。消費稅部分保留,營業稅廢除。

所得稅:個稅統一為按月(次)預繳,按年彙算,年度免徵額全國一刀切,可年年增長。堅決反對按家庭計稅,堅決反對名目繁多的抵扣項和免徵項。堅決反對企業所得稅的繼續存在。(反對企業所得稅的存在的原因見這裡 中國有哪些稅屬於明顯的惡稅? - 晴明的回答)

財行稅:部分保留,降低稅率,將土增稅、車購稅、契稅併入增值稅、消費稅、印花稅。

我心目中理想的征管體制改革方向:

發票:電子發票全面鋪開,抵扣鏈在線運行。
申報:全面網報。
稅源管理:日常管理下沉到鄉鎮社區。
評估稽查:集中到地級甚至省一級。
核定:全面廢除起征點,改為免徵額。

暫時就這些。


一:我國最需要改革的稅是什麼?
我說是類稅,啥時類稅,當然這個是廣義概念上的稅。也就是披著各項費用的外衣,實質里類似於稅的固定性,強制性,無償性的費用的稅。比如某某收費。最近國家也開始在清理這方面的東東,但是個地方還是有一些規定,朝廷管不到啊,強龍扳不倒地頭蛇啊。類似情況就是關於各地的稅收優惠,總理說要清理,可是地方一個一個文件上去,最後你看不是暫緩清理了嗎?所以說改革稅的改革,第一步應該清理類稅。第二才是稅法定義上的各類稅。
二:增值稅還是個稅呢?或是應該增設財產稅修?
1.從稅收征管成本說,印花稅需要改,甚至廢掉。對於這個小稅種,稅率多樣,稅目很多。不管是各類考試還是實務中稅目太繁雜,企業完全未遵從稅法,都是被動的核定或者為了稅上過得去,隨便繳納一些,稅局管理基本是處於難以監管的現狀。一般稅局平時也不太去管理,啥時候稅收任務需要了,稽查這個印花稅是不會放過你的,或者你企業要註銷了,此時印花稅也是在劫難逃。
2.從稅的設置上講,今年房地產業如果完成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話,那麼土地增值稅應該取消。這個觀點需索稅務專家也套討論。增值稅徵收一道,土地增值稅還徵收,是否此種設置合理呢?
3.從目前的的營業稅改增值稅來說,將會全面實現增值稅,實現流轉環節的環環抵扣的,打通增值稅抵扣鏈條。當然是否今年全部改為增值稅後,增值稅就可以說是很好的呢? 其實不然,個人認為增值稅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營業稅改增值稅後也同樣存在的問題就是:稅率多,多檔次稅率,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管理,增值稅以票控稅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後續的改革完善。
4.從未來趨勢來說,未來需要改革的就是個人所得稅。此問題各位專家學者討論太多。到底是提高免徵額,到底是實現家庭計稅,到底是個稅對不同收入群體採取不同辦法。到底是允許更多的優惠?不是專家所以不瞎說。但是個稅改革是未來的趨勢。
5.從國際接軌來說,是否開徵遺產稅?土豪這麼多,是否學習美國的作法開徵遺產稅,讓坑爹的不能繼續坑爹呢?我說了不算,利益集團說了算。
6.從國家利益來說,是否需要開徵棄籍稅呢?土豪紛紛在中國賺錢,然後實際早就是國籍友人的身份,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賺中國同袍的錢,去米國等國瀟洒。是否對於此類土豪徵收放棄國籍稅呢?土豪別給我板磚。我就說一下。


佔個坑,先亮明個人觀點,有空補充細節。

  1. 首先反對 @楊散逸的答案。在沒有有效的手段防止銀行信息被濫用之前,反對給稅局這個權利。這已不僅僅是稅收問題,更涉及到個人財產隱私;
  2. 徵稅權和支出權必須分離,現在最需要做的是加快稅收法定進程,稅種的建立,稅率的確定等必須由法律確定,儘快完成各稅種立法,而不是現在政府一缺錢,自行隨意的調節稅率;
  3. 政府支出透明化,讓公眾知道自己交的稅都用在了什麼地方。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確定什麼樣的稅是我們需要的?一般認為是劫富濟貧的。讓有錢人交更多稅是合理的。但這當中有個限度,因為有錢人可以全球流動,稅率太高等於趕走稅源。
另外得明確在稅收領域之內討論。比如說稅是黑社會收費,最好全免掉,這是無政府主義,這個不是稅收領域去考慮的。說要讓納稅人知道稅怎麼花的,這財政領域。這些不是稅收領域的事。大部分人連界限都沒劃清楚就開始討論。
稅收領域的問題跟很多其他領域都一樣。舉個例子,我們都說國產貨質量差,怪政府監管不嚴格。你要是去翻那些中國的質量標準,會發現其實很嚴格。甚至比發達國家有的還嚴格。因為飽受責難的有關部門必須出非常嚴格的標準,否則就會面臨指責,中國人的命是不是不值錢呀,為什麼我們標準那麼低呀。標準這麼嚴格,作為企業,要遵紀守法代價是非常高的,最後多半在嚴苛的標準之下破產。不如做個無證無照的,打游擊。或者有後台有背景。
稅也是如此。稅率高,老老實實交稅,成本太高了,拼不過競爭對手。要偷稅漏稅。有人說是稅局征管水平太低。這裡征管水平低恰好是一種平衡。否則實際稅負就太高。

開頭說的,要讓有錢人交的多一些,才合理。目前的稅制並沒有立足這一點。更多的可能是征管方便。要有收富人稅的能力,需要一系列配套。不是想收就能收。如果把流轉稅減掉,富人的所得稅又沒有收上來,那財政赤字,結果很可能是災難性的。

還有一個廣受詬病的是按計劃收稅。前面說了稅率高征管水平低,這樣就有調節空間。可以今年收多點明年收少點,這就沒有依法治稅了。但要不按計劃來收,整個政府的財政體制都得改。。這又不是稅收領域的問題了。但如果這點不改,要解決其他問題又是不可能的。

好的稅收制度是法制化的,沒有那麼多活動空間,就沒有尋租空間,辦事也很簡單了。是劫富濟貧的,需要能監控制約富人。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要全社會各種制度一起進步。不可能憑空進步。當官的喊口號可以喊的熱血沸騰,真的稅收少了財政支出拮据了,他還敢這麼做嗎?


應該是儘快營改增擴圍吧~把儘可能多的行業納入到抵扣鏈條中。
另外企業所得稅中的扣除費用我覺得很不合理,個人消費如果充費用的話,還能稅前扣除免所得稅,真是大漏洞


名存實亡的土增稅


最需要改的是憲法

美國憲法第十六修正案是這麼寫的:The Congress shall have power to lay and collect taxes on incomes, from whatever source derived, without apportionment among the several States, and without regard to any census or enumeration.

中國憲法第五十六條是這麼寫的: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

請問這句話客體是誰?給誰納稅?誰有權制定稅法?公民有納稅的義務企業是不是就可以不納稅?外國人和外國企業是不是不用納稅?

憲法都寫的不清不楚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至於收入稅需要改的就更多了

隨便舉個例子:
天朝買賣股票居然就只有0.1%印花稅
美國對應的LTCG 15%的稅率,ST正常稅率;所以巴菲特這種人交的聯邦稅也就17%左右,就這還被美國人說他交稅少。
真要給美國也換成0.1%的印花稅,取消資本利得稅,美國人民豈不得把巴菲特的命革了?

股票這種資本市場從來都是有錢人賺錢的工具,然而天朝只收0.1%的印花稅,屁民們還天天感謝朝廷炒股不收稅,我也是醉了~


無選舉權者不納稅


個人觀點,先佔坑,慢慢填
1.大力推進營改增進程,擴大消費稅徵收範圍,個稅持續改革,其他太小的稅種諸如車船稅煙葉稅該合併的合併起來統一搞就行了嘛~
2.無比同意 @楊散逸提出的銀行信息共享一說。如果這一點能做到,日常征管以及稽查評估的工作效率可以提高100%以上.
3.稅局的執法權。據說美帝人民「膽敢對抗CIA不敢違背IRS」,反觀天朝,我們的稅務幹部明明知道哪哪哪的賬務有問題,哪哪哪的公司偷了漏了多少稅沒交,可是就是在《征管法》的約束下,沒有那麼大的權力去查,就算查出來了人家納稅人不願意交,你還得和人家商量商量,要不咱不交全部但是多少也補點吧。。。之類的例子太多了。
4.稅務人才的培養模式絕對存在問題。進到隊伍里來快2年,所謂的「培訓」是挺多的,但大多流於形式。最近總局又開始第三批領軍人才,就不說那苛刻的條件刷掉了多少基層的稅務幹部,私以為就憑几個人才對於征管質量的提高沒多大作用,重點是得培養團隊,單打獨鬥一枝獨秀的時代早成歷史了。
5.對於現在周圍同事熱議的績效,只想發這個鏈接:績效考核毀了索尼(深刻)
6.最後吐槽一點,咱能讓老同志們能退的趕快退了行不?


宗教稅。

信教的人和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佔用了大量的社會資源,獲得了大量超出正常公民的權利和便利。

大多數從業人員都因此而富得流油。

但卻沒一個因此而需要繳稅。


肯定是個人所得稅。這個稅種的問題是不公平,劫貧劑富,降低了工薪族的實際收入,真正應該課稅的富人卻有辦法逃掉絕大部分。近年雖然跳調高了個稅起征點,但是考慮到天朝驚人的通貨膨脹速度,跟沒調也沒什麼兩樣。但這不是我想說的重點。
我反對答主中明顯是稅務局公務員的一些朋友的觀點。中國的企業稅,實在是太高了,高得離譜。天朝的企業稅,實際上包含名義稅、隱形稅、灰色稅和低效稅,而你們只是在名義稅上打轉轉。
首先名義稅率訂得很高,而且稅種重複,增值稅和營業稅明顯存在重複徵收的問題,還有像社保醫保這樣的隱形稅種,層層扒皮。在天朝,企業若非掌握著壟斷性資源,否則按照名義稅率交稅,一定會死翹翹的。
再說灰色稅。天朝對企業的法規一般存在這樣一種特點,要求極高,企業肯定做不到,要想做到,一定成本很高,會死得很難看。高要求和做不到之間,就產生尋租空間。多年來,企業和基層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少征一塊,實際是被基層和企業瓜分了。這一部分,也許企業得的多些,那也是應該的,畢竟企業才是一切的來源。由於是伴隨著體制而存在的,並非取決於個人,我們也可以視之為稅收——灰色的。
最後說說低效稅。天朝的征管體制,是拿納稅人當賊防範的,金稅工程,恐怕是全世界最為變態的征管方法了吧。功能上的各種彆扭就先不說了,企業必須自己採購電腦、票據印表機,每年要交服務費,設備壞了還得自掏腰包,隔幾年又得升級一次,做金稅工程系統的又是壟斷企業,收費之貴、服務之差就更不用說了。搞了這麼複雜的一套東西,企業還得請專人來操作,無形之中又是一種費用。還有,現在都搞銀行托收,但是那些稅種堅決不列印到同一張稅單上,一定要把營業稅、各種附加分別列印到4-5張稅單上,讓銀行托收4、5次,收4-5倍的手續費,嚴重懷疑這是和銀行串通好專門坑納稅人的。這個類型太多太雜,再說下去得寫到天亮。
綜上,我國企業交的實際稅,其實比名義稅低不了多少,有時還會高出來。
我覺得現在克強總理做得很對,既然名義稅大部分都被基層轉換為灰色稅和低效稅,索性直接把小微企業的營業稅和增值稅都免了,依附在其上的灰色稅和低效稅自然也跟著大幅度降低,在基層看來似乎只是把企業原來就不好好交的稅免了,影響不大,其實其潛在影響是非常大的,對小企業非常利好。「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做企業這麼多年,這次是第一次真正看到對企業的誠意。


稅務系統本身


汽車消費稅。

4.0升以上發動機消費稅稅率40%。但由於消費稅是價內稅,所以算出來的結果可不是車價乘以1.4這麼簡單。

如果一輛進口車4.0以上排量到岸完稅價格100萬
那麼100÷(1-40%)*40%=66.7%╰_╯╰_╯

可是一項高達將近70%的稅在購車的過程中沒有人跟消費者提醒,也不解釋為什麼要收這麼多的稅 ,disgusting!


國策計劃生育


彩票。
彩票屬於低智商稅。


只上圖,五大流氓國
=================
白頭鷹美帝IRS



約翰牛英國HMRC


高盧雞法國Impots



毛熊俄羅斯 戰鬥民族


最後是我兔中國

最後是我兔中國

======================

======================
稅收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徵。
需要改變的是稅務的執法地位與執法責任,強化執法水平,減少各地稅務的自由裁量權,稅收三性的後兩性都沒根本做好,再怎麼改稅種,再怎麼稅務人員海底撈化都一樣扯淡。
手段么,都不需要如 @楊散逸提出的那麼多,只需要銀行與稅務報表共享就是立竿見影。


目前為止在非專業領域,我最喜歡的是兩本書,一本《物種起源》,還有一本就是《舊制度與大革命》。

  《物種起源》一書由於被共產主義者當做維護唯物主義的工具,在國內影響很大。可惜書中很多觀點並沒有得到充分闡述,而且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著名的話也只是中國人意會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者的主張跟馬基雅維利的思想相悖,而國內的達爾文主義者恐怕很多也只是追求意識形態的正確。實際上在書中,達爾文並沒有像宗教和神創論開戰,也沒有講人類和猿人的關係。他所做的無非就是提出假說,然後用實驗結論和觀察結果來支持這些觀點。總的來說,這本書展現的是做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靠無數事實支撐起的邏輯大廈

  王黨鞭前幾年在公開場合提到過《舊制度與大革命》,尤其談到了最後幾章,包括為什麼大革命發生在君主制最繁榮的時期,為什麼減輕人民負擔反而使得人民進行革命等等,然後以此來警醒我黨官員。事實上王黨鞭如果真的細讀過這本書,就會發現自己只是根據標題意會了正文內容。不過真正吸引我的是作者的研究思路和行文方式。與英國古典政治哲學的態度不同,《舊制度與大革命》的魅力不在於嚴謹的邏輯推理,而是豐富的文獻支撐。托克維爾閱讀了無數材料,包括當時的發票、報刊、請願書和官方非官方記錄,以求還原一個真實的大革命,同時站在完全中立的角度看待大革命的性質和影響,至少在當時的法國是非常難得的。

  這兩本書最大的共同點在於,他們的作者就是經過良好的古典教育,並且極具眼光的學者,而非科學體制下培養出來的博士。所以總體來看,他們的書少了很多匠氣,反而多了靈動的色彩。以《舊制度與大革命》為例,章節之間內在的邏輯聯繫並不強,反而更像很多篇文章組成的文集,最終指向法國大革命的成因,性質以及影響。

  如果有學歷史的朋友可能會跟我有同感,現代的文史研究過分重視結構分析和方法論,反而忽略了還原歷史本身,並從中吸取教訓。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甚至可以看到20世紀以來的中國的縮影。篇幅有限,我就大致節選了前幾章的一些內容與大家分享。如果各位朋友感興趣可以去找商務版的譯本來看看,應該會有所啟發。

   在這種社會中,人們相互之間再沒有種姓、階級、行會、家庭的任何聯繫,他們一心關注的只是自己的個人利益,他們只考慮自己,蜷縮於狹隘的個人主義之中,公益品德完全被窒息。專制制度非但不與這種傾向作鬥爭,反而使之暢行無阻;因為專制制度奪走了公民身上一切共同的感情,一切相互的需求,一切和睦相處的必要,一切共同行動的機會;專制制度用一堵牆把人們禁閉在私人生活中。人們原先就傾向於自顧自:專制制度現在使他們彼此孤立;人們原先就彼此凜若秋霜:專制制度現在將他們凍結成冰。

  在這類社會中,沒有什麼東西是固定不變的,每個人都苦心焦慮,生怕地位下降,並拚命向上爬;金錢已成為區分貴賤尊卑的主要標誌,還具有一種獨特的流動性,它不斷地易手,改變著個人的處境,使家庭地位升高或降低,因此幾乎無人不拚命地攢錢或賺錢。不惜一切代價發財致富的慾望、對商業的嗜好、對物質利益和享受的追求,便成為最普遍的感情。這種感情輕而易舉地散布在所有階級之中,甚至深入到一向與此無緣的階級中,如果不加以阻止,它很快便會使整個民族萎靡墮落。然而,專制制度從本質上卻支持和助長這種感情。這些使人消沉的感情對專制制度大有裨益;它使人們的思想從公共事務上轉移開,使他們一想到革命,就渾身戰慄,只有專制制度能給它們提供秘訣和庇護,使貪婪之心橫行無忌,聽任人們以不義之行攫取不義之財。若無專制制度,這類感情或許也會變得強烈;有了專制制度,它們便佔據了統治地位。

  反之,只有自由才能在這類社會中與社會固有的種種弊病進行鬥爭,使社會不至於沿著斜坡滑下去。事實上,唯有自由才能使公民擺脫孤立,促使他們彼此接近,因為公民地位的獨立性使他們生活在孤立狀態中。只有自由才能使他們感到溫暖,並一天天聯合起來,因為在公共事務中,必須相互理解,說服對方,與人為善。只有自由才能使他們擺脫金錢崇拜,擺脫日常私人瑣事的煩惱,使他們每時每刻都意識到、感覺到祖國高於一切,祖國近在咫尺;只有自由能夠隨時以更強烈、更高尚的激情取代對幸福的沉溺,使人們具有比發財致富更偉大的事業心,並且創造知識,使人們能夠識別和判斷人類的善惡。

  沒有自由的民主社會可能變得富裕、文雅、華麗,甚至輝煌,因其平頭百姓舉足輕重而顯得強大;在那裡可以看到私人品德、家庭良父、誠實商人和可尊敬的產業主;甚至還會見到優秀的基督徒,因為他們的祖國不在塵世,而他們宗教的榮耀就是在最腐敗的時尚中,在最惡劣的政府下,造就優秀基督徒:羅馬帝國最腐朽的時代就曾充斥著優秀的基督徒;但是我敢說,在此類社會中是絕對見不到偉大的公民,尤其是偉大的人民的,而且我敢肯定,只要平等與專制結合在一起,心靈與精神的普遍水準便將永遠不斷地下降。

上面幾段論述的是何以貴族被消滅後反而助長了專制政治,或者說,為何人人平等後專制權力反而擴大了。一方面必須承認貴族和世襲制度確實是有悖於人人生而平等這一原則的,但另一方面我們確實看到在《大憲章》的簽署,英國光榮革命以及美國獨立戰爭中,貴族反而是首當其衝引領潮流的人物。必須強調,這些事例並不意味著我們應當恢復貴族制度,而是我們應當從所謂的貴族精神中學習什麼。《有閑階級論》中提到上層人士通過各種不事生產的活動來展現自己的身份,比如各種體育運動,比如學術。我們可以推測是由於這些貴族的自矜,使得他們總是站在道德和自由的一方,同時也可以推測,早期的革命運動本身就是貴族之間的內部鬥爭,不管哪一方贏總是有一些進步意義的,而同時贏的那一方也必定是貴族。

  不過事實就是,貴族很大程度上是統治集團和底層人民之間的緩衝層。一方面他們與統治階級有矛盾,另一方面他們也奴隸底層人民。當貴族階級被完全抹去後,新興的統治集團,如各種寡頭,就可以無差別的奴役非我階級。此時人人平等,意味著人人同樣無力。所以消滅貴族表面上看起來是踐行了人人平等這一原則,實際上卻助長了專制統治。

  之前看到過一些文章,指責我黨在建國以後消滅鄉紳階級,致使基層倫理綱常不再,從而導致今日之亂象,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我想即使鄉紳階級存留至今也只有兩個選擇,為虎作倀或者視而不見。

  這段文字提到的另外一點,為何在專制社會人人都成為利己者,而為何只有自由能消除這種弊病,其論證並不是很嚴謹。在我看來,無非在於專制社會做任何事的機會成本都很高,導致人只能維護好自己的利益無暇他顧,這一點無可厚非。而假如這種習慣傳承下去,即使社會資源變得豐富,一些人為阻礙不再,往往也很難見到奮起反抗者。很明顯的例子就是今日中國年輕人大都很擅長解構戲說,調侃一切,我認為這就是逃避現實但又不干預與現實脫節的一種表現。簡而言之,就如同鴕鳥將頭埋在沙子中一樣,我們的人民已經習慣了自我審查莫管閑事,也學會了做一個利己的犬儒主義者。對於這樣一個將麻木和不語融入血緣的民族,不知道自由到來那一天能改變多少。


   基督教之所以激起這樣強烈的仇恨,並非因為它是一種宗教教義,而是因為它是一種政治制度;並非因為教士們自命要治理來世的事務,而是因為他們是塵世的地主、領主、什一稅徵收者、行政官吏;並非因為教會不能在行將建立的新社會佔有位置,而是因為在正被粉碎的舊社會中,它佔據了最享有特權、最有勢力的地位。

  不妨想一想,時間的推移已經證實了,而且每日每時都在證實下面這一真理:隨著大革命政治業績的鞏固,它的反宗教事業即告覆滅;隨著大革命所攻擊的一切舊政治制度更徹底被摧毀,大革命所憎惡的各種權力、影響、階級被徹底制服,一去不復返,它們所激起的仇恨,作為失敗的最後標誌,也日漸減退;最後,當教士從一切和他們同時垮台的東西中日益分離出來時,人們便看到,教會的力量在人們的精神中逐步恢復,並且更加鞏固。

  若以為民主社會必然與宗教為敵,那就大錯特錯了:基督教乃至天主教中,並沒有什麼東西是與民主社會的精神絕對對立的,有好多東西甚至對民主社會大為有利。此外,歷朝歷代的歷史表明,最富有生命力的宗教本能始終紮根在人民心中。所有已經消亡的宗教都在人民心中有自己的歸宿,而傾向於順應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各種制度,到頭來總是把人類精神推向不信宗教,豈非咄咄怪事。

上面一段話非常有趣,關於我們究竟反對的是什麼。眾所周知在社會學科中,最高的權力就是命名權和解釋權,因此三權分立中享有憲法最高解釋權的司法分支才能與行政和立法分庭抗禮。同樣,中世紀時期宗教改革的目的就是將聖經的解釋權從神職人員手中轉移到了普通信眾。在中國,儒學的最高解釋權恐怕就在文官手中了,正如馬克思主義的解釋權在我黨手中一樣。從辛亥革命開始,我們要反對的並非是儒學本身,而是被濫用篡改,用以維護帝王統治的偽儒學以及行使這項解釋權的統治階級本身。否則為何現在我黨要大力扶持國學。可能也因此,西方的政治家看到了解釋權濫用帶來的可怕後果,因此在他們的辯論過程中很少對某些理論進行直接引用,或者宣布某一主義就是立國之本。

  在五四期間,國人用了極其粗暴的試圖滅絕傳統文化,這可以說是無奈之舉。畢竟彼時中國已病入膏肓,必須下猛葯。而實際上,中國也從來是不相信漸進改革或者和平過渡的。日本能從一個軍國主義國家發展成為民主國家,全靠美國軍隊從旁監督引導,中國若想實現同樣的目標,恐怕要來一次比五四運動,甚至比文化大革命更粗暴更猛烈的滅絕行動了。


消費稅,消費稅,消費稅,許多人認為只要月工資沒超過3500元,就不用交稅,其實買煙、酒、化妝品買的主要是消費稅,消費稅由消費者承擔的稅種,中國商品沒有區分標價,所以許多人不知。

1994年稅制改革新設置消費稅,當年的煙酒、化妝品、小汽車也許是奢侈品,徵收消費稅可以起到調節收入的作用,先富起來的一群人交了消費稅補貼其他人。可如今,這些商品不再是奢侈品,成了日常消費品,對日常消費品徵收消費稅是很不合理的。個

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重要的事情說多少遍都不為過。個人所得稅變成「工薪稅」,幾乎只有老實的工薪階層在交,不交也不行,因為是單位代扣,工資發下來,稅早就代個人扣走了。而一些老闆,名義工資很低,日常支出從公司里走賬。「不知妻美」的劉強東拿1元年薪,薪酬所得個稅就沒有了。

普通工薪階層很難稅務籌劃,老闆可以請人避稅,一般老百姓沒這個資源,想到這個痛點,我才創業做了「簡稅達人」專門為個人提供避稅方案。

個人所得稅法修訂需要人大通過,程序複雜,修訂比較慢;但是消費稅屬於暫行條例,修訂就簡單的多了,現在非常有必要大改一下。

簡稅達人,專註解決發票問題。


推薦閱讀:

TAG:稅務 | 改革 | 稅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