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記》、《大聖歸來》、《煎餅俠》到底是什麼的水平?

作為國產片保護月的時段,這三部電影出奇的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肯定,個人只去看過《捉妖記》點映,看完之後覺得其實很一般,豆瓣取消給分了。豆瓣現在的水軍太多,我看了很多次才知道有水軍。究竟是經過磨練國產片真的突飛猛進開始百花怒放了,還只是虛假繁榮各類營銷做出來的效果?語文不好,重新修改一下表達,承蒙各位指導,謝過。


【除知乎產品外不接受轉載】

終於全部看完了這暑期檔三駕馬車。說實在話,這段時間每天票房公眾號的標題幾乎都成了這三部電影的票房通知,準時準點,誰又破了幾億,誰接近二十億,誰破了什麼紀錄等等,不一而足。這現象在中國電影歷史上從沒有出現過。我們在一個前人從未經歷過的時代。

這樣一段日子裡,媒體、自媒體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如戰場一般的語義場,作者、影評人、普通大眾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不斷地用評價和討論轟炸這新的、未見過的生態。有對這三部褒貶不一的,有控訴營銷和水軍的,有好奇於口碑效應的,不一而足。這現象在中國影評歷史上也未出現過。這是互聯網的勝利,是傳媒行業的勝利。

其實很煩。

所以我想在這裡,略微寫一下我對這三部電影總體的看法,只站在電影本身的角度來說,從我的角度談一談質量這個問題。不去考慮票房如何,不去考慮營銷,只是電影。那些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別人者,好評惡評都斥之以水軍,但凡看法不同便胡亂罵一通的,就不要看,因沒有資格談電影故。

總體來說,假若十年內,國產電影院中若長能有60%能做到這三部的平均水平,剩下的給爛片、牛逼好片、藝術片分,那麼我認為這就是一個較健康的狀態了。

《大聖歸來》

從動畫角度來說,確實是近年國產動畫電影的頂級之作;但是我認為編導水平依然嚴重不足。

影片擁有一個極其優質的創意與前提,並且在人設、場景設計、細節處理方面極其用心。舉例而言,孫悟空的形象設計能脫離俗套,並且在塑造上比較鮮活,有潛力成為中國近年來動畫電影中的典型人物。包括混沌、山妖、土地公等頗具特色的形象都是創作者專業精神的體現。這些優點給我一個非常好的印象:這幫人是真真正正在做動畫的,能透過銀幕看出那股認真勁兒。中國動畫這些年劣跡斑斑、臭名遠揚,如何自處?借吳本《西遊記》第二回祖師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然而,影片的第一場戲就讓我感覺到編導水平的不足:在動作場面的處理上一廂情願,空間混亂,為動畫的精彩(確實在美術、造型、攝影方面極其突出)而忽略了場面調度的合理性,無效越軸比比皆是,導致本可以更加精彩的大鬧天宮戲份略為跳脫,看得人頭昏眼花,複雜有餘而精緻不足。同樣的問題還出現在之後,但是相對好很多,不知道是否是製作周期等其他問題導致。另外,許多人詬病的劇情方面的問題確實是存在的,後繼乏力,原因是編導對於幾個人物出現時的劇情非常自信,然而在進行過程中逐漸失去支撐點,用了一個妖精用孩子做藥引子的簡單矛盾解決一切。不得不說,影片在劇情設置方面的重點依然強調在人物形象本身,諸如悟空的自我蛻變,然而對於外部衝突的營造略顯幼稚。

然而,總的來說,《大聖歸來》即使不放在中國動畫的大環境下看,也依然是一部相當不錯的、合格的動畫電影。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它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基於創作者對於動畫的理解,而非電影;它在文化內核上的建構基於西遊文化與最基本的傳統故事邏輯(沒頭腦+不高興、冰冷者的自我蛻變)。如果該系列希望繼續成功發展下去,那麼就必須加強對於基礎電影觀眾的觀照,加強影片作為電影的強化,在劇情、調度、節奏掌握方面更加成熟。這部電影的成功是新互聯網社會的體現,是某種文藝氣質在商業範疇內的集體合唱,是創作者和文化衝突在當代中國的一次演出。

《捉妖記》

內核嚴重扭曲變形的成熟商業作品,定位清晰、專業化程度高,未來可能會產生許多類似項目。

我猜想許多人看完之後的感覺都是「好像沒那麼好嘛」,當然,也會有許多人非常看好,許多人非常討厭。從我的角度來看,本片是資本對中國監管體制的一次勝利:不用我說你也知道,柯震東。當陳建斌在為王學兵的事兒砸鍋賣鐵,《一個勺子》幾乎鐵定萬劫不復的時候;當陳凱歌用他的江湖地位和影響力強行通過,但也不得不拋棄《道士下山》宣傳中一個強力點房祖名的時候;當郭敬明和他的團隊(好吧我沒看小時代我不知道他怎麼處理柯震東的)的時候;江志強的三千萬告訴所有人,有錢就好,有錢就好,有錢就好。

在我看來,這是這部影片的一個縮影。我很難看出《捉妖記》的故事到底脫胎於哪個文化,它毫無根基,不是中國的志怪,也不是西方的神話;它不像大聖植根於西遊文化與故事邏輯,也不像煎餅俠遊走於現實和喜劇邏輯之間,而純粹是商業的、可成立的情節性故事。這個故事在節奏掌握上毫無問題,滴水不漏;情感邏輯和個人成長面面俱到,無可挑剔;價值取向也看似平穩正常。

正因為如此,這個表面上非常成立的、標準的故事,加之基本沒有問題的、平庸的導演手法,卻正反而突出了影片極其怪異的內核:這真的是一個關於人、妖平等關係的故事嗎?簡單來說幾句的話,「妖」和人的關係究竟是什麼?吳君如和曾志偉的角色見到井柏然的饞樣,似乎說明他們是吃人的,這一情節瞬間就讓觀眾產生了間離,因「妖」的身份在影片開始就被建構為類似人的,而這兩人是忠心護衛妖后的正面人物,出場竟犯下了「吃人」的禁忌。可是同樣的這兩人,在影片末尾竟毫無理由地救下了姜武,只是怕他死去而已。同樣的邏輯出現在人身上,姚晨竟能面不改色地對於一個人物化的妖隨意下手,成了一盤刺身——這種幾乎不近人情的恐怖讓影院里每一個人臉上的笑容都消失了,而前一秒鐘他們還因為那妖的東北口音而哈哈大笑。總之,影片故事中對於「吃」的運用讓觀眾對於人和妖這兩個群體都產生了間離,因此他們的感情就看上去那麼虛假,沒有支撐。

要知道,「吃人」這個概念在中華文化中有多大的影響?

許多人都說許誠毅是史瑞克之父,那就對比一下史瑞克。同樣是妖怪文化,不過史瑞克是非常嚴絲合縫地紮根於西方騎士文化和童話概念上的解構,將勇士與妖怪對調,將王子醜化,將公主變為妖怪。試問,史瑞克中的妖怪為何可愛?因為沒有犯下讓觀眾間離的大錯!史瑞克是人性化的,是類似於人的。史瑞克系列的文化核心是嵌入在每一個西方觀眾的心理圖譜上的。

捉妖記呢?

正因為如此,我想才有許多人並不喜歡捉妖記,當然並說不出所以然。不過,捉妖記實實在在的商業化屬性是絕對無疑的,因它能將一個極端變形的核心變為好賣的電影,實屬不易。它能成功正是證明了娛樂電影的極限在哪裡:明星、特效、觀看效果都能夠為電影加成無限,一個合格的劇本和故事就能夠催動越來越熱情的中國觀眾走入電影院。這也提醒我們,一定要讓電影好看起來。這部電影是資本的勝利,是商業體制和專業能力的勝利。
(打個岔,我一開始也覺得這片子是那種特別合家歡的類型,直到我看到裡面不止一個的黃色笑話……這樣真的大丈夫嗎……)

《煎餅俠》

這是一部厚積薄發的作品,專業精神彌補了能力的不足,經驗和情商彌補了學養的不足,是屬於當下中國的商業作品。

從影片宣傳開始,走的始終是接地氣的路線。這種路線甚至會被斥之為「俗」,亦或是所謂「屌絲」。而在大多數影評中,這種氣質被推翻,而成為了「現實」與勵志。我相信本片的價值觀來自於創作者自身的生活經驗,所以可以認為是厚積薄發。因大鵬在影片中利用了自己作為公眾人物的身份,他人脈中所潛在的「明星」資源等等來完成一個簡單之極的故事,是十分討巧的。因此,這部影片的成功是難以推廣的,因為假若我們把那些真是明星的角色拿掉,這個故事幾乎不成立,或者就不那麼有趣了。因此,它的趣味就在於明星串場所帶來的故事張力,而這種模式幾乎不可複製。

電影頻道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給了大鵬新人導演獎,其實當時我確實是很驚訝的。現在看來,他確實做到了很大的成功,因作為導演處女作,大鵬利用自己拍攝網劇的經驗,不僅沒有在導演手法上失去把握,同時還很大程度上利用網劇思維拓展了自己的創作思路。「明星」思維就是一例,另外的就是他很巧妙地抓住了觀眾的思維,這也就是本片最大的亮點所在:完全消滅了敘事的間離感,讓真實的人物、姓名、事件貼近觀眾,然而又在各個喜劇橋段重新建立間離感,例如岳雲鵬的武功。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方法,也是當下中國,除了大鵬幾乎無人能做到的一種方法,因為他出身於網劇。

當然,這個方法也是雙刃劍,它能掩蓋故事的不足,但不能完全消除故事的問題。例如故事的主線幾乎是被上帝視角給硬生生扳成了大團圓結局,同時人物性格的前後變化顯得單薄。另外,影片雖說貼合了許多觀眾的價值取向,但畢竟不能滿足更高的文化期待,因它的內核仍是建立在網劇思維式的現實與喜劇邏輯中,對現實、文化是蜻蜓點水,所謂勵志與現實在影片中的展示仍然略顯廉價,能打動人,但不會產生深層次的長久思考。當然,這也並非影片本身的意思了。

最後說一個優點,影片在導演構思上很有新意和膽量,用了許多分屏、高速鏡頭,同時在調度上也基本合格。值得注意的是,大鵬從網劇開始就特別喜歡使用畫外空間製造笑點,本片中也有,例如王總的小弟打開錢箱卻不面對大鵬的那一段。這是屬於導演構思中的喜劇,令人刮目相看。總之,這部電影是當下中國商業環境中的一個優質解,也許之後就不會有第二個,因它具有特殊性,太貼近當下中國人的某些思維,是特屬於中國目前現實的一個產物。

總的來說,我對這三部影片的看法就是如此。可以看出,這三駕馬車在文化、導演水平、藝術層次等許多方面有巨大的差異。然而他們都在國產電影保護月達成了巨大的商業勝利。不能不說,中國電影市場目前的發展可以用瘋狂來形容。這三部電影都不能算是特別棒的好電影,然而卻是當下時代的一個印證,是可能的更好的國產電影時代來臨的曙光。也許國產電影最高票房的寶座會在近幾年不斷被打破,也希望更加多姿多彩的電影能夠被中國觀眾所看到。

好了,我自己也做了個煩人的人,評了這三個片子;說實在話,評片子什麼的我真的沒什麼自信。還是趕緊忘了這三個片子,去找些好片子補補精神吧。
——————————————————————————
稀里糊塗上了日報,感謝大家謬讚。
看到不少爭論,覺得假若大家都能較為理性地去探討,是很符合知乎精神的。不過我這篇東西算不得什麼好評論,只是一些觀後感和觀點,望大家海涵。
看到不少朋友對煎餅俠有很大意見,這我認為是可以理解的。基本上,就是它的受眾面有很大一部分並不在知乎用戶內;另外,不少朋友對於電影的文化期待還是比較高的。
其實更想再補充一點關於捉妖記的。必須得說,捉妖記的包裝、劇本創作、導演水平全部都是中國商業片內最頂級的,大家愛看、覺得好看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可正因為如此,它是對電影文化和電影批評的一個大耳光——它告訴我們,原來只要上述那些東西達標,所有的批評和討論都可以被「好看」二字抵消。
試問,我們曾看著喜羊羊灰太狼信誓旦旦,說裡面的暴力誤導了孩子,然而看著捉妖記里小妖的吸血、人類的粗暴卻無動於衷;我們曾大聲疾呼電影追求分級制,然而看著一個暴力驚悚場面層出不窮、黃色笑話也偶有出現的電影卻說是合家歡;我們口口聲聲保護中國文化,看著一個不倫不類、完全西式的故事嫁接在中國環境內卻鼓掌叫好;我們時常政治正確,追求平等和自由,看著一個標榜「人妖平等」的故事裡,妖以作為人的形象存在為榮、妖寧死不願脫去人的皮囊、妖的所謂「向善」就是符合人的期待而頻頻點頭;這些都是因為什麼?
因為好看。因為捉妖記的電影完成度確實很高,特效很棒,人物有趣,節奏有度,敘事流暢。
別誤會,我說這麼多並不是捉妖記黑,相反,我覺得它真的非常成功。
其實它的這種內核上的問題,在許許多多電影中都是存在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對這三部電影的爭議這樣大的原因:我們大多數人不是電影學者,不會從太多電影本體的角度去分析和透視,只是感受。而感受則很大程度上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
所以,確實,這三部不是什麼特別棒的片子,但是都挺好看的。


三個片子都看過,大家都從各個角度分析了三個電影,不如我直接來說(我以為的)3部的優缺點所在吧。。
《捉妖記》
這部的宣傳看到的最早,卻是最晚看的,原因是上映初期看到請了水軍黑《大聖》來炒作本片,對主演和特效的期待一下子沒有了。。(不知道這公關團隊算不算逗比)
優點:演員/設定/特效/營銷
缺點:劇情走向一般/核心思想外化的奇葩/世界觀設定蛋疼

首先不得不說,這片子的營銷非常棒,除了後面不知哪個逗逼請了逗逼的水軍黑《大聖》惹怒了大聖粉以外,前期院線/電視/線上線下預熱都做得到位,影片上映前兩個月就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知名度。雖然這和電影品質關係不大,但是宣傳營銷是重要的,這點《大聖》部分會著重講。
特效在國產電影中做的也不錯,再一個就是演員選的好,井柏然白百合都是近年大熒幕黑馬,形象清新事業上升期無不良嗜好(最後這點太重要了你們懂的),個人絕對對這部電影增色不少。
最後的這部片子的設定上有不少的亮點,很多人吐槽妖怪的外形和設定,我只能說既然是原創的故事,為了擺脫傳統印象對觀眾的影響,創造出完全新型(?)的妖怪形象是完全可行的,這點做的很棒,你很難從這些妖怪身上找到中國傳統妖怪的樣子,也就是說觀眾固有的認知在這部電影中是不生效的,強迫觀眾打破思維慣性重新樹立這部電影獨有的世界觀。然而這也是這片子的缺點所在,因為你顛覆了傳統世界觀就要想辦法把新的世界觀完善起來啊,電影基本沒有這塊的內容,觀眾只能從發生的一系列劇情中湊合著來理解故事的世界觀設定,很多問題懸而未決,比如妖界的社會結構到底是怎樣的?新妖王和小妖王什麼關係?小妖王到底是什麼,是像皇帝一樣的統治者,還是像基督一樣的救世主?這些問題都很讓人在意。。
比起世界觀這種可以從劇中理解一二的要素,電影的劇情發展有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故事很隨機的遇到boss,然後順理成章的打敗他(這一點和《大聖》的情況驚人的相似,已知《大聖》是因為製作周期片長等因素對劇情進行了刪減,不知道《捉妖記》是不是也有剪片的情況,難道因為審核?)影片的核心思想似乎是想說人妖平等,可不知為何,通篇幾乎沒有強調這一點,只是主角和胡巴產生了感情而去救對方而已,充滿人情味可是完全沒個有意義的導向,最終也沒有改善妖怪和人的關係而是和小妖王告別然後自己做了捉妖天師,讓人摸不著頭腦。。
總的說是商業片中比較好的樣板,劇情需加強。。

《大聖歸來》
這部非常難評,因為算是現象級作品,套用導演的話說:不是我們做得有多少,是觀眾被壓抑得太久。這麼說吧,這電影在微博屠榜幾個周,就是所謂的「自來水」現象,然而有的人說是請了水軍很不幸的告訴你這窮逼團隊根本請不起水軍,而且為什麼微博話題天天刷版,我本人也無恥的為該話題轉帖無數,因為二次元大觸太多了好嗎,這不是普通水軍能做到的,即:各種高質量同人派生作品層出不窮,插畫/漫畫/視頻/原創歌曲/動畫小短片,每個做得都牛B閃閃,真是有隻鬼手在催你轉發。(有興趣可以微博搜索話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優點:選材好/人物設定出色/畫面沒得說/製作用心/情懷逼格兼具/票房奇蹟
缺點:劇本偏弱/片長被剪/排片營銷弱/總之就是劇組窮逼

這部的優點其實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誠意足」,缺點也一句「沒有錢」......沒錯,就是這麼無奈,國產動畫一直以來不被看好,有實力的畫師/動畫人多得是,可是沒人願意投資(或者說沒人願意投資一部好片)團隊埋頭做了8年,因為不願意配合投資方任性改劇本要求,被一家投資人撤資,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團隊還是把錢全部砸在製作里,所以才有我們如此製作精良的畫面。可是也因此,電影上映初期,幾乎沒有宣傳,排片也是少的可憐,幸好最終創造了票房紀錄。
而這部電影的票房奇蹟,是很多自來水的二刷三刷四刷甚至五刷堆出來的,為什麼大家要這麼去支持一部連明星都沒有的片子,可見國內有些人對中國動畫的執念之深,所謂自來水,其實是想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讓更多投資人知道國產動畫的影響力和市場需求,2015雖然不是國產動畫崛起的元年,但是大家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是事實,大家成功了。大聖的成功,讓國內正在做動畫的人又有了信心:原來只要作品好,票房並不用那麼擔心,原來努力就會有回報這句話,真的不是在放屁。也讓不同年齡段的觀眾知道,動畫不是用來騙6歲以下的小朋友,而是不管什麼年齡都可以獲得感動的存在。
說回電影本身,畫面無可挑剔,人物設定出色這些都離不開製作方的努力,畫面每一幀都顯現出誠意,就連主角江流兒從一開始小和尚的光頭隨著故事的推進你也會發現頭髮在一點點變長。配音也非常出色,不管是可愛的小唐僧還是傲嬌(?)的悟空還是邪魅的反派混沌的配信都是一流的水準(混沌的演員童自榮老師更是以70歲高齡配小生角色的業界標杆一樣的存在),影片配樂也做得不錯是《功夫》/《少林足球》的配音黃英華。只有汪峰的那首插曲可能人家也不是很重視你一小公司吧,拿了一張普通CD(電影配樂一般要多音軌的,好調試)給製作方,結果音效融入的非常突兀。總之這片子在製作方面可圈可點,完全值回票價。
說回缺點,缺點其實看過影片的人都能感覺出來,時長太短,劇情有些倉促,當時看完片子我就和朋友說「這電影很多Bug,再加個10-20分鐘就完美解決了。」,後來看官方採訪說被砍掉了全片1/3的內容,算下來剛好大概20多分鐘,應該就是被剪的原故。之前外界說被剪是因為總菊限制,其實這種說法不準確,國內動畫電影有個90分鐘限制是真,但是並沒有外人對這部電影具體內容橫加干涉,之所以剪掉那麼多內容,其實是因為製作周期太長(8年是挺長)要趕著上映,用導演的話來說就是「3D是要殺人的」。沒做過3D動畫的人也許不懂3D的工作量,我只知道早期的動畫片是24幀/秒就是每一秒的進度對應24張畫,就在人類以為進入到電腦時代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的時候,有好事者發明了3維動畫,動畫師們又陷入了地獄,事實是大聖的細節和質感確實是優於市場上大多數3D動畫的。。
劇本方面,說幾個個人感覺,大聖的刻畫前期不錯,後期感覺劇情刪去的緣故,大聖情感變化的有點突兀,最終覺醒的時候雖然帥瞎了可是其實他是怎麼覺醒的交代的不清楚,明明一直被如來的咒所束縛,嘗試了很久都沒有解開,看到江流兒被石頭埋了突然就解開了,感覺應該有什麼電影核心精神可以乘機夾帶進去,這裡沒有好好利用可惜了。但相比猴子這個主角來說,反派角色的刻畫就更遺憾了,反派外形設計那麼有料,設定則是《山海經》里的上古妖獸混沌,本來應該是可以大書特書一番,CV又是配音界的泰斗童自榮先生,唱崑曲片段又專門請了專業崑曲演員來配簡直是用心良苦,無奈劇情中人物的刻畫太單薄。練的什麼功非要抓小孩?抓也可以,死活要抓小唐僧保護的那個小姑娘,那一定是要和孫悟空過不去了?並沒有,和孫悟空好像也沒什麼恩怨?最後又死活咬著悟空不放,整個邏輯非常不順暢,也沒有必然性,這點除了製作資源和時長方面的影響外還是體現出編劇的不成熟(或者是下一部才是正片?)。
總之大聖的亮點在精工細作的品質,和國漫崛起的情懷,引用出現最多的平靜就是:「瑕不掩瑜」。

《煎餅俠》
煎餅俠是買錯票才去看的,他的優勢在於你要求不高,失望也不會太大,國內現在的喜劇片市場現狀是:好笑已經難能可貴了。。
優點:劇情完整完成度高(三部中相比)/邏輯不管怎麼投機取巧反正是圓回來了/有笑點
缺點:製作簡單/投機取巧既是優點也是缺點

煎餅俠這種電影就是直接照搬了大鵬平日里拍網路劇的無節操無下限的編劇風格,而拍成電影實際是使用了很多投機取巧的編排,使得電影風格和內容都很特別。最重要的是由於製作方式簡單成本低,這種輕量級的拍攝手法使得電影劇情完成度很高,最終結局也沒有爛尾我覺得很值得讚許。好比巧妙利用劇情編排把客串打牌明星加入電影使得整部電影星光熠熠卻又不用真的高價請明星做主創增加成本。然而也因為這種投機取巧的方法,使得後續作品無法複製這種模式,一般這種電影出現一次觀眾就免疫了,如果再有人模仿或者官方出續集應該就無法再次出彩。。
對於這種娛樂性至上的電影也不要要求太多,抱持著輕鬆的心情電影院笑倆小時就過來吧。也沒啥好說的。。

以上是我的的主觀感受,順便說一句,三部當中,《捉妖記》的原創性,和《大聖歸來》的標杆意義讓我更期待後續作品的提升。尤其是讓國產動畫作品看到了曙光,希望以後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現,讓動畫片不再是低齡幼兒的專屬。。


《捉妖記》15億,《煎餅俠》9億,《大聖歸來》7億,整個7月被這三個電影刷屏了。昨天刷完《捉妖記》終於把三個電影都看了一遍,可以來回答這個問題了。

三個作品各有不同,一個一個來說。第一個看的是《大聖歸來》,最大的亮點應該是國產動畫的情懷的勝利。從劇本和整體節奏來說,應該還是有一定的可提升餘地,後半部分還是有點悶,boss戰的結尾有點倉促。但是從國產動畫的整體水平來對比,這個作品無疑有點類似於《三體》之於中國科幻小說。所以也碰到了無限拔高之後的口碑反彈。7億+的票房最大的意義在於讓資本知道,與其炮製粗製濫造的粉絲片和製造精緻而無用的精神垃圾,不如踏踏實實的去做一部認真的電影。即使初期排片只有8:1,最後票房依然能追上兩部相加。最後,國產動畫為何有90分鐘時長限制?明擺著自己都覺得喜洋洋這樣的90分鐘已經是極限了吧,下一部大聖希望能為國產動畫突破90分鐘的壁壘。

《煎餅俠》應該是給人最多驚喜的,初看片名覺得就是一個惡搞超級英雄的喜劇片,整體格調不會很高。看完之後讓我有種《喜劇之王》和《鳥人》的感覺,當然整體素質跟《鳥人》相比相差太大,但是導演從作品裡面表達的東西是接近的。而且也能夠讓人體會出導演的想表達的這層想法,而不是直接扔你臉上。全劇的笑料鋪的很開,各種梗也沒有用的很老。不足的就是結尾,為了場面發力,削弱了整體劇的想法。當然,找來了這些嘉賓強行大團圓估計也是為了票房考慮吧。9億票房最大的價值應該是給那些網劇成名的從業者一個方向,讓他們意識到一個從小屏突破到大屏的路徑,以後應該會有更多這樣草根的從業人員加入電影製作吧。

《捉妖記》其實從整體來說沒有太大的亮點,也沒有太大的漏洞。算是一個很標準的商業作品。從人設角度不如大聖,從笑點來說不如煎餅俠。但是票房說明一部中規中矩的合家歡電影就能夠達到如此體量。希望之後的商業片能以此為鑒,少放衛星多做實事。

之前國產保護暑期檔票房紀錄也就6-7億這個樣子吧,這次一下子衝出三部紀錄,一方面說明了暑期檔的能量,另一方面也應該能增強國產電影的信心吧。早點把各種保護撤了吧,實實在在的和好萊塢比一比吧。


如果暑期沒有對國產電影的保護,票房不會這麼好


修改一次:添加關於「雅俗共賞」的回答
首先我得說 就算是賣笑的類似喜劇的電影 也要做得精緻一點才行 不要求什麼深度 虎口脫險不是擺在那兒嘛
其次再說官方導向問題:cctv6的導向 (只看七月末這幾天 因為只有住酒店才看下電視 所以其他時段的不知道也不評論)
1.呼籲小孩子每周六周日上午去電影院看兒童片 只提到了豬豬俠 沒半句話提到大聖歸來 雖然有一點點片段
2.一再強調捉妖記破十五億 一再強調
3.並且在此期間 又播放了 櫻桃的滋味 這樣的好片 以及 變身男女 這樣的爛片

可以表明 現在中國電影賞評一團亂 完全沒有辦法給觀眾帶去一種明朗的好的價值判斷 也有可能是
電影賞評已然變成了一營銷手段 大家從各種影評里根本分不清好壞 甚至於在國內 得了獎的作品 也未必是好作品(之前有人說郭敬明的MV系列最後一部要衝獎 心裡一下子拔涼拔涼的)

說這麼多可能離題 我的意思是 在這種極其混亂不堪 在我看來就是荒誕可怖的中國電影市場里
1.有點文化的觀眾必須要自己進了電影院才能判斷是否好壞 然而這已經可能為爛片貢獻了票房
2.有點文化明知好片爛片是啥樣的還要為著那幾張臉甚至於幾件衣服鞋子包包去貢獻票房 (微信兩塊錢的票也是票)甚至於還有的說為了看完吐槽的 我只能說 那些電影前期營銷牛逼 以及 觀眾自願性(只是不懂那些搞市場營銷的前輩怎麼能昧著良心搞宣傳 這真是牛逼)
3.煎餅俠 大聖歸來 是合格的電影作品 前者能反應出當下中國青年的某種普遍情愫 後者能激發當下國人的某種情懷 說得質樸一點 這兩個都是在三觀正常的情況下 具有理想意義的作品 離優秀的電影作品有很大差距 但是在這樣一種創作理念下 成為世界級電影是遲早的事情 好萊塢的發展也耗了那麼久 不是么
說白了 有分量 像當年費穆 小城之春的意義那樣 (我不是說這兩部片子比得上小城之春 我只是單獨指出大聖的里程碑意義 )是有分量的東西
捉妖記 個人沒去看 採訪的同學說導演很謙和 片子質量算可以 當然了 郭敬明也挺用心的 可惜商業電影若是只朝錢看 拿來糊弄觀眾 力圖用一己之力拉低整國智商和判斷力 實在讓人噁心至極(之前為了和小時代粉絲理論 看完了前三部MV 看完覺得自己傻了一圈 居然要和他們理論 遂放棄)
4.中國觀眾應當多看好書好電影甚至於好話劇 盡量不要隨隨便便就去電影院隨便陪女友男友基友看國產片 除非是《一一》《闖入者》這樣的片子
不然你的判斷力 永遠無法培養起來 話說回來有那個判斷力的 為了逞一時口舌之欲 浪費那個錢去助紂為虐 還要抱怨當下國產片混亂就顯得更不是人了
5.這個時代 有錢的投資方真可怕 但我希望 有那麼一群人 能夠慢慢堅持 堅持到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提高 堅持到城鄉結合部的審美變得正常且有益於後代生存 這一天不會很遠的 我相信 因為在知乎上這麼久 感覺三觀正且有能力的人還是蠻多的 畢竟 這個時代不僅僅需要金錢 也需要實力的 也許很多年以後 中國電影發展得相對成熟時候 會反省這個時代的狀況 會重新去看那些好電影
就這麼多 跑題好遠了


個人只看了《大聖歸來》,身邊還有很多大聖歸來的粉,所以也就淺談一下這個電影。

正如其他很多答案提到的,如果從劇情,人物性格等諸多方面去看的話瑕疵不足確實不少,所以我支持它只支持它的製作和特效說《大聖歸來》是良心之作,可能更多的都是從與近年其他動畫電影的對比上來說的,尤其是被噴的應該是最近出來的《汽車人總動員》(在微博上看到的經常是把這兩者放一起談),在我看來是可以被稱作是良心之作的,畢竟特效、美工、畫面都擺在這,不相信沒有誠意也可以做出這種水準來。

自來水的噴涌而出,原因有很多;我最直觀感覺到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預告MV(也就是主題曲)投放到B站之後引發的轟動,並隨即在微博上受到眾多好評和關注,這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微博、B站之類傳播快、使用人群多(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那種情況)的網站上受到關注的話被炒熱也就自然而然了;二是部分影院存在的排座率低和偷票房現象(就是明明看的是大聖歸來,票上印的卻是小時代或者梔子花開,相當於花的錢都進了這些電影的票房了),本來小時代、梔子花開一類的青春電影就已經廣受詬病了,還出現這種情況自然讓粉絲憤慨,單排座率低也就算了,兩者扯到一起就更容易導致群情激奮(話說,微博貌似經常出現這種群體性的議論甚至聲討,這也是助力吧);三是與之伴隨的國漫崛起的說法,雖然不明白大聖歸來能不能歸入國漫一類,也不知道這種聯繫是怎麼出來的,但是在微博上看到不少類似的說法,也就把這放到原因裡面來了。(PS:不過也要感謝這種說法,讓我對近來一些優秀的國漫有了更多了解,讓我覺得國漫還是有希望的,額,扯遠了…………)

說到票房嘛,這麼高主要應該還是歸結於粉絲群的力量和保護月的政策(我就有一個朋友去電影院把大聖歸來刷了N遍(N&>=4),所以說粉絲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至於TZ所說的什麼百花齊放什麼虛假營銷前面有答案已經說到了,就不重複了(態度就是呵呵)。
以上

利益相關:曾經在微博朋友圈上宣傳過大聖歸來,要把我當成是自來水也行

最後說一句,以上都是個人觀點,由於本人微博之類的玩的不多,有錯誤有疏漏的地方還請大家多指正多包涵。


硃砂無存,紅土為貴。


說一下《捉妖記》,樓上說的那些軟文我看過,我個人看電影最忌諱惡性競爭,我想這會導致以後我對許誠毅導演產生一種很不好的印象,包括這部電影的發行人(很牛逼的人物)。說到這個,不得不說當初泰囧超過馮導的1942的時候,也沒這種文章出現,媒體說的是大家太壓抑不願意在好好的年底再看災難片之類的,那年我也看了泰囧,很搞笑,我覺得很正常啊,這闡釋了大家的心情,又適當發泄不滿,何必去污衊別人,而且捉妖票房超過泰囧的時候,徐崢也發文表示祝賀,這才是電影人宣傳方應該做的,心胸寬大才能做成大事。心頭萬千思緒導致我沒看捉妖記,但我姐姐姐夫和外甥倒是去看了,他們平常根本不關注這些電影,看宣傳多明星多就去了,其實這也是大多數觀影者的心態。捉妖記能看,但沒大家說的那麼好,至少裸眼3D足夠給它的質量打個折扣。
《煎餅俠》,說到這個,不得不說也要上映的萬萬沒想到大電影,都是網路明星笑點堆起來的電影,圖開心就行,你說真要把它捧到哪個高度的話,還差很多,國內外這種電影一抓一把,一兩個人的逗趣就可以賺一大筆錢,我覺得不錯,以後這些網路向的幽默電影是很好的一種投資渠道。
最後說一下很多人推薦也有很多人踩的電影《大聖歸來》。我敢打賭,到年底,今年真正能被稱為現象級的其實也只有《大聖歸來》,雖然票房沒那麼高,也沒有一大堆明星轉發喝彩加油,更是沒有大牌導演金牌編劇或者是足夠轟動的話題來帶動,它完全是從部分人的小圈子裡跨出來的,但是1個禮拜的微博熱搜前10,4、5天的微博熱搜第一,要是能擁有這種熱度和評價,如果我是做電影的,我願意砸千萬買過來。每個人都在討論大聖歸來的水軍如何厲害,卻沒多少人知道大聖歸來是在一間僅百平米的民用商用小區房工作室里做出來的。捉妖記和煎餅俠這些類型電影其實國內已經有了,主要的是人氣和宣傳還有檔期,但大聖歸來是突破,很多二次元已經把大聖歸來奉為經典,這種心情三次元大概不能理解。其實我也不能理解,但我看著大家開心,看到AB兩站每天首頁都是猴子的臉,彈幕里一群群小粉絲喊著加油中國動畫,中國動畫回來了......還有很多很多評論,具體記不起來了,但那種時候其實覺得,大聖歸來,很值得。


我截一個業內人士-徐崢的看法 和大家共享一下 高下立見。
徐崢評《捉妖記》:
我看了《捉妖記》,是一個全家福的,我自己也想帶自己的寶寶看,在暑期檔,是非常匹配的成績,現在這個結果不是最終的結果。而且不管是行業(還是)我們的觀眾,大家都知道《捉妖記》在整個的創作過程中,經歷多少不容易的歷程,所以他是真正的把「全家福電影」結合在一起的這麼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大電影,所以我覺得取得這樣一個成績(實至名歸)。

徐崢評《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大聖歸來》當時製作完成之後,田曉鵬導演很希望我擔任監製,我看這個電影,我說這個電影做的太好了,我說現在去做監製,我覺得是占別人的便宜,下面能不能起頭一起合作,這樣更好一些,電影本身做的很好。
作為二師兄,看到大師兄歸來,也是很高興的一件事情。我覺得這個是開玩笑,我真是在朋友圈,大家在安利這個電影,我覺得大家推薦這個電影的背後,有一種精神,很希望我們國產動畫片能取勝。所以現在得到這樣的成績,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事情。

徐崢評《煎餅俠》:
關於《煎餅俠》,這個電影我是有點不開心的。他幾乎把所有的喜劇咖都請到了裡面,但是他沒有邀請我,之前《屌絲男士》也沒有邀請我,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看了首映,既然有了東北F4,為什麼不讓我和鄧超、鄭愷、陳赫變成一個顏值的F4。我會跟大鵬導演私底下溝通,在他拍《煎餅俠》續集的時候,我問問他敢不敢讓我去他的戲裡面搶戲。

孰高孰低 大約可以參考一番

當然 買票去電影院看下吧 一看便知


評論中好多說我沒看就回答什麼不符合自己價值觀就否定啥的,我統一回復下。我沒看捉妖記,所以我全篇上下沒有一個字是討論電影《捉妖記》的內容價值之類的,我也沒討論胡巴的故事性格什麼巴拉巴拉…我只是說胡巴丑!!!!這一坨軟體蘿蔔精真的萌不起來啊!!!!!
~~~~~~~~~~~~~~~~~~~~~~~~~~~~


沒看過《捉妖記》,因為討厭胡巴。
看《大聖歸來》的時候影院里有很多胡巴的模型,真的覺得這個別人眼中的萌點很噁心。
胡巴的造型設計,完全是為了賣萌而萌的,擬人的大眼睛,可愛的娃娃表情,

但是設計師小時候聽老人講的聊齋都是被狗吃了吧。

中國的妖啊,除了上古猙獰的神獸或妖獸們,其他多是草木動物修成的精怪,要不是原身原型,修鍊百年有了靈識,
或成了翩翩少年,
或是機靈可愛的少女,
或是儒雅的公子,
或是嬌美嫵媚的小姐,
隨手圖勿怪



而這一坨多觸角的軟體組織生物是個什麼鬼!


額。。。捉妖記是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
額。。。捉妖記是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

額。。。捉妖記是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

好了,大家準備噴吧。。。
首先,必須通過各種線索腦補電影中所處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世界,人和妖的比例,生存環境和狀態如何。
1、妖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妖有三種形態,一種是批上人皮的形態,一種是萌形態,還有一種是戰鬥形態,而且根據故事中前後情節推斷,是所有的妖都有在這三種形態中任意轉變的能力!所有的妖中,每隔一段時間會產生一個「妖王」,也就是胡巴,天生刀槍不入、水火不侵、高敏高力還帶有遠程攻擊能力。你們有沒有想過胡巴的戰鬥形態是什麼樣的?
2、到底是人吃妖比較多,還是妖吃人比較多?從姚晨那段戲來看,還是妖吃人比較多哦,一般的廚師不太明白應該怎麼處理妖這種食材,而且可以看到參加吃妖宴的人都是非常非常有錢的人才行。
3、捉妖成為了一個系統化的工程,而且還在緊鑼密鼓進行,自主角的爺爺輩開始,就已經有捉妖的「錢」級評定,全片從頭到尾出現了若干一錢(龍套)一個兩錢、一個三錢、兩個四錢還有好幾個不知道是幾錢的捉妖師,以此也可以想像,妖怪在人間生存的條件並不太差,而且妖怪們都有一種「死了就死了,被吃就被吃」的叢林法則覺悟(參考那三個打麻將的妖怪、準備被處理的兩個小妖怪的言論,行為)就可以知道,所有的妖怪都有一種「平時吃人,遲早有一天被人吃」的偉大覺悟。如果不是妖怪橫生怎麼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而且妖偽裝成人生活在人之中已經是一種常態,否則我不相信幾個妖會打麻將還會作弊這樣一個事實。
就在這樣一個妖魔肆虐,民不聊生(每一個妖,要變偽裝成人,都要吃掉一個人獲得他的皮,就算是吳君如夫婦這麼有錢的人,因為護衛隊里沒有捉妖師,也被吃掉了。)的大環境下,一個有識之妖,挺身而出,幫助人類建立的妖魔毀滅機構,並且在主角爺爺的幫助下,消滅了上一代妖王,在本代妖王即將出世之前,要把妖王消滅在襁褓之中,是何等偉大的情操。
就在這麼扯淡的世界觀下,電影表達了什麼樣的深刻內涵呢?
1、吃人,或者被人吃,無外乎運氣、地位、能力的差別,跟你自己本身是人,是妖,做好事,做壞事根本毫無關係,這個社會就是吃人,或者被吃!
2、看臉,只要你夠萌,哪怕你將來可能吃盡天下蒼生也沒有關係,只要你是難看的,哪怕你有偉大的理想並為之努力,有強大的個人能力、組織能力、有錢。也然並卵(可憐的反一號,連名字都沒讓人記住)。而且最後的那段是個什麼概念?放走了最厲害的妖王,還給了妖王一批部下,然後主角去抓其他的妖怪?這是什麼概念?神邏輯啊!
3、看爹,胡巴之所以厲害是因為血統、皇后各種囧傻呆萌也有人拚命保護他是因為血統、主角最後能戰勝反派,和智慧,能力啥的沒什麼關係,也是因為血統(那把破劍需要自己的血脈之血開封),沒那把劍就憑一個瘸子的第七套廣播體操?女主拚命抓妖賺錢,最後也不過是一個二錢級,主角天生一錢級。
4、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各種混亂的關係,各種為了打而打。。。。。。
所以,捉妖記是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深度刻畫和描寫了一個看臉,看爹,不論是否正義,不論是否強大,活著,吃人,或者被人吃的魔(xian)幻(shi)主義社會。


肯德基的翅桶。死黨私戳的自助餐。一群大老爺們兒嗨吃的燒烤攤。


大聖歸來從始至終在我這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


三部電影看了兩部(《捉妖記》和《大聖歸來》)~~至於說什麼水平,本人基本都以天朝電影工業這個框架下進行考量,否則難以得出讓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結論~~
《煎餅俠》所以沒有浪費錢,主要原因在於看過預告片之後那濃郁的《海扁王》氣息,最讓人蛋疼的依舊是天朝那種無下限的所謂「借鑒」,你可以借鑒故事結構,框架以及人物性格甚至整個創作思路,但是如果連造型都懶得原創,實在是太「low」~~我絕不認為這是致敬之類的行為,因為《海扁王》達不到值得致敬的高度~~不會去看《煎餅俠》,因為第一觀感就已經透出一種投機取巧的心態,而抱著這種心態創作出來的電影,會給觀眾帶來驚喜嗎??至少我不認為會......
《捉妖記》屬於被迫觀看,整個過程相當煎熬,就差沒喊退錢~~這是一部說不上是劇本坑了演員,還是演員坑了劇本的電影~~影片伊始給人感覺格局相當大,有種奧林匹斯隕落的的即視感~~當大家以為終於有機會見證國產霸王龍,結果十分鐘之後發現剛才只不過是草泥馬COS了一下霸王龍~~這種「虎頭蛇身鼠尾」的劇本創作手法,影史上相當罕見,竟然還能獲得如此高的票房,如果不是放在天朝電影工業這個框架下討論,恐怕很難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劇本的角色設定坑演員很常見,但實際上角色越坑,演員的自由度越大~~越是蒼白的角色實際上留給演員發揮的空間越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影帝接坑爹角色的時候依舊全情投入,因為這個角色能不能吸引人完全就看演員了~~反觀本片,真正保持水準的估計就是鍾漢良了,角色本身雖然亮點不多而他能夠緊緊抓住這些不多的亮點出了彩~~白百合和姜武則是流水線作業,面對淡如白開的扁平人物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而井柏然估計是在掙扎中完全了全片的表演,一副「人物這麼坑爹,看起來二逼怪我咯」的樣子~~「猥瑣懦弱屌絲逆襲」這種人物演得最成功當屬星爺,井柏然估計是完全沒有研究過,通篇賣萌吸引女粉絲的惡劣心態讓人作嘔~~能夠把一部爛片的人物演得比爛片還爛,將所有吐槽火力通通吸引到自己身上——也許這也是導演選角時候的考量也未必,井柏然之前坐頭把交椅的是韓庚~~韓少現在似乎已有自知之明,偶爾客串過過戲癮也就罷了~~《捉妖記》從電影的角度分析爛是無疑的,高票房跟影片質量沒有直接聯繫~~因為在天朝體系下,中國觀眾自帶的特殊屬性早就決定了票房不可能是判斷影片好壞的重要標準,如果你覺得是,那麼你就需要反思了~~
《大聖歸來》作為一部誠意之作,肯定給予鼓勵~~但是這種鼓勵更多的應建立在對創作人員的更高期望之上,而絕非因為此片如何驚為天人~~很多因為錢而造成的遺憾無需多言,比如人物細節的遺失,前後畫面像素的巨大落差等等,相信未來這些都能夠得到有效解決~~那麼將《大聖歸來》以國內體系進行評價,其標準實在太low,最好以歐美主流動畫水準這個高度考量~~如此看來的話,雖說已無限接近但硬傷還是有的~~例如在故事創作上過於隨意,缺乏鋪墊和感情渲染~~江流兒和大聖的人物關係當屬主線都給人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其他支線就更不用說了~~而天蓬元帥居然被托塔李天王亂入,這種改編從尊重原著的角度來說這個改動實在太大,而從社會影響的角度來說則難免落下誤人子弟的口舌~~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創作團隊對劇本的忽視和草率,將太多的精力放在了畫面跟動作上——所以畫面跟動作能夠給力~~人物關係缺乏經營,導致影片情節的跳脫,最後人物關係混亂,這些問題不解決,續集s恐怕難以創造當下的成績~~言而總之,《大聖歸來》具備成為一部主流優秀動畫的潛力,如果缺的只是資金那麼相當值得期待,否則就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吧~~


我只能說希望這種爆炸式的票房增長讓電影行業吸引更多真正做電影的人,當社會審美不再單一於熱鬧之後,做出更多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吧。


《捉妖記》幾日來連破票房紀錄的勢頭還真讓人有些意外。
首日票房:1.72億元,刷新國產片首日票房紀錄;

次日票房:1.33億元;

三日票房:1.8億元,刷新自己創下的華語片單日票房紀錄;

四日票房:1.8億元,累計6.69億,刷新華語電影首周票房紀錄;

截止7月20日,《捉妖記》5天票房破7億元,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2012年的《泰囧》(12.7億元,華語電影總票房紀錄的保持者)、2013年的《西遊·降魔篇》(12.5億元,華語電影第二賣座),有人預測:《捉妖記》有望成為首部票房過15億元的華語電影。

然而,《捉妖記》在票房上獲得的大成功並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其中有著太多可以探討的因素和值得其它國產片借鑒的東西在。

《捉妖記》選擇了觀眾偏愛的類型大片。

「是不是大片」應該是大多數觀眾在進行觀影消費時的第一選擇標準,畢竟,花了錢就應該看回一點東西,「大片」的構成元素無外乎大咖導演,大咖演員(還必須有數量優勢),大價錢道具、交通工具,高大上的拍攝場所(最好是去到好幾個發達國家),以及強大的後期等,總之,必須是「一看就知道是花了錢的製作」。

所以,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捉妖記》視作今年暑期檔的大片。而觀影效果顯示,《捉妖記》的確是一部老少皆宜的電影,《捉妖記》的後期效果也是近幾年同類型國產片里能排得上號的。據悉,該片的導演許誠毅在美國夢工廠工作了20多年,曾擔任《怪物史萊克》第一部史萊克的形象設計、第二部的動畫總監、第三部的導演,而他擅長的正是電腦動畫製作。

顯然,該影片滿足了觀眾「偏愛大片」的消費心理,在這個5毛錢特效橫掃的電視電影圈裡,能看到一部50、甚至500塊的特效,該是一件多麼振奮人心的事。

《捉妖記》對於檔期的正確選擇。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華語電影的上映時間有了明顯的劃分點,一年365天,電影檔期被劃分成賀歲檔、春節檔、暑期檔(暑期檔里還夾著一個七夕檔)、國慶檔最重要的幾大檔期,而在這些檔期中上映的電影,只要不是太偏門太小眾的電影,票房一般都不會太差。而在這些重要的檔期里上映的電影往往是最有可能刷新紀錄的,像《泰囧》(賀歲檔)、《心花怒放》(國慶檔)、《澳門風雲》2(春節檔)、《小時代》系列(暑期檔)。

一部電影對於檔期的選擇有多重要想必不用我在這裡做過多的解釋,近幾年,因為檔期的正確選擇而取得驕人票房的電影例子,可以說是不勝枚舉。而怎樣選擇檔期當然也不是亂來的,譬如一部苦大仇深的電影選擇在合家歡的春節檔上映就太不應景了,譬如一部感人肺腑的愛情片排在六一兒童節的幾部動畫片里就會顯得不倫不類,又譬如說一部滿屏散發著青春荷爾蒙的電影偏偏要擠在帶著秋意的國慶檔也會有些水土不服....總之,選擇正確的檔期對於任何類型電影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

《捉妖記》對檔期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雖然它因為意外推遲了半年多才上映,但似乎影響不大,重新完成拍攝的《捉妖記》選擇在暑期上映,正是因為看到了這個檔期觀眾對電影的消費需求,而且這樣自帶萌點笑點鬧點的電影實在是很對熱騰騰的夏天的味道。

《捉妖記》對於電影類型題材的正確選擇。

這幾年屢試不爽的類型電影莫過於《那些年》、《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青春懷舊」片,今年的暑期檔已經有《小時代》、《梔子花開》這樣的青春片了,再多同類型片其實是無益的,如果《捉妖記》拍成了一部魔幻古裝版的青春懷舊片,我想我是要罵人的。

所幸,《捉妖記》選擇的內容是有著時間厚度和民間觀眾基礎的「妖魔鬼怪」題材,我甚至敢說,沒有一個電影大國有中國這麼豐富的故事素材,我國各種文學小說中關於「妖」「神」的記載不計其數,還有在小街巷尾流傳的各種傳說,可以說,這種優勢和「美國拍攝科幻大片有先進的技術」幾乎是同等的。換句話說,我們要拍國產大片,最適合的類型莫過於古裝大片、功夫大片和妖魔神鬼大片這三種(基於這幾年的功夫片越來越差勁,歷史宮斗古裝幾乎拍爛,妖神大片的空間還是有很大的)。

是的,拍愛情大片我們拍不過《泰坦尼克號》,看吳宇森企圖把《太平輪》拍成中國版《泰坦尼克號》的野心,我都替他感覺有點尷尬;拍科幻大片拍不過任何一個美國英雄系列片,看王晶拍的《未來警察》,那到底拍的是什麼鬼;拍恐怖驚悚大片拍不過《咒怨》,因為天朝的電影不能有「鬼」......所以,我們還是老老實實拍自己最有底的內容吧。

《捉妖記》到底好在哪裡?

一部電影出來自然有人說好有人說壞,《捉妖記》自然也是。

這裡要舉兩個同類型題材的例子,一個正面的《西遊降魔》,一個反面的《鍾馗伏魔》。這三部電影有著一個共同的主題——抓妖。

說到近幾年來國產魔幻題材類型片的翹首,必然非周星馳導演的《西遊·降魔篇》莫屬。該片無論在投資成本、演員陣容、製作等各方面都在大片的範疇里,而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該影片與票房成正比的口碑和專業評分,以及周星馳的才華和觀眾對於周星馳本人、《大話西遊》的深厚情結...然而這些都是《捉妖記》沒法企及的。

另一部反面的電影是今年上半年上映的《鍾馗伏魔》。該片由陳坤、李冰冰領銜主演,在主演的咖級上是勝於《捉妖記》的,然而在劇情的「渣」程度上,簡直令人無法直視,《鍾馗伏魔》企圖講一個大的故事,無奈導演功力不夠,畫虎不成反類犬。

然而《捉妖記》聰明的是,它自知無法很好地掌控一個類似於《西遊降魔》「人間大愛」「我佛」這樣的深意大主題,所以它講述了一個淺顯易懂的「人和妖」的故事,情節、人物設置一目了然,而整個故事營造了一個相對輕鬆愉悅、觀眾喜樂見聞的氛圍,十分符合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喜好。

關於觀眾對該影片導演、演員、後期等各方面的褒獎,網上已經很多了,好像說再多也起不了錦上添花的作用。但我相對更認同的,其實是導演對主題的選擇上這種「舍大取小」的方式,沒有通篇的矯情,沒有說大道理,沒有把「人性」掛在嘴邊嚷嚷,沒有企圖講全人類全宇宙怎樣怎樣的大屁事…這些年有太多的人想拍「大」的東西,然而都敗在了自知能力不夠上,對於這點,必須給《捉妖記》一個贊。


今年在電影院看了22部電影,基本分布於票房前50,前20名看了16部。煎餅俠還沒看。
覺得拿上面三部進行平行對比不太好,還是分類點評比較客觀。
青春片看得比較少,就《左耳》和《梔子花開》,《左耳》比《梔子花開》好很多。雖然不喜歡饒雪漫,左耳的劇情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但至少不像梔子花開一樣毫無可取之處。梔子花開是我看的電影里除了某國產鬼片以外最爛的。
動畫看了《哆啦A夢》《超能陸戰隊》《瘋狂外星人》《大聖歸來》,基本上好看程度差不多,大聖歸來因為明顯資金不足看得出差距。
動畫(特效?)+真人且比較低齡向的有《帕丁頓熊》《灰姑娘》
動畫(特效?)+真人且比較青少年向的《博物館奇妙夜》《霍比特人3》《復仇者聯盟》《侏羅紀世界》,因為都是系列所以不和其他特效、動畫拿來比較。個人評價好看程度是《侏羅紀世界》&>《博物館奇妙夜3》&>《霍比特人3》=《復仇者聯盟2》
《捉妖記》因為演員的選擇微妙地處於動畫(特效?)+真人且低齡、青少年通吃的範疇,但是這內容和青少年向拼太奇怪,還是和低齡向比吧。
個人評價好看程度是《超能陸戰隊》&>《瘋狂外星人》=《哆啦A夢》&>《大聖歸來》&>《捉妖記》&>《帕丁頓熊》&>《灰姑娘》。
特效方面《超能陸戰隊》&>《瘋狂外星人》&>《哆啦A夢》&>《捉妖記》&>《帕丁頓熊》&>《大聖歸來》&>《灰姑娘》(非專業評價,僅個人感覺)


捉妖記裡面那個妖語的設定聽得我渾身雞皮疙瘩,感覺像小孩假裝說外語


《捉妖記》今晚要去看,
《煎餅俠》實在欣賞不來,唯一開心的地方是看到鄧超。
《大聖》質量擺在那


放到現在的世界水平看:一般般
放到十年和更久之前的國產片水平看:一般般
放到現在的國產片里看:卧槽太好看了好嗎!!!這三部電影竟然都能值回票價!!!


推薦閱讀:

劉德華這些年來的演技如何變化?有何進退步?
如何評價今敏?
如何評價麥浚龍執導電影《殭屍》?
《泰坦尼克號》中為什麼 Rose 在失去 Jack 後還能在後來的生活中過得那麼幸福?
有哪些導演的音樂品味好?

TAG:電影 | 國產片 |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電影) | 捉妖記(電影) | 煎餅俠(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