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希特勒?


任何歷史人物的評價必須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文化因素、當事人的成長環境。
另外,我在回答另一個問題的時候已經被扣上德棍中二的「響亮」稱號了。但我的目標只是想還原一個真實的希特勒。

首先,不得不說評價希特勒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容易引起爭議的事情。人們做任何事情背後都有感情因素在裡面的。當一個人看書、讀史的時候,心中自然而然會產生不同的傾向性,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一套價值觀。



對,就是這個小男孩最後成長為了惡魔

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夠僅僅以現代人的視角、價值觀或者結果來評判,而應該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和背景來評價。歷史的微妙之處就在於,由於各種因素,或許是史實的扭曲、或者因為當時歷史事件以及輿論宣傳與事實的錯位導致有些人物的的真實面貌與我們相去甚遠。

像李鴻章、蔣介石、汪精衛這些歷史人物在人們的不斷爭論下,其歷史鏡像已經不斷清晰。但像袁世凱的歷史評價、宋教仁的歷史重要性甚至包括孫中山的一些行為還是如霧裡看花,不得其要,極具爭議。

像很多知友說的,希特勒是大惡魔、大獨裁者,對嗎?完全正確。又有知友說,如果希特勒1939年死了或者意外去世了,那他是德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人物。對嗎?完全有道理。但我認為,這些評價只是截取了一個歷史片段,有些是使用了一刀切的價值觀來評判,沒有展示一副全景,讓人們一窺全貌,豁然又透徹。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來看。宏觀在於文化和歷史環境;微觀在於個人命運,最終歷史命運和個人命運相交匯,產生了一個歷史中的人物鏡像。任何人的一生都是歷史命運和個人命運的交集。

尼採的那個超人

一、希特勒的產生深深地根植於德國的文化土壤。
希特勒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背後站著無數塑造德意志文化的文化巨擘,他背後站著黑格爾,站著尼采,站著瓦格納,以及無數被他們思想影響的、有著相同思想和價值觀的保守派、軍官團和普通德國民眾。

什麼樣的文化孕育什麼樣的人。以前我也曾有這樣一個幼稚的想法,像太祖這麼逆天的人物,打下天下來以後為什麼不憑藉其巨大影響力搞個真正的民主改革,然後隱居山林,然後我國在政治體制改革上少走上一百年彎路,他則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多麼完美?

這樣的想法其實完全割裂了人物與歷史的聯繫,更割裂了人物行為和思想的一貫性。就像我在另一個問題希特勒如果不進攻俄國會怎麼樣?雙方會保持合作關係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中的回答,個人的行為和命運是一貫的,是始終的。如果太祖按我們認為的做法做,就不是太祖了,也走不了那麼遠。他既然走了那麼遠,就得一直按其一貫性走下去。

將希特勒的出現上升到西方文化邏輯推演的高度的文章,請看李:希特勒和他的行為藝術。

二、希特勒的產生是當時德國環境和民眾的需要。


一提希特勒,我們都知道是獨裁者。但有另一個歷史常識我覺得大家也得知道,那就是希特勒是在民主制度下(魏瑪共和國),嚴格按照民主程序,通過公開演講和投票最後被任命為總理。(希特勒憑藉其演講和組織才能將國社黨發展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與少數派聯合,最後被興登堡任命為總理)

德國本來就有著深厚的軍國主義傳統,有著對強力意志和強力人物的天然崇拜。一戰的失敗以及凡爾賽條約的簽訂讓德國人備感屈辱,而魏瑪共和國的誕生幾乎是一個偶然,是德國保守勢力和軍官團為了逃避責任硬將社民黨主席艾伯特推上了歷史舞台,但實際決定權呢?還在十萬國防軍領袖威廉格勒納手中。

德國一戰後的經濟發展得益於美國資金的注入,經歷了一戰後為數不多的幾年繁榮,但是這種繁榮基礎是十分薄弱的,一方面因為德國一戰失敗後政治上幾乎沒有地位,經常被法國恫嚇教訓,這對於依然勢力龐大,對德意志輝煌無比留戀的保守派無法接受;另一方面社民黨完全控制不住局面,沒有向心力,因為保守派和軍隊完全不把議會制政府放在眼裡。

結果,美國資金一收,德國經濟完全崩潰,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通貨膨脹,沒有之一。普通民眾財富被洗劫一空,一夜之間產生了無數無產者,成了社會動蕩因素。

這個時候的德國極其渴望一個強力人物,一個激發民眾希望的人物,一個能夠創造奇蹟的人物,結束混亂局面,振興德國。
你要知道,老百姓都沒飯吃了,除了餓死幾乎沒別的選擇了,什麼事做不出來?這個強力人物肯定不能夠是具有理性、按部就班的人物,得是不尋常的能創造奇蹟的人物。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魏瑪共和國總理施特雷澤曼,他兢兢業業,鞠躬盡瘁,為當時脆弱的德國奔波勞累,結果在德國民眾印象中幾乎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民眾來說,得給他們麵包;對保守勢力來說,能重塑德國的輝煌。

這方面分析請閱讀劍與火---近代德國的革命之路(沙梨熊)。

寫到這裡做一個總結。也就是對於希特勒的評價必須結合其時代,從以令人髮指的手段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到將世界帶入災難的二戰,錯不能都算到希特勒頭上。你可以說99.9%的錯是希特勒,這個還是可以辯的。但不能說100%,不能一刀切。因為僅僅有希特勒這個人,他不可能爆發出這麼大的能量,他得藉助歷史的大浪之巔、藉助群氓的狂熱之力,藉助深深鐫刻在德意志歷史深處的意志哲學,才能催生這麼大的破壞力。

像小平對太祖的評價,三七開就很客觀務實,既契合歷史,有有利於後面的政治承繼。希特勒几几開?那就只能回到開篇的論述,每個人看書、讀史都有自己的傾向性,都能夠從歷史中汲取自己希望汲取的東西。It"s very very personal。當然按照現代世界的價值觀體系,他的罪孽肯定是第一位的,幫凶是第二位的,希特勒和他的幫凶將世界帶入黑暗。這就是大多數人get到的story了。

歷史的命運已經走到這個節點,等待著個人命運軌跡的穿行而過。

三、希特勒的個人命運和崛起軌跡


讓我們看看希特勒關鍵的生命節點。
1.1889年出生。公務員家庭,父親十分暴虐,母親逆來順受,父母相差23歲,為舅舅和外甥女的關係。希特勒是他老爹的第三個孩子,他本來有五個兄弟姐妹,只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和一個親妹妹活下來,其他均早夭。(這樣的家庭能正常了?)
2.童年。父親酗酒,經常對其母親和他實施家庭暴力。據傳他曾看到過父親對母親的侵犯。兄弟姐妹早夭與可能看到父母xingjiao(傳言,無實證)扭曲了其性觀念,希特勒終生對梅毒有著根深蒂固的恐懼。

3.少年。在父親的暴力下堅強不屈。他在《我的奮鬥》中曾說,父親打他的時候他都哭,當他看了一本書說不哭是勇氣的表現,他再沒哭過,他母親都嚇壞了。另外他以自己堅強的意志反對父親讓自己當公務員的想法,堅持要成為一名藝術家。
4.青年。1905年去維也納流浪,成了流浪漢,靠畫畫和打雜工為生。是的,就是一要飯的。但你要知道,這幾年不是白過的,他號稱讀完了維也納圖書館所有的書;他經常去聽瓦格納的歌劇,深深震撼於其音樂深入內心的意志表達;他觀摩了當時維也納市長的演講,總結了其演講技巧,成為其後來演講大法的基礎;同時受當時反猶主義的影響,從內心衍生出對猶太人強烈的憎恨。他的價值觀就是在這幾年奠定的。
5.1914年一戰爆發,希特勒迎來命運轉折。他申請加入德皇軍隊為德國效力。一戰期間由於作戰英勇獲得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很少授予下級官兵),並被提拔為下士。
6.一戰失敗後,幫助陸軍從事少部分政治工作(監視某些政黨)。偶然機會加入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納粹黨前身),成為該黨第七名黨委會成員。

希特勒的經歷我只寫到這裡,為什麼?

從心理學角度上講,一個人的童年對其有不可磨滅的影響。除了大家都熟悉的弗洛伊德,還有一位開創性的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自卑與超越》中詳細分析了童年的外界刺激與性格的形成機制。有興趣的可參考。另外庫比席克---希特勒少年時代的唯一友人寫的《青年希特勒:蛻變從這一刻開始》非常推薦,了解一個真實的希特勒。

其童年經歷決定了其性格;其青年社會經歷奠定了其認知基礎。

希特勒的童年經歷讓其產生了我就是那被選擇的那一個這種天命所歸的信念(兄弟姐妹的早夭,藝術家天馬行空的想像,成年後瓦格納歌劇那種神話式的熏陶等等),這種影響是巨大的。就像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之中所說,一個人有了信念就相當於變強了十倍,像《福音書》中所說,信念具有移山填海的力量。
讓我們再看看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國的興亡》中的描述:
「他當時24歲,除了他自己以外,都認為,他從各方面來說都失敗了。他沒有 成為畫家,也沒有當上建築師,他一事無成,只不過是個流浪漢,而且是個古怪的流浪漢。 他沒有朋友,沒有家庭,沒有工作,沒有居處。不過,在反動思想的驅使下,他有一樣東西 :"對自己不可抑止的信心和深刻的熾熱的使命感。"
有這種天命所歸信念的人是不多的,尤其是那些受過正規教育有著理性思想的人,像他這種瘋瘋癲癲的人反而信念如此堅定。

希特勒童年與父親抗爭的經歷以及父強母弱的家庭讓其有了堅定不屈的鬥爭意志。

最後是其敏銳的洞察力,其對當時社會結構和形式、民眾心理的準確判斷和精確把握。這是其在維也納當流浪漢時完成的準備。
《第三帝國的興亡》:
雖然希特勒沒有參加政治活動,但他非常關心地注意著奧地利三大政黨的活動,這就是社會 民主黨、基督教民主黨和泛日耳曼民族黨。一種政治上的狡猾見識現在已開始在這個不修邊 幅的施粥站常客的心中萌芽,使他能夠極其清晰地看到當代各種政黨的力量與弱點,而在 成熟以後,使他成了德國的第一號奸雄。
年輕的希特勒雖然沒有實際參與奧地利的政治,但是已經開始在維也納的窮客棧、施粥站、 街頭巷尾的聽眾面前練習他的演講術了。這種技巧後來發展成為一種在兩次大戰之間德國" 無人能望其項背的才能。
在維也納期間,希特勒閱讀了大量的反猶書籍,從而更增加了他的種族偏見和對猶太人的仇 恨。他說,他發現這一"上帝的造民"的道德污點,任何放蕩淫穢的事情,諸如賣淫和販賣 婦女大部分是猶太人乾的。"當第一次,"他記述道,"我認識到猶太人是這個大城市中的 渣滓堆里進行這種令人噁心的罪惡交易的時候,我不免感到一陣寒噤。


從蘭德斯堡監獄出獄的希特勒

也就是說,希特勒這個人從離開維也納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其成長曆程。其對猶太人的憎恨、其對社會事務的判斷、其演講才能、其目標都確定了。以後的經歷,無論是國社黨發力、啤酒館政變、蘭德斯堡監獄寫出《我的奮鬥》以及通過演講逆襲等等都是自然而然的人生事件鋪展。就像叔本華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所講,一個人的意欲是本質的東西,其一生不過是事實和事件的鋪展,是表象。請看希特勒為什麼能夠建立起強大的領袖崇拜?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四、歷史命運與個人命運的交匯

1933年1月30日夜晚,希特勒站在班德勒街的總理府上,俯視著納粹黨為了慶祝他上台而高舉著火把、萬字旗遊行而過的人群,心中百感交集。歷史命運與個人命運在這一刻交匯。

1933年以後,希特勒和他統治下的納粹德國一步一步朝著既定的命運方向前進。而這種命運的腳步在瓦格納的《尼伯龍根的指環》中,在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中,在那個維也納默默注視著繁華天堂與貧困地獄並存而內心不甘的流浪漢心中,在自由民主勢力的軟弱和保守勢力的反撲中深深地註定了。

在隨後的13年中,我們知道了他解散了議會,用一系列不齒的手段成為獨裁者;
知道了他集中了德國所有的資源,開動了戰爭機器,成為二戰的發動者;
知道了他以令人駭人聽聞的手段實施種族滅絕。

而這些都有其深刻的歷史原因。但我們總不能說是歷史的錯。歷史的罪過還是得由人來承擔,所以我們最一般的評價就是:看哪!這個惡魔!

但我的評價是:像他這種級別的人物,不是一兩句簡單的罵詞和標籤所能概括的。他代表著整個人類人性中一部分,不僅僅是邪惡的部分(殺戮、戰爭、種族歧視、搶奪生存空間),還代表著絕對的信念,堅定不移的意志,以及從柏拉圖的《理想國》就漸漸沿襲下來的對整個國家和人的規劃從而達到某種目的的簡單粗暴的方式。這種爆發是現象級的,至今依然影響著世界上可觀的人群。他這個惡魔恰像一面鏡子,倒映著人性中的種種可能性。


因此歸根結底一句話:希特勒是惡魔,我們打開了潘多拉。

看看德國的電影《浪潮》對納粹的反思,就知道希特勒和納粹這種現象是多麼容易在人性中復活,更加說明了希特勒在人類歷史上打下的烙印、德國下決心清除的納粹餘毒,本身就存在於每個人的人性中,只是未被發掘和點燃。
當我們拿著元首的「河北省」開玩笑時,是否想過如果我們是1933年的德國民眾,我們是否會成為人群中行納粹禮的那個青年?
而逝去的六百萬猶太人,更是一點一滴的記錄著人類的惡意。反猶主義幾乎貫穿著整個歐洲的歷史,要知道反猶主義從公元135年猶太人起義失敗被逐出耶路撒冷前早就開始了,基督教的十字軍、沙皇俄國甚至直到19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上層都充斥著反猶主義。而沙皇俄國殺得猶太人也不遑多讓。而有了希特勒之後,除了希特勒的種族滅絕,其他的惡行幾乎被淡忘。這鍋讓希特勒一人背本身就是十分荒唐可笑的。


(圖片源自@宋宇航世界說。)

而如今,德國右翼勢力又有新的苗頭,而新納粹勢力發展早已不是什麼秘密,無需提問,也能回答 - 知乎專欄@宋宇航我們首先應該做的不是反思?


說一個點,希特勒曾經想成為一位畫家,1908年-1913年,他在維也納靠賣畫維生,曾兩次被維也納美術學院拒絕。

他畫花,畫古迹,畫建築,下面這些都是他當年的一些作品。諷刺的是,他的筆下的這些風景,很多後來都被他自己摧殘掉了。。


一個純粹的獨裁者。

二戰結束後,納粹黨之所以在很短時間內瓦解,很少有人知道,促使其快速消亡的黨內原因是希特勒於1945年初發布兩道元首令的結果。

很多人不了解納粹黨內部構成,以為黨內全是沾滿鮮血的劊子手,其實不是的。最鮮明的例子就是作為德國傳統正規軍力量的國防軍對於黨衛軍嗤之以鼻,因為後者在德國軍隊里顯得不倫不類以及做出許多壞事(比如特別行動隊屠殺猶太人);而SS對國防軍的戰鬥力以及武器裝備又十分不屑,兩者長期處於互相瞧不順眼的狀態。

能協調兩者矛盾的只有元首希特勒一人。國防軍、waffen-ss之間鬧得再凶,最後也會忠於元首,因為元首象徵著整個德意志。


希特勒戰爭末期發布的元首令徹底打破了德國武裝力量與希特勒之間的這種信任。

因為這兩道元首令無比殘酷:

1號元首令:遷移西部民眾。
2號元首令:實行焦土政策,摧毀所有工業設施、基礎設施。

意圖十分明顯,前者相當於對德國民眾的變相屠殺(因為在遷移過程中流行病、飢餓、戰爭等問題會殺死大批遷移者),後者相當於宣判了戰後德國復建的死刑。

實際上,希特勒在黨內的號召力絕大多數體現在黨徒的無腦追隨,而國防軍指揮官在戰爭後期抗命者早就是常事。比如曼斯坦因元帥、古德里安將軍等一票高級將領均因抗命而被希特勒調離職位。所以在希特勒發布這兩道命令後,最先反應過來的是這部分人——哦,元首要毀滅日耳曼民族,不能聽他的了!

而希特勒報復心奇強。對於違背他意志的人,無論是將軍還是普通民眾,一律該死。哪怕是到帝國毀滅的前一秒鐘,聽到背叛的電報傳來,只要他有一口氣在,可以下命令,也絕對會毫不猶豫地下達絞殺的命令。

這也是無數像希特勒一樣的獨裁者身上最臭名昭著的本質——我手握的東西,哪怕是最後要親自葬送它,也是我理所當然的權力。

正是這份「寧為玉碎」卻又「理所當然」的醜惡本性,得以讓德國看清希特勒的真實面目。所謂摯愛的元首,所謂德意志之子,都不過是迷惑人心的扯謊。



口口聲聲為了人民,卻要讓人民陪葬。既然我得不到,那就乾脆毀掉。
這就是希特勒,一個純粹獨裁者


感謝閱讀。


很簡單,小鬍子無非就是締造了一個他的絕大多數粉絲(俗稱德棍)——包括德國的和國外的——都不配姓趙的國度而已

咱不提小鬍子發動戰爭後怎麼屠殺外國人,不說戰前小鬍子怎麼在國內搞政治迫害,甚至不說小鬍子的內外政策為啥必然導致對外開戰而且沒法收手,就看看所謂大力出奇蹟的德國經濟復興期間,德國國民經濟收入的改變:

  • 首先是在納粹黨名掛了號的工人

據統計,從1932年至1937年,勞工與職員的收入僅提高了24%左右,而歸布爾喬亞所有的收入項目的增長率卻為148%。
三德子的law允許布爾喬亞將每天的勞動時間延長到十、十二、十四小時,甚至十六小時。
根據當時的官方材料,工傷事故從1932年至1937年增加了70%左右。而在同一時期,工傷事故的賠償率卻減少了一半以上,付給工傷事故者的款項減少了一半。
另,根據普魯士工商業監督官的報道。從1934年至1936年,工傷事故的死亡人數增加了30.4%,而同期職工人數卻只增加了19.2%。
另外,三德子還實行義務性質的所謂勞動服役,自1935年6月26日起,所有18—25歲的男子都要參加半軍事性的勞動服役(用於修建各種軍事設施和軍工廠等)。1938年2月起,勞動服役也擴大到婦女。

一九三六年六月,納翠政府正式頒布法令,凍結一切工資,允許勞動局長在現行工資水平「可能影響執行四年計劃時」而降低工資。一九三八年七月,又發布法令嚴禁提高工資,同時還禁止發給加班加點的津貼費,使工資水平倒退到一九一三年的水平。

1934年1月20日,(三德子)正府又頒布《國民勞動秩序法》,將行政領導原則應用於經濟企業內部,對工人實行FXS控制。條例規定德國企業主是企業的法定領袖,是所轄企業的最高上司,有全權決定企業的上下班時間、獎金的種類及發放時間、罰款的數額和種類,規定工人是企業領袖的法定下屬,必須對其保持基於生產利益一致的忠誠,不得過問企業事務。1935年2月起,德國又開始實行「工作簿制度」,規定每個工人必須具備一本記載其種族、技能和職業經歷的工作簿,作為尋求職業的基本條件。這樣,僱主或政府當局就可以通過扣押工作簿阻止工人離職。

1938年6月起,當局禁止軍工企業的工人離職,1939年2月全國實行強制勞動服役制,規定工人必須到官方就業處指定的崗位工作。

截止1936年仍有159300名失業者(這還是在將數十萬人關入集中營、借口要使男工就業而大量解僱女工、數十萬青年服勞動役、另有數十萬青年應徵入伍的情況下),德國的失業現象直到二戰爆發後才消失。
到1942年,雖然不存在失業現象了,但「工資收入者」仍然繳納了27億馬克的失業保險。

自1933年至1937年,德國勞動人民共繳納社會保險費工204億馬克,當局從中動用28億馬克用於製造軍火,另有33億馬克用於修建高速公路。

1930年至1938年間,年老與殘廢者領取的保險金平均由37.4馬克下降到31馬克,寡婦領取的保險金平均由22.48馬克下降到19馬克,孤兒領取的保險金平均由15.49馬克下降到10.5馬克。同一時期,日用品價格卻上漲了20%—40%左右。

  • 然後是被納粹吹捧為「精神上的帝國貴族」(精趙?)的農民

僅在1939年,農民為了償付利息,就不得不繳納五億八千萬馬克。
在農村住房方面,新建農村家園和住房的的數量由1919年的平均每年4420個減少到1939年的798個。換言之,三德子時期新建農村家園和住房的數字甚至不及魏瑪時期的18%。
諷刺的是,1933年FXS分子為騙取農民支持,而頒布過禁止因農民欠債而拍賣其土地的法令。
然而這個法令在1934年1月1日就取消了。緊接著,因欠債而被迫拍賣土地的農戶數由1933年的1518個增加到1934年的2270個。
德三在還大搞分而治之。1933年9月29日頒布「家傳農戶法」,規定,凡是經營7.5公頃至125公頃土地的農戶均為所謂家傳農戶,此類農戶約有50萬戶( 一說60萬戶,其中包括了相當部分的富農,不過也包括了部分中農)。每個戶主都必須證明其家族自1800年起就是所謂純正的亞里安人血統。在納翠的語境中,只有家傳農戶才被稱為「農民」,其餘的多數農民則被稱為「農業經營者」。
家傳農戶本身只能由長子繼承,禁止分家,也禁止出賣家傳自耕地。不過,專門建立的家傳農戶法庭可以宣布某個農戶無力經營,然後該戶農民就得被迫放棄經營。
這本質上就是加強富農的掠奪。

在魏瑪時期,一般來說,佔地20公頃以上就具備成為富農的條件了,因此家傳農戶中有很大一部分應是富農。另,由於家傳農戶實行長子繼承製,不能繼承土地的家傳農戶幼子則成為納翠政權擴軍備戰、策動侵略戰爭所需的兵源,因為他們亟需到東歐去「爭奪生存空間」。
此外,三德子當局還徵用了近一百萬公頃土地,用於修建各種軍事設施。

  • 接下來是中產階級,即小資和中小資本家——不要以為名字裡帶了個資,你就是趙老爺了

城市小資產階級在納翠上台之初是其重要的支持基盤,其數百萬張選票在選舉中對納翠助力頗多。
不過納翠上台後幹了什麼呢?
很快解散了「中產階級商人戰鬥同盟」,原因是該組織居然要求納翠兌現承諾,沒收大百貨公司,將櫃檯廉價出租給個體戶。

「工商業中產階級盲目地輕信了希獨睾,使自己遭到了空前的災殃。早在一九三三至一九三九年間,即還在戰前,七十萬名手工業者就不得不關閉其作坊。僅在勃蘭登堡一地,一九三七年即有一萬家,也就是說百分之二十的的小店鋪倒閉。」

事實上,納翠分子並不諱言自己對城市小資產階級的敵視。
「養雞農的機關刊物《黑色軍團》於一九四三年底道出了小鬍子當局對中產階級的真實態度:
「德國的中產階級已經死亡,戰後也不應再復活。『中產階級』一詞出自民主制的武庫,如果我們戰後要改造我們的經濟生活,我們無論如何要避免過去的錯誤;中產階級的幽靈早已進入檔案庫了。」
這是通過SS的報刊說出了康采恩大亨的話。他們扼殺了數百萬獨立勞動者,並且還要嘲弄他們的犧牲品。」
再加上賦稅增加、物價飛漲,剩下的小資產階級的生活總的來說肯定也日益困難。保存下來的個體戶在經濟上也多半受到大資的控制。


中等資產階級(普通資本家)在德三時期也分化劇烈。

1937年,三德子頒布了「股份公司改革法」,規定凡是資本不組10萬馬克的小股份公司應予淘汰;而新設立的股份公司,資本不得少於50萬馬克。結果,據德國官方統計材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資本不足10萬馬克的公司絕大部分遭到淘汰,資本為10-50萬馬克的公司減少一半,而資本在500萬馬克以上的大公司,在股份公司資本總額中的比重由1931年的74.5%上升到1939年的78.8%。

當然,由於納翠對labor運動的殘酷鎮壓和強化布爾喬亞權力,德國中小資本家的日子總的來說應該還是過得可以。

  • 那麼,三德子國度里,真正的趙老爺是誰了

1933年11月27日納翠當局頒布了由「經濟總會」起草的《德國經濟有機結構條例》,規定德國原有的企業聯合會或地方商業成為國家機構,所有企業主必須加入,在此基礎上,設立按部門和地區兩條系統的經濟調節結構,用以控制全國的企業。

「經濟總會」是德三的經濟決策機構,它的頭頭就是西門子、克虜伯、蒂森等12名壟斷資本家以及5名納翠黨代表。

雖然現在有說法是納翠當局抽走了壟斷資本企業相當比例的利潤,但這實際上不過是從一個口袋轉移到另一個口袋——徵收了高昂的資本利得稅,但這些稅收又被交給「經濟總會」在壟斷資本間分配。

除了代表老的壟斷資本家,納翠高層本身也不乏躋身壟斷資本家行列的。最典型的就是赫爾曼·戈林康采恩。
「德國最大的國家壟斷組織,以納翠黨頭目戈林名字為名。其最初主體企業創建於1937年 7月,名為薩爾茨吉特國營冶金聯合公司,是由開採貧鐵礦和生產生鐵的一些國家企業合併組成的。此後在剝奪德國猶太人資本、佔用國家資金和猖狂掠奪被佔領的歐洲各國大批企業的基礎上急劇膨脹起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它在德國本土和佔領地區共擁有177個工廠,69個採礦和冶金企業,156個貿易公司,46個運輸企業,15個建築企業和幾十個其他企業。1941年它進行改組,把所有企業劃分為 3個康采恩:冶金康采恩、軍火和機器製造康采恩以及內河航運業康采恩,它們統歸整個康采恩集團的首腦公司——帝國企業總公司管轄。整個赫爾曼·戈林康采恩的資本戰時高達25~60億馬克,成為當時德國和歐洲最大的康采恩之一。

戈林康采恩的資本來源較為複雜:「必要的原始資本由國家提供,私人企業也不得不為此籌集一部分資本」。至少在其成立初期應該是有來自老牌壟斷資本的代表的,後來隨著納翠德國吞併奧地利,戈林康采恩和某些老牌壟斷資本的代表由於在兼并奧地利當地企業方面分贓不勻而發生了衝突,一些來自老牌壟斷資本的代表退出了戈林康采恩的監事會。之後就由戈林之流完全控制了。
一方面企業是國有控股(老牌壟斷資本有投資),但另一方面戈林自己又從中獲利。此外,戰爭爆發後這企業就開始巨虧,靠不斷霸佔德國佔領區為生。
這企業到1939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50%以上重工業和奧地利稍少一點的重工業,還從德國老牌資本口中奪食。1939年之後就一路巨虧下去,完全靠霸佔德佔區企業為生。1941年終於經營不下去了,把軍工部門移交給施佩爾的兵器工業部。但剩下的部門尤其是在法國的工廠繼續巨虧。
二戰後該企業解體,在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被國有化,在西德的部分改製為Salzgitter集團(戈林康采恩也是從那裡發家的),至今仍是西德一個鋼鐵壟斷企業,還沿用戈林康采恩商標到1980年代中期。
(居然還有人吹德三「善於管理經濟」,能把這麼大一個壟斷企業搞虧損——而且還是在大量使用奴工的前提下——也是牛逼的不行。當然戈林個人是撈夠了。 )

納翠黨官方的厄赫出版社也發展為一個巨大的報業康采恩,其社長馬克斯·阿曼也成為百萬富翁。厄赫出版社控制著352種最重要的報紙,佔全德報紙發行量的82.5%,此外還控制了幾乎全部的周刊、雜誌、畫報、書籍出版和一個廣告代理中心。該出版社還是希獨睾本人的主要津貼提供者。

養雞農的SS軍控制的企業實際也屬於壟斷資本範疇。此外,里賓特洛甫、戈培爾、賴伊、羅森貝格等納翠要人也都成為了百萬富翁。

假如說與工人和小資的崩潰對應的是大資的繁榮,那麼農民的崩潰對應的就是容克的幸福生活了。
1933年至1939年,大莊園(一千公頃以上)增加了891個,所佔土地增加了近三百萬公頃(這當然意味著對小農的擠壓,也意味著使容克發財)。
截止1939年,德國擁有3668個佔地一千公頃以上的大莊園,總面積達1030萬公頃。1939年17個最大的地主家族大約佔有72萬公頃土地。
納翠當局豁免了容克地主為其僱工繳納的失業保險費(於是容克們每年可以省下約四千萬馬克),此外容克們還可以使用勞動服務站提供的免費勞動力(1935年起納翠德國開始實行半軍事性的勞動服役),這些無償勞動力的伙食補助費由國家支付。
因此德三不僅是壟斷資本家的天堂,也是容克地主的天堂。考慮到納翠在戰爭期間大肆從國外擄掠奴工(不僅是集中營,也用於工廠和農場等),可以說納翠是極力維護和加強德國經濟中的封建殘餘的。
還有材料說納翠當局在農村推行以實物工資代替貨幣工資,以防止農村人口外流。

同工業領域一樣,納粹權貴也沒少在農村大發橫財:養雞農大從一個養雞戶成為擁有全國耕地數最多的大地主之一。其他納翠分子中也有躋身容克地主行列的,1933年至1939年間新增的那891個大莊園(一千公頃以上)中,有一部分屬於這種情況。

  • 結論

戰前的德三,可謂大資本家和容克——包括納粹權貴晉陞而成的大資和容克——的天堂

富農的樂園

中產階級的煉獄

工人、職員和農民的地獄

至於猶太人(猶太財團除外)、吉普賽人、共產黨員、工會成員、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政治犯,那就是生活在地獄十八層了


所以,各位德棍們,拋開黃皮肥皂的種族身份不談

就你們這現實地位扔到德三,真以為自己能姓趙嗎


~~~~~~~~~~~~~~~~~~~~~~~~~~~~~~~~~~~~~~~~~~~

評論區有人認為小鬍子應該穩定壓倒一切、關起門來當土豪而不是冒險玩軍事擴張

咱對此只能代替小鬍子答一句:臣妾做不到啊

擺瘋狂擴充軍備、片面發展重工軍工、過度的財政透支和基礎建設、實行准戰時自給自主政策,以及壓縮國內消費等措施(所謂德國經濟復興的林丹妙藥)所賜

三德子的外匯和黃金(這還是洗劫了奧地利小金庫救急)基本耗光,財政也填不上窟窿了




怎麼辦了,三德子自然是繼續壓低工資、發愛國稅愛國捐愛國公債、以及搶劫捷克人和猶太人啊

怎麼辦了,三德子自然是繼續壓低工資、發愛國稅愛國捐愛國公債、以及搶劫捷克人和猶太人啊



有用嗎,小鬍子的答案是有個卵用!

再不出門搶劫和賴賬,老子不是被陸軍里的容克反賊掛路燈,就是被赤匪

掛路燈,或者被英法美聯合上門武裝討債追賬!

ps:獨立思考是個好東西,但請先帶上腦子


很多人把振興德國經濟的希特勒看作偉人,把發動戰爭的希特勒看作瘋子。其實這兩者是必然的因果關係。

希特勒既不偉大也不瘋,他治下的德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也沒什麼神奇之處。因為他採用了當時很流行的凱恩斯主義來振興德國經濟。國家借債,投資基礎項目,比如造鐵路,造高速公路,修水壩,訂購武器,盤活一些大企業,於是大企業有資金可以養活下面的小企業,大小企業都有錢了,工資發得就多,就業就充分,工人有錢了,就可以消費,又可以養活農業和服務業,大家消費需求多了,企業就有錢生產更多的產品,於是就這樣循環,經濟就繁榮了。

看似很美好,但是凱恩斯主義有兩個大問題,一個是國家欠債問題,它必須不停借債才能刺激經濟。欠的債加上利息就像滾雪球一樣增加。另一個是大量資金投入製造,造出了大量產品賣不出去,因為其他國家也在危機呢。

面臨這些問題,是不是希特勒的行為就很好解釋了。國內的債主主要是有錢的猶太人,殺了就不用還了,還能再搶點。國外的債主主要是英法美,打了就不用還了。多造的武器物質正好用於戰爭消耗,成本就靠掠奪佔領地收回。

可是小流氓碰到老流氓。西邊的羅斯福也在搞凱恩斯主義,美名羅斯福新政。碰到的問題和希特勒一樣。正急得雙腳跳,希特勒和日本人自己送上門來,於是美國參戰,成為正義領袖,幾百萬下崗青年送去戰場,千萬噸剩餘物質跟著消耗。等到戰爭結束,歐洲工業被打爛,美國產品嘩嘩地賣過去,順便還救了一批餓死鬼的命,美國從頭到尾名利雙收。歐洲等到新一輪產業革新,開始飛速發展時,美國早成為巨無霸了。

同樣是解決經濟問題,希特勒吃相難看,羅斯福就高雅很多。希特勒侵略別人,羅斯福拯救別人,希特勒殺猶太人搶錢,羅斯福養猶太人賺錢,這就是余滄海和岳不群水平的區別,誰還能說希特勒偉大。德國人的博弈能力差美國人不是一個檔次。

希特勒還是省省吧。


無法忘懷的經歷,無比鋼強的意志,無與倫比的魅力,無可辯駁的能力,無懈可擊的自律,但有個無法無天的想法
十分冷酷的心腸,十分恐怖的殺戮,十分可惡的獨裁,十分罪惡的滅族,十分可怕的瘋子,也有個十分孤寂的心靈


瀉藥

德國總參謀長---古德里安將軍對希特勒個人人格的回憶

希特勒儘管身居高位,但活得並不輕鬆.
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個根本不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的人.
他是一個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煙.
從個人方面來說,其生活 方式是很高尚純潔並令人敬佩的.
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說,他和其他的人類似乎已經脫節了.
他並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他的那些"同志們"只算得上是忠實的信 徒,並不具有私人的友誼.
據我觀察,似乎沒有一個人是和他真正接近的.
沒有一個人與他具有真正的感情,更沒有一個人敢和他公開隨便談話.
他從來沒有找到一 個真正的朋友,所以他也永遠沒有深愛過一個女人.
他沒結婚,沒有小孩子.
在這個世上,任何足以代表人情溫暖的事情,如真正的友誼,純潔的愛情,都一律與他 無關.
他所生活的世界, 是一個孤寂的世界,除了他那滿腦子的偉大計劃外,
他再也找不到一點人生的樂趣。


如果希特勒能在1939年9月之前死去,他就會被當做德國歷史上偉人載入史冊。
希特勒完成了振興德國經濟,消除災難性的失業,突破凡爾賽和約的限制奪回軍事主權,將奧地利,蘇台德地區納入德國版圖使得德國一掃一戰的戰敗國以及在凡爾賽和約下苟延殘喘的形象。
魏瑪共和國在經歷一戰的失敗之後,擔負各種不合理的賠償使得德國人民不堪重負,1923年通貨膨脹使得一美元能換到四萬億帝國馬克,而一個麵包值一千億馬克,一升牛奶需要三千億
1929年還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兩年內失業的人數就達到了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而希特勒的上台幾乎一舉扭轉了這樣不利的情況,所有的人都不需要餓肚子了,就業率也幾乎百分之百。
然而國內形勢的好轉並不能阻止他個人的征服欲,撕毀洛迦諾公約,進軍萊茵蘭,擴軍的行為預示著一場災難的到來。德意志民族身上服從,責任,勇敢,忠誠的品格加上舊普魯士軍人的傳統被他自私的利用,如果說閃擊波蘭,佔領丹麥,挪威,盧森堡,比利時等小國,逼迫維希法國的合作等一些列勝利是為了德意志在歐洲大陸的地位,向蘇聯開戰,以及最後在蘇聯和盟軍的合攻下依舊放棄投降,使得大量的人民無謂的死亡就是他的喪心病狂。
在戰爭期間最為德軍的獨裁統帥,不負責任跟毫無才能的指揮使得德軍在戰略上了略遜一籌,極度自負的他甚至動員尚未成年的孩子去阻擋坦克,這也使得德國人民看清楚了他的嘴臉。
然而就是由於這樣百年一遇的獨裁者,檢驗出德國人獨立思考,敢於面對的偉大品質,在獨裁統治跟精神洗腦下仍有一部分人保持清醒,反對納粹的獨裁統治,雖然這些人有的被殺害,但在德國人心中一直佔據重要的位置(例如,朔爾兄妹跟施陶芬貝格),同時也認清了發動戰爭的醜惡行徑,積極反思與道歉(例如,華沙之跪的勃蘭特),可以說德國民族在經歷這樣的獨裁是絕不可能了。

在德國老兵尋訪錄一書中提到一個例子,一名德國老兵在退休後騎摩托車獨自去荷蘭漫遊,但在大雨中熄火,最後是一名荷蘭人幫助了他,在攀談中無意發現這名荷蘭人是猶太人,戰時全家被關進集中營中,最後只有他僥倖活著出來了。
「那你為什麼還要幫我」老兵略帶歉意的問
主人沉靜的說「難道經歷了這場災難後,我們還學不會和睦相處嗎?」


家父有個德國朋友,參加過二戰,在法國向英軍投降,從他年齡看,我一度懷疑是希特勒青年師的,但是沒好意思問。他經常來中國,直到去世。這個話題我父親和他聊過,我覺得有一定的代表性。
他在經濟、政治、軍事各方面重振了德國,這是毫無疑問的。之所以當時會被如此推崇(比如這位德國老人,在某些地方還是懷念希特勒的),主要要從當時德國的內外狀況來看。對內,魏瑪共和國一般散沙;對外,《凡爾賽條約》和法國組織的小協約,牢牢壓制德國。實際上,當時如果換別人來做,是絕對不可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取得這麼多突破的:

  1. 恢復經濟。
  2. 廢除《凡爾賽條約》,重新全面武裝,恢復了德國人的尊嚴。
  3. 基本統一了大德意志地區,這可是不得了地緣政治大事件。你把現在德國、奧地利、波蘭和捷克的一部分拼起來看看,歐盟其它國家絕對只有跪拜的份。

就像上面有答主說的,這個人如果39年被刺殺,那絕壁就是偉人一個。

但不可能。那位德國朋友後來才意識到,這些成就是建立在踐踏別人的尊嚴、權利、財富乃至生命基礎上的,絕對不可能維持下去。違反規律的超常規的突破,要付出的代價也是驚人的。


先把結論扔出來——一個喪心病狂的賭徒。
事實上,很多人都有兩個錯誤認識,那就是「希特勒振興了德國經濟」,所以「如果希特勒在1939年,死去他就很偉大」。第二個錯誤,就是「民主上台」。

當年納粹的上台,是否是德國民主的選擇?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如果說國會放火,威脅監視也算「民主程序」「民主制度」,恐怕我們就需要重新定義「民主程序」和「民主制度」這倆詞了。
當然了,你可能會提到1933年1月希特勒被委任為總理。但是他那當了連倆月都不到他上台後的主要政策也不是在這倆月不到時間裡施行的,你凡事得抓主要矛盾對不對?


這實際上是完全錯誤的。
初步看起來,希特勒的確是「讓人民吃上飯了」。
實際上呢?如果1939年不發動戰爭,真的就可以了么?
大錯特錯!
事實上,希特勒的上台,並沒有帶來真正意義上的經濟扭轉。
首先,其經濟措施根本缺乏可持續性。其經濟措施的根本,一來是大力發展軍工和公共設施,二來就是外匯和黃金了。
軍工和公共設施得要錢,但是錢從哪兒來呢?
這就是個有趣的話題了。但是綜合來看,都不是什麼正道
資金來源有個有趣的方式——打劫猶太人和自己國家的保險公司。在《第三帝國的興亡》中記載了有趣的一幕,現在引用如下。

  但是由誰來賠償國家所鼓動和組織的排猶運動所造成的2500萬馬克的損失的問題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對於現在負責納粹德國經濟狀況的戈林來說尤其如此。希爾加德代表保險公司指出,如果他們對猶太人不守信用的話,那末,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人們對德國保險業的信任就要喪失凈盡。另外一方面,他又實在看不出許多小公司要是付出保險費的話怎麼能不破產。
  這個問題很快就被戈林解決了。保險公司足夠地賠償了猶太人的損失,但是每筆錢都由國家沒收,然後再由國家補償保險公司一部分損失。這種辦法並沒有使希爾加德感到滿意,從會議記錄看來,他一定感到自己碰上了一群瘋子。
  戈林:猶太人可以從保險公司得到保險金,不過這筆保險金將予以沒收。保險公司因為可以不必負擔全部的損失,因此還可以落得一點賺頭。希爾加德先生,你該覺得自己的運氣還不錯哩!
——《第三帝國的興亡》

然而保險公司終究是要倒閉的,猶太人也是有限的。這根本就缺乏可持續性啊……
此外,還有詐騙國民財產的方式。

由於私營工業不能生產出只售396 美元的汽車,希特勒下令由國家來製造,並叫勞工陣線來負責這個計劃。萊伊博士的這個組織很快就於1938年在布勞恩希威格附近的法勒斯累本著手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廠」,年產150 萬輛汽車,納粹宣傳家們說,「比福特公司還要多」。勞工陣線撥出了5000萬馬克作為資本。但是,這不是主要的經費來源。萊伊博士的巧妙計劃是工人們應當通過一種叫做「先付款後得貨」的分期購置計劃來自行提供資金一每星期付5 馬克,如果一個工人認為他能付得起的話,就付10馬克或15馬克。在付了750 馬克時,買主收到一個定單號碼,他可以在汽車生產出來後就得到它。可憐的工人!在第三帝國時期連一輛汽車也沒有力任何買主生產出來。德國的工資生活者付出了幾千萬馬克,一個芬尼也沒有償還。到戰爭開始時,「大眾汽車」廠就去製造對軍隊更有用的貨物了。
——《第三帝國的興亡》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假設希特勒上台前,你一個星期能賺20個馬克。希特勒上台後,你一個星期能賺25個馬克。然後你每個星期付10馬克去買這「汽車」。
看起來,你賺得是更多了,對不對?而且因為你的10馬克名義上是去買汽車的而不是送出去的,所以你甚至還會感覺你的工資真的高了,對不對?
但是實際上呢?
至於外匯和黃金,在希特勒上台後,民眾私藏外匯甚至最高可以判處死刑……然而納粹並不能憑空變出外匯和黃金,到了後來,納粹德國的貿易方式不得不變成以物易物,實際上也是無奈之舉。
綜上,希特勒上台後的措施根本不能夠帶來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所以我就要開始解釋我的結論——「喪心病狂的賭徒」了。
既然希特勒的經濟完全是飲鳩止渴的形式,如果其一直不發動戰爭去搶劫,最終結果必然是要崩潰的。但是戰爭能打贏么?所以我說了,這實際上就是在豪賭。從他上台之後的經濟政策來看,那就是在賭。畢竟他的缺乏可持續發展性的經濟政策,如果不打仗必然藥丸。打輸了那就更別提了。
1936年,他讓德國重新佔領萊茵蘭,就已經開始了賭博。如果法國對此作出反應,他只能灰溜溜的撤回去。事實上,當時波蘭的約瑟夫·貝克已經通知了法國駐波蘭大使,如果法國攻打德國,波蘭必將履行條約義務,一起攻打德國。然而,法國無動於衷。之後的合併奧地利之類,都是在賭。
1938年,德奧合併和慕尼黑陰謀,則將賭局擴大了。如果法國干涉,結局必然是悲慘的。即使法國不干涉,如果捷克決心抵抗,德國究竟能佔多少便宜,也很難說。(如果捷克抵抗,德國只能孤身去進攻捷克。雖然波蘭在切欣問題上對捷克態度強硬,但是卻並無太多領土需求,最多是佔領幾百平方公里就完,不會和德國進一步合作)畢竟捷克的坦克和工事,都是明擺著的。
而從1939年他進攻波蘭,二戰這場大賭就正式開始了。眾所周知,他大膽的放空了德國西線,把主力扔過去打波蘭。如果法國進攻,雖然德國的確能夠緊急把部隊抽調回來,但是那樣的話,勝負就真的難說了。
在這之後,進攻蘇聯,對美宣戰等等……賭局,一步一步的擴大。
終於,難以挽回。世界上,畢竟沒有常勝的賭徒。
他從上台之後,就一步步地把德國推向戰爭。
可以說,德國走向戰爭,自他上台之後,已經是必然。他的經濟和種族策略,已經決定了這點。
但是他畢竟是個喪心病狂的賭徒。
賭博,要給自己留下收手的機會。
但是他最後把賭局擴大到的形式,已經不可能收手了。
但是觀其所為,這又是必然。否則,德國應該在什麼時候收手呢?
進攻完波蘭之後?不行,英法當時已經不可能再信任德國了。雖然他們沒有進攻,但是軍備之類已經開始擴充了(很大程度上,他們把齊格飛防線想的太強是不進攻的重要原因)。
迫使法國停戰之後?也不行,對面畢竟有個英國,誰能安心?而且蘇聯也是個問題。雖然大雷雨計劃是假的,但是誰敢說蘇聯沒有二心和德國能世代相好?怎麼可能。
進攻蘇聯……這就已經GG了。
他把德國扔入了一場不可收手的賭博,自他上台之後,就走上了這場豪賭之路。而這條路,是只能一路走到死的。
然後的確走到死了。
就是這樣。


生活在暴君之下的人們厭惡暴君。

反倒是沒有經歷過那樣生活的人崇拜起他們。


我發現了不少中國人因為認為希特勒使德國的經濟振興等原因而給他評價相當好。 這讓我十分無語。希特勒這是世界歷史中邪惡的象徵。他殘忍極了,在他的指揮下德國納粹黨殺死了1100萬個無罪的猶太人,吉普賽人,斯拉夫人,殘疾人,和同性戀者。世界歷史充滿著邪惡的人物,包括日本人,德國人,因國人,美國人,中國人。大國家,強大的國家都會做些不好的事。我不想爭希特勒是最邪惡的,還是誰是最邪惡的?這個遊戲部感興趣。看到有人說「但希特勒對德國人的貢獻不可否認」。好吧,你問問德國人對希特勒的「貢獻」怎麼評價?我保證他們評價不高。一個壞人做些好事不是原諒他的理由。壞人總是壞人,希特勒總是希特勒。平衡地評價希特勒這個人物,他的種族主義思想,他的殘忍手段,他組織的大屠殺我們不能否認,而且它們永遠超過他的任何貢獻,因此我們只能評價他為壞人,惡人。現在這麼多人非要說「佩服」他實在很可怕


文章轉自德語翻譯 原文來自der Spiegel雜誌 侵刪


1933年,德國文化協會在柏林成立,戈培爾任主席。該協會下設德國美術協會、德國音樂協會、德國戲劇協會、德國文學協會、德國新聞協會、德國廣播協會、德國電影協會。每個人都必須加入相關協會,且這些協會的決定和命令具有法律效力。不聽話者不得食。對於「政治上不可靠」的人,協會可拒絕其入會,對已取得會員資格的,可以開除出會。這樣,通過對整個文化活動的集中控制,建立起一支純粹效命於納粹的文化隊伍。這支隊伍既是納粹宣傳的主力軍,也是納粹進行有組織忽悠的馬前卒。


文藝就這樣成了權力的婢女。從此,幾千萬德國人能欣賞到的文藝作品、戲劇電影,接收到的廣播、新聞等,皆取決於納粹黨的好惡。馬克·吐溫尚可在美國經濟騰飛之際出版《鍍金時代》,可在納粹德國並沒有托馬斯·曼等人的容身之地。由於出版現實題材的作品禁忌過多,只剩歷史題材可寫。因此第三帝國的歷史題材作品獨領風騷。但俗話說:太陽底下無新事。歷史題材的作品照樣會觸犯納粹的禁區。1933年柏林焚書事件中,艾米·路德維格和沃納·黑格曼的作品被付之一炬,官方罪名是:「反對偽造我們的歷史、抹黑歷史偉人,捍衛我們往日的尊嚴!」


一旦文藝成為政治的附庸和工具,退化就不可避免。不過,希特勒、戈培爾們並不笨,他們也不想德國的文藝「退化」得無人問津。相反,他們希望能將藝術完美地納粹化。不僅德國人喜聞樂見,就連全世界也為之喝彩。為此,希特勒親邀著名女導演里芬施塔爾拍攝《意志的勝利》,成功地將納粹政治藝術化。戈培爾稱讚它「成功地擺脫了陷入單調宣傳的危險」,將偉大時代的激越旋律「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藝術高度」。

1934年9月9日里芬施塔爾和黨衛軍頭子希姆萊在《意志的勝利》片場。

「各家報紙都收到指示」


納粹德國常被人貶稱為極權國家。何謂極權?通俗來講就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換言之,權利無所不管,一切皆以權力的意志為轉移。


不過,納粹在媒體方面的無所不管,並不意味著第三帝國的文化事業都是國營或黨有。恰恰相反,私人可經營報刊電影等。但私有不見得就等於自由。第三帝國可以讓私人資本為自己的納粹事業服務。


比如說,所有私營電影都來自民間投資。但審查權卻牢牢地攥在戈培爾的宣傳部手裡,他們才是大爺,決定電影是否可以公映。這樣一來,納粹不僅可以直接支配國庫,就連民間資本也間接地為當局所用。至於電影是否叫座,納粹黨並不擔心,因為它沒有自己掏錢賠本賺吆喝的風險。


1935年,希特勒和戈培爾共同視察德國電影協會的拍攝現場。

因為這種管制,納粹電影難免也會不賣座。但這並不意味著納粹德國的電影業一片蕭條。畢竟,投資者在商言商。為了利潤,他們會在當局容許的範圍內盡其所能,儘可能地迎合觀眾的口味。換言之,管制之下會產生畸形繁榮、畸形創造。


控制報業也並不需要所有的報刊都為納粹黨辦。即便報刊為私人所有,通過購買、清洗、控股、審查、停刊等手段,都可以為納粹有效地操控。


二戰前,納粹黨或黨員控制的報紙,只佔全國2500萬份銷量的三分之二。當時德國最主要的報紙是《伏斯日報》,其地位堪比英國的《泰晤士報》、美國的《紐約時報》。該報創刊於1704年,發行230年來一直倡導自由主義,卻在1934年被迫停刊。另一份自由主義的世界名報《柏林日報》雖然不像《伏斯日報》那樣被直接停刊。但其老闆在1933年春被迫讓出自己的股份。德國第三大自由主義報紙《法蘭克福日報》在清洗了猶太老闆和編輯後得以繼續出版。軀殼尚在,魂魄已散。


那些在納粹淫威中倖存下來的報紙,深知小命捏在當局手裡。他們對納粹黨無比忠誠,甚至比納粹黨報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一來,納粹黨不用將所有的報刊都據為己有,無須為其盈虧買單,就能讓所有的編輯記者都爭當自己的御用文人。所有的報刊必須與黨保持一致,否則編輯記者就沒法在新聞出版行業里混下去,報刊就沒法生存。


戈培爾對新聞的管制也細緻入微。曾任駐德記者的夏伊勒這樣寫道:「每天早晨,柏林各日報以及各地方報紙的記者編輯都會到宣傳部集合。戈培爾博士或助手會告訴他們:該發什麼新聞、扣什麼新聞、什麼新聞該怎麼寫、如何擬標題,什麼運動該取消,什麼運動要開展,當天需要怎樣的社論。為了防止誤解,除口頭訓令外,每天還有一篇書面指示。對於小地方的報刊,則用電報或信件發出指示。」


納粹當局自己也心知肚明,這種指令見不得人。於是,堂堂第三帝國的宣傳部就如黑幫一樣秘密行事,把每天規定的這也不能報道那也不能評論的指令,當成黨國機密。納粹德國刑法典規定,「泄露國家機密者,處死刑」;「泄露並獲取國家機密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


納粹的這兩項規定可不是嚇唬人的稻草人。夏伊勒在1936年的日記里提到,由於把戈培爾每天下達給新聞界的密令透露給外國記者,德國《波森日報》的一名記者被判處死刑,後改為無期徒刑。


在如此嚴厲的新聞管制下,報紙必然變得索然無味。戈培爾和德國新聞協會主席阿曼曾要求,報紙內容不能那麼單調劃一。可究竟是誰之過呢?《格魯恩郵報》的編輯埃姆·韋爾克批評說:「宣傳部的官僚主義和高壓手段使得報刊變得乾巴巴。」這下可摸了老虎屁股。該周刊被停刊三個月,而韋爾克本人不僅被戈培爾撤了職,還被送進了集中營。


「灌輸納粹黨學說比生產重要」


納粹上台之初,德國的收音機普及率不高,短時間內也很難讓每家每戶都擁有一台收音機。於是當局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下達了集體收聽廣播的命令。大家集體收聽廣播,誰也不能把耳朵捂起來。這樣,德國人連耳根清凈的自由都沒了。而且許多廣播節目被安排在上班時間播出。在廣播期間,人們必須放下手頭的工作收聽節目。


即便廣播期間你是在咖啡廳或餐館,那也不會成為漏網之魚。因為包括餐館、咖啡廳在內的所有公共場所都必須配備收音機。而對於行人來說,街頭的高音喇叭照樣會把黨的聲音傳到你的耳朵里。從這個角度而言,納粹政權確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在當時,沒有哪個國家的無線電覆蓋的密集程度能趕上德國。


1939年,戈培爾在柏林廣播大樓給「同志們」發放收音機。

要命的是,這種廣播往往不是一兩分鐘就能夠完事。因為希特勒之流的演講,動不動就長達兩三個小時。如果把全國的人因此花費的時間累加起來,得相當於浪費多少個工時!


可納粹當局只算政治賬,不算經濟賬。在戈培爾看來,「灌輸納粹學說比工人生產更重要」。否則,即便德國財富再多,人民再幸福,可要是政治跟納粹黨毫不相干,這對戈培爾這些納粹領袖們而言,意義何在?


一般人無法看到在德國被禁的外國報刊。與報刊相比,電台就不一樣了,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技術干擾,柏林人也可以收聽到英國的電台。為此,第三帝國就把收聽外國電台視為一種嚴重的刑事犯罪。


夏伊勒在1940年2月的日記里提到這樣一件事:有一天,一名德軍飛行員的母親接到通知,說她的兒子已經失蹤並被認定陣亡。可幾天後她的兒子卻出現在英國廣播公司公布的德國戰俘名單里。次日,有八個朋友來信告訴她這一消息。可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這位母親向警察告發了這些人收聽敵台,於是他們全被逮捕了。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里,還有誰敢輕易接受和傳播當局不喜歡的信息?在恐懼中自我收斂,就會自然地成為一種生活常態。如此一來,戈培爾便可以肆無忌憚地隨意操縱輿論了,而永遠不用擔心被人公開戳破他的西洋鏡。外國到底是什麼情況,比如別人是怎麼看待希特勒德國的,此類信息是否可以傳播,以怎樣的形式傳播等等,都是當局說了算。


戈培爾心裡也清楚,謊言即使重複一千遍,也不會成為真理,但如果謊言重複一千遍又沒人敢戳穿,就成了真理。因為謊言的陷阱隨處皆是,你不掉進這個陷阱,就會掉進另一個。極權政治之下,只存在掉進陷阱次數的多少和陷阱深淺的問題,不存在百毒不侵之人。


希特勒極富感召力的演講手勢。

不過,第三帝國宣傳部炮製的政治謊言,到底真正征服了多少德國人的內心,只有天知道。因為在政府欺騙人民的地方,人民往往也會用欺騙政府的手段來保全自己。在極權政治里,有時很難分清到底是誰在騙誰。1943年2月8日,戈培爾在玻璃體育館的演講,贏得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可在第三帝國,大人物對黨員或百姓講什麼不會贏得熱烈的掌聲呢?領導人放個屁都是重要講話。


當戈培爾對聽眾說:「你們願意打一場總體戰嗎?如有必要,你們願意打一場比我們今天所能想像的更全民更極端的總體戰嗎?」聽眾報以狂熱的回應:「願意!」在這種場合,不想進集中營就不會說「不願意」。可在離開講台時,戈培爾卻對心腹說:「這些聽眾真是一群白痴。如果我問他們是否願意從哥倫布大廈的樓頂跳下的話,他們也同樣會喊願意。」


1934年,戈培爾在納粹衝鋒隊集會上(SA-Appell)激昂演說。

其實,對戈培爾的演說,觀眾何嘗就不會在心裡嘲笑他:「真白痴!我們一鼓掌他就以為我們真的支持他!」但是,大家都不得不歡呼雀躍,裝出一副十足的腦殘模樣。


對於其愚民政策,納粹總有其官方說辭來自圓其說。其中,對於隱瞞和掩蓋真相的理由之一就是——如果如實報道,會損害國家的威望,為英法等西方國家提供了攻擊德國的口實。


這種是非顛倒的邏輯,卻為一些對德國忠心耿耿的「小粉紅」所接受。他們認為,抨擊納粹就是攻擊德國,他們作為德國人在感情上接受不了。披露德國的問題就是傷害他們的感情。結果被納粹當猴耍了還覺得自己是愛國。


謝 @小熊平平 邀請,這個問題非常複雜,評價希特勒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自從終戰以來各種各樣的論文、專著和地攤陰謀論早就汗牛充棟了。我只是從三方面概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1.作為觀念象徵和文化符號的希特勒可能才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希特勒,並且希特勒可能是人類文明進入近現代以來最為重要的標誌性人物之一了——當然是在最惡劣的方面上。任何一個生活在1945年後的文明世界並且接受過基礎文史教育的人都聽說過希特勒,這個名字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都意味著純粹的邪惡、狹隘的種族主義、恐怖的極權主義和與現代文明相悖的反理性主義。希特勒幾乎就是現代性的黑暗面的化身,提醒著我們人類社會的可怖一面,不會因為技術和社會組織的進步而真正消失。這種地位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當然,在任何社會中都會有因為可恥的動機、片面愚蠢的認識或者單純的逆反心理而崇拜他的人,這也是作為象徵和符號的他所不可避免的。

2.另一方面,在國家歷史層面上的希特勒事實上並未能發揮在後世人想像中的作用。那些崇拜他或者出於奇奇怪怪的心理試圖為希特勒翻案正名的人往往試圖從掌握權力的方式上證明他的合法性:「元首可是德國人民民主選舉上來的!」。他們在這點上並沒有說錯。希特勒不是一個純粹的魔鬼,用一大團邪惡的意識和詭計迷惑和哄騙了德國與世界人民,而的的確確是當時德國社會意識的產物,法西斯主義也是當時世界潮流下的衍生品。一戰後的普遍幻滅、社會達爾文主義化的國際博弈、大規模的經濟蕭條與騷動、自由民主制度在世界範圍內的退潮都早在希特勒和納粹黨粉墨登場之前就已經非常顯著了。從1914年到1945年,世界經歷的是一次舊秩序的總崩潰和新秩序的重組,希特勒以及他代表的黑暗僅是其中的一環——不過是象徵高潮到來的一環。

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評價拿破崙的話或許更加適用於希特勒——人的地位越高,他的行為越不受自己的意志左右。帝王們不過是歷史的奴隸,他以為自己能夠左右一切,但他其實只是被歷史的慣性、群眾的意志裹挾著前進而已。歷史是由無數個錯綜複雜的變數決定的,事情的走向極難預測,更難以以個人力量掌控,希特勒的個人作為只不過是其中不算重要的一種因素,僅此而已

即使當政的不是希特勒,尚有生命力的德國經濟同樣能像美蘇英一樣以國家干預的手段恢復;恢復了經濟又遭受了不公對待的德國一樣存在發動戰爭的慾望和復仇主義;長期專制和軍事傳統下的德意志決定了魏瑪很難不在混亂中倒台;甚至有組織的種族屠殺和極權的警察國家也不是希特勒政治的產物,而早在土耳其和蘇聯登場了。但是希特勒確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惡化了所有這些的影響而排除了更加溫和的可能性,這是不能饒恕的。

3.最後是作為一個單獨的人的希特勒,他一方面是極端幸運的,一方面又是極端不幸的。他確實是一個活生生的從最底層起步,不依靠任何背景而通過組織力和超乎尋常的好運而攀登到世界巔峰的例子。並且他能夠在一團混亂的時局中理清所有事情的頭緒,有一套清晰完整的奮鬥目標——他的宏圖野心全部在早年就寫在《我的奮鬥》里了——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動員所有資源將之貫徹到底。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常人難以企及的好運,因此社會的邊緣文化將之認定為一個「反英雄」,也有一定的土壤。

另一方面他又是極端不幸的,他註定要作為一個所作所為都被詳細記錄在案的偏執狂被全世界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加以展示和解剖,而他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一切情緒、願望與習慣都化為象徵與符號,被世界所詛咒和戲說,獨一無二地背負了」此世全部之惡『。被每個筆者這樣的小角色品頭論足這件事本身恐怕也是生而為人的一種極端」不幸「吧——雖然完全罪有應得,不過作為真正的人生活存在過的那位身兼奧地利來的下士、落魄的藝術青年、啤酒館裡的賭徒、狡詐囂張的總理、德國的元首和領袖、臆想充斥頭腦的瘋狂者、半吊子的治國者和戰略家、滅絕文化的劊子手、曾經的英雄和後來文明的污點為一身的人的真面目,恐怕跟所有其他人一樣都被湮沒在歷史中了。直到現在還有人傳說他逃出生天、被UFO救走或者帶著追隨者把軍事基地建在了月球,說不定真的是那樣也未可知呢。


希特勒,是一個用化療方式為歐洲治文明之癌的人。這種癌症叫做自由主義。下面詳細地把歐洲之病和希特勒治病的經過說一遍,可能顯得有點離題,但這樣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希特勒。歐洲現在的病仍然是以前的病根,除非元首歸來,沒有人給歐洲治病了。

一、嚴復論自由

自由一詞,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中,和在西方的文化語境中,它所被賦予的內涵,有天壤之別。中國人說的自由,指的是解除世俗的負累與束縛。比如莊子的逍遙,陶淵明的田園詩生活,這都是中國人所理解的自由。這種自由,是文明社會裡,人們對生活的一種超然態度。或許,自由一詞,可能會為莊子陶淵明這樣的高人雅士所不齒,他們可能會覺得,適性自然,自在逍遙才是他們的境界,而所謂的自由,不過就是粗人撒歡子罷了。

而西方則不然,西方人對自由的理解,是指擺脫奴隸身份和被奴役的生存狀態,成為自由人。在早期的西方社會,他們用來指謂自由的詞,和用來指解放的詞,是同一個詞。西方的這種自由,是在人和人互相奴役的野蠻人的奴隸社會中,為擺脫奴隸身份而對奴隸主表現出的一種抗爭態度。

因為中國社會,從炎黃部落開始,就是一個以自耕農勞動為主的文明社會,早早的就走出了奴隸社會,所以西方人對自由的理解,在中國人看來,大概類似於動物園裡被關著的動物,迫切想逃出動物園那種嚮往和追求。這種把自由和奴役相對應的觀念,可能會讓很多中國人無法獲得代入感。中國人通常是把自由和負累相對應起來,而不是奴役。

西方人真正的結束他們的奴隸制社會狀態,不是古羅馬之後,而是近代林肯發起的廢奴運動後的事。他們在奴隸制裡面呆的太漫長,而我們在奴隸制裡面呆的又太短。所以,當西方人的自由概念,傳入中國之後,嚴復把它翻譯成了「群己界限」。因為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中,實在無法把要麼奴隸要麼自由人,這種非此即彼的原始人觀念,和莊子陶淵明們的超然曠達聯繫起來。

穆勒在《論自由》一書中認為,人的行為具有外部性和公眾性,所以不存在絕對的自由,人只要生存在高度組織化的現代社會中,總要遵守這樣或者那樣的規範才行。比穆勒稍微早點的康德,則說,自由即自律。他們兩個,是對西方人的原始人習性和觀念,反思比較深刻的人。但是,他們沒有給出進一步的解答,個人和社會的界限在哪裡,個人對社會讓步多少算是處於被奴役狀態,社會對個人解放多少,算是給了他自由,他們都沒有給出解答。

這個問題,在中國文化中來說,根本不是一個問題。中國的傳統是,從個人到社會,是一個多層體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層層向外部擴展。個人與社會,對中國人來說,這並不是一個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二選一。以身觀身,這是講個人性。以家觀家,開始有了小範圍的公眾性。一直到最後的治國平天下,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個人行為的公眾性,放大到了最高。

嚴復所說的群己極限,就是這多層之間的分界,一層一層的,在什麼層做什麼層的事,不要越位和失范。因為中國幾千年以來都是文明社會,我們沒當過奴隸,所以我們不懂為什麼西方人老把個人和社會對立起來看待。在過去的中國,失去耕地的人,會淪為流民,但流民不僅不是奴隸,流民還可以通過造反把皇帝趕下台自己當皇帝。

西方人裡面,像康德和穆勒這種多少有點教養和想法的人,畢竟鳳毛麟角。他們絕大多數人,骨子裡都還是原始人的那套觀念。他們更傾向於把個人行為的公眾性和外部性,降低到最小,把個人放大到極致。他們的這種想法,在中國的文化里,對應的詞應該是任性妄為。這種原始人式的自由,就不要說如何能與莊子陶淵明們聯繫到一起了。

受這種自由即任性的原始人思想的影響,中國也出現了一群看起來挺奇怪的人,他們管自己叫自由主義者。言論和行為,看上去都特別的任性,可能他們認為,自由就是任性吧。實際上,西方人這種因為祖上做過幾千年的奴隸,才根深蒂固的對自由的理解,對任公眾性何束縛和外部性的拒斥,是他們特定歷史和文化的產物。而中國的自由主義者,給人看上去很詭異,跨文化語境的強行帶入感,怎麼看都是在東施效顰。

這種新原始主義思想,貫徹到了西方社會的方方面面,他們的文化,政治,經濟,金融,等等,都是如此。這種新原始主義,正是造成頻繁的經濟危機,和兩次世界大戰,一次大蕭條的根本原因。經濟一詞,在中國文化里,指的是經世濟民,衡量它的一個指標則是,天下是不是太平,百姓是不是安康。個體性與公眾性的和諧統一,這是文明人對經濟的理解。

而西方人呢,他們對經濟的理解,則是相反,他們追求的是個體競爭,拒斥經濟行為的外部性和公眾性,只要自己過好了,管他洪水滔天。這是原始人對經濟學的理解。新原始主義經濟學,第一個版本,便是亞當·斯密的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英國人的全球統治,以自由放任為綱紀,卻以兩次世界大戰和一次大蕭條而慘淡收場。

二、麻將館與大蕭條

在農業文明社會時期,人們造反,多數是因為吃不上飯。而在工業文明社會,一國內部社會動亂,國際上,世界性大規模戰爭,最深層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商品賣不出去。農業文明時期,社會崩潰是因為不足,工業文明社會,反過來了,而是因為過剩。

過剩就會降價,降價企業就要虧損,虧損就要破產,企業破產,勞動者就要失業,失業就會沒收入,大家都沒錢消費了,社會總需求進一步銳減,商品更加過剩。一步步陷入一個惡性循環。最後就是靠戰爭來算總賬,把存在競爭的其他國家的產能都摧毀。

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思想實驗。有一家麻將館,裡面很多賭客,在剛開始,所有的賭客,籌碼都一樣多。輸光的人,出局。贏錢的人,麻將館抽頭子。賭局一開始,便不停的有人輸光出局,給定足夠長的時間,那麼麻將館最後只會剩下一個優勝者,而其他人的則都輸光出局。這個最後的優勝者,就叫他老王好了。

顯然到了這時候,麻將館就無法再經營下去了。因為供需結構崩潰了。這個模型,就是亞當·斯密的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麻將館,只負責提供場地和抽頭子,其他的什麼都不要管,讓賭客們自由競爭,並且,如果麻將館連抽頭子都不要抽,那就更好了。而那個所謂的看不見的手,就是大家都想贏錢,都不想輸錢的心理。而理性人假設,指的是每個賭客深信自己可以想贏就能贏,想不輸就能不輸。

在這個思想實驗里,麻將館相當於政府,抽頭子相當於稅收。麻將館不想歇業,還想繼續營業,那就得把崩潰的需求再製造出來。這時候,亞當·斯密那一套原始人經濟學1.0版就行不通了。需要進一步升級。麻將館要重新經營,唯一的辦法,就是讓那些已經輸光的人手裡,重新再獲得籌碼和老王繼續賭。

麻將館需要怎麼做呢,讓那些已經輸光的人,給麻將館做點差事,麻將館從抽頭子中獲得的籌碼,再作為酬勞付給那些輸光的賭客。如果抽頭子的錢太少,麻將館還可以向老王借錢,實行財政赤字政策,來支付給那些虧貨。這個叫擴大政府開支,刺激經濟。原始人經濟學2.0版,就升級好了,這個版本叫凱恩斯主義。

虧貨們拿到錢之後,給定足夠長的時間,他們的籌碼又被老王贏光了。然後反覆的一輪又一輪,虧貨們的錢依然都被老王贏光了。在凱恩斯主義模型中,虧貨們其實已經成了傀儡,本質上,變成了麻將館和老王之間在賭。

在古典自由主義模型中,麻將館抽頭子賺的錢,和老王贏的錢,都不會全部流入市場,這是一個需求遞減的供需結構。而在凱恩斯主義模型中,麻將館抽頭子的錢,老王贏的錢,都拋向了市場,表現為籌碼總投放量增加,但會出現一個極限,老王把這些擴張出去的籌碼都贏光之後,他就不可能再繼續贏得比總籌碼供應量更多的錢。需求無法進一步擴張,這時候,經濟就出現了滯脹。

原始人經濟學2.0版,凱恩斯主義,又不靈了。怎麼辦呢,麻將館還得要想辦法經營下去。在凱恩斯主義模型里,老王的內心應該是很崩潰的。弄了半天都是在跟麻將館老闆玩過家家。於是,很多人認為,之所以出現滯脹,是因為政府干預的太多。大家一致認為,麻將館老闆可以去歇歇了。但是這個遊戲要繼續下去,必須得想辦法,讓虧貨們手裡有籌碼。

老王說,要不這樣吧,你們這群虧貨,我每次贏光你們的錢,再返還給你們一部分。老王每次贏一百個籌碼,就交給麻將館五十,讓麻將館把這五十個籌碼分給那些虧貨們。這就是高稅收,高福利政策。原始人經濟學3.0版出現了,這個版本叫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再加上一些周邊理論,它還有一個比較花哨的藝名,叫華盛頓共識。

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派中,有個很紅的偶像巨星,倫敦學派的哈耶克。他大多數觀點,都可以概括為三句話:凱恩斯是壞蛋,麻將館老闆最討厭,老王我愛你。但對於怎麼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危機,他並沒有給出有價值的解答。解決這麼個複雜的難題,顯然超出了他的能力和才智。要不怎麼說人家是偶像派呢。不過偶像派也有偶像派的好處,到哪裡都能不費吹灰之力圈一堆的小白粉。

再來看看實力派,芝加哥學派的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比以上這些人腦洞都大的多,他認為老是出現需求不足,根本原因是應該提高總籌碼的供應量,所謂貨幣創造需求。他反對麻將館進行財政擴張刺激經濟,而主張在籌碼供應量上做文章。虧貨們又被老王贏光了,弗里德曼對虧貨們說,你們可以利用信用消費繼續賭嘛。於是虧貨們紛紛借了錢接著賭。

這樣就意味著,籌碼投放量增加了,需求也增加了。但是虧貨們借的錢,總得要還的吧,明顯沒有償還能力的人,為了擴張貨幣和需求,依然還會有人繼續借錢給他們賭。借錢給沒有償還能力的人,這裡面風險很大,所以貸款人會買信用違約掉期。把虧貨們不還錢的風險,賣出給保險公司,意思就是,如果虧貨們違約了不還錢,保險公司替虧貨們還。而當大規模的虧貨們,都無法還錢選擇違約,那麼保險公司賠不起了只能宣布破產,貸款收不回來,接著引發作為貸款人的銀行破產。美國08年金融海嘯,次貸危機爆發了。

在原始人經濟學中,無論它升級到了哪一個版本,只要它無法解決麻將館魔咒,那麼經濟危機早晚都會來,只是或早或晚,或強或弱的區別。從根本上講,先有文化上的歐洲中心論,鼓吹古希臘文明這種原始人文化,然後是政治上的民主和極端個人主義,再上升到經濟層,就是自由放任的原始人經濟學。

三、元首的憤怒

馬克思對原始人經濟學,最喜歡用的一個評語是庸俗。這個評價和希特勒相比,還是比較高的。希特勒對這些原始人經濟學的評價,他喜歡用的一個評語是廢物。在希特勒看來,能把經濟搞崩潰的學說,實在是廢物,而對這些廢物學說深信不疑的人,更是蠢的不可饒恕的大廢物。在希特勒眼裡,天下的廢物太多了,這點讓他忍無可忍,所以他總是看上去很容易憤怒。

因為一戰戰敗,德國欠下了巨額的戰爭賠款債務。而頭腦簡單的魏瑪共政府,為了償還戰爭債務,選擇了印鈔票來還錢。這樣導致了馬克的信用崩潰,國民經濟全面陷入癱瘓,惡性通脹毀滅了一切正常經濟活動。掌握了德國貨幣發行權的猶太人,在這次經濟災難中,發了大財。

發了財的猶太人,用很低廉的價格,惡意收購了大量的德國企業,他們要把投機生意,從金融資產延伸到實業界。而另一邊,因為經濟崩潰,民不聊生,共產主義運動在德國開展的如火如荼,在一個群體性絕望的社會中,它很受歡迎。對德國的大資本家們來說,猶太人和共產主義分子,都是會要他們命的敵人,前者的手段是惡意收購和投機,後者是得勢後沒收他們的資產。他們無法再後退,只能選擇戰鬥。

希特勒就這樣的被他們選中了,這些大資本家們說,希特勒就是德國文明最後的堡壘。只有他才能帶領德國戰勝德國人面臨的三大敵人:一戰仇敵英法俄,投機分子猶太人,共產主義分子。當然,也更要挽救已經水深火熱的德國經濟。希特勒要接手的德國,是一個爛的不能再爛的爛攤子。

希特勒上台後,任用了一大批經濟和金融領域裡的高手,其中最卓越的就是他的經濟部長沙赫特。沙赫特是馳騁華爾街的金融天才,他之前的背景是為摩根集團服務。希特勒和沙赫特兩個人,算是一對珠聯璧合的黃金搭檔。他們先是廢除了信用已經破產的舊馬克,又以土地作為儲備,發行了新馬克,重建了德國的信用體系。同時,他們也成功狙擊了猶太人的索命般的投機活動。

但對於猶太人這個金融動物一樣的民族來說,只要他們一息尚存,他們依然還是銳不可當的投機狂魔,沙赫特可以一時挫敗他們,但是無法讓他們永遠停止投機。能讓一個金融動物般的民族停止投機的,除了死亡,沒有其他辦法。希特勒要一勞永逸的消除猶太人的投機活動,以防止基於新馬克而建立起來的新經濟受到損害,只有一條路可選:殺光所有的猶太人。

挫敗了猶太人的投機活動,希特勒開始著手對付他的第二個敵人,共產主義分子。利用國會縱火案,德共的力量被擊潰,一蹶不振。面對民眾,希特勒競選的時候,承諾他們五年內每家人餐桌上都會有牛奶和麵包。另外,它還承諾要洗刷德國在一戰中的屈辱。

希特勒看懂了那個麻將館魔咒,自由放任的經濟,經濟行為就會表現出極端的私人性,而壓抑它的公眾性和外部性,最終導致需求窒息,經濟停滯。要解決這個難題,就要反其道而行之,讓經濟全面的轉向公眾性和外部性。希特勒新政策的經濟效率,十分的驚人,他只用了三年,就兌現了對選民的承諾,牛奶和麵包都有了。五年之後,德國經濟就基本實現了充分就業。

海峽對岸的丘吉爾,看的目瞪口呆,一下子成了希特勒的腦殘粉,花痴粉。元首閣下,我是丘吉爾,我是跪著看你搞經濟的,請收下我的膝蓋。同樣在大蕭條里掙扎的英國經濟,怎麼治都治不好,自己覺得是個比登天還難的難題,人家希特勒,三下五除二就解決了。在丘吉爾眼裡,希特勒是一個經濟和金融的天才,甚至是一個偉人。

而希特勒的野心,卻並不止於經濟和金融上的成功。猶太人和共產主義分子都被消滅了,一切都準備好了,現在他要為德國人做第三件事:復仇。希特勒認為,英法那兩幫人,顯然都是廢物,能把經濟搞崩潰,搞崩潰了還治不好,不是廢物是什麼。所以他斷定,即便他公然傲慢的撕毀凡爾賽條約,英法這兩頭廢物,也不敢吭聲。果然,他判斷的沒錯,英法的確是廢物,沒敢吱聲。

二戰爆發,戰爭打響後,英法聯軍,不到6個星期就被德軍擊敗。又一次驗證了希特勒認為英法是廢物的判斷。西線的兩個廢物收拾妥了。希特勒開始把復仇的目光投向了東邊的仇人蘇聯。他在判斷,蘇聯是不是一個和英法一樣的廢物。而恰巧這節骨眼上,蘇聯和芬蘭打了一仗,蘇聯紅軍在芬蘭的表現,在希特勒看來,只能配得上垃圾二字。希特勒做出蘇聯也是一個廢物的判斷後,它便在東線打響了戰爭。如果不是蘇聯在蘇芬戰爭中的廢物級表現,希特勒不會那麼早就進攻蘇聯。

希特勒能在上台十年之內,不僅迅速走出大蕭條,還能把德國經濟從低谷里拉出來,在總量上翻幾番,隨後橫掃整個歐洲,根本原因在於,他看穿了那些原始人的廢物經濟學一點用都沒有。他走向了極端的反面,把經濟的公眾性推向最高值,私人性降低到零。在這個國家社會主義經濟學中,廢物都不配生存,不僅國內的廢物不配生存,英法俄的那些廢物也不配生存。任何非公眾性的私人性存在都是廢物,經濟行為的徹底公眾性,導致出現大屠殺,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四、進擊的斯大林

在希特勒眼裡,別人都是廢物。而在斯大林眼裡,其他人則都是等著接受他審判的,已經失敗或者未來即將失敗的失敗者。他本名不叫斯大林,後來自己改名才叫的斯大林。因為斯大林這個名字,是鋼鐵的意思。他認為自己是鋼鐵俠,他的人生格言是:只有勝利者才能不被審判。列寧對他的評價是,斯大林這個人很粗暴,要是哪天我不在了,同志們你們可得小心點。

鋼鐵俠斯大林,雖然身高只有162,但是卻是一副真正的刀槍不入百毒不侵的身子。他得過天花,後來靠百毒不侵的體格自己痊癒了,不過臉上留下了一些麻子。又來又得過致命的敗血症,又靠著鋼鐵一般的體格自愈了,只是左邊的胳膊因此而變短了一截。在革命的初期,因為經費緊張,他經常冒死去搶劫運鈔車和銀行。搶的錢全部交給組織,自己一分都不留。後來蘇聯工業的傻大黑粗,鋼鐵洪流的畫風,也全是斯大林個人風格主導國家意志的產物。

斯大林上台之後,就廢除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因為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在他看來,效率還是太低下。這種經濟模式,雖然兼顧了經濟行為的私人性和公眾性,但是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社會主義國家集體化大生產的優勢和效率。在斯大林的主導下,他把蘇聯的經濟,從混合性質,全面轉向了公眾性經濟。三個五年計劃之後,蘇聯的鋼產量增加了200多倍。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工業大國。

經濟行為的全面公眾性,那麼私人性就會受到壓制和清除。這種經濟在德國導致了大屠殺,在蘇聯也一樣導致了大屠殺。這並不是那種社會制度好不好的問題,而是由這樣的經濟制度所必然導致出來的後果。眼看著德國那邊,有個瘋子上台了,德國的經濟像打了雞血一樣蒸蒸日上,鋼鐵俠開始感受到了戰爭即將爆發前的血腥味。

為了給蘇聯和德國之間,製造更多的戰略緩衝區,斯大林入侵了波蘭和芬蘭。將國土向西推進了幾百公里,儘管這樣,他還是沒有安全感,因為他知道,德國的那個瘋子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嗅覺告訴他,戰爭不可避免,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打響。鋼鐵俠開始分秒必爭的進行積極的軍備生產和戰前部署。只是他漏算了一步,沒想到希特勒會從蘇聯在芬蘭的拙劣表現,而判定他斯大林是個像丘吉爾們一樣的廢物。東線戰爭的提前打響,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德國閃電俠,和蘇聯鋼鐵俠,終於迎來了人生的終極一戰。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火星碰地球的一戰,一開始,閃電俠真的把鋼鐵俠打的像廢物一樣,不過好在俄羅斯神奇的寒冬到來了,寒冬讓鋼鐵俠的護甲一下子變得堅不可摧。劇情大逆轉,鋼鐵俠又反推了閃電俠,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就像斯大林的人生格言那樣,他審判了作為失敗者的閃電俠和他的人民。

希特勒和斯大林的做法,對治療經濟危機和大蕭條,可以說是特效藥。人類經濟史上,最突飛猛進的經濟增長,就來自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時期,還有斯大林的前三個五年計劃。而不是像原始人經濟學的信眾所宣揚的那樣,唯有自由市場經濟,才會帶來增長。

原始人經濟學,對集體主義,對經濟行為的公眾性,恐懼到了病態的地步,甚至把經濟學從政治這個更底層的結構中剝離和獨立出來,從政治經濟學,變成了單純的經濟學,脫離政治的經濟學,便成了一門形而上學和神學。脫離底層結構,討論價格均衡,其實和討論一個針尖上能站多少天使,本質上是一樣的問題。因為即便能發現價格均衡,只要社會財富出現分布失衡,需求就會遞減,那麼麻將館魔咒,馬上就會出現,又要不可避免的發生經濟危機。

但是,閃電俠和鋼鐵俠經濟學的代價,也是和大蕭條一樣的讓人難以承受。先是原始人經濟學,導致了經濟崩潰,出現了大蕭條這種經濟之癌。為了治癒這種癌症,又催生出來了希特勒和斯大林這種猛烈的化療經濟學,像烈火一樣的把所有的經濟行為中的私人性,不分好壞全部殺滅。

可見,大蕭條,大屠殺,究其根本,失控的第一個環節和鏈條,還是在經濟行為的極端的私人性。而之所以會有這種經濟學思想,是因為更底層的政治思想,源自那種古希臘的,和古羅馬式的原始人思維。把私人性和公眾性對立起來,並勢同水火。再往前推,歐洲人之所以出現古希臘化,古羅馬化的政治思想,則源自他們基於歐洲中心論,而炮製出來的那個古希臘文明的童話,他們把古希臘人這種蠻族的一套原始人觀念,崇高化並神聖化了。

六、進退維谷或者新納粹重生的歐洲

歐洲現在的問題,最根本的矛盾是,他們經濟上一體化了,現代化了,但是在政治上,還是古希臘古羅馬化的那一套原始人模式。只要歐洲在政治上沒有一體化,只統一央行,不統一財政,那麼歐債問題,就無法實質性的解決,歐元也永遠不可能獲得和美元分庭抗禮的地位。

在這個關口,歐洲向舊版本回滾,那麼歐盟就會解體,歐豬各國,會紛紛的被踢出歐盟。甚至,德國的保守勢力,會主張德國退出歐盟,重啟德國馬克,甩掉那群窮親戚。這種選擇,是逆歷史周期的,會把一體化的歐洲經濟,再次羅馬化,碎片化,製造出來更無窮多的問題和麻煩。只要還是理智戰勝了短見,德國人不會選擇這個選項。

如果向前進一步,那麼首先得找到解決歐債危機的辦法。這個辦法,就是政治一體化,但這樣,會遭到很多古希臘羅馬化的歐洲原始人的反對和抵制。歐洲在政治上統一的可能性,其實比歐盟再次分裂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即便希臘人同意併入德國,西班牙人同意併入德國,但是英國人不答應。一個統一的歐洲大陸,不符合英國這個萬年攪屎棍的地緣利益。所以英國人顯然會一直製造噪音來阻撓歐洲政治上的統一。英國最近在鬧退歐,就是不想讓歐盟好好過日子。

尤其關鍵的是,歐洲要統一,美國人不答應。歐洲人之所以對美國俯首帖耳,唯馬首是瞻,正是因為歐洲政治上不統一。無法合成一支強大的力量來抗衡美國。就更不要說軍事上的抗衡了。政治上統一的歐洲,不符合美國人的利益。當然,也不符合俄國人的利益。國際政治,大國博弈,說白了就一句話,所有的國家,都希望其他國家越分裂越好,越弱小越好。如果它們不分裂,就想辦法讓它們分裂。

在歐洲無法取得政治上大一統的前提下,那麼歐債問題,就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了。不僅現有的債務危機無法消除,後面還將會積累更多的債務和經濟風險。因為高稅收高福利政策,大家干不幹都一樣,干多干少都一樣,上班的和吃救濟金的生活水平差不多,很多企業和富有創造力的人才與組織開始外逃。尤其是法國的富人外逃現象,尤其嚴重。

歐洲的企業競爭力還將會進一步下滑,當其他國家的產業升級,和生產率的提高,追上甚至超越了歐洲企業的優勢產業和技術,那麼這個高福利政策,就難以為繼了。企業經營不好,稅收減少,債務進一步惡化。進入惡性循環。生育率過低,老齡化,又導致了移民失控。經濟不好,熬過去就行了,但是移民失控這件事,對歐洲人來說,可是要刨祖墳的大災難。

歐洲會卡在目前這種進退維谷的狀態,往前也走不動,往後也退不動。只能停在原地,等待社會失序。可能它們的社會問題,會先於經濟問題爆發,雖然經濟問題一樣的嚴重。經濟的惡化,移民政策的激進和左傾,會導致歐洲的社會問題,矛盾和憤怒轉移並傾倒在移民身上,不用太久,可能就會看到新納粹與彎刀們的捉對廝殺。以前的恐怖襲擊,只是排練,大戲可能在後頭。

歐洲的興起,源於新原始主義童話,歐洲的衰亡,也同樣衰亡於這種童話。這種從文化,傳導到政治,再從政治傳導到經濟的叫做古希臘的病,可能永遠也不會痊癒了。

五、當尼采哭泣

我們當前世界的圖景與社會範式,主要的由歐洲近代文化和精神所塑造。這一整套體系,叫做歐洲中心論。這個歐洲中心論,是基於美化神話古希臘和古羅馬這些原始社會蠻族而建立。它並非一種真實的歷史,而是一種近代的發明。它是關於文化,政治,和經濟學的童話。

當前幾乎所有的問題和困境,也都是因為這套新原始主義童話所導致。從文化層面,傳導到政治層面,再由政治層面傳導到經濟層面,每一層,現在都已經千瘡百孔,無藥可救。整個世界和人類,都被這種新原始主義粗鄙化與野蠻化了,表現在整個人類文明上,則是碎片化的撕裂力量,大過了合作與團結。

黑格爾,盧梭,韋伯,亞當·斯密,馬克思,等等,歐洲所有的思想家,都中過這個叫做古希臘文明的毒。它是一種文化鴉片。在這種鴉片的作用下,歐洲的思想家們,把所有近代以前來自文明社會的書籍、知識、科技和智慧,都歸集於古希臘文明的這群原始人的名下,儘管那些書,沒有一個字是從希臘的土地里挖出來的。

尼采,也和這些思想家一樣,也中過古希臘這種毒。雖然他在政治和經濟上的一些思想,看上去比較幼稚和浪漫主義,但是他在精神和文化層面上,對西方文明所做的文化溯源運動,是走的最遠的。他雖然十分厭惡新約,但是他對舊約是滿心讚美的。這說明,他在直覺上,感應到了地中海文明裡很多更古老的東西。

尼采從馱經民族猶太人的宗教出發,進行文化溯源,這是歐洲人和歐洲精神的駱駝階段,他激烈的反對基督教,使的歐洲人,徹底的扒掉了閃族人為印歐人量身定做的精神枷鎖。他繼續往西方文明的源頭走,來到了古希臘文明這個地方,這時候的他,處在獅子階段。這一階段的代表作就是《悲劇的誕生》這本書,鼓吹古希臘的原始人蠻族精神,金髮猛獸。這個階段的尼采,和歐洲其他的思想家,一樣的庸俗。

讓他成為真正的精神貴族的是,他並沒有停留在古希臘蠻子這裡,他看出來了,這只是一群精神分裂的野蠻人,並沒有什麼文明和教養。他的教養引領著他繼續向前溯源,一直走到了拜火教的先知查拉圖斯特拉那裡。這時候的尼采,已經開始擺脫了古希臘病,從獅子,走向了嬰兒。

尼採的精神三變,駱駝,獅子和嬰兒,讓他比其他的歐洲思想家走的更遠,他走到了居魯士大帝停下的那個地方。那裡才是印歐人的文明之巔,而古希臘那群蠻子,跟文明又有什麼關係呢。這時候的尼采,開始變的柔軟。整個歐洲,終於能有人從古希臘童話中醒了過來,出現了一個文明人。可惜,他來的太早,他又醒的太早。

他說自己痊癒了,不僅基督教那個病痊癒了,古希臘的那個病也痊癒了。整個歐洲,唯一的一個從古希臘病里痊癒的人。長期的孤獨,讓他精神崩潰了。在他清醒的最後時刻,看到街上有人用鞭子抽打一匹馬,他便衝上去抱著馬的脖子放聲大哭。

尼采說,我的心弦,奏出一支古老的船曲,有人在聽嗎?他醒的太早,整個歐洲都還患著古希臘病,沒有人會聽。當他哭泣的時候,他是在為自己的孤獨而哭泣,為歐洲精神的墮落而哭泣,為居魯士大帝而哭泣,為蘇美爾人而哭泣,為地中海文明曾經的伊甸園而哭泣。

內容來自 再看歐洲:元首的憤怒 - 至道學宮


希特勒這個人,就像一個股市炒作者。
(以下從股市的角度來看一個全新的希特勒。這個角度與真實的股市並不是完全符合的,所以我們稱之為國家股票市場為好。)
一天,希特勒製造了一隻股票的炒作題材,並挾資進入這隻股票。
這隻股票短期內上揚,連大股東都嚇壞了,開始減持。
但是,希特勒利用股票的賬面增值,繼續製造題材,從一些貪婪的借債人那裡以股票抵押,繼續增資。
那些軟弱無能的大股東完全摸不著頭腦,他們既不敢否定這個題材,又為高高在上的市盈率感到非常焦慮,不斷減持。
最終,希特勒成為了最大的股東。
成為大股東的希特勒,有更多的手段來炒作股價。
他收穫了一些追隨者。人們認為,在希特勒的卓越領導下,要完成股價翻十倍,二十倍,完全不是夢。
更重要的是,這位大股東,居然有非常優秀的經營才能。這讓那些不看好他的投資者們很驚愕。在希特勒的帶領下,他的公司業績越來越好,越來越讓做空者觸目驚心。
希特勒說,他要讓做空者付出最沉重的代價。為了報復做空者,他發誓,絕不能讓股價下跌哪怕一塊錢。他要讓做空者血本無歸。
為了繼續炒作題材,希特勒決定強行兼并其他公司。
你要知道,國家之間的股市是沒有證監會的,誰有實力,誰就能改寫規則。
資金,就是股市的子彈。
希特勒具有超強的融資能力,一開始,他強行收購了幾家小公司。
然後,他把槍頭對準了世界上的幾家巨頭。
法蘭西這家公司決定,我們的股票絕不賣給希特勒。公司高層表示,公司已經融了一大筆資,如果希特勒在市場通過做空吃進股票讓大股東受損,公司就會以更高的價格回購股票,不會讓股票流入希特勒集團。法蘭西基本面良好,值得更高的價格,賣股票給希特勒是不明智的。所以儘管法蘭西的市值完全流通,大股東的持股比例不高,但是大股東對此頗有信心。
然而,希特勒直接繞過市場,私下溢價轉讓股票,在法蘭西大股東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希特勒已經以法蘭西第一大股東的身份,把原大股東趕出了董事長辦公室。
接著,希特勒劍指蘇聯集團。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把國家勢力化為股份概念,政府能持有的股份,也不過百分之三四十而已,還有很多的勢力能夠影響一個國家。第一領導人,能夠持有百分之十的股份,已經了不起了。第一,權力結構太龐大,必須分權,第二,如果大股東的比例能過半,那麼就不會有推翻的說法了。所以大股東需要各方勢力的支持,非常注重拉攏小股東,甚至有的大股東也很重視拉攏小股東,不過影響力還不到公司一半,以至於無法控制公司的走向。
而蘇聯這家企業的大股東,對一些敵對的小股東進行了清洗。任何與大股東敵對的小股東,都會遭到大股東的迫害,所以小股東不得不完全聽從大股東的指揮。
面對這樣的企業,希特勒知道,這是一場硬仗。
而且,蘇聯集團的董事長,也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物,絲毫不遜色於希特勒。
希特勒知道,蘇聯不像法蘭西那樣好欺負。而且,蘇聯的非公開市場非常小,隨時都可能被蘇聯操縱。蘇聯遠遠比法蘭西大的多,如果像對法蘭西一樣通過非公開市場襲擊蘇聯,非但不起作用,而且孤軍深入,必死無疑。
如果希特勒用懷柔政策,也就是做多蘇聯,那麼蘇聯股東知道要漲價,肯定不願意賣,往往還沒有買到多少股份,股價就翻倍了。
不過,聰明的希特勒採取了軍事政策,即做空。害怕損失的蘇聯股東就比較願意出售蘇聯股票,還能低價獲取。
要知道,心理預期才是影響股價的第一元素。
由於希特勒不宣而戰的閃電做空,獲得了初級勝利。但是,老奸巨猾的斯大林對外宣布,希特勒的做空是不可能的成功的。蘇聯不僅資金充足,還有很強的融資能力。
很明顯,蘇聯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讓希特勒吃驚。他從前對人說,斯大林已經對內部作了無情的清洗,現在蘇聯已經沒有優秀的操盤手了。所以,哪怕蘇聯的資金比較充足,經不住我方優秀操盤手的進攻。
然而,有一個叫朱可夫的操盤手,不斷往來於資金戰場上。
希特勒明白了,只要戰略方向是對的,戰術手段差一點也不要緊。而制定戰略的操盤手,有一個就足夠了。
更何況,希特勒遇到了可怕的蘇聯資金寒冬。
在蘇聯資金寒冬,無論希特勒怎麼做空,就是賣不到市場。而蘇聯的操盤手,已經嚴陣以待,不斷吃進希特勒做空的股票。
希特勒的操盤手們說,我們還需要補充資金。
可是,希特勒送來的資金,越來越少。
最後,股價在蘇聯操盤手的反攻之下上揚,維持一個高位不動。
希特勒的債權人們對他說,我們不是不看好你,只要有機會,我們還可以借錢給你。
不過,現在,先把我們的錢還給我們。
於是希特勒對手下說,楞什麼楞,平倉吧。
於是,這場戰爭,希特勒以巨虧出局。而蘇聯,雖然也差不多耗盡了資金,不過前景一片大好。
最後呢,幾家國家巨頭開始做空希特勒集團。
這下,希特勒急了,對隆美爾說,哪怕資金耗盡,也不許對敵對企業平倉。
希特勒說,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斷做空對手,讓對手無暇做空希特勒集團,才能以攻為守。只要敵人死得比我們更早,那麼,勝利還是屬於我們的。
希特勒說,我們已經欠下了巨大的債務,希特勒集團的股價絕不能下滑。
希特勒說,由於我們欠下了巨大的債務,希特勒集團的股價非但不能下滑,還要繼續拉高。
希特勒說,只要我們耗死了那幾個敵對的巨頭,我們就能霸佔市場,債轉股。
平倉,永遠不要給我提這個詞。繼續做空吧,我的將軍們。
最後呢,國際巨頭相繼做空希特勒集團,集團資金告罄,股價崩塌。
希特勒同志賣掉所有股份,也不夠償還債務,最終破產自殺。


希特勒放在中世紀將是一個偉大的國王。
但是時代不同了,希特勒的行為就是屬於倒行逆施了。
比如種族屠殺,這在古代沒有任何道義問題。翻翻世界史、翻翻中國歷史,一個不留的種族大屠殺比比皆是。但是人類總是要進步的,人類已經翻過了種族屠殺這一黑暗的章節,那麼希特勒又回到原點,搞種族屠殺就是反人類罪行,就是與人類文明為敵了。


一個沒有背景沒有金錢甚至沒有德國籍的奧地利鄉下人登上了德國的權力巔峰並差點統一歐洲,這樣的人不是屌絲的超級偶像還是什麼?


希特勒,民主的典範,和你們理解的不一樣,西方為什麼那樣極端的封鎖他?獨裁的意識需要封鎖?

希特勒靠民主上台,靠民主維持統治,假如德國人可以把德皇推翻,那推翻希特勒也是分分鐘的事情,可德國人沒有那樣做,因為希特勒是德國道德的標杆,類似與中國的王莽。

美國總統死了,有沒有人當美國總統。就是沒有希特勒、沒有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沒有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是會打起來。近代戰爭歸根結蒂還是海權、陸權之間的戰爭。

1、先上德國。

1-1、元首的霸權。


任何一屆政治家比起希特勒都自慚形穢,因為希特勒是典型的民粹主義政治家,他靠取悅民眾上台,他靠取悅民眾維持統治,即使是戰敗的最後一刻,德國人民寧可恥辱的戰敗,都不願背叛他們的元首同志。說直白一點,希特勒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王莽。

1-2、關於他的國內政策,我就不講了,估計體制和知乎都不容許。


就是群眾你們想聽什麼,我就說什麼,群眾希望希特勒跪下,希特勒絕對不站起來,希特勒對人民的順從到了無底線的程度,但沒辦法選票就是爹啊。

1-3、魯道夫-契倫。

魯道夫-契倫說:國家就像動物,為了生存而獵殺。他還預言:世界最後會形成幾個巨大而強盛的國家。(就像今天的多邊、多極世界政治。)今天大家都這樣說,問題是他出生於1864年,我就暈。

他對英國的評述,英國雖然佔有世界24%的土地,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海軍,但英國國土是分裂的。

他對俄羅斯的評述,俄羅斯雖然領土完整,但沒有不凍港,導致沒有行動自由,然後你就明白為什麼近代俄羅斯為了中東路和旅順港投入了那麼多。

然後你就懂為什麼英國要發動克里米亞戰爭、日俄戰爭,目的就是為了封鎖俄羅斯的行動自由。

啥叫第一島鏈,啥叫第二島鏈,啥叫重返亞太?

1-4、英國的麥金德。

他提出誰控制中亞,誰就能打破資源平衡,誰就能發動統一世界的戰爭。這就是為什麼蘇聯、美國都要找借口乾阿富汗。因為阿富汗是中亞的十字路口,戰略位置顯赫。

他還提出陸權可以迂迴海權,最後贏得戰勝海權的戰爭。英國立馬就怒了,誰是海權?英國就是海權。所以根據此理論,英國一直致力於削弱法國、德國。比如說:普法戰爭、一戰、二戰。大家不要忘了英國才是宣戰國。英國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企圖統一歐洲大陸的人都是死敵。

這個麥金德嘴比較欠,又說德國和俄羅斯聯合,將會形成戰勝英國的勢力。結果後來蘇德果然就聯盟了。

現代人把他的思想歸納為三句名言:「誰統治了東歐(巴爾幹),誰就統治了大陸腹地;誰統治了大陸腹地,誰就統治了世界島;誰統治了世界島,誰就統治世界」所以美國掉價的肢解南聯盟。

麥金德還說,麥金德你有完沒完。麥金德終於閉嘴了。

1-5、慕尼黑學派!

比起慕尼黑學派,今天統治世界的芝加哥學派完全就是屌絲派對。德國想崛起,想搞一路一帶,就的要地緣政治理論啊!於是卡爾-豪斯浩弗浮出水面。他給希特勒這個屌絲教如何打敗英國這樣的高大上命題,完全的帝師風範。


他提出蘇聯不能征服,只能聯合。於是希特勒聽他的和蘇聯瓜分波蘭,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英國的丘吉爾幾乎要哭的節奏,日不落帝國要葬送在自己手裡。他提出世界五大國:泛美、泛亞(大東亞共榮)、泛歐、泛穆斯林、蘇聯。於是希特勒全力軍援中華民國,並給蔣介石教如何打現代戰爭,希望通過長期努力把中國培養成德國現代化的僕從國。

於是卡爾-豪斯浩弗提出,等中國崛起,那要等多長時間,不如扶持日本。於是他提出建立德、蘇、日之間亞歐同盟的主張。

1-6、蘇德反目。

結果斯大林那個棒槌提出西斯拉夫、南斯拉夫人(巴爾幹)應該屬於蘇聯治下,按卡爾-豪斯浩弗地緣政治理論也不為過。但是麥金德說:「誰統治了東歐(巴爾幹),誰就統治了大陸腹地;誰統治了大陸腹地,誰就統治了世界島;誰統治了世界島,誰就統治世界。」

巴爾幹就是一戰、二戰、蘇德戰爭的策源地,就是下圖那塊草綠色的地方。


1-7、巴巴羅薩計劃。

於是希特勒批准執行巴巴羅薩計劃。

德國《地緣政治學雜誌》直接露骨的說:日耳曼人把俄國看做未來的殖民地。


1-8、戰後德國。

路德維希·艾哈德,一個德國人,今天我寄希望於他,來幫我講解世界經濟版圖。他在希特勒最得意的時候寫了一篇文章,內容是怎麼在德國戰敗的廢墟上重建德國。他有一個男人恐怖的意志、野心和企圖心,那就是控制歐洲經濟,打造一個以德國馬克為主的全球經濟秩序。這些都不算什麼,德國歷屆政府的繼任者毫不動搖的執行他的意志,那就是鋼鐵同盟以及今日不斷的擴大歐盟的思想基礎。最恐怖的是美元、人民幣有計劃、大規模的貶值來應對經濟危機,而歐元或者說馬克,堅挺的讓人害怕,因為德國人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取代美元的地位,打造一個以歐元為核心的新經濟秩序。

有一點是事實那就是社會主義起源於德國、熱核武器起源於德國、制導飛彈起源於德國,當年哪些國家社會主義者心裡都想了些什麼?一個讓人恐怖的答案。

1-9、有請大神。

歐元區之父------路德維希?艾哈德

福利國家的幻想:西歐和北歐社會民主黨所共同奉行的福利國家這種基本經濟政策主張,是一種現代的幻想。之所以反對福利國家,理由有二:第一,大規模的福利支出將破壞經濟發展的基石——通貨穩定。在現代工業國家中,正確的經濟政策需要輔之以必要的社會措施。但有效的社會福利政策必須以不斷增長的國民收入為前提。國家預算中的社會支出過大,就將造成財政赤字,從而伏下通貨膨脹的禍根,破壞經濟的發展,反過來使社會福利成為無源之水。第二,福利國家與經濟自由不相容。如果實行福利國家政策,人一生下來就由國家包下來,則他的智慧才能、創業精神就得不到充分發展。照此辦理,經濟發展就會愈來愈停滯。結果,人民大眾將陷於集體的貧困之中。

1-10、戰後蘇聯。

戰後蘇聯再也不敢提要巴爾幹地區的主張了。即使如此美國還是繼續肢解南聯盟,一刻都不放鬆。

2、海權至上

2-1、英國的偽科學。

成王敗寇,英國無視麥金德是英國人的這一事實,污衊地緣政治是納粹德國發展的偽科學。我暈。其實英國的小心心還是很怕怕的。

2-2、霸權的秘密。

英國、美國之所以成為世界霸權,不是軍隊、科技、資源厲害,而是因為海權論。

「海權論」最先是由美國海軍史學家馬漢(1840—1914)提出的,1890年發表的著作《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海權思想」。他認為,在現實世界中海權決定國家力量。

2-3、中國的海權。

根據他的這一經濟理論,東北亞的經濟中心應該是秦皇島,但事實不是。因為中國人不懂現代化,不懂陸權,不懂海權,只懂鋤頭。

2-4、中美爭霸。

當中美爭霸進入高潮階段,美國重返亞太,中國開始一路一帶,美國要把自己60%以上的軍艦布置在中國家門口。還有些中國人說美國掛海盜旗,是示意在過赤道。

男人不懂地緣政治真可憐啊。


美國的意思很簡單,中國不要做危險動作,不然分分鐘扁你。

2-5、逗比言論。

美軍發言人說:我們還是很友好的,大兵壓境主要是為了世界和平。(好吧,這段是我編的。)


2-6、海權理論。在當時海權理論一發表,全世界都瘋了一樣的開始造軍艦。


就是今天都停不下來。


2-7、海軍假日。


戰列艦實在是太貴,土豪也有玩不起的時候啊,於是美利堅合眾國、大英帝國、法蘭西共和國、義大利王國、大日本帝國坐下來開始談如何控軍、裁軍。

第四條:各簽約國的主力艦噸位不能超過本條所規定的水平:美國,525,000噸(533,400 公噸);大英帝國,525,000噸(533,400 公噸);法蘭西,175,000噸(177,800 公噸);義大利,175,000噸(177,800 公噸);日本,315,000噸(320,040 公噸)。

第五條:各簽約國不得建造、獲取、或為本條約其它簽約國建造超過35000噸(35560 公噸)的主力艦。

第六條:各簽約國的主力艦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6英寸(406毫米)。

第七條:各簽約國的航空母艦噸位不得超過以下的標準:美國,135,000噸(137,160 公噸);英國,135,000噸(137,160 公噸);法國,60,000噸(60,960 公噸);義大利,60,000噸(60,960 公噸);日本,81,000噸(82,296 公噸)。

2-8、冷戰時期。美國繼承的是英國的海權,鞏固海權利益,就要限制蘇聯、德國這種超級陸權的行動自由和機動能力。蘇聯繼承的是德國的陸權,要鞏固和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就要擴大自由行動的權利,那就要發動朝鮮、越南戰爭。美國手裡有海權,蘇聯手裡有陸權,陸權與海權尖銳對峙。美國不敢動,因為心裡沒底。蘇聯不敢動,因為心裡也沒底。兩個逗比,一個喊的比一個凶。其實心裡麻桿打狼,兩頭怕。

(原圖我找了兩天,最後還是沒找到。自己分分鐘做了一張,大家湊合著看看吧。誰找到這張圖,記得發個鏈接給我。)

(原圖我找了兩天,最後還是沒找到。自己分分鐘做了一張,大家湊合著看看吧。誰找到這張圖,記得發個鏈接給我。)

2-9、杯酒滅霸權。英國二戰欠了美國的錢,於是美國說:你把英聯邦經濟一體化取消,我就註銷你的債務。英國一看帝國慘勝如敗,回天乏術,如果這個時候和美國翻臉,根本打不過啊。所以笑納之。


假如沒有美國這個石頭壓著英聯邦,今天的英國毫無疑問是世界首強。

3、中德友誼

德國為了收回波蘭走廊,出兵波蘭,和英國有什麼關係?英國為什麼宣戰?因為英國奉行的是海權地緣政治思想。德國為什麼和蘇聯結盟?因為喜歡斯大林?當然不是,還是因為地緣政治。帝國為什麼進攻蘇聯?當然還是地緣政治思想。德國為什麼援助民國?還是因為地緣政治思想。德國為什麼突然臨時機變,又和日本穿到一條褲子里呢?當然還是地緣政治環境發生了改變。

3-1、希特勒奉行的地緣政治思想。

卡爾-豪斯浩弗提出:要和海權對抗,蘇聯不能征服,只能聯合。於是希特勒聽他的和蘇聯瓜分波蘭,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英國的丘吉爾幾乎要哭的節奏,日不落帝國要葬送在自己手裡。

卡爾-豪斯浩弗提出:世界五大國:泛美、泛亞(大東亞共榮)、泛歐、泛穆斯林、蘇聯。於是希特勒軍援中華民國,並給蔣介石教如何打現代戰爭,希望通過長期努力把中國培養成德國現代化的僕從國。

卡爾-豪斯浩弗提出:等中國崛起,那要等多長時間,不如扶持日本。於是他提出建立德、蘇、日之間亞歐同盟的主張,德國立刻和日本建立同盟。

卡爾-豪斯浩弗提出:蘇聯要巴爾幹,蘇德矛盾變成第一矛盾,要把蘇聯變成日耳曼民族的殖民地,元首立刻簽字同意巴巴羅薩計劃。

先不提對錯,希特勒對他信仰的帝師卡爾-豪斯浩弗崇拜的無以復加。

3-2、日本企圖。

日本為入侵中國是做了大量功課的,當時的中國只有兩個半工業區,一個是東北,一個是長三角,還有半個是珠三角。而作為重工業的東北已經淪為日本佔領區,長三角的重工業實力非常的薄弱,而珠三角基本都是輕工業。


而日本用工業國滅農業國,那是手到擒來的事情,日本當時的計劃是沿京漢、粵漢鐵路,迅速南下把中國一切為二。屆時中國只有兩個選擇,要麼保全沒有工業的西南,要麼保全沒有地利的東南。其實這個事情,蒙古人滅南宋、滅西夏的時候都用過,那就是戰略性迂迴包圍,壓縮你的生存空間,剝奪你的戰爭資源,以求最快速度解決戰爭。

3-3、中國的目的。

1、備戰。蔣介石一直在積極備戰,甚至說出了絕不輕言抗日之類的話,老蔣一邊轉移戰略物資,一邊轉移工廠,一邊訓練德械師,一邊和日本談判,用來拖延時間。終於華北自治運動以後,日本的戰略意圖越發的明顯,蔣介石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2、亂戰。迫不得已,蔣介石主動拉開淞滬會戰,企圖打亂日本由北向南進攻的戰略計劃,事實上日本當時在淞滬戰場打的也相當的被動。


3、以水代兵。為了阻止日軍南下,蔣介石甚至以水代兵,掘開了黃河大堤。從戰略層面上講,從民族主義角度講是正確的,而且是必須的。


4、戰爭的方式。其實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戰爭自始至終都是圍繞京漢、粵漢鐵路展開,日本想把中國一切為二,中國則不斷反擊,阻止日本切斷中國的東西交通線。國民政府在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進行的戰爭都是圍繞這一現代化交通方式進行的,換言之雙方爭奪的是戰爭的方式。假如日本贏了,戰爭就要按日本的規則來。假如中國贏了,戰爭就要按中國的規則來。

啥是中國的方式呢?見下圖。

說句題外話,中國為什麼能打敗日本侵略?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國民同仇,將士用命,而是中國落後的交通方式,嚴重遲滯了日本陸軍軍事進攻的速度和效率。反觀克里米亞戰爭,英法為了順利推進戰線,方法就是修建鐵路,可見鐵路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再看中日戰爭,日本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封閉、落後的國家,或者說他沒有現代化的軍事思想,再或者他認為沒有必要修建強大的軍事補給系統。

5、百團大戰。

而某社團在講百團大戰時,卻絕口不提破襲戰對日本後勤補給、破壞陸路交通的主要作用,以及對現代交通破襲的戰略意義。百團大戰的戰略意義要高於武漢會戰、徐州會戰、淞滬會戰,因為沒有鐵路日本只能和中國拼刺刀,因為雙方的補給都跟不上。用袁騰飛的話說:落後的民族,是你永遠不能征服的。


6、老朋友。


元首認為,中國可以扶持成為自己的僕從國,並且從自己身邊挑選了一批人幫助中國完成工業化,希望工業化的中國可以幫助納粹德國進攻蘇聯。元首真的太天真了。悄悄地說,德國人還幫中國建立了毒氣工廠,德國人真的是太有才了。淞滬會戰德國人指揮。徐州會戰,德國人制訂作戰計劃,中國人執行。武漢會戰、豫湘桂會戰都是在貫徹德國人的作戰思想,那就是槍可以交,鐵路不能交。

感謝小鬍子,感謝德國軍事顧問團,感謝讓中國成熟起來的地緣政治學。天佑中華啊!

說到這裡,答案立見自明。


特蕾西亞女大公最傑出的子民,一舉消滅普魯士的英雄(喂)


推薦閱讀:

TAG:納粹德國 |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