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跟「懶」是一回事嗎?

由拖延現象(拖延「症」)的成因有哪些?如何應對?下回答延伸想到。


我的觀點是:「拖延症」跟「懶」可能有交集,但通常說的不是一回事兒。

目前我們常說的「拖延症」,指的是後果消極、本可避免的推遲行為;而「懶」則是個生活化的詞,而且不同文化里對懶惰的理解也不同。考慮到「懶」這個詞的定義也有些模糊,這其實是道開放性的問題,我從三個角度來說一下個人看法:

1.「拖延症」跟「懶」有交集但不重合: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皮爾斯·斯蒂爾教授是「拖延症」領域的研究權威之一,他有個廣為接受的「拖延公式」:U=EV/ID,確定了跟大多數人的大多數拖延最有關係的4個因素,翻譯過來可以理解成:信心不足、動力缺失、衝動分心和回報遙遠。如果借用中文維基百科裡的定義,把「懶」歸為懈怠、好逸惡勞、缺乏行動的慾望等,主要是原動力缺乏,那麼它的確符合公式里的「動力缺失」的標準。

但缺少做某事的動力,甚至因此而推遲做某事,並不必然是拖延,有時反而是一種自我保護。只有當這件事是不得不做、及時做更有利時,「懶」造成的推遲才能算是拖延。更多時候,「懶」人們可能是自得其樂的。

另外,拖延的原因絕不限於「懶」,情緒問題、分心問題以及延遲問題(即:回報遙遠),都可能引發拖延。所以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判定「什麼拖延症?不過是懶」的說法,是武斷生硬的。

下圖示意:


2.「瞎忙拖」跟「宅拖」都很難算是懶:

"瞎忙拖"和「宅拖」是我們戰拖社區中的一對描述性概念,最早應該是@我要好起來 提出的。前者指那種忙了很多次要的任務,看起來風風火火、一刻也不停,其實最重要的任務卻拖著不做的狀況;後者則是那種外觀很平靜,只是困在原地不動的狀況,內心往往有很多衝突和糾結。

「瞎忙拖」和「宅拖」是兩種很有代表性的拖延風格,但這兩種恐怕都無法等同於「懶」。

「瞎忙拖」本身可能做事迅速、節奏快,有不少瞎忙拖還有工作狂傾向,甚至屬於成人多動症(ADHD)人群,這讓人很難把他們跟「懶」聯繫起來,而且很多人外表看起來很成功、很乾練,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自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一直拖延。

「宅拖」後來經好起來本人修訂,建議更改為「衝突型拖延」。引用精神分析家霍妮的經典比喻吧:「(神經症患者)就像在開車時同時踩住了油門和剎車,結果是外表毫無動彈,內心早已精疲力竭。」不是缺乏動力,而是動力很大阻力也很大,所以內心才如此痛苦。「宅拖」們也許看起來有點「懶」,但他們內心很難認同自己是「懶」。甚至,他們會常常羨慕只是「懶」的人,因為覺得懶人沒那麼痛苦。

以上定義請@我要好起來 指正。

3.「懶」背後的道德攻擊性:

最後一定要說的是:「懶」這個詞背後有道德攻擊性。這就是我為什麼旗幟鮮明地反對「拖延症就是懶」的說法。

根據我在微博上的觀察,那些「拖延症只是懶」的說法,可能是被過分對號入座的現象,激發出來的反彈情緒。因為歷史原因,「拖延症」一詞的定義一向很混亂(我的定義參考這裡:從專業角度,應當如何定義拖延「症」? )不少人給自己貼上「拖延症」的標籤,未必是為了改善拖延,甚至未必真屬於拖延者,而只是圖個好玩、湊個熱鬧,有時還會說「反正我是拖延症,所以……」。(背後原因,參考我的另一個回答:為什麼人們都喜歡說自己有拖延症?)這在另外一些人看來,難免覺得矯情,甚至是在推卸責任,自然會有「得了吧!你只是懶」的反擊

但我想強調:這種反擊是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會傷害無辜。很多拖延狀況嚴重的人,其實是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而他們根本不屬於「懶」。中文維基百科裡提到,「在許多社會和宗教里,懶惰往往被視為道德上的罪惡」。而嚴重的拖延者當中,也有很多人會把「懶」看作道德問題(雖然我個人已經不再這樣認為),並且因此加劇了自我譴責。而自責不但無助於改善拖延,反而會導致惡化。這方面,國外的研究也提供了證據:Procrastinate Less By Forgiving Yourself

現在抑鬱症的概念已經得到了普及,大部分人都不會認為確診了的抑鬱症患者是在無病呻吟。其實,很多嚴重的拖延者,在痛苦程度上是不亞於抑鬱症患者的,只因為拖延症不是個醫學上的診斷名詞(參考:從專業角度,應當如何定義拖延「症」?),他們無法得到大夫們的支持。如果連用個「拖延症」的說法都要被奚落,未免也太殘忍、太不人道了。這方面,我們豆瓣組裡的很多老成員都感同身受,我自己也是從那個災難深重的階段走出來的,所以一定要鳴不平。

還有,如果只是平常聊天,說「拖延症」還是「懶」,可能還只是個好玩的問題,但要是你領導/老闆認定了你是「懶」,就一點也不好玩了。很多領導/老闆把「懶」看成態度問題,肯定不會滿意你這麼「懶」。如果大家都盲目地以為「沒有拖延症,只有懶」,認為拖延行為都是出於懶,必然造成很多誤傷。要特別提醒的是:不要輕易跟老闆說你有「拖延症」,更不要在工作不給力時用它開脫。一類成因複雜的癥狀,目前沒有一致而清晰的診斷標準,也無法從醫生那裡開到證明,到了只嫌事多不嫌事少的老闆那兒:他能不懷疑你的「態度」嗎?

------
最後想說,「拖延症是不是懶」這個問題,可能是我這幾年來回答得最「不厭其煩」的一個:拖友問,記者問,朋友也問,就連我媽也問過我 -_-||| 。這次借知乎圓桌,算是做個總結。

我們發現,凡是對「拖延症」有過認真體會的人,基本不會覺得拖延等於懶。哪怕是只讀過一本《拖延心理學》書的人,也不會覺得拖延等於懶。所以在失去耐心的時候,我們就會說:

「一切分不清『拖延症』和『懶』的人,都是麻瓜!」


私以為,「拖延症」跟「懶惰」,本質上,都是因為怕。

你內心實打實的懼怕感,讓你次次用「拖延症」跟「懶」這兩個爛借口來敷衍自己。為什麼會產生懼怕感?原因在於:實力跟不上。

實力跟不上,會讓你產生深深的焦慮感,這種焦慮感是致命的,它會讓你首先懷疑自己,進而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怎麼辦?

實力跟不上?現在就去做你害怕的事情,對,就現在。

別等到老師要交論文的時候,才想著去收集資料;
別等到上司要讓你演講的時候,才去開口練習;
別等到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才敢和她說句:我喜歡你。

你要現在就去制定論文寫作計劃,現在就去開口和別人說話,現在就去提升自己,努力讓自己更加優秀,以便能站在她面前,理直氣壯地說:我喜歡你。

而不是,在毫無實力的情況,心生膽怯地一拖再拖。

別次次都用「拖延症」跟「懶」來作為擋箭牌,你只是由於實力不夠,而心生恐懼罷了。

http://weixin.qq.com/r/1zrYwDfEVGorrXOj92-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和你一樣,有嚴重的拖延症,嚴重到——在微博上看到一篇長文,明知道可能有趣,但都會先點個贊,攢著慢慢看。結果,三天後就忘乾淨了。

  拖延症,通常是指有一些事你明知道應該去做,或者必須去做,但只要沒到最後一刻,你不想把它做完。因此,拖延症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厭惡型拖延」:這件事是不得不做的,但是你很厭惡(比如一些不得不完成的工作和家務);第二種是「懶惰型拖延」,你明知道這件事是對你有益的,但有一定難度或繁瑣,比如學習新技能或者一些必要的應酬,但是你覺得有點很麻煩,於是就偷懶,拖著不去執行。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情形:幾乎人人都有拖延症,但每個人拖延的方向都不一樣。比如,你是健身拖延症,她是家務拖延症,他是讀書拖延症,但是,家務拖延症的人可能天天都去健身,健身拖延症的人卻可能天天堅持閱讀……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有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我們先來解答一個重要的疑問:拖延症的實質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有很多種答案,有些人認為拖延症是一種絕症,說從原始人開始,基因決定人類一定會得拖延症;也有權威心理醫生說,拖延症其實不是一種具體的病症,而是許多種因素的結合,但是說到具體解決方案,就顧左右而言他,拿不出一套靠譜的方案。很多人說來說去最後都沒有說出拖延症的實質,說白了,拖延症就是:小慾望打敗了大慾望。


  我們設想一個場景:一個大學生,早早起床,吃完早餐,打開電腦,對自己信誓旦旦地說:「我今天一定要寫完這篇論文!」他有足夠的決心去完成這件重要的事。但是……接下來的時間可就有點失控了,他可能先沖了一杯咖啡,打開了微博和微信刷了半個小時,然後點開了一個搞笑視頻哈哈大笑了一個上午,時間差不多吃午餐了,於是打電話叫外賣。吃完飯剛準備寫論文又發現有點困,於是趴電腦前睡了一下,醒來打開WORD準備寫論文,這時有人打電話叫他下去拿快遞,他回到家拆開快遞研究了一個小時,回到電腦前又準備寫論文,這時又有人叫他出去吃晚飯,結果他上網找今天的團購券,找完後,發現已經沒心情寫論文了。於是自責了一番,帶著自責的心情,出去大吃大喝了……


  上面這個場景里,「寫論文」是比較難以實現的大慾望,而刷微博、喝咖啡、搜團購券這些都是很容易實現的小慾望。而且,寫論文不能讓你馬上得到回報或成就感,畢竟寫完還得讓老師批改,還不一定得到讚許,而下樓拿快遞,是馬上就能收穫喜悅的事。於是,我們總是一次次被容易實現的小慾望收服,卻沒辦法集中火力去實現大慾望。可怕的是,論文是遲早要完成的,原本自信滿滿要自己去完成作品的大學生,在迫在眉睫之際,最終只好隨便百度搜一篇複製粘貼,潦草完成了這次作業。拖延症的結果就是,我們永遠做不到最好的自己。看到這裡,你也害怕了吧?


  我們傾向於快速實現小慾望,這些小慾望可能是吃一塊巧克力(結果你胖了),可能是多睡五分鐘(結果你遲到了),可能刷朋友圈(結果你工作耽誤了),都是可以讓我們快速得到滿足感的事情,而大慾望,則是存錢、買房、買車、學英語、參加各種技能考試……撕開可怕的拖延症的外衣,我們會發現,大多數人終其一生碌碌無為,正是因為被一個個小慾望瓦解掉了自身的奮鬥能力,永遠無法實現大慾望。


  想要改變拖延症的現狀,可以嘗試以下三種解決拖延症的方法。


  1、 先完成最討厭的事。

  如果你有三四件待辦事項,那麼,先做最討厭的事。這種方法是我的好友林曉東提出的,主要針對「厭惡型拖延」。其實我們有很多不得不做,但是又非常厭惡的事情比如公司的年度工作報告,即使你再厭惡,但只要你再活一天,就會被這事困擾多一天。很抱歉,你只能硬著頭皮面對。如同屋頂漏水,越拖,損失越大,而且你遲早得做,不如早點做完,你就告別這件煩心的事了。

  其實如果想清楚,你就會發現,這些事情根本拖不得!越拖越慘!既然你遲早要完成這份工作報告,遲完成,會被扣獎金,一直拖著心裡又不舒服,那為什麼不幹脆趕快做完呢?反正你又沒能力炒掉這個老闆!


  2、 以拖克拖,幾件事情一起拖,最終不得不選擇其中一件去完成。

  我們之所以拖延,是因為事情還沒到最後一刻。雖然我們很喜歡那句「把生命的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過」,但是其實沒人做得到。人類的大腦太聰明了,我們無法對自己進行時限上的自我欺騙。既然如此,我們只能告訴自己,我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你再不幹活,就會堆積成山,你到死也完成不了!當你的大腦接收到這個指令的時候,自然就從一堆拖延事項里找出一兩件比較著急或者沒那麼討厭的事情去完成。這樣,我們至少能減少拖延症帶來的損失,雖然沒有寫完論文,但至少把衣櫥整理好了,雖然沒有去減肥健身,但至少把英語四級題做完了……


  3、 集中精神堅持五分鐘,主要對「懶惰型拖延症」。

  有時候,我們就輸在開不了頭,比如早上起不來床,比如打開書本卻總是進入不了狀況,手總是忍不住拿起手機刷微博……很簡單,我們只要咬緊牙關,開一個頭就行了!但是,為了讓我們提高我們的「偷懶的成本」,我們必須把「開頭」這件事情弄得代價多一點,就是堅持五分鐘!別小看這五分鐘,集中精神排除所有雜念堅持對一件事情專註五分鐘,其實你就可以進入狀況了。失眠的人躺在床上放空五分鐘就能睡著了。不喜歡做家務的人,開了五分鐘的頭,自然就會把活幹完了。假如你真的那麼懶,五分鐘後還是覺得我該放下這個事情去玩別的,那就去吧,這件事肯定對你不重要。


  我知道有很多人會想起「番茄工作法」,我自己也曾經嘗試過一段時間,但是效果不佳。但是其實這個方法不太適合重度拖延症的人,因為能善用「番茄」來管理時間的人,往往都有一定自律能力,而拖延症嚴重的人往往都是一些毫無自制力的人。當然,如果你先戒除了拖延症,再用「番茄工作法」來管理和支配自己的時間,那是非常不錯的事。

  人生必然有許多不得不做的事,如果你一件拖著,下一件又來了,你的人生就會因為拖延而崩塌。就像很多人,讀初中的時候成績還不錯,結果一上高中就完了,因為高中的課程複雜很多,一節課沒跟上,你拖延,不肯去解決,下一節課的問題又來了,你就一落千丈。

  所以,對於你討厭,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只有一個解決辦法:面對它,幹掉它!

  以上就是我對拖延症的定義和解決方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題外話:有一些男孩子,明明喜歡女神,卻不敢追,只滿足於意淫,加個微博、微信,收集她發的每一張自拍,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得逞,卻從來不敢開始第一步。其實這也是拖延症。屌絲寧可快速滿足意淫的小慾望,卻不敢冒著被拒絕,被嘲笑,被冷落的危險去努力一把。從長遠看,你如果今天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作者:朱思敏
  郵箱:p6911@qq.com
  轉載請註明作者和郵箱。


贈與你一千萬,伸手就拿到,點個頭就拿到,懶得拿,叫懶。
給你一項任務,1天就幹完,薪酬1千萬,想拿到薪酬,但是女神出現,心理安慰自己,就約個會半天,我還有半天,於是先去約會,這叫拖延。

懶和拖延的區別在對事情的價值感判斷。

懶是覺得事情價值感低,回報低而不去做。比如洗碗掃地餵奶。
拖延是對於價值感高的事情,卻因為自己心理原因而沒有開始著手實施。


絕大多數情況下:

給「是」點贊的,無非是尋找自我安慰。

給「不是」點贊的,無非也只是認識到自己的懶惰。

離戰勝拖延症(懶),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手機沒法換行?)


不是一回事。

根本原因就是沒興趣,被強迫做的事情,就會拖延——拖延的本質是拒絕。


我曾經翻譯過一篇日本劍道的文章,2萬字,用了沒多久就翻譯完了。

但剛剛手邊有一份商業文件,頭兒叫我翻譯,我拖啊拖啊拖……本質上我就是不想干這活兒。


去年的會計憑證我都還沒裝訂,拖唄,拖到領導來檢查之前,匆匆忙忙搞一下。

但是冬天零下7度,我早晨6點起床練琴,沒開空調,手凍得根本動不了,我坐下就練3小時。


如果別人問你為什麼不做一件事,你回答」正在拖「說明你還是想做的,說起來會有點羞愧有木有?你回答」懶得弄「立馬錶達了對」這件事「無所謂的雲淡風輕的態度啊!!怎麼會一樣呢?高下立現啊!!!請老天把我的拖延症收了吧,我要懶惰症!

但是,我要嚴肅地講,說」拖延症患者」是懶惰的,卻也不冤。懶在哪裡呢?懶於尋求一步步踏實的改變而期望一夜之間洗心革面;懶於學習自我管理卻指望「逼迫」、「咆哮」這樣的懶辦法;懶於獨立思考而全盤接受外界對事物價值的定義;懶於接近、認識、實現真實的自我,因為這是條少有人走的路,因為真實也許是難以接受的,「理想自我」是永遠也達不到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懶惰的人太多,拖延者若能接收到「拖延傳遞的信號「,倒是更有可能早日「勤快」起來。


回答是或否都是有理由的,各有不同的心理意義,這個話題值得好好說說。

首先說定義,這兩個詞其實都是在描述現象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概念。它們共同描述的一種現象就是:不幹活。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認為它們是對同一類現象的兩種概括方式。
——當然,如果硬要區分,也可以從兩個概念中找到一些差異,比如懶一定會拖延,而拖延不一定是懶,拖延是中性詞,懶帶有貶義,拖延更接近於行為,而懶更接近於特質,等等。
但這些定義的界限其實是沒有那麼分明的,大部分時候,拖延和懶就是同義反覆。

但可以說拖延就等於懶嗎?
如果你真心想改變拖延,我不建議你把它們之間劃等號。因為這兩個概念背後代表了不同的動機。「你到底是拖延,還是懶?」在我諮詢的很多拖延案例中,這是一個轉折性的問題。
在我們的日常語境里,「懶」聽起來像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東西,一種自己無能為力,難以自控的稟賦。所以在把「拖延」轉化成「懶」的過程中,本質上是把自己的責任推卸了。
有太多人覺得自己的主要問題是「懶」了,既然我是一個懶人,拖延對我來說就合情合理,不可避免,除非「有人」幫我拔除這根懶蟲。而如果沒有這樣的人,那我就只好哀怨。所以作為心理諮詢師,常常是會遇到一些來訪者,來討教「治懶」秘訣的。——而諮詢師當然拿不出好辦法。
因為懶這個東西,不是基因,不是生理,不是人格特質,就僅僅是你現在的行為概括而已。你不是因為「懶」才不做事,而是因為不做事才被定義為「懶」。你要想改變懶,唯一的辦法做是做事。

所以「拖延」和「懶」在心理層面最重要的區別,就是你是否相信這一切都是可以自控的。如果做一個類比,說拖延是因為「懶」,約等於說「沒錢」是因為「窮命」。說錯了嗎?倒也沒錯,但就無法控制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打算接受自己的拖延(我一直在強調,這樣也是人生的一個選擇,不是不可以的),那乾脆就把自己定義為一個「懶人」。多好,說不定比那些「勤快」的人還幸福長壽些。正如你不打算掙錢的時候,就把自己定義成「窮命」一樣。是不是會輕鬆很多?你們感受一下。

要想安於自己的選擇,這個世界上有的是好說法。執行力低,缺乏意志力,毅力不足,等等都在此列。另據我的觀察,當「拖延」變成「拖延症」,這一字之差的「症」字,似乎也正開始承擔類似的功能。所以我在努力地普及這個觀念:沒有拖延症,也沒有懶,只是你自己不情願做事


不是

懶是有時間,自身不想做,
拖延症是想做,自身拖拉、心理因素導致沒有時間去做。

懶沒有心理壓力,
拖延症有deadline的釋放和拖延過後的心理疾病(強烈自責情緒,強烈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伴生出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

單純的做事拖拉或是懶得去做,只能定義為「拖延」,也僅是一種壞習慣,改正它並不難。 當「拖延」已經影響到情緒,並出現心理疾病,才能稱之為「拖延症」。

高地清風( 戰拖會創始人,拖延主題圖書譯者)
按照個人觀點,懶是動力不足,拖延是動力與阻力或偏轉力相衝突。
事情太多,常常是擁擠型拖延,多為假性拖延。

我就是那個叫做深度拖延者的人,回答這個問題也成為了我拖延的理由,與君共勉


作為和拖延症作鬥爭多年的人,久病成醫和大家分享幾個經驗:

拖延有很多款,如果你是我這款...那恭喜,還有得提高:)


我的拖延症,概況的來說就是:逞能。


首先,我拖延的一個原因就是想同時干很多事,

然後.......想把他們都干好。

想同時干很多事是自負+貪婪,

想把他們都干好是完美主義。

而且因為完美主義,所以一旦幹了一件事,自己還沒法輕易放棄。

所以生活裡面,經常處在比較高的焦慮水平中。

我高中的時候,本來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因為自負同時搞了生物和物理競賽,結果兩個都沒有取得一等獎,當時我處在長久的壓抑鬱悶里。忘了自己其實好好搞高考就可以。

這種每個都想要的心態,在後來的日子裡也給我挖了不少坑。

大學本來學習挺費勁的,一定給自己搞一堆社團活動。天天過的很焦慮。


逞能的人總是忽略自己擁有練習和失敗的權利,他們在事情的一開始總會高歌猛進,然後再事情的中端被折磨的死去活來,然後在事情的結尾不加以反省,依舊為下一次逞能做準備。


對於我來說,自己調整的方式如下:

(1)選擇事情做不做的時候,提醒自己它消極的一面。這樣能夠使我比較清醒的認識事情是有代價的,讓我不會頭腦發熱的起不好的頭。

(2)在事情開始做的時候,就不看自己做不好的一面了,而是去努力發現它可以做成功的因素和細節。

(3)記住自己有兩個權利:放棄的權利和做不好的權利。

(4)承認自己不擅長的地方。

(5)把大問題化成能夠輕鬆解決的小問題(難)。


更重要的是,我發現拖延其實是一個非常有用的信號:

它提示了你對當下環境的反饋。

比如你拖延了和某人的會面,從這個拖延裡面你也許可以發掘自己的潛在社恐,也許發掘自己原來不是想表面上那麼喜歡這個人,也許發掘自己對某類人的不自信。


通過把拖延當信號,我開始逐漸適應,克服了很多拖延帶給我的適應情緒。

更為奇妙的是,我發現自己很多不拖延的地方恰恰是其它人拖延的地方。

這讓我對個人的價值和社會分工有了新的認識。


拖延的意義值得我們深思。

我覺得,每次產生拖延的時候,都是你更了解自己的契機。

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


本文共計2834字,建議閱讀6分鐘。

「懶惰」是七宗罪之一,被認為是非常不好的一種品性。為了隱藏自己的懶惰,我們往往會找出很多的借口,比如:

  • 時間不夠了,先這樣吧;
  • 最近太忙,等我閑下來再去做;
  • 做這件事沒什麼用,不做了。

剛開始說這些理由的時候,很難意識到它們其實都是「借口」。但隨著一個人對自己了解的越發深入,慢慢就會意識到這些本質是借口的理由,掩飾的是自己的「懶惰」。意識到這點後,他們便痛徹心扉的反省自己,把「懶惰」當做自己一生之敵。

於是,以下這些話會經常出現在生活中:

  • 沒辦法,我太懶了;
  • 阻礙我成功的就是「懶惰」;
  • 我不是不想鍛煉身體,我只是有點懶。

聽起來,說這些話的人已經找到了問題根源所在。只要自己勤快一點,就可以走上人生巔峰。

但事實卻不是這樣,「懶惰」其實也是一種借口。

1.兩種懶惰

《火影忍者》有一個角色叫做奈良鹿丸,他擁有出眾的應敵策略,頭腦冷靜,智商超過200,是火影忍者中的智慧擔當。

但是奈良鹿丸有一個與高智商齊名的特點:懶惰。這一特點讓鹿丸有了一句經典的台詞:「真麻煩。」

奇怪的是,當我看到鹿丸因為「懶惰」而說出「真麻煩」的時候,心裡沒有任何瞧不起的感覺,反倒覺得他特別真誠,說的令人信服。

而當一個追求無數女孩沒有一次成功,相親也頻頻失敗的男生說出:「我比較懶,結婚真麻煩,我不想結婚」的時候,我會覺得這句話特別假,是一個自我欺騙的借口。

為什麼同樣一句話,不同人說出來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想必你已經發現了原因。鹿丸是在不愁女朋友,能結婚的情況下說出的「真麻煩」;而悲劇男生是在沒有女朋友,想結婚也結不了的情況下說出的「真麻煩」。

  • 「懶惰」分為兩種:有能力做好,懶得做;沒能力做好,找借口。

「有能力做好,懶得做」,這是真正的「懶惰」。而「沒能力做好」的時候說自己「懶」則是虛假的「懶惰」,是借口,是自我蒙蔽。它可以讓你心安理得地告訴自己:不成功不努力不是我能力有問題,只是我懶。藉此可以獲得一種不讓自己對自己能力失望的狀態。

「沒能力做好」的懶,看似是因為惰性,但其實是,不敢去嘗試。

因為嘗試意味著,會有失敗的風險。如果有挫敗,就意味著,「我」是沒有能力的。

相對於「我是懶的」,我們更難接受「我是不行的」。因為「懶」意味著,假如我勤快了,就能把事做好,所以懶惰,就還是給「我能行」留了一個空間。

因此,「懶惰」借口的邏輯鏈條是:

  • 害怕接受「我不行」→找到容易接受的「懶惰」借口→封閉自己對「我不行」的感知

但是,能力的有無是客觀存在的,不以我們的意志而轉移。

「懶惰」借口的邏輯鏈條只能讓自己感知不到「我不行」,但無法真正的消除「我不行」,因此它與掩耳盜鈴沒有任何區別。

如果想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首先要發自內心的接受「我不行」。

2.接受「我不行」

在剛出生的時候,任何事情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我不行」的。因此,我們學習說話,學習走路,學習吃飯。那個時候,我們對學習「我不行」的事情充滿了渴望,從來沒有覺得「我不行」是一個難以接受的事情。

剛剛上學的時候,我們學習識字、學習數學、學習畫畫。我敢打賭,所有人第一天上學都是很快樂的,都對未來充滿了好奇心。

但是不知道從哪天開始,我們的個人意識開始覺醒,突然意識到了這個世界是弱肉強食的,瞧不起「沒能力」的人。人是群居動物,對人與人之間良好的關係有著本能的追求。我們在意別人的評價,不想因能力低而被別人瞧不起。更進一步,我們也不想因能力低而被自己瞧不起。

基於——不想因能力低而被別人/自己瞧不起——這個同樣的理由,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會出現人群的分化。

有的人會把自己低能力的方面隱藏起來,打造一片虛假的泡沫般的繁榮。而有的人則會努力提升自己,把自己低能的地方在客觀上變得更好。

我們可以把第一種人稱為,固守型;第二種人稱為:進取型。

在固守型人的世界裡,他們很看重外界的評價,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永遠處於最好的狀態。為了不去打破這種妄想,他們會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堆里,刻意迴避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自己不出醜。

但正如前文所說,能力的有無是客觀存在的,不以自身的意志而轉移。你的能力停滯不前,不代表別人的能力也停滯不前。如果採用了「鴕鳥策略」,你與別人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差距越大被嘲笑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想隱藏自己的笨拙,這便產生了惡性循環。

而一個進取型的選手,最不怕的就是「露拙」。在他們的思維模式里,越差的地方可以提升的空間就越大,而這種廣闊的提升空間會讓他們激動不已。至於別人的對自己的評價是好是壞,根本不重要。

接受「我不行」,意味著要完成從「固守型」向「進取型」的一次蛻變。蛻變的關鍵之一便是不再注重別人「非建設性的負面評價」。

很多人的評價我們根本不需要聽。因為他們是平庸之輩,說出來的東西都是噪音。

為什麼說他們是平庸之輩?因為真正能夠把一件事做對、做好的人,絕不會隨意嘲弄、打擊別人,因為他們是做對過、做好過的人,他們一路走來,心裡非常清楚做對、做好有多麼不易,所以,他們會不吝一切機會去鼓勵那些嘗試做事情的人。

如果一個人經常嘲弄他人,那隻能說明他自己不怎麼樣;否則,他會像那些極少數已經把事情做對、做好的人一樣,給與別人真誠的鼓勵而非嘲弄。儘管那些真正做對、做好的人有時也會給出負面評價,但這些評價通常是「建設性的負面評價」,並不是為了優越感而發出的嘲弄。

所以,我們沒必要在意別人「非建設性的負面評價」,這些不正經做事的人與我們身處的世界不一樣。我們何必在意來自於另一個世界的噪音?

蛻變的關鍵之二,則是要意識到:

很多時候,一件事不是你真的做不好,只是你「以為」自己做不好。

換句話說,「固守型」人很多低能力的地方,只是自己以為的低能力。

「固守型」人在做一件事之前,往往先預估自己的能力,如果預估自己能做好,就去做;預估自己做不好,則不去做。

但是,「做不做」和「做得好不好」其實是兩件事,而前者的意義遠大於後者。

只有開始做了,才能判斷自己能不能做得好。而且,只要開始做了,相信我,你一定能在其中感受到進步的快樂。這種快樂會讓你想進一步去做這件事。

一旦你能做到屏蔽外界的「非建設性的負面評價」,進而讓自己「動起來」,你便可以實現一次人格的轉變。這個轉變會讓你發現,原來世界是如此五顏六色,樂趣多多。

3.知識要點

今天的知識要點如下:

  • 「懶惰」分為兩種:有能力做好,懶得做;沒能力做好,找借口;
  • 害怕接受「我不行」→找到容易接受的「懶惰」借口→封閉自己對「我不行」的感知,是「懶惰」借口的邏輯鏈條;
  • 「做不做」和「做得好不好」其實是兩件事,而前者的意義遠大於後者。

掃描文末二維碼,或搜索「五分鐘成長學堂」即可關注

http://weixin.qq.com/r/A0WnvwTE-1mArUDc9xA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覺得拖延症的成因不是恐懼什麼的,大多是沒有規劃能力的完美主義強迫症,表現為分不清主次,經常為了支線而拖沓主線。


那怎麼可能是一回事呢,我哥們的公司的老闆就超級勤奮,但是總拖著不發工資,他一點都不懶


拖延症的本質是恐懼,是對過程的恐懼,對結果的恐懼,或者對兩者的恐懼。

懶惰的本質就是懶惰,連恐懼都懶得恐懼了。


拖延症是說自己的,懶是說別人的。


利益相關:我是拖延症,但是一直被父母、老師、朋友、女朋友誤以為懶,現在我已經認識到並且在改正,效果卓越。

------回答------

很多人說"拖延症"是"懶"的借口,既然是借口,那麼就能解決和處理之,也就是拖延症可以被解決和處理,懶不能被解決和處理。

拋開褒義貶義,從本質上來說:拖延症就是懶,懶就是拖延症。就像詭計多端和聰明伶俐的關係一樣。

付出行動者為拖延症:意識到自己是拖延症並且有所改進結果改進成功者為拖延症。

不付出行動者為懶:光想不做、或者說不想也不做者為懶。

當我現在處於"懶"和"拖延症"的狀態時,在別人的眼裡,我就是"什麼也沒做",無論把那個詞放在我身上都可以。

當我現在已經不『懶』『拖延』了,我可以理直氣壯的說:以前那是因為拖延症,現在治好了……

------延伸------

有一種心理病叫ADHD,這種病的癥狀里有拖延症,以下為知乎上的一個回答,想了解更多可以百度

作為智商較高的ADHD是怎樣一種體驗? - 一瓠道人的回答 - 知乎

這裡附上自己的一個文章:

有這樣一個小孩,他生下來的時候,只有一條腿,但是他不知道自己只有一條腿,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只有一條腿,他中了一種神奇的魔法。

他可以走路可以跑步,他看起來和別人沒有什麼區別,但是身邊的人,包括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只有一條腿。

他長大了,上學了,體育課,體育老師讓大家一起跑步,他是全班跑步速度最慢的一個同學。

體育老師說,以前是不是沒有跑過步啊?他說我沒有。老師說,「沒關係,加強鍛煉,只要努力,你就可以跑得像其他同學一樣快。」

他真的很努力,他真的很努力!他真的真的很努力!!他想像其他同學那樣跑得一樣快,他拚命的練習拚命的練習,他拚命地跑步拚命的跑步。

但是他只有一條腿,他不知道自己只有一條腿,他總是和別的同學有很大的差距,隨著時間的增長,這個差距越來越大。

體育老師逐漸的開始不耐煩了:「你老實說,你是不是沒有努力啊?你到底有沒有鍛煉?你到底有沒有練習?你瞧!你給全班同學拖後腿了!」

後來班主任也開始不耐煩了:「你這個人到底怎麼回事啊?跑步都跑那麼慢,你看看你和別人是不是都一樣的?為什麼別人就可以跑那麼快,你跑這麼慢?你有沒有一點羞恥感?你給我們班級丟臉了你知道嗎?」

爸爸媽媽是愛她的。但是爸爸媽媽也不知道他只有一條腿。班主任找到了他的父母,跟他的父母說了他的情況,他的父母也開始責備和埋怨他了。

他真的非常非常想和大家一樣快,真的特別想做其他同學一起跑步,但是他只有一條腿。

「我的問題在哪裡?原因究竟是什麼?是不是自己的努力不夠啊?但是自己已經真的很努力了啊!是不是我自己不行啊?我就是一個給班級丟臉的人!我就是一個給爸爸媽媽丟臉的人!」

他開始懷疑自己,他逐漸的變得沉默寡言,丟失自信,他再也不去參加體育課,甚至都不願意出去走路。

這個小孩就是我。我生下來的時候就和別人不一樣。

這個小孩也是你,你生下來的時候也和別人不一樣。

每個人生下來都和別人不一樣,我們的手臂和身體的比例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手臂微長,有的人手臂略短,大多數人都是在一個正常的、合理的比例範圍之內。

但有的人手臂特別特別長,有的人會手臂特別特別的短,如果這樣子的話,這兩種人就屬於天生性殘疾

我們每個人生下來的時候,性格也是不一樣子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性格缺陷

性格缺陷不像殘疾,可以一眼看出來。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有處女座潔癖症,比如說有的人特別喜歡把自己錢包裡面的錢弄得整整齊齊,人頭必須得朝上,但是如果他的潔癖嚴重到看到別人的錢包,也要把別人錢包裡面的錢弄到整整齊齊人頭朝上。那這時候他可能就有病了,需要去醫院看一看。

每個人生下來都有拖延症,只不過有的人拖延症比較厲害,有的人的拖延症屬於正常人的合理範圍之內。

如果說拖延症已經到了非常非常嚴重,已經困擾你生活的那個地步,那這時候你就需要去看醫生了。

我們從來都不把這些東西一種病或者說天生性的缺陷,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家長,我們的老師一直以來都在責備我們,你這個人怎麼這麼懶呢?

其實你也在自責,為什麼我不能,努力學習?為什麼我不能做到和其他人一樣呢?

慢慢的,你甚至喪失了自信,你埋怨你自己,你覺得這不是真實的你。

其實這些都不是你的錯。

沒有腿就應該去坐輪椅,柱拐杖,而不是去罵,去自責。

先天性的缺陷也好了,後天的病也好,都有方法去解決的,去罵,去自責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是不是少一條腿?留言,大家一起討論。


兩者有沒有關係按下不表。樓上說的都挺有道理的。

個人結論:

  1. 懶人改變世界。
  2. 拖延==懦弱。

為什麼懶人很多時候不去做某件事或者做某件事情偷懶。他們覺著做某件事弱爆了,太簡單了,都不值得自己去做。應該偷懶去做更有意思的事情。

洗衣服真麻煩,發明個洗衣機吧。

曾經看過《拖延心理學》其中就剖析了,拖延的諸多心理原因,不完全列舉如下:

  • 完美主義者。有些人刻意 的追求完美,總是想著不著急做,等想出完美的解決方案再做,最後截止時間臨近,就草草了事。
  • 害怕失敗。要做的事情困難比較大,害怕弄砸後,面對周圍質疑的聲音。
  • 害怕成功。看到這個時候,我驚呆,居然想著還有人害怕成功,現在突然發現咱們中國人很多的人都怕成功帶來的人際關係的緊張。「你這麼快就寫完了」,「沒呢,我還有些沒寫」
  • 一些生理上的缺陷。。
  • 。。。。

看看,拖延給出的心理學原因,除了生理缺陷外,都是害怕這個害怕那個。。這不是懦弱是什麼???

為了能早日成為「懶人」,大家不要拖延了。。該幹嘛幹嘛去吧。


拖延症晚期患者上


一般人來說,絕對的懶是很少的,一個不愛工作卻可以通宵達旦進網吧打遊戲的人其實未必是懶,只是他的興趣是打遊戲,同樣也有不愛工作卻通宵打牌下棋之類,累是一樣累,但卻不願意累在工作上,這種人多,真正做什麼事都懶連吃飯都懶得吃的人是少數,很多人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也願意投入時間和精神去研究,只是欠缺天賦所以只能停留在業餘娛樂的層次

拖延症其實跟這個有差不多的關係,也就是做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沒有興趣所以也沒有賣力把工作做好,覺得工作任務很反感,所以傾向於拖延,拖延症是反感工作,怕工作做不到自己滿意的程度帶來挫敗感,所以逃避工作,一個人餓了但懶得下樓走太遠所以自己啃麵包,這個懶雖然也有不願意的意思但反感程度不像拖延症那麼嚴重,往往懶是用在兩可的事情上,拖延症則往往拖延的是必須完成的工作和學習任務等,所以拖延症帶給人的麻煩困擾更大

其實拖延症和懶的另一個主要區別是,拖延症患者其本人並不心甘情願要主動拖延,只是一種強大的類似強迫症的思維慣性行為慣性迫使他們任務擺在眼前,甚至快要到交差之前還是無法投入去做,他們對此也十分焦慮十分困擾。但是懶某種角度更具主動性,是在價值衡量之後主動放棄做某種行為或放棄做更多工作,比如說家裡該打掃卻懶得動就是因為不願意疲勞主動放棄打掃,但家裡該打掃因拖延症沒打掃成,則是希望去主動打掃,但是因為長期拖延的意識行為慣性,導致拖一個小時再一個小時,一直也沒打掃成,也就是說對於打掃這個行為,懶是怕累主動放棄了,拖延症則是希望打掃沒放棄,但是因為類似強迫症的思維和行為慣性拖一小時兩小時直到最後也沒打掃成,對沒打掃這件事懶的人是心理接受的,拖延症的人則十分糾結不滿,這是主要區別之一

另外從時間和狀態上說,懶散這種狀態一般來說是暫時的,拖延症則是任何時候都會拖延或者說是長期的,比如還拿打掃房間舉例,有人說今天懶得動明天打掃,明天一般就會老老實實打掃房間,但是拖延症則不分時間,不是說今天拖延症明天就不會犯,往往一直拖延很長時間,所以拖延症是長期的,懶可以用休息緩解歇過來,但要緩解拖延症更麻煩,無法通過簡單休息解決


小馬有拖延的毛病,但是他覺得自己並不懶,因為他一天真的做了好些事情呢。


這不,星期天一早,小馬要開始寫作業了。


這個周末的作業不多,英語一套聽力、數理化幾道課後題、一篇語文的閱讀理解。


大概四個小時能搞定。


小馬看了一眼時間,上午 10 點 27 分,還早,時間充裕。


攤開英語聽力題,戴上耳機,準備好鋼筆。


小馬準備把手機調成靜音。


幾個 App 有消息推送,清空一下吧,一條一條地點了進去。


《網紅麵包店使用過期麵粉》,靠,上周末才去那裡買的羊角包。


《德文·布克單場 70 分》,哇,科比的 81 分居然已經過去 11 年了!


《樂天會長稱熱愛中國》,呵呵,登錄,得留言說兩句。


《金剛上映,再八一八神秘景甜》,恩,這部電影要看,去貓眼看看排期。


……


等清空了通知欄,點滅了所有紅點,刷不出更新的消息之後,小馬放下手機,愣了愣神。


鋼筆在紙上劃拉了兩筆才出水。


11 點 12 分。


好了,是時候開始寫作業了。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什麼啊,根本沒法靜下心來聽啊。先做數學好了。


收起卷子,打開數學課本,嘖,這又是什麼……這幾個符號什麼意思來著?


小馬心裡一陣煩,抄了題目,假裝想了好長時間,決定用一下手機上的解題軟體。


他打開 App,把題目拍下上傳,loading 的時候,純粹因為順手,打開了王者榮耀。


看著載入頁面,小馬深吸了口氣:要管住自己啊,自制力呢?趕緊把手游退掉,回去看題目的解答情況……


他失敗了。


好吧,就玩一盤。


局勢焦灼的一盤。


沉浸中抬頭,過了 12 點了。


索性打完這個任務先吃飯吧。這麼一想,反而放下了心理負擔更投入地開始遊戲了。


拿下了!


小馬有點開心,12 點 33,沒關係,還有一下午時間,可以先去吃點東西。


於是,他把手機揣好,吃飽喝足才回到桌子前。


當然,該不會的還是不會。


小馬看了一眼剛剛自己寫的那些東西,覺得非常想吐,強忍著把 App 里搜索到的答案抄了上去,看了看時間,又不想往下寫了。


他摳著指甲,用鋼筆在草稿紙上劃拉著些無意義的線條。


他覺得眼角堆滿眼屎,睜也不是,閉也不是。胸中憋著一口氣,吸不進去,喘不出來。


半下午了,作業還沒什麼進展,小馬需要強忍著把作業寫完。


這時,手機響了。

喂,隔壁小區籃球場,差一個人,來吧。

我在寫作業呢。

今兒天氣這麼好,還不出來活動,晚上還有時間寫。趕緊的,我們等著啊。

15 點 09,太陽很好,不冷不熱,很適合打球啊。大不了晚上加個班。


小馬心思沒全在場上,他總想著萬一作業沒寫完,明天怎麼辦?尤其要把數學作業搞定啊,否則數學老師更難搞啊!


於是,整場球恍恍惚惚。


散場的時候,17 點 20 分。


小馬慢吞吞地往回走,現在還一身臭汗,而作業也基本沒什麼進展。


他刻意不去想它們。但這就像在開水鍋上加蓋,不想看見翻騰的水,卻總會被咕嚕的聲音攪得煩,而且蓋子隨時可能被頂出一道縫,讓熱氣灼得自己生疼。


洗好手,換了身乾爽的衣服,小馬又坐到桌前。


完全沒有做作業的心情。


看了一眼題,小馬強忍著往前寫了一點,但心裡一陣厭惡,覺得自己真是沒有絲毫理由去接受這種折磨。想乾脆把作業丟了,但是想了想後果,又定了下來。然而,坐在那裡也寫不動啊,他開始任著思維放飛。


桌角的那本小說,看了一半了,要不,先翻兩頁,靜靜心吧。反正也不急著這一時半會兒了。


小馬翻開小說看了起來,越看越入迷,情節怎麼這麼引人入勝啊。


他剛開始是坐著,後來就躺下換了舒服的姿勢。看著看著,覺得眼前開始模糊,他努力睜眼,但收效甚微。


小馬睡著了。


他再次醒來的時候,是晚上 8 點 26 分。


窗外已經徹底黑了,他看到寫了短短一截的作業,感覺心裡像被後悔塞上了厚厚的炸藥,火柴掛在引線上,他想爆炸。


開始寫吧,大不了熬會兒夜,能解決多少是多少。這是他應該做的,他必須要做。


小馬寫了幾行,發現進展實在緩慢。於是他先把題目抄好,打算明天早上去抄抄其他人的。


抄著抄著,他的眼皮又開始打架,寫字的速度漸漸慢了下來。


頭低下、抬起又低下,筆尖在紙面上某個位置停留了很久,畫出了條軌跡怪異的黑線。


迷迷糊糊中,小馬釋然,多少寫了一部分了,反正明天就是 deadline,總能完成的。


今天,先睡吧。



簡單說來,懶是「不想干,不去干。」
拖延症是「不喜歡很快乾完,喜歡很快地幹完。」
就醬。
都不是什麼好事。


推薦閱讀:

TAG:時間管理 | 心理學 | 拖延現象 | 生活習慣 | 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