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科學地公益捐贈,避免不勞而獲的惡習?
前幾天看美國義工和中國義工的區別一文,我們傳統的捐贈方式,造成了不勞而獲的禍根,很多帖子也說一些貧困地區的兒童認為伸手要東西是理所應當的。
有沒有比較好的捐贈方式?避免受贈人產生不勞而獲心理?
-
知乎還是利害,打殘一個百度,打壞一個騙子,各只用了兩天不到的時間。
說到捐款,容我澆點冷水。
一、
一般在國外,「私人勸募善款」,會有一堆衍生問題,很多國家(地區)都會用法令限制。
太多的法律(犯罪)地雷,我隨便數數:
洗錢,不明來源財富,大筆資金非法轉移(在台灣,超過五十萬台幣的資金轉移,應行支票)。
逃漏稅(捐款應列入收入),詐欺,款項挪用(專款專用)。
其中尤以「款項侵佔」為最可惡。想過沒有?真正的重病病患,是無能管理自己捐款的。
在很多國家(地區),重抽遺產稅,連父母親給子女金錢,都受政府管束。
何況陌生人之間?陌生人間的金錢往來,有沒有內幕(勒索犯罪,貪污瀆職)?,
有沒有暴力威脅(法律名詞叫「強迫取財」)?有沒有不可告人的勾當?
這些,因為太難管理,所以政府都會再三阻攔,不讓百姓肆意為之,廣開金錢往來之門。
「私人勸募善款」,真的不是一件好事。
二、
再打個比方。
台灣有種「認養制度」,給窮困人家孩子,每個月寄一點錢,錢數真的很少很少。
我曾問人∶
「這麼點毛毛錢,能幹嘛?」
「能每天至少吃一頓飯呀。」
「就一頓飯,為什麼不給多點?起碼兩頓?」
「我們不能剝奪人家『貧窮』的權利。」
(大家想想這話,絕計可以想半天。)
捐獻,真的是個大哉問,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
三、
大陸問題,主要在於社會團體不振,沒有好的「專業公益組織」可以信任……。
捐獻,最好還是透過專業人士,咱們一般人,真著不起這麻煩。
因為沒有好的「公益組織」,所以,才會有這麼多騙子行世。
真的沒辦法……。不過,諸君被騙,其實也真無所謂。
「他造他的業,你積你的德。」
因為行善,被欺、被笑、被騙,其實是一種光榮。
-慈善是很專業的事業。我也沒有從事過慈善事業,但因為醫院是慈善基金的直接支付對象之一,工作中會跟一些慈善機構打交道,比如聯繫捐贈方、篩選受助患者、幫患者補齊證明材料,給一個捐贈方進行過簡單的書面彙報。我們科室的住院病人一年要接受慈善機構千萬元級別的捐贈,還沒算門診接受慈善機構直接贈葯的。
所以強答一個,從我認知的角度(醫療端)分享一些個人看法:請捐款給各慈善基金會。醫療方面的慈善其實比較花錢都很實在,畢竟不會直接給錢給受助者,不存在受助者不勞而獲什麼的。
1、為什麼不建議直接給個人捐款,這不是更直接嗎?
- 普通人只關注得到熱點事件,而廣大默默無聞需要幫助的人被忽略了。撐死一個,餓死一群。
- 一般人沒有能力查證一個熱點事件的真實性,我就不說童瑤了。
- 你無法了解該對象是不是真的需要捐贈,比如可能他的病確實要花不少錢,但是醫保報銷大部分。比如德國留學生500萬這個事情。
- 你無法評估一個受助對象本身的經濟能力。
- 你對一個病到底需要花多少錢並沒有概念。比如最近某大V得自發性氣胸的事情,我覺得就沒有必要弄到網上來,這個費用從周圍親朋那裡完全可以借到,很快就能還上,而且什麼醫保都給報銷的,何必弄得一地雞毛。
- 你無法得知受助人是否其實已經拿到了足以治病的錢。
大部分人應該都是希望自己的捐款用在刀刃上的,而且是雪中送炭,最好不是錦上添花,更不希望被欺騙。然而你無法鑒別,你捐的那點錢(相對企業捐贈)並不值得為此專門去調查和監督。
所以要交給機構,他們更專業,懂行情,有關係網,視角更高。
2、有哪些正規的慈善基金會?
中國大陸的合法基金會都要在民政部門登記。全國性的大型基金在民政部登記:
中國社會組織網 - 全國性社會組織查詢
地方性的要查詢所在民政部門有無批准公布。每個基金會都應該有一個批准字型大小,「基證字第xxxx號」,其網站應該有這個號,拿這個號能查到相應公示文件。
3、為什麼多數慈善基金會如此低調,很難看到公開募資活動?
慈善基金會有公募和非公募兩種,只有公募基金會才接受公眾捐贈。據我所知多數非公募基金會都有較為固定的出資企業,甚至本身就由企業發起建立。
基金會的運行本身是需要不少成本的,所以多數會收取一定管理費。《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不超過10%:
第二十九條 公募基金會每年用於從事章程規定的公益事業支出,不得低於上一年總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會每年用於從事章程規定的公益事業支出,不得低於上一年基金餘額的8%。基金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
我知道兩個例子。境外的企業向我們醫院的患者通過基金會進行捐款,愛佑基金會沒有收取管理費,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收取管理費5%。
5、基金會具體如何進行慈善?
我只知道跟醫院相關的,歡迎從事慈善基金的朋友補充。我見過的有幾種,一種是直接支付給醫院,負擔患者診療費;一種是贈送昂貴藥品;還有搞各種義診活動,比如組織醫生深入基層甚至山區去篩查患者,再幫他們去實力強的醫院進行治療。
6、怎麼決定誰可以獲得資助?
首先,基金會一般是針對一類病種設立項目,比如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
其次有基線條件,比如需要如實報告家庭經濟狀況、重大變故情況,並提供貧困證明,或者村委會、鄉鎮府、居委會、街道辦對其家庭條件的核實證明。從以往經驗看條件並不苛刻。
最後是作為合作單位的醫院方來決定其優先順序。這個沒法量化,好在貧困患者不大可能扎堆來就診,一段時間內總是只有少數是需要救助的。醫生對其花費有個預估,如果這個患者得不到資助就會放棄治療,那麼我們肯定是盡量幫其爭取慈善,滿足標準的一般都能拿到。
7、如何監督基金會?
公募基金會的網站都有詳細的信息公開、年報、月報、審計報告等,有些可以直接查詢到捐助人和受捐的數據。
網上搜病種+基金會,獲得其官網。以上述方式確定真實性。在其官網上會提供捐款方式,例如:
不提供個人捐款渠道的可能是非公募。
不提供個人捐款渠道的可能是非公募。
9、如何獲得基金會捐助?
很多資助具體疾病的基金會跟醫院方是長期合作關係,向醫護人員詢問是否有慈善基金是一個渠道。另外,可以網上搜病種+基金會,應該能查到相應機構,在民政部門網站確定真實性後在其官網找申請方式。
10、基金會對受助人有何需求?
主要是要配合基金會的宣傳活動,一般最多是本人和家庭成員在媒體上露個臉。以及,基金會可以查詢受助人的醫療資料。還有日後可能要接受隨訪。
大概就知道這些。希望慈善基金的從業者一起補充和糾正。最近又有一大批患者被慈善基金聯繫組織前來做手術,所以今年受助患者會達到新高。
寫這些是想告訴大家,還是有很多慈善基金會是在做事的,是幫助人的,沒有有些人想的那麼糟糕。媒體監督是應該的,但也別一杆子打翻一船。-
「美國義工和中國義工的區別」這篇文章在網路上流傳很廣,也的確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實就是講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捐贈無非就是捐錢、捐東西、捐服務,「科學捐贈」的關鍵就是怎麼把東西以正確的方式,捐到正確的地方去。
個人捐贈者能力有限,可以選擇的捐贈方式很靈活。對於一般人而言,小額的現金捐助是一種最方便的捐贈模式。捐助對象可以選擇自己信任的基金會或者公益組織,不推薦直接將現金給予受助人,也就是之前我們談到過的「捐機構,不捐個人」基本原則。如果是在一些募捐平台上,看到一些重病患者的募捐需求,有能力的話也可以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要盡量通過中介機構,不要與受助人建立的直接的私人聯繫。
個人捐贈者如果想提供物資捐贈,無論是捐給個人還是組織,都最好可以事先與對方取得聯繫,以確定自己捐贈的物資是對方確實需要的。一般來說公益組織都會在自己的信息發布平台上公布階段性的物資捐贈需求,可以藉助這些信息來進行捐贈,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一些二手的閑置物資,比如印表機、掃描儀、投影儀這類辦公用品,甚至於食堂餐盤、勺子、桌椅這些零散物件都有可能被公益組織有效利用,所以有什麼要處理的二手貨,不如去問一問有沒有公益組織需要(我們在後面談如何聯繫的問題)。
對於企業主體的捐贈來說,現在有一些諮詢公司在提供CSR(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諮詢服務,不過這方面業務發展的具體情況我並不十分清楚,希望可以有業內人士來進行專業解答。總而言之一句話,捐贈人在捐贈之前要三思而後行,確定自己的捐贈行為帶來的是幫助而不是困擾。
在中國,如何在實際工作中解決「科學捐贈」的問題要從兩個角度來考慮,其一是我們前文所說的,從觀念上改變捐贈人的捐贈思路。其二是盡量減少捐贈人的學習成本,讓捐贈人可以快捷、放心地把東西捐到正確的地方去。如今很多公益組織有需求,卻無法被外界看到,而捐贈人拿著東西,不知道誰想要。這時就需要中介機構的介入,以一個NGO的實力而言,想獨立完成接收、倉儲、分發的過程很困難,所以這個中介組織也只能成為一個橋樑,承擔收集、審核、發布信息的任務,將捐贈人和受助人聯繫起來即可,類似58同城和趕集網所做的事情。受助方在接受捐贈之前,也要儘可能為捐贈人提供一些方便,這於人於己都好。
互聯網可以改變公益,現階段的「科學捐贈」還更多依賴於私人交往、搜索引擎以及社交網路的信息發布,無論是捐贈方還是受助方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篩選信息,這個「科學捐贈」就總是顯得不那麼「科學」。「避免不勞而獲」只是「科學捐贈」最初步的目標,而未來的「科學捐贈」要著眼的角度應該是進行快捷準確的信息互換,讓物資高效流動到最需要的地方,如果這一點可以做到,那麼「不免不勞而獲」也可以得到解決。
NGO需要自己的58同城和趕集網,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從現有的平台開闢一些新的模塊服務公益組織,這在幫助公益事業發展的同時,也能對企業的社會形象有所助益。問題的解決還需要長久的探索,但我們也並不是沒有方向。
感謝閱讀。簡單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只接觸過環保類公益,所以只能從這個角度談談看法。歡迎補充。而且對於我來說,其他類目的公益或慈善項目,都堅持一個「救急不救窮」的原則。
最近在參與中國綠化基金會在寧夏固原的「幸福家園-西部綠化行動」的項目。我感覺,即使用從政府直接補貼的角度來看效果也是很差的,當地群眾容易受吃糧靠回銷、財政靠補貼的影響,使一些幹部、群眾產生依賴思想,久而久之淡化了發展意識,缺乏市場經濟必備的危機感。而且寧夏固原的自然環境非常差,生產水平低下,農民迫於生計毀林開荒,或是引進一些加工廠,小地方不注重污染治理,隨之而來的工業污染又使環境受到破壞,形成惡性循環。媽蛋,脫個貧怎麼這麼難?!!!
這個「幸福家園」的生態扶貧模式,不是簡單粗暴的直接給錢送物的方式,而是通過種植生態經濟作物枸杞樹來代替農戶進行耕地或建化工廠來獲取經濟來源。捐贈者相當於用「10元一棵樹」的小額持續參與方式,援助當地貧困家庭種植生態經濟樹種,幫助貧困農戶自力更生,農戶通過出售枸杞獲得穩定的家庭經濟收入,無需開荒和興建重污染企業,解決了「人為貧困」的現狀,避免了不勞而獲的惡習。也有效緩解生態破壞現狀,這種「替代保護」、用扶貧的形式去做環保的模式為發展生態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撐。(主要是通過網路募捐的形式籌集善款,每月會把項目進度和資金流向放到淘寶的公益店鋪上,也會郵件反饋到每個捐贈者手中)。
看過@徐博聞 前輩說的一段話,非常認同。「面對弱勢群體,更不能只圖眼前利益。幫助當地「富裕」起來,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在一個地區,公益項目作為一種「侵入者」,執行的每一個舉動,都可能產生不可估量的後果。所以在做公益的時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只有一腔熱血,難免抱著好心,卻做了壞事。」 所以我們在項目設計過程中,考慮了很多,探索了一種以「基金會+捐資者+政府部門+貧困家庭+農林機構」五位一體的新型生態扶貧公益模式,選擇用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完整性的形式,而不是在村落發展一些現代產業,去弱化捐贈和改變的概念,通過拉動農戶的親身參與投入,幫助農戶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家庭經濟收入,為貧困家庭創造收益與希望。
汶川大地震那年,我高二,全國人民都陷入了捐款的熱潮,我也不例外。
我自己捐了100之後,覺得不夠,於是利用我在學校周邊商店廣闊的人脈和影響力(⊙_⊙),號召賣零食的,小禮品的,盜版書的商販們捐款,累計收到了70元的捐款。
當時很有成就感啊,畢竟有人願意相信自己,或者說,他們即使不相信我,也願意讓我開心。
現在想想也是很有成就感啊,白手起家,建立一個公益基金啊!是不是該叫貳基金呢?
但是當晚我回家後,把這件事很自豪地告訴了父母,收穫的卻是一頓痛罵。他們告訴我,私人沒有權利利用國難發起募捐,因為既沒有監管,也無法做到公開,於公於私,都弊大於利。
第二天,我就挨家商店把錢又退了回去,並做了感謝和道歉。
這件事,對現在越來越多的募捐,應該也有啟發意義吧。
直接捐錢給維基百科:
Make your donation now
金額隨意,可以選擇一次性捐助,或每月固定捐助。QQ健康尋找公眾號開始每天計步
QQ健康尋找公眾號開始每天計步點擊健康首頁
點擊健康首頁
捐步數做公益 一萬步大概兩塊錢 QQ和微信兩個平台每天都可以捐一次,商家捐款的同時也獲得宣傳,具有一定可靠性。
捐步數做公益 一萬步大概兩塊錢 QQ和微信兩個平台每天都可以捐一次,商家捐款的同時也獲得宣傳,具有一定可靠性。大概算了一下,一年差不多一個人可以有一千元的捐款。每晚睡前兩分鐘的時間,你可以獲得不一樣的成就感。希望每個人都能看見。
大概算了一下,一年差不多一個人可以有一千元的捐款。每晚睡前兩分鐘的時間,你可以獲得不一樣的成就感。希望每個人都能看見。以上
永遠不要以個人身份直接行善。
永遠不要相信不直接行善的慈善組織。
比方說,某地發生自然災害,一定不要自行去提供救助;如果非要去提供救助,一定要加入有救助計劃的組織,聽從組織安排進行救助。同時,如果只希望提供財、物援助,不要把財、物直接交給被救助方,也不要提供給只把財、物轉交其他組織的組織。
我國合法的捐款渠道全部由中國紅十字會掌控,
其不透明度可以遠甚於地方財政。
最科學的捐贈就是不捐,
或者你既有錢又有閑,親自去給你想捐助的組織機構送錢。
至於給個人捐款的行為,直接反對就是對社會最大的幫助。
捐款在中國很難。
大家都傾向寧信個人,不信集體。
讓你捐給紅十字會,你敢嗎?
我來講個例子。
我單位團委,經常給山區學校捐錢捐書捐一切,還要把山區的教師學生帶進城市交流學習。招待他們就餐就在學校招待餐廳,人家師生集體罷吃,覺得招待太差這飯不能吃。
私下不敢說,反正課間我們教授副教授講師都在招待餐廳甚至學生食堂吃飯,我多次遭遇端著蓋澆飯的院長副院長。
接待完畢後,還得有文藝匯演。人家山區學校最後一個節目直接是當場募捐!學校一聽傻了,默默取消了後面幾個節目。
對方質問為啥取消當場募捐環節,我們也只能顧左右言其他。
一個月後人家氣鼓鼓走了,快遞來一份所有師生的差旅費和景點票據。
大家看完,也許有人會說你們活該,你們想借人家裝逼就該給人家錢。
那麼好吧,其實誰想裝逼。團委也只是想不通過紅十字會那種已名譽掃地的機構,直接給需要的人點實際幫助。傷幾回心,慢慢單位也不想裝逼了。他們本以為自己能慢慢高尚起來,能讓山區學校充滿希望,能令小朋友滿懷夢想,甚至還能改變世界。結果好心沒好報,被潑幾次冷水,自然不會再去做類似的事情。畢竟百毒不侵的聖母永遠只活在網上。那麼直接捐給紅十字會最省事。
我認為,國內暫時並沒有完全值得信賴的捐贈方式。
捐贈對象是真是假,只能憑你自己去判斷。捐贈機構是否可靠,也只能憑你自己去判斷。並沒有那麼直接的答案寫在被捐贈人和慈善機構臉上。對方是真是假,是好是壞,只能憑你的經驗和經歷判斷。做好事與做壞事一樣,都沒有那麼簡單。
可是,如果你依然想直接幫助一個人。那還是只能直接給他打錢。但打錢以前,你要相信組織、相信社會、相信媒體,相信你本不想相信的一切。你需要搜索他的事件有沒有見諸報端,或有沒有在電視上播出。雖然現在對媒體諸多惡言,但紙媒和電視上播出的內容,相關人士需要負責。絕不會不調查就亂播亂寫,那樣會丟飯碗的。如果報紙電視都有報道,那麼真實性就要大很多。
絕對不要相信故事。不要相信高手在民間。不要相信隔壁當小學語文教師的王叔叔文學造詣吊打蘇童余華韓少功莫言劉震雲賈平凹。一切沒有見諸報章浮出水面的所有信息,都是浮雲。沒被媒體報道過的名校海歸大美女絕症患者(多麼多引爆點集於一身啊!),自然也很罕見。
儘管壞人和騙子還有噴子讓我們心灰意冷。
但是
這是個美好的世界,值得我們為之奮鬥.
我兩句都同意。
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按期繳納稅收,不給他人造成麻煩就是已經做的很好了。畢竟大家的收入很有限,都是勞動所得,不是天上掉下的。
在當前中國,很多人亂扔垃圾,公共場合吸煙,製造噪音影響他人,這些人個人素質方面都沒有做好。要求這些人從事公益活動,要求未免高了。
公益活動中,無償的幫助往往會使人誤以為你的時間沒有價值而隨意地佔用,使受助人形成了依賴思想,從而變了味。
因此喬布斯即使從不做慈善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
退一步來說,即使捐款,很多富豪的捐款是通過國家批准慈善機構,而不是給到個人,這是因為機構會遵循一定的規範和運營法則,最後能將公益做好。不要直接捐給個人,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很多人往往出於自憐而憐及他人,反映的還是人自私的本性,一時興起,而不是為了公心,可能在下次需要其出力的時候其完全無動於衷。要有一種大公益的思想,就不是捐錢那麼簡單,而是從遠從長角度幫助別人。
有個故事大意說的是一個乞丐通過賣慘獲得了大量收入,而站在一旁的正常勞動者卻日夜操勞,僅賺取微薄的收入,因此目睹很難過。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尊嚴,這是一個人立身之本。一個輕易求助的人其實是一個不值得幫助的人,一個自己沒有做出過努力,不願意擺脫困境的人是不值得也是不應該得到同情的。
慈善,公益離普通人還很遠。
------
後記
愛心舊物網站,舊物捐贈信息網站。可以選擇物品種類和捐贈地區,並且有志願者維護,消息都是有效可用的。
下面是他們的教師志願者招募
尊敬的老師們:
大家好!
如今資源短缺的社會現狀下,資源再利用缺乏很好的途徑和渠道,不少可以再次使用的資源被白白扔掉。與此同時,許多人開始擁抱極簡生活,剔除富餘的東西,整理出大量可以再利用的物品,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大家不知道這些舊物該何去何從。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開啟人類智慧的金鑰匙,是人類看世界的窗口。時光荏苒,總有許多舊書積從,無法找到新的閱讀者。相信你們的學生都渴望能有一個書本種類豐富的圖書館,相信每位愛書的人都會希望自己的圖書能在一雙雙充滿求知渴望的雙手中傳播下去,而不是被壓在箱底蒙受塵土的腐蝕。沒有捐贈消息的時候,許多人不得已只有把自己沉重的一摞摞書籍當作廢紙賣掉,有惋惜也有無奈。
與此同時,班級里難免有幾位家境貧寒的孩子,物質資源有限,家庭狀況堪憂。而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每年我國大約有2600萬噸舊衣物被扔進垃圾桶,且這些衣物大多沒有被重新加工或是無害爛掉。如此數量巨大的舊衣物最後進入填埋場、燃燒場,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且大大加重了環境的負擔。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舊衣物浪費?一面是都市人每年換新,守著大量舊衣物捐贈無門,另一方面,公益組織由於收發成本等各種原因,拒絕接收舊衣物。與舊衣物有相同際遇的還有電腦、文具、體育用品、家用電器、傢具、工具等等。消息渠道不暢通,導致大量舊物資源浪費。
舊物捐贈在我國目前是存在很多困境。舊物捐贈消息曾經在網路上出現,但是一直是屬於零零散散的求助方法,比如在某個論壇發個求助帖,某個群里發個求助信息等,像這些信息,沒有統一的規劃和管理,發布後就失去更新和聯絡,造成信息陳舊,幾年後還在網路上轉發,很多網友沒有最新的捐贈渠道,直接按照老舊的地址捐贈過去導致沒人接收和接收過剩;或者不法分子修改聯繫方式和地址後再次轉發和擴散,造成欺騙。我們現在看到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直接打通捐贈人與受助人之間的消息渠道,無疑是最有效率的。因而我們成立了愛心舊物網站。
愛心舊物http://www.juanjiuwu.com/是一個舊物捐贈信息整理匯總的網站。在這裡你可以按種類按省份查找你想要的捐贈信息;你可以註冊志願者將你親眼看到的需要捐贈的消息發布到網上;你可以根據捐贈信息在自己的周圍發起募捐弘揚善舉;你可以用10元的郵費給需要的人送去愛心和溫暖;網站也招募志願者來經常檢驗捐贈信息的有效性和回復愛心人士在捐贈過程中的一些疑惑。愛心舊物網站的目標是使愛心善心得以傳遞,使舊物資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運用。
愛心舊物的捐贈信息現在覆蓋到了一部分地方,然而祖國這麼大,需要捐贈的信息那麼多,這些信息只有切身了解情況的你們才能提供。我們需要你們的幫助,這不只是公益機構的事,而是需要捐助人、受助人、公益組織、政府通力合作,少了任何一方愛心舊物這條通道都達不到大家希望的那樣暢通。
三尺講台育桃李,一顆愛心滿人間。尊敬的各位教師,我們是愛心舊物志願團隊,我們號召有愛心的老師們利用『愛心舊物』這個平台,行動起來加入網站的信息提供。如果你身邊有需要幫助的貧困群體,只需要你利用一台電腦,發出你的求助,就能為身邊的孩子們籌集書籍、衣物、文具、玩具、體育用品等物資。也可以通過求助為當地貧困家庭募集物資,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如果你身邊的人想要發起募捐的活動,也可以從愛心舊物網站上查到需求捐贈的消息。
尊敬的老師們,你們的加入會讓愛心舊物的傳遞不斷壯大;你們的參與能讓舊物捐贈不會因為路途遙遠而終止;你們的行動會讓求知路上艱難前行的孩子們感到溫暖;你們的愛心會讓那些因無助而愁苦的人們看到希望;你們的信息提供會讓有益的資源再次利用起來。點滴善行匯成奉獻的大海,拳拳愛心散發無私的陽光。老師們,讓我們團結起來,一起行動吧,人盡其善、物盡其用,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獻出了一份力!
教師志願者招募鏈接:http://juanjiuwu.com/index.php/Home/Volunteer/index/id/67.html
1.怕被騙?
我一般只會把錢捐給基金會,捐個人賬戶的話,我只會把錢捐給學校患病的同學。沒有公益機構或者學校,報社等機構背書的求助,我一般是不會捐的(雖然上次就在學校門口被一個騙子老大爺騙了5塊錢)。PS:其實現在的中國,各地的基金會是很多的,幾乎涵蓋的各種需要救助的項目。
2.不方便?
我最常使用的捐贈途徑就是支付寶和微信的公益頻道,不得不說,感覺他們做得還是挺好的,而且上面的項目大部分是在民政部的公益組織名下的,就算是個人項目,也是個人申請,然後有公益組織來接收,最後以組織的名義申請,這樣就 很大程度避免了騙子的可能(據我所知,每個城市至少都有紅十字會,共青團救助基金會等,每所大學也幾乎都有在民政部門登記的基金會)。
例如,這是一項由個人申請的給寶寶做手術的募捐,最後被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接收了。3.害怕受捐贈人不勞而獲?
其實,只要他是接受捐款,那就是一種無勞而獲,想一想是不是這麼回事,當然,我知道大家是害怕有受捐贈人覺得錢來得太容易而靠這個牟利。 其實這個是沒法保證的,因為人心這種東西,最怕和錢扯上關係。所以我一般常用的方式是:捐給病人和老兵,病人急需用錢,錢夠了才能做手術,往往就這一次,不是生就是死,也不存在騙錢的情況。老病為國戰鬥過,現在部分老兵得不到應有的待遇,我能幫助一點是一點,就那麼一點錢,說來慚愧,也只能夠他們維生,哪裡夠他們"不勞而獲"。4.最安全低碳的捐贈方式?
微信有一個公眾號」益行家"or"微信運動",關注後手機可以統計你每天的行走的步數,超過一萬步之後就可以捐贈,步數會轉化為相應的資金,由各種公司或者機構捐出。你不用出一分錢,但是的確是因為你的付出才產生的捐款,而且這種付出對您的健康來說也是有意義的。最後:關注公益,關愛他人,從我做起。
最後:關注公益,關愛他人,從我做起。特別是孩子
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很久。作為一個父親,每逢學校的老師給孩子布置要向貧困山區的人捐款捐物時,多少有點不安。一來是因為作為家長,我的確希望能從小培養小孩子樂善好施的優秀傳統,但另一方面,熱善好施並不等於我不關心善款的去向,也不想讓我的小孩以為這個世界所有悲情都是正確的。羅爾那個例子實在讓我心寒,那時我的小孩還特意把自己的零用錢拿給我,讓我捐給那個並不相識的同齡人。可是,後來的結果大家也知道的。前不久小孩拿著我的手機玩著手機,突然問我:「爸爸,你說之前那個小女生,她好了嗎?」
看著孩子那認真的臉,我不敢跟小孩子說那是個騙局。我摸了摸她,說:「應該是好起來了,善良的人都會好的。」
公益,這個善良的名詞,已經被一些「有心人」濫用了,這種濫用,讓我面對於一個孩子發自內心的關懷,只能選擇沉默或謊言。
如何科學地公益?我想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目前我無法解答,我能做的只是引導我的孩子依然做善事,但是做實實在在的善事,而不是簡單的捐錢,比如我現在會讓孩子多走點路,捐步數,也會帶著小孩子去參加一些企業推出的公益活動,如肯德基的一元捐、麥當勞的為愛麥跑、真功夫推出的愛心待餐活動。這些親子活動不僅能帶著孩子一起做公益,還能查詢到物資的去向,讓我多少有點做公益的實感。我希望,這樣的活動能越辦越好,堅持辦下去。
事實上,在美國,也有不少的「幫助」也讓窮人們覺得得到幫助是理所應當的。許多人會覺得得到幫助是正常的,得不到幫助才是奇怪的。不要老想把中國批判一番。
關鍵內容:1). 中美各兩個真實NGO實例討論資金來源
2). 簡述中美NGO募捐異同(1.免稅制度,2.宗教信仰,3.中產階級,4.政府干涉)
3). 展望
- 1)第一個是2015年在北京惠澤人(北京惠澤人公益發展中心)的暑期實習經歷,作為北京範圍內第二大規模的公益發展組織(第一大規模的據了解是恩派),惠澤人的主要資金來源於政府(約50%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約20-30%為基金會合作,約10%為企業合作(CSR,Probono或志願相關產品;如書籍出版,志願者培訓或其餘公益企業自足化嘗試)。因無眾籌資格,無法接受私人募捐。資金花銷主體為扶持社區志願者組織或新興的NGO組織。因大多新興NGO規模較小,為節省成本,政府鼓勵所謂的「NGO打包」,「NGO打包購買服務」的資金由惠澤人負責向政府申請並分配。近年來政府購買服務有15-20%的年增幅,但由於缺乏民眾支持,我本人認為缺少資金使用效率,很大一部分資金「浪費」在公眾宣傳與公益思維傳播上。還在嘗試著各類如騰訊眾籌類的新興公益募捐手段,效果甚微。(-----------------------------惠澤人的員工年齡分布為20+實習生,30+項目主管與50+顧問為主,每個人都那麼真誠的致力於公益,雖然給的錢真的不多(公務員基礎工資左右),但依舊有如此多的有能力的人在參與其中----------------------------)
第二個是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兩個實習經驗,其一為The Millennium Project一個研究未來國際發展的智囊,資金來源有兩大部分,其一為出版物如Global Futures Studies Research by The Millennium Project,用戶可購買online fully access或者實體書,其二為私人積累(泛指我的boss Jerome Glenn老爺子從教以及給UN與各政府打工的私房錢)或友情贊助(泛指Jerome老爺子強大的朋友圈)。花銷在出版物更新以及網站維修。(-------------------------實習生不給錢,但遍布世界各地,每周會有online meeting,作為一個future study think tank,The Millennium Project做到了省下一切能省得錢(僱傭免費實習生,不以盈利為目的,辦公地點在boss家的地下室,1994年開始的傳統),這應該是一個私人性質的研究性NGO的較好的例子了--------------------)其二為amnesty international人權組織(自稱全美最大,至少是DC最有規模的),沒有深層接觸內部操作,只是作為給錢的part-time打工站街拉贊助,拉街上的行人尋求月揭的捐款($15+)用於敘利亞難民問題。較為系統有規模的人權NGO組織,不接受政府捐款。(---------------------不知道別的,至少作為part-time以及同事們天天想的是完成目標要求不被開除------------------------)
- 2)1. 中國有相關政府通過免除部分稅務以鼓勵企業慈善行動的案例。但並無私人免稅的的相關法律(其實我並不確定,僅為個人了解)或宣傳。華盛頓特區的個人捐款可抵消稅務。邏輯為,將政府理解為最大的「NGO」組織,稅收即為強迫性捐款,那麼人們可以有選擇將捐款交付於其他非政府的組織去打包處理個人認為更較為重要的事情。(政府購買服務擁有同樣的邏輯,只是通過政府選擇交付的組織)
2. 國內普遍的佛道不以道德標準為主要教義,而關注仁禮恕孝誠的儒教推崇的是在一個社會架構內的道德準則,道德準則是為社會穩定服務而非個人守則,且宗教影響在國內已消失殆盡,個人觀察與採訪的大多中國人不明白為何要幫助別人,獨善其身。華盛頓特區基督教天主教基礎深厚,NGO募捐模式類似於宗教傳統里的捐獻模式,即使無宗教背景也因會受到宗教氛圍的影響而適應募捐模式。
3. 中產階級泛指美國中產小資階級的一種老成偏見,包含了樂於並更加容易去參與慈善活動或募捐(甚至包括了給乞丐零錢),這個基本概念還是中國人普遍覺得自己「窮」,而美國富的時間很久了因此金錢思想更成熟。
4. 政府干涉指代NGO主題與理念的干涉,人權或者「多管閑事」是最能打動人們捐款的點,而泛泛的環保扶貧使得人們擁有了公益疲勞,如美國目前多樣的理念思想的迸發才吸引到了更多人的關注(理念不分對錯,trump都能當總統)
- 3)想過很多嘗試,如果不考慮政體因素借鑒美國的公益模式是很好的方案,考慮政府干涉,那麼一切只能聽黨指揮,那麼就需要的是將黨的利益與公益聯繫起來,經濟學的comparative advantage可以適用於次,如果將政府與NGO當做貿易的兩方,商品是社會服務,那麼將社會服務交付於NGO永遠會是更有效的。在當今的大環境下,科學的捐贈代表有效率的符合自身道德觀的交付於可靠的公益組織。以上三點缺一不可,那麼效率由誰監控(政府,相關NGO,媒體,捐款人)?自身道德觀是否會被社會接受(法制社會而非道德社會)?如何形成可靠的公益組織(第二大項內提到的四點以及「中國特色的公益組織」???)?
不要捐給人,捐給樹吧,比如造林計劃什麼的。
種一棵樹什麼問題都不能解決,但一片森林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捐助如果在全民素質都很提高的前提下,是不會存在那些利用公益慈善進行非法目的的情況,可惜的是國內對公益慈善的認知沒有普及,且專業人士對公益慈善概念的傳遞也相對較弱,這種情況下,大家只會根據自己單方面的考慮進行,導致本來可以很健康的公益,變得左右都不是,原因其實很複雜,簡單的說就一句,社會在發展,逐步會完善!
據我的理解,「公益」不是指捐錢。公益的精神是以身作則,同時宣傳給身邊更多的人。具體是什麼公益,你就在什麼方面以身作則,宣傳也宣傳相應的精神。
有人捐錢則是一種副效應。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