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部凱美瑞能跑 100 萬公里,而 FSAE 大學生方程式的賽車有的連 22 公里都跑不下來?


工廠打醬油實在無聊,來和知友聊聊天…我2010年加入同濟大學翼馳車隊,至今年畢業後在上海大眾產品工程部工作,所以兩個領域都還有些了解。

@關小熊 已經說了很多,我再以我的思路隨便說說。總之一句話就是:投資上億歷時七年的乘用車與投入幾十萬曆時一年的賽車沒有什麼可比性。下面就從時間和錢兩方面說吧。乘用車從產品概念形成至上市,時間跨度一般為七年。其中環節之多是難以在這裡說清楚的,通過這樣嚴謹的制度流程,才能保證我們買的車子結實耐用。但這是因為買車的人買來想用很久,所以廠家才設計出耐用的車。如果買車的人只想用一年,那麼廠家肯定會削減成本,車的壽命也就更短。而FSAE賽車每年規則都有變化,且要求各車隊的新車設計與上一年有較大變化。因此如果不出國比賽,那每輛車的使用壽命就是一年,甚至更短(新車落地至比賽往往只有3個月以內)。因此FSAE賽車無需長壽命,這是合理的工程設計。

再從錢的方面說,乘用車的研發與製造過程投入之高可能會讓很多人驚訝。中控台上的一個開關模具成本就基本是一個FSAE車隊一整年的經費。更不用說耗時耗錢的各種台架實驗與道路實驗,這些成本是大學車隊完全沒能力承擔的。國內FSAE車隊普遍很窮,排除極少數有大讚助商的,年預算基本在20~35萬之間。想用這些錢造出一輛好車,只能靠同學們貨比三家買材料、和加工廠拚命砍價、自己學著焊車架、做模具、做碳纖維才能勉強實現。

最後再結合現狀說說。目前國內很多學校參賽僅一兩年,工程設計確實不達標,但從今年的比賽來看,第一梯隊的學校新車已經比較穩定,工程設計經驗的積累開始體現出來,只考慮這些車隊的話,是很少有跑不完22公里的。而達到一定高度後,為了追求速度,是需要犧牲其他方面的,包括耐久性,因此好的賽車往往是因為過於極限而在比賽中出問題。整個比賽跨度較長,且異地參賽也會帶來很多未知因素,比如喝了國內油用了國內電池而水土不服的德國KIT車隊…

有什麼疑問我可以再補充~


第一,不止大學生方程式,基本上所有的賽車都是帶有試驗性質的,也就是說不管水平如何,這些賽車隊總是探索著自身知識以外的東西,這種不成熟,必然會帶來成品品質不穩定,可靠性低。別說大學生方程式,F1有時跑著跑著也會半路熄火,雖然水平高很多就是。

第二,研發時間、資金的不足。 這個比賽本身的定位就是機械、汽車系大學生的工程訓練平台,別被某些嘩眾取寵的新聞誤導了。就我個人經驗,FSAE中的某部分隊伍一年能有十來萬經費算不錯了。這對開發一輛有很多定製零件的新車明顯是不足的,別說要開發,有時買齊配件湊一輛車出來也是捉襟見肘。而且這裡要考慮到一個問題,參賽者都是學生,他們在這一年既要應付各種課程,也要投入大量時間設計這輛車,過程中的出錯更是無可避免,這樣最終成品的質量就很堪憂了。

第三,品質控制,與測試里程嚴重不足。上面提到這個比賽實際上是一個工程訓練平台,當中很重要的一條規則是每個隊伍每年的車至少要有三個以上大改進。有很多車隊根本就是每年一輛新車,在這個過程中日程安排是相當緊湊的。這就導致了在這個過程中根本沒有品質控制,而且品控對於只有十來萬經費的學生來說也是無法實現的,這也是這些要花費十萬、二十萬的大學生賽車與工業化的商品決定性的不同。對比同是十來萬的家用車,他們的開發費用可能高達數億。大多數FSAE隊伍,尤其是那些沒有完成這個比賽的隊伍,很多都處於剛把車造出來就去比賽的水平。這樣的說明,應該能理解為什麼這些大學生方程式的可靠性為什麼會低了吧。
稍微水平高一點的隊伍,比賽之前,應該也有幾百公里的測試里程了。

第四,經驗不足。 大家看新聞的時候要記得這些比賽的隊員就是還在上學的學生,實際中,一輛家用車的開發使用100%全新的技術根本不可能,各大車廠開發一個新型號的時候,很多時候使用或者改進了之前某款車型的底盤,選配某型發動機,匹配了傳動系和其他電子設備等等,將他們重新組合開發一個新的車身,新型號就誕生了,儘管這個開發過程費用還是相當高。
這樣對比起來,大部分的學生們也算是做得不錯了。

雖然可靠性很低,有些新參加的隊伍22公里都跑不下來,而且性能真的不是可以跑贏九條街的水準,但是這畢竟只是一個工程訓練平台,太過於執著與一般家用車的性價比就沒意思了。

順便給母校宣傳下吧,請不要在意水印這種小細節,我也是很拼噠
除了發動機和輪胎輪輞、制動鉗和ECU等電子設備是買的,其他大部分部件都是我的師弟們自己設計或是生產的,例如那個屌炸天的碳纖空套和碳纖車身,100%純手工製作,客官你要不要來一份


您說的有道理
一群20歲出頭的大學生憑藉學校里僅有的東西捉襟見肘的拚命10個月的時間趕製的傑作
哪裡敢比得上一個成熟的精英團隊跨越32年 研發成本數十億 流水生產1600萬台的凱美瑞?


舉個栗子:

一般F1發動機的壽命也就兩三站比賽

遑論FSAE和F1之間無數倍的投入差距


這年頭比賽用車和量產車都可以放到一個標準上比較了?


為什麼凱美瑞能跑百萬公里,F1卻有時候300公里的比賽都跑不下來?
賽車本身就是追求極限的東西,最好的賽車設計就是在比賽結束後一米就壞掉的車,這樣才說明整車輕量化做到了極限。這麼說當然誇張,但是賽車逼=比的就是速度,設計出發點就是壽命短,極致輕量化,小型化,安全係數只有1出頭的地方多得是。家用車設計初衷就是安全第一,再加上設計安全係數都很高,當然壽命長。

此外再加上大學生方程式本來就是學生設計的產品,出問題實在太正常了,而且本身賽車就是prototype。


民用市場的量產家用車和針對賽事打造的原型賽車是汽車中的兩個極端。
定位:儘可能長的壽命對於家用車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而對於賽車,只要能夠滿足賽事要求的長度,多餘的壽命完全可以犧牲掉換取更高的性能。不用說FSAE,即使是F1在若干年前還是一場比賽報廢一台發動機,DNF的比率不比FSAE低多少。至於美國的Top Fuel直線加速賽車,壽命更是只有那麼一兩公里。

成熟度:凱美瑞這種車型,所用的各種零件都可以進行非常嚴格的標準化大規模生產,光是負責過程設計的製造管理團隊就比任何一支FSAE車隊的總人數還要多的多,不僅可以進行非常好的成本控制,更是可以通過成熟的製造和管理來控制產品品質。而不像是FSAE賽車,或者可以說是絕大多數賽車,所有的零件都是個位數定製,不僅成本高,而且根本不可能做到和量產車一樣的品質控制(你不能指望你一年一個鋼管車架還讓人家專門編寫一套程序讓機器人來焊接並且檢測吧)。更不用說一輛市售車型從最初的設計,到試做,路試,最後驗證量產,也需要3-5年時間,而一輛FSAE賽車這個過程才10個月,更不用參與FSAE的理工科同學平時的課業壓力已經很繁重了。

硬體軟體:一輛FSAE賽車從開發到生產,總共的成本也就是一輛凱美瑞的價錢。而凱美瑞的研發成本可以通過幾十萬上百萬輛車來平攤。更不用說FSAE賽車是在什麼樣的工廠(作坊)下生產的,而凱美瑞又是在什麼樣的生產線上下來的。關於豐田的精益製造、生產管理方面的書在書店裡可以擺一個書架(光是密歇根大學一個教授寫的《豐田模式》就有厚厚的四五本)。當然,參與開發的人,一邊是一群大學本科生,一邊是無數PhD帶著無數Master帶著更多的本科生的團隊,也完全不在一個級別。

最後,我們要記住,FSAE是一項針對大學生的教育性活動。而不是職業性的實戰。從硬體、軟體、時間等等方面,從最開始就與真正的專業水平不在一個高度,所以根本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拿市面上的車型和FSAE來進行對比。再說,如果一群大學生在自己學校的實驗室里用十幾萬人民幣就能夠搞出來各方面都強過大型企業暢銷幾十年的得意之作(這種情節似乎電影里出現得有點多,讓人都有點屌絲逆襲的幻想),那豈不是豐田早該關門大吉了?尤其在這些企業里還有無數大學時候一樣是FSAEr的前輩。


我覺得這個問題完全莫名其妙,凱美瑞第一代就已經是豐田作為一個跨國企業動用大量研發人員和專業工具開發的成熟量產車型……大學生方程式不過就是一群還在跟著老師上專業課的大學生用課餘時間設計拼裝的車……根本就不可以算作一樣的東西……


賽車本來就是追求極限的,最完美的賽車就是你跑到終點的時候正好完全散架。


這個問題是想故意黑FSAE么。。。那麼為什麼FSAE賽車可以4秒破百,而有的家用車卻要10秒以上?


定位不一樣 設計方向也不一樣。一個追求極限 一個追求使用。讓你撒丫子拚命跑,你跑幾百米就廢了。用一個舒服的速度跑,你能堅持個把小時


一輛最好的賽車,就是在跑完最後一圈衝線後直接散架的賽車


賽車為了追求極限的性能。


這缺點不是凱美瑞廣告


我覺得是凱美瑞的廣告,他看到了方程式學生潛在的影響力!哈哈。。。


如果,你重新開始做一台凱美瑞,就一台。給你發動機變速箱剎車盤,別的(幾乎)全都你自己用鎚子敲,市面上(幾乎)沒有合適配件。那麼第一,你的成本要上百萬,第二,你跑一千公里不散架我服你。


沒有可比性吧!投入差距太大


推薦閱讀:

如何進入一個職業賽車隊?
大型車輛停車時的放氣聲是哪來的?
如何優化大學生方程式賽車隊的管理制度?
為什麼有的賽車起步時會翹車頭?
為什麼混合動力車百公里加速度比傳統汽油車要快很多?而且還更省油?

TAG:汽車 | 賽車 | 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