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藥王老吉為什麼對於加多寶的地毯式廣告無動於衷、坐以待斃?


.

感謝@江南 珠玉在前,且容我更正面解析下題主的問題。

廣藥王老吉目前的廣告投放總量的確遠遠不及加多寶。

最重要的主因是,王老吉目前的銷量正受到產能極大的制約。
全國範圍都沒有足夠產能的罐裝廠和供應商來給王老吉供貨。

加多寶方面向新金融記者透露,「今年我們先後啟動了四川資陽和湖北仙桃的王老吉涼茶擴產項目,投資4億的四川基地一期工程擬建兩條紅色罐裝王老吉涼茶飲料生產線,每條生產線設計產能為每分鐘600罐,預計建成投產後年銷售額將超10億,而正在籌建中的仙桃基地投資總額逾20億,建成後的工廠將設置8條生產線,計劃年產王老吉7000萬箱,年銷售額可達100億。」
加多寶在全國擁有50餘家生產廠、100多條生產線。其中,約20家屬於加多寶自有,而其餘都是代工廠商。


2011年,加多寶王老吉的營業額是160億。

而廣葯即使在未來2,3年以每年十倍速度擴充產能,也不過能夠做到幾十個億的規模。
這只是產量的規模,還需要渠道的能力去銷售。

根據資料顯示,全國酒水(含食品)終端包括現飲(含夜場)與非現飲兩大類的各類零售終端,約有600萬個戶口數,現飲與非現飲各佔一半(2004年ACN調研統計的全國零售網點數為448萬家)。

   其中,非現飲渠道里KA賣場6200餘家,AB、CVS類超市20多萬家,上述終端(即一般所謂的現代渠道)銷售額占整個非現飲渠道的45%;其他的非現飲終端,即所謂的傳統渠道類型(CD類店、批零店、農村小店等)佔55%。例如,一個人口約7000萬的省份、市場份額80%、實現全市場層級、全渠道覆蓋的品牌,簽約分銷商數量可達到2600家。

   中國市場的大、廣、深、雜;渠道類型終端數量的梯級分布,都給中國企業達成銷售提供了縱深的運營空間。很多一二線城市看不見的產品,在三四線市場賣得風生 水起。

   加多寶做「王老吉」的時候,是本土飲料渠道覆蓋率最高的產品之一,按「特大-省會及沿海發達-地級市-縣鎮-鄉村」五級市場劃分,「王老吉」在縣鎮以上市場的終端覆蓋率,可以達到90%以上,是唯一一款可與可口可樂、雪碧同時出現在各類型終端的飲料類產品。「在這個覆蓋率的背後,不僅需要龐大的分銷商、銷售團隊、渠道服務人員,而且需要產能布局、供應鏈-物流系統的支撐。」

也就是說,加多寶的渠道掌控程度,體現了加多寶200億規模的企業和廣葯十億規模企業之間的真實差距。

決定一個企業的廣告投放額是和銷量有著緊密聯繫的,現在連產能都封頂了,銷量在可預期的範圍內又無法上行,盲目投放廣告,不是一個找死的行為么?

最初,廣葯只想談判獲得每年十億的王老吉品牌授權費。
後來,廣葯自以為獲得了價值1080億的「王老吉」商標。
然後,更想要加多寶經營「王老吉」時所產生的160個億的市場份額。
可是,想要160億的市場份額,就必須有160個億的配套,這是絕無可能快速複製的一條產業鏈 。

未來1年,只要加多寶能保持住百億規模產值。

那麼,以為拿到了千億品牌而殺入一個紅海市場的廣藥王老吉,請忘記他吧。

PS.

2012.12月8日,國家統計局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公布「2012年我國飲料行業1~3季度運行狀況分析報告」,在這份全國前三季度飲料行業的調研數據里,
涼茶市場中,加多寶佔比73.0%,王老吉8.9%,而和其正和寶慶堂分別以4.3%和0.5%排名其後——四大品牌銷售量占行業總銷量的86.7%.
加多寶2012年銷售同比增長50%,整體市場份額超過72.96%,浙江、廣東等傳統重點市場穩定;2012年9月,加多寶已完成了全年目標,全年銷售額將超過200億元。


沒有無動於衷,有反擊的。只是廣葯自己的營銷能力太差,廣告密集程度、範圍、投放方式、創意均大大差於加多寶,所以不為人知而已。

【密度、方式】
就以廣州我看到的來說,加多寶在地鐵、公交站、電梯投放了平面廣告、地鐵投放了視頻廣告、傳統電視廣告,最成功的是贊助了《中國好聲音》。王老吉我貌似就只在電梯看見過兩幅平面廣告,

【創意】
廣告的質量加多寶也大大取勝。以加多寶兩個廣告軟文為例:
第一個是模仿王老吉時代的廣告詞,只是改成「怕上火,喝加多寶」,第二個叫「一樣的配方,一樣的味道」。兩個軟文一問一答,質量何其之高。第一個努力和舊版王老吉扯上關係,讓受眾產生疑問:加多寶和王老吉有什麼關係?一段時間後,達到宣傳效果了,立馬換上第二條,告訴大家「我們加多寶只是改了包裝,配方和味道還是和以前一樣的」,明確傳遞一個信息——加多寶=舊王老吉!(聯想一下,那新王老吉是什麼?)。這樣就順理成章的把以前的品牌價值轉移到現在的品牌上,且將了新王老吉一軍,把自己變成正牌,王老吉反而成雜牌了。

反觀廣葯的兩則廣告:
第一個是一則類似於公文的通知,沒錯,就是那種滿滿是字的公文,大意是家裡過期的廣葯的藥品,可以去藥店換新的。本以為是廣葯的藥品廣告,但右下角又有一個大大的紅罐王老吉的圖片(唯一的圖片哦),我就暈了;而且廣告掛上去的時間極短,活動的時間也極短,我第一次沒記住時間,第二次想去看看,就沒有了,去藥店一問,活動也結束了。
第二個是針對加多寶」怕上火,喝加多寶」的。這次廣葯懂得放圖片了,背景是一個大大的紅罐王老吉,哦,這次我懂了,是王老吉的廣告,但軟文就真心差得不一般啊。原話記不住了(可見效果之差),大意就是:鄭重聲明,王老吉從未改名balabala。不知道大家怎麼想,反正我的的感覺是,申明本身軟弱無力,但卻充斥著一種國企的霸權思想,立刻對加多寶這個被迫害者產生同情。不知道廣葯的領導知道會作何感想。

屁股決定腦袋
加多寶作為一家私企公司,在快消行業打拚,極度依賴品牌,對市場有著極強的敏感度。舊王老吉時代,現實炒作「上火」概念炒作;後敏銳的發現問題,把「上火」改成「怕上火」,把藥品的概念偷換成「功能性飲料」,以擴大產品的適應人群;借」汶川地震「(包括這次的」中國好聲音」)做出色的事件營銷,無一不體現加多寶的營銷能力。加上,加多寶的渠道能力也很強(源於《經濟觀察報》的一則報道,一時找不到了),兩者一加和,如虎添翼。
反觀廣葯的屁股:藥品行業的技術壁壘,行業競爭並沒有快消品這麼激烈;藥品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功效比品牌更重要;藥品的流通渠道集中(醫院、藥店),通過葯代的個人銷售,打通醫生、藥品導購員,比大面積的廣告營銷,成本更低。所以,長期經驗使他們重渠道大過於重營銷,對市場反應不夠靈敏也算是國企的通病,廣葯在快消品行業根本是一個新手,打不過加多寶是必然的。
(至於國企的體制問題,本人不清楚,不了解,太寬太泛,不在此討論)

文章歷史記錄:
2012-09-02 添加一處觀點
2012-09-02 改正幾處錯誤
2012-09-02 初次發布


結論:在渠道依然是廣葯占絕對劣勢,自身上架率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大量的投入廣告無疑等於給加多寶做免費的宣傳。
想想,好不容易投了這麼多錢進去,消費者想要買王老吉的時候卻只有加多寶,你覺得消費者會堅持不買加多寶要到別家去找王老吉嗎?

廣告和宣傳只是表面的競爭,真正的競爭實力,在於市場和渠道。

所以撇除廣葯營銷能力低下,反應速度緩慢,審批流程長這些「國企特色」來說,小投量的廣告為自己正名,然後實行跟隨策略,暫時讓加多寶的promotion投入來帶動王老吉的銷量增長,然後邊發展自身的產能建設和渠道建設,是比較正確的做法。

就現在的狀況來看,小投量的廣告是做到了,只是做的比較糙。跟隨策略也是有了,只是需要時間。

  • 渠道

上海博納睿成營銷管理諮詢公司董事長史賢龍表示,加多寶做「王老吉」的時候,是本土飲料渠道覆蓋率最高的產品之一,按「特大-省會及沿海發達-地級市-縣鎮-鄉村」五級市場劃分,「王老吉」在縣鎮以上市場的終端覆蓋率,可以達到90%以上,是唯一一款可與可口可樂、雪碧同時出現在各類型終端的飲料類產品。「在這個覆蓋率的背後,不僅需要龐大的分銷商、銷售團隊、渠道服務人員,而且需要產能布局、供應鏈-物流系統的支撐。」 [1]

加多寶用了10年時間才建立起一個成熟的全國性的飲料銷售渠道,而廣葯以前的綠盒王老吉的銷售渠道不過是華南地區比較發達,在全國範圍內,論廣度不夠加多寶撒的網廣,論深度不夠加多寶扎的根深,廣葯要在全國鋪貨,KA賣場有新產品進場,幾乎都要做談判和協商,就算加多寶不從中阻撓和封殺,也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如果要做到加多寶這樣五層的深度分銷,廣葯起碼要有25000~30000的銷售人員。而廣葯在5月份新招的營銷團隊不過3000人[2],而且這空降的3000人團隊,還沒來得及「新兵培訓」就要「上場打仗」,效率能有多高,完全可以預見。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我在酒樓或者雜貨店裡說「來一罐王老吉」而服務員或者老闆遞上來的卻往往是加多寶。

然而,就算廣葯想在全國推,也有渠道在全國推,實際上也沒有貨可以推。隱藏在渠道背後的。是更嚴重的產能問題。

  • 產能

加多寶在2011年的銷量是160億,根據其品牌管理部副總經理王月貴在5月18號北京媒體說明會上的說法,加多寶的第一季度銷量仍然增長了30%。[3]

能做160億的銷量和市場份額,就自然會有160億的配套。

加多寶方面向新金融記者透露,「今年我們先後啟動了四川資陽和湖北仙桃的加多寶涼茶擴產項目,投資4億的四川基地一期工程擬建兩條紅色罐裝加多寶涼茶飲料生產線,每條生產線設計產能為每分鐘600罐,預計建成投產後年銷售額將超10億,而正在籌建中的仙桃基地投資總額逾20億,建成後的工廠將設置8條生產線,計劃年產加多寶7000萬箱,年銷售額可達100億。」 [4]

實際上,從加多寶經營「王老吉」這個飲料品牌的十年發展歷程來看,加多寶在自身已經擁有160億的年銷量的前提下,要做200億的產能,絕對不是什麼問題。

那廣葯呢?
2011年,綠盒王老吉的銷量不過是19億。[5]而根據廣葯集團向媒體透露的數據,2012年紅罐和綠盒王老吉預計實現60億元銷售,其中紅罐涼茶預計銷售額是30億。[6]也就是說,2012年綠盒和紅罐的預計銷量是各佔30億。
綠盒銷量從19億提升到30億,產能要跟上去並不難。問題是紅罐要在半年內從0做到30億,產能上應付得來嗎?

產能除了自身的生產線的建設,對上游供應商的需求也是很大。譬如說包裝用的鐵罐,全國能生產鐵罐飲料的大產能的代工廠商都和加多寶有合作協議,這些協議裡面都會有排他性條款,如果要和廣葯合作就要承受巨大的違約賠償,廣葯根本難以插手。剩下的小產能工廠,不要說想要找個上百億產能的,就是幾十個億產能的,也未必能找得到。

在拿回「王老吉」這個品牌之後,廣葯馬上著手準備紅罐涼茶的生產。與統一、銀鷺、惠爾康等30多家食品飲料生產和原材料供應商簽署合作協議。然而,在這30多家企業裡面,僅有銀鷺擁有比較成熟的鐵罐生產線,其他的要麼沒有,要麼產能十分低。

另外,跟廣葯合作的這些代工廠商都沒有涼茶的生產經驗,而自己建設的生產線又缺乏人員的情況下,生產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生產質量標準的把關,生產規範的制定和落實,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去磨合的,不然,產品質量難以保證。

產能,是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才能把基礎打好的。廣葯,急得起嗎?

  • 宣傳

好吧。這完是完全一面倒的情況。
加多寶汶川地震捐了1億,玉樹地震捐了1.1億,扶貧助學又給了3000萬,跟央視合作做體育節目,跟廣州亞運會簽約成高級合作夥伴,10世界盃又做大型活動,倫敦奧運也插了一腳...這不,剛剛又簽了「中國好聲音」,一句「正宗好涼茶,正宗好聲音」直接就變成了「涼茶領導者」,這給廣葯打臉的...

與其相比廣葯簡直就像個大少爺似的,就坐在那兒等著加多寶做promotion的時候趕緊撈兩口。

08到10年是加多寶做宣傳最瘋狂的時期,以大本營廣州為例,整個城市的地鐵、公交、電視、網路都是加多寶的廣告,傳統與網路媒體各種新聞和報道,海陸空線上軟文地面硬廣不斷地砸向消費者。
這邊廂加多寶在瘋狂地砸錢,那邊廂的廣葯大少爺只是做了個幾乎一模一樣的廣告,只是紅罐換成了綠盒,跟在加多寶的廣告尾後喊一句:「王老吉,還有盒裝!」

要!臉!不!要!臉!

再看廣葯所謂的反擊廣告:


無論是產品包裝、構圖還是色彩的運用都跟加多寶的廣告一模一樣啊魂淡!!
下面的兩行小字密密麻麻的,又長又臭,一般人注視到一個平面廣告的時間也就那麼2~3秒,哪能讀這麼長的文案,而且廣告的辨識度這麼低,就那麼掃一眼的話還以為是加多寶的廣告,這就回到了我一開始說的,不就等於給加多寶做廣告嗎?!!

以上。

[1][4]資料來源:加多寶「完勝」?
[2]資料來源:廣葯急招3000人 為紅罐王老吉備戰?
[3] 數據來源:加多寶稱失去"王老吉"很受傷 否認將銷量調低至90億元
[5]數據來源:廣藥王老吉搶奪渠道 60億產能躍進存隱患
[6]數據來源:廣葯集團衝刺400億目標


前天晚上中央2套在《對話》的主題是《明天我們如何養老?》
裡邊談到未來養老院如何發展的時候,提出「公辦民營」的模式,為什麼呢?

在中國,國企好拿地拿錢搞定審批——這就是加多寶打死也不可能贏得「王老吉」這個商標的原因(之一);但是,國企是最會糟蹋錢(不是不會經營,而是太會經營自己而不是企業了),而民營則能夠很好的做好商業運作。
所以,不是廣葯不出手,只是效果一般般。

第二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對於我們來說,當年很熟悉王老吉了,而現在其實我們都知道加多寶就是當年的王老吉,而現在的王老吉已經不是當年的王老吉了……
所以,不是廣葯不出手,只是我們選擇性忽略了(當然,加多寶一直以來猛烈的廣告也很重要)。

第三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對廣葯來說,已經大賺特賺了,出手不出手都已經夠了!
那一幫坐在大班台後邊的人,有幾個會挖空心思去想辦法讓王老吉利益最大化?
但是,對於加多寶來說,他們不把加多寶發揮到極致,他們就只有傻著了……

第四個不得不提的原因,那就是加多寶不排除各種「復仇」的心理——老子就要看著王老吉死在你廣葯手裡!


怎麼能說廣葯坐以待斃呢,喏,在學校時隨手拍的,這輪子功般的文案當時就讓我深深地折服了,國企才做得出來啊。這是在利用學生的道德潔癖還是什麼,真的很想請一位營銷方面的牛牛幫忙給分析一下的說


廣藥王老吉的廣告是什麼?我還真不知道。

除了《中國好聲音》上的醒目的加多寶紅罐,我去超市聽到的廣播里也多是多加寶的名字。

再過幾個月,誰還知道王老吉是幹什麼的呀?


我要說看到王老吉和加多寶放一起,總感覺王老吉像過期了一樣。多久沒更新了這是....


加多寶的廣告用一句話就能概括:「我就是王老吉,但我不能說」


作為國企人員,我可以認真地告訴你,加多寶完成品牌切換的時候,王老吉管理部門申請電腦的報告還沒有批下來。
……………………………………………………………………………………………………………………
加多寶在感覺到丟失王老吉商標時,在訴訟過程中就開始使用一面加多寶一面王老吉的瓶子,配合改名廣告,到官司結案時,品牌轉換已經完成,很多人都知道王老吉改名加多寶了,而這個時候王老吉才開始籌備。作為體制內的人,簡直覺得加多寶的法務和營銷屌,可以寫進商學院經典案例。


今年的涼茶旺季已經過去了,接下來就是漫長的淡季。
明年飲料旺季的時候再看王老吉和加多寶的對抗吧


看回答有廣葯員工讓大家支持國貨的,怪不得王老吉打不過加多寶,喝飲料拿民族感情來說事,太低估現在的消費者的智商。這種罐裝飲料的主要消費群體是年輕人,特別是廣東以外大量以前沒有喝涼茶飲料習慣的年輕人,哪個管你王老吉的品牌歷史?是不是百年民族品牌?王老吉三個字本身沒有任何意義,叫abc涼茶也一樣,反正是從這個品牌開始喝起的,不了解歷史的,只知道以前喝的王老吉現在叫加多寶了,所以現在要喝加多寶;了解歷史的,就更會選擇加多寶了,王老吉本是人家的家族品牌,被GCD拿去給你廣葯,那還是之前的王老吉嗎?奪了去敗了那麼多年眼看做不下去了,把紅罐的賣給香港人去做,人家做成功了,讓這個品牌重拾輝煌,你們又不樂意了,反悔了,王老吉現在的銷量不就是撿漏和渾水摸魚來的么?再退一步說,香港算外資?無論香港台灣,人家才是繼承了真正的家國情懷,論文化論營銷論效率論社會責任,比你個爛國企強百倍。反正我在飯館裡只要加多寶,如果拿上來王老吉我會要求換,沒有的話我就不喝了,又不是必須要喝涼茶。


有大健康概念加持185年的老品牌,還是響噹噹的公私聯營,5塊賣你還嫌貴?至少15-20元起賣,還打民族情懷又溢價5元,算你25吧?什麼?加多寶?你乍不上天呢,我大廣葯國有企業,為毛不能比伊雲貴?我還添防腐劑的,不用錢的啊啊啊。
廣葯的慘敗,除了廣告和渠道上的硬傷以外,人們普遍對國有企業懷有著固有的敵意,特別是王老吉還是公私聯營強搶來做的,無論從道義還是商業倫理上都容易產生憎恨,大眾受夠了電信,銀行,石油,電力等壟斷資本的壓榨,但沒得選,你丫一小小狗屁涼茶鋪子,還不往死里整。
廣葯:我185年歷史。
加多寶:你是國營的。
廣葯:我合法擁有品牌。
加多寶:你是國營的。
廣葯:我是民族企業。
加多寶:你是國營的。
廣葯:我有大健康概念加持。
加多寶:你是國營的。
廣葯:我…………媽蛋,好吧,你贏了。


有數有理有據。王老吉若被再硬生拖入廣葯的「大南葯」戰略,不是獨立產品組經營的話,將會死得很慘。不過這是我願意看到的。


廣葯有沒有反應上面那位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只是有人覺得王老吉是百年品牌,所謂還有優勢,北方人,說一下自己的理解。

  1. 王老吉的百年字型大小估計也就在廣東,作為北方人以前沒聽過,既然對很多人來說王老吉不過也是幾年來的新品牌,那換成加多寶也一樣,當然,按照大大部分地區只有加多寶渠道的情況下,再懷念王老吉也就是想下,沒地方買啊,然後就只記得加多寶了,至於跟上火的聯繫,呵呵,也就幾年而已,加多寶努點力就換聯繫了
  2. 優勢本來是在廣葯手上,但目前看來,沒渠道,沒廣告慢慢的也就被人忘了,不得佩服廣葯豬一樣的反應能力,品牌拿到手裡近半年了無絲毫作為,至少你準備收品牌之前先做個計劃之類的吧,收回來了怎麼運營,生產量怎麼滿足,渠道怎麼解決,看來這些問題廣葯一點也沒想過

我是一個外行,但是我覺得王老吉現在的處境很危險,現在不用想的太遠,而是要抓緊時間壓住加多寶的瘋狂。我覺得王老吉現在不僅僅要快速提高自己比如渠道、產能等,更重要的是要打壓一下加多寶的氣焰和勢頭,不然等王老吉產能上來了,渠道也差不多了,加多寶早就從換品牌的困難中走出來了,王老吉會陷入更大的被動,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淪落成之前王老吉獨大的時候眾多其餘涼茶的命運。甚至可以考慮與和其正合作,不能讓加多寶緩過來佔據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後再和它競爭。

  • 要是我是廣葯,我就只做一個廣告:完全複製以前王老吉那個廣告:"怕上火,喝王老吉",讓消費者迷糊了,繼續增強慣性,而且讓加多寶的改名廣告失去公信力。
  • 適當降價,價格始終堅持比王老吉便宜5毛以上,比如加多寶賣3.5元一罐,我就賣2.5-3元一罐。讓消費者在便宜5毛錢的價格和對加多寶的支持之情之中選擇,我想很多消費者就動搖了。其實,作為一名消費者,我始終覺得加多寶和王老吉有點偏貴,灌底還做那麼厚。(現在很多人買王老吉,但是營業員都會給加多寶,因為價格一致口味差不多消費者也都接受了,但是要是價格不同了,消費者要王老吉營業員卻給了更貴的加多寶,那消費者就不一定接受了)
  • 公告一個舉報獎勵機制,要是有消費者遇到要王老吉卻堅持只給加多寶,可以舉報給王老吉的一個專用平台,核實情況後,將給予舉報者一定的獎勵。同時,讓消費者協會給予公正和協調解決。既然王老吉已經做了最不被接受的那一步了,又何必在乎能否更進一步。王老吉這樣拖下去,很快被拖死,活下去都困難,還談品牌溢價,賺多賺少。

專業人士一講話一大套,我不買王老吉就是因為它霸佔別人的辛苦成果,身邊很多認識的人都是加多寶的免費宣傳員和堅定支持者,無數次上酒桌的時候,boss和員工,官員和平民居然都無一例外排斥王老吉,有意思!我說的只是我看到的我身邊的情況。


默默地說一句,作為一名學生,看見學校超市同時售賣加多寶和王老吉的瓶裝涼茶,王老吉要便宜很多,於是就去買王老吉了。。。。。。(加多寶投放廣告太多,購買的時候都感覺是自己在花錢)


吐槽兩句:廣葯好無恥啊!加多寶好沒有遠見,想當初就應該花重金把「王老吉」這個品牌買過來!

哥以後只喝加多寶!絕對不買王老吉,除非真的快渴死了!


王老吉只需要說加多寶侵權了,就可以獲賠幾億
幹嘛要業績


《關於轉發〈廣東省商務廳關於轉發〈商務部關於認真學習XXX同志保護民族品牌第二十一次會議講話精神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推薦閱讀:

TAG:市場營銷 | 王老吉 | 加多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