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損壓縮和有損壓縮音樂有何區別?
目前國內線上音樂哪家能真正做到無損?
用線上音樂平台聽無損和非無損的區別是什麼?能否讓普通人感知到無損音樂的美妙之處?
目前票數第一的說了一堆比特率採樣率音頻格式什麼的,但是基本沒有回答提主的問題吧?
---------------------------------------------------------------------------------------------------------
PART1 開章點題:無損音樂和普通音樂有什麼區別?
在這裡我猜測題主說的『普通音樂』是有損音頻好了,那麼區別就是:有損音頻相較於無損音頻來說,損失了一部分信息。
所以這個問題的本質是,有損音頻,損失了什麼信息?為什麼要損失這部分信息?
我先把答案放在前面:有損音頻主要是損失了音頻中的高頻分量。
PART2 頻率、高頻、低頻以及耳朵
在這裡我就不解釋頻率的物理意義了,讓我們從生活中直觀的體會下什麼是頻率,什麼是高頻,什麼是低頻
比如你去K歌的時候,唱《青藏高原》,感覺是?大部分人會用這麼一句話形容『聲音太高,上不去』
你再去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感覺是?唱不出原唱的厚重感吧,有人也會說『聲音下不去』
這就是頻率的直觀感受了。
為什麼一般人唱不好這兩首歌啊?因為我們的嗓子能發出的聲音頻率有限,同樣的,我們的耳朵能聽到的聲音,也是有限的,在課本上大家都有學過,人耳的聽覺範圍是20-20kHZ,大家對這個數據可能沒有什麼直觀的感受,不妨試試下面的測試。
Ultrasonic Ringtones(多謝 @顧海鑫 提供,之前B站那個高頻部分可能被切掉了囧,不過這也說明了不管在啥地方壓縮都會切高頻的……)
這種『明明有聲音,音量也足夠大,就是有人能聽到有人聽不到』的感覺還是很奇妙的。
PART3 再看無損與有損音頻的區別
現在我們知道了:
1、有損音頻為了保證較高的壓縮率,肯定少了一部分信息
2、人的耳朵對高頻聲音不敏感,到一定頻率後就完全聽不到了。
那如果要你設計一種有損壓縮的演算法,你會怎麼設計?
我們看看最常見的mp3格式是怎麼做的
再看看我自己轉的320k mp3的頻譜圖
再看看我自己轉的320k mp3的頻譜圖怎麼樣,是不是有『照頭一刀』的感覺?
怎麼樣,是不是有『照頭一刀』的感覺?
到這裡,我們至少可以證明了,對於MP3來說,他的『有損』大部分損失在了高頻部分。
其他格式的有損音頻大體類似,只是壓縮演算法可能更加高明,不會像MP3一樣一刀切,不信誰可以試試轉成itunes m4a,再看看頻譜。
因此在這裡可以回答題主的第一個問題
無損音樂和普通音樂有何區別?答:有損音頻主要是損失了音頻中的高頻分量。但是由於人耳的特性,聽起來未必能聽出來區別。
打開蝦米發現聽高音質的需要付費,誰捐點吧哈哈。
【Music Classroom】No.02 淺談唱片類型 已發出,在話題:專輯,EP,單曲的區別是什麼?中有展現,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Music Classroom】No.01 淺談媒體文件
---Ianlie Dark
【前言】
前段時間,一個同事遇到了一個很糾結的客戶。說糾結是因為客戶要求她提供大小在100MB-200MB以上的歌曲文件。而同事對音頻格式又不太了解,於是就開始了無休止的關於FLAC、WAV、音頻大小的糾纏。最終,同事也沒有跟客戶解釋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在之後,又發生了一些其他事情,讓我感覺到音樂這個行業裡面,有些從業者缺乏探索根源的精神。好像音樂只有一種商品屬性,而而我們的從業者只是需要整理下貨架,碼好各種商品,拿著用戶購買記錄的大數據就給用戶推薦商品了,而根本不需要關心用戶為什麼喜歡這個品牌,這些商品都有什麼特性,用冷冰冰的數據為用戶提供著各種服務。
所以,我認為有必要寫一些東西了,我不奢望從業者能成為真正愛音樂的人,只希望哪怕你依然只當「她」是商品,也首先能知道自己在賣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PS:第一講內容是媒體文件,由於相關內容涉及到很多技術問題,所以好像會有些枯燥,但如果你靜心的看下去,會發現其實都是很容易理解的內容,這些基礎知識卻能很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也請期待我馬上會推出的關於唱片、音樂風格等更具趣味性的內容。
【正文】
比特率、採樣率、無損、MP3、FLAC、APE、320kb、192kb、128 kb、44.1khz、CBR、VBR。這堆各種各樣的名稱是不是讓你既熟悉又陌生?
比特率越高,音質就越好。而無損音樂,是最高音質,這是真的嗎?那就讓我們從聲音的採集開始說起。
【音頻的組成】
當前,我們所說的音頻,都是數字音頻。數字音頻由採樣頻率、採樣精度、聲音通道數三個部分組成。
採樣頻率:既採樣率,指記錄聲音時每秒的採樣個數,它用赫茲(Hz)來表示。
採樣精度:指記錄聲音的動態範圍,它以位(Bit)為單位。
聲音通道:既聲道數(1-8個)。
通俗點說,我們可以把聲波看成是一條曲線,我們知道,曲線是由點組成的,採樣率就是每秒長度(上圖橫軸)中點的個數。而採樣精度就是動態範圍(上圖豎軸)中點的個數。這兩個維度的定位越細,聲音的真實還原度就越高,音質也就會更好,當然,音頻文件也就會越大。上面那個同事遇到的客戶所說的,就是SONY公司最新發布的音頻格式Hi-Res Audio,主要是以192kHz / 24bit的音頻文件,無損格式的大小當然就會在200多兆了。
採樣率根據使用類型不同大概有以下幾種(k既千位符號,1khz=1000hz):
8khz:電話等使用,對於記錄人聲已經足夠使用。
22.05khz:廣播使用頻率。
44.1khz:音頻CD。
48khz:DVD、數字電視中使用。
96khz-192khz:DVD-Audio、藍光高清等使用。
採樣精度常用範圍為8bit-32bit,而CD中一般都使用16bit。
說到這裡,朋友們開始迷惑了,確定音質好壞的不是比特率啊,那為什麼大家都說320kb的比128kb的音質好呢?
【音頻的壓縮】
好吧,其實比特率這個東西應該說是另一個維度的東西,他是一種音頻文件的壓縮。
目前我們常用的音頻格式,大部分都是基於音頻CD(採樣率44.1khz、採樣精度16bit,2通道)的原始文件「WAV」文件而來的。原始收錄的聲音數據保存在一個數組裡面,這個數組就是PCM格式,而WAV格式,則是微軟公司開發的一種編碼格式,它的作用是將PCM格式的數據通過編碼播放出來。
由於WAV內的數據基本上完整的還原了PCM數據,而其他的無損、MP3、AAC等另外一些編碼格式基本也都是基於WAV文件再壓縮而成。所以,我們可以簡單的認為,WAV是原始音頻格式,其他音頻格式是壓縮格式。
說到壓縮,就離不開存儲和傳輸,壓縮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存儲和傳輸,所以在說壓縮之前,需要我們對計算機的基本單位有一些了解。
我們都知道,計算機是二進位數制,計算機存儲的文件都是由0和1兩個數字組成。所以,計算機的傳輸就以每一個數字為單位,每一個數字稱為1「位(bit)」,比如說,一段音頻,他的基礎數據是「0,1,1,1,0,1,1,0」,而傳輸的時候,就是將這些數字一個個的傳輸過去。上面說的採樣精度就是這個單位。
而計算機的存儲單位是「位元組(Byte)」,在計算機中,1個位元組由8個位組成,也就是說8b(bit)=1B(Byte)。在計算機語言中,數據存儲是以10進位表示,數據傳輸是以2進位表示,所以1KB=1024B=1024×8b。這也是造成我們看到的硬碟容量跟實際容量不符的部分原因。
返回來再說音頻壓縮,音頻的比特率,實際上就是壓縮比例。所以比特率實際上只定義文件的大小,但是由於在正常狀態下,文件越大,其丟失的數據就越少,所以其音質也就相對更高一些。但比特率本身並不對文件的質量有直接影響,例如我們把128kb的文件作為源文件,即使轉換成320kb的文件,其音質依然不會比128kb好。
那麼比特率中的數字和字母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首先看128k的全稱「128kbps」,我們試著分解一下:128是數字,k是千位符,b是單位,s是秒,ps其實就是 per second(每秒),可以簡單理解為「/s」。這樣來看,128kbps就是128kb/s。也就是每秒128kb。
【請注意,這裡的b是小寫的b,也就是位。知道了這個,我們就能算出來128kb的文件大概佔用多少的存儲空間:128×1000=128000b/s÷8=16000B/s÷1024=15.625KB/s×60=937.5KB/分鐘÷1024=0.9155MB/分鐘。所以,128kb的音頻文件,大概每分鐘長度的大小都在0.92M或者937.5kb左右,也就是大家常說的128kb的mp3大小約1M的原因,大家可以在本地測試驗證。】
感謝趙柏宇童鞋的指正,已經修改過來了,也在這裡貼出來回答。謝謝
在說有損和無損之前,還有兩個詞跟大家解釋一下,就是我們在壓縮MP3的時候會看到CBR、VBR兩種方式。而CBR就是Constants Bit Rate,恆定比特率;VBR就是Variable Bit Rate,動態比特率。理論上說,VBR的方式是根據音頻源文件中聲音的具體頻率,自動修正一些比特率,以達到在同樣比特率效果中,達到更小的文件。
我們再來說有損和無損。簡單的來說,有損壓縮就是通過刪除一些已有數據中對人耳聽覺影響較小的高頻部分數據來達到壓縮目的;無損壓縮就是通過優化排列方式來達到壓縮目的。由於這些壓縮方式涉及到更深的技術知識,我們就不再多說,大概可以這樣去看:有損壓縮就像我們在一篇文章中刪除一些不重要的助詞,達到目的,解壓縮後,已刪除的內容無法恢復;而無損則是通過排版方式達到的,解壓縮之後,還能獲得完整的WAV數據,就像是我們常用的winzip和WinRAR那樣。
在無損格式中,目前比較常用的有APE(Monkey"s audio)、FLAC(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兩種。前者擁有更小的比特率,後者則更容易傳播,其區別就是,FLAC可以在傳播中斷後,已傳播的數據就可以直接使用。比如我們下載一首APE格式的音樂,必須等全部數據下載完成後,才能播放,而FLAC則不同,你只下載了1/3,就能先播放這1/3的內容。
看到這裡,我想你已經想到了,WAV文件也是一種編碼格式,那他是不是也是有一定的比特率呢?沒錯,CD標準的WAV文件的比特率是1411kb(44.1khz×16bit×2通道=1411.2kb)而無損壓縮則根據源文件的內容不同,大概是900-1000左右。大家可以自己去計算一下他們的標準大小。
【市場上不同編碼模式的區別】
我們經常看到有些說法,64kb的aac(蘋果公司使用的音頻格式)音質與128kb的MP3音質差不多,但只是MP3一半的大小。包括微軟的wma大小也相對較小,但是為什麼當前主流音頻格式還是mp3呢?
關於這個問題,目前我還沒有專門研究過,但綜合網路上的一些情況,大概有以下幾種吧:
1.
MP3是最早一種在互聯網上流行的音頻編碼標準,人們的行為習慣以及全網支持解碼使它更具優勢。
2.
不同的編碼方式在不同的碼率優勢不同,在192kb-224kb這個範圍內,MP3格式的音質還是有絕對優勢的。
3.
從Napster開始的MP3免費下載網站,到各大隨身聽播放器的支持,使得MP3被廣泛傳播,後續的AAC格式沒有遇上如此大規模的傳播機遇,從而導致十多年都沒有主流化。
PS:AAC其實與MP3來源於同一個標準MPEG,AAC在誕生之初就是作為MP3的繼任者出現的。
另外,來源於網友測試的結果可作為參考,如下:
OGG的優勢範圍:96K以上(OGG)
AAC的優勢範圍:AAC LC應高於(包含)256K AAC HE 48K-96K
Mp3的優勢範圍:192K(包含)以上
WMA的優勢範圍:128K(包含)以下
具體比較請參考網友原文:Mp3、WMA、AAC、OGG音質對比
最後,一些評論中有很好的內容, 貼出來一起看看,呵呵。
【Music Classroom】No.02 淺談唱片類型 已發出,在話題:專輯,EP,單曲的區別是什麼?中有展現,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謝邀。
無損音樂和普通音樂,從音樂格式的區別來說,現在按壓縮方式分為:無損壓縮和有損壓縮。無損壓縮使音頻的儲存變小了,但保留了原始文件的所有信息,在播放上與原始的音樂文件基本沒差別。
無損音樂則是在現有的計算、存儲能力限制下,從音頻內容的採樣,到存儲、編輯、回放等過程,使用的是高水準數字化,無損編輯、存儲,然後高還原回放。
普通音樂通常用的格式有MP3、WMA、OGG等,屬於有損壓縮,音樂的文件比較小,但音質會受影響。
目前常見的無損音樂壓縮格式有以下幾類:
- ALAC:全稱為Apple Lossless Audio Codec,蘋果的無損音頻壓縮編碼格式,壓縮至原先容量的40%至60%左右。
- Ape: 由軟體Monkey"s audio壓製得到,源代碼開放,壓縮率約為原容量的55%。
- FLAC:全稱為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自由無損音頻壓縮編碼,不會破壞任何原有的音頻信息,可以還原音樂光碟音質。
- OptimFROG:由Florin Ghido所開發的無損音頻壓縮程序。
- TAK:Tom"s lossless Audio Kompressor的縮寫,目前來說,支持的軟體比較少。僅有foobar2000與Winamp等幾個音樂播放軟體配合使用插件才能播放。
- TTA:全稱True Audio,自適應預測過濾的無損音頻壓縮,可將數據壓縮至30%左右。
- WavPack:由 David Bryant 開發,其文件的後綴名為.wv。支持多聲道數據流以及非常高的採樣率,壓縮比例也隨源數據的不同而改變,通常介於 30% 到 70% 之間。
- MPEG-4 ALS :音頻無損編碼.
- LPAC: Lossless Predictive Audio Compression的縮寫,無損預測音頻編碼。用無損方式對脈衝編碼調製音頻進行壓縮。
還有一種MAV格式,微軟和IBM共同開發的。未經過壓縮,音質方面不會出現失真的情況,但音頻格式文件很大。
普通人其實也能聽出無損音樂和有損音樂的區別,Ape和MP3,差別還是蠻大的。有些歌曲,如果聽有損格式,一些細節都展現不出來。
以上。
#不請自來系列#
本文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感性介紹」我所聆聽過的音樂格式,二是真·違法亂紀向的介紹下去哪兒下無損
那麼下面進入第一部分,我接觸過的音樂格式
好吧這一節應該說是感性認識,最高票的大神的數據流非常專業,想必我也沒啥再好多說的#喂分明就是因為你不懂這個吧#
先明確一點,無損的音樂和有損的音樂是有差別的,而且一些基本上是雲泥之別,一耳朵的事情
因為這涉及聽感所以基本上跟科學沒啥關係啦所以就談一下感性認識好了...
首先是有損音樂的大頭,XX.mp3
mp3格式,真·人間·巨頭,我可以不負責任地估計下大概目前地球上被聽得最多的隨身音樂格式就是「.mp3」了
mp3格式內部也是十分的分裂,比特率#啊我懶得解釋了反正就是一個越高越好的什麼什麼率#從低的驚人的到320kbps...
聽過的不同比特率一個個說過來...
最低記錄96kbps,是當年懵懂之時聽的一首吉他獨奏曲,Trace Bundy翻彈的Sweet Child O"Mine,這首吉他曲糅合了各種技巧,理論上是很全面的曲子聽起來就像在一條線上而且吉他的泛音部分一股裂開來的感覺...可以想像在這個比特率下如果用到的樂器超過三種那將會是多恐怖的效果...#這個聲音對我來說已經是心理陰影級別的了#
128kbps,代部作品淘寶,啊不對,逃跑計劃的《世界》。當年淘寶還沒紅的時候,當年不知道無損為何物的時候隨手下的,聲音也沒有好多少反正樂器還是拆不開,糊得很...當然後來聽了無損才發現,唉呀媽呀原來這張的錄音質量也不咋地啊,聽聽看「一萬次悲傷」毛川上來糊一臉的"Honey「吧...我那耳機即便人聲靠後還是被嚇了個不輕...#這麼說來這麼低的碼率還起了修飾作用不成?#
192/256kbps(256那個我懷疑是蘋果的無損轉的),代表曲目,nico唱見Lost One的嚎哭(192)和Coldplay的Viva la Vida(256)。Nico唱見那個,燃曲,光聽個爽滿足,認真聽不行,樂器有一定的分離度,但出來的聲音還是硬,難聽#當然唱見的那個錄音質量可能也有很大的影響#;VLV,樂器分離度,有,解析,有,基本沒什麼大毛病了但對於這首曲子來說,氣勢不足,結像力(聲音的展現程度)被無損格式吊打
320kbps,很多冷門專輯,acg專輯,蝦米或網易雲的代表格式,聽過的代表作品,澤野弘之的Kill la Kill原聲OST。基本上來說到了這個級別的mp3已然無功無過,從格式的大小和適用面來說,應該是普通用戶的最佳選擇。不得不說連我自己也時常不能很好地分辨320kbps和無損的差別,比如說澤野這張里,Light your Heart up這種小清新曲目再用力也聽不出和無損的差別,但是到了Blumenkranz這種大場面曲目的時候會感覺無損的氣勢足一點,當然這得聽得特別認真才行我也不確定是不是自己開了腦內音樂效果放大器簡稱腦放。據說聽古典或是大編製時有損極限和無損的區別才會顯得明顯起來...但很遺憾...我古典聽得少不要欺負我...
然後提一下我心目中時代的眼淚wma格式...現在逛音樂軟體找曲子基本找不到這個格式的音樂了...差別...大多數跟mp3格式一個等級...目前已在我的播放器里正式退役
然後我不熟的apple lossless,也就是aac格式,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基本找的都是mp3或無損所以這個就...聽得很少#真當蘋果世界主流?#...代表專輯惘聞的IV...後搖我也只是剛起步,目前的感受是無功無過能接受,比起mp3格式的256(儘管有可能就是aac轉的),可秒#喂這真的不是開腦放嗎#
無損環節開啟,因為我是天生蘋果黑所以不把apple lossless歸入無損#其實還是因為我aac聽得少不能確定到底是什麼級別#
目前無損界的主流,16bit,44.1khz,三大格式ape、flac、wav
別問我這三個格式有什麼區別我聽不出順便我一直認為這仨兒格式能聽出區別的無非是因為看到:
#這是wav格式的比特率和採樣率#
#這是wav格式的比特率和採樣率##這是flac格式的比特率和採樣率#
#這是flac格式的比特率和採樣率##這是某個ape格式的比特率和採樣率##
#這是某個ape格式的比特率和採樣率##開的腦放
就我個人來說我是flac格式的堅定支持者,因為能加專輯封面啊!
當然我個人有點反感ape格式,因為之前幾個假無損失敗案例都是ape格式的,還有ape格式自帶享有」中國特色「減持光環#喂這算啥理由#
#至於怎麼看真假無損#反正就是下個Adobe audition看頻響圖的事情,你說這多煩,聽歌最重要是開心啦,況且很多歌真假無損也聽不出來啊#特指不是拿特別低格式偽裝的無損#
接下來我們基本上就可以告別手機(文件太大以及手機基本不能放),進入真·可怕·無損系列
首先是24bit的音樂,來到這個環節基本上大多數的音樂已經不見了,因為人家不出sacd,但是24bit的音樂吧,要看人品的,因為不知道這是人家拿的真·母帶還是拿16bit擴的,比如說索尼大法的Hi-res...eva的三部新劇場版的那三張...很不錯啦但是也沒有一耳朵覺得,「哇,比普通的無損厲害耶」,至於巨人的兩首op...#渣錄音這件事情不是任何格式的無損能拯救的#;相較之下,艾利和的MQS格式就良心很多,播放器內自帶的五首MQS曲子,可以讓人忘了「這都哪位啊」「這都是些什麼歌啊」這樣的問題安安心心聽下去,可以幹掉一些普通的無損
但是問題是這些超·無損專輯很少...如果你對王菲/蔡琴大媽/Jason Mraz/加州招待所/...有興趣你可以試著搜搜看,其中大多數都能讓你有煥然一新的聽音體驗#至於如何播放稍後再續#
然後是目前新興的DSD格式,曲目更少資源更難找,然後在隨身播放器里還分軟解(轉化成PCM這個基本傳統格式後播放)硬解(直接播放)之分,據說硬解效果更佳(當然因為我買不起硬解DSD的播放器所以只聽過軟解的)
這麼說吧,這個新興格式可以輕鬆的幹掉上文提到的無損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為了更好的去黑Beats我進了蘋果店去聽Studio...聽下來...Beats適合搖滾?適合個毛啊誰告訴你搖滾是轟隆隆的低頻砸下去的啊...爵士?卧槽低頻摔在地上一點都飛不起來了好嗎...然後作死去試古典,DSD格式內置的Vivaldi concerto in D minor opus 4 no.8...我被嚇到了...作為Beats我居然只能聽出結像和高頻的問題...
就這麼說吧,DSD格式讓逼廁都變得不是那麼凄慘了...
當然這個資源...少得簡直...我到現在只找到一張The Mass...
總結下來就是mp3大家請盡情相信網易雲和蝦米的320kbps,那個格式是對手機聽歌最適用的,稍微有點要求(或者強迫症)的可以去試試看無損(再見蘋果用戶),想聽更高格式的...來來來還是上個播放器吧,或者直接上台機發揮最大潛能#喂#
違法亂紀的「如何找音樂」部分稍後再敘
——————————今日高能更新———————————
讓我們回到題主的原問題:在線無損能否實現?
回答,能,當然能,想想看XX音樂盒,想想看充錢的QQ會員...
然後根據本人多年經驗這些無損的格式基本都是無損之恥ape...
不,這不是問題所在
問題所在是題主啊你捫心自問一下:
1,網速靠譜嗎?在線緩衝三四十MB的曲子不是鬧著玩的
2,電腦靠譜嗎?先不說是不是有專門為音樂優化過的電腦但是聽歌時風扇轟轟的貌似也不好受吧
3,無損靠譜嗎?目前這些音樂網站假無損很多啊當然區別大家都不一定聽得出來
4,資源夠多嗎?熱門資源還好說資源冷門的話基本不可能有在線無損
5,最重要的,聽歌態度認真嗎?如果題主屬於邊聽歌還要邊開個網頁到處亂逛,那樣只是聽著玩玩而已,是感受不到無損的美好的
綜上所述,下!
#接下來的內容貌似不合法##請選擇性觀看#
如何下載高品質音源?
1,聽我一句勸,冷門資源請相信蝦米網易雲音樂...那裡東西算齊的而且往往能保證320k...對於冷門資源來說,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如: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的所有磚,這個目前沒有無損源,蝦米已經是極限了#正在考慮入正#
2,無損(16Bit、及少部分24Bit、和要看人品的DSD)
2.1,使用電驢
接下來是作死環節,不得不承認電驢目前的資源的確屬於非常齊全的了。但不能下有什麼用?
此言差矣,能下的
拿菅野洋子的作品合集來說
#網址是這樣的#
#網址是這樣的#加條這個進去,然後之後你所需要的就是一個迅雷會員號了...
加條這個進去,然後之後你所需要的就是一個迅雷會員號了...這樣,電驢就能用了#卧槽#
2.2,音樂論壇,如雜碎(媽蛋你咋罵人咧)/天使動漫(acg資源集中地)
然後你會發現這個論壇需要註冊和積分...
然後你會發現這個論壇需要註冊和積分...然後當初我是關注了雜碎的微信號,然後撈到200多個積分(碎銀子)...理論上已經可以下個沒完了...然後那個微信號也不煩人,目前處於長期躺屍階段233...
acg方面的資源,找一下天使動漫吧...但是有個問題是那邊混積分難度太大...當然啦如果你願意花個五十去開個最高許可權...那就隨便你下了...
哦對了這些東西質量是有保障的,因為大多都來自於網友的自入CD自抓歌曲...
2.3,資源相關貼吧
很簡單的思路,比較適用於acg向音樂和一些風格小眾的東西,基本上吧內搜索可以看到一堆OST或之前的作品,不過目前比較殘忍的是現在在凈網所以波及到了一些資源(純屬躺槍)...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網盤資源分享要設密碼...
推薦幾個貼吧:無損音樂吧,acg音樂吧,相關的動漫主題吧,等
2.4,國外的一個資源站#原來不止我們違法233#
Download Torrents. Fast and Free Torrent Downloads
只要會英文一切好說
2.5,直接百度(針對更高格式)
關鍵詞:DSD,SACD,24Bit,MQS,dff音樂等...
當初我就是用關鍵詞法找到一堆黃色網站的#伺服器在美國啦#
3,入正
對於真愛,對於真·稀有資源...其實還是真愛啦,對於高品質音樂,對於傳世經典...
入正又不會少一塊肉...當然一直入正可能...會少一圈肉...
#入正之路真是道阻且長啊##咱慢慢來吧#
#入正之路真是道阻且長啊##咱慢慢來吧#推薦一下萌購代購...雖然那裡的價格跟日元匯率基本沒啥關係但是還是比某寶良心很多的
最後的問題,如何聽?
好不容易弄來資源,發現人家的資源都是一整張CD的整軌和一個CUE格式的東西#真幫忙分好軌的良心不多啊#
那麼你可能需要一個稍微專業點的音樂播放器
那不妨來看看Foobar2000吧(別跟我說Jriver那個我用不來...)
#聲音方面比起XX音樂盒子之類的要靠譜很多#
#聲音方面比起XX音樂盒子之類的要靠譜很多#不不不聲音不是關鍵關鍵是這東西可以打開CUE格式的分軌文件然後把你下的曲子拆成一首首的歌
然後右鍵選中歌曲轉換一下格式就可以使了
然後蘋果用戶們可以試試看Rockbox,無他,畢竟apple lossless不是世界主流,能多聽點別的格式也是好的
當然itunes也還不錯啦╮( ̄▽ ̄)╭
接下來弄好歌曲,強迫症福利系列,貼封面,編輯歌曲信息:
Mp3tag
#此時蝦米的專輯封面和齊全的歌曲信息的優越性就體現出來了#
#在旁邊這裡填信息然後保存##真·強迫症大可以填滿所有空#
#在旁邊這裡填信息然後保存##真·強迫症大可以填滿所有空#那麼入了正版CD想隨身聽怎麼辦?
自己抓軌唄!
網路上最常見的EAC抓軌
完成一些初級的設置之後就可以把自己的CD做成資源,啊不對是做成無損音樂了!
抓軌教程請看:用一首歌的時間教你用EAC~安裝到發布
#順便抓軌技術不同音質會有區別這個說法是我們目前接觸不到的玄學範疇#
OK,完
最後抒情:這個答案從本質上來說非常政治不正確,目前的我真的還做不到不去下載...這裡我不得不贊同一個絕望的論調,HiFi...沒錢玩NMB...
但是只要知道現在的我樂在其中,那就好了是不?
#順便如果覺得有幫助的話點感謝吧,沒什麼好贊的硬貨#
說明這個問題要先說明一下什麼是無損...
所謂絕對無損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因為電腦文件不管是音頻還是圖片或者是視頻,都是由點構成的。
圖片最小單位是像素,視頻通常每秒是24幀。同樣的,音頻格式也是有許多聲音信息點組成,之所以聽起來很連貫,是因為記錄點的密集程度超過了人耳能分辨的程度。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現在的視網膜屏,就是採用非常密集的點排列,每個像素點都非常小且一個挨著一個,讓眼睛很難分辨單個的點。當然,如果用放大鏡就能看到每個像素點的情況了。當聲音的點密集程度超過人耳能分辨的情況,你也就認為聽到的是連貫的聲音信號了。(這裡只是為了說明數字信號的點和現實中的不同,所以舉例可能不是特別嚴謹,但能讓文字變得更加易懂)
就像我們能很清楚的分辨出1080P比720P的圖像看上去更清晰,就是因為1080P的影片的像素更多,精度更高。當然,現在還有4K電視,擁有更精細的圖像。(播放未經過有損壓縮的原始解析度的圖像為前提,若用4K電視看DVD是不會對畫質有提升的)
同理聲音的採樣精度越高,聲音質量也就越高。
........................................................................................................
之前已經了解到,電腦的音頻也好視頻也好圖像也好,都是離散的點構成,嚴格意義來說,都是有損的信息採集。只是採集密度越高就越接近真實而已。那麼無損格式則是在一個規格範圍內的說法,所謂的無損,只是相對的一種說法,所以電腦音頻、圖像信號是沒有絕對無損的。
例如一張1920X1080解析度的圖像,橫向有1920個像素,縱向有1080個像素組合而成。無損格式則是忠實記錄這245.76萬個像素點,當你用電腦查看這張圖片的時候,顯示器會忠實還原每個點的色彩,形成一副完整的圖像,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說這張圖是一張無損格式的,例如BMP、TIF、GIF等圖像格式都是無損,。而有損壓縮格式則是通過一種演算法,將這245.76萬個像素點刪除一部分(根據壓縮率來看,例如JPG在PS里有12個等級,等級數字越低,圖像壓縮度越高但圖像質量越差),刪除的那部分信息當然就丟失了,找不回來了,然而,一張被壓縮過的圖像並不會因為部分信息被刪除了而看上去比以前解析度更小。例如一張1000X1000的BMP無損格式圖片壓縮成JPG,其解析度仍然是1000X1000。
為什麼呢?
這裡又要提到一個概念,就是「插值「。JPG雖然丟掉(實際上壓縮格式在」丟掉「一些信息的時候是有針對性的進行過選擇的,例如JPG就是丟掉人眼不易察覺的部分,而MP3則是丟掉聲音中不易被察覺的部分)了很多採樣信息,但在還原圖像的時候會通過一種運算,將之前丟掉的信息重新」算「出來,然而算出來的信息畢竟不是原來的信息,因此,只能接近原始圖像而無法完整還原原始圖像。
..
以上兩張圖片分別是放大300%後的有損壓縮格式和無損格式的對比截圖。能很清晰的看到第一張有損壓縮圖片,在000圖像的周圍出現了不規則的雜色,而無損格式放大後的像素點是乾淨清晰的。我們看到的那些雜色,就是插值演算法的傑作。在多數時候,只要壓縮比不要太高,人眼是很難分辨出來高規格JPG和無損BMP格式的差異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無法分辨CD和MP3差別的原因。很多高品質的MP3和CD音質在一般音頻播放系統前,差異本來就很小。
接下來說一下什麼叫無損壓縮。之前我提到過有損壓縮,實際就是優先丟掉一部分人們不易察覺的信息,之後通過插值還原出接近原始文件的方式。然而,同樣是壓縮,無損壓縮是如何做到又能壓縮文件格式又不會丟失信息的。
這裡說到一個常見的文件格式「rar「壓縮包,大家都知道文件可以打包成rar,不僅可以把多個文件打包在一起,同時還可以有效減小文件大小。這就是無損壓縮最常見的軟體。rar文件並不會造成圖像質量變差,程序變的不可用(除非壓縮包文件損壞)。原理是什麼?
複雜的壓縮原理我說不清楚,但我能以一個簡單的比方說明問題:
1、2、3、4、5、6、7、8、9、10
我也可以換一種寫法:1到10
以上兩種方式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然而算式的複雜程度和位元組數量卻是很明顯的區別。第一種寫法很長,但把每個信息都記錄進去了,而第二種寫法簡單,但展開後我們能得到與第一種寫法完全相同的數列。這種把複雜且容易歸納的位元組變成更剪短的方式,就是一種無損壓縮。雖然第二種只用了4個字元,而含義與第一種10個字元完全相同。
如果用上面字元序列去解釋什麼是有損壓縮,那有損壓縮記錄下的數據可能是這樣的
1、3、5、7、9。不是還差5個信息么?有損壓縮會丟掉這些信息以達到數據量變少,等到還原為原文件的時候,通過插值演算法,有損格式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
1、1.8、3、3.5、4、4.7、5、5.2、6、6.8、7、7.5、8、8.4、9、9.5、9.9
通過插值演算法,在丟掉的信息中努力找回原來丟掉的信息,然而因為信息已經丟掉了,所以只能找一個近似的值來代替,使得數列保持完整,結果總是有一定的偏差。當然,對無損壓縮的舉例不是特別嚴謹,但之前說了,這個帖子就是為了說清楚而已,若說的太專業,可能說了也白說,每人能看懂。
聲音也是由許多離散的點串聯起來的信息,同圖像類似。有損音頻的壓縮方式同樣是在這些信息點中,有針對性的將人耳不易察覺的信息根據壓縮比率優先刪除。例如人耳對16KHZ以上的高頻信號已經不敏感了,所以MP3會大量的刪除這個頻段以上的信息,以達到縮小文件格式的目的。
那麼有損壓縮和無損壓縮差異到底有多大?這要看無損壓縮格式的壓縮比是多少。MP3的壓縮比有32kbps也有320kbps,就如同JPG格式有0-12個壓縮等級一樣。壓縮比越高,你得到的音質就越差,而經過個人的觀察來說。多數人根本無法分辨320kbps的MP3和1411kbps的CD音質有什麼差異。正如同很多人其實無法分辨壓縮等級為12高精度的JPG和原來BMP有任何區別。
有損壓縮的出現是為了方便網路傳送,特別在以前網路還在512kbps的時代,很難想像在這種網速下傳輸無損音頻會讓人等的有多麼抓狂。現在49個答案,前面的答案都掃了一眼,高票答案仔細閱讀了一下,沒有一個答案答到點子上了的。
有損壓縮,現在主要分為兩大類,從設計目標,滿足的需求,設計思路,都有很大的差異。
1. 感覺編碼(聲音編碼)
著名的mp3,acc就屬於這一類。他們有一樣的設計目標和設計模型。
目標:編碼20-20k這個可聞頻段的聲音內容,在低比特率上盡量接近無損音質
設計模型:基於人類聽覺門限和聲音屏蔽的編碼。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僅僅是丟棄了20-20k頻率以外的數據+霍夫曼編碼。
什麼是聽覺門限?
一個聲波,不是說在20-20k這個頻率範圍內你就能聽到的。它還得有足夠的聲強(單位是大家熟悉的 分貝),你才能能聽到。不同頻率的聲波,需要的聲強級別是不同的,如下圖。圖中黑線下的聲波,即使頻率在20-20k這個範圍,但是聲強不夠,你也是聽不到嗒。
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丟掉那些明顯聽不見的東西。
接著,什麼又是遮蔽?
「音量」較大的聲音又會讓你聽不到較小的聲音(聯想一下自己在酒吧,ktv說話的體驗)。原因是,較高聲強的聲波提高了你當時的聽覺門限,這個門限叫做遮蔽門限。於是,你發現,又有數據可以扔掉了。
比特分配。
壓縮演算法,具體到單次壓縮,都有一個目標比特率,換句話說,就是單位時間的音頻數據能用的比特數。比特是有限的,就涉及到了比特的分配問題。分配策略可以是這樣的:對原始音頻數據做頻譜分析,1)首先分配給可聞的部分,如果比特數還有冗餘,再分配給不可聞部分(結果來看,普通音樂,320k 的mp3有很多比特都分配給了不可聞部分,所以,你懂嗒,如何看待能聽出差別的同學);2)如果比特數連可聞部分都不夠,就要優先保證人耳敏感的範圍(上圖,可聞聲壓越低,說明越敏感)
科普,聲波的構成:
音樂,是一個多個正弦波組成的複雜諧波。但是,傅立葉大爺(如雷灌耳吧)證明了,任何諧波都可以分解成有限的標準正弦波於單獨的係數相乘的和(數學表達式叫做傅立葉級數),而且給出轉換公式。就是說,一個單獨的聲音音波,是一個較低頻率的基波確定音高,同時多個倍數與基波頻率的波描述音色。基波振幅確定聲強。它們組成在一起就是一個聲音的諧波。而音樂,又是多個這種諧波混在一起的諧波。我們就是要把這個複雜諧波變換成多個標準波形,然後幹掉沒必要的部分~
到這裡,大家基本懂了MP3 和acc等感覺編碼器的基礎了,也大概懂了哪些東西被丟了吧~
大家還知道amr這種打電話用的音頻格式吧,這是另一種思路的編碼方式了,語音編碼。手機木電了,以後再寫…
ps,上圖出自神作《數字音頻技術》大神們是連水電火電都能聽出來的。。。。
火電就能聽出哪的煤了。
對,真正會聽的,是能聽出來的。陝西煤發的電聽音樂有一種滄桑的味道。山西煤質樸,內蒙古煤豪放,吉林煤冷冽,如果是遼寧煤炭,嗯,就算是莫扎特的曲子,也能聽出趙本山的味道。
當然更有甚者,能聽出電站那邊潮起潮落。。。。
你喜歡家裡聽自己兩百萬的Hi-End系統上播放的馬勒和布魯克納。你聽音室里的唱片的總價能買三輛賓士,你用十三種工具調整自己唱機唱臂的位置,你告訴朋友,玩音響最關鍵的不是音源,也不是音箱,而是電:水電偏冷,火電偏暖,核電偏硬,你只用來自新疆阿克蘇的風電,寬鬆醇厚。
要我說有些人都太不講究,我在家聽音樂,都是用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
大西安故名長安,北緯34度的陽光充滿了生命力,早起一杯雲南小種,細心研磨,56度下肚,配上一盤上好的炸饃片,饅頭要隔夜,油一定要五月份的漢中菜籽油,175度下鍋三分鐘,多一秒硬,少一秒軟。焚上一爐越南沉香,更衣,沐浴!從南海小葉紫檀的書架上小心取下鮑勃迪倫1962年在哥倫比亞公司錄製的同名專輯,打開電源,靜靜等待10點的暖陽,那種溫和無以倫比。就像20歲的玉口,珠圓玉潤,18歲的玉門,唇齒留香。
正午1點的太陽,照在6月的長安城,像一把刀,更像一團火。這時來一首半壁江山的花火是再好不過的了。而這個時代的音樂,商業味道太濃重,為了中和這種感覺,我特意在前南斯拉夫淘了一塊8M的硬碟,把花火燒進去,只有一首!什麼,你說裝不下?我只聽192kbps的,別問為什麼,顆粒感!
半壁江山那種滄桑的嗓音配合長安城正午41度夾角的陽光,完美!
時間好快,178遍循環花火,時間已然到了6點,擦乾眼淚,從肛裂到綿軟的情緒中抽離。是時候聽聽慢動作了,我左手一個慢動作拿出限量版24K金盤,右手慢動作進倉,一氣呵成,6點的太陽,和煦溫暖,入口柔,一線喉。佐以鳳翔辣子岐山醋,寶雞的擀麵皮有了義大利那不勒斯的風味,拿起手中的高穗看看窗外,人生也不過如此!
當然無損音樂什麼的都沒意思,玩音響最後就是玩電源!是嗎?!我覺得那太小兒科 了,在此不得不大聲疾呼:玩音響最後其實就是玩電網!到這一步才算有點境界!
如果你使用六千公里長的電源線,你也許能聽到電磁波在這漫長的旅行中孤獨的嘆息。
1)竊以為,用火電的力度大點,聲音偏暖;用水電的聲底偏冷,但解析力很高。水電中,以葛州壩的電音色最好,火電中以北侖電廠的電音質最好,因為燒的無煙煤的比例最高。
2)同一套器材,晚上8點到10點的時候音色就感覺有點偏冷,晚上11點之後聲音明顯偏暖,後來才發現高峰電用的是外省的水電低谷電以本地火電為主鐵證如山!
3)風力發的電層次感很差,聽感朦朧,聽柴可夫斯基的A大調B小調,音場明顯收縮,小提琴部都混在一起。
4)風力發電的單機功率在500w以下的音色都偏薄。電是三相和兩相對音色的影響關係不大,關鍵是平衡感,三相電播放大編製的交響樂陣腳明顯比兩相的要穩!核電適合播放《終結者》之類的大片伴音。但遺憾水、火、風、核電都並在了國家電網上了,所以放什麼聲音都是混論一片!
5)有位燒友為此從上海搬家到廣州,聲音好很多,因為南方電網以大亞灣核電和兩廣水電為主,音響既有力度
,又比較清澈,最近準備投資建設獨立不併網的雅魯藏布江水電站,高山雪原的天水,將使音響脫胎換骨,但可研報告遭到印度的反對。
6)太陽能發電,有何不同?聲音偏向溫暖,不冷,但是有點薄。
7)不久前,我一位朋友,國內最資深的耳機發燒友,一日試聽鐵三角AT-HA25D耳放配 AD2000耳機,聽著聽著突然摘下耳機說「今天沒法聽了,一定是水電站的水位又漲了」, 令在場其他燒友目瞪口呆!第二天果然報道山洪爆發,小豐滿水電站水庫水位暴漲,達到1953年來最高水位!要知道遼寧電網只有1%的電力來自小豐滿!
真正資深的發燒友不用交流電源,因為整流濾波過程中產生的噪音會使人腦震蕩,必須用電池供電。而且不能用充電電池,因為充電過程中積累了電網波動帶來的電壓起伏,還有電網諧波會在充電過程中使電解液活性增大,影響放電效果。所以用充電電池聽音,雖然低音和中音尚可,但高音有些刺耳,不能聽音樂,只能聽趙本山的小品,而且只能是和范偉合作的那幾個。
能用的只有乾電池,由於乾電池特性稍乾澀,高音不亮,一般都配以水浴加熱,一般至87.35度最好。而且乾電池體功率越大越好,放音是聲音飽滿雄渾。骨灰級的發燒友都是訂做乾電池,用得最多的,直徑200多毫米,高300多毫米。
後來電池廠家把生產電池的模具,報廢后賣給了水桶廠。黑心水桶廠用這套做電池的模具開發了一種新型水桶,容量5加侖,就是我們現在用的桶裝水的水桶。這套模具原來是做電池的,有汞污染,所以桶裝水喝起來都有一股水銀味。
最大號的乾電池直接參照原油桶規格,近160升的大傢伙,20隻串聯在一起,放1812的時候,連各國的偵查衛星紛紛報警。美國那次的軍用衛星掉下來,還裝模作樣的用導彈打了一下,是為了掩人耳目。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有2個發燒友同時放1812,而且都是用的頂級電池,炮聲太大,震的。由於發燒友規模越來越大,大號乾電池需求量大增,裝原油的桶生產不過來,導致油價暴漲。很多人不明就裡,以為缺油,實際上是缺桶。忍不住要給點建議
:1、要在電廠旁邊建聽音室,用廠變出來的電。因為經過幾次升壓降壓和長長的輸電線路,干擾太大。有條件的話,封母和廠變都用單晶銅。 2、如果火電要分清楚電廠用哪個廠的機組。上海的用西門子的機型,用風總的話說是撲面而來的德國味,聽德奧體系的作品肯定沒錯。哈爾濱和東方的用日本機,蘿蔔味重。還有的電廠很不厚道,不照顧音響發燒友的耳朵,竟然用哈爾濱的鍋爐配上海的汽機,擾亂聽覺效果。至於煤質也是相當重要的,劣質煤會嚴重影響頻率的一致性。 3、至於說核電適合放終結者,完全是扯淡!核電的蒸汽溫度和壓力都遠低於火電,哪有火電的激情澎湃的力量!還有,除了秦山核電以外,現在運行的和在建的核電機組全是法國機。所以核電應該適合聽人聲和室內樂。看不懂,不怪你!那是因為沒有玩過HIFI音響!
我家一親戚從廣州遷到北京,他說寧願用略微帶點二氧化硫味道的火電,也不願用核電,作出的飯有微量輻射。
而且他還發現,在廣州用核電煲的湯,味道總是偏苦,原因就是微量核輻射破壞了營養所致,孩子長期喝這種湯,面黃肌瘦。
而到北京後,用火電煲湯,味道就好多了,營養沒有被破壞,兒子也愛喝,不到兩個月,面色紅潤了。
今天帶上耳機發現左耳朵沒聲音了 仔細檢查後原來虛驚一場, 還好只是耳朵聾了!
(該答案整理自步行街與知乎)
看到一堆還在談APE的,我們的美女笑了,只有國內在扯著玩意,這都什麼年代了。
APE耗電、解碼慢、容錯及糾錯能力差,早期不開源。在國際上,早被FLAC及WV給幹掉了。
----------------------------------------------------以下正式回復----------------------------------------------------------------------
無損壓縮與有損壓縮的區別:無損壓縮能完全還原音頻原本的所有數據,有損壓縮則不能。
目前哪個線上音樂平台能做到真正的無損:沒有。QQ綠鑽我遇過假無損,用來忽悠小白用戶的RMB是沒有問題的。若有質疑,請自行使用Adobe audition或者spek檢測。
線上音樂平台聽無損和非無損的區別是什麼,能否讓普通人感知到無損音樂的美妙之處:如果是說體驗128k碼率的mp3與無損的區別,那很簡單,一個幾百塊的塞子就可以聽出區別;如果是說320k碼率的mp3與無損音樂的區別,那恐怕有難度,我曾用3k的塞子跟3k的隨身聽這套隨身系統來做對比,無法區別開來。但是,如果是普通音頻與sacd或者vinyl這類高規格音頻的對比,那區分出來也是比較容易,它們的音頻特質不一樣。當然,一般玩無損的玩的是台式桌面系統,目前讓我滿意的是2w+的系統。一個2-3k的大耳機,一個1w+的dac,一個5-10k的耳放。
總結:在線音樂不需要追求無損,320k碼率的mp3足矣。目前的業界良心是網易雲音樂,逼格高點可以去豆瓣fm、jing.fm。蝦米自從賣給阿里後,連個客服都沒了,爛掉了,我報過蝦米app的一個bug給蝦米客服,郵箱跟QQ客服n天沒人回復。然後,再見蝦米,網易雲我來了。網易肯砸錢在正版音樂這塊,未來正版音樂付費是一個趨勢,我非常贊成這種土豪公司來搞這塊,我目前是受益者。
最後,希望大家多支持正版音樂,我本人是支持者之一。上次去聽@宋冬野的音樂會,他說了一句讓我感到辛酸的話兒: 「出專輯賺不了幾個子兒,就來巡演唄。」這胖子兢兢業業做音樂,做出的東西也不錯,結果不該如此。對於自己喜好的歌手,省一頓飯錢,買一張專輯也沒什麼,只是有這樣意識的人還是太少了。
看知乎的常規回答都要加上幾個字兒避嫌。利益相關:網易雲音樂用戶,宋胖子聽眾。
沒有絕對的無損,只有相對的接近。
在維也納大廳里,你站的位置不同,可能都導致你耳朵聽到的聲音不同。
而當你帶著耳機坐在電腦前聽所謂的無損有損,mp3,aac,flac等等,你就在聽一種一成不變的錄音,更別提那種現場的氛圍和意境了。
試問,你站在黃河壺口瀑布,耳朵里傳來喧囂的水聲,陣陣水霧迎面襲來,滾滾河水奔騰而去的感覺和在顯示器上看黃河壺口的視頻的感覺,兩者感覺是否相同,後者是否可以稱為無損?
而聲音一旦被數字化,基本上就取決於錄製時的質量,一首音樂的質量(不管是否動聽,只是看是否接近現場原聲的量化值),取決於錄音設備。
錄音有幾個參數,採樣通道,採樣率,採樣深度,諸位可以百度一下其含義。
即便是7通道,44100hz的採樣頻率,32位的採樣深度,照樣無法表達和還原出現場的那種感覺。
然而無損可能是這樣一種定義,在現有的技術水平允許下,再往上提升參數,人類感官無法區分出來,也就可以稱為無損吧。就好比你看電影每一秒鐘只看到了24張圖片,給你48幀肉眼和大腦還是無法區分。
最後說一下,這個世界是連續的線性的不可劃分的。人類的拍照,錄音,錄影等技術試圖留下某段時光,就好比在滾滾長江中取一瓢水。
就目前互聯網音樂而言,門戶網站的音樂付費服務都提供部分『高品質』音樂下載。網易雲音樂號稱『囊括百萬首320Kbps超品質音樂,你在用手機聽歌時, 也能感受到CD音質,更能免費離線收聽』,不太可能全是無損,還是要檢驗文件頻譜圖的;QQ音樂客戶端提供各種不同檔次的『高品質』音樂下載:SQ標識的無損音樂(flac或ape),HQ標識的高品質音樂,以及標準音質,印象中SQ每周最多下載200首,每月也只有幾百首的下載許可權(具體數量不記得,當然這也和綠鑽等級有關)。而蝦米這種打著維護版權卻#%¥的無良網站,鑒於曲庫數量巨大,更新速度極快,還是暫時忍受其付費服務吧。
門戶網站音樂服務的唯一優勢就是曲目更新快,但不能保證全部音樂都是真正CD抓軌,也不能照顧小眾音樂愛好者的需求。
全無損的音樂下載站點基本就只有PT站點了。我在使用的是open.CD,站點所有下載均為wav或flac的無損文件,有嚴格的做種制度,站內秩序良好,國內音樂pt站點首推。國外的綜合型音樂pt站點如what.CD、waffles.fm等都不對外開放註冊,每次在what.CD的首頁徘徊,把那段話讀了一遍又一遍,心裡各種痒痒:You"ve stumbled upon a door where your mind is the key. There are none who will lend you guidance; these trials are yours to conquer alone. Entering here will take more than mere logic and strategy, but the criteria are just as hidden as what they reveal. Find yourself, and you will find the very thing hidden behind this page. Beyond here is something like a utopia?—?beyond here is What.CD.
很難成為註冊用戶,而且即便註冊成功,站內規則也極度變態,沒有足夠精力的小水管只有被ban號(據說已支持NAS,光網用戶福音)。其他類型的音樂pt站點請自行搜索選擇。
(bonus: to explore more, try "SoundCloud" or "Bandcamp")
冒昧回答一下。
嚴格的說數字音樂都是有損的,真無損請聽黑膠唱片。
什麼是黑膠唱片?勇闖奪命島里凱奇那的那個大盒子,裡面就是Beatles的黑膠唱片。
用CD做標準吧。那CD的標準是什麼呢?
我見過的比較多的是
44100Hz * 16bit * 2ch = 1411200bps
相信我,這個音質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人了。
翻錄成無損的wav格式後,它太大了,不方便傳輸,必須壓縮一下。壓縮又有兩種選擇,有損的和無損的。
無損壓縮就好比買個真空袋用來裝衣服,裝進去,抽干空氣,體積變小了很多。到了地方打開袋子,衣服還是衣服,沒什麼變化。這就是無損壓縮。
有損壓縮就好比買了一堆西紅柿,壓扁做成番茄醬,裝在罐子里慢慢吃。雖然味道變了點,但可以很方便地送給鄰居送給老爸老媽送給樓下的小蘿莉小正太。這就是有損壓縮。
一言以蔽之,有損壓縮不可以完整恢復原始信息,無損壓縮可以。
最後回答聽起來有什麼不同。這件事比較主觀,我見過高喊「128kbps以上毫無差別」的,也見過偷偷說「320kbps簡直不能聽」的。這件事隨各人體質,器材質量,播放器質量不同的。
但是絕大多數人是能聽出來128kbps和320kbps的差別的,是能聽出來兩三百的AKG鐵三角森海塞爾和天橋上三塊錢一副的原裝蘋果耳機的差別的,是能聽出來索尼Walkman和99元mp3的差別的。
至於動不動就拿奧菲斯說事的土豪們,友乎?
有損無損只是針對壓縮演算法來說的,無損壓縮一首歌差不多就有一張aac專輯那麼大了。線上音樂裡面目前我還不知道有提供無損的。要聽出好壞,你得搞套專業的設備,解碼耳放耳機,上千是肯定的。一般人感受不到的,我很多朋友都覺得沒什麼區別,你要ta感受的話最好給ta洗腦,灌輸三頻,聲場,空氣感什麼的,然後ta可能會覺得是有不一樣。
類似於圖片的壓縮,bmp,raw是無無損壓縮,jpg,png是有損壓縮,但是一般人也看不出有什麼區別,而且拍的時候用什麼相機也很關鍵,手機拍出來再無損也沒單反拍出來有損壓縮的好。只要不要壓縮的太厲害,用非專業手段已經無法區別它們的好壞了。
音樂的話,wav,ape,flac是常見的無損格式,mp3,aac等是有損壓縮的,無損的比特率在1000kbps左右mp3,aac一般192~320kbps,其實192就很好了,一般人應該聽不出來了。而且錄音設備非常關鍵,手機錄下來再無損也不行。
個人覺得網易雲音樂都是320的很良心。
音源正確一切都好說。
現在dsd》Flac》aac》已經死亡的mp3
國內音樂超市網平台的播放器其實更注意吸引你花錢和留下好口碑並沒有專註在提升音質上。此類平台包含 QQ、網易雲、蝦米、酷狗、酷我等。他們只是讓你的娛樂(聽音樂)方式更加方便,當然會收取費用。
如果僅在這些播放器播放,其實不用管無損不無損。因為它們本來的價值就是要讓你掏錢。你不花錢很多歌連聽的機會都沒有。
無損音樂和有損有差別,前提是同一種音源轉換的音頻文件。無損缺點是占存儲空間,有損的則節約了至少2/3的空間獲得4/5的體驗。
如果不對聽音樂太較真,其實隨意聽聽就可以了。像Apple music,10元/月隨意聽但沒法在其它播放器使用。本身音質還可以。而且省去很多尋找的麻煩。
如果聽到動心的,買張正版專輯支持一下。那是現在最好的音源。
以上。
比較有損無損的音質是和器材相關的,一兩百的耳機,就別談無損了,把解碼器、耳放、耳機都整全了再比較有損無損吧
無損壓縮
簡單表述一下無損壓縮可以類比彈性形變,相比原始被壓縮的東西,是可以還原成原樣的。而且因為彈性形變的形變範圍比較小,所以被壓縮的東西和原有的東西也就還是差不多的。
有損壓縮
則可以類比範性形變,有損壓縮就相當於將原始的東西壓縮到了不能恢復原樣的程度,而且因為範性形變是在彈性形變之外的,所以壓縮後相比原有的東西就感覺有一些差別了。
當然,這放在彈簧這類東西上,產生的一些變化是直觀可見的。然而人耳的敏銳程度卻不能很容易分辨壓縮前和壓縮後的音頻的區別,尤其是無損壓縮後的音頻更是不容易和原始音頻分辨。
對與題主本身,有一種雙盲測試叫做 ABX test,就是為了避免主觀偏見的一種測試。
首先你需要聽一段無損壓縮的音頻 A,然後聽一段有損壓縮音頻 B(或者反過來,總之你不知道你聽到的是什麼)
然後聽完之後,將這兩組音頻隨機打亂播放(為 X 音頻),你來選擇你聽到的音頻是來自於你聽到的 A 還是 B。
這樣能比較有效的測試一下你對於壓縮損失的靈敏程度,當然也有很多弊端,因為即使是同樣的壓縮演算法,在不同的音頻上的折損也是天壤之別,有些可能你能聽到很明顯的差異,有些則不能。
要想自己做這種測試可以選擇 Mac 平台下的:ABX test on Mac App Store亦或是在 Windows 平台選擇 Foobar 播放器以及
亦或是在 Windows 平台選擇 Foobar 播放器以及 ABX Comparator 插件
音頻包可以在這裡下載:Lossless vs 128kbps mp3 vs 320kbps mp3 blind test
但是測試其實意義不大。
且聽我接著說,現在國內還沒有任何流媒體平台能提供完整的正版的無損壓縮音頻在線試聽。包括蝦米以及網易雲還有 QQ 音樂的很多無損音頻在線試聽也都是網路上一些人壓縮的無損壓縮文件被收入到了他們的庫里。網路上的很多無損壓縮好壞參半,有很多是線性 PCM 的有損壓縮轉的無損壓縮的偽無損壓縮。
網路流媒體對於音樂版權方面做得最好的應該算是 Spotify,會將自己收入的七成給唱片公司。可以選擇 96Kbps 或者 160 Kbps 或者 320 Kbps,需要自己設定。
國內對於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也就是網易雲,QQ 音樂,還有蝦米。
其實說白了,流行音樂根本不必過分追求無損,你聽到的根本不是原始錄音,而是被添加過各種 compressor, Equalizer,reverb 等等調整來使得原始錄音變好聽了之後的東西,Mastering 之後的音頻基本和原始錄音已經千差萬別了。
所以,追求無損壓縮還不如追求一下正版音樂,很多個人壓制的無損或者有損壓縮音樂都因為軟體和設備的限制可能會有瑕疵,但是 iTunes 商店售賣或者正版流媒體音樂提供商提供的音頻都相對有保證,尤其不會出現有損轉換無損的這種音頻。
如果追求音質,大可以買 CD 或者 LP 自己聽,或者 Rip 成 wav(自己 Rip 是合法的)。
聽 Popular Music,網路流媒體的音質足矣,如果及極其依賴 Art Music,想必你應該不會滿足於數字音頻。線上哪家都做不到.....伺服器受不了,文件質量在哪兒擺著呢....
通俗點說,現在的無損音樂也不是完全無損,音樂只要是經過壓縮,都會有損失
通常來說是指碼率,128是線上通用,320就是有損里極致的了
大於320碼率的統稱為無損,當然這個是可以造假的,那128去轉一個無損的FLAC,很多年前的百度音樂下載就這麼干過
檢驗方法很簡單,去看頻譜,無損變有損,主要是減小質量,壓縮過程中,尤其是高音頻譜的部分,丟失會非常嚴重,FB2000去下個插件就能看
普通人也是能感受的,多聽就行
但是說明一點,整天拿倆耳塞,路上聽歌的人,想聽出區別,別做夢了,耳朵早退化了,被噪音污染了(傷害聽力的事情可以單開一個帖子討論,反正經年累月的聽絕對是不可逆的損傷聽力,一年之內的可以修復)
經過訓練的耳朵,是可以辨別輕微的赫茲的區別,去找個拉樂隊的好的弦樂樂手,獨奏440Hz,樂隊442Hz,都是標準A,調音的時候耳朵可以調出來(絕對不需要調音器,當然我自己就必須行)
再說一句題外話,調音器不是一定準,最標準的440Hz是固定電話,剛拿起來的空盲音,絕對不偏差
音樂里,主要去聽高音的虛實性和穩定性,交響樂比較好辨別,尤其是短笛,不要太多配器,非要聽馬刀舞曲什麼的啊當我沒說,非要去聽HZ就更當我沒說
人聲的話,研究不是太深,但是聽陳綺貞是聽不出來的,林憶蓮應該是可以(我記得我試驗過,穩定性和音域,壓縮過之後,音域跨的八度不是標準的Hz翻倍)
PS:Hz=赫茲,HZ=寂寞哥,恩 我是寂寞黑
有空再補,老大眼皮底下不敢多答!
對於普通人的聽覺來說,沒啥區別
對於普通人的聽覺來說,沒啥區別
聽金屬樂感覺明顯
無損的能感受到吉他失真顆粒度及亮度,撥片撥弦刮擦也能感覺得到
貝斯和鼓能感覺到強弱區別
320K的吉他能感覺高頻被削掉了,亮度不夠,音色比無損的要暗一點
低頻差別不大
代表曲目 Slipknot-Psychosocial
用的還是K420
兩三百的電腦音箱也能感覺到區別
可能是我吉他玩的多,這方面比較敏感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