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拉菲是怎麼變成傳奇的?

反正在電影和電視里82年的拉菲已經是壕的標配了,但是跟這一年拉菲品質相當,甚至更貴的酒也有一些,為什麼只有拉菲變成了這樣的傳奇,是什麼巧合或者契機導致的,還是酒庄本身的宣傳?


(本文轉載自我的微信公眾號「Thedrinkers」,請希望轉載本文的人通過私信聯繫我,取得轉載授權。如發現不告而轉,必定舉報,切記,切記。)

因為在 1982 年產了多少拉菲,怎麼到現在還沒喝完? - 知乎用戶的回答 這裡回答了關於拉菲的問題,遇到了很多小夥伴來問我更多關於拉菲的問題。看來大家對這個「中國最著名葡萄酒」有非常濃厚的興趣。所以我濕興大發,在自己的公眾號里寫了一系列關於拉菲的文章,剛好有一部分內容能回答現在這個問題,照搬過來可也。

或許你和我一樣,買不起這款酒;但是,看它可以有平常心,不要以為它只是沒品暴發戶的玩物,也別再被它唬得一愣一愣的。

。。。。。

要理解拉菲1982的爆紅,得先回答一個問題:「拉菲是什麼?」


拉菲,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全稱翻譯過來是「拉菲古堡葡萄酒」。該酒庄的歷史可追溯到十四世紀,一直是波爾多最有名氣和實力的酒庄之一,曾是法王路易十五的御用酒。


1855年,巴黎世博會開幕前一個月,彼時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突發奇想,決定向世人展示波爾多葡萄酒,於是委託波爾多酒商將當地最好的酒庄挑選出來,評定等級,好在會場中推廣。


時間緊急,酒商們省去了蒙瓶品嘗、分輪對決這些啰嗦環節,直接以歷年品質、價格和聲望來為酒庄分級,短短十幾天便拿出一份包含58個酒庄、5個級別的名單。其中,最高的一級庄只有4家(後來增加到5家),拉菲位列其中。


如果說有超過9000家酒庄的波爾多是葡萄酒之王,那這58家(現在是61家)列級酒庄就是俾倪眾生的皇冠;而評級最高的幾家一級庄,自然是皇冠上最耀眼的寶石了。

雖然在首個由國王親自蓋棺論定的酒庄分級中獲評一級,但拉菲當然不會躺在這種歷史榮譽中睡覺,畢竟酒是一年一年釀的,持續不斷出產出佳作才有說服力。拉菲以及其它幾個一級庄在往後的日子確實保持著超越同儕的整體實力;尤其在各種評分系統流行以後,它們的正牌酒在大部分年份都獲得高分甚至滿分。

。。。。。

那為什麼中國人特別偏愛拉菲?

按理說,即使拉菲如此優秀,它也只是五個一級酒庄之一,論品質,其它四個酒庄與其不相上下,更遑論還有波爾多右岸、勃艮第、納帕谷、皮埃蒙特等優質葡萄酒產區的頂級酒庄。


實際上,自古以來,五個一級庄就是並駕齊驅的。上圖是我在法國一家酒庄的博物館裡看到一本1937年的豪華郵輪上的酒單,四個波爾多一級庄(木桐當時還是二級庄)赫然在列:最貴的拉圖50法郎一瓶;拉菲和侯伯王並列第二,45法郎,瑪歌和木桐各自40法郎。


但在中國(包括港澳地區),情況就很不一樣:看一下在權威葡萄酒價格網站「wine-searcher」中,五個一級庄的「世紀年份」——1982年,在香港的平均售價吧。



而這還是2012年中國高端消費市場遭受「限奢令」打擊以後的價格了——在2010年前後,拉菲1982的單瓶售價攀升到超過8萬元人民幣。


拉菲在中國走紅的原因是眾說紛紜,但其本身最注重建立品牌影響力和市場推廣,是個大前提。另一方面,從1980年代開始,香港經濟騰飛,高檔葡萄酒消費有極大需求,於是拉菲順勢上位。進入新世紀,富起來的溫州商人也加入了追捧拉菲的行列——這兩個地方的人都以富有經商頭腦而聞名,自己享用拉菲之餘,也將手中的存貨炒作起來,謀求高價出手的空間。拉菲價格節節攀升也不足為奇了。


至於為什麼一開始大家熱捧的是拉菲而不是其它呢?據說,因為法語單詞的發音規則與英語有大不同,其它幾個一級庄的名字都沒那麼容易發音,但是「Lafite」這個單詞就簡單得朗朗上口,而且翻譯成「拉菲」,說出來時嘴唇張開,音調上揚,正符合有錢人意得志滿的氣勢呢。


儘管老外們沒有搞懂中國人為什麼熱愛拉菲,但他們還是對中國人的愛給予了熱烈回應,比如拉菲在對大部分中國人而言意義深遠的2008年份酒的酒瓶印上了紅色「八」字,算是給足中國人面子了。

在去年的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的特別國宴上,奧朗德便在晚宴上使用了拉菲古堡1997招待來訪的習近平——雖然該年份的拉菲只有93分,但1997年是中法關係有突破性發展的一年,當年江澤民和希拉克簽署了中法建立「全面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而這是兩國建交以來,中法關係的最高定位,因此更有紀念意義。


而據英國政府酒窖的主管亞歷山大稱,當政府需要招待來自中國的代表團時,他總是傾向於選擇1988年份的酒;如果來的人級別夠高,他更會祭出拉菲1988。

。。。。。

1982年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是拉菲的世紀年份?

歐洲大部分葡萄酒產區都制定了嚴格的法規來規範葡萄種植,以尊重風土和產區特色。為了忠實反映每一年的天氣狀況,即使在氣候不理想的年份,基本也不允許通過諸如灌溉之類的人為手段去改善葡萄的質和量。在這種看天吃飯的制度下,好的年份便顯得彌足珍貴。


1982年的夏季,波爾多的氣候是炎熱而不幹燥,讓葡萄得以較早成熟;收成時恰逢陽光燦爛,幾乎沒有雨水——這對葡萄來說是相當完美的氣候。


近半個世紀以來,波爾多當得上「世紀年份」的也就只有2010、2009、1982、1961這四個而已。拉菲1982從1990年代初進入適飲期,正值風味上的巔峰,又碰上了香港經濟活躍,有錢的人們愛它,就有點捨我其誰的味道了。


彼時,拉菲1982簡直是港產片里有錢人的標配,從賭神到古惑仔,從馬來西亞拿督到上市公司高管,每個人一開口,必點這瓶酒。


比如杜琪峰《放逐》里的澳門古惑仔「蛋卷強」,跟另一個江湖大哥談判時,對方想請他喝著名的葡萄牙桃紅酒「碼頭老鼠(Mateus Rose)」,「蛋卷強」不屑地強調:


而在《古惑仔·龍爭虎鬥》中,馬來西亞拿督飛到香港,在夜總會和陳浩南談生意,開口就點了幾瓶拉菲1982,還要記在自己賬上。


劇組準備的道具酒瓶看著像是真的,但那酒體的顏色太坑爹了,分明是用葡萄酒汁調的。


杜琪峰的另一部戲《單身男女》,上市公司高管要跟女神表白,便將其帶到高級餐廳,點了瓶拉菲1982,還指定要醒兩小時。但可能是因為面對女神,心中惴惴不安,高富帥竟然用一種不正確的方式「打開」了拉菲。



先美美地吃了個甜點,然後再喝拉菲1982!高檔的紅葡萄酒最忌和甜味的食物一起吃了——當你的味蕾被甜點佔據時,不管接著再喝拉菲還是羅曼尼康帝,都只能感到極度的酸爽!醋一般的酸!顯然女神也看出來高富帥把好酒給糟蹋了,於是不屑一顧地離去,跑去找那個喝尊尼獲加黑牌的暖男了。


所以,即使你買得起拉菲1982,也別急著拿去跟女神顯擺,先溫習一下「飲家Drinkers」裡面的酒飲知識,有了充分準備再去裝個逼。不然,哪怕是喝黑牌的男人,都有可能完爆你。

。。。。。

拉菲1982究竟有多少瓶,為什麼還沒喝完?

隨每年的氣候不一樣,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的年產量在18萬~24萬瓶之間浮動(按照750ml一瓶的標準瓶來計算)。我沒看過1982年的具體產量數據,但應該在此區間內(別把拉菲的副牌酒「Carruades de Lafite」以及羅斯柴爾德集團旗下那些三四線酒計算在內)。


很多人直覺上會覺得,哪怕拉菲1982產量達到24萬瓶的峰值,到現在2015年,33年了,全世界這麼多愛酒之人,再加上中國那麼多有錢人愛喝,還不得把它喝光了?


但是請考慮一個因素:很多飲家同時也是葡萄酒的收藏投資者,他們買了酒不一定馬上喝,而會儲存一段時間,靜待升值,尤其是1982這種「名庄+傳奇年份」的組合,升值潛力更高。到了巔峰的適飲期,當初買了兩箱的人便自己喝一箱,另一箱升值個一兩倍再賣出去,酒錢就回來了。接手的那個人,往往又等上幾年,自己喝一半,又賣一半。


另外,除了真正喝這款酒的人以外,還有為數眾多的葡萄酒投資公司,尤其那些歷史悠久、樹大根深的,別說1982了,1952的拉菲都還會有一些存在倉庫里,哪怕有合適的價錢,他們也不會一次把某種酒沽清,做這種生意的,講究的是細水長流。尤其是耐久經存的好酒,簡直是抗通脹利器,當然得慢慢賣。所以,有收藏家和投資公司的存在,拉菲1982的消耗速度遠比直覺上要來得慢。


我在社交網站上這樣解釋時,有朋友認為這只是推測。但實際上這不是推測,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對待那些有升值潛力的酒,不僅是我,整個行業都是這樣做的。紀錄片《紅色情結》採訪了老牌酒商Mahler-Besse,我把下面一些對話截圖了,一目了然。



另外你還需要考慮:物以稀為貴。每當人們喝掉一瓶拉菲1982,都會讓存世的拉菲1982數量減少,導致供需進一步不平衡,於是剩下的拉菲1982會繼續漲價,進而,喝得起它的人會越來越少,它的消耗速度會越來越慢。


以上足以證明,拉菲1982年份,肯定有真貨。


但是,買酒人還得面臨一個複雜得多的情況——假酒盛行。目前,一個品相完好、酒標沒有損毀的任意年份的拉菲酒瓶,回收價高達3000人民幣,而拉菲1982的空瓶,更在4000以上。回收空瓶拿去幹嘛?當然是重新罐別的酒進去,當拉菲賣咯。要是騙不懂酒的土豪,隨便灌點昌黎勾兌型「葡萄酒」進去就好了;如果騙行家,捨得花點錢灌瓶2000元的波爾多好酒進去,也不是那麼好分辨的。


什麼鬼!?竟然分不出來!


沒錯,你選幾瓶波爾多2級庄的好酒,再選一瓶年份與之差不多的拉菲,都蒙上瓶,讓常喝酒的葡萄酒愛好者來嘗,他們有很大機率分不出哪個是拉菲。另外也有很大機率——他們覺得拉菲不是裡面最好的。

· · · · ·

為什麼1、2千元的好酒和3萬元的拉菲會不易分辨?

拉菲是典型的波爾多左岸風格,果味豐富、酒體紮實而平衡、單寧集中、餘韻非常悠長。而波爾多有這種風格的酒庄簡直一抓一大把——論細節上的表現和變化度,可能它們都比不上拉菲,但要模仿拉菲的風格,並不難。


而那些波爾多二、三、四級酒庄,可能大部分時候比不上拉菲,但要是田忌賽馬一下,用它們的好年份去對比拉菲的平庸年份,差距就非常小了,甚至會勝出。


如果二級庄和拉菲都拿出自己評了100分的絕佳年份,在短時間內也難分勝負。以我個人經驗,在開瓶7、8個小時以後,好年份的拉菲才會靠著其堅挺度和穩定性產生明顯優勢。而兩者的價格,卻天壤之別。


那下一個問題就來了:

· · · · ·

為什麼味道只是好一點,價格相差十幾倍?

因為在消費領域,總有一小部分金字塔塔尖產品的價格會「不合理」地「虛高」,毫無性價比可言。其實它們的價格是由富人的消費力決定的,所以會出現一件100分產品比99分產品貴幾倍的現象。富人消費力有多大,這些產品就有多貴。頂級產品是富人彰顯財富的手段,是把最富的人與其他人區分開的標誌;同時,它們也是保護財富的工具,萬一遇到什麼問題,賣幾幅梵高的畫和幾瓶拉菲1982,錢就回來了。


當然了,富人對頂級產品的偏好會改變,過去20年是波爾多時代,所以拉菲能熱炒得那麼貴;現在又開始流行勃艮第的果香和輕柔酒體了,於是勃艮第各大特級園的酒價開始嗖嗖地漲。勃艮第的頭牌酒庄羅曼尼康帝,單瓶價格隨便就飆到2、3萬,單位是美元。

但時代畢竟越來越眷顧真正的愛好者了,葡萄酒的世界那麼大,資訊和國際物流體系都如此發達,只要願意去學習,你花一、兩千元就能喝到不遜色於拉菲的酒了。

· · · · ·

拉菲酒莊主是世界的幕後掌管者嗎?

幾年前,一位宋姓作家撰寫了一本奇幻小說《XX戰爭》,以史實結合陰謀論腦補的方式介紹了拉菲的莊主——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的家族史。這一切本來都沒啥問題,直到這本書被歸入「金融類」和「紀實類」。


在這本書中,作者將羅斯柴爾德家族描述成在拿破崙時代崛起並完成原始積累,現在由星散各地的子孫隱形控制著世界各地的貨幣和金融體系,進而控制世界(當年希特勒迫害羅斯柴爾德家族時,用的也是這個理由)。


按照某作家的觀點:以這個家族在拿破崙時代積累起來的原始資本,即使以每年6%的速度遞增,現在應該有幾萬億美元了,控制世界金融體系綽綽有餘。


但事實上,沒有人是上帝,沒有人能保證投資永遠不出錯。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投資的領域相當不走運,他們在美國快速發展的時代撤離了美國,在歐洲的資產又先後遭到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掠奪,以至於現在該家族其實一直在衰落。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的盈利能力連高盛的一個零頭都不夠。


如果說這個家族在控制世界的話,那也是通過控制人們的舌尖,而非通過貨幣。

· · · · ·

「小拉菲」是怎麼回事?

國人說的「小拉菲」,其實特指拉菲古堡的副牌酒:Carruades de Lafite。


很多頂級酒庄都會有「正副牌」這樣的產品體系。以拉菲為例,下圖左邊的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是正牌酒;而右邊的Carruades de Lafite就是他家的副牌酒。

「正副牌」是既要保證品牌品質而又盡量不犧牲效益的做法。拉菲酒庄有上百公頃葡萄園,每顆葡萄藤結出的果實是不一樣的,它畢竟是農產品,沒有整齊劃一這回事。為了保證品質,釀酒師必須在收成中精挑細選,篩選出最好的、可以用於釀造正牌酒的那部分。每年用於釀造正牌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的葡萄大概只佔收成的30%。剩下的葡萄也不能浪費,於是便大部分都用來釀副牌酒Carruades de Lafite,以較便宜的價格出售。


因為Carruades de Lafite(也就是小拉菲)和正牌拉菲古堡的釀酒師、儲存條件都一樣,又是同一品牌,因此價格異常堅挺,近年的零售價也分分鐘超過5000元。比波爾多二級庄都高出幾截。


但不要忘記,葡萄酒的品質是「七分葡萄,三分釀造」。儘管大、小拉菲的葡萄來自同一地塊,但經過嚴格篩選以後,品質是有大差異的。對真正的葡萄酒飲家來說,大部分名庄副牌酒其實是雞肋,品質高不到哪裡去,卻又頂著個名門出身,價格高企。


此外,我在上一篇文章說過,拉菲是個進取的野心家,滿世界地開酒庄、生產掛上了拉菲牌子和羅斯柴爾德五箭標誌的中低端酒去攻陷大眾市場。這些零售價普遍在100~300元之間的餐酒論品質當然遠不如真正的大、小拉菲了,也沒什麼長期儲存升值的潛力,就是個即開即飲圖個爽快、掛著拉菲的名字有點增值的酒。但是國內的很多葡萄酒銷售會跟一知半解的消費者說:「這就是小拉菲。」哄人幾箱幾箱地買,還說以後會升值。就在我的朋友圈裡,著了道兒的人都不只一兩個。對於這些無良葡萄酒銷售,我們只能豎起中指。


大家可以再好好看一下上圖真正的「小拉菲」的真容。如果單純為了享受酒的味道,我不太推薦你買,因為品質不怎麼值這個價(你要招待些好面子的貴賓那另說)。即使要買,也別被忽悠,錯把「拉菲傳奇」、「拉菲傳說」認作「小拉菲」Carruades de Lafite。


~~~~~~~~~~~~~~~


但凡一款酒賣出了好銷量和名氣,山寨廠商必定群起冒訪,拉菲更不例外。在下面這篇文章我八了一下中外造假者分別做出了什麼「假拉菲」。而且,不要以為山寨拉菲都是壞傢伙,其實它們有一些只是被逼良為娼。

看到這些五花八門的山寨拉菲,你驚呆了嗎? - 酒未來 - 知乎專欄

~~~~~~~~小廣告分割線~~~~~~~~~


這篇文章轉載於我的公眾號「Thedrinkers」,我一直嘗試以有趣的方式普及酒的知識,如果你有興趣,不妨關注一下。

http://weixin.qq.com/r/4kjj_w3EE1BsrUmY9x3w (二維碼自動識別)


為什麼土豪都要82年的拉菲?


讓時間回到1982年那個格外炎熱的九月,波爾多普照的陽光使得每一顆葡萄都獲得了不同凡響的成熟度。成就了82年波爾多酒非凡的品質,讓82年變成了一個世紀年份。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推動力就是轟動世界的波爾多假酒案。



上世紀70年代,當時最主流貿易方式還是酒庄賣桶裝酒給中間商,中間商們自行裝瓶然後再銷售。這個傳統讓酒商擁有了巨大的便利。禍起當時最大而且最有聲望的一個經銷商------Cruse酒業。某天在稅務部門例行檢查一個葡萄酒中間商時,發現他們賣出的酒比進的貨還要多。稅務立刻調來了採購紀錄,發現該公司不但真假混賣,還一直在篡改葡萄酒的產地信息。從朗多克和波爾多採購廉價的散裝酒,然後塗改紀錄,冒充諸如聖愛美隆(Saint-émilion),以及波美侯(Pomerol)的名庄酒出售。涉案的酒款達到了3百萬瓶,占當時波爾多酒年銷售量的5%。而這些酒恰恰賣給了Cruse酒業。為什麼這樣一個有著150多年光榮歷史的波爾多大酒商要這樣鋌而走險呢。這就不得不提到當年突如其來的石油危機極大的打擊了美國經濟,重創了國際酒價。多年前Cruse家族為了滿足不斷上漲的需求,冒險買入了波爾多2-3年後的期酒。就當家族資金吃緊的時候,假中間商Pierre Bert 趁機以低價向其兜售名庄酒。Cruse家族從此走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醜聞之後,波爾多泛濫的假酒案所有酒庄的銷量都跌至谷底,在價格低谷時期,甚至貴為一級庄的酒品都淪落到進入英國連鎖雜貨店,被人以每瓶3.99英鎊白菜價甩賣。「酒庄內裝瓶」(mis en bouteille au chateau)成了好酒的唯一標準,無數中間商和酒商倒閉。


時間的車輪滾到了1982年。一個酒評家的賭局成就了波爾多,成就了1982這個傳奇,他就是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帕克深知這年是多麼卓越,他賭上了信譽在市場上到處遊說。一些經不住誘惑的人低價買入這個優秀的年份。波爾多的期酒銷售系統使他之後收穫巨大的名譽與財富。帕克現在已經是成為葡萄酒界最為出名的品酒師,他對波爾多的評價系統直接指導著一個年份的價格導向。他在他的評分系統裡面為這一個曾經平凡的年份打了100分。1982年註定是葡萄酒世界裡面波瀾壯闊的一年。同樣優秀的86年拉菲甚至同年的拉圖,也只能賣到82年一半的價格。這巨大差價的背後,中國人自然也是功不可沒。試想下一杯下肚,喝的不再是在拉菲強勁的酒體,而是波爾多波瀾壯闊的歷史。在飯桌上開一瓶82年的波爾多列級名在,除了逼格更是品味。

參考資料:《史上最嚴重的波爾多造假案》----知味葡萄酒雜誌2016年6月


我只是說一個自己在採訪中聽來的一個戲說,權作黃山同學佳作的花絮補充。
1982年的拉菲為什麼在華人世界這麼有名?事實上,羅伯特·帕克給1982年的拉圖、1982年的木桐都打了滿分,但它們在華人世界卻遠沒有1982年拉菲這麼拉風。WHY?
有一次採訪一位非常富有的老先生,忽然聊到葡萄酒、拉菲,他說之所以1982年拉菲在華人圈這麼受推崇,是從台灣開始蔓延的。2000年,陳水扁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成功,結束了台灣國民黨在數十載的執政。慶功宴上,支持民進黨的商界人士開了很多很多瓶1982年拉菲來慶祝。而官場風氣、政商交結,歷來是上行下效,再說1982年拉菲卻是是好到沒話說,於是82年拉菲的知名度在台灣政商甚至老百姓心中都越來越高。某種意義上說,它沾染了一些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從此在台灣的聲與1982年拉圖、1982年木桐拉開距離。
2000年後,這種潮流很快蔓延到大陸,什麼紅酒最好,有台灣人、香港人告訴你1982年拉菲。大陸的政商界消費向來就是個超級擴音器,一旦某種東西成為名貴象徵,成為潮流,它就會鋪天蓋地被人提及。就像1982拉菲。
這是不是真的我也沒法確定,權當戲說給大家解悶。我想因為當時的受訪人財富、社會地位都很高,他能當段子來聊,多少有些事出有因的。


我只想知道82年到底釀了多少拉菲!



聲明:本文版權屬於「深圳酒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關注「酒法」,定期學點黑知識。

聲明:本文版權屬於「深圳酒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關注「酒法」,定期學點黑知識。


來自度娘,侵刪。


82年的拉菲產量並不少,而是82年確是最好的年份,
雖然說葡萄豐收,但是每年葡萄酒出產的數量卻是已經定死的,所以像82年這種極品年份的酒更是被人珍藏,如獲至寶!
82年是近50年以來難得的好年份,所謂好的年份是指在當年的氣候條件下葡萄的質量非常好, 氣候條件包括全年的降雨量,日照量,收穫期的天氣情況(如果收穫期下雨,將使得期間葡萄樹吸收大量水分,而且容易讓果實在收穫後發霉等等,影響果實質量)。82年的法國波爾多,氣候條件非常不錯,很多知名酒評家對該年份讚賞有佳,所以該年份的葡萄酒在全世界葡萄酒收藏者中得到一致好評。


黃山男神已經說得足夠詳細了,膜拜之,我主要是想補充的是另外一點我覺得也很重要的原因,之前已經有童鞋提到了,就是羅伯特帕克和82年拉菲的互相成就。

1855梅多克分級系統里,一級庄有五個:拉菲、拉圖、紅顏容、木桐(73年從二級庄頭名升級為一級庄),還有就是我個人超愛的瑪歌,排名不分先後。在五個一級莊裡拉菲尚且不能算最優,更何況還有波爾多右岸、勃艮第等眾多頂級名庄,那為什麼偏偏是拉菲呢?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應該說是多種因素的影響,這裡我只是說一下個人的理解。


首先我們必須先說一個人,羅伯特·帕克。


他是一個酒評家,查一款酒的信息時你看到的「RP XX分」就是他對這款酒的評分,他的評分是百分制。雖說現在他已經算是慢慢退出江湖,但很多年內他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有這麼一句話是「帕克評分不足90的酒賣不掉,帕克評分超過90分的酒拿不到貨」,你足以想像他的江湖地位。


但他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牛掰的,在1982年波爾多期酒品評中,帕克給了拉菲100分的滿分,但當時他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其他酒評家們非常不屑,因為他們都認為當年拉菲的品質一般。到82年拉菲正式上市的時候,其卓越品質徹底驗證了帕克的預測,至此羅伯特帕克一戰成名!


帕克跟82年拉菲到底是誰捧紅了誰誰也沒法定論,但確實都因為此而名聲大噪。


82年拉菲在中國如此受追捧的原因我覺得跟這個故事也有很大的關係,你們不覺得中國人愛死了這種一戰成名、一戰封神的故事嗎?


僅一家之言,不對之處歡迎指正,不服不辯。


82年發生了葡萄大屠殺~


82的拉菲還有酒瓶


82年年份的關係,那年是世紀好年,出來的評分是100/100,不過後來跳水了,現在遠不如同年的petrus


八二年葡萄好嘗一下⊙▽⊙


在1985年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一瓶1787年的拉菲紅酒以10.5萬英鎊的高價拍賣。

拉菲是如何變成傳奇的?這要從13世紀開始說起

----------------------------------------------------------------------

故事開始

一、那時,拉菲還是一座修道院……

13世紀的法國,修道院遍布大小村莊城鎮。在波爾多波雅克村北部,有一座名叫維爾得耶(Vertheuil)的修道院,它正是今天拉菲古堡的所在地。

但那時,它還不具規模,甚至連葡萄園都不一定有。

1675年,中國的明永曆二十九年,當時世界酒業一號人物塞古爾公爵(J. D. Segur)買入拉菲古堡,開始建立拉菲葡萄園。

塞古爾公爵對拉菲庄的管理精益求精:

採取最傳統種植方法,基本不用化學藥物和肥料……

等葡萄完全成熟後才採摘……

採摘時是擇優而摘,不好的堅決不要……

壓榨前進行再次篩選,

確保每粒葡萄都能達到處女座的要求……

橡木桶必須是由自己的制桶匠DIY……

如此,每2至3棵樹才能生產一瓶750ml的酒!整個莊園平均每年產量大約3萬箱酒,也就是36萬瓶。

然而前幾年看新聞說拉菲賣了幾百萬瓶,讓人差點笑出聲來^_^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拉菲榮升為「國王之酒」,當時整個凡爾賽宮只討論拉菲。

二、不管怎麼變,拉菲的高品質不變就對了

1755年,塞古爾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去世後,拉菲產權進入了一段較為混亂的歷史時期,但所產酒依然保持著屬於它的高品質:在1855年的波多爾評級中被選為:一級莊園,而在四個一級莊裡拉菲排名第一!

1868年,詹姆士·羅斯柴爾德爵士(Baron James Rothschild)在公開拍賣會上以天價四百四十萬法郎中標購得拉菲古堡。自此,該家族一直擁有並經營著拉菲古堡至今。

拉菲酒庄自進入羅氏家族後一直持續了15年左右的輝煌發展期,直到一個可怕的時期……

19世紀末與20世紀上半葉,根瘤蚜蟲害、霜霉病、頂級酒假酒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嚴重的經濟危機等等嚴重阻礙了全球葡萄酒的發展。1942年,酒庄城堡徵用為農業學校,陳酒被劫掠,加之戰爭時期能源匱乏、供應短缺,酒庄發展跌至谷底……

但是!即使在這各種紛亂之中,拉菲酒的品質依然:傲!然!於!世!

並出現了1899、1900以及1926和1929幾個特好年份。

1945年底,羅斯柴爾德家族終於重新成為拉菲古堡的主人,埃里男爵挑起複興酒庄的重任,主管酒庄復興工程:

葡萄園中的重新栽種,配以科學的施肥方案……

選取合宜的添加物對酒進行處理……

酒窖中安裝起不鏽鋼發酵槽……

建立起一個新的環形的儲放陳年酒的酒庫……

等等等等

終於,傳說中的1982年份誕生了!

三、82年拉菲為什麼貴?那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82年,波爾多地區的葡萄因為天氣緣故而過於成熟,果香異常濃郁,釀造出來的酒口感很豐富。帕克以其一生的名譽宣稱1982這個年份是20世紀最佳年份之一,給出拉菲古堡100分的滿分評價。

四、1982年的酒什麼味兒?

帕克關於1982年份拉菲古堡的品酒詞:

葡萄酒呈寶石紅色,香氣濃郁,帶有草莓醬、黑醋栗、鉛筆芯、礦物質以及煙熏的香氣,酒體強勁,風味濃郁,口感純正,單寧含量高,很有深度,餘味長達一分鐘,陳年潛力長。

其實,除了1982年份,1996和2010年也是帕克非常推崇的經典年份。

而從帕克的品酒詞中不難發現,拉菲古堡基本上都帶有黑醋栗、鉛筆芯、香草和雪松的香氣,並伴有礦物質味。

何為礦物質味?可以想像下被烈日暴晒後的石頭經過雨水「敲打」後散發出來的味道。

五、拉菲酒徽上有五隻箭,你知道含義嗎?

拉菲五隻箭的意義是指羅斯柴爾德的五個兒子,而讓五支箭相互交叉應該跟他們家族的祖訓密不可分:

「只要你們團結一致,你們就所向無敵」

「你們分手的那天,將是你們失去繁榮的開始」

「要堅持家族的和諧」

公元二世紀的希臘史學家也曾撰寫過這樣一則故事:

Scilurus國王在臨終前,召喚80個兒子前來,給每人一束剪,令他們折斷,但是沒有人成功。於是他將一束箭拿來拆散,將一根根箭分別折斷。

意味告訴兒子們,只有團結一致,才能無人所破,而各自為戰將不堪一擊。

所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私人畫師借用這個故事,作了一副油畫,畫上5個兒子,揭示「五隻箭」的意義。

-------------------------------------------------------------------------------------

廣告時間:

葡萄酒紅酒干紅 寧夏賀蘭山東麓 赤霞珠紅葡萄酒螞蟻紅酒夢葡園


葡萄大屠殺


請去百度羅伯特帕克和82年拉菲的那些事


推薦閱讀:

如何判斷一瓶酒已經醒酒到位了?

TAG:葡萄酒 | 酒文化 | 拉菲 |