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2014年的時候消費級的 CPU 和主板最大隻支持 32 GB 內存?

難度主要在哪裡?地址匯流排數量導致電路設計難度增加?內存定址演算法的瓶頸?CPU實際不具備那麼多與地址匯流排關聯的引腳?


答案很簡單,CPU支持的最大內存容量等於——

內存控制器通道數 x 每通道支持的內存插槽數 x 每插槽能插上的內存最大容量。


例如消費級主流的i7/i5 4000系列,雙通道內存控制器,每控制器雙插槽,每插槽支持最多8G的單條內存,所以最高容量就是32G。為什麼是4條插槽?這是從第一代Pentium,也就是20年前流傳下來的「習俗」,絕大多數主流用戶有4個插槽就夠用了。至於為什麼每插槽只能有8G?因為消費級CPU只支持Unbuffered無緩衝內存,目前這種內存條單條最大容量就是8G。幾年前這種內存單條最大只有4G,所以當時的系統支持的最大內存就是16G。類似地,幾年前的高階X58平台因為是三通道內存控制器,所以當時支持的最大內存就是3x2x4G=24G容量。

而消費級高階的i7則使用4通道內存控制器,i7 4820/4960等CPU可以搭配8個內存插槽,所以就可以支持多達64G內存。專業級的Xeon E5也是4通道內存控制器,但是每個控制器可以有3個插槽,所以單顆CPU可以連接12條內存。此外Xeon E5還支持Registered內存,這種內存單條最大容量目前可以達到32G,所以Xeon E5一顆CPU可以支持多達384G內存,加上其支持雙路並行,一張主板兩顆CPU,所以一套系統就可以支持最大768G內存。


另外 @時國懷 提到地址線問題,這裡糾正一下。Intel早期的64bit CPU如Pentium 4 600系列、Core2 Duo等是36條物理內存地址線,到第一代Core(即Nehalem)時增加到40條,到第三代Core(Sandy Bridge)時增加到46條。AMD的64bit CPU從一開始就是40條地址線。問題描述所提到的內存定址演算法這塊兒,現代的CPU都是48位邏輯定址,支持定址到256TB空間,所以現在市面上的全部CPU的內存容量限制都不是因為內存地址線不足,而是內存控制器通道數、每通道內存數量和單條內存最大容量的限制。


消費級可不是只能支持到32g內存。第三代和第四代i7至尊版都可以支持64g內存,x79也是支持64g內存的


我就上了32G內存,感覺電腦在開機5分鐘後,就再也不卡了。開什麼軟體都不卡,注意,是一點波動都沒了。開機,占內存在6G,系統應該都緩存了。

之前是24G,速度是有點波動,現在連這點波動都沒了。

所以,32G當下夠了吧,intel也懶得開發大於32G的家用主板和cpu了吧。

可能,要等ddr4內存,單條都可以128G,那時,桌面最大內存可以到128×4=512G了吧。


32GB需要地址線是35條,完整64位地址需要地址線64條,多一條線成本是會增加一些的,更何況是增加將近一倍的數量。

地址線增加也會造成內存控制器設計複雜度增加,同時,CPU的各級cache的地址線、頁表項寬度都要增加,這些都是CPU里的東西,不像板子上多走幾條線那麼簡單,這可都是很燒錢的。I3和I7的主要差別也就是在cache大小上,cache地址線增加導致硬體成本的上升可能是很巨大的。

看看這個連接里:【Intel 伺服器CPU】Intel 伺服器CPU報價及圖片大全-ZOL中關村在線

Xeon E3-1230 v3其實就是去掉集成顯卡的I7 4770K,架構同屬於haswell,價格比4770K還便宜,但是同樣是四核心主頻比E3-1230 v3還低的Xeon E5-2609,價格卻跟E3-1230差不多,因為像ECC內存,以及支持更大地址範圍的這些硬體,都是燒錢的。

因為個人電腦上暫時不需要那麼大的內存,所以乾脆就限制到32GB,不管是對於用戶還是對於廠商來說,都是一個省錢的行為。

所以應該理解為一個商業行為,而不是一個技術問題。在伺服器CPU上,支持幾百G內存是很常見的事情。

補充: @王強 提到的DIMM上單條最大的內存大小限制確實是一個原因,但也不意味著單條內存可以無限大,我所能查到的intel第四代處理器的手冊上,明確寫明了A[63:39]是RO,也就是說第63-39條地址線是readonly的,也就是說高於這個地址範圍的,也許有,但絕對是用不了的。所以,第四代處理器(比如I7 4770K),最大內存是2^39=512GB

手冊是:《4th-gen-core-family-desktop-vol-2-datasheet》,Desktop 4th Gen Intel? Core? Processor Family: Datasheet, Vol. 2,章節:3.1.32


謝邀 ? 貌似不請自來
簡簡答之,取決於你內存容量與主板內存插槽數量
簡答之
取決於你CPU的內存通道,如I5 最多支持雙通道,自然板子最大內存插槽也就4個,那麼普條只有8G容量因此就是支持32G!
如 伺服器級 E5 支持 4通道,那麼板子上內存插槽就多了嘛,加上ECC 16G 內存支持,就輕而易舉突破32G限制啦!

答之,
參考這個問題的其他答案


消費級 cpu 一般只支持 4 個內存插槽,DDR3 每個插槽普通內存最大 8GiB。


好多人都是再說技術上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實質是目前消費級產品根本不需要那麼高的內存,普通人4g都夠,要求稍微高的8g起步,大都死於16g。說白了是需求問題,用戶不需要,廠商製作出來高成本東西確賺不了錢。不信的人,你就留下你電腦內存的容量


1、PC機32G內存足夠了。一般用PC的高端應用也就是打打遊戲了,或者是PS、程序編譯。
多大的圖需要32G內存,需要32G內存的程序估計也可以直接用工作站或者小型機編譯了。
專業視頻渲染都上工作站了,直接600系列的晶元組+E5、E7。實在沒必要拿PC來搞。1.5T內存絕對夠用。
2、PC都是單C的吧,就那麼一顆CPU,卯足了勁開4個核心8個線程,雙通道內存或者三通道內存。其實這個時候用戶更在意的是內存的頻率以及延時,而不是大小。
3、內存大了不見得更快,反而更慢,因為管理內存需要更多的系統資源。除非你不得不用那麼大內存的時候才會捨棄這些系統資源去應付內存。
4、其實需要大內存還有一個用法就是虛擬磁碟,我用到32G內存的時候,其實20多個G都開虛擬磁碟了,的確快,但是你確定那20G的東西丟了沒事,否則斷電就是災難性的,見過磁碟數據恢復的,君可見過內存數據恢復的?
5、其實普遍的64位CPU+晶元組支持不到32G內存,官方手冊說是31個G多一點,也就是32位的時候說支持3G多一點一樣。


我同意 @時國懷的說法, @王強說到,只支持到32G原因之一是因為現在單根內存條最大到8G。如果是這個原因,那麼CPU介紹上不會明確寫最大32G,而是理論支持多少。要定址32G內存是要35條地址線的。這就需要CPU上預留了35個引腳用於內存定址,再增加一個定址引腳成本增加多少就不清楚了,不可否認的是,設計CPU的公司肯定會有所折中,在個人使用的產品中,32G夠絕大部分人使用了,能減少成本就減少。


主要是商業定位的問題,對於普通桌面環境不需要更大的內存,需要更大內存的也是伺服器cpu走起。至於支不支持更大內存不存在技術上的問題。
cpu支持多大內存與字長無關,只與開放多少條物理地址線有關。假設有一顆64位cpu,如果只開放32條物理地址線,那它也只能用4g內存。


因為主板製造商對「消費級」的定義就是:32GB夠用。
很明顯這個標準會不斷提高,製造商在經過大量的統計分析之後發現32GB不僅可以滿足絕大部分消費者,還能盡量提高收益。而不是因為什麼技術原因,因為如果真有一天需要數百GB的內存的時候,企業就開始攻關研發了


很簡單,因為夠用了。

我這樣一個配置的電腦已經可以做全高清的視頻處理了,主流用戶根本用不到32G內存。
這東西我認為設計難度、成本都不是問題,問題是總要有個數是不是,而就目前來看,32G真的足夠了。


準確來說,是DDR3一般局限於32g,但x79(甚至x58這樣的老傢伙)都可以擴展到更大的內存,ddr3目前市面上普通內存一般最大也就單條8g,16g的除了reg就是很局限的產品(新蛋上有,但只是筆記本(據說原則上局限於Broadwell平台),而且比ddr4還貴)。但x99,z170這種ddr4平台由於有單條16g內存(新蛋網上不要太多),原則上可以支持128/64g內存。當然了,據說ddr4的標準支持16Gb(注意單位,也就是2GB)的顆粒,那麼原則上可以搭配出32GB的內存條,如果繼續擴展單條64GB的普通內存也不是不可能(要不顆粒密度增大,要不多放置一些顆粒(這個據說標準上有))


1是因為普通用戶根本用不到那麼多內存
2是因為成本問題


不不不,是你買得起的CPU和主板最高支持32GB內存。(我也買不起,攤手)
消費級有12核CPU,128GB內存的好不。


我的筆記本最大支持64G,我也是看到大部分寫的支持到16G,不知道什麼標準。現在用的16G,基本上很少能把使用內存使用到10G以上的,只是好奇什麼做的限制


一句話位寬導致的,匯流排


你告訴我高了做什麼,32g都未來幾年內都用不完(家用機)費電而已,地址集可以擴展的,換個晶元足矣


MAC pro 可選64G內存
還有這篇文章64G內存求虐!宇宙最大PC內存極限測試 2011年就有支持64G內存的主板
但是以前看過win7好像最大支持192G內存,主要應該是為了減少頁表級數


肯定是會有個上限的,這很正常的。


推薦閱讀:

明基不閃屏顯示器真對眼睛有好處嗎?怎麼實現的?

TAG:計算機 | 電腦硬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