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如何選擇背包?


看了很多朋友的回復和幫忙,非常專業。但是我認為背包客所使用的背包,和戶外探險要求是 完全不同的。他們有很多不同的功能需求,談一談我的看法和我的選擇吧。

前提是我沒理解錯的話,所發問是在找尋 Travel Backpack 而不是再找 Out Door Backpack


1.怎樣選擇合適的背包容量?

選擇背包容量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過大的容量必定會導致 overpack (裝的過多),因為當背包過大的時候,總會不知不覺得把一些不必要的東西也放進去。而合適的背包容量,能督促你選擇,最需要的物資,而不是全往裡面塞。要記住 Packing Light 是旅行質量的重要前提。

請不要選擇這種尺寸的背包,給自己過多負擔。

Packing Light 是需要過程的,你可能無法一下子達到極限的輕量出行,但是一定需要在這方面努力,以後有機會給各位介紹如何選擇合適的物資和打包。現在還是言歸正傳說說背包。

首先你的包一定要是可登機尺寸的。一是避免託運的煩惱,二是登機包能帶的東西遠遠足夠了,背包旅行還要託運的話好像有點搞笑了。給你介紹一款,可登機的極限容量的背包 Osprey Farpoint 55 ,它容量非常大,已經超過航空公司的託運標準,但是經過我親身經歷,各個jji機場超重給過我任何警告,他們包括德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國內眾多城市。但是由於尺寸已超標準,所以我不做你確定能帶上飛機的任何保證,你可以做好託運的準備。

這裡再說一個旅遊小技巧

如果已經有個極限重量的託運行李,再加上這個 55L 的背包,你能帶回國的東西比登機行李箱還要多。

這款 Osprey Farpoint 55 國內不容易買到,甚至是 Osprey 經銷商也很少有見過這款包的。太多的人只是知道並且誤認為,背包旅行應該選擇登山包類的才算合適。而旅行款背包的功能大家不常接觸。下一節我舉例說明它們的不同。有經銷商直接告訴我這款包國內沒人買,你也不用擔心在國內撞包。但是在國外機場就每次都能看見,因為他是 2015 國外背包網站評比第一的款式。

這款 Osprey Farpoint 55 國內不容易買到,甚至是 Osprey 經銷商也很少有見過這款包的。太多的人只是知道並且誤認為,背包旅行應該選擇登山包類的才算合適。而旅行款背包的功能大家不常接觸。下一節我舉例說明它們的不同。有經銷商直接告訴我這款包國內沒人買,你也不用擔心在國內撞包。但是在國外機場就每次都能看見,因為他是 2015 國外背包網站評比第一的款式。

現在我使用的是一個 28L 的背包,經過 Packing Light 的理解和嘗試,28L 對我來說可以承擔任何季節、任何時長的旅行。比如在全英國旅行30天,需要經歷不同的氣候依舊可以裝下我所有的衣物。你們能想像帶一個僅僅 28L 的背包旅行是多麽簡單和輕鬆的事情嗎?

Timbuk 2 Aviator


我用始祖鳥 4L 的單肩背包作為 daypack,到達目的地後用 daypack 輕鬆旅行。4L 這個容量的日用背包小到很多人接受不了,一般大家會選則 15L 左右的日用包。這還是概念的問題吧,其實 4L 足夠裝下 APS-C 相機、 gopro 、iPad 、EDC 小包、頭燈、和其他隨身用品,甚至 gopro 三軸穩定器也放的進去,這些隨身物資足夠多了吧,所以用 15L 日用包的你會發現根本裝不滿,全集中在背包底部,就算你還要帶個 1.5L 的水壺和調節氣溫的衣物,也請不要選擇超過 10L 的日用包。

日用包我選擇
Arcteryx Slingblade 4 Shoulder Bag

說到這裡可能你還是不知道怎麼選擇背包尺寸,記住這一條吧,裝滿之後用手提著包,能做出這個動作,你的背包重量是合適了。容量我希望在 35L 以下。


我也會儘快完成旅遊清單文章的撰寫,分享我對 Packing Light 的理解。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先關注我一下。

2.背包旅行所用的 Travel backpack 有什麼功能需求?

1)主倉正面開啟
咱們知道絕大部分的登山背包是上方開口,隨便參考一款。


上方開口的設計原因很簡單,因為戶外徒步,特別是野外過夜使用的背包,常取用物品不會太多,帳篷,防潮墊、廚具、餐具等等裝備,只有到了營地才需要。所以 Packing 的時候按照常用程度和重量平衡的標準安放在背包各個位置,到營地全部取出。這種上方開口的方式有利於讓所有物資,垂直、穩定、牢固的安置在背包裡面。而且野外旅行時衣物、和各種物資是放在桶裝壓縮包里,從上往下放置更容易壓縮空間。

但是請相信我,如果你選擇上方開口的背包用作 旅行背包·······你,會,後,悔,的!

因為上方開口的主倉,特別是你到了酒店之後,取用所需要的洗漱包、衣物收納包、等等非常麻煩。 packing or unpacking 都特別的不合適。

所以你需要這種開口的背包:

主倉有三面拉鏈,類似旅行箱。這種開口方式的背包,更容易到達旅店之後 unpacking ,也能更方便的利用空間,收納物資。想一箱,今天出門剛好買了點小紀念品,隨便找空一塞就好,如果開口向上的背包呢?你怎麼往裡塞。

2)背負系統可隱藏
旅行背包,經常會放在飛機行李艙內,或者青旅的柜子里,酒店的行李桌上,甚至極偶爾你需要託運你的背包,你肯定不希望背負系統暴露在外吧。所以一定要找可以隱藏背負系統的背包。而且隱藏方法要簡便,從家出發~機場~著落~上車~酒店。這個過程,我一般會多次收納肩帶和腰帶。

每家公司的隱藏方式不同但是,總歸是下圖這個道理。

3)合適等級的背負系統
頂級的背負系統自然會給你帶來輕鬆的背負感覺,對肩部的壓力、平衡、透氣、調整合適位置。都有直接的影響。

但是,你需要頂級背負系統嗎?。。。。。答案是絕對的否定

頂級背負系統會增加背包重量,增加體積。而在旅遊背包中,我們不會帶著全部行李重度行走,還記得嗎,我們已經有 Packing Light 思想了對吧。所以專業的旅行背包,都不會有頂級的背負系統,而是足夠合適的,他們有腰帶、有輕薄舒服的肩帶,也有背帶和腰帶的固定帶,一切都只是剛剛好。

--頂級背負系統在旅行中的缺點:
整體重量加大
厚度增加
導致主倉底部不平整

--頂級背負系統在旅行中 ~ 用不到 ~ 的優點:
減輕重裝背負感
山地跳躍時的背包平衡
可調節肩帶位置保證完美尺寸


4)沒有不該有的設計
正面網兜 ---- 旅行背包,除了兩邊會出現放置水壺的網兜以外,你是無法在其他地方找到沒有拉鏈的大型網兜的,這個非常好理解吧,如果有,那不是招小偷下手嗎?而登山包就不同了。隨著海拔變化,濕度變化,登山客經常需要添加衣物,所以登山包正面大多有個大型彈力網袋放置衣物和食物。

腰帶口袋 ---- 腰帶和肩帶上,旅行背包只是及偶爾才能看到放置護照機票大小的口袋設計,但是絕大款式沒有。戶外登山包由於要放能量棒,GPS ,EDC 小工具等等,這種設計會很多。

水帶倉 ---- 我的天,大家不會選擇有內置水帶倉的登山包旅行吧。歐洲旅行的時候用水袋咬嘴補充水分嗎?我喝水會帶一個不鏽鋼隔熱水杯,不習慣用水壺,更不可能用水袋。帶水杯我覺得好處是,1.飛機上可以去灌一整杯橙汁慢慢喝。2.亞航這種沒飲料的飛機上,可以在吉隆坡先加點飲用水。3.星巴克自帶杯環保一點。4.酒店泡茶、喝咖啡、刷牙用。5.清洗超方便,10秒鐘搞定。


登山杖冰鎬的固定環 ---- 凡是有人煙的旅行線路完全用不上登山杖,至於冰鎬。。。no。。。大家經常見到嗎?所以旅行背包這種固定環就別逗了。

不合適的鎖緊帶 ---- 鎖緊帶很重要,可以壓縮背包空間,讓裡面的物資更加穩定。不過更科學的旅行背包,鎖緊帶會想行李箱一樣放在主倉內,外部的輔助壓縮整體背包體積用,而很多登山包、特別是滑雪包,的外部鎖緊帶非常複雜,因為他們要固定雙板、單板、頭盔等等。旅行用的話其實畫蛇添足了。

超耐磨的材料 ---- 耐磨材料當然重要,但是和攀冰、攀岩用途相比,輕量在旅行背包上更重要。

5)一些其他小亮點
·旅行背包各個面可能都有提手,方便不同角度塞進飛機行李架,或者輕鬆從計程車上取下來。
·有帶鎖孔的主倉拉鏈(我覺得這個旅行還蠻重要的,而在徒步背包上永遠見不到)
·主倉為近似於立方的形狀,方便放置各種收納包
·或許有可固於主包上的日用包,並且方便進行袋鼠式的背包方式,見圖

3.哪些品牌是做旅行背包的?

有些登山包戶外大牌,他們不做旅行背包的。包括 Osprey 也只是三個小系列。Gregory、Duter、Arcteryx、或者更小眾的 Marrot、 Haglofs、Mammut 等頂級戶外品牌中,你恐怕找不到適合背包客的旅行背包。除非你給自己洗腦,他就是。他就是。他就是。。。

其他回復中大家提到的不少知名戶外品牌,但是幾乎全是登山徒步戶外包專業出身,各位使用者對比一下我上方說的特點就明白了。

那麼在這裡介紹幾個背包旅行的合適的品牌。

Osprey
Osprey 的 farpoint 、Waypoint、Porter 三個系列是旅行背包的,中國官網找不到,中國也買不到。可以考慮由露天拍賣台灣代購。


eagle creek
做收納袋出名的頂級品牌 eagle creek 幾乎所有背包都是為旅行設計的,而且有很多新穎的設計,種類特別多。


Pacsafe
眾多防盜專利持有者廠商 Pacsafe 的背包也是專為旅行設計的。設計中會加入 RFID 個人信息保護、背包防割防盜等設計。他家東西質量不錯,也不便宜。


Tom Bihn
如果你聽過這個牌子,你恐怕就不用看這篇回復了。因為這個美國小眾品牌,用極為合理的空間布局,驚人的把眾多旅行物資,裝在一個小背包或者單肩背裡面。材料精益求精,設計簡潔大方。不過因為是小眾品牌,在美國好買點。


Timbuk 2
Timbuk 2 aviator 是對我來說現在最合適的背包,28L 甚至可以滿足我少量異國紀念品購物,當然如果需要大量採購的話,我會放一個 Osprey 的 46L 甚至 75L folding duffel。足夠買東西託運回來了。 Timbuk 2 可以美國官網直接預訂。UPS 發貨。

最後總結

請想背包旅行的朋友們選擇 旅行背包,而不是 登山包、徒步包、滑雪包、商務包、沖頂包等等。給我的感覺,就像騎山地車不山地,公路車一天不超過 100km,摺疊車不摺疊一樣,不同的設計是針對不同的需求,大家不要花冤枉錢。


--------------------------------------------------------------------------------------
2016-6更新
很多朋友問能不能具體推薦某幾款,然後大概說一下購買方式

Osprey Farpoint 55 or Farpoint 40
Osprey 這兩款是綜合性能很強的旅行背包,因此在國外網站評分總分非常高。

上圖 - Osprey Farpoint 55

上圖 - Osprey Farpoint 55


上圖 - Osprey Farpoint 40
這兩款背包大家可以考慮從台灣露天拍賣購買。或者淘寶上找代購。

Timbuk 2 Aviator
是我現在出差和旅行用的背包 28L
直接 Timbuk 2 官網美國訂貨直郵。
相對於他的容量,因為用料厚實,此包自重比較重,但是背負系統做的還行,所以背負感不錯。
我前一陣子剛買了新款。


Pacsafe Venturesome 45l
應該是可以選擇 45L 55L 65L 根據尺寸自己來看吧,45L 應該是登機,剩下兩個容量要小心看看能不能直接帶上飛機,淘寶上我找到連接了,所以應該可以直接方便買到。
這款包我沒用過,但是有一些 Pacsfe 的其他產品。相對來說做工可能沒有那麼完美,但是設計上還是很給力的。

Arc"teryx Covert Case
說到做工,始祖鳥在我心裡還是有重要位置的,一般情況始祖鳥如果有合適的產品,我是不會選擇其他的品牌。

照片上是可登機款,40L。另外還有 50L的型號。設計簡潔,各位可以網上購買或者線下店面購買。

照片上是可登機款,40L。另外還有 50L的型號。設計簡潔,各位可以網上購買或者線下店面購買。
這款包在我看來可能無法完全定位在背包旅行上,有點偏向於轉運包的感覺,口袋很少,設計簡潔。
他不像我之前介紹的幾款,完全符合我列出來的旅行背包要素。各位可以參考看看。

Tom Bihn
Tom Bihn 真心不好買,Made in USA 小眾、質量過硬、低調。官網可以發貨到美國,所以要找代運。不過我倒是很想買一款試試。
AERONAUT 45 稅前 295美元
AERONAUT 30 稅前 285美元

TRI-STAR 稅前 $330

TRI-STAR 稅前 $330

---------------------
希望本文對大家有幫助,因為咱也是買了不同尺寸、不同款式、不同品牌的很多背包才走到今天的。

別忘點贊、關注許文超已完成 如何帶最少的行李去旅行? - 許文超的回答,各位可以參考如何選擇背包旅行物品


登山、野營、出外郊遊 ,最不能缺少的東西就是背包。它可以攜帶很多東西、解放雙手,保持身體平衡,使得行程更加安全舒適。然而如何在大大小小、形色各異的背包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分類
背包,一般分為徒步包和登山包,通俗講就是輕型包和重型包。輕型款背包適合徙步、野營、短時間穿越活動,自重輕、設計簡潔,在負重不超過四、五十斤時是個很好的選擇。重型款背包適合高海拔登山、長途穿越等活動,設計上更多的考慮負重狀態下的背負性能,但往往會自重較大。

容量
戶外背包通常分為不同的容量,以升(L)為計量單位,15L、30L、45L、60L、70L的不等。但是,買多大的包不能光看容量和號碼,還要看多大的背負系統(suspension system)是最合適的。背負系統跟各人的軀幹長度(torso length)直接相關。一般來說,軀幹長度小於45公分的適合小號的包,軀幹長度在45-52公分之間的適合中號的包,如果軀幹長度在52公分以上,那麼應該挑一個大號的包。【註:軀幹長度指的是從第七塊脊椎骨(就是脖子和肩膀交接處最突出的那塊骨頭)到和胯骨平行的那塊脊椎骨之間的距離。】

現在有些背包採用"彈性容量"設計,因為旅途中的糧食與燃料這類消耗品隨活動時間的增加而減少,為了不影響背包的緊實和平衡,這種設計可以使在活動數天之後的背包依然能打得結結實實,也使得這種背包可以適用於不同的活動領域。一般而言,中小型背包並不需要此項設計,而且也沒有人這樣設計,如果要改變其容量大小可以由加裝側袋或調整壓縮側帶來調整。

45升以上的背包至少會有五個可以調節的鬆緊帶,而且分別有不同的功能。比如腰帶,肩帶,胸帶,背包壓縮帶,重心調節帶等。每一個帶子在不同的情況下需要調節到最合適的程度,這樣可以為旅途減輕負重感。

材質做工
當然,戶外用品是一分價錢一分貨,通常質量好的背包價格也不菲。選購時在材料、做工、設計上也有很多講究,甚至面料、拉鏈、扣件、織帶、腰帶或肩帶的襯墊等,都有不同的生產廠家和品牌。另外,一款好包在設計上多是人性化的,這一點,需要仔細試背體會。一款合適的背包,會使你的旅途更加的順心愉快。

就背包面料來講,選擇時需要考慮耐磨程度、防水科技程度、面料輕重程度、防撕程度、柔軟程度及防UV程度等(防撕布料多為網格形;一般的背包不具有防水功能,需要配防雨罩;耐磨的材料多用在背包底部,接觸地面和山石最多的地方,雙層背包底部可增加背包的耐用度)。

目前常用的為"尼龍"及"Cordura"兩種。帆布雖然較耐磨,但因容易受潮、濕了不易乾燥且質量較重,所以已經很少使用。尼龍布質量較輕,不會吸濕、發霉,乾燥快,強度也不錯,缺點是不耐磨且怕火。Cordura布是一種合成尼龍布,但它在耐磨及強度上的表現比尼龍更好,同樣也不會吸濕、發霉或沾黏雪花,而且快乾,但比尼龍稍重。

做工上要看縫合強度。包括肩帶腰帶和包體的縫合,包蓋和包體的縫合,提環和包體的縫合,面料之間的縫合、外掛帶和包體的縫合等。關鍵部位的縫合線一般是多道,多重保險。

配件質量
配件包括腰扣、所有拉鏈、織帶和扣件、包蓋和包體扣件、外掛帶扣件等。

比較有名的拉鏈商有YKK和YBS,通常認為YKK的拉鏈為上品。戶外背包拉鏈全都是金屬的,一般登山包上用的拉鏈都是5號和8號的。背包的好壞與拉鏈的關係非常大。

織帶一般有Nylon和Poly兩種。Nylon的織帶質量好,手感軟,只有極品包才用它。大部分包上都用Poly的織帶。織帶的承重力非常好,所以一般用來連接背帶的下飛子,用作側拉帶,腰帶等位置。織帶一般與擋扣或插扣配合著用。

所謂塔扣就是一面是毛毛一面是鉤的那種料,兩種料可以粘在一起,一般是尼龍的。用在包口或其他位置。利用塔扣可以設計一些方便地拆卸的掛件。

背包上的鬆緊帶、鬆緊繩和繩子一般是PP的。用在包的縮口或其他位置。

塑料板是登山包不可缺少的東西,一般用在後背上,防止包內亂七八糟的東西硌著後背,其他部位也用。一般是1M和3M不一,有半發泡和不發泡之分,如果是發泡的PE板,在上面可以看見有一些小孔,發泡程度越小硬度越大。

鋁條是一般內架式背包不可缺少之物,有一定的彎度,是背負系統的組成部分,由於它的彎度可以把背包的重量轉移到臀部以上

比較有名的戶外背包的品牌有Gregory,DanaDesign,ArcTeryx,MountainSmith,Ospray,Karrimorr,Vadue,JackWolfSkin,LoweAlpine,TheNorthFace,BP,始祖鳥(Archaeopteryx),Columbia,Salewa,Nikko,Granite Gear,Kelty,PuerLand,Le Mont,Kingcamp,Toread,K2等。

用途選擇
大背包,短途露營或者長途旅行的必備,以背著舒適且能承重為佳,45-80L不等。

小背包,短途旅行或長途備用,有一定的背負,15-30L不等。

腰包或挎包,長途出行時放隨身小東西用,最好是可放水壺的那種。
攝影包,可選擇具備戶外功能的專業攝影包,根據個人需要,斜挎的比較方便取用鏡頭。
背包雨罩,不僅可以防水,長途的話,是防塵的理想工具。

背包捆紮帶,可用於背包外掛物件的固定,必要時可連接做保護繩。

小快掛,方便在背包上隨便掛取小物件、毛巾、帽子、垃圾袋。

壓縮袋,可以用來裝帳篷、抓絨衣、羽絨服等膨脹、柔軟的物品,可以減少這些物品在裝包時所佔的體積。

如何才能選擇一款好用的背包呢?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A.根據裝載物品的數量選擇背包的容積.
以北京周邊2日宿營活動為例.由於2日宿營所攜帶的東西比較多,需要攜帶的帳篷,睡袋,防潮墊,食物,水等.所以2日宿營活動選擇一個30-40升左右的背包,就足夠了.
B.根據背包得用途來選擇背包.
同是登山包,其用途卻不盡相同。如專門為攀岩活動設計的攀岩包,一般不設計硬支撐,為的是便於隨身而曲,外掛點比較多,以利於掇掛器材,有的款式還
專門裝配了整理器材的墊布。而為騎行設計的自行車系列包,更多地注重了騎行特點,具體可分為背行包、馱包等,有登山沖頂的沖頂包,這些背包並不適合,登
山、探險險和林地穿越活動.各類背包都有其獨特的適用範圍,購包最佳選擇是專包專用。
C.根據身體選用背負系統的尺碼
背包的背負系統都有特定的適用範圍,可調式背包雖適用範圍較大,也不是無極限的,所以,選背包選好背負系統的尺碼非常重要。什麼樣的尺碼為合宜呢?
一般說背包的腰部受力點應在尾骨上方的腰窩上,肩帶的支點應大體與肩平略低於肩部,這樣才便於受力帶的調整和受力,背起來才舒服。而背部尺碼過大會產生下
墜感,反之則會有上縱感,使腰部受力不到位。合適的尺碼調整好後,背包會自然貼在背上,很舒服。
包分為幾種,一般15L——25L為單日日用包,也可以作為大包的副包。25L——50L,作為短線一日兩日使用。一般非露營的
話,30L以下即可,露營的話,一般在35L以上。50L——80L為長線背包,或者兩日以上露營,女生建議50L——60L即可,男生根據自己的體力情
況選擇60L——80L的背包。女生因為生理結構與男生不同,因此建議買相對應的女款背包,自己舒服,樣子好看。
如果是買第一個包,建議先買一個25L——50L。即可以滿足非露營的腐敗旅遊,也可以輕量化的兩日露營。然後在買小包,大包,沖頂包,腰包,以及其他專業用途包。
綜合來看,首先選擇一個背包要看,價格,用途,裝載的東西多少,背負系統的選擇.還是以北京周邊2日宿營活動為例.由於需要攜帶的帳篷,睡袋,防潮墊,食物,水等,所以選擇一個30-40升的背包.
推薦OSPREY KESTREL 38,俗稱小鷹38,戶外活動的街包,使用人數眾多.價格相對便宜一些.舒適負重大概在10-15公斤.參考價格:500-800元
推薦gregory的Z35-R,輕量級負重型背包,相對於小鷹38價格高一些.舒適負重大概在10-18公斤.參考價格:900-1400元
購買背包推薦去戶外店試背以後再購買.


本文3200字,結合實際的使用體驗,全面介紹了背包的構造,算是選擇背包的第一步基礎知識大全。參考價值極高。


可以先收藏,有需要時慢慢看。


背包是我們徒步時移動的倉庫和家,
合理選擇背包
有助於減少徒步過程中的勞累,降低風險,
還能夠使我們能夠充分感受荒野的魅力。

徒步後,許多朋友常常會抱怨腰酸背痛,尤其是肩膀。但是,很多老驢的肩膀和背部卻很少酸痛,這一方面得益於良好的體能,另一方面還要歸功於採用了科學設計的背包。

相信很多朋友都問過這個問題:「我想買個背包,有什麼推薦的嗎?」其實在問這個問題時,我們需要明確兩點:

(1)打算走什麼樣的線路;
(2)預算是多少。

買包血淚史

剛剛參加戶外活動時,我也問過同樣的問題,而且是經常問。後來就在萬能的某寶上,用200多大洋買了一個背包。結果第一次去船底頂徒步就被坑了,因為背包的背負系統存在問題。

後來我又在戶外店店長的推薦下,購買了另一款背包。不過,實踐表明還是不靠譜。

2014年2月份,我參與了閃米特發起的大東山徒步。


周五晚上連夜趕往上山點附近露營,然後在早上6點左右,從露營地出發。在背著30斤左右的背包,沿著條石台階爬升近900米後,到達了山頂的東嶽廟。

風雨中我們在稠密的竹林中穿行,根據GPS尋找路跡,最終選擇了在殺人坪下撤。

此次活動中,我所用背包的腰墊不斷地摩擦和擠壓腰部,即使多次調整仍然無法緩解不適。

此外,雖然背包面料採用了防潑水處理,但並非防水材料。雨水透過防雨罩和背部的縫隙依舊能夠滲入背包,大大地增加了背包重量。
後來,在好友兼戶外導師飛翔的推薦下,我果斷選擇了新的背包。之後,背著此包,我和飛翔一起走了很多線路,包括廣東省內的、新疆和西藏的,但是再也沒有出現類似的情況。

所以本次我們將一起學習背包的分類和構造,以便選擇背包時能夠有所依據。

背包的分類

根據容積(容量)、承重量和自重,徒步背包可以分為3類,詳見下表。該表中的容積並未考慮背包附屬結構的容積。


當然,還有更大容量的背包,比如始祖鳥(Arc』teryx)的Bora95。但是建議大家選擇的背包容量不要超過80升,因為太大的背包運輸不便,而且長期使用對體能也是極大的考驗。

如果你只想購買一個背包,又希望能夠用於各種不同的路線,那我建議選擇標準型的,因為標準型背包有很多壓縮袋,可以顯著縮小背包的體積,大大拓寬使用範圍。如果你僅僅是在周末徒步一天,那麼超輕型背包將是最佳的選擇。

▲三類背包對比圖(從左到右依次為:標準、輕型、超輕型)

那麼背包的容量在哪裡標註呢?

通常背包的名字中就包含了這個信息,比如始祖鳥的經典背包作品Bora80,RT45,Naos55,其中的數字都代表了背包的真正容積,也是有效容積。

而有些背包的名字上又會標註+10,比如凱樂石的Olympus IV 65+10,此處的65代表了背包真正的容積,而+10則表示附屬結構的容積,並非背包的有效容積。

背包的構造

背包的構造主要包括3部分:主倉(Main Compartment),背負系統(Suspension System),附屬結構(Auxiliary Structure)。

主倉用來裝徒步的物品,背負系統則用來傳遞主倉的重量。附屬結構嘛,是用來豐富和增加背包的功能的,包括頂包(Top Lid),側包(Side Bag),袋鼠包(Assistant Compartment),各種外掛點(Attachment Point)。

1. 主倉

主倉通常分為三部分,下部為睡袋倉(Sleeping Bag Compartment),上部為雜物倉(Grocery Compartment)和水袋倉(Hydration Reservoir Compartment)。

上下兩部分由設置在主倉下部的隔斷分開。主倉通常有三個開口,分別位於頂部、側邊和底部。

主倉內部構造圖

睡袋倉主要用來擺放睡袋,如果空間充足還可以擺放地墊、換洗衣物等具有壓縮性、而行走時又不常用的物品。

由於水袋是徒步過程中重量最大的單件物品,所以水袋倉通常設置在背包貼近背部的一側,以便保貼近身體重心,保證平衡。

目前有些背包將水袋倉設計在頂包內,方便拿取。但這會導致背包重心升高,對裝包的要求也會高很多。換句話說,就是打包困難而且不安全,所以不建議選擇。

雜物倉位於水袋倉的後側,用來擺放食品、爐具、燃料、藥物、帳篷等各類物品。在擺放時,應該遵循重物貼背放,輕物靠後方的原則,這樣才能使背包的重心盡量貼近人體的重心。比如,食物,爐具、燃料、帳篷桿要靠背部擺放,帳篷遠離背部擺放並盡量壓縮。

2.背負系統

背負系統由肩帶(Should Strap)、框架(Frame)、腰墊(Hip Pad)、腰帶(Hipbelt)、胸帶(Sternum Belt)、背板(Back Pad)以及相關的系帶(Auxiliary Lace)構成,其作用就是承載裝備並將其重量傳遞到身體上。

根據人體工程學設計的背負,可以有效的將背包的重量盡量多地傳遞到腰部,並將剩餘的負重合理地分配到肩部和背部,避免一處集中受力。

▲背包結構

框架,就是背包的支架,包括外框架(External-Frame)和內框架(Internal Frame)兩種形式。通常,當背包的設計承重量超過30斤時,才會採用框架。

如同人體的骨骼,框架起到支撐和傳遞重力的作用。外框架,裸露於背包的外側,而內框架則深藏不露——固定在背包內部的框架槽(Frame Socket)內。國內大部分驢友的背包是內框架背包。


▲外框架背包


▲內框架背包

不同框架背包的優劣對比見下表:

腰帶:將背包的重量傳遞到腰部,減小背包對肩膀的壓迫,降低脊椎受傷的風險。

設計優良的腰帶有何表現呢?

第一,通常在按照腰部的形狀曲線剪裁,用料厚實且輕便,有些背包的腰帶厚度可達2厘米。

第二,腰帶和腰部接觸部位的寬度至少達到10cm,其長度還要至少超過胯骨6厘米

第三,在腹部轉變為寬且結實系帶,末端通過卡扣連接,且卡扣上會明確註明品牌和生產時間。

腰帶平衡帶(Hipbelt Stablizer Strap):也成為腰帶收緊帶,用於調節腰帶後側和背包主倉之間的距離,約束主倉的左右晃動,增加背包的平衡性。在背上背包後,一定要拉緊腰帶收緊帶。

腰墊:常見於內框架背包,用來支持主倉並將背包的重量傳遞到臀部,避免腰部過度受壓。

肩帶:保持背包的平衡,防止背包滑落並傳遞少量重量至肩部,極少情況下用於傳遞整個背包的重量,比如過河時。因為不解開腰帶的話,否則一旦被水衝倒後,整個背包在水中會受到極大衝擊力,大大增加溺水的可能性。

肩部平衡帶(Should Balance Strap):也稱為重力平衡帶,頂部收緊帶。用於調節肩帶和主倉之間的距離,改變肩帶承受的力。

比如,感覺背包向後拉扯身體時或者背包極易晃動時,可以收緊肩帶收緊帶使重心前移,但不可過度收緊,否則會增加肩膀的受力,導致肩膀頂部受壓明顯、背包貼背、散熱不良。大部分背包調整時,肩帶平衡帶的最佳位置是和主倉成45°夾角。

胸帶:防止肩帶向兩側滑落,增加背包的平衡性。胸帶最好放在腋窩以上、鎖骨之下。如果胸帶的位置太低,則會導致胸腔受壓迫,影響呼吸。

背板:第一均勻分布背部所受的力,防止肩膀過度受力;第二保護背部,防止背包內部的物品摁到背部。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通風不暢,極易導致背部積聚汗水,背板被汗水浸濕。

3. 附屬結構

附屬結構位於主倉周圍,包括側包、袋鼠倉(也成為副倉)、頂包、冰爪懸掛點(Crampon Attachment Point)、以及壓縮帶(Compression Strap)。

▲背包附屬結構

側包通常在包口處具有收緊帶,可以用來裝水杯、零食等。

袋鼠倉位於背包主倉後方外側,由於其底部有一個引水孔,我們通常將潮濕的物品放在其中。比如帳篷的外帳,因為外帳直接接觸外界環境,容易被水打濕,而趕路時又沒有充足的時間將外帳晾乾。

頂包,目前主流背包的頂包至少都有5升,可以用來擺放手電筒,充電寶,備用電池,應急藥品等小件而又常用的物品。有些頂包可以拆下來,將隱藏在內部的迷你腰帶拉出來後,即可作為腰包使用。

冰爪懸掛點,用於放置冰爪,普通徒步路線很少用到冰爪。

主倉壓縮帶,是在裝好背包後用來收緊主倉的,保證主倉內的物品擺放牢固、緊密貼合,最終確保背包的穩定性。

強大的背包,才能幫你走得更遠。

背包是徒步過程中最重要的裝備,它必須能夠有效地裝載我們的所有裝備,所以背包必須具有各類倉袋。徒步中,我們還要盡量降低背包對身體的壓迫感,減少身體的疲勞感,所以必須選擇具有強大背負系統的背包。

希望大家看完本貼後,能夠對背包的構造有所了解,選到合適自己的背包。


我是本文作者山西大寶

我和閃米特一起致力於--普及戶外知識


期待有一天--與你在荒野相遇!



既然是背包客,那顯然需要長途旅行,那麼30升以下的Day pack小包顯然不適合,而非紮營的情況下,50升以上的大包也是沒有必要的,所以35~45升個人認為是最合適的。

其次是品牌,個人認為買專業做包的品牌比買兼職做包的品牌好,而且所有戶外裝備的選購基本都遵循這個選購邏輯,唯獨一個例外就是始祖鳥,他家的任何裝備都是頂級的,當然價格也……個人比較同意在包和鞋上重點投資,但始祖鳥確實太貴,相信一般人是消費不起的,所以我推薦另外兩個品牌:Gregory和Ospray

Ospray的不多介紹了,上面提到的KESTREL38也就是俗稱的小鷹 38L性價比無敵,背負背板可調整,外掛齊全登山杖掛環,冰鎬掛環都有,頂袋可升餘地大,能裝,還自帶防雨罩,行貨只要700~800就可以拿下,缺點就是背負系統比較一般,尤其是背過Gregory的再感受下就知道差距了,另外這包賣的太好,背出去總是撞包。

Gregory的包用的人少,重點推薦Z系列,適合徒步及日常旅行。例如上面提到的Z35-R確實不錯,因為Z35的背負系統是CrossFlo DTS,Z35R是JetStreamTM LTS,比前者高級,尤其是舒適性上。Z40以下除了Z35R,全都是DTS,Z45以上才是LTS,Z35R的背負配置是這個容量所有包中最高端的,所以備受推崇。

但其實Z35R的卷口設計很蛋疼,一般的背包都可以通過升頂袋擴充容量,比如Z35可以通過升頂袋裝下40~45升的東西,而Z35R就只能實打實裝35升……

所以推薦直接上Z45,一周左右的出行或非紮營的長線應該都hold住。

另外Gregory推薦買國行的,經銷商承諾終身質保,背負系統或扣具正常使用如果損壞,可以免費更換。


要自己去試背過最好,我的背包是在網上購買的,後來出去旅行裝滿東西後背起來後背那邊不帖合,腰部綁帶也和我的個子不合適背起來真的很累。腰部的綁帶一定要剛好能綁到腰上,腰要分擔一大部分的重量不然肩會特別累。如果你去熱帶旅行或者徒步都很容易出汗,那麼背負系統後背那裡的透氣設計就很重要了。還有一點就是你背包坐下來試試,感覺下坐下來的時候包的底部有沒有很和凳子接觸,能接觸到最好,這樣你在背著包的時候中途休息就不用把包卸下來了,椅子就能支起包的重量,因為包卸下拿起真的很費力氣。背包的質量要好,自重要小,空間利用度要大,有一個兩個比較容易拿取東西的隔袋設計最好了。一般專業品牌的背包設計都不錯,便宜的背包體驗肯定是要差一些的,所以在品牌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今年上半年一直在東南亞背包旅行,女生,選擇了一個50L的背包覺得對長途旅行來說稍小了些,這是這一路上對選擇背包的一點心得。


背包的選擇購買流程大概是這樣的
1、選擇容量
2、選擇這個容量下最舒適的背負系統
3、篩選出其中面料過關、細節設計紮實、有人體工學設計的背包
4、根據自己的預算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背包品牌

很多新手購買背包時都會去請教參考老手的意見,但因為老手對於打包技巧的掌握以及恰當的外掛使用,所以他們的對於背包容量的意見並不太適合新手。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用一個魔爪44便可以裝完5天的露營徒步線路所需的所有裝備。而新手可能需要65L以上的背包才可以)

背包容量的選擇,可以參考這張圖

(原圖轉於8264)

背負是一個背包的靈魂部分,很多新手在購買背包時都忽略了這一點。
(舉個例子來說一下背負的重要性,09年穿越墨脫時,同行隊友背的bigpack的背包,結果走到第三天時走到虛脫。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背負不合適)
背包的背負系統發展至今,誕生出了幾十種不同種類的背負系統。但主要可以歸類為3類。
第一類,外置背負
這種背包現在較難看到,特點是包體分離易於調節,背負硬,承重大。缺點是太重,不如內置式背負貼背。
MHW曾經參考美軍外置骨骼的概念,推出了一款外置背負的背包MountainHardwear MAESTRO。關於這個背包的爭議較大,但不能否認的是負重背負時確實比較舒服。

第二類,內置式背負。
較為常見的一種背負。背負系統在背包內部,優點是重量輕,貼合性好。缺點是不可調,載重較輕,另外使用這種背負系統的小包大多比較軟。

第三類,外置式包體不分離式背負
與外置是背負比較像,但與外置式背負不同的是,這種背負跟背包是一體的。相對於外置背負,這種背負較為舒服,重量也減輕不少;而相對於內置背負,這種背負可以做一些調節,承重也相對高一些。

這三種背負系統又可分為可調節式與不可調節式兩種。

在介紹兩者的區別之前,需要先為大家科普一下背負系統的設計原理。
可調節式指的是背包的背負可以進行調節以適應不同背長的人使用。而不可調節式背負則恰好相反,與衣服一樣,尺碼固定,只適合對應背長的人去背。

兩者的優缺點在於,可調試背負較靈活,可以多人使用。但在高負重情況下,重心不穩,並且背負系統的強度不如不可調試背負好。
不可調試背負的重心較穩,背負與背部的貼合也較好,背負也比較舒服。但購買時需要精確測量背長,對於新手來說,網購的難度較大。

簡單的說,難度較低的負重穿越,可以選擇可調式的外置背負系統的背包。而高強度的負重穿越,要選擇不可調式的內置背負系統的背包。
(只做參考,實際選擇,應當以背負時的舒適度為準。所以對於新手選包,我都是建議去實體店挑選)

另外背負的尺碼也在較大程度上決定了背負的舒適性。

與買衣服一樣,背負的尺碼要根據每個人的「軀幹長度」來決定。

(如下圖,軀幹長度指的是第七塊脊椎骨到與胯骨的距離)

與衣服一樣,各廠家的尺寸都不一樣。

不好還好正規廠家一般都會給一個參考數值。

量好軀幹長度後,即可根據廠家提供的參考數值來選擇合適自己的背負。

3、面料、細節設計、人體工學
背包的主體面料選cordura,這個沒得挑。(另外還有個kodra,棒子山寨cordura失敗的產物。)
拉鏈YYK,扣件duraflex。這倆基本也沒得挑。
基本上一個背包如果使用以上3種材料,就質量上來說,這個背包是OK沒問題的。

細節主要是指「外掛點」「冰鎬環」「網袋側包」「水袋口」「腰包」等,這個根據你的用途來決定。

人體工學如果是網購的話,是沒辦法感受到的。
而決定一個背包是否舒適,除了背負以外,就是人體工學設計了。
比如小鷹的一個手杖隨行系統,雖然只是一個很簡單的設計,但戶外過程中你就能明白這個設計有多麼的貼心。
還有始祖鳥的KHARD,各種織帶上都有一個魔術貼用於多餘織帶的收納整理。這種不起眼的設計是能在戶外過程中都是能起到很大幫助的。、
而這種細節,一般淘寶商家是不會作為賣點拍出來告訴你的。所以買背包之前,一定一定要去實體店體驗一下。

另外就是防水的話,現在好一點的背包基本cordura背面都會有PU塗層,防個中小雨是沒問題的。
再大一點的雨則需要另購防雨罩。

4、預算
戶外裝備裡面,能對你的舒適度起到決定性的3樣裝備是背包、鞋子、襪子。
而一般的戶外運動,一雙運動鞋足矣勝任。所以建議新手將裝備的80%預算用於購買背包。
一個好的背包可以陪伴你10年甚至一生(我的第一個背包被我折騰了9年,除了外觀髒了點,其他的與新包沒任何區別)

最後的建議是買美式背包,如花崗岩、小鷹、格里高利,或者加拿大包如始祖鳥。直接一步到位,省去之後的升級。
(始祖鳥適合乾重活、技術活,小鷹自重較輕,格里高利背負比較舒服。
各有特點,還是建議大家去實體店體驗後再進行選擇)

如果一定要讓我推薦的話,我就推薦2款背包。

始祖鳥的bora(不過已經停產,不太好找),小鷹的kestrel。

(前者適合乾重活,後者通吃)

更多的歡迎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galantrip」了解

http://weixin.qq.com/r/t0zSynXEQig9rTGp9xm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倒是認為背包和鞋是出門最應該奢侈的兩個地方。
鞋就不多說了,不好,寸步難行。
至於背包,如果不徒步,基本上感覺不到背包的重要性。反正上飛機就託運,上車就扔後備箱,進旅館就扔地上。但是背部的舒適,腰部的承重,肩部的提力,在你長時間步行的時候,就凸顯出來。好的背包在徒步過程中無需調整。
我自己的是Ospery Talon 44,負重走非常不錯喲親。


對於這個問題,我只想說QUECHUA FORCLAZ系列,你值得擁有。
當然我是不會推薦FORCLAZ 30L,因為這個型號只能應付幾天的郊遊需要。

現在用的是FORCLAZ 40L (下圖),應付一個月的行程絕對沒有問題,而且背負系統非常舒適,加上容量大(永遠不知道能裝進多少東西XD

不過看了下題目貌似是男生,直接上FORCLAZ 60L和70L
(60L圖下面的睡袋也是quechua出品,個人推薦S15)


至於擴展包(隨身包,主要放隨身物品)從new feel的pocket bag(可摺疊)到quechua的arpenaz(湊齊一套quechua哈哈哈),不喜歡腰包主要是因為空間小,要是有瓶裝水還得拿在手上,不過這個倒是見仁見智。

至於擴展包(隨身包,主要放隨身物品)從new feel的pocket bag(可摺疊)到quechua的arpenaz(湊齊一套quechua哈哈哈),不喜歡腰包主要是因為空間小,要是有瓶裝水還得拿在手上,不過這個倒是見仁見智。

以上,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以上全部答案均不認同。

題主的標籤寫了【旅遊】【自助游】【背包旅行】,也就是說,問題中的」背包「指的不是戶外露營或者極限登山用途。

況且每個人的經濟條件不同,時間長短不同,男女性別不同,體能狀態不同,旅行習慣不同,就決定了這麼寬泛的問題是無法給出一個品牌、價位、容量的建議的。

所以我的回答,無法推薦任何背包型號,僅僅只能給出建議。

我從三個角度來看待背包客如何選擇背包的問題。

角度一:如何選優雅的背包。

不論是在X寶店,還是實體店,選背包的時候第一眼看的還是外觀吧?雖然背包客一般把美美的旅遊並照出美美的自拍通常是放在第二位的,如果這點很重要,那我再寫一篇」如何選購拉杆箱和手提旅行袋「。

外觀上至少不要太難看,有些背包的配色實在離奇,諸如屎黃色,不論是深屎黃色還是淺屎黃色,背在身上都不會太好看的,如果不相信有這種顏色的背包,請自行搜索花崗岩。

其次,顏色要與旅行時穿的衣服色調大體相配,會選擇深色系衣服的,可以考慮藍色、黑色的背包,如果旅行時穿的鮮艷,可以選擇同樣顏色鮮艷的背包,鮮艷的背包不僅選擇面更大,而且萬一遇險了比較容易被發現,這話聽起來好像不太吉利,那麼這麼想,顏色鮮艷的背包至少在機場傳送帶和大巴行李艙里比較容易被找到。

選擇外觀是為了背著好看,出去做一個背包客畢竟不是農民工返鄉,麻袋和蛇皮袋子肩上一扛就妥妥的。儘管在背著沉重大包的時候上身略前傾,肯定不如拖著拉杆箱或手提袋的人那麼優雅,但好看些的背包總是會挽回一點形象分,切記,身在異鄉,周圍都是陌生人的時候,更好的形象會給你帶來的幫助是不可估量的。

我曾經在土耳其遇到一個背包客,沙灘鞋的鞋帶已經斷了,用繩子捆在腳上,褲子上全是洞,褲腳全是一縷縷的毛邊,穿著髒兮兮的T恤,頂著幾天沒洗的頭髮,經過我身邊的時候聞到一些不太令人愉快的氣息。

如果我們是在深山老林里相遇倒也罷了,那是城市裡面,試想一下,當你走在街上遇到這樣的一個背包客向你問路,你是否願意帶他走上一程?當這樣的一個背包客走進你的旅店求宿,你是否會考慮把最乾淨、環境最好的那間房給他住?

所以,一個好看的背包的作用,遠遠不僅是自己看著賞心悅目而且願意朝夕相伴的背在肩上,為了自己的心情和他人的心情,要考慮外觀。

同時很重要的第二點是自己背的動,背的動,顧名思義就是你背起來之後還能動,我的標準通常是在全負重的情況下能堅持走五公里,這個才叫背的動。

這一點是旅行背包客與登山戶外背包客選擇背包最大不同之處,登山戶外者選擇背包,需要在全負重條件下每天走十幾乃至幾十公里,還得跋山涉水。而旅行背包客通常只需要從旅社背到車站,車站背到旅社,沉重的背包大部分時間是放在旅店裡或汽車上的,所以只需要全負重能走五公里就夠了。

但是,還是要再強調一次,一定要保證這段距離背的動,很多時候找旅店所花的時間和距離比想像中要多得多,一個背的動的包,是保證能夠愉快出發的前提,是不需要麻煩別人的前提,是讓自己在背著背包的時間裡輕鬆快樂的前提。

這一切,是當一個優雅的背包客的前提。

角度二:如何選靠譜的背包。

靠譜的背包首先要容量夠用,不要考慮什麼男的背60升以上才合適,女的不能背太大的鬼話,臨走前把所有要帶的衣服褲子、帽子手套找出來,電子產品、充電器和移動電源乃至筆記本電腦都拿出來,洗漱用品都搬過來。

然後,選出其中最重最厚的衣服、不會太常穿的衣服、以及不會經常用到的東西,重新考慮一下。

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無法再精簡了之後,稱一下重量,估一下體積。

重量不要超過體重的1/3,這無關乎是否優雅,關乎你自己的骨骼及身體健康。

這時候你就可以知道需要多大的背包了。

而且,這些東西都是精簡過了,幾乎每天都要使用的東西,無論是旅行一個月、半年、一年乃至更長,經常要用的東西是不會變的,就按照這個體積去買背包。

如果你產生了疑惑,覺得半年的旅行要帶的東西會比一個月的更多,那麼請再重新考慮一遍精簡。

容量定下來了,接下來看背包的設計。

現在的很多背包裡面既沒有分層也沒有分袋,建議至少選擇腰帶上有側袋的背包,諸如瑞士軍刀、手電筒這些常用的東西平時可以放在裡面,側袋這個地方不僅能方便區分存放,而且拿取方便。

背包的側面最好也有口袋,平時放瓶裝水會很方便,沒人會想永遠拿在手裡的。

頂包里有防雨罩已經是基本配置了吧?不僅用來防雨,託運過程中至少可以讓背包不那麼臟。

最最最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背負系統。

選背包就像選衣服,同樣的容量也會有不同的尺碼,量一下自己的軀幹長度,選擇合適的尺碼。有條件的話去實體店試著背一下,選擇自己舒服的背負系統是超超超超超重要的,切記切記切記。

腰帶盡量選配重裝腰帶,雖然可能熱一點,但是,重裝腰帶能夠讓背負更舒適一點。很多品牌的同一款背包可以自己選擇搭配的腰帶。

角度三:如何選低調的背包。

儘管背包客已經是足夠低調的存在了,但仍然要記住,旅行不是炫富,很多大品牌的高端背包,是給更嚴苛的環境,更大強度的運動所準備的,價格上差不多就行了,兩千上下是通常來說比較合理且夠用的價位,X寶上幾百塊的背包大體上都是一次性用品,你只要敢背著出去一個月,別人看你的包會以為兩年沒回過家了。

一直沒提結實這個事兒,因為默認兩千左右價位的包都挺結實,你要是問我幾百塊的背包如何挑選,那我只能默認你只出去一個月。

那些主打運動的國際大牌,背包系統都不會太好,遠遠低於同價位的戶外背包品牌。所以這時候就最好別考慮ad牌、對勾牌這些了。

還有一點是男人們容易犯的錯誤,包括我自己,會認為軍包更好。軍隊用的貨,肯定結實,肯定實用,肯定也是花了大心思去設計研究的。

沒錯,我就買了一個,背出去半年,淚流滿面。

我那個包的背負系統是特么為穿防彈衣而設計的,捆紮帶是特么為固定槍支設計的,這貨是用來不僅背生活用品,而且背榴彈炮的。

結實是真結實,也特別能裝,背著很帥氣,有一種不羈的風格,背上它,我感覺是要出發去拯救世界。

但是好難受啊,軍包的設計為了靈活性和通過性,高度是不會超過頭頂的,而且為了便於頭部隨時轉動觀察戰場,背包上部是離頭部有一定距離的。在這些基礎上為了保證容量,背包只能縱深發展,向後延伸。設想一下,一個沉重的東西是貼身背輕鬆,還是離身體距離半米遠背起來輕鬆。而且為了抗磨和堅固,自身重量特別大。

親身血淚史證明,軍包適合耍帥,不適合長期戶外。

———————————————————————————————————————————

貌似在這個三年前的問題下已經寫出了最長的答案了,而且壓根一字沒提應該選哪款背包。不過我想如果能看到這裡,你再逛進X寶或者實體店的時候,能夠知道哪個包才是應該買的,就足夠了。

當你看到那個合適的背包的時候,心裡想的應該是:只有這個能夠滿足我的需求,而且樣子也不難看。

如果這麼想,那個包就買對了。


1、看預算,你的預算覺得了可購買的品牌和包的舒適度
2、看出行,單日、2天、2天露營、3天以上露營的選擇都是不一樣的,對應20L以內,35L以上,60以上
3、看裝備,你的裝備的體積決定你包的容量,尤其帳篷、睡袋、防潮墊。
就帳篷來說,單日帳篷、雙人帳篷、塗硅帳篷、20D400體積都是不一樣的;睡袋來說,羽絨、棉的、夏天用、冬天用,體積就差很多。
4、看出行人數,你是一個人去,還是帶妹子出行。

SO還請題主完善相應的條件,才能更好的推薦


看材質做工
當然,戶外用品是一分價錢一分貨,通常質量好的背包價格也不菲。選購時在材料、做工、設計上也有很多講究,甚至面料、拉鏈、扣件、織帶、腰帶或肩帶的襯墊等,都有不同的生產廠家和品牌。另外,一款好包在設計上多是人性化的,這一點,需要仔細試背體會。一款合適的背包,會使你的旅途更加的順心愉快
2
就背包面料來講,選擇時需要考慮耐磨程度、防水科技程度、面料輕重程度、防撕程度、柔軟程度及防UV程度等(防撕布料多為網格形;一般的背包不具有防水功能,需要配防雨罩;耐磨的材料多用在背包底部,接觸地面和山石最多的地方,雙層背包底部可增加背包的耐用度)。
3
目前常用的為"尼龍"及"Cordura"兩種。帆布雖然較耐磨,但因容易受潮、濕了不易乾燥且質量較重,所以已經很少使用。尼龍布質量較輕,不會吸濕、發霉,乾燥快,強度也不錯,缺點是不耐磨且怕火。Cordura布是一種合成尼龍布,但它在耐磨及強度上的表現比尼龍更好,同樣也不會吸濕、發霉或沾黏雪花,而且快乾,但比尼龍稍重。
4
做工上要看縫合強度。包括肩帶腰帶和包體的縫合,包蓋和包體的縫合,提環和包體的縫合,面料之間的縫合、外掛帶和包體的縫合等。關鍵部位的縫合線一般是多道,多重保險。
5
配件質量
配件包括腰扣、所有拉鏈、織帶和扣件、包蓋和包體扣件、外掛帶扣件等
比較有名的拉鏈商有YKK和YBS,通常認為YKK的拉鏈為上品。戶外背包拉鏈全都是金屬的,一般登山包上用的拉鏈都是5號和8號的。背包的好壞與拉鏈的關係非常大。
6
織帶一般有Nylon和Poly兩種。Nylon的織帶質量好,手感軟,只有極品包才用它。大部分包上都用Poly的織帶。織帶的承重力非常好,所以一般用來連接背帶的下飛子,用作側拉帶,腰帶等位置。織帶一般與擋扣或插扣配合著用。


我選擇登山包的時候很糾結,它必須滿足:
1.好看亮騷,平時背也不會太突兀,提高使用率;
2.良好的背負系統;
3.容量適中,滿足短途登山和上飛機尺寸的需求;
4.容量比較小我自有解決辦法:速干內衣褲+抓絨中層+軟殼衝鋒衣褲解決。

最終選擇了OSPREY Atmos 35L藍色。購於三夫戶外(馬甸橋店)。
買包之前已有露營經驗,此包還是不錯的:
1.網面硬背負,弧形包體和網面不接觸,涼爽。(弧形包體的不足是包內夾層平時不適合塞筆記本電腦)。
2.腰帶厚,左右兩邊都有口袋,一邊放導航的手機,另一邊放充電寶都沒有問題。
3.鼠袋倉不錯,適合放潮濕的東西,比如毛巾、拖鞋等。
不足:
1.只有一個外掛點。(UL輕量化裝備解決,neoair充氣墊、帳篷帳桿、地釘放測邊,其餘放包里)
2.塞完衣物,再塞野營食物空間不足。


實用效果滿意,下圖是為箭扣長城、穿越阿比斯庫雪山區、徒搭的照片:


喜歡玩 經常有機會玩 一個背包是做不到行走天下的
1 背包的用途:滑雪 徒步 登山 休閑旅行等等方式不同 選擇的餘地也較大
2財力,市場上現在可以選擇的品牌眾多 購買的途徑也越來越豐富 一線品牌 始祖鳥、Ospery、haglofs
3背負系統,一個適合自己的背負還是能給使用者帶來很多不必要的意外
4容積,也是一個重要的參數 和用途相關


戶外網站有很多選包的攻略,一搜就可以看到不少。就想說一點,一定要試背。


貼上評論,這裡講戶外。
包怎麼選相信高票答案都說的很清楚了,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說說。
從買包開始就是一個入坑的過程,你會發現鞋也和包一樣重要,再後來你會發現衝鋒衣,帳篷,睡袋,防潮墊,襪子,水袋,燈具,速乾衣,甚至到內褲都是很重要的。到了這裡你會發現還少了點什麼?登山杖!得買一對吧?鍋碗瓢盆+氣罐你得有吧?什麼?你說墨鏡,軟殼,護膝,衛生巾,避孕套,麻繩,刀?當然有用了。so,戶外永遠不可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永遠沒有最重要一說,講的是適用性。到頭來會發現永遠是每一次活動結束你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除去在旅行中尋找真我,探尋自然。
你在裝備上必然追求舒適,輕量,功能這三個特徵。


習慣Osprey品牌戶外背包,大中小款都是。




也曾追逐、意淫過始祖鳥、Ospery、haglofs之類的「奢侈」品牌,後來感覺沒太大必要,關鍵要看自己的財力和用途。
一般短途不露營30~40升左右的基本勝任,基本像樣的品牌的產品都可以,高端的用料和設計的確好。還有個問題,背負,有些產品的背負是網的,透氣,但要注意背負的彎曲度,如果彎的太厲害,裝東西會很彆扭。
長途旅行或穿越需要60升或更大的,這就需要好點的品牌的產品,背負的好壞,貼身程度,背起來的感覺差距較大,除了高端的品牌,稍低的有Vaude,BigPack(曾在國內非常流行,這幾年很少見了)。
搭配個腰包或小的軟背包(如迪卡儂那種可收縮的)會很方便,旅行到一個城市住下後,總不能還背著大包出行。洗漱包很有必要,老婆出行必帶。
樓上寫的非常詳細了,寫點個人感受。


非常感謝@許文超關於旅行背包選擇的全面細緻的講解,看完他的回答,我根據自身旅行時長、所需容量、功能偏好等實際因素最終敲定了osprey系列下面的 farpoint 55,然而經過比價,京東同款價格比某寶海淘貴了將近400至500,作為裸辭窮游黨,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淘寶銷量最高的一家代購。(中亞上面沒貨,不要問我為什麼不去美亞,怕英語不過關下錯訂單-_-#)

以上是京東售價


這是某寶售價,可以看出兩個商城同等銷量情況下某寶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翹首期盼整三周後,包包到了,打開包裹第一眼我就確定這就是我最想要的,撇開顏色這一個人偏好,我認為小鷹的這款farpoint 55有以下幾個非常好的優點:

1.在可登機背包的極限容量範圍內。對我來說,55L的大容量已經可以滿足任意旅行時長和任意氣候條件下的需求了,同時它的確超過了各航空公司的託運標準,但@許文超的各大國際機場親身體驗讓我對它可否登機抱有較大期待。

2.主倉可正面開口。三面可拉開的設計非常有利於快速的收納物資和取用物品,並且方便隨時找到可以再塞進多餘物品的空隙。

3.背負系統可簡便快速的隱藏起來。這個功能當你在各種交通工具間轉換的時候會完美呈現它的重要性。

4.主倉內有類似於旅行箱的內置綁帶。不同於登山包過多的外掛綁帶,這款城市旅行背包外觀簡潔大方,只有附包有用於放水杯或其他小物件的網兜,並無其他不明用途的外掛綁帶。主倉內的內置綁帶同樣起到了固定包內物品的作用。

5.多個方向有提手。這款背包縱向橫向各有一個提手,這種設計有利於在不同情境下取放背包,省時省力。

6.有帶鎖孔的主倉拉鏈。出行在外,人身財產安全最重要,尤其是一個人出門,當你在路途漫長的火車上睡意惺忪卻又害怕遭賊時,一把小小的密碼鎖至少可以給小偷在作案過程中造成不小的困擾,而路遇的一般順手牽羊者多,蓄意盜竊者少,一把鎖可以成功打消大部分小偷的念頭,讓你能安穩眯一會兒。

7.有可固於主包上的日用包。這款55L容量的背包其實有一大一小兩個背包,大的40L,小的15L。附包平時可以固定於主包正面,裝有貴重物品時可以作袋鼠包負於身前,同時這一功能還直接讓我省了另購daypack日用包的錢,非常值。

以上是附包固定於主包正面時外觀。


以上則是大小包包分開時外觀。

綜上,因目前尚未出行,其背負系統以及其他實用性能還有待考察,等出行用過一陣子後,有其他加分點再介紹給筒子們,總之,我個人認為光是以上這7個優點就已經足夠你果斷入手啦


我頭像那個包是70L的,裝倆睡袋(非冬天),倆防潮墊,一個帳篷,外加21瓶500ml的礦泉水。以及穿越沙漠3天所需的食物。300左右,我不是專業的,對於牌子不敏感,建議徒步沒必要帶太多東西,好對會成為累贅,好身體加不笨的腦子以及一顆在路上的心情,足以。


我自己用Osprey小鷹38,是很中庸的選擇,陪我走了三年,也有二三十座城市。不露營,住青旅。日常的用品都放裡面,很能塞,不用擔心是幾天的旅行。基本的裝備都放得下。同行的朋友有款Gregory Z35R。背著比小鷹38舒服,應該是背負好,但沒小鷹能裝。明年準備去長途,三個月以上的旅行,準備換下一個。還是在Gregory和Arc"tery中選擇,不是追求品牌,是求放心。背包和鞋在途中是很重要的東西。順便想問問,前包用什麼合適?好像沒發現什麼合適的選擇。對了,最重要是有條件要試一下背負,就知道哪個適合自己。


推薦閱讀:

如何学习单板滑雪?

TAG:旅行 | 戶外運動 | 背包客 | 專業戶外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