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EG 和 RAW 格式的相片,後期處理模式有哪些不同?

以前都是用的卡片機,只有JPG格式,後期處理用PS稍微拉下曲線和調色
現在希望保留更多原始信息後,用的RAW,但感覺自己還是在JPG的模式里,沒有發揮RAW的優勢,不知道要怎麼下手


突然看到這麼多同學來關心這個問題,趕緊上來完善一下圖例(上班偷閑乾的,手邊木有RAW,只能網上搜一點來啦,諸位海涵)
===================================2013/11/14 By 沈小總===

關於RAW和JPG的區別,我覺得系統的需要分理論和實踐兩部分來解答
理論部分:
Jpeg是一種互聯網較流行的有損壓縮的圖片格式,特點是支持廣泛,文件容量較小比較適合攝影類圖片。jpg文件的壓縮是有損的不可逆壓縮,簡單的說就是壓縮後會損失一定的畫面細節(但是肉眼很難察覺)儲存的色深是8bit(即RGB三原色每個色通道0-255整數級色深)
RAW是相機CMOS/CCD感測器所輸出的原始數據格式,每個相機廠商的每個型號的相機設備RAW文件的結構均略有不同,比如感動家的是.CR2格式,鞋廠家的是.NEF格式等等(所以諸如Photoshop、Lightroom、Aperture之類的專業照片處理軟體都會補斷的更新以求支持更新的設備原始數據格式);RAW文件的儲存色深以14bit居多(即RGB三原色每個色通道浮點數0-1可以儲存16,384級色深),因為是浮點數儲存RGB三個色通道的深度,理論上可以支持32bit的色深

實踐部分:
下面我用幾個平時幾個常用的後期操作來闡述下RAW相對於JPG格式的優勢:

1.RAW可以比JPG保留更多的色階。我們在後期的時候常做的操作如加減曝光,調整高光陰影,增減對比度,調整色階和曲線都會破壞色階的連續性,造成跳躍色階,小幅度的跳躍色階肉眼是很難察覺的,但是幅度大到肉眼察覺以後,就破壞了照片的質感。常見的例子是藍天的均勻漸變過渡在後期的時候被破壞出現難看的色階。

相對於JPG,RAW的14bit色深的好處是因為有足夠的色階層次使色階跳躍維持在肉眼無法分辨的層級上。

相對於JPG,RAW的14bit色深的好處是因為有足夠的色階層次使色階跳躍維持在肉眼無法分辨的層級上。

2.白平衡矯正。RAW文件因為是使用14Bit的感測器原始數據,因此可以通過Camera Raw工具進行精確的色溫矯正(冷色0k-10000k暖色)。即使你在拍攝的時候WB完全設置錯誤也沒所謂(比如在室內白熾燈下用日光白平衡進行拍攝),但是如果你用的jpg格式拍攝的話就悲劇了,因為8bit的JPG文件只能通過PS中幾種有限的方法(比如色平衡Color balance)來略微調整色溫,把一張暖色金璨璨的照片調整回正常色溫後細節會慘不忍睹。
下圖是某個二貨拍完私房忘記把白平衡調回來了

這時候如果你是用JPG拍的,搗鼓半天救回來成了下面這張圖

這時候如果你是用JPG拍的,搗鼓半天救回來成了下面這張圖

但是如果幸好用RAW拍了就不用傷心了,白平衡滑塊調一下就OK了

但是如果幸好用RAW拍了就不用傷心了,白平衡滑塊調一下就OK了

3.亮部暗部矯正。這是我們攝影中最常見的問題,曝光過度或者曝光不足。如果使用RAW拍攝,OK,我們可以在後期矯正至少+-2EV的曝光補償仍然保留完整的畫面細節,如果使用JPG了發現嚴重曝光過度或者曝光不足,請果斷把照片送進垃圾桶,因為即使矯正了曝光以後你會看到畫面上一片無細節的死白或者死黑
下圖是我們經常遇到的不小心測光到暗部,然後人臉的亮部過暴了

後期修正曝光和亮部後的對比,區別一目了然

後期修正曝光和亮部後的對比,區別一目了然

以上,暫時只想到RAW格式文件的這幾個明顯的實踐應用優勢,請大家指正。所以大家如果儲存卡和硬碟都夠用的話,盡量使用RAW來進行拍攝把!


樓上樓下的人估計都將RAW的特點說透了。我來說點自己操作時的感受。
1. RAW所謂保存最原始的畫面資料,證明它本身包含畫面信息的容量很大(文件很大),因此在它基礎上你做後期的調節,是更為有利,畫質損失在一定範圍內降低最低;
2. 主要無損調節的參數是白平衡。通過相關的軟體,可以輕易實現這一點(個人是尼康,超級愛用capture)。但是,請注意,白平衡微調時候,對曝光影響不大,但是如果白平衡完全失准再調,其實曝光會相應變化的,你從色階圖就能看到整體曝光的變化。舉個例子,室內燈光如果你是白熾燈的白平衡,拍攝出來其實可能人物面部曝光就已經有嚴重問題了,即便後期能通過RAW調節回去,但那細微的曝光是非完美的。
3. 其他曝光參數:通過RAW來調節曝光值,也是比較方便的,而且對畫質影響相較JPG調節而已會更小。針對高光過曝時候的修復,RAW還是可以的,只是看需要修復幾個檔位的而已,它並非全能和無限修復;而針對暗部提亮的操作,RAW的效果我感覺比對付高光過曝更好用。所以拍攝時如果是遇到高動態的曝光需求,明暗對比很嚴重時,建議是確保高光區的曝光為主先,後期再調暗部——個人經驗是這樣的:提亮簡單,降過曝還是麻煩。總體來說,因為RAW的存在,增加了你相機的寬容度。
4. 不同軟體在解讀RAW時,可能因為解碼的不同,也許呈現在屏幕上的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是尼康,不要使用PS的camera RAW,直接用廠家的capture NX,會有很多驚喜(對電腦配置可能有一定要求)


額,很久以前的邀請啊,實在不好意思。


開始用RAW是要有心理準備的,因為你原來一直用的是jpeg,相機導出的照片都是在機內處理優化過的,看起來明亮銳利沒有暗角,但是一旦使用RAW,導出來的照片會變得非常「難看」,好像和jpeg拍出來的不是一個檔次,但這才給你留下了最大的創作空間,因為這些RAW照片沒有經過任何處理,連鏡頭矯正都沒有,雖然圖片體積變大了,但完全值得!

第一個好處就是不嚴重的欠曝或過曝不再是問題,用Lightroom導入稍作調整,只要感光度不算高,基本對畫質沒有損傷。

第二個好處就是不嚴重的白平衡偏移也不再是問題,繼續用lr調整一下就能獲得最精確的白平衡。

第三是第一項的拓展,因為寬容度的提升,你不但可以整體提升或降低曝光度,還可以只壓暗高光或提亮陰影,在大晴天等大光比場景下非常有用。


RAW格式的主要優勢就是色深變大和寬容度變大,這兩點使對圖片進行大幅度創意調整時顏色過渡自然平滑且沒有死白或死黑,總體而言,RAW格式讓後期的調整空間擴大了一倍,最大限度的發揮了相機的能力。


概念性質不講,說下實際方面。
直出jpeg,載入了機身曲線,在銳度。飽和,偏色,對比度,明度等方面已經處理了一個成品。
拿銳度為例子,機身有提升銳度演算法,但可能你覺得效果不好。因為銳度是損失畫面信息做的一步調整,可能帶來噪點,色彩損失,等問題。你希望自己用高反差保留,銳化明度通道,nik套件中銳化工具等自己做精準銳化,但相機出圖銳化效果卻是不可逆的。
同樣有色彩,raw灰度圖保留更多細節,你可以對其中做增刪。
你若覺得在自己看jpg和raw差不多。是你掌握並隨意使用的後期方法不多,此時,用JPG直出未必不是好事。標準曲線其實適合大多數人。省去你很多步驟,只用做進一步微調整。


哇塞居然被邀請了。好那麼我就小小地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對於JPG和RAW呢,我覺得最重要是上手有個直觀的體驗。不知道題主用什麼軟體進行raw的解析,假設Lightroom(下面用LR代替)好了。先拍攝一張照片,先用JPG拍一張,同樣場景再用RAW拍一張(不要直接用JPG+RAW格式哦),然後把同場景的兩個照片導入LR,根據相機色彩模式的設定不同,你現在直觀看到兩張照片的感覺也會不同,這裡來了第一個區別,機身JPG直出,是經過了機內處理的,也就是機內有個RAW to JPG的過程。一般來說呢,RAW的那張看起來似乎不如JPG那麼鮮亮,這是因為RAW是未經機內處理的,CMOS/CCD記錄下來的原始數據集全部真實地呈現在你眼前,雖不亮眼,但確保讓它變靚麗的機會和完全自由度交給你。接下來用一個很簡單的調整來體驗JPG和RAW的後期自由度差別:把曝光度向過曝方向調2~4檔,你應該能看出JPG和RAW調整之後的不同,RAW應該就是變亮了,但畫面質量方面不會有太大變化,然而JPG應該不僅僅是變亮了,而且質量也會急劇下降,變得不如RAW討好了。其他的調整也都類似。

有了這樣的直觀感受之後回到你的問題,該如何下手?首先你要回答另一個問題,這張照片最終我想達到什麼樣的畫面效果?有了這個問題的答案,那麼你該拉曲線拉曲線,該調顏色調顏色,過程和JPG沒什麼不同,但你會發現使用RAW的時候調整幅度可以更大而不過多損失畫面質量,因而你出符合自己心意的照片的成功率就更高些。RAW的優勢僅在於此。

以上。


看了一下答案。人家問的是怎麼樣處理RAW的後期模式,沒有問兩者的區別。文不對題的好多。

其實從處理模式上說RAW和JPG是基本一致的,更沒有你想像的那麼複雜。如果你有了自己的處理照片模式,那你並不用因為換了一種格式去更改你的習慣。

我簡單說說。

首先是導入。不管你用什麼相機,用廠家自己的軟體來解碼RAW永遠是最好的。當然你可以選擇用原廠軟體解碼後輸出為16位的TIFF格式圖片,再在你喜歡的處理軟體里修改。但是這樣太麻煩了,對於普通用戶來說處理量太大,硬碟也會吃不消。所以LR將會非常適合你,因為在保證高質量解碼的前提下,它提供管理和修改照片的功能異常強大。

然後是後期。在前期曝光基本準確的前提下,後期無非就是拉拉曲線,調調色彩平衡,這和JPG沒有多大卻別,也不存在你說的處理模式問題。並且如果你不需要每張照片都放大都100%去看頭髮絲,那你就更不用糾結了,按照你的JPG步驟修改即可。

RAW的優勢體現在大幅調整照片的曝光和色彩時,它可以為你修改後的照片提供更好的畫質和細節,僅此而已。
攝影終究還是要回歸其本質的。


嗯,自從用了RAW,牙不疼了,腰也不酸了,一口氣上5樓都不喘氣!

其實,自從用了RAW,我基本上不再需要那些複雜的PS技巧,在RAW里通過調整白平衡、可選顏色,基本都可以調出需要的色調,而且還不會導致色彩溢出、生硬等問題,轉到JPG後再加幾個圖層稍稍處理就可以了,價平量又足!
而且HDR也可以用一張照片在RAW里調出不同曝光的N張片子來,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RAW格式的特點就不說了,樓上已經介紹的夠多了。
你覺得差不多是因為你用的軟體的問題,把raw文件扔到PS里會默認打開Camera RAW插件,在這裡調整一個raw文件,它的白平衡調整將會非常自然柔和,同時有非常多的可操作空間和寬容度,包括亮度、分離色調、可選顏色等等,而JPG文件在PS里是沒有這個插件的。當然如果你用LightRoom軟體的話,把JPG扔進去也是按照RAW的操作界面進行的,雖然可以按RAW的功能來調整,但是實際操作起來畫質堪憂,這一點你兩個文件對比下即可。
總結來說,raw文件可以給你後期帶來更大的操作空間。


簡單說jpeg說壓縮。色彩跟明暗壓縮一起
raw是lab形式。明暗一個通道。色彩一個。所以有更大調節空間


謝邀。。。。。。在這裡給你分享個網址
相機大百科 RAW格式的優勢真正在哪裡
裡面詳細解答了RAW的優勢之處。。。

等看完之後,相信你對RAW有了一定得了解。。到時候,相信許多問題迎刃而解


可以這樣理解,JPG實際是相機本身拍攝到原始數據經過一定的機內演算法處理得到的產物。

而RAW文件,則是機器獲取的最原始的數據文件,通過RAW處理軟體(比如Camera RAW),將這些原始的數據文件進行加工,從而得到符合我們要求的一幅基本圖像。

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RAW文件+RAW處理軟體比直接由相機來處理會有更多的可調整空間(比如色溫、反差、明暗部細節等)。

所以,使用RAW其實就是可以得到一個更好或者說更符合個人要求的基本圖像而已,大部分的工作仍然是在獲得了這個基本圖像之後再進行進一步精細的修圖。

單想靠RAW處理軟體就直接獲得符合自己最終要求的圖像是不現實的(對我而言)。

所謂發揮RAW的優勢,在我看來也就是獲得一份更好的基本圖像而已。


從你在相機上看到的JPG的格式照片來說,其實相機已經在機身內部進行了一次後期的處理了。
因為相機最原始的演算法生成,就是RAW的格式記錄。如果你想要JPG,那麼就會產生另外一道轉換的工序。
所以呢,你看到的JPG是有損的,而最開始的RAW的格式是無損的。它保留了在你最開始按下快門那一瞬間所有的關於這張照片的信息,比如最重要的:第一是曝光。(這就涉及到寬容度的問題,如果是尼康的話,那麼對暗部的保護好,如果是佳能的話,那麼對高光的保護好。)第二是白平衡,如果你用RAW拍攝,那麼白平衡是不用考慮的,因為所有的信息都在裡面的,調節白平衡是無損的。(但是即使是JPG,在camera 的版本處理和Lingtroom的處理中,是講嚴重影響畫質的。)其餘的,你在pS裡面處理的每一步,都會對jpg格式下的照片產生畫質的影響,可以看到直方圖 會有斷層,那就是信息的不連接丟失。但是如果用RAW的話,這種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其實樓主,應該這樣去考慮,什麼情況下要用RAW格式,什麼情況下要用JPG的格式?
拍攝這張照片以後,我應該怎麼去處理?
我要達到什麼樣的後期效果?


這個答案是寫給程序員看的:

RAW就好比是源代碼,JPEG相當於編譯鏈接好了的可執行文件。

當你需要修改一個程序時,有源文件顯然方便很多,如果只有可執行文件,那就得反彙編或者直接在二進位層面搞。顯然,要達到相同效果,後者所需要耗費的時間和精力遠遠大於前者,而且有些修改必須有源代碼才行。


如果沒有強大的後期圖片處理能力,raw也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也許還不如jpg直出效果好,根據個人後期能力選擇吧,比如偶。。。。。。裝曲線jpg直出。。。。。。


第一次回答問題,先簡單的給個帶有比較性質的結論,RAW格式相當於傳統攝影領域的底片,JPG相當於沖洗後的照片。處理RAW的過程,有點類似沖洗底片的過程;處理JPG片的過程,有點類似把照片翻拍成底片再沖洗的過程。
其實對於數字圖片本身而言,和普通的已經列印出來的照片不同,它的效果不僅取決於圖片本身的質量,還取決於查看這個圖片的設備的情況,如果要列印或沖洗出來,還要取決於列印或者沖洗設備的情況。所以說,拋開顯示設備說圖片本身的質量和效果,是沒有意義的。在一台機器上調整好的圖片,放到另外一台機器上查看,由於顯示屏的特性不同,效果可能完全不同。
另外一點,即使對於同一個設備,不同的人對圖片展現的審美需求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歡對比度大,有的人喜歡色彩鮮艷,有的人喜歡黑白片。
所以,如果只是針對特定設備和特定個人,那從相機裡面直接出JPG片大體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可以理解相機直接把底片沖洗成照片,然後把底片刪了。如果要自己享受沖洗的過程,或者要為不同的設備或者受眾提供圖片,那保留RAW片就是必須的了
補充一點:
照片的各種參數中,僅有快門、光圈、焦距、ISO幾個參數是拍照時確認,後期無法調整的,而其他如白平衡、對比度等都是後期可以調整的,而JPG是已經調整後的結果,再調範圍就少了,有RAW片,可在原始範圍內調整。如果確認是出RAW片的話,那拍照時就只要專註那幾個參數即可,其他就不用管了,否則就要根據當時的場景讓相機正確的出JPG片,弄錯了後期基本無解了。


其實我很好奇什麼是『處理模式』。
如果是說你調整的時候習慣用的工具類別、操作手段的話,那麼RAW的優勢就是:你可以拉滑塊拉得更多更遠,而不必擔心信息丟失太多。


簡單點說吧,raw格式體現在能在一定範圍內完全自由的調整曝光,色溫這些參數,因為是一個原始的12或14bit文件,它比jpeg擁有更平穩的灰階過度。


明白,之前還是一直在用jpg拍和後期,感覺自己還是新手狀態。

試了一下用raw和jpg的區別,寬容度真的相差很大,以後會多點習慣用raw。


RAW中文解釋是「原材料」或「未經處理的東西」。RAW文件包含了原圖片文件在感測器產生後,進入照相機圖像處理器之前的一切照片信息。由於這種格式記錄的信息更為全面,你可以在專用的RAW軟體中調整當時光線,光圈等,就好比是再做一次拍攝,從而產生新的照片。


簡單理解 有損無損的分別 色彩的寬容度上的體現比較明顯 對於後期來說 曝光色溫等方面的調節RAW更有優勢 雖然LR可以對JPEG做出類似的調整 但是較為生硬了 日常用JPEG就夠了吧~畢竟RAW文件比較大 拍攝時沒有高速卡基本上跟連拍說再見了


推薦閱讀:

在 AE 中如何通過安置攝像機將一張平面照片做得有立體效果?
層級式與節點式究竟差異在哪裡,還有各自的優勢劣勢在哪裡?

TAG:Adobe Photoshop | 攝影 | 攝影技術 | 後期特效 | Adobe Lightro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