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做營銷?
像凡客、陳歐、加多寶、王老吉、小米,這些他們是怎麼樣做到在社交媒體上花很小的投入獲得巨大的回報?為什麼小的創業企業卻都沒有能做到得呢?
題主的問題其實就是『創業公司如何低成本傳播營銷』,關於這一點,有一位奧美前輩總結了非常好的經驗 @小馬宋 ,這是他在為小米內部培訓時所作的演講——《我們在大量浪費著免費傳播機會》
演講有點長,我略作精簡,方便大家閱讀,也可以關注他的公眾號查看原文小馬宋|在小米內部培訓的演講:我們在大量浪費著免費傳播機會
我們身邊存在許多忽略的品牌傳播角落:
1、別人家產品的功能利用;
這裡舉幾個例子,更好理解。
第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就是『周和泰』,一個專門在公眾號的做熱評的人,每個略有名氣的微信公眾號,只要一發文章,他馬上就在下面發評論,於是很多人都會在評論區看到周和泰,這是不是一個免費的曝光?其實他就是利用了微信公眾號在免費曝光自己。
第二個是『新浪微博』,新浪微博曾做過路況直播,對著北四環裝了一個攝像頭,每隔幾分鐘拍一次路況,自動發到微博上,於是這個號被大量的關注。然後有一天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就是它拍的那個位置出現了一個廣告牌,新浪微博也沒發現,因為它自動拍攝自動發,結果這個圖片就推給了大量的粉絲。這其實也是一個免費利用了大量曝光的機會,有的人就利用了這樣一個機會。
第三個是『滴滴出行』、『痔瘡葯』,二者看著可能完全沒有聯繫。這位做痔瘡葯的人呢來問我,說怎麼第一步找到那些適用的人群。我說,我能想的很簡單,痔瘡患者主要還是不運動,老坐著,那除了長期加班的,其實就是長期開車的。我說你想一想,怎麼能夠接觸到那些長期開車的人?要不你去馬甸,計程車司機的集中地,因為他們全在那邊交接班,對吧?發傳單就好了。
那還有一個更簡單,你用滴滴打車。以前的滴滴打車是可以有一段語音的,說師傅我去哪兒哪兒,對吧?現在是不行了,當時可以。那你就找幾個人分在不同的地點上,然後直接喊就是了。說什麼什麼痔瘡葯,一定治好,不治好退錢。向滴滴打車的司機推銷產品,而且這個效率很高的,如果沒有人接單,系統還會繼續向更多的司機推薦,你可以鋪開非常廣闊的區域。這是一個可以被你開發出二次功能利用的產品,只要產品還有二次利用的這個價值,我們都可以想一想怎麼去用它。
2、自己家產品的傳播設計;
自己的產品是唯一可以免費利用的傳播渠道。別人的都要花錢,比如剛才說的滴滴,打車你可以免費利用,現在不讓你用了,你就沒有辦法。
微信的讚賞功能也有了規則變化。你是沒辦法操控它的,你只能是占它便宜,但是它很快會發現漏洞。唯有你自己的產品,是可以讓你免費利用的。
如果我們的產品一年能賣100萬件,假設這100萬件出去有50%的人願意分享,你算一算,它有多少個傳播。現在的新媒體事件,要做到50萬次分享,在社交網路上基本上沒可能。現在微博上能夠有1萬次轉發是一個非常好的傳播,王菲離婚也只有100萬次轉發,如果你要能夠做到50萬次曝光,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牛逼的事,
但是,如何讓你的產品設計,使你的用戶可以轉發,其實我們都忽略了。我們只是在研究用戶怎麼更好的用它,但是我們沒有研究過如何讓用戶更好的傳播它。我們把這個產品的設計,分為四個環節:購買前、開箱、使用中和使用後。這四個環節中,我們都有可能去做廣告,讓消費者傳播我們。
先說購買前。大家逛超市,有沒有這樣的體驗:超市的貨架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好的廣告牌。大品牌一般都會佔到貨架的一排貨架,比如說一個醬油在一排貨架上佔了1/3的位置,在超市這樣一個人流里,它有大量的傳播機會,哪怕是你不買我,我也會讓你知道原來還有一個這樣的牌子。你會發現,這個醬油包裝是統一的,很多品牌無法統一起來,不能形成一個大面積的視覺影響。如果你的品牌能夠佔據很大的一塊的面積,你就應該讓包裝形成一個廣告牌,它的擺放設計都是能夠影響消費者的。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它有兩點,第一點就是叫做曝光效應;第二點就是叫做自推銷,就是它會自己來推銷自己。曝光效應是一個基礎廣告理論,品牌接觸得越多,在腦子裡人們就會覺得它越好,這是一個心理學挺有名的實驗。
然後一個話題,叫做開箱。
我不知道各位收到快遞之後,有多少人開箱會去拍照,然後分享朋友圈。你們會分享什麼樣的開箱照?你們覺得什麼樣的開箱是你願意分享的?蘋果7肯定是會被分享的是吧?因為這是一個炫耀。
開箱非常重要,這是你的產品第一次面對消費者,開箱照如果能夠被傳播,這就是第一次在使用過程中的傳播機會。而且有的產品只有一次機會,因為在使用中它再也不會傳播了。比如說內衣,你不太可能在使用中還在傳播,開箱是你唯一的機會。如何做到?如何做到讓消費者開箱的時候分享朋友圈,這是一個非常需要我們思考的事。
鎚子手機賣得並不好,但為什麼鎚子的開箱就會有人曬?我覺得就是因為設計,我還真的沒有見過一個手機的配件可以擺得這麼整齊。這是為什麼?一個原則是超出預期。你的預期是80分,我給了一個99分,你就一定會記得。當然還有其他可以讓用戶分享的原因,我們這裡不展開講。
接下來討論一下,產品被用戶使用的過程中,它能夠形成曝光的是什麼?什麼樣的產品在使用中可以形成曝光?我們可以想到,手環、車、手機、服裝都是。我剛說了,內衣不是。
這個意思是,如果你的產品屬於使用中可以被曝光的,你一定要好好珍惜這個機會,要讓它更容易識別。比如汽車在使用中就有大量曝光機會,所以好品牌一般都有自己強烈的視覺設計,一看就是什麼車。比如掃地機器人,可能曝光率就很少,但你能不能設計一個程序,當客人來了,它就自動掃地,又形成一次推薦,是吧?
我覺得蘋果在在自傳播上做得最好的地方在哪兒?就是它的鈴聲。在座如果有用蘋果,只要來電我們一定會知道。但小米是什麼聲音?華為是什麼聲音?沒有人知道。所以當手機的鈴聲響起來的時候,蘋果的用戶就在幫蘋果在做廣告。這就是它的聲音符號,深入人心的符號。
好,那什麼是使用後的傳播?手環,就是一個特別好的產品,它能夠分享使用結果,它就自動帶有傳播功能。再比如秘密花園。這個東西就是典型的使用後裝逼的產品。我相信大部分人買秘密花園就是畫了一頁,然後發一張朋友圈,你看看這是我畫的,以後他再也不會分享了,因為他只畫了那一頁。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買秘密花園呢?我覺得就是這種受到朋友的鼓勵,原來自己可以畫成這樣的啊!我也來買一個。結果他也是畫了一頁,這就是一個使用結果。
所以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購買前、開箱、使用中、使用後,都可能產生傳播的機會。你想一想,自己的產品有沒有可以利用的?有沒有可以設計的環節?
3、輔助物料的傳播再設計。
我記得MUJI的設計總監原研哉,發起過一個活動,叫做日常用品再設計。他召集了很多設計師,說我們能不能把日常用的物品重新設計一下。我覺得有的時候我們真的是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這個東西長這樣?有的時候可能真的不合理,但是我們就是沒有想過。
比如說美國人的草坪,每個家庭都有一個草坪,但實際上草坪的用處並沒有那麼大,它是個極浪費精力,然後又沒有啥用處的一個東西,那為什麼美國人就每個家會有一個草坪呢?這是因為美國歷史淵源上,有一個草坪崇拜的觀念,他們以前認為貴族家裡才有草坪,所以大家都 覺得有草坪才顯得有身份。(參見小馬宋| 從結果到方法,一種新的思考模式)
我們今天重點不是講這個,是說我們很多物料的設計要有思考。
比如這個名片,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還要印一張名片?以前名片是一個很寶貴的資源,因為名片是保存你信息的一個手段,但是現在這個功能已經被削弱了。那我們有沒有可能重新設計一下?
這是我的一個合作過的客戶,樂純酸奶,你看他的名片實際上是一張100塊錢的代金券。設計名片其實是在設計的一個場景,初次見面,他說我是樂純酸奶的CEO,如果你沒嘗過我們酸奶的話可以拿這個當100塊錢的優惠券去買我們的酸奶。這是不是完成了一次介紹?而且這大大增加了名片保存的概率,還增加了一個社交話題。噢,他會說你們的名片設計真好,還有一張優惠券,這是什麼口味的?不同口味它還設計了不同的優惠券,順便還推銷了自己的公司。所以後來一次大會上,樂純的CEO發了一些名片,結果很多人過來要,現在很少有人會這麼幹了。幾乎沒有人會主動要你名片了,都是主動發的,對吧?
各位的公司估計也會做周邊,對吧?你們大部分人都會去做自己公司的周邊。給大家一個建議,就是你的輔助物料一定是要有傳播性的。比如說你做周邊做一個U盤,它是無法曝光的。因為它只限於私人使用,比如說你做一個本子,它的曝光率也不高,我覺得曝光率最高的就是T恤,做周邊最好做一個大家能夠公開使用的周邊。我覺得這些不公開使用的周邊最好別做。
做一個有自己logo的,而且大家願意穿出來的T恤,我覺得就是最好的,或者你可以想想別的,例如說帽子之類的保證他能夠穿出來的東西,我覺得最好是這樣的周邊。這才是能夠增加你公司傳播機會的周邊。
否則你做周邊的意義是什麼?僅僅是為了讓他收到嗎?大家現在不缺這種東西。你最好做一個大家喜歡的,然後願意秀出來的。
好,我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再次感謝小馬宋老師的分享。他的微信公眾號同名『小馬宋』,知乎 @小馬宋
既然說道了社交媒體,「文案營銷」是可以做社會化營銷的,那麼就冒昧來插兩句話了。
「社交媒體營銷」的本質是什麼?
是社交,還是營銷?
是的,不是營銷,而是社交。
既然是社交,那麼就需要思考一個問題:
社交中,人們關注什麼?
沒人否認明星是社交傳播率很高的一種媒介吧?一個明星造出來,以後,讓這個明星長久能夠被大眾所記住,更多的不是靠砸廣告,而是靠每一個個體互相之間茶餘飯後,課間休息之時聊起這些明星。
那人們關註明星,是為什麼呢?
是因為明星很有名,有很多緋聞,有很多特點等等因素才關註明星的嗎?
(這裡給大家3分鐘時間思考一下,再繼續看下去。)
追星族會去瘋狂地關注某個明星,是因為明星身上承載著「這個追星族自己所追尋的東西」。
人們會去關註明星,是因為自己,或者身邊某些東西,正好被這個明星表達出來。
所以明白了嗎?人們關注的不是明星。
是自己。
社會化營銷的第一步,就是要深刻理解一句話:
「人都是自私的」
只有深刻理解了這句話,你才能學會用各種技巧讓自私的人表現出無私,讓利己的人表現出利他。讓只想獲取價值的人給你提供價值。
舉個例子,你希望你的品牌被傳播很廣(也就是流量點做得好)是不是需要客戶互相之間談論?是不是需要客戶微信上轉發?是不是需要客戶QQ空間里轉發?
那麼客戶是為什麼轉發呢???
絕對不是因為你這篇文章寫得多「有水準」而是你這篇文章恰好把客戶心裡的一些話表達出來了,他想把這篇文章表達的東西拿給她朋友看,所以才轉發!
又例如,你希望你的信息被長久關注(流量停靠,也就是我文案營銷中說的轉化點部分),是不是需要論壇被收藏,或者公眾號被關注?
客戶會收藏你的網站,絕對不是因為你彈出來一個「請設置我們成首頁」或者「收藏才可下載」客戶才收藏,這種方式,客戶就算收藏了,下載完東西也會果斷取消收藏。客戶之所以收藏你的網頁,是因為「以後還能用到你的網頁上的東西」,例如優質的小說下次繼續看,等待資源更新等。客戶只可能為了自己才收藏。
又例如為什麼關注你的公眾號?我們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關注公眾號後,回復特定文字可獲得特定文章的方法。客戶因為為了看特定文章,所以需要關注以後,輸入特定的文字。
還有成交點,很多人,會認為成交點是銷售的事情。
那好,這個例子這樣問,誰的銷售做得最好,最有效?
既然你問起了王老吉,那我就拿王老吉舉例子。
你覺得你喝王老吉,更有可能是因為看到了廣告才喝呢,還是因為朋友給你帶了一瓶你才喝呢?
明白了嗎?最好的銷售不是銷售員,而是你身邊的朋友。導致你去買一件衣服,一個面膜,一瓶飲料的,不是因為廣告,而是因為你身邊的人和你談論起這些。這也是為什麼微商那麼火的原因之一。
同樣的,你可以利用社交元素的特性,讓用戶變成你的流量傳播點,流量停靠點,轉化點甚至成交點。
流量,轉化,成交。這三點是市場營銷的核心,現在這3點關於社會化營銷我都舉了相應的例子,接下來就看你能不能悟透了。
…………………………………………分割線………………………………………………
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做營銷,其實就是要去理解每一個社會化的人關注什麼,社交中信息是如何傳播的。而不是只是寫什麼樣的文章,寫了文章以後發在哪裡,發了文章以後怎麼讓別人轉發。
有些人寫詩,學平仄和押韻,他們能寫出好詩。
有些人學寫詩,學意境和表達,他們也能寫出好詩。
說我這個問題答非所問的,這個問題原本問的是「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做營銷」。到底是不是答非所問呢?
自己領悟去吧。永遠相信:有多大資源辦多大事;
永遠不要妄想:以小博大,風吹來豬都能飛。
別人用互聯網思維忽悠你投機倒把,如果是個人高潮一會兒就算了,要是一家企業也陷入這種幻想里,只能說這家企業沒有根基,做不長久。
你所提到的所有例子——所有成功的案例,凡客、王老吉、小米、陳歐,他們在炒作一個案例的時候花費了多少費用?現在已經很難去追究,但你可以看看當時他們發布的渠道,對照這些渠道曝光的報價表換算一下,你就明白現在做網路營銷的成本是有多高了。
杜蕾斯能火,是因為杜蕾斯的產品屬性與性直接相關,他們所產出的內容——所有內容都自帶主角光環,我記得當年跟杜蕾斯同樣被寫入教科書級別的案例「碧浪洗衣粉」現在的微博均轉評不過10條,是內容不夠好么?未必啊,要文案有文案,要互動有互動,要設計有設計。 可惜就是十分冷淡,因為它沒有杜蕾斯的優勢。
食色性也,性是剛需,杜蕾斯得益於性,就好像qq空間,憑藉qq好友的強社交屬性獲得的活躍度可佔據全球社交網站前三名。 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你的視角不是上帝視角。
所有小投入獲得大回報的事件都是小概率事件。
社交媒體營銷的本質仍然是營銷,營銷的精髓在於講一個完整的故事,用你的受眾以願景,而這個願景最終將由你的產品來滿足。
我非常同意葉茂中說過的一句話:營銷人也是造夢人。
社交媒體營銷也一樣,反覆在講一個完整的故事給你的受眾聽。只不過渠道變了,受眾變了,話術和操作方式當然也得隨之改變,但本質依然沒變。
所以,想清楚你要講什麼故事,再去談如何營銷。 如何推廣出去,這一點廣告公司比你專業一些。
9月8日追加:
抱歉各位私信微信的同學,本人頹廢了一段時間,流浪了一段時間,現在已經轉職為產品狗,可能以後沒有東西能跟大家分享了,由於微信是個人社交使用,故未加各位為好友
非常抱歉,有緣再見
=============以下是原回答=============
既然問題被修改成了「創業公司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做營銷?」那麼我分享一下自己的部分觀點吧
首先是幾個前提
- 1.利用社交媒體進行營銷,永遠只是錦上添花。滾雪球的理論被人提了無數次,但是你要有雪才能滾啊!你叫一個剛剛創建的微博/微信賬號一分錢不花一個月1W一個季度10W一年100W真實粉還都是意向用戶?真有這種能力的人不見得是你請的起的,所以,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千萬不要拖時間,要麼僱人,要麼想辦法花錢拉用戶,第一批用戶來源如果那麼好做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拖著水果飲料小禮品蹲點讓人掃二維碼了。
- 2.不要指望團隊里只有一個人,你的營銷就能做得好。要麼就好好做要麼就別做,以為請一個實習生來每天轉發文章就完事兒,奉勸你趁早別做了,不要耽誤別人也別耽誤自己。
- 3.不要覺得做了社會化營銷以後,傳統的渠道就不需要做了,再次強調社交媒體營銷只是錦上添花,不能無中生有(可以嗎?可以當然可以,但是幾率很小,如果你願意浪費時間賭幾率我也沒意見)
- 4.永遠不要盲目相信所謂的《從0到1》《參與感》等書里的那些看上去很有道理的bullshit,講人話就是把那堆吹牛逼的東西忽略,人家的成功不是你能夠直接套用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盡信書不如無書。
說完了前提再來說點具體的吧
關於定位:除了微信訂閱號,其他的就別想著做什麼媒體屬性了。這年頭一個新賬號要麼你很牛逼有很多乾貨,否則不賣萌不接地氣不跟人交朋友誰願意陪你這高冷逼玩?走親民路線,多跟用戶互動,讓別人覺得你是個人,不是個機器。(搞清楚一個問題:人家為什麼要關注你?)
關於名字:這年頭就別整什麼XXX官方微博,XXX公司了,想個有創意的名字比什麼都強比如:
關於人員配置
一個完整的社交媒體運營團隊應該至少:- 有一個或多個的人干編輯的活兒(沒幹貨沒內容誰稀罕搭理你?)
- 一個人或多個人干策劃的活兒(沒活動沒話題誰稀罕搭理你?)
- 還有一個人干設計的活兒(讀圖時代還一堆看睡著的文字誰稀罕搭理你?)
編輯:有能力的就寫點乾貨,沒能力的就湊點東西成為乾貨,當然,湊乾貨也是一種能力
策劃:有事兒的時候就寫寫活動方案或者給編輯想想話題方案,沒事兒的時候就去跟用戶交朋友
設計:要會做長微博,要會做海報,如果有手繪的能力那麼不能更贊
=========================以下為吐槽=========================
普通的老闆可能會讓團隊里的每個人都身兼2職
文藝的老闆會分工明確,每個崗位提供更多的人員
2B老闆會忽悠一個新來的大學生開一個月3K薪水讓他包攬所有的活兒並告訴他剛畢業就要多學點東西
=========================吐槽完畢了=========================
關於運營方向
- 1.如果你的編輯團隊很強大,每天能輸出很強的乾貨內容(具體有多干可以參考部分知乎大V),那麼你的運營方向可以是媒體屬性,屬於投入大收益大的類型,收貨大量的意向用戶or企業知名度
- 2.如果你的編輯團隊一般但是策劃團隊一流,那麼可以考慮依靠話題和活動拉攏用戶,投入適中投機性大,一旦碰到運氣就能一炮成名(砸錢方向請參考杜蕾斯和愛貼)
- 3.如果你的設計團隊一流,你完全可以用你的圖片內容去征服你的粉絲,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有品牌icon,投入中等,能收穫很多知名度(例如同道大叔,以前都是靠星座漫畫起家的,不得不說這一套在微博上很吃香)
- 4.最最最最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說人話
以上僅提供本人的運營思路,由於本人才疏學淺各位大V們肯定有比本人更好的思路,且前面很多答案都說的很清楚了,故不再贅述。
哦最後忘了說,社交媒體營銷有幾條紅線千萬別去碰- 1.不要討論政治(這個非常重要,你懂的)
- 2.不要參與能夠惹到明星的腦殘粉的話題(相信我,這個並不能給你帶來任何正面口碑)
- 3.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謠言一時爽,你懂的(要有一雙會識別謠言的眼睛)
- 4.不要試圖與公知為伍(不解釋)
=========================5月4日補充=========================
關於上面第四條紅線,大家可以看看加多寶近期的作死事件,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反正是倒了血霉
Sina Visitor System
=========================補充完畢=========================
還有一條建議不要去碰的就是「製造假數據」,這個除了騙騙老闆騙騙自己以外沒什麼大用處,畢竟用戶都不是傻子,刷的了一時刷不了一輩子
================================================
答主排版很爛,你們將就看看。答主才疏學淺,入行時間不長,如有謬誤歡迎大家指出更正,答主很樂意跟大家在評論區討論交流,但是答主玻璃心請不要隨便人身攻擊謝謝大家
在學communication和PR的時候,一直強調的觀點就是不能單方面傳播,要和粉絲互動成為朋友。上學的時候看過一個日本的案例。有人在論壇上開了一個帖子,主題是女性失眠,於是聚集了很多失眠人士在裡面傾吐痛苦,後來開貼的人還約各位失眠者出來聚餐,她們成了很好的朋友。後來的後來,她拋出了一個治療失眠的良藥,大家都買了。
所以周期很長,成功需要耐心!
一方面,大公司取得社交網站上良好的效果是因為他們聘請了專業的人員做專業的事情。在人力成本投入上是遠超小公司的。
另一方面,大公司的社交網站營銷戰略是其整體的線下策略的一部分。比如王老吉又是冠名又是線下推才有線上的知名度,大家也願意關注你和你互動。
而這兩點都是創業公司不具備的。社交網路營銷是一件看上去門檻低,實際門檻高的東西。
創業公司創始人進行自我營銷更靠譜。
社會化媒體視乎已被證明對品牌營銷是一個有效的營銷渠道,一大波企業似乎在社交媒體上嘗到了巨大的甜頭,看似較小的投入取得超大的收穫,那麼問題來了?是否社交媒體真的那麼神?看似低成本的背後其實是巨大資金投入。
《我是XXX,我為自己代言》。看似簡單廣告語後面是各種營銷號,以及多種渠道廣告的配合才讓起火起來。
但是要明白的是即使如此,這個投入也遠小於電視媒體狂轟亂炸的廣告費用,對於創業型公司來說,並不是資金不夠就無法在社交媒體上做的風生水起。
那麼我們要說說社交媒體上營銷的因數,首先你肯定要有一定流量的基數作為你營銷的支點,比較你做的文案或者活動也是需要有傳播渠道的,微博、微信只是平台,而渠道可以是草根大號,也可以是自身彙集的粉絲。
那麼問題又來了:如何獲得粉絲。
首先很贊同「周子楠」同學說的社交媒體屬性的問題,但不認同社會化營銷的「自私性」教育用戶可以是多種方式,首先我們要做的是建立一個假想的KOL,拿微博、微信舉例,你是否還以為互聯網的社會化營銷就是建一個微信公眾號、微博號,然後做些內容定時推送?
《社會化營銷:人人參與的營銷力量》的作者陳亮途說:「廣播信息比不上親和的互動對話來的有效。社會化營銷最重要的是跟消費者用心對話,不是發布內容。」在這個全民營銷的時代,很多企業苦苦追尋有效的營銷方式。然而,沒有足夠扎深去了解用戶,找到用戶的痛點,結果就只是隔靴瘙癢,難以抓住用戶的心。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建立一個有溫度的載體,有血有肉的,而不是冷冰冰的,設想一下,你是更願意去關注一個XXX官方微博呢,還是關注類似「李開復」「羅永浩」「雷軍」這樣的公眾人物,看似個人號也是團隊在運營,區別就是在社交媒體上「李開復」是一個有血有肉的KOL,而小米科技,鎚子手機只是一個企業發布消息的出口。
那麼問題又來了(o-o,不要問我為什麼問題這麼多):你可以說那我不是李開復,也不是羅永浩怎麼辦?
舉個例子,拿最近比較火的「護你妹」舉例,這個不到二十人的團隊通過深挖品牌的定位人群心理,創造了一對貓頭鷹情侶,和貓頭鷹家族成員,與用戶建立密切的情感聯繫,讓用戶從關注一個虛擬的KOL開始,讓她們和貓頭鷹家族建立感情,將品牌想要打的點植入在這些虛擬的KOL中,同時在社交媒體上建立一個矩陣式的營銷戰場。
貓頭鷹是守護者啊!代表著安全感和專註,正符合護你妹品牌的核心價值。
護小妹:一隻極有個性的小貓頭鷹美女。她追求精緻細節、極致挑剔的生活態度,對生活的一切細節都十分講究。
這個角色和許多現代女性很神似,她們要麼希望成為「護小妹」,要麼希望有個「護小妹」這樣貼心聰明的意見領袖做閨蜜,「護小妹」的服務號會時常發布與女性精緻生活和生理期有關的信息,推送一些女性健康時尚的乾貨,與用戶直接交流,得到了很多女性用戶的追隨和喜愛,很多女生給護小妹留言,我們都會根據需求為她們提供所需,護小妹每天和粉絲都在親密互動,其實這些女孩更拿小妹當自己的閨蜜啦。」
哈尼哥:既帥又聰明,是護小妹的男朋友,哈尼哥說「為了她,可以變身蜘蛛俠閃電俠蝙蝠俠和豬豬俠,為了她,節操隨風飄...」,哈尼哥英文名「Honeymate」,也就是甜蜜伴侶的意思,護小妹眼中的長腿歐巴,也是姑娘們眼中的完美男神。哈尼哥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描述非常有趣——資深私人感情顧問,「男神為何對你愛答不理」「為什麼老和BF吵架」關注哈尼哥,帶你走進男人的世界。如今,護你妹的用戶是可以通過微信,與護小妹和哈尼哥成為好朋友。
哈尼哥還有位好基友,護小妹還有位好閨蜜。美好的親情、友情和愛情,一個完整的貓頭鷹家族給我們呈現的是現代人崇尚的生活方式。人們不喜歡冰冷的營銷,更青睞有血有肉有性格的方式和她們融為一體,貼心溫暖的貓頭鷹家族可以和女孩兒們一起交流如何過上更有品質的生活。
其實用擬人的形象來代表品牌讓用戶感到更親近也不算新鮮例子,如微信公眾號「九點零農人」(主要銷售農家土雞蛋等土特產)就為自己頭像創造了一個扯蛋的形象,自稱為「扯蛋哥」,還有三隻松鼠的的松鼠形象,都是有血有肉的客服,不僅銷售產品,還給予用戶需要的情感需求。護你妹只不過把貓頭鷹家族更深的策划進了用戶的心中。
所以這麼多問題我都一一解答了,希望能幫助你。
回答這個問題,要兩個知識體系和實戰經驗:
1、戰略與營銷如何貫穿到整個組織架構中,特別的-
在一個小型的創業公司要如何做到?
2、引爆點如何打造,如何建立瘋傳的生態系統?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交流探討。
陳亮途在《社會化營銷》書中不止一次提到,國內多數企業都沒有正確認識新媒體的價值
實際上很多老闆看到別的公司做社會化營銷風生水起,或參加個老闆培訓班被微營銷的概念忽悠的五迷三道之後,便痛下決心大手一揮做新媒體。
頂著壓力的小編開始了漫長的ctrl+c和ctrl+v之旅,今天學人轉個「吃貨必去的12個蒼蠅館子」,明天學人發個「乾貨:駕校里學不到的絕技」。老闆看著每篇的閱讀量心裡樂開了花,轉頭再問關注數增長情況的時候,小編看了一眼都月底了才漲了5個粉絲,總粉絲數10個,不由得惡從膽邊生,張口道:本月粉絲漲幅100%,趨勢良好,考慮下個月從知乎上抄點高票答案來,漲幅應該還能再提一提。
老闆蠻滿意的點頭,小編從容退出辦公室,心想又能騙一個月工資了。對了,今天下午聽一座教育培訓的朋友說,他老闆想做網路推廣了。他的銷售渠道來自於電話開發和轉介紹,於是他就想用微信公眾號在線交流取代電話開發,用公眾號文章的朋友圈傳播取代轉介紹。對這樣的老闆,我只想說四個字
你知道替加多寶運營一年媒體賬號要多少錢嗎?可能你全公司一年的預算都多。。。
從來沒有很小的投入,這個說法
沒有錢談什麼社交媒體營銷呢呵呵!小公司還是老老實實做好產品吧,那麼重視營銷會讓你因小失大的,畢竟任何營銷都是拿錢砸出來的
對於創業公司來說,由於資金不充足,建議搭建自己的自媒體(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並聘請專人進行維護。
自建渠道
營銷渠道有很多,對於初創型的公司,以下的5個推廣渠道是比較重要的,我來和大家大概講解一下)
(1) 官網
(2) 微信微博
(3) 自媒體
(4) 百度百科
(5) DSP廣告
(1)做一個吸引人的官網
首先一定要搭建一個官網,一個公司沒有官網就如同一個銷售沒有名片,會讓消費者對公司品牌的信賴度大打折扣。
而官網的設計是否精美、內容是否吸引用戶也非常重要。
企業在站外做的所有推廣如軟文、SEM、電梯廣告等等,若用戶對您的產品有興趣很大幾率會訪問您的官網,那麼官網的內容是否能解答用戶的問題,是否能讓用戶產生購買慾則非常關鍵。
新官網獲取用戶的效果會慢一些,但是一旦做好排名上去的話,後期可以為企業節省很多的推廣費用。
(2)微信微博
微信公眾號分為訂閱號和服務號,若企業希望通過內容吸引粉絲,建議開通訂閱號,每日推送優質的內容給用戶,而服務號則側重於宣傳企業本身,可配合企業的活動進行吸粉。
微信官方在推小程序這塊,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也可以去開發將產品與用戶互聯起來。
微博這塊的推廣出來內容之外,如果能結合一些活動、精美圖片、精彩視頻等內容形式的載體也可以帶來一定的粉絲跟隨。
(3)自媒體平台
自媒體平台很多,有內容、視頻、音頻等各種專業內容載體的自媒體平台。
其中以今日頭條、百度百家號、大魚號、一點資訊等大型自媒體平台為主導,企業主開通這些平台以後,配合優質的內容,可以給初創企業的品牌帶來一定的傳播、曝光。
(4)百度百科
經常在百度搜索資料的朋友不難發現,搜索某個品牌詞時,百度百科在搜索引擎的排名都是靠前的。
而且,在不少網民心中,擁有百科詞條代表著權威,需要是知名人士或者擁有資質的企業,單憑這一點,一次投入可以獲得億萬次的免費展示機會,效果不言而喻。
( 5 ) DSP廣告
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嘗試做DSP廣告,對企業獲取第一批精準粉絲有很大的幫助。
DSP廣告包括(百度競價、騰訊社交廣告(廣點通+微信廣告+朋友圈廣告)、新浪粉絲通、智匯推),這些平台的特點是:可以選擇精準投放人群。
比如,企業在DSP廣告平台投放時能通過精確定位地域分布、性別比例、學歷、社交、喜好傾向等用戶特徵進行篩選。
通過對龐大的用戶數據的整合及分析,實現基於受眾的精準投放,使得企業通過DSP廣告平台,以合適的價格,有針對性的觸達精準人群,並且企業能在後台對廣告投放效果進行實時監測及優化。
幫助企業在投放中準備找到精準用戶,從而給用戶推送其感興趣的廣告內容。
DSP廣告一般按點擊(1次/元)以及千次展現量收費,若沒有點擊量則不收費,能避免帶來資金浪費,建議每日投放金額不低於300元,這樣才能達到效果。
諮詢如何做好或開通DSP廣告平台,可私信我了解詳情。
做好品牌背書
在產品還沒有任何知名度的時候,特別是一些美容產品、金融產品、醫療產品,消費者會對產品進行一定「了解」之後才會有「購買」的動作。
想要他們會有購買的動作,則需要品牌在一定程度上能獲得消費者的信任。
為什麼品牌一定必須要贏得消費者信任?
因為消費者對陌生的事物普遍缺乏安全感,在購買中會有 「金錢、功能、安全性」等多類型的疑慮。
而獲得消費者的信任,就需要企業做好品牌背書了。
除了百度百科、官網、SEO、SEM等渠道外,目前企業運用最多且效果最好的就是藉助新聞媒體進行品牌背書。
通過新聞媒體(特別是騰訊網易這類的權威媒體)的報道,證明自己的品牌是有實力,值得信賴的。
你可以通過新聞媒體發布公司產品的測試報告:比如公司產品是手機,則可以報道產品在高溫、遇水、跌落,……等各種嚴格測試環境中的良好表現來讓人信賴;
發布產品信息:產品的優點、和市場其他品牌相比有什麼優勢,解決了消費者哪些痛點;
發布創始人信息:所謂「光暈效應」,有牛逼的創始人,品牌、公司也差不到哪去,格力空調的董明珠親自出馬給公司代言,羅永浩是鎚子手機最好的代言;
通過這種方式樹造公司良好品牌形象從而給消費者帶來安全感。
通過新聞媒體做品牌營銷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建議每周在新聞媒體發布至少2篇軟文,持續半年以上。
通過持續一段時間高質量的產出,不久後就可以將企業的信息覆蓋到搜索引擎的各個角落。
-------------------------------------------------
以上是我對創業公司如何做營銷的一些看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如果你在尋找優質媒體進行宣傳,尋找優質社交媒體幫助營銷,可私信或微信我了解詳情。
關鍵是看企業的服務範圍的群體在哪裡,就要根據用戶的性質和服務範圍尋找一個契機進行社交媒體做營銷/
樓主舉例提到的企業無一不是花重金在新媒體運營(新媒體內容團隊/外包)和營銷(花錢挖牛人/僱傭大號/請專業團隊/花大筆費用投放……)上。
大家都認識新媒體(微博、微信)重要,不能不做,可是又有多少公司真正重視過呢?如果大家都像那些所謂的成功的微營銷企業一樣,方向正確、做法得當、捨得投入,都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花很小的投入?呵呵呵,這些企業在社交媒體上1年花的錢估計小公司可以花10年了。
作為一個專註於互動廣告和社會化媒體整合營銷的從業者,負責任的說出一個真相,50w出聲,200w有討論。而且一般情況下公關公司採買的資源會以2倍以上的價格報給甲方。行業均值,只多不少。
首先我反對點贊最多的回答,雖然講得很好,但是文不對題。
先來界定一下問題,來看關鍵詞,創業公司 社交媒體 營銷
1、創業公司
創業公司,別扯小米和杜蕾斯的案例好吧,倫家根本不是創業公司。
創業公司的特點是三沒:沒錢、沒人、沒資源。
2、社交媒體
大體是微博、微信、知乎等
3、營銷
營銷的目的是什麼?找用戶。
對小米來說,40萬用戶不夠養活;對創業公司來說,40萬,天文數字啦!找到1000用戶就滿足了。
總結來說,題主的問題應該是沒錢沒人沒資源,在極小的投入下,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找到最開始的1000個種子用戶。
第二步,再來看看怎麼做?
要找到1000個種子用戶,假設相對精準人群的情況下,有0.1%的轉化率,創始人就需要持續的在100萬人群中曝光,讓他們看到並了解你的產品。
怎麼做?我的建議是三部曲:
1、打造創始人個人品牌,成為自媒體
2、加入創業者自媒體矩陣
3、與創業類、科技類媒體建立聯繫
1、打造創始人個人品牌,成為自媒體
首先,打造個人品牌,成為自媒體是一個長期經營的過程。值得參考的案例是Fenng、道哥。
要成為自媒體,必須有給粉絲提供價值的能力,分享技術、業界以及個人感悟,吸引他人關注。
需要注意的是,你無法通過一篇文章吸引粉絲,要想讓人關注你,必須有持續的穩定的更新,讓他人對你有期待。
2、加入創業者自媒體矩陣
自媒體是無法讓你達到100萬粉絲的,在當前情況下,有個幾千粉絲也算不錯了。
不過當你有一定粉絲,有一定品牌,你就對其他創業者有了傳播的價值。
尋找同行的創業者自媒體互粉,積極幫助他人傳播,這樣當你需要傳播的時候,就可以尋求他們的幫助。
3、與創業類、科技類媒體建立聯繫
創業者之間的互幫互助,預計可以達到10萬的傳播量。
少了媒體的幫助,100萬是做不到的。
這時候就要尋求媒體關係,給媒體投稿,提供新聞素材,給媒體的活動捧場,這樣媒體就願意提供一些免費的宣傳機會。
1、完成這三部曲,每個1年的時間是做不到的。所以創業者其實在產品研發的時候就應該站出來,開始在社交媒體上發聲,交朋友。
2、價值先於索取,首先想到給他人創造價值,其次再來宣傳自己的產品。
3、軟文廣告勝於硬廣,社交媒體不是商場,要把產品宣傳做得更無形。舉個例子,給自己一個標籤,把產品信息含在其中,這就是一個宣傳的機會。
問題里的對比是不合適的。
所謂這些大企業在社交媒體上「投入很小」,是相對他們的體量而言的,而此時「而獲得巨大的回報」,則是相對於他們在傳統媒體渠道里的投入產出比而言的。而同時,大部分也只看到了某一次傳銷的引爆,沒有看到他們長時間的積累和投入。
這和初創公司的情況完全沒有可比性。所以很多人由於這些大企業在社交媒體上的一些成功,過分迷信社交媒體的神奇,以為招一兩個兩三年工作經驗的網路營銷人員,找幾個大號轉轉文章就能在社交媒體上鬧出什麼大事,那最終結果只能是「白瞎了」唄。
社交媒體也是初創公司可以利用的一個工具,它確實比傳統媒體有更好的性價比。可以考慮它如何與你產品發展和推廣計劃相結合,但千萬別想著靠它一步登天。你們講的這個都太高大上了。
我說說吊絲創業者的做法,的地方怎麼搞的。
建立大量的qq群,然後提高排名。
建立大量的qq群,然後提高排名。吸引大量qq用戶,qq用戶是最直接的。
不把人工當成本的都是耍流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