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演出與發行的淡旺季是什麼時候?
歐洲聖誕節前後是音樂的淡季,我想問在中國這段時間是演出或發行音樂的旺季嗎?
謝@黃繼新大大邀請
演出市場的淡旺季與成因:
演出是個挺複雜的事,不過演出市場的淡旺季分布,從根本上是取決於觀眾的。所以從淡旺季說開來,可以窺見一個市場上消費者的文化屬性與傾向。
一、國內演出市場:暫時還是奢侈品
奢侈品不一定貴,其最重要的屬性是」與正常生活沒多大關係「。因此如果從產品消費與日常生活的關係和支出比例這個角度來看,不僅演出,包括閱讀、電影等文化產品,在國內仍屬」較奢侈的精神消費「,這是大背景。
具體到演出產品,在國外(特指西方發達國家)更多屬於日常消費品,因此在淡旺季的分布上有這麼幾個特點:
1)不同消費群體有不同的細分市場,每種產品有自己的淡旺季,整體上分布比較平均。
2)市場淡旺季分布和日常生活有較大相關性,也就是平時的每個周末都可以是旺季,一到休假就是淡季,鬼佬們一休假就滿世界旅行的習慣大概是主要成因。
3)由於市場基數大,淡旺季的分布每年不會有很大的波動,連經濟危機都無法撼動這個規律。不過如果全球經濟繼續疲軟下去,估計反而會刺激觀眾沉迷演出中的虛幻夢境,下一個百老匯時代就指日可待了。
國內演出市場相比起來,在淡旺季的分布規律上簡直正好相反:有非常明顯的淡旺季;各種演出扎堆行為嚴重;除了春節之外反而是假期時候是旺季;每年的淡旺季波動都較大。
成因呢?第一個原因是上面所說的大環境:既然演出產品還屬於較奢侈的文化消費,觀眾更多將其作為放假時候的一項休閑慶祝活動來做(即使對於中產階級,自己掏錢去看演出也屬於大事了)。第二個原因是市場發展還尚落後,國內演出市場最大的主體們目前正在進行著艱苦的」體制改革「,近期難有飛躍式發展,想讓演出更平民化還待時日。
下面,從幾個有趣的具體現象來詳細分析下各細分產品的淡旺季分布,由於國內演出市場的態勢基本上還是北上廣佔據絕對主力,因此分析也主要從第一梯隊中出發,由於我對北京市場更熟,數據一般都用北京的:
二、音樂會:國外團體成了」大棚蔬菜「
前面說過,國內演出市場的淡旺季分布每年都有波動,因此翻開歷年數據那一刻我已然被這個似股市般波動的美麗市場驚呆了。不過驚呆之餘,共性特徵還是可以挖出來的,比如對於音樂會(專指在專業場館舉行的室內音樂會)市場來說,每年都有很明顯的旺季即12月和1月。以下幾個數據引導我得出了一個結論:
1)音樂會類演出,從台數上看一般佔到整個演出市場的30%左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音樂會的旺季實際上推動了整個演出市場旺季的形成。
2)以北京為例,在音樂會演出中,涉外團體演出占的比例常年超過40%(這已經把一些檔次勉強剛夠音樂會的體制內樂團拼盤演出都算進去了),這一比例大大超過平均水平。
3)每年年末到春節這個時間段對於國內觀眾來說,並沒有形成觀演旺季的強大理由,甚至氣溫過低對於樂器是個劣勢吧(開玩笑)
所以我的結論就是:演出經紀公司充分利用國外樂團聖誕節假期中生意不好閑的沒事做只能在家打孩子這個空檔期,以新年音樂會這一名貫中西的品牌形式,結合春節前各路人馬以各種理由請客送禮包場致謝的巨大市場需求,將其完完全全按照反季節蔬菜的包裝手段,促其牆裡開花牆外香,才得以在惡劣的國內演出環境中堅守住了音樂會的演出場次!
呃,還有一個說人話的版本:利用國外淡季,此時邀請國外團隊又便宜檔期又好安排,加上春節前大家精神都有點空虛(別問我為什麼),於是就行成了年末旺季。下面有請插畫師畫張一堆冬儲大白菜拉小提琴的漫畫,這個話題我們就可以結束了~~~
三、演唱會:想盡辦法掏你的腰包的苦逼演出商
所謂演唱會,圈內的叫法是」商演「。這一充滿銅臭味道的名字其實已經表明了:這個產品就是一個商業行為,舉辦演唱會的投資方,別管他多麼標榜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扶持國內音樂市場的偉大使命,其根本的、最終的、唯一的目的就是賺錢。於是乎演唱會淡旺季的分布,其實是演出商根據觀眾的需求而制定演出計劃,在檔期上進行豪賭而形成的。
其實國內演唱會從總體來看並沒有非常明顯的淡旺季分布,由於檔期的選擇是一場博弈,所以近年來的淡旺季分布其實都是演出商在絞盡腦汁尋找票房大賣的時間點。如果非要找共同點的話,演唱會的檔期分布有這麼幾個特點:
1. 總體上偏向於秋冬季節,這個和整個演出市場的旺季也有關。
2. 從前幾年來看以年輕人為主要受眾的明星會刻意在暑假中開演唱會,不過從這幾年來看這方面的趨勢已經減弱了,因為反正你就開一兩場,找個周末來開唱是一樣的。
3. 其實也不是演出商想選什麼時間就選什麼時間的,如果是國內明星,為了利益最大化一般都會安排個」XX年度全國巡演「,可能要在內地跑半年之久,那麼在檔期上必須要有取捨。更為極端的例子,就算你面對一個經驗豐富深喑怎麼定檔期的演出商,你和他說:」我今年想辦32場演唱會……「他照樣沒轍沒轍的;而如果是國外明星,一般你敢花錢請的都是一線大牌,人家檔期更忙,而且還牽扯到最少半年的文化部審批工作……
總結:演唱會的淡旺季分布,實際上是演出商和觀眾博弈的結果,演出商的目的是賺錢,可是天下沒有好賺的錢所以他們挺苦逼的。
關於演唱會檔期有一個好玩的事情我覺得值得提一下:2010年,在經過奧運會的」洗禮」之後,演出市場百廢待興,各路演出商躍躍欲試,紛紛對當前市場進行了詳盡的商業分析,制定了各自的檔期戰略,並砸大錢進行了市場推廣,其結果是:
2011年10月至年底,僅在北京就有超過30場國內外明星演唱會,包括蘇打綠、范曉萱、楊坤、碧昂絲、陳綺貞、迪克牛仔、尚雯婕、花兒樂隊、草蜢、縱貫線、齊豫、小野麗莎、孟庭葦、張惠妹、伍佰、那英等等,我所知道的撞車的演唱會有:2011年11月12日有孫楠和鳳凰傳奇演唱會;2011年11月26日有張靚穎、蘇打綠演唱會;2011年12月10日有汪峰、譚詠麟演唱會;2011年12月18日分別是小娟與山谷里的居民、理查德〃馬克思、辛曉琪、屠洪剛演唱會;2011年12月24日是庾澄慶、羽泉演唱會;2011年12月31日是小野麗莎、張宇、宋祖英演唱會。還有還有陳綺貞和迪克牛仔撞車了,張惠妹和張傑撞車了……
至於他們誰賺了誰賠了,我不知道,不過這……這算是個博弈論的經典案例了吧(捂嘴走開)
四、戶外音樂節:何時擺脫「長假黨」
關於戶外音樂節這個主題,其實我覺得是近年來國內音樂界一個很值得一說的亮點,不過既然我們討論的是淡旺季的問題,就先不展開說了。
不過即使是說淡旺季問題,有一個前提必須明確:中國的戶外音樂節市場源於北京,北京的戶外音樂節源於迷笛。也就是說,目前中國音樂節的發展,其實都是由迷笛北京十餘年的經營所支撐起來的。
然後就是正題,國內的戶外音樂節在檔期上最大也是唯一可說的特點就是「長假黨」,90%以上的音樂節活動集中在了五一和十一這兩個時間段。在淡旺季上呈現非常明顯的雙峰分布。
成因呢?首先,戶外音樂節是所有演出產品中受天氣制約最大的一種。而上面說了,北京迷笛是該行業「祖師爺」和至今的龍頭老大……
各位看官可別忘了,在迷笛發源的地方,也是他們唯一可能面對的市場區域——我們偉大的首都北京吶,丫的天氣可真是……春天刮大風(如果你非要說有春天的話),夏天又熱又多雨還有桑拿天,冬天又冷又干,(什麼你說秋天?北京土著表示不知道那是啥……),然後還有時不時來襲的霧霾,沙塵暴,黑雨……實際上,迷笛沒有多少選擇,因為音樂節一般不只一兩天,和演唱會不同不能隨便找個周末,所以他們最終選擇了五一,而另一大主力品牌草莓音樂節,在創始的時候為了和迷笛錯位競爭則挑了個次要好的檔期十一(說實在的,我真心覺得十一的檔期風險很大的,因為根據年份不同,氣溫可能是30度,也可能是10度,可能下雨,可能颳風,更重要的是逢重大事務,有可能在十一期間政府主管部門不會批准任何活動,所以從去年也不是前年開始,草莓不惜和迷笛唱對台戲也要在五一搞活動了)
我認為,這就是音樂節市場雙峰檔期的全部原因了。
實際上,音樂節的舉辦檔期不一定非要有很強的季節性,從產品角度來看,尤其不宜扎堆。要知道這一行全球範圍真正的祖師爺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當年可是隨便挑了8月份的一個周末就開搞了……(當然,這一檔期選擇在事後被證明是徹底的失敗:在為期三天的音樂節中,一場為期兩天的暴雨讓整個場地變成了難民營……不過這一點也不影響這一活動的偉大)
音樂節市場的未來發展,其實取決於音樂節能否跳出」長假黨「。其實契機是有的,一方面迷笛正在大力拓展全國市場而且做的很成功,在大多數城市中,其實並沒有像北京那麼大的氣候制約。另一方面隨著長假制度改革,除了五一之外還有多個為期三天的假期足夠舉辦音樂節。
但是可惜的是,不管是迷笛,還是後來的跟風者,都沒有完全跳開雙峰的旺季,這其實是有隱患的,因為音樂節的受眾群體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絕沒有到隨你們分的地步,過於集中在雙峰旺季一定會帶來客戶的分流,如果最後也鬧出上面2011年演唱會的那個結果,就變成另外一個男默女淚的杯具了!而音樂節市場的承受力可比不上演唱會市場,真有那麼一次,元氣一定大傷不一定回復的過來。
我能夠理解各大音樂節主辦方的想法,既然在五一辦最保險,在組織、檔期、宣傳、現場等各方面都有較好的經驗,那麼不管誰去第一個吃螃蟹,風險都是極大的。比如成都的大愛音樂節,就變成了一個杯具……迷笛這幾年也在小心翼翼地試探著,比如四月下旬?比如五月底?
我理想中真正的音樂節市場,應該是跟著好天氣遍地開花的,比如春天南方的油菜花開花了我們就去辦一場(就取名精神病人思維廣音樂節好了噗),夏天哈爾濱的雪化了我們就去辦一場,秋天玉龍雪山的太陽出來了我們就去辦一場,冬天三亞的外圍多起來了我們再去辦一場。這才是……怎麼說呢……一個多歡樂的事情啊,張帆校長你說呢~
同理在中國春節是淡季。
一般發行會在三月逐漸復甦(唱片發行+兩個月推廣為五月開始的一大堆音樂節和巡演作準備)。
經過上半年精心製作,到了七八月份高發期,預足時間給專輯宣傳及等待各大高校開學。Live演出基本從十月開始一直鋪滿,直到十一月下旬,祖國北方進入一段蟄伏期,在跨年演出中完美收官。按不同風格音樂群體和不同種類演出類型 有一些不一樣,比如流行和獨立、搖滾之類是有區別的,整體來講了解中國節假日和一些文化就可以了,比如要把春節假期排除在外,春節大家頂多看賀歲檔電影
演出類型 如果是音樂節天數比較多這種,你觀察主流音樂節就會發現,肯定是小長假,五一期間是高峰期,必備的,十一太長了可能都去旅遊了,但也是可以的,平時的話一般就是周五晚和周六日
至於小演出,live houde級別當然什麼時間都可以,但一般以周五和周六為效果最好
推薦閱讀:
※為什麼李健如此受歡迎?
※最近下載音樂收費問題鬧得沸沸揚揚,為什麼要支持正版?
※為什麼音樂可以影響人的情緒?
※如何評價音樂劇《歌劇魅影》?
※有哪些出色精美的專輯封面設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